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心得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xx年暑假举办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天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中收获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颇有益处。在此阐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常识。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以前,我也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关注,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本人学的并不是心理健康专业,平时与学生接触时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处理一些问题。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专业性的高度上。而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要想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靠直觉,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过对儿童的性心理学习,我释然了平时的一些困惑。我对儿童性心理这堂课受益匪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让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谈论性知识。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二是,通过学习,我能够解释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碰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现象。
三、通过室外心理活动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活动开展方式。
这次学习不仅有理论传授,还有心理活动实践。通过一些具体的室外活动,让老师们放松心情,互相了解,增进友情。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游戏,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非常感谢xx区进修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机会。让我在担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长了一次。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这次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如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
二、懂得了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势头,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所以,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时,就应该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一课程越是学习,我越是感觉自己对很多知识的了解还很肤浅,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同时我也希望这样的培训能够坚持进行下去,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水平。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
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教育感悟
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交往困难、逆反心理等,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虽然相当多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有着某些不健康的心理,但这些仅属于心理素质不高和心理失衡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责无旁贷,帮助学生防微杜渐,把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遏制在萌芽之中。
我是0705班的班主任。惠一芳和阮爱荣都是0507班的班干部,刚进中专时,学习成绩不相上下,都处于中等偏上一点。因为一个是无锡本地人,是走读生,一个是外地句容人,是寄宿生。惠一芳由于组织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强,做事雷厉风行被选为团支部书记。阮爱荣朴实、勤奋、踏实,被选为班长。这两个学生都是属于比较成熟型的学生。两个人的关系也一直不错,在班里都有一定的威信。但是到了二年级,班长的进步很大,班里的工作不仅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习,反而使得她更刻苦,更努力,成绩一天天地进步,记账、珠算技能比赛成绩都很好,各科成绩都名列班级前一、二名。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表扬,同时也遭到同学的嫉妒。但我始终教育她,要她坦然处置,不骄不躁。而惠一芳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中等偏上的水平状况,成绩一直上不去,技能也上不去,心里很不是滋味。与班长相比,她有点失落感。但至少她的活动能力胜过班长,这是她的优势。但后来为举行班级活动,她发了一趟无名火。从此她与班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一次劳动中,她居然公开把矛头指向我这个班主任,大声嚷道:“都叫我们走读生干,寄宿生干什么?”在她的心里我这个班主任偏爱寄宿生,但我明白她实际上指的是我偏爱班长。但是其他学生心里明白,事实相反,我是照顾走读生的。我考虑到,走读生早晨来校值日较辛苦,尤其是冬天。我只要求他们分组做好中午的值日。因此,没有人附和她。我忍不住地批评了她,为此她感到没面子,便大发雷霆说不要当这个班干部了。
其实她平时并不计较干多干少,在我同她的家长联系后才知道,家长平时对她的期望太高,父亲要求过严,近日情绪不佳,因为家长要求她既要考会计上岗证,又要参加成人高考,这使她压力过大。一时,焦虑、嫉妒、自卑感一齐向她袭来,她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做出对同学和老师非礼的举止。
为了维护她的自尊,在听取家长意见的时候,我是先肯定她在校表现好的一面,后指出她的缺点。她的家长比较明辨是非,配合我一起教育开导她。第二天她主动来找我,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我非常理解她,更没有为难她。
从这件事后,我在安排和处理学生关系方面,也更加谨慎。我建议他们开了“擦亮青春迎接未来”的主题班会,让她和班长一起合作。此后,她们之间的误会也就烟消云散了。
类似因心理压力过重而产生自卑和嫉妒心理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我时常告诫自己,要理智地看待这些中专生,让每个学生生活在希望里才是最主要的。苛求他们只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为了遏制学生的嫉妒心理和自卑心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更多地从正面引导他们。我曾专门对全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针对毕业、就业,引导他们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入手,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做起。
后来,班长既考上大专又获得会计上岗证,成为中专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而这位团支部书记,在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批踏上社会参加实习。在实习岗位上她同样显示出工作能力,得到实习单位领导的表扬。在毕业典礼上,我让她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而没有让班长上去发言,她感到很意外。我想,中专班的学生大多数是以就业为目的的,如果我让班长作为代表发言,她在就读大专,无形中会给更多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我常跟学生说:“在学校,你们有时可以任性,义气用事,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在工作上,你也这样结果会怎么样呢?”
学生成长是快乐的,也必然有烦恼。如花的岁月正是多雨的季节,青春的困惑如青草般丛生,剪不断,理还乱,欢欣的岁月,黄金的年华,几多欣慰,几多忧愁。时代铿锵的脚步,激起无限的遐想,现实生活引起诸多的困惑。嫉妒心理带给一个人往往是莫名的对他人产生的仇视和挑衅,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嫉妒和自卑心理控制之下,往往就会做出很多极为危险和伤害他人的行为。所以,老师教会学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
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多年的实践,下面我就如何遏制嫉妒心理和自卑心理简要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是要教育学生变“事事与人比”为“事事向人学”,要抱着一种时时学习别人优点的态度,不但可以消除嫉妒,还可以不断完善自我。
二是要教育学生保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不要总是和比自己强的人比。如果只看到别人优于自己的一面,你就会伤心苦恼,而要学会与以前那个不如现在的你比,以体验成功的感觉。抱着“只要努力我也行”的信念,不断鼓励自己。如果你觉得你现在还不如以前,那么,你可以考虑和你身边不如你的人比,以缓解心理的压力。
三是要教育学生,人需要有多个价值支柱,就如同一座房子需要多个柱子支撑一样,就算其中一个倒塌了,还有其他支撑。这就是说,学生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不要把视野仅仅盯在一个目标上。
四是要教育学生,想要成功,首先要搞好学习;其次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当你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被周围的人所肯定时,就会感觉自己是成功的。当你被成功的喜悦围绕时,就能克服嫉妒和自卑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肖永春,齐亚丽主编.成功心理素质训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强调认知,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使课程失去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影响了德育的实效。而体验与感悟是时刻伴随人的认识的两种生活形式。就学习而言,体验和感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消化后的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是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学习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我运用“活动――体验――感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有帮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教学原则第一点: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依据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强调科学性;同时要重视实践性,加强活动和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2.建构主义理论。
(1)“建构主义基本的前提是把知识作为一种关系体系来建构。儿童通过重复、反应和再现来组织他们在广泛的关系体系中一次次经历所获得的体验。”美国教育理论家布朗等人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化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人们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悟上。
(2)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中提倡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个最终目标来进行。
二、“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教学举例
“活动――体验――感悟” 教学模式是以活动为教和学的中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通过体验获得感悟,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其特点是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活动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感悟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体验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活动――体验――感悟” 教学模式可以适合于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应于开展团体心理健康活动,对环境的要求较为简单,但对心理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心理教师要注意活动的设计科学合理,既符合教学目标又符合学生实际。活动的设计既要注重形式,又不能忽略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能从活动中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碰撞出什么情感,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下面以团体活动“同心协力”为例进行说明。
活动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活动程序:
1.热身活动――“进化论”活动。
过程:
(1)全体成员先蹲下作为鸡蛋,而后相互找同伴进行猜拳,赢者进化为小鸡;然后找同是小鸡的同伴再猜拳,猜赢者进化为凤凰,猜输者退化为鸡蛋。
(2)一直进行几分钟,直到大部分的人进化为凤凰为止。(活动目的:为主体活动做热身,让学生首先感觉到轻松的课堂气氛。)
2.主体活动――“同心协力”。
过程:
(1)让学生两两组合,组与组之间一字排开,然后组员背对着背坐好,两位成员再一起同时站起来。原则是手不能撑地,两位成员的背也不能分开,一定是背靠着背,运用背与背之间的协力,一起站起来。
(2)两位学生一组的站立成功后,再把组员的人数依次加到3人一组、4人一组、5人一组……直到挑战到极限。(此活动看似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很困难,特别是人数加多了以后,协作能力一定要十分强,才能够站立得起来。此活动也意在让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团结与协作、团结与协作的力量。)
3.活动分享。
活动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比如:
(1)你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
(2)如果参加游戏的组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
(3)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办法来保证组员之间动作协调一致?
(4)通过些活动,你认识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完之后,再一起把在活动中的体会和在活动中的经验写到纸上,并站起来把在活动中的经验和体会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此环节是特别重要的,在经验的分享环节中,有的学生总结得特别好,能把教师要讲的教学点总结出来。而学生在和大家一起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也锻练了胆量与表达能力。)
4.教师点评。
要想自己能够站立起来,关键在于成员之间的协调一致。单单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何一个人的不配合都会对小组的行动产生负面效果,就算力气再大也不可能顺利完成。只有大家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可能成功。也只有学会团结、学会协作,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站稳脚跟,才能成为时代的骄子。
三、“活动――体验――感悟” 教学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积极影响
1.“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个体在以兴趣为基础的活动中,才会具有主动性,才会使活动真正成为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育也如此。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本身知识底蕴相对薄弱, 对于学习,缺少的是积极主动性。对于“心理健康”这样的文化课则更加难以提起兴趣,无形中就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效性。而在心理健康课中,“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的操作是以兴趣和动机为基础,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前提下,以活动为契入点,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体验,并分享和感悟活动体验,从而不自觉地形成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这种在快乐中学习的方式,无疑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更易于使学生获取知识。
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对应的心理活动,以活动来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模式,首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尤为重要的。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更多的“外援”,这就在无形中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学生相互间通过不断地沟通与合作,从而完成了问题的解决。而在“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比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所获得的知识要多得多。学生对活动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来得更真,体会更深,这对学生来说,收获的知识更多,对以后生活等各方面的认识也更理性。
3.“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则以被动者身份参与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几乎没有体现,只是被动地吸收,而这样的吸收注定是无味的,效果也会相应地下降。但是, 在“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并协助学生主持活动,同时适时地进行鼓励与支持,以促使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则以参加者而非旁观者的角色,始终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这样教学模式中,活动诸环节的调节,对活动过程的控制,无不需要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参与,这就在无形中使学生的主体特征得到了培养与发挥。这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现象而发展的。”
4.“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健康和谐地发展。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个体智慧、思维的发展,是通过个体的认知结构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经验之间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活动而实现的。为此,运用“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活动会不断地感受到外界对他的各种要求,一旦这些要求被内化,新的需要就会产生,这是个体潜能的贮藏形式,随着活动的继续进行和深化,个体的潜能就会逐渐被开掘,并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和新的能力。因此,“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的教学,也是学生潜能不断被挖掘过程。
5.“活动――体验――感悟”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活动过程中,不管是学生本身还是学生与活动之间,或者与同学之间,最讲究的是“融合”。而“融合”又是我们的学生最欠缺的。学生之间通过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融合”,从而学会了调整或改变其观念或行为,达到使每位成员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而在活动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计需要学生之间学会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特征。在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去参与,会不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独立性等品质。而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任务的一致性,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竞争中合作,这就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人格心理,实现了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感悟一:要努力成为一名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通过这次师德修养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理解。听了魏院长精彩的讲座和谆谆的教诲,我铭记了作为人民教师所需要的九个“心”:真心、小心、专心、用心、倾心、诚心、静心、安心和爱心。我也想了很多,高尚师德的养成靠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磨练。教师要善于从师德修养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改善师德修养。也只有在变化中发展自己,才能始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因此,今后我会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学生、家长欢迎的人民教师。
感悟二:要努力成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
回想起这几年报刊电视上对教师的一些负面报道,往往探讨的不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而是关注一个教师的言行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或许,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对如何为人师表的问题的认识上还一直存在着偏差,这也就是袁教授向我们提出的“新时期,如何做一名老师”、“今日,应当如何做教师”。这个看似普通实则不一般的问题。“今天怎么做教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去思考。通过袁教授的讲座,我认为在新时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以爱心为教育前提,热爱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其次以广博的知识增强教育的力量,教师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三,以独立的现代人格影响学生素质,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第四,以创新意识开拓教育新境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鼓励创新,在教学中要以新理念组织教学。第五、以崇高的教育理想为毕生追求,一个好教师,应该把他的全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在今后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觉悟,要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到较高的格调上,要做一个教育工程师,而不是简单养家糊口的教书匠,要努力做个健康、全面、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 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堂;故事教学;合理运用;初中生
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发生改革,中小学学校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心理健康课堂的教学方式不能只采用板书模式,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而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其中,将故事穿插到课堂中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故事,最后总结出相应的思想,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能在趣味性的故事中快乐学习,并从中感悟到中心思想,学会如何应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故事运用进课堂给予了学生相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予了思考和讨论空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一、故事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将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新兴的教学趋势,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聚精会神的听讲,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去。教师在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学时,应该将重要思想贯穿其中,这样就可以做到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顺便记住主旨思想,各项能力也能逐渐培养起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博得学生关注,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课堂所讲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1.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
在故事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态度的培养,态度决定一切,有了积极的态度,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有了成功的条件。在初中学习中学生要保持积极参与、敢于表达、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负责组织课堂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当然,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合理安排课堂学习时间,改变课堂学习紧张的气氛。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并积极引导他们,如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去扮演角色,教师不能强求,可以让这些学生从回答问题开始慢慢锻炼自己,解放天性。对于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要对其有一定的关注,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或者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对于一些爱表现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对其进行责备,打压其学习积极性,应该在循循善诱的同时通过合作的方式让这些学生更有成就感。教师课下多和学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课上就可以培养适合学生的积极态度。
2.在教学中引入故事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人生价值观,心中有信念、有理想,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这些对学生的将来影响深远。价值观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需要后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故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故事想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树立自己心中正确的价值观,故事教学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总结,这样就使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经验表明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走向成功,所以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中要引领学生学习新思想,让学生不断改正缺点,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挑战困难,积极乐观面对人生,时刻记住自己的理想,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3.在故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将故事教学应用到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美感,学生听故事还能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如这样一个故事,当兵的儿子要回家了,就给父母打电话,说他想要带一个当兵的朋友回家,问父母是否同意,父母说可以,之后儿子又说这个朋友失去了一条胳膊,他想要照顾朋友能否一起生活呢,父母拒绝了,儿子说:“我知道了”,结果第二天有消息传来说儿子自杀了,当父母看到儿子遗体时发现儿子恰好少了一条胳膊。通过这则故事学生内心深处会受到一些冲击。心理健康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转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感、培养集体责任感、义务感、理智感等等。故事教学模式引入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来判断和学习生活中的是与非,培养是非观念,提高认知能力。
三、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故事教学的合理运用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一味地追求进度,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师生对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要认真对待,教师在课前要做充足的授课准备,选择和本堂课有关的、精简的几个小故事到教案中,抓住学生在听课时的兴奋点,不断加以改正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中让学生就这几个小故事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引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这种讲故事授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学生还能做到专注,提高教学效果。
2.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教师在授课时,如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方式应该多元化。故事引入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到每个人的心得体会和观点,学生本身也可以学得更多,感悟也会多一点,思想领悟能力会有所提高。教师让学生自拟角色进行表演,让参与者真真正正可以进入到角色中,观看的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近距离接触到、感受到故事,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感情上的冲击,心理健康受到良好的诱导和影响。在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同时,课堂气氛不再像往常一样低沉,教师的提问也有了回应,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感悟人生,教学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单单依靠教师在黑板上自导自演,学生是无法学到心里的,只有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及时做出思考和回应,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教师要观察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然后采用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查找相关资料,将一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小故事应用在课堂上,课上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有想法的学生可以带动不学习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就故事本身都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和感悟,让课堂充满学习氛围。
四、结语
运用故事趣味性强和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的优势,将故事引入初中心理健康课堂,在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很多故事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在故事教学模式中还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总而言之,初中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今后的心理影响至关重要,教学方式改革后,“故事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应用广泛,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感悟思想,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贾荣利.情境体验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
[2]严小玲.聆听解读故事感悟体验人生:“故事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与案例解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0(10).
【关键词】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操作性;心理发展特点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1 文化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不够,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思想不稳定,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
生活习惯不规律、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上普遍表现出不自信。?中职生的身心发展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但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较多,因而在学习上表现出不自信也是中职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2 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
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自农村的占大部分。由于农村家庭条件普遍较差,父母一代本身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更多的将精力用于经营生活,缺乏对孩子的管教,更缺乏科学的、有征对性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1.3 生性活泼,个性特点较鲜明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对文化课学习缺乏兴趣,但生性活泼、比较好动,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他们也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被关怀,也渴望取得进步。
1.4 对待生活学习比较消极
思想消极,引起关注的方式比较极端。通常通过负面的行为方式获得关注。比较容易接受负面思想,对生存环境负面评价较多。过多关注负面的信息。对待事物不能客观评价。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比较另类。
2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职校教师绝大数属非师范类院校毕业
教师心理知识的溃乏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滋养的需求矛盾尤为明显。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严重不协调。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又在心理方面急需引导。
2.2 学校注重操作技能训练的培养,人个素养提高投入较少
课时分配集中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个性修养,良性心理的缺失在家庭教育欠缺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要进位补上。不良的思想认知指导出格的行为方式。致使不会和谐相处,不能客观看待事物。负面情绪、负面思想严重。
3 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与方法
3.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增强自信心,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树立心理健康自助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引导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净化心灵世界,优化心理状态,提升精神境界,建设健康和谐的心理世界;引导学生把握完善心理素质的途径,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开发智力潜能;引导学生自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3.2 重视发展性心理健康的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将心理问题及时的预防、疏导和矫治。健康的心理对美有特殊的感悟力,对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负面新闻如给熊泼硫酸、给宿友水里下毒,这些都是优秀的技术人才,即使学富五车也无法弥补心理严重扭曲所造成的伤害。
3.3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适时转借心理问题学生
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专题讲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不健康心理的危害,常见人格障碍及心理疾病的疏导与预防,如何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正确面对挫折等,从而唤起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形成人人关心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处理往往是损坏学校形象,对校园环境产生极坏影响的情况开除了之。心理学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转借。即个别心理问题某心理咨询师无法解决的,可以将受疗者转到征对性强的心理咨询处。有征对性的辅导学生。这部分学生即可单独享受“加餐”服务。
3.4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交流会。快乐在于分享
交流、沟通、总结、完善和提高对个性心理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就像谈论某个人、某件事,每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思维方式不同,导致所下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进而导致行为方式也不同。
3.5 养成记“流水账”的习惯
专业知识须温故知新。心理成长同样须要温故知新。学生将一天的生活、学习、玩乐全部记下,反观一天的收益。记“流水账”的过程即是自醒的过程,也是静心的过程。静能生慧。知不足即是成长的开始。
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来说,职业教育应该是充满希望而富有生命力的。对职校生要以一种理解接纳和理性宽容的心态对待。当今社会对于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给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市场化运作,将职校的课程设置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实现有效的对接,中国职业教育便真正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职校生可以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努力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周向华,孙淑华.试析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构成与发展策略[J].
一、青春期同伴教育培训
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健康是永恒的追求,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需要用正确知识填充他们的好奇心理。5月8日下午,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举办了青春健康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活动,来自7个系部的28名学生在图书馆六楼团体活动室参加了此次培训,这些青春健康使者是经过自愿报名、系部选的优秀志愿者。
此次培训得到了xx市、xx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xx国际组织驻南京办事处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关注,早在今年4月份外语系李xx、蔡xx同学,机电工程系张xx同学,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程xx同学就参加了xx市首期高校青春健康——同伴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回校后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和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主要由他们担任了校内的首次同伴教育师资培训主讲。
培训项目以其丰富的内容,互动式、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三个小时的培训时间里,同学们表现积极、活跃,也一改往日羞涩,阐述了自己对同伴教育及性知识的看法,系统地掌握了主持人技巧、爱情观与价值观、性与生殖健康、艾滋病有关的知识,为接下来的系部开展活动作好了初步准备。
培训活动结束后,留给主持人们的工作和义务仍将继续着,他们在各自系部将“青春健康项目”加以推广,整个心理健康月期间,同伴教育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遍地开花,系部共组织18场次培训,培训对象达680人。同伴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随着大家在青春健康这方面认识的深化和态度的澄清,将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素质拓展训练
5月15号下午,“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在学院图书馆六楼团体活动室举行,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协同外语系高飞老师、左其阳老师带领各系的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成员进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学生处处长霍xx老师亲临现场观摩与指导。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开展至今已是第四年,今年的素质拓展以“团队建设”为主题,主要进行了“鸡蛋进化”、“花开朵朵”、“知你识我”、“风中劲草”、“相亲相爱”等活动。
核能培训在全院老师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爱的种子,因而在本次素质拓展活动中,老师们将核能培训的形式与素质拓展结合,将核能培训的心得和体验与同学分享,引发学生对“团队沟通”这一主题的体悟。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中,同学们全心投入,用心去分享自己的感悟,真正体会到了信任和换位思考在团队沟通中的重要性,也将会把这些觉察延伸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三、“加强心理委员建设金点子”征集
为让学生更深切了解心理委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使我院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特组织了此次征文活动,要求大家围绕主题,结合学院实际,为心理委员这支队伍的建设建言献策。各系都进行了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共收到稿件100余篇,同学们在其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小建议,如心理委员每班级选两位,一男一女;在学期初、末、换季等心理问题多发时期,应该多开展小活动,从点滴做起让同学们感到时刻被关爱;加强系部内班级心理委员及系部间心理委员的交流等,艺术设计系陈萧闲,电气工程学院刘学宜等18位同学获奖。
四、心理健康知识黑板报比赛
为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心理健康月期间的的良好文化氛围,举办了心理健康知识专题黑板报比赛。活动中各个班级精心准备、积极配合、互提意见。通过活动,大家对黑板报的内容选择、素材收集、版面设计、色彩运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收获。最终艺术设计系广告1111和动画1111,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计应1111等班级表现突出,取得了好成绩。
五、系部特色活动
在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有这样一支育人队伍,我们亲切地称之为“种子教师”。他们在专家指导下,学习心理学知识;借助同伴互助,研讨教育行为;通过自我反思,感悟教育规律。他们坚守教育理想,怀着对孩子的热爱,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一、我们的做法
(一)专家引领拓视野
项目带动。2013年7月,学校与上海心易EAP(心理援助计划)服务公司签约,共同开展为期两年的“幸福景成・种子教师”公益培训,23位教师自愿报名,成为第一批种子教师。2016年10月,学校成立种子教师工作坊,24位教师自愿参加,成为第二批种子教师。
理论学习。上海心易学校EAP项目为种子教师带来《顶好教师》《高明的心理助人者》等书籍,带领大家开展读书活动,指导教师把书本精髓与日常体验相结合,逐渐感知内心、提升领悟。种子教师工作坊成员阅读《发展心理学――探索人生发展的轨迹》,分章节探讨阅读心得,领悟书中精华。
资源共享。第一期种子学员到上海心易学校合作单位宁波慈溪市开发小学学习交流,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后现代心理应用于EAP服务专题论坛。第二期学员先后参加了长三角首届儿童教育与发展高峰论坛、班主任焦点对话、浙江省社会心理学2016年学术年会等学术活动。
实践指导。培训期间,专家经常解答学员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帮学员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从现象分析到本质,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并毫无保留地传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让学员在迷茫中豁然开朗,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真知卓识。
(二)同伴互助共进步
团队读书会分享心得。“星期五中午,不见不散。这已成为种子教师的约定。当阳光从窗外洒落到沙发上,当绵绵的雨丝在窗外飘洒,当呼呼的北风在户外怒号,我们捧着咖啡、茶水,一起研读,一起探讨,时间在流逝,观点在碰撞,心灵在成长。”这是我们学员对每周召开读书会的现场描述。每一次读书会,学员们按序精读一章内容,开展讨论,提出自己的感悟点或者疑惑点,以寻求团队的支持或帮助,会后要写下自己的体会。
巴林特小组务实训练。我校种子教师在EAP专家带领下,现场演示“案例联想、主动倾听、自我觉察、明心见性”四步心理觉察法。过程中,汇报案例的老师只介绍实际发生了什么,不做任何是非评价。其他种子教师去体会案例中师生关系的变化,体悟学生心理情况及当事教师心理状态,并直接阐述自己的感受。而汇报案例者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倾听与观察,不能做任何形式的辩驳。这迫使案例中的老师能够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自己的困境,发现自身未利用的Y源,产生新的教育动力――这就是景成实验学校在学生德育和心育上的独特创新。
学生成立心理互助小组。“看你今天中午没怎么吃饭,又皱着眉头,我们中午一起去走廊吹吹风吧。”这其实就是我们学校的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在工作。针对我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心理特点,我们在4―9年级各班选拔心理健康委员。各班根据班级成员特点,成立一对一同伴互助小组,由心理健康委员分配结对组员,并负责把平时同学间相互关爱、学习帮助的点点滴滴记录在“互助心语本”上。心理委员经过学校种子老师的相关培训,自身成长为一个小小心理教育者,不但能够正面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能够帮助自己的同伴,积极传播正能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接地气。
(三)自我反思促提升
读书会中教师阅读反思。在读书会阅读分享中,教师能够联想日常工作,开展自主反思与自我倾诉,关注自我行为及背后的心理变化,产生积极向上、富有成就的自我效能感。王老师阅读《高明的心理助人者》,探讨“如何处理好阴影面”时反思到:老师跟学生之间其实是一种互相帮助和互相提升的过程,在影响学生变化的同时,慢慢地会发现自己也在改变着。阴影面总是会伴随出现的,不可避免,但是我们要时时自我提醒,我们找学生访谈的目的是帮助他,发掘他身上的资源和机会。
督导活动个体正念聚焦。教师参与督导团体活动,通过体验巴林特小组实务训练,发生了深刻的自我认知转变、提高了自我察觉的能力。一位学员在督导活动后,深刻体验到自身的积极变化:对这次督导活动,我从每个环节的实施,到和孩子说的话都做了回顾,成员们认真聆听,给予真诚客观的评价,帮我分析在这一心理助人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这样的做法背后包含的小智慧。我在这次活动中最大的感触是,孩子的问题要孩子自己解决。作为班主任,不要急着通知家长,家长会把这些压力转嫁给孩子,孩子对老师也会产生惧怕,师生关系也会慢慢变得紧张。多让孩子勇敢地自我挑战吧!这次督导,我收获真的不少。
二、我们的收获
(一)教师成长
种子教师心理健康素养提高。2013年,我校对全校在岗在编教师进行了心理辅导培训,全员获得心理辅导C证,其中,十余位教师获得心理辅导B证。学校自2013年开展“种子教师”团队建设以来,种子教师从最初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到现在已经可以从容地和学生对话,一支全新的德育导师队伍在成长、在成熟。在种子教师培训过程中,《三助模式下教师心理成长的研究与实践》在杭州市第八届教师教育研究课题中立项,其研究成果在杭州市第二十五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年会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了两本《种子教师的成长足迹》小册子。多位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叙事获市、区一、二等奖或在刊物上发表。
广大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从种子教师延伸到班主任和广大学科教师,他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心理学知识,提升与学生的沟通技巧,“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2016年随着种子教师工作坊的成立,丰富了“种子”的内涵,扩大了“种子”的外延。指导教师层次更多了,有专家、学者,也有从事一线教学的特级教师加盟;培训的学科更广泛了,除了心理健康专业外,还有班主任管理、中学英语和中学数学等学科教学;参加的教师人数更多了,积极性也更高了。近年来,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了许多成长的平台,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茁壮成长,他们在追求教育理想的同时,也获得了成长的幸福。
(二)学生进步
“问题学生”越来越少了。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往往是因为老师同学们把他们当作“有问题”看,同时又没有解决甚至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办法。而现在种子教师们为帮扶学生树立了信心,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改正了缺点,许多孩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二年级学生小黄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小男孩,但上课经常开小差,作业有时不完成,与同学矛盾较多。经过施老师一年的沟通、辅导,学生这样自我评价:每天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开心极了,老师也经常表扬我,我要继续加油;同学这样评价:黄同学懂事了很多,遇到矛盾会主动道歉、和解;家长这样评价:通过和老师一年的谈话,会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喜欢买课外书,爱学习了;任课老师这样评价:作业完成质量较高,大部分时间能控制自己,投入学习。
师生关系越来越和谐了。教师跟孩子平等沟通,孩子感受到尊重。老师的等待与期盼,也使学生有了改进自己错误的机会,孩子对老师不再有恐惧感,更多的是信任与依赖。同学们发自内心地说:“我原来比较内向,可是经过这个学期,我变得活泼开朗,我觉得张老师对我真的太好了。”“我感到陶老师很关心我,在调查问卷上给老师打了个‘经常关心’。”“我和冯老师是好朋友,冯老师给我讲了很多故事。”“我觉得与杜老师在一起特别开心,觉得杜老师仿佛有魔力一样,让我很轻松地学习,谢谢杜老师。”
李镇西说过:“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为了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继续走在“种子教师”的追梦路上,栉风沐雨,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