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

社交媒体广告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媒体广告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交媒体广告分析

第1篇: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

我们越来越发现,无论是在Facebook,还是在人人网,普通用户都和他的好友资源一起,正在成为商家广告的免费宣传者。播放视频,参与投票,答复事件,评论或者仅仅是点一个按钮来说明“喜欢”,好友都能实时接收到你对一个品牌的态度。最后,绝大多数用户都会关注广告所推介的信息。因为,这是朋友推荐的。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这种基于真实人际关系的互动行为正在深刻地烙上现实商业的印记,并出人意料地取得当事人的良好口碑。但是,在营销领域中,让普通人群从广告旁观者变为广告参与者的新媒体――SNS,却因为比传统营销方式拥有更多维度,让效果评估成为难题。于是开篇中“上墙”短讯的呼吁,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尼尔森(Nielsen)报告初揭SNS社交媒体广告价值衡量标准面纱

2010年9月起,全球最大的市场研究公司尼尔(Nielsen)选取人人网为研究媒体,对戴尔、耐克等知名广告主的广告投放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跟踪监测。在经过粉丝来源渠道分析、粉丝对品牌的认知与评价等项目调查之后,发现广告的首次传播(B2C)和好友的二次传播(C2C)最终聚集沉淀用户成为品牌粉丝,而粉丝在品牌偏好、购买意愿、推荐度上都显著高于非粉丝。

据尼尔森《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摘录称“社会化广告+二次传播对粉丝数量的积累有绝对影响”,“品牌广告确能造成传播效应,但用户之间的传播更有效”,“变身为粉丝离不开品牌的推力和好友的拉力”,“粉丝显著提升品牌在偏好,购买意愿,推荐的影响力”。尼尔森的《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在刚刚闭幕的“人人啸应-解密SNS社交媒体广告价值”营销峰会上进行了全面曝光,引起整个网络营销领域的关注,同时也为SNS衡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之源。

从尼尔森的报告可以看出,“好友”显然是SNS营销的关键词之一,是二次传播的主体,是粉丝的构成元素。在人与人之间这个真实关系的链条上,一旦将营销信息渗透到用户的关系网络中,则每个用户都可能成为品牌的传播者,成为成就SNS营销价值最大化的关键。

真实,是SNS营销之本。人人网,正是这种真实关系模式的专注应用者,同时也是最大受益者之一。基于尼尔森的报告,人人网所代表的中国SNS行业为将SNS营销的各个维度进行系统化、标准化衡量,找到了方向。

付费媒体、免费媒体、自有媒体推动Web3.0进程

以互动为本质的主流网络形式Web2.0并未满足商业时代的诉求。而进化的SNS社交媒体却凭借独特的社会化广告产品和传播机制,赢得了市场的关注。

正如尼尔森产品研究部高级总监洪恒隆在谈到Web3.0时所述,“Web3.0发展有三个方向,一是social,即如何拓展社交圈;二是随时随地和无所不在,即移动社交化。三是内容即广告,有价值的信息的转载传播,能够更好地体现网民的劳动价值。”显然,拥有超过2.1亿用户的中国SNS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华语世界Web3.0的代表之一。

SNS,已经不仅是推广渠道,更能够成为品牌栖息地。与传统门户网站营销模式和衡量方式的不同,SNS不再单纯追求流量、曝光和点击,而是搭建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立体深度沟通的桥梁。奥美(Ogilvy One)在2010年的一份《朋友、品牌和社交媒体在中国》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社交媒体环境中,品牌和朋友之间的区别已经模糊化。关键在与像朋友一样对待消费者,才能让他们变成品牌的传播者。

“SNS社交媒体能够自动将用户的品牌参与行动转换为新鲜事,产生二次传播,而这些曝光量、点击量、行动量以及粉丝数量,在你的付费媒体之外构成了免费媒体部分。如果品牌愿意为留下粉丝、沉淀这些曝光和点击而开设品牌公共主页,那么自有媒体也自然而来。”人人网全国营销策划中心总经理李普庆认为,付费媒体(Paid Media)、免费媒体(Earned Media)、自有媒体(Owned Media)是SNS的三驾马车,拉近了从Web2.0到Web3.0的距离。

同样,由尼尔森报告所引发的SNS社交媒体广告价值衡量标准的建立,也不仅是衡量付费广告的曝光、点击,还包括由用户的后续行为所产生的二次传播量、最终获取的粉丝数及粉丝的活跃度等维度。

二次传播、粉丝数及活跃度源于消费者精准对接

市场研究者和媒体共同努力,为市场主体――企业提供了可信赖的评估体系。在尼尔森报告基础上,融合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人人网的营销实践建立和完善的“人人啸应――SNS社交媒体广告价值衡量标准”,对符合SNS特性的付费媒体、免费媒体、自有媒体进行系统化衡量,从而满足了品牌对广告投入回报率的需求。

“戴尔(Dell)零售品牌线产品贴近时尚白领以及大学生形象,在Web3.0时代,他们更多的网络行为是沟通、分享,因此戴尔非常重视SNS营销。”戴尔大中华区消费及中小企业业务部市场部总监陆F轩表示,“戴尔在选择社会化媒体时有三个标准:用户覆盖,运营能力和技术创新。中国最大的SNS平台人人网涵盖了戴尔的营销对象。品牌主页粉丝在8个月内突破了60万,他们是戴尔的朋友,也是很珍贵的品牌资产,为此总裁Michael dell先生还专门发来了贺电。”

耐克(Nike)媒介策划经理吴欢伦也对与消费者在SNS社交媒体上实现精准对接表示认可。“消费者在哪里,品牌就在哪里。”吴欢伦表示,如何更有效地到达消费者是品牌的目标所在,“在SNS上,品牌和消费者是双向的、双赢的选择。粉丝数固然重要,但这些粉丝是否是我们希望影响的人群以及他们的活跃程度更加重要。人人上丰富的互动形式让传播、沟通更为频繁,耐克在与Facebook和人人网等社交媒体的合作中,充分体验到了投票、照片和视频分享所带来的成功。因此,我们欢迎第三方加入进来对SNS的广告效果进行评估。”

在谈到粉丝和二次传播的关系时,公司的看法让人耳目一新。奥美(Ogilvy NEO)客户服务部总监李元任表示,SNS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贵之处。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品牌在SNS社交媒体上进行了探索和深入的挖掘尝试,“把消费者从被动的旁观转化为主动的参与,从而因互动而熟悉并成为朋友,这就弥补了传统广告客户对消费者的核心感知滞后的劣势。”李元任认为,粉丝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更承担了广告人的部分义务。

知世营销大中华区上海公司总经理范文毅则认为,SNS并不是新媒体,而是品牌和广告人多年梦想实现的平台。SNS第一次实现了让品牌掌握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这种营销方式就像消费者之间的耳语一样亲切和可信赖。SNS系统会为用户拣选关注的信息类型,这就大大提高了二次传播的精度和准度,“二次传播是最重要的部分,但获取免费媒体也是需要通过付费的社会化广告和公共主页才可以实现。”范文毅认为,自SNS之后,所有媒体的平台都会是一个开放的趋势,而广告主也更加认知到与消费者互动沟通的重要性。

人人啸应SNS社交媒体广告价值衡量标准迷局破解

“人人啸应”是SNS社交媒体广告价值衡量标准的精准提炼和形象写照。在社交媒体中,以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社交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独特社会化广告产品及传播机制,使得品牌让每个人都成为传播者成为可能。广告主不仅能够买“付费媒体”(paid media),还能通过用户向朋友的传播行为得到“免费媒体”(earned media),以及通过品牌主页拥有“自有媒体”(owned media)。SNS社交媒体广告的衡量标准不仅是付费广告的曝光、点击,还包括由用户的后续行为所产生的二次传播量、最终获取的粉丝数及粉丝的活跃度等维度。

品牌市场人、广告营销人,网络媒体人所共同期许的概念,已经悄悄落地。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认为,“人人啸应”是人人网对其五年来SNS营销成绩的一个总结和规范,是对整个行业的一个重大贡献。自人人啸应之后,整个SNS行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营销发展时机。

第2篇: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

Facebook这类的社交网络兴起之后,热闹的社交媒体成为互联网广告的新选择,但是,社交媒体并非只是为广告主增加了一个新的传播渠道而已,也绝非将原有的营销模式移植到社交媒体平台就万事大吉那么简单。实际上,社交媒体为不断演进的数字化营销模式提供新的驱动力,而这次通用与Facebook之争,也正是根源于此。

通用汽车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希望在Facebook上投放巨幅的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网页广告,而这一提议遭到了Facebook的拒绝,理由是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平台不适用这种大幅冲击力广告,会大大影响客户体验,Facebook希望维护在网络社区中温馨互动的气氛。

Facebook的坚持传递了另一种声音,广告主是否真的找到了适合社交媒体平台的营销方式?

研究公司WordStream的调研结果证实,Facebook网站上的广告点击率要低于一般互联网或谷歌。这说明,在Facebook这类的社交平台上,人们不喜欢干扰性的广告。社交媒体平台需要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能够结合社交媒体平台的优势,提升营销效果。要理解社交媒体的独特优势,善用这一优势,品牌商才能够找到合适在这一平台上广告的新方式。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十年后,关于“精准、互动、效果可衡量”是互联网营销中不断演进的概念。从最早出现能够以点击量衡量的Banner广告,最后也被揭示为新的广告黑洞——80%的点击量是由20%喜欢在网络上闲逛的宅男出于好奇贡献的,这些不是广告主希望购买的点击价值。而今年,在互联网营销已经延伸到社交媒体平台上时,如何更“精准、互动和可衡量”依然是营销界的新挑战。

第3篇: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

关键词信息流广告;用户接受过程;AIIDA模型假设

移动互联网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让广告商继续霸占传统媒体阵地的同时将视角对准了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的新媒体广告市场。作为通讯、游戏、社交、购物、公众平台众多功能于一体的移动社交媒体——微信,成为网络开发、投资者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2015年1月,微信官方推出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由此移动广告的商业化之路正式开启。至2017年,微信广告营销、精准投放、信息流广告、大数据等关键词成为学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围绕微信广告的相关研究呈直线式增长。中国知网(CNKI)搜索“微信广告”一词,出现相关文献106篇,研究主要类型:概念及价值界定、微信广告营销策略分析、隐私、监管问题分析等。较多的学者从传播学和营销学角度,从描述性文本分析为始探讨微信广告的特性、价值、营销策略,但缺乏从心理学受众角度研究新媒体用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就目前社交媒体研究来看,重视用户体验的研究仍然是站在广告主、运营商的机构利益之上,即通过“改善移动终端的内容和服务来提高社交营销广告的传播力[1]”。在各商家比拼个性化服务、亲民友好的用户体验和用户黏性上,从心理学角度了解和阐释用户接受广告的态度、行为以及转化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1AIIDA的理论论证

1.1研究框架

本文以KABP(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认知态度信念行为理论作为用户接受过程研究的整体理论研究框架,即从信息流广告信息接收、获得认知、引发个人情感(对广告的兴趣或反感)、信息的强化或弱化原有信念、影响对广告商品购买行为产生。四个环节紧紧相扣,但是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每个过程的递进中都会受到“噪点”的影响,影响行为的产生。本研究所运用的“噪点”可等同于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的“噪声”,并将影响最终用户购买行为产生的一切制约性因素都成为噪点。尤其是在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出现后,评论区的小型舆论场的“噪点”意见影响,很容易形成反对意见团,阻碍群体用户中的购买行为产生。

1.2SOR、AIDMA、AISAS模型发展综述

原始的消费行为模式(S-O-R)是适用于所有人类经外部刺激引起心理活动产生行为的一般行为模型,是在用户强烈意愿和主动行为的作用下产生的消费行为。1898年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细化S-O-R模型的心理过程部分,将模型增加到五个环节,提出AIDMA模型进一步解释用户的消费行为,将内心的信息处理过程细化为产生欲望Desire和形成记忆Memory(图1)。一切广告的开始目标就是引起消费者的注意Attention,整合以往经验和观点后强化或弱化原有情感,对广告产生兴趣Interest,从而进一步对产品产生欲望,想要有购买的冲动Desire,并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记忆Memory。在时间、地点、价格、购买环境等一系列因素正向影响后采取购买行动Action。企业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用户对商品的注意,才能一步一步影响用户接受产品,最终达到售卖的目的,Attention是广告营销和受众接收过程当中的第一步,这一步始终未变。在移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下,如何在较为隐私的关系网中赢得用户的注意,产生新的接收、购买过程,是新媒体广告主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消费模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颠覆,顾客购买商品并不是简单地域空间上的挑选,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将所有地缘不认识的人的需求和意见集中起来。消费者之间产生空间上的共联,交流与传播融为一体,影响消费者购买结果产生的态度、欲望和行为也发生巨变,开始利用网络主动的搜寻信息,使用与满足在新媒体形势下产生的新的满足,即获得与满足,所以用户的主动性选择和分享是新媒体语境下区别于传统消费模式SOR的一大特点。到2005年,日本电通广告集团提出AISAS模型,提出与传统消费行为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搜索信息Search和分享心得Sharing。AISAS是指消费者在对商品发生兴趣后,会主动地搜索商品信息,根据得到的信息决定是否产生购买行为,购买体验结束后,会将商品的使用经验意见再次分享到信息平台,完成此次广告接收、行为产生的过程。此次,消费者的身份再次丰富,由原本的信息接收者变成新的信息传播者,购买使用的主人翁意识再次得到提升。但是,在传统互联网络搜索引擎大大降低用户搜寻信息的成本的同时,提供的海量信息往往让用户无所适从,用户在巨大信息流的冲涌和商品间的不断对比中,从而会产生消费返古行为:放弃网络的复杂选择对比过程,转向更为简单便捷,选择较少的实地消费。

2AIIDA模型假设产生

以朋友圈为例,移动社交媒体所形成的关系网改变了消费者被地理空间隔离的状态,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改变了信息的方式和用户间的关系,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交流成为一种常态。而朋友圈广告就是依托关系链的互动传播,通过用户间展示对广告的兴趣来激发信任互动。与此同时,用户对广告的接收过程也有了新的特点:通过关系链中的互动,潜移默化的接收来自于朋友的信息和意见,强化或弱化对广告本身的欲望。若企业在朋友圈中投放的广告,不能得到以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形成的参照群体的认可,就很容易产生抵制的欲望,导致抵制行为。由此新特点,在前期理论和模型基础之上笔者提出移动社交互动环境下的用户接受行为AIIDA假设模型(Attention、Interest、Interact、Desire、Action),即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广告动态接受过程模型(图3)。在这一模型中,好友的评论和点赞是用户最可信赖的信息源之一,微信信息流广告在形式上与朋友圈原生好友信息相似,不易引起视觉上的反感,用户通过广告本身和关系链之间的话题了解产品信息,进一步强化或弱化消费观念。受广告本身和下方话题的吸引(Attention),用户开始对这种产品产生好奇心和兴趣(Interest)。比如在商品本身社会象征性价值的影响下,用户会表现出对奢侈品产生强烈的欲望,并在广告下方的评论区互动频繁形成强循环,如滚雪球一般引起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参与互动的好友越多,广告下方的点赞评论越丰富,用户个人意见得到互动群体的承认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强化对产品的欲望。在传统购买行为中,为了确保购买的产品合乎心意,消费者在购买前会向互动关系链中的其他用户询问购买意见和使用经验。在AISAS模型中,用户想进一步获得商品信息,是主动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产品搜索。而在移动互联网的互动关系链中,用户会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回报的心理特征,直接在评论区下方进行询问,消费者会进一步强化关系链中的信任度,接受意见影响态度和消费观念,从而强化购买欲望(Desire)。同时,用户会选择互动关系链中大家普遍认同的品牌,互动交流下促成购买行为实现(Action)。作为意见回馈,用户购买行为结束后,会再次回到意见交流平台分享和交流,提供新的消费体验,从而产生“互动—欲望—购买行为”的小循环,强化(或弱化)原有欲望程度,影响下一次的购买行为。

3总结

AIIDA假设模型在移动社交媒体广告的传播中存在着合理性,但是还没有证明在整个大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广告接收普适性,现有的研究成果都是结合研究对象和新的研究领域对传统模型的创新,所以不断完善模型的普适性,不断探索用户接受过程的新影响因素,从而将假设进一步拓展到一般新媒体公共平台领域将是下一段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下一步该研究将对影响用户广告接受行为实现的制约因素“噪点”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说明,并试图提出可消解的“噪音”因素。为新媒体形势下用户广告接收过程的研究发现新的研究点。

参考文献

[1]倪宁.复杂的用户: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广告行为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6(10):111-127.

[2]李震.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7):35-37.

[3]柳媛.虚拟社区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5(15):102-104.

[4]吕尚彬.广告是人意识的延伸——对麦克卢汉广告观的解读[J].武汉大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91-96.

[5]曹磊.七大问题拷问微信朋友圈首发广告[J].计算机与网络,2015(1):18-20.

[6]马义爽,王春利.消费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7]吴鼎铭,石义化.社交媒体“Feed广告”与网络受众的四重商品化[J].现代传播,2015(6):106-109.

[8]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第4篇: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

2个月后的5月18日,腾讯宣布架构重组,将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

其中,马化腾在给腾讯内部的邮件中对“社交领域”的说法是:“强化大社交网络”,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

挖掘社交的宝藏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赵旭枫在评价腾讯这次重组时表示,“腾讯的架构调整,对应的正是当下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六大商业模式,从这六大战场来看,腾讯能拥有绝对大胜算的市场是网游及SNS两大市场。”

在这次调整之后,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SNG)将包括即时通讯部门(含QQ、企业QQ等腾讯核心产品)QQ空间和朋友网。而据腾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腾讯IM活跃账户数超过7亿,QQ空间活跃账户数达5.5亿,朋友网活跃账户数超过2亿。基于QQ空间和朋友网的广告系统的日流量已达几十亿。如此优质的资源,对于腾讯而言还没有充分的开发,目前腾讯九成收入来自个人用户增值付费业务。

不过,马化腾或许早已为SNS市场的胜算做足了准备。

就在腾讯宣布重组之前,4月24日,腾讯正式公布了其社会化营销平台,宣称揭开了“大数据”转向广告层面变现的序幕。用腾讯网络媒体系统总裁刘胜义的话说,此次变革,也伴随着网络媒体、广告产品及腾讯营销方法论的全面升级,预计未来将诞生一个不亚于搜索引擎的市场。

在马化腾看来,新媒体是可以通过广告来做。“对于腾讯来说,我们在这几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提到的传统门户网站,包括2.0.谷歌是通过搜索关键字的媒体形式获得广告主的投放,Fecabook是通过用户在社交中的行为把人进行划分,可以针对人不同的属性做广告,这种社交媒体的广告现在还是一个没有挖掘的宝藏,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Facebook的思考

Facebook,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络,市值约869亿美元,85%收入来自广告。腾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市值约560亿美元,90%收入来自个人用户增值服务。

马化腾要挖掘社交网络的广告价值,Facebook可以说是他最好的老师。

实际上,中国的Facebook仿客们并没有学到精髓,不论是人人网,还是开心网。Facebook的主要收入来自广告,国内社交网站营收虽然也是来自于广告。但是,两者并不相同。据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交网站营收过于依赖投放式广告,占其总收入的80%左右,但广告收入并不理想。

国内社交网站为什么不成功呢?一则关于Facebook CEO扎克伯格的小故事或许能说明些问题:

此前,扎克伯格并不愿在Facebook上广告。他曾表示,绝不会为了收入而牺牲产品。Facebook不愿只是提供传统的广告,它鼓励各大品牌公司与用户沟通,向用户们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扎克伯格相信,这样的互动方式比其他网络广告更具亲和力。

现在,Facebook精准广告技术赢得了众多企业的青睐,Facebook根据用户的注册资料信息推送相对精准的广告内容,并且使用社交网络构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传播广告信息,将广告转化为内容,为广告商提供有效的广告解决方案。

于是,马化腾拿出了“大数据营销”。

大数据营销

什么是大数据?

腾讯网络媒体总裁刘胜义定义为:如果信息的复杂性、大小已经大到我们很难用一种普通数据工具去描述的时候,不管在采集还是在管理以及预算上,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大数据。

“大数据”是随着IT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用户交易数据。特别是互联网社交化的兴起,用户在网上的很多行为数据、关系数据、UGC(用户产生的内容)等。

而腾讯要做的是,通过腾讯社交网络所积累下来的数据,经过分析挖掘勾勒出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腾讯网媒广告平台产品部助理总经理刘曜说,在新营销平台用户管理界面上,广告主能清晰了解自己的粉丝群体特征,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可将用户进行精确分类,实现广告的精准匹配。

腾讯的数字营销能否为腾讯闯出一条新路来,社交媒体广告何时才能开花结果,目前都还不得而知。

第5篇: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

其核心挑战在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兴起,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正日趋社交化、移动化和定位化。如今,媒体传播的新常态就是激烈的媒体平台竞争和内容形态竞争,这使得精准营销愈加艰难。

多屏幕竞争时代

互联网初兴,就有很多人断言,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将不可避免地慢性死亡。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则加速了这一进程。对于销售人员,这一进程最大的意义就是,媒体娱乐资源的消费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2011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了5.13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7亿。如果把手机之外的其他移动终端也计算在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至2012年有望突破6亿,超过桌面互联网用户数。

广告市场格局也在迅速改变。数字广告在整体广告市场中所占份额,将从2011年的32%上涨到2015年的40%。根据我们的研究,广告主正逐步意识到其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费用,和消费者实际在各类“屏幕”逗留时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配。随着广告主逐渐觉醒,在未来两到三之年内,全球广告市场的30%将体现为互动广告、移动广告和社交媒体广告。

与此相对应,广告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打造品牌形象为主的线上广告(ATL)和以建立更直接消费者关系为主的线下广告(BTL)在加剧分野,后者在广告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了25%左右。

媒体传播模式和广告市场生态格局的颠覆式变化对CMO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数据太多也麻烦

市场营销的核心目标就是,将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传递给适当的受众。随着企业营销策略开始逐渐从广而告之转为寻求建立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能力,能否出色地吸引消费者参与并与其互动,目前被视为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

新媒体格局从理论上说,有利于市场营销目标的实现,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鉴于公司利润增长的压力和当下媒体传播环境的日趋复杂,CMO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确立新的营销模式;获取消费者行为洞察;衡量营销绩效和投资回报。

传统媒体时代,公司市场营销人员通过不断的试错,来确立最佳广告投放模式和广告创意。随着多媒体平台以及社交化内容形态的兴起,传统的大众传播和广告模式受到极大挑战。人们不仅在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花费的时间更少,倾注的注意力也更加分散。据估计,现在的电视广告对消费者的效应仅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传统的大众广告创意是否能有效影响到消费者,能否创造有效的认知度,能否建立起公司产品服务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CMO没有一个工具可以对此进行准确评估。

因此,他们必须寻找新的渠道组合和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CMO的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多:微博和社交网站,搜索网站,视频网站以及基于移动平台定位服务的Apps。也正因为可选项过多,因此确认这类新渠道的有效性和敲定组合方式,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互联网2.0和社交媒体已深刻地改变了消费者购买决策和体验。消费者更倾向于基于网络上的评论来评估产品,并且进行比价。中国消费者尤其如此:72%的人每月都会多次通过社交媒体网站,了解企业提供的产品或客户服务,60%的人则通过该渠道与企业直接进行有关产品或客户服务的交流互动。此外,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表示,社交媒体上褒贬不一的评论对其决定购买某一产品具有一定影响,企业在社交媒体网站上的影响力将提高他们购买该企业产品的可能性。

消费者在网络上留下的数字足迹也十分重要。这些足迹包括:消费者在购物网站或社交媒体上发表对产品的评价;在购物网站和搜索引擎上留下了倾向信号;机顶盒将记录下订户的收视内容偏好等。这些使得营销人员可以更方便和准确地洞察消费者行为。

但这些海量数据所引发的直接后果是,依然很难确定绩效指标和投资回报。百货店之父约翰沃纳梅克(John Wanamaker)在100多年前就曾抱怨道,“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一情况在现今依然存在。对此,CMO依然无能为力。如何准确衡量、影响营销效果和财务回报、确立市场营销组合,依然是公司营销组织部门的长期挑战。

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

在传统的营销生态中,主要由企业和媒体以及线下营销机构组成生态光谱的两端。中间则是咨询机构、广告中介和创意机构。传统营销中,企业需要通过媒介到达和营销目标消费者,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媒介,都没有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如今,一个新的营销生态圈正在形成。这个我们称之为“精准营销生态圈”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创建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获得消费者洞察,实现营销投入的最优化。

原因之一在于,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所谓旧媒体,都在积极寻找移动化和社交化转型,而新媒体依然需要依赖传统的内容提供模式。媒体将逐渐改变运营模式,重新思考价值定位。未来的市场赢家,一定是那些能帮助客户建立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能力、建立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精准量化营销投资回报的媒体公司。

传统媒体广告的投放是基于模糊的读者/观众构成和身份定位,媒体、受众和广告商之间是一种松散的、难以精确的关系。受众对广告商传播的信息反应如何,他们的购买决定是否或在何时受到了广告的影响,广告时段是否最佳等问题均无法获得准确答案。新营销生态圈,则有望基于强大数据分析能力、整合营销策划和实施能力,把广告价值链上的多个参与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彻底颠覆上述传统关系和业务模式。

环闭式营销管理模式

对于CMO来说,这也意味着营销管理转型,建立环闭的营销管理模式,他们需要考虑如何确保每个营销活动能将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传递给适当的受众,实现卓越的营销绩效。

首先,要用精准营销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它以获得消费者行为洞察为基础,对营销受众目标进行精准筛选,建立双向的沟通过程;其次,要用精准营销优化营销方式,在多种营销方式中选取符合预算的最佳组合,建立可预见的并以洞察为依据的营销指标;第三,要用精准营销模式拉进媒体和广告主的关系,双方根据营销目标来优化选取多个营销渠道,对营销效果进行直接衡量,将广告投入和销售成果直接挂钩;第四,要用精准营销转变广告定价模式,新模式下的线下广告定价将直接和效果联系,按照营销效果和产生销售意向和机会来给广告定价。

但是,建立精准营销生态圈是一个长期过程,无论是能力建设,还是商业模式以及合作共识都需要长时间。这需要媒体组织、企业、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咨询机构、广告公司以及提供信息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公司等,都能找到这个价值链上的位置,发挥各自特长,在新的市场常态中获得新的增长。

对于CMO来说,想在精准营销新生态中取胜,需要做好战略转型的思维准备和能力建设。

第一,拓展营销部门组织疆界,建立客户分析和洞察能力。企业营销部门需要和公司的多个部门一起推倒部门之间的围墙,重新审视数字营销能力、销售渠道效率、客服中心以及IT技术部门的状况,建立跨部门和跨平台的客户洞察获取渠道和分析能力。

营销部门亦需改变自身的组织文化和人才组合,建立面向客户分析和洞察价值取向,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效率。

第二,确立营销投资组合和跟踪模式。在媒体移动化和社交化的新常态中,新媒体不断涌现,营销主管需要对新兴的媒体进行风险和有效性评估,在新旧营销渠道和媒介中建立一种风险可控的投资组合。对新媒体和营销模式的投入,企业需要从一开始建立跟踪和投资回报衡量的模式,对媒体购买的定价模式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和创新。

第三,发展新型的合作联盟关系。在精准营销新生态中,企业营销部门是推动这种新生态关系的主要动力。营销部门需要和合作媒体以及咨询机构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帮助后者更深入了解企业的品牌和营销诉求以及能力期望,创新获取消费者洞察的技术和渠道。

陈泽奇埃森哲合伙人兼亚太区客户关系管理咨询董事总经理

第6篇: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

互联网营销的价值早已不言而喻,对于广告主来说,互联网营销能给予其更精准的投放以及更好的互动,对于新媒体来说,在这个免费模式大行其道的今天,广告营收也是其收入最重要的一环。但是,整个互联网营销产业链并不只有广告主、媒体两方参与,加上沟通广告主与媒体的网络广告公司,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社交媒体:漫漫求索辟市场

“分众传媒将于第四季前正式推出基于LBS的互动广告新模式”,这可算的是网络广告界最近最大的新闻,社交媒体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收到整个产业的重视。董事长兼CEO江南春更是在微博中表示,“相信这个模式的创新,改变的不仅是分众,希望重新定义数字媒体而不是户外媒体。”根据江南春的设想,在今年下半年推出LBS服务功能之后,“分众将有大的技术变革,不再满足于把信息实时告诉用户,还会强调与用户的互动”。当然,分众楼宇视屏的优势不是一般人可以模仿的,但从中不难看出,包括LBS在内的社交媒体正在积极地探索社交媒体在网络营销领域的路途。

2010年底国外Ji Wire的调研报告显示:虽然地图及checkins依然是LBS最受欢迎的操作。但是打折信息与优惠券已是排名第二的需求,其中超过50%的用户希望接收到特定地区化的广告,47%的男性和40%的女性喜欢通过手机和当前定位地区的广告进行互动。不难看出LBS这种社交媒体带来的商业价值已经和用户需求的产生了对接。

当然,分众并非最早探索LBS网络营销可能性的公司。嘀咕网作为最早转型LBS的创业公司,最近也积极探索LBS与网络营销如何结合,其与麦当劳在广东省的四个城市300家商店进行合作,帮助分销麦当劳的麦乐卡和派卡。为了获得比物理派送的卡条件还要好的卡,用户必须要到至少三家麦当劳店去签到。正如李松所说,“让用户知道说这个城市里面有哪些地方存在麦当劳店,这是对它(麦当劳)比较重要的。”

广告主:急欲从中觅良机

嘀咕网李松说:“在过去两年当中出来两家公司,Foursquare和Groupon,这两个模式都是来服务本地化商家的。但是差别是一个是想服务于常规的优惠,它是不限时而分空间的;一个是不切割空间以城市为单位,但是切割时间,两个都是为了服务本地商家,这两家公司创造了一种品类,叫O2O.营销在网上完成的,享受服务却是在线下完成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举。”也正是这随着两家公司的出现,一种新的应用社交媒体营销的模式随之走人了人们的视线。

客观的讲,2010年对于数字媒体行业来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年。先是英国广播公司和第四频道都关闭未来面临的倡议项目,开发者将英国广播公司后台服务演变成其他项目,第4频道更是因为与核心广播电视节目有部分冲突,而被迫终止了包括报刊俱乐部自助打印服务,以及手机游戏Papa Sangre在内的项目;接着搜索巨头谷歌也因为“谷歌街”景拍摄车收集用户的密码和电子邮件,而遭受保护隐私人士的强烈批评;最惹人眼球的维亚康姆与YouTube的版权之争虽已与2010年6月宣判,但维亚康姆仍不愿善罢甘休。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各大公司仍然对社交媒体的营销充满了信心。2010年早些时候,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委托出版公司Meredith旗下New Media Strategies打理社交媒体营销活动;卡夫食品公于司去年3月份与日本第一大广告公司电通旗下数字广告业务部门360i达成了与社交媒体广告有关的协议,为其监控社交网络上有关Oreo和Jell-O等旗下品牌的消息。很显然,有相当一部分广告主认为,社交营销会吸引更多眼球,而事实也证明,这种新的网络营销模式如果运用得当,会给广告主带来丰厚的回报。

对于嘀咕自己所做的尝试,李松也谈道:“我们做了大概40天左右,派发了将近3万,激活率是78%,相当高的,签到数大概有将近60万。300家店,签到量达到60万。后来我们做完之后哈根达斯跟我们做了。我们麦当劳这个项目做完之后,很多品牌商,像现在百事可乐来找我们,汉堡王都来找我们,但是我至少要把商业模式跑通,这个是品牌厂商。但是我们现在有500多家非品牌的当地的。”显然,国内的广告主们对于社交媒体营销是很有兴趣的,包括LBS在内的社交媒体对于广告主的帮助也是客观存在的。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最早是由谁说的已经很难考究,但毫无疑问所有网络广告公司的直客都可以算作是它们的“上帝”,而“上帝”们对于社交网络的需求也早已愈演愈烈。

网络广告公司:社交营销的局外人?

除了LBS,其他社交媒体也在积极的与各行各业的广告主展开合作。就在今年4月初,一直以新媒体自我要求的土豆与盘龙云海药业,高调宣布了双方的战略合作,作为从来没有涉及过互联网营销的传统医药企业,以如此巨大的单笔资金投入参与网络营销固然证明了互联网营销的大趋势,但我们要问的是,在这一波互联网营销热潮中,本该是主角之一的网络广告公司都去了哪里?包括网易最近正在主推的“明星微电影”,尽管网易娱乐频道总监王尔冈表示“目前并不考虑盈利的问题”,但在这个资本市场当道的时代,商业模式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根据相关人士分析,这种微电影的盈利模式最终还是要落在网络广告上面,不知网络广告公司们又能否从这种模式中挖掘出对广告主有利的角度呢,抑或是仍然沉寂。

实际上,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网络营销的商业模式,所有的从业者都在积极探索,作为社交媒体的LBS也一样。嘀咕网与包括麦当劳在内的品牌合作时基本没有收取费用,就像李松所说:“有一些品牌跟我们合作,有的付我们一点钱,这些可以忽略不计。”赔本赚吆喝,这个词来形容包括嘀咕内的社交媒体再适合不过了,就在几乎所有的社交媒体都在不惜血本的积极探索网络营销中社交媒体的应用时,本该也是这场戏主角之一的国内网络广告公司却有些太过于“淡定”了。

第7篇: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告学专业;课程综合改革

一、新媒体对广告市场和广告人才培养方向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目前学界对新媒体的标准定义尚无统一界定,从广义上讲,新媒体是指采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的媒体形式。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媒体广告对广告公司运作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广告专业课程教育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广告行业要求广告学专业人才了解各种媒介概念,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求,对受众心理及相关法律有全新的研究;要求广告专业学生要对新理论、新技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广告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广告学专业人才能够综合运用各项广告技能,熟练掌握广告媒体投放计划流程,对广告人才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对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户媒体接触时间的变化,使网络媒体广告投放量逐年大幅提升。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2100亿元。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业界广告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新媒体广告从业者需对新媒体有更多的认识,广告从业者应熟悉新媒体的内容形式,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以适应新媒体对广告人才的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对广告专业人才教育的影响

目前,高校广告人才培养强调能力要求,课程设置体系依旧单纯按广告企业活动所需人才知识能力设立,沿袭固有传统广告专业课程内容,未形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高校广告专业课程中缺乏实践教学过程,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媒体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当下高校广告学专业师资力量及科学研究有所欠缺,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广告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宽泛的知识储备,高校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广告的专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目前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广告在新媒体时代教学实践的需求。对新媒体时代广告专业教育的研究,探索今后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是高校广告专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二、广告学专业基于新媒体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现代广告已进入以策划为中心的时代,这成为广告公司的业务发展的终极目标,国内的广告需求计划与广告的综合知识和人才培养的人才目标应定位于培养现代先进的广告策划人才。广告专业课程开发要根据广告职业综合能力分析,侧重从劳动组织的角度分析应具备的社会能力等非专业能力。高校广告专业课程目标必须拓展到着眼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构建以应用性为主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广告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专业,在教学上,教学内容以实用为原则。实践教学环节应占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学校与社会用人企业结合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可采取校企合作等方式进行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资源不断丰富,要求教师学会自主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内容。面对新媒体时代众多的教学资源信息,教师的信息选择归纳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借助互联网工具扩展自己的学习视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广告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丰富广告传媒的课堂教学内容。网络课程是信息化条件下广告专业课程的新表现形式,包括广告媒体课程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目标。在另一方面,以满足学生的广告媒体资源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大案例教学、自主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比重,逐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针对目前00后学生学习耐心不足的问题,建议在不牺牲学术的严谨性前提下,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课程传播知识的影响力。必须改变以往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多种教学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全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积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设置偏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必然引发专业教育的变革,对课程体系设置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与时俱进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适应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针对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必须加快重构广告学课程体系,在调整广告专业课程内容中应重点突出新兴媒体的特性,在了解各大媒体特性基础上,探讨新媒体受众在收视阅读习惯上的不同特点。重点探索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背景下应采取的创新发展策略,完善传统媒体的考评标准,引入新的媒体评价方法,如网络广告视频的点击率,官方微信的点赞率和评论数等,从市场价值、用户价值等方面考量广告的评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导下,理论教学应以教学应用为目的。广告教学应与广告行业合作,与实践互通的教学模式包括两个主要环节:理论和实践操作。理论课程分为教师讲课和专家讲座,概念和方法是由教师完成。实践操作的内容可与业内人士一起指导完成。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们从大一的专业思想教育,并通过理论课、实践课、技能课,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流渗透。专业技能课程是广告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专业素质能力课程体系是专为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基本素质要求,突出显示广告专业毕业生的规范和业务要求。

三、广告学专业基于新媒体开展的教学实践

(一)增加专业实践课时比重

新媒体技术已经催生了反映当今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条件的许多媒体的新形式。新的语言符号形成的职业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形成表明,技术变动要以显见或隐性的方式调整社会实践。媒介融合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广告学专业教学应将视野深入到新媒体领域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高校通过不断完善教学体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广告专业本科院校教学应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技能的锻炼。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性,有效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训练。如在《平面设计》中,制作KV海报,用于手机界面的传播。在《广告文案》课中,撰写用于电商促销或节日宣传的广告口号;撰写可用于社交媒体传播的短文案,如走心的广告文案或有趣的品牌段子;撰写用于微信软文的长文案等。《广告策划》课程中,策划电商促销活动方案或事件营销方案等。《新媒体广告》课程中,可以全方面地介绍各种新媒体广告形式,如短视频广告、VR广告、电子商务广告、App广告、微电影广告、微信广告、微博广告等,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广告形式,进行线上广告传播、线下活动等。《影视广告》课程中,根据现在“短视频时代”的需求,拍摄短视频广告,便于网络传播和观看。也可以拍摄电商视频,适应电商时代的需求。在《市场调查》课程中,也可以添加新媒体的一些内容,如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大数据下用户行为的挖掘。《品牌战略》课程中,进行新媒体环境下品牌传播内容体系的变革,根据品牌的传播需求,设置搜索型品牌传播内容、分享型品牌传播内容、话题型品牌传播内容。并且,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增加《电子商务广告》等专业选修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二)积极开展多种实践课活动

教师应主动加强与业界间的联系,已毕业学生是实现与业界有效沟通的重要渠道。加强学生与业界的合作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应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平台,多建立一些新媒体广告实习基地。实习工作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定岗实习等环节,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到公司实习,获得更多的实操机会。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媒体业务的工作规范,加强广告的策划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与企业联合,组织广告专业大赛,企业命题,模拟比稿,设置一定的奖项,激发学生的广告创作热情。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的广告技能竞赛活动,如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大学生学院奖,网络广告制作大赛等。学校也可多聘请业界专家到校与学生座谈,或是组织学生到新媒体广告公司参观,使学生对业界最新动态有及时的了解。

第8篇: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式全球连锁快餐企业,肯德基在产品、服务以及营销上的本地化创新,让“为中国而改变,全力打造‘新快餐’”的经营理念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而在社会化媒体营销领域,肯德基也多次在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等国内主流社会化媒体平台创新营销模式。

今年暑期,肯德基依托腾讯微博,以“微博连环画”模式,开展了一场激发用户关系链高互动、自传播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尤其是“广告内容化”的创新思路,突破了传统的展示类广告效果的困境,在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的同时,将植入式广告信息高频度曝光。

肯德基此次在腾讯微博开展的社会化营销活动,其实是借助“微博连环画”进行社会化广告投放,与传统的展示类广告只解决品牌曝光问题不同的是,此次“广告内容化”的创意,以及借助“微博连环画”这种新颖的社会化广告位媒介进行的投放,在品牌曝光、用户互动和销售转化方面更加着力。

“‘微博连环画’是腾讯微博框下方三个话题共同组成的社会化媒体广告位组合。三个话题如同连环画,一环扣一环,既有话题连贯性,也有独立性,能够让参与者有欣赏连环画的乐趣,同时调动参与者的兴趣和激发用户关系链积极参与,与品牌互动。”腾讯微博负责人向《新营销》记者表示。

关于肯德基案例,在第一个话题中,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酷饮。选择后用户就可以跳至第二个话题中,与随机抽取的互听网友分享酷饮。在“立即分享”话题中,首次点击即可将活动信息进行微博分享。这三个话题共同将网民导入肯德基“有料同享”官方活动网站。漂亮的“爆料”界面、“有料”的内容,契合“分享”的品牌诉求,最终实现了“硬广”内容化软性投放的实际效果。据腾讯微博统计,在此次活动上线期间,“有料同享”话题下一共有125万多条微博。

其实,早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肯德基、卡夫奥利奥就与腾讯微博合作开展“玩味儿童节”话题营销活动,为网民提供美国亲子游奖品。最终这个话题获得了12万余条原创微博广播,吸引了160多万人次参加,而在线下与此次活动相呼应的“六一亲子餐”更是创下销量新高。

除了“广告内容化”创意策略外,肯德基还创新活动形式,借助“好友同享”这样用户之间的多维关系触点,通过驱动腾讯微博海量用户及其亿万用户关系链,将品牌信息自然嵌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中。在“第二杯半价”活动中,通过调取好友关系,腾讯微博使得用户可以在其微博主界面看到自己与好友分享的图片,此次活动促进了用户参与并直接带动线下肯德基的产品销售,而且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品牌印象。数据显示,43%的网民看到好友分享信息后参与此次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营销回路”。

根据ESTEBAN CONTRERAS的分析报告,从全球来看,2011年人们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快速增长,其中中国市场增长53%。作为国内最大的微博平台之一,腾讯微博在今年第一季度末拥有4.25亿注册用户和6700多万活跃用户。腾讯沉淀多年的关系链在社交营销系统中具有很大的优势,除了基础的年龄、性别、地域、上网场景等多种定向优势外,腾讯积累多年的数据挖掘技术也通过社会化广告营销活动充分地显现出来。

依靠腾讯微博用户关系链的裂变式传播,肯德基开展的“微博连环画”营销活动最终实现了广度和深度双重效果的达成。在广度方面,日均广播数超过8.5万条,日均互动点击量超过5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条广播都有4条以上的转播扩散,分享比例高达1:4;而在深度方面,通过“第二杯半价”等趣味性广告内容化植入,激发用户对肯德基产品产生了解的欲望并最终驱动用户购买,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最终对消费者的心理认知以及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第9篇: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蓬勃发展,移动平台正式进入大众市场。当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会遭遇一些成长的难题,比如营收模式等。不过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来临。

《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由KPCB合伙人马特·默菲(Matt Murphy)及有“网络女皇”之称的全球著名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Mary Meeker)共同撰写。以下是具体分析:

报告要点:

1.移动平台进入大众市场2.移动互联网是全球性的3.社交网络加速向移动网络发展4.移动网络使用时间增长5.移动广告-成长迅速,但营收并不令人不满意6.移动商务-改变购买行为7.虚拟物品及应用内商务出现8.不是所有平台都一样9.变化加速,新玩家快速出现10.概述。 1.移动平台进入大众市场

1)iPod改变了媒体行业,iPhone进一步助力,iPad的快速增长则令前两者望尘莫及。

iPad vs.iPod vs.iPhone推出后前3季度全球累计出货量

2)iTunes的出现改变了媒体行业,但App Store的出现令其失色。

iTunes和App Store推出后前10个季度音乐/视频/电影vs.应用累计下载量

3)Android冲击大众市场。

Android前9个季度全球累计出货量

4)台式机+笔记本电脑vs.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如图所示,到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超越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2005-2013年趋势图 )

2.移动互联网是全球性的

1) 截止2009年全球有18亿互联网用户,其中中国,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占比达46%。

2)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3G注册用户年增幅达35%,总数达7.26亿。

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3G注册用户分布、占比及年增幅

3.社交网络加速向移动网络发展

1)各种服务互相交融。

2)新兴社交媒体出现。

3)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带来了伟大的新产品,挖走了“老用户”。

热门社交游戏FarmVille及CityVille推出后前60天每日活跃用户人数趋势

4)实时社交功能刺激移动网络使用量增长,比如分享、地理位置等。

在社交网络向移动网络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服务、新功能层出不穷

5)KPCB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将这一过程戏称为“SoLoMo”,也就是社交-本地化-移动。

4.移动网络使用时间增长

1)日本社交网络发展趋势显示了移动市场的重要性。

Mixi移动页面浏览量占比快速增长至85%,4.5年前为14%

2)智能手机用户60%时间花费在了新活动上,这些新活动包括地图、游戏、社交网络等。相比之下,传统活动包括打电话等、收发邮件等。

3)未来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有望增长26倍。

2008年至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趋势图

4)移动网络趋势正席卷社交网络公司。

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Twitter用户中有一半为移动用户,40%微博消息来自移动设备。

5.移动广告-成长迅速,但遭遇成长烦恼

1)虽然移动广告市场被普遍看好,迄今为止,仍无法从移动广告业务获取持续性营收。

如下图所示,各大媒体时间占比与广告营收占比,很明显互联网媒体广告营收占比仍不及传统媒体。

2)各种有力的新型移动广告格式出现。

3)越来越多品牌试水移动广告。

4)品牌虚拟商品和赞助广告展现影响力。

5)智能手机让看电视具有互动性。

通过手机看电视剧你可以做到:

-获取优惠券/交易信息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与朋友分享内容

6.移动商务-改变购买行为

1)美国电子商务营收占零售总额的5%左右,预计移动电子商务到达这一比例的速度会更快。

2)移动将改变交易方式。

l 基于位置的服务—实现实时的有形零售/服务机会

l 透明的价格—即时、本地+在线价格比较

l 折扣优惠—深度折扣诱使客户走进本地零售店

l 即时满足—OTA(空中传送)即时数字产品+内容交付

3)移动的设备+服务催生新的进店购物方式。

eBay总裁兼CEO约翰·多纳霍(John Donahoe)表示,移动购物日益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2010年第四季度,eBay通过移动渠道销售的商品总值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倍。2011年预计该项营收将达到40亿美元。

7 .虚拟物品及应用内商务出现

1)美国虚拟商品市场规模为亿美元。

2008年美国虚拟商品营收为5亿美元,此后逐年递增,2011预计为20多亿美元

2) 盈利途径从付费下载转变到出售虚拟商品,对许多开发者有深远意义

KPCB 投资的公司日均营收数据显示,虚拟商品带动营收5倍增长

3)从下载支付模式到广告及虚拟商品销售的强势转变

2009年12月,在KPCB投资的公司的营收中,64%来自付费下载,30%来自广告,未销售虚拟商品。到2010年12月,付费下载完全消失,广告营收占到63%,虚拟商品占到35%。

4)对于许多移动/社交应用来说,成功的核心在于游戏元素。

KPCB合伙人Bing Gordon称,加入游戏元素的应用是吸引新一代用户的根本之道。

8.不是所有平台都一样

1)Android、苹果手机增长迅猛。

2010年第四季度,Android手机份额达到33%,同比增长615%,苹果手机份额为16%,同比增长86%。

2)Android、iOS应用使用量巨大。

虽然Symbian手机的用户量巨大,但在应用方面,Android和iOS平台的应用使用量要远远高出其它平台,其中Android应用日下载1100万个,iPhone应用日下载1700万个。

3)平台差异对盈利有显著影响,内置收费&应用内交易是关键。

从KPCB 投资的公司数据来看,在iOS平台上,14%左右免费用户会转化为付费用户,远高于其它平台

9.变化加速,新玩家快速出现

1)全球上市互联网企业过去6年的市值变化。

2004年,全球第一大市值互联网企业为eBay,市值为620亿美元。到2011年,苹果成为市值最大互联网企业,市值为3270亿美元。

2)新的电脑周期特征。

新的电脑周期的特征为:更强的处理能力+改进用户界面+更小的体积+更低的价格+更多的服务=10倍的设备销量。

1960年,主机销量为100万台,经过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的不断演进,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PDA、车载GPS、移动视频播放器、游戏机等移动设备量是否会达到100亿台以上?

3)科技财富创造与毁灭。

在新周期里,新公司往往赢过大公司。上世纪60年代,IBM等大型主机厂商是新赢家、70年代是惠普等小型机厂商、80年代是苹果等个人电脑厂商、90年代是谷歌等桌面互联网公司,新千年将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天下。

4)iPhone+Android应用发展,帮助人们告别媒介产品。

现有的许多消费电子设备,如DVD播放器、MP3播放器、录音机等都可用应用替代。

10.趋势概述

1)早期阶段。

* 无所不在的计算—即时联通/1周7天1天24小时不间断/尽在手中

* 更便宜—设备和数据方案价格下降

* 更快速—网络和设备改进

* 个性化—位置/选择/行为

* 趣味性—社交/休闲/奖励驱动型营销

* 在任何地方访问任何服务—一切尽在云端

* 应用和盈利大爆炸—日进斗金

* 可衡量的从网络到现实活动—为实体店带动客流量

* 实时奖励/奖励某些行为—针对适合的人

2)2011年及未来。

* HTML 5 vs.应用下载

* NFC(近场通信)用于支付/交易/忠诚度奖励

* 移动健康监测/诊断

* 企业快速部署平板电脑

* 引爆点– >发到市场50%的人口将使用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