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第1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及特点;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005-3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越性,是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繁荣进步,推动“三农”裂变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中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伟大举措之后,产业化经营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推模式,已彰显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位置。如何推进白山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白山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解的课题。

近些年,白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从实际出发,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实行城乡统筹、工农对接、产销一体,进一步提升龙头、夯实基础、富裕农户,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构建起具有白山特色的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精心编制并逐步实施了《白山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按照“抓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富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全力建设具有白山区域特色和资源基础的长白山绿色食品产业化体系、长白山生态医药产业化体系、长白山林木产业化体系、长白山畜牧产业化体系。重点培育和发展了矿泉水绿色饮品保健品、人参西洋参、林蛙、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山珍野果、林产品、畜产品等龙型产业。白山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将步入快速裂变的发展阶段。

1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一是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以人参、西洋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蓝莓、葡萄为主的水果产业;以山菜、野果为主的野生采集产业;以林蛙、鹿为主的特种养殖产业;以食草型、食粮型和特色形为主的绿色畜牧产业;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等七条龙型经济体系,建成了一批以西洋参集团、抚松长白山参业有限公司、长白参隆集团为代表的人参、西洋参加工龙头企业;以永利药业为代表的林蛙加工企业;以长白山制药和抚松中药、宏达药业、天力泰药业和健今药业为代表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以大阳岔食用菌总公司、国资北药有限公司;长白山绿色食品公司为代表的山野菜加工企业;以宝健木业、云龙木业为代表的林木产品加工企业;以万隆牧业和金鹰泉乳业为代表的畜乳产品加工企业;以山货市场和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为代表的市场营销企业。截止2011年底,全市现已建成各类龙头企业580户,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8户,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26户,区域性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到289户。同时,基地建设基本实现规模化、规范化。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全市已建成人参西洋参GAP生产基地300万平方米,达标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规范化封沟养蛙751条,放养面积达260万亩;建设山珍野果保护基地4.5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650万平方米;山野菜保护家植面积1.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7.36万亩;野猪养殖10000头。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已达56个,总面积达8万亩。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实现83个品种。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较上年增长20%;龙头企业加工业产值实现55.6亿元,销售收入实现43.9亿元。

二是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不断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担保公司+重点龙头企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经营模式,逐步建立新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切实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393个,吸纳农户近2万余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是农业产业化国企改革初见成效。去年我们对几家国有农垦龙头企业进行了破产、改制、重组、兼并和出售,盘活资产1500多万元,解决企业债务包袱9000多万元。西洋参、抚松参业、参隆集团等一批国有参业企业,完成了企业改造。一批森工企业转制变为民营企业,转制后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市的产业龙头。随着农产品加工多样化、专业化、健康化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品牌,创立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目前,已有36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获得国内产品质量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2个,获得省名牌产品8个。一些农副产品已成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这些品牌已成为我市农产品形象,为开拓国内外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2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已成为推动我国农村发展的核心力量,并表现出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仍然存在着起步晚、规模小、农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充分认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供以下解决思路。

1.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快建设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产区,为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供给,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提高农民自身认识,加强农业产业化意识。

各地政府应组织农业产业化培训,让农民在思想上对产业化经营有一定认识,逐渐改变落后的观念,把农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以奠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想基础,这样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进一步发展。

3.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组织化程度过低是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和服务机构要引导农民建立起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并由农民自发管理,实行民主决策制。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和组织跨区域经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完善市场服务机制,改善农村经济融资环境。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长期发展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要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需求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努力开拓融资渠道以扩大信贷资金的来源,同时政府加强统筹安排,保证划拨的支农资金切实到位。第二,加强农业产业化资本运营管理。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农业投资基金,采取并购等手段发展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以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第三,创建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整合农村信用社,使之成为农民参与的金融实体;同时发挥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固有优势,加大其支农范围和力度。

5.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提高产业化的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有桥梁的作用,发展龙头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政府应引导集中各类资本,发展优质龙头企业,并加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联系,带动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过程中来。同时围绕地区的特色产业开展系列产品的研发,扩充产业链,促进农村区域化产业经营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农户、龙头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联动发展。

二、小结与展望

第3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1.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能够与我国农业现行组织形式相适应,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的稳定发展。我国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充实、完善和发展。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联合与合作的形式,有利于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将农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利益,提高农民投入生产的积极性,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农业结构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后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主导,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组织农户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依靠深加工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参与竞争。为更好的参与竞争,龙头企业还势必进行重组,走向联合与合作,这就造就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既提高了农业的总体效益,也提高了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4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增强我国农业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人数众多,他们的收入影响着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根本途径是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在现代产业体系内,农业必须向着自主的方向逐步迈进,走政府保护和农业自我保护相结合的道路,而这种农业自我保护道路就是通过实行农业产业化,由小规模向大规模经营发展。

2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内容

2.1农业专业化和集中化农业专业化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和农业地区专业化三个方面。各农业企业要逐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生产项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给自足转变到专门为市场生产某种农产品,其它生产项目或者降为次要的地位,或者完全消失。农艺过程专业化又叫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即把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产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各地区逐步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

2.2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这是农业产业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农业企业集团内部、农业企业之间以及农业企业与非农业企业之间,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把农业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2.3服务社会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4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本质所在。由于农户处于出卖原料的地位,作为价格的消极接受者,一般难以得到正常的利润,而农业产业化则可以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使农户也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润。

3现阶段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虽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66 000多个,但龙头企业没有摆脱“小、散、低、弱”状态。大部分组织的龙头企业还是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科技投入少,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龙头企业的弱小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目前,初加工农产品比较多,精深加工的产品少。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更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3.2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尽管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都确定了一些主导产业,但多是小规模、不成批量的产业,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较少。有的地方由于龙头企业重复建设,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基地生产缺乏规模,资源优势发挥不够。更有部分地区由于信息滞后,或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在确立主导产业中存在趋同性,缺乏特色,缺乏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导致了主导产业不能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3.3组织化程度较低分散众多的农户直接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没有联合起来的强有力组织保护,农户切身利益的维权呼声因势单力薄而被市场变化的浪涛吞没,组织化程度低使农民难以在现阶段得到生存和发展。另外,农业科技教育现状、农民素质、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等方面,也都与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3.4利益机制不完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方面,龙头企业扶持生产的机制没有健全,加工、运销企业不能自觉地扶持生产,不能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不能自觉地让利于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普遍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不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4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4.1以壮大规模和增强带动能力为重点,把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4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近几年来,我县围绕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上新台阶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从农业的个别领域向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经营规模由小型、分散向集中和区域化发展;经营模式也由单一向多种形式发展。经过几年实践,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健康、稳步地向前推进。

1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

1.1现状及特点

一是基地规模日益扩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近几年来我县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渐趋集中,基地规模日益扩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一是畜牧产业大力实施畜牧“双百万”工程,35个山羊基地乡镇和28个瘦肉型生猪基地乡镇建设初具规模。2004年预计出栏生猪87.13万头,山羊53.05万只,牛4.1万头,家禽410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1%、3.90%、3.27%、3.54%。二是红狮、故陵及磨刀溪流域2万亩优质柑桔基地初见成效,澎溪河流域4100亩高标准柑桔示范园区定植任务基本完成,全县柑桔优势产业带建设已具雏形。三是上坝乡脱毒马铃薯一级种薯繁殖基地8000亩,16个乡镇建立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5.1万亩;依托“鹭鸯”、“鸡鸣”、“蒲山”等品牌,在大阳、塔棚、新阳等乡镇建设优质大米基地5万余亩。四是以养鹿、高阳片区5万亩佛手园区和堰坪、故陵等乡镇万亩小茴香的中药材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五是以凤鸣、院庄为主的蚕桑基地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方格簇、省力蚕台等先进实用技术,养蚕数量、质量都有所提高。六是蓖麻产业开发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七是茶叶生产以“相思茶”、“盘龙茶”为龙头,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市场占有率上升;新县城城郊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完成2890亩,上坝乡、农坝镇高山伏调蔬菜基地1000亩,初步缓解了蔬菜供应大量依靠外调的状况。

二是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按照“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谁有本事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的思路,对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了引导扶持力度。全县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到19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家)。光德公司致力于蚕茧基地建设和丝绸工业的恢复性发展,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安装自动缫丝机3组,可年产高品位生丝100吨,迁建了云阳绢纺厂,绢纺规模5200纺锭,已正式投入运行。重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加大了对外地市场的拓展,研发了杏仁牛奶、绿豆牛奶、蜂蜜芦荟酸奶等新产品投放市场,销售势头良好。三峡云海药业有限公司已全面启动5万亩佛手、1万亩小茴香、1万亩羊藿等中药材基地建设和GAP项目申报,抓紧进行厂房和设备的技术改造,以满足云阳产地中药材加工需要。盘龙供销有限责任公司立足“三农”、服务“三农”,成立了欣安蔬菜合作社,在盘石镇着手规划建设50亩种苗繁育基地,同时,依托歧阳茶叶合作社,通过技改提高了产品质量,市场供不应求。科扶牧业原种公司首家通过了重庆市首批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对进一步开拓市场和加快优质生猪推广作用明显。

三是经营机制不断创新,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走“龙头企业(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路子,重友公司、云海药业、江口植物油厂、桃片糕厂等龙头企业完成了花生、奶牛、中药材、优质油菜、糯米等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规划,开始实行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双赢”。遵循“政府搭台、业主唱戏、部门服务、业主和百姓共同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入业主开发机制,业主参与农业产业开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1.2矛盾和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有规模、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仍然还较低。一方面龙头企业小、散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全县虽有各类龙头企业19家,真正在全市、全国有影响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中介组织发育不充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龙头企业难以直接带动千家万户。与此相关联,龙头企业与基础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松散。二是产品品种和产品质量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与提高。我县传统农业和粮食占有较大比重,一些资源优势还没有变成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更没有转化为整体经济优势。三是产品链条短,深加工差距大。原料型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在科技水平、生产成本、品种质量、包装服务等方面都缺乏在市场竞争的能力。

2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环节

2.1加强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增强科学技术推广作用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和区域布局,必须建立一批高质量的云阳特色农产品示范样板基地。按照科研技术规程操作要求,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管理,加速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基地步伐,全面优化农产品品种质量。主动同市级科研部门挂钩,引进专业人才,共同开发云阳特色农产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引进新品种,培养新产品,提高园区品位档次。通过园区科技支撑解决农户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升农业园区和基地的创新能力、辐射能力、带动能力。

2.2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增值扩销

重点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同或产权联结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信用担保公司,搞好试点工作,促进企业带动农户共增效益。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加快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多次增值,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

2.3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户尤其是专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产品购销大户,以及农产品加工经销实体、农业龙头企业等,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实行专业合作和联合,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辅导、信贷资金和产品加工、贮藏、运销等系列化服务,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发挥供销合作社和农林技术推广部门的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合办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4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制定完善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卫生安全标准和农产品包装、储运、营销标准,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要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管理工作,帮助企业与农户狠抓质量标准落实,更好地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销一条龙服务。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和控制手段,力争到2010年建成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我县食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要实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营销,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品质和在市场竞争力。

2.5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吞吐能力,完善信息收集和制度,增强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积极争取成立云阳农副产品营销协会,扶持发展一批区域性的特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结合“菜篮子”工程,办好面向市民服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鼓励农民以自产自销、代购代销、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形式参与农产品流通。积极探索农产品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力争发展几个有一定交易规模和带动能力、服务功能强的批发市场。尽快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以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城乡贯通、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农产品商品市场网络。

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障措施

3.1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抓住对三峡库区加大倾斜扶持力度,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重专大户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文件精神,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突出重点,联系实际,制定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实施办法;制定农产品促销扶持政策。要以项目为载体,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同时全县各级政府也要出台一批政策,增加配套资金,加大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拉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

3.2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要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协调产业化经营内部产、加、销各环节的利益关系,规范参与主体的经营行为,保护农民利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签订产销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交售农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建立风险基金,吸收农户入股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同时,要使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3.3拓宽农业产业化经营投资渠道

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财政、信贷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农村集体资金、工商资本、农民个人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并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农业领域。鼓励科技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以技术股份入股形式投入开发农业。积极利用和拓展现有多种渠道的网络关系,通过推行市场化运作的委托招商、招商,以及定点蹲点招商、网上招商等招商方式,推销特色产业,狠抓招商项目的服务,以大招商促大发展,引进资金兴办农业产业化项目。

3.4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

改革与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快农技队伍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积极发展为区域特色农业服务的专业技术推广组织和民营农技实体。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抓好良种提纯和传统品种的更新换代。要制订优惠政策引进科技人才,开展评选全县“十佳科技支农状元”活动,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搞好5年全县乡镇农技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搞好中、初级职称专业人员培训,加强对乡镇农技干部和村干部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加强农科教、产学研各方的协作攻关。要围绕云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着力研究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课题。大力推广实用综合配套技术,真正发挥科技兴农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3.5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挥农林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组织社会力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着力健全和完善五大服务体系:一是信息服务体系,依托农技110组建一个上下联通、内外相接、资源共享、反应灵敏、有权威的农业产业化信息中心,在全县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信息的搜集、整理、传递和的信息服务网络;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科技示范户等,形成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普及的科技服务网络;三是良种推广繁育体系,通过农业科技部门、种子(种苗、种畜)经营部门及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扩大农、林、牧各业的良种覆盖面;四是物资供给服务体系,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协会,逐步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配送等一条龙的经营的服务网络;五是运销服务体系,依托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购销大户、各类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专业购销合作社,形成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

第5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它的目的之一是使农民真正得利。实行产加销一体化,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使农民富裕起来。实行农业产业化还会使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转化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有效地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两个市场,从而引导、带动、辐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且建设一批主导产品、“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商品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大计。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河南省商丘市810.7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671.4万,“三农”问题始终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目前,尽管全市粮食、蔬菜、肉类总产量均占河南的1/10,棉花产量占河南的1/4,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增长还不够快。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以广阔的视野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农”问题,既要立足“三农”抓增收,又发跳出“三农”抓增收;既把“三农”内部增收的文章做好,又在“三农”外部寻求新的增收点。具体来说,就是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千方百计搞好农产品流通,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实现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一)狠抓项目建设,着力培养大型强势企业。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充分发挥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工人,推动由以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变。

第一,抓好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按照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抓好粮油、水果、蔬菜、棉花、畜产品等主导产业,实现原材料大市向加工业强市转变。

第二,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辐射带动千家万户。科迪集团是商丘市扶持的龙头企业之一:(1)走多元化经营发展之路。科迪面业、速冻食品公司、奶牛养殖场和乳品公司相继完成资产优化组合,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线的多元化经营格局;(2)采取“四方”投资模式,加快奶牛基地建设速度。即政府无偿提供土地、科迪集团无偿建设奶牛综合服务站、农户投资20%购牛款、农行或信用社提供80%的小额贷款,由公司统一规划、分户饲养、集中挤奶,并统一负责技术服务和指导。至目前,奶牛存栏32,000头,新建奶牛养殖小区9个,奶牛养殖小区涉及11个乡镇,已带动奶牛养殖户4,000余户;(3)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提出了创建科迪高效农业园区和发展大农业经济的新思路,对科迪高效农业园区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4)深化企业管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加大品牌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了ISO9000和HACCP两个体系建设,确保生产的产品均达到或超过有关标准要求;二是已与金蝶公司达成信息化建设协议并进入了实质操作阶段;三是通过广告、策划、公关活动等形式,切实搞好营销组合,提升品牌知名度;四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聘用相结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逐步推进,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五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任务目标及绩效评价体系,对集团公司各部门的效率及工作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结果与利益挂钩,有效提高了各系统工作的积极性。科迪集团是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走向市场。

第三,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确保农业健康发展,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第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特色农业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农村基础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从多方面予以支持,使其对农民增收起到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民权县的农民种粮不卖粮,这是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近两年来几座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迅速崛起,使昔日的卖粮难现象一举成为历史,他们首先拉长优质小麦深加工链条。民权县神人助粮油加工有限公司年加工小麦12万吨,年产值达1.1亿元,该公司带动民权及周边县市农民发展优质小麦生产基地26万多公顷。2009年总投资1,500万元,日处理小麦600吨的双龙面业有限公司也竣工投产。民权县还拉长精细玉米深加工的链条,民权县谷源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米茶等饮品填补了河南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饮料的空白,年创产值700多万元。同时,还以商丘市和昌饲料有限公司为依托,把粮食转化成猪、鱼、鸡饲料,大力发展畜牧饲养业。

(二)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好标准化优质商品基地。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原料好坏直接关系着龙头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围绕发展精细种植业,大力推广增产配套技术;围绕发展精品畜牧业,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围绕发展精深加工业,大力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地处黄河故道的民权县盛产水果、花生,这里的农民近几年来眼界大开。他们深深懂得“土里刨食”、卖农产品效益太低,于是他们就想点子、找门子、开路子,把这些果品深加工,拉长链条使其增值,卖个好价钱。民权五丰葡萄酒有限公司,年加工葡萄300多吨,年产值达5,400多万元,带动葡萄生产基地2,000公顷,发展种植专业户1.6万户。中原油脂有限公司年加工普通油、浓香油10万吨,年产值2.5亿元,带动5万多户种植花生和油菜20,000公顷。

(三)突出品牌培育,全方位开发国内外市场。品牌是企业的形象、产品的嫁衣、产业的灵魂,象征着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名牌战略,通过评选名牌农产品培育品牌,通过展览会宣传品牌,通过联合重组整合品牌,通过开拓市场推介品牌,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培育品牌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格把关,动态管理,收效很好。如虞城县张集镇的红富士苹果、宁陵县石桥镇的金顶谢花酥梨、睢阳区惠楼山药、民权县的葡萄等深受消费者欢迎。通过宣传,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

(四)实行多元统筹,加大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产业上的分工协作,又有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既有区域间的市场竞争,又有经营上的合资合作。坚持实行多元统筹、科学指导、大力扶持、合力推进,上下形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氛围,在工商税收、招商引资、用地用电、产品流通、人才开发等方面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的主要转换方式,是工农业由非平衡发展转向平衡发展的载体,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昕坤.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3.

[2]高敏.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及其发展机制[J].乡镇经济,2006.8.

[3]张泽.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3.4.

[4]商丘市统计局.2007年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赵邦宏,邸文祥.论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业科技开发,2000.5.

[6]唐传阳.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认识[J].宏观经济观察,2004.11.

[7]夏贵勤.论农业产业化经营[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

[8]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观察和评论[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3.

第6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经营 管理模式

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已被社会所公认,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农业产业化当前发展状况

经济的内在联系是经济发展规律在某一经济领域、经济部门(或产业)的反映。经济规律主要指明经济如何发展、沿着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由一种经济形式过渡到另一种经济形式,怎样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经济内在联系主要指明某一部门或产业如何运作和经营才符合经济规律,才能处理好产业内部(如农业)及其派生的产业(如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产业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体系。长期以来对农业经济内在联系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不仅把农户发展家庭副业或将产品拿到集市贸易出售,当作资本主义,弃农经商加以批判,而且把农业社组织一些专业组发展某种专业生产或从事手工业生产、农产品贸易活动,统统冠以集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名予以取缔。这从一个侧面回答了为什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长期只是代替农户经营农业,而没有发展专业生产、专业公司、专业市场,进而形成农业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的联合体或一体化经营。究其原因,是人为因素割裂了农业经济内部的必然联系,导致合作经济组织的集体经营,既偏离农业经营固有的特点和方向,又没有承担起与农业相关的产前产后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化大生产的作用。

2.必须重新审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

“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促进农民增收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重新审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农业产业化开辟了在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有效吸纳先进生产要素、以工业化的理念和生产方式来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进而提高农业规模效益的新途径,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对构筑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将起到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在现行行政区划体制下,以区域性城镇为中心,一大批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和发展壮大,是在产业政策上对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城乡分治模式的突破。

3.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形成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与对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壮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

(1)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在产品质量上有新的提高。龙头企业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出口目标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并在包装、储运方面狠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企业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尽快推进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

(2)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接机制。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着眼,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和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订单规范产销双方权利和义务。

(3)加大投入力度,使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力有新的增强。要引导各类资本向龙头企业集中,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其他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兴办龙头企业。

3.2建立产业化经营的合作组织

(1)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突出专业合作社建设。突出农村各类生产大户,贩运大户和经纪人利用其生产、经营、购销的优势组建;加大力度扶持基层农业部门和农技人员利用技术优势组建;积极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利用其资金、信息、管理和加工、流通优势组建;鼓励基层供销部门、科协和其他部门,利用人员、场地、经营优势组建。同时,突出培育一批加工、流通、信息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在强调数量扩张的同时实现质量的新提高。

(2)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突出标准化的推广和运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以质取胜,注重农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统一制定和实施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在合作社内部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同类产品的不同合作社之间要互相协调、互相沟通,逐渐形成良好的价格运行机制。

第7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关键词: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029-03

一、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云南省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标准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并初步建成了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高,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龙头企业实力逐渐增强

云南省对农业产业化十分重视,促进了本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批运行规范、管理科学、分配合理、成员增收明显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据统计2002年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仅1 560个,龙头企业426户。到2012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增长达4 700个,龙头企业达到2 500户,实现销售收入1 150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6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达到755亿元和878亿元。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户、省级龙头企业467户、州市级龙头企业1 372户,全省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加了871亿元、增长7倍;与2007年相比,五年来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增加了440个 、增长10%,龙头企业增加660户、增长36%,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加了767亿元、增长2倍。

云南省龙头企业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实力也不断增强。目前,云南省百强企业中农业龙头企业占10户。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160户,其中,10亿元以上15户、5~10亿元20户、1~5亿元125户,分别比上年增加3户、6户、16户。

(二)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全省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4 500万亩,甘蔗、茶叶、橡胶、咖啡等特色经作位居全国前列。甘蔗种植面积520万亩,居全国第二,产量达到2 200万吨。茶叶面积575万亩,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26万吨,居全国第二。橡胶种植面积820万亩,干胶产量40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蔬菜播种面积1 235万亩,产量1 685万吨,出口5.7亿美元,超过烟草,跃居全省大宗农产品出口第一位,成为南菜北运、滇菜外运的重要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1 000万亩,居全国第三位;鲜薯产量1 150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3%;总产值86亿元。水果面积535万亩,产量达510万吨,综合产值达200亿元。咖啡种植面积134万亩、产量8.4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蚕桑面积150万亩,居全国第3位,鲜茧产量4.7万吨,居全国第五位,总产值15亿元。

(三)产业布局逐步优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近年来,高原特色农业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全省初步形成了滇中、滇东北以烟草、畜牧、花卉、中药材、马铃薯为主的产业带;滇南、滇西南以优质稻米、甘蔗、茶叶、橡胶、咖啡为主的产业带;滇西、滇西北以畜牧、药材为主的产业带;滇南、滇东南以热果、药材为主的产业带。烟草、甘蔗、茶叶、橡胶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为云南农业生产专业化、特色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产业聚集能力提高,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辣椒、茶叶、马铃薯等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化企业群和加工产业带逐步形成,建立了元谋无公害特色蔬菜、思茅茶叶、大理野生食用菌、西双版纳天然橡胶、曲靖马铃薯及宣威市特色畜产品等6个国家级加工示范基地,丘北辣椒系列产品加工基地等6个国家农业产业化创业基地,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

二、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龙头企业动力不足,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云南省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在2010 年以来云南前后共认定了30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但其中仅有19家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且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关系缺乏制度保障,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商品基地、农户之间难以形成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农业一体化经营水平低。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而散”、“档次低”、“有质量无批量或有批量无质量”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农产品结构上,多以资源型的传统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且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影响了农民的增收,更影响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农村融资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积累和再投入,这都离不开融资体系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融资体系经过多次改革,基本建立了以政策性融资、商业性融资和合作性融资为基础的融资体系,但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整合,农村融资体系的诸多不完善之处中最主要问题是资金支持严重缺乏,农业产业的产出水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资金的投入,因此资金问题是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户、农业企业、农业基地、农业合作组织等贷款难,农业产业化信贷投放量不足,支农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化贷款满足率低,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抵押物品单一,农业金融保险业务发展缓慢等也影响着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企业与农户利益机制联系不紧密,产业组织形式有待完善

由于农户与公司之间的实力悬殊,缺少其他力量予以平衡,使得两者处于不对等的市场关系。导致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少话语权,自主意志得不到体现农户与公司之间的条约显失公平,利益分配仅由公司单方决定,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很难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均沾”利益分配机制,影响和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分散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的农户,作为相对弱势的群体在农业一体化经营利益共同体的相关谈判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而公司的以利为先,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更让农户的利益受损成为了常见之事。

(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层次不高,科技含量较低

目前云南的粮食等农产品看似供应充足,但农产品的品质却不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市场开拓不足,投入集聚在生产加工环节。从生产加工内部来看,由于注重短期效益,多数农产品主要以单一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精深加工层次低,技术装备差,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链短,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较低,品牌效应和产品知名度不高。

三、加快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优势

在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中,龙头企业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推动产业化的发展,必须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一是要依托自然优势培育优势产品,围绕优势产品打造优势产业。且每一个区域性的特色主导产业,都要重点培育一个省级龙头企业、建设一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配套一个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体系,在全省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二是要把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上,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及时信息服务,以提高企业对市场波动的预防能力,降低风险;三是应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展面向基地和农户的技术推广,做好服务、协调和运用工作,指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联结机制,营造共同发展、利益共享的“和谐创业”局面;四是要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有效对接,为基地农户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

(二)构建完善的农村融资体系,强化财政扶持力度

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农业信贷投放力度,拓宽农业信贷领域范围,逐步放开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完善支农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金融惠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建立农业保险体系,最为重要的是政府的积极参与,适当介入推动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化项目,予以必要的直接扶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制订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专项扶持。

(三)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新型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发展

目前,农云南省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利益分配机制还很不健全。农户与公司的市场关系不对等,时常出现农户违约不将产品卖给公司,或公司不顾农户利益拒收或压价的现象。在市场行为中,价格是最敏感最核心的话题。所以,把好价格关才是影响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新型利益关系,真正做到“村企互动”,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的重要因素。首先可以建立特色订单农业,农民与公司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可以放宽价格锁定。其次应发展“农民转租”模式,让农民采用流转土地承包权的方式,将土地租给技术更先进的企业来进行生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农业。再次应推进农业推广,让农民学习到更先进的种植技术,了解到最新的市场需求,同时还可带动周边村庄的农民参与到该企业的配套种植、运输、粗加工中来,进一步引导农户、合作社以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形成产权联合的紧密型利益关系,形成农户和公司“共赢”的良性利益循环机制。

(四)积极发展品牌战略,拓展国内外市场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强化品牌建设,加快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优势农业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在稳步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新兴市场。省内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形成规范的贸易体系。国内市场强化品牌建设,稳步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际上知名度大、影响广泛的各类产品展洽会、博览会、推介会等活动,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切实把打造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工作的重点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牌企业及名牌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产地认证,加强地理标志建设。以优质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发展对象,狠抓优质农产品品牌的扩张覆盖。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予以重点扶持,打造 “绿色云南,生态产品”整体品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牌企业及名牌产品。

参考文献:

[1] 樊云香,李亚荣,刘江晏,杨建波,靳红.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3,(6):116-117.

[2] 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观察和评论[J].农业经济问题,2006,(3):8-15.

[3] 余涤非.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第8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09-1

1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经过近20年的探索实践,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组织实力不断增强,带农惠农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机遇期。到2012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呈现产业升级、质量提升、效益增长的良好态势。

1.1 带动型龙头企业达到一定数量规模

带动型龙头企业是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解决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力量。近十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增幅都在1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2 龙头型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龙头企业立足我省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方向,吉林省围绕优势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了粮食加工业、畜禽加工业和特产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

1.3 科技支撑作用明显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如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走科技兴企之路。

1.4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仅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等国家级品牌就达90多个。

2 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2.1 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加工转化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但是,与企业加工配套、衔接紧密的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壮大,已成为制约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的主要瓶颈。

2.2 融资能力较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命脉,吉林省部分龙头企业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规模相对较小,资产总量相对较少,可抵押物品少,加上企业实力相对较弱,融资渠道单一。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积极扩大规模,谋划项目,但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2.3 科技研发能力较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而吉林省龙头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松散管理比较普遍,高科技人才短缺、科技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不足,致使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较小、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占有率较少。

2.4 品牌创建意识不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质量。而吉林省多数龙头企业仍然属于粗放型和人员密集型加工企业,产品也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品牌培育和创建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品牌经营战略不深、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

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3.1 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

加大配套基地建设力度,搞好规划布局。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和订单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3.2 积极搭建融资平台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要积极沟通协调各金融部门,为龙头企业广开融资渠道,设立贷款担保机构和产业发展基金等,逐步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搭建银企对接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并举,加快发展企业资本市场,积极推进已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

3.3 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支持企业吸引高科技人才、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成果、谋划新项目,不断延“深”产业链条。

3.4 强化政策扶持

第9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1增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尽管潍坊市是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源地,并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产业体系不断向精深加工延伸,经营方式不断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经营体制不断向以产权为纽带的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转化、农业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仍然存在。面对新形势和机遇,必需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是充分认识到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连接起来,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衔接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二是认识到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联合组织起来,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比较效益。三是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一头连农业,一头连工业;一头连农民,一头连市场,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管理模式,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将会产生综合效应,必将有力地带动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主要矛盾,突破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继续深化发展[3]。

2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取决于龙头企业的素质。没有龙头企业,就没有农业产业化;没有龙头企业的大发展,就没有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大提高。必须培植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大的龙头企业,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必须遵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按照“形成规模优势、相对集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地域界限”的要求和“放活、少取、多予”的原则,突出“多(多种形式)、强(强带动)、外(外向型)、深(深加工)、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大规模)”,坚持高位起步、多元投入、扶优扶强的思路,努力建设一大批能够搞好服务综合功能、深化加工、开拓市场、更好地发挥引导生产,真正担负起辐射带动作用,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的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

一是合理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并举;二是大中小并举,构建功能互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体系;三是质、量并重,促进龙头企业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四是搞活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农业龙头企业法人结构,完善经营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3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企业与基地建设一体化进程

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针对农业生产中产、加、销脱节现象,真正把基地建成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或中介组织)+农户(或农业工人)”的现代经营模式[4-6],进一步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基地的关系,实行工厂化管理,改变目前主要靠市场采购原料的被动局面。企业可采取返还一定利润、建立风险基金等形式,严格地管理、指导基地生产过程,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五统一”的办法,包括统一供应生产物资、统一制定质量标准、统一组织生产管理、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统一检测收购销售。此外,也可由企业对基地实行一体化管理,企业长期租赁农民的土地,农民以企业工人的身份为企业生产原料,提高产业化程度,实现原料生产工厂化、农民工人化、基地车间化。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与龙头企业通过签订原料生产收购合同,中介组织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农户生产,从而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或者直接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共同参与企业经营和分红,使企业与农民形成联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不高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制约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和农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原因。如何将市场对农产品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农民可操作的标准,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应当做好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农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使农产品的流通、包装、加工、生产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以便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形成以国家级质检机构为龙头,以省级质检机构为骨干,以市、县质检机构为重点,以企业质检机构为基础的配套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加强质量认证工作,积极开展质量认证,培育出更多的消费者认可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凡是达到质量认证条件的,都要搞好原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具备一定条件的,要积极争取ISO9001、ISO14000以及GMP等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和安全卫生认证。靠名牌带动农业产业化向更高水平发展。此外,还应搞好生态农业建设,保证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无污染。因此,潍坊市应加强灌溉用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