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

第1篇: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室内环境;治理;发展状况;趋势

室内环境的治理工作是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讨论的议题,我国在此方面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问题,因此文章主要对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发展的目标,进而做出全面性的努力。以下对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功能,定位主要任务,以此推动整个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生活创建更有效的意义,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1.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分析

1.1我国在室内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机遇

首先,党和政府都十分关注民生的改善性工作,民生改善也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想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在食品、交通以及环境方面进行重点改善,而室内环境治理更是为人民群众打造安居乐业环境的一种措施。室内的环境污染治理成为国家发展中的大事。

其次,室内环境治理行业日渐成熟。从2000年开始至今,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经历了将近十几年的发展时间,也得到了一些政策实施的从无到有的发展,尤其是在2008年我国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室内环境治理的技术已经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1.2室内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分析

室内环境治理行业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环境治理行业尽管已经有多年的发展,但是对于传统性的行业还有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解决室内环境问题还是一个艰难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有效的对检测和治理的关系进行处理,并且对于室内的通风还有净化的条件做了解,提升居住者的环保意识,理清室内污染治理和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升消费者对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认识程度。

2.室内环境治理市场的未来发展分析

当前我国各个城市尤其是工业发达以及人口密度大的城市,雾霾情况,PM2.5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性关注,这种对人体健康有损害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危机,加快空气的净化,让室内环境也得到净化已经成为未来主要研究的领域。

2.1市场上的空气净化技术分析

银离子净化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将让室内的空气充满银离子的成分,以此起到净化细菌的作用和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为产品需要付出较多的成本,含有的细菌灭少率也不是非常高,尤其是对一些病毒细菌,根本起不到净化和杀菌的作用。

负离子技术,这个技术主要是使用静电释放的负离子技术对于空气中含有的粉尘进行吸附,以此降低尘埃中的毒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作用。负离子还能和氧气一同产生臭氧,能够杀灭细菌。

低温等离子技术,这样技术就是对室内的气体进行外加电压,然后让气体释放出电压,并且让气体能够被击穿,产生各种带有氧化性的低温等离子,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污染物被粉碎。光触媒技术,主要是在光纤的照射作用下释放出一些带有强氧化的自由基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成本非常低,缺点是能够在空气中发生作用的时间不长,因此杀菌的效果有限。

静电集尘技术。此项技术使用的是高压静电的吸附性原理,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这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性的净化技术,在家庭室内的空气精华当中使用非常广泛,有点是对于空气中的微粒污染物能够有去除的作用,例如,常见的灰尘还有花粉以及厨房的油烟等等,还能对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进行驱除。

2.2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思路

首先,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文明的室内的生活环境。人们群众非常关心自己的居住环境问题,为了能够对居住的环境进行污染物的净化处理就需要构建起一定的应用技术,研发出空气消毒技术,这也是走向低碳环保以及环境治理的美好明天的有效途径。另外还需要建立起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治防范措施,人民群众的安危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发展中第一重点问题之一,关乎到生产的安全性以及社会发展的安全性,因此应急救援技术的使用也是对群众室内安全关注的一个方面。

其次,在改善室内环境卫生的基础上,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环境调查方面了解到,在对人们生命和健康产生影响的要素当中,生活方式占据了90%的比重,这处于主导性的位置上,如果能够对生活环境进行改善,那么将会有一部分的心脏病、糖尿病以及中风和癌症都可以避免。研究中还指出,室内的空气污染要比室外高出大约50倍,因此在室内的环境治理方面还需要加强研究的步伐,通过对室内环境的改善,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

第2篇: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国内支线航空;发展布局;社会总体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115-02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推动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综合体,它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区域经济合理发展的程度。换句话说,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从区域经济的视角来衡量特定区域经济合理发展的程度,对解释当前国内支线航空的发展困境有很大帮助。

支线航空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尚没有完整清晰的定义,学界一般将其定义为航距在500 公里左右,由70 座以下的机型在中小型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或中小型城市之间的航班飞行[1];也有学者根据中国民航“十一五”机场布局规划中关于大型枢纽机场、中型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的分类,将支线航空概括为可以在非省会城市且年旅客吞吐量低于100万人次的机场开展的营运[2]。不管具体如何表述,支线航空作为枢纽―干线―支线航空网络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始终是中国航空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航空运输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其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都已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早已确定了世界民用航空大国的地位。但是中国支线航空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它在整个航空市场中的份额常年徘徊在2%~4%之间[3],这种落后的发展水平与中国民用航空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其实这些年中国支线航空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支线航空的潜在需求开始向有效需求转化;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等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活跃,支线航空需求较高;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旅游业快速增长等,也为支线航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外,中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的自然条件都适合发展支线航空[1]。然而,中国支线航空却没有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实现应有的发展。

事实上自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支线航空运输市场的问题就逐渐凸现,由于支线机场运营成本过高、缺乏合适机型和航班安排不合理等诸多原因,国内支线机场大都呈现出吞吐量较小和经营困难的景象,支线航空的发展陷入困境,与同期国内干线和国际航班的大幅度增长形成了鲜明反差;随着近年来国内高速公路迅猛发展和铁路几次提速,支线航空运输市场更进一步萎缩,甚至不少地区支线航空运输已经被高速公路和铁路挤出了运输市场。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65%的支线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低于10万人次[4]。更为严重的是,面对支线航空运输市场的低迷,很多国内航空运输企业和地方政府曾经一度认为规模就能带来效益,试图通过增加支线机场的数量和飞机的运力来实现市场的兴旺,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一方面,各地争相上马支线机场的建设,无视支线航空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国内支线航空经营效率不高、网络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多数航空企业偏爱购买大运力飞机,由此造成航空企业在许多客流量小的支线航段上使用中型客机运营,导致上座率较低,长此以往, 航空企业往往会在亏损的压力下大幅减少班次,而班次较少就更难以获得广大旅客的认可――运力和客源的矛盾导致支线航空陷入了客源不足的恶性循环。事实上,截至2007 年年底,全国30 座~120 座的支线飞机只有81 架,仅占全部民航运输飞机的8%,而欧洲和北美的比例分别是36%和43%[3]。上述这些不利因素结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国内支线航空的健康发展,从民航总局《2008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的数据中可以略见一斑:2008年中国境内民用航空通航机场共有158个(不含香港和澳门),所有通航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人次以上的有47个,与上年持平,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49%,而其余111个支线机场完成的年旅客吞吐量合计只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4.51%[5]。

总的来说,当前国内支线航空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较差;在不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在整个运量中比重很低,与干线航空的发展不够协调;面临铁路提速、高速公路等的激烈竞争,市场开拓困难重重;多数支线机场耗资巨大却难见效益,国家每年还要拿出巨额资金进行补贴。尽管存在着这些问题,我们仍要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因为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背景下,支线航空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优化航空运输市场结构,而且也能更好地满足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需求,提高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水平。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中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战略的实现,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需要国内支线航空的繁荣。根据最近出台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中国要在完善现有100多个支线机场的基础上新增45个支线机场,建设资金预计1 400亿元;而到2020年之前,准备新增支线机场97个,总投资将高达4 500亿元。届时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将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所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82%[6]。与其他航空大国相比,更可以看出中国的支线航空是个朝阳产业,比如美国国土面积与中国相近,却拥有公共机场五千多个,每万平方公里的民航机场服务密度高达5.96 个;而中国的密度仅0.1 个,远低于世界民航运输量前40 名国家0.5 的平均水平[1]。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支线航空的发展困境主要就是支线机场的经营困境。近年来,全国各地建设了一大批支线机场,虽然有温州、台州等地区的支线机场生意红火,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但更多的机场修起来了之后却长期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效益,甚至难以收回投资。这些支线机场普遍都困窘于航班量太少,出现巨额亏损,甚至随时都有停航的可能;有的因为线路取消而被闲置,给当地留下了巨额的债务包袱。国内各个地区只有特点的差异,而没有本质上的高下之别,那么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区建设类似的支线机场却产生了如此之大的效益差距?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区域经济的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在不同组合情况下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区域经济合理发展的程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何在不同的地区科学地修建支线机场?如何发挥已建成支线机场的效能?以及如何支持各地支线航空和整个航空运输体系步入良性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支线航空过程中急需研究的课题。从表面上看,当前支线航空困境的原因在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支线航空网络不健全,机场布局不合理,市场管理混乱,机场对支干线航空调节能力差,等等。但是从更深层次上分析,我们会发现其成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对支线航空区域发展布局的科学性和社会总体经济效益重视程度不够,具体到各地来说就是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第3篇: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 趋势 措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74-01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逐渐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传统经济贸易形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紧跟世界经济的潮流,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了解国际贸易的惯例与规则,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一、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性

1、革新企业意识,开阔企业的视野

与国内的经济贸易不同,国际经济与贸易遵循的是国际贸易的惯例与规则,企业在进行贸易时,必须接受新的规则,了解新的制度,有利于革新我国传统企业的经济贸易意识,使得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产品与服务。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只有打开自己的视野,摒弃传统的观念,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方案,才能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确保自己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首先离不开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P2P平台的推进使得线上线下交易成为了可能,快递行业的发展使得国内新鲜水果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如产品的售后问题,沟通时差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发展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助力剂,促使科学技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反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繁荣,技术的支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一部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推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3、促进我国和国际经济的共同繁荣

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一个国家不可能实现综合国力的整体提高。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国内经济转变为了多元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的增加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与可能。

国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产品、服务质量的升级,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则推动我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产品质量提高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1、贸易发展高速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的货物贸易增长速度都不断提高,贸易数量也不断增加,极大地拉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的便利,人们在进行产品、服务的选择时,跳出了传统的国内范围,将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使得国际贸易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反之更加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2、区域合作程度提高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主要的贸易大国为了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绝大多数都采取了大区域之间的合作这一战略方案,加强大国之间的合作,这就使得刚刚发展起来的多变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战。

为了应对大国的策略,逐步树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也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共同体、签订区域合作战略、降低关税等方法,发展中国家也加强了自己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合作,使得周边国家的产品、服务能以更为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产品、服务也能以相等的对价进入国外市场,强化周边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巩固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3、贸易规范化

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时,必须要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惯例,在我国刚加入世界贸易时,就是因为不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惯例,吃了不少亏,甚至输了许多场十分重要的官司,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国。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惯例不仅仅包括在交易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和原则,还包括了尊重不同国家的特点、不同民族的风俗等原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增加,不同国家在进行交易时,逐渐重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遵循基本的交易规则,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更为规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4、贸易范围选择性大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贸易更为自由,随之而来的,贸易之间的摩擦也会加剧,发生的矛盾逐渐增加,各国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政策,如通过贸易壁垒的方式,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保护国内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为了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避免与对自己设立了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易,往往会选择将交易的范围扩展到其他地区,通过增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易,实现贸易的顺差,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三、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措施

1、树立全球性的战略性眼光

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是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只有正确地对待国际经济与贸易,摒除传统的贸易眼界和贸易方式,抓住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才能正确把握住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正确战略。

2、重视信息技术,利用科学技术革新贸易方式

当前时代时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购买产品,天猫、淘宝、京东等网站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国外的亚马逊、ebay等网站也为许多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贸易的新方式,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沟通,并革新现有的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革新传统的交易方式,以科学技术打破过去的交易壁垒,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

3、遵守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建立国际交往新规则

遵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原则,是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然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的。

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在公平、公开的交易平台下,建立新的更为便利的交往规则,使得国际交流更为便利,国际交往更为便捷,为双方提供交流的新平台与新方向。

建立国际交往新规则需要注意重视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尽可能地实现多方主体的平等交流,打破传统的贸易壁垒,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将新规则与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相结合,避免存在不同时期的规则的冲突,对于不适用于当前的过时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应予以摒弃。

四、小结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的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必须紧紧地抓住其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交易双方的互利互赢,共同推动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崔红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5(5).

[2] 章云.浅谈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2015(2).

第4篇: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对外加工贸易 发展趋势 制造业

一、前言

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创造外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整体变化,对外加工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并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质量,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内容。结合国内当前形势,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以及在物流配送商上得全面发展。因此,正确分析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努力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由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无论是在劳动力成本还是原材料成本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要想实现快速稳定增长,就要依托国内有利形势,努力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确保对外加工贸易稳步增长。具体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受到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对外加工贸易如果不改变过度依赖低成本的发展策略,未来发展中将难以实现全面增长。为此,对外加工贸易应根据国内经济形势,适时的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对外加工贸易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和现实发展需求,对外加工贸易在未来发展中,将会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全面优化,无论是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成本,还是对外加工贸易的原材料成本,都会得到持续降低,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将会得到有效支持和拉动,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质量也将得到全面提高。

(二)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全面增加资本比例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增加资本比例,提高投资额度,对整个产业进行优化和重构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手段的支持下,对外加工贸易将会获得更多的资金倾斜,将在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上有所提高,最终达到稳步发展的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加工贸易都是出口贸易的主要拉动力,增加对外加工贸易的资本投入,不但会为对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也会给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全面增加资本比例,将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其发展水平将会持续提高。

(三)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改变单一的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增加技术投资,强化技术实力并提高技术竞争力,使对外加工贸易能够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

基于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只有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外加工贸易才能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最终使对外加工贸易在整体发展水平上能够得到持续提高。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上有所侧重,最终达到提高对外加工贸易发展质量的目的,为对外加工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要想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局面,并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就要努力实现国内采购,并向国内价值链延伸,通过这些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推动对外加工贸易朝着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综合目前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经验,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是对外加工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采购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能及时培育和发展中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只得止步于劳动密集型阶段。

基于这一需求,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我国对外加工将加大原材料国内采购力度,降低采购成本

为了进一步降低对外加工贸易成本,并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未来我国对外加工将加大原材料的国内采购力度,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使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效益更加显著,达到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目的。

在对外加工贸易中,原材料成本是影响对外加工贸易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成本的可控和持续降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在原材料采购上向国内倾斜,并做到先国内后国外,在同等质量和同等价格的前提下以及在同等质量国内价格偏低时候,优先采购国内产品,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对外加工贸易效益的目的。

(二)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价值链延伸,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

通过采取国内采购的方式,对外加工贸易的原材料采购将向国内倾斜,国内价值链延伸也将得以实现。在这一状态下,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整体价值和整体效益上获得全面提高,并对国内经济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

鉴于对外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通过国内采购,使得对外加工贸易的国内价值链得到了有效延伸,对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和满足对外加工贸易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价值链延伸,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

四、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物流配送上得全面发展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当前国际上加工贸易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重要。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物流配送既是对外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对外加工贸易整体效益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物流配送上获得较大的支持,整个物流配送效率和物流配送速度都将得到有效提升,具体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快速发展:

(一)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内的的物流配送成本将会持续降低,对对外加工贸易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在对外加工贸易中,物流配送成本占有一定比例,物流配送成本占比越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总体成本就越高,其综合效益也就越低。基于这一认识,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成本将会得到持续压缩,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效益将会逐渐提升,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将会走上健康之路。因此,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成本进一步降低将成为重要趋势。

(二)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持续提高

随着国内交通能力的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会越来越高,对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除了要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之外,如何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也关系到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从国家目前对待对外加工贸易的态度来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并建立全面有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对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发展和提高企业发展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持续提高。

(三)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渠道将更加畅通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大型化的港口和机场,在物流配送渠道建设上的投入将越来越大,物流配送渠道也将更加畅通。拥有了完备的物流配送渠道之后,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将获得更多的保障,对物流配送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渠道将更加畅通。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创造外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整体变化,对外加工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并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质量,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内容。结合国内当前形势,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以及在物流配送商上得全面发展。因此,正确分析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豪,刘敏.中国制造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问题探索,2006.

[2]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

[4]蔡玉贞.生产者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7.

第5篇: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空间经济学;非均衡发展;核心边缘结构:地区间差异

一、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迅猛发展。世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全球经济背景下世界经济非均衡发展趋势明显,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样面临较突出的非均衡发展问题。我国进入WTO后。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转轨与经济增长同步。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逐年扩大,为我国经济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到21世纪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实现了经济起飞,形成了新型高速发展的经济圈。如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等。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使得我国南和北方、东与西方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地区间差距不断扩大,东部沿海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呈现巨大差异。然而。产生我国地区间差异和非均衡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历史,自然。民族,经济。财政、产业、金融。人口、科技、教育、资源、设施、产业、市场、收入、消费以及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等。与此同时,现有的空间经济理论还尚不能将这些因素全部纳入对空间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框架之中,许多历史、自然、地理、民族等因素在空间经济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被严格假设忽略。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空间经济理论框架中,贸易自由度的外生变化以及相关政策变量的外生变化如何共同影响要素流动、产业集聚及内生的非均衡发展与地区差距。是空间经济视角下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对象。非均衡发展与地区差距理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时间变量的,主要包括循环累积因果论、不平衡增长论与产业关联论、增长极理论。中心一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等。另一类是有时间变量的,主要以倒“U”型理论为代表。而空间经济视角下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对象将这一问题仅仅设定在空间经济理论框架下无时间变量范围内,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研究观点主要体现在两派:一派以杰佛瑞(IeffreySachs)为代表,从一个地区潜在的和固有的空间地理特征差异的角度来研究地区不均衡发展与地区差距。如大城市通常形成于靠近优良港口的地方等。另外一派则探究为什么即使没有地理特征上的明显差异,经济依然出现差异化发展。如为什么一个小的历史事件可以使一个国家成为工业核心,而其他国家却沦为边缘区域等,这两派理论互相补足。使空间经济问题研究更加全面。当然我们所谈及的空间经济理论中的“空间”概念,并不是几何学中静止的“纯空间”和物理学中的“绝对空间”。而是分布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消费市场等客体。且在不断发生的商品生产、成品和原料运输、信息传递、商品销售等再生产过程。以及人口的流动分散与聚集、新区的开发,新技术的扩散等现象中的。其中每一种活动、客体及其相互间产生的联系,形成了一种空间态势。他们在整体中的相互结合便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综合性、整体性的空间经济系统。因此。当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加剧和地区差距的扩大。2004年,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土地价格疯狂上涨、在经济聚集区90年代的外资大量进入与2007年开始的外资有规模的撤离、2008年伴随着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密集地区经济明显下滑等。都是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事件,并对我国的地区非均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利用空间经济理论框架下的一系列空间经济模型,如核心一边缘模型(Core—Periphery model,CP模型)、资本创造模型(Constructed Capital model。CC模型)对国内这些现象进行研究,解释地区差距扩大现象并探讨未来地区非均衡发展的趋势以及对空间经济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综述的研究,对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第6篇: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摘 要 现今中国经济在世界发展越来越快,受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财政政策在国内经济上的发展战略地位跟作用发生显著变化。在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冲击下,中国的财政政策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中国的财政政策需要通过重大的变革才能应对现时期所面对的新时期挑战,才能够适应时展潮流,让中国跟国际市场正常接轨,从而促进中国在国际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影响 财政支出

一、前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一直都很协调,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增加对教育、科研成果建设、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投资就能够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如果财政支出大于经济增长那就说明我国财政更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出现问题,其之间关系超过了合理因素,则会给经济带来负增长,如政府行政人员过多、财政支出管理体质不完善、社会投资建设不规范等这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建立新的财政体制,削减财政规模,制定合理财政支出范围,控制财政合理化支出。

二、私人投资受财政支出影响

发达国家进行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增长,而在中国,经济分权则需要考虑到劳动力、私人资本这些问题反而会降低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增长。这说明我国财政体制还不完善,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如国内中央财政跟地方财政划分不清的问题、各地区利益的不均匀分配问题、转移支付不完善问题。所以,我国政府的财政体制急需改革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平衡稳定增长。

另外,如果从私人角度看经济增长的话,私人投资也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贡献。而若是劳动力超过国内合理就业规模就会给经济带来负增长。所以政府在对财政政策进行调整的时候应该增加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方面的投资,还要促进那些弹性范围比较大的行业以减少失业人员,从而降低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增长。

还有,政府加强对扶持产业的工业化发展补贴也会给财政带来负担。政府对那些国家骨干企业,、基础产业提供大量资金支持跟贷款担保,还给他们很多优惠政策,各种优惠政策跟担保都在无形中给财政增加了负面影响。同时,政府还会垄断一些基础产业,不完善的管理方式带来水资源的污染浪费,给环境带来破坏,政府还会掩盖基础产业的真实社会成本,缺少部分则有财政支出来填平,这些都给财政带来负担。

三、财政支出不足与财政资金浪费现象

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阶段我国政府财政规模大大减小。同时支出的不足,管理的失调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前国家财政管理体制非常薄弱。对各项分配不能做到规范管理,财政管理非常分散,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持续降低,这些可以从国家财政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财政收入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还有近几年发展的不稳定,都在显现出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跟水平的各种弊端。这种国内低水平的财政支出跟国际上财政的日去发展趋势相比更加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政府在正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甚至在部分地区政府财政已经无法正常保证正常维持社会的稳定。这种情况表明当前国家财政支出总量严重匮乏。

国家财政总量匮乏的同时也说明财政管理的缺陷问题。特别是政府人员挪用公款问题,公款吃喝屡禁不止,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公款出国旅游,兴建各种娱乐场所铺张浪费显现比比皆是,还有长期存在于政府内部的不遵纪律、有章不循、管理缺失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改善。除了这些之外,政府部门对基础建设预算普遍中超,有的项目还重复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不合理搭配建设都造成效益低下,从而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这些问题都是财政资金大量浪费的原因。

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资金不足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制约,延缓中国的发展进程。

四、经济转型中的财政支出问题

政府在管理财政支出的时候要对社会资源作出统计,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政府还要对非公共资本类型的公共产品作出评估鉴定,充分考虑公共资本投资问题,科学合理分配公共资本支出,保持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还建议对基础设施进行市场化管理,减少投资风险。

政府还要考虑建立跟完善公共财政部分的问题,考虑市场能否对社会公共产品提供支持,对那些竞争性一般,高盈利的投资项目,政府应该经可能在其中发挥领域资源配置的优势,实施各种手段方式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以促进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制度化转变。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个人或企业在这种市场情况下为追求最大利益都会增加对社会资本的投资,这样就会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

五、结束语

财政支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着。财政支出首先就会制约社会资源总体的配置问题,财政支出体系的完善与否关系着制约社会资源的好坏及其效率。财政支出体系还跟经济发展变化、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发展目标这些息息相关。若是国内生产力水平低下,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增长需求,那就需要适度增加对经济建设的财政支出比重,通过增加投资来提高国内生产力水平来达到经济的平稳增长。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提高国内生活质量,这也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国家经济要发展,社会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求外先治内才能控制好发展方向。保证生活质量就需要对社会公益社会福利增加投入。能否保证高质量全面保障社会公共的需求,控制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国家经济与国际经济正常接轨,这些都是财政活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严晓辉.浅析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现代商业.2008,4(3):12-13.

[2]张国爱.浅析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现代经济信息,2010,3(17):22-23.

第7篇: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取向

前言

由于2008年美国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因而也受到巨大的影响。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肆鼓吹房地产泡沫,继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得各国遭受次贷危机,最后蔓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我国应结合自身经济的特点,认清当前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总体概述

2008年9月16日,曾历经一百五十八年风雨的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之一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手续,于是,华尔街的次贷金融危机便在一夜之间演变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自2008年10月份以来,绝大多数国家的央行采用前所未有的宽松型货币政策,进而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避免出现经济大萧条的现象。与此同时,中国也适当地将紧密性货币政策调整为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然而,随着2009年我国央行的信贷不断投放,这也无形之中使得货币供应量持续保持上升的趋势,此外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用信贷的渠道,流入到金融市场,在拉动内需和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证券、房地产等价格暴涨,从而吹大了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随着国内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继而导致了全国范围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要求我们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房地产和证券价格,进而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通货膨胀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运行形势已基本确立。2010年我国工业总值总体上增长了百分之十三,保持平稳的增长趋势,固定资产的累计额也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四,经济运行趋势基本确立,国内消费增长也超过预期所计划,同比增长创下历史新高。总体而言,经济发展形势表明了货币政策的推行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宽松型货币政策也需可告一段落,继而制定平稳型货币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使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风险与隐患。一方面,信贷投放的不断飙升与资产泡沫压力的蔓延加剧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宽松性货币政策亟需转型。在“十二五”计划期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增长的水平与质量,弱化GDP经济目标,其中调整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货币政策转型目标提供了基调。除此之外,就国内就业形势而言,目前很多欧美国家都担忧高失业率,但中国已经超前完成了就业目标,同比增长超以往就业人数的百分之二十,总体就业形势较好。我国统计监测部门数据调查显示,失业率相比经济危机时代大幅度下降。总体说来,就业形势决定了我国所要采取何种货币政策。

三、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与选择

(一)货币政策的取向

在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大部分欧美国家步调一致,联合推行宽松式的货币政策,即一种低利率、定量扩张的货币政策。中国也紧跟国际步伐,无论在货币创造方面还是信用创造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08年底到2009年共累计投放了十万亿人民币信贷。实践证明,适度实施宽松型货币政策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重要。现阶段,根据既有的经济状况分析材料与案例,灵活地调整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进而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另外,我国将宽松型货币政策适当地调整为逐步稳健的的货币政策,逐渐适应国际金融环境。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我国于2010年共计上调了6次存款准备率,尽管2011年我国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例如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投资速度放缓等等,但是因为我国“十二五”计划的实施与人民消费的持续增长,所以中国经济便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平稳的发展状态。由此看来,倘若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率要比2010年的下降一些,那么合理地设置经济增长目标也能缓解当前所面临的通货膨胀。此外,合理调控物价、保持经济平稳复苏、科学规划经济发展是当前经济宏观调控的关键与核心。缓解通货膨胀、推行平稳的货币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将商品价格设置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适应经济的回落与增长,配合好“十二五”计划的全面开展。在处理通货膨胀的问题上,我国政府要采取全方面的措施,多渠道平衡供求关系,适度释放价格、集中规范经济市场秩序,积极引导预期投资有效地整治经济规划中不合理的地方,如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经济泡沫蔓延等诸多方面。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与银行汇率政策之间的矛盾,多方位地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人民币升值、美国的宽松型货币政策、资本流动等因素),我们应该取消“加息”货币政策工具。例如,我国中行通过优先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积极开拓市场业务,加大并提高宏观监察力度与标准等诸多方式进行增强经济市场流动性。另外,尤其注意的是股票、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现象严重,因而要采用结构性调控的货币政策。除了上述的几种可行性措施之外,贸易政策与汇率政策也不失为处理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或工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危机时代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大多数欧美国家失业率较高,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不断上升,资产价格泡沫蔓延,因而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亟待调控。我国总理也在2010年第三季度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尽管2010年的经济发展形势要好于去年,但依然面临复杂的局面,各种消极因素制约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因为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所以我国央行将要采取相机结合的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审慎权衡各种价值型工具,及时调整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调控时机,从而进一步保持好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而健康地运行。

参考文献:

[1]石峰.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研究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10)

第8篇: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人民币 国际化 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众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规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流出中国,在境外逐步担当货币职能,从而实现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在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在本职职能的基础上由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市场上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等职能,实现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币国际化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进出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会出现人民币的大量外流和流入,但是这其中也会出现资本外逃的现象,导致人民币的价值出现一定的波动,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会受到国际资本与热钱的影响,这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造成了一定的风险,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国际资本的影响,这不仅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金融危机。

(二)货币替代的风险

货币替代主要是一国居民因为对本国货币的稳定失去信心,进而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人民币国际化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通过膨胀,也会影响财富水平,社会总需求和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币逐渐实现国家化,由此产生的货币替代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三角风险

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目标主要有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但是这三个目标并不是兼得的,人民币国际化之后汇率和资本的流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下,大量的境外资金会流入我国的国内市场,如何协调这些资金与国家宏观的经济目标是十分复杂的事情,导致我国的经济会面临众多的冲击和风险。

二、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应对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还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风险。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的管理,减少人民币国际化中存在的风险,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维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需要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作为保障,为了更好地控制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保障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十分重要。国家需要对社会经济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另外还需要保障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性,通过扩大社会需求,改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经济的收支平衡,应该鼓励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降低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二)加强对资本流通的监管

资本流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对于资本流通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本流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资本流通的监督。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国际资本将会大量流入我国的过内容市场,应该加强对国际资本的监管,并充分发挥国际资本对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够为自己所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重视资本账户的管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对于人民币的公信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适度的监管,确保资本账户的有效性,确保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能够顺利实施。

(三)加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监管

国内的金融市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市场之一,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对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需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发展规划,引导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外汇市场的积极配合,因此穾完善外汇市场的自身建设,能够确保外汇结构需要的多元化,保障外汇市场能够尽量满足用户的需要。另外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离不开其他国际货币的合作,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人民币国际化工作,加强人民币与其他国际货币的协作,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危机应对机制,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巩固,人民币国际化逐渐受到关注。但是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存在的风险也比较多,今后需要进一步规范人民币国际化关注,加强对现有国内外经济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加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 经济

前言: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

一、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综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早通道,是中外各国、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及随后匈奴威胁的解除,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并成为中国对外陆路贸易的最主要渠道。

现如今,当代闻名于世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的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正积极转变对外贸易方式,为实现有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而努力。

二、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有利的,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2.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3.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4.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加快;5.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6.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7.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中国应制定相应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来应对挑战。

(一)出口商品战略。我国一直推行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对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战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口导向部门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与国内经济联系少,对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这种对外贸易实质是一种粗放式增长的对外贸易,很难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基于此,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应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通过深化市场改革,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实现对外贸易的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

(二)以质取胜战略。这一战略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针对我国出口贸易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这一战略下我国提出了三项以质取胜的措施:一是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出口质量的意识;二是国家名牌,创立出口商品。名牌产品是企业的形象,是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证,我国正是缺乏名牌产品,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我国应致力于培育国家名牌;三是重视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完善质量认证体系。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突破国外技术性壁垒、扩大商品出口的根本途径。

(三)科技兴贸战略。为加快我国有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又提出了科技兴贸战略,是中国对外经贸新发展的重要战略,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和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四、中国对外贸易中的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在与发达国家的问题上

(一)与美的贸易摩擦。长期以来,中国与美国贸易关系保持比较平稳和良好的发展,同时双方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 美国对我国贸易政策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和加剧进行的导因,其政策及特点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诸多领域,比如知识产权、市场准入、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农产品贸易与纺织品贸易问题等方面都可以得到鲜明体现。

(二)与欧盟的贸易摩擦。目前,许多欧盟国家的产品和贸易结构与中国存在较大的竞争性,这种竞争性虽然鉴于品牌和技术层次的不同,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错位竞争特征,但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品牌建设水平的梯度升级,这种错位竞争的空间逐渐缩小,客观上导致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三)与日本的贸易摩擦。随着中国对日本出后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也越来明显。日本对我国采取的形式多样,包括技术壁垒、反倾销、卫生检疫标准、环保标准、保障条款等,以此来阻止中国产品出口到日本。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史、发展战略、对外贸易关系以及贸易摩擦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道路崎岖坎坷。对此,我国应该加强教育与宣传,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增强我国的经济竞争力,更好的参与国际贸易。同时,我们也要制定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来应对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来维护我国的利益。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