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1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 财务审计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农村经济工作中对核心部分,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最为关切的热点问题。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是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和必经之路,也是完成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意义

(一)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问题

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当中,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手段占有农村公共财产,利用职权的便利性大吃大喝,腐败现象经常出现。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的力量,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遏制,让这样的问题随意发展,一定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积极发展。推行财务审计工作制度,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缺陷,正确及时落实农村财务管理政策,是规范和监督农村管理财务工作的唯一途径。

(二)强化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的有效落实

现阶段我国很多农村一直实行农村财务公开制度,并且公开的财务支出和实际支出完全不同。大部分的农民群众会对集体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猜疑和质疑和心理,这一点严重影响群众和干部之间的关系,而且极少部分还会出现对立关系,因此在农村推行财务审计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在农村财务制度实行的过程,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对农村财务进行审查和公开。这样的话,便于农村更清楚的了解财务支出的情况,让群众知道集体财产的去向,财务的公开也加深了群众和干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号召力,可以为建设小康社会提速。

(三)提升农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出现年龄大、文化素质低下等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没有经受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在处理账务信息的时候比较随意化,这一点严重违反了会计行业的基本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政策,可以有效提升农村财务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通过审计方式实现现代化会计制度的建设要求,完善农村会计中的报表、科目等内容,保证账目更加规范化。还有就是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记账、建账和报账的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合理,确保上交的财务信息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四)方便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利用

现阶段的农村集体资金中有很多不合科学的现象。比如说:支出集体资金的时候没有完整的规划,随意开支农村资金等。本来集体资金的数量都是有限的,现阶段又被非法利用,就出现了集体资金减少的情况。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可以为以后农村资金合理化使用提供科学化的管理依据,让有限的集体资金应用到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方面。

二、强化财务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提升财务审计人员的工作素质

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质非常强的工作,这一点就客观要求了工作人员具备高超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传统的审计队伍,工作人员的不稳定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工作随意性非常大,导致的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会有所下降。所以说需要逐步建立整个乡镇的财务审计机构,充实每个部门的设计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强化农村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过程监督,控制审计工作的整体过程来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改良审计工作环境

近几年的发展,农村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地位都很低下,这一点也是长期遏制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发展的核心因素。尤其是在审计结果执行的时候,因为缺少必要的行政手段而无法执行,最后烟消云散。针对这样的不利因素,我们需要强化农民担任审计工作为切入点,和相关的监察部门、纪检部门密切配合,发现违纪现象之后就积极上报,主要目的是通过及时上报的方式取得上级领导部门对审计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三)树立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提升审计工作的权威性,需要做到以下四点:审计账簿的时候不留任何死角,认真细致核查;审计定性工作不偏信谣言;审计工作核查的手续必须健全,不留任何的漏洞;处理审计问题的时候,坚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在这四点要求的基础之上,借助农村和社会方面的各种力量,利用权威手段强化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材料的具体分析和论述,我们了解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强化,是保护农村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强有力对策,而且对推动建设和谐农村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各个地区的农村领导班子要强化领导的能力,相互配合,确保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效健康的开展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叶建栲.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A].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第一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2010,(11):120-124

[2]何瑾.村级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2,(18):234-236

第2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1、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2、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再生利用技术,大力推广“绿色种植-产品加工-生态养殖-沼气能源-有机肥料”、“绿色种植-生态养殖-食用菌栽培-有机肥料”等生态循环模式,优化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要加快产业化步伐。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落实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发展;实施品牌整合战略,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围绕我区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在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申报工作的同时,加大品牌整合力度,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实施农产品流通战略,着力抓好农产品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展销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培育新型组织模式,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4.1创新经营主体,培育扶持新型组织。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证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下,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四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制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认定标准,并在资金扶持、政策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善土地流转配套政策,逐步形成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规模化经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2加快推进合作化进程,规范合作社管理。建立、培育一批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专业、互助、经营、股份等多种形式合作组织,带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打造产业基地(园区),强化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全市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实施必要的行业监督,提高合作社管理的程序化、制度化、法律化水平,促进合作社健康规范发展。

第3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1.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引导、协调作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市场为地方政府介入落后地区农村经济提供了依据市场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但其同地方政府一样,有所能,有所不能。一方面,市场经济是落后地区最有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它具有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经济利益的刺激性。在落后地区,经济利益对农民的刺激作用更加明显。市场决策的灵活性,市场信息的有效性,这些特征是政府不具有的。但另一方面,市场也有其局限性,其功能缺陷在落后地区表现的更加突兀,靠市场是难以克服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认识和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

2.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发展农村经济:第一主要靠政策,解放生产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主要靠投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收定购粮资金问题;第三主要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经济发展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意识,以防止对农业领导、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的弱化。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轨变型,是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其实现途径是: (1)市场农业。外部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方向;内部要强化市场核算功能,淘汰在比较成本上的劣势产品和项目。(2)科技农业。科技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活动投入和产出逐步向科技倾斜,提高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增大农业科技成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农业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新方式的引进和推广。当前,发展科技农业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推广。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繁荣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人力资本、智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如同产业革命极大地改造了世界的面貌一样。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素质。判断知识经济发展状况,生产力水平高低,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提高劳动力资本的科技素质,培养大量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其次发展知识经济还应加大对知识技术的投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加大对知识和技术的投资,提高人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知识、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4.知识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科技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当前人类正处在一个以科技或知识资源的生产,占有、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源泉,例如: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等资源,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高科技的网络应用于农业领域,使农民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很多生产销售的信息,优化了经营观念。农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以科技知识和人的智力资源等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因为科技知识资源经多次使用自身并不会减少,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增值,知识越用越多,使用成本越来越低,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可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和资的使用效益。以此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有效替代,从而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创新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这种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便是知识创新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灵魂。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知识生产与应用的源泉,如农业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交融为基础的新物种的塑造和新快速繁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型生物肥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运用等,都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及农业技术的创新,使现有农业知识系统蕴藏的生产潜力可以有效地释放出来。通过农业既能培训、农广校职业技术教育等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科技知识及信息之上,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创品牌农产品,实现市场交易和网络交易相结合,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第4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经济发展;促进

1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一方面在宣传、贯彻落实农村政策,履行行政管理以及监督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向上级反映农村居民需求,传达农村居民意愿方面同样起到了桥梁作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集体土地的承包管理,管理安排劳动力,以及对农村集体资产和技术指导的管理,从多个方面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受落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制约的主要表现

2.1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不完善

许多农村对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阶段农村普遍为家庭生产制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忽视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导致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不完善,在部分地区,甚至缺乏经营管理机构,经营管理工作不到位,桥梁作用得不到发挥,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2.2农村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

大部分农村因其自身特点,对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致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实施。在宣传政策的方式方法上,较为粗暴,没有更好的向上级部门反映农民心声,在指导农民对新型生产方式以及设备的学习方面,较为欠缺,农业生产科学化受到了巨大影响,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生产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经济的科学有序发展。

2.3农民经营管理观念的缺乏,农业产业化不足

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的经济收入,与现阶段社会生活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大,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的不足,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土地承包工作,养殖畜牧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无法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的收入维持在低水平,致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外出打工,人才流失严重。

3提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策略

3.1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在对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性质,明确其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发挥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针政策方面的作用。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合理设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注重组织筹集农业救助资金的方式方法,合理开展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水利灌溉工程、供电设备以及输电线路、交通道路等。

3.2提升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工作水平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实施,因为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农村自身条件的因素,导致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为匮乏。因此,政府应当加强选取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人才,针对现有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工作,全方面提升农村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人员层面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3发挥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观念以及方式的转变,需要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加强对投资者的引导,促进农村农业发展产业化的建设,利用土地承包等形式,拓宽农业经济发展形式,形成畜牧业、渔业、林业等综合性立体经济发展方式。针对现阶段农村人员大量外流现象,农业产业化建设可以增加工作岗位,农村居民收入也可以得到一定提升。避免无人进行农业劳作、农村土地荒废、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发生。通过农业产业化建设,从发展形式层面,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结束语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党和政府以及农村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讨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时,需要正确认识现阶段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不足,从完善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等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党明.浅谈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05:39+42.

第5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一、市场竞争中农产品地理标志概述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市场竞争工具,但其在市场竞中到底是什么却基本无人知晓,不利于地理标志开发利用。地理标志是舶来的知识产权,我国及多个国际条约对其都有规定。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其地理标志下位概念,指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声誉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该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其可上升为知识产权高度,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比较地理标志与品牌,不难发现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预设的市场竞争本质属性是品牌。唐•舒尔茨在《论品牌》一文中提到,品牌有真假之分,消费者知其名,且相信该品牌具有某种或某几种消费者看重的品牌属性才是真品牌。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并不只是一个名字或是象征,品牌表达了消费者对一个产品以及其性能的认知和感受,……建立强势品牌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消费者的偏好和忠诚。[1]据上述定义真品牌或者说强势品牌包含两大构面,一是可感知标志,二是消费者认知结果。比较地理标志定义不难发现,我国法律法规创造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概念也包括两大构面,一是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二是产品品质、声誉或其他相关特征,前者是可感知标志,后者是消费者认知结果。由此可推知法律创设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真品牌。WTO于2013年在国外的一项问卷调查支持该论断,调查显示,有43.14%的消费人群知晓地理标志农产品,愿意花较同类商品较贵的价钱购买地理标志农产品,问及其原因,多数肯定地理标志类产品品质1。但在中国消费者对地理标志认知度不高。利用百度做地理标志知名度调查,在其搜索引擎输入地理标志四个字,搜索结果显示“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63,000个”,输入中国地理标志网上商城,得到的显示结果是“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600个”。而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消费者熟悉的品牌名,如普洱茶、五粮液、可口可乐、汇源果汁、淘宝等,搜索结果都超过百万个。两相对比,显然地理标志知名度待于提升,说明相当部分中国消费者不了解地理标志,在市场竞争中我国地理标志只是一个准品牌,与法律预设有出入。

二、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为契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应将地理标志品牌化建设置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广阔背景中,着眼于以地理标志品牌化建设带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带活农村经济。真品牌对于消费者影响力显著,当今社会消费者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较高有能力与意愿购买品牌产品。众多调查显示,知名品牌与普通厂家的同款品牌,消费者在选购上较为倾向于知名品牌。对消费者有影响力的品牌还具备渠道影响力,它们既能说服渠道机构让其主动销售本企业产品,也能教育消费者让他们知晓、信任、乐于购买本企业产品,让他们向渠道要求进货,从而影响渠道让其代销本企业产品,显然真正的品牌意味着稳定的顾客群体,持续资金流与未来发展机会。如果中国农村有一大批具备渠道影响力和消费者影响力的品牌,微观层面上,农产品价格可以上扬;中观层面上,农产品、农村经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将具备长足发展潜力;宏观层面上,农村经济就可以带活。然而,多数农民、农村经济合作社、农业企业是竞争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力量过于弱小,既缺乏渠道影响力,又没有消费者影响力,直接创建自身品牌非常困难,没有实力在一个较为宽泛的市场中发挥影响力。这意味着他们的顾客群体难以扩大,销量有限;意味着他们在渠道控制与反控制冲突中常常处于下风,毫无定价能力,抗风险能力,需要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世间万物皆有其生存之道,弱小如蝼蚁者抱团而行,可以啃噬整头大象,因而弱小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品牌化策略与路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理论是协助塑造农产品品牌的手段。农产品地理标志实际上就是把松散的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社、农业企业在市场上团结起来的有效方式。同一地区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相同,其产品属性与质量也必相似,以地区背景为支撑,以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品牌,介入市场,不仅力量庞大,而且独特的品牌个性更容易鲜明完整凸现而出。正如西湖龙井并非一家企业所产,而是多家企业共同使用的地理标志,已经成为中国名牌,成为消费者认可的优质茶叶代名词。但是并非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如西湖龙井这般幸运,能够完全依靠该地区茶叶、茶农、茶厂、茶商的实力发展壮大,如果能有外力协助,譬如能够以品牌背书方式受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与促进,产地地理标志品牌化会更加容易,农产品品牌化可能会更加顺利。因而借助产地地理标志品牌化从而影响消费者与渠道获得稳定顾客群可能是多数农产品早期发展的最佳选择,农产品可以借助产地地理标志品牌越过渠道商与顾客直接沟通,还可以借助产地地理标志广告等媒体在商场之外与顾客沟通,如能达到该境界农产品在市场上就具备了比较超然的地位,会逐步拥有自己稳定的顾客群体,持续现金流,慢慢地还可以在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之下创建自己的品牌。由于我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尚不是真正的品牌,我国还必须重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通过建设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消费者认可产地地理标志农产品质,确保其形成独有的品牌效应,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稳步提升。

三、以品牌背书方式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动农产品品牌化

第6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市场农业经济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值逐年上升,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提升,使农村发生了明显变化,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但是,随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农民经济收入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使农业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的市场农业经济,并走出发展困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通过发展农业,带动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

1当前我国市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模式属于粗放型,导致粮食生产潜在安全风险。要解决农产品的供应压力,且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因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同时,国内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仍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并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给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此外,在市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没有充分发挥城市带动作用,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城市化现象。因此,对市场农业经济改革,采用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的市场农业经济的有效措施

2.1围绕市场,开发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

对于市场中需求量较多的农产品,可按照地区优势,紧紧围绕市场进行农业生产,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通过政策措施扶持地区重点农产品。要以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地区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品生产规模化和集团化。例如,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具有先天性自然资源与产业优势,可结合当地需求,开发劳动力相对比较密集的园林、绿色食品、畜牧业及杂粮、杂豆等产业。在东北的东部地区,相关部门可以龙头企业为主,通过开发长白山林业,推动中药材发展,建立中药材培育基地,打造自主品牌特色,实现中药材生产现代化。在东北中部地区,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大力种植玉米、大豆和水稻,并兼顾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绿色产品种植业,发展外向型特色农业经济,从而推动市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2.2转变思想,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受改革开放中“两高一优”的思想观念影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忽略了市场消费能力,过度追求“两高一优”,从而给市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促进市场农业经济快速的发展,拉近城乡之间距离,必须转变传统思想,结合市场消费能力,明确农业生产目标,深化市场开发力度,从而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例如,我国松辽平原是玉米种植地带,可有效结合该区域自然条件,建立玉米种植基地,在确保国内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深化市场开发力度,充分借助现代化农业科技,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规模化,并利用招商引资方法募集资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期达到产品市场化营销的目的。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实施优惠政策,通过免收征地、产品税及产品出口关税等方式,将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地纳入生产种植基地中,建设好国家粮仓,确保国家粮食充足。

2.3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体制

在我国市场农业经济背景下,农产品流通还未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生产质量等级标准机制,有关规章制度也不健全。因此,要确保市场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国家与政府就要按照WTO的具体规定,结合市场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我国市场农业经济体制,为促进市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结语

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对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促进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就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农业经济体制,并转变思想,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围绕市场开发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保证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涛.基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的市场农业经济探讨.江苏商论,2014,(3):49

第7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会计职业化;财务规范公开;健全制度;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44-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参政意识的逐渐增强。农村财务问题是当前农民关心的焦点,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村级财务管理由于党政领导的重视,财政及农经部门的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清理整顿,其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善,管理日趋规范。但是由于农村财务工作的涉及面广,业务量大,政策性强,有些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没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所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1 推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稳定财会队伍

实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一是能够优化会计队伍的结构,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采取笔试、面试等方面形式的严格考核,以择优录用的原则,这样能够使得农村会计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得到很大方面的改善;二是能够有效促进基层的民主建设。通过采取农村财务会计职业化管理模式,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参政议政、民主理财意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乡镇财务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公开选聘尤其是实施异地任职的会计,能够对自己所要经手的财务工作做到严格管理,从而杜绝了乱收费、乱支出、挪用款项现象的发生,从而在农村基层财务管理过程中起到“防腐剂”、“保洁员”的作用。四是通过推行农村会计职业化建立了新的用人机制,对选聘的会计,只要遵纪守法,做好本职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权力任意罢免、调换、从而稳定了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会计队伍。同时强化了乡镇政府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使农村会计队伍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 完善财务规范公开,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财务公开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环节,不仅政策性强,而且专业要求高,必须长期坚持并逐步规范。时间证明,只有将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公开工作做好了,才能够得民心、顺民意,只有将广大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做好,新农村建设才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做好农村财务公开管理工作,其重点在于执行质量,难度在于彻底执行,最注重的是对这项工作的坚持。一是丰富农村财务管理公开工作的各项内容。使农村财务工作要以财务公开为重点,从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出发,凡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村内重大事项都要向群众公开,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丰富和不断拓宽村务公开内容,如水电费、招待费、办公费等各项支出。二是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及时公开。目前实践中公开不及时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强化监督检查措施,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公开的及时性,争取做到能事前公开的决不延迟到事后,能一次公开的决不分次公开,能按期公开的决不延期公开,能细化公开的决不笼统公开。三是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在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及时公开的同时,要认真听取广大群众对财务工作的疑问和意见,及时予以解释反馈;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及时予以答复与解决;对群众意见反响大的事项,要及时予以纠正或解决,真正让群众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群众依法行使民利是财务公开长期有效的保证。

3 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一切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是保证各种财务收支工作的能够开展的重要纲领,因此,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各种规章制度是由上级部门制定,各村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从各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补充规定,这样更有利于各村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鲜明特点是具有科学的强制性,严格的约束性,鲜明的政策性,因此,抓好各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对于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同时有利于财务收支业务的处理,有利于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有利于增收节支工作的开展。各部门在制定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应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协商,根据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本着增收节支的原则来制定。制定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以后,一定要认真地执行财务管理。首先,各级领导的重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其次,财会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和维护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4 创新工作方法,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第8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 村级财务 农村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33-01

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如何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使其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俨然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实际,谈几点思考。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禄口街道为了管理好村级财务,30个村民委员会均配备了相应的财务人员,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近期通过对8个村(社区)村委会换届的审计以及2013年对30个村(社区)财产清查,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人员不稳定,素质相对较低,年龄老化。由于禄口街道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农村的优秀人才本来就不多,具有一定相关财务知识素养的人才就更少,现有财务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系统的培训。目前,街道30个村(社区)会计年龄层次在45岁以上的有12名,30-45岁的有18名,有的甚至是退休留用的,村级财务人员在数量上严重不足,素质偏低,并且老龄化问题严重。普遍存在着专业素质偏低、知识结构单一、内容老化、更新较慢、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情况。许多会计只会进行简单记账,重记账、轻管理。

2. 对现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执行不够严肃。部分村(社区)不遵循街道2006年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办法的要求》,未能按财务管理要求按月及时结算,村会计处现金存量过大,导致不能及时、准确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真实财务状况,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且严重影响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少数基建工程项目也未能按上级要求履行工程招投标手续。

3. 公开化程度不高,忽视了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与管控。一些村(社区)的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化,对财务、村务的具体落实情况避而不谈。有些村(社区)的村务虽然公开,但是内容过于广泛,往往都是一些枯燥的数据,那些真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却不予公开。此外,部分村(社区)非生产性支出过高,主要体现在招待费和争取资金支出两项费用上,占可支配收入三分之一的比重。

二、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 会计界对村级财务管理关注较少

在我国,很多会计专家、学者对于二、三产业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村级,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还没有具有真正指导意义和权威性的专著出现,只有政府部门对有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出一些对策,贯彻情况并不乐观。虽然在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探索出来民主理财、村账代管等管理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很多方面亟待完善。在企业中运用多年的会计职业化管理、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制度,还没有涉足于村级财务管理。

2. 村干部的理财意识不强

部分村(社区)的干部队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文化不高和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较弱等问题。有些干部领导能力差,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认为村级财务管理只不过是财务会计的事,自己没必要操心财务管理;有些干部根本意识不到农村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村级财务没有什么可管,管与不管都无所谓,只有群众反映强烈了才会象征性的组织工作人员去清查;还有些干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法律观念淡薄,弃全体村民的利益于不顾,,随意侵占和挪用集体资金。

3. 村民民主意识落后,参与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在审计过程中,大部分村民都缺乏现代民主意识,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甚至有些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仍全然不知,许多村虽然设立了相应的民主理财小组,但因为理财小组的人员缺乏民主监督意识,担心影响干群关系、激化矛盾而不愿参与,敷衍了事,起不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许多村民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往往都是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与自己无关的事一概不管、一概不问,这给村级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三、对策与措施

财务管理实质是掌握资金的运动规律,协调和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不仅对事前计划管理、事后检查监督和经济活动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组织使用等有综合平衡作用,而且能促使农村财务管理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抓好农村财务的管理工作,结合湖熟街道实际,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思想认识要提高。一是要认真学习,从理论上认清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二是要总结经验,从实践中看到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三是要查找问题,从矛盾转化的高度看到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迫切性。四是要走出误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自觉性。

2. 规章制度要健全。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农村财会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对村级财务的收入、开支项目、资金用途都要如实做账记录,张榜公布,维护财经纪律。其次要健全财务工作标准化体系。尽量压缩现金库存量,杜绝白条抵库,做到日清月结,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要进一步加大非生产性支出的控制力度,建立明确的使用制度,压缩招待费及争取资金费用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各项财务会计活动都在各项财经法规的规定内执行。

3. 监督检查要及时。要强化事前监督,加强村(社区)内控制度,领导干部要敢抓善管,平时对财务工作要多关心、勤过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搞好互相监督。对重大工程、基础设施投入要做好招投标、预决算等相关手续,跟踪管理和监督,完工付款要备有合同,工程签证、验收单等资料要齐全。同时,积极发挥民监会和阳光村居网的作用,及时公布村(社区)财务状况,保证村(社区)资金的绝对公开和透明。

第9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电力、牧区草场围拦等“六小”工程)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2.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3.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4.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1.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集体经济和“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因此,根本无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2.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是相对绩效却很高。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集体资产也分配到户,以农户为主的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单位,虽然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却缺乏对这些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维护意识,致使原有的基础设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坏严重,而新的基础设施鲜有投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秀美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