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简述了庆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庆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1 现状

从2000年开始,毗邻周祖陵的几户村民利用自家的院落窑洞,以简单的农家特色饭菜办起了“农家乐”小院,周祖陵游客的吃饭休息问题得到了解决。2006年,在庆城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依托地处城郊和紧靠周祖陵风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兴建了周祖农耕文化饮食一条街,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几年来手工臊子面、土暖锅、炖土鸡、炒土鸡蛋等清淡素雅、风味独特的乡村小馔已成为周祖陵“农家乐”的品牌。游客们在体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其乐融融。截止目前,周祖陵景区的“农家乐”已发展为13家,直接从事“农家乐”的农民已达150人,经营床位100多张,年收入达50多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开办家庭“农家乐”。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周祖陵“农家乐”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卫生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许多问题。另外,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周祖陵“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2.1 经营理念上,业主只重视特色,忽视了人居环境、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部分业主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 自然 、协调的基本原则,使整个“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的优势,严重地制约了“农家乐” 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2.2 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 “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2.3 安全缺乏保障 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 农村 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

2.4 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 科学 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2.5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家乐”的业主大多环保意识淡漠,将大量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随意到处倾倒。因此如何把脏、乱、差隔绝于农家乐之外,帮助“农家乐”走上健康环保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6 “农家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周祖陵“农家乐”季节性较强,游客基本都集中在每年4~10月份,其他时间较少,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年四季都有可玩赏的风景和可参与的节目。二是对周祖农耕文化、歧伯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黄土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

3 规范的措施

为了促进庆城县“农家乐” 旅游 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 发展 ,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3.1 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 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开发建设,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传。因此,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县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工作。

3.2 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民自发投入, 经济 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政府应针对“农家乐”这一现象专门出台真正具有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快速发展。

3.3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农村 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3.4 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 “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快速兴起,其中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所以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对于促进今后“农家乐”旅游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第2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有机农业;现状;发展模式;问题;政策影响

有机农业是能够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近几年来各国都十分重视健康问题因而有机农业的发展脚步在快速迈进然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过多地受传统农业的思想限制农民对于高成本的有机农产品望而却步仍停留在过度依赖农药化肥进行农产品生产的阶段发展进程很慢为了更好地推动有机农业发展使更多的人成为有机农业的受益者本文分析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1.1需求不足

我国地域广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农产品销售份额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比较低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机农产品的价格太高和宣传力度不够因而销售渠道很窄销售份额的占比低

1.2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机农业的推广程度加深生产队伍壮大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很多有志青年返乡进行有机农业的创业将农业与科学结合在一起为农村带来了科学的新气象从而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了解到有机农业发展的契机并进行这方面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3存在区域差异

各地有机农业发展情况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各地政府对于有机农业产业的态度和支持力度不同很多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农业改革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从而鼓励了更多的人投身于有机农业事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各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不同全面推广有机农业还任重道远[1-2]

2发展模式

一是野公司+农户冶模式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但是各自的耕地面积较小决定了其发展规模小经营分散等特点因而出现了这种模式主要体现为订单式合作社式反租倒包式从而保证了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又确保农户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二是以单个有机农产品为主的生产模式因地制宜地方的土质和政府的支持决定了现阶段的生产主要是以单个农产品为主其他为辅的形式类似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三是复合型生态模式种养结合是现阶段的有机农业倡导的方式其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促进和谐的生态循环发展

3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户为了扩大生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导致有机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二是有机农产品成本投入高决定了其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另外有机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设施耗材以及权威认证标准化的体系要求导致很多农户生产不达标从而失去了信心导致市场规模无法提升[3]三是政府对于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力度不够有机农业是一项周期长而受益慢的项目且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也阻碍了农民的投资热情同时农民的资金投入有限风险承担能力弱发展有机农业需要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4我国政策对有机农业发展的影响

4.1资金补贴能够带动农民积极性

有机农业的发展主体是农民在现阶段由于各地农业发展的差异性农户对于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还存在一定的担忧前期投入大受益周期长阻碍农户参与有机农业发展的积极性而政策资金补贴能够提升其信心从而加大力度发展有机农业

4.2技术支持可以帮助农户更好地发展有机农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现代技术应用于有机农业生产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政策技术支持可以保证农户健康快速发展有机农业

4.3加大政策宣传可以提高对有机农业的认知度

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抓住有机农业发展的契机从而壮大队伍形成规模政策上的宣传是很多农户可以放心地全身心投入有机农业生产的前提[4]同时加大宣传还能提高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识度和接受度从而扩大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5结语

有机农业是农业食品安全的保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虽然现阶段有机农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政府以及社会的支持下努力克服发展瓶颈不断扩大有机农业生产队伍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6参考文献

[1]谯薇云霞.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理论基础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6220-24.

[2]郭红东郑伟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11134-37.

[3]王冠辉.有机农产品认证新制度的解析及对我国有机农业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第3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环境效益

随着工业的发展,化肥的高投入带来的增产效益,使农民越来越青睐于无机肥,而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成为了人类最为担心的问题。有机农业由于其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坚持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逐步在国内外得到大力发展。而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有机农业发展动向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欧、美、日以及大多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的发展相对超前,而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诞生有机农业发展理念[1]。有机农业在发展中提倡不使用化学肥料、生产调节剂,以及各种化学合成农药和含有基因工程的产品以及添加剂等[2]。其应用相对较为安全,且大量经过有机安全认证的食品越来越多的投入市场,为人类食品安全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促进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背景以及我国有机农业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并结合本国实情,旨在找出适合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模式以及未来发展动向,进而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1.1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和国际有机联盟(IFOAM-OI)关于全球有机农业的近期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有机农业土地约为5090万hm2,有机农地面积占全球所有农业用地面积的1.1%。有机生产者不断增加,有机市场占比份额显著增加,其中以瑞士、丹麦、瑞典的人均消费最高,分别以262、191、177欧元排名前3位[3]。在法国,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主要出自对健康的担忧,而德国大多数人购买有机食品则认为其可降低环境污染,丹麦人购买有机猪肉更倾向于关注动物福利,美国为避免转基因食品选择购买有机食品。尽管各国因区域不同,购买动机不同,但普遍都认为有机农业是相对安全的,其越来越多的购买力扩大了有机产品的市场,促进有机农业稳定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这种发展趋势更为明显。

1.2国内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古代中国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就是有机农业生产的一种不成熟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机农业在中国逐步兴起。最先是中国农业大学开始的生态农业研究,随后国家环保总局也加入了其研究,农业部于198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开始了生态农业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随后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也加入了对有机食品的研究中,率先进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成为该组织的第1个中国会员。为了发展绿色产品,进行相关的管理活动和资格认证,中国农业部建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的有机农业正稳步发展中。尽管中国有机农业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增加农产品出口,但与世界平均水平还相差甚远。有机食品的种类较少,有机食品销售额依旧偏低,与发达国家的2%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100倍,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浅析我国有机农业未来发展动向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诸多有利条件,我国有些地方,如边远山区、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现代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使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得以保留,因其很少用或完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提供了资源。此外,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富余,成本低廉,多数农民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极有可能成为有机农业的生产军[4]。

2.1生产成本优势

有机农业属于典型的农业密集型产业,其耕作方式与我国传统农业类似,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我国广大农民学习操作。符合我国农村劳动力富裕但是文化素质偏低的社会现状,大部分农民可进行操作。有机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而我国人口众多,可以满足其生产,同时增加了就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相比其它国家,劳动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机食品生产环节严格,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从原料到有机食品的加工、运输、包装乃至销售都相对常规农产品的产量较低,但是有机食品的品质较高,一旦良好有序的有机农业生产系统建立,将会大大增加其产出,甚至会比常规农产品高出10%~60%的产出量[5],长期看来其未来发展前景更好。

2.2市场优势

近年来,由于化肥施用过量、农药残留等引起消费者对果蔬、粮食乃至加工后的半成品食物等食品安全的担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营养全面又安全的食品。而有机食品因为其生产过程严格,产品品质高,受到多数人的青睐,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极具市场潜力。我国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有茶叶、蜂蜜、奶粉、中药材、蔬菜、粮食等,未来有机食品将不再只是局限于婴幼儿保健、白领等工薪阶级,而是服务于广大群众,走向出口贸易。所以说,有机农业未来市场发展存在很大上升空间[6]。

2.3社会技术保障

2002年,有机产品认证委员会了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标志和有机产品的产品标志,正式启动有机产品认证。各地政府积极响应,设立专项资金对涉及有机农业生产的企业、农户的生产资料投入和有机认证费用进行补助。以北京市为例,为了提升有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无公害产品认证服务。北京市对有机认证进行政策倾斜,规定凡是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可给与直接补贴50%的认证费用;若取得有机食品转换证书,可给与100%的认证费用奖励。同时,政府制定多项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有机农业的研究活动,增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解决我国有机肥料生产和施用技术、良种培育和特色产品加工技术等实用价值问题。为促进技术革新,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来制定有机农业生产计划,进行区域性的规划,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大技术推广宣传力度,创建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支持进行有机农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方面企业的发展,在与有机农业相关的项目运行期间,政府会对有机农业相关项目的审批、资金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7]。

3世界有机农业发展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启示

与欧洲、北美、亚洲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可以从其发展中总结经验,鉴于国情的差异,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启发,为未来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3.1完善监管认证体系

在我国,有机农业认证依旧是一个薄弱环节,市场上存在大量乱认证的不正之风。尽管中国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认证体系,由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各司其职进行管理,但消费者对于这三个认证体系的界限依旧很模糊。农产品在销售中存在监督不到位,缺乏后续的跟踪回访。对此,我国应该尽快出台有机农业统一的认证标准,采取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2种手段,降低认证的成本和费用,不断完善农产品认证与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对农业的规范、监督和认证,将政府监督与农户自我约束于一体,实现多重监管,推动有机农产品的监管认证。

3.2产学研紧密结合

有机农业的发展不能使用传统的农药、肥料等化学产品,对于农产品的培育、病虫害的防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势必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指导。据统计,我国每万名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数不到2人,发达国家为40人。我国农村劳动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4%[8]。要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就必须注重产学研的高度结合,培育一批具有高科技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有机农业生产各环节人员的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

3.3加大补贴和财政支持

目前,我国的有机农业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市场体制建设尚不健全,需要政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扶持和引导,才能保证有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欧盟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设置了补贴性的政策,对于达到标准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而对于未达到的经营者则采取惩罚的措施。在国内有机农业发展还不太繁荣的情况下,政府更应采取一定的政策倾向性措施或者补贴等措施,以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

3.4加强相关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发达国家一向把法制规范、制度以及标准完善放在首要的地位。纵观中国,对有机农业的政策发展仍停留在行政规范和管理引导为主,多集中于红头文件、工作和会议报告中,还没有真正上升到法律高度,不免显得有机农业的发展缺乏强大的后劲推动力。因此,发展只能靠市场需求的缓慢进程逐步推进。应把中国对于有机农业的相关标准、执行规范等方面尽快从行政文件中抽离出来,形成指导性的法律文件,才能使有机农业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第4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食品;雁鸣湖镇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食品的品质产生了独特的要求,追求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已成为一种时尚。有机农业已经成为促进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可实践的技术和措施,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新的切入点,对拉动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是全国的有机大豆生产基地,该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依托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作为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不断加大有机豆类、绿色水稻、优质烟叶、有机大豆机械化示范、中药材栽培五大园区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有机大豆、小粒黄豆、绿色水稻等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稳步发展。

一、有机农业的相关概念

(一)有机农业的含义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二)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的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是一种新兴产业,指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生长调节剂)、抗生素、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禁止辐照处理。

二、雁鸣湖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雁鸣湖镇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座落于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的吉林省雁鸣湖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经营出口有机小粒黄豆等农产品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有机农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从2002年起,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公司在稳定贸易出口的基础上,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积极向农副产品深加工方向转变,先后组建了六个子公司,重点从事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的配套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食品中摄入的营养要求提高,由于豆制品含有丰富优质的营养成分继而豆制品类耕地面积比重逐年增大,仅次于粮食主体玉米的比重(如图1所示)。

(二)雁鸣湖镇特色有机食品(有机大豆、小粒黄豆)发展现状

地处高寒山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高蛋白大豆和小粒豆最佳种植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高蛋白大豆和小粒豆的生长,这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

据考证渤海时期即有种植,有记载的面积是1924年种植10475公顷,占粮豆面积的15.6%。据敦化市统计局统计,从1999-2008年有机大豆的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见表1)。

敦化市小粒黄豆具有径粒小、口感好、色泽亮、豆皮薄、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该市小粒豆历史悠久,品质好,营养价值丰富。吉林1号在敦化市具有以下特性:每公顷单产水平3500斤,具有产量高,粒型小,抗逆性强的优点,改变了该市小粒豆品种的缺点,并形成了本地制种和异地制种相结合的良种繁育制度。后来吉林小粒3号、吉林小粒4号、吉林小粒6号、吉林小粒7号都是吉林省农科院在吉林小粒1号的基础上通过野生大豆杂交选育的,和敦化的本地品种长白一号(俗称压破车)具有同源性。

由于小粒黄豆营养丰富,现在被用来生产纳豆,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出口到日本。纳豆是由小粒黄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的一种微生态、有机健康食品。纳豆在日本盛行一千多年,并形成了丰富的纳豆文化。纳豆是世界230多种普通食品中唯一能溶解血栓的食品,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在被各国医药食品行业所重视和研究开发。

三、雁鸣湖镇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明确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2000年以来,以有机农业方式生产的安全、优质、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及其加

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雁鸣湖镇抓住时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但是有的部门或机构片面夸大有机食品在该镇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将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称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的目标。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既面临着耕地减少、环境污染的矛盾,又要满足庞大的消费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相当规模和适度的增长,另一方面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二)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雁鸣湖镇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中,对付病虫害的能力还比较弱,有效地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肥力投入的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在市场管理上,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规范销售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发展有机食品要从基地抓起,土地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经过2-3年的转换期,而转换期间的产量一般不高,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相对增加,这些都会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开发缺少经费,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

(三)将技术与当地实际结合的能力较低

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雁鸣湖镇过分依赖外部技术培训或指导,忽略主动将技术与当地实际结合的能力。在没有项目或当地技术咨询力量弱的情况下,引导农民进行有机生产就显得十分困难。尤其在一些贫困村落,农民没有知识,缺乏经验,没有足够的进行创新的自信心。

(四)缺乏有机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敦化市政府对开发有机产品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够;二是缺乏科技项目扶持。据调查,有的村屯有机农业刚刚起步,先行的部分农民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但政府苦于经费有限,对有机农业的深入发展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有机农业生产中难以给予资金支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妨碍了当地有机农业的推广和深入。由于农业项目投资期较长、收益率偏低,商业银行不愿投资农业领域,而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比较窄、职能单一,不能有效提供服务。

(五)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雁鸣湖镇农业龙头企业总量不足,且缺乏规模大、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这是制约雁鸣湖镇有机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现有的大多数龙头企业内功基础差,自身的水平低。一部分龙头企业的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名特优产品的比重低,企业规模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有机农业进一步向优质、高效和外向型方向发展。

        四、雁鸣湖镇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有机农业的功能定位

一般来说,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难度要大于常规生产,这是事实,但是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雁鸣湖镇没有开发相应的技术,价格优势没有得到实现。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相当部分有机农业不仅在技术和生产上可以与常规农业抗衡,而且完全具备竞争优势,关键是如何转型。这在雁鸣湖镇有机大豆生产中已经得到证实,如果再加上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其竞争力必将进一步增强。综合比较各种农业发展的探索模式来看,现代有机农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兼顾生产、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需求,所以我们绝不能因为它的比重小而轻视。

(二)健全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组织管理体系

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认证、销售等整个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这就需要农业、环保、海关、技术监督、认证认可、工商等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国家层次的农业经济立法相呼应,雁鸣湖镇急待建立本地区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建议以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本地区认监委、科技部、海关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技术研发等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三)加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发展有机农业,已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集农业环保、植保、土肥、种子、栽培、管理、收获、包装、储运及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农民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强烈的绿色环保观念。为此,雁鸣湖镇必须强化对农民的绿色环保认识,利用地方众多相关媒体积极宣传,家喻户晓;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大规模培训农村骨干力量。通过宣传和培训,让农民熟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

规程,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及有机农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四)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扶持政策

各级人民政府都应该制定政策,积极鼓励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认证,除了在基地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配套方面给予优先资金扶持外,还应该为现代有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同时,加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增加有机农产品的比重。雁鸣湖镇继续实施国家有机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对于列入国家有机产品基地建设的产地,在土地整理资金、生态补偿基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另外,该地区应重点扶持与农业增效和与农民增收相联的有机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雁鸣湖镇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促进有机农业的产业化。

(五)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要认真落实好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技术、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搞好精深加工。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快速膨胀规模。重点突破金融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机制,改变当前“农”字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发展资金不足等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李红,戚建强.有机农业在中国[j].科技创新导报,2009(23).

2、黄国勤.井冈山及周边地区有机农业的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

3、宗良纲,卢东等.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典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3).

4、刘权政,强百发.韩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

第5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业政策; 比较研究; 启示。

石油农业对实现我国粮食自给,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另一方面,石油农业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自然资源浪费等。现有的石油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肩负起破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三农”难题的历史重任,也难以支持经济、社会、环境的长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江苏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这是江苏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鉴于石油农业日益突出的副效用,世界各国纷纷寻找替代农业发展模式。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有机农业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替代农业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有机农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也日趋成熟。美国和欧盟作为全球有机农业生产的两大主要区域,起步较早,生产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市场也最为成熟。对美欧有机农业的发展经验和政策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对发展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具有借鉴意义。

1 美国和欧盟的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1. 1 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可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1990 年后,强劲的市场需求使得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有机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 20% 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一直持续到现在。2003 年,美国有机食品的零售额达到 104 亿美元,占全部食品零售额的2% ,人均消费额大约为 36 美元[1]2( 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同时由于数据掌握的问题,这里主要采用美国和欧盟 2003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同时也会列出一些新的数据,比如 2007、2008 年度的,可以看出其发展规律和趋势大体一致) 。2008 年,美国有机食品的零售额达到 220 亿美元,占全部食品零售额的 3%[2]。2003 年,美国有 89 万公顷经认证的有机农田和牧场,占全部农田面积的 0. 24%,同时经认证的有机农场有 8 035 个。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03 年,47% 的美国有机食品在天然产品和健康食品店中出售,44%在传统的零售店中出售,9% 的有机食品直接出口到国外。消费者可以在美国超过 2 万个天然产品店和 75% 的传统食品店中买到有机食品[1]2-7。2002 年,根据哈特曼集团所做的调查,健康和营养是美国消费者买有机食品的首要考虑( 67%) ,接下来分别是口味( 38%) ,食品安全( 30%) 和环保( 26%)[3]5。

基于美国有机农业多年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美国农业部于 2002 年 10 月正式颁布实施美国有机食品生产标准。标准促进了美国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该标准综合了过去几十年的美国农业耕种、生物法和机械化的具体实践,并且有效地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4]160。

根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 ERS) 数据,2005 年,美国 50 个州都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新鲜农产品是有机食品产业体系中的最畅销产品。

在美国各州中,加利福尼亚州种植有机水果和蔬菜的土地数量居首位,以下分别是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北达科他州、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蒙大拿州和爱荷华州。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阿拉斯加州则在有机家畜和牲畜产品方面拥有最多的农场数量[5]2-3。

1. 2 欧盟有机农业的发展。

欧盟是有机农产品的另一主要产区,欧盟和美国一举占据全世界有机食品销售总额的 95%。欧盟的有机农业发展比美国略早,1990 以来,欧盟的有机农业发展同样迅速,有机食品的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达到 7. 8%。2003 年,欧盟有机食品销售额达到 130 亿美元( 2007 年达 230 亿美元) ,人均零售额大约 34 美元。2003 年,欧盟拥有 510 万公顷的经认证的有机农田和牧场,占所有农田面积的 3. 9%,有机农场有 134 434 个。在欧盟大多数超市里都能买到有机食品[1]2-7。食品安全和健康是欧盟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首要考虑要素,其次是口味、环保和动物福利[3]5。

2003 年,德国有机食品的零售额达 39 亿美元,位列欧盟各国首位,然后是英国和法国( 大约各 21亿美元) 、意大利( 大约 19 亿美元) 。2001 年,在欧盟国家中,丹麦有机食品的市场份额最高,为 2. 5%~ 3. 0% ( 2007 年增至 5% ) 。2003 年,意大利拥有欧盟最多的有机农地( 大约 100 万公顷) ,占欧盟有机农场的五分之一,排在之后的分别是德国( 73. 4万公顷) 、西班牙( 72. 5 万公顷) 、英国( 69. 6 万公顷)[1]6,9。2007 年的有机食品销售排序是德国( 78亿美元) 、英国( 38 亿美元) 、法国和意大利( 各约 28亿美元) ,有机农地排序为意大利 115 万公顷、西班牙 98. 8 万公顷、德国 86. 5 万公顷[6]22,这两项排序与 2003 年大体一致。

2 美国和欧盟有机农业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

2. 1 美国的有机农业发展政策。

美国政府主要采取市场导向型的政策,或者说是需求方面的政策( Demand-side Policy) 来发展有机农业。具体就是通过国家标准和资质认证等方式促进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尽管美国政府除此之外还实施一系列扶持性政策来促进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发展,比如,为有机农业研究、教育以及市场化提供联邦或者国家保障基金等。但是美国政府认为政府扶持性政策具有局限性,尽管近年来其比重还有所上升,但此类政策不是美国有机农业政策体系的主流。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尽管承认有机农业带来的诸如环境收益、社会效应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坚持认为有机农业为生产者拓展市场创造了新机遇,有机食品在本质上是为消费者提供多样选择性的差异化商品,其发展要遵循市场内在规律,促进和保持良好的市场需求是其政策核心[1]1[3]21。所以,美国的有机农业政策体系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规范性政策体系和支持性政策体系。

2. 1. 1 规范性政策体系。

1990 年,美国农业部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法》( OFPA) 开始为美国有机农产品和食品制定国家标准,这部法案同年经美国国会通过。“有机食品生产法的三大目标: 一是为有机产品的营销制定标准; 二是使消费者确认有机产品达到了稳定的标准; 三是促进国内各州间的贸易。”[3]3该法案规定有机农产品生产要关注土壤的肥力并且规范施肥管理,防止造成水污染。法案还包括环境和人类健康标准,以此来评估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是否达标。2002 年 10 月,美国农业部颁布的国家有机标准正式开始实施,其目的在于“给予消费者对作为有机食品出售的合法性的信任,允许针对违反这一标准的行为予以法律手段打击,增加有机食品的供应量和种类,以及促进有机食品的国际贸易。”[5]1美国国家有机标准( NOS) 规范了生产和处理农作物、牲畜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实践操作以及投入物质。这些标准要求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每一个方面都要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法》的规定,并且清楚地阐明在有机生产过程中诸如基因工程、污水污泥、杀虫剂等技术和物质不能被使用[4]160。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国家标准和特定产品标签加强对有机农产品的监管,这些举措增强了消费者对该类产品有机身份的辨别力,从而降低了商务成本,也大大促进了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1]2。

2. 1. 2 支持性政策体系。

支持性政策体系与美国有机农业政策的新方向相关。尽管美国政府坚持自由市场下的有机农业发展政策,但他们也意识到补贴有机农业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农业部相关机构已开始扩大对有机农业的支持项目。2002 年,美国农业安全和农村投资法案中,首次出现了几个直接资助有机生产者研究和技术协助规定,主要包括: “认证成本共享支持、研究和技术协助、保护措施、市场营销评估的豁免、出口促进、农作物保险以及其他激励措施等。”

[4]165-166从 2002 年开始,此类政策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 2008 年美国国会新的农业安全和农村投资法案中,政府支持类基金和项目快速增加。

从下列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趋势。2002年至 2008 年,美国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支持项目经费从 2 000 万美金增加到 1. 05 亿美金,增长了 5 倍;这一期间,美国政府花在国家认证成本共享项目上的经费从 500 万美金增加到 2 200 万美金; 国家在有机农业研究上的投入从 1 500 万美金增加到 7800 万美金[7]20。

2. 2 欧盟的有机农产品发展政策。

欧盟的有机农业政策在主体上有别于美国。

概括地说,欧盟采取的是政府推动型政策,也就是侧重于供给方面的政策( Supply-side Policy) 。有机农业政策是欧盟农业环境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欧盟各国政府采取广泛措施来有效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建立政府标准和资格认证体系,对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移的农民给予补贴,对采用有机生产方式的农地数量设定年度或阶段性目标,以及大力推进支持农业科技研究、教育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政策”

[1]5。制定这些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欧盟国家认为有机农业具有正向的经济外溢效应并能增进环境和社会效益。从经济学家的观点来说,有机农产品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一种公共产品,所以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以保证其供应。另外,欧盟各国认为有机农业目前还是“婴儿产业”,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增强其竞争性,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并通过相关扶持促进政策,使有机农业逐步取代传统农业。

2. 2. 1 政府标准和资格证书。

欧盟 2092/91 法规( 1993 年制定) 规定了有机植物产品的标识,1804/99 法规( 2000 年制定) 规定了牲畜的有机管理。“这些法规对整个欧洲的有机生产、标识、市场营销设立了最低限度的规定,但是欧盟各成员国对法规的解释、实施以及强制执行、监控和检查负有责任。”

[1]5因此,在欧盟,一些国家的标准会严于另一些国家,与此同时,一个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也未必被另一个国家所接受。

2. 2. 2 支持农民从传统农业转移到有机农业生产。

和美国不同,欧盟对原先从事传统农业后转移到有机农业的农民给予补贴。这些补贴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于有机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外溢效应,因而政府应该提供一些激励措施以鼓励农民转移到有机农业生产,进而可以更进一步调整农民的个人生产投入并从中获取社会收益和效益。欧盟的有机农业补贴部分地补偿了那些新从事有机农业或者刚从传统农业转移到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在其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成本增加或者产量降低等情况[1]5。

许多欧盟国家在他们的有机农业发展规划中设立了经认证的有机农地比例的目标。比如,丹麦20 世纪 90 年代末曾宣称到 2003 年经认证的有机农地占比要达到 12%; 德国曾设立目标,到 2010 年有机农地占比要达到 20%[1]6-7。

2. 2. 3 支持农业科技研究、教育和市场营销的政策。

与美国相比,欧盟在更广泛的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资助更多的项目来扶持有机农业发展,比如生产技术创新、有机食品营销推广、促进有机食品零售等。据统计,在 2003—2005 年期间,欧盟每年共有 9 000 ~10 000 万美金被批准用于上述研究或教育项目。2001 年,当时的欧盟 15 国对有机农业的补贴是每公顷平均 204 ~208 美元,而传统农业只有每公顷 99 美元[1]5。

2. 3 美国和欧盟有机农业政策绩效分析。

尽管美欧两大区域的有机农业发展都很快,但相比较而言,美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快,生产效率更高。根据上文中提到的数据,美国 1990 年以来有机农产品销售的年增长率超过了 10%,而欧盟只有7. 8% 。2003 年,欧盟有机农业耕地面积是美国的 5倍,但销售额只有美国的 1. 3 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不是原因,因为在那一年,两个地区的人均有机食品消费额相差无几( 34 美元和 36 美元) 。另外,欧盟政府在有机农业上的投入也远高于美国,欧盟投入了更多的项目补贴和扶持资金。但是为什么欧盟的有机农业生产效率远远低于美国呢? 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

首先,和美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优势以及重视农业科研有关。美国具有传统的农业生产竞争优势,例如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集成管理、完善和发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等。美国高度重视农业科研投入,尽管美国对有机农业的补贴远不及欧盟,但其补贴主要集中在农业研发上,美国的农业研发费用金额超过了欧盟。

第二,与生产规模效应有关。根据 2003 年的数据,美国每个有机农场的平均规模超过 100 公顷,而欧盟只有 40 公顷,美国的有机农业拥有显而易见的规模经济效应。

第三,欧盟侧重供应方面的有机农业发展政策,生产供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育,但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更多更好的激发,市场需求没有跟上供应的步伐。相反,美国坚持需求方面的发展政策,重视制定市场导向政策,重视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壮大,市场需求得到有效激发并且发展迅速。Dimitri 等人认为在有机农业领域,欧盟市场供过于求,而美国市场则供不应求[3]6-7。

第四,欧盟政府的有机农业补贴对于减少有机农业生产成本以及保证有机农户的生产利润是很有效的,但也造成生产的低效能和低劳动生产率。

农户缺乏技术创新和改进管理的动力,欧盟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已开始对相关补贴政策的条件进行修改,以提升政策效能。

因此,总的来说,在政策产出效应方面,美国的有机农业政策比欧盟更有效,其鲜明的市场导向政策体系值得借鉴。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欧盟有机农业的基础条件要好于美国,主要体现在有机农业耕地数、农场数,以及有机农业的普及度和生产意识等方面。

2. 4 美国和欧盟有机农业政策的新趋势。

基于以上情况,近年来美欧的有机农业政策表现出相互融合的新趋势,但是偏重市场导向的政策趋向显得更为突出。从 2005 年开始,欧盟改变了以往按照生产规模对有机农业给予直接补贴的做法,而代之以单个农场的补贴政策。农户或农场必须达到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等综合标准才能享受补贴。此举意在保证农产品质量,满足和扩大市场的需求。美国在坚持市场导向政策的同时,加大了对有机农业的补贴力度。在 2008 年的美国农业法案中,美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对于由传统农业转为有机农业的农户和农场给予每年不超过 2 万美元,6 年不超过 8 万美元的补贴。从 2002—2008年,美国的有机农业补贴资金增长了 5 倍。其中对农产品认证的补贴从 500 万美元增长到 2 200 万美元; 有机农业研发基金则从 2 000 万美元增长到1. 05 亿美元[7]20-21。

3 对江苏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对江苏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

3. 1 政府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扩大有机绿色等优质农产品市场。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有机、绿色等农产品的认证和监管,提升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对现代高效农产品优质、环保、高端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检测检疫和疫病防控服务能力。以省、市、县区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等机构为主体,向生产基地、农业生态园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延伸; 进一步健全防控与检测网络系统,优化设备、技术和人员配置,提升防控和检测能力,完善日常检测和应急反应机制,着重启动和加强病死畜禽无公害化处理工程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标准培训,逐步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生产检测监控制度,构建从生产、加工到运输、销售一体化的监管体系,切实保证绿色农产品的品质和标准,不断增强消费者信心,扩大市场需求,提升优质高效农产品市场份额。

3. 2 政府应加大农业研发和技术推广投入,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和管理水平。

大力发展农业生物高新技术、信息高新技术、农业资源和环境工程高新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管理高新技术[8]。加快完善和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集成管理水平。我省应以优质高效特色新品种和适用配套技术、节能环保、优质高效高产新技术和新模式研发为主导,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省、市、县区三级技术系统为支撑,在农业各主要产业和主导产品领域,分别扶持建设或提升重点研发中心或研究所,着力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能力。结合国家省、市级农业重点攻关项目和农业高新企业及研发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引进外来智力和实用紧缺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农业创新发展和科技支撑能力。

3. 3 政府应当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适当的补贴或其他财政支持。

关键是选准补贴的领域,发挥好导向作用,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扶持鼓励广大农户从事或转向有机、绿色等现代高效农业。财政支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于公益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财政无偿投资的方式就较合适。对于介于公益性和竞争性之间的,且政府应该鼓励的项目,如农民培训、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等,宜采用贴息、税费减免、投资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还应充分发挥好财政支农资金对金融等其他支农资金,以及民间资本投资现代高效农业的引导作用[9]。重点加大对农业科学研究、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等的投资或补贴。通过政府增加现代高效农业科学研究的投资,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将研究重点转向对有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项目的投资或补贴,降低从事现代高效农业的农户生产成本。积极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举措,引导和鼓励企业、农户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比如,对以有机、绿色等优质农产品为原料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以补贴其外部经济正效应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 Carolyn Dimitri,Lydia Oberholtzer. EU and U. S. Organic Mar-kets Face Strong Demand Under Different Policies[EB / OL]。

[2009-10-13]。 http: / / ers. usda. gov/AmberWaves/Febru-ary06 / Features / feature1. htm.

[2 ] Wikipedia . Organic farming[EB/OL]。 [2012-10-05]。 http: / /en. wikipedia. org / wiki / Organic_farming.

[3 ] Carolyn Dimitri,Lydia Oberholtzer. Market-Led Versus Govern-ment Facilitated Growth: Development of the U. S. and EU Or-ganic Agricultural Sectors[EB / OL]。 [2009-11-02]。 http: / / ers. usda. gov / publications / wrs0505 / .

[4 ] Catherine Green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EB / OL]。 [2009-11-05]。 http: / / ers. usda. gov /publications / arei / eib16 / Chapter4 /4. 9 / .

[5 ] Renée Johnson. Organic Agri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gram and Policy Issues[EB / OL]。 [2009-11-05]。 http: / /

nationalaglawcenter. org / assets / crs / RL31595. pdf.

[6 ] Helga Willer. 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2009: Summary[EB/OL]。 [2012-10-27]。 http: / / organic-world. net.

[7 ] Catherine Greene,Cardyn Dimitri,Biing-Hwan Lin,et al. Emer-ging Issues in the U. S. Organic Industry[EB / OL]。 [2009-11-05]。 http: / / ers. usda. gov / publications / eib55 / eib55d. pdf.

第6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食品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应运而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有机农业迅速发展壮大,在劳动力资源、自然条件和市场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从总体上看,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

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经济增长点

1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第一,劳动力资源优势。有机农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是人口大国,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适宜有机农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属于传统的精耕细作,与有机农业生产的多数环节相类似,经过适当的技术培训,农业劳动力可快速转入有机农业的生产领域,保证有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二,自然条件优势。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地理条件错综复杂,可以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类型的有机农业项目,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差异性产品。我国主要栽种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属于非转基因产品。野生半野生的植物品种很多,通过野生采集可很快转换为有机产品。

第三,市场优势。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需求结构变化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们购买有机食品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国际市场上对有机产品的需求一直保持强劲上升势头,美国、日本和欧洲每年进口比例都超过50%,有机食品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

2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认证体系不健全。一方面认证标准不健全,有机产品在产地、生产过程、包装、运输和销售都严格要求标准化。但我国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认证指标,有机产品认证混乱,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国际有认证标准。另一方面,认证公信度不高,认证机构的可信度和专业性良莠不齐。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后期监督和管理不足,导致企业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认证结果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有机产品生产主要是初级产品,有机深加工产品较少,加工产业滞后,有机品种单一,货架期短,增加销售成本,附加值大大降低。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呈现小而散的特点,规模化程度低。存在设施不足、信息沟通困难、销售渠道单一、人才短缺等问题。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管理,想要跨地区集中经营非常困难,产品供给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十分有限。

最后,生产要素投入不足。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生产要素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机农业的推广:一是技术投入不足。我国农业总体科技水平比较低,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人员又大量流失,严重阻碍着有机农业的发展;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很多地方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大,在科研、税收、补贴方面没有激励措施,融资渠道过窄,资金成为有机农业发展的瓶颈;三是信息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搜集、整理、和反馈体系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有机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市场价格的掌握不深、分析不细,导致在安排实际生产中盲目性较大,风险也较高。

3 加快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标准,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加工包装标准等。重点支持国内检查和认证机构的发展,按照认证机构和管理、服务等机构类型的不同进行机构的拆分,细化机构职能,确保认证工作和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协作,鼓励国际权威检查和认证机构来华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权威的检查与认证机构。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机制,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有机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扩大有机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范围并提高监测的频率。曝光不合格产品和企业,增强公众监督的力度。

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组织有机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联合会,规范管理制度、产品检查制度、行业行为准则,对不合格企业取消生产认证,对违规经营的不法经营者吊销其执照,保证有机产品质量。加强跨区域的技术交流和生产合作,达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培养更多的市场管理人才,及时将农业技术、销售、管理信息传递给生产经营者;有层次、有系统地建设营销网络,形成市场合力,实现生产、经营、销售的一体化。

要启动消费市场,就必须有丰富的产品品种和大量的产品数量供给。注重开发新的有机产品,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协调植物性产品和畜牧类产品的生产,形成统一的生产和销售程序,使有机农业生产规范化、规模化。集中优势力量发展适宜本地区情况的产品,推出特色产品、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社会知名度。

第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有机农业技术的研发具有公共品性质,政府部门在有机农业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推广上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吸纳国内外最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加工工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明确各级政府的分级责任,建立与分税制改革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信贷抵押担保制度,完善对担保机构的监管框架。采取减税、信贷、补贴、减免入场费等措施,鼓励企业和农民投资,形成政府、企业、农民三方投资的合理有效的资金运作模式。加强社会监督、检查制度,及时调整有机农业投资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吴昌华.我国有机农业发展问题探讨[J].经济纵横,2009,(11).

[2]岑英敢.浅析我国有机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09,(12).

[3]鲁凤娟.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4]张百发.中韩有机农业的发展:比较与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第7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

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的升级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措施,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来改变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低碳经济的重点更多集中在城市工业生产,农业和乡村往往被忽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三分之二的农业人口,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改变现在的高碳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新道路来降低对石化资源的依赖。

1 我国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广泛使用化肥、农药以促进粮食作物产量的增加,以满足人口增长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随着石化产品的大量使用,现代农业呈现出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征,成为“高碳农业”。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农业用地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30%,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虽然农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但同时农业生态系统拥有巨大潜在的固碳能力,如能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来增加农业土壤固碳能力,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全球因农业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 80%,而不再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约 1% 的石油能源,不再把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 30% 的农业排放。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粮食安全,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2 国目前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电、节油、节柴( 节煤) 、节粮都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年各地都非常重视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关注越来越多。纵观全国,已经初见效益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一些:

2.1 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使用生物农药和可降解农膜等,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低碳化生产。目前很多地区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 粮、果) ”生态农业,解决了农村生活能源,改善优化了农村的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在一起,以农家肥代替化肥,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促进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2.2 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不同在于其拥有严格的标准体系,相对完善的认证体系,因此提高了农产品销售价格,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未来 10 年,中国有机农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品将趋向多元化,畜产品和水产品比重将增加,中国有机农业产量将位居世界第一。

2.3 发展立体种养

立体种养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的不同生长要求,将农作物、养殖动物等在空间上进行组合,通过农作物合理间种、农林结合和农渔结合等措施,综合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等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有限土地的产出量,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2.4 推广节水、节能生产

水利部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水利灌溉中有近一半的水都因为渗漏、蒸发或管理不善等原因被浪费,作物水的利用率只有 0.46。各地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如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节水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风力、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耗用。这几年,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都大力推广了“一池( 沼气池) 三改( 改厕、改厨、改圈) ”生态富民工程,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达到了自净,达到净化环境、获取能源、增加收益一举三得的成果。

2.5 实现种养废弃物再利用

通过秸秆还田、秸秆氨化喂畜、秸秆替代木材生产复合板材、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第8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所谓有机农产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以及生产和加工标准,并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杜绝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添加剂及基因工程技术,不改变或不打破生物循环链。

美国自1990年颁布“有机食品生产法案”以来,政府对有机农业进行规范,不断加大投入,对生产者给予多层次补贴和扶持,目前有机农产品产业,已成美国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2013年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统计,美国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217.8万公顷,全球排名第四;有机农产品贸易额,雄居世界首位,达350亿美元,占全球44.5%。应当说,借鉴美国的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与扶持政策,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美国有机农产品发展现状

纵观美国有机农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上世纪40年代,宾西法尼亚州罗德尔研究院,出版了《有机农业和园艺》杂志,开始提倡有机运动;到70年代末,加州有机认证农民协会成立。二是规范阶段。1990年有机食品生产法案(OFPA),首次对有机农业进行阐述;到1995年界定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概念,2000年统一全国有机标准。三是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出台农业法案,开始对有机农业进行补贴;2008和2014年修改法案,大幅提高相关经费和增扩项目,以2014年修订力度最大,强制性支出达1.68亿美元。目前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发展政策(表1),极大促进了美国有机农产品的发展。

(一) 生产和消费双向增长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有机生产面积从1992年的37.9万公顷,增至2013年的217.8万公顷,年均增长率10.8%。已认证农场和企业2.5万余家,有机农产品产值315亿美元,其中水果与蔬菜居首39.7%,其次奶制品14.6%,饮料、包装食品、面包与谷物均超10%。美国50个州都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平均超100公顷,以加利福尼亚州有机农业最发达,生产面积占全美14.1%,有机产值占38.4%。2013年美国参加有机认证的农户,平均补贴688美元,年均净收入20249美元,高于全美农户15133美元水平。美国国会CBO预测,2014-2018财年,有机农业将使生产者收益提高4.18亿美元。

美国有机农产品主要有三个销售渠道:常规超市、天然食品商店和直销市场。据美国农业部统计,49%在常规超市,48%在天然食品商店,直销市场仅3%。美国家庭中约81%消费者购买过有机食品,未购买的仅19%,人均消费72.2美元。

(二)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美国国内的消费能力巨大,目前约80%有机产品依靠进口;本土生产的有机产品,基本国内销售,仅5-7%外销。由于认证和标识规范,许多国家与美国进行有机贸易,比如美国与加拿大、欧盟和日本等签定的有机贸易简化协议,有机产品在签约国之间直接销售,极大开拓了海外市场。美国许多跨国有机食品公司,如WFM、SOT、WWF等,目前活跃在欧盟市场,未来将进入中国等更多国家。

据有机贸易协会(OTA)统计,美国有机食品贸易额,从1997年35.94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35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6.9%。占食品贸易总额的比例,从1997年0.8%,提升至2013年4.5%。作为最大的有机农产品贸易区,雄居全球首位44.5%,为美国创造了50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 有机科研及信息化水平提高

目前美国有501家非盈利性科研机构,从事有机农业研究。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在生态学、气象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计算机与混沌学等现代科学指导下,已形成全新的生产监控体系;相应的病虫防治、地力保护、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运等技术,先进完整且配套。为保障有机农业的土质和水系安全,美国已建立太空作业结合地面作业的全球管理监测网络。

另外,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可在线提供全美各州的有机农业数据信息,如有机农田、牧场及畜禽等产品动态变化情况;定期有机产品价格信息,提交年度调研。2013年美国有机农业协会,建立全球第一个有机产品贸易向导网站(GOTG),帮助有机生产和加工者出口贸易,与各国的贸易商实时信息交换。

二、美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做法

(一)建立国家有机标准(NOP)

除由国会立法,制定相应的有机法律法规,如《土壤保护法》、《有机食品生产法》和《美国有机农业条例》外。1990年OFPA授权建立国家有机项目(NOP),1993年成立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2000年美国农业部颁布《国家有机标准》,2002年10月实施,标准有三大类:一是有机农作物生产标准。不许使用禁止物质和转基因技术,运用生物循环技术,交替种植;二是有机畜牧产品生产标准。有机饲料喂养,不使用生长激素和抗生素。在自然状态下,户外放养为主;三是有机农产品加工生产标准。分100%有机、有机(95%以上)、使用有机原料生产(70%以上)和标注有机原料4类。

有机认证是美国NOP一部分,由农业部农业市场局管理,授权州立、私立或国外85家有机认证机构实施,认证步骤:提交申请材料、审查、现场核查、综合评审、颁发认证。另外还需接受年度审查,2013年NOP一项法规,要求对“100%有机”、“有机”和“使用有机原料生产”农产品,每年进行定期残留检测,包括砷和其它金属污染物、转基因生物、抗生素和激素等。

(二) 有机认证成本分摊政策(OCCS)

有机认证成本,是需生产者额外负担的一种费用,包括申请费、年度更新费、年度生产或销售评估费用、以及年度检测费用等,少则几百,多至数千美元。主要看生产者或加工者的申请类型、规模及复杂程度,也与申请者所选择的认证机构有关,如州立和私立等。

为鼓励有机认证,降低生产成本,美国农业部2001年在一部分州设立有机认证成本分摊项目,次年在全国实施。现行OCCS政策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农业管理援助项目(AMAP),资助对象为16个指定州的有机生产者;二是有机认证成本分摊项目(NOCCSP),面向全国有机加工者和AMAP范围外的有机生产者。最高补贴比例75%,限额为750美元。USDA把经费下拨到各州农业部门,审查并发放。

(三) 有机农产品商品推广费豁免(ECOPP)

1996年《联帮农业完善与改革法案》,建立商品推广法。在此框架下,农产品需交纳商品推广评定费。2002《农场安全与投资法案》规定,100%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可以免交。2014农业法案,规定获有机认证的生产者,即使生产常规农产品,也可申请免交。

另外,2008《农业法案》有机农产品市场进入计划,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局,需联合有机食品贸易协会,为有机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并与国外签订有机互认协议,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成本分摊基金。

(四) 环境质量激励项目(EQIP)

从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必经3年转换期,需严格按国家有机标准进行生产。2008《食物保护与能源法案》,认为有机农业是环境友好型农业,政府应予以奖励(不含生产技术支持和认证成本分摊)。确定在全美执行此项目,补贴额度为每年2万美元,或者六年8万美元。

此外,还有转换期内贷款和担保计划。对新进入的有机农业生产者,或处于劣势的农牧户,给予优先贷款扶持。应对高成本生产负担,以期实现顺利过渡和转换。

(五) 有机农业研究和推广项目(OAREI)

2002年美国农业部授权联邦一级开展有机农业研究,并为各州合作研究和农业高等教育提供资助。有机农业科研面向生产,美国各州大学,在本地各区设立农技推广办公室,完全承担农技推广工作。农业科研、教学和生产 “三位一体”,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重点领域:有机农场产量、有机作物遗传育种、市场和社会经济调研、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因素等。2008法案新增两项:一有机生产对环境保护影响,二提高种质多样性和新品种开发。2014年法案,此项补贴达1亿美元。同时允许有机行业“代扣会费”,进行专门的科研推广活动。

(六) 有机产品和市场数据收集项目(OPMD)

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2002 年农业法案,要求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分类收集与维护有机产品和市场方面数据,开展生产、加工、区域分布、销售和消费等调研。以经济研究局和国家农业图书馆为平台,开放给有机生产者、研究者和推广人员。2008 年农业法案,财政支持由500万美元提高至1100万美元,并规定每年农业部经济研究局都需提交此项报告。

在此项目推动下,美国农业部ERS在全美各州及纽约、旧金山等大中城市,设立有机农产品监测点。动态跟踪有机水果、蔬菜、奶制品、畜禽制品等销售情况,目前已能定期大部分有机农产品价格信息。

(七) 有机作物保险项目(OCIP)

由于有机农业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在遭受病虫害时,产量损失会比常规农业更大。如2013年华盛顿州火疫病,约1.5万英亩有机苹果和梨减产。一方面为保障有机农户的收益,另一方面作物保险也比直接补贴更隐蔽,不易引起WTO 纠纷,故美国政府近年来更加注重。

20世纪90年代,农业部风险管理局(RMA)就着手开发有机作物保险。为弥补自然灾害损失,如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2008年农业法案确立有机作物保险项目。由于保费比常规农作物高5%,且按常规农作物价格补偿,故有机生产者参保率不高。2010 年仅13%,而一般农作物参保率达24%。为提高有机生产者积极性,2014年新法案进行修改,规定以有机产品价格做为灾后补偿依据,并且取消了附加保费。

三、美国发展有机农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有机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历初期探索和快速发展,现已成颇具潜力“环保产业”。2014年国家认监委《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机生产面积272.2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三;有机产品销售额约50亿美元,覆盖植物类、加工类、畜禽类和水产类,100多个品种。我国有机农产品发展,尚任重而道远(表2)。通过美国有机农业发展及政策效应分析,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合理规划产业定位,实施统一扶持政策

目前,我国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定位不清,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与有机农业之间存在矛盾;离开农药和化肥,有机农业基本不可能实现;有机农业等于低产农业,有机农业是富人的农业等。应创新思维,合理定位,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应加快发展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遵循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之路。

有机农业对生态环境要求较严,高成本且高风险。相比美国,我国生产者规模普遍较小,目前对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户,政府尚无统一的扶持补贴政策,仅少数有机农业发展较好地区,如辽宁、上海和四川,政府进行生产者补贴和认证补贴,且范围和力度有限,缺乏长期稳定性。应借鉴美国做法,制定全国统一的产业扶持政策,尤其在有机生产、加工、认证等环节,进行直接补贴;对转换期的生产者,更应实行信贷、税收、保险、技术等综合支持,多种手段,保证有机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二)加快有机农业科研,建立信息数据平台

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较难生产高品质有机产品,还有大量的科技研发工作要做,应加大投入,为生产、加工、贮存、包装和运输等环节,提供技术保障。可效仿美国设立OAREI专项基金,资助有机农产品研究,包括一些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和保持、高效有机肥研制开发、土壤健康管理、流行性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与保鲜加工等,应加大科研投入。农业高等院校,应建立科研、教学和生产 “三位一体”模式,同时应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技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并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我国有机农业信息获取困难,缺乏动态评估与长远规划。收集并维护相关生产与销售的数据信息,是评估和调研的基础。应建立中央信息平台,完善有机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监管信息系统,及时监测和跟踪有机农业面积、产品价格、成本收益等变化情况。为有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和研究人员等,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有机生产和交易效率。

(三)提高有机立法层次,健全认证监管体系

美国有机农业由国会立法,纳入联邦监管法典,设国家有机项目(NOP)办公室,认证和监管严格。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实施规则》等,在法律效力上仅为部门法,处罚范围和力度有限。应参考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经验,加快有机农业国家立法;并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认证许可与标识及进口等方面,进一步切实规范法律监管制度。

我国有机认证制度,偏于出口贸易导向,而生产归农业部,认证由认监委管理,还涉及质监、工商等部门,多头管理,监督缺失,存在明显的不规范问题。同时,认证只重视结果判断而缺乏过程监测,具有不确定性。应设立国家独立监管机构,提高认证机构准入标准,允许国外认证机构在我国设立分支,公平竞争,建立淘汰机制,提升行业水平。进一步强化对有机获证企业的监督,严格惩罚,规避假冒现象,净化有机农产品市场。

(四)推行有机作物保险,保障农户收益

2014年《中国农业保险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作物保险面积超11亿亩,业务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但有机作物保险,却尚未在全国推行。目前仅个别有机农业较发达地区,如2011年四川成都试行政策性有机农业保险,2013 年广东出台有机蔬菜种植保险,而大多数省份,有机农业的自然灾害损失,只能由生产者自行承担。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做为WTO允许的“绿箱”扶持政策,可有效避免国际纠纷,应借鉴美国经验,由中央制定有机农业保险条例,推广政策性有机作物保险,合理确定参保费用,按照有机农产品的价格补偿。适当对农户保费进行财政补贴,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比例分担。并对保险机构的经管费用进行补贴,同时建立再保险制度。

(五)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第9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有机烟;用工量;经济指标;贵州盘县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011-02

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需求的问题。它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业生产体系[1]。中国的有机食品在安全贸易和世界有机发展的影响下,烟草的有机生产也势必成为一种潮流和重要的生产方式[2]。烟草是高价值、劳动技术密集型的农作物,烟草制品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嗜好品、一种吸食性的农产品,其品质安全性同样受到化学农药和泛施无机肥的影响。有机烟草就是指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烟草[2-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盘县民主镇大平地村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绿肥。该地块无病虫害发病史、无重金属污染、无有害残留物,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

1.2 试验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裸种)。

1.3 试验方法

1.3.1 有机烟叶育苗工作实施情况。根据有机烟叶开发的要求,按照1∶0.5的比例采用沼液(或粪水)对水进行漂浮育苗,裸种。为了提高成苗素质,确保壮苗移栽,在育苗过程中,加强苗床消毒和管理[4]。即凡是进入苗床进行农事操作的人都必须对脚、手、使用工具进行消毒,发现病苗及时剔除,禁止在棚内吸烟,烟苗剪叶、炼苗等农事操作均选择晴天进行,不使用带菌水源,保持苗床卫生[5]。

1.3.2 整地、移栽与施肥。试验于3月底进行土地深耕翻犁,将绿肥埋入地中,采用一垄双行模式起垄(图1),垄体高度在25 cm以上,垄沟间宽度为1.8 m,在垄宽1.3 m、沟宽0.5 m条件下,密度为1.65万~1.80万株/hm2。保持厢面平整,土粒细碎,垄体高度在0.25 m以上,行距1 m、株距0.51~0.55 m。采用“井窖式”移栽,100%地膜覆盖,所有移栽工作在2 d内完成,选择整齐一致、健壮无病害烟苗进行移栽,不栽高脚苗,移栽时用沼液(或清粪水)7.5 kg/hm2左右浇足定根水,同时利用人工诱杀的方式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防治小地老虎的危害[6-7]。

有机烟叶开发所有使用的基肥于整地起垄时全部采用条施,即将腐熟农家肥7 500 kg/hm2、油枯1 125 kg/hm2、商品有机肥(腐殖质肥)2 250 kg/hm2、硫酸钾镁肥300 kg/hm2、钙镁磷肥240 kg/hm2全部混合条施。常规烟叶生产(CK):施农家肥7 500 kg/hm2、油枯225 kg/hm2、烤烟专用复合肥975 kg/hm2、烤烟专用追肥75 kg/hm2。

1.3.3 田间管理。在栽后35~40 d,根据田间烟株长势进行揭膜、除草、培土上厢,同时喷施第1次沼液(或清粪水)。当烟株打掉脚叶后,再喷施第2次沼液(或清粪水),每次喷施量以1.5 kg/株为宜,避免烟株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缺乏营养而产生脱肥现象。打顶时采用手工打顶和抹芽,不使用任何化学抑芽剂,以现蕾打顶为主,留叶数为18~20片。

1.3.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实施灯光、色彩诱杀害虫,主要使用农药及防治效果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2种生产方式用工量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有机烟叶生产投入与常规用工投入差异主要在于各个环节的用工数量,通常整地、起垄、盖膜两者无用工数量的差异,在大田施肥、管理上相对要比常规烟叶生产用工数量要多,平均有机烟叶用工352.5个/hm2,常规烟用工217.5个/hm2,有机烟叶用工数比常规烟叶生产多135.0个/hm2,按每个人工70元/d计算,则有机烟叶在人工费投入上比常规烟多投入9 450元/hm2的管理费用。

2.2 有机烟叶与大田生产烟株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由于施用的肥料种类不同,烟株吸收的氮、磷、钾等其他辅助元素数量各有差异,特别是有机烟叶施纯氮量远远低于大面积生产烟株。因此,不同生育期,有机烟叶的烟株在株高、径围、有效叶数、最大叶长、叶宽等各项农艺指标上均低于大面积生产的烟株。但有机烟叶成熟后落黄层次分明,烟叶成熟比较快,烘烤后烟叶质量比较好。

2.3 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有机烟叶产量较常规生产高225.90 kg/hm2,平均产值高于常规生产13 310.40元/hm2,均价比常规生产多6.61元/kg,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比常规生产要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生产试验得出,有机烟叶生产在用工量上比常规生产多135个/hm2,农艺性状指标低于常规烟叶生产,但有机烟叶生产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比常规生产要高。同时在2012年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烟叶生产管理经验,特别是在烟地的选择、育苗管理、烤烟移栽、肥料施用、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烟叶成熟采烤、包装和储藏等方面有很大的认识和提高,为2013年有机烟叶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 郭怡卿,张光煦,马剑雄,等.有机烟叶及其生产[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6):1793-1798.

[2] 杜相革,王慧敏.有机农业概论[M].北京:中围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 阎晓明,何金柱.从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看安徽有机农业的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6):21-24.

[4] 孙智荣,许石剑,刘胜传.2011年贵州省兴仁县有机烟叶生产示范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4):38-41.

[5] 郭怡卿,张光煦,马剑雄,等.有机烟叶及其生产[J].西南农业学报,2009(6):1793-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