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大气污染及防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气污染及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气污染及防治

第1篇: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危害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大气中的氮和氧的化物包括NO、NO2等,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氮氧化物,是指其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由燃料燃烧直接生成,在大气环境中可以被缓慢氧化成二氧化氮,若大气中存在强氧化剂等则会加快氧化速度。而二氧化氮则能够参与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浅蓝色、毒性更强的烟雾――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也是产生酸雨的原因之一。虽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方面,但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来自燃料的燃烧。氮氧化物气体是目前危害最大最难处理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来源

硫氧化物中主要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健康及环境质量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二氧化硫主要是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等热过程。火力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硫酸厂、炼油厂及所有烧煤或油的工业炉窑等都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是目前危害最大最难处理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三、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

1、氮氧化物污染的主要防治技术

在工业生产当中,不同的生产过程,其废气排放当中的氮氧化物浓度也是有所不同,但是,不论其浓度是多少,针对于氮氧化物污染的防治主要途径归根结底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控制氮氧化物的产生,达到治本的效果,二是进行有效合理的净化回收。下文将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和分析,对主要的技术进行探究,力求在实际的应用和操作当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1.1氮氧化物的产生控制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而其废气的排放,则是大气当中的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在生产过程当中实施相关的措施和手段,合理的控制燃煤氮氧化物的形成,是其关键的一点。根据煤在燃烧的过程当中,氮氧化物的形成以及其破坏的机理,可以有以下几种燃烧的技术,燃烧分级、空气分段、浓淡燃烧、低氧燃烧以及再循环燃烧等。根据相关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在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当中采用二段燃烧的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燃烧过程之中的氮氧化物产生,起到较好的效果。而国外的科研人员研究的催化助热燃烧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生产过程当中的火焰温度有效的降低,进而控制了氮氧化物的生成。此外,在生产过程之中,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将煤氮氢转化程没有污染的氮气,也是有效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途径之一,根据现今的研究成果,在碳化脱氮的过程之中借助催化剂的使用,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将其中的煤氮氢转化成为了氮气,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

除了煤的燃烧,在电镀以及硝酸等工业生产当中,废气的排放也是我国目前大气当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针对这一现状,主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使用光亮剂,不使用硝酸,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第二,使用相关的抑制剂,控制生产过程当中的氮氧化物生成;第三,增加液面的密闭性,同时减少液面的气体溢出面积、增加气体溢出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措施,大部分的氮氧化物都被酸液有效的溶解,进而可以减少排放当中污染物质的含量。

针对汽车尾气当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治措施,主要是有效的脱离燃油当中的氮。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技术是加氢精制脱氮的方法,并且在实际当中的效果也是比较的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尾气之中的氮氧化物的含量。在近几年相关的科研人员又开发除了一种新型的方法,即溶剂萃取脱氮技术,根据研究表明,此种技术的脱氮率比较的高,有望进一步的减少尾气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除此之外,还有可以安装在汽车之上的控制尾气之中氮氧化物排放的转换装置。

1.2氮氧化物的净化回收

根据上文针对控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技术探究,可以对相关的防治技术有着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将对氮氧化物的净化回收技术进行深入的探析,力求进一步的减少生产和生活当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探索,现今净化回收技术有许多,按照其机理的不同,可以分成固体吸附法、催化还原法、液体吸收法以及生物法等。

1.2.1固体吸附法

固体吸附法主要是利用活性炭以及分子筛等固体物质当中存在有的大量的洞孔,内部表面高度的极化,可以有效的吸附生产过程当中排放的氮氧化物,进而对废气以及尾气排放当中存在有的氮氧化物进行合理的净化,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有活性炭吸附法以及丝光沸石吸附法等,在活性炭吸附法当中,氮氧化物通过之时可以生成硝酸盐,而在丝光沸石法之中氮氧化物则是被氧化成为酸。

1.2.2催化还原法

催化还原法主要是利用化合物以及金属来作为其还原剂,有效的将氮氧化物转化成为没有危害的氮气,进而使得废气以及尾气排放当中的氮氧化物含量降低,达到净化的目的和效果。在实际的使用和操作当中,主要分成碳氧还原法、氢气还原法以及活性炭选择催化还原法等等。在碳氧还原法之中,所使用到的催化剂主要包括有铑、钯、铂等贵重的金属物质,可以有效的将汽车尾气之中的有害物质转换成为氮气,但是使用此种方式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由于铂等贵重金属的使用,也存在有价格昂贵的问题;氢气还原法是将氮氧化物进行分解,同时使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来和氧结合,进而将污染物质有效的除去,达到净化的目的和效果;活性炭选择催化还原法则是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废气之中含有的氮氧化物进行一系列的选择性的催化还原,并且其还原率较高。

1.2.3液体吸收法

液体吸收法是利用氮氧化物在通过相应的液体介质之时溶解吸收的原理,达到净化的目的和效果。使用液体吸收法,装置设备比较简易,同时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相关的处理费用比起其他的方法要更低,处理的效果显著,所以在化工行业当中主要是使用此种方法来净化废气当中的氮氧化物。在目前的液体吸收法之中,较为常用的有仲辛醇吸收法以及磷酸三丁酯吸收法,仲辛醇吸收法主要是利用相关物质的裂解产物来吸收尾气当中的氮氧化物,并且在其吸收的过程当中还会生成乙酸,其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而在磷酸三丁酯吸收法之中,是先将氮氧化物当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为二氧化氮,进而在吸收塔之内进行一系列的逆流吸收,达到净化的效果。

3、二氧化硫的控制技术

1、采用燃烧过程脱硫技术

炉内喷钙技术。用压缩空气将150目左右的石灰石粉喷射到炉内最佳温度区,使脱硫剂石灰石与烟气充分接触,保证足够的反应时间,使石灰石粉在炉内锻烧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利用生成的氧化钙与炉内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反应实现炉内脱硫。其主要反应为:

CaCO3Cao+CO2,CaO+SO2+1/2/SO2CaSO4

炉内喷钙技术的优点是以石灰石等钙基物料作为吸着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脱硫渣为中性固态渣,无二次污染;既可用于燃用中低硫煤,也能用于燃用高硫煤。在合理的钙硫比(Ca/S≤2)情况下,脱硫率高达75%以上。炉内喷钙技术的最佳燃烧方式是流化床燃烧,其他方式效果均不理想。

2、采用烟气脱硫技术

烟气脱硫技术一般可分为湿法、干法(半干法)两类。湿法烟气脱硫。硫湿法烟气脱硫是指应用液态(液体或浆体)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硫产物的最终形态为溶液或浆液的状态。湿法脱硫的优点是脱硫效率高,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可靠,脱硫副产物可以利用等;缺点是存在脱硫废水处理的问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由于洗涤后烟气温度低,不利于烟囱排气的扩散,需要设置烟气再热器,能耗高,管道及设备腐蚀严重等。主要的湿法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灰-石膏法。将石灰石粉制成浆液,在吸收装置中与二氧化硫反应,脱除二氧化硫的同时可以回收副产物石膏。为了降低脱硫设备的负荷,通常将其布置在烟气除尘系统之后。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占湿法烟气脱硫的80%以上。该方法脱硫效率高达95%以上,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使用于高、中、低硫煤。缺点是浆液pH值过高时,会使脱硫设备内堆积结垢、堵塞,不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双碱法。双碱法烟气脱硫是利用碱或碱金属盐类(如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的水溶液来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利用石灰反应器中的石灰使脱硫后的水溶液再生,再生后的吸收液可以循环利用。可回收亚硫酸钙和石膏脱硫副产品。此方法反应机理与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类似,是为了克服石灰石/石灰-石膏法容易结垢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氨法。氨法烟气脱硫是采用氨水作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由于是气-液或气-气相反应,反应速率快,吸收剂利用率高,吸收设备体积小,可回收硫酸铵脱硫副产品。氧化镁法。烟气经预除尘和除氯后,利用氧化镁浆液或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了二氧化硫的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在一定温度下分解产生富二氧化硫气体,可用于制造硫酸,而分解形成的氧化镁得到再生,可循环使用。

3、干法烟气脱硫

干法烟气脱硫是指以干粉状或粒状吸收剂、吸附剂或催化剂来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它的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无脱硫废水、能耗低,管道及设备腐蚀小;缺点是脱硫效率较低,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大,投资大。主要的干法脱硫技术有:烟气循环流化床。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是指经预除尘的烟气进入吸收塔后,以石灰石干粉做吸收剂,同时少量水作为增湿水分别进入脱硫反应塔中,使烟气与加入的吸收剂及再循环灰充分混合、反应,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烟气由脱硫塔上部出口排出,经二次除尘后,固体颗粒被分离,大部分送入塔内进行再循环;脱硫后的烟气排入大气。此法脱硫效率高,无脱硫废水,脱硫副产品成干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电子束法。电子束烟气脱硫法是利用在反应器内用电子束对烟气进行照射,用氨作为吸收剂。烟气在反应器内照射后,分解产生了大量强氧化性的氢氧基和氧原子等自由基,将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氧化成高价态,与水反应后生成硫酸和硝酸,继而与氨反应得到硫酸铵、硝酸铵副产物。此法可达到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的效果,脱硫效率高达95%以上,脱氮效率高达80%以上。

结束语

在大气污染的防治方面,我国应该首先要了解污染大气主要的污染源,之后根据这些方面对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最后再研究应该采用何种技术来防治大气的污染,这样取得的防治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本文通过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且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为今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懿.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1:177.

第2篇: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 经验 英国 启示

一、引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遇到环境污染事件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大量燃烧煤炭,烟尘超量排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上万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使此次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自此之后,英国政府痛定思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燃烧、减少尾气排放,如今大气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也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经验,这些经验及教训为广东省治理雾霾天气带来诸多启示与借鉴。

二、英国大气污染防治主要经验

(一)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伦敦烟雾事件之后,英国政府非常重视立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经过60余年的努力,目前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与中国类似,英国早期也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伦敦市于1954年出台《伦敦城法案》,控制烟雾排放;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1968年修订),将伦敦治理模式普及全国。《工业环境健康和安全法》(1972)规定所有污染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有毒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予以严厉处罚;《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74)规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申诉权和工业燃料含硫上限。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燃煤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进入20世纪7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系列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数量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措施以寻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寻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性措施,出台了《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清洁空气法》(1993修订)、《环境法》(1995)、《大伦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1999)及《气候变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大气污染。同时,从1995年起,英国依据当年出台的《环境法》,开始制定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随后英国提出《能效:政府行动计划》(2004)、《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05)、《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低碳建筑计划》(2006)、《退税与补贴计划》(2007)、《英国能效行动计划2007》、《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2008)及《低碳转型计划》(2009)等一系列计划与政策,积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1]。

英国大气环境相关法律不仅体系完备,且范围广泛,涵盖了大气污染和尾气排放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

(二)公开公平的公众参与模式

英国公民在环境问题的讨论、决策、监督、执行上,有深厚的自治传统和强大的社会根基。英国注重通过立法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是最早将空气治理信息向民众实时通报的国家。官方网络向市民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英国公民获知空气信息的途径也不被官方独家垄断。公民能直接透过《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环保机构索取相关数据,不得被拒绝。政府开设的“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民间组织与伦敦国王学院环保组织合作开设的“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政府绝不敢指责民间监测组织“非法”、“违规”、“不科学[2]。

(三)重视发挥经济手段作用

英国不但重视通过强制性的法律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还重视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愿减排。经济手段强调“谁污染、谁治理、谁花钱”,除可增加政府财税收入外,经济措施同传统的行政命令相比具有持续的刺激作用,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人们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削减污染物数量,逐渐形成自愿减污的环境治理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就开始通过征收环境税、排污权交易、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达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的目标。作为经济干预手段,财税措施对改善英国环境质量效果明显。

(四)注重科技创新及应用

在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的指导性作用。英国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这是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政府层面上,积极组织、引导和企业生产采用先进工艺;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愿采用先进技术减排,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通过公众参与和社会激励手段,迫使企业淘汰落后工艺,积极采用更好的减排技术。

三、广东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与挑战

(一)大气污染源排放结构复杂

目前,广东大气污染正在从煤烟型污染向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相复合转变。在城市内部,各类排放源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地理位置排放多种污染物,构成了复杂的大气污染排放结构。

(二)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国家也适时收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广东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物整治工作压力巨大。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占全省近80%的多种大气污染物在这一狭小空间集中排放,对珠三角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巨大挑战,使珠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的典型地区。

(三)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的污染治理模式还未完成建立

广东省在大气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标准制订方面,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在公众参与机制、促进企业自愿减排的经济激励政策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体制。

四、启示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财税约束与财税激励是英国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环境治理的显著特征,英国经验表明,完善、有序的排污权交易体系对鼓励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着重要作用[3]。广东省也应借鉴英国经验,注重采用经济激励方法实现大气环境治理目标。目前,我省已经初步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仍应配套完善财税政策,简化行政干预,充分发挥财税作为环境治理的市场调节作用,对主动进行节能减排和设备改造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实现奖罚结合的治污方式;同时,应健全交易市场的监督制度,履行政府部门在排污权交易中的监管职责。

(二)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法规规章。加快《广东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制修订工作,完善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应急预警、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按照“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原则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修订和完善广东省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体系。

(三)完善全社会参与机制。

从英国公众参与实践成效看,公众参与不仅提升了公民的环保意识,又对政府的环境行为施以重大影响,倒逼政府谨慎处理环境议题。建议广东省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将公益诉讼引入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将其纳入普通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制度,进而形成系统有效的环境权益救济制度,将公众日趋增长的环境权益诉求纳入规范有序的管理中,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通过地方立法赋予公众对环境执法行为的监督权,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监督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和协助环保部门查处大气环境违规违法案件的途径与方式。

(四)强化科技支撑。

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都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创新。要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领域软科学研究力度,加强相关技术、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切实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相关技术产业,支持环保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气处置和利用的产品、设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人才与队伍建设,加强人才交流与人员培训,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科学素质和管理协调能力,逐渐形成国内一流的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和环境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 张孝德,梁洁. 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03): 51-63+71.

第3篇: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2021年以来,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按照年度计划安排交通运输部门责任分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履行部门职责,上半年以来我县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完成全年防治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2021年上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始终把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从政治站位的高度抓紧抓实。2021年年初,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有局属各单位参加的专题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学习省、市、县大气污染防治新年工作会议和2021年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等会议文件精神,认真梳理交通运输部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进展情况,制定并落实《固始县交通运输局2021年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扎实部署交通运输系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具体任务,同时局领导小组抓好工作督促指导,为高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工作重点,细化明晰责任

按照《固始县交通运输局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我局明确工作重点,以打好车辆运输扬尘治理、交通工程扬尘治理为重点,以及配合相关部门防治工作,进一步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压实细化责任清单和工作分工,将任务具体落实到局属各相关单位、相关岗位。加压促进,动员局属相关责任单位持续扎实开展公路扬尘和施工扬尘防治,强化路域环境治理和汽车维修行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着力构建高效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为我县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升级贡献力量。

(三)落实工作措施,加大力量投入

2021年上半年以来,我局以巩固提升创建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城市为契机,扎实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污染防治,继续以实现“全路无垃圾、车行无扬尘”为目标,全面梳理、排查、分析我县交通运输行业扬尘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难点,举一反三,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执法力量和资金投入力度。公路局重点抓好工程施工扬尘治理和道路养护保洁,出动清扫车、洒水车、炮雾车,对城区周边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落实路面机械化清扫,全县范围干线公路出动养护人员对隔离带、绿化带等死角和路面漏撒物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确保“全路无垃圾、车行无扬尘”。

上半年在建的交通工程继续严格执行了“六个到位”、“六个百分百”和“三员”管理办法等制度,有效遏制施工扬尘。施工项目落实出动洒水车、工地围挡、工地堆料覆盖防尘网等措施。交通运输执法局、运管局强化源头管控,配合相关部门持续对全县维修企业进行排查整治。继续加大“黑烟车”、“黄标车”、渣土车、散煤运输车、大车绕行中心城区专项治理。交通综合整治办公室会同公安、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联合执法,开展了渣土车排查整治、餐饮经营、城区混凝土搅拌站、城区“散乱污”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以及违章车辆等排查整治。交通运输执法局强化路警联勤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货车超限超载和不按规定遮盖篷布等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坚决杜绝“遗、洒、抛、漏”和带泥土上路现象发生。开展打击“百吨王”违法运输车辆专项行动。

(四)严格督导检查,及时落实整改

上半年以来,我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每月一次工作例会,小结工作进展,分析问题,制定措施,安排下月工作任务。局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组织专人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城区污染源夜查夜市、落实南干渠交通部门责任段防污巡河工作。与此同时,局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按照领导小组安排,多次牵头组织交通运输系统专项督导。先后到交通建设工地、客货运企业、往岗码头,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公路扬尘和施工扬尘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落实到位,严格跟踪问效。专项督导检查的问题均已下达整改通知,有的现场整改,有的后续跟踪落实了整改。

二、交通行业大气污染防治2021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2021年下半年,我局将严格按照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县政府年度工作部署,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交通运输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切实克服松懈情绪和厌战思想,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形成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常态化,真正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细,抓出成效。

(二)进一步完善措施,压实责任。从严履职尽责,持续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合力攻坚,强力执法。按照年度工作计划一项一项夯实责任,一条一条抓好落实,在原有措施的基础上,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国省干线、县乡公路路面保洁和扬尘治理工作力度,明确职能分工和主体责任,加强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施工工地扬尘治理监管,强化道路货物运输扬尘和车辆维修企业油污治理工作,加快推进营运黄标车淘汰工作。坚持落实以上治理任务的有效措施,确保防治工作效果。

(三)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持续查找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逐项解决销号,通过抓薄弱环节、抓问题整改、抓措施落实,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做到全方位、全路域、全天候治理。

(四)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严格奖惩。局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坚持经常性、全过程、全方面监督检查,做好工作指导,及时通报跟踪问题,强化问题整改,确保工作成效,努力圆满完成2021年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防治任务。

第4篇: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13-01

引言

随着我国各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速度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而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环境永远都呈现相反的趋势,环境问题日渐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都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环境中,大气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身心健康、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总体形象,更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的幸福指数。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愿望。

一、大气污染概况及周口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

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99.03%,它是人类赖以为生的外部生存环境,除了氮气跟氧气,其余为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占空气总质量的不到1%。干净的空气其组成成分相对稳定,但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会(人类活动)向空气中释放新的物质,造成空气成分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大气污染。

我国3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013年与2012年相比,我国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1%和3.2%,二氧化氮年均浓度持平。可以看到全国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仍不理想,我国环境质量标准本就不十分科学,未达标城市城市的空气质量便可想而知

依笔者所在城市周口为例,目前大气污染呈现出煤烟、油烟、垃圾焚烧、机动车排气、扬尘混合型污染特征,空气质量改善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加大。具体表现在:

(一)道路扬尘污染严重。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低,洒水抑尘措施未全面落实。2013年,周口市区道路洒水率1.5%,大部分道路没有洒过水,造成道路扬尘污染严重,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建材城、东环路、七一路、交通路、大闸路等主管道扬尘污染严重,行人多戴口罩防尘,群众反映强烈。

(二)建筑扬尘未得到有效控制。市区拆迁、建筑工地多达119处,施工及渣土运输扬尘管理措施还不到位。市区临时砂石场面广量大,未从根本上规范管理。港口及铁路周边存在大量矿砂、煤炭非法堆场,无有效防尘措施,清理难度大,“脏、乱、差”现象严重。市区及近郊土地面积大,绿化覆盖率低,也是城市扬尘重要来源。

(三)机动车污染日益凸显。近年来,周口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速始终保持在20%左右,目前已达28万余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50万余辆。机动车排气监管起步晚,监管队伍和执法能力薄弱,定期检验率低于80%,环保标志发放率低于90%。机动车排气监管亟待加强。

(四)秸秆焚烧等阶段性空气污染突出。6月份和10月份为秸秆燃烧高发月,同时,周口市建筑工地及道路改造所造成的人为扬尘影响甚多,市区周边除西部略少外,其余各个方向均有大批建筑工地在开工建设。

(五)锅炉、油烟污染仍存。市区一些小锅炉虽然改用秸秆碳等燃料,但仍有个别锅炉使用单位偷用燃煤锅炉、夜间排污等现象,一些10吨以下锅炉未完全取缔,油烟污染、露天烧烤污染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小型建材加工门店的油漆污染又增加了趋势。

(六)受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明显。一是周口多为小街小巷,中心城区构筑物集聚度越来越强、越建越高,不利于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向城区扩散稀释。二是周口市处于平原地貌,利于空气扩散,然而也极易受到区域性大气污染影响。三是低风速、低温、强逆温的气象条件容易加重大气污染,而周口市冬季气温低、风速小、降雨少,易产生逆温现象,大气污染物容易聚集。2012年11月和12月,我市分别有10天出现大气重污染现象,与这两个月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分析及建议

1、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利用大众媒体对大气检测进行监督, 加强检测预报工作,进行公众舆论监督。城市的空气质量像天气预报一样,天天预报,唤醒全民对生命之气大气质量的关注,且对主要大气污染源的工业企业增加压力。加大执法力度,并加大对环保的资金支持力度 ,对那些耗能大、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依据环保法规及行政的、经济的调控手段,坚决实行关、停、转,对污染大户要强制执行环保处理措施,促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级别的排放标准。

2、对城市扬尘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禁止露天焚烧生活垃圾、落叶和有毒有害物质。现有电厂、水泥厂和工业锅炉必须安装高效除尘设施,达到新的排放标准。加强对建筑、拆迁和市政建设等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防治,强化对市区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努力减轻扬尘污染。

3、对大气污染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与布局?

合理的生产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危害,并在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情况下,发挥区域最大的生产潜力。从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已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改善和控制污染的优化方案。因此,做好区域大气环境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4、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治机制

各级政府要积极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全市人民的环境意识,形成人人监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环境污染预警预防机制,根据环境质量预报,制定污染特别严重紧急处置和预防措施,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另外,要发挥政府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职能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树立城市新形象的办实事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攻坚计划,认真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大气污染治理纳入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

5、加强对二氧化硫污染气体排放的控制

(1)开展氮氧化物污染治理工作 燃煤火电厂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2)深化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 严格执行二氧化硫排放标准和指标配额,推广应用电力行业重点污染源二氧化硫自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3)控制工业锅炉、窑炉二氧化硫排放

6、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清洁燃料汽车的使用?

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继续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增加碳汇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都在努力积极地研究开发各种低污染代用燃料汽车。如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最为成熟并在一些国家普及,成为很有实用价值的清洁燃料汽车。

参考文献

[1] 王开旭,刘雪辉,李秀玲.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预防[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86-187.

第5篇: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改善全县大气环境质量的排头兵为目标,不折不扣按照县政府文件精神,全乡联动,全民参与,通过对辖区内影响大气环境因素的整治,实现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治理。严格按照《餐饮业环境管理办法》,加强对辖区餐饮油烟排放的监管,积极引导其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实现达标排放。

(二)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力度,大力普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把秸秆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先行措施。

(三)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制定出台全乡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和限制燃放的规定,减少环境污染。

(四)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日常生活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需通过分类处理后进入焚烧场进行焚烧。

(五)加强生态建设。加速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改善全乡生态环境。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升全乡森林覆盖率,打造绿色。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组,乡党委书记任总指挥,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余党委班子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大气污染防治的日常工作。

第6篇: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关键词:储罐 污染源强 大气污染 防治 对策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化工行业也迅猛发展,这些年国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化工企业大大增加。在进行化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化工企业拥有自己的液体化工原料(或产品,以下相同)储罐,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中的各种污染类型、排污节点、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规律、排放浓度、排放量及污染治理情况分析比较清楚,而经常忽视这些作为辅助工程的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在储存液体化工原料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由于生产工艺、消防和安全生产等因素的要求,化工企业特别是大型石化企业的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在厂区平面布置中大多布置在厂区的四周或边界,对大气环境特别是对化工企业厂界大气污染物浓度贡献值比较大,因此在化工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能忽视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在储存液体化工原料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化工企业的液体化工原料储罐主要有固定顶储罐、氮封拱顶储罐、球型储罐、外浮顶储罐和内浮顶储罐等,其中氮封拱顶储罐主要用于储存特殊化工原料(比如有毒或高蒸气压化学品的储存)、球形储罐主要用于储存液化的气体(比如液化石油气等),化工企业利用比较多的主要有固定顶储罐、外浮顶储罐和内浮顶储罐,因此主要介绍固定顶储罐、外浮顶储罐和内浮顶储罐产生和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无论是固定顶储罐还是外浮顶储罐和内浮顶储罐,产生和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由于储罐储存的物料由于储罐的“大呼吸”作用和“小呼吸”作用产生和排放大气污染物。所谓储罐的“大呼吸”作用是指液体化工原料在装卸过程中的挥发和散逸,“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性质为无组织、间断排放,主要是通过储罐的通气孔排放;所谓储罐的“小呼吸”作用是指一定种类、形式的储罐中储存的液体化工原料由于品种、温度、蒸气压、粘度等自身条件以及风速、大气压等外部条件变化产生的挥发和逸散,“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性质为无组织、连续排放,主要通过储罐的通气孔排放。液体化工原料储罐的“大呼吸”作用和“小呼吸”作用是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化工原料由于装卸料和自身、外界条件变化排放到大气中形成大气污染物,并且往往还是化工企业形成爆炸、火灾的潜在危险源。

由于液体化工原料储罐的“大呼吸”作用和“小呼吸”作用均为无组织排放,利用化工企业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区的有效面积为无组织排放源的面积、储罐通气孔高度为有效源高、“大呼吸”作用和“小呼吸”作用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源强,就可以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93)中推荐的面源预测模式来预测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或对厂界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值。液体化工原料储灌区无组织排放源面积、有效源高比较好确定,而“大呼吸”作用和“小呼吸”作用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比较多,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中国石化行业标准法、API和WPI经验公式法。

2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排放大气污染物源强的计算方法

对于固定顶储罐、外浮顶储罐和内浮顶储罐的“大呼吸”作用、“小呼吸”作用产生和排放大气污染物源强的计算,目前被我国认可的主要有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2000)中附录A推荐的计算公式(中国石化行业标准法)以及美国石油学会(API)和西方石油学会(WPI)推荐的经验计算公式(API和WPI经验公式法)两种方法,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2.1 中国石化行业标准法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于2000年10月26日、并于2001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2000)附录A中推荐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固定顶储罐、外浮顶储罐和内浮顶储罐“大呼吸”作用和“小呼吸”作用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2.1.1 “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1) 固定顶储罐“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以下公式计算:

(当N>36时,;当N≤36时,KT=1)

式中:LDW —— 固定顶储罐“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m3/a;

KT —— 周转系数,查图可得;

K1 —— 液体化工原料系数;

Py —— 液体化工原料平均温度下的蒸气压,kPa;

uy —— 液体化工原料蒸汽摩尔质量,kg/kmol;

K —— 单位换算系数,K=51.6;

V1 —— 送入固定顶储罐的液体化工原料量,m3;

N ——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年周转次数;

Q ——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年周转量,m3/a;

V ——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容积,m3;

Py1 ——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内液面最低温度所对应的蒸气压,kPa;

Py2 ——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内液面最高温度所对应的蒸气压,kPa。

(2) 外浮顶储罐“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LW —— 外浮顶储罐“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kg/a;

Q1 ——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年周转量,103m3/a;

C ——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壁粘附系数,m3/1000m2,查表可得;

ρY —— 液体化工原料的密度,kg/m3;

D ——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的直径,m。

(3) 内浮顶储罐“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LW —— 内浮顶储罐“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kg/a;

NC —— 内浮盘支柱个数;

FC —— 内浮盘支柱有效直径,m。

2.1.2 “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1) 固定顶储罐“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LDS —— 固定顶储罐“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m3/a;

K2 —— 单位换算系数,K2=3.05;

K3 —— 液体化工原料系数;

P —— 储罐内物料本体温度下的蒸气压,kPa(如缺乏这类资料,可取当地大气温度加2.8℃);

Pa —— 当地大气压,kPa;

H —— 储罐气体空间高度,m;

ΔT —— 大气温度的平均日温差,℃;

FP —— 涂料系数,查表可得;

C1 —— 小直径储罐的修正系数,(当D≥9.14m时,C1=1;当1.83m

(2) 外浮顶储罐“小呼吸”作用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LS —— 外浮顶储罐“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kg/a;

K4 —— 单位换算系数,K4=0.46;

K5 —— 单位换算系数,K5=3.28;

Fr —— 密封损耗系数;

Ff —— 浮顶盘附件总损耗系数;

P* —— 蒸气压函数,无量纲;

Mv —— 液体化工原料蒸气摩尔质量,kg/kmol;

Ke ——液体化工原料系数;

Kr —— 密封相关系数,查表可得;

K6 —— 单位换算系数,K6=2.24;

v —— 储罐所在地平均风速,m/s;

n —— 与密封有关的风速指数,查表可得;

Nfj —— 某种附件的个数;

Kfj —— 某种附件的蒸发损耗系数;

K7 —— 单位换算系数,K7=2.24;

Kfaj、Kfbj、m —— 某种附件的蒸发损耗相关系数,查表可得。

(3) 内浮顶储罐“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LS —— 内浮顶储罐“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kg/a;

K8 —— 单位换算系数,K8=0.45;

KC —— 边圈密封损耗系数,查表可得;

Fm —— 浮盘附件总损耗系数;

Fd —— 顶板接缝长度系数,指顶板接缝长度与顶板面积的比值;

Kd —— 顶板接缝损耗系数(焊接顶板Kd=0;非焊接顶板Kd=3.66);

Nmj —— 某种附件的个数;

Kmj —— 某种附件的蒸发损耗系数,查表可得。

2.2 API和WPI经验公式法

美国石油学会(API)和西方石油学会(WPI)推荐的计算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大呼吸”作用和“小呼吸”作用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经验公式比较早,在我国也有一定范围的利用。

2.2.1 “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1) 固定顶储罐“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F —— 固定顶储罐常压下 “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m3/a;

P —— 散装温度下液体化工原料的真空蒸气压,mmHg;

VL —— 送入储罐的液体化工原料量,m3/a;

KT —— 储罐周转系数。

(2) 浮顶储罐“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内浮顶储罐和外浮顶储罐相同):

式中:W —— 浮顶储罐“大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m3/a;

V —— 送入储罐的液体化工原料量,m3/a;

D ——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直径,m。

2.2.2 “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1) 固定顶储罐“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Ly —— 固定顶储罐“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m3/a;

K —— 液体化工原料系数;

H —— 储罐气体空间高度,m;

T —— 大气温度的平均日温差的年平均值,℃;

FP —— 涂料系数,铝漆=1.39,白漆=1.02;

Ke —— 物料系数。

(2) 浮顶储罐“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内浮顶储罐和外浮顶储罐相同):

式中:Ly —— 浮顶储罐“小呼吸”作用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m3/a;

Kf —— 罐型系数(焊接罐Kf=0.045;鉚接罐Kf=0.13);

Vw —— 储罐所在地平均风速,m/s;

Ks —— 密封系数(Ks取1~1.33之间);

KC —— 液体化工原料系数;

KP —— 二次密封系数。

3 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对于大部分化工企业来说比较重视生产工艺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及治理措施,而往往忽视辅助工程中液体化工原料储罐排放大气污染物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和对化工企业厂界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液体化工原料储罐由于“大呼吸”作用和“小呼吸”作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但污染了环境、增加了物料的损耗,有时还会引起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重视对液体化工原料储罐的污染防治措施。

3.1 采用合理的储存方式

针对不同性质的液体化工原料采用不同形式的储罐,一般情况下液体化工原料闪点在28℃以下应选用内浮顶储罐,闪点在28~40℃之间宜选用外浮顶罐或内浮顶罐,闪点在40~60℃之间应选用固定顶储罐并加设呼吸阀挡板,对于闪点大于60℃的可选用固定顶储罐。

但是,由于某些液体化工原料价格比较昂贵,或化工企业比较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尽量减少液体化工原料在储存过程中的损失,也有一些企业不考虑液体化工原料的闪点,全部使用内浮顶储罐或对固定顶储罐加装内浮盘成为内浮顶储罐进行储存液体化工原料,由于内浮顶储罐的内浮盘可以将液面与空气隔开,内浮盘和液面间基本无气体空间存在,因此液体化工原料基本无法蒸发,可以基本上消除物料蒸发损耗,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3.2 罐体外壁涂敷隔热胶

隔热胶在涂膜中添加了特殊组分,不仅具有普通涂料的防腐效果,而且对太阳辐射和其它热辐射具有反射和隔热的能力,在储罐外壁涂敷隔热胶可以达到隔热、降温、减少罐内温度变化和减少物料挥发的作用。另外浅颜色有利于阳光的反射,减少罐体吸收的热量,可以降低液体化工原料储存过程的温度,减少液体化工原料在储存过程的损失。

3.3 设置气相连通管

将储存同种物料的储罐气体空间用管道连通,成为一个储罐间的气相连通线,储罐间可以互相交换物料蒸气,减少罐内吸入空气和排除气体。

3.4 优化储罐操作规程

储罐的大小对储罐操作次数是有影响的,倒罐次数越多“大呼吸”作用损失就越大,尽量将液体化工原料集中储存,不要分散在许多储罐中,这样可以减少罐顶与液面间的气体空间;储罐的测量、取样作业尽量在温度偏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减少呼吸损失;降温时罐内气体因温降而收缩,其蒸气分子凝结加快或蒸发减缓,这样加入液体化工原料时从罐体内排出的气体体积必然小于过了体积,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3.5 开发并推广应用新型储罐

据有关资料报道国内已经开发出专利产品的新型浮顶式储罐,推广使用可减少经济损失,对保护环境大有益处。

4 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应重视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在储存液体化工原料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利用中国石化行业标准法或API和WPI经验公式法(推荐使用中国石化行业标准法)计算液体化工原料储罐由于“大呼吸”作用和“小呼吸”作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源强和无组织排放源面积、有效源高来预测液体化工原料储罐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或对厂界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值。

通过采用合理的储存方式、在储罐体外壁涂敷隔热胶、在储罐之间设置气相连通管、优化储罐操作规程、开发并推广应用新型储罐可以大大减少液体化工原料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的损失。

参考文献

第7篇: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系列部署,按照《今冬明春空气质量强化管理实施方案》要求,我区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的特征和问题,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类措施

(一)燃煤供热设施清洁能源改造

我区小燃煤供热设施已于2018年全部拆改完毕,目前辖区内无小燃煤供热设施。

(二)督促企业配套污染防治设施的建成投用,确保排放稳定达标

1.我区制定并印发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去污染化实施方案》,督促辖区各重点企业完成2020年“一厂一策”去污染化目标任务,其中**投资3450万元开展多晶硅生产过程中氯硅烷与氢气回收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施工,正在试运行阶段并对设备流程进行优化。**投资160万元对1号、2号脱硫塔进行维护,提升脱硫效率,目前脱硫塔已改造完成。**对卸煤库区域煤尘综合治理项目已完成设计施工图会审,正在签订合同,计划2021年4月开工,2021年10月底建成投用;**开展了18万吨电解铝槽脱硫系统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土建施工、主设备安装工作,预计2020年12月开始调试。该项目建成投运后将实现脱硫效率为88.33%,二氧化硫每年减排2779.22吨,颗粒物每年减排189.5吨,氟化物每年减排12.6吨;**尾气处理装置升级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土建工程80%,设备安装完成70%,预计2020年12月底完工。项目建成投运后将实现炭化尾气二氧化硫每年减排483.97;氮氧化物每年减排26.6吨;烟尘每年减排564.53吨;活化尾气二氧化硫每年减排430吨;氮氧化物每年减排37.3吨。

2.经排查,我区无散乱污企业,后期将继续定期开展排查,做到发现一家清理一家;

(三)按照市生态环境局降氮改造的工作要求,我区督促园区内9家单位完成燃气锅炉降氮改造工作,截止目前,****5家单位已完成改造工作,(********);1家单位停用燃气锅炉(**),2家单位正在进行验收监测工作(**),1家单位正在停产改造(**);

(四)加强扬尘精细化管控

我区督促辖区内重点施工区域、重点环节做好“七个百分百”抑尘措施落实工作,根据《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要求,秋春等重点时段持续加大各领域扬尘源管理力度,有效改善了了我区环境空气质量;同时对全区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检查,针对违法抛洒和倾倒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非结冻期对施工工地周围进行定时洒水,有效抑制了扬尘污染。

二、攻坚类措施

(一)加强现场执法监察,及时查处各类大气污染源违法排污行为

配合支队做好园区监督性检查工作,定期对企业进行水、气、固废、危废专项检查,针对各项问题逐一落实整改。全面委托第三方环保检测机构对园区企业废水、废气排放情况进行全面监测,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废水、废气监测126次。由管委会分管领导牵头,对超标排放企业进行约谈,下发整改通知书12份,持续推进对园区企业的排污监管工作,督促园区企业废水、废气达标排放。

(二)严格执行区域联防联控制度,促进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共同改善

我区配合环境监察支队、“乌-昌-石”交叉执法组,先后对辖区重点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进行7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烟气在线的各项污染物排放量、粉状物料贮存场及易产生扬尘污染场所扬尘抑尘措施;同时对纳入应急减排项目清单的工业企业减排措施进行了5次专项检查,园区各企业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处理效率,落实降负荷要求,达到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效果。

第8篇: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一)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选择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的公路、港口、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提升绿色建设理念,实施绿色优化设计,强化绿色施工组织和运营管理,合理使用绿色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设施、设备、材料、工艺等。

(二)积极推广应用绿色交通运输装备

加大城市公交车辆、出租汽车以及营运客货车辆、运输船舶的结构调整力度,合理提升节能、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辆的拥有比例,强化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工作,推广天然气及混合动力车船,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船,稳步推进运营车船的标准化改造,推广使用港口、场站设施装备和运营车船的节能减排技术。

(三)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及操作方法

积极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运输组织模式,重点探索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的合理路径,推进大宗货物和集装箱水铁联运。优化城市公交、客运班线的线网布局和站场布局,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稳步发展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切实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建设适合特色的现代有轨电车和“水上巴士”。有效引导公众低碳出行,切实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绿色维修和节能驾驶培训工程,积极推广使用节能降耗产品和操作经验。

(四)推广应用智能交通与信息化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强化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公路、水路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广港口车辆和装卸机械智能化调度系统和无纸化作业、城市智能化公共交通与运营管理工程等,提高运输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完善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在现有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中,增加低碳交通信息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和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第9篇: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 政府责任 原因

大气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其质量的优劣,与人类健康、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而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政府责任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决策和监管执行上。首先,在决策上,政府选择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治理道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侧重于经济发展的投入,从而忽略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先污染后治理”就是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的经济效率,先任由污染发生,或者在人们还未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污染,最后再采取措施减少和治理污染。其次,在监管上,我国政府不仅对涉大气污染新建企业的行政审批把关不严,而且对新建企业的大气污染影响评价也流于形式。另外,政府对企事业单位治理大气污染的监管也存在懈怠。政府在面对企事业单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大多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这一方面受限于大气污染测量技术的落后,同时与政府和企业相互的“灰色利益”也密不可分。

究其原因,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的缺失,从理论上可以用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组织及其政府官员和其他社会主体一样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不受公共利益的激励,他们的行为是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以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政府组织往往为了达到预算的最大化,不断追求组织规模的扩张和公共产品的无限提供;而政府官员则追求权力或金钱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实施管理地区性公共事务的时候,往往同时承载着国家利益、地方利益和政府自身利益等多重利益。由于目前我国的政绩考核大多以GDP为导向,与官员的自身利益是正相关关系,所以政府官员往往更注重眼前利益,过多地关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因此,在涉及经济增长和大气污染治理时,经济发展通常会超越环境保护目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是让位于经济增长。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缺失更多的可以归结为以下现实原因:

首先,大气污染防治理念滞后。政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末端治理”方式是不可取也是不科学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的复杂性和整体性要求政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治理理念,必须从源头上防范大气污染问题的产生,从而彻底摈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末端治理”理念。此外,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理应具备的基本责任意识被日益扭曲和畸形的政绩观淡化,政府责任意识严重缺位。

其次,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上存在缺陷。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规范和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其一,立法观念落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总是侧重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整体性法律法规,忽视制定有助于落实的具体法规。其二,立法体系不够健全,我国目前缺少一部将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要求纳入综合型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我国环保部政策法规司的司长之前在解读《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重点时曾强调,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中,要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其三,立法内容不完备。在我国,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过程中,政府只设立了总量控制指标,没有将该指标细化、量化和标准化。在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方面,存在明显的法律责任不明,处罚力度不够的问题。原本应该是“事前申报”的许可证申请要求在排污企业为避免更多责任,承担治污成本和环保单位为避免投入资源进行数据审核的双方趋利避害行为下变成事后申请和确认,对于这些行为,法律中的处罚规定不明,罚款较少,从而使得大气排污许可证成为摆设。

再次,对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履行环境责任缺乏监督。政府的理性是有限理性,如果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完善的外部监督,我们很难保证其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都能做到全心全意为环境公共利益行事,而不利用权力寻租。此时,寻求有效的外部监督及其重要,行政问责机制和社会公众监督是外部监督的两种最重要的监督形式。目前,政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尚缺乏有效的系统的监督机制,不但行政问责机制不完善,而且社会公众监督环节也相当薄弱。监督职能的弱化和监督力度的不足是导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第一,行政问责机制不完善。问责政府不当的行政行为已成为衡量政府执行力的标准之一。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普遍存在着“重企业环境责任、轻政府环境责任”的特点,而少数规定政府环境责任的法律条文则呈现出“重政府环境权力、轻政府环境义务”的特征。而有关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规定严重缺失,这使得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及时的监督和纠偏,行政问责机制有待完善。第二,社会公众监督环节薄弱。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在规定单位和个人用有检举和控告权利的同时,却在如何实施检举权和控告权方面没有相关规定,这就造成了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缺位。同样,法律在规定公民就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监督权也是如此,监督权如何实施是最大难题,公民获取信息渠道受到限制,参与面相当狭窄,很多公民基本都是“被代表”,公民的监督权无处并且无力实施。

为此,我国政府要强化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责任,可以在加强政府责任意识,规范大气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的立法,加强政府环境责任的内外部监督等方面采取措施。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将生态经济观念纳入政府绩效的考核体系,才能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与经济富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吕景城.论政府责任及其实现控制机制[J].东南学术,2005,(3).

[2]高涛.污染治理对策研究――以大气治理为例[J].生态经济,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