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姆定律特征范文

欧姆定律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姆定律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欧姆定律特征

第1篇:欧姆定律特征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难点

结合以往教学实践经验整理论述,发现有关初中阶段物理课程内的电功率教学难点,始终限定在电路结构分析和计算公式灵活选取层面。事实上,大多数初中生对于欧姆定律可以说是耳濡目染,相关性计算操作训练也基本上能够驾轻就熟。因此,后续的挑战任务内容,便是针对电功率计算过程中的公式科学化选取规则,加以细致化验证论证,并快速将内部诀窍倾数灌输到学生思维体系架构之中。相信长此以往,对于初中生群体物理知识结构细致化修缮和今后升学压力轻松克制,能够发挥前所未有的巩固效果。

一、初中阶段物理电功率知识教学难点特征的客观论述

首先,知识结构机理综合性显著。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以往熟练掌握的欧姆定律、串并联规则,以及力学知识内容,进行相关性数据定量化计算验证。

其次,与生活实际状况联系过于缜密。在初中阶段研习电功率知识,必然会接连引入各类电功率概念机理、实际测量等探究性任务,确保学生在特定情境感染下,自主强化自身动手操作潜质,并在今后善于发现并解决生活中一切和物理电功率知识相关的问题。在如今发达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各类电器,虽然说大部分初中生尚未掌握内部核心工作原理,但是透过相关题型的计算过后,就可以大致了解透彻。由此看来,不管是透过课程规范要求角度,或是物理知识生活化应用角度界定,电功率知识点始终发挥着高效的传输引导功效。

二、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合理教学策略内容的细致化解析

1.课堂教学理念的全面改良设计

其强调的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正式引入电功率知识环节中,需要在课堂内部主动创设一类生活化感知情境,借此吸纳学生关注意识,令其愿意参考各类知识内容,并进行实验方案综合性猜想设计,方便教师进行审核和改正。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始终被认定是学生的引导、合作角色,一旦初中生思维出现任何瓶颈限制危机,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范围内洞察并赋予精确化点拨。也就是说,教师的核心动机,在于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索电功率知识运算规律,同时联系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实验操作,令其建立应有的物理科学探索精神。

2.建立起明确的电功率知识教学引导指标

首先,作为专业化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电功率知识传授期间,需要同时关注个体情感价值观熏陶实效,提倡现场学习交流模式的多样化表现特征,真正令学生透过生活掌握各类物理知识,同时做好今后应对社会各项职业挑战的准备工作。

其次,督促初中生尽快地熟练掌握电功率相关计算公式的应用规则。事实上,任何公式都存在专属的适用规则,只要确保初中生能够将这方面细节了解透彻,就能尽量规避日后解题过程中公式错用问题。有关这部分公式类型具体表现为:

(1)原始公式。电功率的定义式P=W/t,适合于任何电路;经验式P=UI和W=UIt,适合于任何电路;焦耳定律Q=I2Rt,适合于任何电路;经验式W=UIt,适合于任何电路。

(2)推导公式。结合欧姆定律I=U/R及其变形公式U=IR和R=U/I来推导。因此,适用条件应该和欧姆定律相同――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推导公式P=I2R和W=I2Rt,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推导公式P=U2/R,W=U2t/R,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3)关系式。根据电路和不同材料的特点,得到的关系式W=Q,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另外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

(4)比例式。主要是透过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公式的合并特征,形成的一种与串并联相关的推导式。如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P1∶P2=I∶I=R∶R,证明在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综上所述,物理公式始终是验证与解决电功率问题的最佳适用性媒介,如若教师能够在最短时间范围内,令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上公式内容,同时自主修缮自身价值观等思维体系,相信对于此类群体今后升学挑战和职业发展前景等,都能发挥出理想的辅助推动功效。这便是如今全面突破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教学难点的核心策略,希望能够适当引起相关主讲教师的关注。

第2篇:欧姆定律特征范文

1创建赞美环境,保障自主学习。

自主性学习离不开好的学习环境,创设民主、鼓励、赞美性的学习气氛,产生“情境效应”,让每一个学生满怀信心的展示自己的潜能和才华,是实现自主性学习的基本保障。鼓励与赞美性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不受威胁和干扰的情境下,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大胆探索与勇于发现的勇气。罗杰斯在他的学习理论中指出“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威胁不能排除,便会产生恐惧心理”;美国前总统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在我国的现实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怎样学会赞美学生,怎样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赞美的快乐,减少不利因素的威胁和失败的痛苦”。因此教师要善于正向的激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潜能和争取成功的勇气,一方面以语言形式如“祝贺你又获得了成功,希望你继续努力”等进行赞美,另一方面以“奖励分数、积分换奖品”的形式进行强化激励,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赞美、积分换奖品”的快乐,才能保障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一个长久的动力。斯金纳的“强化原则”指出“如果努力会获得成功并获得奖赏,将会继续努力”,教师坚持运用正向激励的方式赞美学生,当学生切实体验到教师的赞美与期盼时,便会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由热爱教师升华为热爱教师的教育,就会为了获得更多的赞美全力以赴争取更多的进步,从而获得高品质的教育效果。

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趣味性,在“寓教于乐”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电功率”的教学中,为了强化学习效果,可准备好两式卡片,一式六张分别是“I、U、R、W、P、t”六个物理量;二式三张分别是“I=U/R、 W=UIt、P=UI”三个基本公式。让学生在一式卡片中任意抽三张,选择其中一张作为“求的量” ;从二式卡片中选择一张作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公式;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事例,列举相关的数据与补充必要的条件来探究问题。一个学生从一式卡片中任意抽取的三张分别是“I、P、t”, 从二式卡片中选择的一张是“W=UIt”,提出的问题是“我在家晚自习时用的是30W的日光灯,平均每天使用4小时,按市价电费每度0.5元计算,一个月要交多少电费?”他通过如下计算“①W=UIt=Pt=0.03KW×4h ×30=3.6KWh;②3.6KWh×0.5元/KWh=1.8元”得出了一个月要交1.8元的电费。

在测定电功率的实验中,学生凭着好奇的心理特点,完成实验目标之后,觉得“好玩”进行系列性的猜想与研究“①本实验还有可能得出其他的结论吗?②换用别的器材,有可能得到本实验的结论吗?③利用现有的器材改变组合方式,有可能进行哪些问题的研究?④增加或减少一些器材,又有可能进行哪些问题的研究?”等。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依靠自己的能力就能解决,有的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解决,还有的只能暂作“悬念”留待将来再研究,体现了“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中得到培养。

在趣味性学习活动中,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构学习层次,实现自主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环境影响和实践经验等的不同,从教育角度看,每个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优与劣、学习速度快与慢、学习能力强与弱”等矛盾。 笔者认为解决矛盾的有效措施是“教师适应学生、重视因材施教、巧设目标层次、鼓励自主学习”,即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但要有基础性的整体目标,还必须有梯度性的层次目标。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善于将学习目标设计为三组:其中基础识记为A组、简单领会为B组、综合分析与应用为C组。例如,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整体目标是:什么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有哪些重要的应用?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层次目标A组为:你能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吗?如计算电流、电压、电阻等;B组为:怎样理解欧姆定律?怎样正确应用欧姆定律?C组为:(1)欧姆定律是怎样得出来的?你能设计怎样的实验对欧姆定律进行验证?(2)根据R=U/I,你能设计实验来测定导体的电阻吗?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两个片段的自主性探究,一是每个学生自主完成整体目标的学习;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小组的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性地选择一组或几组层次目标进行研究,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和研究任务,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先学后教”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带着问题去探究未知的知识;善于建构学习层次,让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自觉主动、积极乐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之中,高品质的实现自主性学习。

4巧分学习小组,促进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是以小组自主性学习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分组至关重要,小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在学期初就力争准确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别年龄等特征,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组成学习小组,每组平均4人,前后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各层次的学生约3人。为使小组活动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小组成员起到互帮、互学、互促的作用,组长一般通过教师推荐和组员评选产生,每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的勇气。

为了培养小组长的综合能力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一周来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完成“小组研讨记录表”及时反馈给教师。在这种活动中,①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②小组内的同学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互帮互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③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控和帮助学困生。

教师要善于对小组合作活动如“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交流协作、探究成果、回答问题”等进行奖励性的评价。实践证明,赞美性的及时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发展。

5改革考试机制,巩固自主学习。

考试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并为教学服务的重要手段,必须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多样性相适应。笔者在实践中将“传统式”同一要求的达标测试,改革为“分梯度、大容量、可选择”的多样性达标测试。特点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自主性的选答,得分累计达到要求即为合格或优秀。对于未被选答的试题,在分析试卷时作为练习进行研究。这种考试形式不但能体现试卷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而且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精神。

“分梯度”是指在设计试卷时,采用4:2:2:2的形式,即试题中基础知识占40%、简单领会占20% 、简单分析占20% 、综合应用占20% ;“大容量”是指试卷的知识容量比“传统式”试卷多50% ;“可选择”是指学生可以从试卷中自主性的选择70%的试题量进行解答,总分达到要求即为合格或优秀。“可选择”具有多重意义,学优生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竞争意识,选择的试题是以“分析、应用”为主;学困生这了让自己能够有较好的成绩,选择的试题是以“基础、领会”为主;中等生自主性的选择试题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这种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多样性相适应的考试,不但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自主性学习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使学优生保持优秀的成绩,中等生获得良好的成绩,学困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及格以上的成绩,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精神获得充分的体现。

自主性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和人的发展每个阶段的持续过程,终身教育家朗格朗说“只有当人们在少年时期就接受了一个良好的、合理的教育和适当的训练,他才会永不停顿地去学习和研究”,成功的教育和自主性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3篇:欧姆定律特征范文

一、直流电路分析

直流电路分析是其他电路分析的基石,它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核心,包括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含容电路的分析,直流电路中功和能计算。

例1 如图1所示为一火警报警器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2为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传感器,电流表为值班室显示器,a、b之间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

A.I变大,U变大 B.I变大,U变小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传感器R2的电阻阻值的变化情况。题中告诉我们,电阻R2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当温度升高时,电阻率减小、电阻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I总增大,电源内电路上的电压降Ur=I总r增大,由U=E-Ur可知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减小,又U1=I总R1增大,由U=U1+U3可知U3 减小,则电流表示数 I 减小。

点评:此题为直流电路分析中的电路动态变化问题,其特征是:电路中的某一个电阻或某一段电路中的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电路的电流、电压、电功率发生变化;分析方法是以电路的串并联知识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基础;基本思路和步骤是: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电阻变化分析是基础,干路电流分析是核心,内外电路电压变化是关键。此类问题常表现在电路故障分析,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移动和电路中的开关断开与闭合等所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

二、电磁感应电路分析

电磁感应电路是电磁感应现象与直流电路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电路,它以电磁感应现象为基础,结合直流电路讨论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主要题型有电磁感应知识中的图象分析,与力学、运动学的综合,与功和能有关问题的综合。

例2 如图2所示,固定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处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放在导轨上,导轨与金属棒的电阻均可忽略。初始时刻,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导轨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求:

(1)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

(2)若导体棒从初始时刻到速度第一次为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则这一过程中安培力所做的功W1和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1分别为多少?

(3)导体棒往复运动,最终将静止于何处?从导体棒开始运动直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为多少?

解析:(1)初始时刻棒感应电动势E=Lv0B,棒中感应电流I=■

作用于棒的安培力F=BIL

由以上各式得F=■安培方向:水平向左。

(2)由功和能的关系,得W1=EP=■mv■■,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Q1=■mv■■-EP

(3)由能的转化及平衡条件等,可知棒最终静止于初始位置,Q=■mv■■

三、交流电路分析

近几年来高考对交流电知识重点考查了交变电流的规律及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和变压器规律及应用。

例3 一台理想变压器从10kV的线路中降压并提供200A的负载电流。已知两个线圈的匝数比为40∶1,则变压器的原线圈电流、输出电压及输出功率是()

A.5A、250V、50kW

B.5A、10kV、50kW

C.200A、250V、50kW

D.200A、10kV、2×103kW

解析:由变压器的基本公式和■=■得■=■

原线圈电流I1=■I2=5A 输出电压U2=■U1=250V

第4篇:欧姆定律特征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重视;思想;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在利用物理实验探索物理规律时,涉及因素比较多。为了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变化规律,常用方法之一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这种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常用于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例如欧姆定律的实验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研究I、U、R之间的关系;确定研究对象是电流以后,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先控制一个物理量--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这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再控制另一个物理量--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两个物理之间的关系,最后将这些单一关系综合、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得出欧姆定律。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用变量控制法进行教学的内容很多,例如“研究滑道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困素有?”“研究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在进行变量控制法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教学时,应循序渐进,逐步渗透,使学生掌握并会应用。

二、理想实验法

研究任何物理现象,都要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当涉及因素比较多时,要突出事物的本质,忽略次要矛盾,采用理想化和纯粹化的方法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种研究方法叫理想实验法。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使用的杠杆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直杆,用线把之中心位置悬挂起来的目的又是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实验用杠杆可以看作理想的轻质杠杆,杠杆上只受到动力和阻力作用,这样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问题就简单化,很容易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凡是要突出事物的本质,必然要忽略一些次要矛盾,实验探索时,应该有一些理想化条件加以限制。如“研究功的原理”实验教学中,必须不考虑杠杆、滑轮的自重和受到的摩擦;“研究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时,应不考虑滚动摆受到的空气和摩擦阻力。

三、对比法

在研究事物的特征时,由于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怎样才能突出事物的本质呢?在实验教学时可以通过事物之间各种因素的比较,就能直观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样的研究方法就是对比法。

对比法一般用于探索事物的特征,如“研究物质的密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引出密度的概念。实验时将同一种物质不同质量,不同体积的两块铁或两杯水的实验数据比较,发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而对于不同物质,如铁与水而言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通过比较从而发现物质的特性之一,也就是物质的密度。又如“研究物质的又一种特性--比热”时,同样可以采用对比法。

用对比法进行实验教学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实验教学时使用得比较多,如“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用同一支铅牙膏壳,先做成盒状放入水中,漂浮于水面,然把牙膏壳挤成一团放入水中,结果沉底。通过对比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

根据客观世界的对称性,用实验去探索物理规律时,除了用常规的研究方法外,思维不能定势,还要用与常规思维方法相反的思维方法,也就是逆向思维法。

在“研究法拉第的发现”实验教学时,电流可以生磁,那么磁能不能生电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电现象与磁现象相同处,使学生认识到电与磁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有着内在联系,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电。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由于这种逆向思维找到了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方法,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再如“研究电话的原理”,声音可以通过话筒使电流发生变化,相反变化的电流可以使听筒发出声音;“研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讨论能否利用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成为发电机。

第5篇:欧姆定律特征范文

要提高应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高考考什么?统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清楚的看出,高考题也在演变,从注重知识考查向知、能并重转变,更有向注重能力考查方向发展的趋向。绝大部分考题注重考查对课本理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课本,读懂字里行间之意,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全面提高学习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纵观近几年高考题,最基本的“概念、规律、方法”的理解倍受关注,这是学生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必备之知识和能力,具体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1、基本概念要真懂

物理中的最基本概念要真搞懂,而不是简单的记住。如交流电的“有效值”概念。需要全面理解其意义,熟练掌握处理方法。课本中是根据交流电的热效应来定义的,即让交流和直流通过相同阻值的电阻,如果它们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直流的对应数值叫做交流电的有效值。真正懂得这个概念还需弄清:①热效应Q=I2Rt?; ②相同时间一般取一个周期;③ “热量相等”,即I2 有效RT=I2 直流 RT ④正弦交流电中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是I =Im/ 。对于其它形式的交流电的有效值,必须根据定义从热效应出发进行分析求解。只有这样真正搞懂各种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在培育学习力的基础上提升应试能力。

2、基本规律要真通

物理定律、定理大部分用数学公式来表达,首先要搞懂弄通这些规律的形成背景、情景,弄明发现或者推导的过程,特别是要搞清表达式的具体意义和适用范围。如对“动量定理”,高考中连考多次,其实动量定理形式很简单,即Ft=P。但真正搞懂弄通就得明确:①矢量性――动量变化与冲量同方向;②“受合外”――公式中F是物体受到的为合外力;③合力的求法――从受力分析(受力图)入手。④动量变化P求法――从状态分析切入。⑤据动量定理可求――速度、力、时间、冲量;⑥正确应用要注意――标出正方向、画受力分析图、分析运动状态、建立方程。只有这样全面搞懂弄通每一物理规律,同时培育起学习能力,才能应对高考中的考题――命题老师总是在学生懂得不深不透的地方编出考题考查学生的领会程度。

3、实验原理要真晓

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的四大能力之一,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演变来看,高考已从简单的操作类(读数、步骤、结果处理)向设计类转变,体现能力考查。这就要求我们要真的知晓课内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课内实验的设计依据、思路,并通过课内实验的学习、研究、分析,提高实验设计、研究的能力。而不是只记住实验的具体做法,如“伏安法测电阻或测电动势”的实验,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其原理就是欧姆定律R=U/I和全电路欧姆定律E=U端+Ir,命题者往往不给足电流表和电压表,而是设置新的情境(或要你自已设计),考查你能否根据所学灵活应用欧姆定律,间接测量电压或电流,从而解决问题,这就是顷实验处理能力有考查。

4、课本要真的读透

老师要读透课标和大纲,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学生要读透课本,不仅仅是读课本上的概念和规律(前文已述),还要读透物理课本上的插图。物理教材上的插图大致可分四类,一类属于演示实验装置图;二类描述物理规律有图像;三类是相关物理史实;四类是某些实际应用装置或模型。高考依据课本图表命题屡见不鲜,学生往往还难以下手,原因是对课本图表没有读透。如X射线管装置、光电效应演示实验、波动图像等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我们应当读透这些插图中所隐含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以及相关结论。

常有学生问高考考什么,其实高考一点也不神秘,高考是最公开、最公平的考试!基本上没有偏题怪题,都是考查大纲标明的知识内容,而在考前所有考生也对相关知识进行了重点复习,但考后的成绩差异很大,有人说是基础问题,有人说是智力问题,其实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处理不无关系。

有老师上新课时为了让学生将课本知识搞懂弄通,不惜放漫进度,降低难度,着力知识的生成与生长。紧紧抓住先入为主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一开始接触新概念就得到一个立体、全面、深刻的印象。这种教学进度慢,外行人看起来好象在“磨洋工”,更加短期效益难显,在课后即考的实战中,往往不占优势。也正因如此,这种授课模型受到相当一部分老师排斥。但若站在育人的高度,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已任又当非此莫属!每一知识点,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上其知所以然,有的更知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应用。长期坚持,漫漫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培育起学习力。

另外一种授课处理是只讲课本上明确表达的知识结论,让出更多时间进行操练,并美其名阅――精讲多练。这样短期效益很好,周练、月考都能得到好成绩,师生同高兴。不过长期发展乏力,一旦进行综合性的大考,特别是以考能力为主的选拔性考试,常因平时只记住一些结论性的知识,没有培育起学习力,遇到新情景无法理解题意,更不谈上答题了。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学习力、研究力才是真正考试力、竞争力。

第6篇:欧姆定律特征范文

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尝恒定电尝恒定磁尝静磁尝似稳电磁尝迅变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学教材以“路”为线的大骨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

2.物理知识规律物

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册第一章“电潮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其结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几何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唱—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章“电潮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尝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

3.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

第7篇:欧姆定律特征范文

巧用1一题多法得多解

例1一只小灯泡上标有“2.5 V,0.3 A”字样,即该灯泡在2.5 V的电压下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3 A。现在只有一个电压为4 V的电源,为了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分析:串联的电阻R必须要分担1.5 V的电压,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其电路如图1所示。

解法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故需串联一个5 Ω的电阻。

点评:在这一类型的题目中,要掌握“分压”和“分流”电路的接法特征。“分压”的电路中要串联电阻,“分流”的电路中要并联电阻。“串联”和“并联”都是相对于用电器而言的。

巧用2一题多猜显答案

例2小华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中,不慎把电路中一个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此时,她惊奇地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另一个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

(1)玻璃外壳碎了以后,小灯泡仍有电流通过,灯丝却几乎不发光,那么玻璃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呢?请说出你的看法。

(2)引起完好的小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你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小灯泡外壳破碎,由于散热更快使灯丝温度降低,达不到白炽状态而无法发光,所以玻璃外壳的作用是减少散热,使灯丝达到白炽状态。

(2)猜想:完好的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可能与损坏的小灯泡电阻的变化有关。

点评: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物理规律,一是要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二是要掌握探究的方法,了解探究的全过程,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以不变应万变,解答各类题目。

巧用3一题多算思路宽

例3某家用电熨斗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流是1.5 A,它能承受的最大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据此还可计算出有关电熨斗的多个物理量,请你至少写出4个并解答。(设电熨斗的电阻不变)

解析:本题是一道结论开放型电学试题,题中只明确给出了2个物理量和1个隐含量(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 V)。要求根据这3个已知量计算出4个与电熨斗有关的物理量。在已知电熨斗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流和它承受的最大电压与额定电压之间关系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马上想到电熨斗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物理量和在最高实际电压下工作的物理量。如电熨斗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实际工作过程中能承受的最高电压、通过的最大电流和发挥的最大实际功率等。在分析得出以上各物理量后再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进行计算。

由于家用电熨斗是在家庭电路中工作,我国的家庭电路电压是220 V,故该电熨斗的额定电压是220 V。则根据题意分析得:

1. 电熨斗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2. 通过电熨斗的最大电流:

5. 电熨斗在最高电压下发挥的实际功率:

点评:分析和解答这类问题时应注意:

(1)不能把隐含的条件作为要求的物理量。如本题中用的电熨斗是家庭用的,其额定电压等于家庭电路电压220 V。这样,我们就不能把家用电熨斗的额定电压作为求出的一个与电熨斗有关的物理量。

(2)必须用题中告诉的已知条件或隐含条件,不能无中生有补充条件求物理量。如在解答本题时有的同学通过补充时间求出电熨斗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热量,这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通过补充时间来求电熨斗放出的热量,求出的物理量不是与电熨斗有直接关系的物理量,与题意要求是相违背的。也不能把求出的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待求物理量,如把求出的电熨斗发挥的最大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作为求出的一个与电熨斗有关的物理量就是错误的。

(3)必须把所求的物理量都清晰地区分开。

巧用4一题多补结果异

(1)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

根据P=UI得:P=30 V×2 A=60 W

点评:以上两题都属于补充条件型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在已给出条件的基础上再自己补充一个或几个条件来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解答题目中已经提出的问题)。这不仅使题目考查的知识由点扩展到面(既能考查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应用,也能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应用),也给学生解答问题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补充的条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但并不是随意补充什么条件都行,在补充条件时,我们必须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物理量或题中隐含的物理量,找出与这些已知物理量相关的物理概念或规律,然后再根据相关物理概念或规律以及题目要求补充的条件进行分析或计算。

巧用5一题多思穷事理

例5现有几根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剪断合金丝的前提下,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

(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锰铜合金丝和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

(2)你是如何通过实验比较出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的强弱的?简要写出你的做法。

解析:(1)在不剪断合金丝的前提下,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 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故应填:D、H。

(2)解法1:分别将选好的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与电流表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根据电流表读数的大小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导电性能的强弱。电流表读数大的合金丝导电性能强。

解法2:分别将选好的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与小灯泡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根据小灯泡的亮度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导电性能的强弱。与亮的小灯泡串联的合金丝导电性能强。

解法3:选择欧姆表×1档,调零后,测选好的两种合金丝的电阻,根据阻值的大小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导电性能的强弱。阻值小的合金丝导电性能强。

点评:求解开放性实验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做实验,试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的问题,了解事物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巧用6一题多试法自来

(1)画出电路图。

(2)说明测量所需的步骤和数据(用字母代号表示)。

示数,然后再找出它们的关系,进而求出待测的物理量。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

中考试题在注重对基础概念和原理,实验分析、设计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的同时,将会突出从过程与方法入手考查大家的科学探究能力,重点考查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标”精神,体现探究型实验的表现形式。所以试题将会更加灵活、多变,更加贴近社会实际生活,主观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可能会有所增加。运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知识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电功率进行计算,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实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分析、社会重大事件、科技成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能力。

1. (2008・吉林)把电阻R1和R2与一个电源、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组成串联电路。接通电路后,如果小灯泡越亮,说明连入的电阻越小,请说出这种判断的依据。这种根据灯泡的亮度比较电阻大小的方法存在什么不足?请添加一个实验器材进行改进并说明改进过程及比较电阻大小的方法。

材测出未知阻值的电阻Rx。要求:

第8篇:欧姆定律特征范文

【关键词】动力不足型学困生 学习信心 学习动机 解题能力

Talking about Physics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how to transform “ Underpowered-learning disabilities”

【Abstract】 “ Underpowered-learning disabilities ” in the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ill encounter problems.This paper mainly in physics teaching through such analysis of formation cause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es some ways to transform such learning disabilities.

【Key words】Underpowered-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confidence Learning motivation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动力不足型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而缺乏了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的学习困难生。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但其能力水平属中等或偏上,只不过更多的是被动机所抑制,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的特征较明显,其主要表现在学习上懒散马虎、作业上抄袭、心理上自卑,且失去上进心。换句话说:就是脑子还行却很懒。在各类学困生中,“动力不足型学困生”所占比例可多达60%,这类学生的挖掘潜力往往最大。从辩证的角度看,他们在学习上缺乏动力的原因无非来自于两个因素:一是学校、家庭的环境及教师、家长的影响,这是外因;二是学生自我意识不强,缺乏自我效能感,在学业的起始阶段就屡遭失败,形成自卑感、依赖性,导致厌学、恐学,这是内因。同志在他的《矛盾论》中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德国教育家马利坦也曾说过:“教育的主要动力因素是一个要受教育的内部活动”。因此,如何矫正厌学心理,唤醒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动机,提高解题的能力是转化这类学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上面的问题分析,结合笔者十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下面对物理教学中怎样转化这类学生谈谈自己的做法,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通过交朋友,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这些学生目前在学习方面不如别人,并不是智力先天不足,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因此,教师必须一个一个地、主动地和他们交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教师平时还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逐步消除他们心头的学习顾虑,树立学习的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习的东西感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这类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他们往往上课思想容易开小差,对教师那枯燥无味的语言和按部就班式的讲课听不进耳,对物理知识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适时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同时,要发挥学科特点,教学中多采用一些新奇的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用纸杯能烧开水吗?鸡蛋碰石头,两者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为什么鸡蛋会碎而石头完好无损呢?鸡蛋放入盐水中能悬浮,为什么加入一些清水后却沉了下去?在光滑的桌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东西吗?……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抛给他们去回答,让他们尝到甜头,体验到成就感,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转化的目的。

课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平时要对他们多加辅导,并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可以通过在作业本上标注激励性评语等方式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只要持之以恒,两三个月后教师就会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形成。切记:欲速而不达,对待他们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这类学生学习被动,许多物理概念、公式都不去记,不愿动脑筋,作业中遇到问题常扔在一边不管或去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类学生在学习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遇到问题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动脑,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把电学中三个重要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的关系用数学式联系起来,称得上电学中的“交通规则”。在运用欧姆定律解题时,要提醒他们注意表达式I=UR 中的I、U、R这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对应于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在同一时刻(或同一段时间)电流与电压、电阻三者间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一对应。然后引导他们分析题意,挖掘已知条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像这样的一道题: 已知并联的两电阻R1=20Ω,R2=10Ω,且通过R1的电流为0.2A,电源电压恒定,求通过R2的电流。

第9篇:欧姆定律特征范文

一、发展兴趣,引发探究,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诱发学生的兴趣并不难,但许多学生只是停留在直接兴趣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对认识物理兴趣转向诱导学生探究物理的内部规律,使其兴趣得以发展。

例如,在学习“力与运动关系”中的惯性知识时,在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的图片得出惯性定义后,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思考,讨论并加以解释。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说法,让学生学会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来解释现象。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善于全面考察问题,能用多方面知识、经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有一个6伏的蓄电池,正负极标志已模糊不清,请你判定出蓄电池的正负极,写出判定方法和步骤。

方法一 用量程为0~15伏的电压表测蓄电池两极,根据电压表指针偏转方向来确定蓄电池正负极。若指针正常偏转,与正接线柱连接的为正极,与负接线柱连接的为负级。

方法二 用电流表、灯泡、开关、蓄电池、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试触开关,根据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来确定蓄电池正负极。若指针正常偏转,与正接线柱相连接的为正极,与负接线柱相连接的为负极。

方法三 将一直导线通过开关接在蓄电池的两极,拿一小磁针放在导线附近,瞬时接通开关,根据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并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电流方向,从而确定蓄电池正负极。

三、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摆脱思维的盲从性,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思维不循常规,并能创造性地进行研究问题,不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只电流表电阻为0.02欧姆,只允许通过的电流为3 安培,试问:能将这只电流表直接接在一节蓄电池的两极吗?大多数学生都用比较电流强度的方法解题,而个别学生用比较电压的方法解题。如果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解题依据:这只电流表通过3安培电流时,该表两端电压只有0.06伏,而当电流表两端电压为2伏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流经电流表的电流强度一定大于3安培。虽然该学生这样回答比较繁琐,但应该受到表扬,因为他不仅知道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强度若超过其量程,电流表就要损坏,还能运用欧姆定律解题。这种对学生独立思维的赞扬与肯定,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提高。

四、运用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通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去揭示物理问题的本质特征。

例如, 如下图所示,气球下面吊一个铁块,共同浸没在水中静止不动,如果用手轻轻地向下拉一下,气球则( )。

A. 向下运动

B. 向上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分析 小气球与其他固体在水中的悬浮情况有所不同,开始时虽然处于悬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但它的体积随外加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受到的浮力也会随之变化,当它向下运动时,所处的深度增大,则所受的压强也会随之增大,根据一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可知,为了维持气球内外压强的平衡,球内的压强也会增大,则体积减小,所以受到的浮力也会减小,而它们的总重力不变,所以浮力就会小于重力,导致球下沉,用一个简单流程分析如下,即hpV球F浮F浮<G物下沉。答案选A。

五、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物理现象,头脑中形成了一定观念,这些观念不少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妨碍了正确概念的接受和建立。在学习了物理之后,部分学生由于对一些概念和规律认识的片面性,往往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对待问题。这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也妨碍了问题的正确解决,在教学中要克服这种错误经验的影响,除了加强实验验证外,还要强调全面掌握概念、规律,加强推理方法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