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第1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一、提高教师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三、 实践创新,生动教学

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学生的这种“评价”确实指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弊端。实践创新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剂良药。首先,要注意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力争让课堂生活显得多姿多彩。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成兴趣小组,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点评,确定优秀发言代表并予以表扬。2,开展辩论赛,由各个组的学生选派代表就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要求尽可能的用上课本中的理论进行论证。最后由教师进行表彰总结。3,综合知识抢答。同样可以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选择课本理论进行提问。各个小组的学生举手抢答,可以制定分值来评定优秀小组。4即兴演讲,可以穿插到实际的课堂讲课中进行,要求给予每个同学机会,就某个课堂问题或理论进行即兴演讲,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要开创课外活动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实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教师带队,进行户外探索。如在讲《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可以带领同学们到周边河流、绿树、工厂地带进行现场讲解,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认识和深化。2,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们关注国家大事,认真阅读报纸,观看新闻,并让学生们展开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们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3,学写政治小论文,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所见所感发表评论,并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把学生们好的文章推荐到广播站、报纸,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 平等对待学生,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第2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的教学观念 新的教学方法 电化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85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必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教学中突出创新精神、时代精神?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首先要认真学习创造学理论,了解创新精神的表现,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好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越充分、越灵活,学习就越富于创造性。同时,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道,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其认知结构还不完善,他们大部分人还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必要的条件。

其次要加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教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

2.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列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它不是天生的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锦上添花”,对差生“雪中送炭”。

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看书、会思考、会质疑。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和焦虑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再次要学习和引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全教会决定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时,学习和引进创造学的某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使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更大成效。那么可以引进哪些新的教法?

1.问题―自学―讨论(即智力激励法)。该教法的特点是提出启发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该法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智力互激、信息互补、思维共振、设想共生的环境,形成主动思考、大胆联想、积极创新的良好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组合创造法。组合创造法是一种通过多种原理和方法组合产生新的成果的创造技法。初中思想政治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原理、方法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3.缺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引导人们用挑剔的眼光和列举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缺点列举出来,使人们在改革旧事物上明确方向,增强力量。

最后,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初中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目标。组织社会实践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结合实际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要根据总目标和阶级目标组织具体实践活动。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可以考虑工厂、农村、部队、法院、商贸单位、展览会、纪念馆、革命遗址、重点建设项目等。可以通过访问老一辈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烈军属等,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第3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话语 正确导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31-02

以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话语”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人们对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导向作用认识也不太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话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而探讨如何合理应用话语,使其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也就成为了一个研究重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话语导向的重要性

如果单单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角度来看,“话语”是在一定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支配下,以及在一定的语言规范、规则和规律下,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用来交往、宣传、灌输、说服,以及描述、解释、评价、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体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表征的言语符号系统。人的沟通与交流主要依靠的便是话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话语可以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导向作用,它对于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学科是自治的、自我包含的、自我规范的,也是生产性的,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借鉴和吸纳相关学科话语体系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能拓展研究视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完善发展。学科话语体系的形成发展,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学科话语,通过学科话语的正确导向,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科进行比较、交流和对话,也可以提升学科的科学化水平。

(二)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个具有极大交叉性的学科研究领域,不仅涉及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还牵涉到传播学、文化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正确导向必然吸收借鉴着这些学科领域的经验成果。因此,在话语导向过程中,不管分支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还是主干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史等领域,都会获得新的知识内涵,促进自身的研究思路和领域,进而逐步推进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一个本质作用就是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正确的话语导向,不仅能够使教学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体现完整的学理逻辑性,而且能充分体现教育对象的普遍接受性,用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表现学生真正关心的和需求的,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话语的思想政治现实性导向

(一)注重话语的时代特征

“理论”是一种与时代紧紧挂钩的产物,而之所以能够到了今天依然表现出经久不衰的活力,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在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而要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话语的正确导向作用,就应当注重时代特征、时代本质。众所周知,对于理论的现实性而言,走时代化道路是必需的前提条件,而这也正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话语现实性导向的关键点。因为只有将时代精神注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体系当中,才能使现实与理论的界限得以打破,以对学生产生现实性的正确导向作用。

(二)注重话语的中国特色

的一大魅力来自其“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理论特征,通过理论,可以对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任何实际问题给出答案。而在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果缺少了自身的特色,那便是没有基础支撑与落脚点的,这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话语体系与话语应用也是同理。因此,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话语体系构建与应用中,将中国化特色体现出来。理论只有同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使之不断中国化,才能发挥其理论魅力。思想是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化的进程还将继续,从而需要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书写理论新篇章,以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话语应用产生现实的导向作用。

(三)注重话语的普遍性与大众性

广泛的群众支持与认同,是理论的力量来源。“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话语必须受到来自学生的理解、认同与运用,这样才能使理论抓住事物的根本即人本身,使话语的导向作用正确、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对于话语的应用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接受习惯,提高他们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接受程度,这是话语正确导向的关键点。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媒介,比如手机微信、微博、论坛社区等,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但在此过程当中,要格外注意对话语的应用,一方面不能带有过于传统的“说教”风格,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网络”的风格,要把握住平衡点,使学生能够接受理论的同时,也获得正确、有效地引导。

(四)突出话语的科学性

话语体系往往体现出学理性与现实性两种品格。一种话语体系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了对现实性的关怀与认识,还离不开通过理论形式作为中介来完成。作为一种最彻底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被称为世界观的历史科学。学说的彻底性,首先体现在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与非历史抽象和道德说教性质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同,话语体系立足于实现彻底的无产阶级解放,因而“不再有必要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或者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占统治地位的东西”,从而保证自身不会出现颠倒的或虚假的意识形态问题。库恩等人提出范式问题来定义科学革命时,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科学的标准问题。不能把衡量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标准只定位于现实标准,还应当关注理论的逻辑性。增强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既要立足于现实,也要立足于科学性,将现实逻辑与科学逻辑统一起来。

(五)重视话语的意识形态性

不论是何种话语体系,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一群体或是某一阶级的利益,都蕴涵有政治性以及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的突出特点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一定的利益关系的合理性作论证,任何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无法回避这一意识形态属性。而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话语体系,应当必须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现出来,其起到能够其实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构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能力正确发展。受当前信息化、市场化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形势影响,很多非意识形态化的思潮相继出现,比如“终结论”、“过时论”以及“趋同论”等,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无疑是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力回应,它能体现出社会主义话语权对于其他话语理论的优势所在,便能起到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话语导向作用。

(六)重视话语的创新性

如前所述,思想是具有“进化”特性的,它可以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自我完善与调整,不断对自己所涉及的思想领域和内涵进行扩展。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必须根据我国的社会实践条件改变,并始终着重突出观点、方法与立场,并加入创新性元素,来进行话语体系构建与应用,这样才使教育活动中的话语,发挥出切实有效的导向作用。那么如何做到创新呢?第一,应当实现开放性与方向性的和谐统一,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既要表达出坚定的政治性即方向性问题,又要做到包容与开放,这样能够带给学生充分的思想碰撞,使其能够自主地作出选择,以表现出话语的导向性作用。第二,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还必须实现生活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客观来说,思想政治理论确实具有比较高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这就要求在话语的构建与应用中,必须科学地规范。但是,思想政治理论始终是来自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所以在话语中又必须能够反映出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使话语发挥出巨大的感染力。第三,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话语中还应当实现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使教育教学活动中话语的科学基础与导向价值可以一并发挥出来。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话语体系构建与应用,在对学生的正确、积极导向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将这种导向作用切实地发挥出来,我们必须注重话语的时代特征、话语的中国特色以及话语的大众性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话语应用中接受到有效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鲁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1(2)

[2]洪波.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沟通[J].教育评论,2011(1)

[3]董世军,孙玉华,周立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困境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7(1)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党的“十”精神研究专项重点课题(DSBD13ZD028);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2012-C012);柳州市社科联2013年度规划立项研究课题(sky201327)

第4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关键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换;社会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课,但是因其涵盖的知识点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该门课程也具备着很强的实践性。如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的实效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深入思考。

1教材、教学和教育

1.1教材与教学。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选准教材会为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选择合适的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使学生有所收获并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1.2社会学视角中的教育。教育是一个社会指导这样的学习经历的正式设置。教育主要有五个功能:(1)社会化;(2)社会控制;(3)筛选和分配;(4)对外来人员的同化作用;(5)社会革新和变化。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重要的角色。

2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教学现状

2.1师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的认识。大部分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具有一定程度的认可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使得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访谈法,笔者了解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情况。

2.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2.1教师方面。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有着高度的重视,在教学方法上也注意多种方法相结合,但是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是有待于提高。

2.2.2学生方面。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人生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大学生社会的特殊时期。社会学认为:青年完成社会化的标志是:(1)身体发育健全;(2)心理机能稳定;(3)道德感理性化;(4)人生观基本确立;(5)奠定知识技术基础;(6)走上职业道路;(7)经济上独立;(8)恋爱结婚成家立业。大学生在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可以完成的社会化主要为其中的(3)到(6)点。现实中,大学生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思想上的不成熟性导致其不稳定性,往往由于教师的授课水平以及教材本身的易懂性而忽略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和深入学习,从而影响人文知识的积累。

3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3.1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是指用于教学目的的由各种载体所表现的材料,如文字的、影像的、实物的、多媒体的等。在实践教学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的教材大部分是以文字性的教科书来体现。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包含: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教学要素。所以要想真正实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进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3.2影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因素

3.2.1主观因素。许多高校教师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上升到应该着手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同时大学生出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有时对问题的看法也容易偏激,没有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3.2.2客观因素

3.2.2.1缺乏体系转换的环境。、教育部在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要想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必须添加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3.2.2.2评价课程好坏的标准不统一。一堂课到底上的好不好究竟由谁来评价?是教师自身还是学生或者是学校督导相关部门?这些都是相关的因素但都不是绝对的。所以评价课程好坏的标准应该多元化。

3.2.2.3学生考核方式有待改革。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在大部分高校的考核方式还是通过试卷,这并没有体现出该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学生的考核方式如果局限于传统的试卷,很容易抹煞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途径

4.1整合教材———模块化教学。现代社会学研究的特点是系统化。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基于社会学的这个观点,我们队教材在通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点整合进行模块化教学。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特点、专业特色和实际需要,归纳出学生在特定时期应该掌握的问题。

4.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教育队伍。教师的个体素养及其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育价值观。另外需要重视备课、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

4.3完善考核方式。社会学中关于评分提出了及格/不及格评分办法、默契评分法和不评分等。对学生采取哪种考核方式可以从实际出发,但要想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必须予以改革。

4.4教学资源合作。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不是一两个教师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它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5结束语

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正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我们分析了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在转换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互动教学,争取实现教学相长,努力实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方面有一个很好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高度重视体系转换,积极开创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罗国杰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王凤秋.教师职业能力[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11.

[3]波普诺,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5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成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

由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以丰富灵活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成为不同群体进行继续教育、改善知识结构、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具有重大意义。思想政治课程是开放大学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开放大学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基于成人教育的特点,电大思想政治课程与普通高校的“两课”相比有所不同,但这不是说,以电大为代表的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一直被喻为“生命线”,在成人教育领域亦是如此。成人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成人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置身于开放大学视野下,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必须创新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寻求在加强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成人学员素质的全面提升,担当成人教育的使命。

隐性课程的特点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也称潜在课程、非正规课程、无形课程等,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菲利普・杰克逊,后来美国学者布卢姆在《教育学的无知》(Innocence in Education)(1972)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概念。隐性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的。显性课程是指由教学计划规定的、明确排在课程表上的课程,如英语或计算机,因为其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规定的教学内容与学时,所以也叫正规课程。隐性课程正好相反,它是指那些不显现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表中,而是隐含在校园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人际关系、人性化的管理以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却和课程表中的课程一样,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给学生提供各种人生经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态度方面,非常适合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用。据众多研究可以归纳出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

潜在性 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而非外显的状态呈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把需要教育的思想和观点巧妙地隐蔽起来,渗透于一定的环境、文化、活动等中介之上,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论道而不说教,述理而不生硬,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育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潜在的,俗称“看不见的教育”。

广域性 隐性课程的载体丰富多样,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既存在于学校物质环境之中,又存在于学校精神文化、规章制度之中;既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又存在于课外活动之中;简而言之,隐性课程资源涉及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渗透其中,以不同的方式、角度、途径对学生产生影响,最终有可能被学生内化吸收,使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多层次进行。

持久性 隐性课程多是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尊重受教育者思考的自主性、选择的自由度,给他们充分的参与权、话语权;较之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言,淡化了说教与灌输的色彩,将“政治性”的内容不着痕迹地融于教育资源之中。在当今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隐性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其作用显而易见,其效果更为持久。

隐性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式教学、移动教育等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平台,带来了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刻变化,也给开放大学思想政治隐性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开放大学自身的优势,通过教育技术与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构建别具开放大学现代化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开放大学思想政治隐性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

思想政治隐性课程建设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另一方面,当人们需求层次不断得到满足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愿望就会更加强烈,从而提升人的素质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当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纯粹的传统意义的围墙内大学的校园学习,学习已成为人们终身发展和休闲的需要,开放大学建设顺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时代的要求。

不可否认,从当前现实来看,有部分人选择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往往是利益驱动,学习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获取文凭或找个好工作,以开放大学为代表的成人教育机构也存在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增长的倾向。市场经济下,无论是成人教育办学机构还是个人,关注利益本身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忽视居于首要位置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我们应在认清事实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如何让成人学习超乎功利,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消除对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和轻视。随着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变革的深入,带动了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由卖方市场向买房市场转变,接受高等教育也由精英走向普通大众,这决定着成人教育办学机构要站在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发展问题。教育的全民化和学习的终身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大学要更加注重在学生支持服务的定位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强化其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隐性课程建设应以开放大学特色文化为内涵 大学文化体现出大学的理念与特色,一所大学的隐性文化彰显一所大学的个性。隐性课程建设要结合本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既要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也要凝练自己的特色。孔子是古代倡导“有教无类”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国民教育,由此形成了“全民学习”“教育公平”这种优秀中华民族文化的成果,也是开放大学办学宗旨和理念的溯源。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积极为各行业培养人才和为各群体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更是时代赋予“有教无类”新的内涵。开放大学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向所有需要学习的人敞开学习之门,促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实现,从其学子的成长历程中皆可看到“自强、求知、有为”的精神,由电大向开放大学发展的历程,也逐渐沉淀、凝练为有别与普通高校校本文化特征:即“开放性”与“现代化”,“有教无类”与“自强不息”等。

为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开放大学彰显了“促公平、惠民生、增国力”的办学理念,与国家倡导的“社会公平”“中国梦”建设合拍共进。大学实现自己的价值系统需要构建自己独特的先进大学文化,从而在学生中培养具有学校特色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之获得全面发展,这也是开放大学文化的内核。开放大学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越是特色鲜明的文化,对学生的有效作用越明显,也使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政治隐性课程建设的途径

隐性课程的影响虽然是无处不在的,但对隐性课程的开发却是有迹可寻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及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不同类型的隐性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方式,因此,我们要努力掌握隐性课程规律,在开放大学视野下针对其范围和类型进行设计与开发。

强化师德师风的隐性教育资源 教师的师德师风在教育中起到“自化化人”的作用,只有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将思想渗透给学生。正如陶行知所提出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道德高尚、爱岗敬业、意志坚强、胸襟宽广、乐于奉献的老师,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尊重,进而以其为榜样进行效仿和学习。对于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来说,师德实践与其他教师职业具有共性之外,还其有特殊性。远程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教师很多的时间面对的是“虚拟世界”,如入“无人之境”,教师的师德必然要求律己慎独,做到“看得见”与“看不见”学生一个样,学生多与少一个样,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网上与网下一个样。广大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不断进取,以自身高尚情操、学识才能和人格魅力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等方面健康发展,努力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发掘教学资源建设和专业课的隐性教育资源 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强调与传统大学“错位发展”,教育信息技术进步助推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丰富教育供给的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开放大学的云教室实现了在线面授教学、远程实时教学、课程实时录播、网络直播教学、视频会议、远程面试与答辩、网络考试与考试监控等功能,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建设与普通大学相比较,各种媒体的学习资源制作更为规范、生动和易懂,积极推进网络核心课程和微课程建设工作,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

由于师生相对分离,远程教育更为强调教师要以责任和创新意识去设计落实每个教学环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思想政治隐性课程的建设在教学资源建设和专业课的教学之中落实。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中的隐性课程资源,除了思想政治课程,其他各种专业课中涵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通过人文类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通过艺术类学科的真善美体验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自然类学科中的揭秘自然、探索科学的知识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不懈求知的意志品质。因而各专业课老师应该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认真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帮助学员在比较鉴别过程中增强理解,提高是非辨别、去伪存真的能力,真正发挥各科教学和学术活动的“载道作用”。

拓展校园文化隐性教育资源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让成人学员充分享受学校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优质资源。

一是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上应避免在有形的物质形态文化建设上模仿普通高校的实体校园文化的建设。开放大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园是一种公共资源,体现了“开放・共享・惠民”的理念。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是一种固定的、有形的文化特征和物质形态,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意念、想象、情感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使人感到如入春风化雨之境自然乐于接受某种思想和理论的熏陶。因此,校园的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性,而且要注重艺术性,突出景观的个性美、结构美、抽象美,要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情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在潜意识中激发成人的美感,培养成人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是重点抓好以精神形态为载体的无形文化和虚拟空间文化的建设。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在虚拟空间的功能和作用,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和服务,透过网站网页特定的理念、风格、品位等文化氛围使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也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方便条件,我们可以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专网、思想政治教育在线等构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之获得全面发展。

三是成人教育要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促进政治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中充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在入学典礼、毕业典礼、节日庆典、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信念的力量,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国、爱党、爱校、荣校、兴校之情。电大到开放大学筚路蓝缕办学30余年,为社会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涌现了一批基层老百姓的杰出校友和学员,他们当中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等,开展学习身边榜样,组织向成功校友学习等活动,使全体师生以身边先进人物为榜样,汇聚立德树人的正能量。

完善制度性教育资源 学校的规章、条例、办法、准则等制度不仅仅作为一种管理的规范而存在,反映了学校行为要求和教育意志,同时它以隐蔽的方式对学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无形中传导了道德导向和行为规范,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使学生明白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关键在于鼓励成人学员进行自我教育,即应然转化为实然,自觉把已经知道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思想政治的情感和行为,真正达到提高自我、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对于校园制度的隐性课程建设,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诸如文明公约、诚信守则、规范学术研究等规章制度,开放大学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地吸引各类学生,校园的规章制度要更加合理与更加民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使学生在民主管理中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另一方面,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给学生以正面的德育影响,充分发挥制度性教育的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置于开放大学视野下进行思想政治隐性课程开发和构建,为我们进一步增强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只有努力提高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主动适应社会和广大求学者的发展需要,才能提高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开放大学事业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明英,戴林富.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1(5)

[2]宋志生.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建设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3]姜茂徐.论高校德育的隐性课程建设[J].当代青年研究,2007(3)

第6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实践;问题;策略

我们都知道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对高职院校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给予其足够多的重视。可现实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忽视,教师队伍专业技能的参差不起,学校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建设的严重滞后,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的严重下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正本溯源,探索出一种较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模式。下文我们将结合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实际问题,来探讨下一步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的策略。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现阶段大中专院校的扩招力度不断加大,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攀增,而优质的教师资源却日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作为历来不被重视且日益被边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的教师资源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自身的知识素养不够,教学方式呆板单调,学生的课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2、专业内部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不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欠缺,并且对于未来的自身发展没有明确的定位。教学模式的老套,形式化的作风严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另外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过度的注重自身专业课等课 程方面的学习,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没有很大的学习 兴趣,他们认为自己只要学好专业相关的课程就好了,其他 的课程并不重要。还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多元价值观以及功利主义盛行,也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教与学两方面的思想和行为。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实践策略初探

1、创新教学方法

在充分了解了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创造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程自身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教学的效率。

我们可以尝试案例的教学方法,将课本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案例进行结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们对于课本的理论内容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根据课堂中所学的内容与理论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让学生不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2、创新教学实践手段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授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转变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课堂理论的理解程度。将多媒体 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各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联动性

3、改进教学实践中的考评机制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特殊属性,要放弃传统的以成绩考查为主的考评方式。要把平时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出勤情况、参加活动等的情况综合起来,并且把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多元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综合考评体系。让学生不仅重视学科的成绩和分数,而且更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特性,重视学生个人的道德等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考查。

4、突出思政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具有很重的理论性的色彩,但所有的认识的归宿都是实践。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必须把实践性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过程的始终,不仅是在课堂上,也要把理论联系实际延伸到课堂外。将课本的内容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由式的讨论,锻炼学生们理论的使用熟练度。并且我们的思政教育理论的教学者在教学中应该从不同角度准备现实的分析材料,深度锤炼学生们的理论分析的灵活度。我们作为该课程的教学者必须要让教学内容更能体现时代精神,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真正变成一门对社会有巨大作用的社会科学。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及时收集整理社会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定期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和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纳入教学中,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 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迅猛发展,但在教育改革方面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的探索方面。本文就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借鉴一些成功的实践成果,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努力探索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特色和高职生成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创新式的教学实践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一线工作者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其他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朱振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05:16-19.

[2]王瑞香. 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性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8:102-103.

[3]闫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0,24:189+191.

第7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困扰“思政课”教师的难题。近几年,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实际出发,采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方式,形成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取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希望和专家同行共同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与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整体把控社会实践教学的能力比较薄弱

社会实践的投入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而个体之间的素质、基础和能力差异较大。比如有的学生深知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对其有浓厚的兴趣,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乐此不疲,制作调查问卷,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制作演示PPT,累计投入的时间超过一个月,得到的调研数据和相关论文都具有参考价值和创新性。但有的学生则对此敷衍了事,投入的时间至多一个星期,实践报告的认真程度和原创性明显不足。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教学中,教师更多的角色是是辅助督导,参与程度相对比较低。

2.学生社会实践教学中个人项目雷同的现象比较严重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由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集体项目主要是调研类的项目,根据各个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统一确定题目;个人项目则包括影视观赏、名著选读和公益活动等形式,在影视观赏中选择《建党大业》和《建国大业》等影片的学生较多,撞车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可以集思广益,在学生选报题目的时候提供更广泛的参考范围,尽可能让学生尝试多种题材、多种形式,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开拓视野,努力创新。

3.社会实践教学容易成为一个和课堂教学脱节的孤立过程

“概论”课和社会实际联系最为紧密,比如,社会保障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教兴国问题均和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自身利益联系紧密,通过精心设计,把社会实践教学与社会、国家、学生自身实际结合起来,使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辅相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相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对学生是一种锻炼,对教师科研工作也是一种辅助和积累,事半功倍。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甚至有的教师提出社会实践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随机性,应该取消。但笔者的教学体验表明: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多方面的能力,有益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1.社会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专业和技能培养的黄金时期,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能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因此,创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以致用,这是学生转化其知识和能力最有效便捷的方法和途径之一。笔者在带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反映在校期间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非常珍惜,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收获,对自己将来求学和就业能有所帮助。

2.社会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

在社会实践教学中,从选择题目、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到成绩评定,都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自己组成的4-5人的实践小组中,各自担任自己适合的角色,实干者、协调者、创新者和推动者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为学生提供一个分工合作的体验机会,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定位,其意义远胜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本身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3.社会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相互教育

社会实践的整体过程主要是学生主导,社会实践最终环节是由学生统一展示成果,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控社会实践教学质量。在这个环境和氛围中,在共享成果的过程中,相互教育,潜移默化,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这是社会实践环节的尾声,同时笔者认为也是社会实践教学的,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尽心落实,解决社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发挥和组织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使社会实践教学真正发挥作用。

1.增强教师指导社会实践工作的主导性

教师是决定社会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任课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对社会实践教学提出具体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自由分组到完成时间,从主题确定到提纲的拟定,从问卷设计到数据的统计分析,从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到演示PPT的生成,从成绩评定到优秀作品的选拔,每个环节都有详尽的要求,可以说,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认知水平和组织水平直接决定了社会实践教学的成与败。指导教师要通过更多参与、及时指导、适时纠偏,使社会实践教学作用最大化。

2.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学生从自行分组、自行选题、自行调研到成绩的自我评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当中,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最终成果展示的环节中,学生组成的评分小组占成绩的一半,教师占一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尽管学生评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笔者仍然认为学生全程、主动、深入参与是社会实践教学中最大的亮点,应该相信学生,鼓励其付出和投入。

3.增加社会实践教学的延展性

社会实践的前期选题设计可以更加科学和合理。题目选定和课堂内容的对接,和学生兴趣点的结合,和教师科研的需要紧密联系。学生无论学什么专业,归根到底还是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社会实践中,将社会实践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四、结 语

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行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能使政治理论从平面变成立体、从静止变成运动、从抽象变成具体、从停滞变成鲜活,使教学环境从封闭到开放,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使教师从督导到主导,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得到根本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冷舜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教学模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

[2] 王学俭,李永杰.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

教学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3] 河北大学课题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

节研究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Concerning on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HE Na-li, GUO Chun-yan

第8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问题;策略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传统理念中对实践教学模式的认定,主要包含两方面概念:其中之一认为能够配合思想政治课开展的课外活动如勤工俭学、社区援助等,这些都为实践教学活动。需注意的是,该种观点完全将实践教学概念排除在课堂之外,且对“实践”过多地关注。而另一种观点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活动。如针对某一社会话题的探讨或其他演讲辩论等活动,该观点完全将实践教学重点置于“教学”层面,片面性较为明显。因此,综合这些观念,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质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要求学生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在活动中能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再教育的目标[1]。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各方面都得到改观,但仍存在较多弊病,制约实践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看,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与涉及的内容能够得到90%以上学生的认可,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并可丰富理论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因有较多客观条件限制,如组织安排、资金缺失等,仅能选取部分学生代表参与活动,这就造成学生参与广泛性缺失的现状。第二,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具备连续性特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带有明显的随意性特点。如因实践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产生的部分班级可参加实践活动,而另外一部分班级却没机会参加,或表现为前一学期有实践活动,而后半学期缺少实践活动的现象。这种教学实践活动连续性的缺失,成为影响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第三,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但大多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讲述自身活动感受时,表现得极为茫然,可见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2]。

三、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从师生关系角度来考虑

实践教学在理念上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需充分发挥其“引导者”与“组织者”的功能,做好主题选择、有效监督,管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并对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而在学生方面,学生可在活动主题选择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且应真正从活动中获得体验与感知。从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来看,二者更表现在协同方面,只有将学生作用、教师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才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从内容与形式关系角度来考虑

实践教学模式下,内容与形式在逻辑关系上主要表现为后者需服从前者,前者对后者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针对实践教学内容,要以、思想以及社会主义理论等为核心,在此基础上选取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可将常态化教学实践与假期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其中的常态化教学实践以课堂中的小组活动等为主,而假期活动表现在社会调查或志愿活动等方面。需注意的是,为提高实践教学连续性,高校自身应加大实践活动保障力度,可在每个学期适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应正视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抓住现行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课内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并注意加大实践活动的保障力度与监督力度,这样才可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9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探究

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对教师来说它是一种教学艺术,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对学生来说它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枯燥无味,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应该巧妙合理地运用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高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互动学习

思想政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设形式各样的情境,在情境的熏陶下开展互动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第一,借助直观演示法,如图片、故事、视频等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或是选取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时政新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二,通过讲故事、播放新闻事件、情境表演、音乐熏陶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第三,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制造悬念、设定问题等方式展开互动学习,递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求知欲,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但是不管采取哪一种教学方式,都需要教师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最恰当的情境,以此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二、精心预设师生互动环节,提高学生互动的兴趣

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中恰当的互动情境,通过设计一些典型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或是设计一些热门的话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讨论世界上有哪些典型的事例是通过发掘潜能而获得的。教师要提前准备一些素材,及时地给学生进行补充。如恩格斯能说20种语言;茅盾能熟背整本的《红楼梦》;爱迪生的2000项发明等。教师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量,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尽量选择学生的困惑点设置情境,来引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师生互动的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促进作用,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精彩的课件、丰富的见闻、视觉听觉的全方位展示,一定能吸引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学习。例如,在学习《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这一课时,教师要摒弃以空洞说教为主的模式,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小品《彩票风波》给学生们看,学生都被小品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看完小品以后,教师组织学生就中奖彩票的归属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有趣的小品既能引导师生讨论、思考,又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四、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政治教材包含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较多,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多以学生身边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首先播放一段“最美孝心少年”的相关视频,然后让学生对孝心少年的感人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在家庭当中与父母会产生哪些矛盾和冲突以及如何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最后引导学生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帮助学生化解代沟,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又能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要不断反思,及时吸收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打破陈旧且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资源,精心预设师生互动教学环节,运用多媒w教学活跃师生互动的氛围,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探讨平台与机会,全面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