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毕业设计创新点范文

毕业设计创新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设计创新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毕业设计创新点

第1篇:毕业设计创新点范文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第2篇:毕业设计创新点范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过程控制 创新思维

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教学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检验,也是对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估。

对于机械工程类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巩固、联系、充实、深化、扩大所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独立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笔者作为大学里教学和科研的一线教师,通过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总结出一些心得。

一、创新思维培养第一关:选题

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龙头,是毕业设计的战略起点,也是确保毕业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开始。但是目前选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是毕业设计选题大多单调地重复前几届学生做过的设计课题,选题缺乏新颖与创新,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足够的兴趣与责任心。

二是由于教师本身的原因,毕业设计课题脱离真实环境与实际需求,模拟课题居多,基本不考虑所设计的设备能否装卸、能否运行、寿命如何、工况如何,等等,导致设计脱离生产实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

三是课题难度过大,一些针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课题,研究性较多、工作量过大,对本科学生显得不合适,由于太难而难以深入其中,以至于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更不可能发挥其创新性。

因此,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应贯穿创新性原则:

1.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并且难易适度。课题应该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只有在指导教师自己研究的领域内,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新颖性,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指导教师也有能力在后期课题指导上更好地辅导学生,使学生在规定期限内经过努力实现课题目标,同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2.老题可以新做,但一定要差异化,在某些环节上突出变化。原则上这样的题目适合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智力和思维水平相对弱,对他们更多是尝试性的,也有新的创新点,这样有利于提高这类群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3.原则上一人一题,这对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是有好处的。但对有实际意义且工作量较大的题目,可数人共同完成,每个人要分配不同的侧重方向;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不能太大,尽量使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相对独立,有助于每个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创新思维培养第二关: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技能进行训练和检验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分析理解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工程技术规范资料(手册、图表等)使用能力、计算和设计数据处理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设计说明书撰写能力等。要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技能作为毕业设计任务书的出发点。

毕业设计任务书帮助学生对选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是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课题设计能够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的风向标,更是毕业设计是否具有创新基因的引领核心要素。

通过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告诉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要干什么?创新点的技术与质量要求是什么?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并且对课题的进程也要有明确要求。

通过对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认真阅读,学生才可以提出课题设计的初步设想,搜集、整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充分的、准确的信息资料,扩充查阅范围,分析、筛选已有信息,提出设计构想与设计计划,拟订基于现状并超越现状的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撰写开题报告、拟订总体方案、合理安排设计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指引课题走向具有创新性的基础。

三、创新思维培养第三关: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生毕业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起步环节,学生通过撰写开题报告,借助调研所获得的资料,可以了解课题的来源及现状,可以明确课题的设计要求、研究内容,通过对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及拟采用的研究思路,制订毕业设计的具体方案和技术路线,并在开题报告的具体方案和技术路线上体现创新性思维,合理安排与掌控设计时间进度,最终实现毕业设计课题的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开题,指导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课题的理解深度和准度,了解学生能否把握住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是否在课题设计中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设计,修正学生在课题研究和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指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思维培养第四关:计划管理

对机械类的毕业设计,课题大都来源于工厂实际,毕业设计的进度及每阶段的设计内容和成果,均应有详细的安排和严格的规定,必须构建有效的时间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通过清晰的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控制,确保毕业设计有序完成,也符合未来生产实践需要。

要做好计划进度管理。毕业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达到4个月,需要合理的时间分配和时间投入。学生必须每周填写毕业设计计划进度表,内容包括每周所需完成的设计内容、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评价。同时要建立监控制度。教师要每天考勤,确保学生的时间投入。

学生要通过毕业设计学会如何系统性、完整性地思维,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工程设计实际有机结合,要进行现场调研、资料查阅、结构构思、校核计算、总结说明等,也会反复探索、优化课题设计总体思路,比较国内外设计方案的优劣,提出最优组合的解决方案,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以及相对充裕、合理的时间,把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五、创新思维培养第五关:设计计算

课题设计阶段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系统考查的重要阶段。通过毕业设计,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调研借鉴、改进设计,想象力及创新力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在调查研究阶段,要根据课题的技术要求进行方向性调查,对比与之相近的产品设计,发现现有产品设计的不足,设想新的产品和技术,改进已有产品,自然地就产生了创新的意识。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哪怕是一个技术环节或者是技术参数的小改进,都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

怎么改进?怎么实现?学生要依据自己的知识进行构思,有了创新意识的萌芽,再加上指导教师给予的鼓励和指导,这种创新意识就会通过不断的、反复的构思,形成可行性设计方案,并最终得以确定。

方案确定之后,进入技术设计阶段,学生采用工程语言将创新思维表达出来,绘制图表,通过不断校核验算,不断优化技术设计,将创新思维落实在设计工程中,最终得到最优化的产品设计。

六、创新思维培养第六关:设计指导

合理指导毕业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引导创新思维的落实,指导教师在这个环节的角色很重要,既要严格把控,又要留有空间。

首先,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课题设计的主攻方向,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课题的前沿领域与创新成果,并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不同难度的毕业设计要求,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找到毕业设计的恰当切入点,使得各类学生都有可能发挥其特点和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在指导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差别化。指导过细,学生自身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其创造性能力都有可能受到局限,不利于学生创新。指导过粗,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深度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因而提出的方案可能不合理,这反过来又会约束学生的创新思维,限制学生的发挥空间,不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教师要合适地进行指导,应该以创新性思维为指导原则,根据每个学生题目和进度的不同,以及学生知识结构水平与接收能力的不同,进行启发式答疑,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并通过指导过程,优化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引导学生将创新精神融合到毕业设计内容中。

七、创新思维培养第七关:设计说明书(论文)

设计说明书是毕业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是毕业设计的课题分析、理论论证、模型建立、计算校核、设计说明、系统总结的全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设计说明书的撰写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应用专业知识,对课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再一次起到学生对专业知识“查漏补缺”的功效。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把创新思想、方案结果、应用价值总结表述出来,从而真正感受到自己在毕业设计中的创新价值和成就感。

八、结语

创新不仅体现在学术前沿的科学成果上,在思维上的创新意识、技术上的革新改进、参数上的优化设计、计算中的模型调整等也都是可以体现创新的。

按照创新性设计的要求,在毕业设计中,首先需要老师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教育管理、创新教学的新模式。同时,要培养学生开展创新设计的兴趣,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创新实践的过程中。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到“技术设计”、“设计说明书”的整个过程,都可以渗透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这些环节中,应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思维,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思维,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毅力,是一种拼搏。毕业设计阶段,在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刻苦、坚韧、务实、不怕困难的奋斗品质。教师具有创新的思想,学生为实现创新而努力,这样的毕业设计会使学生更有自信与实力迎接未来新技术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才,李把超,陈立.工程类学生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刘大,周福君.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创新性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第3篇:毕业设计创新点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产品化;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并未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以普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课程为主,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不紧密,学生基于专业的创业成功率不高,出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状况。毕业设计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之一,却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薄弱环节之一。作为高职各专业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的毕业设计,是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和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普遍存在沿袭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缺乏高职特色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选题不合理,设计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无法体现其在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是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攻克的难点问题之一。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职电气专业毕业设计产品化改革是将企业实际生产问题通过教学化处理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设计主要成果形式为实物产品,解决双创教育与毕业设计融合关键问题:双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通过教学实践,明确毕业设计产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克服了师生“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畏难情绪。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二、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四阶递进、三维一体”毕业设计产品化

2014年,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始实施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四阶递进、三维一体”毕业设计产品化改革试点,将企业实际生产问题通过教学化处理转化为四阶递进的毕业设计课题,从知识、技能、创新三个维度综合提升学生能力。如图1所示。

(一)发掘双创资源,经教学化处理转化为“四阶递进”毕业设计课题通过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转变企业对校企合作“不热情、不信任、不愿意”态度,丰富毕业设计课题来源,发掘双创资源,将企业实际生产问题通过教学化处理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设置“典型设备装调—设备优化升级—解决技术难题—产品创新设计”四阶递进的毕业设计课题库。

(二)“三维一体”从知识、技能、创新三个维度综合提升学生能力毕业设计课题源于企业真实项目,产品制作需完成从市场调研、创新设计、采购管理、安装调试到技术交底完整的工作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熟悉了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增长学习和工作策略,从知识、技能和创新三个维度综合了提升学生能力。

(三)制定生产实际问题教学化处理“SMART”原则企业的实际生产问题的难度和深度是在校生无法完全解决的,并且企业对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通常有时间限制,校内也无法完全满足产品生产制造所需的条件,需要将生产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化处理。制定生产实际问题教学化处理“SMART”原则(即S原则(即生产问题的明确典型工作任务;M—Measurable合理确定课题大小;A—Attainable准确把握课题难度;R—Relevant解决企业设计问题;T—Time-based符合满足教学要求)。

三、校企协同实施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产品化实践

毕业设计产品化改革整体思路是:通过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丰富课题来源,将企业实际生产问题通过教学化处理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设置“典型设备仿制—设备优化升级—解决技术难题—产品创新设计”四阶递进的课题资源库,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意愿进行选题,跨专业组建团队,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产品制作。创新校企协同实施毕业设计作品制作的教学模式,制定毕业设计规范,改进考核方式,校企共同评价作品。

(一)丰富课题来源,校企协同遴选课题依托学院牵头成立的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培训教育集团和京津冀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和长清区产学研未来工匠联盟,主动作为,丰富课题来源。一是组织专任教师到企业调研和参加实践锻炼,发掘课题。二是鼓励专任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开发课题。三是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接纳课题。四是建立校内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课题。五是关注专业竞赛项目要求,创新课题。六是学生提出创新创意想法,自拟课题。成立由产业教授、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遴选团队,一是采用“SMART”原则将企业生产技术问题进行教学化处理,把学生通过学习研究能够解决的问题整合成具体的毕业设计内容,校企双导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作品。二是对课题进行按照“设备装调—设备升级—难题解决”进行课题分类。同时审核学生提出的“产品创新设计”类课题。允许学生以专业相关专利代替毕业设计,但必须提前申报,并通过审核同意后方可。

(二)组建跨专业协同制作小组根据生产技术问题要求和学生个人特点,组建跨专业毕业设计小组,学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解决技术问题。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得毕业设计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

(三)校企双师协同开展教学根据毕业设计课题类型不同,组合不同的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校企协同教学团队,由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分别担任校内外导师,指导学生完成设备优化升级、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产品创新设计类课题;校内双师协同教学团队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负责典型设备装调类课题指导,技能大师和企业实践专家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规范制作过程。学生在双师指导下,作品从开发设计到成品交付都按照产品生产规范来实施。严格标准,规范技术资料整理。

(四)校企共同评估实践效果企业实践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共同评价毕业设计成果。答辩过程中,学生演示毕业设计产品,对设计的内容及成果进行阐述,来自企业的专家和校内教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质疑,并给予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职场氛围。

(五)完善保障措施统筹安排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在二年级提前安排毕业设计任务,对于校内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毕业设计课题,经审批后,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提前开展。建立毕业设计选题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更新30%左右的典型设置装调类课题,每4年要全部更新一次。完整组织毕业设计教学。教师根据学校下达的任务,全程指导学生选题、制定并实施毕业设计计划。学生按照审定的实施计划开展毕业设计,形成毕业设计成果。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后,学校统一组织答辩。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学院牵头成立的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培训教育集团、长清区产学研未来工匠联盟和京津冀鲁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作用,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二是学院聘请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等企业能工巧匠在校内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是成立校内众创空间—山东卓越电气科技开发公司,主动寻求为企业服务的实际经验,主动拓展校企合作项目。四是整合现有的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众创空间和1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资源,筹建机电产品协同创新中心。对所获取的实际工程项目实例进行教学化处理成为毕业设计课题,建立对接市场、联系企业的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学院出台毕业设计相关文件,系统规划、推进和指导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对毕业设计产品化改革给予支持,每年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毕业设计产品制作。鼓励学生制作高水平毕业设计产品参加创新创业类赛事,学生创新创业获奖折算为学分。提升双师素质,发挥科技创新社团作用。一是提升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在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山东开泰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教师实践工作站,选拔青年教师到教师工作站,丰富专任教师一线企业工作经历,提高了专任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二是成立的科技创新社团,从学生中选拔基础扎实、具有技能潜质的学生组建社团,在社团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辅助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服务毕业设计产品制作,承担企业要求时间紧迫的实际生产任务。建设“虚、理、实”一体毕业设计教学空间。教学空间由信息化的教室、理实一体实训室、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室、企业生产车间和毕业设计课程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组成,打造了“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开放性课堂。毕业设计教学地点设在校内实训室及企业现场,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过程考核,项目团队将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使用学习通APP开展过程考核,以资源平台自动考核数据为依据,实施过程考核评价。妥善处理毕业设计产品管理和使用。对于企业投入资金的毕业设计产品交付企业使用。对于学院投入资金的毕业设计产品,作为自制教学设备。部分复杂作品,可分阶段课题进行,后续的课题在原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升级。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制作作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或取得专利,可免于答辩。

四、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产品化改革成效

校企协同实施毕业设计产品化能实现校、企、师、生多方受益。

(一)毕业设计产品化能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毕业设计产品化是将源于不同企业真实生产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学生在企校双师指导下,完成真实产品制作。教学载体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毕业设计产品制作能全面完成培养学生系统工程实践和岗位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学任务,达到了完成专业综合训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二)毕业设计产品化能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产品实物制作需完成从市场调研、创新设计、采购管理、安装调试到技术交底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制作毕业设计产品过程中,学生熟悉了工作流程、积累工作经验、增长学习和工作策略,从知识、技能和创新三个维度综合提升了学生能力,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技能解决生产技术问题能力增强。学生获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度总决赛二等奖、山东赛区选拔赛一等奖等创新创业类赛事奖项21项。通过制作毕业设计作品实物,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毕业生跟踪调研和用人单位调研来看,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毕业设计提高了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用人单位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三)毕业设计产品化能显著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感悟真实职业情景,获得企业第一线宝贵经验。与企业实践专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了技术水平。二是通过指导毕业作品制作,教师进一步明晰了课程定位,能够将作品制作中四新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资源。三是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便于教师探索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四)毕业设计产品化实现校企互惠互利,能实现协同育人通过毕业设计产品化解决企业技术问题,能赢得企业信任,激发企业参与教学热情,实现校企共管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成果。此外企业实践专家通过指导毕业设计,在实践中能全面观察学生综合能力,能为企业招聘锁定专门人才。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也能缓解学校毕业设计专项教学经费不足、双师师资队伍欠缺等问题。制作的高水平的毕业设计产品也能成为自制教学设备。同时缓解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带来的双重压力,提高专任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第4篇:毕业设计创新点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耿彩芳(1964- ),女,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学科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丁昶(1973- ),女,安徽合肥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教学及管理。(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18-02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教学体系已发展得较为完备,但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除了依然存在选题创新性不够、教学手段陈旧等老问题外,又出现了一些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升学矛盾的激化、信息化社会对毕业设计带来的冲击等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影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对问题加以充分研究,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在明确教学目标和研究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予以解决。

一、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对本科毕业设计的影响。受到国内外经济的影响,本科学生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上涨。《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率下降12%,2013届高校毕业生六月份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2013年可谓是“史上最难就业年”。由于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前些年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当前用人单位的门槛在不断提高,本科生找工作时普遍遇到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实践工作经验,希望到岗就能立即投入工作。就业压力迫使学生刚进入大四阶段就纷纷开始求职,为了参加各地各高校的人才交流会,他们经常请假外出。很多学生利用大四阶段去企业或单位实习。在单位一边实习一边做毕业设计成为有工作意向的学生的普遍选择。此外,在大四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有考研、出国等进一步深造的需求,这些学生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类培训班备考。本科生在毕业阶段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使他们对毕业设计重视不足、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在做毕业设计时,敷衍了事走过场,甚至出现拼凑、抄袭等现象,难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毕业设计选题存在问题。当前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也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有一些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依然存在的老问题包括很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欠规范,在设计选题规模上没有控制,最后成果显示出学生工作量大小不一,导致毕业设计评价有失客观公平。还有一些毕业设计选题没有体现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甚至有些内容和三四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相差不大,毕业设计和专业课程的成果要求相当,不但在设计深度上不够,也未能紧密结合实践。还有一些设计选题内容陈旧,没有与学科前沿相结合,创新性不足。当前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成为社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社会的发展要求毕业设计选题具有时代性、前瞻性。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有的毕业出现了跨学科选题,这就要求对选题深入推敲、严格把关,以满足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需求。

3.毕业设计过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纵观当前毕业设计现状可以发现,毕业设计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毕业设计过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是就业和升学压力所致。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找工作和升学备考中,导致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前所制订的毕业设计计划难以得到有效执行。许多学生直到5月才匆匆回校真正着手毕业设计。处于对学生找工作不易的体谅和毕业设计不通过的严重后果,一般院校往往对毕业设计评判较为宽松,毕业答辩基本都予以通过。这也直接影响下一届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使得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指导教师队伍自身以及毕业设计管理不足等原因。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扩张后,一些高校和专业学生人数增加较多,而教师引进的速度却较慢,使得生师比过高,有的教师甚至带十余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很难保证对每个毕业设计进行有效指导。此外,很多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出现年轻化高学历的趋势,新进教师中海外求学归国者不在少数。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认识还不充分,对相关的教学研究投入也不足。在毕业设计管理方面,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毕业设计的相关文件,但缺少落到实处的管理办法。由于毕业设计管理的相对宽松,没有针对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的管理对策,学生对毕业设计时间精力的投入难以确保,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最后成果的质量。

二、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策略

1.构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毕业设计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分量最重的教学环节,无论是从设计的周期还是对毕业设计工作量以及设计深度的要求都是最高和最全面的。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单凭毕业设计是不够的,应该从宏观的视角解析本科毕业设计对于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从构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宏观视角切入,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研究,站在学科教育的高度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摆正毕业设计教学的位置,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和前期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各专业课之间的衔接都应该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对毕业设计和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应该明确教学目的、廓清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有效结合,避免毕业设计出现选题过大或过小、与前期专业课程内容发生冲突等情况。

2.开发多元化的毕业设计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好的课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充分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应尽可能站在本专业学科发展前沿,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除了传统的选题方式外,还应开发多元化的选题,选题内容应该突破旧有模式,体现学科教学的延伸、多学科的交叉综合。

项目依托下的选题。项目依托下的毕业设计选题来自于真实的课题,直接与社会需求、生产实际相结合,选题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克服传统毕业设计与社会、与现场实际脱节的问题,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项目依托下的选题满足了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能对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现在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学生生产实习基地,与许多公司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这些合作关系找寻适合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校企合作下的选题。即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最终获得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下的选题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学校有计划地将企业项目纳入专业教学研究课题中,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内容分解为子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毕业设计过程就是在企业工作的过程,在企业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让学生真正为企业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跨学科、跨校联合培养模式下的选题。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拓展到学科之间的交叉、院校之间的合作。这种选题可以打破专业和院校之间的壁垒,增加学生与其他专业和院校的交流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带来指导模式质的变化,使原来一对一的校内指导方式扩展到可以接受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院校的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学科背景和人文环境下的专业理念,有助于他们打开设计思路,提升设计创新能力。

导入DIY理念的毕业设计选题。DIY(Do it yourself)翻译成中文就是自己动手做。导入DIY理念的毕业设计选题以学生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参与到毕业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中。这样的选题将毕业设计方向和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由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向引导个性化的现代教学模式是DIY选题最大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设计思路。

3.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一是毕业设计教师团队的培养。对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而言,其角色不同于其他课程中相对单纯的“教授”,教师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毕业小组方向的领路人、教学开展的组织者,“互动式”教学是毕业设计的主要模式,教师给出合理的建议、指出正确的方向,最终引领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指导教师队伍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启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要求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紧跟学科前沿,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思想上要足够重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团队建设是确保毕业设计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二是配套教学管理。一般院校的毕业设计过程基本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主要是教师下发课题,学生根据选题进行前期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开展毕业设计实践。中期学生展开毕业设计工作,并对设计不断进行修正、深化和完善。后期是整个毕业设计收尾阶段,学生要做出完整的毕业设计方案,提交各种文本和图纸的最终完成稿。真正落实配套毕业设计教学管理非常有必要。前期要对整个毕业设计进度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每阶段分别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考核。前期考核主要关注学生对与课题的相关思考和对资料收集整理的情况,以保证学生的前期研究相对充分;中期主要把握毕业设计进度;后期重点关注毕业设计深度和整体完成情况。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答辩形式,为了简化流程,中前期考核可以以小组方式进行分组答辩,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把握答辩要求和考核要点。学生做了多少工作,通过答辩一目了然。另外,也可建立中前期抽检制度,随机抽检以确保进度。通过合理的教学管理,确保毕业设计每一阶段的开展。三是信息技术介入下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同时能缓解就业和升学压力对毕业设计的影响。如在毕业设计分组后即建立毕业设计网络小组,通过网络各项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可以一边在实习单位实习,一边进行毕业设计,教师在线给学生答疑指导。网络指导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度的控制和把握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指导,如何衡量教师的工作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信息技术介入下的毕业设计指导更加需要规范化管理。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环节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在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厘清毕业设计目前的现状、找到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主要原因,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出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策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才能够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朝晖.导入DIY理念的毕业设计教学探索[J].装饰,2011(3).

[2]金敏丽,钱奇霞.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第5篇:毕业设计创新点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工科教育;工程实践

作者简介:仇中柱(1969-),男,山东嘉祥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陈小江(1989-),男,贵州安顺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项目、2011年上海高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94-02

毕业设计(论文)在工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把各科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强化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如今,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毕业设计(论文)培养环节现状分析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质量不高

因为高校扩招,师生比例大幅度提高,但是根据一人一题、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不能重复的要求,每个教师每年都要出大量题目,客观上保证每个题目都具有高质量有一定难度;相当部分教师本身实践经验欠缺,工程经验少,科研工作开展的不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实践脱节,甚至部分题目是综述性题目。以上造成了“假题真做”、“真题假做”、“假题没有兴趣做”等等不好的现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十几年不变甚至几十年不变,题目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学生没有兴趣;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得不到锻炼。

2.毕业设计(论文)全部由教师拟订题目,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以往的热动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课程设计的题目都是由教师出题,这些题目都是教师比较熟悉的,加上每年都要出题,题目都会有所相似。学生这时就找来学长以往的设计资料,大大简化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也就达不到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效果。此外,教师出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也有差异,这就造成学生选题比较集中的现象。教师指导很多学生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大,且效果也不好,同时学生间抄袭的现象也会存在。

3.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的矛盾

大学四年结束,学生意味着就要走向社会,找工作成了大四学生最重要的事情。这时候就有单位到学校招聘,一些学生忙于面试和找工作,从而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投入不够。而用人单位这时候招聘,看不到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主要看的还是学生三年的学习成绩,这也就让学生觉得毕业设计(论文)是找到工作后的事,从而轻视毕业设计(论文)。这时候,找的工作的学生只等顺利毕业到单位报道,毕业设计(论文)能混过毕业就行,可见用人单位提前到校招聘,忽视学生最终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让学生满于现状,不思进取,也就缺少了最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机会。

4.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设计(论文)不够重视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大学学习还是停留在应付考试上,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待每门课都是只求通过考试,学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也只是当成一个大型作业,教师都会给过,从而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与此同时,学生靠考前突击,通过考试的心态造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缺乏广泛的认识,课后学生也没有兴趣去了解电厂实际生产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就没有疑问,也就难有创新的想法,也就不会去解决问题,这也就是创新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很不利的。当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是优秀的,他们有对知识的求知欲,对毕业设计(论文)也有兴趣,然而其中的学生缺乏做课题的经验,虽然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已经确定,但具体到该怎样做,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开展。这些问题都是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办法

1.实践中寻找课题,努力做到“真题真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中寻找课题可以从电厂等单位的生产实践,也可以从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提炼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讲授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举出专业知识实际应用的例子,或是电厂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扩展到应用本专业知识的领域中,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全面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在有了兴趣之后就会主动去查找相关的知识,只有当专业知识全面后学生才会有疑问和想法。学生有了疑问后才会产生新的思路,这样就为寻找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打下基础。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导师制或教师的科研项目,跟着教师做科研,通过做的过程不但学到专业前沿的知识,同时也了解做课题的过程,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一过程也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学生自拟题目机制,提高学生参与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打破以往只有教师指定的惯例,分为教师制定和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把关)两种情况。学生自主选题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自拟题目,然后教师对题目的方向、工作量和难度等方面提出建议,进行把关,最后确立题目,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设计(论文)题目商讨建立机制。体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科组成立学生自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小组,学生填写《自拟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在指导小组学生的申请表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后进行完善,最终确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体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3.设立探索创新型题目

采取鼓励和引导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设立或学生自拟探索创新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教师制定和学生自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划分成“探索创新型”、“理论研究实验辅助型”、“实验研究理论辅助型”、“工程设计型”、“工程实践型”等类型。对于每种类型的题目都要强调重视创新和工程实践的内容,并提出针对不同题目的不同指标要求。

4.改进成绩评定方案

成绩评定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设立或学生自拟探索创新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出创新和工程实践具体指标要求,建立不同类型课题的成绩评定方案具体要求。

三、取得的效果

现从几个典型例子来看以上措施取得的效果。比如上海电力学院热动专业2009届郭爱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300MW循环流化床的床温控制”是从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承担的工程任务中提炼出来的。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上海电力学院、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郭爱同学签订了三方协议,由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分别指定一名教师和工程师作为其指导教师,郭爱同学参加了工程实践,完成了自己的论文,既对该工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就业奠定了工作经验基础。

再如,2010届董振同学的毕业论文“蜂窝汽封流场及泄漏特性的计算”,2011届刘彬同学的毕业论文“国电铜陵电厂600MW机组锅炉排烟热损失原因分析及对策”,他们的毕业论文题目都是从指导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中提炼出来的,企业也为这名同学指定了指导教师。该同学参加了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既完成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又帮助老师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同学自己既完成了毕业论文,体验到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愉快,还积累了工程经验,实现了毕业论文活动的三丰收。

在自拟题目方面,典型的例子是2010届王伟同学、张雷同学、陈明同学。他们三人对一种既能发电又能作为普通外窗的“光伏窗”技术很感兴趣,就向老师提出毕业论文准备研究该技术。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该技术的三个不同角度,自己拟定了“建筑光伏一体化组件透过率优化的研究”、“建筑光伏一体化组件的朝向适应性研究”、“光伏窗气候适用性研究”三个题目,分别研究光伏窗在不同透过率、不同气候条件的城市、敷设在不同朝向的墙体时的节能特性进行研究。因为是自己拟定的题目,学生的兴趣很浓,毕业论文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好,还制作了光伏窗样机。

采取了以上改革措施以后,上海电力学院热动专业2009、2010、2011连续三届85.2%以上的毕业论文题目为工程实践类题目,53.3%以上有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企业的技术问题背景,自拟题目在4.8%以上。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增强了同学对毕业论文的兴趣,同学们得到了工程实践锻炼,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毕业的质量。

四、结束语

创新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大四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由于就业压力比较大,学生们在忐忑不安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不够,积极主动性差。通过上述的改进,积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践环节上锻炼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提早为毕业设计(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探索新型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教师的帮助下自行选题,激发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达到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雪景,魏立明.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128-129.

[2]彭熙伟,王向周,郑戍华.关于提高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15-116.

[3]陈志贤.工科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J].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12):85-86.

第6篇:毕业设计创新点范文

当前,各工程院校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模式陈旧,缺乏革新

工程教育的一个缺陷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现阶段,国内各工科院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或者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毕业设计这种形式,学生也仅仅停留在查找资料、撰写论文的层面,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二)教师工程经验少,题目质量不高

因为高校扩招,师生比例大幅度提高,教师每年都要出大量题目,客观上保证每个题目都具有高质量有一定难度;相当部分教师本身实践经验欠缺,工程经验少,科研工作开展得不多,毕业设计题目和实践脱节,造成了“假题真做”“真题假做”“假题没有兴趣做”等不良现象。

(三)学生毕业设计的精力投入不够,创新意识不强

通常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完成,这一学期恰好是毕业生找工作以及考研复试阶段,加之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精力投入不够,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借鉴先进毕业设计理念,建立产学合作、校企联培的新模式

(一)欧美的毕业设计安排与做法

欧美一些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如美国工科院校规定,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要花15个月的时间在工厂、企业学习;德国规定工科院校学生参加实践或实习的时间不得少于26周,理工科学生在学完1至3年的专业课程后参加课程考试,合格后必须参加一定的生产实习,然后才能撰写毕业设计。可见,国外大学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完成,主要通过大量投入专业实习时间,且安排时间比较集中。国外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非常值得借鉴。

(二)建立产学合作、校企联培的毕业设计新模式

我院在办学过程中,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省内60多家相关企事业单位长期共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在毕业设计环节积极探索产学合作教学改革,形成“产学研”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办学机制。其一,自第七学期中期开始,学生直接到产学合作教育基地,由具有执业资格的高工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真项目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其答辩等工作;其二,定期举行学术报告制度。由学生定期分组讨论,互相指出课题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由指导教师加以总结评述,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帮助他们找出在团队协作中自己综合能力的不足之处;其三,选拔优秀毕业生参加产学双方工程实践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产学合作、校企联培的毕业设计优势

1.培养“零适应期”的优秀本科生,实现校企双赢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学生在企业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进入职场时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工作适应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对企业而言不仅宣传了企业形象,培养出“零适应期”的优秀本科生,而且降低了人力成本,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2.通过加强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目的一方面,对于没有工程背景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来说,组织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使其能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是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水平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聘请产学合作单位的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来校做系列讲座或专场报告,同时,帮助聘请的企业高工过教学关,使其能对毕业实践教学进行指导,达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目的。

三、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应注意的几个创新环节

(一)毕业设计时间提前

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我院根据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方案要求,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将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初,即可按照导师的要求选修与课题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时有的放矢地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整理、外文翻译等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在第七学期中期学生已经选好了题目,直接去产学合作教育基地进行毕业实践,同时开始毕业设计了。到第八学期初,学生基本可以完成毕业设计初稿,因而避免了毕业设计与面试、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

(二)实施双导师制

探索以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为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度,开拓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思路,引导学生采取以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毕业设计中的问题。企业不仅拥有学校所没有的丰富资源,包括大量的图纸、图片、实际工程资料,又能提供学生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而学校拥有企业所没有的深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图书资料。双导师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汲取两家之长,又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可以胜任新工作的人才,是一个双赢互利的选择。

(三)学生参与拟题

毕业设计题目来源打破以往只有教师指定的惯例,分为教师制定和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把关)两种情况。学生自主选题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自拟题目,指导教师要对题目做好充分的论证,确保题目与专业相符,难易适中,题目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实际;指导教师对题目的方向、工作量和难度等方面提出建议,进行把关,最后确立题目,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设计题目商讨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四)答辩与考评制度改革

探索企业参与答辩与考评的制度。企业参与的考评制度是体现学生毕业设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毕业设计答辩中,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包括1/3的企业高级工程人员;同时,毕业设计评分包括至少30%的工程实践分值。判断学生有无创新并非只看学生的论文题目,还要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无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或新方法。

(五)毕业设计成果

除毕业设计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毕业设计题目提交其它形式的毕业设计成果,如独立开发工程软件、实体模型、工程实践记录、与企业导师合作进行的现场试验资料等。

四、结束语

第7篇:毕业设计创新点范文

结合当前高职生毕业设计现状,指出了传统毕业设计的缺陷,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技能大赛毕业设计,分析了毕业设计和创新大赛相结合的优势,探讨创新大赛毕业设计。

关键词:

高职教育;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6502

当前企业招聘高职学生,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与实用型人才,而当前高职毕业生却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共识。毕业设计作为高职生5年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及专业知识进行毕业设计,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性,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一个突破口与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如何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对毕业设计进行优化组合,拓宽与另辟毕业设计途径,建立相应毕业设计的制度与保障,改进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提高设计的质量,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职学生毕业设计难以收到较好的成效分析

学生对5年所学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缺乏应用方面的锻炼,毕业设计时手足无措,加之实习以后企业生产导致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往往都是临时抱佛脚,时间仓促,无法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另外高职院校教学条件跟不上、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学资源不足,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较少、无相关实践经验,有部分指导教师专业水平有限、缺乏责任心。而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时候往往参照上年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导致了选题大同小异,缺乏选题创新,这就导致了指导教师较低的积极性,学生选题网上抄袭的问题。加之毕业设计与科研课题、实际项目、创新大赛脱钩较,多数属于被动选题,无吸引力,学生进行单人毕业设计,缺乏竞争性和协作性,导致教师和学生态度不积极。

2创新大赛的悄然兴起

近几年来,职业院校各类创新大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和重视,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平台,在这些大赛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创新大赛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与推崇,好的作品甚至可以申请专利。而企业对国家级、省级创新大赛获奖赛手的需求则足以显现了社会对创新大赛的认可。而且创新大赛的题目有很多与毕业设计题目类似,无论形式、内容、难易度上都可以当做毕业设计来展开。而对学生来讲把毕业设计和创新大赛相结合既可以参加创新大赛又可以完成毕业设计,一举两得,他们大都愿意参与技能大赛的毕业设计,而一些指导技能大赛的教师经常提出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作品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但是这种方法的瓶颈在于技能大赛的名额限制,许多学生无缘技能大赛。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组织感兴趣的同学组成技能大赛小组,小组人员以技能大赛项目开展毕业设计,而没有参与技能大赛的同学则以其他形式进行毕业设计。

3创新大赛毕业设计的优势

3.1创新大赛更结合实际

创新大赛注重前沿与交叉学科,并且有教育和企业部门的支持,创新大赛选题取材于生产实际项目和行业、专业的一些重要问题及热点问题。所以,毕业设计结合创新大赛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避免毕业设计与实践脱钩,而且能够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3.2提高学生创新性

创新大赛不仅重视理论,而且注重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发挥,学生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创意,进而设计制作成品,调试成品,通过这样一整套设计实践过程,最终达到自主设计与创新成型作品,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创新性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创新大赛中的创新小组都是由多名学生组成,每名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很重要,然而合理的分工和每名学生的协调合作至关重要,这样影响着团队的效率以及创新作品的质量。团队中的分析、探讨、思维的碰撞,乃至产生好的方案,以及通过讨论使个人的思想、态度得到成长,专业知识的到弥补,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得到了培养,这些都为以后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与他人沟通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4提高竞争性与趣味性

创新大赛由自己的比赛规则和评判标准,而且竞争激烈,奖励颇丰,对学生有很好的吸引力,学生也有兴趣,学生在创新大赛中都表现出良好的积极性,然而创新大赛最好从高职三、四年级开始做,把毕业设计时间进行前移,这样既能为大赛培养很好的后备军又能保障毕业设计的时间充足性。

学校保障措施

(1)建立管理制度,把工作落到实处。

创新大赛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不能流于形式,有必要建立一些管理制度来保障。首先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与规定,细化责任。选派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主动,有很强的责任心,而指导教师则要求有较高实践和理论知识水平。对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拟定好工作方案和任务,细化具体任务和目标,而每日交任务时必须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其次,合理安排学生时间,充分利用好学生的闲暇时间,保证创新大赛毕业设计时间,在创新基地要严格考勤,让创新大赛毕业设计有时间保障。最后,要有相应的过程监控,学校负责此项工作部门要平时经常检查,不定期抽查,检查创新大赛毕业设计的时间是否得到保障,抽查教师和学生的任务进展状况,并且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

(2)做好创新大赛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创新大赛范围广,学科多并且往往边缘化,这就要求指导教师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水平较高,并且要求指导老师终身学习,在指导中成长,在指导中学习,为以后更好的指导学生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与成长,教师更大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导好学生。力求在引导中让学生自行发现新知识、新方法。创新大赛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他们终身学习。

(3)学校建立相应的政策及激励机制。

由于创新大赛本身的性质,必然会耗费指导教师及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这样就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政策及激励机制,保障学生把创新大赛进行到底,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创新大赛设置一定的学分,替代一些课程的学分,也可以将参与创新大赛的学生的一些认识性实习实训课程与选修课程直接融入到创新大赛中去。对于一些无法替代的课程可直接安排短学期集中学习。而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物质奖励既是对已经完成创新大赛毕业设计学生的奖励也是对后续学生创新大赛毕业设计的鼓励。而对指导教师不光要在课时酬金方面加大力度而且要在评优评先以及晋级方面优先考虑。

4结语

创新大赛毕业设计增强了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而且使毕业设计更具实用性、创新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为其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指导教师的水平也会在创新大赛毕业设计中也有一个较大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浩,袁艳斌,黄解军等.复合型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7,(4):8689.

[2]范立南.提高信息学科毕业设计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6):1215.

[3]周艳军,张启俭,齐平等.提升学生实践与创薪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18220.

[4]吕锋,邸敏艳,靳慧龙等.电子设计竞赛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3):122124.

[5]庄涛.电子设计竞赛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J].今日科苑,2008,(go):224.

第8篇:毕业设计创新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60—02



一、引言

高职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此环节学生对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也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国家示范院校验收过程中,毕业设计作为重要的一个验收标准,作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毕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笔者通过近五年参加高职毕业设计指导、评阅、答辩等环节,发现不少问题。

(一)题目定位不准确,脱离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高职院校应该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相关的毕业设计要求及题目要求,不能沿袭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规范和本科差别不大,要求过高,或者过于简单,这些阻止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时间仓促,质量不高

高职毕业设计一般是在第六学期进行,严峻的就业形势,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正是就业招聘会的高峰期,学生整天奔波于各种招聘现场,几乎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学校的就业率又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不利外部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选题陈旧,脱离实践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有的题目用了好几年,缺乏创新性和现实意义,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早已被淘汰,对于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因此,缺乏设计的意义。

(四)过程控制不严格,整体质量不高

不同学校对毕业设计都作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职责不明确、要求不严格、不具体、不完整,对格式要求过多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过于形式化,部分老师直接把往年的毕业设计给学生,让学生参考,参考实际上就是复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工厂实习,无暇顾及毕业设计,更谈不上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与同学探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五)抄袭严重,雷同较多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部分学生急于求成,对于毕业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部分内容都在网络上查找,如果有相似的部分就直接下载,不加修改直接应用;在同一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分工彼此完成设计中的一部分,然后互相拷贝,论文中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更有甚者图纸的名字都没改。如此过程怎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改革的措施

(一)以培养目标为根本,选择合适的题目

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要明确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了解学生的现状,作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高职毕业设计,要突出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在毕业设计中就要特别突出高职对技能培养有较高要求的特点。我们对10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了编制零件工艺与夹具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电控系统设计三个方向的题目,这三个方向覆盖了本专业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合理的时间安排为基础,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不宜限制于人才培养方案,而应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毕业设计可在第五学期开学布置题目,第五学期末或者第六学期初答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既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此期间可以和同学、老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答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可以安心的进行后续的教学安排,因此,合理的时间安排对于完成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以实际操作(实物)为标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我们看到以往的毕业设计的形式,就是一个档案袋中装一本说明书,几张图纸,这些东西很虚,很难展示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可以要求学生须有实物作为考核标准。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为某零件工艺的编写与某道夹具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写和夹具的设计,然后让学生在机床上操作自己编写的工艺,如有问题及时讨论、改正,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夹具,通过理论、实践的实施,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会得到质的飞跃。

(四)以新形势下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开始前,指导老师对设计的规划和要求不能过于详细,要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灵活构思、安排,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以毕业设计答辩为介质,为就业招聘打好基础

口才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特别是在学生招聘过程中非常重要。在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对自己所完成任务的总结、表达、思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可以由指导老师、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通过答辩,为学生创建充分展示自我、推荐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用人单位了解、选择学生提供窗口,从而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保障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

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教师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该给现任的专职教师减轻上课的任务,让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活动或者下厂锻炼,另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拿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题目。

(二)建立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

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学生毕业设计如果在第五学期进行,那么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一些资料比如图纸、图版、手册、教室等都需要相关部门协调,统一安排,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毕业设计环境。如果毕业设计在第六学期进行,为了减少学生因忙于找工作而对毕业设计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学院的教务处、就业办、学生处等部门与个人共同协商解决,既不影响学生的就业,同时又能让学生安心、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这些都需要学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部门、个人,以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

(三)完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应有高职的特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一般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的分值比例不同学校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在评价标准中对于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的评分标准应有具体、详实的要求,不同专业应区别对待,同时,还应增加论文选题,文献资料的评分标准,通过评分标准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高职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练兵,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三年所学的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毕业设计,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

参考文献:

[1]教高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C].教育部办公厅,2004,(14).

[2]朱方来.向怀坤.改革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3]管新平.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途径[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徐立志.贾敏.对高职毕业设计进行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第9篇:毕业设计创新点范文

1改革指导教师考核制度

将指导教师的考核情况与研究生导师资格、职称评定、荣誉授予等挂钩,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部分责任心不强、指导不佳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对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考核结果直接与工作量挂钩。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1成立院、校两级毕业设计督导组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必要成立院、校两级毕业设计督导组。院毕业设计督导组要服从校毕业设计督导组的统一安排,并作为年底考核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促使各院对教学、科研并重。院毕业设计督导组不定期地对论文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进行检查监督,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督促指导教师做好工作。如果有条件的话,派专人全程跟踪某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实时发现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院和学校,并及时完善更正,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

1.2建立指导教师诚信库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对高校教师设立指导教师诚信库,不仅实现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自我约束,也是高等学府为社会输出优秀毕业生的前提。校院两级毕业设计督导组随机抽查本科生往年的毕业设计,并聘请外单位专家对毕业设计进行盲评,评阅结果设置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以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连续两年评阅结果为中及以下的指导教师给予黄牌警告,第三年仍为中及以下评阅结果的指导教师,将出现不良记录,纳入个人诚信库中,并相应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加职称评定及各种荣誉的资格。另外,让本毕业生为指导教师进行打分,客观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为了保证公平性和合理性,以三年内各位本科毕业生的打分的算术平均值为依据,满分100分,低于70分的指导教师同样出现不良记录,纳入个人诚信库中,并相应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加职称评审及各种荣誉的资格。从而有效地提升指导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指导力度。

2建立合理奖惩制度

建立奖惩制度方面,通过适当、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的顺利进行。

2.1学生奖惩制度方面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而毕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独自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为日后参加工作或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应密切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创新理念开展各自的毕业设计。如果毕业设计开展的工作可在具有一定级别刊物上发表,学校可适当资助一定额度的版面费,充分调动本科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潜力。若论文内容创新性好,学生表现特别优秀,评为校级及以上优秀毕业论文,学院学校可考虑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积极性不高、表现较差和常以找工作和考研为借口的学生,则坚决不能纵容,一次答辩不通过者将进行二次答辩,如果二次答辩仍不通过者,将不予发放学位证书,使学生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毕业设计初期就有一定的紧迫感,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完成。

2.2指导教师奖惩制度方面

指导教师作为学生的点拨、启迪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工作习惯、方法和自学能力的领路人,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好坏至关重要。目前往往一名教师需要指导多名甚至十多名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导致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因此,对那些密切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创新理念为学生选题、悉心指导,并获得相应成果者(学术论文、发明专利、校级及以上毕业论文)给予研究生导师资格、职称评定、荣誉授予等倾斜,鼓励各位指导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对于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不通过者,将同样纳入个人诚信库中,并相应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参加职称评定及各种荣誉的资格。从而提升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重视程度。

3探索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模式

石油工程是一门工程性强的专业,比较注重油气田现场应用。目前校内的本科毕业设计多以理论性课题为主,往往缺乏实践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借助其地理位置优越性,周边可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研究院所、中石油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和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展开毕业设计的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发挥人才和理论优势,企业发挥生产技术实践优势和经验,从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双方共同制定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实施方案,共同指导,严格按照毕业设计相关制度进行开题、检查、评阅和答辩。学生也可以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观念,使学生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工作夯实了基础,也锻炼了为人处世的能力。同时校-企指导教师也可相互学习,学校指导教师可接触油田生产遇到的实际问题,避免了“闭门造车”的尴尬局面,提高自身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企业指导教师通过这一合作模式也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指导油田生产实际。由此可知,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合作模式可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既解决了油田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从而达到了石油工程专业的设计初衷。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