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规范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商;规范化;商户
一、微商概况
微商,是基于微信生态的社会化分销模式。它是企业或者个人基于社会化媒体开店的新型电子商务。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借助移动终端、天然的社交和位置定位等优势,能够让每个个体都有机会接收到推送信息,从而实现点对点精准化营销。微商与传统电商的区别在于,微商以人为中心,主营人际关系,凭借人际关系卖出商品;传统电商以商品为中心,主营货物生意。从模式上看,微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微信朋友圈卖货的微商,即C2C微商;另一种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微商,即B2C微商。
根据微盟研究院《2015年微信营销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3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达6.5亿,覆盖率达到 76.86%,活跃率达到64.41%,成为社交即时通讯中覆盖率和活跃度最高的产品。同时,微信显现出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为微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微商规范化存在的不足之处
微商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在国内迅速崛起,但微商行业自发无序成长,也面临许多问题。在行业规范、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监管体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难保证。目前,许多微商缺乏优质的货源,所售商品常是“三无”产品,微商在宣传产品时一般在朋友圈以文字配合精美的图片进行产品说明,一般鲜有买家评论,也缺少质检报告,致使消费者很难了解商品实物的真实性。此外,一些没有实体店的微商商户无法给购买者提供详细地址,不提供售后服务,致使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很难退货,也无处投诉,严重缺乏消费保障。
2.微商资质无认证。从市场准入看,微商商户不需要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可以随意进出市场,从而规避了工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导致行业内鱼龙混杂,假货泛滥,产品价格制定没有市场依据,发生问题时难以追责,给交易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隐患。
3.暴力刷屏遭反感。随着微商从业的人员的增加,朋友圈逐渐变成生意圈,很多微商滥用微信朋友圈进行推广。据调查数据显示,96%以上的微信用户都受过暴力刷屏的困扰。人们打开朋友圈的本意是想看看身边发生的趣事,但这种暴力刷屏致使人们对微商的肆意广告产生抵触和反感情绪。很多人会选择屏蔽微商的朋友圈,这必然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4.政策监管不到位。目前,对于微商究竟属于商业经营行为还是社交民事行为,尚存在争议。而且我国关于专门规范微商销售行为的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出台,微商监管部门缺位,导致微商监管无法可依。微商售后管理、监督机制、信用体系建立与评估等方面工作都尚未建立。微商通常在熟人之间进行营销,一般不开具发票,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往往碍于朋友情面而忍气吞声,发生消费纠纷时常常投诉无门,要自我举证维护权益非常困难。可以说,不论产品质量、价格,还是售后服务目前主要还取决于微商个人的信用,这就为销售者购物埋下了隐忧。
三、推动微商规范化建设的措施
要推动微商的规范化建设,应该从政府、社、微商商户三个层面入手,合力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作为微商商户,必须拥有可靠的货源,能够把控商品品质。微信官方应对微商活动出具管理细则,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售卖活动,建立并维护微商行业的市场秩序。此外,可以鼓励品牌商进入微商渠道,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形象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净化微商行业内的乱象。同时还可以完善微商信用保险机制,加强微商交易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为所售商品购买商业保险。一旦发生产品质量纠纷,商业保险公司先行赔付,从而保护消费者利益。
2.构建市场准入体系。工商部门可与微信运营商合作,开发微商申请平台,根据微商经营的种类与规模,分类制定适度的准入规范,审核微商微信账号,收集微商商户的身份信息、地址、联系方式等有效信息,做好微商经营主体确认工作,办理《营业执照》以及相应的经营许可证。
3.杜绝暴力刷屏。微商商户应杜绝暴力刷屏,找准目标客户,与其盲目添加朋友招人反感,不如让真正对商品感兴趣的人主动加入。除了在朋友圈或微信公众平台一般的产品广告之外,还应大胆创新,向客户推送有价值的服务与信息,如客户感兴趣的小贴士、小建议等,让营销内容更加生动,更好地吸引顾客的关注。同时,也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微商广告发送相关管理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以微信形式推送广告,以法律手段来杜绝刷屏现象。
4.构建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微商作为电子商务的细分行业之一,应充分动用政府相关部门,如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的监管职责,尽快制定和完善微信营销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监管体制,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传统监管部门与平台运营商的协同共治,明确各执法人员的职责,形成监管合力。对部分商家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进行监管和处罚,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和执法巡查机制,严厉打击微商违法行为。
5.加快微商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首先,建立用户评价体系,畅通网络投诉渠道,客观及时地公开用户体验,增强交易公开透明度,保障销售信息的准确和对称。其次,借助腾讯平台对微信进行实名绑定,与个人信用系统相关联,对于违反诚信原则的微商商户,对其信用给出差评,限制其从事微商交易及其他经营行为,并使其与今后乘坐高铁、飞机、办理信用卡等日常活动相联系,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督促微商商户诚信经营。
微商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正在曲折中朝着更好的前景发展。要想微商获得持久性的发展,在依靠政府、政策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依托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参考文献:
[1]张玉.微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5,(11).
[2]左丽敏.依法加强微商交易行为监管的对策[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3]谢刚.浅析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的微商营销发展-以微信为例[J].科教文汇,2016,(8).
[4]俞华.我国微商新业态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6,(12).
【关键词】统计工作;规范化;统计执法
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
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统计工作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某些特定事物发展规律的工作。它的过程就是搜集资料―整理加工一统计分析的过程,也就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再到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统计分析)。因此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就是核心工作,而质量的提高要在前两项的基础上完成。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推动统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更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必要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尤其要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划化建设, 从而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统计规范化建设是时展的迫切需要
1. 规范化建设是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统计规范化建设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 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根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党和政府、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时间要求越来越紧,对统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统计工作与时俱进。统计基础建设是应对统计工作高需求的基础,而高要求的统计工作必须建立在更加规范的基础之上,可见规范化建设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规范化建设是保障数据质量的根基。统计 “一套表”制度已经基本深入到基层和“四上”的企业,必须开展规范化建设才能保证“数出有据”。通过统计规范化建设, 才能有效地规范统计数据来源渠道、分类标准和收集整理汇总程序,使统计数据形成的过程都处于可控之中, 及时纠正由于对指标解释误解等所造成的过失性偏差。
三、当前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好基础统计规范化建设,能够指导企业及基础做好新时期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及时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使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在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在企业和基础统计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基础调查对象认识不到位。在调查对象为企业时,统计调查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些企业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甚至拒报,一些企业害怕隐私及商业机密被泄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统计的重要性与统计制度的法律性,造成基层被调查对象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影响统计数据的时效性。
2.基础及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造成统计规范化建设推进缓慢。企业的统计人员是企业统计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但其在企业中的待遇却不尽人意,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统计工作有效开展面临诸多困难,严重影响到企业规范化建设的连续性及持续性。
3.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由于受到当地条件的制约,基层统计的机构的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统计机构的统计力量非常薄弱,仅有少量的工作人员,却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任务,不仅负责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审核工作,还承担上级局、乡镇街道安排的各种调查任务和非统计工作,造成统计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
四、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为了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分析以及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统计工作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确保统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围绕目标,稳步推进统计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难度大,且为持久性工作。各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围绕阶段性目标,对照规范化建设要求,充实机构和人员,改善条件,在统一规定、统一标准、统一量化的前提下分步实施,稳步提高,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全面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3.在统计队伍上, 打造“专业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统计队伍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一是强化学习培训,增强综合素质。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多方位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塑造良好形象。完善绩效考核和内部管理办法,进一步约束工作行为、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能。
4.搞好部门配合,提高统计执法的权威性
执法,旨在通过执法发现问题,进一步规范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明确执法是手段,维护统计秩序才是根本。一是统计部门做好统计服务,统计执法前对统计调查对象进行“温馨提示”,构建双方在法律面前的平等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方法法律法规的宣传,使调查对象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违法,降低处罚风险,体现文明执法。二是统计机构和纪检、监察、司法等机关要依照国家法律和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各司其职,协作配合,提高统计执法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李晓龙,搞好县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J].统计与管理,2016-1.
[2]秦入峰,如何有效加强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A].现代经济信息.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
通过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则务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予以优化,为新农村提供奠定健康、和谐的经济环境,是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平衡发展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农村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在农村,由于对财务管理的意识相对薄弱,对财务运转情况重视程度不够,选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高,大都选用临时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不过关,影响财务管理质量。而且一些农村的财务管理还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纸笔管理模式,使得农村财务管理与现代先进的社会脱节,制约着农村的财务管理。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农村很多年轻人大都涌向城市,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导致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相对匮乏。
2.财务管理透明程度不够
由于农村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权利过度集中,只有农村的干部了解农村的财务运营状况,财务状况公开性、透明性相对较差,会导致对财务运转的监督力度减小,易出现贪污、做假账、谋私利等现象,不利于农村财务的管理。透明度与公开性的不足主要是由于缺乏规范性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未对财务管理做好明确规定,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不强,财务管理效率大大下降。
二、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1.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农村财务管理而言,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应从优化财务管理队伍开始,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受到农村各个方面水平的影响,财务人员的素质也相对欠缺,应注熏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农村财务运转的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培训模式,在职培训、岗前培训、临时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供其选择,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个人素养,明确了解财务管理的各个流程。另外,应提高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入职要求,提高任职门槛,增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测验和考核,为投入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2.加强农村财务的公共监督
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财务管理透明性、公开性差,村民难以了解政府的相关拨款是否用于实际的农村建设中,监督力度薄弱,权利的高度集中,也是农村财务管理不正规、不规范的主要表现。因此,应当实现互相监督,为财务管理提供公共监督平台,实现财政管理的透明化,以保证财政拨款落到实处,降低贪污、做假账等现象发生的概率,是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实行农村财务管理的公共监督,提倡决策的民主化,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来管理财务,会更大程度上得到人们的拥戴,获得人们的信赖和忠诚,更有利于美化在利民心目中的形象,可为后续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伏笔。在农村建立意见箱,全体村民都有提出建议的权利,一旦发现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可通过意见箱来传递,对重担的决策应采取民主决策的形式,实行民主投票,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规范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
3.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定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农村可能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都涉及其中,一旦发生财务管理问题,应按照此规章制度的要求执行,采取财务管理应对措施,以达到规范性的目的。通过建立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可对农村财务管理中的财务人员、领导干部等予以约束,对现金、固定资产、票据、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等内容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若在日常的管理中发现其他问题,再加以补充,严格履行规章度上的准则。建设规范性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以制度化、规范化为主要原则,一旦发现问题,一视同仁,绝不姑息。另外,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可很大程度上对农村的财务环境予以整理,减轻财务运行的混乱状况和随意性,给财务规章制度赋予更庄严、规范的色彩,以增强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震慑力,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县镇位于江西西部,与湖南省的桂东县毗邻,拥有江西省温度最高、流量、压力最大的温泉和一九一五年获得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的“狗牯脑”绿茶闻名于世。近年来,江西县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乡镇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该镇按照“环境优美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便民化、党(政)务公开化、执法文明化”的要求,从群众最急最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紧扣圩镇建设和服务办公场所建设及服务制度建设这三个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全力打造了公共服务型政府,仅一年就投入60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使圩镇街道、乡村环境面貌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升。
强化制度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为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打造便民高效的发展环境,该镇继续完善原有的月督查季考评、目标管理考评、末位淘汰和领导接访日、群众接待日、离岗告示等制度,推广“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重大党政务民主票决和干部挂组联户等制度,并将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联系方式、基本情况印制成4400多份“干部便民名片”,发放到每家每户;利用短信平台开展短讯热线服务,将镇村两级干部、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的手机号码纳入短信热线服务范围,落实专人管护,定期发放会议通知、党员干部警示教育等内容;同时按“干部挂组联户”制度的要求将机关干部全部挂到村、组、户,每位机关干部联系6个村民小组、1户以上贫困户,要求每季度下组召开座谈会一次以上,每月入户了解基层情况一次以上,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下组座谈、入户调查,共搜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00多条,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300多条,为群众办理实事400余件次,有效增强了干部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干部挂组联户”制度被群众形象地喻为“党群联心桥”,都说”现在有困难,找村组干部解决不了,还可以找联户干部,有急事,在家拨个电话就能及时得到回应,方便多了”。
强化办公服务场所建设方便群众
该镇树立“党委书记抓规范化建设不是小事是大事”的工作理念,把规范化建设当作事关基层政权建设、事关党委政府形象和威信的在件大事来抓,不但圩镇街道环境面貌有了新变化、干部作风和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新改观,而且提升了乡镇基层组织的对内、对外形象,增强了基层干部群众对乡镇党委、政府及其工作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认同感。如该镇围绕“场所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公开化”的目标,一方面努力改善办公条件,新建了供电站、森林派出所等单位办公楼,按“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多方筹资50多万元改扩建了、干山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装修了横圳、围溪、油湖等村委会办公楼,添置了实用的办公用俱,在装修布置上,按照既实用,又烘托特色亮点的要求,每个单位、每个村都彰显了自己独特品牌,如镇政府机关从办公楼的建筑到规范化布置,均聘请国家级策划设计专家,就本土的资源优势和人文特点量身定做,灌注温泉、茶叶、绿色、生态等原素,完成了特色文化楼院、茶文化vi标识、文化长廊、生态围墙等建设项目,营造了极富名茶、名水文化的办公环境。另一方面不断健全机关运行管理、干部岗位职责、干部监督激励等规章制度,将民政所、土管所、农医所、劳保所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站所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办公,细化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编印了便民手册、一次性告知单及便民联系卡、干部便民名片,公布了镇机关干部的手机号码和住房编号,实行坐镇大厅和深入现场的两条龙服务方法,推行一般事项直接办、特殊事项承诺办、重大事项联合办的三项式办事形式,使便民服务中心真正成为群众办事“一窗式受理”的场地。同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村、组、户,把服务场所搬移到交通最便捷、群众最好找的地方,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工作模式,成立村级便民服务室或民事代办点,在党员和村干部中选定了64名民事代办员,形成了镇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有便民服务室、组有民事代办员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使村民可以“足不出村”就能办理急、要事件。同时对 卫生院、中小学、工商、供电、电信等镇直单位进行了制度完善以及庭院净化、美化的重点规范,打造了镇政府机关、卫生院、村委会等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使基层组织阵地不断完善成为“党群之家”。
打造茶乡特色亮点提升圩镇品位
一、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与要求。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一方面个人、民营和外资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不断增多,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相比之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相对滞后,跟不上改革步伐,这就亟需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使内部审计工作注入活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医院稳健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从本质上讲是一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平衡制约机制,它贯穿于医院运营的全过程。由于它是建立在风险意识、自保意识、他保意识之上,同时内部审计水平的高低与运营风险的大小成反比,与效率、效益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因此,它具有及时、主动、实效的特点。内部审计工作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生死存亡,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运营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是提高医院自身运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客观需要。
3.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内部审计工作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1)传统的审计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传统审计方式仅限于查账、查书面资料等,方法单一,适用范围小,时效性差,已不适应对一些运营活动的监督,不适应事前、事中的监督。(2)审计人员的素质与审计工作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审计人员数量不足,有的公立医院审计机构形同虚设。(3)部分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部分领导只看到内部审计的制约作用,而对内部审计的促进作用认识不够,把内部审计单纯理解为“挑刺”,审计员查出的问题不能如实反映,往往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提出的许多建议和意见得不到采纳,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为尽快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真正建立起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超脱性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二、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必须在审计的深度和工作力度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在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近期需要着眼,公立医院审计工作规范化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审计工作人员素质规范化。审计人员素质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为此在选配审计人员时,要把握三条标准:一是政治素质过硬。要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要通过理论、政策、规章制度的学习,熟练掌握运用自如。二是要有实践操作经验,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要通过达标考核和岗位培训,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审计操作技能和有关专业的业务知识。三是要具备综合业务能力,要具有相当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分析表达能力,在职业道德修养上审计工作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非分明,公正廉明,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在分析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综合分析的能力,做到观点鲜明,表述准确,把审计队伍建成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的精锐之师。
2.审计管理规范化。审计管理规范化要从审计计划、力量组织、工作指导、工作考核和关系协调方面抓起。在计划制定上要紧紧围绕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和医院自身中心任务,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在力量组织上,要本着“精干、效能”的原则,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分散是一个网络,集中形成一个拳头,参与各分院的内部管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公立医院内部的独特功能。在工作指导上,要抓关键、求实、求细,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切实解决审计业务的新问题和困难,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原则、方法、指标体系的研究,尽快形成科学、完整的审计理论体系。在工作考核方面,要制定相应的考核项目,定期检查、考核,保质保量地完成考核计划。在关系协调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审计氛围,构建新型的审计体制,正确处理审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审计部门与院领导办公室的关系,上级审计部门与分院的关系等,要争取各方面,特别是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协调和配合。
3.审计工作程序规范化。审计工作必须按审计程序办事,并注意分阶段、抓重点、讲实效。(1)准备阶段。应组成审计小组,指定负责人,拟定审计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审计对象名称,审计目的及依据,审计时间,方式及内容,审计时限及要求。小组成员应根据审计内容,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规章制度,确定分工。(2)实施阶段。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听取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汇报情况,审计组认为必要可提问相关问题,按审计方案分头进行实施审计。对查出的问题按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衡量,衡量后交审计组长复核;向被审计单位通报查证事实。(3)终结阶段。起草审计报告书,并针对查出问题的轻重,分别撰写审计建议通知书、审计整改通知书或审计处罚通知书,将审计报告(通知书)等报送上级部门或下发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4)后续阶段。总结经验与不足,检查审计通知书的落实情况,必要时,对原审计事项进行后续审计。整理文字材料,归档保管。随着电子化发展速度加快,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公立医院的审计软件并加速与各被审计单位联网、联机。规范电子系统化审计程序,也是加速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应尽快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抓紧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标准涉及面广,应主要从审计工作程序、审计人员素质、审计管理三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审计工作标准又可分为计划标准、取证标准、工作底稿标准、审计报告及建议标准、执行结果反馈报告标准等,在制定审计工作标准时要注重可操作性,应具有明确的指标或准则,使之成为具体操作中必须遵循的依据。
2.实行审计业务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审计业务考核办法,把审计实践中的工作质量、信息反映、理论研究、工作成果列入考核内容。应进一步完善总审计师负责制,分院总审计师应由总院聘任,对总院审计部门负责。总审计师依照审计指令和审计目的的要求,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组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合理设置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实行派驻制,审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惩、考核、升迁纳入总院统一管理,实行相对垂直领导。
3.健全审计人员政策法规、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培训制度。按照审计专业人员素质标准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进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并使教育培训形成制度。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实行审计干部交流,并在审计工作中坚决实行回避制度,做到人尽其才,提高审计质量。
4.延伸内部审计环节。将现在普遍实行的事后审计,转换渗透到运营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内部审计。事前审计包括运营发展计划、运营管理决策等;事中审计包括政策规章的贯彻执行和完成业务目标的动态情况等;事后审计包括完成各项运营指标的结果、年初计划与决策的落实情况等。这样,事前审计服务决策――事中审计推动落实――事后审计分析评价,使内部审计工作为医院的运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转移审计工作方式与重点。为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审计工作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合规性审计为主体向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为主体转变;二是与组织体制改革相配套,由本级审计向本级审计与“下查一级”审计相结合的转变;三是由对业务部门的单独审计,向业务操作规程综合审计转变;四是由侧重账务审计向侧重业务审计转变。以此实现审计由单纯履行监督向参与医院运营管理的转变,使审计部门成为适应医疗体制改革与市场竞争的支持系统。
部队各级要结合形势和任务,依据国家、部队财经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转变陈旧的、不合时宜的传统理财观念,筑牢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的自主创新思想,优化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科学创新、自主创新、改革创新的科学理财能力和素质,不断深化研究规范部队预算制度改革、采购制度改革、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改革以及IC卡结算制度改革等财经改革事项,坚持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改进和完善财务供应保障方式,资金结算支付制度、财务人才选拔培训机制和财务监督检查机制等,以创新的手段和办法处理当前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经费保障效能。
二、研究依法科学理财的机制
一是要研究如何坚持党委集体理财制度、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党委对单位依法科学理财工作的领导,细化党委理财内容,规范党委理财程序,落实党委理财责任,提高党委依法科学理财能力和水平。二是要研究如何把财务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依法理财的轨道,落实资金安全管理规定等部队财务政策法规,始终做到按章办事。三是要研究如何筑牢勤俭办事的思想,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认真研究把握消防部队各项经费开支的特点与规律,找出管理的新办法和新思路,在依法科学理财中提高经费物资的保障效益。
三、不断夯实业务工作基础
1.进一步加强对法规制度的学习理解。《消防部队财务规章制度汇编》是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重要的法规规章依据,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保证。同时《汇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消防部队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学习、掌握和贯彻执行财经法规的工具书,部队各级党委和财务人员务必认真学习、熟悉、掌握好有关的法规政策,以便更好地指导好部队的财务工作。
2.严格落实业务工作操作程序。《消防部队财务规范化工作程序》总结提炼了消防部队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中的重点内容,从13个方面对财务工作常用的工作程序进行了全面规范和阐述,对实际操作中的重点、难点予以强调和作了进一步明确。《规程》不仅是开展财务规范化建设的规范标准,而且是各级党委科学理财的基本规则,同时也是财务人员开展工作的操作指南。部队各级特别是财务部门要深入学习理解,努力掌握其精神内涵,真正弄懂、弄通,要按照《规程》的步骤内容操做好每一笔业务并不断总结经验,在操作过程中要与新下发的部队财务法规和规章相结合,不断完善规程内容。
3.探索改进财务管理模式。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规程》的要求,不但要在会计业务技术上做到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要在财务管理上下功夫。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农业机械;服务体系;规范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56-1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于长白山区与松辽平原的交汇处。全市耕地面积150万亩,其中旱田面积90万亩。因地势较为平缓,绝大部分耕地适合机械化作业,具有发展农机化的优势。多年来,该市一直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吉林省最大的绿优水稻生产加工基地。2007年6月,梅河口市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全市有35万亩水田被上级质检部门列为“绿优水稻标准化示范区”。
近几年,梅河口市农机部门根据本市农作物特点和地形地貌特征,制定了农机化发展规划。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服务和管理,使农机化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 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维修网点在管理制度上亟需规范
目前,覆盖农村的农机维修网点主要由个体修理部及一部分农机合作社负责建设。一些农机合作社在章程的制定和修改、人员设置与培训、民主管理与决策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管理方式与水平差强人意,经营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偏低。
2.2 服务领域需要拓宽
维修网点内的维修技术人员大都是老师傅,缺少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以及专门的后勤保障人员。另外,维修站点大都以本合作社的农业机械为主要服务对象,没有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农机使用人,一旦遇到机械出现故障,往往要到市区或者个体修理铺才能得到维修。农机合作组织以及农机大户大都满足于自给自足,丝毫没有跨区作业观念,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理念比较淡薄。
2.3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在一些城镇,农机维修网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其保养、维修、检测等技术与汽车4S店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大都无法对农机具进行高质量的服务。另外,由于农机合作社可供抵押质押的资产十分有限,当地金融部门难以实时有效地对其提供信贷资金,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农机合作社的维修设备、设施较为落后。
3 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加快政策落实,切实保证农机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3.1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要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开展农机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社会各界对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业、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将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从而为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3.2 加强合作组织建设,明确政策实施方向
各地应严格按照法律政策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因地制宜的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合法经营、加强管理、倾心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生产与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与此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农田作业道路建设,解决大型农业机械停放的场地建设问题;全力争取和落实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3 抓好专业人才引进,搞好技术培训工作
农机专业技术人才是提高县域农机化发展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各地应本着“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从编制、薪酬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吸引高层次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干的平台。同时,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力量,为广大农民提供通俗易懂、好学管用的技能培训,为他们购置农机创造条件。要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逐步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高其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服务能力。
3.4 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鼓励多元合作经营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积极推动农机合作社、农机销售公司、农机经纪人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发展。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服务发展模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经营收益。
3.5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为深入推进全市规范化政务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市规服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全市各行业聘请40位同志为我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监督员(以下简称规服监督员),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聘任颁证大会。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聘的规服监督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你们积极参与全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刚才,市规服办、政务中心主任*同志就前阶段的规服及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规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体现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首先,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为此,我们要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不断深化规服工作提升机关行政效能。第二,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是服务“两个加快”的现实需要。为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工作目标。我市是极重灾区,百废待兴,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倍受关注,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必须按照“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为;非常之事,要尽非常之责”的要求,为灾后重建提供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第三,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是改进工作作风,顺应群众期盼,实施亲民、便民、惠民工程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市各部门在推进职能转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机关工作规范程度不够,效能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如:行政审批过多过滥,该放不放,以批代管现象突出;行政审批流程优化不到位,环节多,设置不合理,群众办事不方便;“两集中,两到位”落实不够,有的单位服务窗口存在“只挂号,不看病”;服务意识不强,仍然有、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为此,我们必须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同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同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结合起来,紧密结合我市灾后重建的实际,努力提高各级干部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工作的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加快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以优质的政务环境,高效的机关效能,服务“两个加快”,促进“两个加快”。
二、明确职责,确保履职到位
规服监督员要按照“都江堰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认真履行规服办赋予的工作职责,积极开展监督工作。一是要对各乡镇、市级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遵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履职进行监督。二是要对机关落实“四项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社会评议制),以及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情况进行监督。三是积极参与市规服办组织的评议、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积极参加市规服办组织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听取和了解规服工作的安排部署。五是对市规服办委托的其它监督事项实施监督。
三、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规服监督的实效
为快速推进我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灾后重建,不仅需要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也需要各乡镇、各部门工作人员“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更需要规服监督员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建言献策。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你们的工作提三点希望:
第一,要加强自身建设。市规服办聘请你们为规服监督员,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高度信任,也是人民群众对大家的殷切希望。大家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站在对市委、市政府负责,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负责的高度做好监督工作。特别是当前,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希望你们加强学习,抽出一定时间,学习研究有关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知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在监督中提高自己、在提高中实施监督。同时,规服监督员也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接受规服办的指导,严格遵守监督纪律,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第二,要敢于坚持原则。监督工作大都是挑毛病、找问题,有时还要得罪人。作为规服监督员,在问题面前要敢于坚持原则,善于辨别是非,正确履行规服办赋予的职责。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凡事做到公平、公正,不掺杂个人偏见;用法律、法规、政策说话;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不断改进监督方法,努力提高监督质量。
第三,要突出监督重点。结合灾后重建和实际,按照“依法规范、廉洁高效、诚信便民”的工作准则,当前的监督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门是否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二是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制度是否完善,质量是否提高。是否建立“四项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社会评议制)并落实到位。三是部门执法行为是否依法规范,特别是对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是否做到了有效的规范和监管。四是亲民、便民、惠民措施是否落实。特别是相关部门是否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并将所有行政审批纳入政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受理,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政务中心和便民中心窗口“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五是乡镇是否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特别是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场所、人员、经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六是否严格执行了《*省政务公开规定》。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 规范化 计算机
从全球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变的金融形势使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加剧;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国家监管力度加大,社会问责加强,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防范经营风险。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
一、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
1.传统审计方式,很难实施大面积大范围的详细检查,更难以保证审计手段的科学性和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监督,能够发挥快速处理数据的优势,拓宽审计检查的覆盖面,把审计范围由原来对被审单位的部分检查扩大到全部数据并行检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原有的局限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监督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高质、快速、大量的处理,并将处理过的信息数据直接生成审计工作底稿,既简化了审计取证和资料汇总的过程,也增强审计工作的准确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审计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3.建议将计算机业务理论技能培训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应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专业知识培训,开展梯形教育,尽快使内部审计部门具有一批掌握审计和计算机双重技能的人员,保证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规范内审行为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及《中国内部审计条例》,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完善各项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我国2003年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一条指出,“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三条指出,“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建全内部审计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立的原则,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和单位内部需要设立,明确了内部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国家审计法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审计法为核心,与国家其他有关的法律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审计法规体系。与国家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虽然近年在审计理论和审计规范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未形成系统的内部审计制度法规体系,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仍不健全,操作性有待加强。建议根据所在单位、行业的性质、内部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制度,按内部审计职责依法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各项制度。
三、全面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转型
在审计理论上,从注重检查、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控制、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在审计职能上,从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在审计目标上,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在审计内容上,从单一财务合规审计向财务审计与管理并重转变;在审计方法上,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集团公司内部有一大型新建项目,完工后一年财务交接不上。新财务人员称在筹建期间老财务人员账目不清,财务管理混乱无法交接。而老财务人员称新财务人员居高临下,不好好配合不愿弄清。双方争得面红而赤把问题交到集团公司,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多次协调未果,领导派遣我们内部审计部门进驻。同志们加班加点、不分昼夜,把筹建期间的原始凭证、账簿、报表逐一查看、分析,发现有单条腿作账、有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符、有账账不符、账表不符等混乱情况。我们从凭证做起,把错的逐一理顺,解开了纠缠不清的麻团,使财务得以顺利交接。而后我们帮助财务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梳理,查找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审计质量治理,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质量治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职员为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不论是全面质量治理,还是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考核、检查的都是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落实。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高,审计风险就小,否则,审计风险就大。审计职员不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实施审计、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就有可能引起诉讼,尤其是在人们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审计职员加强审计质量治理、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也要时刻牢记。
五、加强流程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通用审计程序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通用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内部审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作业程序,规范各个环节的作业标准和方法,加强流程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首先,加强审计项目的前期管理,重点是审前调查方案,同时审计人员按分工定期进行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内容可以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重要经营信息、内外审计发现的情况、案件和重大违规事项发生情况等。
其次,抓好项目审计实施中的几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要注意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确保审计重点。
“审计重点”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对审计重点方面、重点环节和重点问题查证,以确保既能按项目要求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又能对重点问题查深查透,突出审计成果,提升审计质量。第二个关键是要注意审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各有分工,一般是按照不同的专业或不同的审计事项进行分工,如果机械地按照业务环节“一事一稿”完成作业,就可能对事物的整体面貌进行了割裂,导致审计测试结果可能有所遗漏或存在偏差。第三个关键是要注意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小结。每日审计完毕,要给审计人员留出撰写审计日志、理清思路的时间,做到审计工作日清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