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

第1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盈利模式;现状

1.我国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盈利模式

互联网经济,就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信息化时代下的重要产物。就目前来说,互联网经济主要分为四大类: 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游戏。这些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盈利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等,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下面,笔者将对我国互联网经济的盈利模式以及发展现状展开深入探讨。

就当前来说,我国的互联网经济主要有五种盈利模式: 在线广告盈利模式、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网络游戏盈利模、产品销售的盈利模以及并购增值盈利模式等。

1.1在线广告盈利模式

就所有的互联网经济盈利模式而言,在线广告盈利模式是最为普遍的、出现最早的盈利模式,早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就出现并得以应用了。在应用初期,为了保证各种网站的建立和维护,提高网民对在线广告的认识,很多网站都采取了免费的经营方式,例如各种免费的会员注册、信息浏览、免费搜索等。这确实从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并使他们积极使用这些服务。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这种“盈利模式”并没有盈利。但是,随着在线广告盈利模式的不断成熟,很多网站就开始设立收费的在线广告,而这也成为其主要的盈利来源。

就实施情况来说,在线广告主要以各种文字、图像、动画为基本形式,但是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竞价排名、视频插播等新的投放方式也竞相出现。截止2014年,中国网络广告的营业额已经突破几百亿美元,增长幅度较大,盈利额也在不断增加。在线广告之所以能盈利,其根本原因在于,与传统的媒介形式相比,在线广告投放的效率较高,计费方式合理。同时,在线广告的目标受众针对性较强、信息的可靠性较高,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2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

增值服务,就是指那些除了基本服务之外的服务活动的总和。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历最黑暗的时期,很多网站难以支撑。而增值服务盈利模式的出现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互联网经济的增值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各种图片下载、铃声下载、游戏以及手机短信等收费的形式获得盈利的。例如,各种QQ会员、黄钻等就是增值服务盈利模式的主要代表。

1.3网络游戏盈利模式

目前,很多网页打开之后,都会出现一些弹跳窗口,而这些弹跳窗口大都是一些游戏的入口。一旦点击登录进去,就会进行收费,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网络游戏的盈利来源主要有各种游戏计费卡的收入、各种游戏广告收入以及各种游戏衍生产品的销售收入例如各种游戏装备的销售收入等。近年来,我国网络游侠的盈利收入在互联网经济的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高。

1.4产品销售的盈利模式

互联网经济下的产品销售盈利模式,实质上是指传统的产品营销方式借助互联网的发展与延伸。在这种盈利模式下,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实物产品的交换与买卖,包括各种文化、信息与服务等,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虚拟产品的销售等。其中,阿里巴巴、淘宝网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卖方与买方通过互联网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完成交易过程,提高经济利润。

1.5并购增值盈利模式

该种模式是指,各种互联网企业之间通过并购或者重组,调整原有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的模式。首先,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来说,就是一些大型的综合性的互联网企业将一些经营范围不同的小型互联网企业进行并购,从而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提高经营利润等。例如,新浪与中华英才网进行并购、网易与搜房网合作建立的网易房产网站等。其次,从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并购方面来说,各个传统企业通过并购,使自己的经营范围逐渐渗入到互联网经济范围内来,扩大了经营范围、内容,拓宽了各种经济来源。而互联网企业则通过并购,提升了品牌与企业的形象,吸引更多顾客。总之,并购增值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双方(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互补,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这些盈利模式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十全十美的,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考察各个模式的合理性与否,从实际出发,选择最合理的盈利模式,以便从根本上提高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水平。

2.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当前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既丰富了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满足其各种需求,又促进了互联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我国的互联网经济也在朝着产业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种互联网广告、短信、网上购物、宽带服务以及网络游戏等已经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盈利模式。从宏观方面来说,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而从微观方面来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优化了各种生产要素,提高了生产效率等。总之,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好的,取得的成就也是显著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

互联网经济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信用问题也称为制约我国互联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一些注册性网站为例,由于网络安全建设不合理、不完善,用户在注册成功之后,其相关的信息被一些“黑客”所窃取,导致用户的信息泄露,给用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也使得用户对网站运营的安全性产生质疑,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为了促进我国互联网经济的顺利发展,政府及相关企业必须十分重视“信用”课题,并围绕这一课题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互联网经济的盈利额。首先,政府必须完善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有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法规,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保证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信用”的积极作用,促进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完成。其次,要加快各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互联网经济的顺利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加强队伍建设,成立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以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再次,要加强对互联网经济的市场把控工作,对那些违法市场经济法则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要严格互联网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核其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与否,不允许各类违法经营活动的开展。同时,要十分注意各种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并完善各种防火墙,规避各种潜在风险,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防止消费者信息泄露等现象的出现。

总结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各种互联网经济盈利模式的出现及应用,更是为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这就需要互联网盈利模式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促进盈利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针对当前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国家、政府、经营企业及个人都应该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国家和政府要从法规及基础设施方面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守法经营,不断开拓创新,扩大经营范围,并选择合理的盈利模式,提高自己的利润收入。而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要充分了解互联网下各种经济活动的风险性,提高自己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选择可靠的互联网服务,在维护自己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满足自己的各项需求。

互联网经济的长期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与配合。相关人员要加快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经济盈利的新模式,促进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信未来,我国互联网经济一定能开拓出新的天地,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提高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禹希.我国互联网经济盈利模式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2]莫智勇,刘欣.基于用户角度类型化网站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1(06)

第2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产业结构;结构调整;互联网+;互联网+传统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15-02

1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伴随经济取得巨大成就,我国产业结构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不断变化,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但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未能取得一致看法,为此本节从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理论现状和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产业结构现状。

1.1 理论现状

产业结构三大经典理论分别是配第-克拉克定理、霍夫曼定理、库兹涅兹法则,它们分别研究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之间,农、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关系以及劳动力在各产业占比演进规律。

但这仅是就一般市场经济状态或一般市场经济环境,从产业结构变化外在表现总结出的一般规律,即使已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其科学性备受质疑。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长久以来,我国面临人口众多,资源紧缺,需求不足,需求供给不对等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复杂社会经济问题,笔者认为不能照搬以往产业结构理论并应用于我国特殊经济形势中,应转变思维,结合国内基本情况制定符合本国、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政策,不能片面发展某一产业,更不能混淆经济水平提高和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关系。

1.2 发展现状

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占比高,第一二产业发展水平低,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基础,应该利用第三产业发展一二产业[1]。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二并不能由此说明我国产业结构步入高级阶段,这与我们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国家密不可分,相反,现阶段产业结构集中表现“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不实”现状。

我国在经济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开始现代化建设,按照正常经济发展规律,应该按顺序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因为第一产业效率提高了,有了分工才会有第二产业,第一二产业效率提高了,才有了对服务社会化需求,才会有第三产业[2]。

同样,中国经济发展也脱离不了这个规律。在没充分发展第一二次产业的基础下,盲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必将导致我国经济进入低速低效恶性循环发展。

2 “互联网+”产业结构调整现实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最突出的矛盾在于三大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情况下,产业发展顺序错乱,导致一二产业发展水平落后。

当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农业、制造业、金融业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根本原因,如何利用“互联网+”调结构具有现实意义。

2.1 “互联网+传统产业”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薄弱产业,也最经济发展基础产业,虽然过去十几年我国农业发展较快,粮食总产量达6亿t,但是粮食进口1.2亿t,高库存高进口现象并存,粮食供需严重不均衡,问题关键在于连接市场与农业的桥梁-信息不通,导致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新型信息化农村,让农业进入市场参加竞争并根据需求不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程度不高,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国际竞争力不强,而借助互联网能有效提高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使制造业从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产业结构从提品向提供服务转型,生产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型,管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同时,制造业产业升级离不开工业互联网的支持,IT时代的到来能使买卖双方交易更透明化,更方便快捷,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优化企业销售渠道。

在互联网背景下,产品生产与价值创造日益走向社会化和公众化,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趋向平等、互动和相互影响,制造业应摒弃“闭门造车”的传统[3]。

金融业是第三产业重要部门,应不断创新发展适合一二产业改造升级的金融业。传统金融业控制本国绝大部分资源,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造成障碍主要有:①行业垄断;②非金融部门不得不从事金融业务;③服务中小企业和居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限;④手续繁杂,不便利。第一二产业发展滞后,是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效率低下、资金配置错位严重的市场环境的必然产物,发展互联网金融事业对中国的金融改革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4]。

因此利用互联网工具对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不是“新金融”,而是在需求下催生互联网与传统事物的融合,它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互联网+传统”的可行性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农村网民达1.86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800万。高速发展网络经济形势下,互联网产业对社会生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各个部门发展已离不开互联网产业作为支撑;同时发达的互联网经济是当今我国经济另一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高质量、高速和高技术互联网产业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最有效途径。

基于交易技术层面的长尾理论,原本长尾产品、滞销产品、冷门产品、小众产品在虚拟空间里因为消费者数量无限扩大而具备生产规模效应,因此对基于互联网的工农产品需求会被无限扩大;基于交易结构层面的市场均衡理论,以前消费者和生产者市场对力量不对等的现象时有存在,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的谈判由过去的个体对组织,变成了团体对团体、组织对组织之间的议价交易双方地位平等、势力对等市场均衡理论在现实交易中普遍应用,更加有力于形成规模经济[5],从而创造交易市场新格局,导致需求创造供给,再由供给到需求,也就是消费主导生产,供给顺应消费的局面,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互联网+”型产业政策具体实施思路

在提出优化传统产业对策时,首先,大体思路不能偏;其次,必须认识到第一二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心,有效利用互联网金融业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1 思维转变

对待产业升级切不能为了升级而升级,为发展服务经济而发展服务经济,国外服务经济发达有它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而现阶段我国不一定能奏效,从产业发展顺序来看,一般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坚决放弃“跨越式”发展,放弃“盲目攀比”心理。不能认为传统产业是低利润、低竞争力的夕阳产业,片面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发展传统经济无论是对解决就业问题,还是对积累未来发展基础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并没有夕阳产业,而是在夕阳思维下认定的夕阳产业[6]。

3.2 互联网+传统产业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缺乏必要生产和交易知识,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信息化难度大,因此构建信息化农业,首先须以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为起点,同时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按消费者需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最终实现农产品精确化生产和销售零库存目标。加大互联网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促进信息向农村流动,摆脱以往农村信息封闭落后的现状,进一步推动农业市场化,推进农业参于市场竞争,开拓市场统筹资源,积极融合工业与农业和服务业与农业,利用其他产业资金和技术发展农业。

互联网制造业不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简单融合,而是促进传统制造业创新,创新是制造业的灵魂,它比智能化范围更广。

因此本着以创新为目的制造业应体现如下方面:第一,体制创新;第二,满足消费者及企业个性需求生产服务模式创新;第三,以分散式网络协同为特征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第四,深度融入互联网思维开放式创新,第五,多业态多技术融合产业生态体系创新。

中小企业是市场主体力量,是创新的源泉,经济资源匮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金融业目前处于“供给引导”阶段,推进“需求引致”向“产业-金融”高级发展的模式是我国金融业发展方向,而互联网金融打破传统资金获取渠道,提高资金借贷效率,促进金融业向现代部门配置资源、引致企业的创新型投资、动员储蓄和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因此构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产品,促进金融产品多样化,降低中小企业获取资金门槛,简化申请手续,缩短中小企业获取资金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忠维.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再认识―基于对产业结构现 状实证分析[A].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2016.

[2] 李义平.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失衡与校正[J].经济学动态,2011(4).

[3] 李培楠.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两化”深度融合[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 (2).

[4] 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1)

第3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上海

继2007年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以来,在业界产生热烈反响、区域互联网经济发展获得社会广泛关注。5月19日第二届长江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上海举行,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其传统产业的集群优势为长三角地区的互联网经济提供了成长的土壤,长三角互联网产业已然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源头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已占据主流地位,纵观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脉落,长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呈现出特有的特点:依托传统产业的集群优势行业网站迅猛发展其次是与本地生活相关的新型网站在网民中的知名度迅速上升。阿里巴巴策动了中国电子商务全球化;中国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科技风光上市;以盛大网络、第九城市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国际资本上倍受追棒;贝壳网、卡当、搜捕新型等WEB2.0网站层出不穷……,这一切表明互联网应用正推动着当地经济的高速增长。

恰逢全国哀悼日第一天,到场观众在大会开场前全体肃立,首先对512四川地震的遇难同胞沉痛悼念。随后,论坛正式开始。在主题为“长三角地区互联网的创新和生态”环节中,各界精英纷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广州

首届珠江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于5月29日在广州举行,在广州炎热的天气里,思维的碰撞、火花可以给参会人员带来很多收获。纵观珠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形态,以广东、深圳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中,区域门户网站、服务类网站以及社区类网站占有较大的份额。

以网易、搜房网、世界之窗、深圳热线、深圳新闻网、广州视窗、深圳之窗、奥一网、IT世界网为代表的区域门户不仅在当地,在全国都做得颇具规模。网络服务的厂商就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名噪全国的迅雷公司,在积累了庞大的下载用户的基础上,全面进军网络营销领域。以芒果网为代表的新生代旅游资讯类网站,其发展趋势直逼携程、亿龙。嫁我网主打专业婚恋交友网站,成为婚恋交友类网站的一匹黑马崛起华南。八戒网以在线城市指南的黄页导航类网站为全国各地的网友提供信息量最全、覆盖面最广的生活服务信息。而以39健康网为代表的垂直行业门户网站更是具有显着的专业性特色。就连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也将全力进军互联网领域,即将亮相的万科会网站将成为万科旗下的第一个房产社区类网站。信息与应用的区域化特征决定了互联网内容与定位的区域化,同时,区域化推广战略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重重阻力。《互联网周刊》全面展现了珠三角地区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远景,集合全国互联网、传媒业类精英,深入探讨区域互联网发展,把相关信息传达给全国相关客户、投资商、同行,从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助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艾瑞咨询集团的吴畏说“今年是《互联网周刊》十周年的生日,我自己也是《互联网周刊》众多读者之一,我深深感觉我从《互联网周刊》上学习到很多知识和观点,在我互联网的从业经历中,《互联网周刊》一直陪伴我成长和学习。”

成都

如何更快地应用互联网的信息新技术,更扎实的立足于商业运用、更切实地关注互联网络推动整个传统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举办会议的真正目的。

6月12日,首届西南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于下午在成都举行,西南地区企业信息化的从无到有,到现在迅速发展,紧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成为中小企业获得新发展、实现新飞跃的助推器。四川电信作为四川的主体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十年来,四川的互联网产业逐步走向成熟。特别是网络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为四川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带动了一系列宽带娱乐的发展,如视频、网游等,给用户提供了多元化的互联网娱乐享受。西南地区的互联网经济正在崛起,为区域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企业家提供了全新议题。

第4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互联网金融 结构调整 风险 创新

一、经济“新常态”基本特征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经济“新常态”是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新常态”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10%以上过渡到6%、7%。第二是结构发生变化,出口拉动、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可能在未来会有一定的转变。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被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取代,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第三是经济增长动力由以前的政府主导转变为未来以私人部门和以创新为主导的方式,目前也是在过渡的过程中。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涵盖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六种模式。其中,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模式指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平台实现网上转账、网上投资理财、网上资金借贷、网上证券和保险交易等业务的模式;第三方支付指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由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解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为双方提供支付服务的模式;大数据金融指依托电子商务交易产生的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专业化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模式;P2P网络借贷模式指资金供求双方直接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的模式;众筹模式指资金需求者在互联网上展示创意和项目,并提供回报、募集资金的模式;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指建立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销售金融产品或为销售金融产品提供服务的模式。

二、经济“新常态”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发生转变

2013年6月到2014年上半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销售兴起开始引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浪潮。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迫使传统银行业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逐步实现金融的互联网化,比如,多家商业银行正在利用自身在金融数据积累方面的优势积极部署自己的电商平台,筹建直销银行,甚至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或直接进军互联网金融,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在线服务,如平安银行“陆金所”和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等。互联网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向金融业务渗透,同时传统商业银行也开始推出电商平台。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促使传统银行业在社交金融、电商金融等方面作了尝试。因此,在“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竞合”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主流关系。

(二)经济增速的放缓加剧了互联网金融风险

受潜在增长率下滑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必然导致各类金融价格的换挡。不良贷款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以及信贷增速的放缓都是经济增速回落情况下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增加的必然结果(陆岷峰,2015)。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金,而银行存款利息较低,人们不愿把钱存在银行,并且随着投资理财观念的增强,人们更愿意把钱作为收益较高的投资,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闲散资金的很好去处。但是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利用人们的投机心理吸钱、洗钱,增加了信贷风险,人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现阶段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已然“渗透”发展,互有牵连,外界环境的改变对两者发展的影响几乎同步到达。因此,经济增速放缓对传统金融的影响通过二者的“渗透”关系作用于互联网金融,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增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中,中小企业是创新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并主要依靠互联网金融融通资金。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有形封闭的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大、管理弱的问题较为突出,所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监管措施也应随之完善。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催生金融新常态的背景下,金融管理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逐步完善,政府包容的“观察期”即将结束,指导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即将出台,以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与传统金融的合作力度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如此之快的情况下,未来实体商业银行会更加去应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去尝试着推动移动金融和电商金融的发展,有条件的银行甚至会主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在线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不断地线下化,在新常态下,电商会积极与商业银行展开合作。以苏宁云商为代表的金融平台已经获得民营银行牌照,可以完全控制信息流和资金流,这是当前比较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互融合的模式。互联网金融在地区应用中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领域完全可以朝着农村金融的方向发展。

(二)全面深化互联网金融创新

(1)加快网络化数据化步伐。金融机构必须更快地进行自身调整,积极以各种形式尝试转型,利用互联网思想和技术创新盈利模式,改善客户体验。各机构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改进目前业务开展中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促进信息的双向良性互动,增强平台的灵活性、模块性和智能性。

(2)大力提升内生能力。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中,从金融和互联网的特性出发,不断大力深化科技与业务的高度融合,持续提升科技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大力完善业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内部业务流程的合理再造,利用互联网新技术确保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一致性与准确性。内因决定一切,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前提条件下才有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3)加大外部开放合作力度。面临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大力加强与各大电信运营商、金融同业以及监管机构等的全面合作,积极拓展和不断深化与外部机构的合作领域,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增强业务发展的合规性。同时,各互联网企业必须具有国际眼光、世界战略,积极加强与国际互联网金融的连接和合作,实现国内外中小企业充分合作。

(三)打造完善的自律体系

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要有企业家精神,忠于职业操守,并切实履行对客户、社会和全民的责任。在传统经济发展条件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盲目追求效益,其“野蛮生长”的结果是问题频发,同时客户权益受损,是不负责任的自我膨胀式发展,整个行业属于混乱无章的发展态势。而在金融新常态约束下,互联网金融行业要强化责任意识,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强化内部控制。同时加强行业自律,不仅依靠互联网金融协会,更应同时建立各细分行业协会,以便有效发挥行业的自律机制。

(四)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安全保障

为了更好地实施金融监管,保障国家经济金融运行安全,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首先从政策层面来规范其发展,才能保证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规范发展。首先,当前我国相关领域的立法进程与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还极不适应,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不多,急需新制定一批引领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法律。同时,有些互联网金融业务起步早、发展快、涉及广,早期出台的如有关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的相关法规、规章已经不再适应形势的变化,需要废除或更新。一些涉及网络支付和网上保险领域的政策虽然内容较为完善,但是贯彻落实还必须加强。涉及网络借贷和网络金融超市的监管几乎为真空状态,风险点多,涉及面广,亟待出台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参考文献:

[1]A.Montolio And F. Trillas, Regulatory federalism and industrial policy in broadband telecommunications[J],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3.

[2] Grody,A.Systemic Risk_It’s Still All About the Data.Intelligent Risk,2011,(2).

[3] 黄琼. P2P 借贷行业的发展与风险控制[D] .兰州:兰州大学,2014 .

[4] 陈作章.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20).

第5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59

1 郑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的郑州是河南经济的风向标。郑州市中小企业在全市企业中占比80%,其GDP贡献率以及税收贡献率分别占全市的60%与75%,同时解决了全市80%常住人口的就业问题。虽然中小企业在郑州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其融资状况不容乐观。郑州市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困境。无法有效融资,是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较大的资金缺口必然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与科技创新,郑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在河南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无法有效融资不仅会影响到郑州市经济发展,同时会影响到河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郑州市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郑州市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2.1 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是导致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多数中小企业为家族式企业,缺乏有效的治理层结构,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分离,导致产权界定模糊,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其次,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必然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降低金融机构对其信任度,从而增加融资难度。第三,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与担保物。银行在借出资金时,会考虑借款人的担保物、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状况等因素。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较小,很难提供能够满足融资要求的抵押物与担保物,因此,银行会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额度,甚至拒绝借出资金。

2.2 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由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及时获取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信息等数据,银行为降低贷款风险,因此在借出资金时会优先考虑信用状况良好,财务状况透明的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在借出资金时存在选择性偏好,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2.3 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

首先,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观念影响较深,缺乏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其次,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虽然近年来,政府先后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郑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金融”,它是基于传统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其本质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与理念。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融资模式出现新的变化,利用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具有明显优势,郑州市中小企业可选择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 P2P网络贷款融资模式

P2P网络贷款融资模式,即点对点信贷。它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利用第三方提供的交易平台各自的投融资信息,交易双方利用交易平台实现资金对接。目前,较为流行P2P平台包括陆金所、点融网、拍拍贷等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具有信息及时、真实;贷款审批流程便捷;交易量大等特点。P2P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3.2 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

众筹是指大众筹资,它由项目筹资人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项目宣传和发起筹资,并吸引投资者在平台上进行投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众筹融资模式对中小企业而言,能够降低其融资成本。该融资模式对创业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明显。

3.3 信息化金融机构服务平台

信息化金融机构是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创新的产物。信息化金融机构的特点包括:金融服务更加高效便捷;资源整合能力更为强大;金融创新产品更加丰富。对于信息化金融机构而言,提升服务质量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金融机构能否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是其必须面对的考验。在信息化金融机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郑州中小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融资机会和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宁曙然.基于中小企业融资视角下的P2P网络借贷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9).

第6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网络经济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并对原有经济系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催生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以互联网络为活动平台的网络经济新形态。

一、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现状

(一)网络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15年,我国信息经济总量达18.6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达68.6%,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增速是美国、日本、英国的3.3倍以上。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全面发展,涌现出一批10亿美元规模以上的“独角兽”公司,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二)以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处于群体突破的爆发期

2015年,我国大数据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达115.9亿元,增速达38%,今后几年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6年,我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人民币,正以每年近40%的速度快速增长。2009年至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由17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75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达到28%。

(三)电子商务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4.8万亿元人民币,占进出口总额的19.5%,预计到2020年,将达12万亿元人民币。2016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40万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电子商务市场。

(四)基于信息网络的分享经济迅速崛起

2016年,我国手机上网人数达6.95亿人,占网民总人数比重的95.1%。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两万亿元,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分享经济已在短期内催生了一大批巨无霸式互联网企业。滴滴、UU跑腿、猪八戒网、货车帮、途家网、摩拜单车等一批分享经济品牌应运而生,企业规模已超越或正在接近传统领域经营数十年的竞争者。

(五)互联网与传统经济融合发展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随着互联网与第一、二、三产业的结合日趋紧密,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远程医疗、互联网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河南网络经济发展现状及相关举措

(一)建立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围绕大数据试验区建设、电子商务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重点领域,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河南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通过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等创新举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释放和激发制造业+互联网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河南省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试验区建设要突出创新引领、注重特色、厚植优势,着力推进大数据制度创新,注重市场与政府协同发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从数据资源整合、大数据创新应用、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产业园区建设、创新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大数据创新发展关键环节和突出难点的若干条政策措施;《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网络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培育发展网络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为抓手,强化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创新产业培育模式,统筹空间规划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确定了以郑州大都市区为核心、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为重要支撑、省辖市中心城市为主要节点、大数据产业园区为支撑的空间格局。规划布局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等一批大数据产业集聚载体,目前,华为、新华三、浪潮、猪八戒网等国内知名大数据企业已入驻园区。加快洛阳洛龙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中国移动中移在线、奇虎360、西交大中原大数据研究院等12家企业相继入驻。在中心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利用已建商务楼宇、众创空间、孵化器、标准厂房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大数据产业园区,推动地市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吸引大数据平台型企业和创新型团队入驻。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建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共同推动全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平台建设。组建多元化投资运营公司,推动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信息和交易平台建设。依托省内高校、骨干企业等,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疗救治技术及应用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交大在河南省设立了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创新中心,浪潮、新华三等行业龙头企业大数据研发机构落地河南省。二是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在“互联网+制造”方面,鼓励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孵化、协同创新、网络众包等双创平台,建设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双创基地,培育50家智能工厂和100个智能车间。在“互联网+农业”方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1560家益农信息社、撮合农产品、农资线上交易额3.2亿元,3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在“互联网+益民服务”方面,推出全国第一个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上下互通、全警联动的省级“互联网+警务”便民服务平台,实现289项公安业务的网上办理,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公安综合服务平台。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洛阳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营造10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入网注册老人用户82万,签约服务商家500余家,每年提供各类服务超过300万次,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

(三)不断壮大电子商务规模

2016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0%。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打通跨境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流程和传统通关流程,实现了货物的“秒申报、秒通关”,有效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积极探索多式联运通关机制,开行郑州到青岛、连云港、上海等沿海港口的“五定班列”,扩大郑州—海港班列—日韩地区等海铁联运业务规模,推动空空转运和空陆、铁海联运加快发展。2016年,河南跨境电子商务累计进出境商品8500万单,货值67亿元,在全国试点城市中保持领先。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5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91个、村级服务点3710个,形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锐之旗、河南中钢网、郑州悉知等3家电子商务平台型企业入选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

(四)提升网络经济发展基础支撑能力

建成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成4G基站14.6万个,居全国第6位,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11104G,居全国第5位,通信网络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建成了全光网河南,市、县城区和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覆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省固定宽带50M以上接入。

三、河南网络经济强省建设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网络经济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不少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创新体制机制的任务仍比较繁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网络经济发展认识不足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网络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网络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变化、新要求不适应,思路不够清晰,工作无法下手,依然用传统思维推动网络经济发展。

(二)政策和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领域法律滞后、空白点多,现有法规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发展需要。相关标准规范缺乏,制约数据共享开放。

(三)统计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河南省尚未建立网络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无法对全省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分析和预警。

(四)协同推进机制还未形成

网络经济跨界融合,迫切需要打破现有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形成联动配合、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

四、推动河南网络经济强省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加快推进网络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完善网络经济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机制,研究出台政府采购大数据、云计算服务管理办法,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促进网络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建立网络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地方立法,围绕数据权益保护、数据流通、个人隐私保护等重点内容研究开展地方立法探索。

(二)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推进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加快建设,打造试验区的核心区。加快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实施一批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推动大数据企业、项目、人才、资金等要素汇聚,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工程,依托高校、骨干企业,布局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吸引国家级大数据创新平台落户河南省。推动全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平台、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信息和交易平台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实现重点领域大数据创新应用率先突破。

(三)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

加快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三年行动,实施中信重工智慧制造、信大捷安移动智能终端公共安全平台等示范项目,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依托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加快推进精准农业应用示范。推动郑州、洛阳、济源等加快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一批物联网示范城市和示范园区。

(四)推动电子商务大发展

加快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推动政策红利覆盖全省。培育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布局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平台,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型企业,建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本土电子商务平台。

(五)夯实网络经济发展基础支撑

制定河南省落实国家网络提速降费、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的实施办法,推动流量资费水平进一步下降,大幅降低大数据相关行业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加快提升高速光纤网络、4G网络覆盖质量,建设覆盖全省的窄带物联网,积极争取5G网络试商用,推动全省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热点公共区域免费WLAN全覆盖。

【参考文献】

[1]黄宗捷.网络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张小葶,倪云虎.网络经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丹尼尔•阿尔特曼.全球经济12大变化[M].北京: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

第7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增长极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38-0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破坏性的粗放式发展转变成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常态[1]。张俊祥等认为,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长,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部署[2]。王晓迪,郭清认为,我国健康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政策扶持[3]。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备受各级政府关注,“互联网+”和大健康医药产业两者都是最近兴起的新业态,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明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邵慰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4]。在实施“互联网+”新业态的大背景下,实现大健康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健康医药产业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随着人民生活生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发展大健康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现状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5]。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2007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4.5万亿元,到2016年,规模将接近5.5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我国2009―2014年国内健康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如表1和图1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二)全球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 2014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亿美元,占比为6.2%。如图2和表2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三)贵州省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取得了较好发展,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和制药为主的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家,益佰、百灵制药等14家进入全国制药工业500强;截至2015年拥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89家,46户年产值超过亿元,占药品企业总数29.7%。其中,产值上亿元的前十位占比为49.1%,进入全国100强的仅贵州益佰;10亿元以上企业6户,种植以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主。健康产业发展的短板表现为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较低,其中健康疗养、保健品、健康管理等高端健康产业的发展几乎为一片空白。

(一)发展优势

一是贵州省生态功能保持良好,山清水秀,具有发展养老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适中,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适宜人居,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二是中药材资源丰富,气候独特,适合中药材种植。全省共有中药材4 852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三是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地区遥遥领先,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建成,进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人流物流速度大大加快,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机遇

贵州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于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化解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尚且还需一段时间。这些行业甚至步入了严重过剩,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 243万人,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由此可以预见大健康产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三)面临挑战

大健康产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药品安全、保健品质量、医患纠纷、产业政策的不完善等诸多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并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发展大健康产业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必将化挑战为机遇。

(一)实现信息共享

大健康产业是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大“朝阳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摒弃传统医药产业观念,构建大健康概念,抓好“未治病”。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患者、医院、健康管理三方的纽带和桥梁。

(二)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目前,全国有三甲医院776家,多数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医疗技术方面的顶尖专家大多数集中于这776家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专家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催生出了就医黄牛党。然而,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快捷方便的优点,建立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诊,患者只需要将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通过互联网终端传递给专家,专家即可根据患者的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作出诊断,对症下药。

(三)构建“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联动协调机制

“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同为最近发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遇必然会带来一次产业革命。大健康产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展健康管理咨询;医院要开通O2O平台展示,开发大健康管理软件,提高大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反过来,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形象地讲就是“互联网+”促进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反哺“互联网+”。

(四)互联网的评价影响作用促进大健康产业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的平台优势,客户和顾客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药品性能和不良反应、保健品质量和口感、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些评价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反馈给制药方、保健品生产商、医院等机构,它们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根据用户和顾客的评价及时整改,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甚至可以做到根据用户和顾客的现实需求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一)发展中药材种植

贵州省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开展中药材种植。应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根据贵州省各市(州)的气候特点,统筹规划适宜地方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和品种。贵州省种植的中药材不仅可以供省内大健康产业使用,还可以供应其他地区的大健康产业,乃至出口。

(二)发展特色保健食品

老年健康产品如保健品、营养食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2015年,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需8 590亿―14 316亿元,约占GDP预测值的0.32%―0.53%。贵州省生态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具备发展绿色无公害保健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可重点发展保健天麻酒、保健核桃饮料、保健刺梨饮料、保健竹笋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

(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海拔适中,气候宜人,生态保持良好,具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优势和条件,应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养生、餐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延长大健康产业链。

(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大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依托省内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利用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产业,提升大健康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大健康产业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五)发展高新制药

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充分依托省内百灵制药、贵州苗药等制药企业,加快发展高新制药。重点发展肿瘤治疗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物、抗艾滋病治疗药物,加快研发肿瘤和艾滋病预防疫苗。

(六)建设和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充分依托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健康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重点攻关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全局性问题;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法规和政策;培养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高层次人才。

(一)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及时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产业发展、规划、投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尽快统筹和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新医药制造、医疗研发、保健食品药品等相关大健康产业,保证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贵州省内高等院校应根据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形势,及时开设与大健康产业有关的专业,为大健康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健康产业从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大健康产业培训合格的管理及技能人才。

我国经济从以往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以往的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还会迎来新一轮中高速增长。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途径,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确保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在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为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提业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2] 张俊祥,李振兴,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3] 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10-13.

第8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01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实体经济发展的依然缓慢,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世界各国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更加重视。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开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科技界和各级政府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2009年11月,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领域基本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和地球深部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目前,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概括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大产业。这些产业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均体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

(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保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主要的一些发达国家已加快了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重大调整,以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如,在美国奥巴马的经济复兴计划中,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重振美国经济,拉动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德国等国家对以云计算和移动宽带为突破口的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

(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完善和提升国家发展战略,适应世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的必然选择。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大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能够制定出一些具有世界影响和行业垄断性的国家标准,掌握一批专利产品和核心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规划未来经济蓝图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产业发展战略。

(3)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着眼未来探索中国强国之路的重要途径。未来世界,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构建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保持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和拉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支撑。

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应明确其总体目标、分期规划,从现实产业基础和战略需要出发,把握好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推进过程当中,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也要体现经济进程的特点,尽量与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相协调。目前从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现实需求看,我认为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2.1新能源产业

目前,国家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D2020),把新能源主要概括为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煤气层等。

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传统化石能源构成为主,而新能源在能源总体供给和需求结构中占的比重很低。传统能源构成主要以油气资源、煤炭、电力等为主,新能源开发进程缓慢。从供求关系和能源消耗现状分析,能源供求规模增长过快,人均能耗增速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要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就必须发展新能源,特别是要优先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建立绿色、低碳、合理的能源消费体系,以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信息技术产业

第9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苏州与杭州;互联网平台经济;平台经济集聚区;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F202 [文献标识码]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uzhou and Hangzhou in Developing Platform Economy

Clusters Supporting by Mobile Internet

LING Shouxing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wo cities, Suzhou and Hangzhou, in developing platform economy clusters relying on mobile Internet, the study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ities from six aspects, mobile Internet competitiveness, ecological system of industries, industrial leaders, supportive policies,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talent pool building. According to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it puts forward five specif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la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building an industrial ecosystem, growing leaders of platform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ing online transaction service platforms.

Key words: Suzhou and Hangzhou, Internet platform economy, platform economy cluster, mobile Internet

一、引言

随着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平台企业纷纷涌现,互联网平台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常态。2015年4月,为推动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了《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从2015年到2020年江苏将大力扶持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并建成10个主导产业突出、层次水平较高的集聚区。苏州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地区,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经济集聚区发展成绩突出,苏州金枫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产业园,同程网、绸都网、食行生鲜等网络交易与服务平台影响力逐步增强,常熟服装城、吴江东方丝绸市场、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等传统大型专业市场积极依托移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进行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正进入“互联网+”、“工业4.0”时代,影响互联网平台经济集聚区发展的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杭州积极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平台经济,成功促进了平台经济集聚区的发展壮大,其成功经验值得苏州借鉴。

二、苏州与杭州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平台经济集聚区的现状比较

为掌握苏杭两市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平台经济集聚区的现状,研究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市场调研,收集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其中苏州选择了金枫电子商务产业园、吴江东方丝绸市场、常熟昆承湖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产业园、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4个调研对象,杭州选择了东方电子商务产业园(杭州网商园)、下沙跨境贸易电商产业园、西溪谷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区、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4个调研对象,以点带面展开全面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分析。在对发展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依据产业集聚区发展核心要素,从移动互联网竞争力、产业生态体系、产业龙头企业、规划扶持政策、公共基础设施、人才支撑水平六个方面对苏州与杭州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平台经济集聚区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

(一)移动互联网竞争力比较

据全球著名的移动互联网调研机构艾媒咨询《2015中国移动互联网城市竞争力调查报告》研究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城市竞争力受城市竞争实力、资本实力、行业人才、产业配套设施、政策及产业集群、产业氛围、网民规模等因素影响,苏州与杭州两市均入围中国十大城市,其中杭州得分69.18,排名第5,苏州得分49.2,排名第9,见表1所示。

表1 苏杭两市移动互联网城市竞争力排名

资料来源:iMedia Research,2015

由表1可知,苏州行业创新指数7.45,高于杭州5.65,行业包围指数、产业政策支持指数、行业人才指数、资本实力指数、网民规模指数均远远落后于杭州。究其原因,一是杭州有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带动,移动互联网行业创业氛围较好;二是政府对信息经济、智慧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等实施了专门的扶持政策,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高;三是杭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良好的创新创业项目赢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资本实力指数高。

(二)产业生态体系比较

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是平台经济集聚区的关键要素,是集聚区竞争能力的主要体现。2014年苏州平台经济集聚区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商贸、电商平台、物流配送、金融支持等产业生态体系。但通过研究人员对苏杭两市的发展现状调研发现,苏州平台经济集聚区的产业生态体系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本地化、全球一流的网络交易与服务平台不足(详见表2所示),尤其缺乏商贸公共服务平台,很多中小企业信息获取不及时,产销难以有效对接,政府难以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二是优质便捷的专业服务机构不足,平台经济集聚区内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移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不足,急需IT、网络美工、UI设计、信用认证、物流配送、金融信贷、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相比苏州而言,杭州在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上,一方面合作阿里巴巴等龙头平台企业,打造全球领先的B2B内外贸、B2C进出口、在线支付、教育培训、金融信贷、智慧物流等完整产业链(详见表2、表3所示),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吸引了苏宁云商、EMS、考拉海购等知名专业服务企业快速集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竞争优势明显。

因此,未来苏州应着重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通过外引内培强化平台经济专业服务机构的聚集,推进实体经济嫁接移动互联网平台,促进平台经济产业生态体系的完善。

(三)龙头平台企业比较

通过调研,发现苏州与杭州影响力较大的龙头平台企业如表2、表3所示。

表2 苏州影响力较大的龙头平台企业

表3 杭州影响力较大的龙头平台企业

通过表2与表3的比较,可以发现:苏州平台经济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影响力较小,而且行业分布较为分散,缺少像阿里巴巴等领军企业的辐射带动。相比苏州而言,杭州龙头平台企业大多全球性或全国性领军的龙头企业,且多属阿里系企业,力量集中,整合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影响力大,具备电子商务产业生态链集聚发展的独特优势。因此,未来苏州应充分依托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和总部经济的传统优势,大力支持苏州本土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平台企业成长壮大。

(四)规划扶持政策比较

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达城市,苏州与杭州都高度重视信息化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扶持,为进一步发展平台经济集聚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人员从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总部经济、发展信息经济、人才引进四个方面对苏杭两市的专门扶持政策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见表4、表5所示。

表4 苏州相关平台经济规划与扶持政策

通过表4、表5比较,我们发现杭州平台经济相关扶持政策更多、更细、更新,苏州在信息经济政策、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方面尤为滞后。2014年杭州从市政府到区政府共了三个推进信息经济发展政策;从人才引进方面,苏州对平台经济相关人才引进政策还引用的2010年《关于进一步推进姑苏人才计划的若干意见》,而2014年杭州推出了《西湖区关于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325”计划实施意见》,2015年1月杭州推出了《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因此,未来苏州应强化信息经济政策与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方面的推进。

(五)网络基础设施比较

2011年至2015年,苏州在“数字苏州”基础上实施了“智慧苏州”建设“369计划”,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任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等六大平台,智慧交通等九大工程,有效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截止2014年底,苏州全市移动基站数、WiFi热点覆盖数、数字传输主干网容量和传输速率均位列江苏省首位;苏州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800G,传输骨干网带宽达7000G,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目前,苏州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强大,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平台经济集聚区的建设奠定好良好的基础。

杭州于2012年成为中国首个跨入4G时代的城市,移动互联网承载能力非常强。在智能管道建设方面,目前杭州拥有8万个4G基站,城市人口覆盖率超过95%;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4G+网络加速商用”和“4G+高清语音”业务,建成了以2G、4G、光宽带为主的高速、优质全覆盖网络。

因此,作为江浙两省的经济龙头城市,苏州与杭州两市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应用水平均处于全国前列。

(六)人才支撑水平比较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杭州优势明显。杭州拥有985高校1所(浙江大学),211大学2所,拥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一般本科院校21所,拥有高职院校17所。而苏州目前拥有211高校1所(苏州大学),拥有西交利物浦大学等普通本科院校7所,拥有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16所。无论从苏杭两市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还是毕业生质量等,杭州都明显强过苏州。

从人才引进吸引力来看,杭州作为省会城市,阿里巴巴龙头企业的带动、优质的生活环境与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创业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虽然苏州同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但由于地级市城市的制约,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仍较杭州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政府对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来说,杭州力度更大、政策更新、规定更细。2015年1月杭州了《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非常重视对创新创业人才与团队扶持,并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分为ABCDE五类,具体为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等五类,并且从加大国内外智力柔性引进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保障、加强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培养、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产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规定了专门的扶持政策。

三、苏州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平台经济集聚区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发展规划,建设高层次水平集聚区

加快编制苏州平台经济集聚区发展规划,选择主导产业突出、交通条件便利、信息技术发达、集群优势明显的区域,规划建设平台经济集聚区,并明确集聚区布局、目标、功能与规模,力争到3-5年内建成3-5个产业优势突出、规模效应明显的高水平集聚区。重点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积极依托移动互联网改造以常熟服装城、吴江东方丝绸市场、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平台的嫁接,把传统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具有现代信息经济特色的平台经济集聚区。二是充分发挥苏州作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首批试点地区的政策优势,加快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三是积极依托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金融总部、技术、人才资源优势,打造综合性互联网金融集聚区。

(二)加强制度创新,营造平台经济发展环境

当前,苏州应尽快梳理现有相关扶持政策,根据平台经济集聚区的发展需求,加强制度创新,及时、整合、优化、更新各种相关扶持政策。主要建议如下:一是优化信息经济政策保障环境,可参照杭州经验,整合优化相关信息经济促进政策与专项扶持措施,制定发展信息经济的专门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国际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等信息产业,确定信息经济在苏州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二是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对平台经济集聚区重点项目、龙头平台企业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在土地租金、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绩效奖励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完善中小平台企业融资环境,支持江苏中服焦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苏州淘豆食品有限公司、江苏随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创新型、成长型平台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稳步扩大企业债、公司债等债券发行规模。四是加强平台经济人才引进培养,参照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的政策措施,制定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的引进与培养政策,逐步改变现有人才引进培养政策“碎片化”问题,努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的城市。

(三)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为进一步推动平台经济集聚区建设与发展,苏州应充分整合资源,打造集移动电子信息制造、移动电子商务、研发与技术服务、软件开发、金融信贷、信用认证等覆盖平台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产业生态体系。由于苏州平台经济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已有良好的基础,建议未来苏州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一是形成优质便捷专业服务体系,支持平台企业与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相关服务企业合作,着力引进一批与平台经济发展相配套的IT、信用、检测、信贷、代运营、培训等优质服务机构,构建覆盖产业链全程的、便捷高效的第三方专业服务体系。二是推动商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针对苏州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获取信息难、产销对接难、技术技能不足等实际状况,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同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推动常熟服装在线、东方国际纺织城网上商贸平台等商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强化外引内培,大力发展龙头平台企业

杭州平台经济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阿里巴巴的辐射与带动,当前,苏州的龙头平台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综合影响力都与杭州有很大差距。因此,苏州可通过外引内培,大力发展龙头平台企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支持本土平台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可把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江绸都盛泽电子商务信息有限公司等平台企业培育成国际一流的龙头型平台企业,可把江苏中服焦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苏州淘豆食品有限公司、江苏随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育成国内一流的龙头型平台企业。二是引进国际一流平台经济总部,依托现有集聚区优势和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有针对性地招商,集聚一批国际一流的平台经济总部,有效拓宽平台经济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平台经济集聚区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支持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积极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苏州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同程网、绸都网、淘豆网、食行生鲜等本土平台企业针对细分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形成独特优势,提升平台竞争力,鼓励苏州传统婚纱、丝绸等产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条件成熟的平台企业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支持苏州铭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平台企业进行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形成一批商业模式先进、示范能力强的平台企业。

(五)加快创新升级,壮大网络交易服务平台

创新升级是发展平台经济集聚区的关键要素,在实践中要依托龙头平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并举,争抢技术发展制高点,壮大发展苏州各类网络交易与服务平台。建议现阶段苏州着力打造以下平台:一是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将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吴江东方丝绸市场、常熟服装城、绸都网打造成国内外行业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二是打造一流消费细分服务平台,把同程网打造成国际领先的旅游业电子商务平台,把淘豆网、食行生鲜等生活消费类平台打造成国内领先的生活服务平台。三是发展综合化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力支持“东吴在线”等苏州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将其打造成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四是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政策扶持,3-5年内建成1-2家国内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升苏州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地位。

[参 考 文 献]

[1]丁宏,梁洪基.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竞争发展战略--基于双边市场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4):118-127

[2]赵怡昕.试述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8):360-361

[3]张军涛,黎洁岑.基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的城市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11):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