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范文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服务行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

第1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服务行业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2-0034-02

2006年9月20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的首起医疗纠纷抗诉案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开庭,原告是一名脑瘫儿,被告是安徽省立医院。一起普通的医疗纠纷案件,竟然惊动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影响可想而知:医患关系、医疗服务纠纷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其实,只要稍微回顾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不仅医疗服务,中国的整个服务行业侵权问题十分严重,旅游、物业、餐饮、美容美发等,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侵权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在侵权行为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理论界对服务行业侵权责任,尤其是其归责原则的复杂性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只有立足本国实际,比较各国立法现状,才能保证制度架构的合理性。因此,笔者拟就我国服务行业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作一简要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归责原则之体系

关于我国侵权行为法的独立成编,法学界已有较为统一的意见,但是关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体系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一种观点主张过错责任原则应该是唯一的归责原则,但是由于此种观点已严重滞后于现实生活,并且无法自圆其说,其影响日渐式微。另一种观点主张多元归责原则,其中又有分歧:有的学者主张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以米健先生为代表;有的学者主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以王利明先生为代表;还有的学者主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以杨立新先生为代表。

笔者认为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应为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众所周知,作为近代民法三大原则之一的过错责任原则至今仍为各国所遵从,构成各国法制之基础。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兴起,则是由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的蓬勃发展,导致大量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缺陷产品致害事故的发生,而受害者由于自身地位、知识等的劣势,证明加害方的过错异常困难,因此,为弥补过错责任对受害者保护的不足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现代社会,它已逐渐成为不可预料不可避免危险作业侵权责任的专有原则。至于有些学者主张的所谓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笔者认为,过错推定乃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个特殊规则,应主要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其特殊性在于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只有加害人能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才能免予承担责任,本质上它并没有脱离过错责任原则,因此并无独立存在的必要。而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小,只在于当事人对损害发生都没有过错,而根据实际,基于公平原则,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的情况。

此外,关于严格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关系,有学者主张二者毫无可比性,没有任何关系。而在英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对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归责原则极为反感。其中,作为英美法系国家普遍使用的概念,严格责任只不过是个模糊的用语,其具体规则随侵权行为的不同而不同。但是笔者认为,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过错为构成要件,受害者不需要证明加害者的过错,加害者也不能以无过错作为抗辩理由,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这和严格责任十分相似,虽然严格责任属于英美法系的概念,而我国使用的是无过错责任,但是这只是两国法律术语的不同,严格责任在英美侵权法上的适用范围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二、我国现行法关于服务行业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规定之不足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的基本法律规范,对产品侵权责任和服务行业侵权责任作了一般规定。其中,产品侵权责任是指有缺陷的产品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该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等所应承担的特殊侵权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我国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在这一点上法学界已无太大分歧。

关于服务行业侵权责任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立法,学者对其归责原则的探讨也相当缺乏。何谓服务行业侵权责任呢?笔者认为,服务行业侵权责任简称服务侵权责任,是指服务的提供者提供的服务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而应承担的特殊侵权责任。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服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没有作出明确的一般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释义》认为:“消费者只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而受到了人身财产的损害,就可以依法获得赔偿。这里并不需要生产者、销售者或服务提供者具有过错。”毫无疑问,这里主张的是不论产品侵权责任还是服务侵权责任,都一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释义》只可以作为一种学理分析,并不具有法定解释的效力。然而,对于医疗服务侵权责任,我国的相关行政法规却明确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事故。

作为基本法律规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服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缺乏明确规定,而处于下一位阶的行政法规却对具体的医疗服务侵权责任明确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这无疑为法律的正确适用造成了混乱,带来了困难。仅仅因为一个行政法规对医疗服务侵权责任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而推而广之,对所有的服务侵权责任亦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在当今中国的司法系统中,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众所周知,服务业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包括旅游、餐饮、物业、通信、美容美发等等,如果无视它们的差异,通通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势必将使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从保护。而且,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许多国家对于服务行业侵权责任都没有采纳单一的归责原则,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英美等国。这也正是笔者在下文将要详细阐述的内容。

三、我国现行法之改进建议

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而现实的社会生活是法律的存在基础。关于我国的服务行业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探讨,当然要立足于我国的经济生活实际,取他人之长,补自家之短。

首先,众所周知,消费者是分散的个体,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根本无法与作为强者的服务提供者抗衡,因此,作为基本法律规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该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明确规定服务行业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实现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平等。具体而言,应该借鉴美国法的规则,根据服务的性质将其区分为商业易服务和专业职业服务。对于商业易服务,若是纯粹的服务,应该采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若是产品销售和服务提供的混合行为,应该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专业职业服务,应该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坚持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

第2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范文

在我国面临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情况下,2009年新医改以来,医保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医疗服务需求的释放,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供给的增长相对缓慢,“看病难”问题日趋严峻。随着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比例不超过总服务量的10%等措施的出台,预计公立医院或将进一步强化“保基础”的职能。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和便捷性的要求将相应提高,高端医疗服务领域将面临良好的机遇。

与此同时,医疗卫生支出增长给予政府的财政压力已初步显现。在北京、上海等地,支付制度改革已经开始进行有益尝试。未来我国医疗服务系统或将呈现控费措施趋严的趋势,以及出现民营企业间和社会资本对公立医院的整合机遇。因此,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或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领域的另一主线。目前由于对公立医院的收购仍存在产权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国内医疗服务机构的整合以民营医院间整合为主。然而,我国民营医院优质资源较少,社会资本的并购整合相对有限,有两类公立医院可能存在较多的整合机会。

一类是厂办医院等非政府办公立医院。截至2011年,我国13 539家公立医院中除9579家政府办医院外,约有近4000家非政府办公立医院。这些医院在财政补助、人员编制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普遍面临生存困境。由具备较强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的医院集团托管或收购,或是这类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一类是以城市二级医院为代表的中端医疗机构。这类医院在城市医疗体系中地位尴尬。比上,不如三级医院深受民众信赖,就医需求旺盛;比下,不及社区卫生机构能够为民众提供高度便利的医疗服务。这一类医院投入不足,患者减少、效率低下等问题凸显,难以维持收支平衡,成为地方财政的包袱,地方政府有“甩包袱”的动力,往往会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接手。

医疗服务机构具备培育期长、后期盈利稳定的特点。因此经估计,新建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从筹建到实现盈利通常需要6?8年的时间。若整合并购机遇来临,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我国大型医疗集团的成型。若改革推行力度较强,未来五年,我国或将出现类似美国HCA、印度Applo的医疗服务航母。

医疗服务行业所受到的监管较强,政策风向对行业发展影响巨大。从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放社会资本办医以来,我国总共出现两次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浪潮(图1)。

第一次是在200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城镇医药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13项配套意见,鼓励投资者通过收购、重组现有医疗机构的方式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并给予营利性医院3年免税期等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初期政策对民营医院放开有余、监管不足,且国内患者对民营医院的鉴别能力较弱,致使民营医院出现散、乱、差等问题。尽管民营医院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从院均诊疗人次等指标看,民营医院难以实现规模化(表1)。

第二次是2010年以后至今。随着“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相继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再次成为政策推行重点。随着国内患者对民营医院鉴别能力的提高,依赖广告宣传和高收费来实现盈利的运行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获得成功,部分专注于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民营机构有望在大浪淘沙中胜出,并向规模化发展。

从卫生部数据来看,2010年以来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均呈现明显优于公立医院的增长速度。然而相较于《“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的发展目标仍有明显差距。从2013年1-8月的数据来看,我国民营医院所提供的诊疗人数占比约9.8%,出院人数占比约11.2%(表2)。

第3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范文

在满足公众医疗服务需求的目标上,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一直是两股力量。自2003年以来,国家不断鼓励重视民营医院的发展,但实际效果却很微弱。2012年末,全国各类医疗机构数量为95.02万家,其中民营医院10511家,似乎远未达到“作为公立医院补充”的目的。在这些民营医院中,真正发展良好的屈指可数,部分高端医院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

2006年,胡澜博士创立了首家美中宜和妇儿医院,致力于创建国际品质的妇儿高端医疗品牌,专注为中国家庭提供高品质的产科、妇科和儿科医疗服务。她在办院过程中以海外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为核心,引进并创新性的建立了一套国际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并结合现代国内外医学技术精髓,真正理解并满足中国高端家庭的医疗需求。

2011年,胡澜入选北京市朝阳区“凤凰计划”第二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并于2013年担任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多年的民营医院管理工作,使得她在社会办医及医疗体系管理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视角与理念。

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胡澜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曾在拜耳医药任职临床研究员,后赴美获得俄亥俄州立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密歇根大学MBA学位。2002年胡澜曾加入JP摩根的投资银行部门,主要负责企业融资以及收购兼并的顾问工作。

后来因为看到国内医疗服务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带着为中国女性提供有尊严的医疗服务的理想, 胡澜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最初,胡澜的计划是想回国做一家中外合资医院,但由于政策的诸多限制而未能实现。后来在国内天使投资人和创业团队的共同投资下,完成了初始投资。

与其他民营医院不同,胡澜想把美中宜和做成一个集成高端医疗服务和管理搭建的平台,也因此她选了妇幼医院方向。“有些科室更专注于某个医生的个人技巧与能力,比如脑外科、心外科这种科室,而妇幼这个领域更偏重医疗管理,更适合民营医院的发展。”这是胡澜为自己区别于公立医院做差异化服务所找到的战略缺口。

2006年7月1日,是胡澜永远忘不了的一天。她说,这一天好像时时都在眼前,每个场景也都由她精心设计出场,因为那是美中宜和首家医院在北京开业的日子,也是胡澜职业生涯中最具转折性的一天。

胡澜记得医院开业后第一个月的收入只有960元钱,那时候所有的人都很着急,甚至有人说她傻,在中国“以药养医”的环境下还会有医院不赚钱。但是胡澜不想改变自己的初衷,不能把美中宜和变成一家以“赚钱”为核心,市场部经理比医生话语权还高的医院。

“前几年我们加起来亏了有几千万吧。”回想到这段经历,胡澜至今仍很佩服当时的勇气,她用四年的时间将医院管理划分成32个管理模块和1008条操作流程,每一个模块的服务,所有细节都有标准化运营,保证每一位客户在美中宜和都能享受到同品质的高端医疗服务。

2010年,对美中宜和是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美中宜和医疗集团成立,胡澜希望将用了4年时间沉淀下来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复制去开分院,也是这一年,具有联想集团背景的投资机构君联资本进入美中宜和。君联更能理解胡澜的理念。“君联进入后,帮助我们建立了很多体系的搭建,包括培训、质控等等,美中宜和从一个初创型企业逐步变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成长型公司。”

“自由职业”是医生执业的最高的境界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出台令胡澜非常兴奋,感觉这次的调子比较明确,用市场的力量来优化配置资源。身为北京市政协委员,胡澜一直呼吁为医生“松绑”,让他们真正成为一种可流动的社会资源。在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二次全会,胡澜上提出了“多点执业”备案制的的建议:医生只需要到当地医师协会备案,就可以自由流动。

在胡澜看来多点执业是制约社会资本办医最重要的方面。现在的医生资源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框架下,医生享有事业单位编制,这和市场是不匹配的。如果不放开医生这一块,很多工作都是无用功。之前有过类似鼓励多点执业的政策,但从成效来看不是很明显。这次则是主导精神发生了变化,我们期待细则的推进。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更改《医师法》的内容,体现在医师证上,即不是仅在多个医院执业,而是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只要在注册范围内的医疗领域,都能执业。如果能在这个层面放开,那将是对社会资本办医最大的放开。

胡澜认为,现在公立医院还在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管理人事,使得医院员工或多或少都被打上了计划经济思维的烙印。对市场经济的思维模式,公立医院出来的员工将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的“多点执业”需要医生到卫生局注册,然后经其所在医院的院长盖章许可才行。这基本上堵死了医生走出来的道路。理想的多点执业是备案制,只要到医师协会备案,医生就可以自由流动。

胡澜更期待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从制约民营医院的人才问题上看,医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自由职业”,即医生自由选择自己的执业状态,而不是现在所谓的“多点执业”。我们期待这类政策细节的到位,也期盼循序渐进的改革能越来越多的倾斜于私立医院。

第4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范文

行业投资的选择目的

研究行业生命周期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描述行业的一般的发展过程,而在于通过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财富管理者选择较合理的行业进行投资,对投资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以几个较受关注的行业为例,进行简单分析。

(1)遗传工程行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初创阶段,如果打算对该行业进行投资的话,那么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可供选择,投资该行业的风险较大,但可能会获得很高的收益。”

(2)个人电脑行业处于成长阶段的初期;医疗服务行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期;快餐服务处于成长阶段的后期。由此便可知道个人电脑行业将会以很快的速度增长,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风险也将不断增长;而医疗服务和快餐服务行业在增长速度上要低于计算机行业,但竞争风险则相对较小。

(3)石油冶炼、超级市场和物流等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因此这些行业将会继续增长,但速度要比前面的各阶段的行业慢。成熟期的行业通常是盈利的,而且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当然,一般来说盈利不会太大。

(4)家电和采矿业已进入衰退期中。对这些行业投资的收益较少,而且从长期看,这种投资也是不安全的。投资者要避免对进入衰退期的行业投资。

行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他经济分析方法一样,只说明了行业发展的一般情况,并非所有行业的发展过程都能用它进行说明或解释,因而是不尽完善的。但是,更主要的是,它具有指导投资者投资的重要意义,这一点是不可不论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选择行业,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如何正确预测所观察行业的未来业绩。投资者先要了解这样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是该行业的历史增长状况如何;二是其未来增长的趋势又会怎样。然后,投资者更为关心该行业在过去的销售和收入的增长如何,其业绩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或其它有关综合统计数据,如国民收入等)相比较,情况又怎样?在通盘考虑了这些情况之后,投资者便特别感兴趣于了解行业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因为有的行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有的行业增长则更快,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最佳投资的选择。

在分析步骤开始时,要建立销售指数,将某代表性基年与其他年份相比较,并用百分比来表示销售。例如基年销售额为2亿元,2008年销售额为2.5亿元,那么,2008年的销售指数为1.25×100%=125%。如果将这一指数同国民生产总值相比较,则能表示出某行业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相应关系,也可将销售指数同其他国民经济指标相比较,如国民收入指数等。上述关系可以通过相关分析或回归分析勾勒出其图形。相关分析考虑两个变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和销售),在坐标中确定的时点上,这些变量的关系得到了描述,所建立的回归线最适合于这些点所暗示的总体形态。这就是说,用一个清晰、简单的图形来反映销售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及其密切的程度,若所描述的趋势保持不变,便暗示了其在未来的关系。虽然这一分析对短期预测是精确的,但就长期来看是不可信的。复合回归分析是指对某些事项相互作用的数个变量之影响所作的分析。往往运用计算机来建立回归线。标准――普尔公司在产业调查中运用了这一分析程序。这些指数与回归线的建立提供了行业分析的重要信息,它们既可用绝对数,又可用相对数(有关的商业指数)来表示一个行业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的稳定性也能估算,它表明了行业的循环,并预测了未来的增长。

在分析过程中,被选择的企业和时期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将代表一个行业,如果这一前提确立,那么,个别企业的业绩就能够用来评估行业的状况。

两种常用的评估方法

第5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医疗健康 投资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减少,老年人口数增加而使老龄人口占比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显然,中国早在21世纪初就已进入老龄化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新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通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保险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在下一步医改推进过程当中,政府表明其将占主导,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多方投资,解决医疗及养老问题,这将是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的机遇。

二、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未来趋势和医疗健康产业情况

(一)我国老龄化的原因及现状

中国在2010年到2015年前后出现了人口的拐点,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和结婚人口数量的下降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生育率降低导致的9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致使2010年前后新增劳动力不断减少,2014年前后结婚人数和新生人的减少,同时50年代出生的人在这期间进入65岁导致老年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使总的劳动力人数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人,14岁以下人口基本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2.90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2.27亿人,结合人类寿命增长等情况,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呈老年型,且老龄人口整体的基数大、比值高、增长速度快。

(二)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情况

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都因老龄人口地飞速增加受到巨大冲击,但同时这也是对医疗健康有关产业良好的投资时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上涨0.79个百分点,政府卫生支出上升1391%,卫生机构数增加65.7万个,医疗卫生床位数增加334万张。老龄化使我国居民对医药健康及医疗服务等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对其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量。自2000年以来的12年间医药行业平均每年销售收入增速达20.98%,利润年平均增加额达131亿元。近几年政府也为适应老龄化的各阶段情况不断出台改革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等等,为发展健康产业做出了积极回应。

(三)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2015年到2035年期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据中文核心期刊预测,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从10.5%增长到35%左右,数据说明见表1。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数,未来的医疗健康产业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如何扩大产业规模以及规模发展到何种程度可能成为该产业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表1 未来20年老龄人口占比

数据来源:席玮.于学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三、人口老龄化对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及选取

根据国际划分标准,选取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其中一个变量并用x表示;老年人口的不断上升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同时对于其他老年产品的需求也会显著增长,因此用y表示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来代表我国居民对医药及相关产品的需求程度;鉴于医药行业在医疗健康产业中占较大比重且医药行业规模扩大与工业产值有关,是以用z表示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旨在研究我国的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最后因医疗养老都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取老年服务健康行业进行养老市场预测。所取数据见表2、表3:

表2 2000~2012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及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12);国家统计局;中商情报网: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表3 2004~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前瞻网。

(二)需求上升的趋势

由表2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所占比重数据作解释变量,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作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y=a+bx+u1

将以上两个变量数值带入模型进行测算,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5,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其进行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为:调整后的=0.988,的Sig.为低于0.001,说明拟合程度好,回归效果极为显著;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Sig.=0.000,表明回归变量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显著。由此最终得到老龄人口占比与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模型:y=-2954.539+477.855x

说明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增加1%,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平均增加478元。由数据预测数据知,2035年老年人口占比将增加到35%,每年人均支出则将增长到13770元。

(三)具体测算需求增长和医疗产业未来的规模

由表2中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作解释变量,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数据作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z=c+dy+u2

进行相关性和回归测验,得到以下结果:Pearson系数=0.982,两变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调整=0.962,回归效果显著,得到最终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模型:z=-5560.779+14.527y

说明人均消费支出每增加100元,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加1452.7亿元。到2024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增加到97159亿元,2035年将到达20万亿元左右。

(四)具体测算养老产业未来的规模

运用时间序列外推法和表3数据进行预测,建立产业规模预测模型:Q=α+βt,其中t为修正数值后的时间变量,Q为产业规模。求得预测模型为Q=4959.46+1016.32t,根据推测2035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1万亿,距2014年将增长1.69个百分点。

(五)对于养老支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未富先老”,人口红利消失以至养老金缴纳不足等问题,领取养老金的支出又是绝对需求,导致我国养老金供不应求,空账每年以1000亿的速度在增长。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上涨,这将成为财政支出的负担之一,对于我国老龄化的特殊情况,旧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挑战。

四、对策和有关政策建议

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长期维持增长趋势。高血压、关节病等老年多发病给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消费市场,人们正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养老产业,但医疗、养老保险方面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缺口等待政府及社会及时补充。

(一)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据国家食药监局南方所测算,在我国,老年人人均用药水平是我国人均用药水平的3至4倍,且老年群体对于医疗保健产品的刚性需求相对更高。就预测的医疗保险支出和现阶段养老保险供给情况来看,如果不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商品供给量,营造医疗健康产业良性竞争环境,未来将面临医疗困局和保险供不应求局面。而且根据上述测算,如果未来20年老龄人口趋势基本符合预测,那么未来医疗医药规模还有十几倍的发展空间。这些情况看来,增加资本投入以扩大产业规模已成为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首要目标。

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已经使更多人关注此领域。为进一步缓解医疗困难,政府应从源头入手,鼓励医疗医药科技项目的开发研发,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精准医疗等领域的突破发展。其次,虽政府投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这也给政府财政支出带来不小压力。因此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一在采购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公开招标方式,使医疗医药市场尽量向完全竞争市场靠拢;二是可以精简新药品、新器械上市过程中的必要程序和花费,增加企业创新研发信心;三是让医疗医药与“互联网+”相结合,让产业宣传成本降低;四是鼓励私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推动市场竞争。通过改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上各阶段的政策,最终在良性竞争中,使医疗医药价格不断降低,从而促进企业研发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新产品,促使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同时相应医疗服务中器械、药品等费用的降低也将缓解医保压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二)鼓励商业养老保险的大力发展

当前面临的养老困局:一方面老年人口大幅度增长,对于医疗方面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缴费人数已经到顶即将下滑同时企业社保负担非常严重。除了社保控费以外,大力鼓励商业保险是解决路径。努力做到社保保障基本需求,商保保障高端养老需求。达到降低企业负担和提高保障水平和壮大养老产业的目的。

上文根据老龄人口变化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作了预测,再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医保基金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从2011年的28.6%下降到2014年的17.4%,而支出仅从25.2%下降到19.6%,数据见表4。对比发现,资金缺口日益扩大,而且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将更难以挽回。因此对于日益扩大的资金缺口给出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填补社保无法保障的空缺,同时也建议划转国有股份充实社保。

表4 城镇医保基金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五、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居民的健康意识正在增强,对于医疗健康产业需求不断加大。但就分析结果来看,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有较大差距。所以,建议政府搭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增强产业发展力,大力发展商业保险,补充社保资金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曹冬梅,辜胜阻,方浪.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0):63-65.

[2]王丽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2):223-223.

[3]席玮,于学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4]胡晓华,易守宽,杨雪梅.浅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法制与社会,2013(4):243-245.

[5]丁丹,贺平鸽,胡博新.医药行业:宏观数据库[R].国信证券,2013.

第6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导游 权益 保护

2013年《旅游法》国家正式颁布并实施,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中国的旅游业明显比较之前更加规范了很多,是一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法律。但是笔者认为针对保障导游合法权益的内容方面有些浅薄。针对近期发生的多起导游被打事件,遂提出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修正《旅游法》

现行的《旅游法》第六十六条中的第三条规定:旅游者从事违法或者违公德的活动(殴打导游),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我们是否理解为:当游客殴打导游这种违法活动时,我们的导游可以立即终止对其服务,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第七十二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或者在解决纠纷时,损害旅行社、履行辅助人、旅游从业人员(导游)或者其他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笔者认为,频频发生导游被打事件,就是因为现行法律有缺失的部分。《旅游法》第九章法律责任部分明确了对旅行社和导游违反本法的处罚规定。作为旅游的参与者,对旅游者的法律责任并未明确。所以应该进一步进行修正。笔者建议当发生游客殴打导游这类事件时,对当事人应处1万以上罚款,因为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

二、加强对导游队伍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导游的薪酬制度,使其趋于科学合理。建议导游“小费”在中国的合法化。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时,旅行社通常会提醒前往国家要给从业人员“小费”的国际惯例。“小费”很大程度上是对从业者工作的肯定,中国旅游业发展必须和国际接轨。同时加强对导游队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导游呈现的主要问题是:学历普遍较低,文化素养不够,法律知识欠缺,没有归属感。解决办法是进一步提高导游考试门槛,修改成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才具备报考资格;同时旅游主管部门每年还应在旅游淡季组织导游进行文化知识的再学习,建议培训和学习成绩与年审挂钩;进一步在行业中学习《旅游法》,导游被打事件发生后,很多导游不知所措,这跟对法律知识的欠缺有很大关系。对于“归属感”的问题,解决了很多年,但解决的始终不好。以往导游大部分挂靠在导游服务公司或旅行社。现在有些地方改革,将导游挂靠在行业协会,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对于保障导游权益意义不大。笔者建议对导游管理方式还是由旅游主管部门来主导,不要再采用第三方管理。由旅游局单独设立导游管理中心,采用导游缴纳质量金制度,这个“归属感”问题必须由旅游局亲自做,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第三方(TPA)管理”机制应用于导游管理

第7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范文

发展历程

按照金融和科技的结合程度,科技对金融的渗透按照其进化路径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金融电子化(1866年至1987)、金融信息化(1987年到2007年)、互联网金融(2008年至今)。

金融电子化:19世纪末到第一次界大战前,主要的特点是金融服务的电子化对手工的替代。电报、铁路、越洋班轮的出现加速了金融信息的传播,也使金融全球化成为可能。同时金融的发展也对电报、铁路、班轮等技术的进步提供了资金。一次世界大战后,通信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电报网络的建成也为金融现代化提供了可能。1967年,以ATM机的出现为标志,开启了金融的数字化时代,在此阶段金融机构加强了信息技术在内部操作的使用,逐渐实现了手工操作的计算机替代。

金融信息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金融服务基本完成了数字化和电子化。以1995年富国银行提供网上银行为开始,互联网的使用对金融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金融服务从此进入了互联网化以及信息时代。各大金融机构为保持竞争力,都纷纷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投入。

互联网金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成了科技金融发展的转折点,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一方面,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大众对传统服务不信任程度提升。另一方面,许多传统金融从业人员因经济危机影Ⅱ向失去工作,这些传统金融人员利用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使用新技术提供许多类型金融服务产品。

市场参与者

美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传统金融IT企业、新兴企业。

传统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基金等,大多数机构仍采用传统IT系统,尽管近年来在IT系统和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但多数都是修补现有系统,许多金融机构近年来成立创新实险室或者风险投资基金战略投资互联网金融初创公司。

传统金融IT企业包括FIS、Fiserv、SunGard、Infosys和FirstData等,主要为金融机构提供传统的成熟技术和服务,包括咨询服务、各类解决方案、外包服务等。这些企业主要通过投资和收购创业公司切入互联网金融行业。

新兴企业主要指支付和P2P借贷行业的创新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提供创新的、具有破坏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具有方便快捷、去中介化等特点。

渗透领域

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集中在借贷和财富管理领域,其他渗透的领域包括保险、支付、众筹、外汇和货币、房屋中介、零售银行和征信等。

借贷:互联网平台帮助金融实现脱媒,释放了过去未被满足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融资需求。美国的Lending Club成为第一家上市的P2P借贷公司。网络借贷的优势在于借款方式灵活简便、借款条件宽松、门槛低。

与消费金融相结合,互联网借贷产品覆盖车贷、房贷、助学贷款和其他各类消费贷款,迎合年轻人金融消费习惯,流程快速简单,服务模式纯线上,并逐渐向移动端应用转移。

网络借贷公司的核心能力是征信,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模式和框架,收集更为广泛的数据信息,包括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销量情况、物流信息以及个人的财务情况、工作经历、学历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信用评级,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信贷服务。

网络借贷公司的切入点在于细分市场的把握。总体来说,网络借贷的客户群体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但每家公司的业务切入点各有不同。有专门针对零售服务行业小企业的借贷公司,例如上市公司OnDeck;有专门为潜在成功人士提供助学贷款和消费贷款的P2P借贷平台SoFi,在提供贷款的同时,平台还提供职场辅导和创业辅导,并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助力借款人的事业发展;另有为学生和年轻白领提供分期付款的公司,例如Affirm。

财富管理:财富管理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集中在降低投资门槛和交易费用,简化投资决策流程,并保证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一种模式为综合理财规划模式,客户输入理财目标,进行风险测试,借助在线理财工具和专业的理财顾问,经过完整的理财规划流程,在线完成资产配置和后续的自动调整。

另一种模式是专注于投资组合的模式,客户可以自主建立资产组合,也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投资组合,其中投资与社交网络的结合是在原有投资咨询服务上的创新,客户可复制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或投资组合,挖掘投资的群体智慧;或者客户可输入自己的投资理念,包括市场热点、交易策略、投资风格等关键词,系统自动生成投资组合;如果客户的投资理念或组合被其他客户使用的话,还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保险:保险领域的―种商业模式是保险产品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在运营模式上提升客户体验,简化投保和理赔流程,提供一站式保险服务,提供简单明晰的保险产品比较和全面完善的保险方案,通过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降低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惠的保费。

另一类保险公司专注于健康保险领域,如Oscar和Collective Health,其原因是美国的医疗保险商业化程度较高。网站在提供健康医疗保险的同时,也提供医疗服务支持,简化就医流程。

支付:支付业务的核心在于高效率和低成本。支付公司通过与连锁商户的合作能快速扩大客户量。大部分支付公司致力于为商户提供界面清晰、流程简便的收款服务,支持线上、移动和线下多种场景的支付,例如Stripe。另一类支付公司为客户提供基于云端的SaaS服务,在提供POS支付服务的同时还为商户提供销售数据分析,例如Square。

众筹:众筹平台致力于为初创公司提供融资服务。其核心能力在于除了提供资金来源,还能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作为众筹平台,可专注于某垂直细分市场,例如CircleUp,针对小规模快消品和零售、服装、餐饮公司的众筹,融资需求不超过200万美元。也有平台帮助对接天使投资人和初创公司,让丰富行业经验的天使投资人提供创业辅导或参与初创公司的发展规划。此外,还有平台为创司提供招聘服务,例如AngelList。

货币和外汇:货币和外汇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致力于降低跨境汇款和支付结算的成本。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上有明显优势。

零售银行:新型的零售银行是纯线上的数字银行,不设立任务物理网点,实现远程开户。借助信息通讯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开发简洁明了的APP界面,实现传统银行的线上办理,结合大数据征信,提供小额信用贷款。

征信:以征信为基础,开展衍生的信贷业务。例如,上市公司Credit Karma,能为个人客户提供免费的征信报告,并基于个人征信记录推荐客户合适的信用卡和其他信贷产品。

独特之处

第8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 健康管理;标准化;学科建设;技术品牌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61-03

随着健康产业的确立,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几年其发展势头迅速,并在承担大众医疗与健康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但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特别是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管理问题,已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从准确把握健康管理学科服务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切入点,科学判断标准化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寻求加快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健康管理学科服务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及其客观发展规律,是做好工作和谋求科学发展的前提。国内健康管理学科是在近二十多年逐步由体检中心发展起来的,其服务功能也从承担健康体检为主向健康体检与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与健康维护、健康干预与矫正治疗等多功能转变,服务的方式与手段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并具有其服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1.1 健康管理作为朝阳产业,其服务的前景广

继IT产业之后健康管理服务是本世纪最具活力的产业,这是由市场信息需求和相关健康服务的发展所决定的。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人群,并成为各医疗机构新的社会、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点。但现阶段在服务理念上仍存在认识的误区,认为健康管理服务等同于健康体检,由于人们一直以来习惯了“生病就医”的医疗模式,在国内健康管理主要服务于工薪蔟和高消费人群,其服务对象比较窄,公众的认知度还不高[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犹如美国权威预言的那样“二十一世纪是健康管理的世纪”。特别是健康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作为评价幸福的一项重要指数,因此,大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势必快速增长,伴随各医疗机构防治工作前移,其服务视野将从5%的患者人群扩大到95%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服务理念也由注重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方向发展[2]。

1.2 学科建设滞后,市场需求推动其全面发展

健康管理学科无论是在学术理论,还是在技术应用上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都相对滞后,一些理论和技术还欠成熟,从各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学科的建设发展看,其从事工作的方法与内容存在很大差别,大家“各自为政”[3],尤其是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不同人群健康体检项目标准、服务流程规范、检诊管理要求、重要阳性体征检出方法、综合服务质量评估方法、信息系统标准、体检后续健康管理的方式与方法等方面建设的问题上,不少技术与方法仍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要形成学科技术品牌尚需时日。但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大众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为赢得市场,各级健康管理机构对学科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也越来越高,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近些年各级健康管理学科从建设规模、检诊设备硬件、服务技术水平与管理措施等方面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发展具有服务技术特色品牌学科已成为趋势。

1.3 健康管理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医疗服务的整体性

健康管理服务具有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提供服务的内容、方式、保障手段等因素所决定的,健康管理学科在服务职能上兼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的服务特点,其服务呈现出技术环节多、知识面广、批量流水作业等特征,客观发展必须要以标准化为基础,规范服务其内容,以时间为切入点,制定合理体检的服务流程[4],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依据量化与数字化信息科学评价健康状况和拟订健康管理服务方案。在服务方式上不仅提供院内的健康体检“医检独立分开”的一站式温馨服务,更注重体检后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强调医疗服务的整体性,为患者、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5],包括: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健康干预与医疗矫治、健康维护与健康技术档案等服务。

1.4 学科成为对外服务的窗口,反映出其综合技术水平和服务形象

健康管理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其服务保障是以各医疗机构现有医疗资源为依托的,并突出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要求。换言之,各医疗机构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服务形象能通过健康管理服务体现出来,并把技术特色、医疗技术和精神文化建设成果融入健康服务活动中,包括:人无我有与人有我优的技术、推行文明礼仪与精细化贴心服务等,做到统一化、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及服务用语[6],既让服务对象感到满意,又扩大单位对外的社会影响。

1.5 强调预防为主的服务理念,关注人文环境和健康文化建设

主要体现在从服务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多元化健康维护的手段、方法和知识,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为主的服务理念,注重未病先防,分析不同人群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心理与社会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结合行业服务的特性,工作中融入丰富的人文色彩,体现出人的生命价值目标、人性尊重、人文关爱及高度责任感[7],更加注重市场营销与学科建设成果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就医场地营造浓厚的健康文化氛围,并成为各医疗机构对外服务的一大靓点。

2 标准化在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当今标准化活动早已越出了技术范围而渗入经营管理的各领域中,成为既是技术工作的基础又是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8]。标准化现已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与技术服务,且取得明显成效。但就标准化如何在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尚未形成共识,从学科服务的特点及其客观发展规律看,着力加强其标准化建设已显得特别重要。

2.1 标准化管理是规范市场发展和实施医疗成本控制的客观要求

标准化管理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作用,这决定标准化在学科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随着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发展的深入,必须要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和制度化科学管理体系为前提,规范行业科学有序的发展,按标准化、量化、个性化和系统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其具体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必须依据循证医学与循证保健标准、学术界公认的预防与控制指导及规范等确定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医疗成本的控制,发挥出最佳的社会、技术和经济效益,并以此赢得市场。

2.2 标准化是促进学科技术品牌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科技术品牌建设除受技术、人才、设备、信息等因素制约外,标准化建设是关键,它不仅是学科现代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发展的标志,更是支撑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学科技术品牌是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为表现形式,而标准化又为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依据,通过运用标准化管理的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原理的工作要素,从技术、工作、管理上按健康管理学科服务的客观发展要求去谋划学科建设,落实标准化建设措施,制定健康服务管理与工作标准,先行先试,推动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9]。

2.3实施标准化建设为学科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标准化工作涉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全过程,而学科的建设则是以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为基础的,尤其是在学科综合技术和服务质量管理的问题上,根据健康管理服务的要求高、技术环节多、服务面广的特点,必须建立适应学科发展的标准化综合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与机制,包括:建立工作、技术与管理标准,组织实施方法,综合服务质量管理监控与考评措施等,也只有通过对健康管理服务实施全程动态的科学管理,其技术服务质量才有保障,否则谈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大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只能是句空话。

2.4 推行标准化有利于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与学术水平的提高

标准化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供学术交流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同行学术交流中产生共鸣。同时,标准化程度越高越能客观反映本专业的技术、科研与管理水平,不仅为谋划学科建设提供依据,也为专业科研学术工作明确了方向。当前由于国内健康管理标准化工作刚起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和学术上仍有较大差距,致使一些研究成果很难发表到国际高质量的杂志上[10]。

3 加强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围绕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建设问题,近几年来已引起国家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和部分健康管理机构的关注,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讨。但由于国内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起步较晚,其理论和实践处于探索阶段,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包括:健康管理机构建设与发展良莠不齐;对健康管理服务行业规范、执业技术规范、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及质量控制等诸多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健康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交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等[11]。总之,目前国内健康管理机构在标准化建设方面还面对许多挑战。因此,必须组织力量加以研究解决。

3.1 重视健康管理标准化建设,转变服务理念

能否积极推进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建设稳步发展,各级管理者重视是关键。首先,要准确把握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内涵、客观规律和特点,认清标准化工作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尤其是各级健康管理机构的学科带头人要勇于肩负责任,主动扮演好在学科建设上的引领作用。其次,要在工作思路上适应服务理念的转变,坚持“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理念,把医疗机构的防治工作前移。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上要适应由经验松散型向标准化、程序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管理必定要完成它由“配角”到“主角”的历史转变。第三,要在服务理念、管理、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上树立创新发展的思维,着力打造学科技术品牌。面对学科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勇于挑战,在积极跟踪国内外学术动态的同时,把创新发展思维贯穿到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去,并注意寻求适应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手段。创新发展具体反映在:①管理的创新。要推进创新型学科的发展,必须加大管理创新的力度,应用现代标准化管理理论与技术,着重注意解决好各项配套制度、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管理服务模式、体检后续健康维护的方式等方面的问题。②医疗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是学科创新的核心,其关键在于人才。因此,要求在加强人才团队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诊疗手段,以解决和满足大众诊疗、康复需求为出发点,重点发展与突破的技术包括对重要阳性体征早期检出的技术与方法、慢性代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的矫治与健康维护技术等。③医疗服务的创新。它是树立学科形象,提高学科知名度的有效途径。要针对健康管理不同人群的服务特点,营造具有人文色彩、人性化服务和健康文化为特色的就诊工作氛围,着力提供精细化的优质服务保障措施。

3.2 落实学科标准化建设措施,探索有效路径管理方法

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为从根上扭转学科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必须把其纳入法规管理的轨道。一是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建设的法规管理体系,在原卫生部2009年颁布执行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基础上,建议国家、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学科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上按健康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量化和细化可操作性的标准,尽早制定出台相应标准化管理规定,并把学科标准化建设内容纳入等级医院评审、行业准入考评范畴。二是发挥专业学会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组织力量攻关克难。各地健康管理专业学会要发挥其在学术和技术上的引领作用,组织力量有计划的把学科标准化建设问题作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包括:学科建设规模与设计标准、管理与技术标准、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标准、服务质量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等问题,以推动学科管理和技术的稳步发展。三是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方法,探索常见慢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有效途径。临床路径被认为是医疗规范化管理中一种最有效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并作为一种标准化管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组织体检是以对受检对象进行健康管理为前提条件的,当前围绕体检后续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形式与方法较多,且效果不一。但就如何解决常见的慢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体检后续健康维护上尚缺乏有效规范的服务保障措施。对此,在实践中要结合常见慢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和诊治特点,借鉴临床路径管理经验与方法,从业务流程、信息流程、管理流程等方面建立起临床路径措施,以逐步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内涵质量。

3.3 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加强学科技术品牌建设

健康管理标准化的建立是二十一世纪的流行趋势[13],必须要以标准化支撑学科技术品牌建设的发展战略意识,科学谋划标准化建设工作,一是勇于开拓进取,先行先试,摸索和制定适应学科发展的各项工作、技术与管理标准。标准化是一个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过程。在当前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各级医务人员要以时不待我、与时俱进的工作热情,在借鉴国内外同行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以立足于创新发展为着眼点,结合学科服务的特点,抓好各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建立一个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学科标准化体系。现阶段重点注意解决的标准有: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标准、服务行为标准、技术检诊标准、健康评估标准、综合服务质量标准、体检后续健康管理服务标准等。二是注重做好标准化的培训工作,调动全员参与意识。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它不仅让各级人员在本职岗位上明白该干什么,更让其知道怎么才能把工作做好的问题。因此,标准化能否发挥最佳效果,培训工作是关键,按照标准化对象的性质、作用、专业类别不同,可采取专题讲座、流程演示、技术示范、外出参观见学、同行技术与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三是加强标准化建设的科学管理,努力提升学科的综合技术水平。标准化作为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对标准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可运用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PDCA循环管理办法来指导工作实践,即按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落实标准化措施,工作中把服务衡量是否满意、效益有否提高作为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早日建成学科技术品牌。

[参考文献]

[1] 王芄.健康管理如何标准化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2,(4):413.

[2] 郭清,施长春.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J].健康研究,2013,(1):1-13.

[3] 戴云云,何国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挑战[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5):452-454.

[4] 俞冠东,谢莉云,刘娟.临床路径在体检中心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2):139-140.

[5] 莫建勋,王庆林,向月应,等.基于整体医疗理论的健康管理[J].医院管理,2007,14(4):276.

[6] 李永红,赵小兰.健康体检中心规范化建设[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3):312.

[7] 秦江萍,艾则孜.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中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3,(6):19.

[8] 洪生伟.标准化管理[M].6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55-56.

[9] 保俐.保健中心建设健康体检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初探[J].中国电子商务,2012,(20):226.

[10] 王吉耀.遵循国际标准提高国内临床论文质量[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1):1-2.

[11] 吴小明,李安明.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9(5):38-39.

[12] 白雪,陈敏.标准化通用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21-23.

第9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老龄产业 朝阳产业

老龄产业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兴起的一门特殊产业。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也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有关“产业”的概念,其内涵实质与“老年人”密不可分。它是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包括所有有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和服务。

一、广西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影响广西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我区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老龄产业政策和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不健全,严重制约、甚至阻碍了老龄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我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老龄人口发展的需要。改革以来,由于与老龄人口密切相关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一些制度和举措尚未落实并实施,个别地方在政策执行中又存在一些失误和偏差(如退休金、养老金的拖欠,医疗费用报销难等),都无形之中增大了老龄人口的后顾之忧,严重抑制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使相当一部分现实购买力转化为储蓄,导致老年人口有支付能力的现实消费需求相对不足且增长乏力,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作为长期以来支撑社会保障的政府财政,现有财力再也无力承担面临大规模扩张的老年保障支出。本已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还需每年支出越来越多的财政资金,以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的不足。因此,今后无论是扩充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还是筹措老龄产业发展的资金,都必须走多元化、多渠道、市场化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尽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认同老龄事业必须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但到目前为止,针对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老龄事业的产业化发展,还缺乏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战略思路和行业规划。在老年保障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政出多门(部门分管、目标分割、资金分流、管理分散),难以协调统一,缺乏互补与合力的问题。资金与政策的双重缺位,造成一方面目前的老龄产业发展后续乏力,使当前老龄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在规模和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均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有投资意向的社会资源却驻足观望。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的社会潜力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出来。

二、我区老龄产业发展的前景

尽管我区老龄产业的发展现在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该产业还是大有可为,前景十分广阔的,是一项急待开发的朝阳产业。就老龄产业与老年市场的关系而言,一方面,老年市场需求的扩大直接带动老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老年产业的发展也会对老年人口的市场需求产生引导作用。由此可见,老年产业与老年市场之间具有紧密的连带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区老龄产业的发展前景。

1.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增长潜力巨大,将日益成为刺激老龄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外在推动力

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目前我区老年人的总体收入水平和储蓄水平都是偏低的,加之尚不完善的保障制度对老年人消费意愿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有支付能力的现实消费需求的放大。但是,因为我区老年人口的数量大且增速快,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即使维持现有的、较低的消费水平,老龄消费总需求也会不断扩大。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加上老年人的再就业收入,老龄人口的消费水平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会对消费质量有更高追求,进而导致老年需求总量的更快扩张。

2.老年人对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依赖性逐步增强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仅仅依靠福利形式的社会服务和家庭服务将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通过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不断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动力源。由于广西老龄人口中农村人口、百岁老人和贫困老人很多,老年人及其家庭对社会化、专业化与市场化的服务需求就更是迫不及待的一种必然趋势。

例如,照料服务业。目前,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照料服务业提出了大量需求。有技术专长的陪老工、钟点工、护理工、临时保姆等家政服务将大受老年人欢迎。为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的紧急呼叫系统,社会综合服务呼叫网络等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了解,广西梧州等地已经出现了托老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亲自照料父母的子女可以将父母送到托老所,并向托老所支付一定的照料费。

社区助老服务业。老年人主要生活在社区,发展社区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文娱、体育事业也是一个现实的、急需的大市场。还有老年医疗保健、护理业,完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改善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条件等,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市场。

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将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制度的建立与规范是任何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产业与市场管理逐步规范,与老龄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将会先后出台或逐步完善,这将为老龄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

三、对我区老龄产业发展的构想

从广西的区情出发,推进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包括:

1.老龄产业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

由于广西老龄人口中农村人口、百岁老人和贫困老人很多,所以关于发展老龄产业,资金来源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建议政府要加强老年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宏观引导和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支持老龄产业社会化的同时,还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总体而言,建立老龄产业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宏观指导与管理,多种力量兴办,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老龄产业本身按市场规律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行。

2.正确引导老年人消费,积极培育老龄产业市场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消费产品和社会服务有不同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随地域、性别、文化、习俗、家庭、收入等背景的差异而又有不同,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丰富多彩的老年人需求市场。伴随21世纪我区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以及老龄化程度的深化,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老年人潜在市场。因此,老龄产业要正确把握这个历史机遇和商机,坚持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和推进老龄产业发展并重,老龄产业要与消费市场协调发展,在积极发展老龄产业的同时,要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消费模式,还要兼顾广西不同地区老龄化现象不同的特点适当采取不同方式,促使老年消费市场健康平稳、适度可持续发展。另外,要继续完善与老龄人口密切相关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并贯彻落实,纠正个别地方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失误和偏差,从而鼓励老年人消费。

3.设立老龄产业风险基金

通过一家或多家企业及个人共同发起设立老龄产业风险基金,并委托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该基金作为风险基金,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规避投资风险,也可以促使科技含量较高的老年产品开发项目得到充足的资金,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4.发展老龄产业需要以分类指导为准则,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老龄产业可以分为生产性产业和服务性产业两大类,不同类型的老龄产业要采取分类、分层指导的原则。老年服务性产业与生产性产业有机结合,找出最佳的均衡点,摆正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从原则上讲,老年服务性产业属社会公益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为老年人服务为宗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但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方针,决不能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

5.信贷政策的倾斜

信贷政策是鼓励或抑制某一行业发展的重要经济调节手段。我区的老龄产业正处在急待发展的起步阶段,又面临着加入 wto以后国外成熟技术、资金、产品的挑战。所以我区的老龄产业理应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上的倾斜。因此,可以从信贷中切出一块专门用于鼓励民族老龄产业发展。

6.相关政策、法规上的支持

目前的许多政策和法规只支持福利性的、非盈利性的老龄产业,这是计划经济影响下的产物。实际上,彻底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只能走市场经济之路,也就是用商业方式发展老龄产业。许多靠财政拨款支持的养老机构和相关产业发展迟缓,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所以,现阶段比较超前地在老龄产业方向上做出较大投资的,应该同样能够享受政策和法规上的支持;并引导企业参与兴办一批不同形式、不同档次的托老所、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和兴办其他服务行业,还要对政府的相关管理活动进行协调统一,制定出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战略思路和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蒋秋.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广西老年学会呼吁社会关注.南国早报,2001,12.

[2]黄洪波.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若干特点及对策(摘要) .中国人口网,2004.

[3]张文范.推进老龄产业发展——在中国老龄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