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市场营销重点范文

医药市场营销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市场营销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市场营销重点

第1篇:医药市场营销重点范文

关键词:工作任务导向;市场营销;课程

课程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快速推进,医疗卫生行业得到大力发展,高职学院主动对接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普遍加大了针对医药类岗位群的专业建设力度,因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得以兴起,并迅速成为了相关专业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立在市场营销基础之上,专门以医药类生产、流通和销售企业的营销活动与规律为研究对象,同时是建立在医药学、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和行为学基础上的综合应用科学,是医药管理、医药营销、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和医学类专业的选修课。经对湖南省内6所高职学院相关专业开设的本课程教学调研,以及16家医药制造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医药零售企业岗位需求调研,认为深化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有着非常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设与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普遍理论繁杂而实践又欠缺真实性。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设总体起步较晚,且基本借用市场营销课程建设成果,采取压缩调整、补充添加的方式确定教学内容,尚未在充分调研和广泛收集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重新解构和重构,造成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占据大量条目和篇幅,而富有针对性的与医药营销密切的实践内容明显偏少。其突出表现为,课程内容理论知识逻辑体系完整庞杂,实践体系则一定程度上存在分散、分割,且融合不足,明显缺乏来源于企业、市场的真实事例。大多是以理论体系中某个单一知识点来联系案例的方式呈现,而不是系统地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以系列化的实践项目或活动进行串联,造成实践教学内容必然缺乏真实体验和现场感受,导致学生实践训练脱离实际。由于课程内容与医药市场营销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大部分参加顶岗实习的在校学生和离校上岗的毕业生,均无法适应纷繁复杂的真实市场,普遍反映学校所学知识用不上、用不了,而所需的技能又寻不着、急需用。

(2)教学模式普遍过于传统而新理念难以落实。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普遍是采取理论教授加上少量案例分析的传统方式进行,过多强化教师主导,而学生主体地位尚未显现。同时,由于医药市场营销是偏向文科性质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校均未认识到基于情境设计的实践教学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设施条件明显不足。大多是仅仅依赖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籍来组织教学,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辅助条件。由此课程教学中不能做到以项目为载体,以案例为依托,以企业为背景,用活动任务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此外,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简单,仍然主要是采取笔试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理论测试,兼顾平时考核,以此总体评价学生的课业成绩。

(3)教学方法普遍较为单一而多法并举不够。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市场营销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从事医药营销的“实战”技能,主体教学任务应该是组织学生进行真实、典型案例“真枪实弹”的教学。但目前学校仍主要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大量的课时安排在封闭的课堂,以教师照本宣科陈述知识为主,不能按照课程性质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不能结合课程任务的要求进行内容开发,不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选择教学方式,造成诸多早已成熟、又确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被束之高阁,无法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效果。

2.基于“工作任务导向”优化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设计

医药行业的重要性、特殊性和敏感性,决定了医药市场完全有别于其他商品市场,它有自身的独特活动规律和行业规范。因此,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首先不宜完全照搬市场营销学的相关成果,而应合理进行扬弃。其次要科学分析医药市场的主要特点和本质要求,独辟新径构建内容体系,再者要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思想,是当前职业教育界广为接受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更加重视工作任务与职业情境和教学内容的融合,以达成课程教学与岗位知识能力的对接。因此,基于“工作任务导向”来优化本课程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科学确立课程开发设计理念。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开发,要立足于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服务产业的实效性和校企互动的广泛性,推动课程内容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以切实提高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因此,本课程内容设计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养成教育为着重点,以强化实际应用为目标,充分体现理实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以典型任务和工作活动为学习情境,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场所与工作岗位的融通、学生身份与员工角色的互换、教学环境与职业情境的融合,使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项目化课程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素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2)合理确立课程教学目标。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要严格落实“素质本位,能力核心”的基本要求,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和沟通交流表达能力,较熟练地从事医药营销的技术技能,以及一定的继续学习、自我发展和创业的基础,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服务。具体目标应该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就知识目标而言,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医药市场调查和分析方法,以及医药市场营销策略和医药企业产品整体营销技术。二是从技能目标来说,要训练学生有效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和购买者行为,使之具有实施医药市场营销活动计划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医药市场营销策划的能力。三是从素质目标来讲,重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和营销服务意识,以及开拓进取和创新创业能力。

(3)有效确立课程教学内容。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内容,要根据医药营销岗位需求调研和医药营销人员知识能力结构分析结果,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课程目标为基本依据,按照课程设计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解构和重构,打破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内容体系,采取“项目”加“典型任务”的形式,整体规划设计。在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课程内容构建了11个项目载体,具体包括认识医药市场营销、医药市场调查、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医药市场消费者探析、医药目标市场攻略以及“撰写医药市场调研报告”等39个典型任务,各典型任务均以一个综合性活动来具体呈现教学内容,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体系。同时,考虑到专业课程的前后衔接和教学内容的相互呼应,其教学重点应为医药市场调查、营销环境分析和营销策略制定等;其教学难点应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习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综合运用营销技能技巧的能力等。

3.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策略

(1)教学情境设计要真实化。课程教学要以医药市场营销实践过程为依据,以完成产品营销策划方案为主线组织授课,形成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做到“理论教学项目化,实践技能职业化,教学做一体化”,更好地培养学生营销综合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建设的理实一体教室、模拟药房和校外实习基地,有序开展理论教学、情境模拟、实战操作,实行工学结合培养。

(2)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要多样化。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特点,以及高职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本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主要是基于工作情境理念,立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为此,本课程将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综合选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任务驱动法、教师讲授法以及学生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训作业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网络空间和师生教学空间的作用,系统建设以典型真实案例、实训项目、经典营销事例等为主的教学资源,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法,国家医药政策的变化对医药市场营销有着巨大的影响,加上医药本身的特殊性,想让学生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及时更新、不断丰富教学案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对于情节性较强的案例,可通过教师的组织,以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演绎案例故事情节,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市场环境的理解。

(3)实践技能训练要模块化。课程要结合医药市场营销核心岗位能力要求,以及高职医药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将课程涉及到的所有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进行模块化设置,即按技能内容先组建成系列化的由单项到综合的技能项目,再进行归类设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这不仅是学生适应岗位的需要,也是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技能项目模块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等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训练模块,通过课堂教学、实训演习、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途径实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素养及综合能力。

(4)考核评价要实现多元组合。本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要更多关注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进行,实现知识与技能考核评价、过程与结果考核评价的统一。学生课程成绩构成为形成性评价占30%、总结性评价占70%。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的方式来评定成绩;总结性评价以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及营销策略制定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笔试和口试的方式来评定成绩。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医药商品购销员、医疗器械购销员职业资格考试,发挥社会考试的评价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泉利.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策略探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背景[J].职教论坛,2014(26). 

第2篇:医药市场营销重点范文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当前大多仍然以传统的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技能的考核,无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和引导,需要根据当前医药市场变化和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

市场营销;医药;考核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市场格局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对医药市场营销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医药营销人才需要专业知识与沟通、社交、管理等多种能力并重,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高校所培养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考核方式对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很多院校虽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但忽略了考核方式的随之配套。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当前大多仍然以传统的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技能的考核,无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和引导,需要根据当前医药市场变化和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进一步改革。

一、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目标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延续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相关内容,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偏离。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首先,要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来设定课程的考核目标,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既要有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又要有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其次,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过程考核,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要改革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考核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生自主测评及团队、小组的综合考核,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目标是结合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使人才培养能更好地适应医药市场的需求。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仍多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或结课论文考查的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及对概念的理解等方面的考核。但新医改对医药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营销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对知识的测试,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核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学实践环节相对不足,导致很多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在期末考试前才突击准备,“开夜车”,“临时抱佛脚”,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传统的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虽然在课时分配中有实践教学学时,但没有规定具体的考核方式,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为终结性考试,不注重过程

考核根据现代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也应是全方位、全程的考核,课程考核应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为期末考试,虽然学生总成绩中包含一定比重的平时成绩,但是考核内容单一,未能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学习能力。

(三)传统的考核手段单一,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考核模式以闭卷考试和结课论文考查为主,在闭卷考试模式下,学生还是以知识的记忆为主,不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结课论文考核模式下,很多学生都是应付了事,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运用自己所学去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不应只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三、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通过考核与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科学教育理念和科学人才培养质量观的落实与实现。

(一)根据分类指导原则实施适合不同课程类别的考核方式,提高考试质量

1.依据课程类别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应在专业能力拓展课、部分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中以多元考核取代传统的以记忆性题目为主的终结性考试方式。多元考核方式包括理论知识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

2.依据课程性质进行考核重点改革

基础性课程仍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从记忆、理解两个方面考核学生掌握的水平,引导学生打好基础;专业性课程则应在理论知识考核基础上,采取多元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重点加强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考核,引导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实施评价方法改革

1.加强形成性评价

(1)增加平时考核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平时成绩比例为40%,期末考试成绩为60%;每18学时为一个形成性评价单元,强化作业环节,强化生师互动和生生互动。

(2)强化反馈环节,加强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反馈。加强课堂实时反馈,对课堂学生出勤、作业、提问等进行实时性反馈与指导;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跨时空反馈功能;建立相关机制支持考试反馈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作用。

2.推行“1+X”多元化考核方法改革

针对当前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片面的现象,可以采取“1+X”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即一门课程选择一种主要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目标,可以选择以理论考核为主,也可以选择以实际技能操作为主,此为考核方式中“1”;“X”是“1”以外的补充。将“1”和“X”进行不同比例的综合,作为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总成绩,从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3.加强实验、实训、见习、实习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加强毕业论文各主要环节的考核与监督,提高毕业论文质量。PBL教学内容包括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采用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其中自我能力评价占20%,组内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占30%,教师对综合能力的评价占50%,计入平时成绩。

四、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标准

(一)适应医药市场人才需求

确立考核内容及标准市场营销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等为核心的考核内容,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增加综合素质考核及创新能力考核内容。具体考核内容如表1所示。

(二)过程考核的内容及标准

在考核内容方面,要减少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将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参与程度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技术,开展网上课后作业、平时测验,完善学生自主测试环节,组织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营销项目模拟操作,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如表2所示)。通过考核内容的不断完善,一方面能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能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创新能力培养及考核

在课程终结考试环节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营销方案设计书,并对其进行解说和评析。营销方案设计要针对具体企业或产品,要求学生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完成。通过该种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及实际操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总之,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应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手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进一步优化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鲍娜.行业新环境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5(40):164-172.

[2]彭丹.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设计《市场营销原理》课程考核标准[J].考试周刊,2015(78):156-157.

[3]齐天真,孙蕊.高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4(8):347.

第3篇:医药市场营销重点范文

关键词:医药营销;实践教学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医药市场不断规范和完善,医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构建,市场对医药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渐渐浮出水面。针对这一现状,不少医药院校纷纷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化规范化的医药营销人才。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涵盖了医学、药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由于起步较晚,存在着学科发展不成熟,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一、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够合理

在现有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大部分院校所采取的方法是校外实践为主,校内实验课程为辅。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大学四年开设的12门专业中,仅有4门包括实验课时数,且实验课所占比例不超过1/3。除了实验课时数少之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和案例研究为主,学生进实验室的机会很少。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专业侧重的不平衡。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既掌握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营销知识和技巧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然而在校外活动中,大部分院校所采取的方式,仅仅是让学生到一些医药企业或医疗机构去实习,所在岗位大多以销售、内勤为主,受到的主要是销售技巧方面的培训,学生很难接触到全面系统的医药知识。

(二)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有所欠缺

随着目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少医药类院校都通过产学研联合等方式建设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但是从整体来看,医药类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投入——不论是校内实验室还是校外实训基地——都远低于其他医学类相关专业。从校内实验室的运作情况来看,实验室资金短缺、缺乏应配备的教学实训软硬件、专业实验人员的不足导致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验室利用率并不高。而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不同于医学类专业有指导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带教,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集中在一些医药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大多是一些企业的销售管理人员,形式也主要以企业给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场所为主。与公立医院相比,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导致这种由企业单方面付出、学校无以为报的合作模式难以长期持续。另外,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偏差。

(三)复合型师资力量不够充足

结合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担任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要有如下的专业知识背景:1.掌握基础的医药理论;2.通晓管理营销知识;3.熟悉医药企业的一般运作流程。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教师都不具备上述条件。他们中一部分是医药相关专业如药学、药事管理学出身,缺乏系统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一部分是纯粹的管理学专业出身,对于医药行业这一特殊行业知之甚少。同时具备两方面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又因个人经历所限,侧重于理论研究,缺乏与医药企业的实际接触,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考核评价是整个实践教学成果的体现,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参与和认可程度,从长远来看影响着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积极性。以我校营销专业为例,虽然构建了“大一认知学习,大二素质拓展,大三社会实践,大四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但考核的主体仍然是校内教师,考核方式仍然以书面材料的撰写和校内报告为主,因此考核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有些院校甚至仅仅把理论考试作为实践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或者只占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之一,在成绩考核方面话语权却相对弱小,这也造成了部分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大的现状。

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对策探讨

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很多院校正在开展的一种教学探索,要点在于在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薄弱的基础上,积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运作模式、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引入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缩小从学校到企业的差距,构建层次化、系统化和合理化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我校在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的校企合作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一条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新路子。下面笔者将基于校企合作这种框架,对解决上述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规范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兼顾理论与实践、医药与营销的融合

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因此,合理设计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实验课的课程设计要贯穿大学四年的课程体系之中,且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实验课的比例。并且校内实验课的形式不能流于表面,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结合相关设备和软件亲身参与对医药企业运营流程的模拟。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除了营销方面的能力培养,应该更加重视与医药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同时也不应忽视作为企业对于医药营销人才的真正诉求。这一点需要建立在学校与企业充分沟通、充分配合的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应当共同制定一份人才培养计划,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实践内容等方面开发出具有医药特色的营销人才的具体成长方案。

(二)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功能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完善的校内实验室建设,创建以专业实验室,模拟药房,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中心等为核心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例如模拟药房,要最大程度地还原药品销售机构的运营模式和组织架构。综合实训中心则旨在构建“校园内部的医药企业”,从研发、生产、物流、销售、行政、客服、财务等岗位设置,到企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均要贴近当代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式的教学内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该使用创新性思维,突破一直以来以企业参观、见习、毕业实习“打杂”的实践教学局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的方案及方法。学校和企业应指派专人进行对接,形成流程化、体系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实现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衔接。企业可以参与学校的课程内容设计,着力打造更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实习生资源;学校也可以全程监控企业内的实践内容设计及实施,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确保学生真正从实习当中受益。

(三)企业导师-学校教师双向挂职,强化师资梯队

围绕学生实践教学,实施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的双向挂职,共同打造兼具完备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梯队。具体做法可分为“企业导师进课堂”和“学校教师进企业”。企业导师进课堂是指通过聘任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学校的特别导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规划给予指导。我校在聘用振东集团企业导师的教学尝试下,做出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包括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应结合销售实践和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拓宽校内师生的素质和眼界;校企课程共建,即分出一定的课时数,由企业导师承担,配合校内教师的理论讲授,以实践案例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积极性;举行企业-学校教师论坛,加强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的专业背景融合和沟通。学校教师进企业是指由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内部进行一定时期的挂职锻炼,深入生产、销售一线工作环境,实际接触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的挂职经历可以很好地弥补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讲课素材贫乏无力的缺陷,对强化学校师资力量和校内实践教学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上接触到的第一手丰富信息,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给企业从更加宏观、更加专业化的角度提供建议,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对企业和学校来说是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四)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突出“知行合一”

在校企合作框架中,学校与企业均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考核具有同等的话语权。因此在考核评价体系当中,也应充分增加企业评价所占的比重,将企业的考核评价结果充分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的各个环节。考核的内容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所撰写的市场调研报告及毕业实习报告,而更应该体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操环节,针对学生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业绩成果来进行评价如我校在大三开展的社会实践“营销大赛”中,就把对振东集团的产品销售作为大赛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出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还要参与实际的产品销售,把销售业绩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学校和企业,在考核时各有侧重,相互结合,这样形成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也更能反映学生的实践效果。综上所述,基于校企合作框架的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在于结合学校发展和企业条件,进行学校和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朝着共同的目标培养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官翠玲,杨柳青.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70-71.

[2]闫娟娟,张红.高等中医药院校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9):37-38.

[3]田娟.医药类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146-147.

第4篇:医药市场营销重点范文

1引言

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形成的民族传统医药,几千年来逐步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与临床经验,成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作为蒙医药产业的主要发祥地,在种植栽培、生产炮制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生产技术改造,蒙医药产业已经从传统的蒙药制造业发展到如今的集种植、加工、研发、生产、流通、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化制药产业。与其他民族医药相比,蒙医药产业起步晚、没有形成较大的品牌,市场认可度不高,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为适应本区域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市场营销专业应积极探索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蒙医药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

2蒙医药产业发展历程概况

蒙医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汲取了中医药、藏医药等各民族医药之精华,创造总结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三根学说、腑脏理论和六基症理论[1]等较为完备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类慢性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病和疑难杂症临床效果显著。内蒙古现有蒙药生产企业近二十家,拥有蒙药品种128种,药品以丸剂、片剂、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等12种剂型为主,其中保利尔胶囊、珍宝丸、扎冲十三味丸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在研发方面,自治区内已有多家专注于蒙医药的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均设置了蒙医药学院,通过打造蒙医药学科专业体系,培养蒙医药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蒙医药已被纳入基本药物增补的目录中。《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大对民族医药扶持力度,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自治区也先后出台了《蒙医药中医药条例》、《关于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和《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蒙医药产业同时被列入自治区“七业同兴”发展战略,作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基于蒙古族传统医学特点,蒙医药是在蒙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蒙医学理论相对专业深奥,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民族医学特色理念。但目前蒙医药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对蒙医药药理药效、民族医药特色等缺乏有效地策划和宣传,产品不易被广大消费者普遍理解和接受,使得蒙医药的市场接受度不高,无法达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内蒙古地区作为蒙古族主要聚集地,有着较为集中的蒙药生产销售企业群和高校科研机构,具备发展蒙医药产业的人文地理环境优势。内蒙古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依托蒙医药产业发展大环境,肩负着推广蒙医药产业,提高蒙药企业品牌影响力的重任[4]。

3内蒙古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现状

在目前内蒙古19所本科高校中,共有11所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其中2所高校设置市场营销专科(学制三年)。两所医科类院校均设置了医药营销方向,培养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同时了解医学、药学基础知识,能够在各类营利或非盈利性机构或各类医药企业、医药服务等机构从事从事营销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4医学院校营销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区高校应根据院校优势特色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医学院校肩负着发展蒙医药产业、推进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长足进步的重任。近几年营销专业毕业生已服务于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大医药企业、医药服务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但专门为蒙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等单位输送的人才较少,部门中或是蒙医药学专业但不懂营销的科研人才,或是无任何医学基础的营销人员,缺乏兼备蒙医药基础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究其原因是医学院校营销专业培养存在一些局限。

(1)蒙医药课程设置不足。首先医药类课程和营销类课程开设时间界限分明,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衔接整合。其次医学医药类课程和营销类课程数目多,且在医药类课程中关于蒙医药课程设置数量不足,一方面导致学生课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对于蒙医药基础知识掌握深度不够,且对蒙医药了解少之又少,专业特色无法凸显。

(2)师资队伍研究背景单一。营销专业所有课程为一般由多个学院教师承担,属不同学院管理。不同学院教师在内容讲授、实践实训等各教学环节各自独立,缺乏衔接。如若共同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势必会加大管理难度。这就需要营销专业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储备,即同时具备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基础和蒙医药类基础知识。但在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同时下进行蒙医药学的系统学习并不现实。这就使得教师讲授的营销课程与其他综合类高校无异,缺乏结合蒙医药市场案例讲授营销理论,更无法引导学生利用营销思维解决实际蒙医药行业问题。

(3)实践教学力度不强。市场营销本身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一般设置与部分理论课程相匹配的实验课程,如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但因所采购的软件具有普适性,课程案例、市场实操等模拟情景不具有专业特色,虽然可以针对某个营销理论进行拓展应用,但将模拟情景牵引到蒙医药企业或医药市场,对学生和教师来讲就又是新的问题。目前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板块与当地蒙医药企业联系较少,学生没有机会真正了解蒙医药行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实际工作内容,无法有针对性的培养服务民族地区医药行业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5基于蒙医药产业发展的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明确专业定位,强化人才培养意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明确不同高校发展定位,加强重点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增强高校培养人才、创新科技、引领文化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自治区所属医学高校背景优势,着眼蒙医药特色产业发展,在培养方向上加强对民族医药的重视程度,强化蒙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意识,从校内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推进学科建设、科研合作和师资流动化。

(2)了解行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院校应与当地知名蒙医药企业建立联系,从行业发展态势和企业需求方面出发深入了解对蒙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同时与所在院校的蒙医药学院和其它医学院校加强沟通,共同从教育教学方面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将蒙医药类课程加入原有的医学医药类课程并适当调整比例,将课程循序渐进的融入不同年级,贯穿营销核心课程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通识教学培养体系,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医药市场思考问题。优化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重视消费者行为学、品牌管理、营销策划和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通过课堂上开展营销案例教学、营销方案设计训练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蒙医药企业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管理、蒙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等。

(3)利用优势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对于培养蒙医药营销人才来说,应注重选拔和培养“复合”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依托所属医学院校的优势,与校内的蒙医药学院建立密切联系,通过研讨、听课和交流会等方式提升营销专业教师的蒙医药理论水平。重视对外交流,与区内区外的医学院校的营销专业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民族医药营销领域的理念和经验,为实际教学和科研提供多元化视角。强化校企合作力度,鼓励教师前往知名蒙医药企业或科研机构实践学习,聘请蒙医药领域专家、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在了解蒙医药市场当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广泛建立合作,丰富实践教学。在校内范围内,与蒙医药学院共同组织有关蒙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观摩、讲座等形式的交流活动。联合其他高校的营销、蒙医药、旅游和艺术等相关专业举办针对蒙医药产品的营销策划大赛,包括对于蒙医药产品和的商标、包装等创意设计,以及从蒙医药养生旅游产业等角度开展广告策划和品牌策划,发散学生创新思维,充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名蒙医药企业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参与蒙医药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一整套流程,充分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第5篇:医药市场营销重点范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企业的根本。没有市场,便没有企业的生存,没有市场的创新,也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处在中国医药市场培育和规范及发展阶段的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着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市场创新,即医药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如何通过引入并实现各种新的市场要素的商品化与市场化,以开辟新的市场来进行促进医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新市场研究、开发、组织与管理活动。医药市场创新是医药企业生命的源泉;医药市场创新是医药企业永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一个新市场将赋予企业一次新的生命,连续不断的市场创新活动将使企业永不衰老。

一、医药市场发展趋势

纵观当今世界医药市场,医药市场的科技化是当代世界医药市场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医药商品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科技竞争力比重不断增大。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造成了医药市场的科技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医药市场国际化进程,不仅表现为医药商品流通与交换的国际化,而且表现为医药商品开发和生产的国际化、医药商品消费的国际化。与传统医药市场相比较,当今世界医药市场的知识化、信息化、无形化,也是医药市场发展的又一个大趋势。另外,也要实现医药商品生产及市场营销活动的无污染化、无害化、清洁化。随着当今世界医药市场科技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市场关系日益复杂,竞争与冲突也更加激烈,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制定必要的医药市场标准,规范和约束各类医药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从而必然会出现医药市场的标准化。同时,随着医药产业的高度化和医药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医药市场一定呈现出高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我国当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医药市场正处于培育和规范与发展阶段,呈现出主要特点是市场主体的规模小、数量多,经营无特色,行为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环境变化影响大。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医药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国家有关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例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医药分业管理、建立新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等),这些都将对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后中国医药业会进一步加大新力度,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途径和手段,逐步实现高度化。会通过加强资产运作,实现资产重组和资本扩张,不断提高资产配置水平和效率。会随着当今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从需求和竞争出发,通过对企业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更有价值的结果,从而获得绩效的巨大改善。会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制度、医药分业等有关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今后医药市场创新的重点将由城市医药市场开发转向农村医药市场开发,将由处方药(RX)市场开发转向非处方药(OTC)市场开发。会随着建立新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销售利润率会进一步降低,特别是对于一些老的国有医药商业企业,由于负担大、费用高将出现经营亏损和亏损进一步加大的局面。

二、我国医药市场创新的障碍

从市场的主体情况看,我国医药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经营集中度低,企业“多、小、乱”的问题十分突出,研发能力弱,尚未完全摆脱粗放经营、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管理失衡的无序经营局面。全国当前共有各类制药企业63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1700多家。在医药商业中批发企业数量过多,企业规模小,资信能力较低,根据有关统计,1999年3月份我国药品批发企业已达17000多家,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只有500家,仅占医药商业批发企业总数的2.94%,而全美国仅有一级批发商13家,零售药店已达63850家。从药品消费情况看,1997年中国医药商品销售额838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66.5元,其中城市人均消费175元,农村人均消费25元。城市药品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药品人均消费水平的7倍,差异是比较大的。而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总数25%左右,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75%左右。从医疗单位情况看,根据统计我国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共有15200多家,其中,大中型医疗单位400多家,全年药品差价收入和企业销售让利及回扣款共计可达这些医疗单位的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表现出医疗单位依赖单位药品差价收入生存的事实,同时产生一些严重的弊端,造成竞争无序,市场难以规范,使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三者之间的债务关系最终在医疗单位变成死结,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整体效益大幅度下滑,盲目追求让利和回扣,使市场营销的本质变了样。从医药流通体制看,随着中国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药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全面进入买方市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已经突破了医药商业一、二、三级批发层次的流通格局,形成了多渠道少环节的医药流通网络。在此形势下,商业批发企业恶性膨胀,形成了16500家庞大的竞争力群体。如此众多的批发企业是造成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医药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流通手段落后,效率低下,无序竞争使商业销售利润率由1985年的4.46%下降至1997年的0.47%,企业的亏损面逐年加大,已由1985年的2.19%,上升至1998年的40%。我国现有的药品消费水平比发达国家低几十倍,但是批发企业的数量比发达国家高几百倍。从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情况看,尽管保险覆盖范围有大有小,但用药都以常见病药、普药为主。进口药、新药、非治疗药、保健药品占的比例很小,从而给医药市场带来较大的变化,影响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由于克服浪费,控制使用贵重药品等,使医药企业的平均市场利润下降。

三、我国医药市场创新的方向

任何一种市场变化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发生,把握各种市场要素条件和环境所决定的市场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企业进行市场创新必不可少的,就当前我国医药市场要素条件和环境看,医药市场创新的方向主要有:非处方药(OTC)市场。近年来OTC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正在迅速扩大,1994年至1998年平均年增长率为8%,与整个药品市场增长率相比,高出2个百分点。OTC销售额从1993年的389亿美元已经增至1998年的571亿元,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从17.2%增到18.1%,如果保持这样的比例到2002年(按出厂价计算)OTC将达到730.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我国医药市场正在加速结构调整,当前医药工业生产增速逐步回升,产销衔接状况不断改善,产销率达93.7%。医药商业购销总体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5.38%。如果按OTC销售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额的比重为17%计算,到2002年(按出厂价计算)我国OTC市场份额将达525亿人民币。在医药商品居民零售额的逐年大幅度增长和国家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的双层作用下,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我国OTC市场发展的黄金时间。农村市场。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医药商品消费水平较低,随着农民的收入增加及知识水平的提高,我国另一潜在庞大的医药市场在农村。全国农村人口每人每年增加1元钱的医药商品消费,就可增加10亿元的市场份额;据预测,到2000年农村药品消费将达人均30元,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80亿元,而这个广阔的市场不受公费医疗改革的制约。另外,农村药品供应问题非常重要,不能做到安全、有效、方便、及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给予高度重视,现在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从保障9亿农民用药安全有效角度来讲,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农村医药商品有效供给体系的建立。因此,农村医药市场将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医药市场、最有潜力的医药市场。中药市场。近年来,当西药对一些疾病束手无策、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和化学药品开发难度、费用增加,使人们又重新“回归自然”,于是天然药物的开发再度兴起。国际市场每年中草药销售额达160亿美元,而我国作为中药发源地,仅占其中的3%份额,出口额为5.89亿美元。而韩国人参、银杏叶制剂每个品种销售额都超过1亿美元。美国一家专门生产销售芦荟药品、保健品的公司,年销售额达14亿美元,而芦荟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国外中成药大举进口我国,很多中药材在国外二次加工或重新杀回老家。这些现象既可以说明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说明我国企业进行市场创新的方向。

第6篇:医药市场营销重点范文

关键词: 医药营销;经营战略;市场竞争

一、 前言

随着我国的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家对于医疗的政策相继出台,国家加强对医疗器械、药品的价格管控。同时对于药品和医疗器械实行集中采购,统一招标管理,这就促使了医药企业对于以往的营销和市场经营战略的改变。企业选择正确的营销方式,提升自身的形象,加强研发,能够为医药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 医药营销的历史回顾与营销转型的阶段性特征

1. 制药行业与医药营销 。目前我国的制药行业的营销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即区域经销商制、制、直销制等。我们会对每种营销方式进行分析。

(1)区域经销商制。所谓的区域经营商制就是制药企业在培养一个或几个医药商作为本企业在该地区的经销商,经销商负责本地区的渠道销售和终端配送,厂商负责生产和广告宣传和研发工作。这也是当前很多的制药企业广泛采用的营销方式。区域经销商制的优点在于制药企业只需要负责药品生产和全国部分地区的药品配送,不需要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减少了企业在流通方面的投入。同时利用企业在营销中的领导地位,可以有效地掌握市场价格,防止假货和串货现象。这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及时收到市场的反馈。 区域经销商制的缺点在于成本太高,每个区域都需要派驻一定的销售人员,同时一个企业的生产的药品种类没有商的的药品种类多,因此经销商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就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1]。

(2)制。 制的指的药品生产企业将本公司的产品委托给医药商业公司在一定区域内经销,由被委托医药商业公司承担生产厂家的销售网络建设、下游渠道的开发、市场广告的投入、厂家品牌的建设、售后服务等。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取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商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企业可以降低成本。 但是代缺点在于一旦某些商出现了诚信危机,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失去了市场份额。同时制药企业不能及时收到市场的反馈或者反馈不全面。

(3)直销制。所谓的直销制指的是企业不通过商或者经销商,直接向医院或药店乃至消费者进行销售的方式。目前,直销制这种现象在我国的药品营销领域是极为罕见的。这样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过高,但是可以及时的市场的反馈信息。这对当前医药企业的来说也是一个负担,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市场零售领域。

(4)其它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医疗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进行药品销售业务。但目前国家对于此类管制较为严格,短期内主要以保健品为主,走上主流模式还需要依赖于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

2.医药营销的发展历程 。 我国在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医药管理体制也是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药品实行的是分类分级计划管理,进行统一的调拨供应,价格统一领导,购销方式较为单一。这种形式下,企业没有进行营销的动力。

根据已有的研究,大多把中国医药市场营销的起步与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加上以2006年为起点的新阶段。第一阶段(1988一1993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外资进入中国的药品生产领域,由于政策的限制,尚未进入药品流通领域。第二阶段(1993―1998年)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有企业纷纷进行改革,进行市场推广,商制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第三阶段(1998―2005年)国家通过强行实施GMP和GSP认证,淘汰了一批落后的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同时传统的制药企业的利润受到威胁,迫使企业进行了经营转型。新阶段(2006―),这一极端的主要特征是加强药品价格管制,重点打击药品销售领域的和商业贿赂问题。

三、 营销理论的进展与营销理念的转型

1. 市场营销理论的创新 。 由于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的变化,市场营销理论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出现了新的营销理论和传统的营销理论吸收了国外的一些营销理念,并进行了一些探索创新。

市场细分理论的深化理论:进行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明显不同的需求特征将整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消费者群的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都是一个具有相同需求和欲望的细分子市场。

创造需求理论:创造需求的实质就是要求企业把没有需求和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特别是挖掘和满足消费者尚未意识到的那部分潜在需求。

客户满意理论:市场经济的企业实践中发端而起。其实质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顾客的价值取向而进行的新型营销理念。客户满意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把顾客需求作为市场开发的源头,在产品功能、外观设计、价格策略、分销渠道、促销环节的建立及完善售后服务系统等方面以便利顾客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2]。

2. 营销策略与方法的转型 。 从本质上看,营销是一系列的概念、工具、 理论、实践、程序以及经验,所以说,营销是一种企业行为,营销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营销行为,具体化为营销策略和方法。时代在变化,出现了各种新的营销理论,在这里我们选取其中的几个重要的略作分析。

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指建立与维系企业在市场经营中诸方面关系的行为,是通过巩固和发展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等各方的关系,而达到营销经营的目的,其实质是在买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非交易关系,以保证交易关系能够持续不断地确立和发生。

体验营销:体验影响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提供体验为主要经济提供物的一种经济形态。 与传统营销相比,体验营销关注的焦点,不在于产品的特点、性能及独特价值,而重点在于顾客的体验,重视消费者在购买及消费过程中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体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其理解消费者购买的原始冲动。

差异化营销:差异化营销的解释有很多,有的学者认为是产品差异化、形象差异化、市场差异化或者是产品功能差异化、产品形象差异化、品牌定位差异化、产品促销差异化、分销渠道差异化。总体来说,差异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这种差异是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实实在在地具有的;二是,这种差异是竞争对手所不完全具有的;三是,这种差异是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

四、 医药企业的经营转型对策

1. 招标采购下医药企业转型后的市场营销 。医药采购招标制无疑是医药企业营销领域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医药流通最终进入医院的方式。新的市场环境要求医药企业改变以往的营销策略,将企业转变为依靠质量、价格、信誉、渠道来获得市场和用户市场化企业。

现阶段,我国的制药企业的同质化竞争现象十分激烈,大量的只要企业处于低利润的状态。另一方面,国内的药品批发企业发展到一家医院就有一家批发商供货,这样导致了药品市场的恶行竞争,药品虚高,医生拿回扣和提成的情况层出不穷。

在进行医疗改革之后,实行集中采购,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保障了药品生产企业平等竞争的权利,确保每个企业都能公平竞争。其次纠正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杜绝了拿回扣和提成的情况。杜绝了暗箱操作,维护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患者合法权益。最后期集中采购可以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看病贵”问题。

2. 转型后的企业经营对策 。实行集中采购后,企业在需要面临的是直接面向医疗机构的投标,企业在日常的财产与采购竞标时,需要获取准确的投标信息,包括需要的采购单位、截止时间、采购的品种等等。其次企业要制定出合理的竞标计划,制定出合理的竞标价格,不可一味为了获得市场而故意压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进行销售,这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3]。同时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知名度建设,实施品牌战略,获得更多的邀请机会。 通过提升自身形象,加强企业的管理,获得品牌效益,最终使得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处于不败之地。

小结: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制药企业的以往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在国家进行药品价格管制、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集中采购后,制药企业的需要进入一个新的竞争领域,制定出符合企业的品牌战略,适时调动手中的资源,依靠良好的质量、出色的市场口碑来获得市场,获的未来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

参考文献:

第7篇:医药市场营销重点范文

资源紧缺,医药原料药价格

首先是资源紧缺导致医药原料药价格普遍看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到稀有元素、大到石油及有色金属的供应或拥有量都日渐紧张,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断显露出来。

这一点在医药原料药市场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比如:上游资源性原料的产品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次硝酸铋,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价格由8万元/吨上涨到现在的近50万元/吨,就连相当普通的氧化铝、碘化钾、硬脂酸镁等原料药也在看涨。

而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如传统抗生素类、半合成青霉素类、营养类、医药辅料类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类产品占了医药原料工业的很大比重,但由于用大量粮食生产乙醇,使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了这类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同样,石油资源类医药原料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也就是资源紧缺性局面的加剧。

近些年来,我国医药原料药工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环境为代价而获取的。到如今,制造成本中添加了环境治理费用,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部分医药原料药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产量减少而影响正常的市场供应,推动市场行情的走高。

普药类原料药市场行情看好

氨基比林、安乃近、马来酸氯苯那敏、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等普药类原料药的全面紧缺,是因为整个药品市场对普药制剂的需求增加导致的结果。随着国家对医疗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全面推广实施,带动了整个医疗消费市场总量的快速增大,这对于整个医药工业行业是一个加速发展的大好机遇。

立体化营销应用于市场经营中

立体化营销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原料药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经营中。会议销售曾经是医药原料药的主要方式,但在传媒资讯立体化发展的今天,医药原料药的销售同样进入了立体化的时代。如在第58届原料药会上,参展企业的重点不是来推销产品,而是展示企业自身的形象,推广企业的品牌。由此看来,医药原料药的市场营销方式将会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不断向多渠道的方向发展。

第8篇:医药市场营销重点范文

市场部功能扭曲的三大实例

案例一:销售导向型企业

A企业是一个传统药企,既没有深厚的政策背景,也没有技术含量领先的拳头产品,多年来以传统式销售为主,规模过亿元。企业之所以能在发展轨迹上安全运行,完全依靠全国100多位销售人员的辛勤劳动,“销售为王”是它的主要特点。

由于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营销学的熏陶,企业高管决定加设专业的市场部门,帮助企业再次腾飞。

市场部运行半年之后,结果令企业高管尴尬不已:一方面销售部门依然无法脱离原有的销售策略和战术,另一方面市场部无法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制定的营销策略和战术脱离了企业现状。

最终,公司对市场部的投入(人力薪酬、管理、额外市场投入等费用)被视为“额外投入”,一砍了之。

案例二:市场部与销售部胶着对抗

B企业是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型药企,高管有较丰富的现代营销管理经验,拳头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品牌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年销售额约3亿元左右。该企业设置了专业的市场部和销售部,两个部门分工较为明确,需共同完成年度销售任务。

这个销售指标具有绝对挑战性,营销队伍往往无法足额完成年度任务,于是两个部门互相指责。销售部埋怨市场部的活动方案不具煽动力、缺乏可行性、客户不满意,或是产品定位错误、市场定位错误、资源分配不妥等;而市场部则反击销售部的执行力差,销售人员与客户关系不到位,导致再好的方案也无法圆满落地,或是销售人员滥用宣传品而严重浪费营销资源等。

两个部门的胶着对抗一时难以评判,影响到了企业的营销推进。

案例三:市场导向型

C企业是具有外资背景的合资药企,凭借着专利保护建立了较为牢固的技术竞争壁垒,年销售额过5亿元。企业高管高度依赖市场部功能的发挥,销售部必须严格执行市场部的方案,“市场为王”是该企业的特点。

该企业忽略了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市场部为了迎合外资股东的喜好,严格按照西方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制定各种营销策略和战术,比如在营销资源分配上过度偏向品牌传播和消费者教育,而忽略了渠道和终端建设。

中国医药市场充斥了太多的非品牌产品。这些游击队展开大面积、高强度的终端拦截,逐渐瓜分了C公司拳头产品的市场份额,新品也屡次被扼杀在渠道当中。

案例分析

在成长中的中国医药市场,各类规模的药企逐渐将市场部提高至战略高度来看待,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在上述三个案例中,市场部处于三种状态,第一个是从属于销售部,第二个是与销售部分庭抗礼,第三个是凌驾于销售部之上。无论是何种类型,结局都不理想。

第一个案例中,A企业的销售部无法摆脱陈旧的营销思路,市场部在组织架构上略低于销售部,未能说服销售部采取大胆进取的创新性营销思路,市场部更像是销售部的后勤服务部,而不是一个能够挖掘市场机会、规划合适的产品线、培育品牌、扩大消费群的独立部门。失误的根源在于销售部的功能过大,越界做了市场部的事。

第二个案例中,B企业的销售部与市场部在组织架构上齐头并进,双方均无法在心理上占据优势,常常处于摩擦对抗状态,配合不畅。管理者的失误在于销售部与市场部的分工过度明确,缺乏统筹整合。

第三个案例中,C企业的销售部从属于市场部,市场部保持着无比优越的地位,销售部是市场部每一指令的忠实执行者。由于市场部距离市场一线较远,一旦指令错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该案例中管理者的错误在于市场部重理论轻实战,且功能过度延伸,对销售部越俎代庖。

“三权”遥控市场部功能

随着政府不断推出宏观管理政策,中国“散、小、乱”的医药市场将得到较大改善,快鱼吃慢鱼的现象正在加速上演。营销部门的使命就是推进企业的短、中、长期发展,每一个要成长为“快鱼”的药企,必然要掌控三个方面:生存权、发展权、领导权。

生存权

不少药企手里都握着上百个产品批文,而真正处于常规生产的可能只有十几个!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就会逐步失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利润。正在销售的产品如何才能销售更多、利润更高、市场份额更大?对企业来说生死攸关。

发展权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所有产品综合起来就构筑了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拥有多少个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产品,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宽度和深度。如何让成长期的产品快速进入成熟期、尽早赚取高额利润,如何延长成熟期产品的生命周期、最大化地获得利润,如何科学地淘汰衰退期的产品,都是企业掌控发展权的关键。

领导权

政府在专利与非专利产品、原研制与仿制产品、首仿与跟随仿制产品的区别定价政策,旗帜鲜明地为药企指引了发展方向。药企能否占领细分市场之巅,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领导细分市场的逐渐扩大,尽可能攫取利润……“领导权”将战略性地决定着企业的基业常青。

西方医药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较高,而中国医药市场的市场集中度极低,所以中西方药企在追求“三权”时,侧重点各有不同:西方跨国制药集团更关注的是领导权,而大部分中国制药企业尚在追求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盲目引入西方理论、定义市场部的功能,显然是纸上谈兵。

人人都说市场部是营销队伍重中之重,可市场部的功能就是发挥不佳,甚至有些企业的市场部都无法协助企业掌控生存权。

企业的市场部怎样才能成为企业市场的发动机,成为企业全方位把握“三权”的动力呢?

市场部的功能布局

市场部不同的追求

营销部门的不同分支,对于企业发展的“三权”的影响作用是有所区别的(见图1)。

主要追求生存权的企业,一切工作都围绕有限的销售业务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以短期策略和战术为主,此时销售部的作用大于市场部;

追求发展权的企业,营销工作既要照顾中短期销售的快速提升,还要关注和挖掘企业中长期的发展契机,此时销售部与市场部的作用相当;

追求市场的绝对领导权的企业,则更关注产品和企业的品牌战略,以及细分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如技术标准的制定等),市场部的作用要大于销售部。

可见,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市场部和销售部的侧重点不同,市场部也应该有针对性地承担自身功能(见表1)。

市场部的考核难题

一些药企关注市场部对品牌建设的贡献,重点考核其在品牌传播的创新性和费效比,而较少关注市场部对销售利润的攫取;有些企业关注市场部对销售的直接影响,重点考核其对销售的贡献度,忽略了市场部对企业发展权和领导权的贡献考核;还有的企业认为市场部只要做好理论上的岗位工作就会对销售量有贡献,于是对其销售贡献不加考核。

事实告诉人们,短视的企业必然短命;而好高骛远的企业永远度不过黎明前的黑暗。

企业根据对市场部的功能要求,对市场部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见表2)。

1 市场部是否应该背负销售指标是个颇具争论的话题。笔者认为,市场部的设置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尽管它不必承担每笔生意的得与失,但必须对一段时期内企业的总体销售额承担一定责任。当然,市场部也应该享受销售成长的成果奖励。至于承担责任的大小,要根据企业对三权的侧重进行考核,而且这也是为了市场部与销售部充分合作奠定基础。

2 产品力、产品结构以及企业品牌等,都是为企业未来获得发展权和领导权服务的。这类考核时间跨度较长(通常最小的考核时间单元是季度)。但这些考核恰恰被大多数企业忽视了,而这才是市场部最能区别其他营销分支的领域。一个伟大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成长起来,正是得益于市场部在这类细分领域的作用。

第9篇:医药市场营销重点范文

中国是农业大国,12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为8.5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日益兴盛。据统计,1998年全国农村药品消费总额为82.39亿元,人均9.49元,至2000年增长到12.55元,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25.24元。2005年全国农村人口按照8.66亿计算,即全国农村市场药品销售总额将达到218.57亿元。农村医药市场的巨大购买潜力对医药企业构成了巨大的诱惑力。毫无疑向,21世纪,在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成功占领农村市场的企业。由此,如何抓住先机,提前一步进人农村市场成为众多医药企业要考虑的战略问题。然而,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启动难度大,投人时间长,企业收益小等因素使医药企业进军农村市场举步维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医药企业只有在充分认识现实的情况下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才能抢占先机,占领农村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那么,在进人农村市场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我们要分析农村医药市场的特点。

二、农村医药市场特点分析

(一)农村药品消费呈逐级递减式阶梯结构

在用药总量、药品数量、用药品种、用药档次、单位品种价格、新品种普及率等几个方面,农村疾药市场都按照逐级递减的方式发展,即省会城市>城乡结合部>地级市县城乡镇>村屯。同时,农村患者总体用药水平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药品需求总量呈增长态势

随着农民总体收人水平的大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支出也在逐年快速增加。

(三)农村药品需求结构与城市不同

农村多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一些因为卫生条件引起的疾病,如传染病(肝炎等)。这与城市人群易患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富贵病”明显不同,这种状况不会很快改变。

(四)零售药品为主要消费药品

农村药品消费基本没有公费医疗。虽然个体诊所、个人承包医院为药品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但药品零售远大于医院消费,且多为自费购药,因此农村医药市场基本属于OTC市场.

(五)管理无序

相对于城市市场来说,农村医药市场管理存在混乱无序的问题,作为农村医药市场的主体,县镇零售药店、村医务室进药时受到的约束较少,进药渠道混乱,至使很多地方假药劣药泛谧。

针对以上农村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医药企业在进入农村市场时,必须按照现阶段我国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农村消费者的药品消费心理与习惯,以“4C”的观念进行营销活动,真正做到患者导向;在战略上,企业要端正认识,要把农村市场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新的增长点来对待,并投入必要的资源,做出战略规划;必须克服可有可无,三心二意或生搬套、急功近利的思想。因此,详细分析开辟农村医药市场的几个核心问题很有必要。

三、农村医药市场开发核心问题分析

(一)市场调研分析

市场调研是企业开辟农村市场的首要环节。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差异巨大,用开拓城市的办法去开拓农村,自然是行不通的。农村医药市场药品销售结构与城市有很大区别,不同区域的农村市场之间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需要企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农村患者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产品进行开发。

市场调研主要要分析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的药品消费缺口。即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哪些药品是农村市场最急需的。2.农村的消费水平。要确定某种药品的价格定为多少才能被农民接受,哪些药品是适应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性是农村市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富裕地区、发展地区、贫困地区对药品价格的需求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已经加大,富裕农民与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3.农村的消费心理。要弄清农民的消费习惯、心理偏好。据调查,农民及城镇居民购药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才是疗效。那些物美价廉而疗效好的药品就成为首选。农村患者对药品疗效的认识也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他们认为,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即为有效,就是好药,很少关心一种药品是西药还是中药或者毒副作用的大小。再有,他们认为西药吃药2-3天必须见效,中药5-7天必须使症状减轻,否则就会被认为无效或效果不好而转换品牌。总之,只有经过全面的调研,企业才能推出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有效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从而制定可行的推广和行销策略.

(二)销售网络的构建分析

对医药企业来说,销售网络的建设十分重要,拥有运行良好的销售网络,是成功的一半。然而,网络建设费时、费力、费钱,农村市场更是因为其地域分散、购买力分散使许多企业半途而费。农村网络建设有四个重点:1.员工队伍的建设。农村市场一般以县城为中心,再分片设立分支营销机构。根据具体县市的规模及分支机构的多少,确定县级营销中心的负责人及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员工应以本地人为主,以减少费用。招聘员工时,不能片面追求学历(也不能太低,以高中文化为宜),以保证营销队伍的稳定性。2.培训。员工招聘结束后,应当对其进行培训。员工来自不同地区,差异较大,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其进行岗位职责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达到岗位职责所要求的营销专业水平。企业文化教育也是新员工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员工只有认同企业的文化,才会与企业一起努力拚搏。3.给织自己的批发网与直销网。首先要组织经销商,联络经销终端,把产品充分渗透到各药店、卫生院、村卫生室。经销商和经销终端是货、款流通的渠道,货的合理顺流可以调动经销商和经销终端的积极性,款的按时回流是货物顺流的保证。使遍布全国农村的经销商和经销终端做到货的合理顺流和款的按时回流是深入县、乡、村的农村的营销队伍的重要工作。还有一种渠道是由企业员工直接将产品送到镇卫生院、药店、村卫生室直至患者。目前,由于医药商业企业的大量亏损及破产,农村市场的直销网络作用日渐突出.但同时应该看到,企业经常会由于员工的跳槽而失去掌握在部分员工个人手中的网络资源。因此,加强销售网络的管理,建立监督检查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产品结构问题分析

医药企业要结合农村市场的特点,合理配置企业产品结构,开发适合农民使用的药品。如上所述,农民对药品疗效的认识与城市不同,影响其健康的疾病也与城市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农村消费者消费心理,合理配置企业产品结构,开发、销售适合他们使用的药品不仅体现在药品的品种选择上,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据调查,农民对于不可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状的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时,价格就成为他们购药时唯一考虑的因素;对急性病,一次性购药花钱多少是其考虑的重大因素之一。一般若药品零售价超过10元,购买时他们会较为谨慎。因此,只有合理的药品价格,才能被老百姓接受。2.质量。中国农民是很会算账的,不太注重形式,讲求东西实在,在数量与质量之间,往往数量更能打动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放弃药品质量。假药、劣药给农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制度的推行,那些质量不过关的药品将会越来越难销。3.包装。农民买药的频次高,每次量很小,很多常用药必须拆零销售。因此,在农村销售的药品每独立包装不能太大。农民的审美情趣与城里人也不尽相同,如在色彩上他们喜欢鲜艳的颜色,在名称上求吉祥等,这些都需要企业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认真考虑。面对农村市场情况,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和开发,是企业成功开拓农村市场最关键的一面.

(四)广告传播问题分析

由于普及医药知识的报刊杂志及电视在农村的订阅率、普及率较低,农村中具有医疗与药品知识的人数少且素质低,加上价格贵,很多药品不能下乡,使得农民医药知识异常缺乏,农民渴求医药知识及保健知识的普及。因此,要想开拓农村市场,就一定得把消费者教育与药品销售并重,这样,产品才能逐渐进人农村市场。利用各种煤体对农村消费者进行药品知识普及,使他们能了解、会使用各种常用药品将对企业销售十分有利.农村患者药品信息来源主要有三:首先,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各种广告煤体获得药品信息,其顺序为电视(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本地电视台)、报纸(当地报纸及企业自印的各种报纸宣传品)、各类店头POP广告与宣传物。其次是乡村医生(医院、个体诊所、乡村卫生室)、零售店员介绍。再次,人际口头传播,即病友、亲朋之间的互相传播,这一比例远比城市高。针对这些特点,要求企业在进行广告传播时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条幅广告不便于在农村的公共环境下保存;宣传小报由于农村地域广阔而使人工成本过于高昂;路牌广告制作成本太高而无法普及……而墙体广告由于形式简单、成本低廉、针对性强、便于操控、保持时间长、传播范围广而成为农村市场宜传手段的较佳选择,它既可单独操作,也可与其他煤体相结合,对提高药品品牌知名度,形成品牌偏好很有好处。需要指出的是,与城市消费者相比,农村消费者对那些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的品牌忠诚度极高。因此,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加强品牌管理对企业在农村市场上获得竟争优势,获取高额利润十分重要.

四、实证分析: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策略

(一)调研分析

红桃K公司在推出生血剂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结果表明,生血剂是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其一,农村贫血群体大。我国妇女贫血比例达47%,其中孕妇高达55%以上,青少年婴幼儿贫血比例高达64%。在各群体中,农村居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等原因而使其贫血率明显高于城市贫血率,客观上决定了生血剂在农村有着潜在的大市场。其二,传统的习惯和现实的心理,农村消费极为看重血。市场调研中询问消费者怎样看待血的作用时,许多农村消费者都用‘最”字级的评价,认为“血是人体中最宝贵的东西”“人体中最不能缺的是血’,形容其为“人体之本”。其三,可见的失血或多种原因导致的贫血,直接刺激着农村消费者对补血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表明,有九成以上的农村消费者认为生病动手术或者人体受外伤流血较多后,需要补血;还有较高比例的消费者认为妇女经期流血后,需要服用补血的保健品。这些调研说明,红挑K生血剂这种产品是适合于投放农村市场的。

(二〕产品价格策略

市场上补血类产品价格多为50-100元盒。红桃K公司经过反复论证认为,30元左右一盒,是可以得到消费者认可的价格。产品上市后调研显示,较高比例的消费者认可和接收这一价格。调研还显示,经济条件好的消费者,较多将红桃K生血剂作为保健品购买,用于日常保健;经济条件一般的消费者部分人作为保健品购买,部分人作为药品购买;经济条件差的消费者较多是作为药品购买,用于治疗贫血或失血后补身体。红桃K在农村各种经济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中找到大批忠诚消费者,说明其定价是合理的。

(三)营销网络的营建

红桃K认真地研究与建立营销渠道有关的农村市场特点,如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居住相对分散;农村市场经销商多,经销终端多,但规模相对较小;农村市场消费者较容易相信信息,但对大煤体的接受程度低等等。根据这些特点,红桃K组建了深人到县、乡、村的营销队伍,县有办事处,乡有工作站,村有宣销员,这些队伍编织了一张巨大而严密的销售网。他们深入渗透,积极向农村消费者宜传产品功效,介绍产品形象,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他们积极组织经销商,联络经销终端,以保证货、款流通的顺杨。

(四)广告传播策略

熟悉农村消费者,广告传播中尽贴近农村消费者是红挑k公司广告传播策略的根本出发点。红挑k公司运用了大t适合农村消费者的宜传方法,比如最初的开拓农村市场的号角式广告语:‘呼儿梅吃,中国出7红桃K’,这句话简单易记,而“呼儿梅吃.则运用了陕北农村的音调,农村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再比如,在制作‘王婆.专题片时,刻意突出了农村特色。在农村消费者中“王婆.的声名家喻户晓,借用“王婆.形象,可以达到很快提高产品知名度的效果,而广告画面夸张、诙谐,也为农村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红桃K;司还在农村制作了大的靖体广告,将广告语以标语的形式届臼在农户堵上,使他们时时处处可见,持久、反复地将产品的功效信息传递给农村消费者。

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结了其它企业在农村市场运作时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向县乡村.的口号,几万营销大军9年里累计销售额超过6例乙元,成为健康产业的一预明星.2002年,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医药企业60强排名中列第48位,在补血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