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范文

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第1篇: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 问题 对策

目前,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1 基础理论有待完备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单一学科、单一的理论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和处理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农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对于这一复杂系统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的或者比较深入的了解,但生态农业必须要从系统的、综合性的角度进行处理和研究,要从生态的前瞻性、协调性、地域性、层次性、稳定性、持久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需要跨学科,多界面的专家人士来参与,利用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各要素之间的耦合、结构优化、科学分类、科学评价,发掘各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生态农业存在的更多关系来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理论体系。

2 技术体系要不断完善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未来的生态农业将结合现代科技及应用技术装备起崭新生态体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并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解决这一复杂的关系需要利用传统技术的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采取“低投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是一项重要的途径,具体措施:①将固氮技术和生物防治方法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②减少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③有效地利用植物和动物内部生物学遗产学的潜力;④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最优化地结合起来;我国目前沼气池的建设是一项具体的基础的农业生态生产方式,要不断地提倡和巩固;⑤注意节约和保护土壤、水、能源和生物学资源等等,其中目前我国推行的沃土工程是一项非常有效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技术体系将是生态农业一项主要的发展方向。

3 制定政策、强化服务、转变职能提高生态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没有生态农业的真正普及和发展,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有效激励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基层的农民来说还存在着知识水平有限,发展生态农业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觉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地为他们提供高水平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当前我国在生态农业保障体系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深入地贯彻实施。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服务与技术同等的重要,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在我国许多地方还不能为农民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大对有关生态农业的投入,金融部门要对生态大户提供信贷支持、简化手续,提高和优化服务体系,让其带领农民调整结构,组织生产,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稳定农业服务人员,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4 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加大推广力度

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根据市场要求大力培育具有本地资源特色的市场容量大、竞争力强、对农业产业具有带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组织建设市场、企业、基地和农户紧密相连的体系,搞好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已经成熟的产业化体系要加大推广力度,积极同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所、县校合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教育水平,增强农民对市场化的需求。

5 其他方面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非农业强国,对于现在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应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

加快基础理论的研究,采取“低投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加大行政支持的力度,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深入贯彻落实政策和推广,增强农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我相信在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我国的生态农业将会得到更好的改观,保证农业生产向着持续、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五化即硬化、美化、亮化、文化、绿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2篇: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范文

所谓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有机结合的一项新型综合农业体系,也就是说生态农业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它的涉及范围广泛,并且会随着经济和环境的改变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1生态农业推广过程中的几点制约因素

1.1农民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意识淡薄

由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投入大,获效时间长等特点,大部分的农民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根本不愿意去开发新的农业资源,也不愿意使用新科技,只是一味的保持现状,也就是说那些能速见成效的措施是农民愿意接受的,而那些有利于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措施却很难得到应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的意识不够到位。

1.2农村科技实力不足

众所周知,科技是一种生产力,农业的发展当然也主要依靠于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利用,也就是说农业科技的实力越强,生态农业的发展就会越快。目前对于我国来说,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完善,导致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实力不够强大,对于生态农业这一系统性的项目,连简单的照猫画虎去借鉴经验对农民来说都是十分困难,更不要谈什么成功了,所以说农村的科技实力不足,直接制约了我国生态农业的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

1.3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其具有见效周期长这一特点,往往会在资金方面出现短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财政支持,但是有一点要知道,政府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往往要同时支持很多的项目,不能做到资金的准确到位,这就导致了生态农业因资金不足而难以继续进行下去。资金缺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没有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生态农业都将会遇到困难。

1.4组织建设不足

在我国生态农业的推广过程中,组织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面前,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还有些组织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独立的进行,不顾全大局,这样往往会造成某些项目的决策和支持力度跟不上进度,对于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而言,这种组织建设不足的现象很是凸显,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1.5生态农业政策不够完善

各个项目的实施和发展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所谓的政策支持,也就是说帮助项目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实施,仍然需要完善,在有些方面由于这政府政策的不到位,使得农民对农业资源的认识不够,导致资源不能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还有就是在农产品的价格方面,有时候也能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对政府而言,要严格发挥其政策措施,控制好农产品的价格,保障生态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1.6农业推广人才匮乏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已经迈入了关键的历史时期,在新的时期要面临新的挑战,也就对我国生态农业的推广人才有了更高要求。生态建设不仅需要高素质、高能力、高技术的三高人才,而且需要强有力的推广团队,虽然生态农业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政府方面对此也是非常重视,但是生态农业仍然没有在全国得到有效推广,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生态农业的推广人才匮乏,缺乏好的推广团队,也就缺乏了发展的基石,也就是说生态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增加其推广人才的培养和利用。

2加大我国生态农业推广的几点措施

2.1提高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认识

农民对传统农业的认识往往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其实社会效益的低迷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都会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只是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要加大这一点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意识教育活动,通过思想教育使农民在认识上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全面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动力,为生态农业的发展营造好而适合的氛围,最终实现让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到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设中去。

2.2完善生态农业的保障体系

完善生态农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发展政策,从而增加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对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推广组织奠定基础,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管理体系的完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2.3加快农业新技术开发和利用

生态农业注重的是生态环境的循环利用,在提倡农业发展信息化的基础上,充分的开发新技术和利用新科技是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就是说研发新科技是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想更进一步的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一定要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2.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就是将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也是推广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全方位的筹集资金,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势,重点培养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农业同时也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所以说将两者有效结合,共同发展,才能真正的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

第3篇: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范文

1.为建设一条能够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我国应在汲取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还要学习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发展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能够有效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同时可以促进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通过发展生态农业,那些单纯依靠啃食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可更新资源的增殖不断的得到重视,不可更新资源被保护与有效利用,这种新型的农业形态能够使得自然资源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利用,生态得到良性的循环,这就为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为长期的稳定的发展生态农业提供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增长能够大大的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由于生态农业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生态效益体现在它能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从而为社会提供多样化、营养化的生态农产品,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由此可见,发展生态农业,必然是我国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强有力后盾。

二、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口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可利用自然资源逐渐短缺,这种矛盾已经严重遏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彻底根治这类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来调节生态环境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并建立有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健康的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我国农业市场可以合理的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结构,发展由农业主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来适应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发展农业产业链,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纵观近几年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效益,不难看出生态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生态农业建设长期追求的目标。生态农业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将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人类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另外,应适当的汲取传统农业发展的优势部分,并将其与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建立既有传统农业合理发展生态的模式又有现代农业经济高效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效合一”,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区域布局和关键措施是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要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必须着眼于我国国情,同时还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将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增效和实现农民增收三者相结合,从根本上制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逐步达到“三效合一”。

其总体思路:一是要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效的改进农业的生产条件,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生态保障;二是要致力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有效减少农产品过剩的问题,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三是要有效的遏制目前市场流行农产品污染问题,做好安全保障措施,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生态农业关键措施

1.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创建适应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新型农业发展机制,能够将生态农业发展纳入合理的发展轨道,同时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当前要抓好以下几個方面的工作:要从发展生态农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建设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来调动社会各成员参与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加强与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拟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为了使生态农业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相关部门要召集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攻克研究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制定各种生态农业管理认证技术、评价指标、物种改良等技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

第4篇: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生态环境

科技水平提高不但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还推动了我国农业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不但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和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这也给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便是资源短缺。人口持续增长,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随意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我国水源、空气以及土壤都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地开发我国的农业资源,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给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并采取措施推动我国生态农业更好地发展。

2生态农业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面积非常大,但是我国同样也是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资源的缺少也给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想要更好地发展农业,便必须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生态农业出现能够很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让农业经济增长更加合理,其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2.1生态农业能够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

生态农业这种模式是由多种技术和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能够将当前最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和农业科技技术结合在一起[1]。实施生态农业的时候,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根据所处地区的资源优势以及农业特点来进行农业活动的选择。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多变,在生态农业实施的时候,需要根据生态环境效益来及时地进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只有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才能够在确保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应用,不但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经济效益,还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2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能够切实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农业资源是其基础,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控制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垃圾,也减少了农业垃圾。此外,我国还非常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切实提高了水资源使用的效率,从而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经济更好地发展。

2.3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发展生态农业不但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其经济收入,还能够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生态农业发展到现在,转变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切实扩大了应用农业资源的相关范围。生态农业引进了各种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农业种植技术,也进行农业发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水土资源也得到了比较合理的使用。这些措施,能够推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能够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其销量,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高,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更好地发展。

2.4农业生态经济能够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进行

由于受到金控农产品的影响,我国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价格非常低廉,这不但会给农民经济收入造成影响,还会给我国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导致了我国农产品种类不断地增加,市场对于我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经济收益也有了明显增加,这也推动了我国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进行。

3做好生态农业建设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生态农业发展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给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3.1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优化

想要推动我国农业更好地发展,便必须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明确的认知,从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更好地发展,让其产业化结构更加合理[2]。在实施生态农业的时候,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及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尽量根据当地的特色来进行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一体化生产模式的构建,实现从生产到加工出售整个过程的优化。此外,还应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可以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从而将农业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3.2进行生态景观以及旅游行业的协调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村旅游行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生态田园风光成为了重要的项目。当前,农村出现了很多农家乐项目,城市的人们也能够短暂地离开城市,进入到农村更好地感受和拥抱大自然。所以,在进行生态农业发展的时候,必须认识到绿色旅游项目的重要性,农家乐能够将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吸引更多的游客走入农村,更好地感受农村。当前,我国农村旅游行业以及生态景观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生态农业将来发展趋势也会愈加多元化,能够切实提高农村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生态农业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3.3重视生态农业发展融资及投资体系的完善

发展生态农业本身便是符合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要求的,并且国家也给我国生态农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给生态农业资金吸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生态农业无论是投资体系还是融资体系的建设都不够完善,这也导致了资金投入还无法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视投资体系和融资体系的完善,能够更好地吸引一些外来资金,切实提高资金利用的实际效率。涌入较多的外来资本,不但能够更好地开拓新市场,还能够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更地进行,给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3.4推动农产品国际化发展的实现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但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品种,还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数量,想要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必须保证销售的合理性。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若是仅依靠国内销售是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的,想要推动我国生态农业更好地发展,便必须实现生态农业销售的国际化[3]。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和交通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信息化手段运用进来,做好农产品的营销工作,并在国内和国外同步的进行销售,从而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给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第5篇: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生态农业;成效;问题;对策;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290-02

重庆市是一个农业范围广、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的直辖市,现有乡村人口1 324万人,农户721万。现有耕地面积223万hm2,人均耕地0.07 hm2,且耕地耕种强度大,复种指数高。农作物播种面积常年在333万hm2以上,其中粮食面积占66%,蔬菜占18%,水果占9%,牧草占7%。常年粮食总产量在1 100万t以上,单产达到4 950 kg/hm2;年出栏生猪2 060万头、肉牛55万头、山羊220万头、家禽22 500万只、肉兔3 900万只。

1 重庆市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重庆市生态农业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到试点示范,经历了20年的建设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推广农村沼气,加快了“猪―沼―果(粮、菜、鱼)”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

近10年来,全市累计投入23亿元发展农村沼气,累计达到155万户,占适宜农户的50%左右,户用沼气沼肥利用率为95%。绝大多数沼气用户采用了“猪―沼―果(粮、菜、鱼)”的生态农业模式。

1.2 优化产业结构,严控养殖污染

落实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制度,设立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主城区次级河流沿线共关停搬迁规模化养殖场(户)3 516个、畜禽429头(只),拆迁圈舍172万m2,实现应关停的100%关停。

1.3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用肥更加科学合理

2013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达213万hm2,配方施肥总量达50万t,减少不合理施肥3.2万t。加上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覆盖栽培,增施农家肥,不仅提高了土壤肥力,也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农产品安全质量。

1.4 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

制定农业地方标准24项,开展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场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已创建蔬菜标准园9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1个、水果茶叶标准园24个、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42个,累计认证绿色食品644个、地理标志产品38个、有机食品92个、无公害农产品1 514个(基地638个)。

1.5 开展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全市在此期间在7个自然村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对家庭、农田垃圾进行回收与利用,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 018套、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设施95套、配套管网1 062 km、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8.36万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8万t/d;建设垃圾处理设施5.16万套,新增垃圾处理量785 t/d;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333个,新增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能力938 t/d。

2 重庆市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面源污染突出,治理任务繁重

近10年来,全市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分别增加了38.9%、33%、147.2%。粮食化肥施用量增加了43%,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左右,全市常年农药商品用量稳定在9 000 t,每季蔬菜农药使用平均为3次,全年使用6次左右,其中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使用比例为7∶10∶3。化学投入品大量持续利用,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农产品品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2.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压力大

据统计,2012年全市每年畜禽粪污数量约8 600万t,随意排放,利用率较低。全市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有逾4.9万个,小型沼气池仅1 295个,只占2.64%,导致大量粪污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突出,此外由于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降低了养殖户对粪污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

2.3 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

据测算,全市农作物秸秆常年总量在1 000万t以上,而利用率仅28.4%,其中作为肥料利用直接还田的占20.2%,作为饲料的占8.1%,作能源利用的占0.2%,生物转化为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加工利用的分别占0.2%、0.1%,其余的71.2%均未利用或利用不合理。作为薪柴直接燃烧的比例高达36%,田间就地焚烧的占33%,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2.4 生态农业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阵,措施单一

生态农业建设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特点,涉及到多技术、多行业和多领域,仅靠单一措施和技术推广达不到理想效果[1]。生态农业建设需要资金支持,投入不足,难以发展。实施生态农业建设重视项目建设,轻视宣传发动,生态农业观念淡薄,尚未形成共识,广大群众参与不够。

3 重庆市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3.1 加强领导,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实施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面较多,需要有组织、有领导和有计划地统一组织实施。要建立生态农业建设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区县要对当地的生态农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实行领导目标责任制,把生态农业建设任务指标落实到乡镇,责任落实到人,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并强化监督管理。

3.2 加大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实行生态环境补偿办法

各级政府应把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市级投入应不少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按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启动有机肥生产、运输、施用的补贴政策,加大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配套建设力度,提高补贴资金比例,以扶持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对农村沼气和农村环境治理的扶持力度,农村沼气项目按照市级配套400元/户的标准落实,将农村清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市级财政预算项目[2]。

3.3 依靠科技,促进生态农业“三大效益(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有机统一

生态农业涉及学科多、领域广、行业多,需要综合性的技术和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提高创新能力,大力推广适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和典型模式。同时,加强生态技术培训,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生态农业建设队伍。

3.4 制定规划,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

首先,要着眼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综合利用生物和生态农业措施;其次,要充分利用生态农业内在规律,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再次,要统筹安排,全面建设,突出重点,协调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按照战略规划,坚持不懈地建设生态农业[3-4]。

3.5 重视宣传,逐步树立生态农业理念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让领导者重视生态农业建设,让生产者自觉生产生态农产品,让消费者青睐生态农产品,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认同、呼吁和支持生态农业建设[5]。

4 参考文献

[1] 苗泽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生态农业建设[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3):171-174.

[2] 张壬午.论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农业产业化[J].农村生态环境,2000(2):31-34.

[3] 汪怀建,周跃龙,黄锦勇,等.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循环经济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23-25.

第6篇: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范文

与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相比,生态农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理念,形成循环式的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生态农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创造出了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且有效地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在生态农业的引领下,农业经济逐渐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几年,秉承着环境保护和农业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目标,生态农业的实现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其在绿色环保的理念基础下,探索动植物生存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设计出理论可行性方案之后,利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进行试验实践,取得一定成果并充分确认其长远发展的稳定性之后,再进行广泛应用[1]。生态农业有效地改善了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越来越普遍,对环境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解决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在区域农业发展目标中,针对不同的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利用当地固有的资源优势,对其主要的农业生产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寻求最佳的切入点,结合对土壤、水源、温度、气候等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互补,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农业资源的稀缺一度成为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农业发展中,加强资源的利用率,是现今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农业的出现,是实现农业经济合理增长的必然选择,其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1加速了农业发展的整体进程

生态农业是多种技术以及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其不仅结合了时下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而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的农业资源,实行因地制宜的方式合理开展农业活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其也会根据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不断改变生产方式,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对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2]。生态农业实行以来,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加速了现代化农业的进程,推动农业整体的发展。

2.2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基础,就是现有的农业资源。在生态农业发展逐渐成熟的今天,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产生的垃圾,还实现了诸如水资源等的合理节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给未来农业的持续发展积蓄了更多的基础,推动了农业的良性发展。

2.3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生态农业不仅对现有农业方式提出了改进措施,而且还对以往用不到的农业资源实行了开发探索,基于科学技术的支持,创新出各种各样的农业发展方式,这使得农村劳动生产效率、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都得到了越来越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并衍生出一系列绿色农产品,最大限度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业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3]。

2.4加速了新农村建设

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生态农业的飞速发展。前几年,在国内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受到进口农产品的影响,使得我国农产价格持续走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以市场需求为整体走向,带动农民生产,提高其积极性,不断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使得农村经济得以全面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脚步。

3加强生态农业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具体措施

3.1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

想要实现农业长期高速的发展,就要明确自身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结构的合理优化。在生态农业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实际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并尽量选取符合当地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一体化生产模式,实现生产加工-出售的全过程优化。另外,还要时刻具备发展的眼光,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前瞻性,变废为宝,利用一切资源,以实现农业生产利益的最大化。

3.2协调生态景观和旅游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农村旅游行业发展迅速,享受生态田园风光逐渐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力。各种农家乐项目层出不穷,使得人们短暂地远离城市的喧嚣,拥抱自然。所以,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大了绿色旅游项目的投入,“农家乐”的形式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农村生态景观以及旅游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越来越多元化[4]。

3.3完善生态农业的投资融资体系

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家政策的支持给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也更便于其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但是目前生态农业的投资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使得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制定完善的投资融资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并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的合理运用。外来资本涌入,不仅可以加快新市场的开拓速度,还能够推动生态农业进一步的发展,一举两得。

3.4实现农产品国际化发展

生态农业使得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要大幅度地增长,那么如果想到实现最终的经济利益,合理的销售至关重要。仅仅依靠国内的销售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实现的农业长久的发展,就势必要打开国际销售的大门。现今网络以及交通行业都很发达,可以借用信息化手段,传播农产品环保健康的优势,进而实现其国内外同步销售,快速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利益,进而提升我国农业方面的综合实力。

第7篇: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生态农业;建设;现状;问题;建议;安徽泾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质量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正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年泾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经过几年的建设,泾县生态农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快发展。

1 泾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泾县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生态农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目标,2005年11月,《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农委组织的专家组论证,2006年4月泾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批准实施,从制度上保证了泾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使泾县在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呈现出了认识上逐步统一、治理上逐步科学、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

1.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跟踪监测等环节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使用,化肥使用强度由2004年的325kg/hm2降为2006年的295 kg/hm2,病虫综合防治率由2004年的45%提高到2006年的60%,农膜回收率由2004年的20%提高到2006年的2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38.8%提高到2006年的4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74%提高到2006年的80%。至2006年,全县建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面积1.7万公顷,其中2 666.7hm2茶园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生产基地达标县,有16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认证。2006年在全市率先推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卡试点,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9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年均抽检样品500份,合格率97%。

1.2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国家公益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4.2万公顷,有林地总面积12.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 800hm2;制定实施了《泾县土地资源利用发展规划》《泾县矿产资源利用规划》,对无证开采矿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泾县的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3畜牧业和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加快

畜牧业作为我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泾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5%,农村沼气新能源建设日新月异,至2005年底全县共建沼气池586口。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6个,其中查济(星吾公)村被列为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示范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全市处领先地位,综合利用率达到49%,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改善和提高。

1.4龙头企业成为引领生态农业建设的典范

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开始涉足生态农业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以种、养、加为一体的安徽祥泰公司,开发荒山荒坡种植青梅67hm2,建起了集林、果生产加工、生猪养殖、沼气建设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泾县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生态的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基层干部群众生态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化肥、农药使用严重超标,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体制不顺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工作上缺乏协调,职能上存在交叉。三是生态建设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在生态农业建设上投入逐年加大,但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3 对策与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建设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己批准实施,要严格按照规划目标组织实施,减少随意性,做到整合资源、统筹发展。要建立生态农业建设专门机构,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生态农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3.2拓宽融资渠道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证财政预算逐年增加,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生态农业,逐步形成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建设投入新机制。

3.3抓好示范点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点上求突破,在质上求提高,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结合泾县的环境特点,重点做好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建设,开发观光农业,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生态农业建设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

3.4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县的特点,要把发展沼气建设作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来抓,围绕沼气建设,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引导畜牧业的发展,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转变,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猪-沼-茶(粮、蔬、果)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在生态链条中增效。

第8篇: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现状;问题;建议;安徽泾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质量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正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年泾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经过几年的建设,泾县生态农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快发展。

1泾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泾县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生态农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目标,2005年11月,《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农委组织的专家组论证,2006年4月泾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批准实施,从制度上保证了泾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使泾县在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呈现出了认识上逐步统一、治理上逐步科学、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

1.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跟踪监测等环节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使用,化肥使用强度由2004年的325kg/hm2降为2006年的295kg/hm2,病虫综合防治率由2004年的45%提高到2006年的60%,农膜回收率由2004年的20%提高到2006年的2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38.8%提高到2006年的4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74%提高到2006年的80%。至2006年,全县建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面积1.7万公顷,其中2666.7hm2茶园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生产基地达标县,有16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认证。2006年在全市率先推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卡试点,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9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年均抽检样品500份,合格率97%。

1.2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国家公益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4.2万公顷,有林地总面积12.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800hm2;制定实施了《泾县土地资源利用发展规划》《泾县矿产资源利用规划》,对无证开采矿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泾县的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3畜牧业和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加快

畜牧业作为我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泾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5%,农村沼气新能源建设日新月异,至2005年底全县共建沼气池586口。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6个,其中查济(星吾公)村被列为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示范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全市处领先地位,综合利用率达到49%,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改善和提高。

1.4龙头企业成为引领生态农业建设的典范

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开始涉足生态农业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以种、养、加为一体的安徽祥泰公司,开发荒山荒坡种植青梅67hm2,建起了集林、果生产加工、生猪养殖、沼气建设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泾县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生态的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基层干部群众生态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化肥、农药使用严重超标,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体制不顺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工作上缺乏协调,职能上存在交叉。三是生态建设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在生态农业建设上投入逐年加大,但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3对策与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建设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己批准实施,要严格按照规划目标组织实施,减少随意性,做到整合资源、统筹发展。要建立生态农业建设专门机构,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生态农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3.2拓宽融资渠道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证财政预算逐年增加,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生态农业,逐步形成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建设投入新机制。

3.3抓好示范点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点上求突破,在质上求提高,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结合泾县的环境特点,重点做好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建设,开发观光农业,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生态农业建设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

3.4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县的特点,要把发展沼气建设作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来抓,围绕沼气建设,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引导畜牧业的发展,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转变,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猪-沼-茶(粮、蔬、果)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在生态链条中增效。

第9篇: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范文

从发展的要求来看,十师北屯市(以下简称“师市“)农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速度还很缓慢,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特别是地域土壤条件和气候的制约,农业生产的任务日益加重,农业生态问题也更加尖锐。从当前看,师市农业生态还存在五大问题:

(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质量日益退化。目前,师市由于种植模式单一,掠夺性种植现象日趋严重,土壤的质量也日益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壤盐碱化和肥力下降。

(2)草原退化日益加剧。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盲目开垦和管理上的重用轻养,使草原生态不断恶化,虽然有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实施,但相对于已经形成的草原损坏,加之地域气候的影响,使牧业生产和师市、团场经济建设受到极大影响。

(3)农田污染日益加重,农田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团场工业的兴起,现行的节能减排措施依旧缓解不了工业“三废”、城镇化发展及日常生活的废弃物、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农田被迫作为消纳污染物的场所,受到严重污染;加上农业生产本身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剧增,给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师市远销到内地的瓜果农残检测超标,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

(4)师市生态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还不完!!!!2014·12!!善,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认知还不十分全面,生态农业系统还不和谐。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促进人与生态的和谐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品为中心,构建成“生产-加工-销售”相连接、“农业-工业-贸易”一体化的多层面链式复合农业产业体系。一个和谐的生态农业系统必须具备一个或若干个核心产业,以及由此辐射的产业群,各产业之间可以通过产品加工程序形成鲜明的产业链,将上下游产业的生产剩余物构成产业的“食物链”这种产业之间的连接可通过一种以上的物质或能源消减,由此实现各产业间的持续、稳态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最终形成若干农副产品,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剩余物在系统内部生态处理,不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解决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5)师市广大职工群众缺乏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和相关技术知识的了解,对师市生态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大力发展师市生态农业的建议和措施

2.1制定规划使生态农业进入规范化发展轨道由于师市生态农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相关单位及领导的重视力度还不够,总体规划还不完善,各部门在制定实施专项规划时还缺少依据,难以做到资源整合、统筹安排。为此,应尽快研究制定师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引领师市生态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2抓好示范,带动师市生态农业的大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点上求突破,在理论探讨上求提高,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推进。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团场或基层连队设立生态农业示范区,使其成为生态农业建设的样板,为师市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基础。

2.3做强畜牧业,推进师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把畜牧养殖业作为调整优化团场产业结构的重点,通过实施畜禽良种补贴,对饲养大户和畜牧小区实行奖励扶持等政策,引导、发展以食草家畜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养殖,废液用于土壤施肥改良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广大职工群众在生态链条中受益。

2.4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先进的种植配套技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要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先进的引种栽培、植保、施肥等综合配套技术,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

2.5加强生态农业产、供、销模式运作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产、供、销模式运作,提高生态农业在生产中的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在产品的安全和品质监督上要进行严格监管;有针对性的根据订单安排生产优质产品,减少盲目性和降低市场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职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