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休闲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休闲农业行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休闲农业行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休闲农业行业前景

第1篇:休闲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围绕打造“和谐、生态、观光、休闲”的乡村休闲游品牌形象,努力实现乡村休闲游从特色产业向支柱产业跨越的总体目标,全区完成打造六大乡村休闲旅游区:环乡村休闲旅游区、严休闲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力争全区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和农民收入实现大幅度提高。其中,在年,全区乡村休闲游的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左农庄、食用菌休闲观光园、市严生态休闲园、湿地休闲农庄、新农茶庄、区种苗示范基地、和平铁机三鲜基地、先建休闲园、建设农家乐基地、田野农庄等十个乡村休闲游项目立项和启动。力争休闲农庄、区种苗示范基地、先建休闲园、建设农家乐基地等四个项目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开园迎宾。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各有关街镇乡要以《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在现有农业景点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特色鲜明、环境优良、设施完备、要素齐全、环节互动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乡村休闲游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没有完成规划编制的街镇乡应尽快完成,已完成规划编制的应严格按规划执行。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服务力度。一是按照《土地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二是充分利用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有利契机,协调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乡村休闲游投资者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一是按照《市休闲农舍、休闲山庄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要求,通过评星定级,着力规范乡村休闲游的经营管理。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内部管理和行业自律,提高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乡村休闲游市场逐步走向规范。三是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和农业资源,突出不同区域乡村特色,按照产业派生型、观光游览型、农事体验型、民俗民居型、休闲度假型等不同模式,培植行业主体,打造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资源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市民走进农户,亲近农民,学习农活,体验丰收,感受田园式互助互动的健康休闲娱乐新方式。

(五)进一步挖掘景点内涵。一是突出农家特色。按照朴素、自然、协调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依托山水、动植物、高科技农业等资源载体,将农家本色与历史和地方民俗文化相融合,深度开发乡村休闲游产品。二是挖掘地方风味。组织烹饪专业教师对乡村休闲游接待点的厨师进行统一培训,提升菜品质量,保持地方特色、乡村风味。三是搞好景点建设和环境营造,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区、畜禽养殖区、林果花卉区、水乡垂钓区、文化娱乐区,做到功能齐全,主次有度,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六)进一步强化宣传推介。将乡村休闲游主题形象宣传、旅游线路宣传和景区景点宣传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乡村休闲游网站的作用,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向广大市民展示乡村休闲游的发展状况和景区景点。二是充分利用旅游黄金周及农事会节等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三是与旅行社、景区景点共同推出精品线路和特色旅游吸引游客。四是开展农家美食推介活动。

(七)进一步增强乡村休闲游对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大“三高”农业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发,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为乡村休闲游提供载体,大力开发农业产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农产品逐步转化为旅游商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二是积极引导农民向旅游业及餐饮、农产品加工、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转移,增强农民在乡村休闲游中的参与度。三是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推介特色农产品,进而带动整个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乡村休闲游的产业属性是农业加旅游,是一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而出现的新的旅游形式,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地向城市聚集,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前景广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以生态观光为主体的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随着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对此,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抓乡村休闲游就是抓农业增收,抓乡村休闲游就是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抓乡村休闲游就是抓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立足自身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产品同质化,打造卖点,形成品牌。

第2篇:休闲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国外休闲农业;典型模式;经验启示;借鉴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1、2、3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1]。休闲农业在国外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程,1865年,意大利专门介绍城镇居民到乡村去感受农业野趣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乡村旅游类型诞生。20世纪30~40年代,欧洲休闲农业取得较大发展,并逐渐向美洲、亚洲所在地区拓展[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各国的休闲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近年来,休闲农业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重点,同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笔者通过对国外休闲农业的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其基本做法与成功经验,并据此就我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思考,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及研究。

1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从国外不同国家休闲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由于思想理念、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等的不同,因此各国休闲农业在发展形式、组织机制和效益等方面各有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总结如下:

1.1 以日本为代表的绿色观光旅游发展模式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气候高温多雨,国内资源贫乏、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农业规模小,因此政府希望通过政策和制度来引导休闲农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来吸引游客。因而,日本休闲农业奉行“回归自然”的理念,强调市民实践体验,通过农园吸引市民租地经营,农民在公园里生产、生活、休闲,实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一体化经营管理。为了有效推动绿色观光旅游体制、景点和设施建设,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农业土地法律体系,在硬件配套设施、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许多优惠政策。目前日本国内有很多富有诗情画意的观光农园,内设动物广场、牧场馆、花圃、跑马场、射击场等各具特色的设施,同时配有完善周到的服务,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为观光农园赢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1.2 以法国为代表的专业农场发展模式

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具体是指各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些农场基本上都是专业化经营,主要以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以及露营农场等形式存在。早在1954年,联邦国营旅舍联合会主办“法国农家旅舍网”,此后各类农业旅游社团组织和法国农业与渔业协会等中介机构陆续成立,有力促进了休闲农业的经验交流、信息传递和业务培训。随着行业协会的不断发展,行业自律作用逐渐凸显,法国政府也逐渐由管理职能转向监管职能,行业协会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显现主导作用。截至2005年,法国已有1.77万农民经营休闲农业,超过5800户农民加入全国性的联合经营组织;2007年有2.92亿人次前往乡村进行休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33.4%;农业旅游收入约244.6亿欧元,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5[3]。

1.3 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葡萄酒旅游发展模式

澳大利亚作为开展休闲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其休闲农业特别重视葡萄酒旅游产业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主要依托葡萄庄园的田园风光、酿造工艺生产设备、特色美食、葡萄酒历史文化吸引游客,同时开发观光、休闲和体验等农业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延伸,促使休闲农业向第2产业和第3产业延伸,实现了特色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为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澳大利亚葡萄种植始于1788年,从1810年开始,葡萄酒酿造和销售开始走向商业化,目前已经形成了60多个葡萄酒产区,2008年澳大利亚葡萄酒产量为125714百万升,出口量为71417百万升,成为世界第6大葡萄酒生产国和第4大葡萄酒出口国[4],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据澳大利亚资源、能源和旅游部统计报道,2009年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就吸引410万国内游客和66万国外游客,创汇达48.9亿澳元。

2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

国外休闲农业依托区域特色资源、民俗文化、科技水平等优势,形成多样化的项目开发经营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其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2.1 政府适度扶持

国外政府制定休闲农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或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如日本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20多部,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法规体系[6];国外政府对休闲农业的精品景区实行以奖代补,并设立专项扶持发展资金。如在1992年,美国专门设立了“农村旅游发展基金”,推行“旅游政策会议”制度,确保国家的重大决策充分考虑旅游收益[5]。

2.2 协会积极推动

国外休闲农业通常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来提高休闲农业质量,从而引导休闲农业经营者、管理者不断提升发展和管理水平,在会员与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最终来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如法国农会、罗马尼亚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协会以及爱尔兰的农舍度假协会等行业协会均有力推动了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2]。

2.3 坚持市场导向

国外休闲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内外贸、产供销、农科教于一体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如澳大利亚依托本地龙头产业葡萄酒,通过拓展休闲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和体验等新型职能,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4]。

2.4 协调均衡发展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注重在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重视控制休闲农业活动对资源所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强调休闲农业在促进工农协调和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注重提升传统文化内涵、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从而创造社会文化效益。

3 国外休闲农业对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我国实际来看,加强休闲农业发展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3.1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加强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扶持

政策完善是根本,市场运行是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应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休闲农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和制订我国关于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部署重大活动和工作措施。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个人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发挥社会资金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制订并完善我国休闲农业服务标准体系,强化对各类休闲农业行业协会等合作组织的管理与支持力度,增强行业自律性。

3.2 坚持以农为本、彰显文化,深入挖掘休闲农业发展的文化内涵

发展休闲农业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和农民,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要坚持以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增收为目标,融合1、2、3产业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深入挖掘乡村深厚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入发掘休闲农业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传统休闲农业文化,突出文化底蕴厚实、景点丰富多彩的特色,拓展多元功能、功能齐全、环境友好、文化浓郁的休闲农园,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在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城乡消费者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

3.3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营销与品牌建设

发展休闲农业应以突出自然生态为重点,加强休闲农业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业的结合,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整合农、林、牧、渔和旅游文化等资源,依托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循环农业示范区,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精品点、精品休闲农庄和精品农家乐,组织开展展示推介活动,形成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品牌,重点培育乡村旅游著名、驰名商标和品牌,实现差异对接、优势互补、合理组合,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样的产业布局,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及其他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加快培育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变资源文化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

3.4 坚持创新服务,规范培养,提升休闲农业发展的水平与经营机制

发展休闲农业应以创新的理念盘活我国传统资源,将农业资源与创意相结合,开发丰富多样的创意农业产品,打造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农村农庄,形成创意农业产业带。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产品服务、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要通过制定标准、加强管理、培育品牌、引导行业自律等多种方式,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

总之,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和建设任重道远,无法因循已有的模式,在实践中将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难题,需要我们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注重吸取国外成熟和有益的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农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和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紧紧依靠广大农民,充分调动各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就能够实现突破,道路会越来越宽广,我国休闲农业的前景最终也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07-25.

[2] 瞿兆赛,曹林奎.世界旅游农业发展概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5):470.

[3] 张蓓,万俊毅,文晓巍.国外农业旅游的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问题,2011(5):100-105.

[4] 李甲贵,贾金荣.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发展政策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0(6):106-109.

[5] 赵俊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农业旅游经营管理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5):27-31.

第3篇:休闲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要害词:休闲产业休闲消费产业链建造

休闲消费与休闲产业

(一)旅游业发展拉动休闲消费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爱好高涨,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旅游这种休闲消费把旅游情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很受各类人士的喜爱。这种休闲消费既使消费者增加了阅历、陶冶了性情,又享受了人生、健全了体魄。随着旅游业发展,休闲产业会更突显其多元趋势。

(二)文化娱乐成休闲消费时尚

近年来,广西各地文化市场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重点。人们在休闲中追求文化品位、文化享受,感触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是人们休闲消费最主要、最普遍的需求。在广西南宁、桂林等城市的市民常常选择在家观看电视、录像、家庭影院,或外出观看电影、观赏节目、听音乐、跳舞。还有的常常以亲朋好友为群体,或切磋棋艺,品尝茶艺,喝咖啡或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等。这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使人们得到高尚有益的休闲消费,而且还可以得到高雅美好的艺术享受。从文化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近年来广西各地文化市场潜力巨大。

(三)运动休闲消费市场发展势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广西各地都市的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跆拳道馆、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央、台球厅、保龄球馆、瑜珈馆等,已经成为人们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常去消费的场所。像高尔夫球高消费项目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比赛,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运动健身在广西各地都市的市场空间较大,这种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看好。

(四)商业街呈现休闲时特性

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在广西人们已将“逛街”看成首选的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最大的窗口之一。从中央城市到县城不少商厦和专卖店十分注重美化购物环境,许多商场引进盆景、鲜花、灯光喷泉、艺术雕塑乃至假山鱼池,使购物环境布满活力,成了温馨世界,让顾客在浏览购物之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北海等地不少商厦和购物中央特意辟出场地作为顾客的共享空间,实行开架售货、电脑治理,并设立咖啡间、休息厅、展览角、娱乐区等空间。还有更多的时装专卖商场推出流行服饰展览、名师获奖作品展、时装模特表演,让人领略到一种文化氛围,增添不少艺术渲染力,使顾客感觉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置身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成为一种享受。

(五)休闲农业受到城市居民青睐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因而出现了休闲农业。在南宁等地众多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到近郊的农业园和农村去从事种地、观赏、采摘等活动,亲自感触辛劳,并获得田园情调的休闲度假和轻松、舒畅、宁静的精神享受。这种耕作体验、品尝消费、疗养修身型的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年广西城市居民主选项目之一。

广西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业化水平不高。首先,各旅行社大都把注重力集中在桂林、北海、南宁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由于现有旅游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现问题,得不到保证。其次,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休闲内涵。再次,各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旅游信息传输调解等方面还欠缺很多。最后,旅行社无序竞争,使旅游市场竞相压价,旅行社生意火爆利润却平平。

消费者消费不够理性。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消费途径。二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休闲旅游产业开发不足。目前休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在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对民众的精神生活和身体健康等行业产品开发较好,但其他城市可供追求的产品仍缺乏。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称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花钱。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各类图书馆、博物馆为数众多,各具特色,成为市民乃至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这类场所,吸引的大多是四周居民,很少给假日的交通增添大的负担。由此而见,休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休闲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政府、企业、行业应予重视。

促进广西休闲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发挥旅游带动作用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广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一些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外,许多景区由于长期以来产品开发欠综合考虑,又缺乏高水平的策划包装,加上财力有限,促销乏力,因而不能对国内外市场产生更大吸引力,造成广西旅游资源没能发挥更高效益。只要增加这些景区的基本配套设施投入,加大促销力度,这些景区就能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既能分流过热区的部分客源,又可以扩大旅游市场的需求总量。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改变旅游治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治理一体化。此外,还应发展城市周边旅游和城郊旅游,以分散游人。引导本市居民在假日到郊外旅游,以便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外地游客。目前区内的旅行社大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广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使具有优势的旅行社得以不断地发展扩大,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社组建联合体,内部统一步调,规范运作,优势资源互补,推出精品,开辟特色,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休闲产业链的建造

1.科学规划加强治理,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据调查,长假期间,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市民花钱观赏文艺表演、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已越来越普遍。随着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发展报刊、图书、电影、音像等传统文化行业,举办书市、花市等富有特色的广场娱乐项目,适当增加文艺演出,开展各种娱乐项目。广西有发展文化娱乐业的良好基础,如有日趋发展的消费群体,良好的市场环境等。因此,要不断加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并适当增加运动场等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娱乐场所,使他们尽情享受娱乐文化的乐趣,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提高营造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来创造消费、引导消费。

2.重视体育健身业,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一是要兴建和改造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二是要正确合理地进行引导。关于前者,据统计,目前广西已拥有350个体育场馆,具有一定规模,但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1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兴建一批体育场馆,改造一批体育场馆,是很有必要的。应该看到,我们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起步很晚,消费水平不高,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这种休闲消费。

3.抓好餐饮零售业,带动休闲产业发展。首先,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几种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一是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半成品节日套餐,饭店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二是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订到饭店就餐的节日家宴。餐馆酒店要本着勤俭节约、物美价廉、面向市民、为大众服务的原则,推出特色的个性化菜谱,扩大目标市场。三是系列型。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应推出面向家庭的节日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游艺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假日。同时,餐饮业的经营者,还应在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以饮食文化搭台、在店内推出书面摄影展览、音乐欣赏、杂技魔术表演、名厨教授顾客“绝活菜”等活动,让顾客集食、饮、赏、览、听、玩于一体,吃的同时又得到精神享受。商场要在店内外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一般方法外,还要注重布置出自家的特色。节假日商家应以真诚回报顾客消费者为宗旨,开展打折销售、买大件赠小件、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以“情”字当先,布满浓郁的温情,打动消费者的心。

4.创品牌,积极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通过广告宣传向城市居民输灌休闲意识,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如花卉展览、民族体育竞赛、民间舞蹈、民间绝技等)吸引游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争取市场。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为市民提供卫生、洁净、新鲜的农产品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广西各地城市在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方面已取得较好成效,势头也好,在这基础上应创出品牌来。

5.重视技艺培训。不少人希望利用假期难得的时间学习汽车驾驶、电脑操作、花卉栽培、投资理财、古董鉴赏、书法篆刻和体育、舞蹈、烹调等一技之长。社会各方面应当提供这些方面的机会,促进这些行业发展,以满足各类培训的需求。

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非凡是在大中城市中,各类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制造加工业的繁荣,然而,如今城市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向依赖于休闲活动的兴旺发达了。因而,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依赖于休闲要求的实现,这种休闲产业的发展在广西随处可见,诸如,在都市中河、湖、港口四周区域的商业开发、娱乐设施、餐饮服务、体育竞技,还有旅游观光、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以及节假日和各类庆典场合的商业倾销,各类非职业技能培训式的成人教导,众多高雅艺术的蓬勃发展,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经济模式在向以休闲为依托的经济转变。一个地区假如拥有并建造这些条件,那么,对于日后的经济繁荣将起着要害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地方都把他们的娱乐设施、商业网点、鲜花草坪和休闲服务看作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只要加强休闲消费引导,休闲产业将会迎来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休闲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休闲渔业应运而生。休闲渔业,概括起来就是利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人们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近日,我们通过走访、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对我市休闲渔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一、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消费范围扩大已不局限于人为环境,休闲娱乐进入寻常人家,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欲望,使得崇尚自然蔚然成风。近几年沿江开发,靖江产业结构转向二三产业为主,消费型城市逐步显现,对渔业消费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养殖户和企业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渔业资源,开始从事养殖与垂钓兼有的渔业生产。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拓展休闲内涵,拉长产业链,与其他行业巧妙地结合,给休闲渔业增加了新的内容。据调查统计,现有休闲渔业项目17个,经营规模1807亩,总投资逾1000万元,吸纳劳动力200多个,20xx年接待消费者30万余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500万元。纯收入近400万元。经营地大多分布在沿江,以新桥镇最为集中;水域以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圩堤提水养殖、近江池塘为主;投资主体有村集体、个人合股、工商企业、城乡居民个人,以市内投资为主,也有市外资金注入。纵观全市的休闲渔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养殖垂钓型。这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利用池塘、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为主,放养鱼种均为斤两鱼种和部分成品鱼,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比较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这是我市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成鱼养殖单位和个人都有。全市13个此类经营单位,20xx年经营收入超1000万元。其中经营业绩较好的团结李王两户垂钓,占地面积80亩,总投入约20万元,去年接待垂钓爱好者200人次,经营收入30万元。陈玉东场占地100亩,垂钓收入近10万元。

2.垂钓型。专事垂钓休闲,不进行养殖,垂钓鱼全是成品鱼,大多从外地调入。此类经营单位或由养殖单位转型而来,如新桥新合长江养殖场,改制后的靖江市水产良种场;或直接建设而成,如佳禾置业投资的100亩围栏养殖,滨江村郭兰春与上海合建的100亩围栏养殖。

3.垂钓、餐饮结合型。将垂钓与餐饮有机结合,一举多得。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有一些专业垂钓单位同时兴办餐饮,如新合村在场内建设了“江之韵”饭店,节假日日接待超100人,日营业最高达到5000元。二是餐饮企业投资的休闲渔业,既满足自身对水产品的需要,又满足消费者对品尝水产品的需求,如万源大酒店兴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200亩水域都开放垂钓,同时提供餐饮服务。这种类型的休闲渔业既能满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总体来说,我市的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完整的总体规划和有效的管理。目前基本上以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现有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我市的许多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大规模综合性休闲项目还较缺乏,知名度不够,难以吸引顾客。另外,近几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鱼类的质量安全与卫生。

三是经营者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尚难适应。此外,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卫生条件较差,整体形象不佳。

二、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潜力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休闲方式,休闲渔业给城镇居民节假日生活增添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他们走出拥挤喧嚣的都市,回归自然,尽享取鱼之乐、食鱼之美。从我市情况分析,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潜力巨大。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受空闲时间的限制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一般居民家庭喜欢短期城郊休闲消费。与外出旅游相比,城郊休闲游具有距离短、花费少、有效休闲时间长的优势。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乡间交通发达,游客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第2页

一般都能在半小时内到达目的地,十分适合发展“短、平、快”式的城郊休闲渔业。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市濒临长江,水土气自然环境优越,可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及取得安全食品的要求。加之我市水产养殖比较发达,有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为休闲渔业提供生产角度的技术支撑,这为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休闲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郊旅游休闲活动逐日兴起。近年来,垂钓娱乐活动快速发展,垂钓休闲已成为一些城镇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有钓鱼爱好者逾万人,每年参加垂钓活动的达到20万余人次。在这样背景下,适时发展休闲渔业,必将成为我市居民的消费热点。

我市发展城郊休闲渔业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对拓展渔业空间,开辟渔业新领域,满足城镇居民垂钓、娱乐、休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休闲渔业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特别是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市渔业资源有了一定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渔业经营者在继续搞好水产品养殖的同时,利用池塘、等场地建设休闲渔业开展休闲配套服务活动,能有效缓解目前我市渔业生产中资源短缺等各种矛盾,优化渔业结构,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发展休闲渔业,通过吸引大量的游客,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渔业向其他行业延伸。同时,还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和容量,不但增加农民转岗转业的途径,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而且由于拉伸延长了渔业产业链,提高了渔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第三,休闲渔业一般利用现有水域和渔业设施,同时利用渔民的专业技能,因此不但投资少,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项目,吸引人们在闲暇时进行度假娱乐和消费,形成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休闲渔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有利于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出发点,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持特色、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打造我市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一)完善发展规划,策划并实施高品位的休闲渔业项目

制定规划是避免建设散乱的有效办法。要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完善靖江市休闲渔业发展布局规划,分期分批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配套型休闲渔业基地。根据我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和自然资源情况,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大型项目。

1.江心洲垂钓娱乐基地。该项目能与我市发展长江经济相呼应,而且江心洲环境幽静,远离喧嚣城市,水质清鲜,空气清爽符合休闲的需要,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内容主要是购置游艇、内陆垂钓塘、停车场、水上饭店等。

2.新桥休闲渔业基地。该项目利用紧邻规划建设中工业园区的优势,建设以新合长江养殖场为基础的休闲渔业。主要建设内容是改造渔塘和钓鱼池,增加鱼类品种,改善餐饮和娱乐条件。

3.长江农场休闲渔业基地。该项目以陈玉东养殖场为基础,以新港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农场农业生产的优势,建设成为集赏花、观景、四季采摘、挥竿垂钓、自由农耕农作的综合性休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是扩大养鱼塘,建设停车场、饭店等。

(二)制订优惠政策,扶持休闲渔业发展壮大

休闲渔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仍属于农业范畴。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休闲渔业不断发展壮大。

1.资金政策。加强金融机构与开发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休闲渔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

2.税收政策。休闲渔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一种形式,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发展之初,有关的税费要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扶持休闲渔业的发展。

3.土地管理。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有偿转让。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只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项目,应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

4.价格收费。对休闲渔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既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又能使项目本身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1.规范休闲渔业的有关市场行为。如出台相关条例,规范垂钓活动行为,保护垂钓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其它在治安、食品卫生、人身安全等方面也应以规范。为全区休闲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对从业者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休闲渔业的从业者大多由从事传统渔业生产的农民转岗转业而来,因此要加强转岗转业农民的培训,提高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3.大力加强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休闲游乐、享受生态、享受渔业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理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养殖基地、餐饮、客房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垂钓、猎奇、玩水、观景、享受丰收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渔业基地的生态环境也应本着和谐、自然、安全、方便的原则,突出农家田园的特色,展现田园风光的魅力。

第5篇:休闲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体验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值得消费者记忆的活动。一旦这种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体验经济时代就到来了。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专家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南昌市拥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各种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为体验式旅游经济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文化体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旅游业是经济行业,更是文化行业,旅游一定程度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都市居民出游乡村,是要暂离其都市文化常态,去享受乡村农耕文化的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乡村旅游的“主餐”,也正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很强的农耕文化情结。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文化体验是我国乡村旅游顺利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方式,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和持续的市场需求。南昌新建、进贤二县农业经济基础良好,文化底蕴丰厚,适合发展体验式农业旅游。

3.南昌新建、进贤县都市体验农业旅游的现状

3.1大环境发展优势。南昌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分别为:①省会城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②区位优势:南昌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内惟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③交通优势: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快捷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④休闲氛围浓厚:休闲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为南昌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产业基础。⑤环境优势:山是城之魂、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山脉、水脉、文脉相融的南昌市拥有旅游业发展的绝对环境优势。

3.2两县资源储备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3.2.1区位优势。新建县位于南昌市西北,与南昌市一江之隔,县城与红谷滩新区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交通四通八达。全县处于南昌市50公里经济圈内,是南昌西拓的重要承载区。进贤水域辽阔,陆路交通便利,称“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成为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当今是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进入南昌的必经之路,已成为江西乃至整个中部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

3.2.2资源优势。新建县地域广阔,耕地多,山地资源巨大。文化底蕴丰厚,有道教圣地西山万寿宫,江南最大的民间建筑群汪山土库。旅游景点多,全县有五色旅游景点,如:古色的西山万寿宫,红色的小平小道、金色的厚田沙漠,绿色的象山森林公园、溪霞水库和梦山朱权墓,特色的汪山土屋等。劳力资源多,技术优势强。农业发展优势表现在一是市县财政投入资金多,二是区位效应,三是农业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新建县是宗教资源富集区。进贤县水域面积大,是亲水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如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等。

3.2.3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优势。近年来,新建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发展城郊型都市农业,实行“一村一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藠头生产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贤县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旅游业应对体验经济

旅游业应对的体验经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确立创意体验主题。体验主题定位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是真正令人瞩目和动人心魄的。一般而言,创意好的旅游目的地体验主题主要包括:一是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如在西山万寿宫体验传统道教文化与在小平小道体验红色旅游,渡酒文化旅游区体验酒文化,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文化之旅都是典型的现代体验旅游。二是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无论是在李度饮酒,还是在军山湖吃螃蟹,都是在在活动中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三是协调的现实整体。从万寿宫到小平小道,从李度到文港,从道教文化到红色文化,跳跃性大,空间变化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4.2打造体验服务。旅游体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游客感受。游客从制定旅行计划,到旅游的全过程,包括前往景区和离开景区,最终形成旅游的整体印象。因此,宾馆、饭店、景区小卖部以及乘坐列车飞机过程中游客所受到的服务,都会提供给游客最令人难忘的体验。各类星级宾馆、乡村酒店及其提供的良好的体验式服务,如在李渡烧酒遗址、文港笔都增加一些文化展示服务,通过文化创意和时尚解读,“活化”一些特色旅游产品。

5.新建、南昌县体验式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5.1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基础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化解“三农”问题,推进“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如何依托独特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走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新建、进贤人面的一个重大的农业课题。

5.1.1新建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要发展特色农业,具体要做到“五要”,即:一要大,即规模要大。二要专,品种要专一。三要特,特色要明。四要强,产品竞争力要强。五要精。一是农业生产要精,二是品牌要精,三是发展精品农业要注重产业的横向联系,例如抓住两县地处城郊,旅游资源丰富这一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精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起来,形成一大特色产业,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为此建议抓好六项措施。一抓投入。二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抓农民培训。四抓农民转移。五抓龙头企业发展。六抓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5.1.2进贤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进贤山青水秀,物华天宝,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农业是进贤的基础,也是经济优势所在。2007年8月,第七届全国县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公布,进贤县为中部百强县名列第67位。该县的文化用品“一支笔”、医疗器械“一根针”、高空礼弹“一盆花”、食品加工“一瓶酒”、钢架结构“一张网”、特种水产“一只蟹”、食用菌类“一朵菇”等七大特色产业群体,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2制定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重点推出红色旅游绝品、文化旅游名品、生态旅游精品和休闲旅游新品等南昌旅游“四品”。

新建县定位于“生态家园、休闲绿洲”,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以及参与型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湿地生态观光与科考项目、温泉开发、厚田沙漠、宝葫芦农庄、汪山土库、象山森林公园、小平小道、溪霞水库、西山万寿宫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小平小道、厚田沙漠、西山万寿宫景区、汪山土库、梦山、宝葫芦农庄。

进贤县定位于“亲水型乡村休闲旅游区、传统文化体验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等。重点项目为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军山湖观湖品蟹天堂项目、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军山湖国际螃蟹美食节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军山湖风景区、李渡旅游区、文港笔都旅游区等。

5.3确定旅游产品开发战略。南昌市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当形成由精品型、提升型、潜力型构成的金字塔型旅游产品开发体系。重点建设厚田沙漠、小平小道、汪山土库、李渡烧酒遗址等精品型旅游产品。使之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产品。军山湖螃蟹节、万寿宫、宝葫芦农庄等提升型旅游产品是精品型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精品型旅游产品。文港笔都、以李渡烟花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等潜力型旅游产品,需要大规模投入(智慧或资金)才能开发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潜力型旅游产品对于丰富南昌市产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5.4打造新型旅游产品。根据旅游市场个性化、休闲化、运动化的变化特点,南昌市要规划建设新型旅游产品,其中新建、进贤二县主要包括:

5.4.1汽车营地。汽车营地既是面向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新型旅游产品,又是满足自驾车旅游对旅游服务设施需求的主要基础设施。在厚田沙漠、军山湖等地,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其中包括帐篷露营地、房车营地,以增强对长三角、珠三角和周边城市自驾车市场的吸引力。

5.4.2亲水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南昌市地表水域面积大、水体形态多的特点,大力开发亲水旅游产品。实施水系联通工程,开发环湖游、环城休闲游、夜航船、海——河——湖产品、水上娱乐、水上餐饮、水上演艺、湿地公园亲水旅游产品,营造“水中有景、景中有水”的水体景观。

5.4.3休闲旅游产品。南昌市拥有数量丰富、特色突出的休闲旅游资源,两县品古文化休闲旅游区、青山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以都市休闲旅游、农(渔)业休闲旅游为基础,以文化休闲旅游、亲水休闲旅游为重点,以美食休闲旅游、保健养生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商务休闲旅游为特色,以工业休闲旅游、修学培训休闲旅游为补充的十大系列休闲旅游产品。

5.4.4打造一流生态旅游城。新建县生米镇生米镇是我国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藠头通过农业部的验收,被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并授予其“中国藠头之乡”的光荣称号。在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全力打造南昌后花园的同时,2007年1月宝葫芦农庄也相中了生米镇这块风水宝地。2008年9月28日,宝葫芦农庄内成功举办了南昌市金秋金贸月和新建县第七届旅游文化节,活动成效得到省、市和县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农业生态旅游的良好依托。

5.4.5打造一流温泉城。在未来的开发建设上,新建县温泉城计划依托温泉,打造养生天堂、欢乐天堂、商务文化天堂、湿地天堂,成为南昌旅游的龙头、江西省休闲旅游的标志、亚洲最大的综合性温泉中心,并力争叫响世界。进贤——枢纽之地、鱼米之乡?、特色之县?、文化之邦,为进一步唱响特色品牌,做强特色产业,使之成为省市乃至全国的特色,经过科学论证,提出了“打造大温圳工业经济圈和环军山湖生态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参考文献:

[1]B.JosephPine.ⅡandJamesH.Gilmore,TheExperienceEconomy,Har2

vardBusinessReview,1998

[2]陈超、沈彩虹、杨荣斌.体验经济迎面扑来.文汇报,2001-08-01

[3]吕鹤剑、刘斌中.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陕西农业科学,2006(1)

[4]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旅游学刊,1997(5)

[5]魏小安.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2008年7月

[6]吴相利.英国农业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M]社会科学家.--2005,(6)

第6篇:休闲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向,这都将是广大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根据大量最新材料,我们对部分行业未来走向进行了大胆地预测,希望能给广大投资者一些启示。

农业

入世后,北美的小麦虽不会马上大量涌入我国市场,但是小麦及面粉价格水平下降趋势不可避免。优质稻米的价格仍将保持稳定,出口量略有回升。农业生产结构正在酝酿重大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减少,而比较优势明显的蔬菜、花卉、特种动物的产量将会大幅提高。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很低,能够选择比较优势明显的品种并组织农户生产、加工及出口的企业将会大获其利。此外,在动植物优良品种繁育,国外农产品引进,农产品储藏、加工及综合利用,农业克隆技术开发,牛羊胚胎工业化生产等领域也蕴藏着大量商机。。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该行业已连续数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增速最快的部门,现已超过电力工业成为工业第一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高度升级产业,该行业今年仍将保持良好的成长性,其中移动电话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光通信设备、电子元件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但增长率比前几年将大幅回落。台式电脑、打印机、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增速稍降,但仍保持在20%左右。一些低端产品如PDA则市场逐渐饱和,难现昔日风光。移动电话机仍将大打价格战,而且从新品出现到大幅降价的时间会缩短。此外,笔记本电脑、服务器降价幅度也较大。

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是我国加入WTO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汽车的进口关税在短时期内将大大下降,这会迫使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作出相应的降价反应。我国轿车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高出1―3倍,并且汽车整车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润率达20%以上,仍有降价空间,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汽车行业将面临一个大幅降价过程,也许今年就是历年来降价幅度最大的一年。降低并不一定会热销,因为目前汽车的使用成本过高,而消费者又期待着车价会更低,汽车特别是轿车行业将迎来真正的“阵痛期”。由于公路建设的加快,特别是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增加,快速客运及大型公路快速干线运输有明显优势,由此带动大型豪华客车及大型货车的销售量大幅增长。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政府取消部分税费以及郊区住宅销量大增,住宅总体价格将趋于下降。大城市一批环城高速公路及大运量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吸引人们更多地选择环境优雅、价格便宜的郊区住宅。购房者从过去一味追求高实用率变为讲究居住品质,经济性与实用性并重,带小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将受欢迎。主题性住宅将会越来越多。在打过“欧陆牌”、“会所牌”、“绿化牌”、“SOHO牌”、“宽带牌”后,今年将会流行“生态牌”,拥有清新简约建筑风格、意境深远的园林设计、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完善的娱乐体育设施的住宅小区将大受欢迎。由于大楼盘越来越好卖,将有更多开发商联合开发地盘。各种新型营销模式如“先住后买”、“无理由退房”、“以旧房置换新房”等也为更多开发商所使用。

家电业

今年的主题仍是价格战,洗衣机、电冰箱是新加入者,但降价幅度不会太大。彩电、微波炉价格已接近成本价,下跌空间有限,但部分高端产品仍会大幅降价,其中去年下半年开始升温的背投彩电将大打价格战,而且销量恐怕也难以呈现爆炸性增长。空调器的市场争夺进入白热化,成为降价幅度最大的家电产品,其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信息家电作为一个概念,仍然是曲高和寡。 DVD在历经数年令人大跌眼镜的低速增长后,今年销量终于大幅攀升,但也难现昔日VCD爆炸性成长的风光,经历去年的价格大跌,今年价格的波动将较为平稳。由于部分小家电如电沐浴器、吸尘器、电饭锅、家用电热烘烤器具等的成长性较好,吸引更多大家电厂商加入,各大厂商的市场争夺将更加全面、激烈。由于行业整体利润已经很薄,部分厂商将难以为继,叫嚷了数年的“兼并潮”终于开始出现。将有更多的国外家电厂商进入中国市场,中外厂商又将面临剧烈碰撞。

能源工业

原油价格会缓慢下降,受此影响,石油开采行业利润水平仍然较低。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价格便宜污染少,利用天然气发电及作为民用燃料前景广阔,预料这方面的投资今年会大增。目前煤炭价格已降到煤炭企业所能承受的最低限度,继续降价的可能性不太大。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建设煤炭直接液化、气化工厂变得有利可图,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在大型煤田建设液化厂每桶汽柴油的生产成本只有15―17美元,远低于欧佩克规定的每桶原油最低“价格带”。

餐饮业

今年将会掀起一股强劲的“休闲风”,各种新型休闲餐厅纷纷涌现,其突出特点是强调舒适性和家庭性,幽雅的格调、悠闲舒适的氛围、全程式服务,并且强调装修风格、服务方式的个性化,突出各种主题,如热带雨林主题、海底世界主题、日本风情主题。这些餐厅把餐饮与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能使人们充分体味个性化、兴趣化、文化品格和人情交往的崭新生活,因而大受欢迎。同时,天然食品及低脂低热量食品将大受欢迎,素菜馆、农菜馆会大量涌现。

旅游休闲产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的启动以及主要客源市场如东南亚、日韩等经济形势的好转,入境旅游及入境商务旅游将有稳定增长。国内旅游开始打破以文化观光型旅游为主的格局,各种旅游产品如探险旅游、保健旅游、海上旅游、工厂游、校园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可供消费者充分选择。户外运动持续升温,把户外运动与旅游结合在一起的项目将大受欢迎。长假集中出游的状况将有所改观,人们更热衷于到郊区的渡假村度过一个轻松的假期,既能调节身心健康又花费不多。周未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运动度过闲暇时光,运动项目也从传统的羽毛球、乒乓球等过渡到惊险刺激的项目,如蹦极、跳伞、滑翔伞、攀岩、滑草、潜水等,一些对抗性强的项目如拳击、跆拳道、击剑也开始流行。由于手续更为简便,出境旅游增幅将稳步攀升。由于今年将在日韩举行世界杯,将有许多球迷到韩国为中国队捧场,带动韩国游的火爆。

零售业

经历了大百货热及大卖场热两轮开店热潮后,零售业已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成为典型的微利行业。大百货店将继续萎缩,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率都难以提高,奉行“微利生存”的连锁超市和仓储店将取代高毛利的百货店成为零售业成长的主体。大百货店及大仓储店继续依靠商品差价及收取各种不甚规范的“通道利润”将难以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店会利用场地、客流资源开发与购物相配套的饮食、娱乐等连带消费,以及开发自己品牌的商品、输出品牌和技术管理、利用客户资源开展其他服务等方式赚钱。与行业整体不景气相比,专门经营某一类别商品如家电、建材、家居用品的大卖场将异军突起,逐步蚕食大百货店及仓储店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各种专门经营某一特色商品或某种品牌商品的专卖店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新业态,折扣商店将会出现并发展迅速,而能够满足消费者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服务需要的超大型购物中心也可能在京、沪等大城市出现。国内外零售巨头将加紧扩张,行业重组、合并及联盟也将出现。

保健业

保健品行业将稳定发展,减肥类及美容类保健品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而具有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脂的保健品及调节内分泌、改善睡眠质量的保健品销量将大幅增长。同时,保健品开始出现食品化趋势,把各种有效成份及营养补剂添加到食品中,既具备食品的良好口感及色香味形,又含有改善或调节人体机能的保健功能,并可大大降低消费者的支出。

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技术是继电脑网络之后兴起的又一高新产业,生物技术可以将任何一种基因引入生命体而赋予它新的遗传特征,打破了几千年来遗传学上边缘不能杂交的规律,其发展前景难以估量。目前,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及医药领域,我国培育成功的抗病毒烟草、转基因耐贮红柿、转基因抗虫棉已大规模种植,未来还会培育出更多耐盐耐旱抗病虫害的作物,作物的产量将大幅增加,并且营养更丰富。我国已有乙肝疫苗、EPO、人工胰岛素、人工生长素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品投入市场,近期有可能投入市场的药物还有表皮生长因子、肿瘤抑制因子、重组人工胰岛素、流感疫苗等品种。基因芯片技术国内企业已取得重大进展,有可能于近期开始进入市场,在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农作物优育和优选、司法鉴定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由于网络业仍处于调整期,而生物技术产业虽然投资风险大但是否盈利短期内就会知晓,风险投资商会把更多资金投向生物技术产业。

社区服务业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区服务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进入这一行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社区服务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便民店、家电维修、服装清洗及熨烫、家居清洁等一般家居生活服务;有社区医院、家庭病床、家庭医生全程服务、月子陪护、定期上门体检等医疗卫生服务;有婴幼儿看护和教育、少儿上下学接送、假期托管、智力开发、兴趣与特长培养等少年儿童服务;有健身房、图书阅览室、小型影院、休闲中心、业余特长培训班等文化娱乐服务;有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生活照料中心、伤残儿童日托所、弱智儿童辅读班等特殊服务――目前最具发展潜力且最易赢利的项目是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相比它具有更便利、服务更细致、收费低廉等优势,并且由于只是治疗小伤小病,并不需要先进的设备及高层次的人才储备,只要有一套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完全能够连锁化,迅速扩大业务。

网络业

整个互联网行业仍将继续“卖水的比淘金的赚钱”的故事,由于企业上网的大幅增长,网络设备供应商、网络接入服务商以及提供网上认证、网络防火墙、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及其他应用软件的企业仍有钱赚,但赚钱的难度比以前提高了。而各类网站,无论是门户类网站、生活服务类网站或是电子商务类网站仍无法停止烧钱。许多网站将难以为继,或被有雄厚资金支撑的网站收购,或干脆自动消失。在经历了互联网寒潮及风险投资商的翻脸无情后,各位烧钱高手现在是小心翼翼地花钱,认认真真地寻找利润点,各类网站中旅游、证券、招聘类网站财务状况进一步好转,有望成为第一批赚钱的网站。

第7篇:休闲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论文摘要: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近来出现蓬勃发展之势。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作用入手,剖析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引导扶持和投入多元化、加强科技教育和提高素质、因地制宜和科学发展等对策,以期指导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

当前休闲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作用巨大,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三农”建设的步伐,惠及城乡,彰显出强劲的势态。因此,笔者以为很有必要研究休闲农业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国的发展问题,抓住主要矛盾,依托科技,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休闲农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作用

1.1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21世纪,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发展。我国休闲农业经历了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要形式的早期兴起阶段、以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为主要形式的初期发展阶段,已步入功能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的规范经营阶段[1]。

纵观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东部沿海省、市、区是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内地云南、四川、河南、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由于旅游业或特色农业发达,也间接带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2]。休闲农业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有观光休闲农园(指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进人园内摘果、收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如广州番禺区龙化农业大观园、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如江西农业公园、教育与科技农园(以农业生产为主,向游客展现农业科学技术),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民俗观光村(利用农村特有的文化和风俗作为休闲农业活动的内容)等。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休闲类型,如湖南省内的张家界、炎陵桃源洞、永州阳明山等。一般来说,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较为强烈,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交通比较便利,发展休闲农业的市场潜力大,而像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不仅本地居民多,收入水平高,潜在客源市场大,而且具有吸引全国乃至国际观光客进入的优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如广东现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旅游局也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和农业旅游的发展,1998年,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推动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在1999年,又推出了“生态旅游年”。2006年推出“中国乡村游”。2007年,提出“中国和谐城乡游”,宣传“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旨在达到“城乡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动,优势互助,共同繁荣”,进一步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达3亿多人次,旅游收入400多亿元,休闲农业的发展已使全国2 000万人脱贫,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1.2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现实作用

1.2.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休闲农业以现代种植养殖和观光型的农业生产取代了简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既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使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打破了产业的界限,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3],优化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

1.2.2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休闲农业的发展,需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服务,从而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为农村家庭妇女和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以及中老年龄农民等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据预测,1年接待量10万人次游客的休闲农业景点,可直接或间接安置300个农民工就业[3],并且休闲农业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属于农民就地就业或“离土不离乡”,符合当代农民的心理需求。同时,发展休闲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拓宽了农民创收的渠道,增大了增收潜力。

1.2.3加大硬件建设,促进村容整洁。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使之有财力投入到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实施“三改”(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三通”(通路、通水、通电讯)、“三化”(绿化、美化、生态化)工程,改变了农村“脏、乱、差”,将原先的“穷山恶水”变成现在的“山清水秀”,优美的环境又吸引更多游客,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

1.2.4整合资源,促进城乡协调。休闲农业能对土地、生态、劳力、资金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注重了生产与生态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资源的长效和循环利用,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走向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使城市居民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游客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先进理念、进步的生活方式,影响当地农民,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缩小了学习和接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距离,既丰富了农民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一代新型农民健康成长。也就是说,人流带来了物流、信息流,城市的生活方式、服务意识、文化观念和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向农村渗透,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的相互交融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2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缺规划,少特色

不少地方对休闲农业认识不到位,政府缺乏对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引导,扶持力度不大,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致使同一区域内休闲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雷同,除了有特殊风景或人文风貌的,其余都是大同小异;园区大多缺乏整体规划,规模比较小,主要以个人、民间资本投资为主,整体建设水平比较低,布局不够合理,设施配套不齐,服务功能缺乏创新,主要是以观光型、娱乐型、度假型3种为主,知识型、务农型、购物型、疗养型很少;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只是钓鱼、住宿、打牌、卡拉OK、乒乓球等项目,“上午挥钓竿,下午玩麻将”,跟普通农庄相同,呈现出低、小、散的特点,市场定位不明确,简单仿效,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缺少名园、名品、名菜、名项目等,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

2.2缺管理,少人才

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休闲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力管理、导游管理都需要专业人员,而这些对以往专注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生产者和来自其他领域的业主来说,实在是勉为其难。由于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培训,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准备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明显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园区内部的导引、休息、安全、卫生、消防、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开发与管理也很不完善,从业人员与休闲农业服务应达到的专业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服务水平较低,缺少开发、经营、管理和公关礼仪的专业人才。

转贴于

2.3缺科技,少效益

大多数休闲农业在经营活动中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普教育开发不够,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经营层面上,粮、果、蔬、畜、渔、草、花等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单一,农作物成熟期也过于集中,造成园区经营忙闲不均,一方面因品种少,出现受农业季节性瓶颈制约而使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因档次低而造成吸引力、影响力不大,游客停留时间过短,消费减少,园区效益低下,使得经营难以为继。

2.4失农味,少组织

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这些基本原则,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贪大求洋,追求豪华,大兴土木,变更土地使用形态,致使城市化和人工痕迹明显,建筑物富丽堂皇,忽略原有宝贵的农业自然资源及特色,扭曲休闲农业的本质,脱离“农”字,“农”味不足,失去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同时由于不合理、过度地开发,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破坏原有生态,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当今休闲农业的经营除企业集团以外,部分农民仅采取共同经营的组织形式,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体制,在经营中难免产生盈余分配、权利义务分担等方面的纠纷,且休闲农业多为点状布局,组织化程度不高,整体意识不强,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组合,各自为政,缺乏与大环境的协调性,与新农村建设脱钩,很难融入到新农村整体布局中去。有的甚至因为一己之私利而影响整个环境建设,最后导致新农村无从规划,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深入。

3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

3.1提高认识,政府引导,政策扶持

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顺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新趋势、新需求而在功能上进行的延伸。为保障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休闲农业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必然,认识到休闲农业对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性[4]。同时,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到发展休闲农业所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发展休闲农业在丰富城乡居民休闲、游憩生活的同时,将潜在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业向绿色、生态、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政府部门应提高认识,大力扶持。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正是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持[5]。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应该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指导,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并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为本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如意大利对已经开展农业旅游的单位给予享受政府的有关农业低息优惠信贷和税收减免政策。因此,我国亦应由政府颁布一定的法令和规定,以鼓励、管理、规范休闲农业,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通过抓示范、树样板等形式,扩大示范辐射效应,使休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3.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打造特色品牌

休闲农业的开发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因地制宜、统一布局、生态循环”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考虑到市场需求状况,充分体现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农业资源,切忌“求大、求洋”,贵在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优势。如云南元阳的哈尼梯田正是由于其独特的魅力而深受游人的青睐;重庆的垫江则是利用其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特色。强化规划意识,要与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衔接,科学规划休闲农业企业的空间布局,考虑交通区位和休闲农业资源条件,设计区域内休闲农业企业密度,准确选址,掌握规模(按国际通例,农业旅游区市场半径大于9.5km的区域时,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合理布局。建设上要重视项目的设计,要整合资源,主题鲜明,功能区分明确,规划景观搭配和基础设施建设,精心选择经营项目,研究市场需求,策划经营模式。经营中必须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业为基础、种养产业为核心、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发展农业产业、扶持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同时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休闲农业产品、知识和服务。在经营内容上开阔思路,以“农”字为特色,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注重农业生产能力的开发和保护,弘扬农耕文化,提高农业品位,注重“土、特、奇、鲜、知识、参与”,如天津塘沽北塘镇推出的“做一天渔民”活动,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形象、吸引游客,实现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3更新理念,规范管理,促进多元发展

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包涵一、二、三产业的经营内容,涵盖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休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兼具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可借鉴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学科体系,传授景观生态学、旅游经济学、农业规划学、生态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内容,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另外定期对休闲农业经营者及从业人员进行旅游管理、生态农业等知识的集中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经营素质、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等,使其自觉维护乡村景观资源及其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请进来”,邀请国外和台湾地区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前来指导,以举办“研习班”、“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探讨,“走出去”现场学习先进经验,努力做到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更新理念。要加强行业自律,成立休闲农业协会,把从事休闲农业规划、经营、服务、推介、管理、研究等工作者组织起来,总结休闲农业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引导休闲农业企业科学规划,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产业经营,市场化运作,注重信息服务,加强宣传,发挥行业整体优势,提升实力,扩大影响力,培育客源市场。如北京休闲农业协会作为全国第1家休闲农业领域的行业协会于2004年成立,正是由于其介于政府和休闲农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短短3年来北京的休闲农业就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要积极引导工商和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建设,推进协作,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休闲农业多元化、合作化发展。

4参考文献

[1] 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06(4):144-148.

[2] 王婉飞,王敏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J].经济地理,2006(5):854-856.

[3] 成升魁,徐增让,李琛,等.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J].旅游学刊,2005(5):26-30.

[4] 梁明珠.观光农园旅游开发问题探讨[J].旅游管理,2004(1):26-33.

第8篇:休闲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1.1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多,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这是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同时,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发展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城在林中、道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园在画中、绿在心中”的意境,使人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场所。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美国家庭收入的1/8,用于生态的游憩,每年总花费约3000亿美元,参加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人次突破20亿人。因此,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2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瑞安各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林业,加大生态休闲观光园建设力度,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据调查统计,2012年度瑞安已有健身型生态休闲主题公园10多个,特色经营型休闲观光园(特色村)29个,农家乐形式休闲观光园经营户110家,直接从业人员2300多人,年接待量超过213.75万人次,年营业收入估计超1.2亿元,全年总投入1.7亿元。2013年瑞安的雅林现代农业园入选温州市十大最美农庄,福泉农家入选温州市十大最美客栈。湖岭镇东坑村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雅林农业生态园、富豪绿化生态观光园、集云富景农业观光生态园等3家评为省级旅游特色经营户。同时,在2013年10月份世界温州人大会上,就有瑞安市神州观光休闲园等3个政府招商项目,投资额6亿多元。

2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状况分析

2.1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特点分析

2.1.1资源依托特色化

各地在开发生态休闲观光项目时,依托于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和淳朴自然风光,挖掘当地的生态、人文、民俗、历史内涵,涌现出诸如湖岭新垟滩、永安垟山溪等休闲度假型,高楼杨梅园、陶山金潮港观光果园等果园观光型,马屿石垟湖等农家体验型,寨寮溪、桐溪等特色旅游餐饮型,万松山、大罗山等体育休闲型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场地。

2.1.2组建方式多样化

一是农民自发型。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个别农民敏锐地把握市场机遇,在景区景点周围和城乡结合部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开设餐饮、游泳、休憩、住宿等项目,或是开展登山、锻炼等体育活动。二是政府驱动型。各地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引导农民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涌现了一批由政府带动的生态休闲专业村。如芳庄乡直坑村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合作互助型。一些地方农民自发组建了互助合作组织或公司企业,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在组织协调、策划指导、规范管理、培训教育和宣传促销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如湖岭新垟滩生态休闲旅游点通过成立新垟滩旅游有限公司来运作。

2.1.3投资主体多元化

一是政府财政投入。这类牵涉投入较大,公益性强的特点。如瑞安万松山、高楼绿道、桐溪等大型的生态休闲场所。二是农民合股投入。实行共同、合作经营,一般经营规模和投资金额较大。如马屿石垟湖神洲休闲点、湖岭新垟滩生态休闲点等规模较大的,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村集体参股投入。把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源折算成股份,参股休闲场地的经营,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芳庄乡直坑村以溪寨飞流,村集体就占到1/3的股份。四是吸纳社会投入。一些工商企业主看到较好地发展前景,以参股等形式,涉足生态休闲观光园的建设与经营。

2.1.4经营效益显著化

生态休闲观光林业是一种集三大效益为一身的新兴产业,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它具有投资少、风险小、经营灵活、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可观等特点,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休闲观光林业项目更是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2.2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主要类型模式分析

(1)健身型休闲观光模式。

以健身、休憩、观光的方式,享受生态乐趣。如万松山休闲公园、大罗山生态园、高楼绿道休闲度假区等。

(2)采摘型休闲观光模式。

如华星农场休闲园、金潮港观光园、上泽村杨梅观光园等,以亲身体验果园采摘等乐趣。

(3)农家乐型休闲观光模式。

如瑞安市巾仙溪农家乐旅游有限公司、瑞安市神州农家乐园、湖岭镇新垟滩农家乐休闲旅游有限公司等。

(4)度假型休闲观光模式。

构建人们回归自然、度假、避暑、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如河岙绿谷休闲养生园、桐溪户外野营基地。

(5)民俗文化型休闲观光模式。

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风俗。如中国木活字文化印刷村———平阳坑镇东源村、高楼上泽村、湖岭永安均路村等。

(6)体验型休闲观光模式。

如漈门溪、双溪寨、巾仙溪。游客可体验漂流、垂钓、撑木伐等等。

2.3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的分区建设内容分析

观光林业项目建设内容一般有:生态林区、水果采摘园、园林花卉、垂钓池、儿童乐园、设施农业、田园风光区、生态养殖、骑自行车、野营烧烤等项目。在休闲活动安排上,生态休闲观光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参与性项目安排有采摘、走迷宫、酿酒、编织、垂钓、植物组织培养、老式农耕活动等,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究野趣,体味乡村生活乐趣的理想休闲场所,也是学校进行“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理想之地。一般有生态林区、园林观光区、垂钓嘻水区、水果采摘区、餐饮美食区、生活体验区、附属建设等分区组成。

2.4存在的问题分析

2.4.1规划编制滞后,导致其盲目开发和无序发展

一是规划滞后。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对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缺乏一个具可操作性的专项规划和长远规划。二是盲目发展。一些农户看到这个行业生意火爆,就盲目跟风、重复建设;项目定位不明确,缺乏互补性,导致恶性竞争、经营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

2.4.2片面追求量的提升,造成其单调性和同质性

经营还比较原始单一,品位不高,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利用;经营模式简单,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园林艺术等内涵的深度开发。造成功能雷同,项目单一。

2.4.3设施与政策尚未配套,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通往相关项目所在地的道路、园区公厕、生态停车场建设滞后。还存在卫生设施、接待设施、环保设施、安全设施尚未达标,大多数从业人员未经体检和专业培训等现象。政府在信贷、税收、市场促销、公益宣传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2.4.4行业监管和协作机制缺失,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休闲观光林业还没有产业标准和完善的发展制度,造成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时有发生,服务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整体接待水平偏低等。经营者缺乏自律意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影响了效益。此外,政府投入不足,融资困难,也严重影响了生态休闲观光产业的健康发展。

3对策与建议

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人们增加了一种新的休闲载体。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大投入,整合规范,乘势而上,促进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宣传,强化服务,为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整体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强化服务,要利用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特点和优势,造就一种新的休闲理念,营造一种良好的休闲文化氛围;要注重服务的质量,倡导健康的生态休闲方式,鼓励热心群众参与活动,这样才能使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得到真正可持续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和重点支持对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打响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的品牌。

(2)统筹规划,科学引导,为推进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前谋划。

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要遵从科学发展,按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满足人民需求的目标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生态发展总体规划,按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的原则,精心编制可操作性强的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具体规划,突出各自的特色。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市场容量、投入能力和环境承载力,实行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有序发展,避免盲目跟风。要统筹规划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发展,做到布局合理、功能清晰、配套有力、联动发展。

(3)彰显特色,打造精品,为提升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的整体品位夯实基础。

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必须借助本地优势,创特色、出品牌。一是立足优势、力创特色。要突出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展现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的独特魅力,走“园林化、特色化”的道路。二是找准市场、打造品牌。要明确项目的发展定位和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需求群体,细分市场,开发个性化的项目。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提供面向不同需求层次、具有不同需求内容的生态休闲产品,逐步形成各类项目既相互补充又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

(4)加强培训,完善配套,为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提供良好的后盾保障。

一是加强人员的培训。要注重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规范、民俗文化、产品加工技术、风土人情、接待礼节、诚信经营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文化品位、服务档次。二是加大配套设施的投入。除花大力气抓好场地、交通、通迅、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要完善公共图形标志、信息网络建设、游客咨询、接待中心建设;特别要改善卫生条件、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好基础配套等,真正做到“行有基础、食有特色、住有条件、玩有题材、看有内容”。三是落实扶持政策措施。政府要出台鼓励和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建立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协调解决产业发展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财政部门要设立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特色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的建设补助,以及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公益宣传、生态建设、品牌塑造、行业组织建设的补助。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政策倾斜,努力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

(5)建立组织,规范管理,为建立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

一要尽快出台标准化的规程和管理办法。如《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评定办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特色项目认定标准》、《食宿经营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价办法》等,加强卫生防疫,消防安全、技术监督、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二要规范行业竞争、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组建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行业协会或生态休闲观光林业服务中心、林业休闲观光旅游公司,引导经营户联合起来,对内加强统一服务与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三要做好服务质量的认定工作。政府要组建服务管理认定小组,具体负责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特色项目的评审和认定工作。通过自愿申报、专家论证、联合认定的方式,培育一大批符合标准要求的、对验收达标的特色项目,奖励一定数额的以奖代补资金。

4结语

第9篇:休闲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居住在山区和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休闲农业产业的推动和发展,必然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云南得天独厚的农业、旅游和人文资源,使其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的诸多比较优势。

(一)旅游根基稳固

旅游业不仅是云南的支柱产业更是优势产业。云南景观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一些高端的旅游产品线路早已享誉海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在云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云南对外的一张名片。发展休闲农业不但可以弥补现有旅游业中景区分散、旅游产品需多元化、旅游资源的替代性不强等不足之处,还可以丰富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会展、教育、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业发展,同时打造各地的土特农产品,开拓更多的服务和产品市场。

(二)生物资源多样

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最高海拔6740m,最低海拔764m,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但由于盆地、河谷、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山原、高原相间分布,各类地貌之间条件差异很大,类型多样复杂,造就了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成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繁衍栖息地。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药物宝库”的美称,多样化的生物资源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发展云南休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立体气候明显

云南地形为高原呈波涛状,纵横起伏,高山峡谷相间,断陷盆地(我国西南俗称“坝子”)星罗棋布,山川湖泊纵横。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三大峡谷气势磅礴,其中怒江峡谷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峡谷之一。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河谷渊深,湖泊棋布的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云南特有的气候条件,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气候可以一省兼有,从西双版纳州的热带雨林,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墨江,到滇藏交界的山岳冰川地貌,孕育了多样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农(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生产均能因地制宜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历史文化富有

“古滇文明”的发现不仅是滇文化起源的记录,古滇青铜器的存在更为现代人呈现了古代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和谐景象。除此之外云南历史文化中的爨文化(滇东高原既有盘江便利的水利,又有乌蒙丰盛的牧草,使其在文明发展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农、畜并存的地域文化特征)、南诏文化、大理文化,乃至今天丰富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无不伴随着人们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和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农业经济演变和发展的内容。201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是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的代表作之一,是少数民族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旅游开发相得益彰的体现。除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特有的农耕文化、适宜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库和自然景观资源、生态和农业资源以外,云南自古以来的茶文化、烟草文化、咖啡文化和中草药文化等形成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层次的大幅提升和追求,促使休闲消费需求市场日渐增长,休闲农业亟待发展。

二、云南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休闲农业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尚处于观光农业向休闲农业转换的时期,存在许多问题。各地涌现出的休闲农业企业类型众多,其经营模式差别较大且未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研究。目前云南休闲农业的发展仍处于不够成熟的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发展的模式看

以“小农经济”旅游经营模式为基本发展模式,只是简单地触及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边缘范畴。如近年来涌现了大量以家族式经营为主的农家乐模式,由于分散经营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二)从管理的程度看

云南休闲农业项目还存在着扩张盲目、规划滞后、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现有的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依然比较落后,由于盲目扩张等问题使景区内的规划不够合理,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服务水平不到位,然而休闲消费与旅游的差别就在于对休闲功能和服务的较高需求,一旦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将导致游客骤减甚至经营困难的局面。

(三)从投入的力度看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人才队伍短缺、特色不突出等。一些处于偏远山区的农区保存着较好的“农”味,但这些地区的道路交通比较差,基础设施条件严重影响了这些农区资源优势的发挥;同时,财力、人力、物力的匮乏制约着休闲农业规模的发展。

(四)从品牌的培育看

农业旅游营销方式单一,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云南具有较多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资源,但是由于品牌塑造和培育的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媒体等大数据时代下的传播渠道和手段进行宣传,在打响云南休闲农业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还需做足大量的宣传和营销功课。

三、发展云南休闲农业的建议

(一)加强和重视政府的扶持作用

一方面通过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在休闲农业项目上给予贷款等优惠政策,以解决休闲农业建设和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严格管理农业旅游项目申请、规划设计以及可行性评估,以促进云南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制定标准限制和规范管理

一个行业是否可以健全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其行业标准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十分注重休闲农业用地、服务设施、文化条件、公共基础设施、从业人员资格考核。通过订立标准和法规,休闲农业才会得以有序地发展。

四、对发展云南休闲农业的思考

(一)重视农业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我国农业旅游发展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等现象,以及舍本逐末、过分放大农业休闲旅游功能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功能等现象。因此,云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方面,进行农业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另一方面,综合考虑生态农业和林业建设问题,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破坏,同时降低农业旅游对农村地区的污染。

(二)发挥农业、旅游产业协同效应

农业、旅游业都是云南的支柱产业,农业旅游发展必须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做到“以农为本,以旅促农”,以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为核心,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加快耕作管理的科学化,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特色作物生产,既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又为城市居民提供城市绿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从而提高现代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农业、旅游的双重效益。

(三)培育农业旅游地方特色、提升文化内涵

云南不仅拥有多样化的自然生物资源,还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民族文化,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厚重的文化内涵。个性化、特色化、民族化成为云南休闲农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四)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