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范文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护理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

第1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可摘式;义齿;口腔;护理

1前言

牙齿缺损是老年人群体中一种常见的口腔疾患,一方面严重降低患者的咀嚼功能,由此引发许多相关疾病,例如消化不良、吸收功能障碍等[1];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其面部美观,甚至言语功能。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用于部分牙缺失(牙列缺损)的修复体。义齿主要通过固定在余留天然牙上的卡环等固位装置和基托保持义齿在牙列中的位置,利用天然牙和缺牙区剩余牙槽嵴做支持,恢复缺失牙及其周围缺损组织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可摘局部义齿存在佩戴便捷、价格低廉、磨除的牙体组较少、可摘出口外清洁等优势,所以这是老年人牙列缺失较多的首选修复治疗方式[2]。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普遍缺乏义齿护理和口腔护理的观念,其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患者实施针对的口腔卫生护理。

2一般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以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12例需要镶佩局部可摘义齿的老年病患为观察对象。年龄60-91岁,平均(72.8±9.4)岁。男65例,女47例。其中12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2.2方法针对本组主要实施健康教育、口腔护理教育、心理辅导以及义齿的护理等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2.2.1健康宣教在患者佩戴义齿之前或者早期,对其进行必要的佩戴义齿的口腔卫生常识教育,使其对义齿和口腔卫生的关系和相互的影响作用进行深入了解,增强其进行口腔护理的意识,让义齿发挥其最大功能,获得满意的修复治疗效果。安装义齿后,要嘱咐患者要定期复诊,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佩戴义齿患者进食过多的加工软食,会增加软食物残留在义齿及天然牙齿表明或者间隙的机会,较易形成软垢牙结石,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3]。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进食富含纤维或者有适当硬度的食物,能增强牙齿的自净能力及牙周组织的防御作用。

2.2.2口腔的基础护理主要通过常规的刷牙法或者利用棉球对牙齿表明和口腔的黏膜进行擦拭,此外还可以采用漱口液漱口法进行口腔清洁。对于生活无法自理、开口困难、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口腔冲洗办法。临床最新应用的口腔冲洗方式注射式负压吸引法[4],主要是一边冲洗口腔一边利用负压吸引器将漱口液吸出,易操作,清洁度高。

2.2.3义齿的护理每天都必须摘下义齿进行护理。主要是在刷牙时或者用餐后,将义齿取下,利用牙刷、牙膏放在流动水中刷干净,然后放于冷水杯侵泡,在需要使用时再戴上。而在夜间休息时,需要将义齿摘下,目的是为让义齿承托区黏膜能够获得有效休息。义齿禁止放于酒精、药物或者热水中浸泡。对于口腔健康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告知佩戴用义齿时间过长,可能造成剩余牙位出现移或者牙槽骨吸收变形情况,最终使得摘戴义齿困难,使其提高警惕。

2.2.4心理辅导老年人接受治疗时普遍存在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情况[5],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辅导,针对其疾病病情以及心理表现进行劝慰和开导。对待患者态度柔和、热情,进行口腔护理讲解和义齿护理技术分析时,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放慢语速,发音正确。心理辅导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疑问,并且积极解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其对医生的信任感,提高配合护理和自觉护理的依从性。

3结果

接受针对性的口腔护理后,全部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获得显著改善。

4讨论

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广泛,从缺失一个牙到只剩余一个牙的情况均可采用可摘局部义齿。尤其适合缺牙数目多,游离缺失,有组织缺损,以及余留牙牙周健康情况较差的牙列缺损者。牙齿缺损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口腔疾患之一,目前,镶佩可摘局部义齿是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中比较有效及首选的办法。由于老年患者普遍缺乏义齿护理和口腔护理的观念,其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患者实施针对的口腔卫生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口腔护理教育、心理辅导以及义齿的护理等。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极好地提高患者的口腔护理意识,养成比较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广香.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57-60.

[2]黄金莲.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技巧及体会[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1(10):29-31.

[3]孙丽波.浅谈老年患者的口腔护理[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8,6(2)101.

第2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口腔科护理实习生 规范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74-02

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目前,仅有少数高等职业院校提供该方向的教育,大多数从事本专业的护士在就职前通常接受的是全科护理教育,后多经过短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不规范培训,便开始协助口腔医生完成各类临床操作。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发展迅速,口腔专业组不断细化分工,这使得口腔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口腔临床医疗的需要,以致口腔医疗团队不能高效地完成诊疗工作,造成患者等候时间与诊疗时间过长,浪费了口腔医疗资源。因此,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规范化教育培训,提升口腔专业的护理水平,是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中口腔专业护理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为今后口腔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教育培训的准备

(一)选择教育培训教师

选择热爱教学、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良好沟通交流能力的医、护人员各一名。护理教师应具备5年以上口腔科护理临床经验,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口腔医师应选择对口腔各专业各类操作经验丰富的医师,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同时,应注重对教师继续教育,不断增强教学意识,拓展知识范围,提高教育培训技能。

(二)制定教育培训目标、计划及考核措施

1.制定教育培训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目标,为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及考核措施提供方向。此目标可以提高护理实习生口腔科护理技能,为提升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全面技能打下基础,从而为口腔科护理教育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2.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根据口腔科实际工作情况及教育培训目标,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计划内容应该是阶段性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制定,确保护理实习生能循序渐进地接受与掌握口腔科的基本知识,领会口腔基本护理程序与各项护理技能。

3.教育培训的考核。根据教育培训目标及计划内容拟定出科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试卷及题库,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出科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通过考试成绩检验目标及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并对计划进行完善及调整。

二、教育培训的实施

(一)环境与专业范畴的介绍

引导护理实习生熟悉口腔科布局环境,对口腔基础、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内科、口腔正畸及口腔美容等学科分类有大致的了解与认知,为将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就诊引导打基础,此内容可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

(二)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

因为口腔科的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所以无菌观念非常重要。要让护理实习生在理论上了解无菌操作的同时,在临床具体操作中与理论相结合。因此,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无菌技术、消毒隔离技术、保护患者及加强自我防护等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要。此内容可采取多媒体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口腔专科技能的教育培训

带领护理实习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教育培训口腔专科技能,这是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如治疗口腔科常见病各种材料的调拌方法、常用器械的使用及消毒保养方法以及常见病的护理配合、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紧急抢救过程中的协助等。此内容可采取多媒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此之前,教师需按照口腔疾病各种治疗指南的要求,采集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资料完善教育培训课件,以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让护理实习生掌握各项口腔专科技能及常见病护理配合要点。

(四)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与培训

通过教育培训,使护理实习生能掌握口腔科健康教育知识,准确及时地为患者提供口腔健康教育服务,如口腔卫生宣教、口腔疾病的预防、口腔疾病的病因及发展认识,患者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与自我护理等。此内容可采取理论教学与情景模仿相结合的方式,让护理实习生通过情景互动模式掌握教育培训内容,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五)沟通能力的教育培训。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每位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在口腔科的临床实践中,特别是就诊预约及诊后回访时,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实习生的沟通能力,讲解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和形式,让患者在沟通中了解自己的问题,这对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起步晚、发展慢的大背景下,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规范化教育培训,为提高口腔专业的护理水平奠定了基础。既缩短了患者的等候与治疗时间,又提高了口腔医师的工作效率,使我国有限的口腔医疗资源达到更好的利用、发挥更大作用。这种教育培训方法弥补了我国护理教育中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的缺陷,使口腔护理不再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口腔医学,而是为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这为口腔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杨国勇,李秀娥.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现状和展望[J].中华护理,2012,(2).

[2]林芳.口腔护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9).

[3]刘红,张真,李兰.口腔修复的临床带教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3,(5).

[4]卢爱工,李莉莉.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护士进修,2004,(6).

[5]吴桃信.口腔护士培养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6]张蕾,聂超.口腔护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分析[J].齐鲁护理,2008,(3).

第3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范文

摘 要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方法:8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并实施。结果:全部患者均能按计划完成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率93.9%。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使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计划完成同步放、化疗,减少口腔黏膜及皮肤反应,从而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 健康教育路径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54

鼻咽癌是我国南部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及广西西江流域一带发病率较高1。放射治疗目前仍然是治疗鼻咽癌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其原发部位隐蔽,不易早期发现,病理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呈浸润性生长及早期转移,很多患者就诊时多属晚期。对于晚期患者,单纯采用放疗,其疗效不甚理想。已有资料表明,采用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可以提高局部区域控制率,并降低远地转移率,从而提高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2。2008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及Ⅳa期鼻咽癌患者83例,按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进行了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83例鼻咽癌患者均经鼻咽部病理检查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其中男62例,女21例;年龄29~71岁,平年龄45岁;根据2009年AJCC分期,Ⅲ期44例,Ⅳa期39例。全组患者均采用6MV—X线常规外照射,在放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每周均予奈达铂40mg/m2同步化疗。

方法:制定鼻咽癌健康教育路径,并形成表格,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包括一对一教育,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健康教育课堂集体授课等,护士长及护理小组组长评估效果,如发现患者有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或有疑问时,随时纠正不良行为或给予解答。

⑴入院第1天,介绍病区环境,次日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

⑵入院第2、第3天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放化疗流程。

⑶放疗开始3天内介绍放疗的不良反应,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知识。①放射性口腔、口咽炎的护理:口腔、口咽护理在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治疗后口腔和口咽部的放射性黏膜炎一般发生在放疗后的3~4周,表现为口干、咽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并随放疗时间及剂量的增加而呈逐渐增加趋势3,严重时可影响患者进食。嘱患者餐前、餐后各用软毛牙刷刷牙1次,每天用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3次,黏膜反应重者应每天给予雾化吸入2次,并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口咽湿润,减轻疼痛,必要时予抗炎治疗。剧烈疼痛者可在口腔黏膜溃疡局部喷麻醉剂,以便能够进食。②放射野皮肤保护指导:放射性皮肤反应一般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皮肤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及脱皮,但无渗出物,不会造成感染4。湿性皮肤反应则表现为照射区皮肤有湿疹、水泡,严重时可造成糜烂、破溃。对于损伤较轻的湿性皮肤反应,可给予三乙醇胺乳膏局部涂抹。为减轻皮肤反应,在治疗开始时就交代患者穿棉质内衣,禁穿高领硬领衣服,勿使用刺激性清洗消毒剂、护肤品,防日晒、防冷热刺激,剪短磨平指甲,出现皮肤瘙痒时勿挠抓,切勿洗脱照射野标记,保持照射野界线清楚及皮肤的清洁、干燥。③张口锻炼指导:张口锻炼3次/日,每次3分钟,同时行扣齿错齿、按摩牙龈、按摩颞下颌关节、鼓腮、伸舌弹舌、转颈、抬肩锻炼。

⑷化疗前1天介绍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滴速要求,应对不良反应的方法、饮食指导、心理指导。①心理指导:患者对治疗方案缺乏了解,而且由于治疗后反应和预后的不确定性,往往出现恐惧、焦虑、怀疑、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很多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心理5。因此,尽可能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多沟通,向患者解释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消除由于出现的这些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心理症结,介绍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使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争取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②饮食指导:患者放、化疗后常出现口腔黏膜反应及食欲不佳,进食量少,易造成营养不良,以致影响治疗和康复。因此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并且应戒烟酒,禁食辛辣及干硬、过热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鼓励患者多饮水,使肿瘤坏死组织尽快排出体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③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应对指导:胃肠道反应:用药前使用止吐药物预防,出现频繁呕吐需要给予补液治疗。及时清理呕吐物,呕吐后漱口,取舒适,清淡饮食。泌尿系毒性反应:嘱患者大量饮水,使尿量2000~3000ml/日以上,按医嘱使用利尿剂,输液量3000ml以上,碱化尿液。神经系统毒性:防性低血压,防冷刺激,按医嘱使用营养神经药。骨髓抑制:卧床休息,口腔护理,空气消毒及隔离,预防感染。

⑸出院指导:复查时间,放射野皮肤避免日照,注意口腔卫生,坚持功能锻炼,保养鼻腔,饮食指导等。

结 果

83例患者全部能按计划完成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率93.9%(78/83),口腔黏膜反应≤Ⅱ级,皮肤反应≤Ⅱ度,没发生张口受限。

第4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抑制期;口腔溃疡;护理干预

本文主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口腔溃疡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7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抑制期患者,男女比例38:35;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2.96±8.63)岁;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4.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其中骨髓瘤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2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9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例;预处理化疗方案均采用国际标准方案,大剂量化疗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且符合WHO抗癌药物骨髓抑制诊断标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征象符合恶性肿瘤患者;已采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者;化疗方案中有使用阿糖胞苷、白消安、甲氨蝶呤(MTX)、环磷酰胺等药物者[1]。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口腔疾病者;无法口腔进食者;基础性疾病中有口腔溃疡临床表现者;带状孢疹病毒携带者,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者。

1.3方法

1.3.1健康教育 ①疾病知识教育:护理人员告知移植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治疗中将采用的护理方法,减轻对化疗效果的怀疑,避免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后的紧张无措情绪。②饮食教育:告知患者化疗期间避免进食生冷、酸辣、油腻、带骨与坚硬食物,坚持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原则。③卫生教育:根据患者的理解与接收能力讲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的漱口方法与个人卫生习惯行正确示范与纠正指导。

1.3.2口腔护理 入舱患者给予常规咽拭子培养测量口腔唾液pH值,口腔pH值偏酸性与未发生感染患者给予碳酸氢钠液与氯已定交替漱口;化疗中使用大量MTX药物患者给予含亚叶酸钙与甲硝唑的漱口液交替使用;口腔溃疡、疼痛患者应用用生理盐水500 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庆大霉素16万U含漱;口唇疱疹感染者漱口后局部涂抹维生素E 液。漱口方法为含漱法,行鼓颊和吸允交替动作1~2min后吐出,无菌层流舱期间禁予刷牙,尽量减少对牙龈的刺激或损伤,采取口腔护理方法4次/d,及时评估患者口腔黏膜情况,达到有效预防的作用。

1.4评价标准 采用WHO抗癌药急性与亚急性病毒反应分度标准评估患者口腔溃疡严重程度;观察并统计患者口腔溃疡高发期与持续时间;采用美国肿瘤专科护士设计的口腔评估表(OAG)评估患者治疗护理后口腔溃疡改善情况[2]。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P

2 结果

2.1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口腔溃疡的发生情况 本院7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口腔溃疡例数为39例,占53.42%(39/73),发病时间为化疗后的第3~7d,平均第(4.69±1.36)d,持续时间为4~9d,平均(5.13±0.89)d;其中Ⅰ度口腔溃疡12例,占16.43%(12/73),Ⅱ度19例,占26.03%(19/73),Ⅲ度8例,占10.96%(8/73),未出现Ⅳ度口腔溃疡者。

2.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护理前、后的OAG评分情况 采用护理干预方案后,本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的OAG评分(8.59±1.73)分明显低于护理前(11.95±2.36)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口腔溃疡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期间大剂量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研究表明可能与以几个方面有关: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杀伤更新较快的粘膜上皮细胞,引发口腔内菌群失调;菌群失调还可由部分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病程长且疗程反复导致患者卫生意识淡漠。依据口腔内细菌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的滋长机制,本院给予患者健康指导联合口腔护理的干预方案,针对口腔溃疡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漱口液,减少相关细菌的滋生。

本研究资料显示,本院7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口腔溃疡例数为39例,占53.42%(39/73),较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严腔溃疡发生率75.00%有明显下降,初步分析可能与本院化疗患者仅有10例采用大剂量化疗方案有关[3]。同时通过统计并处理本院血液肿瘤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口腔溃疡发病时间与持续时间,发现平均发病时间为化疗后第(4.69±1.36)d,平均持续时间(5.13±0.89)d,提示护理人员在血液肿瘤化疗的第3~10d应加强口腔护理的相关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指导价值。通过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OAG评分,发现护理后的OAG评分(8.59±1.73)分显著低于护理前(11.95±2.36)分,表明本院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口腔溃疡级别,相应降低口腔溃疡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防与控制口腔溃疡发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血液肿瘤患者骨髓抑制期给予护理干预,能够相应降低患者口腔溃疡的严重程度与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叶顶琼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系统护理[J]. 哈尔滨医药,2013:164-165.

第5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范文

肿瘤确诊时患者大多为晚期,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抗肿瘤药物毒性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并发症。现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恶性肿瘤病210例,其中男130例,女80例;年龄16~78岁;其中肠癌61例,肺癌41例,恶性淋巴瘤30例,乳腺癌55例,胃癌23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化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化疗的目的、必要性及意义、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现有的防治措施,告之患者这些不良反应是可以防治的,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让患者对化疗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用激励疗法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治疗。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护士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也丰富了患者健康教育内容,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2 心理护理 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压力来源多方面,这些因素可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悲观失望,迫切得到别人的关心、鼓励和安慰,因此医护人员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行为的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2.3 化疗期间护理 保持病室内的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各种不良的刺激如:污物、药物、气味等,以防产生不良的条件反射。护士在施行化疗时,要态度和蔼、语言恰当、操作规范、准确无误。当患者出现呕吐时,要给予安慰,及时清理呕吐物。

2.4 饮食指导 多食含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绿、黄色蔬菜水果,呕吐剧烈者可给予冰块或果汁冰块,慢慢嚼碎咽下,也可给予新鲜果汁。恶性呕吐剧烈者,在接受化疗前2 h内应避免进食,在治疗后以少量多餐方式,提供温和无刺激的食物,避免浓烈的调味品及煎炸、油腻的食品,避免同时摄食冷、热的食物,避免刺激呕吐。

2.5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胃肠不良反应一般出现于化疗头1~2 d,严重时伴有肠黏膜坏死、脱落甚至发生肠穿孔。化疗期间止吐剂的应用尤为重要。止吐药可预防或缓解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发生与许多化疗药物尤其是联合给药有关。临床常用的止吐药有:①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②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③抗焦虑药,如地西泮(安定);④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⑤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等。临床上常在化疗前15~30 min给药,呕吐严重者可在化疗后重复使用,还可联合使用。

2.6 化疗致静脉炎的护理 由于患者的多次化疗,局部静脉反复穿刺的机械性损伤和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极易引起静脉发红、疼痛、硬化成条索状形成静脉炎,造成静脉通道建立困难,严重者可影响化疗计划的进行。化疗致静脉炎的原因有:机械性损伤、化疗药物及液体对静脉刺激性损伤、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等。应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注射化疗药物、选择适宜的静脉留置针,减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少静脉直接穿刺损伤次数、正确输注化疗药物、严格配置化疗药物、掌握各种化疗药物最佳的输注速度。

2.7 骨髓抑制的护理 恶性肿瘤化疗时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时,同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在化疗期间应注意患者血常规变化,防止感染发生。嘱患者减少活动,当患者出现头痛、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应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若白细胞低于1.0×109/L,要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做好患者有关知识宣教,嘱患者少活动,避免磕碰,少用刀剪等锐利器具。在进行注射操作中动作应轻、稳,充分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避免盲目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拔针必须按压5~10 min,减少皮下出血。

2.8 口腔护理 口腔溃疡也是肿瘤患者化疗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化疗患者应常规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漱口,以稀释口腔内有害细菌浓度,保持口腔清洁,化疗患者口腔pH值降低,用碳酸氢钠能中和口腔黏液酸度,减少酵母菌种植。化疗时持续将冰块含在口腔内,使口腔血管收缩,降低口腔内血药浓度。若有溃疡形成可在漱口液中加利多卡因或局部擦利多卡因,以便让患者进食,减少消耗。

2.9 脱发的护理 化疗导致脱发,致使患者心理障碍,往往发生在用药后1~2周,2个月内最为显著,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脱发是暂时的,停药后头发会再生,指导患者戴帽子或假发,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刺激。

3 康复期间的护理

癌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长期反复的过程,出院宣教应详细、具体。根据不同的疾病重点做好用药及复诊指导,饮食、卫生、保健、休息、功能锻炼等方面做到切实可行,使患者在康复期间充分调动积极因素,以促进康复。

4 小结

总之,化疗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护士要熟悉各类肿瘤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在化疗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用药后反应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毒性反应,减轻化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6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慢性支气管炎症好发老年人,具有反复发作、喘息、咳嗽等特点,部分发病者还呈现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等症状,可演变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极大降低其生活质量[1,2]。据报道,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慢性支气管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49例和参照组49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含有饮食护理、口腔护理、药物护理、运动训练等,观察组基于参照组的,给予健康教育,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为58~76岁,平均年龄为(65.6±3.5)岁;患病时间为3.5~18.2年,平均患病时间为(8.5±4.5)年;小学以下学历35例,初中及高中学历43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20例;全部患者都符合慢性支气管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肺脓肿、肺结核、心脏病、慢性鼻咽炎、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同时,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学历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 常规护理。①口腔护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常患有原发疾病,呼吸系统的免疫力变弱,进而细菌极易侵入口腔粘膜,引发溃疡,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告诫患者在用餐前后要漱口,并且采用生理盐水,避免口腔内部存在细菌增生的现象。此外,倘若患者存在溃疡症状,则医务人员应当采用药物帮助患者涂抹。②确保房间的清洁卫生。医务人员应当定时采用药水消毒房间里面的桌椅、地板,同时将窗户打开,保证病房空气的清新。此外,控制病房的湿度、温度,预防患者感冒、。③护理: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卧病在床,导致其通常存在压疮,为此,医务人员应当教育患者进行翻身,同时引导家属按摩患者长时间受压部位,避免产生压疮。④祛痰护理:正确的祛痰方法:患者应当用力咳嗽,使得胸腔内的压力变大,接着再将痰排除。针对排痰较困难的患者,医务人员可采用雾化吸入疗法帮助患者及时祛痰。⑤药物护理:医务人员应当嘱咐患者不滥用药,特别是不滥用激素类、抗生素等,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让其完全意识到对病情改善、发作频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3]。

1.2.2观察组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建立健全患者的健康档案,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操作:①宣传慢性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有关知识:跟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发病诱因、治疗程序、病因、检查项目,以及正确祛痰、咳嗽的方法。②饮食指导:此类患者应当补充充足的热量、水分,补充水分应当控制在1.5~2L/d,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特别摄入充足的维生素E、维生素C、此外,患者必须戒烟、戒酒,禁止使用生冷、辛辣的食品。③运动锻炼:首先,指导正确的缩唇呼吸。患者应当利用鼻子完成稀奇,接着嘴巴做成吹笛状,最后将气体缓慢排出。其次,全身锻炼。例如有氧运动、呼吸操。同时,医务人员应当引导患者依据自身的爱好与生活习惯,确定较稳定的锻炼项目,其中有氧运动以打太极、散步为主,锻炼5次/w以上,并且超过30min/次。倘若锻炼过程中产生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则患者应当马上停止。最后,医务人员讲解耐寒方法,例如采用冷水洗鼻、洗脸、揉风池穴等。④心理护理:由于慢性支气管炎通常反复发病,并且咳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和患者沟通,安慰患者[4]。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WHO的SF-6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含有 MH、GH、RE、PF、SF、VT、BP等项目,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就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全部结果都是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通过t值检验,P

2 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和参照组对比,MH、GH、RE、PF、SF、VT、BP等指标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H(总体健康)、MH(精神健康)、RE(情感职能)、PF(生理功能)、SF(社会功能)、VT(活力)、BP(躯体疼痛)分别为(76.8±7.4)分、(88.4±4.7)分、(81.2±5.2)分、(81.7±4.6)分、(82.7±3.4)分、(78.3±4.2)分、(70.5±3.2)分,参照组分别为(60.2±6.7)分、(80.2±4.2)分、(78.3±4.8)分、(70.2±3.9)分.(70.2±2.8)分、(79.3±4.6)分、(69.8±2.8)分,同时,观察组、参照组的总分分别为(84.6±6.2)分,(70.3±5.9)分。可见,护理后,MH、GH、RE、PF、SF、VT、BP以及总分各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的最典型临床表现是反复咳嗽,具有伴随喘息、咳痰等症状,常见发病外因有外界感染、粉尘刺激、吸烟、气候变化、大气污染、营养等,内因有过敏体质、免疫力下降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然而,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因此患者往往由于反复发作而频繁住院,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经历负担,进而极大降低生活质量。由本研究结果可见,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候莉,李家容,王玉兰,等.慢性支气管炎管着负性情绪及自尊感临床症状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17-19.

[2]多荣,王俊文,栾英.家庭护理干预对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26-28.

第7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范文

有研究显示,单纯的冲洗含漱也只能暂时的清除或减少口腔游离的细菌数量,而要真正的清除定居在牙齿上面的细菌及牙菌斑是需要机械的擦洗,但由于患者张口困难,给护理人员口腔护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且达不到彻底的清洁,延误患者的治疗,延长患者的住院日。传统的方法由于深入口腔的止血钳质硬、体积大,操作不灵活,多会引起患者恶心,呛咳等不适感,甚至引起患者负面情绪。

护理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棉球擦拭后其表面光滑,与牙齿接触摩擦力小,不易清洁牙齿表面的污垢,改进后的方法是将创痛的棉球和镊子换成纱布即可,而纱布则不同,因其表面粗糙,有孔,擦拭时,摩擦力大,去污力强,易刮出牙齿表面的污垢,并且操作者可以适当的调整擦洗的力度,以免造成损伤,因此将纱布裁剪成条状,带好无菌手套后将无菌的纱布条缠绕在义务人员手指上,蘸湿纱布,对患者可以进行口腔各个面的擦洗。具有柔软、安全、省时、低耗等优点,经临床适用,效果良好。

对观察组50例(改进擦洗法)及对照组50例(传统擦洗法)进行试验,结果如下。由表中可以看出,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方法。

口腔清洁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口腔护理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参与的积极性,以防患者因疼痛拒绝口腔护理,知道患者漱口的方法,对创口愈合较好或疼痛较轻的患者,鼓励其恢复刷牙,因为刷牙时最接近生理的口腔清洁方式。

体会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只是按时执行完成医嘱,最重要的保证在做好有效的护理的同时可以使患者赶到舒适,人们对护理的需求日益增高,口腔护理已不单单是清洁口腔,口腔护理已从单纯的预防疾病,发展为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科学水平的科学技术,因此,护理人员有责任从维持口腔清洁出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8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病人;放射治疗

        放疗:即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能对生物组织作用后的临床效应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1],是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超过4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接受体外放射线治疗。放疗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又可能造成正常组织损伤,为了使放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在临床中应注意加强对放疗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对放疗副反应的防护,减轻放射反应,从而达到提高放疗效果的目的。

现将本人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害怕癌症治不好,担心医疗费用昂贵造成家庭负担,对射线不了解,害怕放疗的不良反应等。针对这些情况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讲解放疗的必要性,介绍什么是放射线,起什么作用,对身体其他部分有什么影响,在哪里放疗,放疗剂量、时间、每周几次及放疗有关注意事项,并利用小册子、办黑板报、咨询等形式宣传肿瘤及放疗常识,使之对放疗有一定的了解。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疗信心,消除不良心理,保证放疗计划顺利进行,召开工休会,请康复放疗患者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使患者减少忧虑和痛苦。

        2饮食指导

        由于放疗肿瘤的部位不同,饮食选择也有差异:

        2.1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应多服滋阴生津、清热降火之品,如苦瓜、胡萝卜、番茄、莲藕、海蜇、白菜等,主食以半流质或烂软食物为好。

        2.2胸部肿瘤病人放疗后,可发生放射性纤维变性,肺功能减弱,出现气急、胸闷、咳嗽,故应多服滋阴润肺、补气养血、止咳化痰之品:如冬瓜、丝瓜、香菜、菠菜、核桃仁、白木耳、香菇、燕窝等。

        2.3腹部肿瘤病人放疗后,应多服健脾和胃、养血补气之品,如薏米粥、山楂、鸡蛋、猪肝、清炖元鱼、鲜鱼等。

        3口腔护理

        向病人讲解放疗对口腔黏膜的影响及口腔护理的目的以及出现口腔黏膜改变的危害,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在放疗1~2周后,口腔粘膜出现红肿、疼痛、破溃,出现明显的粘膜炎反应,每日用淡盐水漱口或朵贝氏液涑口,饭后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破溃面的感染。随着放疗的继续进行,累积剂量不断增加,口腔粘膜可发生大小不同的片状薄层白膜形成,粘膜糜烂,疼痛加重,可用生理盐水20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地塞米松10ml雾化吸入,每日2次,可达到消炎,消肿,减少感染的发生,并可配合口腔护理,每日2次。为减轻进食疼痛症状,保证病人的营养供应,可在进食前用2%利多卡因10~1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配制的溶液漱口。口服维生素E,能增强局部的抵抗力和修复力,还能直接抑制透明质酸酶,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另外,放射线会造成唾液腺的损伤,使唾液分泌明显减少,口腔干燥,可嘱患者多饮水。

   4放疗区皮肤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应告知患者保持照射野标志清晰,对标志模糊的患者,及时联系医生描画清晰,避免照射错位影响治疗效果;进入放疗室前取下金属制品,如义齿、耳环、项链等,以免增加放射线的吸收;保持照射区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机械或物理刺激,如不穿硬衣服,减少阳光照射、强风、过热或过冷刺激,不刮毛,防止创伤;照射区皮肤不选作注射点或针刺点;未经医生同意,照射区皮肤切勿使用软膏、乳膏、洗剂或粉剂等;照射区皮肤发生干燥、瘙痒等时,可用冰片、滑石粉等,或用喜疗妥、素高捷疗等;有炎症渗出破溃时,可用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或康复新液、湿润烧伤膏等外涂;合并化脓性感染及蜂窝组织炎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湿敷1/5000呋喃西林液,点滴抗炎药,暂停放疗[2]。

        5锻炼

        放疗后的肿瘤病人感觉虚弱和易于疲劳,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休息,注意保养身体和保持营养物质和液体的充分摄入。待逐渐恢复后,可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体操、散步、太极拳等坚持锻炼,天长日久,对身体康复有一定作用。

        6出院指导

        向患者强调出院后仍要加强营养,戒烟、酒。保护好放射野皮肤,适量运动,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维持机体良好的免疫状态。同时注意放疗后1年内继续坚持张口锻炼,防止颞颌关节纤维化产生功能障碍;嘱病人放疗后1~2年内不要拔牙[3]。防止感冒,避免因感冒诱发头颈部急性蜂窝组织炎。间断鼻腔冲洗,防止鼻腔粘连的发生。嘱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诊复查。

        7体会

        通过对放疗患者及时正确的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减轻了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有利于降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燮渊,俞受程,曾狄闻.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25

第9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心得体会。方法 对187例患儿进行严格隔离,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用药护理、休息与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187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本病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而达成的。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护理;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HFMD)是大多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即EV71)型引起的以手、足、口腔及臀部皮疹或疱疹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夏秋季多发。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改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1 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87例,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12例,并发心肌炎的1例,年龄多为1~3岁婴幼儿,其中3例因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7~10天,最长15天。

2 护理

2.1 口腔护理 我院收治的187例患儿中,有将近8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内出现4mm大小的水疱样黏膜疹,边缘充血,可分布在上颚、两颊、口唇、舌体等处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疼痛明显,患儿往往进食困难,精神状态差,烦躁不安,易流口水。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科收治患儿中,溃疡面多在2~3天后逐渐愈合。

2.2 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常暴晒,以达到消毒目的,常换洗,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保证患儿皮肤清洁,坚持每天洗澡,不用肥皂、沐浴露等化学用品,用温水,避免水温过高加重创伤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局部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洗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

2.3 发热护理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用温水擦洗全身,给予物理降温。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包括解热药对氨基苯酚液口服,或者消炎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儿臀部应适当垫高,插管深度应在10~15cm,拔管后轻轻挤压处,以利药物吸收。并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因发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导致患儿精神和体力都相对较差,应注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

2.4 心理护理 刚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患儿哭闹不安,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环境、消毒、疾病的转归情况、流行情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一告知。对3岁以下的患儿,护士通过抚摸、拥抱等方式与患儿沟通,当患儿哭闹时,允许发泄不满,通过家长了解患儿生活习惯后,将喜爱的玩具、食品放在身边,并通过亲切的手势、友好的微笑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4岁以上的患儿,均呼唤乳名,并在疾病允许情况下,组织画简笔画,玩编绳等小游戏,来减轻患儿焦虑心理,取得治疗上的合作,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2.5 并发症护理 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肢体抖动是合并脑炎的最早表现,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肢体抖动,恶心、呕吐、高热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告知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向一侧,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极差等症状,且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或肺炎的临床表现,应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

2.6 用药护理 由于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无特效抗病毒药,轻症患儿若自身免疫力强,可通过口服一般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及板蓝根颗粒多能治愈,对于重症患儿及免疫力差的患儿,除应用一般抗病毒药外,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提高患儿免疫力及促进病情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脑炎的患儿可遵医嘱应用20%甘露醇、速尿、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输注甘露醇应30min内快速输完,输注过程要密切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发现外渗时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引起局部皮下组织坏死,酌情应用镇静剂,使脑细胞得到休息促进恢复。并发心肌炎的可加用果糖、维生素C、ATP、辅酶A、辅酶Q10等营养心肌药,由于小儿用药剂量小,药物敏感性强,在应用甘露醇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及尿量,因为甘露醇属脱水剂,用量过多或用药时间过长,都可引起患儿精神不振、乏力、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一旦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调整用药。

2.7 休息与饮食护理 轻症患儿注意在病房休息,不要随意外出,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需要抱起喂奶时应平卧抱起,尽量减少头部上下活动。因脑炎患儿可引起颈部肌无力,不能拖起头部,协助并指导家属给孩子正确喂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病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8 健康教育 宣传防病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并专人专用;家庭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指导家长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住院期间大人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其他健康小孩,因为大人由于抵抗力强不会发病,但他属隐性感染者,可在接触其他健康小孩时间接传播给其他孩子。因此,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9 出院指导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我院出院患儿中,无一人复发。在电话随访过程中,患儿家属对我们的治疗效果给予肯定并感到满意。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婴幼儿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临床实践证明,加强消毒隔离和健康教育,能有效阻断手足口病的传播,严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及合理有效的口腔皮肤、饮食等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德银,代生平, 常见病诊断与用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 周伯平.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 周湘, 蓬蕊, 儿童手足口病防治. 金盾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