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1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民营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辽阳市按照“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经济发展思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壮大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然而,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8年末,全市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实现1397亿元,位于全省第7位。实现上缴税金39.2亿元,位于全省第8位。实现企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58亿元、253亿元,实现出货值57亿元,均位居全省第7位;实现利润总额109.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8.6万人,比1978年增加45万人。

从总体看,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民营企业体制方面,家庭型传统民营企业仍普遍存在,资源配置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而在政府体制环境方面,目前仍存在政策透明度不高,信息渠道不畅等现象。二是一些权力部门和垄断部门在政策的落实上不到位,个别部门甚至还存在、对企业管卡压的现象。三是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金融瓶颈仍然是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较大障碍。以上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加快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引进和重用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加强企业人力管理。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据统计,我市民营企业从鞍钢、本钢等企业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达200余人,技术工人3000多人,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其次,鼓励和支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通过向社会募股、转让股权等形式,进行投资扩张。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步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发展上规模、管理上水平。

2.构建创新体系,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完善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全面提升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整合社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加快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步伐,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其次,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合。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把科研成果拿到企业共同进行中试或工程化、产业化研究,鼓励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构,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依托区域资源

首先,辽阳是全国闻名的化纤城。基于这一产业优势,把发展化工、化纤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有大企业的主副产品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其次,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业。辽阳新特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的蔬菜,无污染、无公害。“波特”农产品的推出,塑造了一个立足古城、辐射东北、销往全国、放眼世界的品牌。而辽宁博丰集团又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第三,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因势利导,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矿产业,壮大民营经济。

4.加大招商引资、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开发区和园区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新机制;坚持引企业、引项目、引生产要素同步运作,积极引导域外投资商投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推进商贸流通。二是做好安商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同时建立快捷高效的管理服务网络和制度,对外商实行专人跟踪负责服务制,做到招商与安商并重。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就要拓宽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其次,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再次,创新信贷品种,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5.法律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在制定和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立法研究。颁布有关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从而能有力地推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三、结语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逐年增多,已成为辽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涌现出了如:忠旺集团、波特现代农业园区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骨干民营企业,使辽阳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民营企业的发展又受到思想观念、体制以及政府职能等方面的严重制约。为此,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扩大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晖,厉以宁.民营经济当前有两个大机遇[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0(06):10-13.

第2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创业文化,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富民经济,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有多高,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多快。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创业文化建设,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加大对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民营经济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县委提出的“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突破口之一。要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使政府职能部门增强为民营经济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认真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质。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对民营企业开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投资建设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制定和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紧紧抓住省委提出的“三创”的有利契机,立足本地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做好民营经济大发展这篇大文章。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越位的退出来,错位的调过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加大软环境工作整治力度,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维护和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投资者、创业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3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089-02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而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最关键之举就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可以说,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是未来县域经济的主体。

1 发展民营经济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民营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民营经济的领域不断拓宽,规模逐渐壮大,占县域经济成分比重逐步增大。从我国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一个县域经济的民营经济成分的多少、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具体表现在:

一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民营企业与农业产业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培育龙头,而很多民营企业起源于农村又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提升县域工业化的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实行了保重点的投融资体制,县域经济的投资主体落到了民众头上,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县域未来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弱。所以,县域经济要推进工业化必须依靠民营工业,一方面是依靠现有的民营工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是依靠民营增量资金,投资于工业,扩大工业的总量。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解决县域城镇化的问题。城镇化首先应该是产业的城市化即要发展城市产业,在县域经济中,有能力进行投资的主体就是民间力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也是民营经济。随着经济发展和自身的需要,民营企业更加向城镇集中,并形成工业小区,进而促进了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所以,民营经济就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内在活力。

(2)民营经济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县乡财政困难两大难题的根本途径。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徘徊不前较为明显,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县乡财政脱困问题,光靠农业本身不行,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使农民在未脱离土地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县乡财政困难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普遍问题,振兴县乡财政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借此培育县乡财源,做大县乡经济和财政收入这块“蛋糕”,增强县乡经济发展后劲。

(3)民营经济是增加县域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党的十七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而民营企业可以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也是城镇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主要场所。因为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民营经济,绝大部分属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规模较小,就业成本相对较低。在劳动力素质短期内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便于安排那些城镇下岗职工及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单一的就业群体,也容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越发达,人们的就业渠道就越多。因此,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提高就业率,起到稳定社会,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2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只有全方位启动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县域经济民营化,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规模和实力,所以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1)不断改善和优化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消除阻碍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障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县域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要扫除观念障碍,优化舆论环境。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要从大的体制环境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消除偏见和歧视。通过舆论倡导、树立典型,促进企业家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树立服务意识,优化执法环境。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弱化管理职能,优化服务质量。在提供方便、协助立足、促进发展三大方向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要坚决整治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乱”现象和不正之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私有产权和发展权,认真查处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一些必要的收费,实行归口管理,统一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完善举报制度,切实加强执法监督,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要加强宏观指导,优化政策环境。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域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要放宽民营经济从业对象、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企业冠名等限制,不断完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从而促进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中小民营企业借贷难问题,成为制约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大发展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要构建金融支持体系。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严重不足表现为金融组织机构不健全。重构后的县域金融组织架构应该是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机组合而成的功能互补、结构优化、运作有效的完整体系。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面向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的专门银行。

二要加强信用担保体系。民营企业要拿到贷款,必须有担保机构愿意担保,因此必须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民营企业自身要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征集企业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定企业信用评级的统一标准,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融资担保领域,明确省财政对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给予信用支持,鼓励其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统一法人,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积极引导和提高县域民营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些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要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养、培训,组织民营企业家到高等院校系统地接受现代管理知识教育或参加短期的管理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要经常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外地参观、考察,参加各类经贸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要教育和引导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努力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了解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

二要依靠技术创新做优民营经济。当前县域民营企业存在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优势不强的问题。而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科技进步,广泛吸引和利用各类科技人才,加强新产品研制开发,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形成优势产品,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要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规模是基础,产权多元是核心,人才建设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最终目标是实现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产权结构由单一化向股份化转变,企业决策由个人化向民主化转变,企业班子由家族化向专业化转变,员工管理由雇佣化向人性化转变,企业经营由作坊化向规模化转变。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创新管理方式,跳出任人唯亲、家族式管理的圈子,实行“能人战略”。要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避免经营决策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民营企业注重培育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引导民营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搞好诚信建设,强化企业信誉。

参考文献:

[1]陈文伟.突破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困境的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41.

第4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主体 桥头堡对策

云南省实施“桥头堡”战略后,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出来。“桥头堡”战略强调云南省要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同时借助于“桥头堡”战略,也要成为云南省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战略步骤。民营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成分;民营经济在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2年10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于近期的《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中提到:“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云南桥头堡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但是总体而言,云南省的民营经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也落后于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桥头堡”战略背景下,民营经济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当前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试图提出若干建议。

1 “桥头堡”背景下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民营经济目前有了很快的发展,一些民营经济实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据云南统计年鉴显示,2005至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呈逐年上升态势,2011年为3743.14亿元[2]。但是,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凸显了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1 民营经济生存的制度环境亟待提高

云南省的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民营经济主体仍然没有享有与其他经济主体同等的“国民待遇”,民营经济生存的制度环境亟待提高。这里所说的“制度环境”,是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外在综合因素,包括国家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法律政策,投融资环境约束,行政审批手续,等等。民营经济的非公有制特征,使得其在创业、投融资及发展方面仍然遭受一种“主观歧视性”待遇,生存的制度环境亟待提高。

1.2 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难仍得不到有效缓解

在所有凸显的问题当中,理论界一直重视的问题是民营经济主体的融资问题。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难以回避的瓶颈。大型商业银行对民营经济主体一直持有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曾就民营企业融资难及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通过民建云南省企业委员会成员对云南省32家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成本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18家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商业银行取得长短期资金,占了被调查对象总体的56%;13家民营企业另外采用了长短期民间借贷形式进行融资;14家民营企业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个别民营企业通过客户朋友筹集资金。由此可知:商业银行贷款由于其资金成本低仍是民营经济主体的首选;当从商业银行融不到所需资金或所融资金仍有缺口时,民营经济就不得不转向于资金成本高的民间借贷,其资金成本率是前者的4倍左右,在18%至60%之间波动。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对微利民营经济主体而言,更是将其处置在了生存警戒线的边缘。

1.3 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主体发展缓滞

总体上看,云南省民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贡献值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民营经济实体的经济增加值不高,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实体数量上较其他省份而言比较少,规模小,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主体发展缓滞。

2 原因分析

以下将对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2.1 当前云南省民营经济的制度环境因素影响更大

虽然云南省的民营经济主体本身有一系列问题尚待提高,比如应提高民营企业家自身的管理素质,应主动披露财务信息,应凝聚更多的管理人才,等等;但是从目前云南省民营经济所处的环境看,外部制度环境因素影响民营经济更大些。熊波、陈柳(2006)从制度角度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做了研究,认为从根本上说,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是制度问题,对发展环境有着特殊依赖性,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来建设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外在的制度环境中有如下两点因素影响更大些:首先由于云南省属边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均比较落后,民营经济在观念上仍是中小经济的代名词,地位远居于国有经济之后;其次在实务中,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没有一定的倾斜度,本质上仍将民营经济置于一种被动的地位,难以在各方面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并进。

2.2 众多因素制约了民营经济主体的融资

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难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世界上各个国家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通过对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难进行原因上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融资难的原因分析。第一,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营模式缺陷导致民营经济主体贷款难。根据周兆生的研究,认为银行对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以胜任的原因就在于其庞大的层级结构使成本过高,包括监督成本高,激励不足;体现在业务上,就是审批手续相对严格而且审批期限长[4]。银行出于自身风险因素的考虑,往往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贷款,考虑优质客户。对于民营企业,由于不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及潜在风险,以及没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银行职员对民营企业进行细致而专业的考评,银行对民营企业体现出一种“惜贷”、“慎贷”的主观歧视性倾向。第二,民营经济主体自身的特点制约了其进一步的融资与发展。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管理上相对落后,没有凝聚到足够的优秀人力资源,创新性不强;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这些对银行等贷款金融机构而言,风险是巨大的,是不可估算的。因此,银行从主观上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第三,银企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的不对称情况。民营企业及银行所处的地域范围越大,如大中城市,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民营企业贷款的可得性越难。

2.3 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团队推动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主体发展

民营经济主体要持续不断地发展,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不至于被后跟进的模仿者置于不利竞争地位。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有优秀的人力资源团队来推进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主体的发展。人力资源是推动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云南省地处国家边缘地段,较其它省份而言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而云南省本地的科技创新人才往往分布于各高等学校、各科研院校及各科研机构。民营经济主体所需要的科研人才与云南省的人才分布形不成一个有效的“交集”,则技术创新不能应用于生产力,不能利用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

3 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对策

“桥头堡”战略,本质上是实施一种“走出去”的战略,即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站位于 “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省的民营经济应当前瞻于开放式的市场,定位于区域一体化经济。对此,提出以下云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策。

3.1 大力提高云南省民营经济主体生存的制度环境

应大力提高云南省民营经济主体生存的制度环境,创造一种促使资源配置要素自由流动、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

3.1.1 建立民营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云南省已经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应建立一个民营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民营经济主体需要的各种咨询服务、各种可投资领域、各种可融资渠道等信息予以公布,以达到资源信息共享,消除各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3.1.2 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鼓励优秀人才服务于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主体由于自身的诸多缺陷导致吸引不到优秀的人力资源,如生存周期短,前景不明朗,薪酬待遇不高,或事业前途不好等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就职于民营经济实体的毕业生大多不必办理档案手续,不被纳入高校就业统计中,这种现状多少也不利于民营经济实体的发展。因此,政府及各职能部分要采取各种积极的如提高薪酬待遇等措施来鼓励优秀人才服务于民营经济。政策上应有一定的倾斜度倾斜于民营经济,才能使民营经济主体有一定的吸引力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才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3.2 采取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民营经济要发展,民营经济主体要运转,必须有“血液”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就跳不出“生存周期短”的宿论;这里的“血液”即是资金。可以考虑采取如下措施。

3.2.1 积极培育中小型融资机构。

解决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难的一个措施,就是积极培育中小型融资机构,并限定最高资金成本率。中小型融资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较而言,优势之一就是其与民营经济主体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比较了解民营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等状况,降低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再有,就是中小型融资机构从上至下的链较短,审批手续简化。这两点都有利于民营经济主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贷到所需资金,也适合民营经济主体灵活生产经营的特点。

3.2.2 鼓励采用多种资金融通形式。

民营经济主体从生命周期看,可分为处于初创期的民营经济主体和处于成长期的民营经济主体。对处于初创期的民营经济主体而言,由于其经营周期短,信誉沉淀不足,又没有可抵押的资产,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因此贷款可得性不高。传统的抵押贷款等方式基本上都行不通。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应鼓励采用众多短期金融工具进行资金的融通,如应收账款、货物、合同等。

3.3 采取措施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要有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撑;应充分重视高校优秀人才在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大力推进并深化高校实验室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促使科技创新技术的迅速转化。另外,可加强产学研联合体,根据市场需求,利用高校实验室进行研发,最终又应用于市场,形成联合体促进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http:///.

[2]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59.

[3]熊波,陈柳.基于制度角度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4).

[4]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5).

第5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东北地区;民营经济;资源产业类型;发展战略

引导民营经济进入资源型城市是这些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最重要的路径之一。民营经济无论在制度环境建设方面,还是在增加就业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都是资源型城市最需要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帮助其实现经济转型的最有效力量之一。

一、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需要民营经济的支持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大型企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滞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资源型城市暴露得比较充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新增就业岗位主要由民营、三资等多种经济成份企业提供。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则由于企业所有制结构单一,中小企业发展滞后,难以消化吸收大量的转型就业人口,使失业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增加了转型的难度。从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规律看,普遍经历了私有化、私营化的过程,这其中政府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来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如,建立企业创业园,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为新创办的小企业无偿制定起步规划,在初期或成长期为之提供各种服务。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将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起重要作用。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应参照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大力吸引与扶植民营资本进入资源性产业和其他接续产业。

二、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民营经济有一定的历史缺陷。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是外国资本与大型重工业“天然嫁接”的产物,近代工业化道路是从煤炭、森林资源开发开始的,这些城市没有经历过正常的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发展历程,重工业生产从开始就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建国后,继续延续大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东北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的这种非正常或跳跃式发展,导致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具有先天缺陷性,缺乏适合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土壤。

(二)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民营经济有一定的区位缺陷。从区位看,东北资源性城市发展民营经济有一定的条件局限。东北资源型城市中绝大多数城市处于内陆地区,仅辽宁省有出海口,对外开放的自然条件明显比东南沿海略逊一筹。另外,东北地区的两个邻国——俄罗斯与朝鲜在开展东北亚对外经贸合作方面也很落后。自然位置的天然阻隔,加之与我国东部、中部等地区缺乏密切联系,使东北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缺乏良好环境。

(三)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民营经济有一定的环境缺陷。一方面,东北资源型城市缺乏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尤其在金融、税收、信贷等软环境建设方面与南方地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国有经济在东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而且东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相对南方来说,也缺乏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东北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选择

(一)石油产业。近年来,从事石油产业的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利用国有油田的一些“低品位资源”招商引资、活跃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使地方政府一时无力自行大规模开发的低渗透度和低丰度区块得到开发,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如,地处松辽盆地、号称国内第油田的吉林油田,松原市、前郭县两级政府与石油管理部门(吉林油田公司)对部分油田区块实施特殊的合作开采政策,地方政府招商行为得到吉林油田公司的授权,使民营资本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有石油公司所属的区块采油。2005年,吉林油田的民营石油公司已有41家,这些企业开采的原油达100万吨,占吉林油田当年550万吨原油总产量的近20%。但当前吸引民企开发石油资源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完善招投标竞争制度,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存在一定程度的资产低售现象。如,吉林油田“114”区块远景开采价值在18亿美元以上,而开采商香港亿阳公司仅花费1亿元人民币就获得该区块的合作开采权。第二,要对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统一给予国民待遇。由于油田开采权出让对外资条件更加优惠,许多民营企业被迫通过香港或海外注册公司曲线进入地方市场,导致不公平竞争。

(二)林业产业。在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要加大引进民营资本的力度,学习和推广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鼓励和扶持林区职工和农民单独或合伙投资造林,特别是发展原料林和经济林基地。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向造林者发放权属凭证,搞好灾害保险。落实财产自主权,积极探索林木流转方式改革,使预期收益变为即期收益,同时积极推进苗圃经营体制改革,采取民有民营、股份制经营等形式,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实行林权改革的同时,要完善和深化管护经营承包责任制。探索进一步深化这项制度的配套措施,坚持管护与经营两手抓、两结合,把管护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大力发展林业多种经营,帮助承包经营的职工选准经营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增加经营收入。

(三)矿业产业。在矿山资源型城市转型中,要加大引进民营资本进入资源型产业的力度。经验表明,民营资本在矿山领域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小型矿床的开采,而且将带动当地就业的增长,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对矿山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做出很大贡献。在鼓励民营资本发展的同时,必须通过落实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来约束民营资本的规模,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坚决整治对资源的滥采和破坏现象。在引资过程中采用严格公正的招投标制度,鼓励那些有规模、有长期经营准备的民营资本进入矿山开发或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

四、东北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促进和规范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制定鼓励民营经济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区域政策。特别是要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硬环境建设,同时在软环境方面,要给予优惠的金融服务政策、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创新支持政策和吸引专家和优秀人才的政策,等等。

(一)降低民营资本投资的门槛。在资源型城市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对那些小型、有污染的民营企业,政府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承担一部分生态与环境责任,搞好区域性的“三废”治理网络,集中治理生态与环境问题。通过政府承担环境责任,降低地区投资的生态——环境门槛。国家在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应特别支持那些空气、水和固体废弃物治理和回收项目,支持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建立产业化服务平台,支持生态治理工程,在增强政府环境责任能力的前提下,放宽对污染项目的约束。如,化学、印染、食品、水泥等,把消极的排斥机制改变为积极的促进机制。但在引进制度上必须体现“排污权交易制度”和“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建立健全优惠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具有相对“诱惑力”的优惠政策。如,尽快建立为民间投资项目提供信贷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机构,健全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财政支持制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等等。各级政府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民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搞好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使民营业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市场变化的新形势,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吸引国内优秀的民营资本进入资源性产业和其他产业,促进民营资本的产业转移,使其在资源型城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而产生“连带效应”,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进人,为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第6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结合,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对我市现有的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因企制宜,逐一落实培育壮大的具体措施。要引导和支持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尽快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领域,壮大发展规模。要大力支持成长性好、后发力强的重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加快产品开发,扩张生产能力,实现裂变发展,并对他们实施重奖。要引导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围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与支柱产业相配套,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子,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当地农产品、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

第7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正视现状,加强为民营经济提供人事服务的紧迫感

“打造工业__、建设经济强县、构建和谐社会”,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一是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县650家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近6万,仅有初级技术人员1200人,中级169人,高级46人,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家只有2人,人才仅占企业总人数的2.4%。二是人才供给渠道狭窄。虽然我县在1993年就建立了湖南省首家县级人才市场,但由于资金和市场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因素,其作用的发挥与市场配置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三是人才管理尚不规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四是人才发展环境欠佳。民营企业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关卡多收费多。既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

二、分析原因,增强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的针对性。

1、民营经济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经济实体,其业主对人才的作用缺乏认识。家族管理的企业多,现代管理的企业少。企业主年龄多在50岁左右,自身文化层次较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注重资金资本运作,忽视人才资本运作。

2、原有体制,制约了人事部门向民营经济提供服务。政府人事部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把民营企业的人事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只重视为行政事业单位配置干部,忽视为民营企业解决人才问题,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才职称评审以及奖励等方面也未能享受行政事业单位人才的同等待遇。

3、人才配置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人事部门难以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由于受经济基础、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市场仍未发育成熟,人才配置市场化尚未完成,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各项配套改革不完善,人才在不同行业就业的差距明显。大多数民营企业未能按照现代企业的人事制度进行管理,缺乏吸引和激励人才的分配机制、保障制度和良好的成长、创业环境。

三、寻找对策,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人事工作理念。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树立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民有公有一视同仁、促进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观念。

2、不断创新,着力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和网络。搭建民营企业服务网络,开设民营企业人才人事服务窗口,开通企业服务热线,利用人才信息网站,及时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人事服务咨询。

3、实事求是,全力争取和制定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定期向重点联系服务单位人事人才工作信息,通报人事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凡正式下发的文件均发送重点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及时了解人事人才工作的最新动态。建议县委县政府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出台综合性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第8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一、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撤市变区后,__区已经形成一支以发展区域经济为主导,科技型、生产型百家争鸣的民营经济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个区现有民营企业 家,从业人员 人,注册资金 元。这些民营企业在市场各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综观__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突出存在以下问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个区的民营经济大部分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上,往往是就地取材,而涉足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高的领域非常少,逐步形成了产业结构单一的不良格局;正是由于其结构不尽合理,造成了数量多,经济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开发等,大多数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另外,单厂企业多,缺少多厂结构的复合型企业。

2、管理相对落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这个区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变过来,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还是按照“家族式”、“一言堂式”的体制在运行。效率低、成本高、服务质量差,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3、发展模式滞后,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个区的民营经济至今仍然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压力比较大。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合理开发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等问题上做的不够,急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此外,民营经济还存在城乡差距较大、吸纳就业人员不多等问题。从以上问题的实质来看,其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经济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二、对策建议

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带动结构调整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要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科技企业、流通企业和中介组织。从__区的区情出发,把民营经济的发展规范问题置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局中去运筹,置于产业化经营的链条中去把握,置于产业化经营龙头的地位中对待,制定发展目标和途径,完善内部管理。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积极开拓发展空间,全方位促进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

针对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这一问题,调研组认为: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在这里,主要就优化产业结构对策建议谈点想法:

一是就政府部门而言,应积极做好:

1、搞好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协调。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地方政府要把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建议地方政府成立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的专门机构,统筹安排全区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制定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专项规划。建议区委、区政府结合编制全区发展计划,把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列为发展计划的一个专项规划,重点研究提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方向,制定民营经济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步骤,提出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确保民营经济在发展上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3、竭尽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以日常管理为切入点,以市场调研为突破口,适时为民营企业出谋划策。具体到实践中,要为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好指导、协调工作,不设卡,不刁难,对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帮助解决。同时要通过宣传,增强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提高他们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就民营企业自身而言,要做到“三个加快”,即:

——通过技术进步,加快现有民营经济的改造。针对当前民营经济的结构单一这一现状,应当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的改造,提升产业水平和素质。一是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发挥公用制企业基础雄厚等优势,促使民营经济投身其中;二是围绕民营经济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相关行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三是提升民营经济的技术含量,以科技为先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在发展方向上,加快发展水平高、前景广阔的新产业。对此,要从传统的一产上“解放”出来,积极向二产、三产“进军”。同时,对那些资源型的产业,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持续和替代型的产业。当前,我区要从实际出发,以逐步走产业化道路,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重点,将传统工业与新型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整个民营经济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

第9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多年来,县司法局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组织律师、公证、基层法律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法律服务,全力支持我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自**年来,全县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共为民营经济担任法律顾问130多家,解答法律咨询30万多人次,办理公证事项**多件,调处涉及民营经济主体矛盾纠纷3000多起,共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草拟、审查合同1500份,标的额超过6亿元。从调查情况来看,法律服务机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法律服务机构工作越来越扎实,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律师法》、《公证暂行条例》为准则,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服务,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律师所结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加强了律师执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使律师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律师所采取了案前集中讨论,案件互相帮助,案后共同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等方式方法,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在经济和民事中,既注重经济疥疮,更注重社会效益,只要民营业主求助,就及时提供服务,得到民营企业的广泛好评。先后有12名律师收到民营企业的锦旗和表扬信。公证工作积极深化改革,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出台了多项优惠改革和服务承诺标准,规定凡是民营经济需要的法律服务,一律优先,优质、优惠服务,在收费上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最大限度地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司法行政部门对民营经济提供法律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县司法局十分重视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工作,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局内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各律师所、公证处主任为成员的法律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内部设立了法律服务管理科,及时下发了《关于为民营经济搞好法律服务的决定》、《关于加强全县公证、律师、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规定》等多个文件,加强了对法律服务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采取召开民营业主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书,询问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当事人等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掌握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对民营企业态度不好,服务不周的,一经发现,黄牌警告,直到撤销执业资格。推进了法律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对民营经济提供法律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大。各律师所、公证处在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寻求服务民营经济的突破口和融合点,主动深入民营业户,开展上门服务和送法进户,认真抓好对民营企业的法律知识教育,不断增强民营业主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积极引导私营业主识大体、顾大局,自觉依法办事,依法处理社会事务,走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的路子,法律顾问点、公证联系点、法律咨询服务已延伸民营经济园区,遍及城乡各地,形成多元化服务新格局。法律服务已涉足于民营经济的方方面面,包括法律咨询、公证见证、开展非诉讼调解、协助对外开展经贸洽谈、办理企业合同等。

(四)法律服务质量越来越高。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始终把民营经济服务作为重急,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以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怕任务繁重,不怕困难,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地工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线,法律服务人员无论是开展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办理公证、见证,还是仲裁诉讼,都能热情接待,耐心解答,精诚服务,以民营业主满意为最高宗旨和目标,积极贡献,民营业主满意率达95%以上。

总的来看,我县法律服务队伍为民营经济服务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少数法律服务人员对民营经济发展没有足够重视,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一些法律服务机构缺乏竞争激励机制,业务拓展不够宽

二、为民营经济搞好法律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过去,我县司法行政系统立足自身职能,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取得了很大成效,对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值得总结并进一步发扬广大,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对法律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理清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今后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队伍建设为根本,牢固树立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是搞好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对民营经济服务的优劣。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要站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站在提高全县经济规模总量的角度,充分认识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法律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以作风建设和创满意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法律工作者把为民营经济服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观念,不断提高为民营经济服务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抓好法律服务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能力,积极吸纳优秀法律人才进入法律服务队伍,壮大法律服务队伍的规模,使法律服务业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

(二)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拓宽法律服务领域。公证处、律师所和基层法律服务组织要积极整合人才资源,优化专业服务配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拓展为民营经济服务领域,特别是在法律顾问工作上寻求新的突破,尽可能扩大法律顾问的覆盖面,广泛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法律服务。要依法支持民营经济实施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依法运用公证手段协助民营经济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发展资金;帮助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经贸业务往来,协助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出国洽谈生意,签定合同,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劳务合作和从事其它商务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