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

石油的化学元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石油的化学元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石油的化学元素

第1篇: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

注意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如信息化策略、联系生活策略;提升学生

学习动机的策略,如提出挑战性的问题策略、评价策略、奖励策略、引入竞争机制策略;提升学生自主

性的有效教学策略,如口头整理策略、笔记整理策略、自编复习讲义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新教材的内容体系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受模块内容和课

时的限制,不再按照律前、律后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而是将相关的化合物进行综合的布局,体现出学

习的综合性和联系性的特点。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要抓住元素化合物

知识的核心进行教学,注重实验,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分层指导作用,注重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

的背景中进行教学,注重教会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1.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针对近半数对化学抱着无所谓或者讨厌态度的学生,如何能激发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是亟需解决的

问题。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就会让他们喜欢化学课。

1.1 信息化策略

多样化的信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化教学策略的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在与信息的交互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知识重

组,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让学生养成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习惯。除了课本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杂

志、生活经验、讨论、访谈等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

得他们所需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

1.2 联系生活策略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物品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它们的研究也最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以

致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用处。在上完氯气的性质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题目:列举生活中有哪

些含氯的消毒剂,它们的成分和用法是什么?学生经过课前准备,大多有了自己的看法,并完成了自己的

作业。此时适时地上了一节"84消毒液的成分探究"的实验示范课,这是一节充满生活气息的化学探究实

验课,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之用。

2.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针对大部分学生化学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局面,教师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化

学学习动机。在化学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提升化学学习动机的策略。

2.1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他们能够跳一跳

就达到目标。在适度的挑战面前,会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学完氯气的相关性

质之后,学生对氯气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布置给学生开放性的习题,提示他们内容的来源可以是

教材、参考书、互联网。考虑到精力有限以及学生对氯气了解的有限性,提示他们在内容选择范围上一

定要小,可以是对某一实验现象或者是对某一性质展开较深入的了解。在研究手段与方法上提示他们可

以有文献法、实验法等等。学生提出了"铜在氯气中燃烧后加水是绿色溶液,为什么不是蓝色?","含氯

消毒剂的探究。收集含氯化合物的生活用品,知道氯的用途查找资料了解常见消毒剂的成分及原理"等等

2.2评价策略

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让学生自己展开自评或学生之间展开互评。先让学生自己反思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有待改进,再由别的学生指出不完善的地方。这样便于他们完善自我认识、改进不足之处。老师的评价

是必不可少的,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也能指引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含氯消毒剂

的探究课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了自我小结与反思,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老师的评价,就让学生受益匪浅

2.3奖励策略

选择时下学生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奖品,能很有效地刺激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当学生已经做

的比较好的时候,奖励既让他们充满信心,又让他们觉得老师很有人情味,不自觉地让他们喜欢老师,

进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对于做的不到位的学生,他们会对老师的许诺格外看重,激励他们克服

困难,完成今后的学习任务。实行这种奖励机制之后,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例如在氢氧化

亚铁制备探究课前,本人就制定了奖励规则,以促进学生探究积极性。

2.4引入竞争机制

适度的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投身化学学习。更有

效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更有效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给学生个体活动以及学生小组活动打分或等级

,并进行评比,能激发学生向更高的分数或等级奋进,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提升学生自主性的有效教学策略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众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往往会觉得纷繁复杂。只有找出这些知识的

联系,掌握它们的共性与个性,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知识。学生在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时

,需要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将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例如学

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时,分别从金属原子失电子的趋势、与氧气的作用、与水的作用、与酸的

作用、与盐溶液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单个学生在归纳时不容易全面,而如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

第2篇: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

[关键词] 岩石矿物 岩矿鉴定 岩石矿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N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石矿物分析鉴定是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整个地质工作起着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我国幅员辽阔,拥有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没有它们就无法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岩石矿物的种类和特征

岩石矿物是由地壳中的一种或是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自然聚合体,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岩石矿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是由于自然界中不同的化学元素以及它们多样的组合方式,同时复杂多变的地质作用也促使了岩矿的多样化。

1.1矿物的种类划分

矿物分为有机矿物和无机矿物两种:前者种类比较少,主要是碳氢氧化合物,如:琥珀等。后者在地球上数量众多,由于每年都有几十至几百种新矿物被发现,据统计,目前已有三四千种。许多种矿物是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可以说人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矿物。

有机矿物的化学成分是碳氢氧化合物,无机矿物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百多个化学元素,都可以组成无机矿物。既可以是由一个元素独立存在,也可以是多个元素的组合。一个元素独立存在的矿物较普遍,如:Fe(铁)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铁矿物,Ag(银)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银矿物,Au(金)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金矿物等。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可以形成几千种矿物,最简单的如两个元素Si(硅)和O,可以组成SiO2,由这两个元素组成的矿物可以是石英、柯石英和鳞石英等。三个元素组成的矿物就更多了,例如:CusFeS4是斑铜矿、CuFeS2是黄铜矿、CoAsS是辉砷钴矿等。

1.2矿物的形成

形成矿物的途径,一条是通过岩浆的活动。在岩浆里有着地球上的各种元素。这些元素,在岩浆的高温熔融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了多种化合物和一些单质。由于地下各处岩浆的化学成分不一样,岩浆在冷却时,温度、压力等条件都在发生变化,而一定环境只适于一定的矿物生成,因此,由于岩浆冷却形成的矿物,种类是很多的。

1.3矿物的物理性质与形状特征

各种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作为识别矿物的依据。 矿物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些矿物能形成整齐的晶体,如食盐是立方体,水晶是六面体,云母是六边形的片状。有些矿物则呈不规则的葡萄状、粒状、纤维状、放射状等。

1.4岩石与矿物的区别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体,但它并不具备矿物的基本特性。岩石与矿物之间的区别就好像飞机模型和制造这些模型的材料之间的区别。正如岩石的构成要素是矿物一样,飞机模型的构成要素是轮胎、机翼、发动机和其他组成部分。岩石的基本特点是所有的岩石都是混合物。

2、岩矿分析鉴定的基本程序

2.1试样的加工

通常送到实验室进行鉴定的原始岩矿样品重量,以及矿物种类的不同,从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但是实际上用于分析的试样一般只是需要几克。所以,在岩矿鉴定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试样的加工获取。加工试样的目的,一方面是将岩矿粉碎到一定的细度,以便于分解;另一方面是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获得一定重量(一般为100g)的能代表原始样品组成的均匀的试样。

2.2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岩矿试样加工好后,必须先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试样中含有哪些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大致含量和比率等。

2.3选择测定方法

对岩石矿物中的各种元素的测定均有多种测定方法可供选择。这就需要根据上面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结果,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根据待测定元素的含量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对岩矿试样中含量较高(一般为1%以上)的待测元素,应采用容量法、重量法等方法进行测定,而对于含量相对较低(一般为1%以下)的待测元素,则使用比色法或是其他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测定。二是根据共存元素的情况进行选择。

2.4拟定鉴定分析方案

拟定鉴定分析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环节。它涉及到各个元素的测定方法和分离方法间的相互影响和配合的问题,需要较全面的岩矿鉴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拟定鉴定分析方案时,应同时考虑岩矿试样的分解方法、干扰元素的消除方法和具体的测定方法三个方面。

2.5分析鉴定

在具体的鉴定分析方案确定之后,就应当严格遵守有关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鉴定。

2.6审查分析结果

审查分析结果是整个岩矿分析鉴定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是在于进一步发现问题,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这一环节也应严格遵照质量检查制度进行检查,分析结果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3、地质工作中对岩矿分析鉴定的评价

地质工作就是为矿产勘查开发规划和工程建设、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预报防治工作提供基础的地质资料和信息。而岩矿分析鉴定被认为是地质工作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对查明认识全国的基本地质状况、获取相关地质数据信息具有基础性、超前性、公益性和指导性意义。

3.1矿物普查中对岩矿分析鉴定的评价

每种岩矿都是在一定的地质作用和物理化学条件性形成的,它们包含有一种或多种矿物,探明其中的化学元素,矿物种类,以确定岩矿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都需要基础的岩石矿物鉴定工作。岩石矿物分析鉴定特别是对开采和普查找矿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它能够确定岩矿的种类,分析矿床的开采量,以及开采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并能有效的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具体来说,就是在普查找矿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简项分析,以确定岩矿的有无和矿产的种类;在勘探阶段,更要求进行大量的简项分析和全分析,以便了解其共生元素的情况及其赋存状态,确定矿石品位以及开采的价值,从而为拟定相关的开采方案做准备。

3.2工程地质中对岩矿分析鉴定的评价

岩矿分析鉴定在工程地质勘查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合理利用自然地质资源、正确改造不良地质、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灾害,提供基础的地质学资料。在工程地质中的岩矿鉴定包括对岩体的特征、化学元素和性质等进行分析,同时,水分析也是找矿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属于岩石矿物分析工作的一部分。

因此,岩石矿物分析鉴定工作在地质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整个地质工作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

既不“稀”也非“土”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为57~71的15种元素以及钪、钇两种元素的统称。稀土元素从18世纪末开始被陆续发现,由于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而稀土一般都是以氧化物的状态被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但实际上它们都是金属,而且也不稀有,只是分布得较为分散。随便一把泥土中都可能含有少量稀土,即便是最稀有的稀土储量也比黄金还多200多倍。

在所有的国家中,中国稀土资源最为丰富,此外,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稀土资源也很多,近年来在越南也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床。2011年7月3日,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地球科学》刊登了日本东京大学等研究团队的发现:太平洋广大范围的海底泥中藏有大量的稀土矿,其蕴藏量约800亿~1000亿吨,是陆地稀土的800倍甚至1000倍,更是证明了稀土的丰富储量。

但稀土元素并非像其他地球天然资源,如锡矿、煤矿、石油矿一样,在固定的某个地方有大量的矿藏。由于稀土元素性质活泼,使其成为亲石元素,多以复杂氧化物、含水或无水硅酸盐以及氟化物等形式存在。而且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氧化态和所有其他元素都近似,因此在矿物中它们常与其他元素一起共生。这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其不易形成大规模矿区,因此只能经大量挖掘后再予以过滤。在早期,稀土常伴随煤、铁等矿藏一起挖掘。

1903年,分离了钕和镨的奥地利科学家韦尔斯巴赫在研究中发现,铈受热会迅速氧化自燃,镧在常温下被敲打或锉磨,碎屑会迅速氧化而爆出火花。根据这一现象,韦尔斯巴赫发明了打火石。稀土材料的用途非常广泛,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形成上千亿元的产业。因此,稀土又被称为“工业维生素”。

石油和冶金是稀土应用的两大传统行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就发现,稀土用于石油工业可提高原油处理量和汽油产出率;在铸铁时加入稀土可改善铸铁的性能;在炼钢过程中,因稀土与氧、硫的亲和力大,稀土可用于脱硫、脱氧、净化钢液,提高钢的机械加工性能。进入21世纪,各种电子信息产品推陈出新,液晶彩电、智能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掌上电脑,这些数字化产品都应用了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陶瓷材料、储氢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等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上升为稀土应用的第一大产业,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稀土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金属。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大幅度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性能,当今凡称得上高技术的武器几乎都有稀土的身影。没有稀土中的钐,“爱国者”导弹就可能飞不准;没有掺钕钇铝石榴石的激光测距仪,M1坦克就不能做到先敌发现。在2010上海世博会和2008北京奥运会上变幻莫测的灯光,也都离不开稀土发光材料在背后的默默贡献。

改变污染困局

要把稀土矿中的稀土元素提取、分离出来,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并且经过十分复杂的化学程序,过程中还需使用大量的水,而且在最后排出的废水中包含了近百种化学药剂,处理起来代价昂贵。每提取1吨稀土资源,就会留下1500吨的尾砂污染,也就是说,稀土的开采伴随着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

稀土产业链包括“原矿—精矿—分离产品—功能材料—器件—实用商品”几个环节,产业链越接近后端,对环境的破坏越小,效益越高。中国在从原矿到分离产品的环节上,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后面的技术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而稀土的最大价值恰恰就在于从功能材料到器件再到实用商品这几个环节。从原材料到成品,价格可能相差几百倍甚至上千倍,这也正是中国极力希望扭转的困局。

第4篇: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

【关键词】X射线 荧光分析 岩屑录井 应用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最早是由我国地质录井行业学者朱根庆等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来的,并成功在岩屑录井中得到应用,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在对这一技术在岩屑录井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之前,需要首先对其原理进行一番说明与阐释。

1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

X射线是一种具有特定波长(通常为0.005~10nm)的电磁波。每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受到X射线的高能粒子束攻击时,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这些电子释放出来之后所造成的电子空位将会由处于高能量电子壳层的电子来填补,这样能量就会以二次X射线的形式释放出来。这种二次X射线又叫特征X射线或者X射线荧光,它具有物质元素的指纹效应。将X射线应用于岩屑样品时,岩屑就会被激发出具有各种波长的X射线荧光。而为了更清楚地对岩屑中的元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先把混合的X射线按能量或波长分开,然后对不同类型的X射线的强度进行测量,最后由计算机对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处理区分即可。具体原理与过程可见下图:

2 X射线荧光分析在岩屑录井应用中的可行性

鉴于以上对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的解释,对其在岩屑录井中应用的可行性,我们可以作出以下思考:

2.1 地层岩性元素的种类不多

岩屑主要是由沉积岩构成的,我们知道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并不多,所以岩屑录井对x射线荧光分析的要求是不高的。表1可以对碎屑岩的化学构成进行一番明确的说明:

由表1我们也可以看出,主要碎屑岩的化学成分都很简单,除了一些标志性的微量或痕量元素外,所含的基本化学元素并不多。X射线荧光分析的灵敏度可以满足对岩石中的化学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快速鉴定。

2.2 各类岩性元素的含量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反映着矿物的成分,而且其化学成分与其自身的成熟度有很大关系。比如砂岩,一般来说各种类型的砂岩其中的硒含量都在65%以上,而泥岩类的元素含量虽说与砂岩很相似,但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相对含量却很高。碳酸盐岩的元素构成主要是Ca、Mg、O、C等。根据化学中硒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在酸性条件下沉聚,而Ca正好与之相反的规律,可以大体上分析推断出浅部地层的碎屑岩多为硅质胶结而深埋地层的碎屑岩多为钙质胶结这样一些变化规律。

2.3 检测手段对岩屑精度要求的满足

由表1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沉积岩中的绝大多数元素,吸收边的影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而散射影响在岩屑分析中又很不突出,再加上可以采用能量色散型仪器对X射线荧光进行检测,所以在对岩屑录井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时,其精度上的要求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综合以上分析,至少是在理论上,对岩屑录井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是可行的。不过,在对岩屑录井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的实际过程中,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流程,如图3:

3 改进岩屑录井中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的方法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岩屑录井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困难:由岩屑的迟到时间和钻井液混杂所造成的岩屑定位问题。目前石油钻井所使用的钻井液类型多样,成分复杂,当钻井液浸渍在岩屑上,不可避免的就会使岩屑的元素成分真假难辨。对于岩屑归位问题的处理,X射线荧光分析则相对简单,而在实际的分析中,仅靠标样来确定岩屑中的元素组成和含量是不够的,作为一项新技术,对于其检测是否准确,还没有其它的办法来进行验证。所以,必须对这种方法进行改进,具体的做法就是:首先,在已知岩屑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关的元素组合剖面和标准图谱数据库,以此来推算未知岩屑元素的组合特征;其次,根据已有的测井资料和实验室分析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化验。

4 结语

作为我国独创的一种录井方法,在经过一系列实验与实践的基础上,X射线荧光分析已经展示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目前很多录井难题的解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X射线荧光分析在岩屑录井应用中的可行性以及改进岩屑录井中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的方法这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但这项技术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建立各种岩石主要元素的理论数值特征数据库、建立地区性地层岩性变化元素理论剖面以及提高取样分辨率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和规避,以使X射线荧光分析这一新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

【关键词】归纳;总结;分析;结论

一、常现生物:

1.细菌: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

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

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

链球菌(一般厌氧型);

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

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2.病毒: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① 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3.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 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4.微生物代谢类型:

① 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2S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2H2S+CO2 [CH2O]+H2O+2S

② 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阳光细菌利用丙酮酸与乳酸用为唯一碳源光合生长。

③ 化能自养: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硝化细菌、产甲烷菌(厌氧化能自养细菌)CO2+4H2 CH4+2H2O

④ 化能异养:寄生、腐生细菌。

⑤ 好氧细菌: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

⑥ 厌氧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

⑦ 中间类型:红螺菌(光能自养、化能异养、厌氧[兼性光能营养型])、氢单胞菌(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兼性自养])、酵母菌(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

⑧ 固氮细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圆褐固氮菌)

5.植物:C3和C4植物、阳生和阴生植物、豌豆、荠菜、玉米、水稻(2×12)、洋葱(2×8)、香蕉(3n)、普通小麦(六倍体)、八倍体小黑麦、无籽西瓜(3n)、无籽番茄、抗虫棉、豆科植物等。

6.动物:人(2×23)、果蝇(2×4)、马(2×32)、驴(2×31)、骡子(63)等。

二、重要的观点、结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 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6.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淀粉和糖元是植物、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7.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8.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9.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 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1.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1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13.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第6篇: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

关键词:稀土;生产;分离;应用

1、稀土

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

2、稀土分类

通常把镧、铈、镨、钕、钷、钐、铕称为轻稀土或铈组稀土;把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称为重稀土或钇组稀土。

3、稀土的生产

3.1 选矿

选矿是利用组成矿石的各种矿物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采用不同的选矿方法,借助不同的选矿工艺,不同的选矿设备,把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富集起来,除去有害杂质,并使之与脉石矿物分离的机械加工过程。

稀土选矿一般采用浮选法,并常辅以重选、磁选组成多种组合的选矿工艺流程。

3.2 冶炼

(1)湿法冶金

湿法冶金属于化工冶金方式,全流程稀土矿大多处于溶液、溶剂之中,如稀土精矿的分解、稀土氧化物、稀土化合物、单一稀土金属的分离和提取过程就是采用沉淀、结晶、氧化还原、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化学分离工艺过程。现应用较普遍的是有机溶剂萃取法,它是工业分离高纯单一稀土元素的通用工艺。湿法冶金流程复杂,产品纯度高,生产成品应用面广阔。

(2)火法冶金

火法冶金工艺过程简单,生产率较高。稀土火法冶炼主要包括硅热还原法制取稀土合金,熔盐电解法制取稀土金属或合金,金属热还原法制取稀土合金等。火法冶金的共同特点是在高温条件下生产。

3.3 稀土精矿的分解

稀土精矿的分解有很多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三类,即酸法、碱法和氯化分解。酸法分解又分为盐酸分解、硫酸分解和氢氟酸分解法等。碱法分解又分为氢氧化钠分解或氢氧化钠熔融或苏打焙烧法等。

3.4 稀土元素的分离

(1)分步法

分步法是利用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的难易程度(溶解度)上的差别来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的操作程序是:将含有两种稀土元素的化合物先以适宜的溶剂溶解后,加热浓缩,溶液中一部分元素化合物析出来(结晶或沉淀)。析出物中,溶解度较小的稀土元素得到富集,溶解度较大点的稀土元素在溶液中也得到富集。因为稀土元素之间的溶解度差别很小,必须重复操作多次才能将这两种稀土元素分离开来,因此用这样的方法不能大量生产单一稀土。

(2)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的原理是:首先将阳离子交换树脂填充于柱子内,再将待分离的混合稀土吸附在柱子入口处的那一端,然后让淋洗液从上到下流经柱子。形成了络合物的稀土就脱离离子交换树脂而随淋洗液一起向下流动。流动的过程中稀土络合物分解,再吸附于树脂上。就这样,稀土离子一边吸附、脱离树脂,一边随着淋洗液向柱子的出口端流动。由于稀土离子与络合剂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不同,因此各种稀土离子向下移动的速度不一样,亲和力大的稀土向下流动快,结果先到达出口端。

(3)溶剂萃取法

利用有机溶剂从与其不相混溶的水溶液中把被萃取物提取分离出来的方法称之为有机溶剂液-液液萃取法,简称溶剂萃取法,它是一种把物质从一个液相转移到另一个液相的传质过程。

4、稀土金属的生产

(1)熔盐电解法

工业上大批量生产混合稀土金属一般使用熔盐电解法。这一方法是把稀土氯化物等稀土化合物加热熔融,然后进行电解,在阴极上析出稀土金属。电解法有氯化物电解和氧化物电解两种方法。钐、铕、镱、铥因蒸气压高,不适于电解法制备,而使用还原蒸馏法。其它元素可用电解法或金属热还原法制备。电解法只能制备一般工业级的稀土金属。

(2)真空热还原法

真空热还原的方法是把稀土氧化物先制成氟化稀土,在真空感应炉内用金属钙进行还原,制得粗金属,然后再经过重熔和蒸馏获得较纯的金属,这一方法可以生产所有的单一稀土金属,但制备钐、铕、镱、铥等是利用这些金属的高蒸汽压和镧金属的低蒸气压的原理,将这四种稀土的氧化物与镧金属的碎屑混合压块,在真空炉中进行还原,镧比较活泼,钐、铕、镱、铥被镧还原成金属后收集在冷凝上,与渣很容易分开。

5、稀土的应用

5.1军事方面

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稀土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

5.2石油化工方面

用稀土制成的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抗重金属中毒能力强的优点,因而取代了硅酸铝催化剂用于石油催化裂化过程。

5.3 玻璃陶瓷方面

稀土氧化物或经过加工处理的稀土精矿,可作为抛光粉广泛用于光学玻璃、显象管、塑料及金属餐具等的抛光;

第7篇: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学目标由掌握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改变为三维目标。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外,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初中化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一、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学习的情感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有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空洞的说教,学生难免觉得枯燥无味、身心疲惫。在教学中,不管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都能使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印象也较深刻,更能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学习纯碱的性质和用途后,可提问:“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制造纯碱的国家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资料“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讲侯德榜的爱国故事,最后总结:侯德榜先生凭着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为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社会做点事情。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介绍张青莲的故事,他是无机化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了重要作用。氢弹爆炸试验的成功也有张青莲不朽的功勋,同学们也应该学习张青莲为科学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这样在祖国人民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讲这些为我国的振兴做出贡献的化学家的故事,能激起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三、培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初中化学安排了许多探究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认识。化学知识是建立在科学探究基础上的,不是凭空臆想、臆造出来的。如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就知道“点石成金”、“水变成油”完全是无稽之谈。学习了自燃现象后就可以解释黑夜荒郊野外墓地上的“鬼火”。教育学生发现了生活中一些有疑问的问题或表面现象,不要妄下结论,一定要深入探究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

化学教学中,我经常把任务分小组去完成,有时每小组每个人都有具体的任务,只有每个人都完成任务才能成功。演示实验时我也经常适时的让学生帮忙,让他们和老师合作。学习上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整体进步了才会得到老师的奖励。这些,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五、培养学生创新的态度

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之本。化学家的发明成果大多都出自实验室,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做探索性实验的关键问题是实验设计。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难度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注重生产生活实际,开发创新之源。

六、培养学生的资源观

学习第三单元水时,让学生知道地球上总水量很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树立节约水资源的观念。学习煤和石油、天然气时,课本表7-3我国2004年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及年产量,根据表中数据让学生估算出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别在年116年、14年、55年后被耗尽。让学生有节约化石能源的思想和行动。学习金属资源时,告诉学生每年有接近十分之一的钢铁因锈蚀二损失,要求同学们要保护金属资源。

七、培养学生的环境观

教学中,我们可以开设“化学知识讲座”,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废电池造成的污染”、“如何低碳生活”、“什么是绿色化学”等等。让学生明白破坏环境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树立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

八、培养健康意识观

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人体缺少必须的微量元素会得病,但有一个合理摄入的问题,因为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教会学生科学的生活,不偏食,不暴饮暴食,防止有害元素对人体的侵害。

九、培养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相互协调,做到现时的发展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而且为后代的发展奠定基础。因为研究化学,可以使我们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化学家还在不断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发展。

综上所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难靠教师单纯的讲授灌输而落实,必须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体验、内化而形成,这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化学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化学教师们,加油吧!

参考文献:

[1]任志鸿丛书主编.《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九年级化学》南方出版社,2006

第8篇: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

关键词:认知发展 教材素材 发现学习法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而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是化学教学目标之一。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观点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形成一个认识上、态度上、动机上和能力上有意义的、并相互关联 ,结构越来越完善的认知结构。在学科层面上 ,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具有关键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化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所弱化,联系社会的知识和知识的应用相对较强。而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要求则没有放松,在认识化学科学的主题下就有“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的明确要求。知识是能力和方法的支架,知识的掌握对能力和方法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为此“知识弱化了,怎样培养能力和方法”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纵观整个高中化学课程,在选修三,四,五课程中这部分内容没有再深入涉及,但在整个高中化学课程又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往往因为安排不当,对必修二处理重前轻后,对本章的处理过于轻率,匆匆而过,如何用好本章教材,构建学生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树立一种思想――绿色化学思想

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章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的治理以及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绿色化学)等。利用教材101页“思考与交流”活动,学生查阅资料交流汇报,认识含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学控制的原理,分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的成因,联系现阶段环境问题,如雾霾的成因和控制,让学生学有所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在化学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归纳绿色化学的内涵――5R,即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用,利用102页“思考与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绿色化学对化学、化工提出的新挑战,让绿色化学思想贯穿化学体系。

二、做好两个实验――铝热实验和海带中碘的提取

“承前启后”在这两个实验中表现彻底,如学生已经具备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如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用,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转化;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馏、萃取;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结尾的实验,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对将要选择的选修模块动手实践都很重要。

三、实践三个归纳――金属的冶炼,海水的资源的利用,化石燃料的利用

1.利用课本89页表4-1常见金属的冶炼原理从熟悉的化学方程入手,减少陌生感再用多媒体展示多种金属矿物及当代矿物开发水平,展示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步骤,让学生身临其境,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有关金属制备的知识,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造成表格――金属的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强调几种常用金属冶炼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

2.利用课本92页图4-5海水综和利用联合工业体系作导航图,搜集海水资源开发资料,小组汇报 ,结合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相互评价,研讨,强调90页图4-3海水蒸馏原理示意图,复习蒸馏原理及操作;利用91页资料卡片海水提溴体会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在化工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3.利用96页图4-6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示意图体会为了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应当将石油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学生思考对于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应当如何分离?归纳石油分馏原理,各种石油馏分的用途,比较石油裂化和裂解。

学习是一个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关)系或者规律的内部认识系统。一是学习过程中就是学习者主动在认知结构方面从就旧到新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环节,即新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二是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知识是具有层次的结构,可以通过类目及其编码系统表现出来,教师通过提供的编码系统越好,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迁移。第三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法。教学一方面要考虑现有知识结构、教材结构,另一方面要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在动机;因此,采用发现学习法,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从而,挖掘智慧的潜力。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也就是说,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态度上从不积极到积极,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认知上从不懂不会到既懂又会。

第9篇: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的知识1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元素

1.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元素化合价口诀

正一钾钠银氢氨,正二钙铜镁钡锌,

铝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负一氧负二,

铁变二三碳二四,硝酸盐酸根负一,

碳酸硫酸根负二,二四六硫均齐全。

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4.镁还原氧化铜:Mg+CuO加热Cu+MgO

金属与氧气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l2O3

初三化学的知识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生铁等;

2、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说法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

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初三化学的知识3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