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范文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第1篇: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范文

1对以下出现的名词的说明

餐饮库房是本平台新开发的一个库房,体检系统是地方公司开发的一个系统,药库管理系统是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模块,物资管理系统是总后配发的物资系统。

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餐饮库房库存出现负数原因是餐饮库房管理员没有正确维护餐饮分类设置模块。本院有两个餐饮中心,他们各自管理自己的库房,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餐饮库房。在没有本平台之前,餐饮库房一直是手工管理,所以我们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餐饮库房管理功能。先把餐饮中心的购入材料作一个分类,每个分类有三种库存管理标记,出入库管理标记、全进全出标记、消费出库标记,通过对三种标记的不同组合就达到了管理库房的目的。在出入库管理标记上打勾,表明此分类材料纳入库存管理。在全进全出标记上打勾,表明此分类材料一入库,系统就自动全出库,此分类材料的库存始终为零。此库存管理标记适合单价较低、量较大、品种较多、几乎每天都要入库、难以管理出库的分类,如蔬菜肉类。在消费出库标记上打勾,表明当有餐饮消费账单产生时,系统自动扣该分类材料库存。

2.2体检、客房账单结算时出错原因是没有设置体检项目和客房的合作比、提成比。合作比指的是本院跟外单位合作的体检项目,需要付给外单位的分成比,合作比分非合作(本院项目,不跟外单位合作)、比率提(按百分比分成)和金额提(按固定某一个金额分成)三种。提成比是给介绍人的一种劳动报酬,分不提成、比率提和金额提三种。当增加了新的体检项目和客房房间后,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设置好合作比和分成比,否则收费室收取不了费用并且会影响科室的收入分摊。

2.3药品、物资单据报账出错药品、物资入库报账出错有两个原因,一是未进行药品、物资分类对照,二是财务会计人员未为药品、物资的厂商设立核算账户。

2.4药品、物资单据报账时不提示错误,但单据明细为空原因是该入库单据有新的品名,需要报账人员进入药品、物资分类定义模块进行手工提取,把新的品名从药品系统和物资系统里提取过来。

2.5药品、物资报账单据明细中出现重复的明细药库管理系统的价表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药品编码相同终止时间为空的记录,所以就导致了药品报账单据明细中出现重复明细。物资报账单据中出现重复明细是由表与表之间的一对多对应引起的。

2.6因价格原因入错库而作了退库处理的单据,在本平台中怎么处理因为入错库而作了退货处理的单据,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退货,在本平台中不能对此类单据进行退货报账。所以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小模块来处理此类退货单据,实现办法如下:找出该退货单的入库单,把这两条单据都选中,做作废处理。

2.7同一挂账单位的多个挂账账单可以分批次结算在模块的设计初期,只能对同一挂账单位的所有挂账账单进行一次结算,这种设计思想不符合实际,后面就重新编写了程序,做到可以自由选定某几个挂账账单进行结算。

2.8 体检账单生成模块中的“追加校验”功能本平台首先是从体检系统中取体检人员的体检单号、姓名、体检日期、体检项目、项目价格等字段。举个例子,有个体检人员叫张三,预定是2008年8月10日来体检,体检项目已确定,但是那天他没有来体检,那本平台指定提取2008年8月10日的体检人员信息,就会把张三的体检信息提取过来并保存在全成本的数据库中。2008年8月12日,张三参加体检了,他重新选定了体检项目,我们就在体检系统中指定他的体检日期是2008年8月12日,重新登记了他的体检项目,在没有“追加校验”功能时,主键只有一个,是体检单号,那指定提取2008年8月12日的体检人员信息,因为张三的体检单号存在于数据库中,所以系统不会再重复提取。增加了“追加校验”功能后,主键是体检单号和体检日期,先搜索有无重复的体检单号和体检日期,如存在,删除此条记录,然后插入一条新的记录。

3讨论

第2篇: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48-02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不仅在生命科学领域、而且也在其他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门工具学科[1]。生物统计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涉及的基本原理、公式和概念较多,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学好,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师生普遍反映难教、难学、难记[2]。《生物统计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考试前通过死记硬背接受理论知识,形成短暂记忆,随着时间的延长,所学内容逐渐忘记。这门课程讲授完之后,学生不会灵活运用其中的方法,也不会设计一个简单的试验,更不会将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常用统计方法应用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显然未达到教学目的。以往《生物统计学》教学以单纯理论教学为主,不设或很少开设实验课。因此,笔者结合《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开设了《生物统计学》实验课,并尝试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

实践教学环节非常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而《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亟待加强。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开设以下实验课:(1)《生物统计学》某章节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统计软件,开设相应的实验课。在实验课上,教师通过统计软件演示例题的计算和分析过程,并讲授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例在计算机上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操作,这样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加直接与快速。(2)学生参与试验设计和科学试验。学生要在生产实践或实验室中设计试验,亲自参与试验数据的采集,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生物统计学》教学开设了如下实验:

1 利用Excel绘制常用统计图

Excel绘制图形功能强大,各种版本的Excel软件均提供了14种标准图表类型,每种图表类型中又含有2~7种子图表类型;还有20种自定义图表类型可以套用。讲授完试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后,开设利用Excel绘制常用统计图的实验课。学生在实验课上利用Excel绘图时,可以对图表区、绘图区、数据系列、坐标轴、图例、图表标题的格式,例如文字的颜色、字体、大小,背景图案、颜色等进行修改和调整,使修饰后的图形更加美观好看,爽心悦目。当图和数据放在一张工作表上、学生改变绘制图形的数据时,其图形将发生相应变化;将鼠标放在图中某数据点上,在鼠标下方将弹出一个文本框给出数据点的具体数值;用鼠标单击绘图区中的“数据系列”标志,其图所属数据单元格将被彩色框线围住,便于用户查看图形的数据引用位置。在“数据系列”点击右键可以向散点图、线图、条形图等添加趋势线,并可给出趋势线的方程与决定系数。

2 利用Excel进行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讲授完试验资料特征数的计算后,开设利用Excel进行数据描述统计分析的实验课。首先选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据资料,让学生利用Excel计算这些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测定和分析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然后利用Excel测定样本标准差、总体标准差和四分位数,让学生分析这些数据的离散趋势。另外,让学生利用Excel分析总体次数的分布形态,计算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有助于识别总体的数量特征。总体的分布形态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分布的对称程度,另一个是分布的高低。前者的测定参数称为偏度或偏斜度,后者的测定参数称为峰度。

3 利用Excel进行统计假设检验

讲授完统计推断之后,利用Excel进行统计假设检验的实验课。统计假设检验是根据随机样本中的数据信息来判断其与总体分布是否具有指定的特征[1]。我们选择实际案例,让学生提出假设,利用Excel中适当的统计方法计算检验的统计量及其分布,确定显著性水平和决策规则,最后推断是否接受假设,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这个过程就称为假设检验或统计假设检验。统计假设检验的方法多样,通过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大同小异,例如t检验、u 检验、x2检验等,可以详细讲述其中1~3种假设检验方法,其它假设检验方法可以采用启迪和推导方式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自行轻松地学习和操作。

4 利用Excel和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讲授完方差分析之后,开设利用Excel和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的实验课。利用Excel只能进行单因素或双因素(包括可重复双因素和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而涉及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三因素试验和裂区试验等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即让学生利用SAS软件进行多重方差分析。另外,Excel中的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只能给出方差分析表,不能进行平均数的多重比较,也无法用不同字母标记法表示差异显著性的结果,这些也都需要利用SAS软件。

5 利用多种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由一个或一组非随机变量来估计或预测某一个随机变量的观测值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及所进行的统计分析,称为回归分析[1]。按变量个数的多少,回归分析有一元回归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之分,多元回归分析的原理与一元回归分析的原理基本相似。按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可以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让学生如何确定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如何根据样本观测数据,估计并检验回归模型及未知参数;在众多的自变量中,让学生判断哪些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哪些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在方差分析实验课上,先让学生利用Excel进行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最后利用SA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统计软件的特点、功能和作用。

6 利用基本原理设计试验

试验的精确度高低取决于试验设计的各个方面,只有通过有效地控制试验误差才能提高试验精确度。因此,教师有必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仔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在试验工作中,从试验资料中发现潜在的规律性是极其重要的,这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授完试验设计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或实验室内提出试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制定试验方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试验设计的可行性,并进行纠正和修改。在试验前期,学生应进行试验前期准备工作。在试验过程中,学生要考虑试验条件的差异对试验数据的影响,可根据试验设计的原理和技巧分析试验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试验结束后,获得大量的试验数据,需要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分析试验资料,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以达到研究目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试验思路、方案、步骤及作出的试验报告给予评价。通过开设试验设计实践课,可以使学生明确试验的目的、试验设计方法、试验因素及水平等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设计试验方案的能力。

实践证明,开设《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后,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借助相关统计软件亲自统计试验数据,利用所学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和检验试验结果,最后得出可靠的结论。最后毕业时,学生能根据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可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试验设计,实施设计的试验方案,获得试验数据资料。由于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耗时,而且繁琐,因而过去毕业生害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从我们结合《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和计软件开设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后,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和分析数据的速度、精确度均大幅度提高。现在部分学生还能帮助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毕业论文水平也大大提高。

《生物统计学》教学实验课的开设,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试验设计的能力,初步掌握开展科学试验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收集、整理试验资料的方法,能利用生物统计方法对试验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统计方法。《生物统计学》实验课深受学生的欢迎,这也是对该课程实验教学的尝试和改革探索的肯定。在该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要提高《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钻研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转变实验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和优化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春喜,邵云,姜丽娜.生物统计学[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

第3篇: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云服务;云计算辅助教学;云计算辅助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21602

作者简介:杨洋(1986-),女,河南南阳人,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张瑜(1987-),女,河南南阳人,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远程教育。

0引言

云计算是2007年第4季度才开始兴起的一个名词,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它的前身其实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网格计算(利用并行计算解决大型问题)和20世纪90年代末的公用计算(将计算资源作为可计量的服务提供),它的出现宣告了低成本提供超级计算时代的到来。2009年后,云计算走进了教育。据美国新媒体联盟与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联合发表的2009年Horizon Report分析预测,云计算将在未来1-2年左右成为学校的主流技术,它将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新概念。

1云计算

早在2006年,Google就启动了“Google101”计划,引导大学生们进行“云”系统的编程开发。2007年10月,Google与IBM联合宣布,将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类似Google的“云计算”平台之中。随后,IBM推出了“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我国云计算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增长势头相当可观,2008年,IBM在无锡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随后,在东莞、南京等城市已经建立了多个云计算平台。那么云计算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将对其定义和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的归纳分析。

1.1定义

目前,云计算没有统一的定义,当前云计算的定义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维基百科给云计算下的定义。云计算将IT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通过Internet获取需要的服务。

中国云计算网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黎家厚教授认为 “云计算”是指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廉价的服务器所组成的网络,为用户提供你所需要的计算机服务,这是近年来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新发展。

这些定义都仅从一个方面定义云,并不完善。从基本层面看来,本文将云计算的含义理解为:由大量的计算机阵列组成的大型服务器集群。即所谓的“云”,以共享基础架构为方法,将所有的计算机资源集中起来,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助管理,向全球用户提供个性化计算机服务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用户只需要一个能够上网的设备,就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计算机服务。

1.2云计算的工作原理

云计算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户所处理的数据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数据中心里。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转,保证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供用户使用。用户只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访问这些服务即可,而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就是服务,因此通过云计算来实现的服务即称为云服务,由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可知云服务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数据在云端。“云计算”将大规模的计算机阵列连接成一个向全球用户提供计算机服务的社会化机构,这将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云计算的发展将使互联网的计算架构由“服务器+客户端”向“云服务平台+客户端”演变, “云计算”将改变传统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同时将最终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个人是否拥有计算机已不再重要,也不需要购买和在电脑中安装大量套装软件,只需要接入到“云服务”即可。

(2)高可靠性和通用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同时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3)高可扩展性和按需服务。“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同时用户也可按需购买,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等那样计费。

(4)低廉的价格和便捷性。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用户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同时云计算对终端设备要求非常低,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户无需购置昂贵的终端设备。

(5)数据共享。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云计算拥有无限潜力有待人们开发挖掘,克服云计算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云计算必将会取代当前传统的计算模式,成为下一代IT技术的核心。

2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定义和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09年,日益发展的云计算技术走进了教育,使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从8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进入到了21世纪的云计算辅助教学(CCAI),走进了计算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程。科技的变化带来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而最根本的变化是教育观念的变化,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9年会上,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正式提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CCAI)的概念。黎加厚教授认为所谓云计算辅助教学是指学校和教师利用“计算”供的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辅助教学”为一个新兴的学科研究领域,是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的新发展,它属于计算机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领域,是在信息化环境下,研究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它关注的是“软技术”,而非云计算的硬件技术,其核心是云计算服务支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云计算辅助教育”(CCBE)指的是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教育”的概念外延比“教学”广,也就是说,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都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来辅助教育活动。

3云计算辅助教学的优势

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教育利用云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等功能,从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云计算技术的特点看,云计算辅助教学模式应当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1)低廉的成本

由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具有低成本电脑、更低的IT基础设施、更低的维护成本、软件实时更新、更强的计算能力、无限存储容、更强的数据安全、更方便群体协作等方面的优势,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提供的信息技术社会化服务可以节省经费、人力和服务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成本的投入,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更方便,安全性更高,可以帮助每一个教师轻松构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环境,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协作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2)便捷的云服务平台

云计算辅助教学可以应用到探究性学习、互动社区、同伴互助、电子档案袋评价、集体智慧培养、故事分享(学习叙事)、讨论社区、班级学习活动平台、家校沟通、作品展示交流等领域,它为群体智慧的培养、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教育界开展“云计算辅助教学”成功案例的评选活动。相信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的方便、安全和廉价会为更多人所认识,会有更多的学校把信息处理放到“云”上,云计算辅助教学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

[1]李晓伟,沈艳秋.云计算及其发展进程[J].科技信息,2011(15).

第4篇: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范文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信")成立于2000年5月17日,注册资本 2204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年收入规模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中国电信在国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欧美、亚太等区域的主要国家均设有分支机构,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互联网络和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国电信为客户提供包括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接入、信息化应用及固定电话等产品在内的综合信息解决方案,旗下拥有"天翼领航"、"天翼e家"、"天翼飞Young"、"号码百事通"、"翼支付"等多个知名品牌。中国电信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截至2014年底,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规模1.21亿户,移动用户规模1.86亿户,固定电话用户规模约1.49亿户,位列 2014年度《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154位,连续六年获评亚洲最佳管理公司第一名。

中国电信IT研发中心成立于2014 年7月24日,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部的内设单位,负责中国电信全网核心IT架构的设计、IT云服务能力平台及核心IT系统应用软件的研发工作,致力于以互联网思维变革中国电信IT体系,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网集中、开放的云化IT架构,实现关键技术自主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创新。IT研发中心目前在上海、广州设有办公地点,上海的办公地点位于中国电信信息园区,环境优美,毗邻中国电信学院,学术气氛浓厚,广州的办公地点位于市中心侨景大厦,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二、校园春季招聘岗位

中国电信IT研发中心2016年春季校园招聘现已全面启动!我们将在全国高校招收若干IT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具体招聘岗位及相关要求如下:

序号

岗位名称

岗位主要职责

岗位任职资格

工作地点

招聘人数

1

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

1、hadoop/spark监控平台开发。

1、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或统计学相关专业毕业。

上海

10人

2、mapreduce/spark job代码优化。

2、计算机理论基础扎实。

3、hadoop/spark实时查询框架开发。

3、熟练掌握Java/c++/scala之一语言编程。

4、hadoop/spark管理平台开发。

4、熟悉Python/Perl/Bash  shell之一脚本语言。

5、hadoop/HBase/spark集群日常运维。

5、了解hadoop基本原理。

6、hadoop/hbase/spark源码研究。

6、熟悉Linux系统。

7、数据建模或算法研究。

7、熟悉hadoop编程优先考虑。

 

8、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对解决挑战型问题充满激情。

2

后端开发工程师(C++)

1、从事电信IT核心平台和支撑系统核心应用的研发工作;

1、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数学、物理、通信等相关专业毕业;

广州、上海

5人

2、完成指定系统或子系统的技术设计工作;

2、掌握操作系统、常见数据结构和算法理论;熟悉Unix/Linux/Windows系统,至少掌握其中一种并熟悉相关日常维护操作;

3、完成指定任务范围内的编码开发工作;

3、要求熟悉C++编程思想(如对象、接口、继承、多态、异常等),熟悉掌握常用类库(如ATL、Boost等);

4、完成指定任务的文档编写工作。

4、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工作积极主动,个性乐观开朗,求知欲和逻辑性强。

3

后端开发工程师(Java)

根据需求进行后端模块的单元编码和测试,保障单元代码质量。

1、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数学、自动化、通信等相关专业毕业;

广州、上海

5人

2、掌握Java语言,熟练JSP、Servlet、JDBC等Java技术的使用;熟悉常见算法和数据结构;

3、掌握B/S应用架构的基本原理,对可用性、可访问性等相关知识有实际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4、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工作积极主动,个性乐观开朗,逻辑性强。

4

前端开发工程师

根据需求进行前台页面的单元编码和测试,保障单元代码质量。

1、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数学、自动化、通信等相关专业毕业;

广州

3人

2、掌握HTML、Javascript、CSS等前端开发语言,熟悉jQuery等主流前端开发框架,熟练使用jQuery和CSS进行WEB界面开发;

3、掌握B/S应用架构的基本原理,对可用性、可访问性等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和实践经验;

4、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工作积极主动,个性乐观开朗,逻辑性强。

三、薪酬福利

1、一线互联网公司的薪酬水平;

2、特大级央企的福利待遇;

3、外企的人性化工作环境。

 

四、应聘流程

投递简历-->简历评估-->笔试-->面试-->录用沟通-->签约

1、简历与评估:您可以登陆中国电信招聘网站进行在线职位申请,

简历接收截止时间:2016年3月31日。

2、笔试:通过简历评估合格后,您会收到我们的笔试邀约;

3、面试:通过笔试环节之后,我们将为您安排1-2轮的人力资源面试及专业面试;

第5篇: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重要性 教学现状与问题 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30-02

在信息化潮流快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当代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且相关部门对教育改革中计算机基础教育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项目。

1 计算机基础知识重要性

云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一门新兴技术,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整合网络中的计算机资源。就当代中职教育而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提高中职学生基本计算机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值得教师和学生提高重视程度并对它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学习的入门教程,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尽可能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释计算机基本原理,为中职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容。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亦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原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有助于降低学生操作失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现状总括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大学校普遍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几乎都专门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课程,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反馈并不好,教师基于教材对计算机基本原理进行教学通常采用大篇幅的文字解析,这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有不少学生对理论课的教学产生了排斥心理。此外,这门课程更多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精品教材,涉及内容简单,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一教材并没有实际的教学意义。

2.2 学生总体学习情况

2.2.1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必备技能。然而,中职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重要性缺乏认识,而且,受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学生移动设备普及的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质量较低,枯燥的文字解读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普遍偏低。

2.2.2 学习目的重考试轻应用

受学校考核制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影响,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于准备考试,学习内容也倾向于重视考核范围,其他的计算机知识很大部分被忽略。而且,还存在学生通过考核后,计算机技能荒废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计算机技能基本为零。

3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问题

3.1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云技术简单来说,可以解释为用户根据自身信息需求,通过网络途径获得信息服务。在中职教育中云技术还能解释为,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师学生信息需求,推动网络健全化、便捷化,从而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化的目标。因此,云技术的应用对网络环境有一定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实现信息共享要求学校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然而,大部分中职教育院校还没有建成网络专线,制约了中职教育发展。

3.2 教师“云”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中职学生对其概念和应用领域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但是部分中职教师却表现出了缺乏云意识教育的倾向,特别是资深教师,他们长年累月的致力于自身专业领域的研究,比较重视课本理论知识教育,从而使得《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教师偏向于介绍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忽略了对新兴事物云计算的教育。

3.3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之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被动的接收理论知识教育,与教师的互动探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计算机领域日新月异,不少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例如云计算相关概念解析和操作原理在旧版书籍中都没有涉及。此外,教师通常较为重视教会学生操作,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意识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利用计算机、利用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3.4 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应用于实践。云计算时代,学生具备基本操作能力更为重要。就当前教育情况来看,教师依然采用灌输理论知识,轻视动手操作的教学思路。某些中职教育院校还存在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学生不能及时将所学知识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4 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相关建议

4.1 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多媒体教学基本得到普及,这也要求学校配备基本的网络条件。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过程,引用云技术对于校园网络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学校需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争取建成校园网络专线。

4.2 建设富有“云意识”师资队伍

计算机教师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中职院校提供高素质教师队伍,顺应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要特别强调教师掌握云技术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从而将优秀教育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院校可以提高教学准入门槛,尽可能要求入职教师取得“双证”资格;对于已经就职的教师,学校可以开展教师培养计划,创造条件让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学校,更新知识系统,特别是云技术的知识框架。此外,院校还可以聘请优秀教研人员到校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4.3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和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可是适当提及云计算相关知识,进而提出课堂问题,再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课后积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份作业。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从而在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4.4 利用云技术构建知识平台

建立云技术知识平台,首先要求各个中职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创建云端账号,共享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利用通过云技术平台向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在云端学习,并完成相关小组作业。基于云技术的协作交流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受时间和地点的严格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学习途径。

5 结语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在教育中作用也日益凸显。中职教育要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云平台整合教育的资源,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提升自身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恒峰.浅谈云计算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其运用[J].信息化建设,2010(2):50-52.

第6篇: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安全;信任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4-0000-01

The Safety Discussion of Cloud Computing

Liang Yimin,Pan Xiaoyan

(Wuxi City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Information Branch,Wuxi214071,China)

Abstract: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is the key issue of whether the user is able to rely entirely on cloud services.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availability of technology to solve data,user data privacy and user trust and other issues,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its safety,so the technology would not die a natural death because of trust issues.

Keywords:Cloud computing;Security;Trust

一、概述

云计算,其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其应用范畴较广。简单来说,当你的计算机内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只要连入网络,就可以获取你想要的应用,可以做你任何想做的事,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考虑到网络平台、主机安全、病毒入侵、防攻击和用户的信任程度,这种理想状态远远不能实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云计算正在渗入我们的生活,这种趋势在由点到面的逐渐扩大,因为究其技术的先进性和成本的最小化,云计算应用将势不可挡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基本原理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1]。同样,这种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的新手段不仅仅是在企业的数据中心得到应用,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也是一种使用理念上的革新。

这种新兴的共享架构,其核心是网络服务和数据存储,面对的将是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

三、云计算的安全性质疑

“在云端”,看起来似乎很美,事实也确实有可供发展的巨大空间。但是按其工作原理来看,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是毋庸置疑的:

(一)是否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中心?传统的数据流量控制相对简单,各种应用基准流量及突发流量有规律可循,即使大型的数据中心,仍然可以根据 Web 应用服务器的重要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访问控制。然而根据云计算的工作原理,云服务商在这种高度整合的海量资源面前、在数以百万计的用户访问的时刻,如何构建自己的安全模型,其思路是千头成绪的。

(二)数据的准确性如何保障?云存储(Cloud Storage)是云计算衍生而出的概念,这个类似于第三方数据仓库,但云存储更新的频率更快,动态更新时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如何保证用户在访问的某项数据是正确的?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是一种通过因网络即可发送操作系统和相关服务的模式,PaaS能够将私人电脑中的资源转移到网络云,那么如何保证这部分资源的正确性?

(三)用户隐私。按照云的工作原理,提供云服务的公司对所提供的服务有控制权,他们可以合法的或是通过用户协议的方式来任意地对用户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进行监控。当然此监控的目的大多数是基于对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审核,但无法排除人为因素的窥探用户隐私。而此类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已经由于安全模型的不完善或是某些人为原因时有发生。

四、云计算的安全性探讨

云安全(Cloud Security),其本身的构想是: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来监控互联网中的木马、恶意程序,并推送到服务端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者越多,能收集到的信息就越多,经过服务端分析和处理过的解决方案再推送到每个用户。由于目前各服务商对计算的的定义不一,其标准也是各行其道,安全性标准弹性较大。

(一)云计算中的身份认证。相对于云环境而言,中小企业内部的基于局域网的身份认证无疑是更安全的,但是在云环境中,面对的海量用户和复杂的环境,该种认证无疑是过于单薄的。这就需要多重的认证措施,除去用户名和密码认证外,证书认证、生物体征识别等加入,可使云环境中的身份认证变的更加可靠。

(二)数据安全保障。从Google到IBM再到Microsoft,各种大大小小的公司的加入到云服务的行列中来,因为任何一家IT厂商都不希望看到垄断,这也就造成了到目前为止,云计算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标准。这就给数据安全造成了不确定性。如同中小企业的灾备和IT管理模式,云计算需要做的是在基础设施层完善灾备机制,在平台层尽量的减少应用程序的漏洞。

(三)用户隐私泄露带来的信任危机。如果用户隐私或是保密数据泄露,那么谁还会去相信云计算呢?事实此类事件已经发生过。当然,自从云计算这个名词诞生以来,它的构想和美好的前景给IT界人士和普通用户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如果仅仅为因安全策略的问题让这场颠覆性的“革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信任问题就摆到了桌面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针对云用户对自身敏感数据的高安全需求,研究面向用户数据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2],在基础设施层做好安全策略,需要的是很多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给云计算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坚石。

云计算理念的提出到目前为止,不断在前进中发展,当然也走过些弯路,然而,做为今后IT界发展的趋势,它前进的步伐是无可阻挡的。但是,在安全性的探索方面还要做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扈志峰.浅析云计算的安全性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0,10

第7篇: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字]EH4电磁测深 构造识别 岩性划分

[中图分类号] O441.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198-2

0引言

随着工业、科技和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国家对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地表矿和浅层矿床已基本查明,需要进一步寻找深部矿产。EH4是在大地电磁测深(M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控源测深方法,它既有有源电探法的稳定性,又有无源电磁法的轻便节能,而且测量深度大,分辨率高,能较准确定位构造断裂、隐伏岩体和矿体、查明构造断裂向深部延伸的情况,为地质找矿提供可靠的信息。

1概述

1.1地质背景

测区为花岗岩区,处于诸广岩体南东边部,百顺断陷带中段,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区内仅有第四系零星分布在山间凹地、山前斜坡及溪流两侧,主要为砾石、砂和粘土等坡积、河流沉积物,厚数米,覆盖于印支期花岗岩之上。

工作区处于多期、多次、多向岩浆活动迭置交错形成的岩浆活动中心。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印支期岩体(γ51)、燕山期岩体(γ52、γ53)、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

1.2地球物理特征

工作区岩石标本测定结果表(表1)表明,构造断裂带、近矿蚀变围岩和花岗岩均具有明显的电阻率差异,说明在该区进行EH4连续电导率测量工作具备充分的地球物理前提。

2 EH4电磁测深基本原理

EH4是在大地电磁测深(M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控源测深方法,因此在远离源区的电磁场可视为平面波,只要在远离源区的测区内观测相互正交的电场(E)和磁场(H)振幅,再根据公式:

计算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大地阻抗Z式中:f——表示频率;μ——表示磁导率;ρ——表示电阻率。

当μ=4π×10-7H/m时,经过变换可得到计算电阻率的公式:

从上式可以看出,只要测量出电磁场正交水平分量,便可计算介质的电阻率。

又由电磁场理论可知,电磁场在大地中传播时,其能量不断衰减。我们定义电磁场振幅衰减到初始场的1/e时的深度为趋肤深度或有效穿透深度(δ),公式如下:

式中,ρ为地层的视电阻率,f为测量频率。上式表明高频的资料主要反映浅部介质的电性特征,而低频资料则主要反映深部介质的电性变化特征。在一个宽频带上测量E和H,并由此计算出不同频率下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和相位,可以确定地下岩层的电性结构和地质构造。

3野外工作技术

音频大地电磁测量野外数据采集使用EH-4连续电导率仪,采用单点张量观测方式,在远区(即收发距大于3-4倍趋肤深度)测量两个相互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分量。野外工作分人工场电磁波采集和天然场电磁波采集,接收大地电磁信号的频率范围为10Hz-64kHz,在电磁信号较弱的频段,需要补充人工场源。

4工程应用实例

图1测线自南西向北东依次穿过了加里东期第二阶段混合岩(HЛ)和燕山早期第一阶段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52-1)。反演电阻率断面图表现为三层结构,地表为低阻特征,中部为中高阻特征,下部为高阻特征。根据反演电阻率解释标志,综合分析认为:

(1)地表低阻带是近地表物理风化富水层的表现。

(2)中部中高阻层电阻率等值线形态不规则,近垂向的低阻带把高阻体分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块体,表明岩体结构不均一,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各种蚀变作用强烈。其中:平距0m~200m段,标高400m~-200m区域有片中高阻体,其电阻率值大于3000~12000Ω·m,是加里东期第二阶段混合岩(HЛ);平距0m~400m段,标高-200m~-300m区域有片低阻体,其电阻率值小于3000Ω·m,推测是构造破碎带;平距200m~1000m段,标高300m~-200m区域有片中高阻体,其电阻率值大于3000~16000Ω·m,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52-1);

(3)下部为大片凸起的高值区,反演电阻率值高于12000Ω·m,推测是隐伏的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中细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γ52-2)。

(4)推断了2条断裂:

F13地表位于加里东期第二阶段混合岩(HЛ)和燕山早期第一阶段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52-1)交界处,等值线直立,低阻异常带反演电阻率小于5000Ω·m,断裂沿低阻带通过,向下延伸约500m。

F14断裂位于平距900m左右,等值线直立,低阻异常带反演电阻率小于6000Ω·m,等值带较宽,稳定向下延伸约700m,至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中细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γ52-2)顶部,构造特征消失。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到EH4电磁测深可以较好地识别构造断裂和划分岩性,能够查明构造的延伸深度和方向,能够寻找隐伏岩体,能够为地质找矿提供较好的深部信息。

The Application Of EH4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 In Mineral Reconnaissance Survey

Hu Shou Yu

(291 Team of Guangdong geologic Bureau of Nuclear Industry,GuangDongFoShan,528133)

第8篇: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范文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种产物,无论是在今天的农业生产方面还是天气调节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与人类对天气过程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天气的敏感性越来越强,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文章紧紧围绕着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对其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起源于美国,1946年传入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以服务农业为根本,以防灾减灾为核心,在农业、林业、交通运输、航空、水利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形势下,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更为重要与关键。因此,必须对其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促进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效用的最大化发挥。

1.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实现对天气进行人工影响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与利用天气的自然规律和云的微物理不稳定性,通过播散适量、适合的催化剂,来引导云、降水按照人们的预定方向发展变化,从而达到以少量成本换取巨大利益、促进降水缓解旱情、消云散雾、减少冰雹等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目标[1]。人工影响天气具体包括人工降雨、人工消云散雾消冰雹、人工防霜冻等。除了上述这些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天气进行影响之外,人类对天气的影响还包括无意识的影响,如都市、工业生产、供暖等对天气的作用,但这并不属于人工影响天气的范畴,而仅仅是人类对天气的一种无意识影响。

2.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云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是我国发展最早的与天气科学相关的内容。从上世纪末至今,伴随我国综合国力与科学水平的显著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与云物理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先进大气物理探测技术、卫星技术、雷达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使人工影响天气逐渐趋于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现代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逐渐建立起来[2]。而云物理在宏、微观特征、云基本特性的地基、空基直、间接观测等也都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现阶段,我国已投入运行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共有156座,局地天气监测与作业指挥雷达共有334部。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已基本形成了依托天气来预测降水、降雪、大风等各种天气情况。虽然雷达、卫星、探测、观测等许多先进信息技术已被应用在人工影响天气当中,但总体而言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不断改进与完善。

3.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1数值模式根据当前及未来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和社会生产需要,数值模式将成为未来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发展与水平提升的重要工具[3]。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具备了云实际模拟能力,这就为我国将具有详细云物理过程和具有资料同化功能的数值模式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实际业务处理当中提供了可能。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三方面,即方案设计与检验,作业过程的指导和作业后的结果分析。这意味着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运用可以优化方案设计和物理假设,提高微物理过程和实际天气信息分析的准确性,降低实际工作中的许多不确定性,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与实际处理能力。不仅如此,数值模式还能够在相同云况条件下,对播散与无播散进行对比分析,对播散物质的扩散路径进行预测模拟与提供不同播散方式所产生的潜在效应,从而帮助人们选择出最佳天气影响方式,并向人们提供试验与实际作业所需的实时预报。

3.2与地球环境监测和观测技术紧密结合科技进步是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发展的唯一原动力,在当前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的环境下,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趋势良好,尤其是观测技术[4]。现代人工影响天气在观测方面未来的发展将以充分利用先进观测技术和地球环境检测技术为主,将逐渐由单一波长雷达和飞机探测技术转向为集卫星、GPS、多普勒雷达、装载先进探测飞机、偏振雷达、监测网络、微波辐射计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探测技术和观测技术。考虑到人工影响天气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要求探测飞机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续航能力、飞行高度和抵御不良天气等能力,因此将先进探测系统装载到飞机上是人工影响天气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先进探测式飞机可以观测播散前后云中水物质的变化,从而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云中水物质的类型、演变过程等信息。目前,普遍使用的机载离子探测系统是由多个分别装载在飞机不同位置的探头组成,是一种基于激光拍摄粒子图像并对粒子记数粒子谱测量的先进系统[5]。此外,多普勒雷达网已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并在天气预警、强天气预测、降水观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观测技术、地球环境探测技术和数值模式是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对象之外,高灵敏度的风廓线仪等仪器设备、播散技术、吸湿剂催化技术、播云优化技术等也都是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主流趋势。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日益短缺、干旱逐年加剧的发展状态下,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在拥有广阔、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所背负的使命与责任也逐渐变得更为沉重和巨大。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发展观测、探测水平高、播散技术先进多样、信息获取及时全面、分析完整准确、集成多种先进科学技术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不断努力提升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邵洋,刘伟,孟旭,王广河.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研发和应用进展[J].干旱气象,2014,04:649-658.

[2]车秀杰.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发展论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4:29.

[3]姜宗元.基于WebGIS技术的人工影响天气预警指挥系统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黄巧明.车载移动式火箭人工影响天气监控指挥及信息管理[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第9篇: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基本原理概论;优势互补

[作者简介]唐云红,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法学硕士,湖南衡阳421008

[中图分类号]0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6―0192―03

“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合后四门课中学理性最强的课程。能不能把学理性很强的“原理”课讲出吸引力,真正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为应对挑战,在增强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中,许多教师选择并依赖于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毋庸置疑,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到轻松、愉快的现代教学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然而,笔者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原理”课是一门意识形态性很强的理论学科,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果仅靠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植入是不够的,多媒体必须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原理"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是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从而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则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课前制作好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教学以其教学视野更宽阔、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手段更先进的特点,被广泛地推广应用至各科教学,“原理”课也不例外。一般说来,在“原理”课教学中辅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原理”课课时的不足,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原理”课是在综合了原“98方案”中的“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并吸收科学社会主义相关内容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共54学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高度浓缩的丰富内容讲授完,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难度非常大。而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片、图像、文字、动画、视频为一体,充分利用电脑能够存贮大量信息的优势,加大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使授课内容立体化。如在讲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等理论命题时,使用多媒体课件,给予学生丰富的、立体的感性信息,就可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及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原理”课知识的获取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同时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原理”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教师从上课铃响讲到下课铃响,学生只需耳朵听,唯理论而理论,空对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感性材料同时显示,变枯燥的理论讲解为可观赏的直观画面,使基本原理的内容形象化,及时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各种感官,强化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可以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并保持记忆教学内容。

3 多媒体教学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互交流增强,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学生才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无论教师对的基本原理分析得如何透彻,讲得如何眉飞色舞、津津乐道,也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而在多媒体教学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将单纯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性的思维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给学生学习以更大的思维空间,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二、“原理”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应注意的问题

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提高“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中得以大规模推广。然而,笔者却发现,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却走人了教学误区,不仅没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把传统课堂教学的精华部分也丢掉了。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误区之一:多媒体信息量越大越好。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误以为信息量越大越好,把加大课堂容量作为终极追求,结果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频繁切换鼠标,用多媒体信息轮番轰炸学生。如果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信息量过大,就会造成电脑屏幕对学生长时间的刺激,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稍有疏忽就会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也来不及理解重要的知识点。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在造成学生消化不良的同时,促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误区之二:用多媒体取代传统教学。有的教师误以为推广多媒体教学,就是要用多媒体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他们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对立起来。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只是放多媒体光盘,学生静悄悄地看,就像是看电影,声光流动,有趣却华而不实。还有的教师把多媒体界面设计得非常漂亮,不同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闪烁出现,教师固定地站在电脑前面切换鼠标,传统课堂教学完全被抛弃。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教学过程的平庸化,教学重点没办法突出,教学难点没办法突破,教学疑点没办法展开,教学的本质失去了。

误区之三:只要做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使用了电脑就是多媒体教学。各高校的多媒体教室为节约教育资源,设计容量一般都在一百人以上。由于高校扩招,教学任务的加重,为便于多媒体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各高校基本上把“原理”课这样的大班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中良好的教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身体负担。但因为手中掌握资料的不足,有的教师把讲课要点做成Powerpoint演示幻灯片,再添加

几张图片就成了时髦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取多媒体之形,弃多媒体教学之实,自欺欺人。

基于此,在“原理”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要适度。多媒体是一门教学技术,它必须为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内容整合后的“原理”课时空跨度和学科跨度都很大,有着十分鲜明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它需要从根本上回答三个重大课题: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其本质变没变,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变没变;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挫折,其前途还光明不光明;历经150多年的考验,还灵不灵。要回答这些重大课题,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强化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光靠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加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社会主义遭遇的挫折,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淡化意识形态”的极力宣扬,当代大学生人生第二次断乳期的特点,“原理”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因此,在“原理”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必须照顾到“原理”课课程特点和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适度使用。

2 多媒体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在“原理”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但由于多媒体的演示性,一旦把握不当,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对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大受影响,不利于教师教学个性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则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边讲边板书,板书所到之处,就是教学重点之处,也是学生思维所到之处,学生可以记笔记,思考所授内容,也可以调整思绪,跟上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必须为学生留下足够的讨论和思考时间,把多媒体理论表述的直观化,教师分析的深入浅出和人格魅力的熏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

3 多媒体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它的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用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笔者游览了省内好几所高校的多媒体教学,发现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缺乏各种丰富的材料,仅是直线型的板书作用,重形式轻内容,这不仅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误解,更是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玷污。笔者在调查中也听同学们反映,这样的多媒体课最好不要。因此,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决不能只停留在其表现形式上,如果那样,就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