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国经济发展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全球化 世界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一体化 多元化
一、前言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和居住地区在中国西部,以及中部的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对这些地区实施了西部大开发计划,为了加入到全球经济中去,这些地区在加速经济重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以赶上发达地区的同时,其文化意识、思维模式会出现相应的改变。全球化的经济模式和文化模式伴随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迅速地传到这些区域,外来发达地区的社会生活方式迅速覆盖了落后地区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在体育领域里,作为当代体育主流的世界体育的传播速度超过了民族聚居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发展速度,使民族地区本来发展就不平衡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逐渐失去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教育中的地位,以至出现生存危机。笔者认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出于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的考虑,强化地域性、民族性特征,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是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战略选择。
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战略优势
(一)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按照“每周至少参加两次活动,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这一体育人口的划分标准进行调查,2003年公布的结果: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次数每周3次以上者,占36.87%;周1-2次者占15.16%,合计为52.03%;而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大多在30-59分的区间,合计为89.89%,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人口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习惯和大量的体育人群将为该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生产、军事、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功能已经不再明显,但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功能更加突出。在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仍是现代社会的一部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我国现代体育的组成部分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同时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财富之一。
(三)民族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来充分利用同国内其他地区和国际市场的贸易优势,其中重要的便是旅游业,多元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往往是旅游开发的内容之一。
(四)信息技术的全球一体化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信息流动更加直接迅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向外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扩大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传播和社会影响。
三、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
在世界体育商业化和职业化的过程中,兴奋剂、赌博、运动伤害、暴力事件等弊端也随着国际体育竞争而突出,引起人们对现代体育的目的、任务、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重新认识,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回过头来,利用本国的传统体育来促进大众体育的开展,以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开发的深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世界体育共存互补的局面是能够得以加强的: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价值,首先是文化学价值和体育价值会被进一步揭示和肯定,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造,主要是价值的转变,重新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并利用现代科技理论对各种机制进行研究。
(二)民族地区将具有更强的经济实力来发展自己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将沿着固有的发展方向逐步完善和规范,规模和精细程度会更大更丰富。
(三)规模越来越大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会刺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和项目建设,提高其竞技水平。
(四)民族地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使从事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人群得以巩固和增加,同一种活动在民族内部不同区域间的差异会逐步缩小,那些已经列入竞赛项目或者正处在竞技化过程的活动,是对现代体育的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补充。
(五)在地区性和全球性的交流范围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音乐,服饰等一道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交流的先导和媒介,成为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同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结合,直接为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并承担起招商引资的任务。
四、结束语
按照社会历史学的规律,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就越是世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它的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自然也包括在这条规律中。保持、强化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抵制自外而来的全球一统的力量,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本能。从根本上说,全球体育一体化和多元化的潮流是两种并行、互斥又互补的过程,多元化是对一体化的刺激和弥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善于利用全球一体化带来的种种有利因素来促进自身的多元化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亚洲开发银行."迈向2020年的中国"第三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报告草案[Z].2001.7.
今年全市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有困难和挑战、也有机遇和希望,有下行压力、更有上升空间。从国际形势看,虽然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好转现象,但经济复苏仍然艰难。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率,但普遍面临外需疲弱、内生增长动力不足、通胀压力上升问题。总体上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总体态势趋于稳定,但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远没有消除,经济增长新动力远没有形成,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有待观察,世界经济发展仍具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从国内形势看,全国经济发展进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新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日趋尖,稳增长、防风险、守底线等任务艰巨,稳中回升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给我们加快发腱带来新的挑战。全市经济形势总体契合全国全省的形势,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加之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整体政策环境对我们加快经济发展仍然比较有利。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市内发展实际,我们至少要把握好几条:无论形势如何严峻复杂,只要我们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对症施治,就能有效化危为机;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只要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加快发展定力,心无旁骜抓发展,就一定能实现追赶跨越;无论到了什么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坚持主题主线不动摇,就一定能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成绩,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又要理性积极地看待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更要正视发展中的差距和不足,一刻也不能盲目乐观、消极懈怠。要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树立更高标杆、谋求更大作为,自我加压、奋发进取,努力把今年的经济工作抓出成效,奋力开创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新局面。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因势利导、科学谋划,全力巩固和发展经济持续向好的势头。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总体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刚才县委副书记传达了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自治区主席陆兵在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以及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县委副书记杨土儒就如何宣传、学习和贯彻这两次会议精神作了具体部署,县长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快柳江发展已是形势所逼,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新一轮加快发展重要时期的来。形势所迫,形势所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责任。经济建设重于一切,壮大实力决定一切。如果不加快发展,就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曹伯纯同志指出,加快我区发展,空间在县,潜力在县,后劲在县,出路也在县。抓住了县域经济发展,就夯实了全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既是新一轮发展的加速期,也是各种矛盾比较集中的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谁能抓住机遇,谁能克服困难,谁就能赢得主动。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争取发展先机,要更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谋发展、抓发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借助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快发展,绝不能错过机遇。特别是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南博会在南宁举办、泛珠三角经济圈”构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逐步推进等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为我加快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定要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区党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咬紧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形成想发展、求发展、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认真总结了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取得的经验,自治区党委召开的这两次会议。深刻剖析了区与广东的差距和原因,科学分析了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对策。这对于推动全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区与广东的差距特别突出的表现: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当前。发展意识不够强,发展的办法不多,发展步子缓慢;二是县域经济发展仍较滞后,很不适应加快发展的形势要求。这些问题我县同样存在有些问题甚至还要严重。应该讲,作为柳州市辖县,县位于桂中腹地,紧靠素有“桂中商埠”和“广西工业重镇”之称的柳州市,地处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结合部,粤港澳和云贵地区的区域经济中间带,承东启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桂中区域乃至大西南经济发展格局中谋求大发展具有良好的地缘条件。虽然,近年来我坚持走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柳江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发展形势相比,与广东等先进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速度仍然显得比较缓慢。经济总量小,实力不强,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快,城乡居民收入较低,仍是主要矛盾和问题。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才6193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农民人均纯收入才241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08元,比广东平均水平少1641元。不缩小差距,形势不允许,人民群众也不答应。必须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二、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就是要实事求是不同的地方,要解放思想。条件不同,情况各有不同,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比如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对我柳江来讲,作为紧邻广西工业重镇柳州的市郊县,发展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柳江的优势在工业,工业在柳江应占主导地位。那么,着力发展农业的同时,突出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上去了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带动三产,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逐步降低农业税收,甚至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同样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对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一定要正确理解,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不能从本本到本本、从条条到条条。
最重要的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广东经验的实质就是不断解放思想,自治区党委召开的这两次会议。用新观念、新办法、新举措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当前我学习广东的经验、贯彻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和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学习广东解放思想的胆识和勇气,以思想大解放推进大开放,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一、兵团201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变化
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速为7.4%,保持在增速7%至7.5%的预期区间内。结构调整效果显现,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关键力量,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6%,其中服务业增速已经超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占比达到65.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主要指标符合年度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兵团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与国家基本保持同步,实现了由快向稳的转变。
将兵团2014年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与2013年同期作简单的比较,生产总值增速16%,较上年回落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1%,较上年同期回落3.3%,但今年3月、4月、5月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7.6%、17.7%和19.4%,同比增速逐月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32.7%,为近十年来出现的最大下滑幅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6%,2013年同期该指标为23.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6.1%,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也保持基本相同的回落幅度;受主要贸易国政策变化以及本国产品竞争力减弱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19.8%的负增长,但其中兵团自产品出口仍保持15%的增幅,且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3%,较上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兵团上半年经济运行指标增速整体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存在着经济下行压力,但总体是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主要指标基本符合稳中求进的预期目标,且仍然处于全国前列,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增加值等增速仍然高于自治区和全国平均水平。
二、兵团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分析
兵团201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增速放缓、运行平稳的态势,这说明兵团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政策效应已经显现,兵团经济实现了从求“快”到求“稳”的减速换挡。因此,要理性看待经济增速回落带来的阵痛。
首先,经济增速放缓有来自两方面的压力,既有来自外部环境的,也有来自兵团内部的压力。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拐点阶段”,面对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正步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如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发展新兴产业、鼓励信息消费等,这使得兵团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愈发复杂、严峻。同时,近几年随着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工资成本上升,储蓄率、投资率下降,潜在增长率已经有下降的压力;另一方面,兵团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在发展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内生动力不强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产业新增长点不多等问题,成为制约兵团经济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增速下滑,这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
其次,释放改革政策效应需要放缓经济发展速度。高速运行的经济列车,只有保持合理的速度才能顺利转轨转型,通过“稳增长、保民生、提质效”,为改革创新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保证经济有效增长、民生不断改善和调结构转方式顺利实现的同时,传递出兵团在均衡发展、优化结构等方面的诉求,这是统筹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
三、下半年兵团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兵团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推动兵团经济发展平衡、协调、可持续的重要力量,以结构效应为主已经成为下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宏微观政策平衡协调,下半年政策机遇多。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今年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微刺激政策,4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两个月,国务院就累计出台了至少15项重大政策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国家201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工作会议强调,下半年的经济发展仍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这为兵团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随着上半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兵团迎来了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下半年各项惠民生项目将陆续落地,投资对兵团经济的拉动作用继续保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围绕“五通”加强建设,在交通、贸易、金融、民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兵团将获得更多政策和资金扶持。兵团改革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探索,激活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动力,更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今年7月,兵团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民间资本提供了具体的政策依据,下半年经济发展活力将得到有效提高。
产业结构转型初见成效,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上半年,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增大棚2680座,新建果园19.25万亩,牲畜存栏及肉类、牛奶、禽蛋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3%、7.4%、6%和19.4%,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农副产品种类多样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同时,农业季节性特点决定了兵团农业产成品投向市场的时间主要在下半年,农业产值贡献将在下半年有集中体现。工业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60.5%,光伏发电量同比增加近5倍,风力发电量同比增加近1倍,15家重点联系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49%,5个国家级园区实现生产总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3.5%。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的现象正在得到改善,工业向园区集中并逐步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逐步形成。商贸流通方面,兵团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一。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助推经济结构调整。上半年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95.43亿元,增速为19.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7%。虽然投资总量有大幅下降,但投资结构有明显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更多投向基础设施、民生以及经济落后团场,对资源加工型重工业的投资明显减少。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12.97亿元,同比增长了44.2,占投资总量的35.8%,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7.8%,拉动投资总量增长13.1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同比回落了40.7%,通过调节投资结构,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
【关键词】策略 经济发展 天津港口
自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2009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同时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一系列矛盾也渐渐凸显,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刺激下,我国经济遭遇严重挑战,致使我国经济政策重新调整,天津港作为改革的最前沿,应该作为典范区,发挥其地区的优越性,借助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全国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一、天津港基本概述
天津港区是继深圳特区以及浦东特区之后,我国重点发展的服务型经济发展增长极,其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总面积2279平方公里,拥有153公里长的海岸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临近市场以及经济发达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天津港区自2005年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后,经济持续高速增加,年均GDP增长率高达23.6%,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二、天津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天津港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受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主要利用人口红利和政策优势,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不计成本地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并且不惜以环境为代价大力发展劳动型密集产业和资源消耗型产业,这一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情下促使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刺激下迅速放大。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
自2008年全球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改变,世界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对外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设计贸易壁垒,而对内则采取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虽然这些政策缓解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但却制约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国的出口产业受到严重削减,然而天津港作为中国重大出口港口之一,对其影响是巨大的。
就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改革开放实行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红利减弱和产业发展的后劲缺乏。这些也是天津港所面临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失衡
天津港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严重制约其经济发展,第二产业长期居高比例,并且以制造业为主,比重在66%左右并且有逐年上涨的趋势;然而第三产业的比重远远低于第二产业,不及第二产业比重的一半。在第二产业中,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石化产业为主,严重制约了天津港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产业占主导地位,然而新兴服务产业,比如创意设计等占的比重则甚少,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业发展欠缺。
(三)自主创新能力偏低
天津港区自主创新能力偏低一方面体现在研发周期长,研发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效率低,不能有效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以促成经济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一些核心零件和产品主要进口于发达国家,虽然高新技术产占比达到40%,但依然还是以加工制造为主,处于产业类的低端。
三、天津港发展经济的相关建议
(一)转变经济方式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乏力,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那就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天津港应该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变,在原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高端技术制造业,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天津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有诸多优势抓住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众多机遇,天津港区要促成经济方式的转变,一方面要加强竞争机制,激发创造力,另一方面发展新型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切实转变经济方式。
(二)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天津港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足,一重要原因就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缺乏,天津港区一方面应该大力引进一些带有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的高新技术人才,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一些高校和技术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做到人才的对接,重视与高等院校、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考察高等院校与技术企业的实训基地,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在天津市内加大高新技术的宣传力度。
(三)政策性扶持
天津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应该予以一些政策扶持,可以通过改革税制来刺激天津港区的企业竞争,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适当的减税免税,推动企业的发展,以推动整个天津港区经济的发展。完善优化税收方式,可以引导行业市场、企业规模与水平。同时天津港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政策的激励作用,对企业对外购固定资产实行合理处理,扩大企业资本,增强企业积极性等等。
四、结语
如今中国经济改革已经步入“新常态”,并且已经进入深水区,作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前沿阵地天津港,应该率先发展,为国家其他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一些经验性的指导与意见,面对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天津港应该立足自身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的引导,率先走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发挥其增加极的建设性作用,克服当今国内外局势的影响,促成自身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成为中国其他地区经济建设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李云丽.天津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
[2]本刊课题组.四大自贸区发展特点与经验综述[J].天津经济,2015.
最近两天,区里刚刚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前天召开了区政府全体会议,研究确定了区政府将在全区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昨天又召开了区委十届九次全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年的工作重点。今天,工商分局就紧跟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召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新一年的工作任务,我非常高兴。值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和区内外形势,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安定。这其中包含了我们工商分局全体干部职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你们从事的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注册登记和商标战略的实施工作,直接关系着全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转方式发展。一年来,你们把开展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活动和综合治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先后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近万户,新登记各类企业1千多家,使3万多家各类经营主体通过了年检;通过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使我区全国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省市著名商标的数量在全市各区县中实现了位次前移,这足以说明你们对全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你们从事的市场经济秩序监管和消费维权工作,特别是食品流通、化危品市场、打击传销、取缔黑网吧、黑摩的、黑中介、黑诊所等监管工作,既较好的维护了全区市场经济秩序,更对全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和民生的改善发挥了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你们配合有关部门在保障全国糖酒会的顺利召开、清理“十五小”企业、红盾护农、整治医疗广告、桶装水、烟花爆竹、废旧物资收购、烟草市场、学校周边环境、物流业规范、处置人造毛皮厂群访、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帮扶就业再就业、非公企业党建与文明诚信建设、对口支援新农村建设、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城市拆迁范围内涉企问题的处置等等,都很好地发挥了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特别在一年中完成了这么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发生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对工商分局的有效投诉,这就更不容易,更加见证了我去年来参加工商工作会议时说的那句话,“我们这支工商队伍是一支铁军。”总之,区委、区政府对工商分局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我也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全体工商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市建设跨越提升、工业振兴和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于今年的工作安排,我会前看过传林局长的报告,你们在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和目标,对于各项工作的安排,区政府是赞成和支持的。值此机会,我再提三点希望:
一是要认清形势,更加主动地服务于全区发展。希望工商系统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找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工商工作的结合点,把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普遍要求与工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强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01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粮食总产量也是越来越多,人均收入增长最快,三大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对外贸易总量扩大。然而近几年来,经济高度稳定增长,且增长波幅降低,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抑制不稳定因素,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和法律手段,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加强薄弱环节,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一些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促进消费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粮食增产,同时农民税收加大等,因此还需要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力度,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强化我国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仍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税收手段,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收入差距加大问题。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人均GDP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严格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净出口需求加大,我国工业产值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充裕,工业企业利润提高,商品零售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人才供给丰富,各地发展不均衡,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农村市场的启动,汽车等消费升级快速发展,消费呈逐步加速之势,金融体制的改革,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增多,买基金、入股市投资渠道更加拓宽,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除此之外,全国新增就业人数增多,降低失业压力。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存在着很多矛盾的现象。我国的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迅速,走势还不错。而另一方面,因为次货危机的发生,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受到影响巨大。这一切增加了我国洲经济发展的外生变数。因此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即使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性调控措施,但结构失衡并未缓解,体制矛盾仍然存在,且经济运行风险继续加大。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在紧缩中仍在升高,虽然关税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出口增长率仍提高,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且贸易顺差扩大。同时,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导致信贷出现问题,甚至经济泡沫在一夜之间破裂。所以,我国的经济把应对经济危机押在宏观调控之上。
经济体内部的动力不可能是无限的,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周期性的,其有它的自然规律。而当前,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痼疾依旧。随着流动性过剩且有增无减,资产价格泡沫必将继续膨胀。在大量资本的涌动下,我国经济运行风险必将加大。人为压低要素价格或者扭曲比价关系,行政性垄断造成经济垄断,使利益和财富的逆向转移迅速加快。这些都必须通过深度的政策宏观调整与经济结构改革加以解决。宏观经济调控措施面临着尖锐的局部与整体利益矛盾、长期与短期的压力。另外,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关键自然资源还有赖于国际贸易,而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加上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持与恢复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还有,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仍将继续扩展,相关的国际经济规范的波动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也会对我国的宏观调控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对其它国家和地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宏观调控势必要和政治外交与国际协调结合起来。此外,我国的虚拟经济发展仍有很大空间,但是虚拟经济运行具有独特的规律。即使我们在调控实体经济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在调控宏观虚拟经济方面,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仍处于探索性的学习阶段。
三、我国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强化战略
要想加强我国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重探讨:
凝心聚力 搭建共赢平台
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开展至今已经越来越受钢铁服务业企业的关注,每年区政府在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都加以充分肯定,已经成为一张宝山名片。据悉,每届论坛都会邀请相关政府官员解读政策;邀请全国工商联和市工商联领导出席;邀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各地钢铁商会代表与会,钢铁业界权威作十分专业的演讲;都有著名企业家纵论市场、交流经验;都有专家学者预测趋势、解析难点;每届论坛宝山区领导都到会推介宝山理念、展示商机,区委书记和区长往往双双到会演讲,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
在论坛影响力逐年提升的同时,论坛主题也是逐步趋向专业化。首届论坛讨论了长江口经济圈如何互动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家关注长江口分工与优势,及时捕捉钢铁产业投资机会。第二届是在国家对钢铁产业进行宏观调整,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召开的,通过政策解读、市场分析等,为民营企业家提供生存之道、发展思路。第五届面对国内外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传统营销模式受到严峻挑战的形势,重点讨论钢铁服务业如何爬过山坡,突破瓶颈。2013年随着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论坛主题也慢慢从聚焦钢铁服务业向聚焦新形势下民营经济的发展转变。第十届论坛围绕互联网和上海自贸区给企业转型发展带来的重大变化展开了研究成果和实战经验的交流,共同展望互联网时代和上海自贸区建设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第十一届围绕民营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把握主动、保持定力,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新的跨越进行深入探讨。而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论坛上,围绕“民营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这个主题,由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通过演讲交流、专题探讨的形式,从宏观经济、企业发展等层面,阐释了中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形成民营经济新的增长动能根本出路在于探求新的发展模式,激发新的发展动力的路径和方法。
由于主题贴近企业实际、专业程度高,深受企业家欢迎。十二届参会者共接近一万人次。第二届起,参会者从长三角扩大到全国,国际钢铁服务业巨头也派代表参会。实际参会者往往超出报名者,经常出现座位不够,部分与会者站立数小时倾听演讲的火爆场面。
品牌服务 引发对工商联工作的思考
如今,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已成为宝山区工商联一项品牌化服务工作,在11年的协助筹办下,区工商联也将此项工作作为在新形势下服务非公企业工作新的着力点,同时引发了对工商联工作的几点思考。
审时度势,找到工商联工作的切入点,顺势而为,事半功倍。近年来,宝山区钢铁服务企业出现散、多、小的现状,各地企业家到宝山寻找发展机会的动态。对此,宝山区逐步明确了发展钢铁服务业,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多成分、多元化、多渠道投入钢铁服务业的产业政策和措施。结合实际,区工商联适时搭建钢铁服务业合作、共赢的平台,因“势”用“势”,顺“势”造“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政府的关注点和民营企业的需求点作为工商联工作的着力点。在会下,区工商联注意到,区政府的重要关注点是如何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提升钢铁产业能级,增加财政收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需求点是如何及时获得国家对钢铁产业政策调整的信息,准确解读政策,抓住契机,赢得更多发展机会,规避风险;政府和企业的结合点是“发展”。所以,搭建平台,把结合点作为平台的基础。在会上,区工商联按照聚焦行业热点,做精行业切点的原则,选准各届“论坛”的主题。主题关系到“论坛”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而要选准主题,关键是让企业家参与选题。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不同时期,企业家最清楚行业的关键问题所在,以及问题的程度。每届“论坛”召开之前,区工商联都会在企业家中反复酝酿、筛选主题,并报请区政府审批。而主题往往成为各方智慧和力量的凝聚点、“论坛”的兴奋点。
关键词: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在依据,基本思路
一、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依据
借《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难得机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随着西咸新区的实质性启动而迈出新步伐。未来的“大西安”势必成为陕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担负起引领大关中、辐射大西北的重任,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新的经济增长极。科学把握西安率先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根据,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全省经济的必然要求。西安作为全省经济的中枢,具有辐射、示范、引领等作用。GDP占全省1/3,人均GDP位居全省前列,进出口总额占全省86%,城镇化率居全省第一,“四区一港两基地”建设已具规模,沣渭新区也起航,西安对全省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服务全省经济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省内城市间经济合作与交流,才能带动全省转变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到实处。
2、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确保战略地位的必然要求。西安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龙头,在全国和区域的经济战略地位十分显著。但从目前的形势看,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发展,西安与成都、重庆这三座传统西部中心城市之间的均势局面已逐步被打破,西安市的战略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在全国和区域的战略地位,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更好落实统筹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西北内陆不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
3、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西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分配结构有待完善,消费结构差异明显,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要素投入结构存在缺陷。虽然三大产业比2009年为4.1∶42.2∶53.7,但优势产业依然不大不强,五大主导产业实现的增加值不到全市GDP的一半,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虚高以及产业升级缓慢、关联度和集中度较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完善优化经济结构,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水平,促进三大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
4、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西安作为全国的教育和科研中心,科教实力雄厚,科研人才济济,具有自主创新的潜在优势。但科技资源和自主创新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步伐缓慢,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规模效应不强,本地企业吸纳技术的能力不足、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低。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以建立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契机,通过产业集聚为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才能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5、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西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正在创建国家环保城市,但是部分区县在引进项目、发展生产上忽视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换取GDP增长的现象仍然存在,仍在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子。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实施生态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推进城市人文化、生态化建设进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西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6、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西安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别较大,农民尚未做到老有所养,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强化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加大城乡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科文卫现代化水平,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制定实施扩大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改变农村民生滞后状况,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实现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目标。
二、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及路径选择
西安应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要求以及西安市政府坚持以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和建设人民满意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唯有理清转变思路,科学选择转变路径,才能破解发展难题。
1、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西安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十二五”时期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契机,以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抓手,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路径
针对“十二五”时期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十二五”时期国内外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调整升级新趋势,遵循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实现西安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遵循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规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第二、遵循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规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第三、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变动规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