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管理整改措施范文

采购管理整改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采购管理整改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采购管理整改措施

第1篇:采购管理整改措施范文

风险点及整改措施

学校层面:

(1)经费开支。(2)物品采购。(3)校产管理。(4)评优评先,学校或个人荣誉称号的确定、推荐。(5)公务接待。(6)安全管理。

整改措施:

(1)严格采购管理。千元以上开支由教代会集体研究决定。凡涉及招标和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在履行招标或政府采购手续之后方可开支。

(2)坚持开支预算和大额采购教代会通过制度。千元以上大额开支,必须经教代会集体研究决定,认真审核。对需要履行政府采购或招标的预算,必须先履行手续,后开支。

((3)加强对学校财务的监督检查,杜绝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挪用公款和私设小金库的行为。

(4)认真执行校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学校账务,自觉接受监督。

(5)规范物品管理。购置物品一律造册登记,专人负责管理。经常性的物品支领、发放要有登记。

(6)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规定,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学校安全检查长效机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多渠道、多途径的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7)完善学校考核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化、规范化,与绩效工资分配、晋职晋级、评先选优挂钩。

(8)严格执行上级关于教辅材料征订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规定,坚决禁止帮学生征订辅助用书,杜绝乱收费,做到领导教师不违规。

教师层面:

(1)教师思想觉悟不高、服务意识不强。(2)在评优选模等工作中存在风险。(3)有偿家教

整改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教职工师德师风教育长效机制,增强教职工岗位责任意识,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目标责任制,把教职工的岗位履职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体系相结合。

(3)切实转变教职工工作作风,加强岗位意识,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要求教职工要按时、按量、按质履行岗位工作职责及上级临时交办的任务,做到办事不推诿、不扯皮、不拖沓。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教职工师德师风教育长效机制,增强教职工岗位责任意识,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改革教师考评考核机制、教学评优机制,客观公正公平评价教师师德修养及业务能力,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2篇:采购管理整改措施范文

一、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次专项检查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过程中,根据政府采购改革发展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这既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又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建立长效机制的有力措施。

《政府采购法》实施五年来,采购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由初创阶段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节约财政资金、防止腐败方面发挥了基础性、有效的和明显的作用。但是,我们仍需清醒地看到,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时间还不长,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采购行为不够规范,恶意串通等违规违纪行为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环境,损害了公共利益,也败坏了政府采购制度的声誉,阻碍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专项检查的任务和目的

此次专项检查的任务和目的是:在广泛开展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以下简称采购人),采购机构政府采购执行情况检查的基础上,摸清和掌握政府采购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找法律制度、管理体制、监督机制、操作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缺失和薄弱环节;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使采购人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自觉增强依法行政、依法采购意识;针对自查和重点检查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严肃查处不规范的行为,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通过检查,促进采购人、采购机构进一步掌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提高依法采购的意识和能力,纠正错误观念和不正当交易行为,堵塞管理和操作执行中漏洞,促进廉政建设,确保各项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得以正确地贯彻执行。

三、专项检查的范围

此次专项检查的范围是:采购人、采购机构*年和*年政府采购执行情况。

四、专项检查组织与实施

区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共同成立“*区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负责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应指定相关处室负责组织本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专项检查工作的实施和情况报送。

五、专项检查工作安排

(一)自查自纠。5月13日-6月5日为自查自纠阶段。采购人、采购机构在认真组织学习《政府采购法》和有关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对本单位*年和*年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开展自查自纠,主要内容包括:

1、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依法实施采购的情况,是否存在规避政府采购行为;

2、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和执行情况,是否存在不编漏编现象;

3、采购方式选择和执行情况有无违规行为;

4、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执行情况,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是否都执行了集中采购;

5、采购组织程序、信息、专家抽取等环节执行情况,是否执行了制度规定,有无违规行为;

6、工程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情况,有无规避招标等违规行为;

7、上级专项资金实施政府采购情况,是否都执行了制度规定;

8、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落实情况,是否都执行了制度规定;

9、受理质疑案件的答复处理情况;

10、采购机构财务开支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

11、其他有关情况。

采购人、采购机构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自查自纠情况归纳整理,查找问题根源,写出自查自纠报告,并填写自查自纠有关表格(电子版)(采购人填写表格1、2、7;集中采购机构填写表格3、4、7)。

区财政局负责将自查自纠表格上载到*区政府网站政府采购专栏。

各单位于6月5日前报送政府采购自查自纠书面报告和电子化表格。

(二)重点检查。6月6日-7月31日为重点检查阶段。自查自纠结束后,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要根据实际确定重点检查范围,其中,采购人的重点检查覆盖面要达到所有采购人的20%,以及所有集中采购机构。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将组织督导组,对县(市)区进行指导和督导。

(三)整改提高。8月1日-8月31日为整改提高阶段。采购人、采购机构要结合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中暴露的问题以及重点检查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情况要以书面形式于8月31日前报专项检查领导小组。

(四)验收总结。9月1日-25日为验收总结阶段。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完成后,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组织验收总结工作,总结分析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原因,形成分析报告,于9月25日前报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

六、专项检查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建立领导负责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本单位专项检查有关工作,建立自查自纠工作责任制。各主管部门在做好本机关自查自纠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所属单位的领导和指导,督促所属单位做好自查自纠工作。

(三)依法行政,公正严格。区财政、监察、审计在专项检查中,严格履行查办程序,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公正严格。

第3篇:采购管理整改措施范文

根据启卫健发〔2020〕90号文件精神,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启东市人民医院“经济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按照活动主题及原则,医院设立了“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活动要求及职责分工,根据活动内容全面梳理近三年以来各类审计、督查、检查等外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经济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正视医院内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内控、运营、财务、成本、价格、资产、采购、绩效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聚焦关键问题;建立健全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制度,规范公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推进国有资产全流程管理,加强国家绩效考核指标监管,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内部价格管理政策,贯彻中央“过紧日子”精神,完善绩效考核与分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强化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一、构建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

根据三级公立医院考核指标要求,完善成本核算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开展科室成本核算,并逐步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结果与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奖金分配挂钩。建立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方便上级主管们部门实时监督管理。

二、完善绩效考核与分配激励机制

建立了以工作数量、服务质量、技术创新、患者满意度等为主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不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明确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等业务收入挂钩。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规范收入分配程序,逐步实现医院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促进医院不断提升公益化服务水平。实行了医护分开,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为贯彻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19年修订)和省《关于印发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补充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会计人员及时更新会计知识储备,做到新旧制度有效衔接。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会计基础规范,按要求编报决算报表、财务报告,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为单位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基础。

规范收入日常管理 医院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部门和个人私自截留收入不入账。依法组织收入,对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入应当及时足额入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加强票据及印章管理,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加强退费管理,按规定进行退费审批。

加强支出控制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及资金支付手续。加强支出审批和审核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核支出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重大经济活动及大额资金支付须经集体决策。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明确医院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货币资金核查。定期分析、及时清理应收及预付款项,合理确定存货的库存定额,加快资金周转

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

医院明确管理职责,加强资产监管,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强医院房屋、设备等非流动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房屋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建立资产台账,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完善资产处置制度,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报废审批手续,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的原则,采取招投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确保资产的处置合法合规

五、加强政府采购管理

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严格监管的原则,根据医院发展和需求编制采购计划,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规范和加强采购管理。重点加强对货物、工程、服务类的采购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和省相关规定,落实药品耗材设备等网上集中采购交易制度和备案交易制度。加强采购监管,医院监察部门发挥监督职能,实施采购全程监督。

1、建立采购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规范采购管理。制订了“启东市人民医院廉政建设十五项核心制度”,其中包括“启东市人民医院“四物”采购廉政准入规定”、“ 启东市人民医院集中采购制度”、“ 启东市人民医院基本建设代建制度”、“ 关于调整启东市人民医院招标采购监督工作小组的通知”、“ 启东市人民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启东市人民医院医用耗材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等,为医院采购实现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公平公正、阳光操作提供制度保障。

2、规范采购行为,坚持“四物”集中采购严格监管原则。严格规范医院采购程序,不断规范公开招标工作,加强医院采购信息透明度,坚持对采购流程的日常监督检查,医院监察人员对采购实施全程监督,防止各类规避政府采购行为的发生和不正当手段进行的不良竞争行为,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招标采购工作廉洁高效、规范有序。

3、强化监督检查,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院党委、纪委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坚持抓“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对在医院采购中有自由裁量权的采购主体科室负责人定期开展专题的廉政约谈,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紧盯节假期,通过短信、工作群等微信、短信平台发送廉政提醒信息,持续不断重申纪律要求,引导大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等规定,做到警钟长鸣。

4、积极参加省级集中采购和联合带量采购工作,合理降低药品耗材采购价格。严格药品耗材购销管理,实行网上集中交易,在省医药采购平台上运行。对实行带量采购的供应商,医院应根据有关政策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及时进行价款结算。

六、落实内部价格管理政策

1、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禁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超标收费、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等不规范收费现象。

2.进一步完善我院向社会公开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医疗服务收费透明度。我院已在门诊大厅的led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药品及医疗服务的价格、住院患者可自助查询费用,各病区对主要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进行公示,各科室住院病人医疗服务收费实行“一日一清单”、门急诊病人医疗收费实行“一人一清单”。

3.医院成立检查督导小组对全院医疗收费行为(包括:门诊处方、在院病历检查情况及归档病历)进行全面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督导。

4.接受社会和病人对我院医疗服务收费的监督,减少医疗服务收费投诉,积极处理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收费的投诉。对发现的违规医疗服务收费要进行原因分析、及时整改、坚决落实到科室和个人。

七、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

依据“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全面参与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和运营管理。完善总会计师的选拔任用程序,充实总会计师职责权限,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八、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每年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选择公立医疗机构重点经济项目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入点,选择对公立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重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同时,改进审计工作方式,加强与单位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及时对以往年度的审计意见整改落实到位。

自查自纠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财务报支制度执行不规范

(1)报支、收取费用要素不齐全,无具体明细、依据附件等资料。对上述问题,医院制定相关制度文件进行规范,比如制定启东市人民医院邀请外院专家讲课、示教费用规定(启人医〔2019〕15号),现对发生讲课、指导费用的附检查指导内容,拍摄现场照片,财务科采用汇款方式汇至专家个人银行帐户。制定护理实习费用管理办法(启人医〔2019〕26号),制定关于医学重点学科和医学重点人才管理办法(启人医〔2019〕42号)等等规章制度,对报支、收取费用要素不齐全,无具体明细、缺少依据资料的都按规定由职能科室提供齐全。

(2)结报入账不及时。关于结帐入帐不及时,一方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记帐原则,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入帐,另一方面督促相关业务科室及时结报。

2、询价采购程序执行不严格

(1)违反了不少于三家单位的竞争性价格采购程序规定

针对问题,根据启政办发【2019】49号文件规定,政府采购限额标准20万元,我院严格执行该标准,防止拆包,分散采购等。院内每次询价均有院内谈价小组和纪检监察室监督。未经询价不得进行采购,未满三家不得开标。接受各方监督检查,在采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对制度进行及时修订。

第4篇:采购管理整改措施范文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药品采购管理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围绕总体工作思路,,本着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继续强化乡村一体化管理、县级医院管理以及督导检查,认真落实各项计划内容,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促进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和全面提高。为使药品采购办公室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化乡村一体化管理

1、积极推行 “县镇村一体化,医生进农家”模式,将县镇村卫生组织融为一体。实行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药品配送、统一公共卫生考核、统一新农合政策实施、统一业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充实一些具体措施内容,可添加,*月组织培训;药品配送的方法措施)

2、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鼓励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积极探索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通过整体托管、重组、联合办医、团队帮扶、城乡对口支援、区域协同医疗、组建医院管理集团、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充实一些具体措施内容,可添加**医院与**医院结对子,与**外地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合作关系等等)

二、加强县级医院管理

1、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推动城乡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纵向流动的制度化、稳定化,加强县乡村区域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和协调,促进纵向管理的机制创新,使县级医院与城市大医院对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辐射,建立完善县乡村一体、上下联动机制,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2、建立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的信息支持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管理、县乡村互通互联的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为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建立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从分级分工、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居民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合理就诊流程出发,统筹规划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沟通,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及时沟通患者诊疗信息,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方便双向转诊。充分运用已经建成的远程会诊系统,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服务,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县级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试行患者诊 疗信息“一卡通”和县、乡远程会诊,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利用。

三、强化监督检查

1、确保药品采购安全。把好药品准入关。

2、严格依法依规采购,规范采购行为。

3、加强对辖区内医疗药品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制。

4、加强对基层机构的巡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重点督导。

四、加强科室管理工作

1、制订年度计划,每半年和年底做好总结,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2、每月按时填写工作记录本及相关台账记录本,对 存在问题要有明确的整改措施。

3、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检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以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第5篇:采购管理整改措施范文

关键词:物资采购;流程优化;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185-03

一、公司概况

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前身为哈尔滨炼油厂,1970年建厂,1976年建成投产,1983年上划中国石化总公司,1998年中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重组后加入中国石油集团。1999年根据集团公司内部重组改制的要求,企业的上市部分成立了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石化公司作为地区公司,不再具有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身份,变为股份公司和专业公司下属的成本中心;非上市部分继续沿用“哈尔滨炼油厂”名称,同时由哈尔滨石化公司代管炼油厂,两家通称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2005年,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精神,哈尔滨石化公司、哈尔滨炼油厂合并为哈尔滨石化公司。哈尔滨石化公司是以石油加工为主要生产手段,生产燃料油和化工产品的大型石化企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哈石化原油加工能力已由最初的50万吨/年增长至一次500万吨/年,现有生产装置14套,主要产品有汽煤柴等油品和聚丙烯树脂粉料、工业丙烯、丙烷、液化气等6大类17个牌号产品。“十一五”期间,公司年加工能力将达到300万吨/年,增设60万吨/年连续重整、80万吨/年加氢改质两套装置,实施配套质量升级、安全环保、节能节水等15个发展项目,重点开展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的技术创新,盘活存量资产,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把企业建设成中国石油标志性精品炼厂。作为哈尔滨市的龙头企业,哈尔滨石化公司连续多年名列哈尔滨市利税上缴前三名,为哈尔滨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现行的物资采购流程

按照内控体系要求[1],哈尔滨石化公司物资采购业务流程完全遵守2006年经股份公司批复的《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哈尔滨石化公司分册》的相关要求。手册中RM04为物资采购流程,包括采购计划、采购管理、签订与审批合同、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结算付款、应付账款、供应商管理、新产品及新材料的准入管理、采购数据统计、采购文档收集、归档等11个二级子流程,14个三级子流程(见表1)。

内控手册中物资采购部分还包含11个关键控制程序[2],包含“选择不合格的供应商和不合格的采购方式、采购未签订有效合同、采购物资未经过有效验收、应付、预付账款会计记录不准确”等四个关键控制点,49个与关键控制相关的风险点以及相应的RCD(风险控制)文档,对于每个流程、每个步骤中存在的风险和已建立的控制进行确认、记录,将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了业务范围的审批权限和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哈尔滨石化公司在实际工作中,将上述的关键控制程序和风险控制点作为业务管理活动中的监控重点,通过严密落实流程管理制度,重点强调与财务报表和附注的真实性、准确性有关的控制、防止舞弊、欺诈行为的控制、资产安全的控制[3]。

三、存在的问题

2007年,审计监察处对物资配送部现有库存物资积压情况进行调查,经统计,库存物资余额合计7 454.8万元。按资金分布情况分为常规储备物资1 819.3万元;政策性积压物资3 447.4万元;工程项目储备物资1 104.7万元,其中2004―2006年工程项目积压物资1 083.4元,工程项目积压物资共涉及煤代油、常压改造、二催化改造、硫磺回收工程、栈桥大鹤管自动计量及油气回收等10个工程项目、11类物资。仅以煤代油、二催化改造为例:煤代油项目积压金额120.8万元,积压率1.2%,二催化改造工程剩余阀门法兰、钢材、仪表、设备等物资累计453.7万元,积压率15.63%,经调查,主要是因为采购立项的前期调查不够,采购计划编制人员对改造装置实际情况不了解,采购人员在制定采购计划中发生失误等原因,造成盲目采购、重复采购、超量采购,导致库存积压[4],说明哈尔滨石化公司采购流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流程不顺畅、控制不完善等问题,急需解决。

由于企业物资采购涉及规划计划管理、采购过程管理、库存管理、验收入库管理、预算结算管理等多个过程,所以对于采购流程存在问题的分析将不仅限于采购流程本身存在问题的分析,还将结合企业管理创新、电子商务发展、信息化建设等综合考虑采购流程的影响因素。

四、采购业务流程优化策略

1.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哈尔滨石化公司采购业务流程优化应以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的实现、降本保供为基本出发点,以完善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控制为核心[5],查找和改善采购环节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抓好执行,切实增强管理控制能力,进一步规范采购管理、增强采购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健全采购环节风险控制机制,实现采购环节“全面风险管理、全部业务流程、全过程控制”的总体要求,不断细化管理工作,堵塞管理漏洞,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哈尔滨石化公司采购业务流程优化应坚持发展和完善的工作思路。围绕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五要素,在查找分析哈石化公司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提出有关采购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改进方案,建立科学的制度、实现规范的运作,力求使公司的采购、存货管理制度更合理和健全,更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具有可操作性,保证采购管理各环节和各方面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责任落实、执行到位,实现采购系统“体系可靠、风险可控、运行可持续”。主要从改善控制环境,强化风险意识,建立统一、规范的控制活动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流动与沟通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几个方面入手,制定具体改进措施。

2.具体优化策略。(1)改善控制环境的措施。采购人员是企业采购工作的执行主体,物资采购过程是否规范,采购物资质量是否优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采购行为主体的管理,采购人员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采购的效率、质量和效益。采取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适时修订岗位职责改善控制环境的措施。(2)改进管理手段的措施。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物资采购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哈尔滨石化公司优化采购流程必须消除相关信息“孤岛”的现象,通过应用实用信息技术、完善网络平台[6],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将分离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内外部信息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加快采购物资信息处理和传递,提高采购系统工作效率。采取尽快在企业物资信息管理中应用条码技术、完善网络平台、建立数据仓库、实施数据挖掘等手段。(3)加强制度建设的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买方市场的形成,产品价格开放,采购行为自由度扩大,物资采购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越来越大[7]。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监督、加强对采购环节出现的责任事故进行追究,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究相结合,杜绝采购过程中走后门、送回扣、假招标、扩大预算、高价围标低价抢标等腐败行为,使采购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规范采购行为,保证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实施阳光采购。制定企业应加强内部效能监察工作和哈石化应加强采购环节的责任追究规章制度。(4)完善流程的措施。科学完善的管理流程,可以使企业规范运转,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监控有力。因此,针对上述哈石化现有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工作、改善不合理的工作程序等角度,制定如下的流程优化方案:修改供应商管理流程;重新设计库存储备定额管理流程;完善商检、安装、试运行、验收流程。(5)完善风险控制的措施。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地面对着不确定性,充分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是企业创造和保护价值不可或缺的利器[8]。主要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现有控制措施、充分评估原有控制点是否充分、全面,结合实际工作识别新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措施等几个方面: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的控制措施;增加招标采购流程的风险控制点;增加商检、安装、试运行、验收的风险控制点。

五、总结

物资采购是生产企业运营管理的起点和重要环节,物资采购环节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综合效益,是企业需要加强和不断完善的重要内部控制流程,它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搭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顺利实施ERP项目为出发点,通过细化管理工作、堵塞管理漏洞,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采购业务流程优化的理论基础、采购业务流程优化的解决对策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就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国家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越来越严格要求的形势下,如何有效优化物资采购流程,确保企业降本保供、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双赢关系发表了看法[9],并得出以下结论:(1)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效益是优化采购流程的根本目的。物资采购是生产企业运营管理的起点和重要环节,物资采购环节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综合效益,考虑全球电子商务给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结合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对流程的优化,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整合,可以规范采购工作程序,堵塞采购过程中的漏洞,保证企业能够以适当的价格、适时地从合格的供应商采购优质材料。(2)完善控制环境是优化采购业务流程的前提。优化控制环境即包括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也包括企业文化、加强执行力建设等等,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以人为本,优化采购管理。(3)加快信息化建设是优化采购流程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既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了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而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间交易的自动化程度也将得到提高。企业信息化改变了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和存储方式,使信息可以通过信息化设备自动获取;企业信息化加大信息资源的存储密度,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改善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并提高了信息的价值,可以说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点。(4)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优化采购流程的保障。面对石化企业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国内外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石化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定期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确保了石化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真实、可靠,有效防止了资产的流失。(5)加大效能监察力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是优化采购流程的坚强后盾。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监督、加强对采购环节出现的责任事故进行追究,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究相结合,使采购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

参考文献:

[1] 孙琦,江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武器――内部控制[J].财会研究,2006,(5):11-14.

[2] 王海林.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2):54-56.

[3] 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7):33-35.

[4] 殷元元,赵丽清.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143-146.

[5] 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联结和互动[J].会计研究,2005,(2):64-69.

[6] 常静.ERP环境下的采购流程与应付账款的核算及控制――基于A企业集团实施ERP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8):

69-72.

[7] 郭猛.基于采购流程优化的降低成本策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196-199.

第6篇:采购管理整改措施范文

《对(关于浙江省2005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浙人大常[2006]16号)收悉后,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落实相关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问题

针对预算编制不够规范的问题,省政府已督促省财政厅认真抓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各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一是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内容。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切实做到省级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所有收支编入部门预算,并细化到具体的预算项目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二是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方式。完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并逐步建立与定额体系相配套的经费支出标准体系和实物配备标准体系。2006年,结合市场价格调整了部分办公设备配置经费标准。同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定额体系。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财政管理规章制度。结合省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关规定,修订了《浙江省省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通过制度建设,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关于强化对二、三级预算单位的财政财务监督问题

针对部分省级下属单位财务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省政府已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禁各单位擅自开设银行结算账户;严禁私设“小金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禁以改善单位职工福利等名义,擅自发放奖金、福利和津贴等,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规范预算行为。二是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切实将财政性其他收入和国有资产收益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对一级预算单位的支出审核,增加集中支付系统内划转支出的事前审批手续,堵住资金随意划转的漏洞,并积极探索二、三级预算单位集中支付管理的有效办法。三是督促省级各部门落实对下属单位尤其是二、三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督责任,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切实追究违法违纪责任,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审计、监察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实,严肃依法依规处理。

三、关于切实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的问题

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实施程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省政府于2005年3月颁布实施《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作了全面规定。省政府将进一步提高《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执行力,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力度。一是切实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查,确保项目决策程序规范、科学民主、合法合规,从源头上提高项目投资的有效性。二是切实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工程质量监督和财政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为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省政府还将制定《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监督管理办法》,力求通过“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确保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有效实施。三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当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要严肃处理。

四、关于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问题

去年以来,省政府采取了整合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项目预算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等措施,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将研究采取若干措施,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一是按照“存量调整、增量优化”的原则,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推进专项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加强立项审查,规范项目申报要求,做到立项依据充分,项目任务目标以及措施明确,便于绩效考核和落实责任。三是强化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建立项目库,细化、规范和严格项目预算编制,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四是及时清理结余资金,除明确跨2年以上执行的项目支出预算外,若2年未使用完毕的,其结余资金收归财政用于平衡预算。对使用财政预算资金集中采购的节余资金,其中属项目支出结余的,由省财政用于平衡预算。五是积极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年度预算财政支出3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必须进行绩效自评,省政府将督促省财政厅抓好绩效评价的抽查、监督和指导工作。六是逐步建立与使用绩效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绩效优良的优先考虑,无正当理由未能达到预期绩效目标或绩效差劣的,从紧考虑或不予安排。省政府还将督促省财政厅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促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五、关于加强对国有企业及投融资机构监管的问题

省政府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和监管工作十分重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省国资委先后制定了30多个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和44个内部规章制度,建立了国有产权代表、财务报告、内审报告和专职监管等4个报告制度,构建了企业改革方案、清产核资、国有产权处置、经营业绩考核等6个审核批复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授权经营绩效考评为重点的国资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省属国有资产改革和监管工作,并拟定有关政策措施:一是继续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认真研究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调整思路,加大整合和重组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省政府已对建立省属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国有独资企业和绝对控股企业职工董事制度作了研究,省政府将开展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试点工作,并要求省国资委抓紧制定监事会的工作规程和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确保其权责相当、监管有效。三是以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加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尤其是完善应收账款处理等考核办法,确保经营者年薪与企业真实业绩相挂钩。探索建立省属国有资产收益或占用费收缴的相应制度,促使国有资产安全增值。

为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省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对政府性投融资机构的监管,专门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性政府负债管理的通知》和《浙江省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省政府研究了外债管理工作,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外债管理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将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规定,把政府债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省政府将在义乌召开全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加强和改进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

六、关于切实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情况

(一)关于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项目内容构成不够细化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省财政厅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严格项目编制要求,力求将预算编制细化到具体项目,并加强对项目预算的审核,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关于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不少收支游离于预算之外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省信息产业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进行整改,要求严格做到“收支两条线”,包括部门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不同来源的所有收入都必须编入部门预算,足额及时上缴。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将房租收入用于工会发放职工福利的问题。省信息产业厅已于2005年8月将房租结余65357.60元交入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行政账户,同时规定今后凡拥有产权证的自有住房租金收入,一律交入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行政账户进行统一核算,不再作为工会福利。

关于省建设厅收取国有股红利473.88万元账挂“暂存款”问题。2004年8月,省建设厅收取的国有股红利473.88万元,以暂存款的形式账挂省级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因当时省国资委和省财政厅正在着手制定有关省属企业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办法,省建设厅打算待办法出台后对收取的国有股红利按规定进行办理,并根据有关政策,报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后,用于该厅直属企事业单位的改制调剂费用。由于此办法至今未出台,该国有股红利至今未动用。

关于省水利厅向下属事业单位收取收入调节基金问题。省水利厅已于2005年停止执行《浙江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收入考核办法(试行)》,也相应停止收取调节基金。

(二)关于预算执行不够严肃、随意性较大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挤占专项经费情况较为普遍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省海洋与渔业局、省信息产业厅进行了整改,要求必须严格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关于省海洋与渔业局将拨入的引种育种、病害防治、企业扭亏增盈专项资金转为“事业基金”问题。由于客观因素,暂时无法实施该项目,省海洋与渔业局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关于省海洋科技开发中心将专项资金用于发放职工工资、奖金、计提福利费的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已督促该单位进行整改,同时加强资金管理,杜绝发生此类问题。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下属单位在专项经费中列支职工基本工资、奖金、物管费的问题,全部进行了整改,按照财政预算规范管理要求,均已作调账处理。

2、关于专项经费未及时拨付使用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有关部门加强项目管理,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避免把项目拖到次年。

关于省海洋与渔业局未及时拨付专项资金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已进行了清理,可拨付的已于2005―2006年陆续拨付有关单位,节余资金将按规定陆续转入事业基金。

关于省建设厅下属的城市化规划专项经费至2004年底尚有2444.79万元结余,使用率低下问题。省建设厅根据审计意见已作了认真整改,并督促各课题组加快课题研究进度,保证质量,尽快完成结清。

关于省民政厅项目资金使用低下问题。省财政厅已督促省民政厅在编制2006年部门预算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并要求严格按照财政核准的项目内容和金额使用,对需跨年度使用的特殊情况,必须写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和项目预计完成时间。同时加大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努力使财政资金及时发挥效益。

3、关于省水利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局未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已全部作了整改,同时将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三)关于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违规收费、“收支两条线”规定执行不严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收费项目清理,及时公布新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严格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切实做到“收支两条线”。

关于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大学外语等级考试报名考务费未全额纳入省财政专户管理问题。省教育厅已作了整改,发文要求各有关高校收取的报名考务费全额上缴省级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关于省供销社向兴合集团公司收取管理费问题。2005年审计整改后,省供销社已不再向兴合集团公司收取管理费。

2、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置存在一定隐患问题的整改情况。省财政部门将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一是加大资产清查力度,确保固定资产足额登记入账。二是加大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监管,加强资产收益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关于普陀山锦屏山庄股权的转让问题。省供销社根据审计意见进行整改,正在修订社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关于省海洋与渔业局以企业改制款替下属金海宾馆列支房租的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已按要求进行账务调整,暂作挂账处理。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下属省电子器材有限公司未及时上缴应缴财政的改制处理资产49.5万元问题。省电子器材有限公司已将款项上缴省信息产业厅。

关于部分省级单位固定资产未入账或未及时增加固定资产价值问题,省新闻出版局、省监狱管理局、省信息产业厅已根据审计意见,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将上述资产补记入账或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关于省教育厅机关工会投资“娃哈哈”法人股问题。省教育厅机关工会已于2005年11月对杭州娃哈哈美食城股份有限公司的42万元投资调整入账。

3、关于下属单位会计核算较薄弱,收入不入账、漏缴税金,账外发放福利、虚开发票套现发放福利等问题的整改情况。

关于省教育厅下属省教研室将收取的教材组织编写费等费用未作收入反映问题。省教研室已于2005年10月按要求调整账务,将该款项从“其他应付款”科目转入“其他收入”科目。

关于省供销社下属兴合集团控股的部分成员企业收益未按规定予以反映问题。省供销社已作整改,将收益按照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下属无线电监测站账外收入12.69万元直接发放14位职工福利、擅自核销对省无线电通信技术公司的投资款问题。省无线电监测站已作整改,将账外收入用于直接发放职工福利后的余额交入法定账户;已对擅自核销的投资款作相应的账务调整。

关于省水利厅下属省水文勘察局通过开具劳务发票套现用于发放资金问题。省水文勘察局已作整改,补交个人所得税。同时,要求省水利厅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第7篇:采购管理整改措施范文

关键词:设备监造电力工程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电力工程建设形势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由此造成电力设备状况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供需矛盾和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1当前,电力设备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

1.1 设备供应商将设备过度分包、转包、外协扩散,导致设备质量隐患重重。当前,随着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快速发展,各主要设备供应商承接了超常规模的设备订单和制造任务,无奈之下,很多设备供应商在不经业主认可情况下采取分包、转包、外协扩散等方式将设备制造任务层层转移给一些小型加工制造单位,如有些小型变压器制造厂在接到项目订单后会将很多设备部件分包扩散给其他小企业加工生产,而有的供应商对分包单位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造成设备质量降低等问题。

1.2 设备供需矛盾突出,致使供需关系产生畸变,给设备业主和监造单位造成很大被动。有些设备制造厂目前生产任务严重超负荷,甚至远远超出其正常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厂不得不疲干应付,“萝卜快了不洗泥”,监造中发现,有的制造厂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甚至连基本的专业质量检验机构和人员都不配备,属于典型的作坊式企业,根本无法保证技术工艺的正常执行,致使设备在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屡屡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外观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对此,尽管监造中做了很大努力,然而仅靠监造工作是很难根本改变和彻底纠正的。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整个电力工程建设形势的异常变化,致使很多主要设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需关系发生畸变,似乎设备供应商成了“上帝”,而 “电力设备业主反而显得很被动,同时监造方的工作有时也总是处处受阻。

1.3 市场无序竞争迫使部分设备供应商人为简化工艺甚至降低材料等级,致使设备性能得不到根本保障。众所周知,无论是设备制造,还是技术服务项目,可靠的质量需要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做保证,而近年来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因种种因素导致有些项目出现了恶意压价等不良竞争局面,有的供应商为保证市场等目的,不得不采用过低的价格获取项目,但随后在设备制造中又为了保证利益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甚至不惜简化生产丁艺,随意变更设计参数,降低材料等级,最终导致设备性能受到严重损害,为设备将来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1.4 工程资金状况紧张严重影响设备生产供应计划的正常履行。当前,由于全国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工程资金供给是否稳定成为制约设备生产供应能否按正常计划进行的关键因素,有的项目因资金不足等原因致使设备不能按计划投入正常生产制造或生产计划发生停顿现象,甚至有的项目在制造过程中被制造7一强行调整用户,面对这种情况,监造方往往无能为力,而且被迫造成重复监造工作,给监造 位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使监造工作力度受到挑战,因此,如何保证项目资金的有效供给成为保证设备按计划正常生产制造和按期交货的重要因素。

1.5 部分设备制造单位工艺管理水平不高直接造成设备质量受到严重威胁。监造中发现,许多设备制造单位内部管理不完善,各部门相互脱节,导致设备在订货、设计、工艺、质检、验收等各环节出现原则性技术错误,如有的制造厂在订货时随意套用技术协议,或在设计时随意套用技术图纸,造成设备在加一亡制造过程中出现不应有的工艺技术错误,有的制造厂各部门相互不协调,信息不沟通,给设备用户和监造单位造成被动。有的设备制造厂面对监造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消极应付态度,不能认真整改,甚至企图以假乱真,蒙混过关,当监造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时,往往会引起制造厂的不理解甚至恶意阻挠,给监造工作造成被动。

2 解决监造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重大设备隐患“双闭环”管理工作体系。电力企业要逐步推进设备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将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和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设备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工作机制,实现设备隐患的检查发现、风险评估、分类评级、重点监控、治理改进各环节的责任落实的闭环管理。电力监管机构要建立隐患统计分析和通报制度,对排查出的集中性或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专项整治活动;要会同有部门对重大设备隐患进行挂牌督办和销号管理,实现重大设备隐患的闭环监管。

2.2 强化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工作机制建设。电力企业要结合春秋季节安全检查、并网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等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设备隐患,要对其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及整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治理方案,确定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要根据隐患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做好各项应急准备。要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明确方法、措施、经费和物资、治理人员和机构、治理的时限和要求等内容,并保证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电力企业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相关规定报告相关电力监管机构。

2.3 建立设备隐患信息共享机制。电力企业要建立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记录和管理;要加强对电力安全事故事件直接原因的技术分析,对有故障的设备型号、制造单位和设备隐患等情况进行披露,强化设备典型患和“家族性”隐患的评估认定和统计分析,实行设备重大隐患月报告制度,防止类似事故事件的发生。电力监管机构要通过监管报告、监管通报、安全生产简报等形式,及时通报电力事故事件有关信息;要建立与有关部门重大设备隐患信息通报机制,定期通报设备隐患信息,督促设备制造厂商进行整改,从源头上保证设备安全。

2.4加强电力设备技术监督和可靠性管理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电力企业要将技术监督工作作为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的重要手段,落实各部门、各岗位技术监督责任,建立健全以质量为中心、标准为依据、计量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采用和推广成熟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监督指标管理和分析,对设备隐患进行超前分析和控制;要深入开展设备可靠性信息分析应用,加强主要设备运行趋势分析和全面状态评估,指导设备选型采购、日常维护、缺陷管理及技术更新改造等工作。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要建立电力主设备可靠性信息披露制度,定期电力主设备可靠性指标分析报告,更好为电力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服务。

2.5加强设备隐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对设备隐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设备隐患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设备隐患治理各项措施。电力企业要切实将设备隐患管理作为电力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制定完善设备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广泛开展设备隐患管理教育培训,明确隐患排查评估、治理防范等各环节人员职责和工作标准,实现设备隐患的全过程管理。

2.6 加强项目设计选型及设备采购环节安全质量管理。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建设项目设备设计选型和采购管理,明确设备质量要求和性能指标,重要设备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裕度。要严格工程项目设计审查,防止误选有质量问题的设备进入生产环节。完善设备招投标制度,严把设备准入关,将监造抽检、设备故障、运行缺陷等质量因素纳入评标细则,优先选用成熟、可靠的设备,严防劣质设备中标。要建立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机制,加强设备供应商生产能力分析,合理设置授标限额,防范因分包、外包带来的质量风险;要对设备质量问题实行高效的追溯机制,坚决排斥质量和信用不良的设备制造厂商。

2.7 严格执行重要设备驻厂监造制度。电力企业要对重要设备实行驻厂监造制度,对设备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制造质量和设备制造单位的质量体系进行监督,参与制造单位设备制造工艺和技术参数修改的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对不符合技术规定和质量要求的设备不予使用。

2.8 完善设备改造管理。进一步规范设备技改项目立项和过程管理,加大项目后评估力度。积极应用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设备性能。要落实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各地区气候特点,针对电力设备设施防冰冻、防雷击、防舞动、防台风等突出问题,采取差异化改造措施,进行补强加固,提高电力设备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为提高设备质量,保证设备供货进度,认真做好设备监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第8篇:采购管理整改措施范文

教育审计作为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控、构建第三道防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终目标是通过对教育系统具体工作或项目进行各方面审查,以内部评价方式对财政性资金、资产和资源效益进行合理控制,在业务层面设立风险红线,在关键环节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在系统内部形成无形威慑力,从而遏制系统“溃堤”的恶果。这与“破窗理论”主张通过清除小过错和无序状态,规避风险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一、“破窗效应”理论下教育审计关注的两个风险点

参考2009年7月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条-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价值体现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目标的实现。这里的风险应用在教育审计上不仅仅是审计风险,还包括教育系统在开展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及内部控制活动等所造成的风险。这两个风险的形成是教育审计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矛与盾的关系。“破窗效应”要求教育审计机构及人员必须关注这两个风险点。

(一)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恰是在窗户周围形成强大的防线,确保教育系统整体风险趋于可控状态。而确认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则决定了防线的厚度和强度,冲击这些防线的审计风险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点:( 1)确认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或教育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2)管理风险:审计人员对具体业务、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系统只能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不能被管理层采用而有效影响它们运作水平而形成的风险。(3)咨询风险:教育系统审计机构及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导致咨询程序不合适或者咨询意见失当,造成审计部门信誉受损、接受咨询部门财产损失等带来的风险。(4)担保风险:审计人员被要求参与具体业务风险担保如报表会签、参与采购监督等造成的连带风险。(5)质量风险:审计中存在诸如审计职能和目的不明确、 审计结论和建议缺乏权威性以及教育审计监督缺位等问题带来的风险。(6)其他审计风险。

(二)教育系统风险

风险管理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窗户”的易损面,特别是细微、累加、隐蔽的风险点,这些风险若未被识别将使风险恶化成为可能。风险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政策风险: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对教育决策带来的风险。(2)经济风险:教育系统在履行职责时,不可避免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因此,财务制度、投融资政策、资金调配、信用等因素所带来的风险。(3)安全事故风险:教育系统内部出现的疏忽引起的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校园安全事故带来的风险。(4)业务营运风险:包括教育业务管理缺位或错位、内部控制设计失当或执行无效,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内外部利益诉求未得到解决带来的风险。(5)人员风险:关键岗位及员工管理不规范、道德缺失、工作能力低下带来的风险(6)其他风险。

二、合理运用“破窗效应”理论,积极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审计实践告诉我们,要是使内部审计对“破窗效应”遏制作用最大化,应通过发挥审计结果作用,加强审计资源建设,完善审计服务体系等措施继承、发展和创新“破窗效应”理论。确保相关部门及人员不敢、不能、不想“破窗”,从而达到管理教育系统风险,降低审计风险的审计目标。

(一)加强监督检查,发挥教育审计结果作用

教育内审机构及人员会同审计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处室应整体评估被审计各直属单位及学校整改措施实施力度,对审计发现问题和审计建议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和督促,实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制度,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健全审计项目警示谈话办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问效、问责机制等。教育系统纪委、监察、人事等部门处室应当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内审机构将根据审计联席会议意见把被审单位的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教职工监督。对不重视整改、拒不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要加大定期检查和审计力度,对审计中发现违反财政纪律行为不姑息、不纵容,特别要对破窗“第一人”进行严肃处理,对单位领导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上报纪委监察部门,以形成强大的审计威慑力。严惩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惩罚犯错误的人,更重要的是警示准备犯错的人和未犯错的人,越界犯规会有严重的后果。使各相关部门及人员不敢“破窗”。

(二)加强资源建设,构筑教育审计能力基础

资源建设是审计第一要务,合理评估自身能力并加强审计资源建设是构筑审计阵地的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窗户”的完好无损是基于对教育系统自身监督能力的畏惧,这其中包括审计监督,这对审计的经费保障、智力储备、审计质量及审计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加大审计经费投入,保障审计经费合理使用,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其次,加强对审计人员审计流程、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知识体系的培训,并引进基建、安全、信息等方面的智库专家,加强人才储备;第三、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教育审计部门应逐步构建教育审计质量及评价体系,试行教育审计督导制度,提升审计质量和效力;第四、可以通过试点,整合一般性流程,融入信息化手段,嵌入审计模块,推出一批高质量的信息化审计案例,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软硬件的采购管理,采用前期甄选和后期开发相结合,采购适合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系统,并加以推广,实现全过程审计和非现场审计。 通过人、财、物、技术等因素发力,确保有能力在事前制止“破窗”行为、发现破窗及时“吹哨”,使各相关部门及人员不能“破窗”。

第9篇:采购管理整改措施范文

关键词:效能监察;企业效益;保驾护航;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22-02

效能监察是企业强化监督制约,净化企业内部环境,完善生产经营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管理体制进步,促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新疆油田白碱滩物业管理公司不断探索、创新,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为目的,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效能监察工作,为公司健康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找准一个抓手,做到立项准确

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活动,必须以企业的中心工作为重点,以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生产经营的“难点”为切入点,找准一个抓手,一点带面,延伸监督触角,扩大监察领域,提高监察实效。几年来,为切实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我们每年找准一个抓手,进行立项调研,项目选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效能监察的效果。因此,在立项上,我们注重结合实际,首先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摸清影响公司管理和经营效益的突出问题。如:房屋租赁收费项目及空房管理上,是否存在费用不按标准执行,收支不平衡现象和空房管理不按标准执行随意外租等现象;在工程管理项目,物资采购管理,车辆维修、油料使用及自用资源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管理者工作职能不清、部门之间界限模糊、招投标不按程序进行、基础资料管理不规范造成违法违纪及资源浪费等现象。其次,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将影响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作为效能监察的立项建议,提交公司领导研究,做到选题准、立项明。

二、摆正两个关系,吸纳外部力量

一是摆正“主角”和“配角”的关系。由于纪检监察部门人手少,专业知识有限,给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开展好效能监察工作,必须与有关职能部门搞好协调配合,处理好谁当“主角”、谁当“配角”的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工作实际,看谁牵头对工作有利而定。需要纪检监察担当“主角”时,我们就理直气壮地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保证确立的监察项目能够按照方案要求顺利推进;当需要纪检监察当“配角”时,我们就积极主动地配合职能部门搞好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权,从而解决纪检监察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了“密切配合”、“共同作战”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摆正专项监察与群众监督的关系。专项效能监察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开展的效能监察。这一问题一般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或者是公司内部廉政风险点相对较多的,公司党委则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而设立的监察项目。而坚持效能监察与发挥职工群众监督作用相结合,却是搞好效能监察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也是不断提高效能监察工作水平的一条基本原则。为此,我们设立了举报电话,畅通了监督举报渠道,几年来,共接到举报件6件,我们都进行了调查核实和改进了管理,促进了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注重三个结合,创新方式方法

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效能监察是勤政、廉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又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为确保监察对象廉洁从业,我们在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五个方面的效能监察。通过对干部开展作风整顿,解决监察对象庸、懒、散、软等作风问题;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开展“四学四查”活动,发挥身边人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监察对象勤政廉政意识;通过学习廉政规定、观看警示教育光盘、听警示教育讲座、到监狱、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廉政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做到警钟长鸣。

与内控和HSE管理体系相结合。效能监察、内控管理和HSE管理体系都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监督活动,是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的重要手段,在工作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因此,在效能监察中,我们一是结合内控管理能够深入、全面、真实、客观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专业职能,帮助效能监察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正确进行选题立项和组织监察;二是借鉴HSE管理理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适合本单位效能监察的各类证据表单,以便利于现场管理和操作。通过,以上二者之间的相互借鉴和相互结合,有利于效能监察工作兑现到管理措施中,一点带面发挥出效能监察的综合效应和执行力,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与宣传引导相结合。效能监察工作搞得怎么样,关键在于认识的高低,认识有多高,工作的成效就有多高。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利于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经常通过日常会议、内外网站等有效宣传手段,宣传公司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情况,鼓励广大干部职工了解效能监察工作,灌输效能监察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监督。同时,及时纠正职能部门、监督对象对效能监察工作的片面认识,使大家明确效能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是与本单位、本部门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是促进经营管理,服务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改进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的有效举措;是深化治本措施,促进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宣传引导,效能监察从“被动应付”变为“主动配合”,使效能监察的过程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堵塞漏洞,提高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四、强化四个到位,提高监察效果

(一)规划部署到位

一是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是推动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必须具有可行性,便于实际操作。如公司所制定的专项效能监察实施方案,除明确组织领导、监察对象、监察重点、工作方法步骤、监察目的、程序、纪律要求外,还对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细化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配合部门(单位)以及责任人,拟定监察进度和完成时限,确保监察项目按照职责分工逐项实现预期目标。二是认真做好动员部署。在专项效能监察工作开展前,我们通过生产例会等形式,向机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等监察对象传达专项效能监察工作部署,下发监察通知书和实施方案。同时要求监察人员要熟悉监察项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提高监察水平。在效能监察推进过程中,我们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司重点项目进行反复监察、做到关口前移,确保对监察项目的督促性、实效性和落实性。

(二)过程监控到位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效能监察工作程序,坚持过程管理,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机制。一是按照集团公司《效能监察工作手册》要求,规范填写效能监察各项资料。在检查中,我们要求检查人员对各自负责的监察项目,在检查完毕后认真按照检查内容编制工作底稿,底稿要详细记载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处理结果和整改建议等。二是在加强对房屋租赁收费项目和空房管理的过程监管中,我们建立了房屋租赁收费月报表制度和房屋管理动态表。通过每月对房屋租赁收费月报表和房屋管理动态表分析,检查资金收支账目是否平衡,是否有滥收费、不收费和不执行公司相关标准等现象,为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及时全面地掌握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了决策和考核依据。

(三)制度约束到位

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因素很多,大都是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管理出现漏洞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工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和加强效能监察,提高管理水平。如:在加强公司人权、财权、物权、事权等方面,我们制定了《“三重一大”实施细则》,并将其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中,通过对干部考察、效能监察、专项检查、内控测试等方式逐步提升了公司在管理方面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为领导班子防范决策风险提供了保障;二是经过对重点风险岗位和廉洁风险点的评估,制定了包括财务会计类、经营管理类、生产运行类、工程管理类、党政办公类等配套规章制度共计68项,使公司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另外,我们还把制度是否完善,执行到什么程度,向公司领导提供情况,并提出完善制度和进行考核的建议,为公司领导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四)整改落实到位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是效能监察的关键所在。提高效能监察质量,重在搞好整改工作。几年来,我们在开展效能监察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区别情况、区别对待的方法,对属于公司管理体制或政策因素造成的,就向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建议,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属于职能部门、基层单位问题的,就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反馈给被检单位,要求其对照标准,限期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交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力求做到监察一个项目,堵塞一些漏洞,以整改促完善,以完善管理工作的升级。

作者简介:刘增峰(1967.9―),男,陕西合阳人,学历:本科,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工程测量专业。现任白碱滩物业管理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