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写风的诗句范文

写风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风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写风的诗句

第1篇:写风的诗句范文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2篇:写风的诗句范文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优美的诗句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晴日暖风吹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第3篇:写风的诗句范文

不久前收到您寄来的“祁人80年代情诗选13首”、“祁人90年代情诗选10首”、及“祁人2000年后情诗7首”,已拜读。

您的爱情诗写初恋,写婚姻,写爱情的千般旖旎、万种风情,写出了爱的三昧、情的哲学。爱情是最古老的诗歌主题,《诗经》的第一首《关雎》就是爱情诗,彼得拉克的《歌集》,但丁的《新生》,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都写了爱情。中国和世界诗歌宝库中,爱情诗浩如烟海,今天的诗人写爱情诗,怎样才能不重复别人,跳出窠臼,写出新意呢?

当今中国诗歌处于“双轨制”现象时期。一方面是平庸之作、媚俗之作、低劣之作泛滥成灾,一方面是优秀之作、真诚之作、崇尚真善美之作不断涌现。您的情诗属于后者。关于爱情题材,有些诗作不是写爱,而是写性,性不是,可以写,爱包括性,但性不等于爱。“下半身”写作不可取,因为它往往走入了误区。您的诗歌赞颂了爱的忠贞、爱的坚定、爱的纯洁、爱的高尚,这是对那些平庸之作的有力反击!认为爱的忠贞这一主题已经过时、已经老化的观点是一种短视的眼光。只要读读您的这些诗,便可觉察到上述观点的谬误。

我很喜欢您的《春》《给你》。“多少年后,当我从远方归来/在茫茫人海中/即使你认不出我风干的模样/也会看见我不变的心肝”。这样的诗句,出人意表,然而,给人一个惊喜。“高山陷落的时候/你不会陷落/群山之中/你是最高的山峰/山峰之上/你是惟一的风景”,然后是“大海枯竭的时候”――“生命终止的时候”,“你”和“我”处于何种状态,层层递进,逼近巅峰。最后是“你的容颜/可以一天天老去/但在我心中/你总是四季为春/在我生命的草坪上/繁衍为绿”。这些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彭斯有这样的名句:“我将永远爱你啊,亲爱的,/直到海洋枯干。/一直到我所有的海洋枯干啊,/直到阳光熔化了岩石;我仍然永远的爱你啊,亲爱的,/只要生命不消逝。”莎士比亚有这样的名句:“爱不是时间的玩偶,虽然红颜/到头来总不被时间的镰刀遗漏;/爱决不跟随短促的韶光改变,/就到灭亡的边缘,也不低头。”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首无名氏的《菩萨蛮》词:“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这些都是千古绝唱,读这些诗永远有新鲜感。然而,再读上面我所引用您的诗句,并没有重复滥俗的感觉。这正是您创新成功之处。

您有一首《遗书》,写到“倘若终有一天,假如我死去/我的爱人啊,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哭泣/请从这一首诗中走下来/将这些诗句,抛向空中/让我的灵魂随你轻轻起舞……”这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32首:“如果我活够了年岁,让粗鄙的死/把黄土盖上我骨头,而你还健康,/并且,你偶尔又重新翻阅我的诗――/你已故爱友的粗糙潦草的诗行,/请拿你当代更好的诗句来比较;/尽管每一句都胜过我的作品,/保存我的吧,为我的爱,论技巧――/我不如更加幸福的诗人高明。”您的诗嘱咐爱人:“请从这一首诗中走下来”,是奇想;让爱人把你的诗句抛向空中,让你的灵魂随爱人轻轻起舞,也是奇想。您的诗还写到,让爱人带着你的诗,犹如带着你的身体,风雨兼程,赶回你的故乡那间你出生的小屋,再让她默念这首诗,读那些句子,再把这些文字一个一个撕碎,埋进故乡的土地,像埋进你的身体那样。这也是奇想。这些,都是莎翁那首诗里看不到的。莎翁那首诗的题旨是另一种,你的这首诗的题旨是你自己的,可以说是别出心裁,用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歌颂了爱的崇高和永恒,有着独特的动人处。

你的诗《最美》,是在情人节写给妻子的。正式标明给妻子的诗,这是惟一的一首。内容是夫妻生活的诗,这也是惟一的一首。要从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里发现诗意,并不容易。而您发现了,不是发现了“泰国辣椒,澳洲龙虾”,而是从“人间百味”中“发现”了爱情。人们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或者把婚姻比作“围城”,企图突围而出。而您不是,您恰恰相反。“你留给自己碗里的/叫做甜蜜/你放在我碗里的/叫情”,多么美好的诗句!“这个日子/坐在我对面的这个女人/在我的眼里/最――美!”俗语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您把这首《最美》当作这三组爱情诗的殿军,唱出Finale,恐怕也有深意存焉。

第4篇:写风的诗句范文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5篇:写风的诗句范文

在《庭桔》中又用“渐渐”来描绘霜雪的融化,新颖而形象。孟浩然在诗中运用叠字的地方非常多,收录于《全唐诗》的孟浩然诗句共有266首,而用到叠字的就多达39首,54处。叠字的运用使诗歌显得新颖而具有表现力,同时,也赋予了诗歌复沓美,抑扬顿挫,层叠起伏地精练了诗的语句,造就了诗歌优美的神韵。虚词的运用是孟浩然诗歌的又一重要特点,有时在一个五言联中就用到四个虚词。而他的虚词使用非常到位,能非常准确地表达他的思想,更加细腻地抒发他的情感。例如在他的五言联“上人亦何闲,尘念都已舍”中,“亦”“何”“都”“已”都是虚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上人抛开红尘,逍遥出世的境界,诗人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孟浩然对虚词的使用在他的作品中多有体现。实词是表现诗歌内容的主要构成,在篇幅固定的情况下,虚词的增加自然会造成实词的减少,对诗歌内容的表达也会减少,孟浩然诗风平淡也源于此。但是要指出的是,虚词和实词运用数量的不同,还会造成诗歌语言在气势、韵律和节奏上的不同。

二、孟浩然诗词的结构艺术

语言结构的不同是一个作家独特语言风格的重要表现,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也有他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孟浩然的诗句中经常使用多个动词构成句子,有时在一句五言诗中会同时使用三个动词。如在他的《早发渔浦潭》中,“饮水畏惊猿”就使用了“饮”“畏”“惊”三个动词,还将“饮水”前置,使用了倒装句的方式。动词在诗句中高密度地使用,充分而又准确地表现出了吟诵对象的灵动和幻化,可以更加细腻而生动地塑造事物形象。使用倒装句也是孟浩然诗歌的一个特点。他的倒装句丰富多样、变化多端。他常常把句中的某些名词前置,而改变成别的假性句式。例如,他在《姚开府山池》的“馆是招贤辟”中将“馆”和“楼因教舞开”中的“楼”字前置,形成了假性句式,让诗句变得更有力量,更具变化性。而将宾语前置,用定语作为宾语的句式更是孟浩然诗句的一大特点。他在《自洛之越》中将“山水寻吴越”中的“山水”提到句首,而将原来的定语“吴越”用作宾语,形成了一个主谓宾完整的假性句式。他有时候会将一句话的某一部分前置,单独成句,然后与剩下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如《送吴宣从事》中将用作宾语的“平生一匕首”前置,然后与剩下的部分“感激赠夫君”形成一个完整的诗句。而《醉后赠马四》中的“四海重然诺”本来是定语,现在被放在句首,而将主语留下,又省略了系动词和标语,形成了一个主谓宾完整的假性句式:“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意思是我听说白眉也就是马良是天下最讲信用的人),这种句式在诗中也很少见到。当然,这是我们按照现代语言的语法方式来进行分析的,孟浩然在当初作诗之时未必是如此构思,我们只是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简洁明了。然而,把要强调的部分前置,将其放在突出位置,用倒装句的方式来加强语气,也使诗句更有力量,变化更多。这种句式在孟浩然的诗作中运用得非常广泛、精妙绝伦。

三、孟浩然诗词的创作艺术

语言是思想的传递者,是用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孟浩然的诗句中运用到很多的语言技巧,充分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和内心,也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运用比兴手法增强语言气势、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也是孟浩然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在《秋登兰山寄张五》中开头就以“北山白云”起兴,进而引发对隐者的描绘。暗用陶弘景“岭上有白云”的意境,又写到隐者的“只可自怡悦”,格调新颖,意境优美,是首难得的佳作。在《赠萧少府》中这样写少府的清明廉洁:“欲知清与洁”,然后用明月比兴:“明月在澄湾”,贴切新颖,歌颂之情流露其中。运用暗用比兴的叙述方式,将正义与比兴巧妙融合,堪称绝妙。他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中,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用洞庭湖的浩瀚与汹涌表达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和博大情怀,比兴之妙不言而喻。后面则使用两个比喻句:“欲济无舟楫”和“徒有羡鱼情”,用无船渡河和无钩钓鱼表达了仕途坎坷,为官无门,空怀一身抱负却不能施展,无法报效国家的惆怅与苦闷,也含有希望得到张说的举荐,能入仕为官的意思。比兴,让诗句显得婉约含蓄而寓意深远,是一种巧妙的诗歌语言艺术。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中还经常用夸张和想象,寓实于虚,使诗句更加真实,具有感染力。夸张和想象是诗歌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方式。夸张和想象一般都是言过其实、虚幻缥缈的,但是孟浩然却将它们化虚为实。“云梦掌中小”是孟浩然在《登望楚山最高顶》中的名句,意思是站在望楚山的顶上,看到云梦泽只有手掌般大小,是为了衬托出望楚山之高。其实唐代时期云梦泽早已经不复存在,那孟浩然又是怎么看到它像手掌般大小的呢?这就是一种化虚为实的手法,用以衬托所描写的对象,加强语气。“鲲飞今始见”是他《晓入南山》中的句子,意思是在南山上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鲲飞。而实际上,鲲只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现实中根本没有,这其实是孟浩然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把它描绘成亲眼所见,来加强诗句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四、孟浩然诗词的思想艺术

第6篇:写风的诗句范文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先生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创作于1937年12月28日的夜晚。当时的中国,正陷于最深重的苦难之中。这首诗用寒冷和不幸的图景与低沉的调子打动人们,并唤起人们追求光明的决心。这几行诗句描写了北方原野上的寒风,给每个读过这首诗的人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诗人把寒风比作悲哀的老妇,一下子就使读者感到一种苍凉悲哀的情绪,“紧紧跟随”“伸出”“拉扯”这些动作,都从老妇的角度写,让人感到寒冷北风的无法逃避。“寒冷的指爪”不仅写出了寒风的尖利,也写出了它的冰冷,使人不寒而栗。而“土地一样古老的话”“絮聒”则赋予了寒风沉重的历史感,暗示了这场民族灾难的深重。自然的风从来都在大地上来来去去,它仅仅是空气的流动,而在富有爱国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的诗人笔下,风却被赋予了古老哀伤的感彩,透过这些描述,我们看到的是人民的苦难。形象中富有深重的历史感,使这些诗句成为中国新诗中最精妙的语言。

笑声

寂静被亮银的笑声/裂为碎片。

第7篇:写风的诗句范文

一、推敲“炼字”之传神

一首诗词当中,常常有一个或几个耐人寻味的关键词,这些往往就是“诗眼”和“词眼”,它既与语言有关,又与内容有关,有“一字递情,千古传诵”的美赞。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命题者通常喜欢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简称“炼字”题。常考的“炼字”对象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拟声词等等。此类字词,各有传神之处。

如动词,多常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比如2012年湖北卷:“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形容词的妙处在于能够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如2012年安徽卷:“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其中“软”的妙处为: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又如2012年四川卷:“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参考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形容词当中的颜色词也是考查的重点,常常能表现诗人的心情,增强画面感,渲染气氛。例: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叠词的妙处为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拟声词妙处为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数词的精妙之处准确传神,突出强调内容。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炼字”题一般的答题模式:1.找出该字。(已经给出就直接分析)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果字表意义浅显,可以省略此步骤)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状。4.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 “诗眼”分别是“咽”、“冷”。②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③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品读“炼句”之精妙

诗歌的语句具有跳跃性、含蓄性的特点,所以要欣赏诗,首先必须要了解“诗家语”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读懂难以理解的诗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就是难句中的常见典型。

1.省略句

诗句中的省略,可以留给读者大量可供联想、想象的空白。古人喜用实词表达意象,并省略虚词在彼此间的连缀。如“洛城一别四千里”(杜甫《恨别》)省略了介词 “自、在、之外”,可翻译为“自洛阳一别我已在四千里之外”。“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省略了比喻关联词“如”,可翻译成“游子如浮云”。有时动词也会省略,如“风”“雨”“日”“月”后面常常省略“吹”“下”“晒”“落”,翻译时译成什么动词则要视上下诗句内容而定。表示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或行为的动词也往往省略,如“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足迹”与 “板桥、霜”之间就省略了动词“踏”和“印”。省略还有互文省略,即在上下文中两个事物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一是词的省略,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略了“迢迢”。二是句子的省略,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在意象并置的诗句中省略往往最多,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全联大多由名词构成,省去了表方位、处所、关系的虚词和人物活动的动词,做到没有一个“闲”字。

2.倒装句

有不少的诗句为讲究押韵和平仄,使语言精妙、耐人寻味,其词语排列常颠倒了现代汉语的顺序。在理解的时候,重新调整一下语序,句意的理解会轻松很多。常见的倒装句有:主语后置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意为“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凄凄。” 宾语前置如“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应为“清辉寒玉臂”。主宾换位如“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应为“黄花报霜信” 。定语后置 如“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应为“一月夜飞渡镜湖” 。状语后置如“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 《采桑子》)应为“双燕细雨中归来”。因果倒装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是因为平野辽阔,所以才感受到星星显得格外低垂;是因为大江奔流,才觉得月亮也随江流在涌动,所以应该是“平野阔星垂,大江流月涌”。

只有读懂诗句,方能品读出“炼句”的精妙之处。“炼句”主要考查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描写精彩的语句以及上述的特殊句式。

“炼句”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1、描述诗句描绘的意境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3、分析该句的效果作用、表达的情感主旨。

例:2012江苏卷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参考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三、赏析风格之神韵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每个诗人在写诗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韵味独特的语言风格,有的朴实无华,有的华美绚丽,命题者通过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特色的把握,也同时考查了考生对作家语言风格的了解。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析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整体语言风格。而一首诗的语言风格往往和诗人的总体语言风格相一致,因此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如陶渊明的诗清新自然,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王昌龄的诗雄健高昂,李商隐的诗朦胧隐晦,温庭筠的诗绮丽香艳,李清照的词缠绵婉约,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杜牧的诗清健俊爽,王维的诗诗画一体,高适的诗悲壮苍凉,陆游的诗悲壮沉郁等等。同时还要牢记不同类型的诗的常见风格。如宫廷诗:缠绵婉转,山水诗:清新优美,田园诗:恬淡温馨,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当然诗歌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语所能全部概括的,平时要多积累。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要考虑以下三个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8篇:写风的诗句范文

吕小妹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11)

摘  要:本文以《醉花阴》教学为例,在“文本背景处”、“教学重点处”、“语言精美处”三个方面对这首古诗进行了拓展,来探索古诗教学中拓展的基本形式,浅谈拓展的基本要点,努力提高拓展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拓展形式;基本要点

在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地拓展,能够拓宽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增加学生的积累,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一首首古诗在课堂里面变得丰富多彩,拓展就是古诗词教学的“春风”。所以,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重视在古诗教学中巧妙地拓展。《醉花阴》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为李清照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教学中不仅仅要把握词人内心的“愁”情,还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全面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作。为此,在这首词的教学中,可进行如下拓展:

一、在文本背景处拓展

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情感的外观。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就要对作者的时代、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等“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古诗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教学这首词时,可对文本的背景进行这样的拓展:

1、当时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爱情深笃的夫妻却过起了“牛郎织女”的生活。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再没有欢声笑语。她的生活孤独寂寞、空虚无聊,更多的是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李清照就写了这首词给丈夫赵明诚,以寄相思之苦。

2、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琅嬛记》

上面的两则材料是李清照写作《醉花阴》的背景。阅读往往是需要知人论世的,尤其是古诗词阅读,因大多年代较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如果不做一点相关背景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可能很难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围绕文本拓展和延伸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二、在教学重点处拓展

《醉花阴》这首词的教学重点之一是作者以花喻人写愁,以物写瘦的方法使用,如果将这一方法讲解到位,本诗的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就把握了,为此,在这一环节上,可做如下拓展:

1、出示一组写愁的诗句,比较诗人写愁方法的不同。

(1)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

(2)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4)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引导学生分析古人是如何写愁的,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落红,愁是有数量的;李煜说,愁像一江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绵绵不尽的春江之水;秦观说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仅有数量,还有深度。有如此众多的写愁高手站在李清照的面前,李清照如何写愁才可以在文学史中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呢?她是如何写愁思的?继而引导学生分析,李清照写愁的艺术特色: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者以花喻人,黄色的不止外形上淡雅、清秀,与作者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它象征高洁、淡泊,也酷似作者芳华和清品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当的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2、再出示一组以物写瘦的诗句,让学生品析体会本诗手法的精妙

学生分析出以花喻人,以物写瘦的手法之后,教师再出示一组以物写瘦的诗句,比较同样是以物写瘦的诗句与词句相比哪一个更好?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程垓《摊破江城子》)

在比较中得出,李清照词中这个比喻与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却始终不见一“菊”字。词人用“东篱把酒”这样的典故与“暗香盈袖”的描写,突出咏菊的话题,“菊”的色、香、形态,俱现笔端。清代陈廷焯《云韶集》评价说:“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这三句共同创作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仁的境界。尤其是帘卷西风,时令与环境气氛做烘托,使人马上想到一副西风瘦菊的画面。很有意境美。

三、在语言的精美处拓展

第9篇:写风的诗句范文

在一段时间的诗歌教学中,我也感觉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于是我将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进行了归纳,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的思路清晰了,方法会用了,不再有畏惧感了。

分析题型,明确考点

在考试中,常常出现的诗歌赏析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 这首诗侧重写一个“______ ”字。

2. 这首诗含蓄地抒发了作者______的情感。

3. 某句诗中的某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 诗的某两句,最为读者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运用的角度,作一点赏析。

5. 某句诗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情境。请对诗句表现的情境加以描述。

6. 对某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或正确的)一项是:()

第1、2两题很显然是考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第3题考查对诗歌中的某个字的赏析,是考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第4题考诗歌的表达技巧;第5题考诗歌的意境,也是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第6题是一道选择题,但选项依然是从以上几个角度来出题的,没有脱离考点。

通过对这些题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诗歌赏析的考点:1.明情感内容:理解古诗内容,把握诗人情感;2.赏修辞语言:能对古诗语言从修辞角度作一点赏析;3.析表现手法:能对古诗中显著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作一点分析;4.联想想象:对古诗中的意境能展开联想想象,描绘出来。

把握内容,了解情感

在这几个考点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是赏析的基础。脱离了这一基础,其他赏析都是空谈。通常有以下几个技巧:

看诗题,紧扣关键字理解内容。从题目中的一些关键字可以看出诗歌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别:怀古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咏物诗,以物象为题,或用“咏(题、赠、赞)+物象”为题;写景诗,分为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战争诗(边塞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出塞》《从军行》等;行旅诗和闺怨诗,表达离愁别绪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送别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看作者,理解诗歌风格或派别。如边塞诗沉郁苍凉,婉约派缠绵细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清新明快,高适的悲壮苍凉,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当然这些是诗人的主要风格,并不是说豪放派诗人只能写豪迈的诗篇,婉约派诗人只能写“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诗。如豪放派代表诗人苏轼就写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让人心碎的诗句;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也曾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让人热血沸腾的壮美诗句。

看注释,理解创作背景。注释中对诗句里一些词的解释和对作者的简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诗歌内容,使得我们了解诗人写作诗歌的背景,揣测诗人当时的情感。这里不再举例。

抓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明代人张潮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可见景物给人的感受之不同。诗人在诗中就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所用意象中。如用表达高雅之意;“杨柳”中的“柳”与“留”谐音,因而寄托了作者的离愁别绪;见落日而生惆怅之情;见大漠而有苍凉之慨;落花让人感伤;归雁让人思乡……这些意象营造了古诗独特的意境,也为我们赏析诗歌提供了思路。

看题干,捕捉有效信息。不要小看了题干,它往往能给我们一些暗示,让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少走弯路。

弄清要点,准确答题

修辞语言类题型的答题要点是:1. 准确指出修辞手法;2. 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分析描绘了什么内容;3. 说出这种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如: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韦庄,晚唐京兆杜陵 (今陕西西安)人。②台城,古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附近。

问题:诗的第三、四两句,最为读者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作一点赏析。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较熟悉的古诗中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等。在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时,绝对不能离开诗句去独立分析,或是空洞地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作答。《台城》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是比较好判断的,不过分析的时候我们应当紧紧扣住“无情”二字,这两个字写出了台城柳不管王朝更迭,不管人间兴亡,不解诗人感慨,依旧枝繁叶茂,烟笼长堤。实际上反衬了诗人对历史衰败的无奈,角度巧妙,耐人寻味。当然,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之外,这两句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分析。

表现手法类题型的答题要点是:1、准确指出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分析描绘了什么内容;3、说出这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依然以《台城》为例,可以出这样的问题:

请你从表现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诗歌的三、四两句作一点赏析。

古诗中常常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如《钱塘湖春行》)、借古抒怀(如《赤壁》)、托物言志(如《石灰吟》)、欲扬先抑(如宋赵希桐的《次萧冰崖梅花韵》)、以动写静(如《鸟鸣涧》)、虚实相生(如《观沧海》)、用典(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兴(如《关雎》)等等。《台城》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什么样的景?在春风中摇荡的台城柳枝繁叶茂,烟笼十里长堤,完全不管人间兴亡,不解诗人感慨。抒什么样的情?依然要抓住关键词分析。“无情”表达了诗人的无限伤感之情,“依旧”深寓历史沧桑之慨。

联想想象类题型的答题要点是:1. 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2. 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3. 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如:

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①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问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情境。请对诗句表现的情境加以描述。

很多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半夜时分,鲤鱼竞相跳上岸边,表达了诗人欢快的心情。这仅仅是对诗句的简单扩写,没有联想和想像,也没有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语言干瘪。我们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诗人在船上听到滩头哗哗的声音,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声音更加急骤,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奔滩而上了。我们可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着力表现鱼儿的活泼: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摇鳍摆尾啪啪蹦跳。兰溪山水充满了蓬勃生机,令人荡漾起欢乐(欢快)之情。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