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俱乐部管理范文

俱乐部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俱乐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俱乐部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 体育俱乐部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34-01

一、选拔机制创新

首先,大学生俱乐部选拔工作要形成覆盖全体学生的海选工作。在不同类型的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开展之初,要联合学校宣传部门、学生组织、班级干部等群体,对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广泛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班级群等渠道,俱乐部选拔工作信息。宣传工作要实现选拔工作信息的全面宣传,对选拔工作的制度、方式、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了解俱乐部选拔工作。

其次,在选拔工作期间要严格按照选拔标准,进行选拔,杜绝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一方面,俱乐部工作人员和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自我监管,组织成立选拔工作监督小组,对选拔工作进行严格监管,并实施公布监管结果,对违规选拔的个人或团体进行严厉处分,保障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俱乐部工作人员和学校相关部门要发动全校学生对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进行监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学生群体的力量,确保选拔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选拔结果和选拔过程信息,要进行公开透明的展示,利用校园网、校园论坛、校园广播、公告栏等媒介,对相关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选拔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选拔结果,赢得学生群体的支持和尊重。同时,积极接受学生的建议,正面解答学生的疑问,最终形成得到全校认可的选拔结果。

二、管理结构创新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双层管理结构,要建立学校引导层,对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监督,确保俱乐部能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学校要组织具有体育专业管理经营的教职人员组成俱乐部引导管理小组,作为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改革的核心力量入驻各个俱乐部,对俱乐部当前的管理乱象进行有效整改,迅速清除俱乐部管理改革障碍,为学生参与俱乐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接着引导小组工作人员深入俱乐部管理整顿工作中,对俱乐部现有的管理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对历史管理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完善的体育俱乐部管理工作资料库。最后,引导小组要与大学生一起对俱乐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引导俱乐部学生管理团队步入正轨,迅速提升俱乐部管理水平。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调整,要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基层管理团队,让大学生成为体育俱乐部实际工作的主要管理者。体育俱乐部大学生管理成员要积极与引导小组进行沟通,了解更多的俱乐部管理工作内容,在引导小组的带领下深入实践,掌握更多实践管理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推动作用,为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最后,大学生管理团队要建立与学校的紧密联系,以引导小组为媒介,与学校进行深度沟通,获得更多学校支持,有效改善俱乐部管理水平。

三、资源整合创新

整合资源创新就是要让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回归校园市场,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开辟更多支持渠道,加速俱乐部的成长。在传统的俱乐部管理中,学校是俱乐部发展的唯一资源支持者,脱离了学校的支持,俱乐部就很难获得有效的发展。因此,很多整体体育水平偏低的俱乐部经常由于缺少学校支持,而陷入发展停滞阶段,甚至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鉴于当前俱乐部对学校资源的过度依赖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必须采取创新资源整合策略,引入更多外部资源的支持。一方面,体育俱乐部管理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独立性,要建立以发展为主要管理目标的信念,不断寻求全新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加速俱乐部的发展。将消极被动的发展观念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发展观念,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发展难题,积极寻找突破发展的渠道。另一方面,体育俱乐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所在环境的特点,谋求与外部资源的合作,为俱乐部发展引入更多资源支持。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根植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性组织,在学生群体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比文化、艺术类学生团体,体育俱乐部的竞技特点更为鲜明,是参与校际交流、社会交流的重要形式,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曝光机会。这种在校园市场中的独特优势,往往是很多外部企业和事业单位最为重视的优势,因此很多外部企事业机构都愿意与俱乐部进行合作,支持俱乐部的发展。俱乐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与学校进行深入沟通,获得与校外企事业机构的合作权利,主动邀请外部企事业机构参与到俱乐部的校内外活动中来,为俱乐部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w育俱乐部的全面发展和高速发展,尽快提升俱乐部发展水平。

第2篇:俱乐部管理范文

1 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开放模式的要素分析 

1.1 管理理念 

依托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与终身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公共体育资源,以体养馆,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保证场馆设施正常有序运行,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完好率,发挥其为学校和社区服务功能,实现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共享,并尽量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双赢的利益均衡格局。 

1.2 组织机构 

学校是管理主体,成立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领导小组,任命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学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协调工作,体艺卫处主任负责具体实施、指导开放工作,政教主任负责安全保障、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报案。总务主任负责场地、器材、设备维护,学校体育场所的日常管理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若干名管理员负责。 

1.3 运行机制 

学校校长牵头负责制定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实施方案,负责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全面工作,组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领导小组,上传下达,协调体育局、宣传部、公安局、财政局、社區、街道等单位,学校财务科、后勤管理科、保安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负责俱乐部规章制度的审批与俱乐部的设立,审核俱乐部收费经营,对俱乐部的经营状况或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强调安全工作和场地、器材、设备维护,制定相关制度和要求。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具体工作的策划和落实部门,是各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具体工作的实施者。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负责人由有管理经验的领导担任,也可以通过竞聘产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成员是学校体育教师、相关管理人员、外聘指导人员。各个运动健身中心的教练主要由体育教师担任,有训练指导的计划、日程和记录总结等。 

1.4 经费保障 

按文件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将获得国家体育彩票公益金分三年下拨的2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起步,同时国家每年给予学校2万元经费支持。市、县级政府每年给予学校不少于2万元经费或器材扶持。为保障开放的效果,实现可持续性,后期除了尽量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对外开放的同时,组建俱乐部财经领导小组,建立银行专户,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对部分参加训练的会员收取一定的费用,包括招收有体育特长学生、办培训班、对参加比赛的队员进行训练,收取的费用属于公益性收费,远远低于市场水平,不能满足人员的劳务费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室外场地不收费,但是室内场地如羽毛球、游泳池、篮球馆等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收取低于市场价的费用。通过承办市级、县级比赛、明星球赛,走市场化管理,商演、拉赞助、门票,获得收益。 

1.5 安全保障 

学校成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对场地开放活动的安全保障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细化,以制度为保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保证学校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保证教学,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在教学时间是禁止开放的,将场地开放时间在学校网站、学校公告栏公布,方便健身人员选择安排。在场馆门口挂公告牌,如进入场馆管理公告、制定突发事件预案公告、应急事件联系方式公告、公安干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公告、开放成效宣传。在安全风险较大的场馆特别是室内体育馆,如游泳馆、跆拳道馆、柔道馆等地除了安排体育指导员、救生员等,还进行录像监控,随时发现安全隐患、排除不安全因素。要求学校购买公共责任险,锻炼的人群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岗位职责,加强对场馆的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制度或规定者,管理人员有权进行批评教育或罚款,必要时交送有关部门处理。 

1.6 开放效果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属于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带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注重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依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进行管理,增加了青少年课余活动场所,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确保了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的落实,为孩子们安全健康度假提供了保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体育教师作为青少年俱乐部的一部分,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师特长,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了体育场馆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以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为契机,学校借助政府支持,改善硬件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地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服务了社区,服务了学校。 

2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开放模式的评价分析 

2.1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的优点 

青少年俱乐部模式的优点是学校可以得到相应的财政经费支持,有利于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为场地的后期建设和维护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学校体育运动发展;有利于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和市民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活动,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提升了俱乐部的知名度,展示了体育俱乐部的良好风貌;为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搭建平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有利于体育优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合理经营,缓解在管理和人员方面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2.2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的缺点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要求较高,如果管理不善,则难以维持对外开放;由于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在沟通和协调对外开放等方面增加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工作难度;在收费标准问题上难以把握。 

2.3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的适用条件 

采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放模式的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彩票公益金命名资助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且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彩票公益金资助;地方政府能保证每年的财政拨款到校;学校处于“城市中心”或“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学校知名度较高,体育场馆资源丰富,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保证体育项目的开展;学校应为体育传统学校,办特色体育教学,能吸引青少年和居民参与体育锻炼。 

3 结语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由于有良好的开放环境、先进的体育设施、优质的指导服务,科学的规范管理,使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工作有了组织保障、经费来源及管理规范等基础条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的运作模式使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进而开始走上了一条以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促进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良性循环的道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双赢的利益均衡格局。 

参考文献 

[1] 李承伟.北京市城区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2] 张彦,吴淑凤.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俱乐部管理范文

关键词:沈阳市;羽毛球;俱乐部;运营管理

我国是羽毛球运动的强国之一,在历次世界重大羽毛球比赛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涌现出了大批的羽毛球明星,如林丹、鲍春来、张宁、谢杏芳、谌龙等,这明星的出现也带动了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羽毛球运动作为人民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成为全民健身中重要的项目,由于羽毛球运动受天气、场地的影响比较明显,对运动场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羽毛球俱乐部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场地设施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就沈阳市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现状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了研究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现状,对中国知网上关于羽毛球俱乐部运营管理的论文进行整理研究,分析羽毛球俱乐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专家访谈法对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体育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针对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与专家学者进行研究。3.问卷调查法对沈阳市羽你同行羽毛球俱乐部、刘笛羽毛球俱乐部、利源丰羽毛球俱乐部、原动力羽毛球俱乐部、御风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96%。4.实地考察法对沈阳市羽你同行羽毛球俱乐部、刘笛羽毛球俱乐部、利源丰羽毛球俱乐部、原动力羽毛球俱乐部、御风羽毛球俱乐部进行实地考察的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羽毛球俱乐部运营管理满意度调查分析对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了关于当前运营管理现状满意度的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的满意度情况有一定的区别,有2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俱乐部运营情况非常满意,有35.4%的被调查者持满意的态度,有20.8%的被调查者持不满意的态度,有18.8%的被调查者持非常不满意的态度。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受多方面的影响,俱乐部的场地设施情况,俱乐部管理人员的学历及管理水平,俱乐部的营销理念及方法,俱乐部教练员的水平高低等,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俱乐部的正常运营管理,可见,一个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旦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俱乐部的正常运营。2.羽毛球俱乐部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对俱乐部的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了关于俱乐部运营管理存在问题的调查,其中调查的选项可以进行多项选择,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影响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有47.9%的人认为俱乐部设施差是主要的问题,有41.7%的人认为管理人员水平低是主要的问题,有39.6%的人认为俱乐部营销理念落后是主要的问题,有35.4%的人认为教练员缺少是主要的问题。当前羽毛球俱乐部的硬件设施不同,一些新建的俱乐部硬件条件较好,一些时间长的俱乐部条件较差,没有提供健身者运动后的洗浴设施,羽毛球场地情况也不理想,造成健身人员数量的减少。俱乐部的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些俱乐部聘请专业的管理学院毕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一些俱乐部老板自己或者是亲属进行直接管理,管理人员的学历、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也不利于俱乐部的正常运营。大部分俱乐部的教练员都是临时聘请的,流动性较大,教练员的态度、教练员的水平也不相同,专业教练员的缺少也会影响到俱乐部的发展。

四、结论

研究发现沈阳市羽毛球俱乐部的发展呈现出较好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专业俱乐部发展起来,也应该发现,在俱乐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俱乐部的正常运营管理。为了完善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必须要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不断完善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做好教练员队伍工作合同的签订及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俱乐部的服务制度,完善场地及相关设施的建设,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能力,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吸引更多的羽毛球受好者加入到俱乐部当中,以满足广大羽毛球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燃.借鉴健身俱乐部课程改革高职体育教学[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2]闫帅超,刘亚利,崔东霞,李欣.健身俱乐部会员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7).

[3]郝剑.周口市川汇区健身俱乐部会员健身状况调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4]李旭峰.商丘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趋势探究[J].商,2016(11).

第4篇:俱乐部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俱乐部 管理运行模式

1 、 目的

我国高校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的管理运行尚无固定的模式可循,管理运行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本文对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及运作模式进行讨论,为高校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 、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协会(俱乐部)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资料来源于近年的国内外各类体育专业期刊、杂志。文献检索以计算机为主,辅以手工检索。

3、 研究与分析

3.1对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管理模式的分析

3.1.1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与学校的关系

高校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具有政治、外交、经济、教育和文化娱乐等多重价值,任何高校发展体育都希望实现其多重价值,为社会为学校发展服务。对于体育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通过学校本身等干预来弥补协会调控的缺陷和不足,是确保学校体育活动稳定、健康、有序发展所必需的。

3.2对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运营体制的分析研究

3.2.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

高校是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归口管理部门,指导教师代表学校对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行使管理指导职责。并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条例。

3.2.2树立市场观念,进行市场运作

借助现代化的管理运营模式,以创新的理念服务与学生并且达到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以高校固有的独特背景,进行市场运作,多渠道争取经费。应对未来形势的挑战。

3.2.3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

俱乐部由主管部门负责向全校公开选聘管理人员及指导员,竞争上岗。管理人员选用懂体育、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的综合型人才,其他工作人员也要求有较高专业水平、良好的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定期对管理人员、指导员进行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做到权责明确,人尽其才,使所有人员都参与到俱乐部的管理中来,提高俱乐部的整体服务质量,扩大俱乐部的影响。

3.2.5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使俱乐部深入人心

任何新型事物要被人们,以及社会所接受认同,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也不例外。因此,在建立初期要加强对俱乐部的宣传。制定年度宣传工作计划,突出重点、全面兼顾。既要考虑到以学生为主的这个特殊主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层面的影响。可具体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利用高校自有的网络平台为基础,建立俱乐部网站,制作网页,及时公布俱乐部信息。

第二步:积极利用高校自身特有的媒体,通过开设专栏、电台跟踪报道、院系组织专访等形式,大力宣扬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公益性、对新时期青少年、特别是在校的高校大学生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第三步:在取得学校专业院系的大力支持下,比如在医学院的倡导下举办健康知识、科学锻炼等体育知识讲座以及宣传板报,海报,健康咨询,体质检测,表演赛,举行颁奖活动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免费发放健康、健身手册、书刊、传单等向青少年传播心理卫生、科学健身知识。同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还要宣传俱乐部章程、活动形式、培训方法、收费标准、优惠政策等内容,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俱乐部来。

第四步:以学校为主体,深入周边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宣传俱乐部的公益性、重要性,以获得更多单位和个人支持、赞助,扩大资金来源,扩大社会影响。学生俱乐部可以通过举办“体育日”、“体育节”、评优秀会员、向社会支持俱乐部的开明人士颁发“荣誉会员”或“社会公益活动奖”等活动来宣传俱乐部、扩大俱乐部的社会影响。

3.2.4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要充分发挥单项协会的作用

举办符合当地情况特点的、有本地特色的活动。

3.2.5积极创新、拓宽活动形式

学生协会俱乐部要积极创新,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俱乐部更具有活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除了俱乐部给会员安排的正常培训外。

3.2.6灵活开放的吸收会员方式

吸收会员要立足于高校,吸引大量在校大学生加入俱乐部,又要面向周边中小学、社区,特别是缺乏体育场地、器材、指导员的单位、学校吸收个人会员、团体会员,不同对象、不同项目、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和优惠策略,运用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各年龄层次的青少年加入俱乐部。

3.2.7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财务管理

学生俱乐部要坚持市场运作,由纯消费型转变为经营型,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为俱乐部吸纳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以保证高校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长期、健康的发展,已达到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可选择的资金来源除了学校体育专项资金外还可选择:国家体育彩票公益基金;企业、个人赞助;俱乐部会员交纳的会费;出租场地、器材收入等。在扩大收入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做好俱乐部的支出预算管理工作,为俱乐部的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使俱乐部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满足更多青少年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4 、 结论与建议

高校创办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的意义是深远的,可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形成和“健康第一”理念的普及。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组织要注重领导与行政领导相互渗透,影响俱乐部的发展。先我国高校学生俱乐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经营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缺乏懂体育、懂管理、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俱乐部经费来源窄,经营手段单一甚至没有经营手段,主要依靠高校本身扶持资金来维持,而获得外来企业资金的能力、自身造血功能更差,在这环境下使俱乐部多数功能无法发挥,甚至功能受损。

作为指导引导者的学校方面应适当加大对协会(俱乐部)资金投入,应做到办一个就活,不能只追求数量不管质量。理顺俱乐部与学校主管体育部门、学校行政部门、学生团体之间的关系,做到管办分离。俱乐部既要选聘、培养懂体育、懂管理、懂经营的人才,对俱乐部进行市场运作。也要注重高校本身对俱乐部的引导和管理,各高校学生协会(俱乐部)也要积极学习国内外知名高校创办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先进管理运营经验,在与其他国家高校国际交流时,学习吸取西方高校协会俱乐部的管理运营模式。创办有学校本身特色的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同时还要提高本校领导干部,以及教师们自身的体育意识,积极地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行列中来,让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渗透高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仇 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6.

2.凌平 联邦德国体育俱乐部的结构特点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3,3

3.周进强 迟泰棱,隋平等关于我国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M]见: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 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9-2000),北京:2000,08。

4.宋守训 等从国外俱乐部的发展看我国体育俱乐部制的建立与运行 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5―1996)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

第5篇:俱乐部管理范文

关键词: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对策;

职业体育在国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是一种社会化的组织,也是大多数体育发达国家开展体育运动所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职业体育制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运行机制。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职业体育的发展起点较低。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职业体育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职业体育发展规律的市场体系。然而,河南作为地处中原的第一人口大省,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经营效益不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河南省职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男女篮球职业俱乐部、男女排球职业俱乐部和男女足球职业俱乐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体育学术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网等电子媒介,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查阅相关书籍和报刊。

2、调查法

本文针对课题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调查、访问和咨询,从多角度了解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现状及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论文的顺利完成积累了珍贵的资料。

二、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现状

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实体化俱乐部组织结构,其基本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进行管理。经济来源仍以企业投入为主,一是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赞助和广告,二是由于俱乐部运营成本较大。另外一种是非实体化的俱乐部,其组织结构基本上仍然是竞技体育职业化之前的省体工大队组织结构。而非实体化俱乐部在经营上基本持平,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上级的拨款和企业赞助,加之运动员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其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

三、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调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造成的竞技体育人才外流,是制约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河南省职业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也与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关系。

(二)职业体育发展的政策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职业体育产业政策,从目前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来看,鼓励、支持发展职业竞技体育产业的特殊政策环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职业竞技体育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而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一类特殊的企业,它的经济活动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因此,需要政府的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制定一些专项的法规来进行规范和调控。

(三)管理制度

河南省的实体化职业俱乐部要么没有董事会、监视会,要么其董事会、监视会形同虚设,没有必要的机构设置和专职工作人员;董事会、经理人员、主教练职责不清,董事会没有正常行使俱乐部权利机构的职能,体育局的行政会议代替董事会或企业包揽一切的现象时常存在;俱乐部仍沿用专业队的那套制度,经营、管理、人事、财务、会计等制度没有实质性改变,有的俱乐部甚至连最基本的章程也没形成。这些不仅反映出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也反映出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监督与约束机制,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其健康发展。

(四)人力资源

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在一定程度上处在经济软约束的状态。个别实体化俱乐部一味追求比赛成绩,追求经济上的强刺激,并不在经营开发上下功夫,而是一味加大投入,甚至与其它省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攀比,滥发工资奖金,买外援、买球星、买教练,这种高投入低产出使俱乐部在经济上陷入恶性循环。这些也深刻制约着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四、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对策

(一)理顺产权关系,改善管理体制

俱乐部管理体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俱乐部的比赛成绩与经营水平。对于目前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从深化、加强俱乐部的管理体制入手,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深化、加强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才能真正实行政俱分开,让俱乐部大胆运作,放心经营。

(二)建立完善职业体育产业的法规制度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来支持、保护和规范。目前,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建设还处于不成熟的初级阶段,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还存在一些意料不到、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国家在对俱乐部的管理上,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还缺乏有力的监管力度和手段。因此,应该尽早研究制定出关于职业体育俱乐部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实施,严肃查处各类"假球"、"黑哨"等丑恶现象,加强对球队、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俱乐部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转变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

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在经营上存在着对门票认识不清、对无形资产开发利用不够、对产品的经营意识淡薄、收益不大等诸多问题,还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真正的企业,其经营渠道单一、经营效益不高。基于以上方面的问题,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对职业俱乐部进行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营模式。借鉴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成功经验,以提高竞赛质量为核心,带动其他相关产品的经营,并按照"核心产品经营--产品经营--无形资产经营"的经营模式运作,使职业体育俱乐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健康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内部的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合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梯队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模式,情况良好。

第二,在经营方面,自我造血能力较差,经营效益不佳,其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广告赞助收入,存在着门票收益低、无形资产开发利用不够、对产品的经营意识淡薄、收益不大等诸多问题。

第三,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应尽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实体化俱乐部,要尽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非实体化俱乐部而言,要尽快依法理顺自身产权问题,成为真正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挥的特殊体育企业。

第四,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应强化经营意识,积极转变经营模式,以提高竞赛质量为核心,带动广告赞助、无形资产和产品的经营和开发。

第6篇:俱乐部管理范文

1.1、管理者不重视服务质量管理

在大多数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中,管理者没有充分的重视服务质量管理工作,这是因为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服务质量对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即使有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制定了相关的服务质量标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标准去执行,缺乏专门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所以员工在工作时,也不会严格的按照服务质量标准要求自己,使得服务质量降低。

1.2、服务质量管理认识呈现出片面化

在很多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中,认为服务质量管理需要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缺乏服务质量管理整体性的认识。实际上,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中,消费与服务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控制应由提供服务的部门来负责,而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所有部门都是提供服务的部门,因此,服务质量管理应该在整个商业健身俱乐部中实施。

1.3、管理者对服务质量的认识存在误区,忽视社会关系

在对服务质量的认识上,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其是一个完整概念,所以在进行管理时,缺乏系统控制。商业健身俱乐部员工的服务水平仅仅是服务质量的一部分,还应包括设施、设备、环境质量、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内容。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制定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时,只将自身的服务质量标准和员工服务水平作为衡量标准,忽略了会员的感受和评价,从而导致商业健身俱乐部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很好地满足会员的需求。

1.4、缺乏必要的建议奖励措施

在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员工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但是由于俱乐部缺乏必要的建议奖励措施,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受挫,严重时会导致员工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影响俱乐部的服务质量。

1.5、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员提出的问题

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的会员会在健身一段时间后,提出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临时更换教练问题、价格问题、环境卫生问题等,而对于会员提出的合理问题,俱乐部不能及时的解决,导致会员对俱乐部的满意度降低,这样一来,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形象和口碑就会变差,不利于俱乐部的发展。

1.6、提供的体育服务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不到位

在技术质量方面,不到位的突出表现有四点:缺乏对建筑、专业和服务设施设备的管理;专业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会员的需求;在客流高峰期,提供的项目和服务不符合曾作出的承诺;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在功能质量方面,商业健身俱乐部非常重视员工的服务质量,然而员工在工作时的精神状态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其提供的服务不能让会员满意。功能质量不到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员工的态度冷漠、生硬,行为随意、欠优雅等。

1.7、提供的服务项目不能满足会员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的商业健身俱乐部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大致上基本相同,存在着很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不利于满足会员的个性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没有形成完善的会员个性需求档案,不能提供跟踪服务;二是服务的灵活性差,对于会员提出的规范服务以外的要求无法满足;三是在设计个性化健身服务产品时,忽略会员的需求。

2、构建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2.1、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商业健身俱乐部所提供的健身服务产品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健身显性需求,一是潜在的隐性需求。将这两种需求的特征和特性加起来,总和就是服务质量。由此可以得知,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具有综合性,也就是说不仅要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还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与配合。而建立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很好地满足会员的各种需求,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2.2、是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成功的基本保证

作为商业健身俱乐部,要想经营成功,就需要保证两条:一是健身产品质量好;二是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低。为了满足这两项经营目标,就需要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并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主要的管理目的。

2.3、既是商业健身俱乐部的需要,也是会员的需要

商业健身俱乐部构建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俱乐部的需要和利益;二是满足会员的需要和期望。由这两方面的作用可以看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促使商业健身俱乐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有效地提升会员的满意度,赢得会员的信任。

3、构建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构架

3.1、战略规划

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战略规划包括八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许多体育舞蹈爱好者泯灭了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情。体育舞蹈在国际上的广泛推广受到了阻碍,直接影响到体育舞蹈在全球的普及。

3.2、比赛形式存在的弊端

第7篇:俱乐部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足球;足球俱乐部;意义

[作者简介]吴伟(1971-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经济。

现代社会对高等体育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应切实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出发,做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观,同时又贯彻的思想。高校足球俱乐部是与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相配套的课余足球教学,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集知识、健康、竞技、娱乐、兴趣多元为一体,是目前高校足球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高校课余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更是提高高校足球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足球俱乐部的概念

1.高校足球俱乐部的性质

高校足球俱乐部是在学校领导下,在足球专项教师指导下,由有足球特长的学生负责组织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足球教学和课外足球运动,积极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足球专项素质和综合能力,推广和开展足球运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为目的实验性体育组织,也是学生认识社会、适应并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

2.高校足球俱乐部的任务

组建高校足球俱乐部的目的就是通过俱乐部的形式,提高足球在校园里的影响力和足球人才的综合能力。高校足球俱乐部通过吸引大量的非足球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从而提高的高校足球人口,扩大足球在高校的普及和影响力度,推动高校足球的发展。

高校足球俱乐部从提高学生的足球竞技水平、组织相关赛事能力等入手,以足球俱乐部为平台,扩大学生的接触面,参与更多的社会相关领域的工作,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高校足球现状

1.高校足球人才培养滞后

传统的高校足球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教学方式仍是“填鸭式”,教师强行灌输,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原具备的基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多是被动性的接受,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自主学习、实践的成分也较少,这非常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

另外,对足球人才的培养仅限于第一课堂,诸多课外、校外的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足球相关课程的设置又受到场地、器材和设备的极大限制,课程结构单一,供学生可选择的种类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身体发展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素质不高、综合能力较差,知识技能又远离社会实践。

2.经费不足

经费是运动员训练的保证,是队伍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高校足球向前发展的基础,经费是否保障,直接影响着训练、比赛的质量。高校足球的经费来源基本都来自学校拨款。足球队是一个多人集体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作为基础保障,由于经费不足也直接影响到高校足球水平的提高。

3.缺乏比赛

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的唯一途径。比赛是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比赛或者比赛少就会导致训练成果无法检验、运动员教练员积极性下降等相关连锁反应,不利于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各高校普遍都存在着没有比赛可打或者高水平的比赛很少,无法很快提高球队整体水平,更加难以把高校足球整体水平提高到另一个高度。

三、建立高校足球俱乐部的意义

1.建立高校足球俱乐部可以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在高校建立足球俱乐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选择自己所爱好的足球运动,从而让参加者在活动中体验到足球的乐趣,激发起对足球的兴趣。建立高校足球俱乐部制可以保证学校足球工作的延续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实行的是两年制普修,即在一、二年级进行体育教学,三、四年级则是放任自流。据调查,业余时间自觉自愿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只占1/5,这就给许多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带来困难,使终身体育成为一句空话。建立高校足球俱乐部,可将喜欢足球学生吸引并组织起来,使之在足球竞赛、训练中锻炼身体,提高技术水平,并培养其足球兴趣和健康的心灵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高校足球俱乐部的成立将保证高校对高等人才在足球方面投资的延续性,为开发足球人才、提高足球人才的质量提供良好途径。

2.建立高校足球俱乐部可以增加足球经费来源。高校足球俱乐部可以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如争取高校体育部门重视与拨款、企业赞助、俱乐部冠名、社会捐赠等方式,保障俱乐部的经费来源。尽最大努力挖掘足球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足球经费来源结构多元化。

3.建立高校足球俱乐部可以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和学生足球活动的水平。足球俱乐部形式能为学生进行足球运动和训练提供良好的运动空间。学生在足球俱乐部内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足球项目接受更系统的训练,这样会有更充足的动力进行足球专项学习。同时,足球俱乐部的成员具有一定的足球运动技能。通过足球俱乐部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足球特长,提高足球运动技术水平,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展学校的足球活动。学校的足球活动是丰富学生业余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很高,但如果足球比赛水平很差,没有观赏性,那就失去了开展足球活动的意义,也不利于足球活动的开展。建立高校足球俱乐部后,只要从足球俱乐部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就很容易组织一次具有一定水平和观赏性的足球比赛。所以说,建立高校足球俱乐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水平和推动高校足球活动的蓬勃开展。

4.建立高校足球俱乐部可以参加更多的比赛。校内以俱乐部为单位组织比赛,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归属感、荣誉感。校外,俱乐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情况,参加社区和社会的各种足球比赛提高比赛经验,扩大俱乐部在社会上的影响,增加社会大众对高校足球俱乐部的了解,争取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尤其是企业界的资助,一举多得。

四、结论

建立高校足球俱乐部,可以切实解决目前高校足球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是提高高校足球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

第8篇:俱乐部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成本法;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一、人力资源成本的认定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特点,是单独计量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和替代成本:属于资本性支出的予以资产化处理形成企业的资产,并按受益期分摊转化为费用;属于收益性支出的则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因此,足球俱乐部取得的人力资源的使用权,主要体现为合同的签订或买断。其运用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应该视作资本性支出,资产化处理后在确定的分摊期限内摊销;俱乐部运用人力资源的使用权时所发生的工资、奖金等支出,则属于收益性支出,应计入当期费用。人力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采用成本法计量,即为其取得价值,主要原因是俱乐部取得球员所有权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易目的,而且当前发展状况下还不具备以公允价值法计量人力资产的条件。

基于上述原则,可以分别对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替代成本在足球俱乐部中的具体归类展开讨论。

足球俱乐部对足球运动员合同(以下所提计量概念中的足球运动员或球员和管理人员,都指该人员的合同)的取得成本主要为球员的转会费、签字费等,管理人员的招募、选拔、录用等成本。

足球俱乐部对人员的开发成本主要应当包括管理人员的培训成本(如俱乐部已聘教练员的进修),职业球员的训练成本,以及青年球员训练营的基本投入。

足球俱乐部对人员的使用成本列为当期费用处理,主要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保险费用等。维持成本主要表现为球员和管理人员的年薪;奖励成本主要表现为成绩或者业绩奖金;调剂成本则来自于调剂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还有医疗费用、文体活动开支等;由于足球运动中球员极易受伤,因此常规的保险支出应当列为球员使用成本。

遣散成本在足球俱乐部中主要表现为俱乐部向球员或管理人员支付的解雇金,人员离开前的业绩差别成本,以及空职成本。但是由于离开前业绩差别成本和空职成本属于机会成本,所以不登记入账。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得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中,将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与开发成本列为资本性支出,进行资产化处理。而使用成本则计人当期费用。

这里有几项成本需要特别说明与讨论:

1 作为运动员,日常训练是为了保持身体素质与状态参加比赛。并对球员能力进行改进提高,因此训练相关日常支出视作开发成本,而训练设施可以作为俱乐部资产处理。

2 有的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豪门”俱乐部,会受到涉及球员日常生活的赞助,例如球员正装。球员用车等。以球员用车为例,应当将球员个人用途支出以外的部分。计入使用成本列为费用。同时将赞助的汽车计入赞助收入。

3 将青训营成本归为开发成本的主要原因是,青训营本身几乎不能为俱乐部在现阶段带来收益,但是它是针对俱乐部未来球员的人力资源开发,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类似于一般企业的定向成本(岗前培训成本)。如果将其列为费用处理,则可能带来俱乐部的短视行为。例如知名足球运动员现皇家马德里队队长劳尔,最初就是由于马德里竞技俱乐部解散青训营导致转投皇家马德里队的。

4 青训营学员毕业后,大部分球员在毕业前或毕业后没有成为职业球员,而成为职业球员的队员也有部分球员没有签约本队。笔者认为作为投资,其成本应计八成为职业球员的人力资产账户,而没有签约本队的队员由于没有带来转会收入可视为人力资源损失。

5 俱乐部雇佣的球探(负责在各地观察各年龄段球员为球队考察目标球员或者物色有潜力的青年球员)的各种成本,笔者认为应将其视为管理人员的成本来进行处理。因为优秀的球探如同优秀的其他管理人员,同样可以带来俱乐部的收益,例如潜在的球员价值增值。

6 足球球员是受伤的高危群体,俱乐部的医疗支出(除了球队队医的成本单独按照管理人员处理外)和保险支出一般可以认为是球员的使用成本,而保险理赔收入则计入营业外收入。

7 租借合同与短期合同(一年以下)由于使用期较短,应当计入使用成本。但是球员短期受伤对球队的影响属于机会成本(直接带来赞助与转播收入损失除外),因此不计入使用成本,但如果是长期受伤则应当将之视作资产损失处理。

8 将人力资源资产化后需要进行资产的摊销,但是笔者认为摊销的部分应当为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原因在于开发成本作为投资,在球员合同到期自由离开的这种极端假设下,开发成本额具有沉没成本与损失的性质。摊销的年限应以所评估球员履行的台同年限为基础,为方便计算,可以将每份合同的取得成本按合同年限进行摊销。球员流动性较大,因此实际中合同剩余两年以上时往往合同价值减值不明显,但同时考虑到球员价值波动较大,笔者认为以直线法进行摊销比较符合谨慎性原则。

二、账户设置

当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理论已比较成熟,可以将之应用到足球俱乐部中。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在传统会计账户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人力资产”、“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产费用”、“人力资产摊销”和“人力资产损益”账户。由于足球俱乐部人力资源尤其是职业球员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可以为每名球员进行单独核算设置二级账户,管理人员则以一个部门为单位进行二级账户的设置。

“人力资产”账户,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俱乐部目前所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账户核算企业所发生的人力资源取得、开发成本支出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借方登记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时所发生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额;贷方期末转入“人力资产”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需要特别处理的是,由于青年训练营尚未确定是否能为俱乐部带来收益,因此在学员毕业前不转入“人力资产”账户。

“人力资产费用”账户借方登记当期人力资源使用成本,贷方期末冲减当期利润。

“人力资产摊销”账户核算“人力资产”账户(主要为取得成本)的累计摊销额。借方登记人力资源退出俱乐部时,俱乐部在该人力资源身上所发生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中已累计摊销的数额:贷方登记俱乐部当期应分

摊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人力资产”账户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的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的累计摊销额。

“人力资产损益”账户核算因人力资源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借方登记人力资源退出俱乐部时俱乐部在该人力资源身上所发生的人力资产(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尚未摊销的数额,或者俱乐部辞退员工时所发生的遣散费;贷方登记人力资源退出俱乐部时向俱乐部缴纳的赔偿金(例如,该人力资源在合同期内违约离开俱乐部,按合同规定应向俱乐部缴纳的赔偿金)。期末时,如果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则将其差额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方,冲减本年利润;如果借方发生额小于贷方发生额,则将其差额从该账户的借方转入“未分配利润”账户贷方,增加本年利润;期末结转后“人力资产损益”账户无余额。

三、账务处理

以RMC俱乐部为会计核算的实体。

1 假设球员A由FCB俱乐部转会到RMC俱乐部,花费了转会费1 200万元。A与RMC俱乐部签订合同,签字费20万元,年薪150万元,进球奖金30万元;肖像权,球员与俱乐部各享有50%,违约金3 000万元,合同期限为4年。交易费用在此忽略。

球员转会相关会计处理:

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A(转会费、签字费等)1 220万

贷:银行存款 1 220万

A获得赞助商赞助汽车一辆,价值30万元。

借:人力资产费用——A 30万

贷:应付福利 30万

借:应付福利 3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赞助收入 30万

赛季前集训、日常训练,平均每名球员摊销10万元支出。

借:人力资源开发成本——A 10万

贷:银行存 款管理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等 10万

A在第一个赛季中受伤一个月,俱乐部为其支付医疗费用5万元,保险理赔4万元。

借:人力资产费用——A 5万

贷:银行存款 5万

借:银行存款 4万

贷:营业外收入 4万

A在该俱乐部效力的第一个赛季,进球达到奖金要求,日常训练支出为20万。

借:人力资产费用——A 200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年薪 150万

应付职工薪酬——奖金 30万

管理费用,低值易耗品(部分训练辅助器材)——20万

赛季结束时,结转人力资产费用。

借:主营业务支出管理费用等 235万

贷:人力资产费用——A 235万

期末结转人力资源取得与开发成本。

借:人力资产——A 1230万

贷:人力资源取得成本——A 1220万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A 10万

摊销A的人力资产(取得成本与开发成本)。这里采取直线法摊销;由于A为转会引进,因此开发成本为每期固定发生,所以摊销当期发生额。

借:主营业务支出管理费用等 315万

贷:人力资产摊销——A 315万(305万+10万)

第二个赛季,人力资产摊销额与第一个赛季相同。第二个赛季结束后,SEV俱乐部支付2000万购买了A球员的合同。

借:人力资产摊销——A 630万

银行存款 2 000万

贷:人力资产——A 1 240万(1 220万+20万)

人力资产损益 1 390万

本赛季期末结转人力资产损益,假设其他交易未发生时,借方发生额小于贷方发生额,编制如下分录:

借:人力资产损益 1 390万

贷:未分配利润 1 390万

2教练员B作为管理人员与RMC俱乐部签订为期两年的合同,年薪200万元,违约金400万元。聘用支出3 000元,开发成本3000元。

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B 3 000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B 3 000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招聘、培训人员费用等)6000

合同第一年结束,俱乐部支付B薪酬。

借:人力资产费用——B 200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万 借:管理费用 2 000万

贷:人力资产费用——B 200万

期末结转人力资源取得与开发成本

借:人力资产——B 6 000

贷:人力资源取得成本——B 3 000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B 3 000

合同第一年末摊销人力资源成本,由于是管理人员,开发成本并非每年发生,所以取得成本可以按合同年限进行摊销c采用直线摊销法)。

借:主营业务支出 管理费用等 1 500

贷:人力资产摊销 1 500

合同第一年结束后,俱乐部向B协议支付50万元辞退。

借:人力资产摊销 1 500

人力资产损益 4 500

贷:人力资本成本——B——取得成本3 000

——开发成本 3000

借:人力资产损益 50万

贷:银行存款 50万

本赛季期末结转人力资产损益,假设其他交易未发生时,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编制如下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 503 000

贷:人力资产损益 503 000

3 假设某批若干名青年队员多年累计支出40万元。已计入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假设其中签约成为职业球员共有10名,其中6人签约本队,未签约本队的计入“人力资产损益”

将4名签约本队的青训球员摊销在青训营人力资源成本。

借:人力资产——_6名签约球员各自二级账户24万

贷:人力资源开发成本——青训营某批球员 24万

摊销4名未签约本队球员。

借:人力资产损益 16万

贷:人力资源开发成本——青训营某批球员 16万

期末借方人力资产损益冲减“未分配利润”,以后赛季本队签约球员按前述处理。

四、期末列示与报告

以成本法计量的“人力资产”及其相关账户应列示在赛季财务报表表内事项,其基本方法与其他资产类似,考虑到其交易和流动具有活跃市场,因此其列示位置应考虑介于“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相关资本性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计算应税所得额时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五、总结

足球产业作为典型的主要依靠人力资源来发展的第三产业,具有人力资源流动性高、人力资产交易活跃等突出特点。在活跃市场的推动与支持下,研究其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与实践相互推动,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相关准则制度,可以为其他人力资源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提供范本和借鉴,最终实现人力资源会计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服务。

本文解决了青年球员人力资源开发成本的确认、计量与分摊的问题,为其他市场经济化的体育部门提供了思路;同时解决了取得成本与开发成本的划分问题,并将训练支出进行了合理处理。这些代表性的问题解决后,一般性质的市场化运作的体育俱乐部都可以适用类似的成本会计制度。同时,对于娱乐、高科技等产业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俱乐部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 俱乐部活动 科学管理

随着各大高校体育俱乐部兴起,大家对此存在不同的认识。一些学生认为,体育俱乐部就像娱乐场所,有兴趣的时候就去玩一玩。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如何去有效利用体育俱乐部锻炼自我、发展自我,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认识。自然他们也就不会关心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这样的体育俱乐部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渐渐形同空置。如何团结每一个会员,如何和会员共同维护体育俱乐部,这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先要了解俱乐部的内部成员、资源等等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

一、体育俱乐部的性质

近几年来高校体育俱乐部逐步兴起,它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加入的社团,会员通过交流、学习达成共同进步的目标。

相对传统的体育课,体育俱乐部是具有优势的: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策划、自主管理的社团组织,不与考试成绩关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和技能。追根到底,体育俱乐部的存在,弥补了大学体育活动时间不足的缺憾,还可以避免学生因为体育课选项引起的运动项目局限性。有了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同时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从事练习、开发潜能,获得提高和进步。

体育俱乐部的活跃,可以促进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但能让学生走出固有的学习天地,更好地融入到周围的生活当中去,也能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增强交流沟通等能力,这是体育俱乐部能够在高校快速兴起的重要原因。

二、体育俱乐部的管理

随着高校体育俱乐部规模的扩大、项目的增加,矛盾日益凸现,如会员水平参差不齐,需求不同,甚至产生摩擦。管理跟不上,就会影响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一)设立体育社团管理机构

由于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各单项体育俱乐部之间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或有冲突和重复,所以,体育俱乐部应设立完备的体育社团管理机构,实现对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分配、人员登记、资源管理等。

单项体育俱乐部每届推选出热心、有能力的会员担任部长,挑选一批学生担任部长助理、财务、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活动委员,对所在的体育俱乐部进行管理。部长统筹俱乐部的重大事务。体育俱乐部收取的费用由财务根据各单项俱乐部收入、需要再次分配和管理,对每一笔开销登记明细并公布,鼓励单项俱乐部适当开展活动、有效使用经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宣传由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管理人员负责,还可以组织不同单项体育俱乐部合作组织活动,合理分工。

此外,管理者要对各体育俱乐部会员数量、会员水平等做好统计,并要求其根据每届所吸纳会员的水平、特点开展培训并组织比赛。这些比赛可以有适当奖励,是内部交流,也是为学校的竞赛选拔后备人才的有效手段。会员通过各类活动能认识到自己的现有水平,找出不足之处,会员们可以互相帮助,提高运动水平。

(二)体育俱乐部资源的合理利用

体育俱乐部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硬件资源可以通过向学校申请获得,而专业知识、技能和指导教师等软件资源则相对困难。据了解,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很少有时间为体育俱乐部讲课,因此,体育俱乐部的负责人,应该积极联络老师,请其在空闲时间来为会员指导,或请老师为体育俱乐部的骨干会员指导,再由他们传授给普通会员,这既能使骨干会员的水平得以提高,也可以获得教学资源的最大利用。

体育俱乐部现有的硬件设施如何分配和使用是个问题。比如羽毛球体育俱乐部会员的羽毛球拍和球是由俱乐部提供还是会员自备、社团的医用工具如何配备、足球场等公用集体配套设施的使用及培训时间的分配等,这些都是要经过考察慎重安排的。安排专人分配场地、时间、工具是最合理的方法。

另外,为了拓展体育俱乐部的功能,可以在不同的体育俱乐部之间举行联谊活动,拓展会员的见识,增加会员接受其他运动项目的机会,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如有兴趣广泛的学生,可以在体育俱乐部建立交流部,安排有多样兴趣的同学同时接触不同的项目,使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丰富多样。

(三)纪律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体育俱乐部要有集体意识,更要有纪律要求。会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严格履行义务。

首先,会员必须登记真实详细的信息、缴纳相应的费用。俱乐部通过对会员的了解,在尽力满足会员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和合理安排教学、竞赛等活动,要求会员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培训,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到场,必须履行正规的请假手续。其次,组织活动,特别是校外活动时,一定要遵守管理条例,不能独自行动,更不能在没告知负责人的情况下,私自外出。最后,确认入会后,必须无条件服从管理规定,不能随便更改或破坏,如果有同学多次违反相关制度而教育无效,应该开会批评,严重的话可以取消其会员资格。

体育俱乐部必须保证绝大多数会员的最大利益,不能因为个别同学的不良表现影响到俱乐部的正常工作。对于每一个不服从管理的人,管理层必须正视,决不能姑息,必须要明确俱乐部的管理条例,必须增强会员的集体主义意识,要有一定的纪律意识,俱乐部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关乎每一名会员的活动质量,会员们希望能保障其运动的权利,在课外获得运动的快乐,所以,科学管理是让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

对于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不能单一,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故步自封,要接受多方意见,要多学习其他俱乐部的先进之处,让俱乐部朝更快更新的方向发展。另外,要时刻检讨俱乐部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适时改正,还要多安排活动增进会员间的友谊。同时,要合理安排费用,尽可能更新俱乐部的硬件设施,让会员们在好的设备上享受运动的激情。

体育俱乐部是高校必不可少的社团,但不能把吸纳会员作为任务来完成,而是要采用任何可能的手段,让每一名会员把俱乐部当成自己的家,闲暇时,多和俱乐部的人交流,对于俱乐部的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充满凝聚力的社团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2]赵树安,陈有财.高校体育场馆使用效率与效益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