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范文

智能制造技术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制造技术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制造技术现状

第1篇: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具体应用

在科技技术逐渐发展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具备了更多的优势,并且使其在更多的领域中被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让电子和机械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而达到了对机械设备进行智能化管控的目标,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构成。在目前的生产制造中,主要是包含了智能系统以及智能制造技术。其是目前社会工业化发展的主流趋势。

1智能制造相关概念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

在我们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智能制造具体是包括了2个方面内容:其一是智能制造技术,具体是技术人员将计算机模拟系统作为辅助工具,进而对特定系统进行分析以及决策,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相关人员只需要使用计算机系统就能够对系统进行分析,提升了研发的可行性,并且也确保了生产制造的高效性。其二是智能制造系统,这就能够简单的理解为人机一体化,是经由智能机器人与人类专家构成的,在运用的时候主要是将计算机作为工具,让人类专家进行分析以及构思等等,以此替代了在制造工厂中人为的脑力活动。智能制造系统是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延伸与发展,其是将网络化、自动化技术整合为一体的制造系统,让整个子系统能够进行智能化的运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初期时,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并没有有效结合,其主要是依靠电子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使用,以此提升机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过,在目前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下,机电一体化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在生产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将其运用在智能制造中,更加促进了整个机械各行业的发展,让生产管理工作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从而让生产工作的实施更加的方便。在机电一体化中涵盖了很多种技术,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融合了更多新的技术,确保了这种技术的先进性与实时性。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了电子技术,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而达到了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管理以及控制,从而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的方便和高效,也让生产活动更加的规范。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1)传感技术的相关应用。在集体一体化技术中,传感技术是最为基本与关键的构成。因为其具备很高的准确性以及敏感度,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受到外界杂乱信号设备的干扰。如果把其运用在智能生产中,能够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建设相关的传感网络系统,这样就能够实现信息之间的相互传输,并且使用计算机把其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进而让整个生产过程能够被有效管控。在目前的生产制造中运用的传感器中,其是以光纤电缆传感器为主要,运用标准化的接口,大幅度减少了设计难度以及成本。(2)数控生产中的相关应用。我们将机电一体化最早是运用在数控加工技术方面,其在我国机械制造水平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把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数控制造中,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准度和机械加工的效率,数控生产的主要是在其加工精准度方面,因此数控在智能控制系统方面要求比较严格,现在数控机床中运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大部分运用的是CPU预计总主线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进行在线判断以及智能控制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维仿真,对整个数控技术加工的过程进行模拟实验,以此对实际操作提供参考依据。(3)在自动线和自动机械中的应用。当前很多比较大的企业中,均是运用了自动化生产线依据自动生产机械,这种技术是使用了电子技术中光电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控制系统,进而对整个生产制造系统进行全面控制。自动生产线和自动机械运用范围比较广泛,比如目前的电脑以及手机都是自动化生产线。其主要是运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在生产中的相关设备进行有效融合,即为数控设备、计算机设备等相关的方面进行一体化管控,进而进行集约化以及网络化的生产模式。(4)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智能制造中,工业智能机器人是最为先进的应用,其融合了各种相对先进的技术,是将人工智能、仿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的科学技术融合的新技术。机器人是目前科学技术中研究的重点,是控制论以及传感技术等相关的总体,其在生产制造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与应用,提升了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品产量,并且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工业智能机器人在运用时具备了能够对信息进行判断、迅速完成复杂的工作流程以及生产准确度高等相关的优点,并且还能够运用在军事生产制造中,其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认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工业生产行业中,智能制造是最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其能够对工业生产进行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管理,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质量。而机电一体化是智能制造的关键与基础,其应用水平对智能制造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重视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中的相关应用,在此基础上保障了智能制造能够更好的发展,从而为生产企业带去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少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14):92+94.

[2]王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10):160-161.

[3]徐小涵,付洪磊.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162.

第2篇: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范文

近几年,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快,其可应用到多领域的制造行业中,反映了机械制造技术的现行状态。根据制造行业的发展,重点分析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1.1设计现状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设计过程中,初步引入了计算机技术,而且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并不成熟,实际机械制造技术的设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例如:发达国家在技术设计方面,强调了创造与技术更新,计算机技术为设计的基础,仅起到辅助作用,而机械制造技术的设计核心是数据操作,进入了无纸设计的状态,体现了我国机械制造技术设计中的缺陷与不足。虽然我国加快了技术设计的速度,但是还要注重技术的可行性,不能盲目引进,更要确保机械制造技术与制造行业的相符性。

1.2制造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在我国行业中的制造方式,处于研究和初步实践的阶段,制造的水平偏低,多项制造方法并未得到有效的普及。此时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的制造应用,进入了成熟、普及的状态,如:高精密制造、激光制造等,机械制造的过程朝向复合化的状态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在工艺中的应用,反馈了此类技术在我国的基本情况,我国应该积极探究机械制造应用,逐步落实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1.3管理现状

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的管理工作,进入了信息化的模式,采用计算机统筹管理机械制造技术,构建管理模式。发达国家较为重视机械制造技术的管理,通过管理实现技术的规范化应用,而我国将机械制造的重点放在技术方面,忽略了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仅出现在大型机械制造产业中,导致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管理状态参差不齐。由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管理缺陷,制约了技术自身的发展,技术与管理同处于落后的状态。

1.4自动化现状

自动化是机械制造技术中的重点,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中,投入制造生产的有:单机、刚性两类自动化,只存在很少一部分制造产生,投入了柔性制造等自动化技术,而在发达国家,已经取消了单机、刚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比较常用的是柔性制造、集成制造等。我国在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同时,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建设机械制造技术,逐渐拉开了自动化的差距。

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应该加快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引进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全面建设机械制造技术,确保我国能跟上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在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中,分析未来发展的趋势。首先是完善自动化建设,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自动化建设中,以发达国家为标准即可,致力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再主动进行自动化的发展建设。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在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落实集成系统应用,改善现行的自动化状态。第二智能化发展,其为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目标。制造行业涉及到大量复杂的工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能够利用智能化的机器设备,代替人工操作,处理机械制造中的复杂工艺,促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在智能化发展中,深化了诊断、控制等模式应用,实际智能机器人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还能辅助机械制造自动化进入成熟的状态,体现智能化发展的优势。第三是云制造的应用,云概念本身就是一项新的领域,其在机械制造技术发展中的指导,主要是利用网络提供制造的模式,将机械制造技术作为一项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输送到客户端,促使越来越多的客户能够想到到机械制造的服务,拓宽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云制造的支持下,推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共享化发展。第四是低碳化发展,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制造企业也成为高污染的风险点,所以机械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中,应该注重低碳化发展,落实环保、节能、降耗等多项低碳理念,还要在机械制造技术中深化循环使用,实现机械制造技术的低碳效益。

3结束语

第3篇: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再制造;关键技术;环保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159-02

0引言

再制造一种低成本、低消耗,环保节能、经济效益好的制造产业。再制造工程不仅其产品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新品的质量和性能,而且成本低、节能节材,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践行,目前已经是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作为再制造重要对象的工程机械,有着数量多、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是我国机械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产品种类涵盖面广,数量多。然而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消耗上存在突出问题。就技术而言,多引自国外,且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落后技术;就资源消耗而言,钢铁是工程机械的主要原材料,每年的消耗量大,约为4.6×106t(2005年统计数据)。针对这样的现状,将工程机械纳入再制造工程已是当务之急。

1再制造对节能减排的贡献

在此,产品的全寿命周期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概念,它包括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的论证、设计和制造;第二阶段是产品的使用、维修和报废。而在两个阶段所有的花费,叫做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第一阶段占总费用的20%~30%;第二阶段占70%~80%。传统产品只是重视研究第一阶段的费用,而忽视了第二阶段。相比之下,再制造有着巨大的优势,重点研究产品的第二阶段,从而实现废旧产品的重新再利用。

再制造使废旧的产品重获新生,拥有了新的使用寿命,使用时间大大延长。另外再制造在实现废物再利用的同时,一方面起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功效;另一方面又有效的保护的环境,从而保持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再制造关键技术

2.1虚拟制造

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兴起发展,推动了VM技术的出现并走向成熟。VM技术的核心是模拟和预测。在虚拟环境中,对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营销的整个过程进行模拟,获得相关的技术数据和性能指标,并对此进行预测和评价。而目的是为各级决策提供依据,以便更好的进行产品的开发与制造。

在我国,虚拟制造和虚拟技术正在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产品制造过程,例如,客车、汽车、机床、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具体而言,从三位制造阶段,可靠性、色彩、成本分析等模块出发,关于客车的模拟制造系统正在积极探索中,而汽车车身制造领域,虚拟技术在多方面探讨研究中,另外虚拟机床加工系统、虚拟数控技术等研究也在积极开展中。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为提升产品性能,缩短生产周期,实现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更新、优化改造,提升总体水平,进而让我国的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凸显,是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2.2再制造毛坯快速成形技术

再制造毛坯快速成形技术要求开发激光精密测试技术,同时建立再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他依赖于离散堆积成形原理和积分原理,采用激光同轴扫描技术,利用由CAD零件模型所确定的几何信息,对由废旧零件充当的再制造零件毛坯,进行熔融堆积,快速成形。同时还要建立零部件及表面涂层体系,对零件受损检测和几何特征进行研究,并且监测毛坯表面的三位几何参数等。

2.3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涵盖诸多方面,包括智能设计与加工、智能调度与管理、智能测量与诊断、机器人操作、智能装配等。它是在多个学科(包括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渗透交织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该技术依靠智能设备和自治控制,来实现全新智能制造系统模式的构造。

智能制造系统具备了人工智能的特点,能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学习以及及时自行优化修复,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够作业于各种生产制造;另外,该系统采取VR技术设计建立,交互功能良好,操作简易。研究开发智能制造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社会生产率,在保证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使制造业优化升级,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4纳米制造

谈到纳米制造,必然要提起纳米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精细加工技术,一般精度为0.1nm~100nm。纳米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纳米制造。纳米制造事实上是一种精密、精细、微细、超微细加工制造。

纳米制造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医学、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微型机械制造依赖于纳米制造,而微型机械在医学、军事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人体血管中植入微型机器人,能够对人体血管进行健康检查,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疗。如果在昆虫的神经系统中,注入分子机器人,能够使得昆虫的飞行方向听从指挥,从而使昆虫成为情报收集者。在医学器械方面,纳米制造同样发挥作用。目前一种能够夹起红血球的微型镊子,已经问世,这将为医学治疗提供极大地便利。在工业领域,纳米制造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各种微型仪表仪器、传感器等的问世,将为工业生产解决诸多难题。纳米制造以其高端的技术水平,引领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并将极大的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发展。

2.5应急快速维修技术

高科技快速发展和生产作业方式的转变,对于修理受损装备的时间要求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时间受到了极大的压缩。在这个步伐紧促、效率至上的当今时代,应急快速维修技术的作用日益彰显,并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快速修复受损的装备,不仅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恢复生产力,提升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推动装备再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3 结论

再制造一种低成本、低消耗,环保节能、经济效益好的制造产业;不仅能够提升产品性能,缩短生产周期,实现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更新、优化改造,提升总体水平;而且对于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再制造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践行,在我国制造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将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跨入制造业强国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徐滨士.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广西节能,2009(3).

第4篇: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范文

在需求侧,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等互联网模式已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便利。现在,政府希望进一步提升生产端或者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如果说,需求侧的创新可以“集众人之力”,那么供给侧改革则需要硬功夫。

《中国制造2025》体现了制造业的未来十年规划,借鉴德国提出的“工业4.0”的思路,把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在一起,重构产品从设计到使用的全过程,通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德国工业4.0战略的目标,是使用物联网技术,把产品、机器、资源、人有机联系在一起,推动各环节数据共享,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同样,“中国制造”也希望将各个工厂改造为高生产效率的智能工厂,通过物联网将它们连接起来,使全国成为一个巨大的智能工厂。

制造业现状的多层次性,使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种种挑战。虽然理想很丰满,中德两国都想把工业4.0和“中国制造”对接起来,双方不断寻找合作的途径。德国总理访华直接访问沈阳这个传统制造产业基地,中国企业则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并购德国先进制造企业。但现实也很残酷,工业4.0也许是方向,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难题,但目前只适合于少量达到高端制造水平的中国企业,如何与原有落后生产方式相结合才是重点。中国制造的现状是工业2.0和3.0并存,虽然“黑灯工厂”已经逐渐涌现,但是“血汗工厂”尚未完全转移。

中国市场需求规模大、需求层次差异化明显,新产业、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的扩散呈现梯度特征:在需求领域,从大都市到县城存在需求扩散梯度,传统企业的生产优化可以针对不同细分市场规划创新;在生产和供给领域,由于产业发展不均衡,企业对先进制造的需求也存在需求梯度。不管现在采用智能工厂、自动化设备,还是手工操作方式,工业4.0是企业发展远期目标,智能制造不必一步到位。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4.0与“互联网+”并不矛盾,因为都是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没有互联网也就无从谈工业物联网和工业4.0,中国强调互联网并非误入歧途。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日本机器人战略,虽然名称不一样,但所追求的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的未来工业发展方向,基本是相同的,而《中国制造 2025》也异曲同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拓了空间。传统工业依靠单体设备功能提升、生产制造单元局部改革发展到今天,向上提升能力的空间逐步变小,但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仍然可以进一步优化生产制造全过程,取得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成效。

往更远处看,我们要坚定以智能制造、智慧服务化为目标,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对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以及国家间竞争激化的形势,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借助以智能设备为主的智能工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促进企业提高产品开发、制造以及供应过程的效率,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出新的附加价值。

第5篇: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范文

关键字:智能电网 电力设备制造 机遇与挑战

自从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智能电网”这一全新的能源领域概念后,各国政府及电力提供企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迅速反应,纷纷提出建设智能电网的计划或者是意向。各类电力企业,尤其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也迅速提出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期望借由此次机遇,实现自身的巨大发展。面对智能电网推广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甚至已经处于白热化的程度。

一、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一词由美国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智囊首先提出,其旨在建立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智能电网必须具备安全、可靠、环保、经济和高效的特点。首先,智能电网必须安全,保证用电安全及国家供电安全,有有效的措施避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和电力事故,保证电力供给和使用的安全性;其次,智能电网必须可靠,即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电力,保证用户的电力供给,简单说就是实现随时供应用户电力的状态;第三是环保,也就是说,智能电网必须实现环境友好,不可以环境为代价实现电力供应和电力使用的方便快捷目的,低碳环保;第四,智能电网必须实现经济用电,即减少用电成本和用电带来的损失,经济实用、能为大众所接受;第五,智能电网必须具备高效的特点,即电力能源高效运用,尽可能的减少电力损耗,实现电力能源的最大化传输与使用。

二、智能电网对于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新要求

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对于电力发展的方向影响巨大,它使得国家电力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与此同时,其也改变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模式,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1、智能电网要求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必须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

由于智能电网要求电力供应的常规化和安全化,保障用户用电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因此,电力设备需要实现自动化运行。这要求目前在线运行的电力设备必须更新换代,而这对于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这个商机需要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不断更新自身产品,在研发上投入巨大的资源和精力,改变和改进以往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力研发自动化电力设备,以满足智能电网对于电力设备的要求。

智能电网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是以往各类电力能源供给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需要不断研制新的、更加智能化和安全的电力传输与使用设备,保证智能电网的推广和发展。智能化的要求不仅仅在于管理的智能化,更在于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电力传输中的智能化以及电力使用的智能化,更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电力体系的“自愈”,即自我检查、自我修复、自我改进的功能,全面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

2、智能电网要求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产品安全性

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电力能源的安全性,这不仅仅是指电力能源生产的安全性,更是指电力运输与电力使用的安全性,保证这个安全性需要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安全性。智能电网由于处于智能化及自动化控制之中,因此需要电力设备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即实现电力设备的自我调节,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电力设备的自我安全保护系统,实现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达到智能电网对于电力设备的安全性要求,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需要不断从自身的产品出发,研发和改进自身的产品生产模式和产品种类,进一步提高电力设备的产品安全性。

电力能源的全程安全包含了电力生产设备的安全、电力输送设备的安全、电力使用过程的安全,特别要提出的一点是电力维修的安全。在这些安全要求之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被要求将其产品的安全系数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以在严谨的意义上提供安全保障。

3、降低电力设备的制造和使用成本,实现智能电网的经济化目的

智能电网不是高成本工程,它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用电便捷和经济化的工程,这需要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整个电网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在此过程中,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大胆使用新原料新技术,积极开发节能产品,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品自身生产成本的降低。

降低电力设备及整个电网的建设成本需要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不断努力,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拓新的方式和方法,降耗节能,使用新的制造技术和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自身的制造成本降低,进而降低电力建设成本,实现智能电网经济化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世界电力设备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电力制造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技术在带来新的电力电网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成本的降低。低成本、低投入,高产出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的共识,抢占这一机遇,降低设备生产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着手点。

4、提高电力设备效率,减少电力输送损耗,实现电网高效运行

现在世界各国的电力能源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损耗成为电力浪费的一个重要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大量的电力能源白白浪费,还给整个电力电网运输带来的不小的安全隐患。智能电网需要一个高效运作的电力输送系统和电力能源生产系统以及电力配送系统。

高效的电力能源生产系统即实现电力生产的最大化运作。例如提高煤炭向电力的转化利用率,提高核电燃料的利用率等。最大限度的实现能源的转化,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电力能源。高效的电力输送系统指的是实现电网输送的最小损耗,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传输的效率,减少损耗和不必要的电力能源丢失。高效电力配送体系指的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电力到用户的配送调节度,实现电力能力的合理配置,尽量减少损耗,实现电网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要求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这三个方面着手,大力研发新材料,使用新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和提效。减少损耗,提高电网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效率是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根本要求。

三、智能电网推广发展对于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启示及建议

智能电网概念在我国的提出和发展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其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电网运行还处在传统的状态,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其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不强,缺乏必要的人才队伍,整体上还处于比较薄弱的发展阶段。

1、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于电力设备自动化及智能化的研究

加大电力设备研究力度,投入资金和资源进行核心技术开发和核心产品的研制以及升级换代成为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该以此次智能电网推广发展为契机,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形成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队伍,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企业应积极联系相关电力设备研发的国家机构及实验室,将新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从而提高我国电力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进而为我国智能电网的推广和发展铺平道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国际电力设备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动向,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用于我国智能电网设备的开发与生产,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2、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国家智能电网建设

对于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来说,智能电网建设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把握这个机遇可以帮助企业发展更进一步,使得企业发展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因此,各类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国家智能电网建设。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积极研究促进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的方案,制定自身对策,积极准备,应时而上,为智能电网改造做出企业自身的贡献。在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双丰收的前提下,智能电网的发展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参与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不仅要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设备,还要积极参与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改进计划,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自身品牌,还可以借此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从而获得企业的迅猛发展。

3、完善自身管理,规范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管理规范化

良好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同样如此。面对智能电网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该积极加强自身管理,规范自身的内部控制规程,防止出现质量问题;提高内部员工的自律性和规范性,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自身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自身自量监督机制,实现内部产品质量的可控可查,杜绝问题产品出厂,这不仅仅是对于自身产品负责,更是对国家和生命负责。

结语:

发展智能电网对于国家电力能源安全是一项重大工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只有不断发展自己,才能抓住这次机遇,发展壮大自己,从而在国际电力设备制造业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古丽. 国外智能电网发展概述. 深信服科技.2010.8

[2] 乔弘 吴蓉. 智能电网的特点与发展浅述.中国新科技产品.2010(19)

第6篇: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制造业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机械制造工艺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深远。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处于发展阶段,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已经有些先进的工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下面将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地阐述。

1、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1.1 机械制造工艺中激光技术的应用

激光具备单色性较好、亮度高以及方向好等显著特征,因此,激光在社会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激光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其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快速切割成型。激光技术在制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为快速切割,该技术主要是充分利用激光技术中的CAD模块的准确定型以及快速切割,从而快速地完成对材料的切割成型。快速切割成型的对象主要包括复杂的零件以及零件的模型,由于快速切割成型具备独特的优势, 所以其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是激光热处理技术。激光热处理技术主要运用在零件加工过程中, 采用激光热处理技术有助于减少零件的磨损,提高机器的使用性能,也有助于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一般在零件的表面涂抹耐磨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能。零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使用激光技术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采用激光技术能够修复模具,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1.2 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第一,自动化制造工厂。自动化制造工厂的技术含量较高,能够实现从材料到产品的自动化完成,其属于一种综合性非常高的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制造工厂是由自动化制造系统构成的,在高自动化物料运输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结合的条件下, 由于自动化制造工厂具备生产成本较高、科技含量高等特征,因此自动化制造工厂还没有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二,自动化制造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指自动化加工流水线, 目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比较广泛。这种自动化系统在较少的人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干预下,将原材料加工成零件或者是将零件组装成产品,在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实现了工艺过程或者是管理过程的自动化。计算机通常控制着多台加工设备,这些加工设备就是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自动化制造单元。自动化制造单元属于一种小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这种自动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自动化制造单元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任务,并且其体型较小,因此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自动化制造单元能够是多台设备或者是一台设备,在组合加工设备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加工产品来决定,比如,数控机床、物料输送机等。

1.3 高精度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精密加工是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精密加工主要涉及到复合加工技术、研磨加工技术、超精密切削技术以及微型机械等方面。现阶段,纳米技术在纳米材料以及纳米电子等方面得到了推广与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着机械科学、光科学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因此,微型机械以及纳米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发展成为未来的关键技术,一些智能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也正朝着高精度、高速率的方向发展。

2、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

2.1 集成化

集成化是微机设备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代表着现代微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代表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各种不同功能由以往的分割状态逐渐向融合状态转变,集成化的工作原理是将各个独立的部件与功能,经过一定的整个之后形成的整体性作业功效高于零散的、部分的作业功效的总和,这一特征也是促使集成化能够彻底改善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关键所在。由于新时代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比较复杂,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对待计算机的功能时需要同时进行,这一因素是保证集成化存在和使用的关键。因此,在改革制造机械化运用时,需要充分地考虑该技术的独特优势。

2.2 智能化

目前,智能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智能化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非简单化机械的程序运行,智能化技术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大脑的一些思维方式与逻辑性运行方式。这种机械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也是机械化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标之一。在没有运用智能化技术之前,在使用机械设备时,人们经常会抱怨机械设备的速度以及精度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并且对机械的逻辑性能力以及分析综合性的能力没有抱有任何的期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只是根据一个固定的程序发挥作用的,是无法与人们的操作产生任何的互动,机械所能做到的是被动地接受指令,但是智能化技术却改变了这一现象,人们对智能化技术感到惊奇与欣喜。同时人们把智能化技术广泛地应用在社会各个不同领域以及各个不同行业中去,用智能化技术替代一部分人工作用。目前,我国对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阶段,许多具备智能化人工效能的机械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种不同行业以及各种不同领域中,并且正在慢慢地改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促使人们逐渐体验到了智能化机械技术运用的人性化,以及“以人为本”的设置理念。

3、小结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是人类生活与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其扮演着新时代工作中的重要身份,通过机械设备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机械制造对人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生产环节。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机械制造的工艺技术,提高机械设备的质量与效率,促使机械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经济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伟,殷国富,成尔京. 机械制造工艺序列中的知识发现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12(22):110-111.

第7篇: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仪器 仪表技术 技术发展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仪器仪表技术逐渐走向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一直以来仪器仪表技术是人们获得信息的必备工具,属于获取信息的技术领域,在工业、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国际仪器仪表行业技术水平相比,我国仪器仪表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仅百分之五技术产品可算得上是国际水平,国内仪器仪表技术、产品附加值落后与国际水平十年,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国内外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现状出发,探讨了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未来的发展。

一、国外仪器仪表行业技术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次提出智能化仪器概念,由一家美国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具备微处理器的智能仪器,随后智能仪器得到持续的发展,致使当时大量的智能仪器产品面世,其中包括MAT 331高分辨质谱仪、9610智能色谱仪等,前者系统中有三万多张质谱图,通过分析样品显示其化学结构图,主要用于研究化学结构。后者完美的实现了微处理器芯片与接口软件的对应,提高系统的控温功能,保证智能仪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使其程序分辨率得以提高。后来由德国制造的在线智能统量计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此种系统可远程控制仪器仪表的各项参数,工作人员只需在控制中心调整测量零点、复位及其范围等,运用相应接口的计算机、通讯设备,有助于实现人机交流。经大量数据研究表明,国外智能化仪器仪表具有以下的发展特点,首先是仪器仪表的智能化程度高,其功能比较多样,应用范围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微处理器容量由八位数发展为十六位数,部分容量还可达三十二位数,功能增多,速度与性能得到提高,信息精确度进一步提升。国外智能仪器仪表技术可实现通讯、决策、遥控诊断、优化控制、分析、专家系统等功能,单片微机标准越来越高,仪器仪表智能程度高。国际要求智能仪器的标准串行总线,连接多台仪器使其构成可自动测试、复杂性更高的智能仪器。国外智能仪器仪表更新速度较快,通常仪器使用周期不超过五年,个人仪器也逐渐面世。

二、国内仪器仪表行业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智能化仪器仪表行业分类齐全,逐渐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扎实的工业体系,在国内工业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国产智能化仪器仪表生产水平比较稳定,使我国智能化仪器仪表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控制系统企业竞争激烈,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部分企业实现了与国际企业发展水平的有效对接,使我国控制系统生产企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优势。例如现场仪表中有复合传感器、金属电容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新型硅传感器、科氏力传感器等,其信息精度比传统的传感器信息精度高二倍,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气体及液气体流量测量精度等级均得到提高。将数字技术、传感器联系在一起,使智能化仪器性能得到提高,相应的操作水平趋向成熟,在实际仪表工作的过程中将智能化技术结合网络化技术应用,使智能仪表功能更多,还可实现数据运算、控制、补偿、通信等,满足多样环境下的仪表操作。现阶段国内市场可使用的智能化仪器有很多,其中不乏国产制造、国内研发的仪器仪表,例如变送器、智能执行机构、流量计等,我国自主研发的集散控制系统占据了整体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三十四,我国基础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比较扎实,例如测压仪表、简易调节仪、测温仪表、流量仪表等,其生产、制造、工艺等比较成熟,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发出更多智能仪器,使其在国际市场上也能发挥优势。我国极大多数智能化仪器仪表科技水平不高,例如由国外引进的差压变送器、压力变送器等,对其操作、设计、加工等能力相对低下,缺乏创新思想、实用能力、创新能力,后续产品难以开发。虽然我国集散控制系统得到实际的应用,但在企业生产中灵活性不高,技术经验不足,集散控制系统在大型项目中装置较少,我国智能化仪器仪表行业普遍呈现中以制造中、低档产品为主的现象,适用于中、小型项目,而国外市场则主要生产高中档产品,适用于大、中型项目,创新能力、核心技术不足,大型项目存在被国外市场垄断的风险。

三、仪器仪表技术的发展新趋势

国外智能化仪器仪表更新与改进速度较快,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例如光学分析与测量控制仪器仪表、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等,前者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更新速度递增,后者以每年百分之三十五的更新速度递增。经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现今国内智能化仪器仪表重点开发、研究、制造工业在线过程控制仪表,这是国内智能仪器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市场竞争的关键,随着智能化仪器仪表在我国各行各业逐渐得到应用,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开发与制造应用前景广泛的领域,例如建筑项目中可智能化测量的仪器,其测量内容包括地基受力、土壤受力、地基下沉、地基变形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现阶段农用仪器研制水平不高,大量的农业仪器尚未开发,其测量工具可考虑农药残留分析仪、土壤酸碱度测试仪、土壤质量测试仪、饲料成分分析仪、粮食干湿度测试仪、种子呼吸仪等。智能化仪器主要用于科研、工业领域,现代化工业生产智能化要求较高,将测控系统运用在智能化工业生产的现场,有利于提高各控制设备的连接,嵌入式智能仪表的远程监控系统见下图1。

由于我国智能化仪器仪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其产品更新速度不亚于国外市场,其市场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和潜力,在国内智能化仪器仪表行业中具有极大的优势。笔者认为智能化仪器仪表生产机构要抓住这一机遇,面对广阔的仪器市场,不断创新、研发相关技术与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计划,明确市场发展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仪器仪表行业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今的仪器仪表技术设计越来越多样,技术手段、制造工艺越来越高精尖,应用范围不再局限,在更多科学研究中得到使用。智能化仪器仪表产品属于新型高科技的技术产品,综合了计算机、互联网等多资源的仪器仪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还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宋慧欣.新经济下智能仪表的新机遇[J].自动化博览,2010(10)

第8篇: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范文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102-01

    自动化生产是新时期工业经济的先进理念,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等均是工业自动化的具体表现。积极推广智能制造技术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 传统制造模式的缺陷

    不可否认,传统手工制作对当时的工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倡导科技创新的今天,传统制造技术却显现了多方面的缺陷。

    ①生产质量低。我国工业包括重工业、轻工业等两大类别,重工业指的是采掘业、原材料加工等,轻工业则指化工等行业。传统的工业制造生产依赖于手工操作,许多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如:机械制造行业靠手工打造金属物件,产品的尺寸、形状等指标很难达到高水平。

    ②生产时间长。传统工业制造因缺乏先进的工艺流程,制造人员几乎凭借个人经验制造产品。对于一些先进的制造工艺未能及时采用,如:采煤行业中煤矿开采工艺落后,造成矿工每天的煤矿开采量量少,且矿工需持续工作12 h以上才能保证足够的产量,作业时间超出预期范围。

    ③生产效益少。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成本投入工业制造,但由于生产产品质量不达标,成批产品无法走向市场销售,这造成企业出现货物囤积现象。此外,由于质量问题引起的各种补偿问题均给企业经营造成很大的阻碍。早期我国工业呈现出生产投资大,回收效益少的状况。

    ④生产设备缺。根据我国工业发展历程可知,早期工业产品的制造生产70%以上均依赖于手工操作。这不仅是国内工业技术落后的表现,也是工业生产设备不足的象征。由于缺乏机械设备从事相关生产,手工制造才会一直占据工业产品加工的主流,制约了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快。

    2 智能制造技术的工业运用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工业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全国各地开始积极开展工业技术创新活动。经过近30年的技术改革,我国的工业制造生产已经掌握了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等多项技术。有了先进技术为支撑,我国的工业经济效益开始翻倍增长,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中的运用更加普遍。工业生产自动化中引进智能制造技术的优点如下:

    ①人机操作。智能制造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人机操作”,企业在制造高精度、高要求、高质量的产品时,必须要使用智能化操控系统保证自动化生产的质量。如:机械制造行业中,对于金属产品的精度要求十分严格,若依旧安排人工制造加工时无法达到精度指标的。企业可利用计算机与数控设备建立连接,用计算机编程后输入程序指令,机械自动化生产可保证产品精度符合要求。

    ②自动设计。智能机器具有强大的推理、预测、判断等功能,制造设备可参照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或程序代码设计工业产品。产品研发人员把某个产品的重点参数及程序代码输入智能机器中,则可通过自动设计将产品模型显示在计算机上,让企业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投入生产。如:许多企业采用CAD、proE UG等自动化设计软件,获得的产品模型更加精准。

    ③虚拟生产。虚拟技术依旧以计算机为核心控制,并结合信号处理、动画技术、智能推理、数据预测、模拟仿真等功能,对工业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模拟。虚拟化模拟生产可及时发现设计产品存在的问题,对生产制造工艺做进一步改学原料比例调整提供依据。

    3 结 语

    总之,随着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企业致力于扩大生产规模,制造产品的数量相比之前更多。面对这种状况若依旧采用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则难以满足生产效率指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孟俊焕,孙汝军,姚俊红,张秀英.智能制造系统的现状与展望[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5,(4).

第9篇: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范文

关键词:船舶柴油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K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船舶工业是为我国防科技建设、海洋航运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产业提供动力装备的国家战略性产业。据统计,2011年中国国内造船完工量总数达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按载重吨计的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1%、52.2%、43.3%,其中船舶柴油机主机市场总额达到 800 亿元左右。船用柴油机是现代船舶的“心脏”,是各种类型船舶最重要的动力设备,广泛应用在船舶推进装置、船舶电站等系统中[1]。

船舶柴油机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功率范围大、易于维护等诸多优点[2],在船舶动力推进装置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与船舶柴油机的性能直接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船舶工业对柴油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船舶柴油机正朝着高效率、低油耗、低污染、设备操作检修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1 国内外船舶柴油机现状综述

船舶柴油机是船舶配套设备的核心,是中国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世界造船重心向亚洲的转移,我国船舶柴油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设计、生产和研发能力的单位,设计和制造出包括低、中和高速的多种船舶柴油机产品,个别产品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船舶柴油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然而,我国船舶柴油机的发展并不能满足造船业整体发展的要求,国内柴油机生产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技术等诸多领域和国际先进的生产企业还存在差距。目前国产柴油机在我国造船业的配套比率不足40%,远远滞后于造船相关的其他产业。船舶柴油机已成为影响中国造船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国际上看,船舶低速柴油机仍然被欧洲船舶产业发达国家垄断,MAN B&W、WNS等著名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70%以上。近年来,国外产品通过采用新型喷油器、油泵、液压排气门、定压增压、高效涡轮增压器、燃油喷射智能控制等多种先进技术,使柴油机的单缸功率、机械强度、可靠性以及自动化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国外先进低速柴油机在燃油经济性、环境保护、智能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中速船舶柴油机技术性能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突破,特别是大缸径、大功率产品的研发,使柴油机在可靠性、使用寿命及超高增压等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提高柴油机的缸径比和压缩比,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使粘度较大的燃油使用成为可能,大大提升了中速柴油机的经济性。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喷射雾化质量,使柴油机的燃烧压力显著增大,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然而,作为使用最广泛的船舶柴油机产品,目前中国船舶中速柴油机技术依赖于国外,在电控共轨燃油喷射技术、有害气体排放控制等方面需要加大探索。

MTU、 Deutz、 MWM等公司的产品代表着世界船舶高速柴油机的先进水平。近年来,各制造商不断开发新型的大功率高速柴油机,通过共轨喷射等先进喷射技术以及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的改进,降低了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够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节能的要求。

2 船舶柴油机发展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国在海洋环保等方面的新要求,船舶柴油机向着高可靠性、环保节能、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各国在船舶柴油机产品设计研发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提高柴油机长时间服役的可靠性;增强船舶柴油机的极压抗磨性、清净分散性;研究大幅提高燃烧压力和燃油喷射压力的新技术;开发满足日益严苛的废气排放标准的环保设备;探索满足燃油经济性的高效、高可靠性、低维修率的综合柴油机系统;研发减少综合运行成本的总能利用技术;船用柴油机操作和监控、检修等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其中既满足柴油机综合经济性,又满足环保要求的船用柴油机的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是各国船舶柴油机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4-7]。

从船舶柴油机的生产上看,现代化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管理、生产组织方式对船舶柴油机的产品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高增压度、超长冲程、劣质燃油的使用,使得柴油机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接近使用极限,产品稍有瑕疵将引起严重的问题。而先进机械铸造技术等先进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引入,流程再造、精细生产等先进科学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推广,是保证船舶柴油机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

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和柴油机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新要求,我国船舶柴油机制造业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争取早日赶超发达国家。首先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抓住我国造船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兼并重组,通过收购海外品牌企业和设计公司等,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第三,引入吸收先进设计理念和管理理念,加快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周期。第四,注重人才培养,为船舶柴油机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 结束语

我国造船总量屡创新高,船舶柴油机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国在海洋环保等方面的新要求,船舶柴油机的发展向着高可靠性、环保节能、设备操作检修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各国在船舶柴油机产品研发方面,开始从追求柴油机的可靠性、经济性向保证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的方向发展。可以将未来船舶柴油机产品研发的趋势总结为:以满足环保节能要求为中心,既满足柴油机综合经济性,又满足高可靠性的船用柴油机产品研发趋势。

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大范围的引入,使中国船舶柴油机的生产面临新挑战。为了保证船舶柴油机满足超高增压度、超长冲程、高效节能、智能化、高可靠性等方面的设计要求,船舶柴油机制造企业必须注重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和先进生产管理理念的推广,从而推动我国从船舶制造大国向船舶制造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 邱俊,闫晓伟.船用柴油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船电技术,2011(6):49-50,59.

[2]冯明志.船舶柴油机减排新形势与技术发展[J].上海造船,2009(4):34-37,41.

[3]方峰.船用柴油机的生产现状与发展[J].江苏船舶,2008(5):17-20.

[4]张锦华.现代船用中速柴油机的发展概况和展望[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3-35.

[5]李斌,马春郊.现代大型集装箱船的动力装置[J].世界海运,2003(5):40-41.

[6]冯明志.船舶中低速大功率柴油机现状及发展[J].铁道机车车辆,2003(S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