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1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

一、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新路子

近年来,单集镇不断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新路子,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呈现以下新特点: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单集镇注重打造产业龙头企业,近年来,投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90多个,投资额超亿元,徐州丰荷、环宇缫丝、鑫港禽业、神农牧野、福马生猪、晨阳奶业、苏牛牛业、洪楼维多利亚葡萄园、佳谷科技等一大批农业项目,投资额均超500万元。全镇新增的农副业农业项目80%以上围绕提升设施蔬菜、优质畜禽、栽桑养蚕和瓜果蔬菜等高效主导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和规模化产业经营,全镇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六大集群”:一是万亩优质稻麦生产基地;二是双千亩钢架大棚生产基地;三是千亩日光能温室科技园;四是中草药种植科技园;五是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六是以肉牛、奶牛、肉鸭、蛋鸡、生猪为特色的亿元高效规模养殖。

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的牢固根基。为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单集镇累计投资1.2亿元,以邢楼黄淮海农田开发、万亩良田改造和洪楼3000亩土地复垦等工程为重点,实施山、水、林、沟、路、渠综合治理,完善水利设施,突出林网建设、山区开发等重点规模农业,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实施1.6万亩良田改造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2112万元,通过填平废沟塘,增加连片有效耕地1679亩;优化土地布局,实现土地方整化、道路机耕化、主干道硬质化、沟渠U型化、灌溉电气化、农田林网化。这些措施为农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也为全镇安全度汛和抗旱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土地流转为驱动,切实做大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为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我镇不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流转土地9000余亩,开展水稻机插秧种植8000亩,推广土地深松旋耕技术5000亩,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产出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以专业组织为平台,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的联系桥梁。不断引导农民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全镇申请注册各类合作社130多个,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5000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新提高。

以政策支持为杠杆,努力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单集镇党委、政府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农业招商与工业招商一起布置,一起组织,一起督查,一起考核。坚持建设基础设施、培养人才与改善服务并行,促进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实施。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强化政府部门对现代规模农业的支持,如为徐州丰荷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80万元的补助资金,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内驱力。

二、冷静面对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

虽然单集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不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变化不大,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快,农产品附加效益低;群众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差。近年来,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力度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山区、丘陵等大片耕地“靠天吃饭”的现状依然未能根本解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服务仍以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给农民提供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交易基本处于自然成交,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目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还不强,尤其是大型企业少;初级产品多,深度加工高附加值的少;简单买断的多,一体化经营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短、名牌产品少、高科技项目更少。

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6038”人员占绝对多数,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民群众普遍缺信息、缺技术,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技术更新滞后,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技推广力度还不足,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新举措跟不上发展步伐。

三、依托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兴则国力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天下富。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以政策为导向、以行政为推动、以技术为支撑、以队伍为保障,唱响农业产业化主旋律,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经济欠发达地区更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继续在“调”字上做文章。如单集镇力求做到:一要调优布局结构。继续科学打造“六大集群”,显现六大功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主导产业,在做大做强上做出特色。二要调优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单集镇优质稻麦、反季节蔬菜、优质林果、优质肉蛋奶、中草药等五大支柱产业,积极提高生态养殖水平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依托“故黄河二次开发”和将墓山水库建设,构筑观光、休闲农业。

积极培育生态农业,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向生态方向发展。不断打造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园,并使之成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基地建设以现代农业为主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得天独厚的农业镇大背景为依托,狠抓建设标准,促进生态农业规模发展。重点在优质稻麦生产上抓突破,在生态高效健康养殖品种上抓突破,在观光休闲农业的展示上抓突破,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的同时,着力抓好三种类型人员的建立和培训。一是抓好各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养。主要有粮食生产、植保服务、育秧服务、机械服务等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二是抓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根据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分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三是抓好农村综合经营管理人员培养,努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技术农民、职业农民,按照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队伍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扎扎实实地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重要支撑。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少的实际,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路子,进一步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辐射带动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对接,通过企业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要通过争取国家项目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形成全镇大旱有电排、中旱有堰塘、小旱有囤水田的蓄水抗旱格局,彻底解决南部山地旱片死角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彻底结束靠天吃饭的历史。

第2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

1.农业产业化突飞猛进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产业优势。昌邑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发挥各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带动作用,在项目、资金支持上向合作社倾斜,立足“特色”抓“产业”,并逐步引导主导产业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方向发展,促进优势产业集群。2012年全区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100公顷,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了5400公顷,专用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6万公顷,全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达到了16户。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升昌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实力。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以东福米业、国泰米业、雄霸米业为主的全区粮食加工企业年加工水稻能力达到80万吨以上,以吉得利公司、元泰公司为主的全区甜粘玉米种植企业年加工甜粘玉米5000万棒以上;龙头企业不断升级。积极帮助企业做好省市级龙头企业申报及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工作,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户、市级龙头企业2户。

加大项目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生产,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区已开工建设的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共有12项,计划总投资5.4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项,3000万元以上项目10项,目前部分项目已竣工投产。

围绕区域资源科学布局,全力打造昌邑区特色产业。昌邑区主导产业由过去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领域,逐步向畜禽产品、农业旅游观光、水产品、食用菌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等大农业领域拓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由初级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使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2.粮食高产创建有声有色

2012年,全区建立5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田。其中:孤店子镇孤店子村高产方水稻种植面积10022亩,桦皮厂镇东胜村高产方水稻种植面积10650亩,桦皮厂镇崔屯村高产方水稻种植面积11731亩,桦皮厂镇漂洋村高产方水稻种植面积12031亩,土城子乡油坊村高产方水稻种植面积11115亩,全区落实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田总面积55549亩。

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序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带领农民进行品种结构调整、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昌邑区农水局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2012年全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全区累计达到79家。

4.农村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农村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2012年5个乡镇主要开展了以乡路绿化、村屯亮化、村屯净化、庭院美化为主题的环境整治活动。全年植树40万株,绿化乡路100公里,共栽植花苗85000株,美化庭院100户,农村主要道路两侧和重点村屯农户房舍周围栽植了花草,环境得到了美化。全区乡镇、村共清运垃圾、残土1000余吨,清理边沟2.4万延长米,新建垃圾场3处,扩建农贸市场2处,新修围墙、围栏23000延长米,改造排水设施15000延长米。

5.积极争取壅水坝工程

第3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54-1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动,而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农机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入手,谈一谈自己对发展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看法。

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简单地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一种经济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依法成立的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遵循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为合作社成员和其他个人或团体提供服务的组织。

2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加强农机管理体系建设

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促进农机作业化,提高农机组织化服务水平。有效扩大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率;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推动大型、高性能机械的使用和技术推广,有利于更新设备和技术,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使农机信息服务、农机保养与维修、技术服务等与机械使用有关的信息与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有效发挥专业人员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培养新型科技农民,提高农机手水平,保证农机作业质量。

2.2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内容之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开展规模经营,推动土地经营方式的创新,加快土地流转,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因此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

以上两点具体来说是加强了农机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农机作业化,提高农机组织化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实也正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体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具体来说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加强了农机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农机作业化,提高农机组织化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体现。

在经济效益上,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整合了农机资源,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保证市场秩序,稳定价格,保质保量促进增产增收,这正是经济效益的体现。

在社会效益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在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因此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重要力量。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熊清溪.发展农机合作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有效措施.

湖南农机,2008(6):4.

[2] 郭明晖.宁都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农机新闻网,2005(7):56.

[3] 林军.浅谈顺昌县大干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11).

[4] 谭成波,贾文波,孟丽梅.双城市农机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2(04).

[5] 姚怀强.做好玉林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7(03).

[6] 邹国云.对发展景洪市农机化的初探[J].当代农机,2010

(04).

[7] 曾亿东.乡镇农机站建设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4).

[8] 李常广,刘芳.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0).

[9] 舒正刚.怀远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5).

第4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价值链延伸

中图分类号:F320;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引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因此,对石家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及价值链延伸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石家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促进石家庄农业可持续的创新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发展价值链中的利益最大化。

二、石家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石家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石家庄市以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强化五大产业建设,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持较快发展。2016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359.2亿元,较同期增加39亿元,同比增长12.2%。到2017年,每个县(市)、区着力打造1-2个规模万亩以上,投资亿元以上的生态富民园区,构建“山绿、果丰、农民富”的西部生态发展格局,到2020年,东部“六次产业”集群发展,成为环京津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生态农业产业形成规模,成为京津和周边地区生态休闲旅游聚集地。

(二)石家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多年来,石家庄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长足M步,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第一,农业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土地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流向城市,留守人员以老、弱、妇、幼为主,平均素质不高。同时,由于劳动力缺乏,也造成人工费用增加。第三,龙头企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不高,科技创新能力欠缺,辐射带动作用偏弱,还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第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业单一,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大部分农产品处于产业链条低端。农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三、石家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规划思想与指导原则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立足生态优势、文化优势、产业优势,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特色发展”的主线,全面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以美丽农业为主体,以品质农业、循环农业为两翼。

把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不断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经营主体引入农业,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激发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活力,持续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

(二)优化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石家庄成为全省乃至全面的现代农业化示范地区。

第一,重点发展主导产业,突出地区特色。持续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培育休闲农业,积极打造产业新兴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并结合石家庄地区禀赋与实际,持续巩固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第二,突出休闲农业的统领作用。以第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思维为统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休闲的理念贯穿到石家庄现代农业建设的始终,实现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双链提升”。第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提升产品品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影响力与知名度。第四,打通农业流通环节。加快石家庄批发市场、直销点、代购点以及电商平台的建设,与物流园区形成实时联动的市场体系。

四、石家庄农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分析

根据授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可以将其应用于农业产业价值链中,农业产业价值链上游至下游依次是由农业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生产、农产品储运、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售后服务五个环节组成。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观看的好坏,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一般来说,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创造产品价值,与农产品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创造顾客价值,失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服务。

第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一批休闲园、观光园、采摘园、示范园、文化园、创意园,大力开发现代农业的多种功能。第二,大力培育加工龙头,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资源整合,通过组建集团企业或企业联盟的形式,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第三,构建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的流通网络。第四,大力实施“互联网+”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进程。第五,发展乡村旅游,培养现代农业美丽文化。

参考文献:

[1]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

[2]魏玲丽.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培育战略[J].农村经济,2011(2):47-49.

[3]王凯,韩纪琴.农业产业链管理的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2002(5).

[4]李世新.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径[J].甘肃农业,2006(2):42-43.

[5]养菊.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0:31.

作者简介:马世猛(1982-),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石家庄学院,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第5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就全国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和实力增长较快。2001年,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6600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有27000多个,占41%;中介组织带动型的为22000多个,占33%;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为7600多个,占12%;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动型的为9600多个,占14%。2002年,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其营业额达1042亿元,利润264亿元。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4693亿元,比2000年增长52.8%。销售收入为946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者达1762个,增长62.3%。2003年,监测合格的350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平均为8.1亿元,比2001年第一次监测时提高3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固定资产规模3.2亿元,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销售收入9.7亿元,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截止2004年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超过10万个,带动7000多万农户,每户平均增收100多元,初步形成以58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270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局面。国内各地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组织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在58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占83.7%,合作方式占10.1%,股份合作方式占1.4%,其他方式占4.8%。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及西部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相对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就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省来说,2007年初,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3657家,总销售收入1823亿元,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8家,省级龙头企业达200家。浙江省绍兴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100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3家,200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89.6亿元,利润12.8亿元,农产品加工值达155亿元,联结基地728.9万亩,带动农户169.7万户。而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则有所不同。湘西自治州政协调研组2004年9月上旬对湘西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州只有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州级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只有11亿元,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地级市的水平。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典型的地域性。它的主导产业往往是以当地的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发展的基础基本上是立足于本地,然后再逐渐向外扩展。当然,这些龙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突破本区域的界限。如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大力开展有关业务,将经营触角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据统计,2004年我国共有116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从事跨区域经营,并且许多龙头企业开始向多产业、多品种、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式发展。

(四)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国际化经营势头显现。据统计,2003年和2004年,我国省级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达33.6亿元,中央财政从1995年到2003年,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总量达12亿元。2004年,江苏省全省引入“三资”达167亿元,较2003年增加46亿元,增幅达38%。龙头企业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2003年,监测合格的国家重点企业中有295家企业具有出口经营权,创汇额达44亿美元。其中单个企业出口创汇超1000万美元的有80多家,超过3000万美元的有40多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有20多家,超过1亿美元的有6家。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步兴起阶段,总体水平不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偏低,覆盖面较窄。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过程较短,因而无法形成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各地虽然已出现一些龙头企业,并且这些龙头企业确实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起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各地的龙头企业往往从地方利益出发,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体系,有的甚至还搞地区封锁,这就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同时,各地农业企业的规模有限,相互间的竞争力有限,无法形成重组兼并的浪潮,这对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覆盖面较窄,目前只有50%左右的覆盖面,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则早已超过80%。就龙头企业方面来看,我国的龙头企业所占比重及整体实力也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龙头企业的发展程度较低,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我国各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各地龙头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自求发展,出现各地区间龙头企业的重复设立,致使其规模和发展程度长时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有大幅度提高。对有限农业资源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龙头企业间的矛盾,引起了相互间的争夺,这给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由于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较低,公司与农户间的协作还不密切,这就增加了成本支出,减少了利润。据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元,日本为2.2元,中国只有0.3元。较低的利润水平又会影响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龙头企业的实力较弱,没有形成足够的控制力,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缓慢。全国各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由于没有相对统一的管理,因而发展速度较慢,实力扩张有限,始终难以发展成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因此,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的步伐较慢,所起的作用也不大。同时,一些地区龙头企业在当地所占的比重并不高,对所在地区其它企业的控制力较弱,使其发展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如,湖北省鄂州市虽有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但规模都不大,集约化程度也较低,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有限。

(四)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我国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政策和措施上都给予充分重视。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各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区没有统一规划,任龙头企业自由发展,致使农业产业化的合作体系难以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反过来也会阻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合作机制的形成。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不够,致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及其它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隐患,这些隐患妨碍了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给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对策

为尽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力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龙头企业,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体系的建设。要重新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颁布来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适时制订出台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以改革促发展,以制度促提高,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作为龙头企业也要紧跟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内部各种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使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使其发展后劲更足。

第6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产业化;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农业产业化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一国能够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健康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大力发展,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以往我国农业产业的分布过于分散之状况,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与集体化方向加以发展,这样一来就能极大地提升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的市场化竞争实力。然而,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实现快速发展的状况下,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正视现实,找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经济产业化概述

所谓农业经济产业化,主要是指我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往市场经济体制加以转变的过程之中,以为基础,以实际市场需求为主导,以实现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业产业链服务为其纽带,对各项目的筹备、规划、生产、加工、流通、仓储以及销售等进行统筹考虑,落实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市场化运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当前,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包括了分散化农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加代销、种植大户加代销、大型基地加批发销售、龙头企业加自销、跨国公司销售以及互联网+销售等。

二、当前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状况分析

实际上,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还有较大的不足之处。通过开展调研即可发现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一是中国农业产业的总体竞争实力还不够强。农业产业在市场竞争之中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企业间。尽管农产品加工行业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具有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和我国的总体农业产值比较起来还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这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机制和质量控制机制不够完善、农业工艺技术和设备发展滞后、农业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等具有非常大的关系。二是尽管我国广大的基层农业种植户具备了参与到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之中的良好愿望以及热情,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广大农户的参与度还相当低下。农民群众渴望通过参与到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体系之中以提升个人经济收入,并且得到实际帮助,例如,法律、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然而,到现在为止,我国诸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所提供服务被限制在信息层面之中,组织运作的规范性不够强,难以较好地适应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农户的参与度不高。

三、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领导实施宏观调控

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是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大事,这一系统化工程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全面指导之下来加以实施,尤其是当地领导一定要将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组织有关部门快速解决与农业经济产业化相关的各类问题,健全完善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的重点发展项目。要通过完善领导激励制度,让各单位、各环节均能参与到分工之中,而且还能进行合理地配合,产生出合力,一起推动农业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依据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还应发掘出农业经济之巨大潜力,依靠宏观调控的重点作用,不断改进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结构。要强化现代农业经济区域性重点产业开发以改进管理能力,注重发掘出推动现代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资源,有效规范现代农业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的途径,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

(二)打造农业经济主导产业

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应要以名、优、新以及特等为特点来实施产品开发,从推动本地资源以及开发名优产品抓起,对于农业资源优势最为显著、发展优势最为突出的开发项目,着重进行培养。要运用良种扩繁等形式来推动发展,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农业支柱性产业,全面围绕主导性产业来建设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一定要实施好农业规模化发展模式,创建农业经济生产性基地,利用基地所具有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当地农民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进而产生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行的新格局。在深化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中一定要始终坚持市场化原则,持续完善农业经济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分布、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业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要运用农业经济优势资源的转移以及农产品品种结构的改进,塑造一流品牌、打造鲜明特色、形成一流精品、提升经济效益,真正让自身农产品具备极强的市场化竞争实力。

(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随着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开办,积极探究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多元道路显得愈加重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以农户主体加以组建,在这类合作社当中,农户的人数最少要占总人数的80%。如此一来,即可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较为详尽地掌握农业作物在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诸多环节的信息,对于政策的了解也会更加齐全,从而为农民群众争得合理利益。在管理手段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民主制管理,入社者完全自愿,退社也完全自由,使用民主决策的办法来开展生产经营,更有创新活力。和别的股份制、公司制企业所具有的差别是,合作社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推动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是要为全体社员也就是农户们提供农业交易需要的各类服务,而交易之后所形成的盈余只留下一点属于公共积累,而绝大多数均依据交易额以及股份制形式分配至入股者。各地政府应当在今后办好具备示范性特点的专业合作社,其后再引导别的合作社从下而上和循序渐进地发展。在合作社发展中一定要做到始终坚持以广大农户为主体,展现出专业性;始终坚持自愿管理的原则,落实民主管理措施;始终坚持明晰产权关系,确保成员们的切实利益。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实现新的转化,从而为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往深度与广度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应当采取以下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一是要完善农业科技转化网络建设,建立起科技转化的成果推广工作,这也是科技进入到农业领域结合部,推动农业科技加快创新步伐的重点。要积极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机制改革,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教育、产学研的一体化进程,落实基层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促进现有的成熟农业科研成果加以推广运用,强化农民群体接受与运用农业技术成果方面的能力。要积极鼓励以各家科研院所为基本依托,建立起科贸农相互结合的科技型企业,不断强化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彼此促进的关系,完成科技成果往现实生产力所进行的转化。二是要不断提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之投入。不管是农业科技创造,还是通过科技手段把潜在生产力切切实实地转化成现实之中的生产力;不管是农民群众的知识创新,还是农业龙头企业中各类设施设备之改造和更新,均需极大的投入。所以,要强化科技和经营企业之间的联合,真正让农业龙头企业成为技术研发以及对外推广运用之主体。要健全完善各种形式、多个途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并且明确农业技术活动是属于公益性事业的范畴,需要如同国家办国防事业与教育事业一样,明确国家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要地位,并且明确农业技术投资以及推广投入的最低额度。三是倡导农业科技采用各类方式切入到农业产业化研究之中。要从农业经济产业化趋势以及农业科技之特点抓起,要么由农科院所自身科研成果来办科技类企业,从而扎扎实实地带动农户。当然,农业科研院所还可利用自身特长为各家产业化组织提前、户中以及产后的全过程服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农业科研院所还可将自身科研成果视为资产加以入股,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化组织建设。

(五)培育农业产业化专业人才

我国的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十分注重于培养,形成鼓励农业类专业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局面,其所培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开看,那些不仅具备市场意识,而且懂得经营管理、技术指导的农业经济产业化专门人才。要依据公开、公平、竞争之原则,积极改进高层次人才资源的配置工作,健全人才柔性流动体系,推动我国农业类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市场化与职业化,让高素质的人才能够进入到农业企业之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多过程。农业经济产业化一般都伴着科技的极大进步,而实现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最后还是由农民们加以完成。所以说,唯有在农民群众进行了实践之后,各类农业科技成果才可以转换成生产力,从而推动农业经济新技术与新成果能够得到极大地推广。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间需要用好懂得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部门所缺乏的精神愉悦,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产业从比较低的效益往比较高的效益中转变,持续延伸农产品的附加值来满足当前市场之需求。所以,强化农民职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政府要针对农民群体的职业培训不断提升投资之力度,力求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从而产生以政府化办学为主要方式,以社会办学进行辅助的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让农村从业者均可及时地得到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应用步伐。农民群体的职业教育要将知识教育、素质提升等加以结合,建立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布局,落实农业经济产业化对于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之所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的产业化运转就成为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开发一定要以科技实力为基础,以宏观调控政策为主要支撑,运用主导产业的积极带动以及农民经济组织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集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为一体的综合化经营管理体系。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应当在党和政府的统一指导之下,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与农业经济主导产业等管理措施,大力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创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实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慧芬.我国农业生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经济,2011(10)

[2]丁岩,孙贵荒.关于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2012(1)

[3]刘康华,赵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

第7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区政府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突破口,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大力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较高附加值的农业龙头企业,加速资本聚集,促进资源整合,吸引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投入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和发展。2020年我区获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目前累计达到4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省级林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行业涵盖了精品果蔬、特种水产、苗木花卉、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5大类型。2020年区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收入预计为90亿元,同比增长7%。以益海嘉里为核心的粮油加工集群年产值超过35亿元。

2、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进一步培育。2020年,区通过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快各级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全年新增家庭农场45个,累计达到442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累计达到24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6个,市级示范社18个。

3、开展了新型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认定管理。培育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2020年共培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70人次,培训农业企业家10人次,培训青年农场主5人次。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无公害蔬菜、精品瓜果、花卉苗木、特色水产、休闲观光等产业。区政府2020年安排现代农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无公害蔬菜、精品瓜果、高档花卉苗木等种植规模,为发展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都市型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基础。

二、下一步打算

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区在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工作开端良好。今后我区将依托现有的农业发展基础,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富裕农民为目标,逐步引导片区农业功能向片区转移。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强特色精品农业。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三是引导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四是进一步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农民组织化和服务精细化上下功夫,努力打造“生态、高效、休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形象。

1、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继续发展一批水果、蔬菜、花卉等优势生产基地。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两园两区”生产基地,通过招大引强,在开发区北区和高新集聚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2、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项目。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实现地产农产品生产可监管、售后可追溯的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制定一站式优质服务措施,培育和提升一批产品质量有保证、美誉度高的农产品,如二坝韭菜、水楼葡萄、白茆玉米和大蒜、沈巷毛豆和辣椒等。

第8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

一、安阳县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1.面品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安阳县现有面粉及面制品企业33家,可带动种植基地64032万平方米,实现产值22亿元。安阳县面品产业集群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加工,以国家级市级示范社为订单合作单位,以14个乡镇为基地,形成基地+合作社+加工龙头企业+深加工龙头企业+物流+销售的面品产业集群,2012年面品产业集群销售量达到150万吨~280万吨,总产值达15亿元,带动农户3.5万户。

安阳县面品产业集群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扶强扶大面粉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并鼓励企业兼并或重组,形成产业集团,统一品牌,依托面品产、供、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外销售。至2015年力争建立面及面制品企业达到5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吨;年加工产值达到45亿元,比2012年增长200%;省级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4家。

2.瓜菜菌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安阳县三面围绕安阳市市区,2013年全县蔬菜总面积达14674万平方米,年产量达45.6万吨,受益人数达19万人次。规划建设了一批特色农业精品园和休闲观光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今年新(扩)建了9个精品园。

安阳县瓜菜菌产业集群总体目标是,以安阳市的3个省、市、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九个高效农业重点乡镇为生产基地,加大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力度,实行品牌化销售,加强蔬菜产品清洗、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加快形成安阳县瓜菜菌产业化集群。

3.草食动物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龙头,以标准化养殖场为相关联企业,培育形成草食动物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以养羊业为主的现代草食动物产业化集群,养羊成为全县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2012年,安阳县草食动物产业集群养牛7.92万头,销售收入已达到5.98亿元。今年,安阳县已在集群内投资3亿元,建成标准化养殖场7家。

安阳县草食动物产业集群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草食动物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比重突破45%,创建全省、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二、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下一步,安阳县将通过抓农业产业化龙头培育和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1.抓农业产业化龙头培育

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个方面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支持,精心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是金融支持,加大对龙头企业流动资金扶持力度;二是财政奖补,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公开表彰,对当年新创建为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给予3万、10万元奖励;三是加大技术指导,继续在全县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加大对农业示范园区的技术指导;四是狠抓品牌创建,利用品牌效应,增强我县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五是实行企业帮扶,实行县直单位和科级干部包企业制,营造全社会帮扶氛围,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第9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草莓;树莓;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09-02

1 长丰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农业体制的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是在巩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

近年来,长丰县积极实施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元化产业的转变,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从长丰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来看,长丰农业产业化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1 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立足县情实际,以扶植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日夜突出、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2007年起,长丰县实施了现代农业“418工程”。通过实施418工程,现已形成了优质粮油业、草莓蔬菜业、林果花卉业和养殖业四大主导产业,如长丰草莓产业、立华养鸡产业等。

1.2 园区基地初显规模

长丰县农产品基地已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围绕建设全县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草莓、果蔬、生猪、奶牛、养鸡、饲草、花卉苗木、优质粮棉油等基地的“万、千、百”工程的实施,已取得巨大成效。2008年,全县草莓、蔬菜种植面积达16.6万亩,产量达26.3万吨,同比增长14.2%和16.6。2009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突破12万亩,亩纯收益6000-7000元,最高收益上万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龙头产业。2012年,全县力争草莓、树莓种植面积达20万亩,形成全国最大的浆果县。

1.3 龙头企业队伍迅速壮大

长丰县现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其中国家级2家,新增1家,省级9家,新增4家,市级37家,新增12家。其中,全县农业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7个,各类龙头企业在长丰建立生产基地达20.1万亩,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农户11.4万户,同比增长12%,户均增收1700元。全县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3%。农业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为全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1.4 农业组织创新逐步兴起

全县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98家;会员、社员人数已达16000人,涉及粮食、草莓、畜禽、蔬菜、水产、林业、食用菌、水果、棉花等近10个类别,已成为我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带动农民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5 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长丰县各级政府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建立草莓销售专业市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在水湖镇、罗塘乡和左店乡都分别开辟了草莓专业市场,县城水家湖每年都在草莓销售季节开辟草莓交易市场,各乡镇不但充分利用了专业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还充分利用中介服务组织作用,积极做好草莓交易工作。同时在合肥周谷堆市场建立固定批零网点。

2 长丰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基本做法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关键是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正确定位、创新发展。长丰县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着重抓好了“十个环节”,实现了“四个提升”。

2.1 突出重点,提升现代绿色农业产业水平

2.1.1 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通过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园区科技创新,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加现代科技设施,不断提升农业园区的规模和质量。今年,长丰县建立了草莓脱毒组培育苗示范园、全国蔬菜种植标准园草莓园、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南瓜新品种展示园等农业园且作用明显。草莓脱毒组培育苗示范园已投产繁育原种苗,预计年底实现100万株优质脱毒原种苗的培育能力,满足全县10万亩以上的草莓种植用苗需求;创建全国蔬菜种植标准园草莓园,园区面积400亩,开展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研究示范;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各品种经实收平均单产达3160公斤/亩,获得丰收,县政府先后组织3次现场观摩活动,推动全县马铃薯生产快速发展;南瓜新品种展示园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40亩,落实全国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70家140多个南瓜新品种参加种植展示,栽种大棚南瓜30多亩,露地南瓜200亩,为展示长丰南瓜种植水平提供了平台。

2.1.2 以不均衡发展为重点,形成草莓、树莓两翼齐飞态势

长丰草莓经过30年的发展,在长丰北部已形成优势集中产区,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牌日益响亮,效益连年攀升,已发展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09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今年,草莓育苗工作基本结束,全县育苗总面积达4.8万亩,同比增长14.3%,可满足15万亩草莓移栽需求。长丰南部将大力发展树莓产业。2010年,长丰县树莓产业发展争取达到6000-7000亩,到2012年争取达到2-3万亩,实现草莓和树莓20万亩,形成“北有草莓、南有树莓”比翼双飞。

2.2 紧抓三个环节,提升农民增收水平

2.2.1 以科技促进特色农业增效

长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成绩显著,与科技促进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长丰县草莓产业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更是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撑。长丰草莓的发展一直有着强大的智力在支撑,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作后盾。县内我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草莓协会为主体的技术培训体系,对草莓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为了加强技术指导,长丰县从省外聘请草莓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如从青岛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聘请姜卓俊教授对长丰县400多名草莓种植户和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人员进行培训。除此,长丰县还从西班牙、以色列、比利时等国聘请草莓专家为长丰草莓生产支招。草莓专家还为长丰莓农引进了先进的滴灌设施。此项技术的实施,不仅减轻了长丰农民栽培草莓时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草莓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肥料随水流失,而且增强了草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是一项应大力推广的科技项目。

2.2.2 以草莓产业发展辐射扩大就业带动增收

2008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农户11.4万户,户均增收近两千元。全县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3%。2009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12万亩,较2006年增长126.4%,三年翻了一番多。拥有种植户5万多户,从业人员9.2万人,受益农民18.6万人,总产量22万吨,亩均产值1.2万元以上。

2.3 紧扣三个主题,提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3.1 以绿色安全为主题,提升农产品质量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长丰县已注册的农产品商标达16个;拥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个。获得省级名优产品2个,获得国家标准委批准的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金润米业的大米荣获合肥市免检产品称号;长丰草莓成功获得了国家工商局、国家质监局的注册和地理标识的认证。

2.3.2 引进优良品种,提升竞争力

随着草莓生产规模的逐渐形成,草莓品种的引进更新更快。开始选用品种为日本的“宝交早生”,后来被新品种“丰香”所代替。近几年,县农技推广部门利用省级财政资金新建了合肥市作物组培中心,积极开展草莓种苗的脱毒组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目前脱毒草莓种苗应用已占全县草莓种植面积的40%左右。脱毒草莓的推广,大幅度地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品质、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深受广大莓农的欢迎。

2.3.3 开发新品种,拓展新市场

树莓,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拥有“果中黄金”、“水果皇帝”的美誉。长丰县从2008年初,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引种350亩树莓,目前少量鲜果已进入合肥超市、宾馆、医院,呈现出供不应求状况。基于树莓市场前景广阔,今年10月下旬,长丰县组织人员前往“树莓之乡”沈阳市东陵区考察。根据东陵经验,长丰县计划在三年内将长丰打造成万亩树莓大县,形成草莓、树莓比翼双飞态势。

2.4 做好三篇文章,提升服务水平

2.4.1 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护农文章

长丰县是国家级草莓标准化示范区,长丰草莓是国家农业部确认的绿色食品,是安徽省第六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产品。在组织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建立了目标责任制、运行跟踪督察制、全程技术指导制;采用大棚蜜蜂授粉等技术,实行农资统一供应,对供应草莓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监督管理;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建立了农药残留分析室,定期监测,组织科技人员制定《草莓育苗技术规范》、《江淮草莓促成栽培生产技术规程》、《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这3项标准不仅在长丰县得以实施,而且被省技术监督局批准为省内地方标准。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试验,提升现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实现广大霉农的根本利益。

2.4.2 加大政府支持,做好扶农文章

长丰草莓产业的发展受到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的大力支持对长丰草莓的发展有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长丰县已经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了八界草莓文化节,推广、宣传长丰草莓,扩大长丰草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长丰县还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推介会,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天津红旗市场、沈阳水果批发市场召开经销商与草莓户对接会,加强长丰草莓与各地经销商的联系与合作.此外长丰还在制度方面给草莓保驾护航,全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长均为草莓经销第一责任人。

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丰草莓产业的发展。2009年提出了打造省会经济圈草莓基地的战略构思,这项举措不仅符合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江淮草莓产业带以长丰为主”的战略思想,更符合合肥市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长丰草莓产业的发展目标。

2.4.3 强化各项服务,做好惠农文章

长丰县政府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不低于500万元,设立特色农业双20万亩工程专项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优质种苗引种、繁育、推广和科技示范园及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产业服务体系配套、品牌创建、人才引进等环节。具体奖补政策包括:对本县繁育的脱毒优质草莓原原种苗每株奖补1元,脱毒优质原种一代大苗每株奖补0.2元;购买指定的优质树莓脱毒原种苗及种植配套设施每亩奖补1200元,优质脱毒马铃薯、南(冬)瓜10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200元,建立新品种展示推广示范园300亩以上和建立种苗繁育推广示范园100亩以上的,给予连续2年的土地租金补助;每年整合服务体系建设经费50万元,重点用于专家聘请、科技培训、市场营销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3 长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

(1)政府政策调控扶持是发展现代农业之本。

(2)更新理、创新发展是现代农业之前提。

(3)强化生态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是发展现代农业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