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第1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③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势必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1、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学生自身因素。现在的初中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懒惰,怕吃苦、不爱动手动脑,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难以形成.

(2)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由于青少年身心都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自制能力不够,做事常不能持之以恒,需要教师经常旁敲侧击地进行跟进、督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知识教育重于方法与能力教育,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的指导跟进督促不足是造成良好学习习惯难以形成的一个重好原因.

(3)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居住在亲戚朋友监管。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等也由于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低,对孩子教育缺乏应有的知识,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于孩子的学习通常是不过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随着问题的日积月累,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步丧失,因此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较城里学生差。

二、培养良好学习惯的重要性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有观察思考方面的良好习惯、时间安排方面的良好习惯、课前预习方面的良好习惯、课堂听讲方面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方面的良好习惯、总结归纳系统复习方面的良好习惯。。。。。。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逐一进行介绍。

1、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1)观察周围事物,以发现它们共通性与差异性

(2)观察老师在课堂讲课中一言一行、轻重缓急的观察以便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重点。

(3) 在平常的练习中观察、发现知识间的规律与联系以便更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与体系等等。

(4)在观察中认真思考,边观察边思考。

2、养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惜时如金,讲究效率的习惯.

(1)学会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天、周、月、学期计划).

(2)做事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有先后次序之分.

(3)学习时应专心致志、力争一次性做好、讲求质量与效率.

3、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1)通过看注释等、读课文,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熟悉生词和词组。

(2)细读课文,初步掌握大意。

(3)了解新知识和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4)理出内容和知识等方面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5)利用课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养成正确又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1)听的习惯。---“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 耳、眼、脑、手、口齐用,做到侧耳静听,以目助听,以思导听,以写促听。做到边看边听,边思边听,边记边听,专一聆听。①一边听,一边看,以听为主,以看促听。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②边听边思考、边理解、边记忆。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③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④听课必须记笔记,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⑤积极参与,积极举手发言。

(2)说的习惯。①准确把握“说“的状态、注意说话的仪表仪态。②确定话题。③清晰的思路:说谁?说什么?怎么说?都是说话之前应该想好的,有条理、有重点。④注意语速、语调。生动,有感情。⑤注意说话的词语规范,一是说话时应该尽力避免使用方言词汇;二是尽力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词语。⑥紧扣话题,言简意赅。

(3)大声朗读、背诵的习惯。①读书坐姿端正,书本与眼睛的距离适度为30~35厘米。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正确,就是读文章时,要读准字音,要用普通话语音朗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拉腔唱读,按照标点符号掌握停顿的位置和停顿时间的长短。

流利就是读得自然、流畅、有适当的速度,区别各部分间的轻重缓急。

最重要的还是要读得有感情。首先在朗读时,对每一句话里的关键字、词或短语,都要读重音影响我们情绪的字、词或短语,要读重音。特别要注意具有鲜明形象的形容词、比喻词以及重叠词等更要读重音。其次,注意停顿。

朗读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应根据标点符号而定。逗号停一拍,分号和冒号停两拍,句号停三拍,删节号或段落结束停四拍。但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显示某一语气,停顿的时间可以变化,

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语调就是通常所说的腔调,也就是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

③应背诵一些精彩的段落与词语。

(4)写的习惯。①书写姿势正确,格式、词距、标点规范。②书写工整, 字迹清楚,作业整洁,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5、养成上课认真听讲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做好笔记,努力做到当堂理解、记忆。

(1)做好课前准备:预备铃一响,马上进教室,书本放好,安静端正坐好.

(2)上课要集中注意力。

(3)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踊跃发言。①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认真做好笔记。②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③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④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⑤要力求当堂理解。⑥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

6、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检查、自我改错的习惯.

(1)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

(2)先复习后做作业、先审题后作答。

(3)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不懂的一定多方求证弄懂。

(4)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陈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5)书写工整, 字迹清楚,作业整洁,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6)作业做完后还应仔细检查.对自己没有100%把握的题重点检查. 7)、注意教师的批改,及时找出错误原因订正错误。

7、养成练后反思、课后复习、单元总结的习惯.

(1)练后反思: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2)课后复习,把握每课知识要点、重点。①重温课本,理清脉络。②归纳整理,把握重点。③比较异同,抓住关键.④遇到问题,主动请教。⑤认真实践,力求熟练。

(3)单元总结:每一单元学完后,要利用列提纲、绘图表等手段,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整理,拉知识线索,提纲契领,将知识浓缩,比较记忆. 每次考完后,都要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整理错题集找出缺漏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二)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坚持的原则

(1)教师主引导、督促,学生主反复强化训练。由于农村学生特殊的环境导致了他们获得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信息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又得不到他(她)们家长的及时指导,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知之较少,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借鉴、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技巧,然后向学生介绍,传授给学生,再由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消化运用。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原则。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教师也要经常督促,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

(3)坚持共性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方法、习惯有共通性的东西,但也因人而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2、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由教师将学习方法习惯的知识内容融合于每堂课的内容中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试范,课堂上引导。

(2)对于已经传授的方法习惯教师要在日常中随时指导、督促、检查。

(3)建立学生交流机制,定期让学生对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进行讨论、交流。举办学习习惯方法的交流会,用学生的真实感受现身说法

第2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 良好习惯 培养

农村初中英语《义务教育英语教科书》是具有中国特色比较鲜明,语言地道,好教易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现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现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农村初中英语良好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辞海》中对“习惯”的解释为“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自身需要的行为方式。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两方面,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曾作过以下精辟的论述:“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际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英语学习必须要有大量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通过我们课题研究,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状况

现实生活中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培养一定的活动习惯,英语是一门外国语,对它的认识和了解缺乏深刻的社会语言环境,那么“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就更为重要,因为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是在汉语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的,与学习汉语的条件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而且,在学习中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不易被发现和纠正。“初中学生学了四年英语,由于农村专业英语教师不多,且学生不用考试,学习英语的习惯还是一张白纸,也是进行良好习惯训练的好时机。”

根据我们课题研究调查和观察,目前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方面的状况令人担忧,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书写句子时,写一个单词就随手打一点,如she.loves.her.mother;还有的学生喜欢把两个单词连在一起,如ihave a book onthe dest;或者把一个单词写成两个“单词”,如engli sh is ve ry import ant;或要么字迹潦草、无法辨认,要么斜体、圆体、手写印刷体三体混用,要么句首字母不大写、标点符号与汉语混淆等。还有朗读英语不是大声地读,而是在小声地读或默读;课堂上不少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怕羞,怕被别人笑话,不敢大胆开口,大声说英语,大声朗读,回答问题时几乎听不见;学习生词不是按音标去拼读,模仿录音和老师的读音,而是用汉字注音,并按照注音的汉字来朗读课本上的“英语”。

三、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

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体会,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这里讲的教学过程是指学生的整个中学求学时代。学生只有时刻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英语学习,而且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的。叶圣陶先生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无疑,它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教学导向――在教学中,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可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要求,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改进,怎样去改进,并且还要采取强制措施,以免不良习惯发生。

(二)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英语学科的特点,从接触英语的第一堂课起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就必须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初一是学英语的基础阶段。“六年看三年,三年看入门”或者说“六年成败,在于入门”都是强调初一入门阶段的重要。初一学生的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而且他们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尽最大的努力,下大力气,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学生的书写关、发音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利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中学习,初步培养乐于听说的习惯。

(三)加强课后辅导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英语要大量实践,就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45分钟课堂为中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英语学习课内外一体化。向45分钟要质量是有限的,在课余,通过师生交谈、考试、测验及平时作业等途径,反馈教学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存在问题,达到预期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需要,补充形式多样的语言材料,开展课堂活动,如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演短剧、师生自由会话,形成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丰富英语知识,加大语言输入量,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素质。

(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严格要求和经过长期的训练,要重视开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还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有计划地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后,就要咬住不放,狠抓到底。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时,就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严要求,丝毫不能放松。在严格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多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少批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会时时受到不良英语学习习惯的干扰。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只有自觉地、坚持不懈地改掉不良习惯,才能达到整个目的。领悟能力有高低,习惯的养成时间有长短,有的学生有时还会有反复,因而教师要因人施教。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需要学生长时间自觉养成听说读写习惯,更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结合教材,为学生创设语境,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参考文献

[1] 马俊明.中国著名特级教师学思想录中学外语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第3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传授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学习有关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或趋向。学习方法则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措施。在数学学习习惯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辅导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密而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容不得半点纰漏。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发现部分学生粗心大意,经常审错题目、抄错数字、算错式子,导致平时的作业练习正确率低,考试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平时多练习、多演算,多体会,并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让学生意识到严谨的态度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必须保证授课语言的科学性,即严密、准确地使用教学语言,尽量不出差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初中数学开始涉及平面几何、坐标系、函数等知识,这些内容对于解题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的内容较浅,解题步骤也相对较小,因而大多数学生在解题时比较随意,并未形成规范的解题格式。进入初中阶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例如,在一题多解的题目中要标明方法一、方法二等,在涉及复杂运算的题目中要让学生写出完整的步骤,不可跳步骤,在解证明题时,要让学生运用相关的定义或定理,从题设或结论出发,根据规范答好题目。规范解题的习惯可以保持思路的流畅性,还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三、培养复习和反思习惯

复习和反思是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的重要保证。初中数学的内容多,而且环环相扣,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好,会对后面的学习内容造成阻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越学越差。例如,如果学生没有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那么在学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时将会更加困难,同样,如果学生未能掌握坐标系和函数的概念,那么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会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因而,让学生养成每天复习一课时,每周复习一单元的习惯显得迫切。此外,平时还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及时反思错题和薄弱环节。

除了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初中数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方法的培养方面,要注意以下两点:

1.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科学,取得了较好的数学成绩,而有些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引导。例如,有些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偏向于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而较少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有些学生则一遇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还有一些学生一旦遇到难题就放弃。面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及时指点偏好独立思考的学生,启发喜欢向老师求助的学生,鼓励不想面对难题的学生积极思考和求解,在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请教问题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布置学生预习任务,提升自学能力

进入初中以后,数学课堂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课堂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并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当学生预习后,上课会更加积极主动,更快地接受新知识。由此可见,预习在初中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必要,教师要在教学中试图让预习这项任务逐渐成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三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最适宜的时期,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打好数学基础,为学生以后升学和继续深造提供优势。

【参考文献】

[1]曹效林.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1期

[2]乔红丽.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2011年12月8日

第4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书香氛围 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成为学习的主人中,获得个性发展与语文素养的提高。我校生源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语文基础薄弱,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书香氛围的营造,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很有意义。下面我结合我校语文教学特点,谈谈在书香氛围下,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群体

苏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因而,大量外来民工举家迁入大城市,逐渐融入。他们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成为城市政府、教育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据统计,我校上一届共有185名学生,外来民工子弟占87%,其中非独生子女数量占46.5%(这里面绝大多数是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我们在新生入学初就有针对性地关注生源特点,对他们进行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内容的问卷调查:其中只有17%的学生对学习现状满意(占9.2%),54人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是不满意的(占29.2%),另外那些对学习现状避而不答的学生可能多是不满意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民工子女本身的自卑心理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比较意识,心智发展趋于成熟,对自身的审视能力比较强。在大城市的经济生活与自己生活学习状况的对照中会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意,远不能像城市的学生一样享受优越的条件,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因而在学习上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2.教育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但是很多教育部门并没有较好地考虑和处理好民工子女的学业问题,更多地关注城市学生的教育成长问题。如一些大城市的优质学校都设立门槛,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

另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方面也存在问题。很多城市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安逸,对农民工子女存在歧视心理,导致民工子女无法和他人共同交流,可能产生自闭心理。有些民工子女可能因承受过多的心理压力,出现心智发展缺陷等问题。

可见,经济生活的落差,地域教育的不均衡等诸多原因都使得外来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低下,对学习现状不是很满意。

二、营造氛围,培养良好习惯

正视问题,研究与落实解决办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针对我校学生群体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心理疏导和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式,逐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1.营造书香课堂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书香教学。积极构建书香型学习课堂,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沉浸在书香氛围中,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冰心诗三首》、《泰戈尔诗三首》的学习中,我们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语言、情感和艺术性表达的效果。让学生感受两位作者的诗一般以抒情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自身情感,整首诗的表达寓意丰富,含义深刻,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字面意思,还对诗的深层内涵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获得学法,养成阅读诗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模式,每组选择一个朗诵对象,让民工子女积极参与,提升自信心。小组成员分别进行个别朗诵,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诵,同时关注经典诗文的深层意义,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分析文章内部结构和本身蕴含的深层含义。

另外,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基础比较弱的现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低起点。从朗读与分析教起,让他们不断夯实语言基础。这些学生是比较勤奋和能吃苦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良好同学关系,让他们在书香学习氛围中动起来。如学习《鼎湖山听泉》、《享受生活》等文章时,可多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阅读体会,在与本地学生的交流中,获得阅读的精神优越感,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2.创建书香型校园环境

为了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必须在全校开展书香教学,扩大学习范围,保证全校学生和广大民工子女整体参与,引起全校师生对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视。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构建阅览室。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结合学生的兴趣要求,有针对性地添置书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构建书香型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投入到语文阅读中。

如在七年级下学过(动物世界)《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课文后,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对自身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阅览室,进一步地阅读和探究。

另外,为促进学生课内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注重课内外阅读方法的创新,如在阅读过程中对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标注,课后及时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寻找最佳答案。

如此,在大环境影响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勤读书、爱读书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升自身语文综合水平。

3.构建书香型活动平台

将书香教学活动落到实处,需要积极构建交流平台。交流平台的设计要结合学校的教学模式、民工子女的当前学习能力及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对书香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和语文学习习惯引起足够重视,通过交流平台,结合自身学习能力,完善学习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学完八年级上册(爱国情怀)《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等课文,开展爱国教育演讲比赛,让学生自主整理爱国材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演讲比赛,注意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及爱国情绪的表达。

吴中区很关注阅读,针对学生应阅读的名著,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徒生童话》、《童年》、《爱的教育》、《西游记》等,引导组织学生深入阅读,并通过讲故事与写作训练方式加以强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获得。

如此,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整理课外延伸知识,加深对知识体系的整理归纳,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提升学生自身语文表达水平,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语文综合能力与水平,从而推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有效反思,习惯改变状况

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和提高能力与素养。通过构建书香教学学习模式,我校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11年入学测试区14名,2013年中考区第7名。这一成绩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约束能力,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也能有效学习语文。

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在推进学生语文习惯的养成中,还要重视时文阅读,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接轨,不断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与思想的滋养。

总之,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现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此,沐浴在书香氛围中的学生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在个性发展中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浅谈初中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成绩的提高[J].内蒙古教育,2012(12).

[2]成颖.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课外语文,2012(10).

第5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1.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偏低

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个性比较突出,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对于英语的学习,初中学生在最初的时候会异常兴奋,这个时候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对英语知识的吸收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完全集中精神,教师知识的传播和学生的掌握就成了对立关系。例如,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学英语就越学越开心,越学越有兴致;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对英语学习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2.学生接受程度参差不齐

在多元化评价机制下,在具体评价学生的时候,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在差异性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又有个别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很强,可以迅速掌握老师上课的内容,有的学生就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面对这种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

3.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在现阶段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能力有限,没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还停留在记忆单词、背诵课文的阶段。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能力,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更别说自己主动去学习英语。

二、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对策

1.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d趣,在多元化评价机制下,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活动就很重要。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兴趣的提升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点。教师只要分析得当,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就会主动去学。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再适当对其进行鼓励,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生对英语的学习,还处于对英语知识简单的认知阶段,接触的英语相对容易。然而,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没有传授学习方法,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积累。由于学生英语储备知识参差不齐,教师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对英语的思考,进行简单的英语学习方法的建立。学生独立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3.师生互动,调动学生自我学习

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枯燥的教学模式,要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得到有效的沟通,这样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后,可以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提出建议,让学生发现问题,合理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例如,学生在运用英语知识时,会发现很多问题,如同一单词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了不同的意义,在使用过程中,学生经过与老师的互动,知道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感受英语的魅力和使用价值。在多元化评价机制下,初中生英语学习有了良好的氛围和体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周  洛

(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青海  海北  812399)

   

摘  要:新课改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提升。本文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有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够获得持久性、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学校和老师,即学生的引导者来说,为了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学习效果,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首要前提。不要为了盲目的追求一时的学习效率,而忽略了持久性的持续性发展的习惯战略。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好习惯的养成是更加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其思想处于懵懂阶段,还不具备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成熟的思考能力,导致他们的学习无法持久高效的进行,此时,为了督促他们的学习,需要有老师的教导,然而,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则需要一个好的习惯来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加高效。数学,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要养成这方面的学习习惯,首先要使得学生有学习的欲求和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开始学习。就习惯的养成而言,以课堂为分界点可以分成三个板块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主要是,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的连贯性的学习惯性上的习惯养成。

一、课前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前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预习的部分,如何进行高效的预习,使得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获得知识和激发上课时的专心程度及持久程度。

数学,尤其是初中课程中比较浅显易懂的数学教学内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让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到一起。以半知不透的课本教程部分来吸引学生继续学下去。在学生还没有这样的预习习惯和思维时,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可以用课堂的时间来教导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在看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不教学,即不上课。相反的而是,在学生看书的时候,适当的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同时,让同学们将自己看书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写下来,以及看不懂或者有疑惑的部分做上标记,上课时进行探讨,解疑。关于课后习题的部分,应当鼓励学生在老师没有讲的情况下先自己进行解答,一方面如果解答正确的话会起到鼓励学生的效果,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如果解答错误的话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上课期间更加认真的专心听讲。

课前预习中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以及学会联想三个方面的学习思考习惯。

二、上课时的习惯培养

老师作为一个已知者来说,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有着太过固定或死板的教学意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做一个观察者,观察学生在这样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所思考、所想到的问题。

在上课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来教学。将班上同学分组讨论,得出每一组的讨论结果。首先,每个同学将自己所思考、所疑问、所发现的内容写到纸上,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分享,针对于疑问的部分,小组成员一起解答,针对于发现思考的内容则是抱着分享的态度来进行探究总结,同时,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报告者将小组所得进行总结,在班上进行分享。在讨论分享是也要制定一定的纪律来进行行为规范。在班上同学分享完毕时,可以采取奖励性提问环节,促使学生们能够专心的听同学的分享。当然,上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当然是由老师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和改进,以及提出鼓励和表扬的部分。

在上课时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就可以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朋友共同分享所得的习惯、学习思维竞争的习惯、认真聆听其他人的表达的习惯以及自身表达沟通交流等多方面的学习习惯。

三、课后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的学习最重要的无非是针对于学习内容梗概的总结和概括,当然长久性的学习习惯不应该只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针对自己自身方面的总结也是比如可少或者说更加重要的。

学习内容的总结方面就在于家庭课外作业的完成方面来进行考核,一方面使其得到实战,在真正的题目中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将本课程的内容学习了解透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习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个人修养方面的总结,因为无法考核,比较抽象的缘故,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适当提醒学生进行思想总结,这方面的总结是一个比较长远性的习惯养成。

在课后这方面的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上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我总结和反省的学习习惯。

以上三个连贯性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万能之法,是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大致的方向。通过课前的预习思考,习题提前做,课中的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积极思考并且沟通交流分享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自我思考反省等方式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以及学会联想、团队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朋友共同分享所得的习惯、学习思维竞争的习惯、认真聆听其他人的表达的习惯以及自身表达沟通交流、自我总结和反省等多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得学生更加高效持久并且坚定的学习下去。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培根也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得学生一生受益,不仅仅是学习这一个方面的获得,更是人生路上很多未名的重大收获。

参考文献:

[1]李扬.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A,2011,(03).

第7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其将来工作或就业。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进而决定自己在学习上的努力程度。

2.学习主观性和不协调性更加突出

学生的学习目的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比以往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即一心想通过初中的学习进入到更高一级学校学习,但是又懒于学习基础文化,“思”与“行”相脱离。

二、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

1。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农村中学学生经常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现象。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农村初中生进入的良性循环的学习轨道。

2。教师要强调学生建立“错题典型题集”。辩证地看,只有错题才能反映一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因此对于七年级新生我都要求建立“错题典型题集”,收集作业、测试中做错的题目以及课外的典型题目,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建立个人纠错小档案,从而知道自己的薄弱点,走出“一做就错,错了再做,做了又错”的怪圈,实现由“不知”到“知之”及“固之”的过程。

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敢问问题,从问题中发现不足,从不足中落实基础。我采用的方法是在班上先做通学生思想工作,把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与班上基础较好的学生结对子,有问题先内部解决,解决不了找老师请教。另外,给予一定的学习任务,要求按时完成并每周检查一次,这样学生在互助的同时可以增进友谊,还可以提高自己;除此还经常组织学生举行“找茬”小竞赛,通过竞赛形式让学生互提问题,相互解决。

三、提高关注,督导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农村中学学生水平不一,纪律性相对差,课堂上要适时运用注视、临近、提问、表扬等关注方式,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听讲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合理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耳朵”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1)听清每节课的要求;(2)听明白知识引入及其形成过程;(3)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老师对重、难点的剖析;(4)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维方法的体现;(5)听懂作业及测试讲评,巩固知识。

“思”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多问几个“为什么”。(2)深思,大胆提出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记”是指学生做课堂笔记。(1)记笔记既要服从听课,又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疑点、解题方法和思路。(3)记小结及课后思考题。“记”是为了“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这一主要环节达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通过合理的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

(1)养成规范作业的习惯。做到专心、细致、字迹清楚,解题有条理,错题能及时认真订正。

(2)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能让学生学会自选、自编、互改作业,合理分工,团结协作。

(3)养成学生对作业反思的习惯。通过对作业的反思,能够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第8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习者自身的学习需要,又是保证高效教学的实际需要。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学生的学习是低效的,教学也是低效的。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更好地学习,教师需要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初中生自身的学习需要,又是保证高效教学的实际需要。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的,对于广大数学教师来说,必须结合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我结合多年来本人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经验,谈谈在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以兴趣为引领,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确实是这样,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的激发和引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表现出诸如: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兴趣盎然的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实际效率,可见兴趣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所以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为了达到这样的实际教学效果,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在上课时精神饱满,语言生动而有趣,思路条理分明而清晰,讲课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学生自然就会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就会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可是,有时学生会表现的过于兴奋而得意忘形,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良好行为的养成。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做小老师,监督形式的学习行为表现,发挥学生的监督职能,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过程中。可见,要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再辅以适当的规范性的监督作用,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二、让初中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养成学生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有着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数学教学需要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只有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实现有效学习。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做的事情,也是初中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在初中阶段,七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和思路进行有效的引导。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创设思考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思考材料和方向,规范学生的思路,同时我们还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目的是要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还要让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相信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我们可以采用分组的合作教学,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自然而然就会进行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合作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促进作用,促使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脑筋思考问题。这是由分组的原则决定的,学习小组的分组不是乱分的,而是要以“组内差异,组外竞争”为原则来分。所以,小组内部具有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发挥了帮扶和监督的作用,小组之间的实力又是相同的,促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非常重要。

三、培养初中生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第9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么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养成,智力的发展,都需要有良好的习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的习惯是取得优良成绩的必备条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作为一员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教法,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明确正确地学习目的,端正诚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较快、较熟练的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那么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时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听课习惯

学习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为了准确、全面地获取有用信息,需要调动学习者能调动的各个感觉器官来感知事物。比如我们想认识一种从未见过的水果,就需要用眼看一下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用手摸一下它的质感、硬度;用鼻子闻一下它是什么气味?用嘴尝一下它是什么味道?学习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用眼看、用嘴说、用耳听、用脑想、用手记等等。

课前要认真预习,通过看书和自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并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上课要认真听讲,边听边思考。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而应该跟着老师积极思维,注意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重视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能力,不要仅仅关注结果,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记录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听课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充分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二、思维习惯

1.初中学生在根据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时,往往是凭直觉,而不是讲物理道理。例如:自行车上坡前,往往要加紧用力蹬几下脚踏板,是为了什么?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都会说为了好上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答案也无可非议。但没能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什么好上坡。所以,在物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讲道理的习惯。

2.初中学生在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时,往往是直接下手作答,不做事先的分析,这样的解答往往是不完整、甚至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以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养成先分析再解答的思维习惯。

3.初中学生在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时,不仅要有正确的分析思路,而且还要有完整、准确的表达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示范,讲例题时板书要规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指导学生。在学生练习时,及时指出不足加以改正,还要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通过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反思习惯

练后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如果发生错解,通过请教别人会做之后应该进行反思:1.为什么做错了?查找出错的原因,是基础知识,还是解题方法的问题。2.应该怎么做?再现解题过程。3.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4.能得出什么解题经验和教训?对于典型试题也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以上反思要记录在笔记本上,至少包括:题目、分析和解、警示三部分。并且要经常翻阅、不断整理。练后反思是提高理科成绩很好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有小结,做到站在系统的高度来把握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如果不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觉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

五、实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