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范文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

第1篇: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中西结合;骨伤科学;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16-02

在众多临床医学人才从学校踏入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即临床实习,这一阶段是对医学人员在学校所学医学知识的回顾、巩固和提升,直接关系着医学人员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广应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式逐渐的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这就迫切的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

1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是临床实习人员的指导人员,直接决定了临床实习人员的水平高低。这不仅仅是说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包括了职业道德素养。为此,我科成立了专门的临床教学小组,通过和院领导协商选调医院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医师担任教学老师,并详细的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责临床带教工作的具体任务及考核的负责人员和权利范围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将教学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创建了一支具备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知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引入了多种教学实际案例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安排一部分时间作为交流时间,让教师和学员自由的进行自由交流、解答疑问等等,从教学架构的全面规划到细节处理,综合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 加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

如今,很多的检查诊断尤其是在骨科中都依赖于仪器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虽然这些仪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但是过度的依赖辅助检查就会降低临床医师的物理检查能力和思维能力。鉴于此,我院在进行中西医结合骨科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内容,意图让实习人员熟练的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没有仪器或者仪器损坏的情况也能够进行诊断,防止在实际工作中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其中基本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换药、拆线、牵引、清创、石膏、骨折手法复位的原则[2],让实习医生熟悉操作的具体步骤及技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与操作结合起来,既巩固学员的理论知识,又能强化学员的操作技能。

3 加强中西医结合教学

中西医结合教学是我院开展临床教学中的重点部分,而在同步进行两种医学教学的时候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很容易给学员产生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掌握教学技巧,将两种医疗科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对比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对比以加强学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鉴于此,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坚持“中西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结合”,要求实习医生掌握骨伤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技术和优缺点。既学习日常包扎、石膏等操作技能,又进行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技术闭合复位穿针等基础治疗手段教学。在讲授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时候容易中医发展的教学,并通过一些实例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3]。

4 加强教学查房

查房是教学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对教学查房进行了深入的改进,将传统的查房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将学员的被动思考地位转为主动思考地位,让学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并结合着自身的知识对患者的病因、诊断等相关信息进行思考和总结,再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判和就诊;同时重点介绍有关诊疗方面的前沿知识,影像技术的诊断,实验室等辅助检查的意义等。在查房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员自主思考、灵活应变,最后再结合自身的经典案例进行统一的归纳总结,帮助学员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吸取教训,开阔眼界,提高实习医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学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教育

俗话说,一个医生最重要的不是医术,而是医德。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期。也是医学生医德医风、职业素养初步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要培养学员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不能以为自己的技能很熟练,居高自傲;另外是要树立良好的责任心,视患者为自己的家人,急患者之所急,真诚的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6 小 结

临床实习是医学人员迈向实际临床诊治岗位的最后学习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着学员对医学的认识和医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这就需要带教老师提高重视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输送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军,李郑,林马坚,等.骨伤康复医院放射科临床教学管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2,03(3):47-48.

第2篇: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中医药;整脊;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81-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整脊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整脊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整脊职业的任职资格标准,充分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特点,中医药类高职院系所设整脊专业应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整脊临床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整脊人才为目标,建立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综合性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便加强课程与学科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从而形成有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整脊专业课程体系。

1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综合性课程体系

整脊专业作为中西医骨伤和推拿、导引等相结合形成的新兴医学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有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脊诊、整脊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有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骨伤、针推、脊诊、整脊等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人文素养,这就决定了其课程体系的综合性。综合性课程体系能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统一,人文与科学技术素养教育相融合。

通过对整脊行业的调查和对整脊人才培养规格的研讨,我们认为职业院校整脊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人文课程体系、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体系、整脊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5个方面,而每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又可分成若干课程模块。

2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1人文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立德树人就成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文课程体系正是以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文化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献身医学、爱岗敬业、救死扶伤、仁爱助人、甘于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等。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学制短等特点,其人文课程体系可分为2个子课程模块,即基础性人文课程模块和应用性人文课程模块。

(1)基础性人文课程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等,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养。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应用性人文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工具性知识、技能和身心素质,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开设的必修课程有4门: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应用文写作。

2.2现代医学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整脊医学职业教育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尤其是必须、够用的脊柱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和脊柱病变的诊断技能基础。为了便于教学,我们将现代医学课程体系分为2个子课程模块,即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和现代医学专业技能模块。

(1)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必须、够用的脊柱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为整脊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可选修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执业医师考试。

(2)现代医学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现代诊断技能基础,尤其是脊柱病变的诊断技能基础。开设西医诊断学基础1门必修课。

2.3中医学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由于整脊医学属中西医骨伤、推拿、按摩、导引等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应具备足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治技能。所以,其中医学课程体系也应分为中医学基础知识模块和中医学技能模块2个子模块。

(1)中医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医古文选读、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学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针灸、推拿技能和内、外、骨伤、妇科等常见病的诊疗技能。开设的必修课程有6门: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

2.4整脊学课程体系模块: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整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高技能整脊医学专业人才,能胜任整脊临床工作并有所创新、可持续发展。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整脊学课程体系可分为2个子模块,即整脊学基础知识模块和整脊专业技能模块。

(1)整脊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整脊医学基础知识,如整脊的基本概念、原理,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诊断、预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开设的必修课程有整脊学基础1门。

(2)整脊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整脊临床工作的诊疗技能和脊椎病的预防技术,并提高学生对脊柱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所开设必修课程有3门:整脊学技术、整脊治疗学、整脊保健学。

2.5实践课程体系模块:整脊医学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践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体系,是整脊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根据实践课程的性质、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实训和实习3个子模块。

(1)实验课程模块:采取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对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尤其对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有直观的认识。实验课程的教学采用穿插式,安排于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的各科目课程的教学中。

(2)实训课程模块:实训课程是中医学技能模块和整脊学专业技能模块的主要教学模式,应占总教学课时的50%。实训课程教学也应采用穿插式,安排于各技能科目课程的教学中。

(3)实习课程模块:实习课程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于整脊临床的主要教学模式,在整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习课程集中在第3学年进行,为期44周(10个月),由学校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并切实加强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注意提高顶岗实习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本研究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有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整脊专业课程体系。

第3篇: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

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是以中医的经络脏腑理论为依据,以现代医学中的脊柱解剖为指导,应用中医按摩的多种手法,并配合中药膏摩、拔火罐、艾灸、针刺等综合方法,作用于脊柱及背腰部的经络穴位和肌肉组织上,以预防和治疗脊柱骨关节和相关脏腑疾病,由于目前仍然无法阐明脊柱推拿的作用机制,临床上存在着盲目使用推拿手法的倾向,这是防碍脊柱推拿手法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脊柱推拿专业人员必须审慎地考虑本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以便为将来脊柱推拿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发展与现状

中医脊柱推拿治疗内脏疾病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素问·举痛论》言:“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矣,”经文中指出按揉脊柱两侧的背俞穴(心俞、厥阴俞),可以治疗寒凝气滞血虚导致的心痛,背俞穴共有心、厥阴、肺、肝、脾、肾、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俞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五官七窍、皮肉筋骨等病证。

中医脊柱推拿手法是由中医按摩手法衍化而来,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临床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科,其手法操作形式和治疗风格常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20世纪70年代,一些推拿治疗师运用中西 西结合的理论,根据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总结出了脊柱旋转手法,在颈椎病和腰椎病中广泛应用。

脊柱推拿疗法在中医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和理疗科等应用广泛,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治疗疾病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和一些慢性颈腰痛患者,以及一些脊柱源性的内脏疾病等,由于缺乏对脊柱推拿手法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及权限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及适应证比较混乱,再加之基础研究相对落后,所以,一些脊柱推拿疗法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依据,能否将棘突偏歪作为使用旋转手法的治疗依据等等。目前,中医脊柱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颈部手法有旋转法和板法,其中扳法包括斜扳法和定点斜扳法,胸部手法有旋转法,扩胸牵引法和对抗复位法,斜扳法和后伸扳法,其中斜扳法包括侧卧位斜扳法,仰卧位长柄式斜扳法和坐位斜扳法,后伸扳法包括双腿后伸扳法和单腿后伸扳法[1-3]。

我国脊柱推拿疗法的基础研究包括解剖学,脊柱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等几个方面,其中解剖学主要是集中在腰椎上,观察的内容包括腰椎旋转和后伸时腰神经受牵拉的椎扳移动情况。近年来,我们对临床解剖研究所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颈椎推拿时所产生的咔哒声响进行了研究,影像学的研究集中在颈部,主要是研究颈椎的旋转手法对颈部骨性结构的影响,头颈部旋转及后伸对椎基底动脉血供的影响,脑血流图等检查,颈椎半脱位的临床意义等。

2 存在问题

2.1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近几年,不少中医院校开始招收推拿专业本科生,但大多数推拿医生多是经过短期培训、进修或转行而来,所学的内容基本上是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对基本的骨科学和解剖学了解甚少,以致一些颈椎手法治疗者对凡主诉有颈痛或是腰腿痛的患者,均要对脖颈和腰腿施一下扳法,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伤害,如脊柱骨折脱位,肋骨骨折,神经损伤等,甚至造成截瘫或死亡,目前这类临床报道还有增无减。

2.2 缺少大样本的临床对照及随访观察 目前虽然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但脊柱推拿疗效好的报道较多,虽然这几年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些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研究工作,但大多显得零乱而肤浅,所以,相对临床发展来看,脊柱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近乎于空白,与临床的发展极不相称。

2.3 手法命名混乱复杂 有的是以人名来命名,有的是以地域命名,而大多数是以手法的形态命名,脊柱推拿手法,命名上的混杂不利于推拿疗法的发展,也增添了学术交流的困难,虽然几年前有人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但仍未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转贴于

2.4 医政管理疏漏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中医院校或团体纷纷举办各类短期培养班,有些新闻媒体还把推拿宣传成“特异神手”,使脊柱推拿手法被庸俗化了,或被认为只是按按捏捏而已,或被认为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技艺,这些都给推拿疗法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4-6]。

3 解决措施

3.1 提高脊柱推拿的科学性 在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方法,疗程设计和疗效评定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3.2 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作为脊柱推拿治疗者,必须掌握必要的骨科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和一些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3.3 制定较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4 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脊柱推拿手法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对国外的推拿整骨等疗法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将会有利于我们的提高和进步。让中国的脊柱推拿疗法进入一崭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2]吴建国.中医经络学的运用与发展思路探讨[M].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2):35.

[3]庞建苛.小儿推拿历史与发展初探[J].中华推拿疗法杂志,2004,2(2):48.

[4]周信文.实用中医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

第4篇: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范文

方法

1考试对象

2005级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共185名。

2考试时间

2010年6月10日至11日。

3考前准备工作

3.1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的准备SP由我院在读研究生组成,共有32人。事先由临床教学部组织各专家,按照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常见病例,编写了内外妇儿科病例(即脚本,其中内外科包括相应的查体内容)共24个及OSCE非SP站考试题库。每个病例都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典型病例,把它作为SP的演习剧本,以此培训扮演SP的研究生。培训后经过模拟考试,合格者方可作为SP参加OSCE考试,考试时

SP即扮演患者又充当考官。3.2考站的设置准备185名学生考试分别在两个考点同时进行。每个考点设置10站,考试内容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SP考站,包括内外妇儿4个考站,用时45分钟;第二个环节为非SP考站(6个考站),用时45分钟。学生按学号前后顺序安排考试时间的先后,每个学生参加10个标准化考站的考试(共90分钟)。

具体设站和考试内容如表1。

3.3考试流程多站轮转,12名考生同时进入各考站,7.5~15分钟一转,以铃声为准,90分钟后每个考生10站考试结束而退场,另12名学生进场。

3.4SP考试内容和方法SP长站有内科站和外科站,考试内容为询问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SP短站有妇科站和儿科站,考试内容只有询问病史,其中儿科SP扮演患儿家长代述病史。问诊内容包括两部分,即采集病史的要点(分值占80%,包括主要症状、诱因、现病史、个人史及诊疗经过等)和问诊技巧(分值占20%,包括问诊次序,时间把握,人文关怀,交流沟通等)。每一个病例因病种、年龄、性别的不同,又包括若干项必问的内容,如妇科问个人史包括婚育史和月经史,儿科问个人史包括喂养史、生长发育史等等。设置了问诊内容评分表和问诊技巧评分表对学生的问诊能力进行评估,监考教师和SP共同讨论给每位学生打分,同时给学生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结果与分析

1OSCE十站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185名考生按学号顺序分成4个组,前3组各有48名考生,第4组41名考生,4个组分别在4个半天内考完,每半天考试1组,分两个考点进行。学生总体成绩均分为72.5,标准差为8.5;第10站(医学检索)学生成绩均分大幅度上升;第1站至第4站属SP站,学生成绩标准差分布稳定;第7站(中医技能操作)及第8站(舌诊)的标准差明显增高。学生成绩的平均分及标准差详见图1。

OSCE考试是初次,但由于准备比较充分,绝大部分学生虽然第1次接触SP考试形式,但很快认同并适应这种考核形式,从图1可见,SP站(第1站至第4站)学生成绩分布较合理,波动不大。十站总体成绩与2004级中医专业毕业生三站式考试(均分73.03,标准差11.39)比较,虽然两者均分基本相同,但从标准差看OSCE总体成绩区分度变化较之小,整体可靠性水平尚可。

非SP考站第7站(中医技能操作)及第8站(舌诊)均分偏低,标准差较大。考虑为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及实习过程中有关方面培训不够所致。另外中医技能站主考内容是针灸推拿操作,学生反映推拿课程没有开设,所以应对该项考核时部分学生成绩很低且整体分布参差不齐。今后宜在制订课堂教学计划时考虑开设这门课程。

整个非SP各考站(除文献检索站)的标准差较SP站大,学生成绩分布不均,考虑今后要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引导和训练,另外对于非SP考站将进行一定的改进,使之更适应实际考核。医学检索站(第10站)学生得分较高的原因,考虑是出题难度系数小,题目难度较易。

2SP站不同时间、不同考题的成绩比较

第1组、第2组学生分别在第1天上、下午进行考试,第1天上午和下午SP站的病例完全不同,2组学生SP站成绩情况见表2,2组成绩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表明,考试的病例不同,但组间学生人均成绩差异不大,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命题难易度均衡,题目有较高的信度,这样对学生水平的评价具有公平性、可靠性。

3、SP站不同时间,有重复考题的成绩比较。SP站第2天考题与第2天有重复出现(总重复率为45%),第1天考试的第1组、第2组学生与第2天考试的第3组、第4组学生的人均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详见表3。

尽管第2天学生知道了考试的形式,并且因题目有重复可能知道某些病例,但是若在一年的生产实习中没有掌握询问病史这一技能,在短短几天内是不可能很快掌握并且使成绩明显提高,统计学处理的结果也证明了前后2天的成绩均分基本相同。

4、中医技能与西医技能成绩比较。中医技能主要包括辨舌诊病及针灸推拿操作;西医技能包括内科技能(心肺复苏等)和外科技能(外科如外科手术洗手法和骨伤科如骨折的小夹板固定等常用的技能操作)。两类考试成绩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4。

中医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常用的中医及西医技能操作,从表4可见西医技能考试成绩明显超过了中医技能,两类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除了中医专业学生没有开设推拿这门课程外,主要是在实习过程中,中医技能的培训意识淡化,学生实练操作少,这是今后必须重视及改进的方面。

讨论

①本次考试以SP为核心,在病种的设立上,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主,采取的是统一的病案设计及统一的评分要点,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意义上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增强了考试的客观性。本次考试首次引入SP,经过培训,一致反映SP在考试中表现良好。SP的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医学生接触病人的技巧,增强医患交流的能力,展现医学人文关怀的精神;并且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多位学生可以“重复利用”同一位SP来学习相同的技能,不必担心对病人造成伤害、疲倦或激怒病人。考核时每个考生都可以面对同样的病人和问题,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本次考试表明,无论是考题完全不同还是有重复,但SP站对此不受影响,学生先后考试成绩基本一致,分布比较均匀,显示了SP站命题有较高的信度,难易度均衡,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临床技能考核的客观和公正。通过本次考试也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和训练自己临证思维能力,必须掌握相应的临床技能,否则不是很容易就通过OSCE考试,获得良好成绩的。OSCE也存在一些缺点,如SP扮演的都是典型患者,而临床实际患者的表现往往千变万化;SP不能真实模拟所有疾病的阳性体征等等,因此学生从中掌握实际经验很有限。所以,SP为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但绝不能完全代替真正的患者和教师指导的床旁教学。

②病史采集是临床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很大影响,询问者和病人间和谐的关系将保证病人乐意提供病史及服从检查与治疗。从本次考试看,无论成人问诊或儿科问诊,学生的问诊内容不完整及问诊技巧也掌握不够,其主要原因是在以往问诊的教学过程中,对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的内容重视不够,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尚未能很好掌握此项技能。这部份理论和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

③本次考试也显示出学生对中医技能的掌握存在一定差距,本来这方面应该是我们中医院校学生应具有的特色专业技能,建议我们在教学计划设置中要非常重视中医技能如舌诊、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