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发展新面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村庄整治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的整治
Abstract: taking a village regulation plan as an example, expounds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village renovation plan, overall thought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village specific planning regulation is discussed, and hope to be able to give simila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villages planning and help.
Key words: village renovation plan,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egulation of the road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许多农村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村落小而散;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成本高,水平低且使用效率低;大多数农民享受不到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区内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严重影响了村庄的环境卫生质量;居民家庭为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卫生条件较差。因此科学合理的村庄整治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工作成为我们规划管理人员当务之急。
1、新时期村庄整治规划的必要性
1.1村庄整治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村庄面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而村庄整治规划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1.2村庄整治规划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环境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规划工作已经起步,一些经济较发达、先富裕起来的村庄在优化农村环境方面已有很好的经验,但大部分村庄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村庄建设规划性差,随意性大。哪里有空地,哪里就建房,分布较散,规模偏小,不利于基础设施配套。二是布局凌乱,乱搭乱建的现象不少,脏、乱、差现象普遍。三是功能落后,设计简单,施工质量堪忧,安全隐患很多。
1.3村庄整治规划是节约耕地的需要
只有加快村庄整治规划,合理布局,整体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才能便利农民的生活,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村庄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一样,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切实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使乡村建设逐步走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规模适度、配套建设、功能完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新面貌。
2、总体整治思路
某村位于杭州市双浦镇,全村土地面积2500亩,其中耕地面积567亩旱地197亩,下辖5个自然村,农户515户,总人口2070人,水域面积1121亩,园地160亩,生态甲鱼200亩,山林255亩。
结合村内部的地形,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手段,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该村自然环境优势,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整治规划从三方面着手:
(1)分析现有存在问题,改变村庄脏乱差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调查村落社区空间,了解当地的习俗民情和社会组织状况,引导社区合理、健康、渐进和持续发展。
(3)关注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其在现在化过程中生存和延续的可能性和措施。
整治的内容主要为: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布局整治,村庄的环境整治,路的建筑立面改造、绿化布置,村庄北侧及西侧的拆迁安置建设等。
3、道路的整治
3.1整治原则
村级道路以通畅为原则,适当考虑街景要求,采取自由式的布局形式,根据现状条件村庄道路采用环式。理顺村庄内部主要道路,拆除妨碍道路通畅的建筑物、构筑物,村内主要道路及入户路全部硬化。
3.2整治措施
本规划旧村道路以改造拓宽为主。将道路分为三级,村内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步行路,具体规划措施如下:
① 拓宽村内主要道路,打通断头路,形成完整道路体系。
②保留现状已成形的宅间路和宅前道场,再将步行道理通、理顺,配置绿化带,形成村中步行小路。结合村内地形,地势高差太大的部分道路可建成梯步形式。
③ 在村内主要道路设置路灯。
4、住宅建筑整治
根据房屋建筑质量,分为拆除建筑、整治建筑和保留建筑。
(1)依据功能分区的要求,住宅用地整治要因地制宜,拆除危房、简易房、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及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农村附属用房,对布局不合理或影响景观及道路畅通的建筑也予以拆除。拆除后重建的住宅平面排列仍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这样可以节约用地。
(2)对于一些环境较差、质量一般的建筑予以整治,远期遵循住户意愿在规划指导下进行更新。
(3)保留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质量较好的建筑。
(4)新建住宅形式主要采用多户联建的独立式小康型住宅,将本地民居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在 1.1~1.2,住宅层数以 2~3 层为主,新建建筑造型要求以当地民居形式为主。为适应不同村民的要求,住宅户型有单(双)间式、单元套间式及别墅式等,沿街住宅底层设计为店面,其它住宅底层设计架空层,方便村民存储农具及饲养畜禽,住宅内配备卫生设施。适当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村民居住质量。
5、公共设施建筑整治
村庄的文化活动场所一般都集中在老村委旁,对每个村里的老村委进行整修和扩大规模,建立完整的商业网络,垃圾收集站用户收集,村转运,垃圾站形式采用封闭式,雨水系统采用明暗结合,建立污水系统,进行生态化处理。幼儿园现状结合民居建在一起,建筑质量优良,在其旁边规划一处开阔场所,一方面提供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作为安全疏散场所。
6、环境卫生整治
每个组内在常年风向的下风口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都有垃圾收集站,方便对村内垃圾的收集和运输;在人口集中的公共活动场所规划公共厕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厕所的类型,加强建成厕所的管理,对粪便的处理结合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规划要求在村庄主要道路隔 100 米设一个果皮箱,加强对主要道路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农村新面貌。
7、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应点、线、面相结合,使村庄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
(1)点式绿化。结合公共活动场所进行点式绿化,宜设置亭、台、花架、置水、叠水等园林 ,进一步丰富村庄的空间景观。植物种植上,选用乡土树种,种植模式采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进一步丰富空间。
(2)线式绿化。村庄内道路两侧进行绿化,采用乔木+灌木的种种模式。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
(3)面式绿化。居民住宅前屋后均进行绿化,同时结合公共绿地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形成有机体系。
8、结束语
村庄整治规划必须认清新时期不同村庄的类型、村庄建设规划的特点,准确把握村庄建设规划的原则,掌握村庄建设规划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村庄建设规划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李孟波.新农村规划问题研究.农村观察,2009,(2):18-21
一、新农村建设呼唤人才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村级经济得到新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农村面貌有了新的变化。但是,一些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依旧存在,最突出的就是人才缺乏。原因在于:一是村里“能人”难留。一些有文化、有能耐、有胆识的村民,甚至有些村干部不愿留在村里工作,纷纷外出跑供销、办厂子,留在家里的大多是既无门路又无能力的人。二是村里“好苗”难找。“城里总比村里好”的观念,在不少村民头脑中还很强烈,我们张堰籍大学生,出去的多,回来的少,大多数年轻人因村干部报酬低等原因对当村干部不感兴趣,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务农。青年人的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有的村连一个“像样的”后备干部也推不出。
为此,我们镇党委深切感到,百年大计莫若树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抓人才不行,必须把“人才凝聚”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二、多措施并举凝聚人才
2004年,在对农村人才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镇党委提出了“多措施并举开展人才凝聚工程”的工作思路,并认真落实。
1、提高待遇与拓宽空间相结合,激发大学生回乡热情。镇党委想方设法增设“吸引点”来激发大学生的回乡热情。一是提高村干部待遇。2006年,我镇村干部年均收入从5年前的26515元提高到46230元,最高达到63820元。而现在大学生在市区工作,每月二三千元的收入,扣除房租、交通费等,剩下的已不多。这样一比较,年轻人就感觉到了“现在做个村干部也不错!”二是拓宽村干部的成长空间。对自愿回乡就业的大学生,我们根据其学历和专业特长优先安排岗位,并定期跟踪考察,对工作表现特别突出的给予破格提拔任用。2005年,镇党委先后把8名村干部提拔到镇工业园区、资产公司等任职;2007年初,镇党委以机构改革工作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对14个机关、事业正科级领导岗位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建农村的村主任竞岗成功,担任了镇城乡环境管理所所长。这样,优秀青年有了更多发展空间。
真情唤来凤还巢。近年来,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举办社区团员假期活动、召开青年人才座谈会等,向张堰籍大学生展示家乡发展的成就,让他们了解张堰、热爱张堰。陈力是我镇秦阳村人,2005年从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在我镇的上海鹤山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担任报关员工作,他说:“现在家乡工作薪水和市区差不多,而且,我觉得在鹤山很有发展前途。”
2、创造机会与完善机制相结合,吸引各方人才。从2004年起连续3年,我们大胆突破村干部选用的常规模式,打破地域界限,提高学历层次,采用公开报名、自愿选择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主任助理,吸引、选拔大学生回村担任村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功立业。2004年第一次招聘,就吸引了230名大学生报名。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和考察,13名大学生被充实到镇各职能部门工作,3名大学生当起了村官。2006年4月,我们又下发了《张堰镇关于做好村后备干部推荐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拓宽村级后备干部举荐的视野。通过自我推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的形式,40名优秀青年被推荐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
3、优化环境与政治激励相结合,真正留住人才。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环境就是吸引力,努力为“回乡人才”营造一个放心、舒心、安心的投资创业环境。同时,积极探索对人才的政治激励,对优秀人才在入党、提拔,推荐参选代表、委员中适当予以优先考虑,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家住百家村的沈春豪,2005年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在这个村注册成立上海阿尔斯通热能设备有限公司,镇、村两级干部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走访这家企业,尽力为企业排忧解难。2006年,这家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197万元,创利税708万元。2007年5月,经镇党委推荐,他被光荣评选为金山区首届十佳创业青年。
三、“人才凝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凝聚”工程实施以来,对张堰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给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动力。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大量人才的集聚,给张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06年,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7.06亿元,212户村级企业累计上缴国家税金40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016元,比2005年增长了25.9%;成功创建了“国家级上海张堰新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中国经济文化名镇”、“国家卫生镇”3块国家级牌子。
二是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面貌。“大学生村官”把新思路、新观念、新技术带到农村,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六里村原是张堰镇的经济薄弱村。2007年初,镇党委将2004年招聘的村主任助理沈中明破格提拔为村党总支书记,六里村在他的带领下,改变了旧面貌,村级经济发展迅速,1~6月,村级税收比上年同期增长254%。老支书和村民对沈中明赞不绝口:“年轻人就是脑子活,想法多,比我们能干!”
一、汇演基本情况
(一)汇演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一是各村(社区)创作一个节目参加乡镇汇演;二是各乡镇组织各村(社区)文艺汇演节目在本乡镇集镇上进行汇演,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各乡镇在自行组织汇演的基础上,选送1——2个节目参加县级汇演;四是县级选送3个节目参加市级汇演。
(二)全县938人参加演出。其中:农民演员347人,学生演员469人,教师、职工演员122人;共有汉、彝、苗、回、白(穿青)5种民族参加演出;共演出62场次。其中,县级3场,乡镇59场;演出节目232个。其中,自创节目138个、原生态节目48个、学习节目46个;节目形式以音、舞、戏、曲为主;据不完全统计,观看节目的群众达到12万余人次。
二、主要做法及达到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根据市的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宣传、农业、广电、文体等部门,认真学习了省、市“关于举办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剑竹同志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成刚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委员的“*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组委会”,负责全县新农村文艺汇演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在县委宣传部,并成立了节目组、评审组、演出组、宣传组,具体负责全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具体工作。
二是明确各乡镇必须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编排选送1——2个新农村文艺节目参加全县汇演。
三是明确节目内容。和乡镇参演节目要充分反映全县新农村建设成果;反映各民族优秀的艺术成就;反映农村改革发展变化和时代风貌以及各行各业服务“三农”、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热情讴歌*县改革开放30周年来各条战线特别是农村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舞蹈、歌舞、戏剧、曲艺或反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节目。
(二)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各乡镇根据县组委会《关于举办*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通知》精神,迅速成立领导组,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抓好本乡镇新农村文艺汇演节目的编排和演出工作。
一是罗坎、果珠、杉树等乡镇,抽调人员,在外请老师到县里进行指导、编排。
二是*、塘房等乡镇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认真组织全乡镇的文艺汇演,重点打造节目参加全县的汇演。
三是全县各乡镇及部门共投入到此次新农村文艺汇演的资金达156万元,确保了整个文艺汇演的顺利进行。
四是各乡镇、部门的领导,经常到排练现场进行指导,解决排练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困难,并做好演出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五是在着力打造各乡镇特色和品牌上下功夫。全县各乡镇参演节目亮点频出,质量较高,充分展示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景象。
(三)措施得当,方法灵活。为确保全县各乡镇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顺利进行,组委会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举办*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通知》,并结合通知精神,制定了《*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实施方案》一并下各乡镇执行。进一步明确了全县首届新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演出时间、演出的内容及形式。
一是为确保文艺节目的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抽调了文艺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四个工作组,分赴全县28个乡镇具体指导各乡镇文艺节目的排练。
二是各乡镇为保证汇演节目的原创性,分别从昆明、*或县里请文艺方面的老师进行作曲、作词和编导。
三是从民族村寨组成演出队,充分反映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
四是把乡镇正在实施的民心工程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全县重大工程项目、农村变化搬上舞台,全方位展示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的精神风貌。
(四)市里关心,莅临指导。市新农村文艺汇演检查组高科长一行观看了我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节目后,检查组对*的文艺汇演给予较好评价,认为*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措施有力,覆盖面广,质量高、内容齐,演出水平高。通过汇演发现了人才,对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将起到积极作用。检查组一行,不辞辛劳,分别找各乡镇的演职队员座谈,观看各演出队的排练,并与*乡的演职人员进行交谈,指出在演出中的不足,纠正了一些动作,提出了希望。
(五)节目丰富,质量较高。各乡镇选送的32个文艺节目,能结合乡镇实际,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舞蹈、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表演形式,充分展现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繁荣农村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同时,有些节目还融合了我县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自编自导出带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的各类节目,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罗坎镇选送的舞蹈《人·水·魂》通过舞蹈形式,讲述了罗坎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想办法,努力解决集镇15000名群众的饮水困难,受到了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赤水源镇选送的舞蹈《新农村,新气象——和谐发展的郑家湾》讲述了郑家湾在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开发生猪市场,从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建设新农村的历程。*乡选送的舞蹈《撒荞舞》通过大量原始舞蹈和词曲,表述了撒荞、割荞、运荞、打荞、筛荞的全过程,表达了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喜获丰收的喜悦之情。塘房镇的花灯歌舞《搬家》,通过搬迁户搬新家的一个场面,表现了*人民对华电*电厂建设的支持,以及华电*电厂对地方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同时讴歌了全县农村呈现出来的新生活、新面貌、新气象和新风尚。节目内容丰富精彩,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汇演现场迭起、亮点频现,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六)颁奖晚会,座无虚席。汇演结束后,县领导分别为获奖乡镇颁奖。颁奖晚会上,组委会组织获得金、银、铜奖的节目,向县领导及观众进行了汇报演出,观众座无虚席,市检查组高科长一行观看了演出。
晚会在舞蹈《桃源欢歌》中拉开序幕,欢快的节奏、动人的舞姿、精彩的构思,把人们带到大湾美丽的罗甸河,向观众展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小品《翠花戏夫》通过一对农民夫妻之间的故事,歌颂了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音乐小品《田野畅想曲》讲述了县委新农村驻村指导员和村民的故事,歌颂了驻村指导员认真调研,指导村两委调整产业结构,扎实工作,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晚会在歌伴舞《今夜无眠》中落下帷幕。整台晚会通过舞蹈、歌舞、小品等表现形式,展现了我县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讴歌了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村呈现出来的新面貌、新气象和新风尚,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壮志。
(七)重点打造,参加汇演。组委会从获得一、二等奖的节目中重点选送能反映*新农村建设、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三个原创节目,从八月六日开始,由县文体局具体负责重点打造,加班加点进行排练,积极备战,组织到市里参加全市的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关键词:绿色照明;新农村;太阳能;LED路灯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30-0076-03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上正式公布了五省八市的低碳试点通知,贵阳跻身其中。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区域,贵阳市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期间了其2010~2020年的《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纲要)》。低碳发展,不仅成为贵阳城市建设的主旋律,更是走进村寨地区,成为其新农村建设中的精彩复调。
7月30日,出席“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先生与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女士,贵阳市副市长余维祥先生以及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经理林良琦先生等一行来到贵阳市花溪区小西冲寨,参加了由气候组织、壹基金携手发起的“千村计划”周年回顾活动。期间,嘉宾们参观了寨内安装的太阳能LED路灯,共同见证了当地在这一周年间更加整洁、绿色、富足的新农村面貌。
1清洁用电――建设生态农村的新思路
近年来,我国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正逐步改善,乡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之带来的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得乡村地区对道路以及道路照明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目前,我国乡村道路照明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增长的需求,据悉,中国有75万个村庄,其中有20万个村庄尚不能正常照明,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此外,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的集中供能,能源使用比较分散,构架电网等设施则不仅成本高,而且易造成资源浪费。所以,解决农村照明及其用电问题则需要因地制宜,另辟蹊径。
就近组网,同时推广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可能是解决农村地区照明问题的绝佳选择。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由于一些电网建设没有连入地处偏远的农村,因此农村应该形成独立的发电照明系统,我国很多农村都有小型抽水发电站。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帮助村庄安装太阳能,白天用光和风、晚上利用水力发电,另一方面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实现乡村照明的“零碳排放”。据悉,针对农村照明的现状,建设部已展开调研,并已形成了初步的“乡村绿色照明计划”方案,不久将开始推广实施。从根本上说,利用清洁能源来进行发电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的用电问题,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保护农村宝贵的生态环境。
在中国农村地区推广高效环保照明技术,不仅受到了国家部委和各地政府的重视,也已经在社会公益组织的推动下迈出了探索与实践的步伐。2009年,由气候组织和壹基金携手发起的“千村计划”开始在乡村地区推广低碳清洁技术。这个项目从中国开始起步,从结合太阳能蓄电池和半导体照明的太能能LED照明技术推广开始,计划在5年内推广多种乡村适用的清洁技术;从部分示范乡村起步,直至大规模推广至全球一千个村庄。在千村计划的周年回顾上,气候组织中国区总裁吴昌华表示:“一年以来,千村项目落户于重庆、成都和贵阳农村地区40个行政村,(我们)向村政府捐赠了太阳能LED路灯400多套,使得4万余村民受益。而千村计划还将在新的年度里,继续在第一阶段示范的村庄内,推广其他适用清洁技术。”
“爽爽贵阳”是千村计划在中国的起点。2009年8月22日,由气候组织与壹基金携手发起的“千村计划”在贵阳花溪区摆贡寨启动,摆贡寨也自此成为了千村计划的“全球第一村”。目前,该计划已在贵阳辖区内的13个村庄落地。小西冲寨不仅是气候组织 “千村计划”的第一批示范村庄之一,也是贵阳市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寨里,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改造了农房,还发展了“农家乐”等项目,村寨内修建了雨污分流管网、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池、垃圾场等基础设施。自从新的路灯安装以后,每到夜晚,寨内道路和小广场就被22盏太阳能LED路灯照耀得明亮舒适,更多的村民们愿意走出户外纳凉、喝茶,寨子里也常常能看到孩子们在路灯下玩耍。看到了小西冲寨绿色生态面貌,就连布莱尔先生也连连称赞:“你们的村庄建设得这么漂亮,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布莱尔先生还表示要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不仅需要全球各国领导的努力,也需要像小西冲寨这样的基层地区的共同努力。
2 创新技术与社会责任――绿色道路向新农村地区延伸
生态农村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等各方的携手推动。“千村计划”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多方合作的平台,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走生态绿色之路。公益组织的组织与协调,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积极参与,并根据乡村实际环境和需求进行产品的技术创新,使得农村室外照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质的转变。
由气候组织牵头并执行的“千村计划”项目在贵阳的落地,得到了贵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展示了贵阳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步伐。千村项目不仅为贵阳实施国家低碳试点贡献力量,也是体现参与企业创新与责任的舞台。在“千村计划”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充分了解终端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得到反馈并调整解决方案,在向农村地区提供适用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次小西冲寨的千村计划周年回顾活动上,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先生就代表气候组织向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经理林良琦先生授予了“千村计划合作伙伴”荣誉匾牌,这标志着飞利浦正式成为气候组织“千村计划合作伙伴”。
作为“千村计划”的合作伙伴,飞利浦捐赠了总价值超过100万人民币的产品,并针对乡村环境进行了相应产品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结合当地的日照条件和农村照明需求,为贵阳的示范乡村特别设计开发了能满足6个连续阴雨天的照明需求,并结合光控与时控的智能太阳能LED路灯, 安装于贵阳辖区内的10个村寨中。如今,飞利浦为小西冲寨捐赠的太阳能路灯正为村民们带来了绿色照明生活的新定义:太阳能LED路灯即不需要铺设额外的电缆,通过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照明的路灯也没有为村民增加电费负担;同时有效改善了寨内的室外照明质量,真正实现了低碳排放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作为一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照明企业,飞利浦不仅为各领域提供节能环保的照明解决方案,一直以来更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践环境保护、致力于公益事业,并以实际行动推动农村照明质量的改善。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经理林良琦先生表示:“农村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发展绿色低碳的潜在空间巨大。为帮助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照明环境和生活质量,自去年开始飞利浦照明在多个偏远农村地区进行了节能灯捐赠活动,足迹遍及从的农牧民群众家中,到革命老区陕西省安塞县,再到甘肃定西的农户和学校,新疆的农场以及湖北恩施的广大乡村。此次飞利浦参与千村计划,将为更多农村地区提供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使得生态新农村的目标能在更多地区得到实现。高效优质的绿色照明传达的不仅是一份关爱,更是一种对当地村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有力引导。”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
我国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与背景和城市的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农村地区人文资源相对薄弱的缺陷逐渐呈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数量不降反增,这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缩小城市与农村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的差距,才能保证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一、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研究
农村本身就有很多城市不具备的天然资源,在知识的构成元素中是比较全面的,因此,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这些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之充分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农村的资源应用在教学上的首先是自然界的语文教学资源,因为农村的大自然以及相应的地理环境都具备了独特的风光,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上可以作为写作对象,而教师就是要通过对这一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深入的分析对乡村特点进行写作,在认真观察大自然的同时有文学上的惊喜感受[1]。比如耕牛、炊烟、篱笆、菜畦、板桥、小溪、虫鸣等等,这些自然环境都可以优美地展现在各种文学诗意的表达上,学生进行阅读时也能够与切身感受相结合,以更贴近自然的身份感受亲切的文学气息。其次是独特的人文环境,比如在正月的时候农村居民通常会舞狮拜年和划船,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这些都是农村特有的民风民俗,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对实际的环境情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和描写。由此,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领略到了农村的优美景色,同时也详细知晓了农村人文典故,挖掘历史底蕴,加深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最后是要开发农村语文教师自身资源,农村自然资源虽然丰富,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师资源,那么任何教学资源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自身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引导学生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学习,最大限度利用语文教学资源[2]。
二、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也进入了发展阶段,有效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才能真正融合农村生活与语文教学。农村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是第二门课堂,只有丰富了素材资源,才能更大化地利用资源。
1.初中语文教学与农村的需要相适应
农村学生的未来规划应该纳入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计划当中,教师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必须从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出发,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式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学习能够反映农村特色的素材文学,而教师对这类素材的研究则要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步伐,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并仔细修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地区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去[3]。
2.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展开调查,为后期对学生学习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打下基础。当学生假期中农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收集素材;当学生与农民融入劳作中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与农民进行有关经济发展或是农村精神面貌变化的任务,从中获取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对学生在交际能力上的培养与指导可以采用很多的训练方式,比如口头描述、演讲、辩论等等。例如在学习课程《元日》与《春联》时,教师可以引入农村家乡特有的春节习俗带着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收集相关资料或是进行调查访问,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资料,同时又能锻炼动手能力,强化积极性。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的磨练,学生能从中获取荣誉感和亲切感,不但对学习的语文知识有自己更深刻的认识,传承了文化,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个过程是课堂与社会的结合,也是生活与教育的统一,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对其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
1.掌握语文的教学规律,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听说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质并促其发展,开拓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特定的乡村中有很多语言资源,包括歇后语或是俚语方言等,这些都可以从学生实际的乡村生活出发,通过掌握基础性语言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言语表达气氛,鼓励学生多发现课堂中涉及到的乡村美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外还要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比如在学习《春》一课时,学生与其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钻出来”,不如直接投身自然感受春的气息,并分析语句中“偷偷”和“钻”应用的效果如何。
2提倡自主广泛阅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农村的图书馆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图书资源比较匮乏,所以教师如果要组织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广泛阅读,则可以发动全体学生将家中的书收集起来,集合所有学生的力量,以学校为中心成立图书角或是阅览室,实现资源共享,让所有的学生可以分享这些资源。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取书本中重要的信息,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把文字性的体验转化成个性化的语言与周围的老师或同学分享。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时重点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可以通过黑板报、墙报或是学习专栏的形式将各种优秀文章在学生之间进行展示,也可以组织学生创建报刊或各种文学社团,对积极投稿的学生进行各种奖励,还可以针对全校学生招聘校园记者,鼓励学生对新事物和新面貌通过文字来展示,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的经历与体验,不断激发对社会生活、人文环境以及家庭学校新一层的感悟,这也为农村学生语文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4.教育学生利用高科技,留下学习足迹
农村学生处在最接近大自然的地理环境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当前又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自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拍等手段,为自己留下专属的学习足迹。例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联想,盛夏的晚上天空的星辰是如何迷人?并布置以夜空为主题,让学生自行拍摄属于农村特有的夜空景象,学生的拍摄都是从自身不同的欣赏角度及出发点进行,贯穿着不同的思维逻辑,不但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充分利用高科技与农村资源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了解自然。
四、结束语
统筹城乡教育应该更协调地发展,尽管当前的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还比较大,但是当前更多的先进教育理念已经引入到语文资源的利用实施当中,学生的语言实际环境以及生活水平也逐渐发生转变。因此,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师更是要收集各种农村资源素材,主动对身边的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应用,使得农村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同时还要通过自身对语文课程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对学生目标的调查,充分将两者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农村新精神新面貌中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最终实现自身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杨展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资源综合利用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02)
自2008年9月30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以来,德阳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城乡住房重建与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生态重建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条促进灾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德阳市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各项民生事业取得突破性进步,产业快速恢复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超过震前水平。
第一面:住房重建
做法:把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和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
德阳市把受灾群众早日住上永久性住房作为恢复重建的第一目标,坚持把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和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借助对口支援省市的规划智慧和建设风格,突出三个注重:
注重规划设计,科学定点选址;
注重风貌塑造,突出川西民居特色;
注重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了灾区城乡规划建设水平,促进了城乡整体布局的优化和环境风貌的提升。
成效:6.8万户需重建的城镇住房全部完工
德阳市规划2131个农村集中建房点,实施道路、供水、排污、供电、沼气、光纤电视等公共设施“六进村”工程。
德阳市61.3万户农房维修加固全部完成,33.4万户需重建的农房全部竣工并搬进了新居,建成了一大批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德阳市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解决了城镇住房恢复重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了各种产权关系,积极推动原址重建。
德阳市6.8万户需重建的城镇住房全部完工,32.5万户维修加固全部完成。
第二面:设施重建
灾后重建,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品质提升最高的是事关民生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德阳市把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审批项目、优先提供要素保障,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一大批竣工交付使用的新学校、新医院功能齐备,布局优化,大幅提升了德阳市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重建推进力度,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交通:多条公路陆续建成
由北京援建的广青路一、二期竣工通车,10个国省干线项目除绵茂公路外均已完工,一批通乡公路、通村公路陆续建成,加快了德阳融入成都主枢纽和成为全省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受余震和山洪泥石流灾害影响,通往清平的干线公路反复中断,我们组织力量集中攻坚,全力抢通保通,在最短时间恢复灾区交通。
水利:恢复重建各类饮水工程6722处
加快以震损水库、灌区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等为重点的水利设施恢复重建,完成病险、震损水库除险加固113座,治理堰塞湖16处。修复整治渠系2080千米、堤防154千米、提灌站2201处;恢复重建各类饮水工程6722处,111.9万农村人口喝上安全卫生水。通过重建,德阳市防洪减灾、供水保障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此外,还建成了一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广播电视等配套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比震前有了飞跃提升。
第三面:城镇重建
德阳规划城镇体系重建项目147个,已全部开工,竣工143个,完成投资168.7亿元。在强化城镇功能现代化的同时,德阳市注重塑造地域特色风貌,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注重城镇产业支撑,着力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总体规划:形成“一主四副,三轴三带”的“川”字形空间布局结构
围绕构建覆盖德阳市域的新型城镇体系,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水平编制了德阳城市总体规划,抓住西部大开发、成都经济区建设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重点打造八角、城北、天元、东山四个城市副中心,加快形成“一主四副,三轴三带”的“川”字形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建成四川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市区陆续建成了一批城市干道、跨铁路立交桥、城市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下一步将加快建设旌南大厦、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等重点项目,努力把德阳中心城区建成以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四川省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型宜居城市,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
城市群:中等城市为主,小城市为辅
按照“一中心,多片区”的组团城市群建设思路,确定了5个县域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和规模,规划到2020年形成4个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1个10~20万人的小城市。
重点城镇:结合文旅显特色
坚持以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5个县城和重点城镇重建。按照“5・12汶川地震重要的遗址纪念地、川西重要的旅游节点镇”重建定位的汉旺新镇,按照奥运场馆建设标准、体现川西建筑风貌的红白镇、八角镇等城镇重建已基本完成。此外,“江南水乡”孝德镇、“花果飘香”九龙镇等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面:城镇重建
德阳规划城镇体系重建项目147个,已全部开工,竣工143个,完成投资168.7亿元。在强化城镇功能现代化的同时,德阳市注重塑造地域特色风貌,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注重城镇产业支撑,着力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总体规划:形成“一主四副,三轴三带”的“川”字形空间布局结构
围绕构建覆盖德阳市域的新型城镇体系,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水平编制了德阳城市总体规划,抓住西部大开发、成都经济区建设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重点打造八角、城北、天元、东山四个城市副中心,加快形成“一主四副,三轴三带”的“川”字形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建成四川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市区陆续建成了一批城市干道、跨铁路立交桥、城市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下一步将加快建设旌南大厦、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等重点项目,努力把德阳中心城区建成以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四川省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型宜居城市,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
城市群:中等城市为主,小城市为辅
按照“一中心,多片区”的组团城市群建设思路,确定了5个县域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和规模,规划到2020年形成4个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1个10~20万人的小城市。
重点城镇:结合文旅显特色
坚持以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5个县城和重点城镇重建。按照“5・12汶川地震重要的遗址纪念地、川西重要的旅游节点镇”重建定位的汉旺新镇,按照奥运场馆建设标准、体现川西建筑风貌的红白镇、八角镇等城镇重建已基本完成。此外,“江南水乡”孝德镇、“花果飘香”九龙镇等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面:生态重建
建设部、科技部最近共同印发了《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技术政策》强调,我国小城镇发展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实现小城镇合理有序发展。做到城镇化发展要适合国情,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其中,东部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郊区和城镇密集区),要发挥大中城市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整合城镇密集区,发展重点小城镇,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提高建设质量。已形成城镇群的经济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城镇群内部的小城镇要有合理分工,形成各自的特色。中部地区或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发展小城镇要与发展中小城市并重,积极扩大重点小城镇规模,提高建设质量,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是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统筹规划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发展建设应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相适应。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要明确城镇功能结构、城镇规模结构、城镇空间布局,并协调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相对独立的小城镇要强化其为所在地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功能,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准确把握小城镇发展的功能定位,使小城镇发展建设立足于繁荣农村经济,切实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形成城、镇、村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要积极延伸城市产业链,成为产品营销和信息交流的载体,促进城乡经济繁荣。按照以上目标和要求,《技术政策》要求各地建设、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做好科学编制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一是在省、市域(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编制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县(市)域小城镇发展战略,确定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引导和控制小城镇合理发展方向和布局,并协调县(市)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二是优化县(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依据县(市)域的地缘关系和社会经济联系进行必要的分区,稳妥慎重调整行政区划,合理调整居民点布局。提升县(市)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地位,增强中心镇的骨干节点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城镇组群,建立功能清晰、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功能结构体系。
我国启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最近联合部署、启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行动”的三项建设内容是: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科学造林营林,保证农业的高产稳产,实施“林业富民计划”,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推动兴林富民;大力弘扬森林文化,倡导生态文明,通过推行乡规民约,树立自觉保护和改善生态的风尚,加快村庄绿化,推进村容村貌的改观;妥善解决林地、林权等涉及亿万农民根本利益的问题,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促进农村民主管理进程。四项措施是:一是创建新面貌。每年改善100个县生态状况、选择100个县开展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建立50个新林区示范点,建设森林经营示范县,搞好森林灾害防治和生态公益林抚育管理。二是开辟新渠道。加快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森林旅游、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开发利用等林业产业建设,拓展农村就业、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一批名特优新经济林示范村、竹林培育示范基地、花卉产业示范区。扶持发展100个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一批林业龙头企业。三是推进新体制。搞好森林分类经营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林地、森林、林木的科学流转机制和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完成退耕农户的林权证发放工作。每年使200万林农通过参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直接受益。四是倡导新风尚。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森林文化。引导移风易俗,崇尚绿色,树立乡村文明,并积极营造各种纪念林。从2007年起,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每两年评选表彰100个“绿色小康县”、1000个“绿色小康村”、1万个“绿色小康户”,授予称号,并予以宣传推广。
一、强化领导,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镇党委、政府对创建新农村新家庭活动高度重视,坚持把计划生育与新农村建设一同规划、一同安排、一同考核,并把创建活动作为今年计划生育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一切服从于创建,一切服务于创建。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任成员的组织机构。抽调了4名素质较高、业务较强的同志组成工作组,专门负责开展惠家沟村试点工作。
三是安排部署到位。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将创建活动划分为三大阶段,即20*年为试点阶段,重点在条件较好的惠家沟村开展试点工作;20*-2009年为推广阶段,重点在300人以上的17个村开展创建活动;2009年为提高阶段,逐步将创建活动向300人以下的村延伸。试点村结合实施方案进一步制定出实施办法,使创建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工作机制到位。镇村签订了《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目标责任书》,村上也同创建户签订了《村级计划生育新家庭目标责任书》,层层夯实责任。镇上还制定出台了《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奖励扶持办法》,除市县有关优惠政策外,还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对维修改造、绿化美化住宅的每户扶持70%的建设资金,对每年考入大学的学生家庭每户奖励500—1000元,将“两户”(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对象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等等。这些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在全镇上下引起强烈反响。
二、夯实基础,狠抓“三个规范”
一是规范自治。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群众自治组织,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新机制,规范自治章程和自治协议,实行村务公开,不断提高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是规范管理。在“三查”服务和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方面,进一步扛实了包片驻村干部责任,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落实措施及时到人,提高了节育措施落实的有效率和及时率,有效消除了低生育水弹隐患。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认真落实“四个一”措施,即向流动人员发一张慰问信,办一本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一份合同,向流入地发一份委托调查函,以此加强信息交换,强化双向管理。在打击“两非”专项治理方面,建立了跟踪管理档案,做到盯户、盯人、盯诊所,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
三是规范档案。做到村有“一卡(育龄妇女档案卡)一表(计划生育统计报表)一牌(计生管理挂牌)一册(已婚育龄妇女三查摸底登记册),确保卡、表、牌、册资料数据相一致。
三、搞好结合,实现“四个变化”
一是以宣传教育为切入点,使计划生育有新观念。结合农村正在开展的四教育活动,将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卫生知识作为重点学习内容,采取刷写标语,办板报,宣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认识。
二是以倡导文明为切入点,使家风文明有新面貌。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引导农民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树立正确的婚育观、消费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家庭成员道德水平;扎实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让有文化的村干部、党员与群众结成对子,帮助他们掌握政策、转变观念,建设和谐家庭,促进村风民风的好转。
前些年,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农民群众手里缺钱,发展经济没思路,文化活动贫乏。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比较空虚,打架、斗殴、说闲话、闹是非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三农”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年镇党委、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按照发展“两品一游”农业的要求,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随着中央在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某某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形成了洋葱、西甜瓜、制种、蔬菜、旅游观光、畜牧养殖六大支柱产业。“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某某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的农产品、便利的交通,引得天南地北的客商纷至沓来,将某某镇的洋葱等农产品远销至韩国、日本等国家,为全镇农民增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各项成绩突出,某某镇连续两年被嘉峪关市郊区工委评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综合奖。20__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63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93.40元,比20__年净增近1000元,居嘉峪关市三镇之首。
基础条件不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将成为空谈。某某镇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把“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作为文明创建的突破口来抓,号召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20__年,全镇共投入370万元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某某镇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沼气池建设、、道路改建、渠道建设等关系农户生活的重点工程,使昔日村里“柴草畜粪门前堆,院内墙外臭气熏”的面貌大为改观,农家小院无不透出卫生、干净、文明的新气象。为了方便农民群众交通出行,各村修建了实用的小型汽车候车站,实现了村村本文来自文秘站网通,路路通,实现了与112国道和高速公路的对接,大大促进了城乡的协调发展。为了绿化美化镇区环境,某某镇严格实施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完成两万亩退耕还林还草,使全镇绿地面积明显上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某某镇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也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要求,深入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方面。某某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开展以宣传教育为主体的群众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户的整体素质。到20__年底,全镇有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10个,公署级文明单位53个,“十星级文明户”1831户,敬老模范村2个。并对全镇的3个先进党支部和19名优秀党员进行了表彰,这些先进个人的事迹犹如艳丽的鲜花盛开在村民的心田,使思想道德建设深入人心。为了抓好教育这个中心环节,某某镇首先从广大党员入手,每年冬天利用一个月左右的农闲时间,集中进行了党员冬训和“四进五化“教育,为广大农村党员讲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并邀请市委讲师团的同志为村民做时事报告和爱国主题教育,全镇参加培训的人数达到农户总人数的90以上。在文明乡镇创建过程中,某某镇共培养各类致富能手520人,“点燃一盏灯,照 亮一大片”,营造出了一个致富能人先富带后富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了推动“美德在农家”活动的深入开展,树立典型,通过评比某某镇妇联将某某村确定为“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