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范文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第1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管理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112-01

1 加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维护力度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的农业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农业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稳定发展离不开我国灌区水利工程的大力支撑,不仅提升了我国农民的旱涝保收能力,还有效的节省了我国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运行使用,建设只是开始,使用好、管理好、维护好、发挥好效益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工程管理、人员管理、资料收集等各方面都需要管理者进行统一地指挥和管理。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能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通过网络化的方式来对水利工程的方方面面进行协调和指挥,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加速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形成。

2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则是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多数地区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时由于相关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和观念,导致信息化建设得不到重视。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有甚者,不少的水利工程领导者由于不熟知信息技术,会想当然地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为了偷懒,不如传统管理方式更加有效。这种极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水利工程发展与建设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2 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规划设计缺少统筹性

通常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时主要的负责机构是城市中的乡镇,在对项目规划设计时并没有针对相邻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导致工程建设标准及资金利用率得不到提升。比如某河防洪堤坝的建设就涉及三个乡镇,这三个乡镇的水利部门分别制定自己的建设规划,使得工程设计的衔接与配合出现了空档,工程建设标准缺乏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和功能的发挥。

2.3 存在严重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产权没有进行明确归属

目前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大部分的单位只是看到了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管理和维护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投入,导致管理维护主体及责任无法全面落实,存在严重的重建设轻管理现象,而且由于产权归属不明确,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养护只是乡镇水利部门在唱独角戏,许多工程管理不善、损毁严重。

2.4 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做后盾

如果一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那么这个工程随时面临停工和失败,水利工程建设中最基础的资金保障则是建设和行政管理所需资金。可是,现在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多是通过补贴和自筹获取,但最终压在县级财政的负担还是比较重,配套资金很难到位,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很容易受到影响,行政管理资金的落实也做的不够好。

3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

3.1 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

想要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改革,前提是要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其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得工程建设管理更加便捷、省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利工程整体的管理质量和效果。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相关的管理人员不需要通过现场的勘察就可以掌握一手、准确的资料,这种操作方式和管理方式就变得非常简单。总之,对于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设计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开发,从而最大化地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提高,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现提供基础。

3.2 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

人才是工程建设中最关键的形成因素,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大力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对水利工程人才的培养,促进信息化团队的建设,这是水利工程迈向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对整个水利工程团队进行信息化培养,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学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将这些与最后的考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3.3 完善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工程建设不仅要注重建设,还应注重管理和养护,而想要达到有效的管理维护就要制定完善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实现建得成、管得好、长期受益的目的,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如此,应在注重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管理与维护。

4 结语

农业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相关单位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实时掌握工程的进展情况,保证灌区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运行,全面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此外,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工程管理和维护的水平,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浪费资金的现象。

参考文献

第2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库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1、前言

国内有很多水库项目,种类和数量都十分复杂,因而要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非常困难。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管理和建设。在构建水库工程信息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技术在水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信息化的水库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水库的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供水安全和水资源的监测。

2.1信息收集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水库工程信息系统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主要功能是收集地下水,水质,图像,干旱,工作条件,雨,天气等。采集方法主要包括云摄像头和传感器采集。通过收集数据,监测水质,水量,水泵运行,水情和降雨量,确保项目安全运行。水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防洪作业和洪水预报提供技术支持。水情监测系统包括中心站,中继站,通信链路,遥测站以及降雨和水位传感器。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和观察水库的整体状况。已经建立了结合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对于具有长电缆线路的复杂地形,光纤传输至关重要。水计量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储存的水量并观察水库的蒸发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为了建立供水计量系统,需要建立不同的计量点,然后由GSM发送计量点中心站的信息,以显示不同时期的水库的流量信息。建立水质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和分析水质,避免环境污染。系统建设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水质监测系统仪器实现自动检测。

2.2高级应用系统建设

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水库项目没有强大的信息数据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水库信息数据库,为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许多水库工程的运行中,数据库的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一些工程管理团队也不了解信息数据库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水库工程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通过网络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掌握水库的运行,这将阻碍水库工程的管理。建立先进应用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水土保持,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水库政府的管理,为水资源规划,节水和引水提供技术支持。基于信息网络,实现了水库办公管理的信息化,完成了各项任务的信息化。建立预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防洪作业提供依据。预报系统包括水质,水量和洪水。变量和水文参数被认为是系统的内部结构参数。天气雷达用于有效监测降水和峰值到达时间,并建立预报系统。

2.3重视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研究和开发新设备和技术,以及自动信息采集设备,洪水预报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相关技术,以改善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研发问题较少,范围狭窄,技术含量低,缺乏先进性。因此,提高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势在必行。目前,基层水文观测站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员培训很少。即使只是正规训练,也大多局限于书本知识训练,实用性不强,效果差。因此,有必要定期培训员工,以提高他们使用信息设备的能力。此外,我们必须不断招募和吸收水库管理者,以改变和适应水利发展的新形势。

3、水库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水利工程中,水库工程管理非常重要。安全操作,维护和工程维护是确保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下游的关键,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水库项目。

3.1环境,气象和水文的实时监测

信息化建设人员必须创新思路,积极考虑提高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措施,结合水库工程的各个方面,按照信息化建设体系制定计划,确保分支机构全面信息化监管。另一方面,改善水文监测,水库周边环境信息和自然灾害监测,自动监测预警,可以节省人力,提高管理水平。环境,气象和水文是水库管理的重要方面。为了保证环境质量,气象和水文测量报告和系统工程的稳定性,相应的维护和安装。水库环境,气象和水文管理需要确保应用软件的通用性,系统维护的有效性,数据的可靠性,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2加强水库综合治理

从我国大部分水库的基本情况来看,整体自然条件较好。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上游基本形成了绿色或森林。植被良好,洪水泛滥,大大小小,保护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游城市的产业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污水排放严重影响了水库的水质。这种现象在中国水库中很常见。因此,有必要加强水库综合管理,综合社会环境和治理工程措施。河流的运动和形成具有一定的振荡范围。它的蓄洪功能。在综合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化和现代监测方法,可以实时监测水库的水质。一旦水质发生变化,就可以及时处理,以避免水污染。

3.3加强洪水预报

洪水预报是水库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的技术支撑。但是,为了加强洪水预报,有必要加强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水文预报的准确性和预测周期的增长,有必要加强和加快水资源预测中心和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加强水情雷达的建设。利用雷达谜题研究降水反演数据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4、结束语

水库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溃坝,确保防洪工程的安全。水库信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水库整体稳定和安全。本文从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入手,研究和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水库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借鉴水库工程工程管理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李久阳.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 [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8(6).

[2]李久阳.探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 [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

[3]李文静.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 No.419(4):45.

[4]黄国才.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加固施工管理研究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01):36-37.

第3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水利工程;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form scientific water management, therefore,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mechanism, speeding up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enabling a more e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water conservanc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hydraulic engineer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为人类进行发明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中国水利信息产业是中国水利产业的基础,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际经济的交流,推动中国水利走向信息化、科技化,从而为人类提供便捷准确的水利信息服务,这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宗旨和核心。

1河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河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全省水利信息化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信息自动采集能力显著提升,工程监控系统进展顺利。建成水情分中心、旱情分中心和重要防洪工程远程监控系统,实现雨、水情自动采集,基本完成了闸门监控系统和大坝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防汛抗旱骨干网基本建成,网络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省水利系统网络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构建了防汛抗旱与水利信息通信传输平台,开通远程异地视频会商业务、防汛专网电话;系统应用不断深入。河南省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一期工程主要解决了防汛抗旱综合信息的存储、、检索,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提供强力信息支撑,显著提升了我省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水平,开发完成水库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移民管理信息系统,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利、水土保持信息化等应用系统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水利电子政务建设逐步深化,业务协同和网站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建成省水利厅协同办公系统平台,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门户网站的信息质量,宣传影响力不断扩大。

2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亟待提高。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在防汛抗旱等领域的应用所带来的显著效益,让水利部门的大部分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但部分地区,仍有部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即便单位安装了信息化的设备,有的处于闲置状态有的已损坏无法使用,不能够发挥正常的效益,从而导致统一指挥的建设机制或者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无法形成。

(2)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依旧薄弱。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我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跟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基础设施依旧很薄弱。这主要表现为: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密度低,仅能对大型水利工程、部分中型水利工程、中央和省级报汛站进行雨水情自动采集,不能满足我省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的需要;防汛抗旱网络基础设施尚未全部覆盖到县区,制约了防汛抗旱各类信息的传输效率;工情采集刚刚起步,工程远程视频监视站点数量也十分有限。

(3)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高。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技术革命,它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然而我省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技术开发应用水平不高,导致在实践中一些产品不能够成功应用,或者已建成的系统兼容性差。具体表现为:水利数据中心尚未建立,数据资源数字化程度低,保存分散,数据利用率低、共享能力弱;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还处于初期阶段,防汛抗旱各部门还是通过传统纸质文件交换,效率低下,随着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原有系统已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亟需对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和优化整合,并充分应用新技术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提升,提高对防汛抗旱的支持力度。

(4)缺乏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从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看,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力量较为薄弱。主要是因为:①在庞大复杂、技术含量高的水利系统中,各个环节都不能缺少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掌握现代水利知识;②信息技术的支持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由于水利技术复杂,这部分技术人员短时期内难以掌握这些技术,这就导致缺乏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得水利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5)水利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水利信息化建设工程庞大,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省级以下水利部门的信息建设经费一般都不设有专门的资金渠道。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专项经费是建设基金的主要来源,这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而经费不足也是导致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落后,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3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3.1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

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因此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水利部门领导及职工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水利信息化建设领域是一个范围宽泛、科技含量高、智力密集的领域,对人才的实践经验要求高。首先应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他们已经具备了水利专业的知识但缺乏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所以要重点加强在信息系统方面的培训;再者应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要建立信息化网站,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及调度支护中心,更需要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做到转变用人机制,结合水利部门的自身条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水利信息化建设。

3.2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科技含量高,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研究制定加快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开辟广泛的投融资渠道,全方位、多渠道地融资,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以及已建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信息采集、通信设施、水利信息网络、水利数据中心、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和水利综合管理系统等,是水利业务应用的支撑平台,是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基础。加快全面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实现对各种水利信息资源快捷、有效、全面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

3.3深化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1)强化水利信息化技术支撑。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庞大且密集的行业,水利部门一方面要向国家及相关行业提供大量的汛情旱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水环境信息和水工程信息等水利信息,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信息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的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水利行业面临着全面技术升级的大好机遇。水利政务、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监控调度、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等都迫切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3S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因此,要加强科研攻关,研发新技术、新设备,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加强水利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水利信息化标准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标准,还包括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等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利相关业务标准。在国家和水利部颁布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上,应做好水利信息化的标准编制工作,特别是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数据规范、工程代码,暂不能制定规范的确定统一建设方式,避免出现新的共享困难问题。只有统一标准,才能达到最终的资源共享,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统一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可以有效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建设,降低开发费用,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3)加强信息化安全建设。信息化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信息安全建设不仅要注重系统、设备、网络的安全,更要注重信息的安全和信息的保密。完善水利信息网安全体系设施建设,加强安全监控,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速度和水平。建设全省水利和防汛抗旱信息容灾备份系统,建立水利信息安全保障和恢复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将运行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在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及时对水利信息化工作成效进行总结,加强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水利信息化工作环境,促进水利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4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

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正向着三维立体、多元化、安全性和共享的方向发展。

4.1 立体三维技术

立体三维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洪水的发生情况,及时地做好调度任务,更加直观地监测到洪涝的具体发生区域和面积的大小。尤其是GIS空间分析功能技术的发展,使网络软件技术更加成熟,能够监测评估洪水的发生过程和趋向,定位防洪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步骤,对防洪调度来讲起着更加准确而有效的作用,使防洪调度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高速有效。

4.2 多元化

随着当今网络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向水利建设工程的不断渗透,水利信息的整理、入库和定位实施方式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3S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将为水资源监测评估、水环境保护监督、水利信息的政务机制、防汛减灾的预测、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大中型灌区的综合开发等提供多元化的可靠信息。例如GIS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地表的观测信息更加及时而准确。

4.3 安全性

安全性不高的网络环境将会导致安全性问题的出现,如网络负责人对内部网络和系统没有设定限制访问权和控制权,会尝尝遭到黑客的攻击,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以及参数被修改等安全威胁,严重影响网络安全。

4.4 资源共享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网络的共享性和多次利用性。在国际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水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会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坚持公网专网结合的原则,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国家信息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的数据资源,从而使水利信息专网变得更加完善,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水利信息的共享度,为水利行业的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5 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洪涝灾害以及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得日益突出和加剧,甚至已经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加速完善信息化工程建设则是当务之急,水利现代化建设,主要加快水利信息化的构建进程,把水利科技化作为重要的战略实施步骤,从而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灵活性,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的共享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牟江荣.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研究[J].致富时代,2011,(3).

第4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国家整体水利信息化进程,因此,要优先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基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形成水利工程管理的系统,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起到了极为有效的帮助,本文主要从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理解,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提高水利工程的技术,有效稳定水利与国民的发展。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优化设计

水利作为基础性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水利信息化建设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水资源的开发,带动了水利现代化,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和效果。水利工程信息化不断走向全面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目前已成为防洪抗灾、水资源环境保护和管理、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利信息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已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1水利工程的特点

1.1综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是紧密相关的,水利工程本身一般是综合性的,各个服务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优化设计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从全局出发,综合、系统的去分析,才能研究出最合理、最经济的优化设计方案。

1.2影响力广,参与性强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水利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要求,水利工程的经营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不同程度的参与,承担不同的义务,这样,对水利工程建设才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在组织管理上要复杂很多,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

1.3效益高,经济性显著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人民,提供生态功能和服务,其外部经济性显著。水利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其成果属于公共物品,功能主要体现在外部价值上,但不是体现在实体的经济价值上。因此,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有经济价值时就失去了生态价值,它们一般是互相排斥的。

1.4工期长,技术复杂水利工程项目周期一般具有工期较长,技术较复杂的特点,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受到天气、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较其他工程来说,相对较复杂。

2水利工程化信息化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缺乏系统的指导和规划在水利工程化建设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只按各自管理需要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规划,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从而形成严重孤立的现象。

2.2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缺乏全局的建设方案和战略由于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没有形成整体的信息应用体系的规范性,导致其全局的设计方案和发展战略缺乏研究。

2.3水利工程信息化缺乏基础数据标准体系的规划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相关的基础数据标准还需要今后不断的完善。

3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措施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而利用不同渠道对水资源进行调控,水利工程具有增加土壤水分,防洪抗灾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工业与生活、日常用水的利用等的发展,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以下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几点措施:

3.1数据采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计算机技术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运用计算机技术,能科学有序的对资源进行开发,目前,已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性、有序性的工程,通过系统与整体相结合,从而达到结构的稳定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3S技术可以更便捷的采集数据,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水文、地质、水质监测方面,利用辅助技术整理好数据之后,有相关人员将数据存入数据库,数据库不仅有将数据存储、查询、统计等功能,还可以将水文、河道等的特征显示出来,警示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因对情况。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可以确保工程符合周期性的稳定实施,确定项目人员监督整个工程进展,各工程的管理要有条有序的进行,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3.2结构信息化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利用互联网,将全球的气象、水利信息总结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促进水利工程各个部门与外界的交流,水利工程需要一个系统结构可以稳定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高速的结构循环体系。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信息化的相关数据监测后,分析防洪抗灾和数据库信息服务系统,是稳定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4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水利工程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因此,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也得到极大重视。基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我国水利资源提供了更多益于民生的信息数据,在信息建设的管理上,将数字与水利相结合,有利于推进实施更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建设,从而带动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方案的研究意义在于我国对水利数字化的需求,对实现我国水利数字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水利管理的重要途径,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要以水利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促进水利工程实现系统有序的发展,采用3S技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水利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有利于带动水利信息的同样发展,实现信息共享,大大增强了我国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水利工程信息的产业化。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已飞速发展,但在信息化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点,提高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是稳定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鑫.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J].北京农业,2015,(23):120-121.

[2]巧云,王莉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01):66-69.

[3]庄丽亚.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132.

第5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论述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做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虽然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对信息工作的认识工作不到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关人才及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等问题,但是只要政府及施工单位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多加重视,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上多下功夫,那么这些问题就能很容易找到解决对策。

2、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技术特点

能够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形成信息化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于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具有实时性、智能型和资源共享性等技术特点。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实时性是指信息化系统中的图文交换和数据传输系统能够通过双向全双工的自动拨号和手动拨号来使得实时通信功能得到实现。并且能够实现水情信息实时自动化采集及传递。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实时性还体现在其能够迅速的将采集到的信息实时的分类、计算、储存等处理,能够方便技术人员的计算、查询。在很大程度上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水利工程的智能性体现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的人工智能程序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的处理,在控制上也实现自动化,使得信息化系统能够自动监控水情、工情的进展,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系统模式,它能够实现水利工程信息的网络共享,使得相关人员能够迅速地获得各种资源。能够将文档技术、公务邮件、分析预报、计划控制、数字统计和报表生产等实现自动化,将水情及工情等实现自动化动态监视,从而方便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3、当今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 1 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体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虽然说一些单位都有相关的水利信息化管理部门和相应的协调部门,而且也有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政策,但是问题是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不怎么好,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具体体现为一些权力单位不能够有效的管理好信息,不能够履行协调部门的职责,其权限及任务也存在不明确的现象。一些权力单位的信息中心的编制一直得不到完善,使得其不能够充分的发挥职责,也不能够有效的完成工作。而且水利信息化建设虽然得到了全面的实施,但是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缺少相应的部门的监察,使得建设的水平层次不齐,导致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3. 2 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

资金是一个项目正常运转并取得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不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来支持该项目,则对该项目的打击是巨大的。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方面,如果都得不到领导的重视,那么水利工程信息

化管理就会成为一句空谈。所以,要想方设法得到相关单位、相关领导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3. 3 水利工程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及利用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很低,然而对其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我国的专业人员对这方面进行过研究,但是由于领导阶层的意见不能够统一,使得对其的重视度不一致,这样也就导致了在水利资源的开发的范围、标准、信息、数据等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样导致了在这些要素上不能够统一,并且在持续发展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对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素。

3. 4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体制不健全

在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时,很多的系统功能都很难发挥作用,运行中故障也是频频发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受到了阻碍。虽然一些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建好了,但是对其的维护体制急需要完善,才能够保障以前的努力不会白费,才能够保障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挥其功能及作用。

4、问题的解决对策

4. 1 加强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重视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要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的重点,建设出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长期发展机制。要充分的重视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及及维护,要使已经建立的系统机制得到足够的维护,已到达其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目的。相关部门要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充分的利用好资源,在建设中敢于创新,要能够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来。在管理中要能够找到重点,节约相应的成本,并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够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有效。

4. 2 对水利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信息化产业的重要组成条件。对相关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无形的资产,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水利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我们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并且将其制度化、规划化。相关的部门要在各信息部门之间形成信息资源的整体体系,要能够使得资源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得到共享,发挥信息的时效性。在对资源进行充分开发的同时,要抓好各个水利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断的健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制。

4. 3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相关的水利部门要迅速解决其维护体制的问题,要加快其建设的进程。水利部门要在同一的规划中发挥水利部门的职能,要对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完善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更加的便捷与高效。

4. 4 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论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上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信息系统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够保障水利工程信息化的正常进行。在培养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水利部门只有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进机制,吸收具有较强技能的专业人员,并积极地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不断的更新人才的专业知识,将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保持在先进的水平。不断的创造机会来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得整个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结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水利部门只有对信息管理系统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相关的工作有足够的责任心,对工作充分的负责,才能够使得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变得更加的稳定与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洪宇,陈静. 深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N]. 中国水利报: 2009.

[2]刘杰寅,王晓红. 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思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2) .

第6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数字水利

中图分类号:TV2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18

引言

我国水利部针对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趋势已经给出了方向,那就是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全面分析了解水利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之间的联系,进而制定更为科学地措施。水利建设区域的各级政府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强化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并制定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促进水利信息化开展,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实现。

1 水利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之间的联系

水利信息化就是指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开展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并实现信息的搜集和共享,极大的提升了水利工程建设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而水利现代化的范围比较大,是指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运用现代的思维以及方式,借助现金的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治水思路,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各项措施。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两者的内涵能够看出,在信息技术普及到我国各个领域的新时期,水利建设信息化同样存在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也就是水利现代化建设依赖于信息化,而水利信息化又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带动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是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的总体思路。

2 如何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通过上文对水利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分析能够看出,我国在发展水利现代化的过程中,切实抓好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够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具体分析如下:

2.1 强化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力度

各地单位政府都要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放在重点位置,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要确保各项建设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在思想上要积极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切实的行动推进“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2.2 科学设计,合理规划,统筹全局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跳查分析与研究的工作,将各种影响因素,积极因素以及各级单位、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了解清楚,并整理存档,依据这些资料,构建统一标准,实现资料的综合利用,做到从设计到施工,全方位落实信息化,制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全方位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

2.3 强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管理效力

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规范信息化建设行为,实现管理信息化,是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管理部门应该在内部实现合理分工,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做到人尽其责,同时赋予信息化管理部门相关信息化的规划,立项以及设计,审查等职能,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另外,信息化管理部门必须要积极参与到各种信息化建设的环节中去,实现监督与管理等的职能,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4 要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

足够的资金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积极引入高薪科技,水利部门要充分掌握时机,积极进行信息化项目的建立以及建设,财政部门针对具有可行性的立项,充足的资金是建设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2.5 完善运行管理体制

我国在针对自然灾害的预警系统方面,一直坚持信息化建设,其中水利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是重要的内容。为了能够将这些建设落实到实处,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是必然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管理效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全面保障各方面资金的优化配置,推进维护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从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2.6 要加速推进水利信息化发展

实现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统一化,建立更加稳定,健康的运行环境,同时要与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重点针对相对薄弱的环节,以及人们所关心的部门开始,不断推进细化建设的范围以及进程,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全面落实我国各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和规定,实现资源的统筹规划,真正做到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

3 结束语

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一项非常重视,在社会进入现代化之后,水利工程建设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建设的阶段,而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建设是我国水利部门给出的重要指示,严格的遵循这个指示,开展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各级水利工作者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方国华,高玉琴,谈为雄,郑在洲,郭宁.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03).

第7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对策

水利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其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急需解决这些问题。

1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

1.1分工不明,主体责任无法落实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与管理单位分工不明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中承担主要的管理责任,但目前部分建设单位的技术能力不能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会委托专业的管理机构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导致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很多权利和责任无法落实[1]。

1.2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专业管理能力缺乏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缺乏专业能力和经验,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2]。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相关人员配置不到位的现象。

1.3缺乏科学性的决策,影响工程建设与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决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建设的成败。但当前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缺乏科学性的决策,部分决策者只盲目追求“大项目”,工程设计单位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多种因素,导致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制约了水利工程的有效进行。

1.4水利信息化水平低,信息管理流于形式

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但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其信息化水平较低。项目的管理者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信息化也趋于形式化。

2对策

2.1明确建设管理责任,认真做好职责划分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有效的划分,实行责任制,做好职责划分,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由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负责相应的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制度。

2.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影响水利工程发展的因素,需要改进[3]。积极组织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保障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还可以定期进行培训,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然后制定方案,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3]。

2.3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工程建设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可以严格的按照建设要求进行。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相对薄弱的地方,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建设和管理质量,在有效的监督管理下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可以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进行工作。

2.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程建管效果

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建设管理质量,还可以实现信息化发展。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不断的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3结束语

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迅速,各地区水利工程建设都在不断的推进。应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及模式,促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高效、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覃胜格.研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大科技,2019(40):153-154.

[2]乔晓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221-222.

第8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 泵站 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193-01

一、泵站概述

泵站是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除涝、灌溉等基本任务,是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提供水资源的一项社会性管理内容,它在水资源调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泵站为我国社会生产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社会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但是由于长期的运行和不当的管理维护措施,导致许多泵站面临老化、病化的状况,在运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同时不少的机电设备在长期运行中已经发生了病状,面临淘汰,但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这些设备仍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一方面影响了泵站功能的发挥。因此,在目前工作中如何研究泵站建设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促进水利事业进步的关键。

二、 泵站施工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泵站建设属于现阶段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成本低、破坏小、工期短等特点,成为施工单位的首选工程。目前,在水利工程泵站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分属两个不同阶段,前者是水利工程的主要根基和前提,后者是水利工程实施职能的重要措施,只有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才能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所以质量管理也被认为是实现经济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变的重要措施,应以更高的要求来加强对具体目标的控制管理,这样,对整体建设工程来说,就能充分地发挥工程效益。

三、改进水利工程中泵站建设的施工管理有效措施

1、 水利工程泵站建设施工信息化管理

1.1 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水利工程泵站在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比较多,同时它也会和管理层产生十分密切的关联,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甚至是材料管理都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的保证施工各方的利益,同时还要建立一个泵站建设管理、知识管理和情报管理等多个综合功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一平台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实践主体当中,它还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质量,这样就可以提高泵站建设施工管理的综合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1.2 重视工程的进度和成本管理

在泵站施工和建设的过程中,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是人们关心和关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施工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在管理平台上增加水利工程泵站建设的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环节,这也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泵站管理人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所消费的成本,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工程具体的施工进度,这样就为管理人员的成本分析工作提供了诸多的便利,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对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予以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因为水利工程泵站建设的管理平台和水利工程泵站施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所以建立的信息平台最好要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同时还要有输入和输出提示,这样就可以对操作中的失误进行及时的调整。

2、 水利工程泵站建设和施工机械管理

2.1 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管理

因为水利工程泵站建设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泵站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到多种多样的机械设备,而这些机械设备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有着非常强的复杂性,如果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出现了操作失误就很有可能使得设备无法正常的运行,甚至还会对施工人员自身的健康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同时还要对设备操作人员个人的操作水平进行定期的检查,只有经过了资格认证之后才能和操作人员对极其进行交接,这样就使得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2 加强现场机械设备的维护

水利工程的泵站建设现场中,机械的维护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就是对机械外部环境的维护。在机械外部环境维护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油品的合理选择,燃油和油一定要选择那些品质过关的,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了油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立即停止生产,同时要更换上符合质量标准的燃油。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也一定要对水利工程的泵站施工机械定期涂抹油,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机械因为长期不间断的运行而出现的磨损。

另外,机械内部环境的维护。水利工程水泵建设项目部应当做好新机械的购买记录和相关进场准备工作,同时制定相关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并积极开展机械的安全检查工作。对于作业的机械应当进行例行保养和阶段性维护,同时做好保养和维护中出现的故障记录工作,并记录优秀机械的名称和编号。

3、加强领导,管理人员要爱岗敬业

3.1 操作人员要有较高的责任心。泵站操作人员的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安全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每一项工作,都要人去完成,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机械设备的利用,使人们的劳动强度逐渐降低,但对从业人员的责任心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如果一个人的责任心不强,就有可能导致一连串严重的后果,甚至酿成大祸。

3.2 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素质。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安全运行的必备条件。泵站的特点是工作现场分散,作业条件复杂。调查对比发现,调查对象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经过专业培训和施工现场的锻炼,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相应的上岗资格,熟悉施工工作的程序和各种规范、安全措施,是项目安全管理的中坚力量;但是单位职工干部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人员为中技以下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如何提高这一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泵站安全生产的关键。

3.3 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做好运行协调工作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很多行业,各岗位既要明确分工,又必须相互合作,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形成安全生产的网络。各工种、各工序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互为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做到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不被别人伤害的回报,这样就使得各项安全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彻底的落实,各种安全措施能够持久有效地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4、加强整改措施。积极参与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泵站运行中,由于多工种配合,交叉作业,难免要产生一些安全隐患,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就有可能酿成事故。但仅凭几个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这些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无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及时识别安全隐患,并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结语:泵站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工程泵站建设方面的投资增多,水利工程泵站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水利工程泵站建设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因此应当加强水利工程泵站建设施工信息化管理、机械管理以及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管理,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泵站建设施工管理质量。

第9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329-01

水利工程是一项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兴利除害的国家基础性建设项目,水利工程是指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其具有规模较大,技术条件和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工程项目周期较长等特点。水利工程档案包含了从工程项目提出、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验收等个环节的文献资料。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建设实施主体单位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创新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并加对各参建单位归档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一、水利工程档案特点

水利工程档案是指水利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综合性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学科内部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决定了水利工程档案种类繁多,内容牵涉面广,专业性强。第二,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差异。水利工程一般建设周期长,从工程立项、设计、施工、竣工到最后项目评估,中间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尤其是一些大中型水利工程,其一般都会跨越多个年份,水文气象、材料价格等资料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导致水利工程档案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差异。第三,地域性显著。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因地形地貌不同,导致水文气候特点也差异较大。水利工程档案都带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即地域性显著。第四,价值性高。水利档案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资料,是一代代水利人在改造山河、治水兴利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它对于水利工作的展开有着指导、科研、经济、参考等重要价值。

二、当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的收集及归档不及时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通常施工周期较短、项目建设迫切,其相关资料档案数量及繁琐程度都较低,不易引起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造成档案收集不全。而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档案牵连面较广、涉及领域多,文件资料繁多复杂,档案管理人员容易因疏忽造成档案收集资料不齐全。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都是将工程建设档案搁置在施工完工后再着手收集、整理和归档,档案资料收集并不及时,容易造成资源信息遗漏,导致档案原件缺失等现象。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不健全

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性质和地域上存在差异,其档案资料的复杂程度也相应不同,通常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软件在水利档案管理中也并不适用,并且很难开发出一套能够适用于所有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管理软件,而开发大量适用于不同管理的软件又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现阶段大多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档案管理上仅仅只是在内部使用一些小规模的管理软件,对外仍然是采用纸质文档,一些建设单位虽说有构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但也仅仅只是将纸质文档扫描转变为电子存档。

(三)档案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现有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把档案收集整理在一起即可,忽视了文书档案的保管,导致档案保管质量不高。由于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部分水利工作者不了解档案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水利科技档案对实际工程的参考价值,工作中很少主动查阅档案资料来解决相似问题,造成管理、利用的被动局面,导致档案利用效率低。

三、新形势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一)建立完善档案管理政策法规,实现法制化管理

为了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法制化,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家、政府、水利政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健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体系。各水利工程参建单位的档案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及时制定或修改本单位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凡是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及传统载体的照片、录音、录像等),在竣工验收时向项目法人单位或水利部门的档案机构移交,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对损毁、丢失档案的,验收单位应依法查处,并督促档案形成单位积极予以补救。

(二)落实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人员波动,容易导致工程档案混乱,甚至出现档案遗失的情况。因此,为了实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应及时制定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进行分类管理,使文件材料归档上更加及时、更加明细、更加完整,不仅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日后的档案运用提供便捷。水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支持打破传统“按一宗工程整理”的界限,善于整合同一工程不同建设阶段、同一建设类别不同工程、同一地区不同档案室的档案资源,推动水利工程档案资源的科学整合和高效利用。

(三)强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利用

当前信息化已经逐渐渗入社会各行各业,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水利部门应将数字档案室建设列入水利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统筹安排,切实推进水利工程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各单位的档案室需要大力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及时以数字化档案代替工程资料原件提供利用。同时,注意做好数字化档案的保密工作,防止发生网络泄密、盗窃遗失等现象。县级以上的水利部门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传输网络和平台,积极推进水利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地方或地区的水利档案资源系统,支持档案室把可公开的工程档案、信息上传网络,为水利工作者远程利用。此外,建立健全档案资源系统的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对注册者的使用资格进行审查,做好档案的保密审查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与水利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后,相关单位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创新档案管理策略,以完善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档案的服务性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常文翠.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档案管理浅析[J].办公室业务,2016,1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