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生哲学的道理范文

人生哲学的道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生哲学的道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生哲学的道理

第1篇:人生哲学的道理范文

我倒不觉得女人对哲学有多大坏处,也许还有好处。哲学是干什么的?是要把握世界的整体。为什么要把握世界的整体?为了把握人生的根本。所以,出发点是人生,这是灵魂的要求,哲学想靠头脑的思考来解决灵魂提出的任务。可是,头脑只有一个工具,就是逻辑。康德早就指出,逻辑没有这个能力,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据我观察,事实上,历史上一切真正伟大的哲学家,他们最精彩的思想都不是靠逻辑得出的,逻辑更多的是表达手段,在逻辑之前,这些思想已经作为信念和直觉存在了。所以,信念和直觉在先,逻辑在后。那么,对于一个哲学现象来说,最重要的秉赋就不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而是直觉。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女人搞哲学的长处和短处。女人长于感性,在这一点上女人不占优势。男人长于知性,酷爱逻辑,容易导致感性的退化。形而上冲动意义上的理性,应该说属于天才,不论性别,但总的看来在男人身上好像要更强烈一些。不过呢,通过怀孕、生育和哺乳,女人用身体体会自然的神秘,又在形而上体验方面占了优势。所以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走。我同意林语堂先生的评价:男人懂得人生哲学,女人却懂得人生。如果男人不听女人的指导,他搞出的人生哲学必定是对人生的歪曲。所以,女性的智慧可以为解决这个危机做很大的贡献。

可是,我仍然坚持认为,女人不必也不宜直接搞哲学,为什么呢?理由之一是搞哲学毕竟还是需要逻辑的,少不了这个整理和表达的工具,而这是女性的弱项。这个弱点还影响了女性优点的发挥,因而逻辑思维混乱,常常把感性和理性、生活琐事和根本道理搅成一锅粥。理由之二就是怕她们反而被哲学损害。我真的认为,哲学对女人的害处远远大于女人对哲学的害处,再说,让哲学受点损害没关系,我可不愿让女人受到损害。我反对女人搞哲学,实出于一种怜香惜玉之心。

总之,我认为女人对哲学是能够起极好的作用的,这个作用就是用她们的优点来影响男人,影响世界,让世界在“永恒的女性”引导下变得更丰富、更合乎人性,如此对哲学产生的间接影响远远大于她们的直接参与。

第2篇:人生哲学的道理范文

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二班

陈硕

指导教师:黎英

福建省南平市滨江中路447号A座904#室

35300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明亮的灯光下,我轻吟着《论语》。精炼的语句琅琅上口,它象一支美妙的乐曲使我沉醉其中……。

初识《论语》是在新华书店里,吸引我的是古香古色的封面。无意间,看到其中的内容,虽然读起来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那有着独特韵味的句子,令我感觉到里面蕴涵了不少的哲理。买回家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虽然有译文的帮助,但我仍觉得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含义。

与《论语》结为良伴,是在六年级上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背诵三章节的《论语》。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论语》的‘魅力’何在?,为什么连老师也要求我们背诵?”。带着这些大大小小的问号,我又拿出了“尘封已久”的《论语》,并制定了一张计划表,每天不要多背,一页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领悟其中的奥妙。于是,每天清晨,我家的阳台上就多了一个小女孩大声背诵《论语》的身影。时间一长,我便发现《论语》中的句子十分简洁明了,而且表达的中心思想都十分突出,令人深思。

虽然有时我在个别词语上磕磕拌拌,觉得枯燥乏味,但更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仿佛跨入人生哲学的殿堂,每一句话都宛如墙壁上的宝石一般,光彩照人。我又觉得自己化成一条小鱼,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只有不断深究,才能领略到更多更美的风光。渐渐地,我已背诵到了《论语》的第二章节。通过不断背诵,有的内容没有译文的帮助,我也能看懂了,虽然只是片面的了解,但仍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熟能生巧,果然不假!而且通过阅读《论语》,我还知道了做人要诚实、宽容、体谅别人;做事要果断而不要武断……。读完《论语》,从中收获的人生哲学,恰到好处地成为我人生的指路标。

第3篇:人生哲学的道理范文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现时代意义

张岱年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以中国为最富,其所触及的问题既多,其所达到的境界亦最深。追溯中国古代研究人生哲学的大家,当以老子为始祖。但对于人生做全面深入分析的,还是与老子一脉相承的庄子。庄子的思想虽然有混世主义和宿命论的嫌疑,但他的齐生死、一物我的理论,轻物重生的思想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方法在现时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庄子(公元前约369-前约286年),姓庄,名周,是先秦最大的道家。先秦道家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庄子的思想是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的代表。道家哲学的出发点就是全生避害。处于第一阶段的杨朱思想,中心是“避”,即逃离人世,隐遁山林。但世事复杂,仍有一些事是无法回避的。到了老子,除了“避”以外,更企图揭示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使事情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庄子作为先秦道家的集大成者,吸取前人所长,不再单纯强调“避”和认识规律,而是产生了齐生死,一物我的理论,从一个更高的起点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人生。

一、齐生死,一物我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为,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齐生死,一物我的思想实际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待人人都必须面对的生死问题,把生死看作自然之本性,跨越生死的鸿沟;二是对待人生存与其中的自然,强调人是自然中的一份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乐观的生死观

人生在世要遇到很多的困难和不顺利,最大的痛苦莫过于面对死亡。畏惧死亡,忧虑死亡的到来是人类不幸的主要来源。庄子对于死亡抱有乐观态度,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他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惠施问他为何,他说:“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在庄子看来,人是“气”的一种形式,“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知北游》),生死都是自然的表现,只是自然的变化而已,同样要遵循自然规律,因此对于生死,就不应该有特殊的感情了。

“死生有得邪?皆有所一体”,“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知北游》)。生和死只是一个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生和死的界限也就没有那么分明了。生命就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死和生只是生命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而已。既然生和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人们面对死亡,当然也就无需悲痛和恐惧了。

对待生死,庄子既不悦生也不恶死,而是要求顺其自然,把生死看作自然之本性,进而从恐惧、痛苦之中解脱出来。庄子对死亡的态度是乐观的,跨越了生和死的鸿沟,人生就彻底的从死亡的巨大的精神负担下解脱出来了,于是其他的烦恼与不顺心就变的微不足道了。“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已,况爵禄乎?”(《田子方》)。

对于常人,很少有不畏惧死亡的。庄子的生死观对我们的启示就是生命和死亡都不过是自然现象而已,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变化,并没有什么可恐惧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单个人的死亡意味着生命的逝去、躯体的消失。但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只要在有生之年实现了个人的价值,生命就是有意义的,就不会彻底消逝。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也正是唯物史观的观点。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然,莫不入焉。”(《知北游》)意思是说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阳光掠过空隙,忽然而已。万物蓬勃生长,变化衰萎,没有不死去的。在庄子看来,人不过是万物之中的一物,人与万物的区别只是“人之形”。人应该完全听从自然的支配,用不着过分强调人的尊严,把人看作万物之灵。这种思想在现时代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革命以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人类中心主义逐渐成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主要的观念。人类一直认为拥有无以比拟的智力水平和强大的科技力量,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自然作为异己的力量存在着,在人类越来越多的享受现代高科技成果的同时,与自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样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是由于只把自然当作征服和改造的对象,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物种以惊人的速度灭绝,同时人类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狭小;另一方面由于人越来越疏远自然,背离了人作为大自然一份子的本来身份,造成了人自身的异化,精神失去了家园。

现达的科学技术确实能够让人类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但是从长远来看,作为地球大家庭的一员,作为自然的一份子,没有了绚烂多姿的生物群落,人类也将无法继续存活下去。庄子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的思想在今天看来对我们的最大的启发就是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是自然的征服者,我们应该停止对自然的掠夺式、无节制的开发方式,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和保护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二、物质欲望与精神自由

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为我们带来了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过程的便利,这是现代化进程以来不可否认的重大成果。但伴随着物质的丰富,人类的精神却相对贫困了,物质欲望成为控制人的枷锁,精神自由似乎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1、人生痛苦的根源一“有待”、“有己”

庄子认为,人生种种苦恼与不自由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待”和“有己”。所谓“有待”,指人的活动总是受着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和因素是人的自由的束缚。所谓“有己”,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对立起来,因而计较得失、苦乐、祸福,陷人种种苦闷。人一旦禀承天地之气而形成形体,就难以忘掉自身一直到最后死亡,所以人一直为功名利禄而奔波操劳。“一受其形成,不亡以待尽,御侮乡人相刃相糜,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不见其成功,然疲役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齐物论》)“有待”和“有己”造成了人生中的种种苦闷和不如意。

也就是说,原本属于自然多样生物种群中的一分子,却把自己从其中独立出来,站在与自然对立的一面。人淡化了自己的自然属性而过分强调社会属性,把获得社会认同和满足物的享受程度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人被物化了,物成为唯一的标准,人被物所累,物质欲望沟壑难填,各种痛苦和苦闷从中而来。

2、“无待”与“无己”

庄子对这种痛苦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忘记欲望,忘记自己,即“无待”,“无己”。所谓“无待”,就是人的活动不依赖任何条件,不受必然性的制约。而要实现“无待”,就必须“无己”,也就是根本否认人的自我意识,泯灭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区别,扬弃了必然性对人的制约。

要做到“无待”和“无己”,具体的做法就是“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与大通,此谓坐忘。”(《大宗师》)即彻底地摈弃人的感觉能力和理性自觉,彻底忘掉一切,在内不感到自身的存在,在外不识有天地万物,从而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庄子的“无待”和“无己”的方法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忽视外界环境对人的制约作用,脱离物质基础而追求精神的解放,并且这种解放还是通过泯灭人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为代价。但是庄子通过这种精神的解脱方式成功的解决了先秦道家固有的问题:如何全生避害,同时也给我们以启示:人永远是自然的一份子,最终要回归到自然当中找寻精神的依托和生命的意义,物质是现代生活的必须要件,但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不能为物质力量所控制,不能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泯灭了人性,丧失了精神追求和精神修养。

3、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自由观的灵魂,也是他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同时可以看成是他追求精神解脱的具体方法体系。这个方法体系有两个层次: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

第一个层次是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就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相对的幸福。“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天地》)这个“德”,就是使我们成为我们者,即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这种能力,自由的发展了我们的自然本性,我们就获得了相对的幸福。庄子在《逍遥游》里讲了个故事,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只能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但是它们都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按照自然本性做事,因此它们是同等幸福的。“凫胫虽短,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骈拇》)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相同的,也不必追求绝对的同,只要充分而自由地发挥自然能力,就是幸福的。

第二个层次是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便是获得了绝对的幸福,而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即不依赖任何条件的。要达到真正自由的境界,不仅要摆脱一些客观条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要摆脱个人肉体的和精神的条件的限制,真正做到“无己”。只有无己的人才能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齐物论》)我与“道”合而为一,庄子称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为“真人”。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缘督以为经”(《养生主》)居于善恶好坏的空虚之处,善恶都不追求。站在是非善恶之间,生命就不会被损害,便能自由自在的生活了。其次是“坐忘”(《大宗师》),即忘掉客观世界,忘掉自己的肉体,忘掉一切认识活动,达到与天地混为一体的境界,在精神上也就真正自由了,也就逍遥了。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逍遥游实际目的是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困苦、混乱,只要心灵虚静、物我两忘、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就会成为至圣之人,获得绝对的幸福和自由。说到底,他所追求的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内在的、个人的幸福观,通过摆脱客观条件的束缚来获得主观的自由。虽然他的这种逍遥游具有神秘主义倾向和混世主义态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对于庄子的逍遥游,更重要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

第4篇:人生哲学的道理范文

关键词 哲学与人生 教学探析 课程特点

进行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的探究,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深入分析“哲学与人生”课程特点,准确把握其教学内容,努力探索“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特点,对中职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对中职生的成长来说,他们有很多人生的困惑需要解决。在中职生德育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哲学与人生”课程占据着主导地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他们的人生具有统领作用。一个人拥有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具有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才能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优秀的心理素质。用哲学点亮学生的人生,引导他们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能更好地提高中职生人生发展的能力;能更有效地引导中职生自觉思考人生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深入分析“哲学与人生”课程特点,准确把握其教学内容

(一)“哲学与人生”课程特点

“哲学与人生”课程改变了过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强化了德育课特点,既学哲学又用哲学。

课程将哲学知识与人生发展问题联系起来,发挥哲学的指导性,用哲学指导人生;将人生问题与哲学道理的运用结合起来,用人生体验哲学,用智慧感悟人生。将学哲学和用哲学结合起来,用哲学影响、感染、引导和鼓舞学生,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体现了哲学与人生的内在结合。

(二)“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内容

“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本课程的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设置了二个重点,一是哲学基本观点的重点,二是人生问题的重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难点主要是哲学与人生的结合。一是如何从人生的具体问题中提升出哲学问题,二是如何以哲学的观点来感悟人生。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内容的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有两条线:即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人生问题。分为三个教学单元:唯物论-尊重客观实际;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认识论--知行统一提高能力;历史观--历史规律与人生理想,人的本质与自由。

第一单元的两条线是:哲学观点的主线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人生问题的主线是走好人生路。第二单元的两条线是:哲学观点的主线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人生问题的主线是人生态度。第三单元的两条线是:哲学观点的主线是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人生问题的主线是人生实践。每个单元分为三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按照两条线。

三、努力探索“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特点

(一)“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整体设计思路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遵循中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知、信、用相统一,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的素养,又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要遵循教材内容的基本线索即哲学基本观点、人生哲学知识和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基本线索来设计教学过程。

在实施两条主线内容的教学中,讲哲学知识,要注意以解决人生的问题为目的,把握重点 ;讲人生问题,要注意哲学知识的运用,把握人生问题中的哲学意义 。实现哲学与人生的内在的结合。

(二)教学创新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活动。

内容设计要跳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为学生而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使教学内容精炼化、生活化和生动化。以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教材资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教学方法提倡讨论式、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三)“哲学与人生”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基本环节

“哲学与人生”作为德育课应该是直通学生心灵的教育:应以生动案例内化于心;以多样形式体验于心;巧设情境感染于心。最终实现德育的终极目标:教会学生做人。

“哲学与人生”教学方法的选择,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是以大量的来源真实的案例供给学生分析探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导入、理解分析、实践等教学的基本环节。

导入环节:案例+问题。选取案例导入或者情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情趣 ,把学生融入其中、营造和谐氛围,理解尊重学生、营造语言情境,感染其心灵;精心设计问题,具有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理解分析认环节:案例+体验。包括认知理解、问题分析和讨论。以案例理解基本观点,用基本观点分析案例 ,提出问题讨论,加深理解和掌握基本方法(应用)。

实践环节:活动+方法。设计学而思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思考、讨论探究,老师引出哲学观点和方法,进而分析人生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归纳评价(我们应该怎样做)。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

参考文献:

第5篇:人生哲学的道理范文

庄子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拘无束,不为名利不求金钱,他的精神似乎已超出了常人。庄子那种逍遥豁达,满不在乎的思想道就了他成为一名圣人,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点,例如在《列御寇》中,他对炫耀富贵的曹商所作的辛辣讽刺就是证明,这也说明了庄子生活即使是这样贫穷,日子是这样难熬,但并没有消蚀他的清高和孤傲,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因此他对苦难世界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生悲剧的深刻体验,给人类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烙下了他深深的印章。

庄子思想以其众多而深邃的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庄子思想展示了人类精神现象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庄子在这一方面提供了的个人体验,成为庄子以后,乃至今天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仍被咀嚼着的体验和教训。这也许是庄子思想中最深奥而又感人的方面,通过庄子思想研究,揭示这些,理性地说明了这些,对于人的自我认识也是很有意义的。

庄子的思想可谓是“超凡脱俗”,他认为:人之生,来于自然界,人之死,返回自然界,对于生死应持纵浪大化,不喜不忧的态度。这正是一种十分彻底的自然主义观点。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他追宗人生苦难的终极原因,发现灾难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类自身那无穷无尽的欲望。因此,他希望在精神领域使人类从苦难的深渊中走脱出来。庄子的人生哲学是苦难时代结出的苦果,例如,庄子的“无用之用”则是典型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自我的设定,它强调的是主体自处之道,强调的是不因世俗价值或规范戕害自身生命的完满。庄子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上是非常可取的,或许说我的是十分缺乏的,它是一种处人之道。是对生命自身的关注,对他人的关怀,它告诉我们不要把他人的性命当作满足自身欲求的工具或手段,它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处事是原则,而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最多强调的则是“道”与“德”的问题,所谓“道”乃是产生规定自然的本体存在,所谓“德”则是主体对道的承受,则道又归根结底“于自然无所违”,因此庄子的的道德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生命的社会价值,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可以说庄子对人生怀有一种哲人的豁达,庄子的“无名”“无功”“无己”更是说明了这点。所谓的“无名”则是破自我而非我的对立,洗刷内心中功名利禄的观念,我觉得这点对于那些在政治场上、商场上的争权夺利的人是相当有益的。让它们不至于被名利冲昏了头脑;所谓“无功”亦是破非我而非我的对立,即顺应自然,顺应规律,游心即从观念上打破绝对分解,强调转化,懂得了日夜,寒暑水火皆可为我所用的道理,人就活得更自由了。庄子的《逍遥游》则形象地说明了这点,所谓“无己”即破自我与自我的对立,说明了养生之道及养生的目的在一尽天平,而非长生不死,而庄子在这点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死的看法:生,时也;死,顺也。并非说生死无差别,而是视死如归,客观地看待生死问题,而庄子在养生之道是有着独道的见解,其内容氛围形养和神养两大类,其中神养则是最重要的内同,所谓神养就是保养精神,保持心境的平静,使心境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这种养生之道无疑对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有极大的好处。

庄子的自然哲学也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没有了老子学说的模糊性和神秘主义色彩,庄子的“道”只是宇宙生成的机制、规律、法则,而“气”是宇宙生成的物质载体,这两个概念都是老子借来的火种,庄子都运用的十分自然,其中庄子关于时空无限的思想,分别对应着道、气、物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与道相联系的无限时空,是有限时空的抽象;与气相联系的无限时空是超越直观对象的独立的无限空间;与物相联系的无限时空是动态的有限时空长河的总和。庄子在当时思想我认为是非常先进的,他冲破了有限时空的衬界,进入无限时空的境界,庄子的“道”即事物变化,生生不息的运动规律,物物有际而道与物无际,它只是事物间的关系或变化的原则。庄子的《齐物论》正清晰地解释了它的思想,证实了他的观点,庄子反对把道实体化,这是庄子自然哲学最突出的贡献。庄子这时的思想已是非常先进,可谓是唯物辨证法的先驱,哲学的部分思想也与庄子的思想相符合,因此,庄子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哲人,他的思想对后人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庄子思想学说对历代名人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他赞颂自然,崇尚主德之世的理想社会,成为后世许多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家描绘理想之国的楷模。因此很有必要做一番践论。

窥视一下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忙碌穿梭于世间,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无形地在为自己挖着坟墓,名利与金钱似乎已把太多人推向了深渊,吞噬着人们的原本拥有的那颗明净的心灵,腐败也因此而存在。难道人们真要躺进用名利与金钱铸成的棺材吗?悲也!悲也!真的太多的人都应该学习一下,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学说,鸢飞戾天者,望“庄”息心;经纶世务者,窥“庄”深思,庄学中的隽语层出不穷。我们真须细细品位一番。因此践论一下庄子的学说思想是相当有必要的。

与看重人的社会属性,带有强烈的政治伦理色彩的儒家学说相比,庄子思想则是一种着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怀人的生命和精神学说,庄子自然人本精神首先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上,带有一种强烈的个性色彩,在此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对中国文人独立人格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庄子的思想培养了陶渊明达现放任的精神品格;苏轼对庄子的思想也有着深刻的领会。因此,他善于把庄子的某些思维形式引入艺术领域。改造成为颇具特色的艺术思想;辛弃疾词创造了雄奇阔大的意境,也大有庄子“辟阖,仪态万方”的气势,阮籍这位著名的竹林任人放浪的性格和反抗封建礼法的精神品质直接形成的原因就是庄子对黑暗现象的愤怒情绪和叛逆精神;庄子的浪漫主义文风也传给了李白,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第6篇:人生哲学的道理范文

一、理论联系实际,借鉴他人经验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在上学期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班主任们的发言令我获益非浅。除了学习同事的经验,另一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绝好途径是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我尝试着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人生哲学的诸如《嫉妒心理学》、《错误与人生》、《成功启示录》及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丛书等,这类书能丰富思想,帮助我们在向学生说明某个问题时,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令其信服;另一类就是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书籍,诸如图书馆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等书籍,阅览室的《班主任工作之友》等杂志,每一次阅读后我都大有收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文章时迎刃而解。当在书籍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我会将它剪贴或作一些摘抄,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我的班主任工作帮助极大。我深感活学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活泼而高效。

二、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战国时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极端强调法制易导致法西斯,今天的台湾提倡儒家学说,但黑社会问题严重;我觉得儒法结合的新加坡,既讲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治理国家如此,管理班级也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明白了这一点,我在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班规定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轻松。当然我班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在开学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个一学期中,我发现好的方法,便付诸实践,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规,但因为是不成文的,有时会出现法度不一的混乱情况。因此,我一直在考虑将这些规定用文字进行规范化。新学期一开学,我就主持全班讨论,经反复修改,将班规规范成文,制定出了详细的班规,并且自己打印出来,发到每一位学生会手中,督促学生执行。我们班除了××位班委及课代表,每组设有组长、副组长、背书组长、卫生组长,每天有值日班长,联络员,并从每组选出一位值周班长。班里的同学差不多个个是干部。组长管全盘并负责收作业;副组长主要负责登记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末在班里汇报一次,并负责德育考核;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的职责在班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因为管理规范,我班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那么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报名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领书,发书,而且从中发现了哪些同学比较大胆;每周班会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班级的情况,然后由我总结;每天的值日班长都要上台总结当天情况;课堂纪律扣分的学生进行演讲;凡有班级问题需要讨论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见解等等。经过锻炼,我班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出现了许多人才,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显著。

三、充分利用班会,做好思想工作

想让学生切实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必须在思想上让他们想通,思想工作做好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深感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1、在班会课上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班的班会通常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是我讲近期发现的问题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有些老师觉得班会没啥可讲的,而我发现班会课其实有很多很多内容可讲。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作为班主任得时时刻刻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有针对的做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比如,开诚布公的给他们讲嫉妒心理,使学生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正确对待;我要求学生遵守的班规,我就在班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要求;要他们不要早恋,首先从思想上让学生正确认识,然后就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同时举各种事例进行说明教育;要他们上课发言,就教育学生举手发言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是对自己自信和勇气的一次锻炼,当前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有自信,充满勇气的人;要他们努力学习,注意学习方法。当然,讲的最多的,是关于理想,如何做人的道理。每次要讲某个问题前,我会查一些书,想想大致该分几层说,如何尽量吸引学生。我常用一些故事、事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受教育。平时看到有利于学生的好文章,就将它收集下来,班会或星期五在班级念念。另外,我在班会上提出的各种问题经常让学生讨论,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表现的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超级秘书网

2、每一次活动前后作好思想动员和总结;

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还是外出活动,我总是事前作好思想动员。如:军训前,给学生讲了很多一个人只有能吃苦,才能成才的道理,(我讲自己的切身体会,还以中国与日本的小学生一起夏令营的事实说明)然后说大家现在是没什么苦受,但是自己不要娇惯自己,应自己锻炼自己,而军训正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这样,使学生端正思想,增强了坚决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在整个军训中,我班没有一个同学请假,甚至晕车呕吐、肠胃疼痛等仍坚持训练;又如:进行演讲辩论比赛前,举各种事例给学生讲口才的重要性,于是同学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演讲热。另外,每一次外出前,都强调纪律性和同学的互助友爱;外出回来,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表扬热心助人的同学。

第7篇:人生哲学的道理范文

初一刚开学的两个月里,每次上语文课我都提心吊胆的。那时,耿老师和所有和蔼可亲的老师相比,显得有些盛气凌人,孤高气傲。当我们对此都习以为常的时候,他又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突然间变得如此平易近人,让人有些手足无措。

对于任何事情,他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会像其他老师那样,将一些深奥的道理和人生哲学,日复一日地塞进我们的脑海。而他从我们身边的小事来引发我们自己去体会生活的哲理,正如鲁迅所说:“生活的哲理应当自己体会,别人支的良招,往往只当废纸。”

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一个对事物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一个对生活意义有着真正感知的人。

除此之外,他的说服力很令人佩服。有一件关于体检的事令我记忆犹新。当时,许多同学对学校发的校服不满意而耿耿于怀,便下定决心,这次体检坚决不参加,其中也包括我。但后来他的一番话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想法,同学们都穿着校服按部就班地进行体检。

不论何时,他总能让紧张的氛围缓和下来,他幽默风趣,总会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感悟人生。回想起来,连自己都很诧异,为何会那样津津有味地学习。

从他复杂的眼神中,流露出对事业的执着。在他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信念,否则,他怎么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迹。在现实生活中,他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他会挖掘学生的潜力,经常让学生参加一些征文活动。除此之外,他尽心尽力地给我们讲一些有益于我们成长的事,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从他那里,我们学会了全面的认识生命、感知荣辱、明辨是非……

第8篇:人生哲学的道理范文

夏天的午后,常不经意间下起大雨,有时我在果园,便和伙伴躲在小屋里,泥土的气息在空中飘荡,满树的苹果,常没等熟透就落进我的口中。有西瓜园、桃园、梨园、苹果园,有时还能遇到草莓、各类瓜果,下雨时人少,于是这些地方便成了我们的果园,可以趁机溜进去,采摘各种水果,因为面积很大,所以,算不上偷,对于童年的我们,却成了人生中一件宝贵的财富。

十几岁

校园的姑娘,成了一种风景,校园的我,总是喜欢沉默,那个乡村校园,太迷茫,那个村落,太单薄,以至于沉默持续下去,最后进入下一个校园。

高中

总爱自己看书,然后再听老师讲课,发现自己看完,几乎可以不听老师讲,能理解个大概,便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最喜欢的课程仍然是政治、地理,因为我觉得,这两样最实用。政治,可以学到实用的人生哲学,这点我喜欢,因为我就喜欢讲道理,所以我爸从讲不过我,就什么都听我的了。地理,可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为将来环球旅行打好基础。政治课,是我最好的一门。至于化学,物理,几乎很少及格。

大学

一个必修的过程。三年的时间,基本上决定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可是,来了北京,反而更觉得无知,于是不得不又花三年时间读新的大学。人大、北大、成了我的校园,不同的是,这个校园,不需要逃课,不需要起早做早操,不需要每期的考试,不需要得到任何学历来证明,甚至不需要课本。我要的东西直接进入大脑。加工之后,成为自己拿来用。

社会

十几年的梦想和期望,开始着手去走自己的路……无数的体验,不曾放弃过,在安逸和磨练之间,我试着多去体验,因为年轻,所以我可以多尝试。至少,青春无悔。追求的精神财富,渐渐的超越了物质财富,于是不得不拼命地为满足于精神财富,而努力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时间,为更加快乐的享受生活,作准备。

忆梦

人生便是这样一个过程,因为我们起点太低,因为我们生长的环境,能提供给我们的营养太少,所以我们更要努力索取知识,冲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去实现超越,完善自我,那时我们可以骄傲的说,我做到了。一切都算不得什么,只要相信自己,只要出发点是对的,至于路和结果,只是个曲折的过程罢了。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这个社会不一定能提供给你变成天使的条件,却可以给你磨练天使的意志,剩下的,就靠天使自身的造化了。是选择天使,还是选择地使,完全有自己决定。那些抹不掉的往事回忆,在血液里始终流淌,不曾消失过,也不曾被人遗忘。消失的,只是自己的思想,遗忘的,是属于自己的那颗炽热跳动的心。

当我们踏上办公室的脚步缓缓响起,电脑旁又出现了相同的面孔,相同的微笑,你是否记得那个当初满怀梦想和激情的赤子。

第9篇:人生哲学的道理范文

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与之。”意思是要想削弱它,必须故意加强它。想要除掉它,必须故意交好它。想要夺取它,必须故意给予它。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从直观上看是说不通的,也违反人们的正常思维。为什么要夺取的先要给予呢?老子的思维与常人不同,他的奥妙之处就是促使事物向极端的方向推进,最后,导致事物向对立面转换,达到我们的目的。下面举一个实例来印证这个道理。

春秋战国时,齐国打败了魏国,覆军杀将,尸横千里,齐国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魏国国王羞辱万分,决定倾全国人力拼死一搏。有一谋臣说:“万万不可,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要除掉齐国,就得先卑躬屈漆,割地称臣,这样齐国必然欢喜万分,傲视群雄,这样必然引起列国的不满,这就会招来诸侯联军讨伐,齐国必然倾覆”。果然不久,秦、楚、韩联军把齐国打得一败涂地。这一例证更证实了老子一句名言“以其强而强之也”。我们仔细研究孙子兵法几乎整篇都有老子的哲学思想。例如孙子兵法所云:“富,未为安也。贫,未为危也。寡,未为败也。众,未为胜也。决定安危胜负者,道也。”这里的“道”,就是事物转换的内在规律,孙子把它看得高于一切,只有掌握“道”,一切胜败安危都在掌握之中。“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确实存在。要掌握“道”不容易,需要千思万虑仔细观察,知彼知己,冷静分析。譬如三国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东晋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至弱胜至强的最好例证,也正是掌握了“道”的具体表现。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做人要如流水,永远向下,低下低调。他认为水至弱也至强,水性柔弱,并不威武刚烈,譬如盆中杯中的水,然而海啸来袭,水的威力却凶猛无比。一个人的行为“无为”指的是什么?无为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干,无为是指不要人为地做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只要顺从自然发展,一定会事业兴旺蓬勃,所以无为实际的结果是“无不为”。

最能代表老子哲学中辩证法的是下面一段话,“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如讷。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圆满的好似残缺,它的作用就永远不会衰败。最充实的却好似空虚,它的作用就永远不会枯竭。最平直的东西却好似弯曲,极其灵巧的却好像笨拙,极其有余的却像不足,极其善辩的其言语却好像迟钝。疾走可以战胜寒冷,安静可以战胜暑热,清凉无为可以成为天下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