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观潮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 充分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材从文体看,有诗歌、散文、神话、童话、寓言、小说;从内容上看,从一粒种子到日月星辰,从广阔的原野到无际的苍穹,丰富多彩,这些作品无不贯穿着美的旋律,如:《桂林山水》中山水千姿百态的和谐美,《林海》生气勃勃的自然美,《索溪峪的“野”》天然野性的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情操美,《向命运挑战》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等,这些美的因素,或直接或经过教师的引导,就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激动、崇高、崇敬、向往、悲哀等审美感受。所以,充分挖掘教材美的因素,使学生认知美、感受美,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重视诵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情感
指导诵读,使学生感受到美,是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实践。对课本中的一些短文诗篇,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乃至背诵。由吐字清晰、准确、朴实、自然,不添字漏字,到辨明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感彩;从读出语势的跌宕起伏,语流的快慢疏密,到读出勿容置疑的逻辑力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作品的美感也随之流露出来。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这样学生在读中反复咀嚼反复品味,用心灵触摸作者的笔尖,在感悟中就会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进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采用多种方法,触发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油然而生发热爱,向往和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课文题材,体裁、思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第4、5自然段写审阅文件的过程,我这样设问:“一叠一尺来高的文件,要一句句地审阅,一边看一边思索,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同学们,想象一下工作的情景,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仿佛看到怎样一句一句地审阅,对的爱戴之情随着读懂在心中萌生、发展、积累,直至想一吐为快,在这个基础上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会读出发自内心的爱戴。再如教学《荔枝》一课,指导学生读母亲第一次尝荔枝的内容:“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 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再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第五、七自然段体会母亲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自己也“舍不得吃”,总把大的给儿子吃,给孙子吃,这融于其中的深深母爱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此时引导学生联系到自己,联系到自己的妈妈,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读文中的这几处语句,自然情真意切,水到渠成。
这样,学生美的心灵从中铸造,美的行动也由此萌发。
象中蕴含的物理规律,等等。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激趣的方法,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思考,注重分析,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然后通过总结形成一套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以此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关键词]
[1]王慧英.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02).
[2]王海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物理教师,1995,(05).
[3]陈征.浅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物理知识,1994,(S1).
小学语文 学习方式 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所在,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把握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对学习的有效感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基本知识的传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与方法的形成。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优化教学环境
新课程实施以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兴趣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求,整个课堂也是积极有效的。在学习兴趣的引领下,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必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让课堂“活”起来,学校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比如,在讲授《观潮》这一课时,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并不能亲眼见过波澜壮阔的钱塘江大潮,只凭朗读课文,很难唤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他们也不能直观的想象到江潮的雄伟壮阔。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大潮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江潮的壮观,江上闷雷滚动,而后变成如同山崩地裂的巨响,目睹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继而又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磅礴气势。这样一段资料,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孩子们就已陶醉、震撼于这动人心魄的大潮之中,他们不但在兴趣盎然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自己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个方面。
同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方式,也要转变教学理念,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应该发挥主导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适时适当的转变角色,由传统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指导和答疑解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解决问题,注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越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明显。同时,也表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创设问题情境,多引导,不要直接揭示答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新课程刚实施以来,教师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习惯为学生包办所有的教学,使得学生不但手懒,而且脑子也懒,一看较难的题目不思考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一下,问题也就解决了。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同事要善于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让学生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后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后必然要做的一项活动,无论教师备课如何充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新的问题。只有有效地落实课后反思,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课后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效果做出回顾和品评,从而从反思中求发展。课后教学反思既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课后教学反思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应从课堂评价、问题反馈、教学效果等三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过程,促使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另外,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符合课改精神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性是不是能够实现,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否发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参考文献:
[1]欧阳芬,王海燕.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问题.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9.
一、强调备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求教师熟知语文课标小学阶段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课标的指引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综合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千万不能重知识或方法而忽略情感,特别是现在,由于考试制度的影响,一部分老师盲目地追求分数而造成少数学生心理障碍,造成一部分学生厌学、逃学。小学生活泼可爱,天真无邪,学习对他们来说,本应是幸福而快乐的,他们为何会逃避?这说明我们在备课时忽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忽略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二、突出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感官,才能让他们想学、乐学,才能学有所长。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路牌广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谁识得多,谁识得快;教学写景作文时可先带学生到景点(我们身边的)去参观,让他们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把自己印象深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写作就会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瞎编乱造的毛病。
三、备网络资源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如《观潮》这篇课文,钱塘江大潮来时声势浩大的壮观场面,单凭文字描述让学生去想象体会太难,借助课件那就大不一样,学生亲眼目睹巨浪翻滚,亲耳聆听如山崩地裂之声,那印象会终身难忘,学生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备教学问题的生成
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年龄、学生的生活环境,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如,不理解的字词、不知道段意的概括方法、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这个字好在哪等。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尽量让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积极动脑,真心做到“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当然,有些问题无法预设,当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要随机应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课后查阅资料解决。
五、备当堂训练
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当堂练习,在“新”“趣”“实”上下工夫。题量不要偏多,避免机械重复,注重重点,突破难点。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六、备课堂板书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演绎情境;音乐情境
一、引言
“让初中生能够在生动完美的情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是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在教学教法丰富多元的今天,采用单一的讲授法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已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对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也十分不利,因此,探究一种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模式,对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将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具体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情境教法实践的思路。
二、情境创设教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以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北宋教育家张载亦说过:“读书要先学会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基于疑问的情境,乃是启迪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手段,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当然,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十分多元,而我则比较青睐以“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法。
例如,《老王》为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由于整篇文章涉及到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而00后的初中生对那个荒乱的年代并不了解,一味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起到的效果并不佳。为优化教学效果,在课堂开始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反映那个年代历史事件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引领所有同学精读课文,并创设问题情境“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吗?”“为什么作者觉得没请老王坐坐喝口茶水很抱歉?”……由于有了之前的视频背景做铺垫,同学们的思考变得有的放矢,教学的针对性自然十分强,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二)以演绎情境激发学生创造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活动是认知的源泉,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情境创设,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教师应充分应用上述理论,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情境学习的乐趣,获取语文知识的精华。
例如,在教授《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传统模式下,很多老师习惯性采用讲授法设计课堂教学,该种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但缺乏新意,十分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则创设了一种“分组演绎”情境,取得了不俗的成效。首先,我采用传统讲授法,为全班同学分析了整篇课文的内容。其次,我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结合所学内容,以演绎的形式表述课文内容,由于该种方法十分新颖,大家的兴趣立刻被激活,纷纷着手准备,组内开始探讨,分配角色、剧本撰写、表演套路等讨论活动十分激烈。最后,当各小组准备完毕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孔乙己演绎报告会”拉开序幕,大家纷纷发挥想象,尽情表现,话剧、舞剧、哑剧等形式层出不穷,很多同学的表演极富创造力,课堂氛围被瞬间激活。
(三)以音乐情境带给学生享受
我国著名音乐家洗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既有如此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何不借助它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听觉享受呢?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以音乐作为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子,创设一种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播放了瓦格而纳《四季组曲》中的春部,整首曲子播放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春天到来时,自然界中的变化,在美妙旋律的刺激下,全班同学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魅力,激活了学习的兴趣因子。而在《观潮》一课的教学中,我则为全班同学播放古筝曲《战台风》,激昂进取的旋律立刻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音乐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体会潮水的奔腾、汹涌,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借助音乐旋律,体验到了听觉艺术的享受。类似的课文案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并借助音乐营造听觉情境,课程教学的效果势必完美。
三、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学优化的思路
(一)教师:需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
教师,是初中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法教学的设计者,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法而言,情境创设教法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设计步骤更为繁杂,且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想象力,创造力,因此,为使情境创设氛围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加完美,教师应在掌握传统讲授教法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情境教学法的新理念、新套路。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有关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培训、讲座,与这方面教学的专家学者积极交流,汲取语文情境创设教法的新元素。另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课本内容,多用、多想、多反思情境创设教学,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情境创设教学素养。
(二)教法:需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
为保证情境创设教学的新鲜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在具体的教学中,各级语文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在情境创设教法中,结合学情、生情、教情,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馈等方面入手,创新教法的新内容,在使情境教法完善优化的基础上,为情境创设教学融入新鲜血液,不断吸引住学生对情境设教法的兴趣度,激活语文课堂。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创设情境,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有效的策略,本文仅提出了三种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情境创设教法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算完善情境创设教法。
参考文献:
[1]张广斌.教学情境研究:反思与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
一、评价想有效氛围要营造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我亲切地问学生:"同学们,小柳树和小枣树,你更喜欢谁?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即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起来,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小枣树,虽然它春天发芽晚,但秋天结得果实多。"我夸奖他说:"你能从植物生长特点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真了不起。"另一个学生争着发言:"我喜欢小柳树,虽然它很骄傲,但是,最后它认识到错误了。"我摸摸她的头说:"你能换一个角度,从事物本质方面来看待问题,说明你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喜欢。"在这样热烈又愉快的氛围中,有更多的孩子举起了小手,"我喜欢小枣树,它不但能结出甜甜的枣子,还很谦虚,我们应该向它学习。""我喜欢小柳树,虽然有些骄傲,但它春天真的很漂亮。"......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回答,最后,我也作出了总结性评价:你们多有主见呀,能从事物的性格、本质等方面,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二、学生有差异评价当不同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针对学生不同表现给以不同的评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评价要充满真诚,饱含激情,给表现优秀者以莫大的惊喜。
执教《观潮》一课时,我请一位男同学朗读课文,他读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读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雄奇壮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听完他的朗读后我不禁拍手叫好,无比诚挚地对他说:"你读得声情并茂,太棒了!如果此刻老师手中有一束鲜花,我一定要把最美的那朵送给你!来,我的偶像,拥抱一下!"说着,我立刻走上前去,和他紧紧地拥抱......这一举动让这位同学惊喜万分,受宠若惊,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他表现得十分踊跃。这样的评价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同时在评价中也渗透了学法指导,使学生可以借鉴和效仿。
2、鼓励要针对要害,具体恰当,给表现平平者以努力的方向。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评判与回应。我们的评价语要具体恰当,既能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能指出不足,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教《荷花》一文,第四自然段运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展现出荷花的美丽以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一生吐字清晰,读得非常流利,但语调平平,缺乏情感的润泽,听起来寡淡无味。我说:"你读得真流利,但只有流利,没有语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不行呀!来,老师帮助你,大胆再试一次,相信你会读得更棒!现在你就是那朵美丽的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她声情并茂地读完了课文,有些地方甚至还加上了动作,她的进步真让我惊喜。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她的朗读越来越棒,整节课学得兴致勃勃。
3、启发要循循善诱,慢拨细引,给理解偏颇者以深刻的启发。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应富有启发性,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以启迪。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思维受阻时,教师应沉下心来,充分发挥评价语的启发诱导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自主建构新的知识,经历自悟自得的过程。
在执教《燕子专列》一课时,我指名学生朗读"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该生读完后我不急于评价,而是问他:"你感觉自己读得怎样?"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觉得读得很流畅。""嗯,很有自信。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我特意找了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之后我问他:"你感觉你的朗读和他有点区别吗?""有,我读得没有他有感情,尤其是'纷纷'、'四处'没有读好。"我鼓励他说:"你再试试?"他重读了一遍,显然比刚才好得多。"你的进步真大!老师想和你比赛比赛,好吗?"他高兴地点点头,我范读一遍后,他又读了一遍,"这次朗读你感觉怎样?""我读到'纷纷'时,语气重且慢,我体会到参加救助的人特别多;读到冒着严寒时,就开始用力、提劲,读到'四处',我仿佛看到人们正在漫山遍野地寻找燕子的情景。"顿时,整个教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真诚地朝她竖起大拇指:"体会得真好!你都可以当大家的老师了!"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这位学生随着理解的深入,朗读水平逐渐提升,在后来的课堂学习中,有了更多精彩的表现。
三、课堂有意外评价需睿智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是装聋作哑,会挫伤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关键词:远程教育;语文课堂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后,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远教课程资源,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也使语文教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眼睛明亮了,教学的效率提高了,远程教育正助推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腾飞!
一、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远教资源中的多媒体技术使得一些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如《詹天佑》一课,最能表现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是它所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为什么要设计这条线路?火车是怎样在线路上行驶的?教学中的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版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唯有计算机的演示,能将此难点化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青龙桥陡峭的坡势,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演示出“人字形”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形线路的行驶过程,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的任何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内心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又如:《观潮》一课,通过形象逼真的录像,采用画面比较法,首先展示钱塘江的全景,让学生体会出此时钱塘江处于静态。然后把钱塘江大潮到来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急切想探知课文内容,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另外,在理解“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时,屏幕上不仅展示了潮水奔流而来形成的高大的水柱,而且还同时出现长城的一段城墙,两相对比,既印证了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又为有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观而感叹……
二、便捷的互动性,促进师生合作交流
传统远程教育的主要不足之一是师生交互不足,而师生交互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学习资源交互及生生交互的效果。研究表明,要保证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交互,首先,要注意资源配置和学习任务设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其次,要提供多种师生交互渠道方便师生的沟通,注意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另外,要给学生及时、正面的反馈,使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强学习信心。也就是说,远程教育学习环境下教师要根据自身角色的多重性“积极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网络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及时更新,还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网络虚拟的教学环境和便捷的讨论空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得到充分深入的交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可以访问各种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站,获得学科的最新信息,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环境,并使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话语权得到尊重,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现实。网络的超时空性,迫使课堂格局发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够实现弹性更大的自主学习,教学民主有可能发展为必然。如学习陆游的《示儿》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悉心体会和充分讨论,然后回答解决以上问题;再通过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对作品的背诵、理解、欣赏以及对内容的联系,最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迁移和拓展的测验和训练(比如,陆游还有哪些爱国作品?运用什么手法?宋朝还有哪些爱国诗人?有哪些作品?其中有哪些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等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知识面,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种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法,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学法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点燃学生心灵中的创新火花,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从而构建“语文立体教学”。
三、广泛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高,容易形成“学差生”,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同时伴随着自卑意识增强,久而久之,而被老师排斥在视野之外。现代信息技术因其简单便捷的操作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易于掌握和运用,要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搜索资料、关键词是什么、怎样概括搜索到的有关资料等。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差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并且能够与教师与同学广泛深入地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健全自己的人格,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网络博客的功能,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授课时,笔者可以在这里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等教学信息,可以进行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必要的指正和评价,发起并参与学习者之间的讨论等。但是教师的参与应当是适度的,要首先给予学习者一个充分表达、争论和反思的空间,只在必要时才给予最少的指导。学习者是博客的真正主人,学习者要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只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更具有应用博客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可以在这里实现一种主动性、反思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从这里获取老师的相关教学信息,可以向老师提交作业并提出疑问,可以参与老师或者同学发起的相关讨论或者自己发起对某个问题的讨论进行协作学习等。另外,有条件要申请自己专门的博客空间,但是需要注意一定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及时填写新日志,争取将每天所思考的问题都写上去,便于日后整理深化和知识积累。在我的学生博客中,有好多优秀的作品出现,就连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也在博客上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四、灵活的自主性,拓宽学生探究空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拿着自己编写的教案,在课堂上支配着学生进行学习,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很大的学习自主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就不再占有“支配地位”,而是平等、民主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学了《黄山奇石》,让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风景图片,学生查到了“黄山四绝”的图片,还制作了幻灯片,在学习《赤壁之战》之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学生找到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赤壁之战的背景,与火烧赤壁有关的“连环计”“苦肉计”。学生根据这些资料,总结出赤壁之战中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这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具有充分自由、独立的学习空间,有充足的时间动手动脑,这就能不断促进学生增强自觉性,培养他们独立自学的能力和自主精神。
1998—2000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
1999—2000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1998—2005年11次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
2001年4月,在全县“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实验汇报课中获得县级一等奖;
2004年6月《荷花》一课,课堂实录获得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6月在省计算机辅助教学参展课中,《荷花》获省级二等奖;
2000年所撰写的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能力的训练》被评为县级一等奖;10月该论文获得全国论文大赛三等奖,并汇编于国家级出版物“世纪讲坛”一书中;
2000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在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质疑的思考》获县级一等奖;并汇编于县级优秀论文集;
2001年11月所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滴谈》获市级第三届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2年10月所撰写的教案、说课稿《坐井观天》被汇编在《县级优秀说课稿、教案集》;
2004年8月所撰写的论文《探究质疑》在省课改与教研征文大赛中获省级三等奖;
2005年2月被评为县级教研教改先进个人。
……
让爱在每个学生心中流淌
德高为师,为师者应当正心、修身、厉志、笃行、精其业、美其德,其生爱之。在八年的教育教学中,该同志一直担任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工作,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儿童教育心理学,仔细分析儿童心理,探索体现自己特色的教学管理方法。她以其深深的爱心,极大的耐心,从事班务管理。她勤下班、紧跟班,采用分类引导的方法,“爱”字当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班务管理中,该同志始终把“勤”字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做到脚勤、眼勤、手勤、嘴勤。每天早上她总是提前下班辅导学生早读,每天放学她总是将学生平安送出校门后才离校。她不满四岁的儿子每天总是第一个被送进幼儿园,总是班上最后一个被妈妈从幼儿园接走,以至于她的儿子每天被送进幼儿园时,总是重复同一句话:“妈妈,放学早点来接我!”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她心理难受极了,但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她对孩子只能叹息,一次又一次违心地说:“今天,妈妈一定第一个来接你”。在班务工作中,她还做到勤观察,勤引导,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针对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的特点,练就了婆婆嘴,菩萨心,工作中注重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教师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推动力,学生的催化剂,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她执着的事业,她在班务工作中,辛勤地耕耘,播撒爱的种子,倾注对学生全部的爱,期盼幼苗茁壮成长,她就像小草一样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怨无悔。每接到一个新班,她都要全面迅速地,了解全班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父母离异的学生、学困生等具体情况,以至于能在今后的班务管理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2002—2003学年度,她所带四(3)班一个叫肖彤的小男孩,她接班后就发现这个孩子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小小年纪,整天皱着眉头,不喜欢和同学交流、玩耍,经常坐在位置上发愣,穿的也很单薄,她及时与原任班主任联系,了解到这个孩子由于父亲下岗、母亲因身体不好无职业,全家仅靠着父亲下岗工资,登三轮车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当她了解这一情况后,她主动找这个学生谈话,当她了解他的心理动向,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孩子因为不忍心父母为了他上学而如此辛劳,准备辍学出外打工时,刘老师落泪了,她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她向孩子讲了父母之所以那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她能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将来有一天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还给他讲了自古寒门出才子的故事,鼓励他要自强不息。后来,刘老师经常用自己的工资为肖彤买文具,冬天为他买围巾、买手套,还为肖彤织了一件厚厚的毛衣,两年间刘老师为肖彤垫交了寒假、暑假作业费、试卷费、电影费等费用。同时,在学习上,时常鼓励他,经常给他辅导,当他发现这孩子由于平时家里条件不好,外出时间少,看的课外书不多,经常习作时没有素材时,她便主动为肖彤订阅了《小学导刊》、《汉江作文报》,六一节还送给了肖彤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双休日,当他领自己的孩子去儿童公园玩时,他还不忘将肖彤带上,当他和爱人一起包饺子时,他不忘将肖彤叫来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在包饺子的过程中,给肖彤辅导习作“第一次包饺子”。后来这位学生性格慢慢变得开朗了,打消了辍学的念头,学习进步的很快,在雏鹰争章中获得了三枚奖章。尽管后来肖彤升入了高年级,没有在她的班上学习,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这位学生。
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每新接一个班,刘老师都要组织全班同学根据自己本班实际,民主、平等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和“班规班约”,并注重落实在班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因而在学生中有人气、有威性,教育工作得心应手。其次,经常针对班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利用班队会举行如:“学生一日常规学、背、做”,“我与诚信同行”,“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学生课堂常规大演练”,“定期作业展评”,“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等主题队会,每隔半个月班内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回头望”和父母、老师、同学,好朋友一起找出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定期改正,学生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健康成长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的班班风浓、学风正、学生思维活跃,成绩良好,所带班级多次在学校各类活动中获得奖励,她本人先后5次被评为校级“先进班主任”,在校首届艺术节中获得“最佳导演”称号。
给学困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对于学困生,刘老师不歧视、不放弃,从不简单、粗暴地对待,总是采用积极的态度,了解、分析原因,从细致的生活小事入手,做耐心细致地工作。学生马源是品行和学习极差的学生,经常逃学、无故不交作业,欺侮小同学,讹诈小学生的钱物,拿班上同学的东西,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接班后,刘老师了解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教育训斥该学生,而是首先进行了家访,从家长那里又了解到,孩子在家骗家长,在校哄老师,尽管家长对孩子没少管、少打、少骂,但孩子依然如此,家长也无可奈何。刘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有的放矢,分步骤对马源进行了引导教育,首先从培养孩子说真话入手,每次犯了错误,只要敢讲真话,认识错误,她就在班上对马源大加表扬,并多次进行家访,将马源的点滴进步及时告知家长,要求家长也要及时表扬。要给孩子多一些激励和关心。同时,根据她以强凌弱的特点,刘老师“以毒攻毒”,又让其当班上的治安委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安全,发现同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汇报老师,在汇报、检举别人的过程中,该同学也不停地反省自己,这样经过长时期的教育转化,这位同学觉得老师很爱他,就非常听老师的话,上课能专心听讲,不懂也敢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单独辅导及学生的帮助,该生学习有了进步,一年之后,他不但改掉了往日的坏毛病,学习成绩还跃入了班级中等行列,成为了一名老师、学生喜爱的好学生,家长见人就说:“孩子进了刘老师的班,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教学改革中奋力翱翔
在课堂教学中她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总是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她首次将“质疑”环节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问题。结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开创了我校乃至于全县“质疑探究”的先例;在教学《荷花》时,她第一个将电脑课件引入课堂,开创了全县乃至全市“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方法的先例;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开创了我县新课程下古诗课堂教学的先例;她在教学《观潮》时,开创了我市、县“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将‘读’落实到位”的先例。正是由于她的不懈努力,走上工作岗位刚刚一年的她便在全县第二届教学能手赛教中一举夺魁,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的称号,在此后的两年中又连续两年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称号。在第四届、第五届“市级教学能手”赛教中,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这时她只有21岁参加工作仅4年。在以后的几年来,她先后前往大河坎、新集、青树、唐坎等地上示范、观摩课30余节,受到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各类各级赛教中获奖。
此外,她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先后撰写了20余篇教学论文,并在县、市、省级获奖或发表,其中:2000年所撰写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能力的训练”被评为县级一等奖;10月该论文获全国论文大赛三等奖,并汇编于国家级出版物“世纪讲坛”一书中;2000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在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质疑”的思考,获县级一等奖;2001年11月所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滴谈》获市级第三届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2003年3月所撰写的《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应注意现代教育技术》获县级教育成果一等奖;2004年8月所撰写的《探究质疑》在省“课改与教研”征文大赛中,获省级三等奖;2004年10月所撰写的论文《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被评为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6月所整理的课例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论文被县选送省上参赛。
此外,该同志一直把做一个“好老师”作为她的志向,她清楚地知道深入才能浅出,厚积才能薄发。2001年她在已有6个月身孕的情形下,顶着暑假三伏天的高温,天天挺着大肚子坐车前往汉中参加首届“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为的就是能聆听到教学专家们的辅导及现场做课,在孩子刚满两个月时,又毅然参加“骨干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的培训,当顶着酷暑回到家里看孩子,儿子因不吃奶粉而饿得耸拉着脑袋,连哭都没有泪水时,一向坚强的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婆婆的脸色,丈夫的不理解并没有影响她学习的信念,第二天,她领着保姆,抱着儿子前往汉中参加培训,上课时,她专心听讲,反复实践、操作。下课时,她又冲进宿舍给孩子喂奶,就是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在骨干教师培训结束时,她以所有科目考核均为“优秀”的好成绩,被评定为首批市级骨干教师,赢得各位专家及全市参加培训的老师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