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

第1篇: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

1.1河南林业资源现状

根据2012年河南省森林资源数据,同时结合2006—2007年进行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截止2012年底,全省现有林业用地538.51万hm2,其中有林地383.77万hm2,疏林地4.37万hm2,灌木林85.01万hm2,未成林造林地31.27万hm2,苗圃地6.90万hm2,无林地27.19万hm2。森林覆盖率24.31%,全省活立木蓄积21005.68万m3。与2006年数据相比,有林地面积增加68.31万hm2,增幅14.53%,森林覆盖率增加了6.99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净增7435.78万m3。

1.2河南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据2012年河南省森林资源数据,林业用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只有32.25%,林地资源总量不足,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此外,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豫西的伏牛山区、豫北的太行山区、豫南的桐柏山区及大别山区,其余地区均是以农田防护林网为代表的森林植被。森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较差,固碳能力低,效果差。

1.2.2森林质量不高,林种结构单一全省有林地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及蓄积分别占全省林分面积及蓄积的64.12%和56.49%,近成过熟林资源严重不足;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蓄积量仅为39.01m3/hm2,只有全国平均水平(78m3/hm2)的一半。山区还存在有大量残次林分,防护效能低下,固碳能力不佳,经济效益不高。

1.2.3林业法规不健全,仍有待完善我国林业法律制度已基本覆盖了林业的主要领域,主要制定了《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等的多项法律、法规,并颁布了与其相关的法律性文件与实施办法。而我省根据相关法律及中央涉及林业的文件精神也颁布实施了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林业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豫政[2004]57号)等政策,这些政策及国家林业局关于中央文件精神而的若干实施意见,都构成了我省林业发展的重要法规保障。然而,温总理于2009年提出的新时期下林业的“四大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和“四大使命”(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仍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与其相对应。

1.3低碳经济对河南林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根据2012年河南省森林资源数据,全省大约有27.19万hm2的无林地可供造林,森林面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增加森林资源面积,扩大荒山再造林成果是增加河南省森林碳汇的主要途径。河南省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通过开展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以工程项目为驱动因子,来促进河南省森林植被面积的增多,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固碳的目的。

森林面积的增加可以说只是一种增加森林碳汇的手段,森林蓄积的增加才是最终目标。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强调,“提高林业质量、提高林业效率、提高林地产出”是林业发展的中心问题。河南林业在实施《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5年来,经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在增加河南林地面积的同时,通过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来提高森林质量,提高林地产出。如果说增加森林面积是从数量上来固定二氧化碳的话,那么通过提高森林质量则是从效率上来提高单位面积森林固定的二氧化碳,从长远看,提升森林质量将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低碳经济的形成使得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清洁发展机制林业项目(CDM)来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使林业政策也会因而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变化涉及到林业生态服务的价值体现及其价值兑现等方面。目前,林业生态服务价值的体现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木材产品的价值,通常以碳源的形式出现,与低碳经济的初衷不一致,所以这部分政策仍以现有政策为主;二是以抵消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兑现,这主要是通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来完成;三则是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对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有偿补助。截止2012年底,河南省已有160.9万hm2公益林得到了补偿。目前,河南省进行林业碳汇项目还不多,可参照的法规政策更是匮乏,正需要借鉴其他省份和国际组织碳汇项目的各种规范和政策。

2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林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2.1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河南省应该继续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中幼林抚育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尽快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总体规划》和《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2012—2020年)》。继续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遵循生态经济和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利用河南省当地条件自然资源,采用科学的方法,注重可再生性,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实现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支撑保障能力

目前,河南省林业管理工作一个很大的困境就是资金不足,项目资金缺口较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把公益林建设、管理和主要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到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同时也要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发林业,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在加大林业资金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林业科技的研究,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深入开展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举措;在提高林业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引进发达国家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先进技术来加强林业的科技支撑。

2.3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建立新的森林生态效益

补偿机制林业生物质能源既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又具有来源可再生和生长过程环保等优势,因此林业生物质能源代表着低碳经济下新能源的未来。森林植物从种植到最终焚烧的全生命过程中,可实现CO2的投、产平衡,具有“碳中性”特性(CO2的净排量为0),而且“林业生物质燃烧时获单位能量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只有化石能源的1/8左右,是典型的低碳燃料。据测算,河南省森林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以及木材废弃物、家具更新后丢弃的废弃物、二次装修产生的废弃物、建筑产生的木质废弃物、香菇栽植的木棒、木屑废弃物等每年可产生约600万t林业废弃物,若能将这些资源的50%开发成能源,可以替代162万t的石油能源。森林碳汇交易作为一种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可解决现存森林生态补偿融资难、负担重等问题,同时对理顺森林生态补偿的渠道和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为林业发展创造新的商机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4加强宣传,规范推进碳汇林业的发展

第2篇: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

1 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内涵

生态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该区域社会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立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与高度统一。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早在1966年发表的《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论文中就提出了生态经济这一概念。他认为, 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 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 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 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 有效途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正因此,鄱阳湖生态区的建设必须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的是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由于低碳经济的特性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定位不谋而合,因此,应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的优势,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在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发展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取得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建立低碳产业,利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取得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和江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和重要途径。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3.1 开发替代能源,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条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初步建立了包括核电、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多门类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3.1.1光伏产业、LED产业在国内形成了先发优势。已投产和在建的光伏产业及关联企业20余家。在新余、南昌、上饶等地,已形成了以“生产晶硅料―多晶硅片―薄膜电池―生产组件”上下游一体的全国重要光伏产业基地。作为节约能源的LED产业,是鄱阳湖经济区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3.1.2充分利用釉矿资源,大力推进核电建设。鄱阳湖经济区铀矿产量和铀产品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因此鄱阳湖经济区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是核电。核电属于清洁能源,是可以大力发展的新能源。彭泽、万安核电站工程正在规划建设当中。鄱阳湖经济区核电如按规划建成, 年发电量可相当于1000 多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发电量,将占全省年发电量的40%,可年减少入赣原3000 万吨,将大大减轻鄱阳湖经济区省电煤外购运输的压力,大大降低燃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3.1.3实施鄱阳湖风电工程,全面开发鄱阳湖风能资源。鄱阳湖经济区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潜力较大。合理开发风力发电,可以有效缓解全省水电丰枯矛盾,实现风电水电互补。而且风电是环保型能源,没有废气排放,且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振兴新能源也是鄱阳湖经济区省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持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鄱阳湖经济区省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提升能源国际竞争力的一种必然趋势。

3.2政府统筹领导,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作出引导。发展低碳经济,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国家新的战略安排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扶植。

3.2.1 为了统筹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制定全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策略。并建议相关部门从税收、信贷、土地、产业等方面,指出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意见,特别是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给予激励政策。对于一些开发新能源的企业应设当给予政策优惠和政策倾斜,以鼓励新能源的利用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3.2.2 低碳经济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技术推广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为了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应先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3.2.3 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推广应用低碳经济利国利民,为使广大民众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好处,并变为全社会自觉行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法律,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保障。

真正要将发展低碳经济转化为百姓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就需要在法律层面上着手。

由于发展低碳经济是从国家长远发展的经济效率而言的,长远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总体经济效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动力, 而经济法律制度的调整所追求的也是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 这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正向相关性, 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立法迫切需要。

首先,应贯彻落实已有的相关法律,加强普法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力度和参与能力。只有加大与百姓的关联性,尽可能做到有法皆知,法律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3篇: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区域低碳经济 发展 政策建议

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资源有更大的需求,为满足人们的需求,盲目的开采,无节度的利用资源,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能源的过度使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的环境问题,如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针对当前这一恶劣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低碳经济”的概述

低碳经济最早由英国政府率先提出,是指在新技术以及政策的扶持下,开展一场能源革命,该种经济模式提出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出,抑制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主要是以低碳含量、低排放、低污染以及低能耗和高效益、高效率、高效能以及自然、人类以及环境之间共同和谐发展为特征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该种经济模式的提出是在气候变暖这一大环境下,主张减少人们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环境,减少气候灾害的出现。相对高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响应国际社会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并与当前我国实际相结合,分析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我国发展低碳经济。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提出能源节能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实施节能可有效保证能源资源总量供应安全、使用安全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可有效提高竞争力以及保护环境。一些专家预测,实施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有望将能源的消费量减少高于15%。因此,中国未来节能工作的重点在于改进建筑、交通、工业等三大部门的能效。

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型低碳能源。虽然新型能源不断出现,但我们所广泛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占据我国能源生产以及消费的主导地位。从保护环境以及优化能源结构角度分析,发展零碳能源和低碳能源,可有效保证使用能源的多样性,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能源排放。但需注意的是,能源结构受到经济成本、技术状况以及资源影响约束,若能源需求量仍大幅增长,调整的机构仍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政府提供的政策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调整能源结构时,应与能源的总体消费量保持一致。

调整产业机构、对高碳产业采取限制措施,倡导实施低碳产业。我国存在产业机构不合理的情况,第一、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少,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调整当前我国的产业机构,对于控制碳排放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第二产业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工业制造业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且在一定时期内仍将表现为继续高速发展,这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的。因此,针对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特点,倡导实施产业低碳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加强与国际之间的合作,加强创新能力。低碳经济中强调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发展产业,减少能源的消耗。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力量较为薄弱,需加强国际间合作,借助发达国家所采用的低碳技术,将其应用到我国经济发展中,带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但因一些利益关系,低碳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推进较慢。有必要借助国际间的协议,推动当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技术转让,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有利于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应用。

结合我国具体地区实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以我国中部地区为例,中部为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区,中部贯通东西,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过渡作用,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东部地区。在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之后,借助创新技术,中部地区开始将新能源汽车、输变电以及节电设备等新兴能源应用到实际中,成效显著,中部地区的能耗指标相较于未实施时,显著下降,且以此为契机,中部地区实施中部崛起,发展中部经济。

三、总结

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全球变暖,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体系构建措施,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政策,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经济、金融以及法律等政策手段,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低碳政策体系化,构建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战略性、全方位以及多层次相结合给予患者实施政策制度体系,发挥政策体系之间相互协同作用,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为更好发展低碳经济,应与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沟通,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提高我国实施低碳经济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也应做到自我创新发展,推进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栋,李怀霞.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9,(5).

[2]刘成玉,杨颖.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制约与调控政策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

第4篇: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

作为引领产业发展风向标的南京软博会,探寻软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呈现出聚焦“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新气象,力推产业融合、跨界合作,再一次重新定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值得关注的是,机电、钢铁等传统制造业,以及医疗、旅游等传统服务业首次大规模亮相软博会,地下管线探测观看三维效果、软件APP代替市民卡、钢琴有智能陪练……这些老事物的新玩法令人脑洞大开。

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二产投资增幅均出现回落,制造业下滑呈加速态势。南京同样如此。与此相对比的是,今年1-7月,南京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2164亿元,增幅达19.4%。传统产业如何摆脱集体焦虑,搭乘互联网+,放大发展活力,成为本次软博会热议话题。

深度挖掘大数据

有一种竞争力叫“无边界”。在软博会举办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新机遇”论坛上,这个观点被不同的人多次提及。

有高尔夫球场老板问,互联网+时代,球场怎么玩?IBM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出招,利用球场数据库,找出空场时间段,免费提供给客户。客户在打球之余,面对房产商、金融、旅游等各种产业提供的服务。银行从没想到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淘宝,通讯企业也没料到微信横空抢走生意,跨界能力,越来越重要。

一名医生,整合上游医疗检查、下游终端患者,一人就能开一家诊所。去边界,小微企业就是“蚂蚁雄兵”。王阳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企业开放的思维,要让用户、让所有能参与的资源都进入。企业的物流、财会、采购、制造各个环节,包括人事管理,都可以社会化,让别人参与进来做。表面看,企业失去传统企业自上而下的控制力,但实际上,只要掌握大数据,深度挖掘大数据,企业仍是整个产业链的驾驭者。

就在论坛不远处的展台上,有多个制造业产品是“无边界”的成果。比如,原是喝水用的保温杯,杯盖改装成播放器,一杯在手,既有水喝,又能听音乐;一只笔,装上感应仪,笔姿不对,自动报警;一台钢琴,通上电、联上网,又成了陪练,指法、节奏,悉数指导。

在会上,知觉股份带来的无屏幕电影,引来大批观众排队尝鲜――戴上头盔、眼罩,坐上特制的椅子,感受过山车的刺激。项目经理介绍,从市场调研、研发到终端,公司平台全部开放,一端连着顾客,一端连着合作方,根据顾客需求,公司将所需技术在平台上,适合的高校、个人或团队均可接单。个人也可制作内容,创作者根据下单次数分成。公司不卖产品,产品供给影院、商家等,他们若盈利,五五分成。道卓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炒菜机器人,同样抢眼球。家庭主妇把菜品放在机器人面板上,扫扫二维码,摁下炒菜键,几分钟后,鱼香肉丝出炉。所有菜品能通过二维码溯源,菜品分量、配料都有标准。合作的农产品基地提供原材料,加工厂加工,凭用户网上订单,送货上门。用户也能自创菜品,点单率不高的菜自动淘汰。

数据利用刚刚起步

途牛,是一头站在互联网风口的“牛”。从旅游线路网上预订起家,短短四五年就领跑旅游业。这家互联网企业,最近线下动作很多。软博会途牛展台,现场下单,费用立减。8月31日,途牛在张家界、秦皇岛等地推出35家区域服务中心,其实体店增至120家,今年就新增45家。

不管线上线下,注重客户体验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途牛相关负责人介绍,二三线城市已成途牛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源。今年二季度,新增实体店的城市占公司交易额份额已从3%增至13%以上。途牛还把服务中心开到境外,为自助游游客提供目的地服务,已建马尔代夫服务中心,今年至少开10家境外中心。

多位业界人士指出,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不存在分界线,有无竞争力才是企业的真正标签。有竞争力的企业必定具备互联网思维,必定会把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摆在第一位。

回归企业经营的本源,不要在互联网时代迷失方向,是众多与会者的强烈呼声。怎样让用户有满足感,产生信任感;企业管理如何更扁平、更高效,如何吸引人才,增强员工归属感……这些都是企业需要面对的课题。对传统企业而言,贴近用户,激活沉睡的数据资源尤为关键。中钢集团信息管理中心总经理李红直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企业搞信息化,只是为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以快速做大,忽视数据开发,不注重分析客户需求。而今天,精细发展势在必行,数据利用刚起步。

“互联网+”

重塑传统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如何攀上互联网,一些企业已在探索,有的已成功,但大部分还困在“网”中央。

第5篇: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旗县城乡;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县域内经济也呈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城镇建设规模扩大了,居民收入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了,与此同时,其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了。如网吧、歌厅、娱乐会所等文化经营单位遍布乡镇村。一改过去“白天看乞丐,晚上听鼓匠”的落后贫困文化生活。广大农民也有钱有机会进歌厅,走会所,玩“电”。用农民们的话来说,就是城里人一样了。确实是这样,城乡文化的繁荣,弥补了村民文化生活的贫乏,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享受。但也不容乐观的是,在城乡文化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文化行政执法者注意的问题。因此,如何净化县域城乡文化市场,促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城乡居民文化享受的品位等问题,应该引起文化行政执法者的思考。

一、旗县城乡文化市场的现状

近两年来,笔者对县域内的文化单位和个体文化活动团队进行了调查,比较大型的文艺团队有组建于1984年4月的晋剧团,组建于1966年12月1日的乌兰牧骑,还有县文化馆;民间文艺社团有二十八家,社区有体育场、车站广场、街心公园、土贵山公园、灯光场活动。特别农村三五一伙走街窜户卖艺为生者达四十八人。还有印刷经营企业16家,网吧38家,出版物经营单位24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9家。这些文化团体和活动场所,为广大市民和农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艺节目,是值得肯定的。文化市场的兴起与繁荣,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解决了部分城乡居民的就业问题。但也应该看到,在这些文化团体和民间文艺组织,及其他文化经营单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整治,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为其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二、旗县文化行政执法的现状

近几年来,县文化行政执法大队以保障文化市场的平安有序、健康发展为目标,重点加强了对文化经营单位和团体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对重点单位和个体组织加强了日常监管。如2012年7至12月份,县文化行政执法大队共出动检查五百零三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九十三家次。召开了三次全县文化经营单位业主会议,学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强化县域内守法经营及安全生产的意识。在文化局的牵头下,文化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公安、工商、消防、安监、质监、卫生等部门,对全县的网吧、音像、出版物、印刷业和无证游商等开展了专项整治,取缔无证演出十二起,取缔无证经营音像制品地摊十二个,收缴非法音像制品二百五十八张,取缔无证经营书报地摊三个,查缴各类非法书报刊八百余册,取缔无证游戏机室六家,立案调查一起。这些整治行动,极大地震慑了非法文化活动,也提高了文化演出和经营单位的守法经营意识,推动了县域内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也存在着执法不力,执法不严,甚至等问题。

三、旗县城乡文化市场监管不力与文化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旗县文化执法大队存在着人员紧缺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文化市场监管不力问题的出现。旗县文化执法大队是文化局的下属单位,人员编制受局人事关系的左右,如果领导对文化监管工作不重视,就出现了在编人员不足的现象,而这就是造成县域城乡文化市场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依照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有关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与考核办法的要求,各旗县文化执法机构人员编制应不少于10人,而我旗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编制仅5人,还有一个年老体弱,等待退休,实际在岗人员只有4人。城乡文化市场的迅猛发展壮大,与执法人员编制配置过小形成巨大差距,“小队伍”管理大市场的小马拉大车式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文化行政执法能力的发挥,其执法不力也就在必然之中。

其次,农村文化经营市场较城市有其自身特点,分散经营,网点不集中,安全隐患多。旗县文化单位,特别是个体文化团体,常以农村乡镇为活动主场所,加之经营者和消费者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不健康的节目常为演唱者首选,以提振所谓的人气,增加收入,却严重地毒害了青少年,扰乱了文化市场的秩序。还有就是外地来我旗进行文化交流的个人文艺组织,常以不健康的内容吸引观众,给当地民众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那些散落在城乡结合部的网吧,管理更是漏洞百出。网吧经营者只追求经济利益,一则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二则超时经营现象极为普遍,加之消防意识淡薄,时有安全问题发生,文化执法大队在检查时很难做到一查到底,不留死角的目标。

第三,文化执法需要与其他单位联合行动,却是牵头难,常常“胎死腹中”。文化单位在地方本来是“软”单位,加之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量又薄弱,设备配备不全,如此小队伍,却要管理好“市场大、任务重、责任大”的这个城镇和农村广大的文化市场,难度可以想见。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人,只追求钱不讲社会责任,变得胆大妄为起来,根本不把文化执法人员放在眼里,对违法分子没有任何震慑力。这就需要联合执法,但联合执法谁牵头、谁负责、费用谁开支,这些问题文化执法大队是无力解决的,要进行相关的专项整治,也是极其困难的。

四、完善城乡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建议

首先要增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执法人员编制,落实文化执法办案经费,确保执法工作正常展开。

其次要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文化市场平稳有序,发现问题重拳出击,以高频次、高强度确保农村文化市场的平衡有序发展。

最后要创新执法方式,采用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纵向检查与横向检查相结合,不断吸收运用先进的检查方法,确保文化执法工作步调一致、均衡发展,为创建健康、繁荣、美丽的新型城镇与新农村保驾护航。

第6篇: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科技水平;市场竞争;道德建设;法制建设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市场经济有了长远的发展。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市场竞争中道德与法制的缺失,致使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建设和完善道德与法制,才能够使市场经济诚信并公平的发展,进而使个人、组织、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能够按照统一、规范、公平的市场规则进行竞争。

二、市场竞争下的不道德和违法行为

有以下几种市场竞争不道德行为:投机诈骗、钱权交易、强买强卖、敲诈勒索、伪劣假冒等。投机诈骗是指打着冠冕堂皇旗子的社会闲散人员和不法分子,扰乱经济社会秩序,坑蒙拐骗他人钱财的行为;钱权交易是指使用权利获得金钱和使用金钱获得权利的行为,钱权交易已多样化起来,由送红包到送礼,再到送各式各样价值连城的纪念品等都是钱权交易的方式;强买强卖是指威逼利诱顾客购买其商品,强买强卖商品在全国各地都已见怪不怪了,在夜市地摊上,随处可以见到强买强卖商品的摊贩;敲诈勒索是一种犯罪行为,但仍有不法分子不畏惧法律的制裁,依然顶风作案;伪劣假冒是全国都在打击的行动,但伪劣假冒商品依然层出不穷,三鹿奶粉、地沟油等都是血淋淋的案例,伪劣假冒不仅伤害人民的生命财产,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国家政府应大力开展打假活动。

三、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1.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调整的行为称为道德,倘若人人都具备良好的道德,那么社会将形成良好的风气。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会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开始步入正轨,人民逐渐形成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创新、自强、自尊、自主、自立、效益、时间、公正、务实、开放、公平的竞争的思想道德观念。然而依然有着不易被发觉的市场竞争不道德行为,少数人具有的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致使这部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坑蒙拐骗、以假乱真、伪劣假冒、欺行霸市、偷税减税、走私贩毒、巧取豪夺、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等非法行为和手段赚取利益,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建设市场竞争下的道德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有序发展的前提是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加强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市场竞争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提高立法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创造一个公平、诚信的竞争环境是很有必要的的。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没有民主与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加强社会注意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全党全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市场竞争中长期存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这与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法制社会的战略方针是不匹配的。

四、市场竞争下如何加强道德与法制建设的建议

市场竞争需要同时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也就是说,市场竞争需要法律进行规范,同时需要道德加以规范,二者相互制约与补充,缺一不可。要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进取精神和敬业精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建立自愿、互惠的市场交换原则,杜绝上文提到的不法行为;还需要树立健康文明的道德观念,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提倡艰苦创业和勤俭持家,对待西方文化应该批判的接受,切勿一刀切;急需颁布相应的市场竞争法律,并大力加强执法力度,发挥法制市场的作用。根据我国市场竞争出现的问题,政府应成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完善法律条令,加强法制监督力度,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创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的前提是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市场竞争需要人人平等、公平、诚信,充分发挥法制对市场调节的作用,加强道德建设,加强研究理论、经济、政治与市场结构的平衡,大力开展反腐斗争行动,遏制腐败现象的出现,从小抓紧法制社会和公平竞争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市场竞争的诚信和公平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引起建设市场竞争道德和法制的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加强市场竞争诚信和公平性的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应宗颖.论代际伦理转型中的道德嬗变――以赫勒的道德观为架构[J].理论与改革,2016,01(05):181-184.

第7篇: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

一、灵璧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面临的困境

灵璧县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中华奇石的主产区,被评为“中国观赏石之乡”,灵璧石被誉为中国四大观赏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之首。近年来,灵璧石文化产业已经迅速发展为该县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但由于灵璧奇石产业发展的无序性,其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一)文化资源保护不足,特色品牌建设滞后。每个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都必须建立在其文化禀赋之上,文化资源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种类繁多,但是其主体内核须经长时间积累沉淀而来。灵璧奇石特色文化产业的主体便是由灵璧石与采石人精巧构思而得。近年来,随着灵璧奇石开采数量与规模日益扩增,奇石开采逐渐演变为规模化、机械化,从而导致奇石文化产业逐趋同质化。由于奇石资源的准公共性,灵璧县在奇石开采方面并未出台有针对性的限制和必要的保护措施,石材浪费严重,灵璧奇石逐步陷入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开采规模日益庞大,区域所剩奇石原材料资源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机械化开采出来的奇石同质性特征明显,导致商家低价同质化竞争,奇石销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多数奇石滞积在店铺里。此外,因灵璧奇石品牌建设滞后,甚至部分采石户“地摊式”经营,对奇石品牌文化带来极大冲击。

(二)产业集群无序,行业同质低价恶性竞争。产业集群表现为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有机结合,其目标是通过企业集聚形成外部经济,显著降低创新成本,提高产业和区域竞争力。文化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结构性、专业性与整合性特征。灵璧奇石文化产业虽呈现出一定规模的区域专业集聚特征,其结构性和整合性特征不明显。由于灵璧奇石文化产业内部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整合与分工,其产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产业内部生产和供给分工混乱、各生产要素分配混乱,呈现出产品同质化竞争、经营模式单一以及竞争缺乏层次性等不良现象。此外,该产业集群配套资源匮乏,大部分商家各自为营,从生产到销售、运输自包自揽,导致产业内分工不足、创新成本高昂,加之特色文化产业人才匮乏,产业纵向分工不明、产业横向同质低价恶性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三)文化创意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文化资源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动态可再生特点,因此文化资源多少不仅取决于区域历史文化沉淀,还取决于其文化再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文化创意资源是文化禀赋最具有竞争力的部分。灵璧奇石文化产业随着其规模化的发展,其自身文化表现形式日益单一,当地商家越来越重视石材资源,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采石人的精巧创意,产业人才匮乏、文化创意不足、文化阐释能力薄弱、产品差异化不强、文化资源的可再生性远远不足。

二、资源禀赋、专业市场与创新网络模式可行性论述

(一)资源禀赋筑基础。文化产业是创造性运用创意、技术等对文化资源禀赋进行开发和利用,其实质上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影响文化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文化创新,而前者是重要基础。袁海(2011)运用空间计量手段对中国不同区域文化产业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一个地区拥有的文化资源越丰富,该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就越明显。区域文化资源禀赋上的差异“先天性”地制约和决定着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可能的获利空间,因此区域文化资源是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则取决于创新能力在开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方面的高低,取决于重新阐释和创新挖掘区域原有的文化资源的能力,取决于是否善于在借鉴、吸收其他优秀文化元素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将其融合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

(二)专业市场谋发展。专业市场是深化的产业集群,但其更加强调集群的结构性和整合性。专业市场通过需求集聚作用实现对不同产品需求之间的交互刺激,从而不断扩张市场规模,并产生以纵向延伸的产业链为联系纽带的企业网络。市场的集中,减少了买卖双方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另外,专业市场通过供给侧的集聚效应所带来的多品种、低价格的商品优势使其内部分工不断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效率不断提高。在根植阶段和集体学阶段,立足于专业市场交易平台,结合地域文化的作用,集群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外在形式的专业市场,应根植于该区域的文化禀赋,只有建立于区域特色文化禀赋的专业市场才具有内在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专业市场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会展、中介、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能为传统产业集群升级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因此,立足于特色文化禀赋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发展才能形成一种真正有效的联动模式。

(三)创新网络构平台。文化创新网络是区域文化创新能力和区域文化创新网络的有机结合,通过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完善区域创新网络能够有效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与创新网络的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区域文化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区域能将文化禀赋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文化、新服务的能力。其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文化创造能力,企业应用新的文化表现形式推出新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能力;文化流动能力,即充分利用区域内一切可用文化的能力;文化创新的经济绩效,即文化创新的产出能力。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开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时决定了该区域文化禀赋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不仅起到了良性的文化资源“蓄水池”作用,更丰富了文化资源的外在表现形式。多级区域创新网络不仅为企业的空间集聚提供了有效载体,还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流动、表现形式以及营销等诸多方面深化了专业市场的整合性与结构性。(图1)如图1所示,总的来说,区域文化禀赋是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该地区特色文化产业比较优势的集中表现,企业在资源禀赋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规模效益,逐渐聚集复合形成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便是产业集群的深化发展,其依据文化产业特征,更强调产业集群的整合性与结构性,不仅可以实现需求集聚,而且可以进一步内化分工,提高交易效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专业市场为基础,按照一定的制度安排组成的创新网络与结构,可以构成多级的区域创新体系,从而避免横向产业同质化竞争,延伸了纵向产业链,构成企业空间集聚的有效载体;基于文化资源动态性、可再生性特点,创新能力决定了该区域文化禀赋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不仅对文化资源起到了“蓄水池”作用,更丰富了文化资源的外在表现形式。至此,文化产业在三位一体模式中得以良性循环,可持续性发展。

三、灵璧奇石特色文化产业困境破解建议

(一)保护区域文化资源,巩固比较优势。政府应扎实开展区域内文物资产普查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出台奇石开采限制政策和必要的保护措施,明晰奇石资源产权,通过培养组织一批经验丰富的奇石开采工作者,有序合理开采奇石资源,从资源本身体现出产品差异性,随后以竞拍等方式流通至商户手中。同时,加快推进垓下古战场、瓦房庄遗址等一批文保工程建设,传承历史文脉,丰富文化底蕴,形成对文化资源的开发性保护。

(二)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树立精品品牌理念。规范灵璧奇石文化产业市场,打击恶性低价竞争行为,杜绝采石户“地摊式”经营模式,引导奇石商家差异化竞争。鼓励文艺精品创作,为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创造条件。加快推进灵璧奇石文化博物馆组建,提供灵璧奇石文化宣传性窗口,围绕“五彩奇石•魅力灵璧”形象定位,充分挖掘灵璧奇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优势,不断丰富奇石文化园的品牌内涵,进一步树立奇石文化精品理念。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各类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机制。

(三)整合规划专业市场,密切产业分工。集聚灵璧奇石文化市场需求,完备市场分工,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将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有机结合强化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立足区域文化禀赋,将灵璧奇石文化产业内部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进行必要的整合与分工,密切奇石文化产业纵向分工,完善产业基础配套,打破商家各自为营状态,将生产、销售、运输等专业化、规模化,以此降低产业创新成本。

(四)创新开发模式,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政府应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方参与到文化产业规划与文化精品打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负责产品生产和运营并承担相应市场风险、社会各方资本出资参与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主动加强与省内外重点景区的联系,建立文化旅游产业联盟,拓展旅游市场,加强文化产业招商,拓宽融资渠道,打造旅游硬环境。进一步加快磬云山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继续实施钟馗文化园等精品景观提升工程,抓好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和钟馗文化园二期、虞姬文化园二期、垓下古战场文化旅游景区的具体规划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化水平。

(五)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增强文化资源可持续性。重视采石人与文化创作者的精巧创意,加强文化阐释能力,鼓励当地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奇石文化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推出新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提升区域内奇石文化和当地传统文化(钟馗文化、虞姬文化等)交流结合能力,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产业内部文化创新的经济绩效与创新产出能力,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动态性、可再生性特点,促使奇石文化资源内核在不断创新的表现形式上展现出新的活力与竞争力,以此增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

(六)构建创新网络平台,丰富产业结构。在灵璧县区域内,以奇石特色文化专业市场为基础,根据当地制度条件,组成创新网络与结构,延伸纵向产业链,搭建企业空间集聚的有效载体,以此构成多级的区域创新体系。政府引导各组织和企业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流动、表现形式以及营销等诸多方面进行多层次创新,从而深化专业市场的整合性与结构性,打造文化创新硬环境,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齐一放.特色文化产业的县域突围———以河南镇平玉雕产业为例[M].山东大学,2013.22.

[2]丁孟春,李泓欣.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政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

[3]刘贵华,张瑶.转化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袁海.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

第8篇: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泸州 长江奇石 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泸州长江奇石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俊,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科科长,讲师;周云刚,泸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讲师。

一、泸州长江奇石文化发展的有利机遇

(一)泸州长江奇石文化发展具有强劲的“硬件”优势

与其他奇石相比,泸州长江奇石具有自身独特的“硬件”优势,“硬件”优势是泸州长江奇石文化蓬勃发展最根本基础条件。

2. 成熟交易市场成就泸州长江奇石巨大的经济价值。泸州长江卵石量巨大,但是并非所有的长江卵石都可以称作长江奇石,只有那些能给人们带来艺术美感的才可以称作奇石,因而长江奇石本身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有人曾做过统计大约100吨卵石中才可能出一两块极品,至于珍品级的奇石则更为罕见,长江奇石的稀缺性注定了她的经济和收藏价值。而且长江奇石本蕴含的宝贵文化价值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这种需求便为泸州长江奇石形成市场准备了先决条件,于是伴随长江奇石文化的发展,泸州长江奇石市场也应运而生,泸州历史上闻名的珠子街就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奇石加工和贸易街,主要经营奇石的配座、玉石加工等业务。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泸州长江奇石市场日益成熟发展,形成了地摊一级市场、店铺二级市场、网络三级市场和家庭石馆四级市场的多层次市场,打造出了三星街步行街、城北广场奇石街、西南商贸城奇石交易中心、何家坝奇石村、纳溪奇石城、合江奇石花木市场、高坝奇石村等实体交易区,更形成了泸州奇石网、泸州奇石微信网、泸州奇石贴吧等网络交易平台。这些层次多样、虚实结合的市场促进了奇石交易的大发展,同时也带动着当地的旅游、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当地解决了就业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泸州长江奇石文化发展具有强劲的“软件”优势

3.现代媒体宣传提升了泸州长江奇石文化的品牌效应。泸州长江奇石文化需要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以品牌效应打造长江奇石文化的经济文化价值,这才能为长江奇石文化注入强劲的动力和培育更有利的发展机遇。现代通讯技术的的高速发展,为长江奇石搭建了的强大媒体宣传平台。石友和奇石组织通过报刊、电视、网络、手机等多形式的媒体宣传平台,扩大了泸州长江奇石的知名度、塑造了泸州长江奇石的品牌效应,为长江奇石文化的繁荣兴盛营造了宣传优势。

二、泸州长江奇石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和精神文化建设的今天,泸州长江奇石文化以其自身的硬、软件优势获得了蓬勃发展。然而,在蓬勃发展之时同样面临着硬、软两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是泸州长江奇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致命伤”。

(一)泸州长江奇石文化面临的硬性挑战

(二)泸州长江奇石文化面临的软性挑战

三、泸州长江奇石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议

(一)政府重视、石友支持,保护长江奇石资源

(二)政府牵头、协会合作,成立长江奇石文化机构

政府牵头、协会合作,成立专业的奇石文化机构,该机构将负责市场管理、学术研究、战略制定、鉴定服务以及指导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奇石文化机构要从统一协会、打造市场、培育文化、宣传推广等诸多方面入手,为长江奇石文化可持续发展奠定机制保障。

(三)政府搭桥,酒石联姻,打造地方文化资源强势

“风过泸州带酒香,水泽江阳孕奇石”,酒石联姻从而打造泸州地方文化资源强势,两江四岸、城市园林、街道社区、标志建筑等诸多基础建设中同时注入“酒”和“石”两大文化元素,丰腴泸州的地方文化实力,为塑造泸州优秀文化旅游城市增添新的活力。为此,我们可以采取诸如设置长江奇石文化长廊,如制作墙面宣传栏、展出精品级奇石、用长江石铺路、设立普通长江石加工店等措施。

(四)政府主导,石友参与,搭建文化宣传与贸易平台

政府主导确立泸州长江奇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高、快、上”(高水平、速度快、上台阶)的长远眼光,建立统一、有力的宣传与贸易平台,如创建专业期刊与网站、设立电视专题、组织奇石文化活动、举办学术研讨与展销会、强化包装与加工技能等。

(五)群策群力,创新发展,实现文化普及与大众化

文化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才能获得长久和强大的生命力。“买块鹅卵石,还不如买把藤藤菜”,这是很多泸州市民的流行语,这说明我们的长江奇石文化还未能真真走进寻常百姓家。温明胜曾提出让长江奇石走入城市家居生活,罗兰则提出要开发长江奇石的旅游资源优势,这都提示长江奇石文化需要创新与发展,做好长江奇石文化普及与大众化工作是泸州长江奇石文化永续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六)走进课堂,精神育人,奇石文化融入精神文明

第9篇: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乡村超市;商品结构;双向物流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040-02

1 乡村发展超市的优势分析

1.1 良好的经济环境

2006年我国乡村总人口约7.3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6%,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高,2004-2006年,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续三年增长达6%以上。2007年前三个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高于2006年同期3.4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支出,为乡村开办以销售生活消费品为主的超市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下面图1是2004-2007年农村人均收入额。

1.2 种类齐全,明码标价,迎合农村消费者消费习惯

超市一词原于国外,英文名SUPERMARKET,即超级大市场的意思。它把原先分散在多个专卖店的商品集中起来,统一按不同用途分类放置在货物架上,便于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或选择性购买。再者超市物价合理,采取明码标价,农村消费者也买得放心。

1.3 对市场反应快,灵活性强,目标受众近

由于乡村超市经营规模小,经营者经常直接面对顾客,所以他们对顾客的需求变化能较早地发现与了解,对顾客提出的建议或意见能很快接受或采纳,以增加或改变商品结构和自己的服务水平,灵活控制经营范围和种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农民走出家门几步就可以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

1.4 投资少,风险小

乡村超市或是连锁经营或是单店经营,由于超市经营面积有限,一般是100到300平方米。货品数量比乡村传统商业店可选择性强,比大型超市少。超市服务人员约5到20人。对于农村人来说,这是一种新颖而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力很大。竞争性比较小,风险低,利润空间大。

下面简单地列出了两份调查表,以便于我们对乡村超市有个量化的印象。

乡村超市占地面积不大,货品种类少,所以投资小,从表1可以看出这些超市的日营业额是相当可观的事实。由此,我们认为投资小、收益快、收入多是乡村超市发展迅猛的最主要原因。从表2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价格,服务、质量、种类多个标准满意和基本满意度较高。相比较看来,消费者对超市物品的价格满意度最高,这也是乡村超市吸引广大消费者的亮点之处。同时我们看到,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种类的不满意程度相对增大,依次为10%、16%、8%。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如果乡村超市的经营者不采取改进措施的话,这种不满意度就会不断增加。

2 目前乡村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乡村超市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的过程中,就必然存在某些前进的阻力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分析来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经营规模小,商品品种少,进货渠道不正规,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

由于农村超市是由传统的零售商店或者家庭店发展超来,所以面积有限,一般是100到300平方米,有点类似于大城市的便利商店。店面有限,就直接造成货架拥挤,摆放凌乱,甚至有些蔬菜类经营采取地摊摆放。由于超市多是个体自主经营,企业主的随意性就很大,尤其是副食品的批发多是当地小工厂小作坊的产品,其质量很难达到标准,虽然便宜但不卫生不健康。日化用品也存在这些问题,虽然价格比县市里的大超市便宜很多,但其质量不能保证。贪图便宜的人去暂时购买这些产品,但是从主流发展来看,人们将会更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保障。

(2)商品数量少,库存不足。

由于超市经营面积有限直接导致商品数量少,超市经营者大部分属于个体经营,资金不足或对于市场风险不确定性的担心以及传统的稳扎稳打的心理也是导致商品数量少的原因,再加上农村物流系统不完善,存货不足,很容易造成某种或某些商品的供给不足甚至断货。

(3)缺乏科学管理,服务有待提高。

超市经营仍沿袭传统零售店的管理模式,没有规章制度,随意性很大,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相关服务人员素质低,服务态度变化无常,没有统一的售后服务系统。

3 解决乡村超市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政府方面

为了建设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需要,政府在完善农村市场环境方面应积极采取措施,对农村市场实行统一管理。制定针对农村消费品消费市场的法规与措施,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并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顺畅的渠道。

3.2 超市经营者方面

(1)调整商品结构,增加经营品种。

农村市场居民的消费特征与城市市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企业简单照搬城市模式是行不通的。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大多处于温饱或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在消费开支上仍以吃、穿为主。同时随着外出打工人数在增加,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农村居民对家电,化妆品及家用日杂品的需求不断增大。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十分看重子女的婚嫁、喜事消费有向城市看齐的趋势,成为农民新的消费重点。因此,乡村超市经营者应主动顺应当前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特点,积极调整商品结构

(2)建立双向物流,使连锁经营者和农民双赢。

完善的农村配送网络体系,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建立双向物流,可以分担农村超市配送成本。这样,农村超市不仅可以利用同一个物流系统,通过双向物流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作为城乡贸易的桥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而让农民更尽情地在超市消费。

(3)实行规范化管理。

农村超市虽然面对的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消费群体,但是他们仍然偏好优良的服务。农村超市经营者为了提高信誉、增强竞争力需要加强管理,规范服务。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实行共同的经营理念;规范操作,企业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然后上岗,使他们达到一定的水平符合其岗位的要求;规范配送渠道,超市经营者保持与正规的厂家合作,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在售后服务上,提供调试、维修和配件供应项目,完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