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政治哲学的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治哲学的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政治哲学的知识点

第1篇: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朱七枝: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朱七枝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81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是指24 h发生≥2~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危重症候群,简称电风暴[1]。绝大多数电风暴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还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电风暴发生后,病情变化快,临床死亡率高,抢救及时是成功的关键。2013年3月我科收治1例低钾血症致室性电风暴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0岁,主诉胸闷10余天,加重6 h,于2013年3月9日经门诊收入我科。入院查体:T 36.5 ℃,P 85次/min,BP 140/90 mmHg,心音有力、律齐,上下肢无水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一直服药治疗。患者入院后彩超示左心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遵医嘱对症治疗,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患者于3月10日7:30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叹息样呼吸,立即行心肺复苏,并予150 J电除颤1次,行气管插管。7:32心律转为快速心房颤动,意识恢复,BP 100/82 mmHg,并予以补充钾镁极化液、碳酸氢钠,静脉注射胺碘酮等。7:43患者再发室性心动过速,再次除颤,心律又恢复心房颤动,如此反复共发生多次室性心动过速,除颤24次。9:20室性心动过速终止,9:30拔气管插管,复查心电图提示快速心房颤动,血钾2.2 mmol/L,给予对症治疗。抢救过程中及时除颤,严密观察病情及心电图、电解质,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经过17 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3月25日好转出院,随访无复发。

2护理

2.1心肺复苏术患者突发室性心动过速,护士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立即实施复苏术,是成功抢救患者的保证。心脏骤停10 min内未行心肺复苏,神经功能极少能恢复到发病前水平。因此,必须立即行心肺复苏术,恢复循环,保证全身血液供应,同时行气囊呼吸,为气管插管赢得时间。

2.2电击除颤电除颤是抢救电风暴成功的关键,是任何药物都不可取代的。因此,选择正确的能量对患者进行电除颤是每个护理人员都必须掌握的技术。本例患者使用的是双向波低能量电复律,除颤时电极板应与患者皮肤紧密结合,涂导电膏。本病例患者多次除颤皮肤无灼伤。

2.3患者的安置电风暴的患者在相关诱因下易再次发生室速、室颤和电风暴。为了及时发现病情,赢得抢救时间,患者安排在CCU或ICU病房,便于病情观察和抢救。

2.4用药的护理

2.4.1活性药物的应用患者抢救时间长,应用多种活血管药物,建立2~3条静脉通路,最好选用留置针,以随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应用微量泵输液,确保药物浓度的恒定和准确。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及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如胺碘酮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利多卡因可引起头晕,剂量大可致呼吸抑制等。

2.4.2正确补钾低钾血症是导致室性电风暴的主要因素。采取外周静脉补钾时以葡萄糖溶液配制,并在溶液中加入硫酸镁,可明显减轻输液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每日补钾量在7.5~15 g,每小时不超过1 g[2]。

2.5急救设备的准备急救设备是抢救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和规范直接影响到抢救的成功率,定期做好心电监护及除颤性能检测,检查除颤仪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包括吸引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囊及急救药品。平时反复强化训练做到熟练、准确、安全使用除颤仪。

2.6心理护理患者多次除颤,必然造成恐惧、焦虑、情绪波动等,致使交感神经兴奋,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发生电风暴的促发因素,亦称为交感风暴[1]。因此,心理护理也是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病情多为突发,思想压力大,应给予心理安慰,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带给患者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外界不良刺激。

3小结

在电风暴发作期,尽快进行电除颤和电复律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措施,其中对于室颤、无脉型室速、极速型多形性室速等患者更为重要[1]。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及时判断出室速,行心外按压,果断有效地进行电除颤,操作者准确熟练、动作到位、分秒必争,护士熟练掌握各种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及各种心律失常的抢救程序和用药特点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电风暴患者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救治、及早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继,梁永才,何学志,等.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8):638-640.

[2]周立主编.危重症急救护理程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0.

第2篇: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教学;哲学;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121-02

引言

如何提高马克思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个一直以来围绕该课程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的话题,几次的教材改革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接受这门课程,但是改革的方法总是以改革教材为主,而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的考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围绕教材转。或囿于教材的限制,无法在忠于教材思想的前提下,做到超越教材。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要使教师的教学产生应有的正面效果。文章的基本观点是,首先要有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理论魅力,才可能达到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在此基本前提下,文章将从教学目的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方法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教学目的分析

马克思理论课程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按照国家教委的教材改革要求来说,就是要让本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理论课程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课程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更加具体一点和更加务实一点。本课程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学的影响,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除了对教材要进行有效的改革之外,还要仔细分析一下该课程的教学对象。因为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的具体科学课程,不是重在知识的传输,而是素质的提高,但是,也要特注意,素质课程并不是说教课程,要进行良好而有效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有知识的魅力。如果理论没有理论本身应该具有的知识魅力,那么又怎么能够对学生进行素质的教育影响。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前者,后者即使装扮得再高尚再美丽,对学生是没有任何正面触动的,连触动都没有。和谈素质的提高呢?相反,现实早就证明,学生对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度反感。教学目的不但无法达到,有时候倒是适得其反。

因此,要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首要的就是要弄清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影响的关系。绝对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甚至割裂开来。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辨证关系。不能孤立地就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紧密地联系知识教育的基础作用。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忠于教材又能高于教材,同时,学生也能在理论的知识魅力影响下去思考,那么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

二、教学对象分析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文章就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开始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

首先。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学生在高中阶段无论文科理科都要接受哲学常识和经济学常识的教育,而高中的所谓哲学常识和经济学常识,实际上就只限于的哲学和的政治经济学,因此作为大学马克思理论课程的教学对象已经具有了关于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且因为会考或高考的缘故,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已经做了相当多的教条训练。因此大学的理论课程必须改变教学思路,不能再重复高中的教学内容,而又必须和高中的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连接。

第二、教学对象已经具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在教学方法上就不能一味地灌输。只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要达到预期的影响,就必须从教条的情绪化宣讲转变到知识的理性思辩,使教育回到本真。

第三、学生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网络化的开放时代,各种信息、各种资料无限呈现。因此在一些关于理论的争议问题上必须主动面对,促进理论的进步和完善。从而使学生获得真的知识。并且在真的知识的必然影响下自然而然地提升思想素质。针对教学对象的这些情况,教学思路就要相应地作出调整。下面从体系教学、“所以然”教学和讨论教学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 体系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对理论哲学部分和政治经济学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了解,因此,在大学的教学中,首先就是把高中分散的知识点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有一个总体印象。在总体理论当中,学生可以看到以前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点之间的前因后果,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在高中阶段所学的东西,同时,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讲解,而不需要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全面开花。这是本门课程区别于其他具体科学课程的特点。这一方面减轻了学生重复学习的负担和反感,另一方面也使教师能够有所侧重地深入讲解和分析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在绪论部分,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这个定义出发,把的整个理论体系做一个分析,从该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理论人手,把七章的内容做一个体系贯穿,第一章讲世界一般,是总的哲学思想,第二张讲人能不能和怎样认识世界,这两章是个论证关系,在从第二章的肯定回答中论证了第一章的结论。第三章讲社会一般,和第一章是一个前后的推导关系,从世界唯物到历史社会唯物,第四、五章讲资本主义社会,即研究具体的社会,和第三章是一般到具体的关系,而第六、七章讲科学社会主义,是第四、五章理论分析的必然结果。这样就从体系上做了一个全面分析,让学生把从前学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具体关系弄清楚了。

从绪论的三个内容,即什么是,为什么有,要怎样对待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的关系是:“为什么有”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的,而“什么是”和“为什么有”都是为最后一个问题服务的,就是要学生认真对待理论。前面文章已经分析过,要达到学生认真对待理论这个教学效果,必须要在深刻理解“什么是”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之后才有的。因此,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什么是”这个问题上。

(二) “所以然”的教学。高中的哲学常识和经济学常识教学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学目的,这两部分的教学通常都采取应试教学的方法。学生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就完全有必要进行知识点的“所以然”教学。这样在充分了解了一个概念或者一条原理的产生原因之后,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例如在讲到物质概念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介绍列宁写作

键的是由实践观推导出来的马克思全新的世界观。而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旧唯物主义在世界观上的机械性和唯心主义在世界观上的主观性。又如在真理观问题上实践标准的提出背景是什么?马克思为什么宣判资本主义必然会被替代?这跟他的政治经济学里资本积累理论有什么关系?

(三) 问题讨论教学。好的课堂是一个学生和教师充分互动的课堂,而要使课堂有互动气氛,最好的方法就是问题讨论。因此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甚至组织辩论。因为学生本来已经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常识,开展讨论是有可行性的,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在课堂上主动引进争议问题,不遮蔽不掩饰其他学者和学派对理论的批评,因为真理在争议中越来越明朗,而且也才真正体现了理论的与时俱进。前面已经提到,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时代,遮蔽问题是一种虚弱而愚蠢的做法。况且理论本身是一个无限开放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在时代中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达到自身理论的完善。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维护某个理论,而是要让学生在明白各种事实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作为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因此不要惧怕争议和异见。

例如在哲学部分,首先就要提到什么是哲学的问题,由于高中的应试教学,虽然是哲学常识教育,但是与其说是哲学常识,不如说是的哲学常识,因为当问到学生什么是哲学的时候,他们通常的反应就是对哲学的定义,当看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内心五味杂陈。因为哲学本来是最自由的一门学问,现在却变成了一堆冷冰冰的教条。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按目前的情况看,的经济学根本不是经济学的教育,而是政治的教育。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教育者的悲哀。

因此,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再重复以前的教条,在忠于教材思想的情况下,设置哲学和经济学的问题,通过问题扩宽学生的思想视野。例如可以设置诸如什么是客观?认识何以可能?什么是真?等等经典的哲学问题,摆出各种哲学流派和不同的伟大的哲学家在这些问题上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哲学理论的思辩趣味和理论魅力,又了解了不同的哲学流派,同时又因为这些问题本来就很贴近生活,学生也能进行积极的思考,在不断的设问中提高学生的哲学抽象思维能力,并且热爱哲学。

第3篇: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哲学;学科素养;高中政治

如何在《哲学》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其次掌握学科知识也很重要,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德育价值取向。

一、教给方法,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学科素养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方法。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知识与技能总是易于掌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只背会答案,考试时问题稍微变一下就不会做了,也不懂得如何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去,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政治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更要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各科学习效率。

例如,在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点概括为两大点: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意义、哲学的定义。在大框架的指导下,学生填充具体内容:哲学智慧产生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生不断细分框架结构,在填充过程中回顾本次课所学知识,在脑海中建立知识体系,深化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

第一课在教材上有9页之多,但对内容进行概括,其实就是三大知识点:一个主题(哲学的起源)。将如此之多的内容概括为几句简练的话,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语文、历史、英语、地理等学科知识容量大,学生每天在这些学科上付出很多背诵时间,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方法。教师利用列框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背诵诀窍,能有效提高学生提炼、概括、记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不仅仅在政治课堂上,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可借用这些方法,优化学习过程,使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受益。

二、辩证统一观点,理性认识学科知识

辩证统一观点是整本《哲学》教材的核心内容,通过《哲学》的教学,学生应当学会用矛盾、对立、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全面提升思维广度与深度。很多时候,学生背会了辩证统一规律和方法论知识,却没有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图象的解题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疏忽对函数定义域的讨论,答题时丢三落四,导致失分,这都是辩证统一思想没有掌握的体现。

在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课本上的事例,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生活,转向其他学科,培养辩证统一的思想意识。例如,在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授课过程中,教材上列举了太阳风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一事例,案例后面留有思考题:请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两个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适时组织学生思考,比如商品供需影响价格、函数定义域对绝对值的影响、“蝴蝶效应”、季风的形成等事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联系生活、数学、地理等其他学科展开探究,不仅深刻理解了“联系的普遍性”这一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用正确的观点指导学科活动。辩证统一思想能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深度与广度,拓展学习空间,激发探究欲望,学会使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用矛盾、对立、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哲学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开展其他学科活动,学会更科学的生活。

三、渗透德育理念,树立价值导向

高中政治本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典范,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高中政治课堂都置身于应试教育雾霾下,“呼吸苦难”。高中政治课堂成了考试的工具,缺乏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教研改革应当重拾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德育教学理念,为学生指引正确价值取向,为社会培育出思想道德健全、学科素质扎实的综合型人才。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正是教师德育教学的绝佳时机,在讲到“实现人的价值”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延伸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谈一谈你所崇拜的偶像,你认为他们对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你应如何向他们学习?

第4篇: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不管是对哪门学科的复习,课本就是学生复习的根本。对于已经学过一遍的课本,学生对其中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这些内容,只有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平才能加深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因为课本所体现的这些内容是对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解决一些问题起决定作用的知识点。比如,在复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必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者之间的一切关系,因为这部分的内容本身有一定的逻辑性,是最易出错的知识点。该知识点对课本中重难点的掌握和学生完整把握课本的知识体系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线”,它能使课本结构化。突破章节之间的界限,把课本有关的知识综合分类,构成一条整体的知识线,是搞好高中政治复习的重中之重。

复习中,要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学了课本后,对课本各个章节构建起整体框架而又有了基本的认识。比如:一本书有几章?每一章又有几个小节?每小节又有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需要了解的?这些知识点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最后再去确定这些知识点中哪些是重点,哪些又是难点。又如,在进行哲学方面的复习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哲学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去理解,最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让学生真正做到运用自如。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懂得去思考“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全面、准确地应用知识。

二、紧跟时代,关注热点,让课本知识生活化

最近几年,在高中政治的不断改革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紧跟时代,关注热点”。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高考试卷的新观点、新知识、新题材和新问题都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所以在进行高中政治复习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明确:课本知识点是根本的、基础的,却不是思想政治的全部。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让学生使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去解答、探析所遇到的难题,把课本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扎根于课本外,还必须要求他们把课本知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用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理论融入生活是思想政治课复习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高考政治考查的重要原则。政治学科高考命题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为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将时事与思想政治课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争取让学生在高考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取得好成绩。

三、融入学生自己的观点,让课本的知识点思想感情化

第5篇: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全面 精准 系统 规范

[中图分类号]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76-01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是对知识点全面扫描的过程,是对5本书浓缩成精华的过程,是对知识点系统理解的过程,是答题规范养成的过程。注重好这四个过程,有利于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目标的达成。

1.全面――扫描所有高考考点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知识点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政治部分)为依据,《经济生活》82个考点,《政治生活》51个考点,《文化生活》42个考点,《哲学生活》77个考点。在复习过程中,对252个考点要逐一进行讲解,千万不能凭经验或个人感觉少讲或者漏讲,应做到不留知识死角。超出考点范围的,尤其是老教材有的内容,但已删减的,不应再讲给学生,否则增加了学生负担。考点就是目标,学生只有弄懂了考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应对考试,否则,当一份试卷呈现出来,学生总感觉题目考得太偏,导致考试结果不理想。2011年广东高考37题第2问要求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回答问题,结果很多学生无所适从。觉得考得太细。其实当年考点就有这个原理,而且还是教材中的目标题。因此,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建议给学生每人印一份考试说明,作为考试宝典,这样备考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2.精准――把握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炼筛选出精华的知识。200多个考点,每个考点又涉及很多相关知识,如果面面俱到,认为个个都是重点,那就是没重点。况且高考也是抽样考试,不可能覆盖到所有考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抓住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准确记忆相关知识,并且能够用专业的术语准确表达在试卷上。

对于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的确定,应当合理权衡,切忌主观随意性。一是要根据本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即在整本书、本单元、本课或者本框中的地位来确定。如《经济生活》中的宏观调控知识,它是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其地位不言而喻。《政治生活》中的政府知识,其地位举足轻重。二是要依据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确定。反复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命题规律和命题趋势,这对把握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不无裨益。如《经济生活》主要考查宏观调控、价格与供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消费、财政作用、收入分配等主干知识。《政治生活》主要考查各个主体的知识,尤其是政府的知识。《文化生活》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发展与繁荣等知识。《哲学生活》主要考查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四大部分。

3.系统――整合知识板块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是对知识点的逐一讲解,对于某个知识点而言,学生可能不难理解,但是一遇到综合题,就感觉比较吃力,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就是没有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去理解教材。因此在一轮复习过程中要做到知识板块化、系统化。

根据近几年广东高考政治命题的趋向,不难发现主观题的命题视角多选自课本的框标题和目标题,所以在整合知识板块方面,首先就是得识记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和目标题。如2013年广东高考政治试题36题第2问“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社会历史主体观的”。其中的“社会历史的主体”就是课本中的框标题,在此标题下有两个目标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然而然,标准答案也是根据这两个目标题确定的。

同时,不仅要弄清楚单元内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应跳出固有的单元模式,从整体上去把握教材,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比如《经济生活》可以从国家、企业、消费者或者劳动者三个角度去理解。

4.规范――运用专业术语

第6篇: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1.更新思想,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学的前提

对政治老师而言,固有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要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必须摒弃这些制约因素。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提倡学生讨论,多采用互动式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讲课,真正做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还要分层次教学,教师不能光顾着一些学习程度好学生,更应该倾斜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2.精心备课,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学的基础

高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对政治课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2.1 按课程标准,备好教材,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2 按课程标准,备好时政热点。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却是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报刊杂志、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新素材、新资源。

2.3 按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势,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根据学生在以往的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活跃的课堂状态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4.优化课堂结构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保证

4.1 探索有效的教法,精讲精练。

4.1.1 要坚持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规律;已经教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力求做到精确、精炼、精彩。

4.1.2 要坚持五个让的施教习惯: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4.1.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精、准。所谓精是指在教师充分关注学情之后,有针对性的设置作业,量要适中。所谓准是指作业题目要准确的反应教学重点,同时为突破巩固难点服务,坚决避免重复性作业。

4.2 要注重教学环节的有序性和波动性。

教学应像河流一样,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既百折不挠奔向大海,体现有序;又迂回曲折,体现波动性。有序使教学结构段落明确,但一种活动如果缺乏起落,给予学生的刺激便会减少。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有矛盾冲突,有思维碰撞,有智慧启迪。教师讲述有行有止,有续有断,高低起伏,悠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学生学习有听有讲,有学有练,有张有弛,有商有量。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有序与波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5.灵活的课堂问题设计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支撑

所谓灵活是指课堂问题的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既可以把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设问;也可以循循善诱,步步设疑;还可以设计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第7篇: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复习效率; 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伴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行,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和桎梏,给学生“减压减负”,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其教学压力很大。要想在高考中能够有所收获,必须在复习中刻苦努力,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引,要能够删繁就简,化抽象为具体,将零碎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归纳、总结,提高复习的效率,才能确保政治总复习的效果。

一、夯实基础,细化知识

高中政治的复习的确需要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甚至是搭建立体化知识架构,但是这些系统化、理论化的整个模块知识离不开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基本理解和掌握。简而言之,即任何的知识网络结构的搭建都需要有着对基础知识全面、细致的把握作为支撑和保障。高中政治学科中,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哲学等方方面面的学科知识,而且其中更不乏有些艰涩、难懂、少见的知识点或概念,需要学生去透彻地理解,作为高考解题的依据。而在总复习阶段,学生要能够在每个知识点上花足够的时间用以琢磨、研究,为第二轮总复习阶段知识网络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高中政治《生产、劳动与经营》的单元复习中,有关于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多种投资方式的概念理解。作为尚未走进社会、真正和投资理财打交道的高中生而言,对于这些生僻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就深挖知识点,将其加以对比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点、理解障碍,为后续的知识模块划分奠定基础。

二、提纲挈领,整理归纳

在将思想政治高考大纲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进行逐一细化讲解之后,一方面要求学生不可松懈,抓紧时间对各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选取一种最为全面、细致的知识网络架构模式进行知识点的填充和联系。在高中政治第二轮复习环节,我将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进行逐一的细致研究,然后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划分方式制作知识体系完备、知识讲解透彻的知识框架图,并在复习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充实、完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尝试构建自我独特的知识结构,然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完善,推进高考总复习的进程。

如在高中政治中,必修二模块是对经济生活知识的讲授,我就抓住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网络关系链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将整本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归纳,然后再寻找其与经济生活四环节的联系节点,然后以此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知识记忆和理解,提高高中政治总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精讲强化,巩固练习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我们完全摒弃传统高考复习中的“题海战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做题。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适当的习题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习题数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在题目的选择上“宜精不宜多”,而在这方面,历年高考真题的练习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高考复习环节,以凭借精讲习题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让学生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遗漏点,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哲学模块中,往往存在“学生基本理解概念或定义,但是一遇到题目还是一无所知”的教学难题,这就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是不够到位。这时,形象、具体的习题能够给学生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教师在带领学生处理习题的时候,整理总结出一定的解题技巧,利用题目中出现的知识点引出其他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高中政治复习效率。

总之,高中政治的总复习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合理科学指导,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性,并不存在所谓的高考复习“万能法”,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第8篇: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政治记忆首先要保证两个前提:

1.了解考难点,把书读“薄”。任课老师平时上课时也会讲到哪一章哪一节是考点,会以什么题型考查,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另外,研究考纲十分重要,有的老师会专门用一两节课来跟同学们分析考纲的要求,把知识点全部梳理一遍,说明难易、主次、轻重,引导复习方向。

2.以理解为记忆的前提。怎么样才算是理解了呢?就是对课本中的原理、规律要明白其前因后果,能以具体的例子证明,或者能应用到实例中去。不能想着死记硬背拿高分,对知识理解了,即使背不下课本知识,你也能自行拓展答题。

在两个前提的基础上,我来说说我的记忆技巧。

1.“目录记忆法”把握“大局”

目录等于课本内容的框架,把握了框架,再往框架里一点点填充内容,复习也就有序多了。在背各段冗长的文字之前,同学们最好是先把大目录背牢,然后再背小标题,这样体系建立了,知识脉络清晰了,理解起来也更方便了。例如:

2.“关键词法”简化记忆

我们知道政治知识点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条目多,一个大框题下面带有几条知识点,而且有些框题内容十分接近,同学们看到问题时就会左右为难,不知到底该答哪一个,甚至有时候会混答。怎么办?两步走:(1)找关键词。在每一“知识段”(一段是一个大的知识点)中找一个或两个很具代表性的词,最后组成一句容易联想记忆的话。如果一段里有多个知识的点,就再找出几个字,组成一小句话。这样,再长的内容也可以在“关键词”的基础上拓展补充。如:国家具有三属性,社会有阶级,国家制度包两体,国体政体有联系;国体是指国性质,各个阶级占地位,什么阶级来统治,奴封资社四大类。(2)关键词记忆。词找好了,就背那几句话就行了。但有一点极其重要,就是要熟知这些词与其代表的知识点的联系。这也是记忆的重点。看到某个字一定要能想到对应的知识点才行。如,一遇到“价值规律”,就要想到的内容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3.多感官协同记忆

也就是说,同学们在背书的时候不能只是反复念,而要眼、手、心协同合作。(1)边用手写边背。一些关键词,用写的比用念的记忆更深刻。(2)边画边背。对于相似度很高的知识,尽量亲手画表格来比较区分;对于有复杂联系的知识,可以通过画树状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串联成知识网。

例如,社会及其发展的标志可归纳如下表:

社会进展 标志

人类产生 生产劳动的出现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工具

奴隶社会生产力提高 金属工具的使用

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世界范围冶铁技术的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文字的出现和应用

封建社会商业发展 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

(3)图文结合。对于很难理解或者很关键的知识点,同学们可以在课本的相应位置做上标记,可以用彩笔画,也可以画上不同的符号、图像,多次复习这一知识点后,标记与知识渐渐地合为一体了,考试时,想起鲜明的标记,自然而然就想起与它相关联的知识。(4)用心联想记忆。联想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桥梁,先学的知识应成为后学的知识的基础,旧知识积累得越多,新知识联系得越广泛,就越容易联想,也就越容易理解和记忆新知识。同学们在背知识的时候,心里要同时想着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前后是怎么串联起来的,想想为什么要答这几点,结合了什么原理,还要想想相关的、相似的其他知识,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区别在哪。例如,要回答对我国“染色馒头”等食品问题的措施时应该想到经济、政治、哲学三个方面,经济方面又包括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市场经济的缺陷、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市场交易原则、消费者享有的权利等方面。

4.“自测法”巩固记忆

我用的自测法并不是准备无数张的模拟试卷不停地做题,此方法比较“土”,但我觉得十分有效,只是需要付出很多的脑细胞。在此不妨跟大家分享分享。

到了三轮复习,大家都已经梳理过三年所学的知识了,该理解的理解了,对内容也很熟悉了,剩下要做的就是巩固记忆、比较区分了。(1)我把之前测试过的所有模拟卷找出来,把考查背诵内容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问答题、材料题都转化成一个个简单的问答型题目写在笔记本上,按课本内容顺序排列,避免重复。二十来份试卷的题目,也差不多能囊括所有考点了。整理好这些题目之后,有种能纵览政治天下的感觉。(2)之后就围绕这些题目背知识。刚开始还不是很熟练,需要结合课本或者原题答案背诵,建议结合“关键词法”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把相近的、易混淆的问题用记号或者表格归类,便于再次复习时区分开。(3)一次过是肯定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记下的,需要再复习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把易混淆的问题都区分开。(4)“闭目回想法”回忆三本书的内容。闭上眼睛,一层层回想内容。由“哲学、经济、文化、生活”几大块到相关的大标题,再到小标题,再到黑体字,最后到那些相关的细节内容。如果发现有些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就要马上翻书,仔细把这个盲区“扫描”一遍,然后继续闭上眼睛回想下面的内容。

同学们可以通过 “自测法”来检查自己记忆的成果,及时发现没有学好、没有记牢、容易混淆搞错的地方。其次,“自测法”可以培养同学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平时训练有素,考试时必然会胸有成竹,临阵不慌,即使是遇到意料之外的题,大家也可应变自如。另外,自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把阅读过的识记材料全部丢开,进行自我复述;可以根据学过的知识内容,自拟题目,进行自问自答;也可以利用课本、练习册的思考题、练习题独自做一些书面作业;可以使用模拟考题自测。

第9篇: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一、以哲学故事来结合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激起学生对政治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哲学部分是学生理解和消化起来有点难度的知识点,因为比较抽象,学起来也比较乏味,因此将每个知识点都结合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能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热情。

一棵经历了风吹雨打,甚至闪电袭击的大树,仍然能旺盛的生长,但是却被一群虫蚁经过不断的啃食而死,这个小故事就体现了唯物辩证主义的质与量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就是虫蚁的日复一日的啃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也就是大树最终死亡了。事实上类似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成语都可以通过这一哲学观点来解释。再比如,我们在成功之前必然会遭遇很多的挫折,这也是属于唯物辩证法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很多人都选择了在最艰苦的时候放弃,其实最艰苦的时候也就是最接近目标的时候。教师对每个哲学知识点都通过一两个小故事来解说,既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也能减少知识点的乏味性,增加学习乐趣。

二、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图画来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生动的语言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能取得不错的课堂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有趣的图片也是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有效选择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形象的肢体动作将故事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比如有一天小马要到河的对岸去,可是不知道水的深浅,这时它就找来了长颈鹿,教师就可以模仿长颈鹿很不在乎、并不屑地说:“哈哈,太浅了,只到我的小腿。”小马又找来了小狗,教师又模仿小狗气喘吁吁的语气说:“不行啊,太深了,都到我脖子了!”但是小马过去的时候发现水只到自己的大腿,跟他们说的都不一样。这个故事就说明了高中政治学科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点,经过这一幽默的表演,学生积极性提高了,从而课堂效率也就提升了。

另外,政治课本中有很多有趣的图片,教师可以将其进行充分的利用来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插图来引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比如有个老婆婆在种鸡蛋,旁边的旁白是“种瓜得瓜,种豆的豆,种鸡蛋得鸡蛋”,学生们看见这幅画会认为这个老婆婆肯定是种不出鸡蛋的,原因在于鸡蛋不是种出来的。学生看图片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教师就可以再一次通过图片来剖析其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打破常规思维不一定就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以科学为理论的,不然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的。这种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的。

三、以话题讨论的方式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讨论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话题讨论也被作为趣味性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