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公共管理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管理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管理的方法

第1篇: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教学效果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虽然不长,却是一门生命力极强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指导实践的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但就当下情况,公共管理学的课堂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教师需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除了课堂动员外,还有一种必要方法就是为《公共管理学》的课堂注入新的教学方法。

一、参与式教学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起源于英国。最初,参与式教学并非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英国社会学家远赴国外进行国际援研究时,总结的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援助项目推进中,只有让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才是获得项目成功的最有力的保障。后来教育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自己领域,才逐步形成参与式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合作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它强调学生与老师的主体性并重,主张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对问题的解决筹划中,并其中体会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取知识的乐趣与成就,全面激发学生对该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本源,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能力和课程教学参与意识。诚然,对《公共管理学》而言,主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公共管理学》把传播“公共”理念作为课程目标定位,这为参与式教学提供了无限共融空间的可能。“参与性”是个体意识和公共精神的联接点,参与式教学是个体对社会责任公共性的倚重。因此,参与式教学与《公共管理学》在“公共精神”领域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公共管理教学的重要责任就是为学生“公共服务”能力的培养提供发育的土壤。

二、参与式教学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参与式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的适用性,那么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主动把参与式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借此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把参与式教学真正融入课堂。理论指导实践,观念决定行动。因此,要想真正把参与式教学法融入《公共管理学》教学中,教师本身须转变教学观念,看清目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中的不足,充分认识参与式教学方法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树立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观念。课余可通过参加教学培训或讲座,提高运该种教法开展教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参与式教学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采取策略,引发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兴趣。只有有效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才能获取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公共管理学》的课堂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学生参与其中:首先教师要善于设立疑问,这些疑问的出发点是教材中的知识点,但问题可从学生感兴趣的关注的话题中引出。通过提问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设定进行表演,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最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针对某问题某案例展开独立思考和讨论,并且推选代表发言,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认识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3.善用新教法,把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方法要求要高,除了课下备课外还需具备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协调能力,需具备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随机应变和处理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应主动提高教学能力适应参与式教学。首先,提高运用案例教学的能力。可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热点通过案例的形式有机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案例分析和研讨。其次,提高运用实践教学的能力。《公共管理学》虽然不能组织学生到公共部门去真正感受,但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根据本章节的管理内容,设定情景引导学生实现公共管理的现实应用。最后,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参与式教学方法对教师、学生提出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4.改变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教学评价可增强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励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升华;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激其情、达其理的功能。因此,教师需认真对待教学评价。在参与式教学中,需改变以往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评价的单一模式,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一方面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时,应注意试卷的改革,不应以死记硬背为主,而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应注重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来总结,鼓励学生对改进教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充分地推动参与式教学。

三、结语

每门课教学都可以创新,教师必须用热情且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培养真正的人才。参与式教学在《公共管理学》课堂上的运用,除了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外,也能从中让学生养成主体参与意识、参与精神、参与能力,并迁移到对学校以外的事务的解决上,使得《公共管理学》中的公共精神真正被学生体会并发扬。

参考文献:

[1]钟有为,黄伟.“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7)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与知识增长[J].行政论坛,2010(4)

第2篇: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浆类型;灌浆施工;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任何水利工程的施工都要对地基做处理,水利工程的地基分为两大类,即岩基和软基。岩基是由岩石构成的地基,又称为硬基。软基是由淤泥、壤土、砂、砂砾石、砂卵石等构成的地基。又可细分为砂砾石地基、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大部分遇到的都是软基,这种地基具有孔隙率大、压缩性大、含水量大、渗透系数小、水分不易排出、承载能力差、沉陷大、触变性强等特点,在外界的影响下很易变形。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在对地基处理的时候需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水利工程施工灌浆类型

1、按灌浆材料分类,主要有以下类型:水泥灌浆、黏土灌浆、化学灌浆。

2、按灌浆目的分类,主要有以下类型: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接触灌浆、接缝灌浆、回填灌浆等。(1).帷幕灌浆,是用浆液灌入岩体或土层的裂隙、孔隙,形成防水幕,以减小渗流量或降低扬压力的灌浆。(2)固结灌浆,用浆液灌入岩体裂隙或破碎带,以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的灌浆。(3)接触灌浆,通过浆液灌入混凝土与基岩或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缝隙,以增加接触面结合能力的灌浆。(4)接缝灌浆,通过埋设管路或其他方式将浆液灌入混凝土坝体的接缝,以改善传力条件增强坝体整体性的灌浆。(5)回填灌浆,用浆液填充混凝土与围堰或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空隙和孔洞,以增强围堰或结构的密实性灌浆。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方法和地基的要求

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开挖、灌浆、防渗漏、桩基础、锚固、置换法、排水法以及挤实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开挖处理,即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覆盖层、风化破碎有缺陷的岩层挖掉。在这里我们来浅谈一下灌浆法。灌浆是利用灌浆泵的压力,通过钻孔、预埋管路或其他方式,把具有胶凝性质的材料(水泥)和掺和物(如黏土等)与水搅拌混合的浆液或化学溶液灌注到岩石、土层中的裂隙、洞穴或混凝土的裂缝、接缝内,以达到加固、防渗等工程目的的技术措施。

水利工程对地基基础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上部结构不传递的应力;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一性,能够防止基础的滑动和不均匀沉陷;具有足够的抗渗性,能够避免发生严重的渗漏和渗透破坏;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够防止在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发生侵蚀破坏。

三、水利工程灌浆方式和方法

我们平时用的是浆液搅拌机,目前用得最多的是传统双层立式慢速搅拌机和双桶平行搅拌机。现在国外已广泛使用涡流或旋流式高速搅拌机,其转速为1500~3000r/min。用高速搅拌机制浆,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制出的浆液分散性和稳定性高,质量好,能更好地注入裂隙。搅拌机的转速和拌合能力应分别与所及哦啊办浆液类型和灌浆泵的排浆量相适应,并应能保证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能够高效的保证工程项目按期完成。

1、灌浆方式有纯压式和循环式两种。(1)纯压式灌浆是指浆液注入孔段内和岩体裂隙中,不再返回的灌浆方式。这种方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浆液流动速度较慢,容易沉淀,堵塞岩层缝隙和管路,多用于吸浆量大,并有大裂隙存在和孔深不超过15m的情况。(2)循环式灌浆是指浆液通过射浆管注入孔段内,部分浆液渗入到岩体裂隙中,部分浆液通过回浆管返回,保持孔段内的浆液呈循环流动状态的灌浆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是浆液保持流动状态,可防止水泥沉淀,灌浆效果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进浆和回浆液比重的差值,判断岩层吸收水泥的情况。

2、灌浆方法分为五种。全孔一次灌浆法、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和孔口封闭灌浆法等。(1)全孔一次灌浆法是将孔一次钻完,全孔段一次灌浆。这种方法施工简便,多用于孔深不深,地质条件比较良好,基岩比较完整的情况。(2)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是从上向下逐段进行钻孔,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底的灌浆方法。(3)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是将灌浆孔一次钻到底,然后从钻孔的底部往上,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口的灌浆方法。(4)综合灌浆法是在钻孔的某段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另一些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的方法。(5)孔口封闭灌浆法是在钻孔的孔口安装孔口管,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和灌浆,各段灌浆时都在孔口安装孔口封闭器进行灌浆的方法。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6m时,可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大于6m时,可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和孔口封闭灌浆法。

四、灌浆结束标准和封孔方法

1、封孔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孔封孔应采用“分段压力灌浆封孔法”;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应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或“压力灌浆封孔法”。

2、灌浆结束标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60min,或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90min,灌浆可以结束。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继续灌注的时间可相应地减少为30min和60min,灌浆可以结束。

五、特殊情况处理

灌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及早恢复灌浆。否则应立即冲洗钻孔,而后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行扫孔,而后恢复灌浆。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等级的水泥进行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的相近,即可改用中断前等级的水泥浆继续灌注;如注入率较快中断前减少较多,则浆液应逐级加浓继续灌注。恢复灌浆后,如注入率较快中断前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采取补救措施。

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以同时进行灌浆。应一泵灌一孔。否则应将串浆孔用塞塞住,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再对串浆孔并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

六、工程质量检查

灌浆质量检查应以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对竣工资料和测试成果的分析,综合评定。灌浆检查孔应在下述部位布置:(1)帷幕中心线上。(2)岩石破碎、断层、大孔隙等地质条件复杂的部位。(3)钻孔偏斜过大、灌浆情况不正常以及分析资料认为对灌浆质量有影响的部位。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宜为灌浆孔总数的10%。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工程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后14d后进行;同时应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压水试验,试验采用五点法或单点法。检查孔压水试验结束后,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和封孔;检查孔应采取岩芯,计算获得率并加以描述。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地基的处理方式受到不同地质因素的影响,采用灌浆的方法也不同,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在对地基处理的时候需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

参考文献:

第3篇: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管理

1.目前公路施工中管理存在的弊端

机械管理的对象是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因此整个公路施工系统,实际上就是由各种不同的机械设备组合成的、通过机械运行带动施工进程的机械化施工系统。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施工机械不能正确良好的运行,因此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这方面培养专业素质、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操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机械在的牵引特性、动力特性、机动性、稳定特性和经济特性等性能,不仅仅是要成为一种基本的知识技能,更需要操作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正确操作运行。此外,由于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也难免出现机械管理的种种弊端。

1.1 机械设备到位不及时

由于各企业是在工程中标之后才开始组建相应的项目部,因此从项目部调入的机械设备难免会出现不配套的的情况,如一些特殊的大型机械和设备。如果重新购入新的设备就会极大影响工程进度的质量,因此机械设备到位不及时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设备管理存在短期行为

公路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工程效益都是企业倍加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施工中,他们也会重点考虑这些问题,而相对忽视其他问题。表现在设备管理上,就是片面强调设备运行的速度与效果,而忽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有的加班加点甚至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重管理轻维护”的行为直接影响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

1.3 制度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上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管理制度和细则,能够比较完整的形成固定模式的管理系统机制。但是并不完善,没有一定的监督实施机构,缺乏必要的奖惩体系,这样就导致机械设备的管理涣散,正常的运行难以开展,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和措施

2.1 提高机械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使用,工程机械的种类更加齐全,程序更加复杂,对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懂得工程机械的基本常识,如结构组成、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工程机械的故障识别诊断和维修能力。较高技术水平的操作人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机械的损坏,缩短了工程机械的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操作人员是工程机械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关系着机械的性能和寿命,一个合格的操作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操作的细则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工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并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但真正合格的操作人员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必要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行适当的考核考评,才能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操作技能,不算提高自身的素质,改正工作中的缺失,完善机械运行制度,提高机械管理水平,保证施工工程顺利进行。

2.2 加强工程机械的施工管理

2.2.1 制定施工管理计划

施工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对人员的管理还是机械管理,都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制定可行的计划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包括:熟悉工程合同;学习设计资料;勘察了解施工条件等。受以上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计划做到切实可行还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掌握工程数量;拟定基本的主要的施工方法;初定主要的工序概要;审核工程预算;初定工程期限等。

2.2.2 机械选型及配套组合

机械的选用受到作业受土质条件、运距远近、气象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选用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能与土地的土质地形相适应;2)可满足工程质量标准;3)不破坏周边已有建筑设施;4)能高效的完成既定工程量;5)机械使用费用少、施工单价低;6)易操作、维修方便、可靠性高;7)可实现自动化和节省劳动力;8)安全性能好,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破坏;9)安装调试简便,转场运输容易。

2.2.3 机械化施工的工序与机械管理

工程质量是在各工序中做出来的,而工程的造价是在各工序中所发生的,同时工期因为可以通过按时期确保动工至竣工为止的工序系列以及管理作业的进度来维持,所以工序管理对施工管理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综合管理手段。工序管理不仅是对动工至竣工为止的工序系列单纯地进行时间管理,而且应该是把评价、测定施工活动的标准放在时间上,最有效的运用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等资源的方法与手段。工序管理,就工序承包单位的对外方面而言,主要是为遵守工期而进行工序管理;就对内的工程经营方面来说,它是为了以最小费用收到最大的生产率而通过工序来管理工程的;就管理对象来说,主要有工序系列的综合管理和单一工序的个别管理。工序管理过程是“计划-实施-控制”步骤的反复运行。运行速度的快慢及其是否合理、科学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和造价,也会影响项目、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作业的施工速度加快时,单位施工量的造价将会降低,但过快而形成突击状态时,造价反而会升高。造价和质量是一致的,在努力使质量提高时,工程造价就会提高,而欲降低造价就会降低质量,工序与工程质量的关系是当搞突击作业时,质量就会降低。实际工程管理中应兼顾三者,进行综合调整。在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期的条件下,求得工程总建设费用最小。

2.3 加强机械设备的更新

设备更新是为了消除有形磨损,用效能更高、性能更完美的设备来替换旧设备,更新过程中经过技术经济分析,以费用总额最小的方案为最佳方案。现代化的机械施工与管理,是在保证工期、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大的可能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4 加强单机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1)建立机械设备动态台账,为核算提供完整的基础资料。1)建立机械设备动态表,实行跟踪管理。动态表具体反映各台设备在何时、何工地、在库、在修或停机待料等情况。 2)建立设备消耗台账。加强设备使用过程中每项费用支出的严格管理,将核算单位划小到单机(车),各台设备建立消耗台账。3)控制消耗,实行交旧领新及审核制。对领用的各种材料和发生的维修费用,必须由机构主要负责人签字,方可报销。

(2)建立单机核算账目,加强经济核算。1)建立单机核算账目。首先,根据设备生产记录和台班收费定额编制作业数量及收入情况表,在此基础上将消耗情况表、作业数量、收入情况表汇总为收入成本表。2)加强经济核算,进行成本分析。为使成本真实可信,将每台设备的油耗和台班或里程列表分析,进行研究。考核油耗是否正常,对同一厂家,同一机型的台班或里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反映出机械使用的正常与否。

2.5 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

定期对工程机械进行养护可以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工程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工程进度;减缓机械磨损,增加修理间隔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机械事故,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提高机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是机械的动力、燃润油料、零件及各种消耗材料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养护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养护、正确处理使用、养护和修理的关系,克服“以修代养”的思想,把技术养护制度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工程机械养护以“、调整、坚固、防腐”为主要内容,按不同需求分等级进行养护。

首先做好日常养护,主要是维持机械的机容和机况,是机械经常处于完整和完好的状况,以保证正常运行。日常养护以清洁、补给(水、油等)和安全检视为中心,由机架人员在每日出机前,行驶中和收机后进行,详尽项目内容按各级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进行; 其次做好一级养护,除日常养护作业外,以清洁、、紧固为中心内容,并消除机械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出现的某些薄弱环节,尤其要检查有关制动、操作等安全部件,一级养护主要内容包括各总成和连接件的紧固,主要总成和部件的以及在外部检查发现的一些必要的调整作业。这些作业由专业维修工负责进行,机架人员参与; 再者就是二级养护,除进行一级养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中心,对机械进行较深入的技术状况检查和调整,根据机架人员反映和经过技术状况诊断,确定维修附加项目,并排除; 最后就是三级养护,结合二级养护作业,以消除隐患为中心,对局部包括总成件检修,改善机械技术状况,以延长中修及大修周期。

第4篇: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成本;进度;质量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有组成多样化,影响因素多变的特性。而施工管理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高效益的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地以最小的投入建成使建设方满意的合格工程,并使自己获得合理的回报。作为施工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子啊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自身的特征,其施工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施工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手段来实现的,而各种管理手段又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如施工质量差而导致返工,从而造成人工,材料、机械的二次支出,施工成本的增加及工期的拖延等。下面从以下几点来谈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1. 施工成本控制

1.1 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多种措施,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施工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工程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按动态控制原理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1.2 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进度报告和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是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动态资料。成本控制的程序体现了动态跟踪控制的原理。成本控制报告可单独编制,也可以根据需要与进度、质量、安全和其他进展报告结合,提出综合进展报告。

1.3 成本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要按照计划成本目标值来控制生产要素的采购价格,并认真做好材料、设备进场数量和质量的检查、验收与保管。

(2)要控制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和消耗定额,如任务单管理、限额领料、验工报告审核等。同时要做好不可预见成本风险的分析和预控,包括编制相应的应急措施等。

(3)控制影响效率和消耗量的其他因素(如工程变更等)引起的成本增加。

(4)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控制能力,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

(5)承包人必须有一套健全的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支付进行审核、审批,使其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6)施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如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

2.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参与工程施工各方都对施工质量控制负有相应责任,其中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因此,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五大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技术、环境”,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就是要对这五个质量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2.1 人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取决于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又取决于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取决于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参与建设的人员的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心里行为、职业道德、身体条件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人作为控制的对象,要避免产生失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发挥“人是第一因素”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有合格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的特点,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时间经验和遇到突发实践的应急经验。而施工企业也要想办法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管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次,要有合格和技术过硬的现场施工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是工程建设的管理者,而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者,施工人员的技术条件、职业道德、文化修养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好坏。施工企业要保证施工操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做好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

2.2 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包括工程材料和施工用料,又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等。各类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达到标准。所以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

2.3 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其质量控制主要从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指标的确定和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进行。

(1)机械设备的选型 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按照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经济上合理、使用上安全、操作上方便的原则。选配的施工机械应具有工程的适用性,具有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具使用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2)主要性能参数指标的确定 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其参数指标的确定必须满足施工的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

(3)使用操作要求 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职责的使用管理制度,在使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机械设备技术规定,做好机械设备的例行保养工作,使机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4 施工方法或工艺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工法和施工技术措施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工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采取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依据规范的工法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必将对组成质量因素的产品精度、平整度、清洁度、密封性等物理、化学特征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2.5 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作业环境因素、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现场自然环境因素。施工作业环境因素主要指施工现场的给排水条件,各种能源介质的供应,照明、通风、安全措施,施工场地空间条件和通道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因素。这些条件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施工质量能否等到保证;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主要指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和各参建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等因素;现场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指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周边建筑、地下障碍物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3. 进度控制

(1)进度控制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三大控制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工程进度失控,必然导致人力、物力的增加,甚至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拖延工期后赶进度,建设的直接费用将会增加,工程也容易出现问题。在关键时刻(如截流、下闸蓄水等)赶不上工期,错过有利的施工机会,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延误工期固然会导致经济损失,盲目地、不协调地加快工程进度,同样也是片面的,也会增加大量的非生产性支出。工程建设各部位的施工进度统一步调,与资金投入、设备供应、材料供应以及移民征地等方面协调一致,并适应现场气候、水文、气象等自然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因此,进度控制就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

(2)进度控制的主要文件有合同文件、进度计划、现场地管理性文件(如现场指令)等。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就应拟定确定可行的进度计划,施工期间应严格按照合同和进度计划进行施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可把整个施工过程分为若干个施工阶段,逐阶段加以控制,从而保证总工期按期或提前实现;按分包单位的分解,确定各分标的阶段性进度目标,严格审核各分包单位的进度计划,各分包单位协调作业,保证工期的顺利完成;按专业工种分解,确定不同专业或不同工种相互之间的交接日期,为了下一道工序按时作业、保证工程进度,应不在本工序造成延误。工序的管理是项目各项管理的基础,通过掌握各道工序的完成质量及时间,能够控制各分部工程的进度计划。按工程工期及进度目标,将施工总进度分解成逐年、逐季、逐月进度计划,短期进度计划是长期进度计划的具体落实于保证。

4. 安全管理

在工程建设阶段,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如近年来,有许多工地因施工人员的一小小的烟头而引起大火,导致工程质量大受影响;因施工人员不系安全带而发生坠落事件等。加强安管理是施工企业的第一等大事。

(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网络,坚持以项目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委员会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制定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2)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应贯穿整个生产全过程,覆盖工程项目部的所有人员。因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的特点,特别要对新进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3)安全检查。

施工企业根据工程特点选择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等方式,通过检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

5. 施工信息管理

(1)施工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方信息管理的任务和施工文件档案管理。

(2)施工项目相关的信息管理的主要工作:收集并整理相关公共信息,它包括: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信息,市场信息以及自然条件信息;收集并整理工程总体信息;收集并整理相关施工信息,它包括施工记录信息、施工技术资料信息;收集并整理相关项目管理信息。

(3)施工文件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它的内容有图纸会审记录文件、工程开工报告相关资料、技术安全交底记录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日志记录文件、设计变更文件、工程洽商记录文件、工程测量记录文、施工记录文件、工程质量事故记录文件、工程竣工文件;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它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器具及设备等的质量证明、合格证明、进场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试验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它的内容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文件、分项(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文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文件;竣工图,是指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

6. 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管理是对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进行筹划和控制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有:根据项目特点和要求确定施工承发包模式和合同结构、选择合同文本、确定合同计价和支付方法,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合同索赔和反索赔等。

6.1 施工承发包的模式。

建设工程施工任务委托的模式反映了建设工程项目发包方和施工任务承包方之间、承包方与分包方等相互之间的合同关系。大量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实践证明,一个项目的建设能否成功,能否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及组织协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发包模式的选择,常见的施工任务委托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发包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视需要再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配合施工。

(2)发包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作为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发包方另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进行施工。

(3)发包方不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而平行委托多个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6.2 施工承包与物资采购合同的内容。

(1)施工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包含发包人的责任和义务、承包人的责任和义务、进度控制的主要条款内容、质量控制的主要条款内容、费用控制的主要条款内容、竣工验收、缺陷责任与保修责任。

(2)物资采购合同分建筑材料采购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其合同当事人为供货方和采购方,其建筑材料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有标的、数量、包装、交付及运输方式、验收、交货期限、价格、结算、违约责任;设备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有设备价格与支付、设备数量、技术标准、现场服务、验收和保养。

6.3 施工单价合同、总价合同与成本加酬金合同。

(1)单价合同根据计划工程内容和估算工程量,在合同中明确每项工程内容的单位价格,实际支付时则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乘以合同单价计算应付的工程款。单价合同又分为固定单价合同和变动单价合同。

(2)总价合同是指根据合同规定的工程施工内容和有关条件,业主应付给承包商的款额是一个规定的金额,即明确的总价。总价合同又分固定总价合同和变动总价合同两种。

(3)成本加酬金合同是与固定总价合同正好相反的合同,工程施工的最终合同价格将按照工程的实际成本再加上一定的酬金进行计算。

6.4 施工合同执行过程的管理。

合同的履行是指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方和承包方根据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和标准等要求,各自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任何一方违反合同,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未完成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时,都承担赔偿责任。合同签订以后,当事人必须认真分析合同条款,向参与项目实施的有关责任人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跟踪与控制,并加强合同的变更管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6.5 施工合同的索赔。

建设工程索赔通常是指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或者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而受到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通过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对方提出经济或时间补偿要求行为。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它是合同当事人之间一项正常的而且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业务,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的合情合理的行为。在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执行过程中,业主可以向承包商提出索赔要求,承包商也可以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即合同的双方都可以向对方提出索赔。

7. 结语

第5篇: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闸施工管理;技术实施要点;阶段

虽然近些年来水利工程中各个技术项目不断增加,但水闸施工管理问题依然还是核心,要关注它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并希望结合具备科学合理性的施工方法,提高水闸施工管理水平,凸显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管理的重要功能属性。

一、水闸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与应用功能

1.水闸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水闸施工管理首先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对水闸施工管理的规划一定要清晰。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对水闸进行合理的选址、做好水闸设计并把控工程进度,主要对它的施工过程进行管控,灵活掌控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对施工技术方案作出更新调整,尽可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来加速施工推进速度、节约成本。所以说,水闸施工过程应该做到技术与管理并重,规避施工中所存在的盲目性选择,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综合来讲,为了确保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的整体综合效益,应该结合实际环境与所存在问题进行水闸施工管理,合理进行施工技术选择,凸显它之于水利工程整体推进的重要性。2.水闸施工管理的实际应用功能。水闸主要通过闸门为水坝进行泄水和挡水,如果水闸闸门关闭,它的实际功能体现为拦潮拦洪,提高上游水位等等;如果闸门开启,它就能实现排涝、泄洪和冲砂,并合理调节下游水量。在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管理主要根据当地河流的实际环境状况来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量并整合各方因素。举例来说,在水闸的闸室设计过程中,应该首先明确它的总净宽度,配合所设计水流流量来对水闸闸门的形式与孔径进行技术性选择。另外,也要考虑水闸闸室与翼墙的实际结构形式与基础尺寸,然后进行相应的施工设计与地基条件调整,确保水闸闸门下基础的受力程度均衡,为此,要将地基承载力设计到技术规范标准的可允许范围之内。另外,要基于水闸施工实际功能对地基进行改进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水闸施工设计的结构简洁性,同时注重造型美观和经济适用性,做到水闸施工后其实际应用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匹配。再一方面,水闸施工管理工作也要注重系统性,要按部就班的推进施工流程,提高对水闸施工管理及应用功能优化的重视程度。

二、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的管理方法及技术实施要点

水利工程中的水闸施工管理分为常规施工过程管理与特殊汛期施工管理,不同时期的水闸施工管理方法及相关技术实施要点也不同,以下分别作出分析。1.水闸常规施工过程管理方法及技术实施要点。1.1水闸施工的开挖阶段。水闸常规施工过程管理包括多个阶段,整体施工范围相对偏大,而开挖工作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前期基础,它关乎水闸施工过程的整体质量。在实际的水闸施工开挖阶段,要控制它的水闸开挖断面,如果断面过小可能会对水闸强度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水利工程良好推进。所以在开挖阶段应该注重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有效控制。在开挖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实施要点主要有四:第一,要首先重视材料质量,例如对水泥、钢筋等等原材料的质量把关要严格,保证其性能稳定可靠。在采购阶段,要重点检查钢材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重点检查水泥的标号,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避免由于钢材、水泥质量差而造成的生锈或结团变质现象,影响水闸性能。第二,在配置比方面要做到对混凝土中各种材料配量的严格计算。具体来讲在每一批混凝土配置完毕后都要进行例行抽样检测,再根据检查结果来进行混凝土配置,满足工程实际需求。第三,要做好模板控制。在具体的模板搭建施工过程中,要首先清理模板,避免杂物过多堆积造成混凝土质量低下,另外要确保模板搭建的稳定性与坚固性,防止由振动所产生的模板变形走样。还要对模板的缝隙进行必要堵塞,避免出现漏浆现象,可以考虑为模板内侧涂抹隔离剂或直接铺设塑料薄膜,如此操作也是为了应付后期模板的快速拆卸。最后一点,要做好技术控制。例如要了解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包括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与浇筑间隔时间,必须将它们都控制在初凝时间范围以内。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任何漏浆失水现象,同时注意混凝土运输过程颠簸可能造成的离析现象。1.2水闸施工技术条件与导流施工技术。水闸施工的技术条件以下提出4点:第一,要选择合理的位置进行水闸施工建设,在选择过程前也要提前做好水文地质与环境探测评估,围绕评估结果来建立施工方案;第二,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条件与水闸室建设条件,且保证二者相互之间的有机协调关系,对水闸闸门结构模式进行调整完善,保证水闸地基与水闸室的完整稳定性;第三,要将水闸施工重点放在对防水渗透的设计方面,例如要针对水闸上游两岸起到连接作用的连接物与建筑物部分进行防渗设计。必要时还要建设一个防水渗透能力较强的整体建筑来协助水闸常规功能;第四,在水闸施工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水流冲击的抵抗能力设计,这是为了有效降低水流对于水闸两岸的冲刷程度。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为河床部分修筑围堰与维护基坑,保证河道上下游水流按照设定标准与方式来实现施工导流过程。比如说,对某些水流偏急的区域要实施全段围堰与分段围堰导流两种方法,而导流方案的拟定过程也应该根据当地河段的实际自然条件与工程项目特性来进行调整,选择最适合于项目的导流方式。为此,施工方还要制定相应的导流时段与导流标准,通过这些标准来规划导流计量水平,设计导流建筑物的具体形式,例如基坑排水、拦洪度汛、河道截流等等。再通过多项技术比较来选择最经济合理的导流方案并付诸应用。2.水闸汛期施工过程管理方法及技术实施要点。汛期施工属于水闸施工管理的特殊阶段时期,所以针对汛期的相关管理方法及技术实施要点也有所不同。在汛期,应该为水闸施工管理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基坑分期开挖方案,此方案要求在汛期来临前就完成基坑开挖项目,按照常规技术与管理方法操作即可,这是为了有效减小水闸进洪后大面积淹没可能造成的基坑损失。因此在汛期要明确施工的基本布置方案与土方施工挖填内容,并将两点内容条件结合起来。再一点,施工围堰要选择分期填筑方式,按照枯水期挡水标准来首先设计施工方案,并在汛期到来前进行培筑,以达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设计标准。另外还要在汛期中与汛期后进行围堰的分期拆除,根据实际状况来选择围堰的拆除进度与拆除时间。在汛期后,要利用高于枯水期挡水标准以上的土方来实施工程回填,尽可能降低征地借量。最后,要求汛期水闸管理期间对基坑实施快速施工,提出全面有效的洪水截渗方案与降水方案,保证基坑安全度汛,减少基坑淤积进而切实保证整个水利项目的安全性。

三、结语

如上文所述,水利工程应该结合不同阶段、不同技术要求来为水闸施工管理提供相对应方法,优化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为工程进度推进提速。本文所提出的水闸施工管理方法及相关技术实施要点希望为水利工程建设带来有价值参考借鉴,助推我国水利工程领域的全面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肖军.水闸施工管理方法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5(17):118-118.

[2]杨会涛,邵慧韬.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管理方法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11):252.

第6篇: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安全 安全管理 主要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是我国工程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安全生产”是施

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和项目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工程项目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不小的影响。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安全工作,再不能让生命付出代价,再不能让财产遭受损失。

一、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实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

工程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项目工程的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正确理解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对于搞好工程安全在源头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涵义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的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各参加单位遵照执行,而在生产实践中,所有参建单位必须对照落实,消除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工作内容。

(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核心内容是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参建

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工程的安全生产。因此,工程安全管理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为加强工程生产中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

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管理方法。2.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3.对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论处。

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

(一)“安全第一”,是指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项目生产的头等大事。各项目及主管部门的行政领导同志,以及各级部门,都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努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对安全生产绝对不应抱有粗心大意、漫不经心的态度。当建设任务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解决安全问题,使工程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二)“预防为主”,是指在实现“安全第一”的许许多多的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是最主要的。它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危害消灭在发生之前。伤亡事故不同于其他事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挽回,或者根本无法挽回。到那时,“安全第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国家各级有关部门、事业单位都要做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

件,在工程建设规划以及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经济承包等重大经济决策中,应执行国家关于文明、安全施工的规定。

(四)《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五)安全生产工作是永远没有完结的,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必须长期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三、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过程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应贯彻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在工程主体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可以将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分为施工前的安全管理工作、工程建设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工程完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

1.施工前的安全管理

一要对建设单位的开工手续进行审查,确保工程的合法及合理性,以及环保问题的审批,二是对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审查,审查监理、施工单位的资质及相关人员的证书,这个是确保工程安全进行的大前提条件。

2.工程建设阶段的安全管理

工程开工以后,安全问题是关键,当然一套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安全,因此,监理单位应要求承包商提供安全保证体系,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教育有效的进行管理实施,监理及建设单位也应相应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案,并且在工程实施工程中监督承包商对安全保证体系的执行问题。

3.工程完工后的安全管理

工程完成以后,首先施工单位应对完成的工程进行安全自查自纠,确保工程安全后出具安全报告,监理、建设单位应对工程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出具相应的安全报告,对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对将来工程产品投入使用后的安全系数进行评估,及时有效的解决当前的安全预留问题。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这就要求各参建单位很好的执行,保证工程安全完成。一般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

(1)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内容

施工单位即承包商,是工程中负责工程直接建设的单位,为确保工程的安全,首先是承包人的资质,及在投标文件中已经承诺的相关人员及设备的投入,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安全学习,提高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时,建立一套切合工程实际的安全保证体系,经过监理单位审核后,切实地执行,尤其对高空作业、特殊作业及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设备,如脚手架、塔吊等设备要求投入建设前进行安全检查,在施工过程中,遵从监理、建设单位的指示,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完工后,对关键部位、事故可能发生部位进行复查,提供安全总结报告。

(2)监理单位安全管理内容

监理单位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主要实施者,是工程建设的现场监督方,对施工现场安全控制起关键作用,在工程前期,应对施工单位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施工安全保证体系进行补充,施工中,监理应指导和督促工程承建单位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和部颁有关安全作业规程,在地下工程施工、爆破作业、高空作业、防洪、防风、防火、防盗、安全用电及安全操作方面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手册,印制分发,深入动员,广泛学习,切实执行;要求各施工单位设立专职安全机构和人员,落实岗位职责;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将安全事故消灭于事故发生之前;对万一发生的安全事故,严格按照事故处理程序逐级报告,查明事故原因,制订补救或处理措施,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职工受到教育,坚持“三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还应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处理工程发生的安全隐患,在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的同时,也应要求施工单位完善施工台帐,监理结合工程实际的安全管理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工程结束以后,对安全隐患可能发生部位进行抽查,总结工程安全报告。

(3)设计单位安全管理内容

设计单位是负责对工程施工的图纸进行合理、经济、安全的设计,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工程的安全系数,尽量避免危险的施工工艺,图纸设计完成后,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部门对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查。

(4)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内容

建设单位是工程的直接管理者,应对工程建设整个工程进行安全把关,对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查、选择是重要的环节,工程开工后,应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对施工项目部进行安全教育,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抽查。

(5)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管理内容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是工程建设的最高监督者,应定期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定期到施工现场抽查,有权对安全生产完成较好的部门进行奖励,反之,进行处罚。

五、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确保安全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的建立;

(二)具有符合资质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岗在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三)各方签订劳动合同、安全责任书、保险文件;

(四)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安全预案(防洪、火、雷电、台风、中毒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

(五)记录好安全“三级教育”、技术培训、安全检查内容。安全检查内容、记录(审查项目部的12项内容);

1.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在岗在职情况;

2.制度、责任制、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3.安全“三宝”、安全设施使用情况;

4.劳动记律、操作规程的学习情况(包括常用工种、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三级教育”培训情况(签到簿);

6.按照“消防法”对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检查情况;

7.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

8.“四通一平”、“五牌标识”的落实情况;

9.持证上岗情况;

10.各种记录、安全台帐记录情况;

11.违规、违章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12.安全会议(参加会议人员签到簿)、安全日志(专职安全员、班组

长)、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措施、结果的记录情况;

总之,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全员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确保建设领域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7篇: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除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采用新工艺、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还应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从而促进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是指建筑施工单位根据本单位进行施工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并且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管理,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的实现,最终促使工程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的手段。虽然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意识也在逐步形成,并且得到加强,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模式和制度还没有得到突破和创新,很多施工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这不仅会影响整个施工质量,对工程施工效率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我国建筑施工单位来说,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人员设计的图纸对实际施工进行严格审核,另一方面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情况和建筑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目前,我国很多施工单位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会造成施工单位的建设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具体施工管理中,施工单位仅仅会支配一些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对施工工序等进行简单验收和管理,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情况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加之管理人员缺乏,进一步导致施工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给施工质量也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如今,我国市场化和经济化制度越来越完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由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面对这些新问题时,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完全跟不上现代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也没有彻底转变,这就容易导致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诸多问题;施工单位与项目工程管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明确,施工质量和安全不到位,施工工序操作混乱;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筑工行才呢过施工的需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必须不断向前发展,逐步探索出新型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和体系,以能够使管理方法适应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的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城市的大力建设带来了大量的建筑施工工程,这对建筑施工单位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依靠巨大规模、较深资历和雄厚资本而确立稳定的市场份额的局面将被颠覆,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建筑行业市场中,施工单位要想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除了拥有一定规模、资历和财力,还应该具备完善和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必须加强管理,从投标、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到最终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每个施工单位的施工程序都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施工管理方法和管理效率,施工管理方法到位,整个工程施工效率就会提高,施工单位就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施工单位核心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因素。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一)建立合理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施工单位要向建立合理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必须首先树立质量方针,使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更强的指令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将人、材料和机械等多方面要素进行综合考虑。

1.人,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要素,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人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主要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一样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

2.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也是促进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加强施工材料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材料供应部门在采购材料时与材料供应商进行协商,并获取供应商提供材料的所有信息,然后采购部门根据这些材料信息进行判断是否采购这些材料,同时,采购部门还应以成本为前提,对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质量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为了能够获取质量较好的材料,采购部门还应加强与材料配件厂家的联系,监督和检查厂商对材料质量的提高和改进,尽量避免与材料供应商发生质量争端。

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否有效应用机械是施工机械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新型的施工机械的使用,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因此,选择好工程机械是加强施工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加强施工管理的制度建设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对于制度的制定应首先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建筑施工的每个环节出现的违背规定和违法者进行严格处分,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相关责任的监督和检查,若这些重要人员违反了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后果严重者可以吊销其执照和从业证书,对那些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建筑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若其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隐患,严重者也应该吊销其从业资格证,并依法进行严格处理。

加强对人员相关责任的管理外,还应加强施工项目档案的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应该首先建立相应的档案质量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按照制度的规定对档案进行管理、分类和保管,这样一来,不仅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质量的约束力,也可以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逐步向法制轨道前进。建筑工程项目档案作为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严格规范质量管理行为。

(三)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使施工过程实现全方位的自动化,还能够促进工程施工效率的提高,因此,对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也起着极大的作用。施工单位在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必须与施工特点相结合,工程主管人员应该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即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施工单位提供各种信息,为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 和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施工质量的管理,只有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本身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用性,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安全,才能为社会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王艳,孙国伟,等.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 中国高新

技术企业,2010(18):187-188.

[2] 刘雅娟, 毛立进.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J]. 山东冶金,

第8篇: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除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采用新工艺、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还应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从而促进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是指建筑施工单位根据本单位进行施工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并且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管理,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的实现,最终促使工程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的手段。虽然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意识也在逐步形成,并且得到加强,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模式和制度还没有得到突破和创新,很多施工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这不仅会影响整个施工质量,对工程施工效率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我国建筑施工单位来说,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人员设计的图纸对实际施工进行严格审核,另一方面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情况和建筑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目前,我国很多施工单位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会造成施工单位的建设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具体施工管理中,施工单位仅仅会支配一些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对施工工序等进行简单验收和管理,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情况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加之管理人员缺乏,进一步导致施工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给施工质量也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如今,我国市场化和经济化制度越来越完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由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面对这些新问题时,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完全跟不上现代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也没有彻底转变,这就容易导致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诸多问题;施工单位与项目工程管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明确,施工质量和安全不到位,施工工序操作混乱;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筑工行才呢过施工的需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必须不断向前发展,逐步探索出新型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和体系,以能够使管理方法适应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的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城市的大力建设带来了大量的建筑施工工程,这对建筑施工单位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依靠巨大规模、较深资历和雄厚资本而确立稳定的市场份额的局面将被颠覆,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建筑行业市场中,施工单位要想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除了拥有一定规模、资历和财力,还应该具备完善和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必须加强管理,从投标、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到最终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每个施工单位的施工程序都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施工管理方法和管理效率,施工管理方法到位,整个工程施工效率就会提高,施工单位就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施工单位核心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因素。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一)建立合理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施工单位要向建立合理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必须首先树立质量方针,使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更强的指令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将人、材料和机械等多方面要素进行综合考虑。

1.人,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要素,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人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主要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一样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

2.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也是促进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加强施工材料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材料供应部门在采购材料时与材料供应商进行协商,并获取供应商提供材料的所有信息,然后采购部门根据这些材料信息进行判断是否采购这些材料,同时,采购部门还应以成本为前提,对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质量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为了能够获取质量较好的材料,采购部门还应加强与材料配件厂家的联系,监督和检查厂商对材料质量的提高和改进,尽量避免与材料供应商发生质量争端。

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否有效应用机械是施工机械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新型的施工机械的使用,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因此,选择好工程机械是加强施工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加强施工管理的制度建设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对于制度的制定应首先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建筑施工的每个环节出现的违背规定和违法者进行严格处分,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相关责任的监督和检查,若这些重要人员违反了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后果严重者可以吊销其执照和从业证书,对那些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建筑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若其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隐患,严重者也应该吊销其从业资格证,并依法进行严格处理。

加强对人员相关责任的管理外,还应加强施工项目档案的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应该首先建立相应的档案质量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按照制度的规定对档案进行管理、分类和保管,这样一来,不仅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质量的约束力,也可以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逐步向法制轨道前进。建筑工程项目档案作为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严格规范质量管理行为。

(三)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使施工过程实现全方位的自动化,还能够促进工程施工效率的提高,因此,对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也起着极大的作用。施工单位在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必须与施工特点相结合,工程主管人员应该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即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施工单位提供各种信息,为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手段。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充分应用,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也能够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 和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施工质量的管理,只有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本身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用性,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安全,才能为社会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王艳,孙国伟,等.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187-188.

第9篇:公共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建筑行业也在一直在不断的提升。自从与世界建筑行业接轨以来,我们的施工现场管理也有了完善的制度。在整体上,一个工程的全部施工控制主要为质量控制、资金控制和进度控制。对与整体的一个工程来说这三个工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对于工程的实际施工,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了调整,那么对应其他的两个方面也要同时进行变化。我国目前的施工环境中,由于工程建设的多边形,所以其管理办法就要随时按照要求进行调整,而在调整的同时,现场施工管理必须与之一起进行优化,则其利,避其害。现场施工管理的条款与工程的要求、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相互关联。在很多的控制点都可以按照优化施工的原则进行控制。

1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公司来说,其最为重要的几点就是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成本、工期要求。所以对于其中的各项关键点,都需要科学合理的现场施工管理作为基石,通过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从而达到对于公司管理指标的全面提升。比如在露天高空工作中,工作强度大、施工难度多、工种配合难、人员的不稳定这些都是事故的易发点。所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排查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系数,并且强化对施工人员安全性的教育,可以有效的降级安全问题,从而达到安全施工的各项要求。而且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还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对于材料浪费和资源重复有着重大的作用,还可以使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促进企业发展。从而达到一个优秀的企业应有的状态。

2施工现场的管理

2.1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现场规程

要有效的将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展开,首先必须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并且对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如在现场的施工环境中,要对于工程施工人员按工程要求佩戴安全劳保装置,在进出场地时使用专用的工人通道,对于进出货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参加安全教育考试,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制定工作制度,和现场负责人制度。对于部分特殊的工作必须要求持有专业的从业资格证。在管理中明确现场的工作安排及介入情况,在工作中专人专岗,并通过现场督察员的监督作用,有效的提升工作现场施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保证现场安全的全面贯彻,保证工程成本。

2.2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可能引起施工安全,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并对其进行预置工作。在工程中各项施工的技术参数是企业对于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对于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在施工现场中,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达到对现场的全面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对影响施工现场的各项参数系数进行合理的对应安排,进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全面保证工程质量的优质进行。并且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来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检验和系统的管理。在施工前,保证材料的材质,参数,并确认其质量情况,材料堆放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存放,使对于材料的使用符合现场的施工要求,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对于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以及设备的学习熟悉,并且对现场的施工操作规范进行管理等,从而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生产建设任务。从以往的工程建设中,现场负责人,技术员和个工程管理往往对于安全施工的工作准备的不够充分,如对于安全帽佩戴,安全绳使用,安全网的使用,设备操作问题等不够重视。认为这些是施工安全员的职责而不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使现场的安全完全由现场安全员一个人负责,继而是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从而提高了发生安全风险的几率,危害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且对企业的管理埋下了隐患。恰恰现代施工现场管理则对此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转变。管理不仅仅是施工安全员的职责,也是现场所有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的职责。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于现场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必须一经发现,必须立即进行制止,并且由施工安全员对其进行排查后再进行施工,以此来降低生产事故发生几率。提高全员安全系数。通过这种集体参加安全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排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使工人的安全得以保证,降低企业事故的发生率进而在企业管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3保证现场施工质量,创造优秀工程

施工项目部在工程的最开始招投标阶段就应该参与到整个工程的相关工组中去,并且在中标后要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和查验。详细检查图纸设计与现场情况是否符合,是否是最科学优化的进行施工。如图纸出具存在问题,无论是不符合设计规范还是不利于现场施工,都要及时与图纸的设计部门进行告知与沟通,以求各个部门共同协调解决问题。对于施工中的原料,加工半制品和加工制品的水平要严格进行把关。保证其设计型号与图纸一致与现场施工设计相符。在对于易碎品和不易存放的物品在进货入库以及存放和使用等环节中,必须做到实时监控,并且对于工程所需材料必须提供合格证和性能测试报告。在管理中还要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合理运用图纸中所出具的各种材料,出现施工质量问题是及时纠正,并引以为戒,对于重点部门和薄弱部分也要特殊的加以勘察,确保工程质量的优质进行。

综上所述,只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优化管理,才能更加符合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既能使企业的利润效益得到保证,工程达到优质高效,也能保障施工工人的安全,还能控制工期,保证工程资金的高效利用。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要参考各种因素,科学合理的制订施工计划。所以科学严谨的施工现场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极为重要的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佳春,周雨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工程项目管理,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