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第1篇: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 SPSS 统计学教学 回归分析

SPS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专业统计软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心理辅导、教育问题研究、市场调查、财务规划等各个领域,和SAS并称为当今最权威的两大统计软件。

一、SPSS软件的特点

1.操作简单

SPSS最大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直观漂亮。SPSS使用Windows的窗口方式展示各种管理与分析数据方法的功能,使用对话框展示各种功能的选择项,因此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了解统计分析基本原理,就可以使用其为特定的工作服务。

2.无需编程

SPSS软件具有第四代语言的特点,只需要告诉系统要做什么,不需要告诉怎样做。只要了解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不需要通晓统计方法的各种算法,就可以得到需要的统计分析结果。对于常见的统计方法,SPSS的命令语句、子命令及选择项的选择绝大部分是由“对话框”操作完成的。因此,用户无需记忆大量的命令、过程、选择项。

3.功能强大

SPSS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各种功能。SPSS软件提供了从简单的统计描述到复杂的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比如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统计描述和列联表分析等。

4.具有方便的数据接口

SPSS采用类似Excel表格的方式输入和管理数据,数据接口比较通用,可以方便地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

5.具有灵活的功能模块组合

SPSS软件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计算机的实际配置情况灵活选择。

二、SPSS应用于统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中,统计公式的计算与手工绘图的精确度是统计学教学效果的两大制约因素,不利于学生加深对统计理论方法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过统计学课程的学生,一般具备必要的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往往缺动手能力,所以掌握一两种统计软件是十分有必要的。过于专业与复杂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AS、MATLAB等对他们来说并不太合适。而简单易操作的SPSS可以让他们掌握一种统计软件,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当涉及分析具体问题时,可以结合统计专业知识,很好地把握统计方法的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所以系统地学习并灵活运用SPSS是非常有必要的。

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SPSS的应用,使得数据处理、显示、分析与推理变得快速简单,使得统计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SPSS软件操作易学易用,甚至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学会使用SPSS。此外,计算机进入课堂的目的是辅助教学,因此计算机软件只能是配角,决不能让它成为课程的主角,SPSS软件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同时功能强大的SPSS提供了10个模块的所有主要功能,有大量的概率统计函数可以直接用来进行计算,不需要编程就可以在该软件相应模块上实现繁杂的计算过程与查表工作。SPSS软件提供了十分全面的统计图种类,可快速简单地做出非常精美的统计图,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SPSS作图比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要形象得多,比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更灵活生动,化抽象为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三、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SPSS的内容

1.SPSS的基本操作

本模块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SPSS软件的基本功能及相关的基本操作。内容包括SPSS软件的启动和退出、数据的输入与保存、数据文件的管理与调用,等等。

2.统计调查模块

本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数据的采集。可以让学生先设计好调查问卷,借助互联网或者直接调查搜集数据。并对这些调查问卷进行适当的编码,直接输入SPSS中的电子表格,调用SPSS的菜单FILE下的OPEN功能,选择DBASE数据格式打开该文件,然后另存为SPSS的SAV格式文件,便完成了数据的输入过程。

3.描述统计模块

本模块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利用SPSS的描述统计模块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与基本统计量的描述,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图、统计表及描述统计指标分析和认识现象。这部分内容通过SPSS中的DescriptivesStatistics菜单和Graphs菜单,分别完成频数分布表的绘制与条形图、线图、直方图等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

4.推断统计模块

本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等内容。我们可以利用SPSS软件提供的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等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5.回归分析模块

本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建立模型、分析模型与解释模型的能力,并让他们在实际分析中正确使用。学生通过学习SPSS中包括线性回归、曲线拟合、逻辑回归分析等多种回归方法,学会利用回归分析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6.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模块

本模块是管理统计和商务统计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现象的动态变化,从而认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与周期变动的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掌握统计预测的基本方法。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SPSS中的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再计算预测值。学生还可以绘制出时间序列图,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动态变化规律。

下面就以在回归分析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说明SPSS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SPSS在回归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介绍最基本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最小二乘法。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利用SPSS软件进行各种回归分析,以达到简化计算过程的目的,充分将统计模型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对于一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在SPSS软件中的应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在研究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问题中,把全国人均消费金额记为y;把全国人均国民收入记为x。根据1981至1993年这13年的样本数据(x■,y■),i=1,2,…,13,建立回归模型。

我们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绘制出人均国民收入与人均消费金额的散点图,发现其具有近似于线性上升的趋势。于是,在SPSS软件的主菜单Analyze里选择子菜单Regression中的Linear,会弹出线性回归对话框,我们把人均国民收入移至自变量(Independent)栏中,把人均消费金额移至因变量(Dependent)栏中。在该对话框中含有四个子对话框,即Statistics,Save,Plot,Option。在Statistics子对话框中包含对回归系数、残差检验、模型的确定系数、偏相关及共线性诊断等选项。除了系统默认的设置以外,往往还会选择输出确定系数的平方、D-W残差检验和置信区间。在Save子对话框中包含预测值、置信度待定的预测区间及对残差的各种输出结果等。对于一般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选用系统的默认设置。选择完成设置后,点击OK即可。SPSS可以将回归结果列于输出窗口(Output),另外,可以将回归结果保存到数据表中。

确定系数的平方为:D-W检验值为0.682,F值为4235.224,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x与y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确定系数的平方数值高达0.997非常接近于1,说明该回归直线和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很好。

利用SPSS输出的各项指标估计未知参数值,并且进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然后对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及应用。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可化为线性回归的曲线回归

在实际问题中,有许多回归模型的因变量y和自变量x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但可以通过变量代换转化成对自变量的线性关系。在SPSS主菜单Analyze的Regression中选择曲线估计(Curve Estimation),把相应的因变量y与自变量x移入Dependent栏中的Independent栏,根据绘制的散点图选用不同的曲线。在Curve Estimation对话框中有11种曲线估计,其中可以转化成线性形式的函数有如下几种:线性(Linear),复合型(Compound),增长型(Growth),对数型(Logarithmic),S型,指数型(Exponential),双曲线(Inverse),Power,罗吉斯特(Logistic)。在Save子对话框中,可以保存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及预测值。同时,能够输出模型的预测曲线。然后和一元线性回归一样进行回归模型的各种分析即可。

总之,结合SPSS开展统计学教学,顺应了统计学发展的趋势及社会对统计人才的能力要求,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克俭.SPSS软件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2).

[2]苏玉霞.SPSS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1).

[3]喻平.SPSS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商家(上半月),2010(3).

第2篇: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36-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立在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是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与系统科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综合,目前涵盖两个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y和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方向的特点是依托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类系统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型优化,系统决策,发展趋势是对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并初步形成科研团队。在研究方向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学科的发展,目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没有稳定的教师教学团队以及规范的实践培养机制。我们希望通过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弥补这些不足,促进学科的全面发展。

一、相关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研究的课程教学体系是以运筹学为核心,前期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离散数学等,相关课程包括信息经济学(主要内容是博弈理论)、预测与决策和数据挖掘,后续课程(主要是知识应用类课程)有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生产与运作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些专业课大多是纯理论教学,没有实验教学环节,已经开设实验环节的课程有运筹学和企业资源计划,但是实验课时量很少,实验环境简单,通常是借用公共课实验室进行,软硬件要求都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实验要求。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研究方向课程体系中实验教学严重不足,现有实验课程无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实践内容,同时由于没有稳定的实验环境,很难集中学生开展一些专项的实践活动,比如一些学科竞赛和实践项目: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等,目前这些活动都是由学生各自分散完成,不能形成规模化和团队化,可持续性也很差。

规范合理的实验平台建设,一方面可以保证专业课程实验环节的正常开展,进一步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加强理论结合实际,促进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创新和创业的基地;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培养教师科研团队,同时带动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专业竞赛,申报学生专项研究,逐渐形成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教师与学生协作的综合团队,逐步提高学科竞争力,培养师资力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搭建教学平台,优化学科体系

1.硬件平台建设,配置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实验室的硬件环境。配备专业实验室1间,购置100台计算机、1台服务器、1台投影仪等设备,搭建基本硬件平台,为实验平台建设提供基本保障。2.软件环境建设,搭建实验室软件环境。购买具有一定行业背景的开发应用类软件、业务流程类软件、建模与优化和决策类软件,使学生能通过这些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掌握理论知识,模拟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优化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与企业对接,通过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使之与社会人才需求对应。

(二)完善课程教学,加强实践体系建设

1.课程实验教学的扩充。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实验室可进一步增加现有实验教学学时,增设统计学、信息经济学、供应链管理、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数据挖掘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实际的社会、经济、金融、生产管理等各系统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建模、规划设计和优化决策等,加强课程理论结合实际,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课程设计类教学的增加。增加部分课程设计环节,增加高年级实训模块,毕业设计集中开展等。3.自主设立学科竞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项目。在全系或者全院范围内组织学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实验、竞赛实验教学,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实验平台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如信息技术类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

(三)通过实验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形成规范的育人机制

实验平台一方面用于开展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实验,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先进的技术支持平台和企业真实项目库等,同时提供远程在线专家讲座和实时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学习空间,形成一个由校内外共同协作支持指导的有效育人环境和机制。

(四)培养教师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

实验室平台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平台,把课程体系中各课程教师凝聚在一起,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同时也可以团结科研骨干的力量,开展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并带动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中,使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馈教学,推动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

(五)通过实验平台与企事业单位协作,进行开放式交流和服务

专业系部和学院可以借助实验平台与企事业单位进行知识和人员的合作交流,为企业研发和发展规划等提供咨询,企业为专业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建议,逐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方式,实现实验室服务社会的功能。

三、实验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步,从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课程逻辑体系和教学目标出发,重新梳理和构建相关课程教学体系,以重点课程如统计学、运筹学、预测与决策等课程为主线,拓展相关实验课程和应用类课程;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实验室建设,从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出发,配备专业实验室1间,服务器1台,计算机100台,投影仪1台,购买具有一定行业背景的开发类软件、业务流程类软件、建模与优化和决策类软件,对软硬件进行合理配置。

第二步,对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补充完善,并逐步增设纯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一方面对已经开设实验教学的课程进行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编制实验指导书,另一方面对一些课程循序渐进地增设实验环节,如增设数据挖掘、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实验。

第三步,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和实训项目。教师以实验平台为依托申报各类科研和教学项目,并制作课程网络课件、教学视频、微课程等,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形成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申报和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和IT类竞赛等,配备教师长期指导,逐步形成学生团队。

第四步,进行实验教学平台使用效果的评价,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检验和评估。构建科学的实验平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年度进行实验平台综合效果的评估,根据评价结果,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使用。

第五步,进行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总结和反思。按一年和三年为时间节点对实验平台使用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为实验平台后续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实验平台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

第六步,在实验平台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制定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以有利于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财物管理和使用制度,持续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措施,以及依托实验室平台的教师和学生管理规范等,将为实验室平台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总结

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实验室以本科教学和教师科研为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将科学研究和教学有机结合,突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实验室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可以进行大量综合训练、学科竞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态思维、创新能力,达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化、系统化,使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接轨,并推动了学科体系建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机制,突出了专业特色,形成了专业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郭必裕.课程群建O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比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2] 肖文峰.管理科学专业《运筹学》课程群构建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6).

[3] 黄留佳.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建设刍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

第3篇: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80-02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危害大等特征[1]。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异位妊娠病例不仅是妇产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也是外科、内科等其他专业临床医师在对引起腹痛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能够初步诊断或排除的。同时异位妊娠也是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中的重点课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是由于临床上相当一部分异位妊娠患者均为急诊就诊,而且涉及患者“隐私”,故教师在见习课中很难向医学生提供满意、真实的病例,无法将课堂所学内容结合到临床应用当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情景模拟教学法设计应用于异位妊娠的见习课中,结果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重庆医科大学2007级临床医学七年制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41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授课;44名为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平均成绩等均无显著性差异,教学时间均为4个学时,每学时40分钟。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即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分组询问病史、最后由教师对学生采集的病史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组学生在上课提前一周安排自学教科书中异位妊娠的内容。经过自愿报名,由四位同学分别充当预设两个场景中的患者、家属;另外四名扮演医生及助手的角色。教师根据设计的剧情对扮演患者及家属的学生提前培训,掌握相应的病史资料,并做好演练,阳性病史资料必须在“医生”问及后才能提供。

1.2.1情景设置

首先由“家属”陪伴“腹痛”的“患者”出场就诊,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医生”接诊、询问病史、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等。教师在旁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出示“患者昏迷”、“患者面色灰白、乏力嗜睡”等信息提示牌,此时医生就应当尽快在采集病史的同时进行生命体征检查;教师可再次出示“患者血压80/50mmHg,脉搏125bpm”等提示失血性休克的信息,医生就应当立即在完成必要的查体(如移动性浊音的叩诊)同时实施休克的抢救,并且安排相应的辅助检查。如果决定要实施侵入性的有创检查,如盆腔检查、腹腔穿刺、阴道后穹窿穿刺等,此时就可以借助女性腹部和盆腔的模拟人体标本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并且在操作同时要求汇报出该操作的必要性、注意事项、结果判定方法等,最后得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在整个进行过程中,“医生”还需要同时安抚“患者”、“家属”,及时沟通病情并且完成相应的知情同意签字手续。另外一项场景则是设置患者腹腔内出血不明显、有明确药物保守治疗愿望和指征。最后由教师进行情景模拟的总结和点评。

1.2.2考核方法

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气氛、理解记忆、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以百分制打分,85分以上为满意。学期末全部课程结束后,在期末考试中根据教学大纲设置异位妊娠相关知识内容的试题,对学生进行理论考核,两组学生进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和统一阅卷。实践操作考核则是选择妇产科最基础的盆腔检查、阴道后穹窿穿刺作为题目,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评分。

1.2.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3.0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2.结果

2.1 学生满意度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3.18%和80.49%。实验组学生多数反应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效果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记忆深刻,但是相对学时较短,参与的学生数量有限;对照组学生则表示授课方法不够生动,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在真正接触患者时,患者的配合度较差,更没有机会进行盆腔检查等实际操作,见习课的实践性难以体现。

2.2期末考试中涉及异位妊娠的题目有选择、名词解释以及病例分析题,分值共20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15±2.89和14.73±3.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妇产科学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病理生理和妊娠的病理生理变化的学科,绝大多数医疗操作都涉及女性患者的生殖器官,这在我国家传统观念中属于特别隐私的“”。 一方面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尽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作为教学医院的带教教师,还要满足学生的要求,依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实践学习,保证优良的教学质量,两者之间的矛盾困扰着师生双方。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也积极探寻解决矛盾的方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便,特别是缺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以及与患者的互动等必要环节。想要顺利进行教学工作、保证培养合格的医学后继人才,探讨与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势在必行。我们在不断探索实践新型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应用情景模拟法进行妇产科见习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操作技能以及医学人文素养有很好的效果[2,3]。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手段之一,产生于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各种现实场景,达到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表达沟通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培养,广泛应用于公安刑侦、法律、消防、干部管理、商务管理等教学领域[4]。目前医学教育中情景模拟教学法更多的是应用在护理学领域,相关的文献报道也比较多[5,6],而临床医学教学工作中只有少数散在的研究实施,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评价。

我们特意将考核时间放在学期结束时,这样能够更真实的反应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从结果来看,实验组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法组的对照组,特别是对妇科检查、后穹窿穿刺这两项基础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检查结果判断、意义等有跟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学时安排限制,目前还存在时间偏少、学生参与面相对小、场景设置较单一等不足。为了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现已申报了情景教学法在妇产科应用的教学课题项目,对该教学法的实施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如果项目如期实施完成,拟将该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课,乃至其他科目的见习课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5月第二版,70-76.

[2]宋朝霞,刘冰,朱玉琢等.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遗传咨询教学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2011,32(22):4735-4736.

[3]马伟光,梁涛,陈京立等.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情景模拟教学病例的效果评价.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58-260.

[4]罗丽珊,赖建力,李帅兵. 现场模拟教学法在消防队员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116-117.

第4篇: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法;教学改革

一、过度侧重理论教学对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制约

经过调查发现,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对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大多采取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导的数据型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其弊端较大。

(一)部分理论教学内容难度偏大,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

管理会计这一学科和普通的英语数学相比较而言,可能平时不易接触,或者接触较少,在内容上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概念性的东西,抽象、理论性强,是这部分内容的最大特点。甚至有些管理会计中的知识点还要结合高等数学进行解析,而有的同学在高等数学方面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导致在管理会计上应用不灵活,甚至不会运用,直接就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学习中,涉及到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知识较多,这不仅在无形之中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对整个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理论重复,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

在理论课程设置时,管理会计的学习少不了与《财务管理学》和《成本会计学》的结合,但是由于相关的内容设置不科学,造成教材之间知识点重复,从而导致学习时间浪费。

(三)应试教育严重,学生实务能力差

这个的传统教育就是以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为主要方式,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加之抽象的学习内容,直接造成了课堂上枯燥无味,教师没激情,学生没热情。此外,很多学校的应试现象严重,有的学生一学期不学习,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这根本无法全部掌握核心知识点。再者,有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待本专业的学习态度是为了考一个从业资格证或者注册会计师证而学习,而且只学习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忽略了实务操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这种学习态度的直接后果就是步入职场后,本来就没有经验的会计专业学生,因为实务操作不过关,而在职业生涯中碰壁。

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方法

(一)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大量引入案例教学

只有理论知识的教学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不具备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弊端,那何为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即结合理论知识点,找到相关的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把会计、管理、营销相结合,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完成会计管理目标,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学中的知识,还能加强学生对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时做到融会贯通。当然,案例教学也不可盲目进行,教师也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1.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讲课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案例中来。假如,还是教师讲解相关案例,那就和传统的理论教学别无两样,案例教学也就失效了。举个例子,在学习管理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对真实的企业案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代表发表观点,从案例中总结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等方面的区别。2.学生发言完毕后,针对学生的观点和发言,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应该及时做出点评,该表扬的表扬,该指正的指正,并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计入到期末成绩中,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挂钩的方式。

(二)设计并开展管理会计模拟实验

会计专业的同学所学的知识点虽然在日常中不经常接触,但是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讲,其理论知识还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最重要的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会计实务工作,因此,动手能力如何成为评价一名会计人员的必备指标。建立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把管理会计的内容真正融入其中,让学生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课堂上,而是在实验中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验中体会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与决策等知识点的概念。

(三)改进现有的管理会计学考核方法

学校的考核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学生是否能真正学到重要知识,考核方式起到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改变现有的理论考核为主的方式,便理论考核为“理论+实践”的考核,以便督促学生练就实务本领。实践教学法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需要广大的会计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共创会计人的新明天。

参考文献:

[1]董宝裕,刘季佳.关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04).

[2]陈俊杰.新常态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途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11).

第5篇: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4]杨国栋、贾成前.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5]楼文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2/1

[16]胥悦红、顾培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管理工程学报.2000/4

[17]陈新辉、乔忠.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18]刘育新.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中国软科学.1998/3

[19]温小霓、赵玮.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31]R.K.Zutshi,T.W.Liang,D.G.Allampulli,SingaporeVentureCapitalistsInvestmentEvaluationCriteria:AReexamination.SmallBusinessEconomics13:9-26(1999)

第6篇: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xx.07-xx.09:完成论文开题。

xx.09-xx.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xx.11-xx.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xx.01-xx.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xx.03-xx.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xx.04-xx.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xx/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xx/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xx/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xx/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xx/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xx/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xx/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xx/4

第7篇: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数据挖掘;WEB数据挖掘

1 关于数据挖掘的简要介绍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在当今时代已与计算机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数据库只是发现(Knowledge-Discovery in Databases,KD)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具体来说就是指从大量的、不完善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数据中自动搜索隐含在其中的潜在的具有特殊关系性(属于Association rule learning)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其主要相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利用统计技术、关联规则、基于历史的分析MBR方法、聚集检测、连接分析、决策树和规则推理、神经元网络、遗传算法等手段帮助人们对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转换模型化处理,从而实现利用数据预测未来,帮助决策者进行针对性更强、更为准确的决策的目标。所谓数据挖掘就是从有一定容量的数据库中发现各种数据模型、概要和导出值的过程,总而言之数据挖掘也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一直以来,数据归纳应用主要集中在金融、零售及电子商务等方面。而随着数据额挖掘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也扩展到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处理上。并利用WEB信息挖掘,与信息检索、文献加工及数据库等实现了紧密结合。

2 学校图书馆的Web数据挖掘构思

2.1 WEB数据挖掘技术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全面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Web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公共数据源。其中,Web数据的挖掘即是指从Web超链接、网页内容和使用日志中探寻有用的信息。根据在挖掘过程中使用数据的不同,可将挖掘任务划分为主要的三大类:Web结构挖掘、Web内容挖掘和Web使用挖掘。而数据挖掘经常采用的技术就包括:统计技术、关联规则方法、基于历史的分析MBR方法、聚集检测、连接分析、决策树和规则推理、神经元网络、遗传算法等,各技术之间侧重点有所不同,笔者对其性能做出简要评比如下表: 2.2 数据挖掘在图书馆的应用

作为一所高校信息汇聚的地方,以及学子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一直是高校重点管理的地方。其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不断增加,从数量巨大的数据中挖掘出对读者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就成了目前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利用对于图书馆资源系统WEB的数据挖掘,为读者提取了其所需的显性及隐形知识,显著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及效率,有效提升学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的水平。

⑴对图书馆文献管理集成系统的挖掘。图书馆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图书馆文献管理集成系统的数据挖掘。文献管理集成系统主要是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有效的开发并且最终实现资源的流通共享。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决策树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文献管理集成系统中的流通管理数据进行提取,着重注意其中的读者信息分类、书目信息以及相关借阅历史。从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获得准确、科学的关于读者的借阅习惯及需求,以此来对照我们图书馆文献系统的现状,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和图书推荐服务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馆藏建设。传统的图书馆馆藏建设都是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一手包办的,虽然这个过程中也要参考许多专业建议,但不可否认这样的馆藏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主观性,不能真实反映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资金让图书馆配备最优质的、利用率最高的文献配置?如能通过对馆内文献管理集成系统信息进行挖掘及分析研究,统计出各类,甚至各文献的借阅率等基本情况,就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补充。此外,对于图书馆中老化、过时的即时性文献也能进行清除。并且,对WEB数据的挖掘对于馆藏的合理布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图书推荐服务。对图书馆文献管理集成系统的数据进行挖掘,可以有效地了解该图书馆使用者的阅读习惯和研究方向等,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的相关主题推荐。从数据分析可对于时下大家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介绍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来进一步了解本馆的馆藏,甚至成为图书馆的常客。运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对图书馆借阅数据进行处理,对相关的数据分析做出明确报告,还可得出各专业图书间的直接和潜在联系,真正为读者的阅读、深入研究提供便利。

⑵学校图书馆的Web数据挖掘。根据前文对于数据挖掘的简要介绍,具体来说WEB数据挖掘就是以Internet的数据为分析对象,为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将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因此,WEB数据挖掘兼具了两种技术的特点,涉及面十分广泛,包含了统计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学等多个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了三个主要的方面:WEB内容挖掘(Web Content Mining)、WEB结构挖掘(Web Structure Mining)以及WEB日志挖掘(Web Usage Mining)。因此根据以上特点,将其应用于学校图书馆信息的管理。

第一,Web内容挖掘。顾名思义即针对网页内容进行Web挖掘,对于网页中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文本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图形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从大量的无序、随机的Web数据中提取对读者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而为我们所用。在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中,我们的工作人员需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利用WEB内容挖掘帮助读者过滤信息的问题,进而提高信息质量,建立并集成WEB站点的数据模型,以满足广大读者的不同程度的查询需求,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专业的技术支持,从根本上改变原先只能提供简单关键词搜索的窘境。

第二,Web结构挖掘。这里的结构是指Web页面之间的超链接结构,因此Web结构挖掘就是从结构分析入手,寻找并总结“话外之音”,从而发现蕴藏在Web页面之外的潜在的有价值的模式和知识。对站点的组织结构和页面结构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推导,挖掘出数据链的结构之间的共性、规律,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即可通过以上手段,为读者提供潜在的知识点。

第三,Web日志挖掘。Web日志挖掘是指对读者访问Web时在服务器留下的访问记录进行挖掘,获得读者访问的基本模式和内容。马克思指出,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Web日志挖掘的核心就是对日志进行分析后得出的读者的信息访问的规律和喜好。根据以上结论,再对Web上的文档进行分类、寻找文档主题、并汇总搜索结果。进而对信息进行调整、更新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3 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大大丰富了我们的信息来源,在拓宽了我们的眼界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无价值信息。学校图书馆要提供高水平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工作,就需要从信息的海洋中挖掘出为数不多的宝藏。Web数据挖掘帮助我们的学校图书馆实现了这个目标,并且向着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发展,从被动提供简要信息到今天主动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不得不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杜文峦.数字图书馆网络个性化定制服务现状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 2003,(1):57-59.

[2]曾春,邢春晓,周立柱.个性化服务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2,13 (10):1952-1961.

[3]夏年军.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2, 22(2):79-81.

第8篇: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 BB平台;教学资源;英汉互译课程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16-03

Abstract This thesis first reviews the utilization of blackboard plat-for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then explains how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ssignment and quiz, discussion and forum sections are planned and built as far as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ourse is concerned. Additionally, it demonstrates the sett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platform to realize certain functions.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confronting the building of the platform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rovid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etting learning scenario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e-teaching momentum.

Key words blackboard platform setting; teaching resources; course of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 引言

英汉互译是英语专业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输出类课程,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依靠教师的课堂指导以外,还需要大量课后的揣摩、练习、分享、答疑和激励机制。近年来,随着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兴起,翻译课程也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练习为主体的固定模式,加强教师、学生、业内人士的互动,设计学习环境提供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完成意义构建,提高翻译能力,而这些步骤都可以通过建设教学网络平台得以实现。

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多样,有支持慕课的Coursera、Udacity和edX,还有典型的通用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如国外的Blackboard(BB)教学平台、国内的清华教育在线以及Moodle混合学习教学平台。BB教学平台于1998年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推出,目前是全球用户最多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电脑和手机终端登录,国内很多高校均已购买并在使用该平台。BB平台提供了资源共享、在线交流、考核评估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建新的模块。

尽管如此,知网上可查询到的论文对翻译课程中的BB平台建设论述不多,比较全面的是段自立(2008)对BB平台课程教学内容、讨论板互动、翻译技能测试、翻译实践资源四个板块的介绍和设计,通过对学生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网络课程中的生生互动和网络翻译论坛模块满意度较低。对此,贺莺(2007)曾提出利用网络创建BBS翻译论坛,创建翻译话题统计学生跟帖的方法,好处是论坛的社会开放度更高,但不足是统计和论坛活跃度情况很难保证。石璞璞(2016)提出基于翻译BB平台设计商务英语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在于学生自学动力不足、单个教师的网站建设精力不足这两个方面。此外,何培芬(2007)指出,整合网络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并避免和教师交流问题时的尴尬。其他对于网络辅助翻译的论述多集中于在线翻译软件训练(陈奇敏,2010)、语料库建设与翻译教学(朱纯深,2013;王惠,2015;熊兵,2015)。

经比较发现,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主要是提供多种译本数据,唤起学生思考和针对特定的翻译问题,形成带注释的教学语料库,便于学生查询不同译本所采用的处理方法。而要对整个翻译教学过程形成支撑和辅助作用,实现教学―评测―提高的良性循环,如何有效整合语料库、论坛和BB平台,实现学习者和教师的有效沟通,将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笔者以自己教授的英语本科大三英汉互译课程为例,提出针对平台模块设置的思考。

2 BB平台模块设置

BB平台在页面左侧课程栏目下常设的模块有课程通知、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师介绍、教学课件、作业测验、交流讨论。在控制面板栏目下常设的管理工具有文件、评分中心、用户小组、课程工具、评估和定制。以英语专业为例,笔者将课程栏目的模块建设列表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BB平台建设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教学课件相关资源的完善 根据学习模式的不同,可分为以课程为基础的学习(CBS,Course-based Study)和以话题为基础的学习(PBS,Problem-based Study)。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课前或课后上传教学课件。如果针对不同年级课件有所调整,可以形成多个以年级命名的文件夹,记录翻译教师教学变化和思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其他翻译教材中适合学生的典型问题讲解,作为学生课外学习资料。同时,根据朱义华(2014)提出的泛在教学平台的翻译课程群体系的主张,可以将翻译课程体系中的读译、英汉汉英翻译技巧、高级笔译、科技文体翻译、法律文本、民航翻译等课程课件集合在同一个本科笔译课程下,避免不同课程间的割裂现象和学生知识系统的不连续。同时,在课程教学资源上传方面,主要由任课教师组成的翻译课程组进行审核,对相应电子书及其他教学资料进行认真筛选,尊重教师的个人成果和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确保材料的准确可靠。

作业和测验体系建设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或者全部上交电子版作业。教师有针对性地批改后,可以选出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也可以随时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内容。经过几年的建设,学生作业的累积,可以建成学生翻译习作语料库,对学生翻译过程的研究,将会对翻译课程设置和内容调整起到重要作用。测验体系的建设是较难完成的一个方面。传统的句子、语篇翻译练习常常会使练习者感到枯燥,而且在笔译教学中,翻译速度的训练一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笔者通过资料查询发现,广外的许罗迈(2007)教授自主开发了在线口译训练系统,而外研社的全国大学生听说系统()被学生认为是趣味性强而有效的练习系统。在笔译课后训练中,还未出现学生可以自主练习、形式多样的自动评分系统。因此,在笔译平台建设方面,可以思考以语篇类型为中心,以题材、能力层级或翻译问题为中心建立测试系统,以形式多样的练习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交流讨论板块的激活 这部分板块是师生互动和学生翻译职业素养形成的主要环节,其设计内容可仿照互联网访问量高的小木虫网络社区、人大经济论坛,可分为资源下载、赛事集锦、译员工作坊、课外兼职、讨论答疑区等栏目。在资源下载栏目下,可以提供相关翻译网站链接、网上词典及语料库、翻译理论和实践电子工具书等。赛事集锦栏目可以各种翻译赛事和翻译等级考试信息。译员工作坊栏目会聘请任课教师之外的其他翻译专业教师、校友译员、职业自由译者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帖子,这一部分要酌情给予酬劳。课外兼职会一些与学生能力相当的社会翻译兼职信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翻译机会,进行职业训练,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激励。在讨论答疑栏目内,学生和教师均可创建帖子,针对某些困惑难解的翻译问题进行提问,也进行指导和答疑。实现翻译团队建设之后,可以集合翻译课程组教师、高年级学生对网站进行回复及管理,了解学生的课外讨论参与度。

3 BB平台的管理功能

BB平台在课程管理的控制面板模块下设置了七种管理功能,便于教师和学生用户操作。基于表2所示管理设置,翻译的BB平台可实现以下功能。

翻译教学支撑 学生可以快速查询基于课程和基于翻译问题的文档。任课教师和课程组团队逐步把整个翻译课程体系的资源、参考书目教学课件、课外资源传送到BB平台,形成学生可以参照的标准学习资料,有助于学生课前及课后进行整理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对翻译专题的讨论,学生获得互相学习和讨论的机会,能够朝着最佳译文的方面不断前进。也为优质课程建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的实现提供平台支撑。

学生成绩管理 可以对学生作业进行诊断,对学生测试进行多个能力层面的设计,使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不足,进而形成本科阶段持续的成绩跟踪。与此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参与其他模块的情况做出统计报告。

翻译职业引导 翻译兼职信息,引入其他翻译专业教师、校友译员、职业自由译者及译龄资深的专家进行线上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翻译BB平台的管理工具可以对其他模块形成便捷的统计和数据导入、导出与存档服务,其固有的定制工具也为BB平台设计的个性化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当然,BB平台的主要内容还在于第一部分谈到的模块设置。

4 BB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翻译课程网络BB平台,旨在营造一种能支持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辅助教学环境。目前很多英语系翻译课学时有限,因此,BB平台可以给爱好翻译的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堂及课外学习资料,开启教师、学生、自由译者、翻译公司、行业人士互动的进步平台,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提高其翻译能力,以便今后能更快地适应职业工作环境。但在BB平台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资料的共享 BB平台涉及的课程课件及辅助参考资料,有的是任课教师自己的教学成果,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是平台所有使用者的义务和责任。

校友译员、职业自由译者参与论坛的形式 要在学期内邀请上述人员入校和学生交流,然后建立长久的沟通机制。对于用平台不方便的校外人员,应该采用微信平台并定期汇总。课程团队的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回复,否则会影响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于因此造成的工作量应申报上级部门加以衡量,鼓励经常在网站上发言、解决问题和上传讨论题目的教师。

翻译测试习题有待开发 要设计出分级且形式多样有趣的笔译在线练习系统,作为翻译培训的有效组成部分,使BB平台成檠生乐于参与使用的工具。

5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指标中也提出“网络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经常更新,能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成效”,可见翻译网络BB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学科建设发展目标,满足翻译人才培养和学生提高翻译能力与翻译素养现实需求的。此项研究通过四个板块的建设,整合了翻译课程体系、网络资源及翻译教师团队,通过师生及译者共建的网络平台,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鼓励学生参加翻译竞赛、翻译实践,与翻译课堂教学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为今后翻译课程进一步走向优质课打下基础,形成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互相促进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陈奇敏.基于网络翻译实训平台的笔译教学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2):56-60.

[2]段自立.网络辅助课程与翻译教学整合实证研究[J].中国翻译,2008(2):46-50.

[3]何培芬.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7(1):14-19.

[4]贺莺.网络论坛与笔译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翻译,2007(6):29-32.

[5]王惠,朱纯深.翻译教学语料库的标注及应用:“英文财经报道中文翻译及注释语料库”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46-255,321.

[6]王惠.“精加工”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15(1):50-54.

[7]熊兵.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界,2015(4):2-10.

第9篇: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 金融财务 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Study on US and Chine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Tal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Shape

LI Jing, WANG Jinghua, LI Bingjin, TONG Chen, LUO Meijuan, ZHOU Xuy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o finance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but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capability is not fully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rom the basic course of Chinese and US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general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 classes, such as starting to explore the basic cours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and personnel application ability relevance, and SWOT analysis, get inspiration from culture to promote Chinese and US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capability.

Key words financial; professional talents; course setting; application ability

金融学界众多专家指出,金融学领域包括两大主流,一是投资,二是公司财务。在美国,金融学专业中往往包括财务学,没有专门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但在我国往往是将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分设为两个不同的专业,而且分别授予经济学和管理学学位。为了方便中美专业对比,本文将财务和金融学专业视为同一类专业以分析中美两国在这一类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方面的异同,这并不影响研究的结论,因为在中国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培养差异不大。

财务金融应用能力,一般从是否具有扎实的财务金融理论基础、是否具有财务金融实务处理能力和是否具有信息运用能力三个角度来衡量。①本文以中美两国金融学排名前十的大学为研究对象,对比中美两国基础课程、金融核心课程和金融实务课程,分析中国财务金融应用人才之所以缺乏的原因。

1 美国相关课程设置

1.1 基础理论课程设置

美国高校金融学基础课包括公共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通识课程(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其中公共核心课程总计17门,占全部课程的43.7%,通识课程7门,占全部课程的17.9%。公共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导论、管理经济学、微积分、领导、合作与交流、写作、法律与法律程序介绍、企业责任和道德,风险管理会计学原理、商务统计入门、企业融资、货币经济与全球经济、管理学导论、市场营销学导论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通识课程由三大类构成,每位学生必须以跨学科选课的方式选修语言、艺术和文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中的部分课程。

美国高校从公共核心课程设置出发,保证学生在修读专业课程之前掌握充分的基础知识以及金融学基本分析工具,培养具有知识理论功底和掌握多种工具的金融应用性人才;从通识课程的设置出发,促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综合素质。美国各高校之间金融学专业公共核心课的具体设置存在差异,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公共核心课程主要集中在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和金融学原理等课程。

1.2 金融实践课程设置

金融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金融领域的各种工作,而且大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就需要一定的经验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经验的获得有两种,一是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二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获得,而在校生的经验获得更多的依赖于他人的传授。实践课程具体可以分为两类:课内实践(如案例教学和讲座)和社会实践(如企业实习)。

(1)课内实践。美国顶尖商学院都十分重视课内实践课程的设置,以案例教学等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是美国金融学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美国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的作用,在全美金融专业排名前五的大学中,尤以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最具代表性,案例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较大,如破产与重组案例研究、企业融资案例、投资讲座和财务管理案例课程。

(2)社会实践。美国商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企业实习是美国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一般商学院利用学生的假期,如春假、暑假等,带领学生进行实习活动,如沃顿商学院等。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哈斯商学院等采用的时用较长的时间到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调研和学习,在此过程中了解大型企业如何运作。

2 中国相关课程设置

目前中国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普通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程组成。本文从中国金融学排名前五大高校本科生基础课程和金融实务课程的设置分析,探究课程设置与应用能力的相关性。

2.1 基础理论课程设置

中国高校金融学基础课包括普通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其中普通公共课有五大类,专业基础课有8门。普通公共课包括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应用基础课、自然科学课、人文素质课和艺术教育课等5类;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等8门课程。②

中国各校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门数较多,一般有8门左右。核心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奠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在金融领域中能成为一个擅长处理各种问题的人才。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该校共开设了包括税收制度与管理、保险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投资经济学、现代公司财务和商法等8门课程。尽管各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投资银行业务分析、证投资学和国际结算等课程。

2.2 金融实践课程设置

(1)课内实践。中国大学重视课内实践课程的设置,尤其是案例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为适应现代金融发展趋势对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200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启动了“高级金融教学实验项目”,旨在“用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双语授课模式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融贯中西的高级人才”。(2)社会实践。与沃顿商学院的社会实践课程安排一样,中国大学的许多社会实践也一般安排在假期,尤其以暑假为主。但这些社会实践都是以认识社会,感知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可以是专业相关的,也可以是专业无关的。

3 中美两国相关课程及应用能力塑造比较

3.1 金融理论基础与信息运用能力

(1)理论基础。在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的设置上,中美两国高校存在差异。中美两国高校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课程,都涉及该专业应该涵盖的理论与知识点,但是中国高校开设的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内容较浅显,同时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不够深化。(2)信息运用能力。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可以提高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而公共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美国)或者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中国)的设置不仅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同时提供更多的其它知识将之运用到财务金融工作中。

3.2 金融实务处理能力

(1)课内实践。首先是中国国内高校金融案例教学普及率相对于美国来说还存在差距,金融学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案例教学开展的情况相对较好;其次,案例的来源匮乏、更新速度慢,是中国案例教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尽管中国国内案例教学已经较为普遍,但案例来源主要为国外的经典案例,适应于中国国情的案例较少,且每年新编案例较少。案例大部分由教师讲解,教师与学员互动不足,导致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大打折扣。(2)社会实践。首先,对于一般的假期实习而言,虽说学校组织安排实习机会,但是往往是同学自己找实习单位实习,对于一部分不想实习的同学,则会通过各种途径拿到实习报告,以证明确实参与实习环节;其次,对于毕业实习而言,很多同学是抱着工作而非想要获得经验而去,虽说这段时间对于从事金融财务工作会有帮助,但是往往效果并不是很好;再次,美国许多高校有专门的协调组织实习的机构,有专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合作企业、非盈利组织和机构。

4 中国金融财务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的启示

(1)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有利于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塑造。高等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准备,更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的金融财务专业教育一是要研究我们一贯采用的普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的体系是否合理,力争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结构;二是要研究为我们金融事业的发展培养什么知识结构的金融财务人才,适时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三是研究我们的教学组织结构如何能够满足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采取有力的实践教学措施,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2)实践课程质量主导着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实现。与美国高校相比,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该走出去,找到双方合作的结合点,与金融财务机构的建立更为广泛牢固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实践岗位。(3)“表现艺术”教学方式是实现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主要方式。我们应该改革我国多年来沿用的以学科为导向的知识灌输为主,即只开发学生听觉能力的教学方式,而代之项目化组织、团队化运作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师生对社会热点、专业前沿的关注,消除学科壁垒,推动学生自主学习。(4)教师是实现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一是学习国外高校,将从事金融财务实践的知名的银行家、企业家等请进课堂,用他们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和经历教育涉世未深的莘莘学子,研讨社会中各种金融财务问题;二是将学校的教师推向社会、接触实践,在金融财务实践中寻找现实问题,与学生组成团队,共同研讨解决现实中的金融财务问题,使学生在操练中提高分析现实金融财务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金融财务教学质量,提升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

基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A610283);宁波市软科学项目(2013A10044);宁波工程学院文科振兴计划;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实战导向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宁波市软科学(2013A10034)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