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范文

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

第1篇: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范文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这一问题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而学校体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等教育背景下,要求学校体育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课余体育训练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以校代表队等形式组织有一定体育爱好、特长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专门的体育训练和比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余体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仅以少部分人参与的努力提高竞技成绩为最终追求目标的课余体育训练,还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如: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学生文化学习成绩,使学生上不了高一级学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本文试图找出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各种因素,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区课余体育训练和青少年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服务。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区的五所初级中学的课余体育训练队的参训学生文化学习和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这五所初级中学是我区全部初中学生就学的地方。据完全的代表性。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各地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及研究状况。

(2)问卷调查:通过对我区五所初级中学的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我区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在校初中学生文化课学习的状况。

(3)对比法: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在校初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与其自己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之前的文化成绩作对比。与自己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之前的文化成绩作对比,成绩有所下滑。多数学生反应的原因是参加体育训练后身体疲劳,不想再搞学习了。长此以往,学习的思想散了,知识脱节了,学不懂了,到最后干脆不搞学习了。

(4)访问法:通过对我区五所初级中学的负责艺体教研的体育教师和参加过课余体育训练的部分初中毕业学生进行访问,得出我区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初中学生初中毕业后的发展状况及他们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1)课余体育训练。

课余体育训练是有一定体育爱好、特长的学生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在体育老师统一组织下,运用各种体育手段来锻炼身体,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体育成绩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的过程。课余体育训练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余体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我区课余体育训练内容多为田径和篮球。

(2)课余体育锻炼。

是学生在以体育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体育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课余体育锻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其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可独自一人自我锻炼,也可有组织地集体进行,可见,课余体育锻炼是最能为学生接受的一种健身形式。现今,课余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全面发展、发展特长”的趋势,与体育课堂教学比较,不受统一要求的限制,规定参加和自愿参加相结合,充分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具有多样的活动内容、灵活的组织形式和广阔的空间领域等。

(3)文化学习。

初级中学里,相对于体育、艺术等来说,文化学习就是关于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的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高一级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

2、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间的关系。

(1)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是相互促进的。要很好地进行文化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就必须进行体育锻炼。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是说生命在于运动。注意,这里说的是“体育锻炼”而不是“体育训练”。不论是体育锻炼还是体育训练,都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很好地,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

(2)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是相互影响的。学校里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都是有相当大的强度的。就个体来讲,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一个学生一天中除了文化学习,还要进行体育训练,这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应该是满负荷运转的,他会疲劳。换言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集中精力进行了文化学习,势必会影响体育训练的。进行了大强度的体育训练,也一定会影响他的文化学习。在实践中,体育训练影响学习是被公认了的。并且影响是比较大的。在对参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这方面得到了反应。99.12%的学生认为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会影响文化学习,只有0.88%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

四、对策

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必须要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学生学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训练工作的成败。

1、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等教育背景下,现今社会要求初中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目前状况下的仅以少部分人参与的努力提高竞技成绩为最终追求目标的课余体育训练,逐渐凸显出其自身不足。学校教育承担的是教育更多人的责任,而目前的训练模式,却降低了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关注程度,长久下去就导致学生减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加大投入,保证硬件设施的完善。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培训,打造高水平教练员队伍。

3、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充分理解体育对学生,对学校,对家庭的重要作用。体育活动可以加强人与人的联系,增进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体育可以使人更加活泼开朗。

第2篇: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开封公安人员 体制状况 体育锻炼

1 样本数据的处理

1.1问卷调查的发放

对于设计问卷调查我们主要针对的是内部系统职工,自身日常作息以及锻炼习惯的调查,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造成职工体制问题的原因,以为制定良好的生活制度作为参考依据。问卷题目一共为30道题,基于作息、饮食和体育训练对健康影响不同的比重为参照,分别设立出20%、30%、50%不同类型的题库。并且考虑到年龄因素对体制的影响,我们根据公安系统职工总体年龄比重,划分为20-28年龄段、28-36年龄段、36及以上三个阶层,分别按比重50%、30%、20%比重进行发放。

对于随机收取开封市公安系统职工50名为样本,共发出问卷50份,实收回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0份。

1.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以下是我们在50份样本调查中所统计的数据,良好作息习惯:20――28年龄段占40%,28――36年龄段占60%,36岁以上占80%。良好体育训练习惯:20――28年龄段占70%,28――36年龄段占43%,36岁以上占13%。

对于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在相对年轻20-28年龄段职工日常生活习惯缺乏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熬夜更是家常便饭,起床之后为了赶上班不吃早餐,这是对于身体的极大伤害。但是20-28年龄段职工重视日常体育训练,每周至少三次及以上的体育项目训练,包括篮球、足球以及游泳。而36及以上的系统职工拥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但是却对体育训练非常怠慢,一般一周就一两次参加体育活动,有些甚至一次都没有。

2样本的体能测试

2.1设计体能测试项目及要求

体能测试项目主要针对不同人群的耐力、协调能力、爆发力的核算,检测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心率、扔铅球以及一分钟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次数,综合考核职工体制。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我们要求:

参与测试职工在测前1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着装尽量运动装,并且简洁;

在测试前尽量空腹,测前半个小时会统一配给全麦面包以及一瓶小矿泉水;

参与测试职工必须尽全力完成测试。

2.2对测试数据结果的统计

主要通过台阶指数和心率测算样本的耐力以及爆发力,台阶指数主要是一种定量运动系统,主要是研究受试者在定量负荷运动之后心脏的储备能力以及供血能力,还有运动过后心脏的恢复能力。爆发力指标还参考了扔铅球训练,扔铅球主要在于全身协调而不仅仅是力气的大小。而一分钟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次数也是对爆发力和耐力指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多项指标综合评价,得出开封市公安系统职工都存在体重不达标问题,不是偏瘦就是偏胖。对于耐力情况都表现相对良好,36及以上年龄段耐力和爆发力相对较差,但是在该年龄情况来说也属于正常水平范围之内。协调能力相对都比较好,但是现在20-28年龄段的职工反而在爆发力水平上较弱,需要持续加强。

3 统计结果的分析

3.1统计结果与标准体制的对比与分析

从研究结果上来看,结合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以成年人部分的评分标准,参考最近一次全民体检数据总合格率为86.80%、优秀达到15.50%、良好25.80%、不合格率13.20%的水平参照对比来看,开封市公安系统职工体制总合格率为92.30%,优秀达到28.23%,良好43.98%,不合格率5.20%,职工水平普遍高于全民标准,但是在综合体育水平数据上不尽如人意,还需要持续加强。

3.2关于造成系统职工体制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系统职工人员,体制影响因素各有不同,20-28年龄段问题主要在于不规律的作息以及饮食习惯导致体制不达标,习惯性熬夜、长期不吃早餐让肌肉的弹性和可塑性下降,肝脏功能衰退,影响个人的身体素质。而36及以上年龄段的职工人员主要是因为缺乏锻炼意识,常以工作太慢回家还得照顾家人为借口,回避体育训练话题,但是他们一般都拥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而28-36年龄段中间职工人员处于两者之间。

4 对开封市公安系统职工的体育锻炼改良建议

4.1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

良好的生活制度包括训练、学习、饮食、工作和作息规律等等,建立完好的生活制度对体制体育训练将会得到巨大的帮助。

主要内容包括作息时间以及训练周期,作息计划为早上八点半集体到公司集合,集体安排早晨。早晨是一个人一天之中最重要的一餐,几乎是摄入了一天内的全部热量以及营养,而不吃早餐则可能引起低血糖和胆结石。训练周期定为20-28年龄段每周训练四次,28-36年龄段三次,36及以上两次的周期,每隔两周进行适当加量,每月考核一次。

4.2营养与训练计划

营养和训练计划对于体能训练来说缺一不可,二者必须是相辅相成的。营养的摄入参考不同年龄段应该摄入的热量为标准制定饮食计划刻不容缓。以基本热量为操作,在训练的强度上增加热量的摄入可保证能提供足够的消耗。

结语:

第3篇: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范文

摘 要 本文在对我国中学田径训练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学田径训练过程中现存的问题以及中学田径训练的改进建议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我国中学田径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学 田径 训练

我国《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田径运动简单易行,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有助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也有其它教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所以说,田径训练应该引起所有中学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 中学田径训练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一) 有关田径训练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完善

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管理失衡的问题,田径训练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和完善。首先是田径训练的课时常常被任意删减或挤占,田径训练的安排和内容随意性大,并且很多训练的安排工作是根据本校体育教学思路和任课教师的兴趣和特长来拟定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其次,对国家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了解不够透彻,领悟不够到位,只是从形式上附和,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教学管理问题的出现,比如:擅自降低田径训练的要求、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训练课程等现象。

(二) 田径训练的场地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了解发现,很多中学的田径训练场地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标准的田径训练场,以致体育教学过程中田径训练场地缺乏,无法满足学生活动和锻炼的需要,从而影响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部分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不够理想,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田径训练教室,极少数的学校甚至缺乏专业的体育任课教师,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由班主任或其它老师来代为开展,这样的情况不但不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而且也不利于体育师资的培养。

(三) 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田径训练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对田径训练有所排斥。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田径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很多家长仍然抱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由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来决定的,而体育训练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不大,不愿意让学生在田径训练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家长的这种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和田径训练的错误认识。

其次,受诸多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关注度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断出现,人们对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致很多学生认为田径运动中传统的跑、跳、走、投等内容已经过于陈旧,无法满足中学生求新、求异、赶时髦等的需要,从而对田径训练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第三,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田径训练受田径运动项目本身特点的约束,多数训练均属于体力消耗大、重复性和周期性强的内容,从而对中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多数体育任课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采用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且过分关注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不足,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中学田径训练的改进建议

(一)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障田径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体育教学工作的意义,正确认知田径训练的价值,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保障田径训练的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而田径运动又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所以,学校的相关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田径训练工作的开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二)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提升田径训练水平必须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现有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加大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本校体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为田径训练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提升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体育任课教师应重视学生田径训练积极性的培养。田径训练的内容因田径项目特点的制约,相对较为单一和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充分的调动,所以,体育任课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田径训练积极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安排,从而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学生自身和学生家长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意义,为学生的田径训练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钟育新,叶文桥,曹群海.深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09(02).

[2] 郭晓青.沈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05).

[3] 吴斌.黄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

第4篇: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范文

摘 要 学校课余体育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初级中学的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本研究针对某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初级中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初级中学 体育训练 发展

一、学校课余体育运动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运动训练是指学校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里由教练员执教的对具有一定运动天赋学生进行的专门性的技能训练,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后,学校体育从片面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向“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发展观念转变。抓好学校体育课余运动训练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初级中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开展进行理性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级中学开展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主要问题

因为学校课余体育运动训练是针对具有一定运动天赋的学生所进行的专门技能训练,它的涵盖面相对狭隘,对学校的年终考评与中考体育加试的影响不大,所以,一般学校领导对其并不重视。

其次,从“课余”二字不难看出其本身具有的业余性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课余训练必须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这是区别于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所以,初中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存在着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三,学生家长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文化成绩上多下功夫,以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他们对体育运动训练的认识都比较片面和消极,一般都并不支持孩子参加课余体育训练。

第四,初级中学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为人处世发面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片面与粗浅,未能建立正确的训练动机,有待教练员等的正确指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训练观念。

第五,一般初级中学并无自己的产业产出,各项经费需要政府财政拨款与补助,在体育训练经费上并不充足,运动员训练基本上没有补贴,也很难保证营养恢复;教练员的经济补助也并不充分。

三、初级中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发展思路

(一)政府牵头,实施升学优惠政策

学生运动员面对着学习与训练的双重压力,在训练的同时难免会对文化学习造成影响,这是可以理解的。政府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关于优秀运动员初升高的相关优惠政策,联合本地区高中配合实施,以鼓励和促进本地区初级中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端正指导思想,转变重学轻训观念

一些领导对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存有偏颇,大部分学校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学轻训的观念长期存在。某些领导对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艰巨性、系统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在对学校领导层的培养上,应注重对相关文件的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理解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作用与意义。通过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等现代社会的品质,满足部分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需求,开辟体育竞技人才培养渠道,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在改变各级领导指导思想问题的同时,也要针对各学生运动员班主任及其家长对课余运动训练的态度问题进行有效开导与调整。结合地区初中升高中的相关运动成绩优惠政策转变他们对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态度,同时在行动上给予支持,加强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辅导。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训练水平与选材能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执教能力和训练选材水平是搞好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关键。教练员基本都有提高自身专项能力的欲望,因此,领导要从战略眼光出发,合理安排教练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多组织他们学习现代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掌握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并积极为教练员创造参加学术报告会的机会,提高教练员对科学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对优秀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提倡科研兴教、科研促训,进一步提高教练员的科研水平以及科学选材的能力。同时,教练员也要加强自我培养意识,总结经验,善于实践和学习,勇于探索、创新,能够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有为体育事业而献身的敬业精神。

(四)按课次制定训练计划,遵循灵活多变、易操作的原则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训练活动中的重要决策,贯穿于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全部训练实践活动中,它可以使训练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统一运动活动参与者的认识和行动,为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教练员应提高对制定课时训练计划的认识,按时制定课时训练计划,以期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教练员要考虑到参加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运动员的第一身份是学生,然后才是运动员,所以,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此之后才能进行课余训练,训练的时间要服从学习时间。因此,训练计划的制定就要遵循这个特殊要求,要按学校的作息时间规律安排,特别是要灵活具体易于操作,以科学训练、提高效率来减少训练时间。

(五)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提高认识

初中学生因受年龄阅历限制而多不成熟,很多时候不能正确看待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对训练动机也没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从个人前途与国家需要的结合上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帮助学生解决训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巩固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应充分利用中学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师资力量的优势,妥善解决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的难题,对在训学生实行双重管理,为他们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

同时,学校可安排专门的教练员和思政教师对学生运动员进行引导,让学生运动员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田径训练后备人才的候选人,是肩负着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神圣使命的新一代。通过学习教育,使训练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

(六)增加经费投入,提供保障措施

课余训练经费的严重短缺,教练员、学生训练没有训练补贴,这些都不利于调动训练参与者的内在动机,给课余训练工作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应加强对学校课余训练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以提高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的思想认识,保证必要的学校财政拨款,使训练条件得到保证。学校领导要关心带队教师的疾苦,给予相应的工作量和补贴,职称评定要与工作成绩挂钩。对多年来在课余训练中做出了较大或突出贡献者,评优评先时应优先考虑,以此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教练员工作的积极性。

(七)重视营养补充,注重恢复性训练

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运动员受到学习与训练的双重任务压力,需要消耗更多的体能,若不及时给予补充和训练恢复,很可能会形成过度训练,从而影响训练和学习。校领导应重视营养补充等对于疲劳恢复的作用,确保营养补充的费用占整体训练经费的一定比例,满足运动员的营养供给。教练员要重视训练结束部分的整理放松过程,应对运动员明确指出其是训练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敷衍了事,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结束时的放松练习;同时,要正视训练恢复的作用,安排一定比例的恢复训练,调整运动员的状态。

(八)结合社会力量,推动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与频繁。我们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可以考虑结合社会力量,走社会化的道路,与周边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等组建共建单位,学校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开展寻求社会的赞助与支持,减轻政府与学校财政负担。其次,要更新观念,促进学校体育产业化,向社会开放体育运动场馆收取合理费用来增补训练经费。依靠社会力量和帮助,改善学校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条件,促进运动训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盖宏鸿.无锡市高级中学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调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第5篇: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范文

所谓智慧型体育教学,是指体育教学要走出力量与体力付出的传统认识,将体育作为一种需要动脑思考的脑力劳动,将体力付出看作是脑力付出的后续行为,而不是唯一行为。所谓成长型体育教学,是指体育教学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眼前的体能的提高,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持久发展。从目前的实际来看,职业高中阶段是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阶段,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就是进行系统锻炼的最后阶段,这段时间的体育意识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意识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以为,重点研究如何智慧地促进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获得成长,是每个职业高中体育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也才是真正有效的体育教学。

一、立足当前,夯实体育训练的基础

所谓当前,是指学生在校的每一节体育课。当前的体育课是体育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教学状态的主要体现场所,是反映一位体育教师真实状态与水平的主要场所。同时,当前的体育课也是学生体育水平得以即时展现的场所,是学生体育与健康理念体现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当前的体育课上,要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符合高中生成长需要的体育训练基础与能力。关于这一点本人想重点强调一下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课堂结构问题。

课堂结构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体育课堂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组成,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真正对他们有效的却是体育课堂上的理论传授与体能和技能训练。如果体育教学习惯于从学生角度看课堂结构,那我们目前的教学可能都会需要做一些调整。笔者以为关键要从这样的几个角度进行考虑。其一,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在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有宏观视角而缺乏微观视角,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而这种粗放式的教学实际上不能让每一个学生个体有所收获。根据本人的经验,重点要关注一些特殊学生,如较胖、较瘦、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的个体关注会让整个课堂呈现出面向全体的状态。其二,关注课堂密度。这是一个对体育教师而言较为新鲜的概念,课堂密度具体到体育教学中,是指学生有效参与体育训练的时间与总时间之比。这是课堂结构的核心,也是体育教学能够达到“有效”境界的核心。关注课堂密度的重点在于杜绝课堂上的无效行为。其三,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体育教师总是以粗壮甚至是粗暴的形象存在于学生的心目中,而实际上,良好的形象是课堂结构中不同和零件之间的油,要相当重视。根据笔者的观察、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对优秀的高中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研究,笔者注意到体育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一定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而优秀体育教师促使师生关系融洽的技能恰恰体现在一些教学细节当中。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细节一样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成败。

二、“激励教学法”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老师在语言上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

语言上的激励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语言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感受到力量,有信心完成任务,这是激励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例如,学生在长跑时经常会有放弃的想法,这时老师就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因为学生在老师的鼓舞下会更有动力完成。但是现在很多老师通过惩罚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体育运动,这种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消极的影响。老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合理利用激励法开展教学活动。

(二)重视情感上的沟通

激励属于精神范畴,要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求,由于高中学生比较敏感,对待周围的事物已经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如果一味强求学生完成任务,可能会适得其反,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拉近心理距离,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十分关键。体育教学与一般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差异,老师的鼓励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动力,因此老师要学会把握激励的时机,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感到迷茫的时候给予精神上的鼓睢<忧壳楦猩系慕涣鞑唤瞿芾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及时向学生传递信息,增强双方的信任感,为下阶段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行动上的积极参与

行动上的参与不仅仅指学生,老师应参与其中,现在高中体育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行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老师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改善师生的关系,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老师的参与更大程度上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精神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是一个整体。老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不利于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成长。老师要吸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对学生的认识,了解他们的个性和想法,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参与体育活动,不再只是简单地做动作,更多的是行动上的参与,带给学生动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第6篇: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海南省高校 足球运动 课余训练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黄振洲(1968-),男,海南海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2008年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海南省高师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关系研究》,课题号Hjsk2008-63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58-01

海南建省特别是进入21世纪,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和比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足球运动在全省高校得到极大的普及和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高校中下游水平。因此本文针对我省高校足球课余训练,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内在原因,提出对策。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参加“2007-2008年度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暨2008年海南省大学生男子足球赛”的十一队伍。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22份(主、助理教练),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90.9。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0版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

(1)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基本情况现状(见表1)

从表1可见,海南高校足球教练员的基本知识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海南高校足球教练员执教年限都相对较短;职称的分布不合理。

(2)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组队和训练模式

组队状况

我省高校足球队队员全都是业余的,在组队方式上也各不相同:(1)以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组队;(2)以特招生组队;(3)以高考正常录取方式组队.

训练模式

我省各高校投入的体育经费有限(见表2、表3),在训练模式存在明显区别,主要有下列三种:(1)常年集训模式(占18):每周一至周五训练由早上、下午等课余时间组成,训练系统。(2)赛前训练模式(占27%):此类模式的学校在我省占大多数,由于经费不足,组队时间大多是一年。(3)临时组队训练模式(占55%):为完成任务进行短期组队集训。

(3)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队伍及经费现状

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队伍训练经费来源(见表2 n=11)

从表2的调查显示,目前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投入;表3显示出各种形式经费的投入也捉襟见肘。

(4)海南省高校足球竞赛的现状

我省高校足球竞赛自建省开展至今已有十几年时间,每年只有教育厅举行的省大学生足球联赛;联赛初期只有五所大学参加,后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十一支队伍;赛制多采用分组循环法,平均每支队伍只有四场比赛。

(5)海南省高校足球场地情况现状分析

足球训练的场地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没有专用训练场地,训练经常与田径等项目冲突,场地不足也是制约我省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海南各高校足球课余训练队教练员是一支学历较高,文化素质较好的队伍;但执教的年限较短;职称分布不平衡。

2)海南各高校足球课余训练队基本没有专业运动员;各高校没有形成稳定的运动员培养、输送的渠道,不利于海南高校足球运动持续稳定发展。

3)海南各高校足球课余训练队经费投入较少不能满足提高运动成绩和参加比赛的需要。

4)海南省高校足球竞赛体制有待加强。

2、建议

1)主管部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全省各高校的教练员们举办教练员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逐步建立各高校足球教练员聘任管理制度。

2)各高校应开拓思路,加强与全国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合作,使我省高校足球队伍有稳定的吸收运动员的渠道,提高竞争实力。

3)各高校应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训练资源,合理调配,在现有的足球训练条件下,按照足球训练发展的规律,建立起符合我省高校实际的系统的足球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丁玲娣,陈彩香.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体制模式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第7篇: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men's 800m project of Guizhou phys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关键词: 体育学;运动训练;体育高考;体能

Key words: sports science;sports training;phys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physic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320-02

1 研究目的

贵州800米项目是每年高考生体育测试必测项目之一,占总分的1/4,因此对考生能否考好很重要。800米项目对机体要求极高,成绩好坏能全面反映考生整体运动能力,它要求考生不仅具备较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而且还要求考具备较好的临场适应场地、天气、战术、心理状态及体力的分配,研究该项目的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训练成绩意义明显。

2 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贵州省2013年体育高考男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验法,其中以实验法为主。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结合本专业有关知识、相关教材、网络检索、图书馆藏书、杂志报刊等,查阅国内外有关800米、400米项目的科学训练书籍、男子800米项目的世界纪录史、中国高水平运动员体能分配几十篇,大学4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为论文选题设计及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2.2.2 访谈法 通过对田径的老师、教练员、运动员以及有关贵州体育术科考试的裁判员考生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贵州体育术科考试成绩现状、评分标准,为抽样调查方案做准备。

2.2.3 实验法 以40名贵州体育高考考生为研究对象,对800米项目前400米跑第一的考生进行测试,根据测的结果来初步研究贵州体育高考800米项目体能分配。

2013年4月17日至26日,贵州省体育高考在贵州师范大学田径场进行,贵州省共9个市,分5批,一批考两天,共10天。每一批抽取1天,每天8组,共5×8=40组,在男子800项目中,对每一组前400米第一名考生进行了测试,以此来初步研究贵州体育高考考生的体能分配。此次测试一人一手记秒表,按规则本应精确到1/10秒,但本次测试目的可以粗略到1秒。记取成绩按每组400米排第一的时间及终点800米的时间,根据测试时间的先后来排列见表1、表2。

如表1,S记录40名男子800米项目由高到低排列的成绩,T1记录的是前400米跑段的时间,T2记录的是后400米跑段的时间,F记录的是后400米跑比前400米跑慢的时间T2'―T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关于400米跑第一的考生身体素质分析 从前400米跑时间上来看,成绩范围在55秒~1分06秒之间,平均时间约为1分01秒,对于没有系统训练和长时间从事体育的中学生来说,单凭400米跑成绩来衡量,成绩优秀,这部分考生多数也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如果从男子800米跑前400米成绩看,和国家优秀运动员比较,部分能达到国家一、二级运动员水平,根据运动生理学,400米跑要求人体在1分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的大强度运动。在跑过程中,肌肉运动过程的50%~60%是在无氧非乳酸代谢条件下进行的,其所需能量首先靠磷酸原(ATP-CP)提供。由于ATP-CP系统贮量有限,且最大释放能量作用时间在6~10秒,作用期限在30秒以上,肌肉中的磷酸肌酸是有限的,它无法维持以后的供能,此时必须动用磷酸原(乳酸无氧代谢)系统供能。当乳酸量逐渐增加,堆积到一定限度,肌肉力量受阻,身体惰性出现、速度减慢。因此,运动员在没经系统的、长时间的训练下能在前400米跑出(55秒~1分06秒),说明具备良好身体素质,表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爆发力上。

表2是把表1各阶段(贵州体育考生评分标准)成绩按优、良、中、差段划分,S'记录成绩为优(三级)、良(少年级)、中、差的时间,G记录是成绩为的平均成绩,M记录是各成绩阶段人数,T1'记录是前400米平均成绩,T2'记录是后400米平均成绩,F'记录是前400米比后400米跑慢的时间T2'―T1'。

3.2 运动员成绩等级与前后400米时间差的关系 根据运动员等级划分把我国男子800米跑运动员成绩划分为运动健将、一级、二级,本研究中划分为三级、少年级。由我国高水平运动员800米跑统计可得:运动健将级前后400米差平均约为1.9秒,一级运动员约为2.5秒,二级运动员约为3.8秒。可以看出运动等级越高相差时间越小,速度越平均。

3.3 根据等级运动员线性趋势来分析贵州术科考生体能分配 体育高考测试与体育竞赛是有区别的,就目的而言,竞赛是为了破纪录或获得好的名次,而体育高考目的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所以很明显体育高考800米跑是考生最大限度地向满分靠近,跑出好的分数,这就需要在测试中合理分配体力,使得到达终点用的时间最少。贵州体育高考男子800米满分时间为2分08秒,根据国家三级运动员时间标准为2分03秒至2分16秒,三级为2分16秒至2分24秒,在这之间,按贵州体育高考男子评分标准以优良中差评能得优良。按近几年贵州体考生体育分要求,以上本科线为目标,总分应在及格以上。同样在4个项目中,总体每项平均分及格才有上线把握。针对这一成绩重点来探讨体考800米跑体力分配,以世界纪录结合我国等级运动员前后400百米差作红线,容易看出该曲线趋向平缓上升与等级递减而递增,水平越高点约低,时间之差越小,体力分配就越均匀。而根据图1作出的蓝线远离这一趋向。以红线为标准做线性趋向黑线,可以得出国家三级运动员前后400米差约在3.8~5秒之间,少年级为5~6.5秒之间,贵州体考男子约在4~9秒之间。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贵州体育高考男子前400米跑第一的考生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但耐力比较弱。前400米跑第一的考生,约1/3成绩良好、2/3成绩中下。

4.2 建议 在考生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注重考生速度训练同时,也要注重速度耐力的系统合理训练,要达到速度、节奏和耐力相结合,体力分配均匀、合理。训练应从考生本身出发,按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原则,根据考生水平,合理分配体力,前400米跑尽量控制好时间和跑位,如果没有绝对实力,第一圈最好不要带头跑。注重培养考生良好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在考试前教练员应多采用比赛和模式训练法。

参考文献:

[1]姜艳霞,高云飞.惯性跑技术对提高400m跑成绩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8(03).

[2]杨富友.谈高三体育考生800米跑的训练与安排[J].田径,2011(9):5-7.

[3]高雪琴.对我国男子800米全程跑速分配建议[J].少年体育训练,2002,8.

[4]侯富民.男子400米跑机体的供能特点与训练方法[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7-1.

[5]毛海峰,刘显东.800米跑的供能特点及其体能训练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07(8):29-17.

第8篇: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范文

学校一贯按"条例"要求,安排每周两课、两操、两活动。并且安排了合理的管理与监控。

1、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情况:

2001年以前、后分别以旧、新大纲为纲,在教研组组织下,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年度、学期教学计划,并在教研组备案同时交教务处备案。在教学过程中教研组和教务处对体育教师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

A、管理和监控从部门分:

(1)分管体育工作校长:应明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及体育工作在学

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明确体育组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参加体育教研组工作会,随时查看体育课及体育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学校教务处:严格遵循人体活动规律和场地容量的规定,科学地排课,并严格控制教师自行调课的现象,教务处应有对教师检查教案的权利并做记录,以备在对教师年终考评时提用。

(3)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制定计划并带头执行计划,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会,了解各备课组的工作情况,打破情面严格管理。通过看课认真交换意见,如有必要还可以在教研组会上做专题讨论,形成共识,同时做好记录与备课组长一起进行研究,以形成有特点的校本课程。

(4)体育器材保管员:了解各位教师近期的教材,随堂提供教学器材并向学校提供不足器材的添置。除了备有《器材使用情况表》(见表二),还应有学校体育课总订表和各位体育教师《本学期主要教材、器材登记表》(见表三)。这样可以减少体育教师上课的随意性。

B、管理和监控从时段上分

可以分成日常、周/月、学期/年度的管理监控。

(1)日常管理监控:在教研组会决议下,由备课组长分管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并在下一周教研组会上在组上汇报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填写

《场地使用分配情况表》(注:根据各校场地情况而定),如果在使用上有重合,由备课组长之间调节。

(2)周/月管理监控:由教研组长负责执行教研组工作计划以及各备课组的工作,检查体育课情况及各项活动情况,配合备课组长调整工作思路及日常活动内容和组织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向分管体育校长汇报,提出管理建议。

(3)学期、年度管理监控:由分管体育工作校长全面关心学校体育工作,利用教研组会时间查看教师教案,并抽时间观看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与体育教研组长一起研究学校体育工作,并全力支持体育组工作。

2、体育课开课率情况:

我校体育课严格按照国家教委规定:安排每周两课(体育课)、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两活动(体育锻炼课、体育活动课)。关于排体育课还制定了以下方案根据人体生物节律的规律,人体活动期一天内一般在上午9:00---11:00和下午3:00---5:00,建议排课时按科学规律和学校实际,将体育课排在上午第

四、五节;下午第一至三节。

2)根据体育活动的技术规律和教委关于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建议课与课之间、与体育锻炼课之间、活动课之间有天数上的间隔。

3)我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下,体育教学课每次课最多安排3---4个班为宜,以利于教学效益和教学观摩及检查工作。

4)体锻课可以安排在下午第

三、四节课,但一定不要与正常体育课时间冲突。

二、指导思想

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建立符合"树德广才"办学指导思想的、有我校特色的体育教育课程,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质,以美育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课程设置

一)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建立显形课程(包括学科类课程和活动课),隐形课程(包括运动会、体育兴趣小组、课间操等)。

2、科学性原则,要遵循体育教育的规律和国家教育部的课程要求。

二)基本要求

1、开足、开齐、开好学科类课程

按照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课时计划行课,即体育课每周二节,体育锻炼课二节,为必修课,采用考查方式(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标高按会考的基本要求进行教育。教学以欣赏为主,着眼于全体学生整,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素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课堂教学注意知识性、体育性、科学性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2、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课

体育教育着眼于普及,兼顾提高。体育活动课是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重要形式。体育活动课要与组建体育团、队、组相结合,可以开设专题欣赏课讲座、专项技能培训等,要注意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注意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活动课的师资可以是校内体育课教师。

四、课外体育活动与课余训练管理具体要求

(一)课外体育活动:

1、早操:每期安排体育教师配合住校生管理员,组织学生早操锻炼。体育教师之间进行组织安排交流,尽可能使早操锻炼的组织合理化、规范化。如:

A.田径代表队早操。B.住校生早操。

2、课外辅导与锻炼:我们体育锻炼课、体育活动课作为体育课的延续,把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安排到体育锻炼课、体育活动课中来继续练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教学比赛;能力弱一点的学生以班、组或男、女生,在由组长带领下的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所有安排的组与组之间巡回检查并辅导。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体育合格标准的实施;一年一度的**市田径班级对抗赛。

3、群众性的竞赛活动: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是由各个年级任课体育教师征求学生意见、提出学期竞赛活动方按、年级组配合、分管体育领导同意后进行的活动。活动中体育教师帮助和配合学生骨干组织各个体育项目的活动。如:

A.一年一度校田径运动会参加人次达到90%以上。

B.以年级各班为单位的SBA篮球联赛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以年级各班为单位的乒乓球班级赛学生自己就达到了组织、竞赛的水平。

D.一年一度的**市田径班级对抗赛。

(二)课余体育训练:

1、运动队训练与管理:我校运动队训练与管理,由体育教研组组长陈红戈全面负责,对各运动队训练进行管理及监控。

A.男子篮球队:我校男子篮球队由于是国家级篮球(试点校)之一,又是**省篮球重点学校之一,我校男子篮球队特聘**省篮球优秀教练杨旋为主教练,体育干事黄海镝为教练,对我校男子篮球队进行篮球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周

二、

四、六下午;训练地点在我校一号篮球场(即将到我校体育馆进行训练)。

B.田径代表队:田径运动项目,是我校获*;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重要项目之一,教练(获**市体育局颁发的,田径教练员资格证),分别担任跑、跳、投各单项的田径训练工作。训练时间为每周二(三)、四(五)下午;训练地点在我校田径场。

C.羽毛球代表队:羽毛球运动项目,也是我校获**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重要项目之一,教练由**(**市优秀教练员;羽毛球国家一级裁判员)担任羽毛球代表队训练工作。训练时间为每周

二、五(日);训练地点在我校或租用场地。

D.棋类代表队:棋类代表队是我校近年来开展的项目,教练由**担任。训练时间为每周一(二)、三(四)中午;训练地点在我校。

第9篇: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范文

摘 要 竞技年龄研究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大赛参赛队伍的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是对运动员训练水平发展、运动寿命维系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收集2000年-2012年奥运会、1983年-2013年世锦赛成绩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获取相关的统计数据,并对统计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找出2000年-2012年奥运会、1983年-2013年世锦赛年龄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通过对奥运会、世锦赛成绩的比较,分析其变化致因,根据其现状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中长跑运动员 竞技年龄 分析

一、前言

田径运动在体育项目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田径运动的总数占有20%,可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田径比赛上如果中跑项目中占据优势地位,那么奖牌榜的排名就会上升。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对竞技运动的影响,使体育训练不断科学化、系统化,使优秀运动员的年龄特征也在变化着。大量数据表明运动员竞技年龄与传统的观点相比有着逐渐上升的趋势。运动员的竞技年龄和运动寿命大大超出人们所想的范围,有些30多岁的运动员仍然能够保持着较高的竞技水平。30岁以上运动员在世界级大赛中获得奖牌所占据的比例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女子中跑运动员在这方面表现得比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要更好些。培养优秀中跑运动员的过程是一段艰苦且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以及时间限制上均存在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中跑运动员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平常需要非常系统的训练,对身体各项指标都需要严格的监控。因此,根据中跑运动员在年龄上的差异,探究年龄对于世界范围内优秀的男女中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的科学程度,延长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升运动训练的效率。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0年至2012年奥运会男、女800米与1500米冠军,1983年至201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女800米与1500米冠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信息收集和国际田联官网数据收集,基本把握了研究动向和成果,并且为自己的研究寻找突破点和创新点,为确定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文献信息收集途径主要有通过图书馆查寻相关期刊论文、专著,利用网上期刊数据库、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收集电子版期刊等。

2.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成绩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Excel和SPSS,对2000-2012年奥运会、1983-2013年世锦赛成绩资料进行相应统计。

3.逻辑分析法

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获得成绩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找出2000-2012年奥运会、1983-2013年世锦赛年龄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983-2013年间世锦赛和奥运会中跑冠军的竞技年龄分析。

从图1的数据,我们把奥运会、世锦赛男子800米冠军的年龄分布来进行统计,20岁以下的占到统计人数的5.5%;20-24岁的占统计人数的33.3%;24-29岁的占统计人数的50%;29岁以上的占统计人数的11.2%。从数据统计看来24-29岁的年龄是取得冠军最多的,其次是20-24岁的年龄,20岁以下的就1位,30岁以上的也有1位。

从图2的数据统计我们把奥运会、世锦赛男子1500冠军的年龄进行分析,19-24岁的占统计人数的38.8%;24-29岁的占统计人数的50%;29岁以上的占统计人数的11.2%,从数据来看取得1500冠军年龄的分布24-29岁的占到一半,20岁以下的有1位,30岁以上的也有1位。男子1500米冠军的最大年龄跟800米冠军的最大年龄几乎一样。从这一现象来看男子1500米的最佳竞技年龄延长在30岁以上了。

通过图3的数据显示奥运会、世锦赛女子800米冠军年龄的分布可以看到,19-24岁的占到统计人数的27.8%;24-29岁的占到统计人数的44.4%;29岁以上的占统计人数的27.8%,从数据显示来看29岁以上的跟19-24岁的获得冠军的人数同等,19岁以下的有1位,30岁以上的有3位,说明女子800米运动员有个别出成绩较早的,但是从30岁以上女子的运动员跟男子运动员来对比,男子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相对来说比女子800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要更短一些。

通过图4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奥运会、世锦赛女子1500米冠军的年龄分布,19-24岁占到22.2%;24-29岁的占到55.5%;29岁以上的占到22.3%,从数据来看24-29岁的获得冠军人数是最多的,其次是19-24岁和29岁以上获得冠军的人数是一样的,男子1500米运动员19-24岁夺冠的比例比女子要大,但是29岁以上夺冠的女子运动员明显比男子运动员要多出11.1%,女子1500米冠军30岁以上的就有3位运动员,而男子就只有1位运动员。男子最小年龄是18.5岁,女子是19.5岁,从而说明女子运动员出成绩比男子运动员要晚一些,保持最佳竞技年龄水平较长。

通过以上4个图的数据分析,得出男子800米、1500米,女子800米、1500米获得冠军最多的竞技年龄都是在24-29岁,其次是20-24岁,只有少数运动员能够在20岁以下和30岁以上取得冠军的。男子1500米获得冠军年龄最大的是32.6岁,最小的只有19岁。获得男子800米、1500米冠军年龄几乎差不多。女子800米超过30岁以上的运动员有5人,女子800米运动员的30岁以上的要比男子800米运动员多出4人,可以反映出女子的竞技年龄比男子的要长一些。女子1500米30岁以上的有3位运动员,男子1500米30岁以上的只有1位,那么看来1500米也是女子运动员保持竞技水平比男子要长。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世界男子中跑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为24-29岁,世界女子中跑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也是24-29岁。

2.根据人的生理发育规律,女子运动员比男子运动员要先发育,那么肯定会早些出成绩,但是从数据反映来看反而是颠倒了,还是女子运动员出成绩晚,男子运动员出成绩要早,而且保持最佳竞技状态也是女子运动员要更长一些。

3.对世界优秀中跑运动员年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他们最佳竞技的年龄,对进一步提高优秀运动员成绩水平,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建议

世界中跑运动员在最佳竞技年龄呈现的时间段、性别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形成和运动员自身的生理因素还有运动员所处的管理体制以及训练体制出现的较大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16-318.

[3]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145-151.

[4] 崔喜灿.关于我国和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3):38-40.

[5] 黄建军.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3.24(6):64-66.

[6] 金红珍,赵爱民,杨宾.中外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之比较研究[J].

[7] 勒・斯・霍缅科夫.田径教练员教科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