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制造技术概念范文

智能制造技术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制造技术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制造技术概念

第1篇:智能制造技术概念范文

 

一、工业4.0的概念及现实意义

 

近年来,为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4.0”计划,美国制造业产生了“工业互联网”概念,我国也于2015年5月推出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除此以外,日本、韩国、法国也不甘落后,分别推出“再兴战略”,“新增动力战略”和“新工业技术法国”方案。工业4.0概念,正在引发全球性的关注。

 

德国2013年4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认为:在制造业领域,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将工业革命分为四个阶段。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简单智能化,而目前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的到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深度网络化为重要特征的。推动工业4.0的原动力是互联网。工业4.0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在工业4.0时代,虚拟世界将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系统,智能工厂的定制通过App完成,到那时,我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将彻底被颠覆。

 

德国工业4.0,不仅为中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而且与我国正在实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不谋而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点是智能制造。连接,是工业4.0不变的主题词,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也是从互联开始的。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制造业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产品制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互联和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搭建智能网络的基础上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在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使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

 

工业4.0的核心是单机智能设备的互联,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不同的智能生产线间的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不同地域、行业、企业的智能工厂的互联组成一个制造能力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些单机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及智能工厂可以自由地、动态地组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制造需求,这是工业4.0区别于工业3.0的重要特征。

 

工业4.0是数据。数据是区别于传统工业生产体系的本质特征。在工业4.0时代,制造企业的数据将会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所有的生产装备、感知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企业运营、价值链乃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工业4.0和制造革命的基石。数据又可分为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和外部数据。通过对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供应链环节上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并将极大地减少库存,改进和优化供应链。利用销售数据、供应商数据的变化,可以动态调整优化生产、库存的节奏和规模。此外,基于实时感知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实时优化能源效率。

 

工业4.0是创新。工业4.0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

 

第一是技术创新。未来工业4.0的技术创新在三条轨道上进行,一是新型传感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在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中不断演进,并为新技术在其他行业的不断融合渗透奠定技术基础。二是传统工业在信息化创新环境中,不断优化创新流程、创新手段和创新模式,在现有的技术路线上不断演进。三是传统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它既包括信息物理空间(CPS)、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综合集成技术,也包括集成工业软硬件的各种嵌入式系统、虚拟制造、工业应用电子等单项技术突破。

 

第二是产品创新。信息通信技术不断融入工业装备中,推动着工业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传统的汽车、船舶、家居的智能化创新步伐加快,如汽车正进入“全面感知+可靠通信+智能驾驶”的新时代,万物互联(IOE)时代正在到来。另一方面,制造装备从单机智能化向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到智能工厂演进,提供工厂级的系统化、集成化、成套化的生产装备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

 

第三是模式创新。工业4.0将发展出全新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在生产模式层面,工业4.0对传统工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从过去的“人脑分析判断+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转变为“机器分析判断+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

 

第四是业态创新。伴随信息等技术升级应用,从现有产业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将会发展成为新的业态。进一步来讲,在新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将会形成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产业。就目前来看,工业云服务、工业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应用都有可能成为或者催生出一些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制造与服务融合的趋势,使得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新体系。

 

第五是组织创新。在工业4.0时代,很多企业将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组织再造,现有的组织体系将会被改变,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组织模式将会出现。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将会加快普及,进一步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企业组织管理创新,也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重要内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大原则、四大核心要素、四个管理域中都涉及如何围绕企业获取可续的竞争优势,不断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

 

二、温州企业对接工业4.0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小商品制造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抢占全国市场,创造了温州制造业的辉煌。如今温州电气、服饰、鞋业、汽摩配、泵阀五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制造实力与规模。

 

温州制造能否走上工业4.0快车道,重现过去的辉煌,摆在了市政府和各企业的面前。正值市政府重振温州实体经济,打造时尚产业,转型温州制造发展之路时刻,迎来了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难得的机遇。据悉,在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跃迁的路上,温州民企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拥抱工业4.0的急先锋,他们结合企业自身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化制造路径,成效初显。

 

乐清康泰电器是一家集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于一体的电子企业,经由市科技局、温台生产力促进中心牵线,与台湾管顾钜群联盟和华宇企业管理公司开展合作,进行生产线的诊断与优化,改善电气设备、车间管理,达到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管理,获得了“施耐德供货商大奖”。

 

报喜鸟服饰从2014年开始布局工业4.0智能化生产,通过近一年的规划、实施、试运行,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已经改造完成,通过工业4.0智能化生产,克服服装个性化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的瓶颈,率先实现“个性化缝制不降低品质,单件流不降低效率”这一服装定制的最高生产目标。接下来,报喜鸟将以工业4.0智能化生产为支撑,打破个性定制难以规模生产的瓶颈,做深全品类个性化定制领域。计划到2017年,定制将占公司自有品牌总销售额的50%。

 

然而,由于温州的制造业大型企业少,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工业制造技术在工业2.0-3.0的阶段上。在走向工业4.0的路上,仍有许多制约条件。

 

1.温州企业工业设备大多数处于中低端技术水平,需要完成自动化改造,达到工业3.0阶段,才向工业4.0智能化冲刺。工业设备技术条件仍待提高,工业技术基础薄弱制约企业发展。

 

2.工业4.0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除了大型企业有一定高级人才聚集之外,中小企业人才普遍不足。人才招聘困难,聚集困难,流失容易,是中小型企业的通病,不管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高级技能人才,中小型企业普遍短缺,这是掣肘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技术设备需要升级换代,技改资金如何融资又是一个难题。中小企业资本金大多带有沾亲带故因素聚集的、家族式的居多。虽然资金的聚集比较容易,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但是聚集带有很大的排外性,一般只限于家族成员入股,不利于扩大化再生产,不利于企业设备升级换代。

 

4.从目前看,许多中小型企业主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工业4.0的认识只略有知晓,认为目前还用不上。很多企业还不知道工业4.0状况。企业界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不足仍然存在,舆论宣传不够,行业协会理论水平不足,无力引导企业了解,掌握工业4.0知识。

 

三、温州发展工业4.0的建议

 

虽然,制约温州工业4.0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设备先进性不高,高级别人才不足,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局限性及中小型企业主的认识不足等。针对上述制约因素建议如下:

 

1.高级人才引进企业实行两条腿走路,即直接引入企业。另一种是引进人才有难度。我们不妨远程聘用,即高级人才可以不在企业办公室上班,却时时在办公的电脑上。人员在国内国外都如在工厂一样,通过互联网就象上班一样解决企业的技术、管理、设计、方案、问题等等,使受聘人员身在家庭心在工厂。为愿意受聘用但又不愿意来温州的人才找到解决办法。

 

2.政府牵头建立以高校为依托,温州龙头企业参股的科研中心,负责温州企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既可解决中小企业人才不足,资金紧缺的局面,又能为温州在知识产权研发领域开创成果。

 

3.普通高校毕业生学非所用严重。高技能高技工人才短缺,亟需培养。温州高校应该多招技能技工专业,对准温州支柱产业,为企业输送人才。

 

4.出台鼓励企业股份向高管和职工扩张以及允许向职工集资政策,使企业走出家族内部集资的藩篱。引进企业高管、职工的股金,以及债券集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5.成立温州工业4.0指导委员会,实施政府发展计划,制定计划进程,指导分析企业具体方案,解答企业管理技术疑难。

 

6.根据市十三五规划,制定温州工业4.0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近期行动纲领,以及温州五大支柱产业的特点,制定优先发展产业和重点扶持的产业,支柱产业紧跟世界先进技术潮流,制定企业工业4.0具体实施方案。

第2篇:智能制造技术概念范文

关键词:德国“工业4.0”;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措施

2011年,德国联邦教育局和研究部推出德国“工业4.0”,与美国倡导的“工业互联网”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相似,核心是智能制造,,主要是为了提高德国制造工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1]。“工业4.0”是德国政府对整个工业发展过程重新划分而提出的一个新颖概念。提出这个概念的德国产业界和学术界人士认为,技术不断精进的情况下,工业发展历经机械化的“工业1.0”、电气化的“工业2.0”和自动化的“工业3.0”三个时代后必然会步入智能化的“工业4.0”阶段。智能化时代,核心技术特征是“虚拟—实体系统”。“虚拟—实体系统”是指工业发展会以原有的互联网和信息系统为基石,融入服务网和物联网的新血液,紧密衔接实体世界与虚拟的信息网络,形成新的智能整体[2-3]。在工业范畴中,“虚拟—实体系统”可演变为以智能代替人控的“智能工厂”。在“智能工厂”中,可进行交互控制的智能机器提供生产,保证生产信息可以实时监控和传输;大数据存储系统保障核心控制系统,串联起生产原料采购入库、产品制造检测、成品物流输送等整个完整的流水线,同时可收集各环节传来的信息,以人工智能对其分析判断,决定具体的生产方案,并自动完成加工制造。这样就形成了精准按需生产、高度个性化制造的模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的目的。德国“工业4.0”的出现无疑会撼动传统加工制造的机械产业部分,并迫使其产生重大变革,所以从事该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紧跟产业改革的步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到改革与发展一致前进。同时,机械行业相关的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因此必须改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从教育源头抓起,逐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最终变革产业模式。

1建立绿色智能化制造的新理念

“工业4.0”概念的核心为智能制造,希望工业生产全面使用智能系统指导生产过程,做到人机互动,甚至可以将3D技术融入工业生产中。因此,培养储备力量的教学环境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工业变革,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打破传统粗放生产的旧观念,形成创新的智能制造新思想。作为未来生力军的学生,尤其是机械、电子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在高校学习中形成符合“工业4.0”要求的智能化生产新思想,这也要求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出与智能化制造相关的引导。

2教学内容多样化和具体化

虽然德国“工业4.0”的技术涵盖的领域较为广泛,但核心基础均为机械。因此,要求未来的机械工程师不仅要在自己的机械专业做到高精尖,还需要对相关电子、信息等专业知识有足够的储备,而学校机械专业在其培养计划中都应意识到学科的交叉学习,并做出相应改动。全面改革的德国“工业4.0”是希望智能化的工厂和生产系统能够代替传统方式。因此,机械专业学生的课程计划应涵盖与此智能化相关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通信系统等课程。因为课时无法兼顾的学校,也应尽量利用课外实践课、选修课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挤出时间为学生解答疑问,帮助学生弥补相关知识,从而拓展机械专业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3引导学生向着知识多元化发展

“工业4.0”的实现要求其从业人员掌握了解自身专业和相关领域的知识。因此,作为未来生力军的学生,在储备知识的阶段需要涉猎多方面知识,多元化发展,做到本专业高精尖,相关专业全了解,以成长为全能人才。但是,现在的高校教育制度仍旧是学分制,造成了学生学习十分局限的现状。学生很少主动与其他专业学生交流,学习知识面狭窄。所以,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为学生安排与其发展相关的系列专题讲座,定期举办跨专业学习交流会,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身知识素养,鼓励和引导学生成长为适应时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4基于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德国“工业4.0”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创新,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因此,积极参与专业学科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工业4.0”采取新的协作工作方式使工作可以脱离工作场地,直接利用虚拟网络和移动遥控的方式指导生产,员工管理自更高,大大提高了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在配套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转变学生对行业工作环境的旧观念,以培养未来的优质机械工程师为目的,不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提前适应智能化生产的工作氛围。“工业4.0”是德国提出的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也同样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其中提高高校机械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素养是重要的基础工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来适应机械行业的发展,致力于培育专业突出、综合能力强的全能型人才。

作者:程婧璠 陈帆 付娟娟 毕立彩 刘小宁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晏越.“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综述[J].科技风,2016,(16):185-186.

第3篇:智能制造技术概念范文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2-0099-01

1机电一体化概述

随着微电子技术逐渐渗入到机械工程中,导致机械工程与微电子技术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新概念—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把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及机械技术有效融为一体,促使设计人员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采用现代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智能控制

2.1智能控制概念及作用

智能控制系统是指能够模拟人工智能或具有人工智能的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是一个知识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两部分:智能控制器和外部环境。如图1所示为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智能控制通过分析归纳广义被控对象的各类固有知识和信息,并对这些知识和信息进行处理,使系统处于最优状态。

2.2智能控制的特点

智能控制理论源于传统控制理论,但又不同于传统控制理论,传统控制理论只是智能控制理论的一部分。传统控制理论研究的是被控对象,而智能控制研究的是控制器本身,并且该控制器的模型为知识系统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广义模型。相比于其他控制理论与方法,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智能控制可以模拟工人智能,模拟人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问题的推理和求解能力。

2)高层控制是智能控制的核心,智能系统能从全局出发,求解广义问题和控制复杂系统。

3)智能控制系统不仅具有变结构的特点,还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判断决策和较高的容错能力,从而促使系统处于最优

状态。

4)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补偿能力。

5)智能控制遵循“智能递增,精度递降”的基本原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3.1智能控制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在控制参数方面,机器人要求控制参数是多变的;在动力学方面,机器人具有时变性、非线性和强耦合的要求;在传感器信息方面,机器人具有多信息要求;在控制任务方面,机器人具有多任务的要求。分析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的特点可以发现,智能控制非常适合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如今,在机器人领域的很多方面都应用了智能控制技术。例如,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机器人手臂的动作、姿态;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对机器人的行走路径、停留位置和躲避障碍物等动作进行控制。

随着智能控制方法的不断发展,它们的实用性、可靠性和优越性已经在很多应用系统中得到证明。神经网络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功能,通过利用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和权值的分布表示特定的信息,并对各传感器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最后以直接自校正控制等方式对机器人进行控制;模糊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建立在模糊集合、模糊推理和模糊语言变量的基础之上。模糊控制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的建模、控制等很多方面。模糊控制首先对被控对进行建模,在同时考虑控制规则和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器,对机器人机械控制;在设计与规划机器人路径的时候主要用到免疫算法,再结合遗传算法和进化算法,可以对控制程序和控制技术进行优化。

3.2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的应用

智能化是当今数控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数控领域应用智能控制成为人们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如对制造网络通行能力、加工运动的模拟、推理和决策能力、智能编程、智能监控、自寻优等功能的要求。数控系统中的某些模块通过数学建模及传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但是数控系统中的很多环节因为缺乏准确的信息,无法通过数学建模和传统的控制方法实现,这时就需要通过智能控制方法和理论实现。利用模糊推理对数控机床进行故障诊断,利用模糊控制优化加工过程,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对某些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插补计算、故障诊断;利用专家系统可以实现对某些难以确定算法或结构不明确的情况进行推理计算。另外,利用专家系统对多个数控机床维修专家的经验进行综合,并收集现场故障信息,再根据合理的推理规则,结合故障情况提出相应的维修意见。

3.3智能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伺服系统是机电一体化典型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一种转换装置,通过转换电信号以实现机械操作。交流伺服系统非常复杂,由于存在强耦合、负载扰动、参数时变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不可能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只能建立起与实际情况相近的模型,该模型难以满足某些厂家对系统高性能指标的要求。如果能引入智能控制系统,交流伺服系统将不再需要精确的控制器参数和数学模型就能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标。

3.4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传统机械理论的有效结合和制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不断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机械制造系统利用智能控制技术,模拟机械制造专家的智能活动,从而提高制造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水平。要在机械制造中实现智能控制,首先必须结合机械制造特点不断发展与完善智能控制理论、技术和方法;其次,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和对信息的处理功能,对零部件的加工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利用控制技术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加工机械零部件。

4总结

智能控制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质量。智能控制相对于传统控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目前为止,智能控制已经在机电一体化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我们仍需不断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明,陆琴.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6,8:38-40.

[2]王敏,温斌,王秀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J].太原科技,2006,6:56-60.

[3]陈雪梅.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智能控制的有效应用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2010,14:7.

[4]董勇,谢士敏.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体会[J].数学技术与应用,2011,10:93.

[5]王成勤,李威,孟宝星.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8,8:280-300.

第4篇:智能制造技术概念范文

通过对A股市场相关领域的梳理,《英才》记者发现A股中确实有一些企业具有发展人工智能的潜质。

人工智能产业是新兴领域,相关上市公司几乎没有打通基础和应用层的布局,更多使围绕原有的制造、金融服务、IT等领域进行技术的转型升。虽然我们已经尽量放宽入选标准,但在众多候选公司中我们也仅仅选出8家有一定实力的公司。

科大讯飞(002230.SZ)

概念指数: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及电子政务系统集成的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是我国众多软件企业中为数极少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其语音合成核心技术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在国内语音核心技术市场合作开发伙伴已有500家,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公司目前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是达到80%以上。公司以智能语音技术起家,但已逐渐在语言,语义领域形成优势。

机器人(300024.SZ)

概念指数:

公司大股东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智能化较前沿的机构,公司洁净机器人形成系列化产品,主要应用在半导体、平板显示等高端市场。2012年,公司增资800万元获得上海智网络20%的股权,该公司在中文人工智能分析及信息整合服务领域取得突破,并拥有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人工智能信息交互平台“小I机器人”,小I机器人是中国最大的智能机器提供商,应用覆盖智能终端、智能客服、互动营销等方面,用户超过5000万,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小I机器人推出微信版机器人,并帮助招商银行成功推出国内首个微信上智能互动服务商业应用,小I智能客服机器人拥有全球最领先的第六代中文智能人机对话引擎。

恒生电子(600570.SH)

概念指数:

公司是中国知名的金融、证券等软件开发商之一,也是电信、期货、电子政务、安全、软件外包等领域重要的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公司在大型信息化、电子化应用项目上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对数据库应用、跨平台通信、嵌入式系统等技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实时联机交易、业务管理系统、电子政务、软件外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在多个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2016年成立了恒生研究院,负责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紫光股份(000938.SZ)

概念指数:

公司业务领域广泛覆盖IT和通讯的主流方向,公司参股公司紫光优蓝(占20%),注册资本为500万元。紫光优蓝是国内领先的家用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公司,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智能感应等各方面都是行业的专家。公司产品覆盖幼教机器人、老人陪伴机器人等。公司爱乐优家用机器人为“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获得科博会科普产品金奖、中国自主创新产品新锐奖等。紫光优蓝的国内第一条生产线―巴罗科技爱乐优智能机器人项目成为目前国内最大家用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

拓尔思(300229.SZ)

概念指数:

公司是中文全文检索技术的创始者,国家重点布局软件企业。主要从事以非结构化信息处理为核心的软件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核心软件产品包括企业搜索、内容管理和文本挖掘等相关平台和应用软件;从事相关行业的信息化工程咨询、开发、实施和维护服务;提供基于非结构化信息智能处理技术的在线软件运营和信息服务。公司自主研发的TRS系列产品已被国内外3000多家企业级机构客户广泛使用,覆盖了众多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门、国内主要新闻媒体、大型企业集团等。公司是中国非结构化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梅泰诺(300038.SZ)

概念指数:

公司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双主业"的布局。在新业务领域持续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借助研发投入和外延并购实现布局。其中2016-2017年互联网等新业务盈利占比将分别超过50%, 80%。人工智能算法作为底层技术,大数据是算法实现的基础。今年3月,梅泰诺发起成立"北京盛世泰诺股权投资基金",作为北京市政府重点支持《<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的政府引导产业基金之一,并且是唯一专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基金,说明梅泰诺在该领域的布局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首肯,此次成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及新任高管的聘任无疑是其"大数据+人工智能"战略落地的进一步佐证。

神思电子(300479.SZ)

概念指数:

公司是身份识别领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专业从事智能身份认证终端和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公司以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应用为业务切入点,针对金融行业账户实名制与EMV迁移、公安行业身份核查与实有人口管理、人社行业新型社保体系建设与人证同一认证等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为依托,专注智能卡应用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等,公司关注大数据处理、智能视频分析、数字城市与智能社区等新业态,架构差异化行业解决方案,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与行业应用系统软件。

赛为智能(300044.SZ)

第5篇:智能制造技术概念范文

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就是设计,它也是一个加工知识的过程。设计活动展现出人类特有的智能行为,机械设计也一样。千百年来,人们完成设计都是依靠智能的构思和手上操作,只是近期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在实施机械设计时更加广泛地运用计算机智能技术完成辅助设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AD,主要是加快了机械设计中人们对于图形的处理速度及计算数值的效率。机械设计智能化需要将设计理论跟智能工程结合在一起,并以自动化智能工程为基础,进一步建立更能反映出人们智能水平及自动化程度的机械设计理论、技术,促使机械设计自动化能够更好地诠释设计活动,最终提升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在机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技术方面,我们应当重点研究设计过程中人的思维规律及信息流。因此,机械概念设计智能化的实现也是提升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要继续解决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2培养自动化复合人才

要想发展并推广应用各种新的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就需要持续引进一系列的新概念、新理论及新技术,不断将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当中的某些设计观念及技术进行升级甚至是替换,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出一大批兼具技术素质及研究理论的优秀复合型工作人才。机械设计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机械制造业也将更加依赖科学技术及知识。这种全新的自动化设计模式对于工作人员的经验、技艺等的要求将越来越低,更多地是需要他们提高自身的自动化设计知识及技能。技术人员跟一线工作人员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直至消失,因而机械设计制造工人应当拥有高层次的管理能力及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所以,机械设计及制造企业应当加快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并充分发挥出人才资源的优势,大力推广应用自动化设计技术,最终达到提高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的目的。

3全面创新自动化技术

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时代,不仅仅是经济在飞速发展,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从当下我国的国情来看,发展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完善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所面临的不仅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问题[2]。机械设计制造在选择使用自动化技术后,其生产方才可以改变传统的机械化模式,逐渐过渡为机械控制自动化模式,最终实现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先以单个部门自动化的实现为基础,才能逐渐达到全行业的设计自动化,最终实现机械设计过程的全面自动化。从目前我国机械设计自动化的具体程度来看,中国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跟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应当积极以国外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发展进程为参考,不断追求创新,致力于我国机械设计自动化现状全面开发新技术,尽量少走发展的弯路,大大提升我国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争取尽早与国际机械设计自动化接轨。

4结语

第6篇:智能制造技术概念范文

关键词:工业4.0;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1 概述

工业1.0是以蒸汽机为标志,以蒸汽动力取代人类劳动力,从而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进入工业时代。工业2.0是以电气化被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械取代蒸汽动力,工业也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时代。工业3.0是以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为标志,使生产制造业的自动控制能力大大提高。工业3.0即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70年展至今,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消费能力,众多工业产品已进入了产能过剩时期。以中国服装制造业为例,2015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生产299亿件服装,国内消费90亿件,剩余200多亿件无市场,贱价外销80亿件,去年一年库存120亿件,服装行业近几年累计的库存保守估计至少在500亿件以上。工业3.0以来,传统的工业技术一直占据制造业的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工业技术的弊端已显露出来,如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企业对产业信息掌握不全等问题,都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因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第四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2 德国工业4.0

德国于2011年初步提出工业4.0概念,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概念渐渐引人注目。其意在坚守德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从新引领全球制造业,抢占市场先机。德国工业4.0是一个跨时代的新兴概念,它的战略框架可以用“1438”模型阐述。包括:“1”个网络、“4”大主题、“3”个集成、“8”项优先行动计划。[1]

“1”个网络是指CPS(信息物理网络系统);CPS的任务是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与通信、准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等功能。

“4”大主题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智能工厂是工业4.0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着力实现智能化生产系统及互联网分散生产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是将人机互动、3D打印等顶尖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实现灵活性与个性结合的工业互联网制造。[2]智能物流是指在网络通信平台上利用先进的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来实现物流过程的高效率的优化管理。在功能上要实现6个正确:即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商品、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数量、正确的价格。智能服务是应用多方面信息技术,以客户需求为目的跨平台、多元化的集成服务。

“3”个集成是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3”个集成能让通信设备通过信息物理网络系统建立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和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和服务双方交互联通,达到横向、纵向及端对端的高度集成,集成是实现工业4.0的重点也是难点。

“8”项优先行动计划是标准化及参考架构、复杂系统的管理、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监管框架、资源利用效率。[4]

以德国力士乐公司利用工业4.0在智能制造的应用为例,位于德国洪堡的工厂在原有生产线上进行改造,构建了工业4.0生产线。一条多功能生产线可生产出200种液压阀的组装产品,并且不需要更换工装,产品切换时间降为零。生产线将产品与人及设备智能联接起来,由九个智能、自主的工作平台组成。通过射频芯片产品由生产线独立控制,每个工作平台为工人显示所需完成的工作及步骤,不需要人工修改从而将生产线的效率提升10%。工作平台上的物料架只提品所需零件,让库存减少30%。同时利用生产线纠错、偏差管理的APP提升可操作性,只需一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操作。每个工作平台根据蓝牙标签自动识别员工,同时能根据工人的要求调整工作区域、语言、资质及偏好的字体大小。互动制造系统能实时采集,分类筛选生产数据。员工可以实时查看生产数据快速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同时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此生产线实现了人、机、物、网络的优势互联。

3 中国制造的现状及发展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19.8%,第一次超越美国的19.4%。把美国保持了100多年的“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的头衔揽于怀中。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缺口日益凸显。越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却拥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一半。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利润面临进一步被稀释的威胁,并且已经出现逐渐被取代的趋势。2015年前3季度浙江温州已有4成企业面临倒闭,广东佛山80%的企业资金吃紧,10%的企业处于“关门不倒闭的状态”。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工业增加值在今年上半年多处出现负增长。[6-7]如果我国企业一方面丧失生产制造优势,另一方面在技术、服务等方面后劲不足始终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那么,我们会在国际制造分工中陷入两难境地。中国制造业在近些年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让中国制造业在未来十年有了明确的战略指导及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成为改革着力点。这些领域需要投入大量的创新研发资金,需要军工企业、大型国企、高校科研机构通力合作。同时,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中国制造业最有潜力的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占到了所有企业的99%,创造了中国60%的GDP。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研发创造是超过大型企业的。中国65%的专利来至于中小企业,75%的发明创造来自于中小企业,80%的新产品也来自于中小企业。中国制造的未来不仅是要依靠大型企业,更需要中小企业的创新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吕志.工业4.0时代制造业智能化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万晨光.初探工业4.0[J].工业,2015(22).

[3]杜艳梅.论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J].科技风,2014(18).

[4]张君薇.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科研,2015(36).

[5]余丰慧.“中国制造2025”关键在创新[J].金融博览(财富),2015(4):23.

[6]赵雨.浅析“中国制造2025”.[J].经济,2015(3).

[7]闫立新.企业获利能力分析[J].中国经贸,2013(16).

[8]曲风.“中国制造2025”探秘[J].新产经,2015(4):1.

[9]陈渊源.吴勇毅.“中国制造2025”如何破茧解题?[J].企业管理,2015

第7篇:智能制造技术概念范文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型制造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从字面上来看,新技术和高效率是智能制造的关键词。但提出“工业4.0”概念的德国人却不止是从这两个关键词来解读智能制造的。

德国人的“工业4.0”概念强调了设置管理,这不只是在生产层面上的,是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企业制造的管理模式。而在美国,先进的制造业是以智能工厂为核心,整合产业链条,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此,服装业所谈的“工业4.0”是在管理和整合的行业语境下,如何实现智能化发展的问题。

当前的服装制造业具备云技术时代的显著特征。“制”与人的思想有关,强调的是智慧和思维,“造”代表的是产业的传统加工方式,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智能化的产能制造方式。可以说,智能制造是在技术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时,出现的一种新思维、新策略,它是对于传统生产模式的发展,并且外延到产业管理领域的新模式。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技术和工业技术的结合体,在未来必然会形成一个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新体系,将改变制造方式、服务方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由此可见,中国服装业的智能化方向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进步,还要围绕消费需求的变化走向智慧发展,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对产品和市场本身充满尊重、对产品附着能量以及在整个过程树立精益求精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工业精神。

成就“智造”动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兴森跟踪分析了服务行业内最主要的32家上市公司在近8~10年间的经营数据。他的发现是:上市公司的利润和基本回报率都在下降,目前的库存天数的平均值已达209天。当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窘境”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智能制造应用了信息化和自动化,它带来的“人+机器人+智能设备”的新组合以及定制化的生产线让很多企业看到了成本节约、控制库存的“捷径”。

近几年,智能工厂逐渐成为服装企业整体布局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年7月,无锡一棉的高档紧密纺精梳棉纱生产车间成为江苏省首批示范智能车间之一;9月,红领・酷特的智能工厂正式对外共享??

然而,新技术和新装备到底是不是服装企业的救命稻草?李兴森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企业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有效产出,让消费者喜欢你的产品,让产品能够卖出去,把钱收回来。其次才是降低成本、控制库存,我们要把如何在低库存的情况下提高销售作为核心目标。”

理清推进智能制造的根本目的,才能更好地认清中国服装业的智能制造破题才刚刚上路。

“杰克开发的智能裁剪房通过100多个生产器抓取设备运行的相关数据,方便管理者做出决策和改进。事实上,智能裁剪房这样的技术已经成功解决了流程间的自动化问题。可以说,缝纫企业的技术储备根本不是问题。”在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卫星看来,智能制造如何推进,根源是需求,是服装企业能否接受成本的问题。“如果需求到位了,成本基本符合客户的预算,马上就可以普及。”

来自报喜鸟的反馈或许可以佐证郭卫星的判断。报喜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信忠表示,报喜鸟应用了信息化和自动化,生产成本与以往批量生产相比并没有提高,但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以往一名工人一天只能加工一件衣服,但现在平均达2.5件。”而在智能化生产中,每一件服装的所有环节成本、工资核算都在无线射频识别器识别之后自动生成,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

近日,海澜之家也宣布投资13.07亿元建设“智能化物流仓库建设项目”,计划建设6个智能化仓库,项目满负荷运营后将具备15000万件/年的物流周转能力。据海澜之家披露,财务上,该项目正常年可实现收益3.6亿元,税后内部收益率9.57%;企业管理上,项目实施可以有效整合企业供应链,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仓储物流保障,实现供应商、企业与门店的三方共赢。

聚焦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

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业的生产将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售后之间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吴迪将服装业的智能制造划分为六大领域――设备、产品、生产过程、制造方式、管理和服务。“Made in China”享誉全球,技术门槛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并不是最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业内所倡导的“中国质造”搭上“中国智造”的顺风车,归根结底还需提升软实力。

在这其中,管理和服务作为延伸至思维领域的“触手”,在颠覆传统框架、转换新思路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管理的智能化将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固有框架,做到多模块的综合集成――如将企业的设计系统、营销系统和生产制造系统无缝连接;开发专家库、知识库等智能决策系统,以达成智能决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针对于手机智能终端的新模式和功能等。

服装的智能化则不再只分为售前、售后,而是贯穿于全程的定制化、信息化服务。“‘工业4.0’的核心是花很少的钱,定制消费者想要的东西,所以在未来的‘工业4.0’时代,我们更需要个性。”在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山看来,这种对于定制个性的表达不只体现在产品上,还应落脚在服务中。

在中小企业数量占多的服装业中,服务的智能化多体现在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建设中,这种以“平台、工具、服务”为核心,着力提供配套服务的公共服务云平台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在2014年底正式上线的“常熟服装在线”,就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小而美”的服装类商品专业平台,对部分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可操控的综合服务。

吴迪表示,“公共服务云平台是服装业中一种很有前景的服务形式,我们可以做的尝试很多。”比如服装企业能够通过云平台,设置电子标签,对售出产品进行跟踪、追诉。并且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服务。同时,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协同设计、众包设计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设备供应商还可通过远程服务平台对设备进行现场交付,提供在线检测,软件服务企业也可提供软件租赁等服务??

我们离“人机合一”还有多远?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在其提出的“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企业主体”的十六字方针中,企业作为推进智能制造的主体,不仅要搭建“人+机器人+智能设备”的一体化智能系统,更需将人与机之间的理解和协同根植在这一具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的智能体系之中。

不过,要经历哪些阶段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智能制造的“人机合一”境界?在中国服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东华大学教授闻力生看来,中国服装业至少还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实现自动化制造阶段,特别是流程自动化制造,主要表现在提前集成CAT、CAD、CAM,实现个性及批量定制自动生产系统;二是实现部分智能自动化制造阶段,形成“工业机器人+仿人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三是实现智能化制造阶段,要实现所有服装加工设备的智能化,真正实现人、机器人、智能设备之间的“感、知、联、控”。

而在实现“人机合一”之后,智能制造还将向着社会化制造转变,从智能工厂走向社会公众的参与,服装业的智能制造将从概念化脱离,揭开神秘的面纱,强调大众时尚的参与。对此,闻力生举了3D打印技术的例子。

第8篇:智能制造技术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自动化 信息技术

1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工业变革,它们代表了三个重要的工业革命时代,分别是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以及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完善,人类正在经历着第四个重要时期,它是可以促进产业变革的智能化时代]。现如今,有很多人们指的关注的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信息是:2011年由美国倡导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任期间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创新网络,这个网络用于建设国家的制造行业;2014年,德国的汉诺威举办了工业博览会,在会上,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概念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在2015年的5月18日,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口号。发达国家关于工业化改革的行动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信息,那就是工业化改革即将迎来大的突破、大的技术变革,每个国家都想在制造业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面对此种情况,我国的高等教育即将面临新的挑战,培养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人才是被迫切需求的。

2 满足“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2015年,在只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工信部苗圩部长提出“中国制造201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实现智能制造就是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及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目前,在我国创新型与专业型人才较为短缺,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培养我国自己的自动化专业人才迫在眉睫。“中国制造2025”需求四个方面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2.1 中国制造2025”的自动化信息技术需要人才

2025中国制造需要的是高端智能人才,智能人才者是信息技术的执行者,自动化的对设备、工程机械及技术参数进行数据重组。只能这些自动化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才标志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实现。

2.2 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人才

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去处理以及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与信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如果遇到复杂繁琐,甚至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人工智能技术就会凸显出它的自身优势。此种技术如果应用在制造业中必将促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3 需要软件类人才

智能化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从最初的产品开发、设计、外包、生产、最后到达交付环节,这些都有它的身影。智能化工厂的重要基础就是软件,优异的软件性能是决定制造业可否实现智能化的关键,软件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操作接口是否人性化、运算平台连接是否有高的效率、云端运算是否为跨网络模式等等。

2.4 中国制造2025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现阶段,网络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各类自动化信息技术中广泛应用,在这种大环境下,制造业中的自动化技术将成为一项复合性的专业技术领域。传统的单一性专业人才已经不适合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未来制造业需要的是一专多精、多专多精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要想以“中国制造2025”对自动化技术提出的新要求为基准,培养出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人才,改革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的。首先我们要在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达成共识,对需要改变的内容、需要革新的内容以及需要增加的内容,都应该深思熟虑,形成共识,最后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完善改革后的内容。

最近几年,很多试点院校已经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共同的特点有三个:

(1)使学生们拥有扎实的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开设了多门课程,例如:优化理论、自动控制、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理论等等;

(2)加强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能力。网络技术、控制系统仿真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被开设;

(3)具有针对性地补充学生们自动化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楼宇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等课程都应该被引入日常教学中。虽然这些方式对自动化人才专业的培养模式起到了一定的改革作用,但是并不能满足未来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这些改革项目改变的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缺少技术实践层面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对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中国制造2025”的出现对很多技术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设计技术方面,国家提出在未来我国的先进设计技术要以绿色环保、智能化、协同性为发展目标。再比如,国家也提出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应该被快速实现。在某些重点领域的试点单位,已经建立了智能化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智能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面对未来更加快速的技术革新,当前我国高校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还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去满足制造业新技术的要求。根据现有形势,应该调整教学内容,需要在日常的培养模式中加入智能感知技术、智能规划技术、集成电路原理、物联网技术以及虚拟化技术等等。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知识的快速革新,在校期间,学生们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只有通过合理的培养模式以及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目标。在我国近500所高校设有自动化专业,如果这些高校都可以找到适合本校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输送更多自动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6).

[2]余东华,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的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5(04).

[3]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鹇[J].中国工业经济,2015(06).

[4]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刘桂涛(1972-),男,湖北省云梦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湖北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与电气节能。

第9篇:智能制造技术概念范文

长期以来的效率低下问题更多地出现在系统层面,而不是个体机器层面,其复杂性已超出人类操作者的能力。但是运用互联网创新,有可能通过数字智能而增强机器的水平,从而创造激动人心的新机会。”这是GE工业互联网白皮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GE于2012年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定义是将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其带来的机器、设施和系统网络与互联网革命的最新成果(智能设备、智能网络和智能决策)相融合。确切的说,是工业+互联网,但是两者的融合绝不是简单的1+1。

作为传统的设备制造商,GE在过去的100余年间关注的是设备的技术创新和销售,但在最近的二三十年,设备销售本身已经不是最有利润的业务,反倒是工业业务的服务占比有显著提升。

在GE工业互联网的业务版块中,航空业是天生的宠儿。作为设备制造商,GE需要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持续监控,配备有大量的传感器,这些数据连接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另外,GE亚特兰大的监控中心也在监控全球六千多台燃气轮机,能源和水处理集团的风能业务中,风机上也装有传感器,在不同的风力环境下,风机之间可以“对话”,自动调整叶片角度,最大限度地输出风能。借助于智能技术,GE在风能领域保持北美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