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1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业教育转型升级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童汝根(1983-),男,江西萍乡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创业;李旭旦(1968-),男,湖南沅陵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经济。(广东广州51054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创业板与广东战略新兴产业科技人才开发”(项目编号:GD10XGL04)、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师范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KYB2011059)和200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融合ISO与BSC理念的高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师范院校为例”(项目编号:BKJGYB2008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82-02

由于廉价的物质成本和劳动成本的优势在减少,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劳动者素质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为提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级应用型人才。①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应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体现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创业型经济形态趋势,二者均对创业人才有广泛需求,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显得更为迫切。

一、我国经济发展对高职创业教育的需求

(一)现代服务业对创新和创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和均衡发展,提升第三产业竞争力,其目标之一是向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方向转变,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在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值不足,仅为32.9%,生产比重小,结构层次低,仅占28%左右。许多现代服务领域在我国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被看做非生产性的活动,服务领域有限,大多仍以旅游、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体,而金融、保险、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服务领域比重偏低。

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问题,其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稀缺。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的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高超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艺,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素质高、技能强的服务业创新人才。现代服务业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型的经济实体,需要更多的为创造现代工业经济、消费经济和网络经济对应的新型服务的创业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最佳承载者。

(二)创业型经济对创新和创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表现为创业型经济趋势。②创业型经济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进步,而且可以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促进中小企业的不断创生与发展并更新社会发展推进机制,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的驱动力。创业型经济是建立在创新与新创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它需要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素质教育和创业精神的培育,需要培养业务创新者、技术创新者和团队组织者等创新型人才,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平台。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催生出来更多的中小企业服务和产品,创业型人才在其中起关键作用,如何发现、培养、使用创业型人才成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要符合我国未来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具备创业型经济所要求的创业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条件,包括具有创业相关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

产业升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创新型经济发展趋势均大量需求创新型人才和创业人才。③根据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经济赶超时期的高层次人才会得到充分重视,但与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容易被忽视。职业技术人才中的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因此,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最值得我们关注。④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是根据“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调研组对北京、广东、浙江、河南和新疆等地抽取的10所职业院校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有14.6%的大学生不了解本校的创业教育的情况,有45.4%的大学生对本校的创业教育不满意。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大赛、举办创业讲座和引入创业课程等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但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质量体系不健全

根据上述调研数据显示,92.6%的受访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并没有高度重视,在科研、教师培养、实践场所、资金等方面没有很好的支持,更没有做到将创业教育和招生就业等工作很好地结合。西部某高职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仅限于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研讨会和毕业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进行简单介绍而已,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等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很不够,体现不出创业教育的真正魅力,难以培养出来现代服务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二)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保障体系不足

由于在我国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相关专业,所以就没有成批的、接受系统化教育的、受过专门训练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型教师。⑤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时,大部分依托于经济或者管理院系的教师开设创业管理类的课程或讲座。创业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也大都是依托学生处、团委和辅导员组织创业动员、创业演讲和创业计划大赛等。由上述人员构成的师资队伍缺乏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把握,也缺少亲身创业实践的经历,师资队伍素质达不到创业型经济的要求,其培养的高职学生也达不到创业型经济的创业和创新需求。

(三)高职院校创业平台支撑体系不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搭建一个适合高职学生进行创业的平台。从高职院校本身来看,其开展的创业教育的主流倾向还是解决就业。比如,创业计划大赛的目标仅仅是营造出一种创业活动氛围,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可以培育出全国挑战杯大赛的获奖者,以此来为学校赢得荣誉,而对大赛后如何创办实体组织却很少关注。我国部分高校开始以各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如清华大学将写字楼半价出租给学生创办公司,北京大学为5个在校生创业团队各提供1.8万元创业基金。但是,由高职院校打造的学生创业平台非常少,为学生提供实质的创业环境和创业资金的更少,这也是高职学生创业意愿低和创业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职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对策

(一)构建与经济发展配套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控制体系

与经济发展配套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控制体系要求结合当代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在专业知识和单项技术教育前提下形成创业精神教育、创业技能教学、创业实践强化的创业课程体系。我们应以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为标准,精选课程,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在本专业基础上突出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形成具体学科课程与创业实践课程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统一的课程结构,构建有创业教育特色和经济发展配套的课程质量管理体系。

创业精神教育课程目标是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通过开设企业家精神、创业政策、创业法律、创业文化、创业风险和创业心理素质等内容,可以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认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和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具备创业者的法律道德意识和相应的心理素质。⑥

创业技能教学课程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创业需求为切入点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通过经济学原理、创业原理、创业营销、创业财务、创业融资分析、创业风险预测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对初创企业的组织形式、营销方式、融资渠道、财务管理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创业实践强化课程使在校高职学生具有亲身实践的经历,强化其在校创业的动手能力。该课程模块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等方式通过举行各种类型的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创业计划竞赛、社会实践、创办虚拟经济组织和创设真实企业等活动。以创业为导向的实践强化课程使学生能够将创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二)建设精通现代服务业并熟悉创业实践的师资队伍保障体系

在经济发展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建设一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中既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又具有一线职业工作技能且熟悉创业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是创业教育体系改进的重要内容。建设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提升现有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的内部培养途径、引进符合创业教育素质标准的外部教师、聘任既具有丰富创业经历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

内部培养途径是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与现代服务业和创业型经济组织进行合作,提供给创业教育的高职教师经常深入到行业工作实践的机会,了解现代服务业和创业型经济组织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组建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密切关注国内外创业理论动态,发现新的创业理论研究视角,分析创业人才需求。通过内部培养使高职创业教育教师能够把创业教育课程做到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外部教师引进途径可以为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外部教师引进的素质模型标准依照创业教育体系要求师资队伍素质标准建立,主要包括熟悉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创业实战经历并且具备相关的创业知识、理论背景和学历要求等方面。通过外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引进,促进创业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发展的良性循环。

外聘兼职教师途径可以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强化实践。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美国Intel公司的原首席执行官Andrew S. Grove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兼职讲师超过15年,每年秋季讲授1~2门创业课程。⑦社会上有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他们既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聘请他们从事兼职创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将给高职创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贴近现实。

(三)搭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与职业发展的平台支撑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平台体系的搭建不仅仅是高职院校本身的使命,还需要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参与。高职院校打造一个可以进行创业交流和创业实践的平台。企业、社会和政府等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可以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构建创业交流和实践的平台体系。创业交流的平台既是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与学习互动的平台,也是校企交流的平台,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兼职师资到学校开展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在企业从事顶岗实训和岗位就业实习基础上开展创业实践。由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申报创业项目,由政府审批并且由政府和社会对项目进行经费投入,校企联合创业团队参与完成项目的实施,由此搭建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创业实践的平台。

另一方面,社会多渠道资金平台和专业的咨询跟踪平台可以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创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很多,风险投资机构、保险机构、企业、科技园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教育部门通过创业风险基金的方式帮助职业院校学生筹措创业资金。社会专业机构构建一个专业的咨询平台对高职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论证、技术咨询和创业过程指导等系列服务,引导高职学生创业符合现有经济发展需求和未来趋势。

四、总结

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能型人才。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的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将支撑未来创业型经济形态发展。从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控制体系,创业教育师资保障体系和创业与职业发展平台支撑体系等方面完善高职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

[注释]

①刘文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日本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7(2):65.

②郑风田,傅晋华.创业型经济的兴起与我国创业政策面临的挑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6):25.

③童汝根.人力资本导向的创业型人才队伍建设思路[J].理论导刊,2011(1):84.

④陶丹,陈德慧.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5):85.

⑤赵志军.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培养创业型教师——以白城师范学院的创业教育探索为例[J].教育研究,2009(9):105.

第2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经济发展方式

当今社会,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形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一批又一批数量充足、专业性强的技术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变革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持以及技术帮助。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含义就是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科学方法、手段和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本质就在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通过现有的科学技术进行创新进步和改革,改良陈旧的框架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再生能源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效益相一致、人口数量与经济资源环境相匹配、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速度相统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真正做到又快捷又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所在是需要不断强化自主创新以及专业能力,加快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能力,不断推进国家宏观经济建设中的人才队伍建设,用以保证经济的长远性以及稳定性增长。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整个社会中的经济生产、公共服务和制度管理等方面需要的专业实用型人才的责任,在大力推进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为提高社会实用型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供了比较大的保证,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培养技术型专业素质涵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根本任务就是为我们国家中市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大量的高端技术型人才,不仅可以大大的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并且还会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加快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步伐。要想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需要非常多高专业职业素养的工作人员,所以必须不断推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而实现培养出大批量高技术实用型人才用以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实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为当今社会新兴产业中提供了大批量的实用型人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后,一定会将现有的国家经济发展结构和产业链条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摒弃一些陈旧俗套的、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经济需求的工作,随之又将衍生出一大批新兴的企业单位,工作性质以及工种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必须重视高等职业院校中的职业教学质量,快速培养出高端实用型人才来填充当前各种新兴企业中的岗位空缺。当前,我国现有的高端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高端服务行业的发展凸显出严重的滞后性,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后,将会使得大大提高新兴企业的经济能力以及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自身的经济优势从而实现新兴企业的又一次经济突破,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目前急迫需要大量的既有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涵养,又能够灵活的进行实际操作的实用型人才,从而不断生产出更高水准更高质量的产品,创造出属于我国自己的独立品牌。当然,目前只有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学质量,这一远大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三、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分层式”教学法。它侧重培养学生群体间的差异性,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发掘学生学习兴趣并开发学生潜在思维。班级中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而课堂教学的教师就只有一个,这必定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忽视某位学生的情况,此举一方面限制了接受新知识快的学生的更深层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不能完全吸收理解知识。除了教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也极为重要,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情景教学的设置,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来进行自我学习,科学的布置课后作业,经常性的开展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提升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同时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针对性培养实用型人才

学生需要十分了解当前社会发展中市场的实际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中领导层级以及相关的教师需要时刻洞察市场发展的空缺,对这些市场急需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而对一些目前已经呈现饱和状态中的行业做一些适当的淘汰选择,努力培养市场发展中所需的实用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院校内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实际需求完美对接。明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掌握最新的国家政策资讯,正确科学的预测未来社会中人才方向的实际需要。

(三)定向性培养人才

不断深化高等职业类院校与社会新兴企业的有机合作,从而实现企业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的合同计划,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以及物质类的需要,学生可以在毕业后进行企业进行实际演练,开展一体化教学,通过“私人订制”的运作模式,进行定制型人才培养,共同实现人才资源共享的双赢局面。学生,院校,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化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为社会企业经济生产服务,企业经济资源为院校大力改进教学提供支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所教学知识创新性以及及时性的把握,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社会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要充分提高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深化职业教育院校中的教学观念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的院校管理制度。只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平稳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够拥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光贵.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关键[N].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70-73

第3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一是农户户均分红福利实现一万元;

二是集体经济年稳定收入增2亿元;

三是固定资产投入要达到30亿元;

四是实现新增全口径年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

五是六个农村社区实现年稳定收入均实现2000万元;

六是新增二产、三产载体建筑综合体要达到70万平方米。

对照以上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区委扩大会议、开发区经济推进会的具体要求。7月27日,街道召开集体经济发展研讨会,街道主要领导和六个村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建文主持,参加会议的同志踊跃发言,一致认为:通过看、听、比、思,大家从中开拓了视野,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振奋了精神;纷纷表示:要抓住轻轨2号线、4号线穿越带来的得天独厚发展机遇,统筹规划,创新理念,不甘落后,不怕竞争,不惧挑战,敢跟强的争,敢跟高的攀,敢跟快的赛。会议对下半年度进一步加快集体经济发展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会议一致认为,要加快以下二个在建项目的建设,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加强统筹协调与过程监管,不断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争早竣工、早见效:

一是要加快推进总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宝龙工业园建设,该项目地基工程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完成了20%,力争在明年2月全部竣工;

二是要加快推进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6.4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高18层的大厦建设,力争在年底工程主体结顶,明年10月交付使用;

二、全力形成抱团发展合力

街道有六个农村社区,实现超千万村3个,参加会议的六位村书记一致认为,实施抱团发展,是当前做大做强做优村级经济的必然选择,并作出了抱团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是由南石湖社区、新江社区、红庄社区、宝带桥社区共同对总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71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宝信工业坊进行抱团联合开发,每个村各造标准厂房一幢,共4幢。计划在8月份开工建设,明年7月全部竣工;

二是东湖社区和龙南社区,分别对垃圾中转站沿河地块和碧波液化站地块进行开发建设,做到: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切实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全力破解发展难题

街道经济研讨会还对当前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梳理,并形成了如下共识:

一是要进一步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破解土地资源匮乏的瓶颈;

二是广招人才,积极打造营销策划、金融服务、现场监管、物业管理四支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难题;

第4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同志们:

今天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镇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心聚力,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对于这项改革,各级高度重视,从2016年开始,上级全部进行了部署,出台并发下了很多文件,召开了多次会议,我旗于今年全面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上个月召开了培训会,一会儿还要专门给大家培训,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运用到工作中。

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和前提。上级文件要求,从2018年起,用1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产权改革,到2020年底,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80%以上,基本消除“空壳村”,培育一批2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所以我们把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作为今年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根据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我讲几点:

一、把握基本原则,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集体所有不动摇。无论怎么清,都不能把集体资产清少了、清没了、清垮了,不能让集体资产流失。二要坚持群众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切实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三要坚持实事求是。统筹考虑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明确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保持集体资产的完整性,做到客观公正,有力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财产权益。

二、找准方式方法,抓住“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定范围。重点清查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资金、债权债务和非经营性资产等,做到账证相符和账实相符。资源性资产清查要与土地、林地、草原等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相衔接,充分利用已有登记成果、森林资源档案等,减少和避免重复劳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企业,包括全资所有、直接或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等能够控制的被投资企业,其资产也要纳入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范围。二是明方式。要采取先资金后资产、先账内后账外、先资产后资源、先合同内后合同外的清查方式;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以物对账,以账查物,全面清点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查明实际数量和管理情况,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三是定归属。村级和组级集体的资产要分别确权到村级集体、组级集体,不能打乱归属。对资产归属有争议的,要及时协调解决争议,确实一时难以确定归属的,暂时记入待界定资产。四是强管理。清查核实并确定归属后,要及时完善集体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按照《内蒙古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办法》《将军尧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来处理清产核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年度资产清查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同时各村要配合经管站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建设,从而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三、卡住时间接点,明确三个工作阶段。一是准备阶段(10月底前完成)。这个阶段重点是:召开会议,制定《分开实施方案》、印好摸底表格、收集和整理好各类原始资料、开展业务培训、加大宣传等。同时,各站办所要根据工作职责及时提供土地、草地、林地、宅基地、农村建设用地、文化教育体育设施投资情况等数据资料,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提供处理依据。二是实施阶段(11月20日底前完成)。这是最关键的阶段,所有工作要基本完成,所有数据要汇总上报。这个阶段重点是:严格按照《工作方案》所规定的“组建机构、公告启动、全面清查、审核处置、表决公示、账目调整、填写报表、逐级审核、归档管理”九步流程操作,做到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环环相扣,确保清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三是总结验收阶段(12月底前完成)。这个阶段重点是:开展查漏补缺、审核校验、完善制度、总结提高,完成检查验收,并以乡政府名义,向上一级提交清产核资结果。

四、明确工作重点,统筹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镇里要选择1-2个有净资产且经营性资产较大的村,特别是、沿主要交通干线村、经济发达村,确定为试点,率先开展改革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扩大范围。二是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集体成员身份确认与清产核资工作一样,都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宜早不宜晚,晚做不如早做,做的早可以避免许多矛盾,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员身份确认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既要坚持民主协商,让多数人认可,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利,特别要注意保护好妇女和儿童。乡镇政府要出台指导性意见,村、组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具体成员界定办法,并建立健全集体成员登记备案机制。三是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产、资源,走“党建促发展、资源变资产、存量扩增量、服务争创收、合作创共赢”多元化发展路子,引凤还巢,引入工商资本,引导农民土地入股,选择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的项目作为起点,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集体经济。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发达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省道沿线等要率先探索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

五、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工作稳步推进。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是当前农业农村非常重要,亟待推进的工作,各村、各站办所务必要切实履行职责,狠抓措施落地,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镇里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督查,村级也要成立领导机构,支部书记要亲自挂帅,明确分工,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要强化部门配合。清产核资不仅是乡、村两级的事情,农业办、财政所、林工站、国土所、文化站、计生办等站办所也要根据工作职责及时提供土地、草地、林地、宅基地、农村建设用地、文化教育体育设施投资情况等数据资料,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提供依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推进。

三要加快工作进度。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必须用今年年底基本完成,时间非常紧迫,大家务必严格按照《实施意见》中所规定的时间节点,加快节奏、有序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任务。

第5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去年7月,市委专门印发了《关于上海市加强农村综合帮扶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时间,实现本市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公用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郊区平均水平、集体经济形成一定的自主发展能力、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善的目标。与以往不同,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不是单一的输血援助,而是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多管齐下的、注重长远发展的“组合拳”,突出“综合效应”,将农村综合帮扶工作融入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以提升受援地区自主发展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以增强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及低收入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和积极性为出发点,拓宽帮扶渠道,创新帮扶方式,加快形成造血机制。

“对于这项政策,涉农区县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农业比重较大的区县、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基层群众寄予了热切期盼。”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主任委员吴尧鑫认为,常委会把加强农村综合帮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监督重点,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推动市委重大决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从而进一步推进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据悉,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但从目前面上整体推进情况看,落实还不平衡,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上还不完全一致,遇到了一些难点、瓶颈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轮农村综合帮扶历时五年,今年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第二年,此次专项监督把重点聚焦在“推进”上,重点围绕“三个着力推进”。一是着力推进本市全面贯彻《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既要重视硬件项目,又要注重软件建设,既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又要统筹兼顾,各项帮扶措施同步推进,强化综合帮扶的“综合效应”。二是着力推进研究解决农村综合帮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新情况、新问题,督促和推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问题为导向,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协调推进。三是着力推进立足长远发展、形成长效机制,督促和推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注重顶层设计,以更大的力度、更开阔的思路、更因地制宜的举措,聚焦发展、强化规划、统筹推进,在基层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为深化本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等创造条件。

第6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连续两天来,县委书记陈xx分别到乌烈镇、石碌镇及叉河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开展遍访脱贫户活动,进一步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Xx日下午,县委书记陈xx到乌烈镇白石村,与该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交谈,了解他们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相关部门、镇村干部及工作队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篇文章,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要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找准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做好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以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确保脱贫群体就业有岗位、劳动有收入、生活有保障,保障脱贫不返贫。驻村工作队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示范引领的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白石村,陈xx详细了解白石黑米的种植、销售等情况。据了解,“白石黑米”被列入县政府“一村一品”发展项目,2013年注册成地域性商标“白石黑米”,目前全村种植面积约1000亩。他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要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做好产业帮扶,充分发挥白石村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黑米产业,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品牌,提高黑米知名度,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陈xx还遍访了片石村脱贫户符群芳。

 

xx日上午,县委书记陈xx到石碌镇片石村,查看村庄规划、房屋建设、人居环境,听取镇村干部汇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以及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难点等情况。他强调,要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各项衔接政策,结合实际推动政策落地生效,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衔接乡村振兴。要科学谋划,找准发展路径,加快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要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要加强工作统筹,组织做好迎接国家、省考核评估工作。

 

在孔车村,陈xx实地调研了昌江富宝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产业规模、经营模式、市场行情、发展前景,以及吸纳村民就业增收等情况。他强调,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保障和技术、资金支持,助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合作社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吸纳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拓展群众增收渠道。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发展的信心,增强村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陈xx还遍访了片石村脱贫户刘因越、刘亚出,以及孔车村脱贫户张育民。

 

xx日下午,陈xx到叉河镇叉河村和坎头村开展遍访脱贫户活动,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叉河镇叉河村的脱贫户豹英娇家里,陈xx与她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其住房保障、教育资助等政策落实情况。得知豹英娇夫妇目前在昌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务工,家里还圈养牛和猪,人均年收入约有2万元,并获得省脱贫光荣户的称号,陈xx十分高兴,鼓励她和家人要坚定信心,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坎头村脱贫户林燕英家里,陈xx认真询问其住房、务工、子女接受教育及种养殖情况,鼓励她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让生活越过越好。

 

第7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党新的领导集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破解“三农”解决的重大措施。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实在的措施来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作为县委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单位,带着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活动这个课题,我们于8月初来到了蔡家桥镇凡村进行调研。

一、凡村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走访察看了该村村容村貌和与该村部分村干部的座谈后获悉,该村有12个村民组370余户1054口人,水田1113亩,有林山场3600多亩,2005年该村农村人均纯收入3060元。综合各方面因素,我认为当前在该村推动新农村建设主要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该村只有集体林场300余亩,主要是松、杉、杂木和毛竹林,但每年的林场收入也只能应付山场的管护费用;村集体养猪场和水面养鱼等收入每年也只有二、三千元,微不足道,除此没有其他经济实体。农民人均只有1亩水田、3.5亩山场,正常年景全年的收入除去生产成本,农业纯收入还不足2000元。

第二,资金投入不足,村内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村集体经济差,向农民筹资筹劳等操作性弱,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难度很大。这个村的村民居住非常分散,长达10公里的村级道路,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贯通,但路面窄,路面硬化率却为零,长期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第三,村庄建设无序,环境卫生很差。农民建房普通缺乏规划,房舍散而零乱,渠、路、林不配套,柴草乱堆滥放,农家肥门口“看家”,“露天厕”,“鸡鸭院”,猪栏牛圈随意建,家禽牲畜满街跑,垃圾随处见的现象很普遍。

第四,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难度大。该村有劳动力600余人,凡有一技之长或体力强壮的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和文化技能较低的群体。因此他们就业培训的可塑性不强,从业单一,管理难度较大。

第五,农业农村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为“三农”发展提供较好的服务。一是农村金融网点收缩,农民贷款难;二是科技服务组织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服务不到位;三是农资市场管理不到位,坑农误农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缺乏,为农民提供技术、资金、信息、销售等等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既使遇上风调雨顺的“丰年”,富余的农产品也没有好的销路,或低价贱卖,或烂掉倒掉,增产却不能增收。

综上所述,凡村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新农村,困难还很多,任务十分艰巨。可喜的是通过接触和群众反映该村有一个团结齐心的村领导班子,村支书杨金友踏实稳重,在书记岗位上30年来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和山场资源,走多种经营发展的路子并小有规模,村级道路等基础设施也是在他的多方求助下贯通了全部10公里的初坯,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村主任徐云开年轻有为,有经济头脑,富有开拓精神,在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肯动脑、有点子。

二、思路与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良好状态,它函盖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等内容。具体的就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建设村镇,改善环境;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因此,对于凡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着重从抓好帮助农民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这三个基本问题入手。

(一)从帮助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切实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1、严格管理,全面规划建设农民新村。遵循“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适度集聚,节约用地”的原则,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逐步实施”的指导方针,做好村庄规划。凡村是一个自然村较多(12个村民组有9个自然村),农民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除上、下凡和大川相对集中外,其他都是依承包山承包地而散居,在编制凡村村庄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现状,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换新、以旧改新,规划区内新建民房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手段,不能简单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千房一面”,规划时还要充分考虑农民在建牛栏、猪圈、鸡鸭舍等传统的农业生产用地,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村庄建设或改

和我县大多地方一样,凡村也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场所,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些都是大都市的人们非常向往的所在。他们有意在这里安营扎寨或短期居住,共享“农家乐”。目前已有一范姓沪商决定在凡村丁岭向该村租用土地依两个山丘建设“生态园”,园内在保持原有生态的基础上,兴建一批木屋,以吸引沪人一年四季来村小住。我认为这是我县的一大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借势充分发挥其作用。建好“生态新村”起码有以下三个好处:一是实现城市人与农民的直接融合与思想观念及信息的交流,互为取长补短,提高农民素质;二是可以拓宽农民辛苦劳动收获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与城市人的直接交易,提高农民收入;三是“生态新村”不但本身是一个亮点,而且可以有效带动和改善凡村的基础设施(有外商的投入和支持)。用地方面,建议全县在凡村先行试点,根据皖政(2002)60号文件精神,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可采取集体土地流转形式解决,或“租赁”,或“入股”。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增加供地农民的收成,而且还可以带动当地群众的其他收入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三改”(改水、改厕、改路)为突破口,改变村庄“脏乱差”的现象。改水方面:加大投入,继续实施好农村“人饮工程”,首先拿出一部分资金,修缮、改造和巩固好已建“人饮工程”(因原建工程投入少,质量差,加上多年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损坏,需维修、扩容),确保其高质量高效率地发挥作用。争取利用两年的时间,增加政府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好凡村剩下的1/3人口卫生饮用水问题。改厕方面:使用政府拨付的每户800元的发展农村沼气专项资金,用2年时间拆除现有全部露天厕所,结合“沼气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改建水冲式卫生厕所。今年政府安排的首期150户的沼气建设任务要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改路方面:大力争取专项资金,3年内改建和硬化村级公路10公里、村内道路5公里,一年内力争做到村内无成片暴露垃圾。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

(二)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不断拓宽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凡村的土地资源布局是“七分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滩涂”,因此,凡村的农业生产重点应该放在“山”和“田”上。

1、重视粮食生产,发展多种经营。不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在保障农民基本口粮自给有余的前提下,扩大蔬菜、西瓜、吊瓜等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收入。

2、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充分发挥本村山场面积大的优势发展立体农业,修建围栏,大力发展鸡、鸭、猪、牛等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向市场提供具有特色的当地土鸡、土蛋、土猪等无公害农产品。特别是在经济林中养畜禽,既能灭食害虫,又能为林地提供农家肥,一举两得,林畜双收。

3、做好“山”文章,突出抓好经济林建设。凡村是一个典型的“山上有村、村内有山”的行政村,山场面积大,且大多为低矮山丘,且坡度小,这类山地因为便于人工劳作,对种植经济林极为有力,这是凡村的比较优势。通过该村两委班子的多年努力和极力引导,竹子(400余亩)、板栗(200多亩)、柿子等经济林小有规模,我认为还可以扩大面积,力争人均种植1.5亩经济林,将其做大做强。

4、组建公司,注册商标,搞好农产品加工和包装,增加农产品的存储时间和销售渠道。腌制品是该村的一大特色农产品,县城菜市场的腌尖椒、腌豇豆,腌制雪里红等大多来自该村,每年该村的腌制品出售达3—4吨,而且这些腌制品鲜嫩香脆,口感很好,很受消费者欢迎。可以注册“登云”(产地之名)牌商标,村集体组建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加上板栗、柿子、竹笋、吊瓜子等可以搞真空包装,有组织地向市场提供系列特色产品,实现村集体与农户的双赢。

5、努力增加非农收入。主要有:①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帮助农民就近务工增收;②加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组织地输出劳力外出务工增收;③打造“生态新村”,发展生态旅游业,增加农民群众旅游业收入等。

(三)以提高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努力增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这是县、乡两级政府需要抓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按照“围绕产业抓培训,依托平台搞培训”的思路,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有计划、有针性地围绕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农民、产业工人转变,积极

搭建平台,创造环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利用所学技能技术回乡创业。具体到凡村,要大力加强板栗病虫防治技术的培训,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培训,加强农产品的真空包装技术的培训等。

第8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2010年,林业工作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实施倍增计划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认真实施;坚持苦干、实干、巧干;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乔、灌合理配置,各种树木混交栽植,艰苦创业、奋勇争先,高质量地完成全年造林绿化任务,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二)任务目标

2010年建设任务是:完成绿色园区、绿色通道、绿色河道、绿色林网、绿色村庄为重点的造林工程,增加有林地面积10万亩,增加林木616.2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4.7个百分点。重点是“两区三路”建设。即:天津子牙循环经济示范区绿化工程建设、天津林海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京沪、津沧、唐津高速公路绿化整改工程建设。天津子牙循环经济示范区隔离带工程不断带、不留死角,天津林海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要填满林木,不留空地;三条高速公路绿化整改任务全面完成。

1、造林绿化

(1)绿色园区工程(2009年已完成部分绿化工程),植树58202.8亩、349.2万株。主要以子牙园区和林海园区为主。树种以杨树107、108和果树为主。

(2)绿色道路工程,植树19334亩、121.5万株,其中京沪高铁两侧,植树9700亩、53.4万株;县级公路植树6030亩、37.5万株;乡村公路植树3604亩、30.6万株。树种以花灌木、常绿树、亚乔木等观赏树为主。

(3)绿色河道工程,植树4000亩、44万株,主要是二级以下河道,树种以乔木为主。

(4)绿色林网工程,分布于全县18个乡镇,植树12463.2亩、68.5万株,树种以杨树为主。

(5)绿色村庄工程,规划环村林建设141个村,植树6000亩、33万株,树种以风景树为主。

2、育苗

为全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种苗,2010年计划完成育苗1000亩。

3、土方工程

项目建设总动土方量117.7万方,包括:挖方80.7万方,运方37万方。

4、打井及设施配套

按照我县目前机井灌溉保浇面积,在设施配套齐全的条件下,每500亩林地打机井一眼,共规划打深井200眼。

(三)工作措施

1、抓基础,严把苗木关

组建苗木调查小分队,由主管森检工作的局长带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深入全县摸清苗木品种、数量,同时联系周边地区苗圃,掌握苗木情况,落实造林苗源并严把苗源病虫害关,保证本县苗木和外调苗木全覆盖检疫,严防病虫害苗木的流入,确保全县新植树木质量好、成活率高。

2、抓机制,推动造林

继续搞好下乡推动,组建由局级领导干部带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下乡推动小分队,造林期间深入乡镇、重点工程工地进行造林推动,指导、协调、督促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实行领导干部绿化责任制,包乡、包片、包重点工程,全力推进造林林绿化工作。

3、抓服务,提高质量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绿化工程的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以局林业工作站、果树技术推广站、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抽调精干力量,组织专业人员,全程开展技术服务活动。采取印制造林明白纸、举办培训班、发放小册子、搞电视讲座、开展科技赶集、下乡实地指导等形式全方位开展技术服务。为高质量地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提供技术保障。

4、抓网络,强化森防

加强森防网络建设。强化以国家级测报点为依托、7个专业监测预报点为重点、19个监测点为基础的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建设,重点对美国白蛾、杨扇舟蛾实施监测;对光肩星天牛、春尺蠖、杨树病害实施测报,有效、准确地掌握全县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全面掌握全县发生分布情况。同时,把美国白蛾防治作为全年防治工作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发动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做好防治工作。

5、抓制度,完善管理

全面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制度。从2010年开始到2013年,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县林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建立起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承包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体制,逐步实现森林资源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自然生态良好、农村社会和谐的目标。工作积极稳妥,做到不赶进度、不走过场,有序推进。

6、抓防火,保护成果

一是制定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宣传方案和森林防火工作方案;二是开展森林火灾安全隐患大检查。进入防火期,对本县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内有关单位的森林防火的组织建设、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情况、森林防火设施、林地火灾隐患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和火灾隐患,及时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三是深入基层积极探索林权改制后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利弊,针对我县东、西部乡镇的差异,建立应对森林火灾的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县3个重点区域建设装备库,配齐软硬设施,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第9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关键词]郊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10-0057-03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郊耕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日益增长,他们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维持生活的保障,其生存状况堪忧。国家反复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因此,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郊区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

笔者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失地农民问题较为突出的X乡劳动保障站的走访,了解了实际情况,获取了大量数据,为后续理论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

X乡有农村人口1.9万余人,在就业年龄范围内的劳动力8450人,其中无就业愿望的2285人,劳务输出2789人,登记在册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失地农民3376人。全乡失地少地农民15468人,其中劳动力7750人。可见,失地农民在全乡劳动力中占了绝大部分。乡劳动保障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各类技能培训班29期,培训失地农民3167人(含推荐培训)。通过各种推荐和招聘活动,已安置失地农民2869人,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90.6%。可见,X乡的失地农民就业工作已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以“促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的标准来衡量,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失地农民就业难,失业率较高

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的是技术型、知识型人才,而失地农民多从事农业生产,文化水平、综合素质普遍不高。X乡登记在册的失地农民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不到5%。这就使得失地农民不断提升的就业期望与现实可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经简单计算,在X乡有就业意愿的6165个劳动力中,失业率高达8.2%,是同期长沙城镇失业率的两倍多。而且这仅仅是登记在册的数据,如果加上未登记的,失业人数将更多。

(二)失地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工作稳定性差

芙蓉区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自谋职业”。这些人多在本地从事个体经营,在失地农民中只占很少一部分。二是“招工安置”。这部分人多被安排在本地企业,虽然他们大多工作能力不强,但由于受政策保护,工资待遇却普遍高于外来人员,所以企业改制时往往首先将其列为精简对象,因此,很多安置就业的失地农民最后又被迫下岗失业。三是外出务工。这部分人大多从事建筑、装卸、打零工等临时性体力劳动。显然,这种就业方式受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工作稳定性差,不仅面临就业不充分的问题,而且极易再度失业。

(三)失地农民就业质量不高,隐性失业严重

X乡失地农民大多由本乡、本村就地安置,从统计数据看,登记失业人员为169人,失业率仅为2%。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隐性失业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无业、待业人员较多。无业、待业人员约占全乡劳动力的1/3。二是单位、企业冗员过多。X乡已就业的失地农民中,从事绿化、卫生保洁和治安联防工作的就占了近四成。

二、郊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失地农民择业观念落后

从目前的情况看,X乡失地农民的择业观念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具体表现在:一是放不下架子。有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省城人的身份,宁可在政府安置的单位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意到企业与外地人一起工作,拿更高的工资。二是缺乏就业紧迫感。部分人存在对政府的“等、靠、要”思想,缺乏主动就业的积极性。三是就业期望高。多数人对就业岗位和收入预期较高,不愿干苦活、脏活、累活,而自身又普遍缺乏能适应二、三产业的实用就业技能,再加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就不难解释了。

(二)失地农民征地安置方式存在缺陷

2008年4月起施行的《长沙市征地补偿安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征地安置主要采用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置和货币安置两种方式。前一种方式主要是将征地款拨付给失地农民所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其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吸纳失地农民就业。但这些经济实体普遍规模不大,产权不明,管理资产的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多数名存实亡,无法保证失地农民的长期稳定就业;后一种货币安置是长沙市主要的征地安置方式。《条例》规定,长沙市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最高可达30倍征地年产值标准。按征地补偿标准中一等水田年产值2000元/亩,人均占地0.7亩,最高30倍计算,一个失地农民可获征地补偿费4.2万元。按芙蓉区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801元计算,只能维持3年多;若按芙蓉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28元计算,仅能维持2年多。可见,按照政府确定的标准而非市场标准计算的征地补偿费仍然较低,根本不足以抵抗突发风险和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三)失地农民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条例》实施前,芙蓉区政府在安置失地农民时基本未考虑其参与社会保障和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的权利,失地农民自身也普遍缺乏购买社会保险的意识。因此,多数失地农民处于无保障或低保障状态。《条例》规定:实行货币安置的人员,应当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并安排了专项资金,但同时对实行货币安置的人员数和年龄结构进行了一些限制。因此,虽然实行货币安置的失地农民在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已基本与城镇接轨,但仍存在转为城镇居民的名额有限和与城镇居民相比待遇水平较低等许多现实问题。

三、解决郊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带动就业

1.要有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之前要对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用工数量、男女比例、技能要求等情况进行了解,以明确失地农民培训后的就业方向。对“4050”人员应重点开展以社区和家政服务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具有一定文化的青年人,要重点开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技能培训[1];对于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人员,应继续推广举办“创业培训班”的做法,采取集中授课、专家现场咨询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为失地农民提供各种创业指导,并完善后期跟踪服务。这样就能通过培训使有明确就业意向的人学到所需的就业技能,大幅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职业技能培训对其吸引力必然会随之增强,这对于端正失地农民的就业择业观念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2.要充分整合利用辖区周边的优势教育培训资源。政府应主动与附近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根据其特点和优势确定适当的合作方式和合作内容,为失地农民提供范围更广、种类更多、质量更高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3.要减少失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负担。政府有关部门将失地农民培训与市政府的“阳光工程”培训相结合,规定凡到“定点培训基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本乡失地农民,在享受“阳光工程”培训补贴费200元/人后,乡、村两级还将一次性补贴培训费的60%(最高800元),个人只需承担40%,低保和特困户可免费参加培训。而笔者认为,政府应为所有失地农民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区还应提供相应的其他补贴。

(二)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

1.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新村的成功案例证明:集体经济是吸纳失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咸嘉新村采取“留地集中安置,综合开发建设”的模式,在保证住房用地的基础上,用留下的安置用地进行房产投资,通过成立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建筑公司和开发商业门面及配套经营场所等形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广开就业渠道,不仅解决了全村的就业问题,还额外创造了2000多个岗位[2]。反观X乡,亟须对集体经济进行体制改革。首先,要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基本方向,完善资产核算及福利分配制度,明确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使集体经济组织成为产权明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3];其次,政府要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优惠,鼓励其扩大规模,向现代企业转变。

2.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具有就业容量较大和对员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特点,是失地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轻工业部门是资本密集型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就业人数占75%,新创造的就业机会占80%以上[4]。因此,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适度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鼓励其吸纳更多的失地农民就业。

(三)加大政府工作力度,以政策推动就业

1.以相关法律保障失地农民的平等就业权。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是失地农民就业权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原因,为了维护其平等就业权,法制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应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该法条款应涵盖就业机会平等、就业待遇平等、就业服务平等及其他相关内容,禁止户籍型、性别型、党派型、民族型等各种类型的就业歧视,尤其要淡化户籍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突出保护农村劳动者的内容[5]。另一方面,要为失地农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鼓励并帮助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保障其平等享受行政救济的权利。

2.确保失地农民被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条例》规定对实行货币安置的人员,要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并明确了其参保资金的来源。对这类人,只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将以上政策落到实处,就能保证其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他们在城镇重新就业后,劳动保障部门只需督促失地农民自身和企业缴纳国家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费,就能确保其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置的人员,要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在当地为其留有必要的耕地或安排相应的工作,以确保其长远生计。

3.为失地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就业环境的好坏对失地农民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为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第一,政府各级职业介绍机构不仅要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进行年度登记,还要及时了解其就业异动情况,做好跟踪服务;第二,加快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通过手机、网络和电子屏幕等多种渠道,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和政策法规;第三,加强对市场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促使其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为失地农民提供高效的就业服务[6];第四,加强政策宣传,改变社会对失地农民的偏见,规范企业招工程序,严惩歧视失地农民的行为。

4.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失地农民就业仅靠政府安置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首先,对于已通过创业培训,着手创办个体或私营企业的失地农民,有关部门应保证其在税收、技术、经营场地等各方面能与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享受同等优惠待遇;其次,要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放宽小额信贷条件、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融资主渠道作用等方式为失地农民筹集创业资金提供有效帮助;最后,政府部门要通过提供政策优惠的方式鼓励失地农民创业者优先安排本地失地农民就业,做到以创业促就业。

参考文献:

[1]邓微.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367.

[2]陈良钦.长沙咸嘉湖模式:失地农民安置模式的创新――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村失地农民安置的调研报告[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9).

[3]石秀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9.

[4]赵明学.我国就业和再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