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发展;解决措施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有些农村经济的发展接近于城市化发展,有些农村地区甚至不存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所以针对不同条件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使我国农村发展在金融组织的带动下,改变落后状态,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一、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市场上面临的问题
(一) 在农村发达地区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进口只存在与城市的发展,相对于农村企业面临的难度还很大。农村资金需求难以供给,农村经济主要是以家庭生产为主,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产生亏损状况;农村信贷资金的投放量大,但分配较分散,导致获得的收益也较少。近几年虽然农村受政府的支持力度比较大,但资金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村贷款的需求,产生资金短缺大量外流问题。由于我国发达地区的经济较好,有些临近城市为了获得较大的利润,将一大笔资金投入城市中,导致在财政支农方面的能力不足。发达地区的金融市场还比较单一,它与城市发展不同,没有证券、货币的组织形式,农村在保险方面的风险大、投放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
(二) 在农村较发达地区
较发达地区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模式,起步晚、市场份额小,对企业的联系发展力度不够。而且商业保险的覆盖率低,人们对农业的保险知识还比较薄弱。在资金投资上,很多农户为了减少利息方式,多数农户采用非正规渠道,使正规渠道的金融行业受到较大的压力。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个体户与专业户对资金的需求大,在收入与支出上很容易将剩余的资金流向城市,使农村的总体资金需求量下降。
(三) 在农村的欠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投放不足,政策严重缺失,其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与其他地区。由于资金的外流,欠发达地区在金融发展上严重缺少资金的支持。而且农业发展的单一性幅度大量下降,农村的生长条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本身就较弱,在实行贷款上由于抵押物品相对较少,导致农村信用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满足农户对资金贷款的需求[1]。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只能维持正常的基本生活,若要想投放一些资金改造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很难的,而且农民的负债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借贷环境更加困难。
二、 提高农村金融发展的解决措施
(一) 提高农村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
为了加大金融资源,可以将新型农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组织相结合,传统的金融组织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技术与人才支持,新型农村组织可以扩展传统金融业务,两类金融组织能够互相整合。这样的合作方式满足了大规模的贷款需求,促进城市金融向农村方向进行延伸。而且还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力度,在农业人民的支持下,根据实际情况对未来的农村金融组织进行规划,在建立新型农村金融发展上增加强有力的支持者。加强政府方面的带动,政府充分利用信贷作用支持农业的建设,从而降低农村的融资成本。而且在信贷模式上,推行多样创新化,根据了解农村地区的不同发展条件进行信贷模式,使相对较小的产业也能带动农村企业的利益。对于发达地区,要不断发挥创新型的金融产品,进而实现更充足的金融资金。
(二) 提高农村较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
较发达地区的金融模式较传统,所以在政策的支持下调整它的功能定位。将我国企业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农村银行中去,增加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还要适量调整农村银行的政策,加大对信贷的支持力度。同时引进大量人才,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险措施,使较发达地区的农业能更快发展。不仅如此,还要允许民营企业的资金融入农村的金融领域,可以适当启用中小型民营组织,以其弥补在金融组织上的不足,从法律的角度适时推动民间金融组织在制度上的提高,增加市场上的利用[2]。建立较发达地区的金融体系,更新对农村金融的监管过程,使各部门能积极合作,提高人员的监管素质水平,使较发达地区融入一个安全的政策环境中。
(三) 提高农村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
欠发达地区在金融上的发展主要是解决资金政策。首先要强化农业银行的支农作用。根据农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基本粮食的供应,承担农业开发的重大责任。实现多样化的金融业务,保证在发展上实现合理的盈利水平。而且要调动信用社的合作,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努力开展产品的创新,提高资金的运转。在收益资金的情况下,加强商业银行对该地区的资金投放力度,从而使欠发达地区能够全面改善金融体制,促进银行的支农作用。
不论在哪个地区的发展,在实行金融改革上都要改变农村政策目标,根据资金的来源通道转变经营方向,从而推动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发展新型的合作模式。引导商业性的金融改革与农业的服务政策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的支农业务。由于欠发达地区的政策与资金支持都相对落后,放宽对该地区的政策支持,缩小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间的差距。(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 陈思.普惠金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
关键词:石油生产;钻井技术;石油资源;石油产业;石油开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95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5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2.075
1 现代石油钻井技术50年进展分析
1.1 井下测量与评价技术
第一次在钻定向井中使用MWD是在20世纪80年代,将MWD与近钻头测斜器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地得出钻井的方位角与井的斜度,并求出井眼的实时偏差矢量,实现几何向导的功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钻测井仪(LWD)的问世,又进一步促进了石油钻井工艺的发展。随钻测井仪除了能够将井下的信息实时传输到地面并进行详细记录以外,还能够实时检测异常高温层,及时调整钻井液的性能,形成保护油气层和衡钻井,另外,随钻测井仪还具有不占用钻机时间的特点,因此该项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油气层浸泡的时间以及完井的时间,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油气层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随着MWD与LWD发展的逐渐成熟,在20世纪90年代,这两项技术便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形成了新的随钻地层评价测试技术(FEMWD)。同时产生的还有集成钻井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实时测试的功能,同时还能够对钻井液密度、应力状况、扭矩波动以及流动压力与井斜等数据进行传输,另外该系统还能对钻底层的电阻率以及岩石的密度等进行详细的测量,因此该系统能够分别所钻岩石的层位边界,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误入其他层位现象的发生。
1.2 井下钻井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应用技术
在进行旋转钻井时,钻柱在钻井时会存在扭转、转向以及横向的振动,在振动式钻头便很可能出现短暂离开井底,出现钻头空转的现象,这便会加大钻头的磨损程度,甚至会造成扭转振动、钻具脱落以及滑扣等事故的发生。传统的检测方法都是在地面对钻柱的振动进行监测,没有根据钻柱的特性以及钻具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监测模型,因此传统的监测方法不能准确地将钻柱的真实状况进行准确的反应,也不能进一步减少钻柱相应事故的发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的发展,开发出了动态的传感元件以及高效的监测与应用系统,实现了钻井动态数据的采集与应映,并且该项技术能够将应用结果及时地反馈到地面,因此地面的工作人员便能够实现对地下钻井钻柱情况实时监测与控制。
1.3 大位移井与水平井
大位移井主要是指的是水平井,当井的水平位移与垂直深度的比值大于2时,则称该井为水平井或者是定向井,当比值大于3时,则称该井为特大位移井。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全球水平位移超过7000m的井约有20口,而水平位移在10000m以上的全球仅有三口。大位移井的斜井段较长,一般来说大位移井的井段几乎在3000m以上,因此在大位移井中进行钻井应该特别注意井眼的清洁以及井下钻柱的摩擦阻力。水平钻井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代的水平钻井技术与传统的水平钻井技术相比较,不仅钻井成本得到了显著的降低,同时钻井的效率也得到了成倍的提高。
1.4 多分支井与重入井钻井技术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方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多分支的钻井技术,并且当时该项技术被认定为21世纪石油工业的重要技术。多分支井技术是在一口主井眼的底部钻出两口或者是多口进入油气藏的分支井眼,主井眼既可以是直井,也可以是水平井,甚至可以是斜井,而分支井则多为水平井、波浪式水平井以及定向斜井。多分支井可以在同一个主井中实现多个油气层的开采,同时多分支井还可以从老井中钻分新的分支井,老井中钻分支井就是人们所说的重入钻井。重入钻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油田管道以及井场和设施,同时还能将老井作为新的主井,这样不仅能够极大地简化了石油的开采步奏,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石油开采的经济效益。
1.5 欠平衡井钻井技术
虽然欠平衡井钻井技术在20世纪初期便提出来了,但是该项技术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解决。欠平衡压力钻井又称为有控制的负压钻井,其具有以下的优良特征:(1)能够避免井内液体渗入地层,减少油气层渗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2)能够及时发现新的油气层;(3)能够有效消除钻井时井内液柱压力对岩屑的“压持效应”,大幅度提高机械的钻速,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总而言之,欠平衡井的钻井技术能够及早发现油气层,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与油井的产能,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该项技术便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2 现代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近50年石油钻井发展进程的分析并结合国际石油工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我国现代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方面:
2.1 向有利于新油气藏与高油田的采收率方向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油田的发展开始步入产业的中后期,寻找新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困难,并且随着石油的不断开采,石油的产量开始迅速下降,寻找新油气层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必然是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的必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现有的水平井钻井技术、欠平衡压力钻井技术以及多分支与重入钻井技术也为其在这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石油钻井技术向有
利于新油气藏与高油田的采收率方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2.2 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目前很多产业已经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进行转变,石油钻井技术未来也必将向信息化、智能化靠拢。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可以将钻井的参数以及导向工具的状态以及液体参数等进行实时的测量,然后以全数字的方式进行实时的反馈,这种全数字化的信息化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人们经验主义对石油开采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全数字的信息化产业模式还能有效地提高石油生产的效率。当前的很多测试工具、导向钻头都开始向智能化进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钻地层评价测试系统与自动控制的导向钻井工具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更进一步地体现了现代石油钻井技术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 杨春旭,韩来聚,步玉环,等.现代垂直钻井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方向[J].石油钻探技术,2007,35(1).
[论文摘要]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作为全球经济的参与者,我国经济亦深受影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对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的拷问,也是借助这场危机促进传统模式加速转变的机遇,是一次拐点式的变革的开始。
华尔街金融风暴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相应放缓。如何保持经济增长成为当下我国政府的首要任务,自2008年8月初央行降息以来,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对市场仅起到了温补的作用。2008年11月初的十项扩大内需的举措和接下来出台的4万亿的政府投资计划为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力量。这股力量能持续多久?是个未知数,但危机对我国经济中固有的不合理问题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怎么改,朝什么方向改,成为急需讨论的问题。
一、优化产业结构:“逼”上梁山
我国对外贸易占gdp比重的60%,金融风暴所导致国外国民消费能力下降,消费市场萎缩低迷,直接影响到我国商品的出口。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出口订单的减少,大批产品生产出来却销售不出去,长期的积累导致资金无法正常流转,消耗大量的累计成本,出口贸易公司面临巨大还贷压力。截止到2008年11月初已有 67000家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大批工人失去工作,造成严重的失业现象,gdp过渡依赖进出口所导致的问题已经暴露。此次金融危机把企业逼上了“结构调整”的梁山上。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占主要比例,依靠低廉的价格优势来打开国外市场。结构调整指的两方面内容,一是生产结构的调整。企业为了保持价格优势而一味的追求生产成本最低化,大批先进的现代化机械得不到广泛使用,优秀技术人员仅在几家大型企业中集聚,最新科技研发成果与实际生产应用严重脱节。落后的生产线,原始的手工作业,无法激励工人的创新精神,陷入只追求产量的恶性循环当中。从目前人民币不断走高的趋势来看,价格优势定将被逐步化解。一旦价格优势失去,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此时,唯独掌握产业核心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单一的贴牌代工转为研发与制造同步的自创品牌,掌控行业的国际标准,才不会依赖于贸易伙伴,才能够拥有完全自主的产品定价能力。二是管理结构的调整。每年有10万企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但却很少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大批中小企业运用最原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财会,物流,品牌管理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化,管理阶层跨度小,内部资金和人员管理不到位,导致资本不能有效运行,员工没有工作积极性。企业内部工人医疗保险等制度不完善,导致工人低估生产价值,影响其消费能力,滞后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
金融危机使得原本存在结构问题的企业破产倒闭,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或许是件好事。企业需要认清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那些资金不到位,技术跟不上,产品适销不对路的企业在这场冲击中消失湮灭,剩下得以存活的企业必须重新进行内部生产结构调整,发展生产力,完善管理体制。
二、加强基建完善社保:百年大计
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贸易,投资,消费。如今贸易这匹老马已经“老骥伏枥”,剩下投资和消费来拉动经济继续稳步增长。投资是一个长期的项目,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消费促进消费。所以当前保障经济继续平稳健康增长的唯一途径就是扩大内需,提升国内消费水平。
在我国,普通劳动者基层占到总人口的90%左右,富人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口,当他们满足了最根本的生活日常消费之后便转向高端奢侈品的消费,他们消费能力提升空间有限,在消费市场所占份额也少。因此,如果占总人口90%的劳动者阶层的消费水平无法提高的话,那么拉动内需根本是无稽之谈。
如何让劳动者阶层提高消费能力,说到底就是要让其有钱,有钱才能敢于花钱。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温饱朝小康迈去,人民手头的确有些存款余额,但日益高涨的房价,医疗,教育等费用让他们紧紧攥着这点干巴巴的储蓄不敢消费。在我国西北甘肃和西南偏远地区,贫困人口虽然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但教育,医疗,卫生等其他生活基本消费根本无力进行。劳动者阶层的收入水平仅仅购其维持最根本的生活保障,想要提升其消费能力虽然空间大但难度更大。
所以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在2010年之前,政府拿出4万亿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政府投资,拿出钱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带动地方投资。投资的确可以解决短时期的燃眉之急,但要保证长时期经济的持续增长,还要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内需,扩大内需才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只有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之后,才能解决掉劳动者阶层的后顾之忧,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劳动阶层才能够敢于花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消费市场常年紧缩的状况,扭转gdp过分依赖贸易的局势。目前中央出台的十项举措和4万亿财政计划是为扩大内需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拉动内需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更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同时我们也担心,刚刚抑制住的通货膨胀会因为“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放松的财政政策”而卷土重来,这对我们是一个两方面的挑战。
三、金融市场发展与监管同步
没有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使得中国金融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较小。值得庆幸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次贷危机是一环接一环的金融衍生品所导致的蝴蝶效应,是金融创新的一个负效应。
金融改革和创新本身并没有问题,脚步也不能因为此次金融危机而停止。中国的金融市场监管被外国评价为“稳健,平安”,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前这或许是个贬义词,但严格的监管机制却使得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免受巨大冲击。美国虽然在此次危机中暴露了问题,但其强大的全球资金流转调动能力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金融市场还是应该继续开放下去,虽然在当下危机面前,应先放缓金融创新的脚步,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应适当降低,但长远来看,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脚步是不能停止的。
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归根结底是美国金融监管机制的落后。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是博弈的两个方面,如何能平衡好两者关系使金融市场稳健开放的发展,关键在于一个“力度”。力度不同于“严格”,我国的金融管制一直十分严格,从而限制了金融创新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力度不够,只是一味的缩紧金融市场发展的条件,导致了金融创新的质量无法提高,限制了金融创新的脚步。金融监管应该允许金融创新在市场原则下发展,放松行政政策,通过规范有效的金融监管来指导金融创新,从而激励新的金融创新,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监管不是要放缓金融创新的脚步,而是要让每一步走的稳健。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是相互促进相互扶持的两个方面,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才能积极推动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近代文化;中西文化
在新的世纪的今天,中国文化的样貌已经不是百年之前的旧模样了,这是个不容争辩且人人看到的事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变异了?是先进?还是落后?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好坏可以解释清楚的。它既包含了多年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创新。
1先进知识分子的认识
在近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特别是中西文化观上存在者巨大的差异。一方面中国近代经济军事落后挨打的残酷现实,使人们对传承传统文化各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从开始的强势输入人们被迫接受,到当时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地位与影响力盲目追求等等。于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对外战争的失败中总结教训,“经济是基础,上层是法制、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态,或人类的意识。上层的变革,全靠经济基础的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1]“怎样振兴国家”这样的认识伴随着先进的知识分子首先从文化领域开始。当然在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图谋全面而深刻的触动和更改已流行数千年的文明传统,势必引起剧烈的社会震撼。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特色,如经验理论,侧重伦理道德,传统民本思想,包容仁爱等,都是传统文化无法回避的表述。直至“五四”运动后期,的兴起,对文化变革的讨论进入了流派纷呈的时期。如《学衡》派批判的“伪欧化”就是不可忽视的例子。梅光迪说,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法制的改革失败了:“文化的改革也失败了其言教育、哲理、文学、美术、号为‘’者,甫一启齿,而弊端丛生,恶果立现,为有识者所垢病”。他给自己提出的任务就是揭破这种“工于伪饰,巧于语言奔走,颇为幼稚与流俗之人所趋从”的之“假面”。[2]这样的批判不是单纯的局限在文化创作之上,他的阐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和评论。
2经济发展与中西文化之碰撞
中国当时的文人以谋国家富强,主张全盘西化的人绝不在少数,这与民族文化“内向的”“包容的”“中庸的”特征的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人们焦急迫切的希望国家摆脱积贫积弱的心情,导致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文章《中国问题》中专列了“中西文明比较”的一章,他的看法却似乎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清新的气息。在他的那篇文章中哀叹欧洲文明病人膏育的同时,肯定了中国文明的某些光明面,寄希望于这些中国文明的优点能够得到保存,有助于拯救欧洲文明,并盼望中西文明的优点能够结合起来以创造未来的健康的新文明。但是罗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仍旧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水平,况且他偏爱老子的清静无为而厌恶孔子的儒家学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估价并不高。他还明确主张中国的传统文化亟须变革,可见远非崇信“东方文化救世”者流。[3]在此充分说明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冲突是很自然的,也是在同一件事情之上,看法很是不同,有时甚至是意见相左也不得而知。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间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因为有不同,才会有创造的动力,才会有更深刻的意识的出现。对于文化来说,它不仅是个人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巨大的力量。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分子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是先觉的人,在文化转型和变迁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维新时期,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在与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指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的必要性。他在《南游日记》中写道:“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而效其用,所以事多杆格,难臻富强。”[4]这些都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群的近代化文化行为。新式的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分离于中国古老学科的新的价值系统,其知识结构也不再是以儒道学为中心的“学而优则士”的模式了,这是一个文化层的形成与创造的过程,一个为新文化事业,投身于新的目标而成长起来的新式的知识分子的群体。这些可以算是追求解放的历史,是摧毁政治抨击愚昧主义的历史,也是对明主和新文化的诉求。
3总结
这些观念批判是突进式的,对当时的中国文化有重大实际的作用。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首先区分了政治,经济,民权的问题,将在社会问题中的经济问题归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经济生活是所有各种社会生活的基础”,[5]强调经济基础的问题,当然此时的论述都比较简单,并没用深入到大众实际生活中,相对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启发了中国人民去思考明主的观念,对于国内的明主文化思想的启蒙发展有巨大的作用,是现代政治理念建立的一个基础。第三:他们的呼吁,是从古典文化想现代变迁的催化剂,属于不容忽视的助力之一。中国面对装备工业文明的西方经济与文化,积贫积弱的弊端暴露无疑,在这种情形之下,先进文化的碰撞,自强变革的尝试取得过不同程度的实绩。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传统条件的产物。由于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条件,不同的人,它被传播和接受的程度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然而任何学说一旦被教条化,程式化便会产生偏颇的缺憾。我们今日观史,就是希望在经济和文化的新角度,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谋求二者的协调与互补,更加合理运用成败,创造性的发展未来。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理凯尔的历史哲学》《文集》下,第346页.
[2] 《评提倡新文化者》,《学衡》第一期.
[3] 罗素.中国问题[M].学林出版社,1996:146156.
[4] 郑观应.南游日记.
Abstract: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at ope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Jiangdu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st-crisis era,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world economic uncertainty, Jiangdu open economy should adhere to foreign investment, foreign trade, foreign economic, outsourcing and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intelligence work.
关键词:外资 外贸 外经 外包 外智
Key words: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rade outside the Chilean Foreign Economic outsourcing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剧和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形势下,江都开放型经济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同时,外贸出口降幅较大,重点产品出口受挫,针对当前开放型经济工作运行现状,建议推动外资、外贸、外经、外包、外智工作协调发展,促进开放型经济实现全面提升。
一、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就是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引进中间制造环节向引进销售、研发两端延伸,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占用资源少、节能减排项目和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
(1)加快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继续推进大产业的集群集聚。加大与国内外行业巨头、企业龙头、产业链头、技术源头的战略合作,重点主攻滚装、集装箱船舶制造,电动车、特种专用车辆生产,以及特钢加工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二是抓好大企业的延伸嫁接。鼓励和引导现有重点企业、规模企业拿出优势项目、优质资源,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重组,合作发展。同时,加快推动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技术联姻,借助外智开展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方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加工贸易的本土外向配套产业,构建开放型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促进产业聚集;二是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创新升级,即进行零部件制造和加工工序、加工环节的配套创新,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升级。。
(2)注重增强招商效果。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强化项目科学规划。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于江都资源、区位、产业优势,规划论证一批发展前景好、对经济有整体推动力的重点项目、关键项目,充实到项目库。二是创新运用招商渠道。重点做好专题招商、节会招商、网上招商和委托招商。充分挖掘农林、建设、商贸、科技等部门的招商潜力,组织开展农业、城镇基础设施、科技、高新技术产业等系列专题招商活动。精心组织好江都花卉节,积极参加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厦洽会等国内大型招商活动。广泛运用现代招商方式,大力推广网上招商和委托招商,切实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实效。三是健全招商组织协调。健全完善月度讲评机制,每月初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进行月度讲评,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按序时进度推进项目的落实;建立季度竞赛机制,重点围绕各镇、各部门的外资序时进度,既考核年终结果又注重季度推进,既注重争先进位又注重组织协调。
二、以调整结构为重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在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有望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率先走出衰退阴影;同时,在各国纷纷采取强烈干预措施的条件下,世界经济有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低谷。这意味着外需的空间仍然是巨大的。
(1)引导企业用好市场平台。一是利用境内外展会平台拓市场。积极争取摊位,组织企业参加秋交会、华交会、汽博会以及美国、日本、德国、埃及等一批境内外知名展会,结识新客商,拓展新市场。着力巩固和深度开拓美国、欧盟、日本等主体市场,加快开拓东盟、东欧、非洲、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二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市场。江都企业在稳定发展传统贸易的同时,要引导企业继续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加快拓展潜在出口市场,争取新增订单超亿美元。
(2)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效应。品牌就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体,体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一是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在现有1家省级出口名牌、6家扬州市级出口品牌的基础上,继续以争创国家、省、市级品牌为抓手,筛选一批“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重点指导、分类推进,创建更多自主出口品牌,有效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二是加强境外商标注册力度。江都江海文化、长青农化等5家企业,已经分别在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欧盟等境外注册了商标。要进一步强化出口产品分类管理和企业诚信管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主要出口市场的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以及国际质量、环保、职业安全等认证,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3)扶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国家扶持政策。要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外经贸扶持资金,提高扶持资金的受惠广度和运用效果,引导企业多途径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二是加大支柱产业培育力度。重点引导中海造船、鼎衡造船、科进船业等船舶企业争取承接国际订单,加大出口份额;引导恒远机械等企业加快海外工程承包步伐,扩大出口带动效应;引导中惠集团、神州风力、长青农化等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进军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引导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特别是通过九龙商务车服务南非世界杯、凯尔斯曼电动轿车亮相哥本哈根的战略机遇,推动汽车产业加快树品牌、争订单、拓市场。
三、以管理服务为重点,提升国际经济合作层次
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培育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1)有序推进对外劳务合作。首先,要提高外派劳务合作层次。改善现有外派劳务结构,加大技能培训和人才储备,鼓励劳务人员参与工程项目的外派业务。同时,提高风险防范,维护合法权益。其次,要创新外派劳务合作方式。在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高收入国家、高技能行业和市场,推广以项目带动产品及劳务输出的立体合作模式。三是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监管。按照国家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严格规范对外劳务经营秩序,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2)积极推进境外工程承包。要协助企业做好援外资质的升级,推进援外及总包项目的顺利实施,鼓励企业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放大自身优势。重点抓好江建集团的刚果金高尔夫别墅、江苏恒远的叙利亚水泥厂及俄罗斯赛瑞水泥厂、江都建设的几内亚比绍军队总医院等一批传统行业跨年度境外分包工程项目,对照分包条款,加强项目管理,杜绝二次分包,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同时,继续发挥工程项目带动劳务和产品输出的示范效应,进一步促进外经贸联动发展,努力挖掘安装、装饰等有潜力行业的龙头企业“走出去”,扩大境外分包工程的领域和层次。
(3)创造条件推进境外投资。通过制度创新,为企业境外投资创造宽松环境。要针对大部分境外投资企业运行质态不佳的现状,在引导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以政策杠杆为支撑,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及市场开拓需要,重视市场考察论证和风险评估,强化境外投资风险防控;要继续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逐步开展境外销售、研发,设立产品展示中心、品牌专卖店和售后服务网络,积极参与资源开发、收购兼并、境外上市等,提升境外投资水平针;要加快建设适应外经贸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依托各类孵化器以及重大科研项目、产业攻关项目等平台,积极推荐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四、以政策引导为重点,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业
服务外包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等具有重大作用和战略意义,因此,江都应该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
1、编制外包发展规划。继续加强服务外包的国际市场研究,及时跟踪分析发包趋势和投资动向,重点跟踪遭受金融风暴影响较大的发包企业,主动承接其外包业务,不断拓展外包市场。邀请国内外服务外包方面的专家学者,帮助编制服务外包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市场,实行以“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为主的招商策略。
2、加速项目推进速度。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服务业跨国投资和外包,加快生产业的现代化和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加强与重点国家的服务外包协会、商会以及世界知名的外包咨询公司的合作、沟通,借助境外中介机构拓宽招商渠道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项目的洽谈力度,尽快商定有关细节问题,使项目尽快落户。对已经进入办证报建的项目,要加大服务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有关手续,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3、强化政府管理服务。政府要加强服务外包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对服务外包管理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指导和督促服务外包企业严格按照商务部服务外包统计系统的操作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服务外包企业统计数据的上报工作,提高服务外包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以务实创新为重点,加大引进外智力度
江都是拥有107万人口的人力资源大市,但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仍然紧缺。引智工作要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要求,应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求实效。江都要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做精心准备,探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抓住国际人才流动和大学毕业生数量充沛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发引进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改善现有人才队伍总量、质量、结构,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求突破。要从江都产业发展的布局出发,加大重点领域的和优势产业人才开发力度,培训一大批新兴技术专业人才以及熟悉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懂经营、会管理的急需人才,加快引进一批高新产业技术攻关型的海外人才,以适应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升级的需要。要从提升江都自主创新能力出发,加大对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抓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从发展低碳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继续加大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等引智项目的支持力度。
3、围绕完善引智体制机制求创新。要切实转变引智工作部门职能,推动管理创新,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要进一步改进管理与服务方式,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要深入贯彻“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引智工作方针,在“需求”、“重点”和“效益”上做好文章,促进引智成果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效益。要进一步加大引智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收集、整理、宣传和推广引智成果,有效促进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二震:金融危机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新华日报,200年6月2日
[2] 康书生 蔡 兵: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挑战分析,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5月
"后金融危机时代"一词,是指在遭受金融危机影响过后处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这期间,往往是各种影响因素最活跃的时期。对此,我们不仅要研究金融危机的影响作用,更要分析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环境变化,果断调整决策方向,以应对今后的发展变化。我们以徐州为例,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加工贸易发展中的环境变化。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加工贸易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交通设施的逐步改善,为加工贸易产品输出提供了便利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输出渠道是否畅通。"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连续8年位居世界前列。
(2)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加工贸易企业增加了效益根据资料统计,徐州市目前,徐州约剩余劳动力126万人左右,若再加上城镇失业人口约9万人,全市剩余劳动力将达到135万人左右。由此可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为中小企业加工业发展提供人力上的保障。
(3)成功企业日渐增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范例。近年来,各地区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中涌现出一批高成长性、高科技型的中小型企业。这部分企业中大部分都有从事加工贸易的经验,如今已成为本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徐州为例,近年来先后涌现了一批成功的中小企业,如徐州巴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州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徐州摩尔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4)政府的政策支持,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同时也引发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为此徐州市政府专门研究制定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集群建设的具体方案,在中小企业中积极培育创业主体。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国际宏观大环境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力成本低、素质不断提高,比较优势日益凸现,与我国形成了有力竞争。再从徐州周边地区看,随着城市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张和乡镇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粥少僧多"的现象已经使得了中小企业加工贸易量锐减。
(2)外需急剧下降,对我国出口加工贸易产生直接的冲击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是欧债危机的发生直接导致欧元区国家的外需持续下降,对我国出口加工贸易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和影响。
(3)贸易加工产能与原材料有效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目前徐州市的情况来看,整体情况犹如我国绝大部分加工企业一样,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加工程度不深,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没有龙头企业,多数还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因此这也造成了贸易加工产能与原材料有效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4)产品配套及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产品配套不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徐州为例,由于受加工贸易规模的影响,与之相配套的货代公司、外运公司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直接影响到了加工贸易发展的成本和效率。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加工贸易发展增添了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纷纷抢抓机遇,努力改善外商投资的软、硬环境,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仅徐州地区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就将近1100家,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16.21亿美元。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一方面开放的人才制度为企业加工贸易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加工贸易日趋自由化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困扰我们多年的歧视性贸易限制,对扩大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创汇,加速加工贸易行业产业提档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持续增长,促使地区外贸依存度不断增加
外贸依存度是一个地区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江苏外贸依存度在2005年首次达到102%,此后进入快速上升阶段,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8.1%。所以徐州具有较大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也是徐州加工贸易发展的大好机遇。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对沿海地区的牵制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为了增强对外商投资和东部产业的吸引力,加强了软、硬环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方面的积极政策,鼓励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相邻地区的技术援助、资金注入和劳动力培训,鼓励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为东部产业的配套生产。中西部地区在加工贸易方面的一系列动作,对徐州及其他沿海地区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竞争。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加工贸易产品出口举步维艰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加工贸易受困于资金紧张、市场需求疲软、产品开发方向不明等不利因素,企业的转型升级紧迫性下降,难度加大,进程缓慢。这给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3)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逐渐丧失人民币汇率的提升将会使我国商品出口的外币价格提升,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竞争优势的削弱。而且升值之后的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会极大的刺激进口,从而对我国的国内相关生产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和生存威胁。
2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利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建立完善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加工贸易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进一步完善管理政策,通过资源整合、功能延伸和体制创新,突出整体优势,提升竞争实力。同时,提供完善的投资环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便捷的服务举措,吸引大批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坚持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实现功能升级。
(2)在本地区范围内,进一步培育企业自己的国际加工品牌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导向,积极引导企业从产品推销走向产品营销,从经营产品走向经营品牌,促使一批竞争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中小型企业快速成长。积极帮助民营加工企业解决融资、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具体困难。积极参与跨国公司的加工贸易体系和全球采购体系,全面提升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3)制定加工贸易准入规则,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政府在制定地区经济政策时,利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利契机,引导中小企业加工贸易由加工制造为主逐步向采购、加工制造、分销服务、售后服务以及研发、信息资讯等方向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企业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和增值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企业层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确立产业价值链观念,合力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产业价值链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每个环节都是由大量的同类企业构成,其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物质、资金方面的交换关系。产业集群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有利于打造"区域品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在科技创新上下工夫,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附加值主要来源于产品制造,产品制造是企业附加值之根本。在产品制造中,企业要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创造产品的价值,产品科学技术含量越高,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
(3)创建品牌产品,实现附加值的飞跃。品牌是企业不可替代无形资产,只要在核心价值上做到无限忠诚,广大消费者就会认知品定为品牌。良好的品牌也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产品附加值的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4)积极参与国际产业转移企业在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结合。
总之,我国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进一步完善;二是企业在内部管理体制、产品升级换代和市场掌控能力提升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对于优化配置区域交通资源、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进行业网格化管理意义重大,将更加有利于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型作用,有利于交通运输资源要素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出行便捷度,有利于共同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今年3月17日和4月1日,天津市委书记、市长黄兴国率领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同志深入港口机场调研,强调发挥海空两港比较优势,打造现代化交通体系,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天津市交通运输部门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市领导指示精神,在分管副市长的组织带领下,主动对接国家部委和京冀交通主管部门,密切协调相关部门单位,以“两港”为龙头,努力推动京津冀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建立健全合作交流机制。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建立两市一省交通部门合作机制,设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工作办公室,研究区域中长期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谋划综合交通项目,做好专项工作对接,并于4月29日在天津召开了京津冀三方交通厅局长首次联席会议,达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高度共识。
二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推进港口重点项目建设,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即将投入使用,津秦高铁和曹庄动车所同步开通,津保高铁、京津城际延伸线和西南环线工程进度分别完成70%、82%和40%,京津第三通道(京台高速)天津段基本完成。
三是承接首都机场溢出需求。开通北京南站滨海国际机场异地城市航站楼和公路客运班线,积极推进京津城际机场引入线建设,今年新增、恢复、加密航线28条,增加航班129班/周,高峰小时容量由24架次提升至28架次。还积极引入通航旅游、公务飞行、航空培训、航空俱乐部、飞机展示销售、空中巡查及应急救援等项目。
四是促进渤海湾底港口群合作共赢。主动疏解首都港口服务功能,推进港口通关一体化,促进北京无水港发展,共享东疆船舶登记制度、保税区政策、自贸区政策等。支持北京朝阳口岸外移工作,并协调天津港对北京无水港货物实行“三优先”政策。协调津冀港口建立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共同推进两地海事部门建立统一的海事管理和救捞救助模式。
五是推进资源要素对接对流。推进以港口为核心的货运物流快速发展,促进发展北京“临港”产业;研究确定京津公交走廊功能定位,推进城际BRT建设;开展跨区域交通运输综合信息互联互通合作;积极推进津京、津冀间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着手研究实施京津两城公交地铁、高铁一卡通的可行性。
发挥海空两港比较优势 打造现代化交通体系
天津港位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港区陆域面积达到156平方公里,规划为八个功能港区,区位优势明显,港区功能完备,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实现城市发展定位的重要依托和京津冀、华北、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在推动环渤海区域型港口战略和京津冀港口协同发展中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是基础条件优越。天津港是国内最大、全球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港口航道和码头等级均达到30万吨级,拥有各类泊位16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21个,复式航道具备通航条件,凡进入渤海湾的船舶都能够在天津接卸。
二是港口功能齐全。拥有各类大型专业化泊位,腹地所有进出口货类均可接卸;建成国内面积最大、开放程度最高的保税港区和亚洲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
三是辐射能力较强。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合作关系,腹地覆盖华北、西北全部和东北、华中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蒙古和中亚五国。目前全港有四分之一左右的货物吞吐量来自北京。
四是物流网络完善。建有3个大型综合物流园区,辟建了铁矿、钢材、油品等物流分拨中心和物流基地,23个无水港及区域营销中心形成了覆盖主要腹地的内陆物流网络。
五是口岸功能健全。拥有全国最大的一站式航运服务中心和电子口岸,搭建起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构成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符合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规范要求。
六是政策优势明显。随着自由贸易港区政策的确立和港口经济的深入发展,更有利于放宽主体准入和市场准入,促进航运金融、融资租赁、航运租赁、贸易结算等新兴业务拓展。
天津机场作为国家区域性枢纽机场,具有货运、公务机以及吞吐量快速增长的优势,是承接首都机场溢出需求的最佳选择,对京津冀机场协同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基础设施完备。天津机场作为国内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客货双区运行的航空港之一,今年二期扩建工程交付使用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的需求。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从地面交通看,天津机场距天津市区、北京市和海港码头较近,可与铁路、港口、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实现有效衔接,对于服务京津冀乃至东北、华北地区现代制造、研发转化和旅游业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发展潜力巨大。天津机场在发展空间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北京南站和天津机场高铁建成后可实现45分钟直达,未来7.5平方公里的航空物流园投入使用后,将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服务辐射和客货聚集效应。
四是政策支持有力。天津市通过立法保障了机场周边土地、净空及电磁环境,制定完善了支持民航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对开辟客货航线企业给予奖金补贴支持,积极推动航空物流园区和公务机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破解发展难题 实现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天津海港空港放大用足比较优势、实现更大发展,还需要破解一些突出问题。
天津海空两港要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切实抓好转型升级发展,充分发挥服务辐射功能,以实际行动和效果服务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大局。当然,对照区域交通协同发展的新要求,天津港的功能定位和布局还不够明确,置身密集的渤海湾港口群中其产业集聚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腹地经济引擎效应发挥还不够明显,整体竞争实力和对周边港口的引领带动作用还有待提升。天津机场的航线网络通达性不够强、空域资源环境发展受限、机场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方式不够紧密,航空运输与城市性质、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
海空两港是天津最大、最有基础、最具现实性的抓手和平台,是天津最突出的比较优势,要不断完善集疏运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环境和水平,做大比较优势,为将天津打造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为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推动港口协同发展方面,天津港要巩固提升环渤海主枢纽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出海口和桥头堡的地位,按照“北集南散”的规划思路,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加强航线开发,改善服务环境,提升能级规模和质量效益水平,同时做好与空港的“双港联动”,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港口由从传统港口装卸业向现代港口航运服务业、物流业转变,由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运营型管理转变,由城市港口型向区域枢纽型转变,逐步建设成为多式联运的枢纽港、全球物流的承运港、口岸服务的便利港和环保低碳的绿色港。
着力构建北京海港物流中心。加强京津区域物流一体化和通关一体化建设,推进两地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在临港区域规划布局物流园区,专门对接吸引北京物流企业外迁,联手发展港口物流,并发挥东疆政策和区位优势,在现有基础上打造进口商品分拨基地,辐射北京市及河北省各主要城市,实现物流服务同城化。
着力建设高端产业承接区。充分发挥临港工业优势,承接北京高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乃至整个产业链向临港区域转移,共同发展船舶等临港工业。吸纳北京、河北相关企业利用无水港的口岸、物流优势和内陆腹地的能源、资源优势发展无水港“临港”产业。
着力发展航运物流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东疆优势,积极吸引北京航运物流企业总部及相关科研、咨询等服务机构落户东疆,加快航运物流要素聚集。与渤海湾其他港口协同开辟集装箱内支线运输,加快集装箱物流园区建设。
着力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充分发挥邮轮母港、人工沙滩、游艇码头作用,用好北京等周边旅游资源,联合知名邮轮公司,扩大邮轮产业和附属产业发展规模,促进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市场、客源一体化发展。
着力优化货类结构及商业模式。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集装箱业务。依托港口巨量物流,完善现货交易平台,拓展期货交易功能,加快发展“物流+金融”、“物流+贸易”、“物流+电子商务”业务,加快推进港口大宗散货由物流运输集散向物流交易集成转变。
着力提升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协助北京市、河北省共享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在东疆加快建设5个产业聚集区和展示交易、采购分拨、融资服务、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5大平台,吸引北京市和河北省同类功能向东疆转移。加强京津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建设,推进两地电子口岸互通互联。
着力做好投资整合工作。研究跨地投资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支持各港口集团以参股、联营、并购、重组等方式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港口投资,合理整合港口资源,实现错位发展,建立渤海湾底港口群战略联盟。
在推动机场协同发展方面,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要按照国家对天津机场的定位,充分利用保障能力强和货源充足等优势,加快完善内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化航线布局,发展航空物流,做强服务品牌,主动融入京津冀机场群错位协作发展,更好地承接首都机场的溢出分流需求。
加强地面交通衔接。推进天津机场与北京南站和首都机场间的交通对接。打通京津第二高速机场联络道,改善成林道、津汉路、外环线等周边道路通行环境。启动从津汉路至津塘公路外环线辅路建设,打通航空货运专用通道。推进地铁2号线机场延长线下半年如期竣工使用。以地下交通中心投用为契机,建立集公交、长途客运和旅客班车运营为一体的综合公交客运场站,开通机场到周边地区的地面班线,形成以机场为中心辐射京冀的地面综合交通网络。
加大航线开发力度。在航线开发上,深挖航空市场潜力,调整航线航班结构和时刻分配,加密干线机场航班频次,创造条件发展航空快线,连通国内大中城市;面向港澳台、日韩,突破欧美航线,开辟北美货运航线。加大民航运输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吸引航空企业来津发展。加快推进杨村机场北移,打开北部通道。
与首都机场差异化发展。与首都机场协同制定国际国内客货兼营的航线航班分流计划,按照“先增量后存量、先支线后干线、先小机型后大机型、先货运后客运、先国内后国际、先回流再分流”的分流原则分步实施,最终实现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差异化、一体化协同发展。
提升辐射服务周边能力。改善天津机场空域条件,继续提升高峰小时容量。加大异地航站楼开发力度,在已开设北京南站、沧州、黄骅城市候机楼基础上,在唐山、秦皇岛、北戴河、保定等地再建设一批异地城市候机楼,延伸服务,让天津机场成为周边城市旅客出行的优先选择。
推动航空货运物流发展。充分利用航空港客货双区运行的有利条件,以规划航空物流园区建设为契机,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和快递中转集散中心,进一步推进货运及航空物流发展,加快发展航空物流、航空金融、邮件快递等产业,吸引大型核心企业入驻,努力构建中国北方最便捷的航空物流运作平台。
关键词:近代广告;文化;管理
中国广告的大发展时期是从近代开始的。以后,西方列强在倾销商品的同时,西方广告宣传模式也被逐渐植入到中国。因此,中国近代广告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而产生的,是近代资本主义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广告发展繁荣兴盛的开始。
一、中国近代广告的形式
中国近代广告在形式上更为丰富,其中尤以月份牌广告、报纸广告、路牌广告最引人注意。
月份牌广告在19世纪末诞生于上海,20世纪20、30年展到鼎盛时期。以后,月份牌广告更是逐渐兴盛起来,中外企业都乐于将其赠送给经销商和顾客,使得月份牌广告变成了一种文化,成为社会潮流。月份牌广告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传播了西方先进文化,成为中国近代广告的重要形式之一。
报纸广告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广告发展的最显著标志之一。19世纪新出现的报纸是以商业利益为宗旨的,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广告多以黑白色调为主。后来,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自己办报纸,并将报纸的宗旨转化为传播信息、普及知识、内外交流等,商品宣传处于次要地位,少有的广告版面大多是为了宣传国货。后来随着商品的不断丰富以及报纸竞争的激烈,官方报纸也开始有限度地刊登一些广告,同时,报纸广告的发展也支持和促进了报业本身的发展。
上海的路牌广告最为发达。20世纪20年代在南京路和黄浦江边最早出现了用油漆绘画的广告牌。随后,上海市政府又设置了几十块路牌广告。后来,联合广告公司与荣昌祥广告社合并成了荣昌祥广告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在上海地区占据主要地位的路牌广告经营公司。上海解放后,政府对路牌广告进行了重新规划,成立了上海市广告商业同业公会路牌组,设计并制作了大量的路牌广告,其l广告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位置也更为合理,既达到了宣传效果又美化了城市。
二、中国近代广告的创意
1.借助名人形象提高广告关注度
中国近代广告已经开始注意借助名人形象来提高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度了,一方面使消费者对名人的喜爱延伸到了对产品的喜爱上,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名人的魅力强化了产品的魅力,提升了产品形象。商家聘请的名人主要是电影和戏曲明星,有的商家还利用政治名人的题词、文学界名人的文章来大作广告。很多香烟公司为了使自己的香烟畅销,直接将某著名人物的名字注册成香烟名称。
2.融入传统文化提升广告内涵
近代广告发展初期,西洋商人投放的广告也注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被融入最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即为小说戏曲和民间故事。许多广告作品将传统的小说戏曲与民间故事相结合,既大力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了中国市民独特的道德标准与审美情趣,倍受当时中国市民的欢迎,鲜明的体现了当时中国市民重情义、爱自由的心理特征。
3.弘扬爱国情感体现审美情趣
中国近代广告作品中对于爱国情节和民族特色的体现十分突出。广告设计师以中国市民熟悉且喜爱的历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些广告作品符合了当时中国民众的爱国情绪和审美需求,起到了突出的引导、教育和鼓舞作用。将广告信息、爱国意识与审美情趣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广告作品内涵,深受中国广大民众的喜爱,传播效果极为明显。
三、中国近代广告的管理
1.中国近代广告管理的方法
政府管理。1914年开始,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依据广告发展状况把对广告的管理写进了国家法规中,为广告行业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当时的民法、出版法、交通法等法令中都出现了与广告相关的条文,对广告内容、广告市场、广告收费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这些管理条例既肯定了广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又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规范了广告市场活动,推动了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行业自律。i919年开始,在上海和北京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媒介和广告公司自发成立了行业组织,如“中国广告公会…全国报界联合会”等,并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了如《上海市广告商业同业公会章程》、《劝告禁载有恶影响与社会之广告案》等自律文件,对一些不良广告进行了有效约束和纠正,广告的监督和管理方式更为灵活,广告市场得到了有效净化。
2.中国近代广告管理的不足
立法滞后于行业发展是中国近代广告管理的首要问题。广告在近代的中国属于新兴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受重视程度也无法同其他行业相比,这直接导致了国家一直没有出台专门的独立大法。而此时英美等广告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相关法律已经比较全面,相比之下,中国的广告业立法愈加显得迟缓。
行业管理不平衡也是近代中国广告管理方面的一个不足。在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行业管理相对严格,广告管理方式和依据较为先进,其它如广州、天津、长沙、重庆等经济和商业发达的城市也先后出台了有关广告行业的管理规则,行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地区管理初具规模。但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广告业自身发展缓慢,地方政府也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这必然造成了各地区广告管理水平的不平衡,全国性的行业管理制度难以建立。
综上,中国近代广告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相结合,既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服务,同时又受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影响。中国近代广告在传播形式、创意技巧和行业管理等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中国广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培爱.中外广告史.[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王丽萍.中国近代广告之特色[J].时代经贸,2006(49):53-56.
[3]沈月娥.中国近代广告创意策略研究[J].作家杂志,2009(8):255-256.
[4]夏茵茵.中国近代广告管理评析及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2009(3):52-56.
一、专有名词的解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掌握它对初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要让学生抓住这条线,首先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资本主义。所以在解释“资本主义”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我有钱、有机器(资本家),为了赚钱,现在雇你们(出卖劳动力的人)为我劳动。哈哈,你们给我创造了大量的商品,但是我又把它们卖给了你,最终我就会越来越有钱,我的生产规模就会越来越大。”之后我们总结出:“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雇佣劳动和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制度、市场和原料”等。这样以后只要学生看到雇佣劳动或者市场、劳动力等词语时肯定就会想到资本主义。这样的讲解或许不是很专业,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生活化,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乐于学。
二、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
(一)设问渗透世界近代史的主线,即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生基本掌握资本主义的特点后,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在上课时设置一些问题了:文艺复兴可以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什么?新航路的开辟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那些需求?通过有意渗透,学生便会慢慢将近代史中的事件和资本主义进行联系思考,这时我们只需要在每次单元复习的时候用较专业的术语帮他们归纳总结即可。
(二)引导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即以国家为单位,构建国别史框架(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国别史的学习主要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所以相对简单易懂。因此先学国家历史,既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此国历史的整体理解,又有利于减轻基础较弱学生的压力,提高他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