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高中;英语;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的后进生通常指的是不守纪律、不认真学习、成绩差、不听讲、调皮捣蛋的学生。由于后进生存在以上缺点,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会受到同学甚至是老师的歧视或者冷落,不能得到信任或者理解。后进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或多或少心理会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导致其身心发展受阻。但是这类学生的上进心很强,可塑性较高,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之外,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智力水平,使他们的潜能都能被挖掘出来。这不仅会使得他们未来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而且也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一、当前职业高中后进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存在的一些心理特征

1.抑郁以及孤独心理

部分后进生由于长期受到冷落,往往会形成谨小慎微或者是沉默寡言的心理特点,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就算明知自己的答案是对的,也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导致机会一个一个地被别人“夺走”。

2.焦虑压抑或者是宣泄放纵心理

家长总是会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所以对自己的孩子往往会非常严格。如果学生出现发音不准或者是默写单词不正确的情况时,就会随意批评,甚至是将自己的不快全部发泄到学生头上。导致学生一看到英语就想到父母责骂自己的场景,进而不愿意学英语。

还有一部分后进生存在宣泄放纵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职高的课业负担过重,进而导致学生出现紧张感,出现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但是又不愿意被他人忽略,所以常常会在课堂中大声说话、睡觉等,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3.畏难以及自卑心理

现在随着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导致职业高中“抢不到”生源,或者是生源质量出现下滑的情况。而且大部分的职业高中学生均存在英语基本知识差等情况。再加上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尽管一些学生会出现想要学习的欲望,然而由于长时间被家长、老师所批评,甚至是歧视以及同龄同学的嘲笑等问题,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以至于由想要学、不敢去学变为厌学。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1.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营造和谐友好的心理氛围

职高的后进生常常不被老师所重视,英语学科也一样。所以后进生常常会感到他们和英语学习好的学生之间以及老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英语老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加了解学生的感想,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所忧虑的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这样后进生就会觉得自己并没有被放弃,自己还是会受到重视的,进而喜欢上英语老师,也就会更加努力学习英语。老师如果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加使用学生接受率高、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就会更加容易和学生贴近。尽管这可能会占据老师大量的时间,然而其可以有效地加强英语教学的效果。同时,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处于何种情绪状态,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直接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品质。英语是一种语言,英语教学相当于是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所以英语老师需要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无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比如说,因为职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词汇储备量不足,所以老师可以让他们用英语叙述事情的时候,适当加入一些中文。这样就能够慢慢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

2.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英语教师只有辩证评价,才能够给学生营造充满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给予自己正确的评价,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智商水平以及气质等因素,了解自己的成绩差只是由于自己的动机、情绪等因素的缺乏,而不是智商的问题,以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英语老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心态,平等地看待优等生和后进生。同时充分地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所以老师需要以情优教,注重利用情感进行教学,使后进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从而从“后进生”成为“优等生”。

参考文献:

[1]杨邓红,王鑫强.论阅读疗法在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J].继续教育研究,2009(04).

第2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效果

引 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备受我国各级教育机构重视的教育活动,尤其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还能够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目前小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一、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样化

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学生接受程度的限制,因此系统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常是渗透于学科教育之中的。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认识,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更专业,更多样。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行之外,学校还提供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作为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2.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发展的提高方面,虽然目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系统,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是有限度的,很多学生还存在厌学情绪,由于学生早熟,青春期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发展以及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没有减弱,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二、 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

1.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方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集体和个人之见的关系,而普通的心理健康课程并不能展现出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关于集体和个人成长之见的关系,因此,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我在一次以“增强自信”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以“自我认识与发展”为主题,设置了“成长三步曲”、“读箴言,诉心声”、“红色轰炸”、“做一幅成功的形象图”等心理游戏及心理情景内容,使学生学会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更加客观,学会准确定位自己,悦纳自己,坚信自己;成员从相互之间的优点赞赏中,体验到彼此的支持和被支持,达到共情,增强自信心。团体成员的相互交流分享,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使学生心理困扰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得到缓解。

2.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一次或几次集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其作用是有限的,要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还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后进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努力。班主任可以将心理效应运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例如,针对经常与同学吵闹、打架的后进生,班主任经过多次教育仍然没有效果,可以使用瓦拉赫效应,即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对他们的优势的开发进行转化,很多后进生会因为班主任对自己的优点的重视和开发而产生自豪感,为了维护自己在教师和同学面前的形象,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可能大量减少。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3. 建立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要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光凭学校和教师们的努力是不够的,家庭作为小学生生活的基础,始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巩固。建立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根本。

三、 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

在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众多可供选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都能与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相契合,很多涉及到道德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内容学生不能理解,不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首先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2.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符合学校实际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种教学辅助器材如多媒体器材和体育器材等,还需要有适当的场地。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根据学校所拥有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尽量使学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并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体系,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加强。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护航者,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也应该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另外,形成学校和家庭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达成有赖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应用,这也是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张 燕.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01):220-222.

[2]夏 庆.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03):200-202.

[3]冯程程.大连市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10-12.

[4]李 园.运用暴击团体辅导技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8-10.

第3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健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人们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

一、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中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等也在慢慢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家庭方面: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很多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给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小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方面的问题。从我校的情况来看,现在农村中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许多农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它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可做可不做。甚至有很多老师认为对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必要搞心理辅导。学校也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即使有的学校开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它也只能解决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如要解决所有孩子的心理问题,精力也有限。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许多农村学校教师包括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不能正确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去引导孩子,而是采取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又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从而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有部分教师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其本身都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更别说教育学生,这样的教师往往也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再者,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农村中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成就动机与耐挫力、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此外,还有家庭方面的原因,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知识,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精神上对父爱、母爱的需求。

二、如何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关注“留守儿童”

长期的留守,得不到父爱、母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农村看到小孩子由祖辈带、儿童满地爬、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孩子心理健康没有人关怀等种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留守孩子对父母呵护的心理需求。这也需要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给予广泛关注,除了从物质上对他们帮助,精神上还应给他们更多关爱,建议平时应与留守儿童多沟通,多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开导。

2、整合资源,积极开辟未成年人心灵沟通的多种渠道

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师资的优势和心理协会的作用,建立心理咨询专家库,组建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队伍,成立 “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网站系统”、“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热线”,由心理专家和心理服务志愿者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定期组织心理专家到中小学校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公益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3、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要优先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核定并增加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项编制。完全中学和中等职校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项编制,初级中学和小学也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项编制。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应给予设置中小学心理健康专业职称评定机机制,制定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和教师职称评定的依据。

4、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调查表明,学生80%的不良情绪来自于身边的长者,当然也包括教师。因此,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任课老师的专业培训。使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把师源性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减到最低程度,使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应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5、家校互动,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进一步完善现有家长学校(委员会)的管理机制,使家长学校(委员会)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家长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家教方法的学习,引导家长改变传统思想观念,重视子女心理问题,加强与子女交流沟通,努力形成家、构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第4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阳光成长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的目标之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在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体育活动不仅是传授、技术和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师生活动及人际关系等方面与其他教学过程有明显不同。体育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进一步端正他们的体育态度,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心理准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后进生的心理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倾注“真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体育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与信任。久而久之,甚至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我们应该用真爱感化后进生,所谓“真爱”,就是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会对老师的批评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此时老师无论向他讲多少道理,他都会充耳不闻。“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与特殊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他们才会消除对老师戒备的心理,向老师敞开心扉。体育教师要营造平等的环境。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老师的管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内的平等。怎样营造平等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其次,教学过程要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之间才能彼此尊重,互敬互爱,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从赞美的目光、赏识的注视和肯定的点头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信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团结合作、互助互学的心理环境。可以在体育教学中组建合作小组“兴趣小组”,采取“集体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步。

二、善于发现、肯定和鼓励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对于学生技术练习要给予充分肯定,尤其对体质差、弱或动作运动能力偏差的学生应多鼓励少挑剔,这样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特殊学生身上的缺点很多,但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他们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只不过被缺点掩盖罢了。他们内心上仍然寻求别人的理解,盼望自己受到肯定和公正的评价,他们也有强烈争取进步的愿望。只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差,经教育后亦会反复出现违纪的行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教育这些学生的时候,就要给多予爱心和耐心,使他们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最后,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展示体育才能,张扬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在校中学生心理失衡的大致种类及解决方法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可谓“万千宠爱于一身”,很多家庭在教育子女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对孩子要么宠爱有加,放任自流,要么要求过高,严加管教。由于方法不对,造成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偏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育这些特殊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和家长协调好教育的对策,共同关注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这样,才能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校中学生心理失衡的大致种类及解决方法如下:

1.焦虑型性格急躁,做事没头绪,心不在焉,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下降。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1)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及受挫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的方法;(2)间隔沟通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及争执时可先把问题放在那里,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再进行沟通,问题就好解决了。

2.抑郁型性格内向,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与同学交往少,不合群,反应慢,动作迟缓,学习成绩差。选择一些技巧的、集体的项目。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兴趣,树立自信,调节好情绪。

3.恐惧型胆小、怕羞,做事怕风险,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怕难为情,容易紧张,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老师,学习成绩不好。(1)在教学中经常给他们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锻炼他们敢说的勇气;(2)练习时,尽量把他们靠前些,促使他们先做、敢做,锻炼胆量。

4.执拗型固执、任性、自负,爱逞强,喜欢坚持己见,不愿主动帮助别人。(1)采取耐心说理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个别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家长,可通过交换意见,帮助他们认识对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道理,建议家长遵循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吸取别人成功的教育经验,采取耐心说理的方法教育孩子。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小晶,她是独生女,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有求必应,在家里她就像一个小皇帝,形成刁蛮任性的个性,她说话时从来不理会别人的感受,总喜欢说一些侮辱、伤人自尊的话。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找她进行切心的谈话,让她设身处地站在被侮辱者的角度思考,让她体会到这种行为是多么不该。我拨通了她家长的电话,并要求他们协助我做好跟踪教育,共同关注她在家里、学校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小晶终于转变了。

四、体育老师要创造以形激情的教学环境

后进生只不过学习暂时落后而已,并不能说明他们其他方面就不如别人。后进生长期处于压抑、受挫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处于受挫状态时,内心就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人的思维能力最初是通过打开视觉这扇“窗户”发展和提高的。因此,课堂上体育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动作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希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暗示,这样他们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感受――自信。由此,课堂上会出现追求新的满足的情感氛围。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各种身体练习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更需要教师动作的示范和语言的鼓励。有些教师却忽视这份信息的传递。非但自己不身体力行,反而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一声命令,一句否定,使整个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扫而光,就会引起学生心理烦躁、紧张,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妨碍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接受知识。反之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亲切和蔼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许多联想。

五、结语

教师要转变思想。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某些教师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后进生即是“差生”,他们什么也不行。对此,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教师思想的转变是对后进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体育后进生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只要有信心、有毅力、有方法,就一定能够将后进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58―01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的任务,同时也是全体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其人格的优化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困扰

要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困扰,教师就要充当一个细心的长者、朋友、亲人,发现学生心理困扰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找到化解困扰的办法。课堂中,可以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互动,更可以拉近生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合力。另外,对于那些没有马上听懂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保护和帮助,多用鼓励语。比如,“来,老师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小学生数学学习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更多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其人文性知识相对少一些。然而,只要充分挖掘教材,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借助精准的计算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良好态度;实践应用部分,在主动探索、相互交流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与快乐;统计与概率方面,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数学是生活的现实反映,生活离不开数学,只要教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大胆拓展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数学教学中总会渗透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点点滴滴。

三、用教师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感染学生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是圣洁的化身。教师得体的仪容仪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幽默风趣的话语等,无一不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时候,千百遍的说教不如一个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把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品格。

四、运用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非常注重教师的评价,有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尤其那些胆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机。在数学课堂上,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要求。尤其对后进生,要对他们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从后进生身上找出一些“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教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劝勉,同时也能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第6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形成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常训斥、打骂,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缺乏心灵和感情的交流,当孩子遇害到困难时,也得不到家长的帮助;遇到挫折时,同样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有的孩子的父母感情破裂,双方离异,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自身品德修养不高,作风不正派,对孩子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在文化艺术活动中,所以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职业院校文化艺术教育制度不是十分健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培养、轻视后进生的教育;学校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单一,使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役。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在文化艺术活动中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如体罚、心罚学生,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特别是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每每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就自暴自弃。

(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精神方面的污染,这些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职业院校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一些职业院校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积极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特属时期”和“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教育有关,大中学生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职业院校家长和教师足够的重视。

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理素质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要对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在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施工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职业特性要求自身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尤其是职业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必需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利于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甚至少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要在职业院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目前不少职业院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进行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要建立学校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职业院校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齐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要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并将其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从而使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 、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根据教育要求,遵循教育规律,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成果,为民族的文化艺术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第7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17—01

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将直接面对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现实问题,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及现状

1 学习心理问题。主要反映在: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校适应不良,认知能力和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较普遍等。

2 情感心理问题。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还不强,很容易受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主要反映在: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抗挫折能力弱;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等。

3 择业、就业心理问题。主要反映在:存在自卑感,不能正视现实,逐渐产生对职业前途的焦虑,甚至产生自卑、苦恼、失望等不良情绪;一些学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学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升学、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障碍,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和障碍。一方面学校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 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就新生入校时的新环境适应、新老同学交往,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就业等进行个别咨询与团体讲座,真诚关注学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另外可以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多听音乐,多活动,多与人交往等等,从而使之克服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校创建的“心语小屋”,环境布置温馨,是一个非常简练、富有生活气息的心理咨询室,再加上心理咨询老师的宽容、友好、真诚和专业,使学生从内心感觉到松弛和关爱,并有安全感,不必担心“泄露”心底的秘密,他们就会心情轻松、毫无顾忌地讲述有关事情,谈论个人生活的细节问题。

第8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第一,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所以必须由专业水平较高的的专职老师担任。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学校一般都配备了一个心理健康授课老师,但是,师资队伍的补充壮大有待加强。

第二,组织严格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依托的有效组织领导。现在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基本上是设在德育处或教务处,部门成员有兼职的也有专职的。多数学校由若干兼职的老师和一个专业的心理学教师组成。

第三,系统化管理。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关,后进生往往由德育处教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接受教务和德育的双重领导。正式开课的学校由教务处负责安排课程,

第四,课程正规化。通常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标准化。比如,咨询规范、保密制度、档案管理等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1.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首先,学校必须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从传统的观点看,学校主要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成材的摇篮,这一观点不能说有错误。但是,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走向片面追求升学率。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有健全的身体和心理以及丰富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获得,同时应该结合学科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样,班主任工作、团委工作、学生会工作都要与之协调发展,学校评价系统也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构建。

其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和专业机构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尽可能促进每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要关注具有心理不健康的特殊对象,而更重要的是起到早发现、早预防的作用,防患于未然。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自己的国王,丰富而又多变。任何一种心理的形成不但与个人的人格特质有关,而且与个体所在环境关系密切。那么,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了。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和机构的建设,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学校必须配备有任职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相应的组织结构、设备和场地。

2.建立学生社团组织

从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组织系统分析,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型的团队组织,使学生在其中能自我发展,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形成健康心理。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学生必须有自己的自我净化系统,使其合理接受社会传承,但又能形成独立人格体的心理组织框架,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老师或长辈的价值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的组织结构是不可或缺的。这样一个自治性质较高的社团组织,更主要的是提供一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平台,不仅仅协助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完成好日常工作,使之能在其中形成健康的自我,完善人格结构。

三、保障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1.完善组织结构。尽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但是,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尽相同,每一所学校也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学校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时必须按照自己的情况。 严密的组织结构能有效地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保障问题。尽管如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建立社区与学生家庭互动的体系。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与学校教育有关,家庭、社会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第9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下,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令人担忧。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思想观念,谋生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有的家庭,虽然父母有一方在家,但因为忙于生计,往往顾及不了孩子。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独立初中,共有学生276人,在校住宿生有239人,占总人数的86.59%。自1983年建校至今,各项工作均无现存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陌生。在我们学校,超过一半的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对所提问题不会回答,这些学生站起来后,既不说知道,也不说不知道,为了上课进度,只好让他们坐下。课后,与这些学生交流原因时,也只有简单的几句交流。有的学生学习不求上进,有的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我校部分学生均存在种种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具体问题表现在:①不诚实,不守纪律,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卑不接受批评等。因而行为上不守纪律,不诚实,处事不负责任,这类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他们生活上贪图享受,对低级庸俗的事极感兴趣,他们不接受老师、父母和同学的批评帮助。②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专心,在家里,因父母不在,爷爷奶奶娇生惯养,没有权威,双休日作业不写,回校抄袭他人作业,学习没有主动性,老师促着学,不催不学等。这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时兴趣极不稳定,因而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动脑筋,由此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其智力发展受阻,学习成绩长期偏差。③自制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善应变,不善独立分析。④早恋的萌动。这类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子,围绕分数干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我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不足,虽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上课人员,但没有专业人员,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作指导,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无所适从,名存实亡。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寄宿制中学心理素质普遍较差的令人忧虑的局面。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解决这些问题。

2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实

2.1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

一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门全新的工作,对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陌生的,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严重不足,所以要在广大教师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他们一致的认可。另一方面,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也很重要,因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也就自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干净,舒适,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室内外的名人名言,校训,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这些,都能使学生有一种道德感,美感,理性感,会产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2.2建立了正规的心理咨询室

农村寄宿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失眠、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释放心理压力。倾吐和宣泄心理不,解决心理困惑和青春期心理矛盾。当然,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此外,学校应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测量,测试等。

2.3宿舍管理者和后勤大灶人员发挥保育员功能

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给予各种帮助。举一案例,我校校长发现一名学生不爱学习,整天闷闷不乐,成绩由原来的名列前茅,滑到班里后进生的位置。校长洞察此问题后,和该生谈心,学生说出了实情,吐出了真话,原来青春期的他,看上了一位本班女同学,时时暗恋,影响了他的学习,经校长给予心理帮助后,很快学习赶上去了,现在一切良好。学生除了学习外还要吃饭睡觉,作为宿管人员和后勤大灶人员,在学生们进入自己所管理的领域时,也要给他们细节性的关照,饭菜质量,水温的冷热。学生饮食习惯的好坏,起卧习贯的养成,都处于心理作健康教育的范围内,所以宿舍管理者和后勤大灶人员起着保育员的功能,让学生在这里得到犹如家庭父母般的关爱。

2.4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开展全面心理健康教育。除专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外,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也要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

2.5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训练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②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学会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消极情感。体察别人的情绪情感。③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进行人际关系的指导。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合作和竞争。④人格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抗挫能力等。⑤自我心理修养指导,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⑥性心理教育,强化性道德和性法治的教育,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往的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适等。

2.6心理辅导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①心理辅导教师应始终抓好学习心理的教育;情感兴趣的培养;意志品质的训练;性心理的关注;个性心理的正确引导。②教育对象———面向全班学生;教育目标———培养发展健康心理;教育过程———灵活、生动、活泼;教育方法———启发、内化与感悟。③善于调查了解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新情况,把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善于进行过程性分析,深入学生之中,善于建立情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