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石油化工相关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的作用
检验指的是根据具体观察结果来进行精准的判断,并综合各种实验数据、测量结果以及各种评价的过程。质量检验工作主要是依据不同性质对象的度量以及试验而进行的。将最终所得结果与相关标准要求进行一系列细致的对比,进而能够全面、准确的检验出各种产品质量。大家都知道,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因此必须对工艺流程进行规范。所以这就将生产检验化验的重要性全面突显出来。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开展质量检验化验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帮助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二、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存在的问题
(1)质量检验化验工作不规范
结合实践来看,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中工作不规范是其所存在首要问题。而一旦出现质量检验化验工作不规范,那么极易导致石油化工企业所生产产品质量出现不合格情况。根据笔者研究发现,导致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质检工作人员缺乏对生产工艺熟悉或对新检验技术掌握程度较低等,又比如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基于节约成本考虑而在质量检验化验上采取降低标准或采用较低技术、设备等。这些情况地出现势必造成石油化工企业所生产产品质量因质检工作不规范而无法保障。
(2)质量检验化验部门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当前部分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部门存在着无法有效发挥出其职能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受诸多因素所影响质检部门在开石化产品质量检验化验工作中并没有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又或是质检化验过程中工作人员依赖于经验进行等,这些现象地出现便会导致质量检验化验部门无法有效地发挥其确保石化产品质量的重要职能,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企业产品无法达到市场所需,从而致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3)缺乏健全的责任机制
当前虽然我国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均建立了实验室,但是却未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验机构责任体制;存在产品分析检验机构由生产部门的下设机构构成的情况;此外,由于部分石油化工企业领导并未对质量检验化验予以充分重视,并未将分析机构归为旁系监督部门,而是将其列为管理体系直系部门,使得其监督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从而致使分析检验机构工作开展受阻。
三、 解决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存在问题的策略
(1)实现检验化验标准化
由于检验与化验某一石油化工项目通常会有不同的方法,而该类方法原理不同,其相应的干扰因素也各不相同,所得结果也有所差异。不仅如此,由于该类方法灵敏度各异,其对相关的操作与设备也有不同要求。如若对同一项目采用不同检验方法来进行测定时,会使所得结果出现不可比的问题。所以必须实现质量检验化验标准化,确保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工作得以规范化进行。首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可参照国际惯例来设置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实验室设置与环境。其次,可采用或经过修改后使用与国际标准相符的石油化工产品检验化验方法,提高产品检验的规范化,从而促使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更好的参与到国际化的竞争当中。
(2)构建起完善的质量检验化验部门
鉴于质量检验化验部门在确保产品质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石油化工企业就应当在加强重视程度前提下构建起完善的质检部门。首先,石油化工企业要在充分结合自身生产产品种类、质检化验工作等实际前提下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质量检验化验部门组织结构,随后在此基础上选择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检测人员进该部门中去。其次,在建立起完善质量检验化验部门后,石油化工企业还应当根据部门中各人员工作内容制定出针对性的职责,并将其落实到人,从而为保障质检化验工作严格规范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为了确保质量检验化验部门职能得以有效地发挥,石油化工企业在该部门构建中还必须从相应制度制定着手,比如制定出质检化验工作人员工作奖惩考核制度。
(3)加强质量检验化验部门的职责权利
石油化工企业的质量检验化验部门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与权威性,所以应当确保其具有一套完善、规范的计算标准,以确保对每项产品的各项规格以及工序均有着明确的检测标准。此外,还需明确划分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部门的权利与责任。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产品检验文件的准确性负责、质量检验部门必须对质量检验中的漏洞或错误负责、对工作任务未完成的情况负责、对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不仅如此,还需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过硬的质量检查队伍,对于部分的产品能够独立的行驶相应的职权。因为质量检验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品质量,只有检查队伍分析能力缜密、专业技术过硬,才能有效把控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应当建立相关培训体制,一方面通过招聘信息,在社会上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此外,还应通过相关培训来不断提升原有质量检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后通过考核的则可以继续聘用,而考核不合格联系超过3次则可将其辞退,以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危机意识以及工作责任感,促使全体质量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而全面提升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化验水平。
关键词:石油化工;危险源;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一、石油化工企业常见危险源分析
1石油化工的生产原料及产品的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产业中采用的燃料气体主要成分有氢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等甲类火灾危险性气体,同时石油化工生产的装置中一般有生产原料的残渣,如柴油、液化石油气、汽油等属于甲类丙类危险性物质。在石油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各阶段生产控制温度不一,内部装置压强也不一样,所产生的物料涉及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另有甲基苯、二甲苯等易燃性液体,增加了易燃易爆等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危险性化学物质伴随着石油化工生产的整个过程,从石油化工的生产原料到产品、半产品或者中间产物、加工处理等,此类危险的化学物质在各个生产环节都大量存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所以加强危险性化学物质的管理势在必行,同时要提高石油化工装置的存储条件,严格控制加工生产条件,贯彻执行危险化学物质登记制度,进而控制石油化工危险源。
2石油化工反应装置的危险源分析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半成品,因生产设备、工艺条件、生产的综合原料不同、制作装置不同,其危险性强弱也随之不同。
(1)常减压蒸馏装置。该生产装置的条件是高温高压,主要设备有电脱盐脱水器、分馏塔和加热炉,原料特性易燃易爆,整个蒸馏过程中,装置内始终处于气液混合态,蒸汽会随着装置中贮槽逸出,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此外,原油和石油分馏后自燃点较低,一旦油品泄漏会引起自燃。
(2) 催化裂化装置。该装置系统分为反应再生系统、分馏系统、吸收稳定系统、能量回收系统,生产的过程主要是原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及产物最终分离。以原油催化后形成的馏分油位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到一定条件产生裂化反应,形成轻质油质(如液化气、柴油、油浆等),遇到空气产生易燃易爆性混合气体,有较低的爆炸极限,而且产生的副产品硫化物等是有毒有害气体,一旦泄漏就会影响人身安全。
(3)聚丙烯装置。该装置主要设备是聚合斧和闪蒸斧,以丙烯为原料、氢气为辅料,经过相对应的聚合反应和置换反应。聚合反应在温度和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对设备有一定的损伤,易造成事故。置换反应过程中易在装置区形成大量氮气,接触后容易发生窒息事故。同时丙烯和氢气沸点较低,与空气接触易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
(4)延迟焦化装置。该装置属于易燃、易爆、高压、强温装置,以减压油炸为原料采用间歇式生产。全过程所用的物料有蜡油、渣油、干气、焦炭、汽油等火灾危险性物品,其设备有加热炉、分馏塔、焦炭塔等,焦炭塔部分处于温度、压力极不稳定的过程中,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且高温状态下,装置易被产生的硫化物腐蚀。
(5) 汽油加氢装置。该装置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所需要的燃料性气体主要是甲烷、乙烷、乙烯(均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等,设备室加热炉、加氢反应器和氢压缩机,三者均属于火灾性危险设备。反应过程中产生硫化氢和氢气,对装置管道有一定的腐蚀性。生产过程处于高温状态下,一旦出现泄漏就会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
二、石油化工危险源安全措施及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规模较大,安全措施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以制度为准则,加强生产各环节防护意识,才能有效保证石油化工中危险生产事件少发生。
(1)石油化工危险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企业员工为本,宣传安全防范意识,防微杜渐,加强石油化工危险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2)对石油生产企业的领导进行相关组织和指导,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才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加强领导安全防范意识。
(3)建立安全生产作业制度,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对安全生产作业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某部门违规违纪,需严格处理,树立典型。
(4)石油化工反应装置主要进行催化裂化反应、聚合反应、置换反应等,大部分是高温高压生产操作,爆炸性危险极高。产生的各种副产品如硫化物等对装置管道有一定的腐蚀性损害,因此对装置的各个设备、管道等要定期仔细检查更新,采用的各种设备及材料要严格审查,符合相关规定,加强管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生产条件规定,防止爆炸、自燃、设备损坏等危险事故的发生。
(5)对相关设备加大安全性投入,从原料采用、设备更新、生产条件等各个细节仔细考量,从本质上保证人员安全。并对企业现阶段生产状况及时进行安全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便将其扼杀在爆发的摇篮之中。
结语
石油化工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而言,防爆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多是易燃易爆的化学气体,这类物质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助燃性,并且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有害。制作工艺需要采用高温高压、真空、深冷等条件,增加了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彻底详细的分析石油化工危险源,进而总结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对石油化工的安全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天平,程凌,韩辉,张丽.重大危险源辨识若干问题的探讨与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8) .
【摘要】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探讨“中高本衔接”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高分子专业(广东省中高衔接的试点专业)为例,探讨 “3+2”中高职教育“宽口径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高职本科“对口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满足区域产业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培养高级技术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中高职“宽口径衔接”模式、高职本科“对口衔接”模式、高分子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作者简介]吴丽旋(1965- ),女,广东人惠州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和职业教育;王玫瑰(1965- ),女,广东省汕头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和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教育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zd2011016,课题主持人:王玫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一、 中高职、本科教育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广东省中高职招生方面衔接现状
到2009 年底,广东省中职毕业生升学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3+X 考试,与高考相似,为中职毕业生专门设置。1995年由广东省统一组织单独命题考试, 实行“3+1” 考试模式,“3” 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 “1” 为专业技能课程。从1998开始,普通高等院校高职班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考试由原来的“3+1” 改为“3+证书”[1] “证书” 为广东省职业技能证书。 二是成人高考,这是中职毕业生主要选择的升学方式。
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实施“3+2”中高职教育,到2012年,有32所高职院校与149所中职学校对接, 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招生试点工作[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专业作为2012年试点专业,面向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化工大类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实行自主招生三二分段“宽口径”专业衔接。
(二)中高职专业设置方面的衔接现状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多为文科、计算机、汽车等办学要求没那么高的专业,没有围绕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设置专业,已不能满足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东省是塑料大省,产值位居全国第一,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体。由于高分子专业涉及面广,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深度,本科院校开设较多;广东地区有四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关专业;而广东省中职学校没有高分子专业,不能适应塑料产业升级的需要。
(三)高职、本科专业设置方面的衔接现状
虽然广东省有27 所高职和100 所中职的10个专业大类参与中高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但是目前还没有进行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本科院校有设置高分子专业,但是以“学术目的为主”的学科型的本科。2011年第二次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序数为5,相当于专科、本科和硕士生教育;第二阶段序数为6,相当于博士生教育。第一阶段又分为理论型5A和实用型、技术型5B。其中5A又分为5A1和5A2,前者按学科分设专业,后者按行业分设专业[3],见图1。
第三级教育(中学后教育)
图1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
参照该分类框架,我国大部分研究者将5A和5B分别对应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一般而言,5A1系列的高校在我国被认为包括“985”大学、部分“211”大学, 5A2则包括一部分“211”大学以及大量地方本科大学,人才规格由高到低有硕士、本科和专科;5B则是指高职高专院校,也包括硕士、本科、专科层次院校,但目前我国只有专科层次院校。在我国,研究者和普通大众通常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为标准来区分三类高校:5A1高校培养学术型人才,教学内容一般以纯理论知识为主;5A2高校培养技术型人才,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5B高校则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但偏重实践性技能。毫无疑问,5A1与5B的人才类型界限比较明确,5A2与5B的界限则不太明显,但基于我国地方大学培养的主要是本科层次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专科层次人才。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很多高校都是按学术型人才模式进行培养,即便是本应定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5A2类高校也都有意无意地按学术型人才方向去办学,导致学术型人才过剩而技术型人才匮乏,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极不匹配。
二、 中高职教育“宽口径”衔接及高职本科“对口衔接”的必要性(一)能够满足区域产业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广东省“三促进一保持以及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对人才结构和素质也产生了新的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广东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考验,实现中高本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家的利好政策推动了中高职的衔接,在政策支持下,广东省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中高职衔接也几经波折并逐渐优化。广东省是塑料大省,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体,初、中级层次人员严重缺失,亟需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由于高分子专业涉及面广,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深度,本科院校开设较多;广东地区有四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关专业;而广东省中职学校没有高分子专业,所以,与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化工类专业“3+2”合作,通过中职学校招生,实行“宽口径”专业衔接。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相关产业是广东省支柱产业,广东省“十二五”优先发展产业LED、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产业与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关,又由于高分子加工专业涵盖了化工、机电、控制及高分子材料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和专精要求,培养目标的定位要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更新。从广东省的人才培养来看,开设有高分子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偏重于科研,实训时间及条件严重不足,对加工生产线缺乏总体认识;而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短了一年,在基础理论方面和思维提升锻炼方面存在不足,工作中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提升空间不足。因此,目前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出现了“本科的学生深入不下去,高职学生提升不上来”的尴尬局面,使技术型人才匮乏;教育发展的规律及生产力发展都要求双方改革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资源互补,专业“对口衔接”协同培养新型高级技术型人才。
(二)发挥中高本教育资源效益,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广东省2012 年度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广东将进一步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中高等职业教育纵向衔接、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打通以后,从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面向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化工大类的中职毕业生,实行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打通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通道,探索中高衔接培养应用型人才新路子,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实现职业教育优秀人才梯队建设。
本科院校具有雄厚的学科优势及师资等资源,高职院院校具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等资源。根据国家、省教育规划改革文件精神,选择石油化工特色院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合作,协同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型人才,既符合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求,在获得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也充分发挥了两种类型院校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为打造新型办学模式、最终实现培养高质量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提供有效途径与措施。探索高职、应用本科对口衔接,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新路子,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实现职业教育优秀人才梯队建设。
三、 中高职教育“宽口径”衔接及高职本科“对口衔接”的可行性
1.国家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中高本”衔接提供了契机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推动了中高职的衔接,广东省教育厅以“通知”或者“意见”的形式,也出台了一系列中高衔接执行条例;2012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03号)文件,要求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在政策支持下,广东省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广东中高职衔接渐成体系;高职院校也开始与应用型本科合作,专业对口衔接,协同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充分发挥了两种类型院校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打造新型办学模式。
2.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中高本衔接”提出了要求
广东省是塑料大省, 截止2009年,广东省规模以上企业3796家,中小企业星罗棋布,从业人员超过50万,年产值2372亿元,产值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同时也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发源地。塑料企业行业调研表明,高分子行业的从业人员涵盖了初级、中级、高级等几个层次,初、中级层次人员严重缺失,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体,亟需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另外,另外,教育部的数据显示,1997年~2005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持续九年走低,已从2574万人降低到1694万人,此后四年,该数据保持在1700万人左右。高中毕业生的生源逐渐减少,未来高职的主要生源是中职生,中高职如何衔接,研究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日显迫切。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相关产业是广东省支柱产业,广东省“十二五”优先发展产业LED、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产业与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关,又由于高分子加工专业涵盖了化工、机电、控制及高分子材料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和专精要求,培养目标的定位要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更新,这要求高校提供大批本科层次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因此,通过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培养的改革,形成四年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满足广东省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3.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为“中高本衔接”提供了保障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始创于1960年,办学历史长,基础扎实,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重点专业,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勤奋务实,勇于创新的专兼并举的教师队伍;建立了以小型生产为依托,融教学、生产、研究、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五位一体”的综合化实训基地,这些教育资源为“中高本衔接”提供有力保障。
4.职业资格标准实施为“中高本”课程衔接提供了依据
中高本教育衔接模式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一体化,而中高本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关键是根据产业行业的需求,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企业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研究技术型人才由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中职、高职、本科院校整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区分中、高职、本科培养技术人才的目标差异。[4]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牵头,联合多家高职院校、相关企业,制订的《塑料制品配料工》、《塑料成型制作工》国家职业标准,已上报劳动部审批,每个工种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4个等级,为合理构建中高本专业课程标准提供了依据。
四、 中高职教育“宽口径”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中高职“宽口径”专业衔接
根据“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一体原则,无论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是为区域经济或者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两所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与设置要一体化。专业是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条件,只有中高职专业建设规范化,才能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5]。本案例,选择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专业与广东省石油化工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石油化工专业进行三二分段“宽口径”衔接,以期达到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为经济发展加力。
(二)“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合理衔接,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源头,也是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根据高分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院校的代表到我校参加《材料类专业中高衔接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研讨会》的研讨意见,再结合与中职学校化工大类专业宽口径衔接的特点,高分子专业三二分段五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按2+0.5+0.5+1.5+0.5形式进行,具体见图1:
图1高分子专业三二分段五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期完成,职业技术课与专业综合实践课一般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衔接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第六学期顶岗实习。高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完成,职业技术课与专业综合实践课一般安排在第八至第期完成,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十学期进行。
五、 高职、本科教育“对口”专业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围绕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双方办学现状等方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和论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现有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专业群建设基础扎实,并可依托双方的校外实训基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省级工程中心(广东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开展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采用“2+1+1”的“对口衔接”协同培养模式,即:第1~4学期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就读,主要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5~6学期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主要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7~8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学习,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以及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谢文静. 广东省高职院校达标性考试加开放式招生模式的思考. 高教探索,2008 (4)
(2)赖红英, 广东中高职衔接试点再扩大, 中国教育报, 2012-5-15.
(3)方泽强,分类视角下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探略,职业技术教育,2012(13)
(4)吕江毅,刘敏杰,“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办学质量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必须适应转型发展形势,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内涵建设,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思路,探究管理策略,完善制度设计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学校、系部、处室职责范围,强化过程管理,加强管理监控,促进思路转型、管理转型和内涵转型,不断探索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模式。
1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龙头,担负着培养、输送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可概括为:文化、质量、特色、效益,其中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对于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助推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历史名城湖南岳阳,毗邻湘北十里油城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北通长江,西邻洞庭,南达京珠,迄今已有33年的办学历史。2003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高职学院,学院成为一所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导、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举办,集高职教育和职工培训于一体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设有三系二部,即:石化技术工程系、石化装备工程系、石化管理工程系、基础课部和思想政治课部,具有20多个专业的开设资格和能力,目前开设有高职专业12个,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龙头,石油化工装备、石油化工储运、营销与管理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基本能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学院是全国仅有的三所石化高职院校之一,也是中南地区唯一的石化高职院校。
2 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主要工作思路
2011年,湖南石化职院研究确定了申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并申报成功。在湖南省教育厅公布的文件中(湘教通(2011)379号,关于公布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11年度入围项目的通知),我院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被正式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在“十一五”期间,我院还有9个项目(石油化工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省级精品专业、石油炼制技术省级精品课程、石油化工仿真省级精品课程、焊条电弧焊技术省级精品课程、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被立项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立项为湖南省高职教育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主要工作思路是:
2.1 加强课程标准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包括课程规划、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是一项难度很高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标准又是最基础性的文件。我院在此方面,一是要完成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建设;二是通过重点立项,展开对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部分核心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建设;三是通过一般立项,展开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基础课及其他课程和其他专业各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同时要通过课程标准建设,引领和带动学院所有课程的建设,全面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破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必须培养与打造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院将进一步实行合同制,签订校内教师带徒合同和校外兼职教师、兼职导师带徒合同,继续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适当引进核心课专业教师,修订并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编制年度兼职教师使用计划,开展教研室主任培训工作,着力培养3-5名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物和企业名师。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选派专业课教师轮流到相关企业和高校进行培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2.3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体系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我院将在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仿真基地建设,完善石化、分析、电气、自控、焊接、化机、物流、营销等几大专业实训场所。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建设多层次的高职实习实训体系,达到四个零距离标准要求,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距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教学课题与生产课题零距离。
2.4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要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课程设置、专业内容到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全员性、全方位和诸多环节的全面管理。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质量的人才源于高水平的培养工作,高水平的培养工作源于科学的质量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教学质量管理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要重点抓好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设施的质量管理、测评和改进。
此外,要加强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管理要效益。要创新管理思路,探究管理策略,完善制度设计,继续深入推进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强化系部管理职能,增强系部自主发展的意识,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学院、系部、处室职责范围,强化过程管理,加强管理监控,促进思路转型和管理转型,不断探索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模式。要按照教学巡视、听课等制度要求,规范和执行教学各环节标准,落实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月报告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启动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5 完善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质量标准 通过实施“2+1”教学模式,在做好学生在校两年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学生第三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实施多元评价体系,企业指导师傅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第三年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是否合格,是否可以正常毕业。
2.6 推进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 湖南省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举措――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是时展的需要,是学院发展的需要,是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的需要,我院上下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搞好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思想意识、强化责任落实。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专任教师空间开通率达到100%,所有教学类重点建设项目均要按要求建设好职教新干线空间,在部分班级也将启动学生空间建设工作。
2.7 积极做好省级及以上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工作 一是按建设规划推进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及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提高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三个专业的建设水平。二是积极开展湖南省“十二五”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实习实训基地申报工作,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三是推进已立项七大省级教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和过程管理工作,按期结题部分项目。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我们湖南石化职院在办学思想、管理模式、招生工作、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可喜的探索与尝试,今后将进一步结合本院实际,务实创新,克难求进,切实加强学院的内涵建设,促进学院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力争早日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参考文献:
[1]邢平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 助推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N]. 中国教育报,2011.3.30.
[2]马德秀.高校党委提高执政能力的四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group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deep fusion with the enterprise, can improve the school running quality, better service area economy and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aking Centre South Industrial School demonstrative specialty group: the construc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oup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s the example, describe the basic, the idea, the highlight of the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and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which has a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onstrative specialty group in Hunan occupation universities, an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cial service ability and social awareness of Hunan occupation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关键词: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群;石油化工;社会服务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specialty group;petrochemical industry;social servic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00-03
0 引言
为加快构建与湖南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发挥示范性职业院校的示范性作用和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各个示范性高职院校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特色专业群建设,岳阳市组织中南工业学校申报建设石油化学行业化工建设专业群,中南工业学校是一所立足于石油化工,服务石油化工建设和装备制造业的职业学校;有40多年的建校历史,开设有焊接、安装、仪表等十二个专业,现有在籍学生5000余人。学校是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石油和化学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于2014年6月成功申报了以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协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两个专业,构建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化工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与维修的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
1 专业群简介
1.1 专业群建设基础
石油化学行业化工建设专业群由核心专业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及机电设备安
装与维修、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共三个专业组成,其中焊接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湖南省“十一五”精品专业、“十二五”示范性特色专业、“十二五”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化工行业培养压力容器制造、化工管道安装等化工建设中掌握多种焊接工艺的焊工技能人才。该专业拥有2个省级精品课程,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设有湖南省焊接技能大师室,现有在校生742人,四十年来为石化行业输送6千余人焊接优秀人才。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面向化工行业培养化工设备、化工管道制造、安装、维护、检修等化工建设所需的管工、铆工、钳工等多个工种技术技能人才。是湖南省“十一五”精品专业、“十二五”示范性特色专业、“十二五”生产性实训基地。该专业现有在校生1096人,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门省级精品课程。历届毕业生参加了国家多项化学工程项目建设。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1998年设置,2012年确认为湖南省特色专业。面向化工行业培养化工仪表安装、维修、调试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校学生186人,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为化工行业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推广培养了大量人才。
这三个专业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和办学优势,为化工装备的制造、安装、维护、检修、监测等多个岗位形成配套服务,为全国特别是湖南石化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技术人才。
1.2 专业群的优势和特色
学校前身隶属中国第四化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全国十六家化学建设公司培养焊工、管工、铆工、钳工、仪表工等多个化工建设岗位人才,教师60%来自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注重培养学生技能和实践,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高。通过多年的建设,尤其是近年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改革,本专业群形成了下列明显优势和特色:
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技能、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团队;
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突出“项目+现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构建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实践条件建设――基本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完备、校企共用的实践教学场地;
学生培养――形成了突出学生职业技能、注重职业素养养成的培养氛围;
社会服务――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服务体系。
2 专业群建设思路
按岳阳市《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规划》,结合湖南省石化产业向岳阳转移的发展趋势,中南工业学校以拳头专业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构建由焊接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三个专业组成面向岳阳区域石化行业化工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与维修的化工建设专业群重点建设,以带动本区域其他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2.1 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根据岳阳市《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规划》,确定以市局领导、行业专家、学校三方组成“化工建设专业群指导委员会”,对岳阳区域石化行业深入调研,制定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计划;建立以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化工仪表与自动化为基础的化工建设专业群,面向岳阳区域石化行业化工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与维修岗位培养高技术高素养人才;带动岳阳区域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与产业对接紧密,对其他专业群起引领示范作用。
2.2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立足本区域石油化工行业,建立以“项目+现场”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为主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紧跟产业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的现场焊工、铆工、管工、钳工、仪表工等施工项目,开发出不同的项目课程,充实岗位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整合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化工建设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化四公司合作,对现有焊接实训室、无损检测实训室、管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修实训车间、化工仪表安装实训室及化工仪表调校实训室进行改、扩建,增添能体现当前化工建设先进水平的教学设备;共同建立专业群内综合技能训练现场教室三个。与东方仿真公司合作,共同新建一个仿真实训室。
2.4 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完善的专业负责人制度,着力把焊接专业带头人培养成熟悉石化行业发展趋势、能驾驭专业群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专业群带头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按照“双师型”教师要求进行培养;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定期进行考核。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有现场专家参与的“省级专业教学团队”。
2.5 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要求,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师资培训、顶岗实习、课程改革、质量评价等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学校、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核心专业建设为重点,发挥核心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3 主要突破点
3.1 对接石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3.1.1 “项目+现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立足本区域石油化工行业,与企业合作完善“项目+现场”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跟产业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的现场焊工、铆工、管工、钳工、仪表工等施工项目,开发出不同的项目课程,充实岗位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1.2 建立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机制,实施双证书制度
立足石化行业,将专业与企业岗位群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校企联动了解市场并主动适应市场,瞄准化工行业相关岗位的职业发展动向,建立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机制;根据职业任职要求,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本专业毕业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3.2 整体设计,构建基础相通、核心融合、专业特色突出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3.2.1 根据职业岗位职业能力需要,构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与企业共同分析行业企业对专业群专业人才要求,系统构建专业基础相通、主干课程相关、核心课程独立,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由公共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组成。确保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2 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
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实施理实一体和工学一体的一体化专业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重在组织、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学校的实训场地如学校铆焊生产车间、化工管道安装模拟工段等设施进行现场教学,将企业文化、现场案例、工作场景、行业动态真实及时地融入课堂。
3.2.3 共建共享,引进开发并举,建立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
学校统一构建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职教新干线),专业群的三个专业都建有专业资源空间,我们力求建设具有中南特色的专业资源空间群,构建专业课程资源的立交桥,如核心专业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资源空间――中南焊接:焊接博物馆,焊接核心课程集合平台与交互使用的立交桥,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专业成果、优秀学子的展示平台等。以核心专业为头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慕课(MOOC)课程的建设。全校师生均建有功能齐全的个人空间。
3.2.4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对化工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与一线企业专业一道对岗位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从易到难,比单一到综合设置实践教学项目课题,每个项目课题又含有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教学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教学层次进行积木式的多重组合,灵活多变。对职业岗位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随时添加新的模块。
3.3 对接化工建设产业、建立现代化综合实训基地
紧紧抓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条主线,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地方石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共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推进培养方案实施着手,对校内原有实训基地进行改建,成立了集教学、生产、培训于一体的综合现代化实训中心,形成了真正的“校中厂”,实现了引企入教,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化工建设专业群品牌。
3.3.1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单项技能实训室建设:
与中化四公司合作,对校内焊接实训室、无损检测实训室、管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修实训车间、化工仪表安装实训室及化工仪表调校实训室进行改、扩建,增添能体现当前化工建设先进水平的教学设备,对省内化工建设起到提升作用。
综合技能现场教室建设:
与中化四公司合作,对“现代化工模拟工段”精心设计,通过投资或捐赠,新增浮头式换热器、反应釜等静设备及管道附件,再现当前化工建设施工真实场景,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技能现场教室。
生产性教学车间建设:
与湖南吉祥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对“安装实训车间”通过投资或捐赠,新增焊接机器人、埋弧自动焊等设备,可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及承接生产加工任务,实现产学互动、校企双赢。
3.3.2 建设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
与优质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投资新建8个校外实训基地,成立“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委员会”,为企业培训、顶岗实习及技术改造等提供服务,实现双方共赢、资源共享。
4 结语
通过建设好化工建设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充分发挥其服务石油化工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岳阳区域职业院校资源整合,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对接岳阳化工园区及石化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并引领岳阳区域或全省石油化工产业建设。
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群”观念不强,还需探讨加强几个专业之间如何互动和资源共享等问题;二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三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如何建立适应本专业群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提升湖南省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梅.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关键字:石油化工 化工设备 防腐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76文献标识码: A
化工机械设备在给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存在着易腐蚀的问题,这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实地研究,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预防机械设备腐蚀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的选用和生产方法进行严格控制,不但可以增强化工机械设备的防腐蚀能力,而且对延长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有重要的帮助。
一、设备腐蚀的原因和种类
腐蚀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它是由于物体与化学物质接触,而发生某种化学反应,从而导致该物体被损的情况。机械化工设备是一种较易被腐蚀的物体,发生腐蚀现象后,设备的外表和性能都有可能遭到破坏,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的腐蚀原理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设备被腐蚀的程度,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
1、设备腐蚀原因及分类
①设备腐蚀原因。由于机械设备是由金属制成的,金属的结构使其在外界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容易发生锈蚀,这是机械设备发生腐蚀的根本原因。在化工企业的工作环境中,充斥着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等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加上工作车间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湿度,使得金属机械设备更容易和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被腐蚀。②腐蚀的分类。根据腐蚀发生机制分类,腐蚀被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主要是由于金属所处环境的温度过高且较为干燥引起的,使金属表层与环境中的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其被损坏。电化学腐蚀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由于环境较为潮湿引起的,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后,出现了电极反应,导致金属遭到破坏。
在工业环境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含量较高,还存在着一些挥发物质和一些粉尘,这些介质都会导致环境中金属被腐蚀。如果周围的环境比较潮湿,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就会在水的作用下合成无机酸,这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物质。在工业气体环境中,机械设备的腐蚀主要是由于直接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共同作用导致的。这两种化学腐蚀都是一种氧化过程,只是发生的背景有异,化学腐蚀在高温且干燥的环境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在超市的环境中发生。
二、设备腐蚀的防护措施
1、设备的防腐结构设计
防腐蚀结构设计指的是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如何防止设备的腐蚀,它不仅包括单个设备的设计,还包括设备间安装情况以及管道系统的布置,也就是系统设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避免间隙的产生,许多设备都容易存有缝隙,液体流通不畅的地方易形成缝隙腐蚀,如碳钢、铝、不锈钢、低合金钢等设备都有这种现象。缝隙腐蚀产生后又往往引发孔蚀和应力腐蚀,造成更大的破坏,而良好的结构设计是防止缝隙腐蚀最好的方法。经常存在问题的部位是密封面和连接部位。由于焊接能避免连接部位的缝隙,因此比螺栓连接要好。
避免死角的出现,设备中局部液体残留或固体物质沉降堆积,不仅会在设备操作时局部浓缩或聚集、引起腐蚀,并且会在设备停车时引起腐蚀。设计时要尽量避免死角和排液不尽的死区等。
2、合理使用防腐涂料
防腐涂料法是目前石油化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效预防腐蚀的另一重要方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将腐蚀介质和材料之间的接触能够有效的进行阻止,而且将腐蚀电池的通路也能够进行有效的阻隔,对于电阻就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其二,防腐蚀涂料具有一定的缓腐蚀作用,例如一些颜料和其它与之成膜或者水分的反应等,对于化工机械的金属材料的腐蚀有着缓解的作用。其三,具有相应的阴极保护作用。漆膜的电极电位较底材料金属低,在腐蚀的电池当中可以将它作为阳极进行“牺牲”,这样对于底材金属就有一种保护作用。
3、“一脱四注”的措施
“一脱四注”是脱盐、注碱、注氨(胺)、注水和注缓蚀剂。这种方法能有效的缓解常减压蒸馏设备低温轻油系统腐蚀。因氯化物盐类物质的存在,导致石油化工设备常减压塔顶冷凝冷却系统面临较大的腐蚀风险,降低腐蚀的最根本方法是对石油化工的原材料进行深度脱盐,达到腐蚀介质数量最小化的效果,可延长设备的运行的周期。同时要增强工作人员的防腐意识。
三、化工机械设备防腐蚀设计
1、材料选择
碳素钢是机械制造业使用较为普遍的设备材料,其价格较同类材料较低,而且购买较为方便,同时具有易加工的特点。此类材料在普通的环境中不容易发生腐蚀,如果机械设备采用这种材料,也较能满足设备的防腐蚀需求。但是在化工行业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这种材料则不能满足设备防腐蚀要求,可能会发生较严重的腐蚀现象。因此,在化工企业中,需要选择耐腐蚀的材料才能保护机械设备免受强烈的腐蚀,普通低合金钢则是一种合适的制造基材。
2、机械结构与工艺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机械设备结构设计太过复杂或者设计不合理,则很有可能会导致热应力、积尘和积液等,从而设备的某些接合部位发生腐蚀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对机械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防腐蚀能力。设计过程中要满足以下要求:①机械部件的形状应该尽量简单。②机械部件表面不能有缺陷或损坏。③机械部件尽量使用一样的金属材料。④机械部件中尽量不要有缝隙。⑤机械表面要使用较好的防锈漆,这样可以避免机械部件和腐蚀介质的直接接触,起隔离作用。在对焊缝涂漆时一定要注意,要保证机械部件的每一个部位,包括接缝处,都要涂漆。⑥在机械设备的设计方面,要尽量避免凹形状的出现,或者在设备上设计排水孔,预防水分在设备上滞留所导致的金属腐蚀。⑦在焊接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连续焊接技术,且对焊接处的夹缝要进行合理设计。
3、设备防腐蚀方法
机械设备的防腐蚀方法有很多种,但大都是从金属本身特质方面考虑,尽量减少金属和具有腐蚀性的介质的接触,或者是在金属的表面涂上防腐蚀的材料等。电化学保护法主要是利用电化学机理,对设备进行改进,使金属设备变为腐蚀电极中的阴极,从而对设备进行防腐蚀保护,一般主要采用外加电流法和牺牲阳极保护法。外加电流法是指,将需要保护的金属作为电池的一极,将另一种附加电极作为电池另一极,而且把需要保护的金属作为阴极,然后外加电流,对作为阴极的金属进行保护。牺牲阳极保护法,是指将与被保护的金属材质相同的金属作为阳极,固定在被保护的金属上,作为腐蚀电池,被保护的金属则作为阴极被保护起来。这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被很多企业采用,且效果很好。
腐蚀现象的存在给化工企业造成了困扰,因此,防腐蚀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设备发生腐蚀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腐蚀产生的化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化工机械设备的防腐蚀设计从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选择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防腐蚀的两种有效的方法,对化工企业解决机械腐蚀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年月宏,张世琦. 探讨化工设备设计中的注意问题[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1:47+34.
[2]熊国清. 浅析石油化工设备防腐的有效措施[J]. 全面腐蚀控制,2013,02:51-53.
[3]丛远新. 石油化工设备接地装置防腐研究[J]. 石油化工设备,2013,02:96-99.
[4]戚敏华. 浅谈化工设备的防腐防护工作[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8:31.
关键词:重庆地区;应用化工技术;必要性;分析
发展煤化工产业是由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近年来,各地兴起了煤化工产业建设热潮,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院新开了煤化工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但是,目前煤化工建设已出现过热苗头,盲目、无序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该行业发展面临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1 化工产业在重庆的重要地位
从重庆市有关部门获悉,2012年8月,《重庆市化学工业三年振兴规划》正式印发,提出在未来3年内,重点发展十大百亿级化工产业链,到2015年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重庆的化学工业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首先,重庆及周边地区天然气、页岩气、盐卤资源相对丰富;其次,重庆的水、电、天然气、蒸汽、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综合成本比沿海地区低30%左右,综合竞争优势明显;经过60多年的发展,化学工业已成为重庆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2011年,重庆地区共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9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902亿元,基本形成了长寿、涪陵两大化工基地和万州等特色化工集中区,初步实现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耦合发展。因此,重庆地区将会汇聚大量的化工专业人才。
2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
2002年,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正式成立,园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网络、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设施,并计划工业产值在2012年达1,000亿元,2015年达1,500亿元,2020年达2,000亿元,届时园区将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江上游一流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国家新材料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成功引进了英国BP公司、中石化集团、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德国林德气体公司、美国普莱克斯公司、中化国际、中远物流、韩国锦湖、德国德固赛、法国达尔凯、香港建滔、云天化等81家企业。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将会吸引更多大型的化工企业入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将会成为西南地区最具人气和竞争力的专业化工园。
3 重庆市高职院校开设应用化工类专业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重庆地区仅有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及重庆能源职业学院4所高职院校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其他高职院校都没有相关专业,现有应用型化工技术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据重庆长寿化工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预测,重庆化工产业可能需要千余名技术人员,因此本地化工类应用型技术人才缺口大,需求旺盛,而且未来几年内,这种需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因此,笔者认为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拓展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十分有必要的,此举不仅可以服务重庆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辐射重庆“一圈两翼”和全国的化工产业。
4 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拓展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余年的高职教育实践,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十佳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希望能够为重庆区域经济的建设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在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及实训基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目前各类专兼职教师30名,高职称、高学历教师18名,有企业技术背景的15名,绝大部分教师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每年均要在企业锻炼学习至少1月,并且还不断的加强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
在企业中,学院先后聘请了重庆佐能化工有限公司、重庆紫光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市环保局及重庆中梁山矿业公司的总经理及总工程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同时也为学校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实训场地和空间。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的完善化工仿真模拟实训室、化工分析检验实训室及化工单元操作等一系列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综上所述,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具备了由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向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拓展的基础。因此,这种专业的拓展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活力的重要行业,它不仅能提品和服务,而且具有推动下游产业创新和增值的功能,发展前景广阔。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的建设为重庆化工产业提供了平台,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优质的教学力量也能为重庆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林,朱利霞,田京城.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改实践与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9(3):99-100.
[2] 刘承先,陆敏,,文艺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研究[J].职业时空,2011, 7(7):166-167.
[3] 张日新,梁昱庆,汪令江等.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0(1): 52-58.
[4] 马凤仙.浅析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向[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12-115.
[5] 王定标,陈卫航,魏新利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84(2):16-19.
关键词:高校公选课;调查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代静(1987-),女,云南曲靖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研究实习员。(广东 茂名 5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201330)、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项目(项目编号:Cj12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75-03
高校公选课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展学生知识面为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体现了高校对学生高水平的文化要求,具有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多角度的课程设置,是实现“通识教育”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对公选课重视程度加大,公选课的质量、公选课的管理机制也在逐步提高和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公选课的教学质量,笔者对我校2010~2013年公选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在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 我校公选课现状调查与分析
1.公选课总量严重缺乏,选课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我校公选课开课总量不足,每学期公选课平均开课数量为56门,每学期选课人数为7119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人均可选课程不足一门,公选课开课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按照我校公选课管理办法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须选一门公选课,毕业要求公选课最低学分为6个学分。另外,我校公选课于2010年首次对2010级本科学生进行开设,随2011级、2012级本科生入校,公选课数量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公选课开课数量为48门,选课人数为4088人,平均每86名学生选一门课;到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公选课开课数量仅为83门,选课人数则高达11307人,平均每137名学生才可选一门课,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学校扩招,每年招生人数与教师的人数增长相比,教师人数增长较学生滞后,教师数量不足致使师生比例失衡。由此可见,教师数量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公选课开课的数量。
2.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各类课程之间缺乏学科交融性
图1可以看出,人文类课程从2010年到2013年,人文类课程所占公选课课程的平均比例为62.2%,课程数量增加较多;理工类课程所占公选课课程的平均比例为29.8%,课程数量并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较缓慢;经管类课程所占公选课的平均比例为8%,课程数量与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相比有所下降。由以上数据可知,我校公选课以人文类学科和理工科类学科占大多数,经管类学科占少数。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需同时选择人文类、理工类、经管类三个模块的公选课进行学习,不均匀的课程配比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可以得知,我校公选课课程结构不合理。由统计结果可知,我校公选课以人文类学科和理工科类学科为主,经管类学科偏少。理工类课程有较大部分专业性较强,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与此同时也对选课的学生有要求,从而限制了选课的学生人数;而人文类的公选课对专业知识要求较低,与日常生活贴近,深受学生喜爱;经管类课程属实用技术课程,对学生日后就业有帮助,因此受到学生的欢迎。由此可以得知,目前我校公选课课程设置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机制较欠缺,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理念的更新缺乏全面长远的考虑,课程数量与课程类型比例失衡,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管理较随意,故导致公选课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深广度不能体现,教育目的难以保证。
3.公选课师资队伍优质化难以保持稳定
从图2可以看出,较低职称教师,尤其是讲师的数量占公选课教师人数比例的大部分,数量逐年递增,二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低。从2010~2013年,高职称的教师数量呈下降趋势,教授人数比例由2010~2011年第二学期的15.22%减少到2012~2013年第二学期的7.58%;副教授人数比例由2010~2011年第二学期的32.61%减少到2012~2013年第二学期的27.27%,究其原因在于:公选课与专业可相比,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较差;在政策方面,我校公选课不属于教师年终质量考评的指标,学校未对开设公选课的教师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导致开课教授逐年缩水,再有我校教师数量非常有限,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和科研压力较大,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学校的教学名师或承担一定的行政职务,故很难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由此可知,我校公选课教师队伍优质化水平不高,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与专业课相比较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4.我校公选课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校公选课的上课时间安排在每周周五晚和周六、周日全天进行,对于公选课日常教学质量监督和考评存在困难,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存在漏洞。另外,我校目前没有对公选课进行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对公选课的质量监督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对于公选课考核方式较随意,故学生目前公选课学分获得较容易,“混学分”现象频频出现。
二、改进我校公选课教学的管理和对策
针对我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校情,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从思想上重视公选课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对于教务处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而言,要立足于当今时代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以及从当代人才培养的大方向出发,制定相关的政策,并积极探索,以便推进公选课的改革。其次是二级院系来说,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下发的公选课课程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学习研究,做到专业课课程建设与公选课课程建设并重,把公选课建设纳入到学院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考评中,以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的公选课的顺利开展。再次是教师方面,明确公选课教学目标,要做到公选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重,始终重视素质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最后是学生方面,学生在学习公选课学习过程中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应从培养自身多元能力的角度出发合理地选修公选课,并在学习期间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
2.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引导学生科学地选修公选课
由于我校公选课课源不足,公选课选课时间有限,学生选择公选课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临近毕业时发现所选修的公选课与其专业课相同,因此被迫再次选修公选课。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应建立公选课指导教师制度,安排资历较深,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或者专业主任在公选课选课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相关讲座和培训,或进行有关公选课的现场咨询,以强化学生正确选课的意识。在公选课选课期间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积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选课以确保学生正确选课率,减少错误选课率。在公选课行课之前,可由学校安排公选课开课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以讲座和其他方式对此门公选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公选课的内容,以便快速准确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选课。
3.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公选课的前提保证,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尤其是具有高职称的教师、学校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开设公选课。此外,学校应加大对公选课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并设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对于部分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突出的公选课任课教师给予支持和适当奖励;对于教学效果不好、质量不高的公选课应考虑停课。另外,学校可聘请校外专家和名流指导公选课工作,以座谈会或讲座的方式让一线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以提高我校公选课教师队伍的素质。
4.优化公选课的课程设置,促进公选课良性发展
随着我校公选课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来公选课的开课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公选课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在增设公选课的时候,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意到公选课与专业必修课之间的相关性,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互补性。学校教务处在对新开设公选课审核时需立足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成长角度考虑,对公选课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方面应严格按照学校课程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在课程方面应注意到公选课的类别和数量应保持均衡,课程结构合理化,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促进公选课的良性发展。
5.公选课考核制度需加强
公选课的考核是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评价,并计入成绩。因此,教师应重视公选课考核环节,并依照学校考试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考核,并在日常上课期间对学生的出勤率进行严格监督,对于逃课、旷课学生应取消考试资格。学生也应重视公选课考核,意识到公选课成绩最终影响到年终“评优”、“评先”,从而提高公选课上课的积极性。
6.合理安排公选课行课时间,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一般来说,我校公选课的上课时间安排在周五晚和周末进行,但我校在校学生接近两万,教学楼及课室资源十分有限,故公选课的课室资源十分紧缺。为此,学校可安排寒暑假前2周开设“假期公选课”,以此增多了公选课课源和学生选课机会,并解决教室资源紧缺问题。这样一来,由于寒暑假期间学生没有考试压力,此时上公选课,学生的厌学情绪会大大减少,学习效率一定更高。
参考文献:
[1]嵇春霞.立足通识教育,打造高校公选课教材——从四所高校的公选课调研说起[J].科技与出版,2008,(8).
[2]魏银霞,凌惜勤.大学公共选修课程的调查与改革建议[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379-382.
[3]王丽芳,满达虎.对高等院校开设公选课的几点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7,(8).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逐渐兴起并发展开来,至今已遍及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涉及的行业也愈来愈广,进入的业务领域已经不仅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房建和道路交通工程,还拓展到石油化工、工业生产、电力工程、矿山建设、电子通信、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核能及医疗卫生、咨询服务等众多建设领域[1]。但正是愈来愈广阔的舞台使得我国承包商必须承受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要想在国际市场长期立足,我国承包商必须对自己的竞争力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竞争优势和不足所在、进一步明确如何提高承包商的竞争力、从何处提高等等。
据历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的国际承包商225强榜单等其他有关数据[1-3]可以明晰中国承包企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状况。先将显示中国承包企业国际市场份额和区域分布的统计数据趋势折现图绘制如下图1:
由图可知近年来中国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整体上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工程承包力量,但同时必须承认,与国际知名大承包商及当代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相比,其在市场经营过程中仍暴露了不少弱点和问题。比如除石油化工电子通讯和电力等专业领域外,中国对外承包企业的业务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相对低端的领域;同质竞争恶性竞争现象突出,低价标亏损标时有出现,缺乏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人才等都是必须正视的“黑洞”。不仅如此,国际工程承包向来以动态的高强度、高速度的“超强竞争”为特点,加之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企业与竞争者经营方式及战略的不断变化,竞争愈演愈烈,部分中国承包商已无力应对,导致经营不善退离ENR225强,如北京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曾经实现了在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上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出现了止步于高端市场、成长速度和质量下降,甚至撤出原有海外市场转而退回到国内市场,或举步维艰甚至遭受巨额损失的新情况[4],因此,国际工程中国承包企业竞争优势究竟能否长期保持下去,公司命运将来是如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样牢牢跻身国际承包商榜单前列还是重蹈中铁建巨额亏损的覆辙,目前还无法断言。因此如何保证中国承包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保持这种态势,以及如何全方位的进军国际市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本文将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展开论述。
2 对策建议
2.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国际工程采用的劳动力大多为基础劳动力,相关专业的人才匮乏,因此要加强相关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来提高其竞争力。经营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管理创新及市场意识,熟悉和岗位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款及国内外商业运作规则,掌握企业管理经营的基本知识。建设企业也应进一步扩大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的额比例,特别是引进培养具有国际工程管理知识与经验的人才。
2.2 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建筑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本市场,加快企业的整体改制和融资上市的步伐;其次要积极推进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里通行的融资模式,形成一种以项目的盈利为基础,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相互配合的融资体系,争取贷款优惠以降低资金的成本;最后还可以探索开发证券等投资品种。除此之外,总承包企业也应加强融资的风险管理,将风险意识和风险预防放在首位,加强融资风险的预防、控制、处理能力,健全企业控制制度,完善其风险管理体系。
2.3 推行精细化管理
总包企业可以围绕自身的战略目标,更新项目的管理理念,创新项目的组织管理方式,不断完善项目的管理机制。应用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努力增强自身的项目的管理能力,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管理有序、过程可控、运行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除此之外,企业可以克服传统的计划体制在项目建设过程的环节分割,克服由此引起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逐步尝试在合适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围绕最终产品,以工期、成本、质量为核心,组建更加综合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或者专业的咨询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