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管理创新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高校的档案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地位逐步提高,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知识经济的提出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传统文献领域的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档案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档案工作在高校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决定了服务创新的必然性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知识的载体之一,汇集着大量的信息,且是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利用价值。高校作为国家科研的重要基地、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成为高校档案部门保存的数量最大、最丰富的馆藏档案。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开发利用起来,才能体现它们应有的价值。档案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科学地管理档案,有的放矢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学校各类人员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然而,目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高校仍占主导地位,各高校的档案利用率仍很低,多数珍贵的档案资料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之下。高校档案的价值在于被利用,这需要通过人的劳动,通过一定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来管理、开发才能发挥出来。为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以新时期高度发展的电子科技为依托,实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从社会需要、学校需要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内外的利用者为服务对象,以库藏档案信息为服务内容,以多种服务方式为手段,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加强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一)模式创新。目前,高校档案馆(室)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挂靠校办或党办之下的非独立结构,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这种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面向办学的要求。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应当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档案馆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将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注重学校的未来方向,把握前瞻性的特点,在档案资源、档案人力、档案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这样才能使档案机构高效、安全、到位,才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
(二)思路创新
1、管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各自攻破,封闭自导的状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把档案管理的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2、管理内容创新。档案馆虽然收藏有学校文献资源,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人们至今仍然会感到馆藏资源的不足。单凭本馆馆藏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必须调整,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3、管理方式创新。通常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如单纯地看档案管理场所、设备和馆藏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人才资源创新。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三)手段创新。长期以来,高校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传统性的倾向,其管理方式或利用手段是手工的,严重阻碍了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程度。因此,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要积极参与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做好库藏条目录入工作,实现档案条目检索自动化,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四)实践创新
1、加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向新层次、新台阶。
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展资源整合。优化馆藏,提高档案利用率。强化信息技术利用。及时购买档案管理软件,扩大对于数字信息的发掘、整理、组织以及使用,设计一个多功能并具有吸引力的网站来指导用户直接使用各种有用的网上资源。
3、建立档案管理人才竞争机制,鼓励馆员轮岗,带动知识在馆内流动,在工作中学习、成长。对那些通过写作、出版、讲座,或以辅导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隐性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组织文化。同时,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同时,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课程培训、归档文件整理、相关档案法律文件、保密知识等。
总之,档案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观念,创新理论;更新知识,创新管理,掌握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与时俱进,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主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夏晴.高校档案的系统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一直存在问题,并且对于整体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农村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行。在现阶段的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漏洞,同时对于整个农村地区来讲也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当
随着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农业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很大一部分农户来讲,缺乏相应的管理意思,很多时候只用水,而忽略了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对于设立设施缺乏必要的管理,就导致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如今很多农民在水库边设立鱼塘等各种用水,由于没人进行必要的管理,就会导致农作物出现干旱等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村民的饮用水,因此水利管理不当会造成各方面的问题。
2)农村水利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
农村地区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低,主要受到农村地区各项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高技术以及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落户到农村水利工程上。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低水平的施工人员加上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知识了解甚少,就出现了很多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3)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设施落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依旧采取较为传统的设备,对于新设备的使用方面极为缺乏,导致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系数降低。陈旧的设施加上非专业的施工人员,就会造成较多的工程出现安全管理问题。
2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思考
针对于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的思考来看,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是存在的,但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举措。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需求来看,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能够有效的确保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1)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很多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也不会做必要的防护,就会导致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最终影响工程安全管理进程。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及安全意识较低,对于人身安全保障缺乏必要的认识,由此看来,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应该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完成。
2)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安全管理措施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发展,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就应该注重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基本保障,同时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使其管理方法更加容易被接受,并且能够有效的去执行,这是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建设是对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系统保障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建设。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有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就会增加安全系数,同时也是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的系统监督。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影响整个工程体系的运行,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并且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体系,让更多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
3结论
【关键词】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就是要对传统的服务机制进行改革,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档案服务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水平,在改革创新中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
1.思想意识上的创新
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才能突破前人,超越自己,才能永葆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档案工作。
1.1档案人员应当重视观念更新
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因此,档案人员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与果断,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让档案工作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清苦是人所皆知的,不怕清苦是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档案事业。
1.2档案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善于提出新方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1.3档案人员应当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视野,运用档案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努力去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2.创新――档案工作才有活力
2.1做好档案工作要有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 进步;没有创新,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创新,档案工作才有活力。21世纪的今天,面对档案资源信息化,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时代要求,档案工作更需要创新。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固定思维,工作只注重踏踏实实,按部就班,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个别档案干部习惯于照既定框框办事,过于强调继承,忽略了开拓与创新,导致工作上死死板板无生机,档案工作的局面打不开,究其原因,就是档案工作缺乏创新,因此,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有创新的理念。
2.2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档案工作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在改革开放中,档案执法宣传、档案升级认证、村民建档、民营经济建档、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资源共享等等,这地有效探索,与时代相呼应,为档案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档案载体的广泛应用,给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方式都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档案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2.3市场经济为档案工作创新创造了广阔空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档案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创新的舞台。譬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以及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特别是市场经济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体制,对档案工作来讲,涉及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会越来越重,如何在这块新天地中写就档案工作创新的华彩篇章,是整个档案部门都应考虑和实践的大问题。另外,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档案载体多种多样,如何做好新领域和新载体档案的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既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工作上积极创新,才能使档案工作跟上形式的发展,档案工作才有生机、有活力。
3.创新――档案工作才能发展
3.1在思路上创新
档案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如何开展档案工作,使全社会都能关心档案事业,重视档案工作,就要以创新求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通过思路上的创新开拓视野,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对于有创新的思路,要敢于在实践中试验,要提高加强档案工作的办法、意见和规定,使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2在工作上创新
档案部门要围绕档案的收集、整理、安全保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大胆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档案的收集和提供利用方面,应突破旧框框,打破过去你进我收的常规,努力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进馆,形成各档案馆都有自己的馆藏特点和“镇馆之宝”。在提供利用中要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提供服务,使档案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考。
3.3在机制上创新
档案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各级档案部门应努力创新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形成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和创新研究的工作机制,以指导和规范档案工作。要完善岗位责任规范,严明岗位职责和纪律,实行竞聘上岗,末位落聘,工资与岗位职责挂钩的竞争机制,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工作有力、运转灵活的管理机制,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4.提高创新能力是档案干部的历史责任
档案工作创新离不开档案干部的创新思维。提高档案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今天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新知识快速增加,处在这样的时代,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档案工作要发展,档案人员就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研究探索档案工作的新理论、新技能和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档案人员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掌握新理论,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手段。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敢于打破常规,与时俱进。二是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档案干部应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形成新认识,找到新答案。从而把档案工作推向新境界。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态度,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围绕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好档案工作,提高创新能力。
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主要是限于室内阅览,这种简单的服务方式已经陈旧。档案服务工作应当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中,融入到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检索,利用整个业务工作中。通过举办展览,编辑,出版档案资料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公安机关 管理学 社会管理创新
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公安机关多年来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手段,发挥打击、防范、管理、控制、教育、服务等诸多功能,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工作,为打造平安社会、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公安管理模式已滞后于当前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时代背景下的管理需要,必须加以创新改革,才能推进公安工作科学发展。
一、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基本问题
由于社会建设滞后,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健全,一些在非传统单位就业的人员以及大量农民工还没有被整合到相应的社会组织内,“社会人”、“陌生人”以及风险社会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个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存在诸多不适应,存在以下问题:
(一) 管理理念不新,观念陈旧。
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还未能从根本上跳出传统封闭环境下的固有管理思维,很大程度沿袭计划经济时代以管制、监督为主的政府行政管理理念,习惯于粗放、单一式管理,强调管理多、服务少,限制要求多,支持援助少,管“死”的办法多、管“活”的办法少,这与复杂的维稳形势、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严重制约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顺利发展。
(二)管理体制不畅,责任不明。
公安机关警种职能交叉重叠,社会管理职能较为分散,既有交叉部分又有漏管环节。特别是在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管控方面,国保、治安、经文保等相关警种部门各有责任、各有侧重,落实到基层单位和实际工作中,责任不明、重点不清,基层难以分辨轻重缓急、难以抓住工作要点,在警力资源普遍缺乏的情况下管理效能大打折扣。
(三)管理基础薄弱,模式滞后。
公安机关目前基本实行的是“事后处理、案后补救、坐等服务”的被动静态模式,公安基层组织不够扎实,对基础工作不适应,社会管理的基础数据不完善,信息没有充分实现互联和共享,利用率偏低。群众基础不够坚实,情报信息不够灵敏,警力保障也不够到位。
(四)管理手段缺乏,协调不足。
在公安行政管理中,传统方法与科技手段不能良好的衔接运转,管理手段不多,管理渠道不宽,创新意识不强,应对能力缺乏。警务运作的机制不适应,勤务制度相对落后,对社会面的管控能力不强。由于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组织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没有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公安为主、部门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大格局,致使公安社会管理存在较多不足之处。
二、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选择
(一) 管理理念上,由 “控制管理”转变为“服务管理一体”理念创新,这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首要环节。
没有管理理念上的更新,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就无法走出新的路子。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公安社会管理理念,公安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取得实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与社会关系 “顾客导向”的定位告诉我们政府必须回应顾客需求,提供回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公安社会管理应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二) 管理主体上,由单一型管理转变为多元合作型管理创新公安社会管理主体,实现管理主体由单一型管理向多元合作型管理的转变,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
因此,新时期的公安社会管理除了公安组织本身来从事这项工作外,更应当更多地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安社会管理的事业中来,强调各类社会组织通过自愿平等合作来参与管理,实现公安社会管理主体由公安单一型管理向公安、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合作形管理的转变。
(三) 管控模式上,由直接微观式管理转变为直接间接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统一式管理管控模式创新,这是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因此,新时期的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应该努力转变传统的公安社会管理管控模式,让公安从繁乱复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实行直接间接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在公安的专业领域,公安要一手抓,要直接且微观; 而在可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领域,公安机关要让渡出来,实行间接宏观式管理,公安机关主要是起到一个规划者、协调者、监督者的作用。
(四) 控制机制上,由重执行弱结果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转变强化对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跟踪和监督控制,这是衡量公安社会管理创新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是公安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上,比较注重政策有没有执行,过程怎么样,而没有树立一个良好的控制反馈机制,而使公安社会管理工作的成效难以评估,因而也就难以总结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创新的方向。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注重实行绩效目标管理控制,即确定组织和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这对新时期公安社会管理创新活动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新时期的公安社会管理创新既要注重管理过程中对政策法律制度的维护,也要注重对结果的关注,要努力通过构建一套科学的运行控制机制,使公安社会管理活动的成效能够评估。
参考文献:
1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内容
1.1档案管理机制的全面协调性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工作机制创新应该是信息化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首要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和掌握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方针,要求机关单位建设有利于档案开发和利用的运行机制与监管机制。由于信息化时代档案信息量与以前相比内容更加丰富,传统的档案工作方法很难全面、及时、准确地收集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整理,所以必须全面协调地调动相关单位力量,形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互动机制。
1.2档案管理理论与模式的服务性创新
理论对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工作机制创新的同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这项工作的重要内容。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机关单位要切实加强档案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模式创新的研究。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用档案工作的理论创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开展,使档案工作向更高的层级迈进。
1.3档案管理技术平台创新
要提高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还要在技术层面进行建设。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档案管理工作建设是一个有效途径。不但要对现有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技术与理论方面的建设,还要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网络的建设,以提供一个开放式、全天候、交互性的档案服务平台为最终目的,这也是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技术要求。档案平台的建设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简化了工作流程。这也是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重要途径。
2创新档案管理的策略
虽然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模式,但信息时代的特性都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应用信息技术发展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要以安全性、标准化、服务性作为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在信息化的冲击下,档案管理工作思想、内容和服务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变革,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对常规的档案管理运作方式进行改进,在探索和掌握一套适应信息技术的新工作程序和方法积极寻找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路径。
2.1切实转变档案管理工作方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档案管理工作行政色彩浓厚。但在信息化时代与深化改革的转型之中,档案管理工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是的要求愈发迫切。这首先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档案管理部门除了要面向对档案有刚性需求的单位与个人外,还要将服务受众细化,更多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次,档案管理工作要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这表现在:通过网络技术,将档案上线,从而简化档案管理与查阅步骤。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实现数据在线收集并有效开展在线服务,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数据的收集与周期。
2.2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在档案收集层面,要利用多种载体实现档案收集。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种类、数量急剧增多,档案存放的载体与记录方式发由于档案形式的变化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很多档案的收集突破了传统的纸张形态,更多地以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等新型载体和记录方式保存;在档案加工层面要建立与新型档案载体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加工机制,开发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技术。随着信息化时代档案的保管方法、分类方式和传输方式发生的变化,一套完整的档案加工体系亟待建立;在档案利用方面要实现档案服务网络化,这对提高机关单位档案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档案载体的多样性增强,档案信息在网络上被传输、检索和利用应形成完整的供应与利用体系,特别是信息时代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数据利用体系提供了可能。
档案工作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在社会发展中档案工作关乎历史进程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是所有人类文化信息资源的集中地,为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档案中的那些原始文献,那些文化信息,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发展与创新的支撑价值。不能简单地认为,自己手中的这些档案仅仅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查考凭据,实际上是时代进步的重要平台,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的参考依据和可靠保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爆炸的今天,档案资料的原始性,是最为真实的前期技术成果,是创新起步的台阶,是人类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加速器。因此,我们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基础素质和管理手段,有着更高的要求,并且以创新的动力,讨论如下问题。
一、档案工作的灵魂是思想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的创新,是档案人员对自己专业认同与深入的灵魂,更是时代要求所赋予档案管理工作的素质要求。只有在观念创新的情况下,才能在有我们共同认知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档案人员缺乏创新的意识,就会在档案管理进程中缺少专业意识,缺少科学观念。这是以人为标准的事业,如果缺少人的价值在场,尽管可能有一流的档案管理条件,一流的办公和存储馆舍,也很难说这个馆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有价值、有水平的档案服务。
要牢固树立档案工作的灵魂是思想观念创新的现代意识,努力把档案工作中重管理轻利用的错误思想扭转过来,以主动服务的精神,让沉睡的档案活跃起来,不要封闭式服务,走出办公室,走出故纸堆,打开窗子,真正成为一种开放式服务的档案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思想观念创新中,对于人才的认识和培养,是思想观念创新的坚实基础。在人的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中,人才战略是重头戏。所谓高新技术,是人才的高新,人才为一切高新技术的先导,高新技术与人才构成档案工作的基础概念。数字化的到来,是以人才掀起的技术革命,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巨大,因此在当代档案工作中,对于人才的认识和培养,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档案工作中加强管理,强化人才意义,内部要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外部要充分认识各界各行业的人才精英,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我们档案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要勇于担当,在开拓精神统领下,工作上有新方案,关脑中有新理论,让我们的档案工作为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档案工作的发展是服务手段创新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强化“创新服务就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这一观念,充分利用档案室的多层次信息数据,在服务系统中实现开放式检索,为社会提供便捷的服务。在过去的档案工作中,我们可能正解服务就是脸色不难看,有问必答,或可不出什么差错甚至“有求必应”让客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但我们现在认为,档案工作的发展也有着竞争取胜的意义,仅仅做到简单的服务是不够的,应该立足本职工作,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特殊性,不断地创新服务手段,由被动地等待社会各界专业人员上门来查询档案,改变一下心态,转换一下思维方式,主动地认识哪些部门需要档案,并了解这些人员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对档案的期望。我闪认为,档案工作的发展,也有一个“市场之手”,这就是由档案需求者与档案工作共同推动的档案工作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想到,把档案工作与档案需求挂钩,共同支配。我们要反复细致地工作,认真了解档案需求者的期望,以头昏脑胀的心态,愿意使用我们的档案。一个档案工作者不去主动地探求自己的业务对象,忽略人才概念,远离服务的平台,尽管平日所做的符合工作标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被淘汰的。
档案工作者要无条件地坚持自己的服务宗旨,与档案使用者交朋友,多往来,认识档案需求的前沿阵地在哪里,与自己的工作特性结合起来。档案工作者要不遗余力地为需求者服务,满足人的要求,无条件且灵活多样地为需求者服务。如此这样,当我们的档案服务达到需求的员的期望时,我们自己有一种成就感,使用者本身也会深感满意。我们在档案工作的服务中,如果可能超出需求者的期望,他们会记在心里,会继续在这里检索,取得新成就,也就是我们的工作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档案工作的成果是服务领域创新
服务领域的创新,不是档案工作的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在信息时代面对服务的多样化、多主体的一种直面态度,一种思想意识,一种创新工作的主动作为。由封闭的档案服务,转化为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全方位扫描,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共识。档案部门面对所有各界服务,将档案信息充分利用,同时又有专业性、特殊性、针对性,为特定人群提供服务,这是人们对档案工作的日益迫切。为此,我们对自己的服务领域要给以重新认识,做好自己的档案工作。
档案管理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变化而随之变化,改变管理模式、优化人员结构、引进现代化技术、丰富档案相关知识,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用户对档案需求,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变化过程。这不仅是档案管理创新的动态过程,也是现代化社会信息资源创新的过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就是社会信息化覆盖档案领域的过程。
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档案管理创新顺应时展潮流。随着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档案工作愈加受到有关部门重视,成为新时期发展工作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与各项工作共同构成共存关系网。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不符合时展需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档案资源建设离不开档案管理创新。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下,馆藏稀少、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档案工作发展瓶颈,因此,构建多层次、多样化档案资源结构、丰富馆藏任务迫在眉睫。而通过创新档案管理,可以从源头上改善我国档案资源建设现状,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发展工作发挥更大作用。
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被提上日程。然而,与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相比,我国档案管理水平还远远跟不上其发展步伐,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档案管理理念保守,缺乏大局意识
档案管理理念保守、陈旧,是制约当今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要素。在高等院校,相关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远见,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教学改革低谷;而在企业,制度改革往往是其工作重中之重,相关领导非常重视,而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往往是被弃之一旁。这就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增加了难度,其科学化和规范化得不到有效保证。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对档案管理工作大局意识的缺乏。相关档案部门领导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看不到档案工作长远的研究价值,放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变革步伐,从而导致了“重藏轻用”现象普遍出现,档案本身价值和利用价值得不到很好地体现,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受阻。
2.档案硬件环境设施尚未齐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分析,档案硬件环境设施尚未齐全。有些高校或者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各部门档案室规格不一,“六防”设备不完善或者不具备,档案霉变、虫蛀等现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在查阅、检索程序方面,传统手工检索所占比重很大,虽然各部门都拓宽检索工具开发渠道,在编制检索方面又导致了“求多不取精”现象产生,检索程序严重影响档案服务进度,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进程。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档案工作要求不适应
档案管理工作要创新,掌握档案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但从目前我国档案工作发展现状来看,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匮乏,这就直接导致了现代化先进技术无法在档案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而且要跨领域学习其他行业知识,学会将两者融会贯通。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先进技术引进,档案服务途径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电子形式和纸质版形式两者共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熟悉现代化技术操作,能够快速、便捷查询用户所需的档案信息,从而提高档案利用率。
4.以人工服务为主,管理方式单一
从档案现状来看,目前档案部门的档案管理对象主要是声像档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其主要管理方式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档案整理、查阅、检索、归档等还是以人工服务为主,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对档案信息的强烈需求。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而且与现代化社会发展潮流相违背,必然被社会所淘汰。
三、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对策
改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实用化和规范化,任重而道远。因此,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可以借鉴以下对策:
1. 创新档案管理理念,树立全局意识
科学的档案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树立全局意识,顺应时展潮流,根据社会需求,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本身价值和作用。第二,解放思想。加强档案信息交流与沟通,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改变封闭型的文化氛围,还可以扩大档案管理工作影响力。第三,在企业档案工作方面,要正确对待企业既竞争又合作的双重关系。在企业内部采取自我营销机制,积极宣传和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对外则主动借鉴对方现代化、科学管理机制,加强企业间互动,实现良性竞争。
2.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
要创新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化是其必要前提。根据档案法提出的“依法治档”的要求,最大程度地拓展档案管理的辐射面和覆盖面,健全和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借鉴现代化、科学的管理体制,号召广大档案人员共同参与到档案管理制度创新当中。规范、科学化的档案管理体制要囊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以精干、高效原则优化档案管理机构人员配置,让档案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二是加大培养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为档案人员提供一个优良培训基地,强化其专业知识技能和现代化意识;三是完善档案管理流程,明确责、权、利三者关系,以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为原则设置组织机构,改变档案部门全部为档案资料现状,转变为集档案资料、社会信息、情报于一身的复合型档案管理组织。以科学、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应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工作的制度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
3.创新档案队伍培养模式,提高档案人员专业水平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必须要以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为支撑。因此,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必须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水平高、专业技能过硬的档案管理专业队伍。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必须要熟悉和掌握电子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等先进技术,具备档案专业知识技能。因此,档案部门领导要重视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高素质人才培训基地,多形式、多渠道对相关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理念,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另外,要积极争取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借鉴外国现代文化,加快我国档案工作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步伐。
4.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档案利用率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服务手段,首先要顺应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借助网络技术手段设置一个专门的档案馆网页,拓展档案部门的局域网,与其他部门的网站相联系,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共享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自动化查阅和检索,进而建设电子数据管理中心,实现数字化管理。档案形式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电子形式为主,不仅扩宽了档案服务覆盖面,而且节约人力、物力。此外,利用网络特性,开放在线服务平台,更快速、便捷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难题,不仅扩大了档案服务涵盖面,而且扩大了档案管理工作影响力。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广大用户更注重档案服务时效性,创新档案服务手段,既符合时展潮流,也符合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要求。
1 传统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
新的发展形势下,大部分国企、事业单位制度创新力度很大,大的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主抓,而具体到档案规制修编就很少有人问津,这严重地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几十年一贯制,带有明显的党政机关档案管理的色彩。同时,实际工作中一直存在“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方式,档案人员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业务上,而忽视了对其他工作的渗透及体现现实价值的服务,使得档案工作机制滞后于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变化,文书档案工作的价值大打折扣。工作手段落后,与高效便捷的时代要求不适应。大多数单位的文书档案部门往往是匆忙地配备上微机,进行电子文件接收保存,再脱网单机编目或提供检索。这种被动、孤立的档案信息化过程,充其量仅能使档案成为信息化“孤岛”,而无法成为基础性、知识性的资源被便捷利用。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与丰富的人文需求不适应。在显性价值标准体系下,文书档案部门往往成为机构改革、机关精简的对象,成为职称评聘、薪酬改革、闲杂人员安置的“灾区”。这种与新环境、新技术、新要求背离的队伍状况,将会给档案工作本身或单位的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2 创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新机遇
改革发展使文书档案工作面临新的人文环境。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对企事业单位信息的运转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企及事业单位改革破题攻坚,伴有大量的深层次历史问题,需要文书档案工作提供佐证;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档案部门理应承担起这些重任。信息化使文书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技术环境。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各个企事业单位在局域网和远程互动平台建设以及产品资料的数据化生成、流转、利用、共享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文书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企事业单位各种信息归集、编研、提供利用的部门,其管理手段、存储介质等不可能游离其外,也不应该落后于技术环境的发展。管理关系变化使文书档案工作面临新的组织环境。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的战略性重组还是单位内部的适应性改革,也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业务链条的完善,其间必然有资源权属的变化和相应组织结构的调整。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在文书档案工作层面必须对原有的相关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界定,在保持统一、齐全、完整的前提下,就档案资料的分拆、移交和继承作出相应安排。
3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安全性、标准化、开放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以继承和发展的创新思想,在继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精华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发展传统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环节的创新―――实现信息化。档案工作主要包括八个环节:收集、整理、分类、检索、利用、统计、编研。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工作的八个环节中去,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收集―――多种载体档案。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档案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档案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使纸质档案与非纸质档案的比重和转换逐步发生变化。无纸化办公将使新概念文件、新形态载体和新积存方式的档案信息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记录不再采用传统的纸张形态,而是以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等新型载体和记录方式而存在,形成各种载体档案共存的局面。加工(整理、分类)―――建立与各种档案发展相适应的加工标准多种载体档案的出现,与传统档案管理的保管方法、分类方式和传输方式截然不同。目前,针对这些新型档案,我们的档案管理理论、标准和方法虽然不断改进,但仍无法完全满足时代变革的需要,己经滞后于档案管理的实践。利用(检索、利用、统计、编研)―――档案服务网络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档案数字化的最终目标。档案信息在网络上被传输、检索和利用,众多的档案信息不再是散布于各个档案馆的孤立个体,而是由相互连接的馆藏构成的、海量丰富的、交互共享的、便捷迅速的、安全屏保的档案信息网络中的一个环节。档案服务网络化将实现档案领域的各种资源信息的人类共享。实现方式包括:网上阅览―――通过内部主页查阅文档;电子阅览室―――根据办公区域分布和服务半径,设立若干电子阅览室,用户通过电子阅览专用计算机可以得到所有相关领域的最新的电子文件,但须防止用户将电子文件下载转出和打印,从而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内部主页―――通过本单位的内部主页,方便地得到全文信息,并可订阅信息以实现自动跟踪其更新情况,从而实现将各项工作所需要的文件、档案(涵盖图书、情报、资料)统一从内部主页上提供利用。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与时展相匹配的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体系还在建设之中。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的思想,以安全性、标准化和开放性为原则,不断创新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
4 改进档案工作方法
好的工作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掌握并运用好的工作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第一,要深人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更加开阔视野.掌握实情,调研出思路、对策和成果.形成科学的认识,并成功地指导实践.以达到加强和促进档案工作发展的目的。第二,要科学管理,健全工作机制。体制是事物内部运转的轨迹,要创新档案工作,健全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也必不可少。创新工作机制,就是要克服和防止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形成系统的工作程序,用于指导和规范档案工作,完成岗位责任制度,严明岗位纪律,为档案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证。第三,要树立典型,做好示范工作。通过树立方方面面的以点代面,从而在典型带动下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整体推进档案工作的全面展开。
5 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关键词:档案;记载;创新
档案管理工作是机关重点工作之一,繁琐复杂,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新时期档案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机关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机关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档案工作在机关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几年来,机关的档案取得了可喜得成绩,其地位逐步提高,其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随着知识经济的提出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啦很大的变化,做为传统文献的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 档案管理工作的“软件”创新
机关档案管理的研究工作可以在多个方向和角度上展开,如果从档案管理与基础建设之间的关系层面上说,我们可以把档案建设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就前者而言,主要指的是档案馆舍、资料设备、计算机网络、配置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就后者而言,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就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等等,其二是就档案管理在整个机关工作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创造力而言的,主要指的是档案管理为实践工作提供了具w的帮助、支持和促进作用,树立良好的机关部门形象,提升机关的影响力等等。从理论上说,机关档案管理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二者不可偏废,一般而言,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目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不良倾向,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是,在档案管理部门更重视硬件设施建设,普遍重视和下大力气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这些固然是档案管理发展所必需的,但是,由此忽视了软件建设,则对于档案管理发展无疑是有害的。
按照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仅仅依靠经济、科技、资源等“硬实力”建设,很难在未来竞争中胜出,未来的国家或区域经济的竞争主要手段在于文化教育、意识形态、制度观点等等“软实力”。虽然这个思想最初产生于国际政治关系领域,但是,由于其对于文化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特别是对于各个学科领域具有的普遍的借鉴意义或者说普适性原则,因而迅速被国内各个学科领域吸收和借鉴,这一点已经被学界所公认。同样,对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我们也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借鉴他的软实力发展战略思想,认识到档案管理中的软件建设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在档案管理工作领域未来发展中的前瞻性。基于此,我们可以把档案管理建设中的“软件”,称之为一种“软实力”,而档案管理在文化软实力发展中的创新,就可以被表述为“软件”的创新。
那么,就档案管理的“软件”建设而言,如何实现在文化软实力发展中的创新呢?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档案管理的客观情况,至少可以在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其一,在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提升上,改变当前“一单、两低、两缺”的管理现状,即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偏低;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对其针对性的培训指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档案管理者认识观念上偏好“硬实力”、轻视“软实力”的误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这种状况,在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下,亟待实现档案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的提升。在用人机制上,应该加强引进高素质人员,而且,针对现有人员素质的低下,加强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加强对人员成为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二,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形象提升上,亟待实现档案馆从“养老院”、“清水衙门”向专业教育平台的创新转型。这需要机关档案管理部门改变传统工作思路,积极把档案工作与机关整体工作联系起来,除了保存职工档案这一基本工作之外,还应该扩宽工作思路,创造档案馆舍为企业服务的新型知识平台,以此改变全体职工心目中档案管理工作专门为安排家属工作的养老院形象,以此提升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整个机关的文化软实力。
2 从保存守护职能向开放职能的创新
在传统管理观念中,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于如何保存、保护重要资料。相对于机关要处理各种繁杂的日常工作而言,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档案部门偏重于被动性的保护和收藏,而整个机关工作则偏重于主动性的解决问题。在文化软实力战略上升为全球性潮流之后,企业档案管理职能中的被动性收藏保护工作面临着向主动性教育转型的创新任务。
在这个意义上,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可以被表述为吸引力的提升。而在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无疑是缺乏吸引力的,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吸引力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固然有工作自身性质的枯燥乏味,但是,还与机关档案工作被人为地与机关工作割裂有直接的关系。简言之,一旦实现了让档案管理部门成为机关职工的“第二课堂”,档案管理工作就可以更加亲密地融入到整个机关部门工作中,并且为全体员工提供教育实践中获得巨大的吸引力、影响力,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档案管理工作与员工日常工作割裂的状态,实现档案管理职能的不断延伸和扩展,甚至向承担某些文献资料查找、信息处理等任务的方向积极发展,或者创造条件为企业日常工作实践服务。例如,档案管理部门除了为开设员工开设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档案查询等教学内容之外,可以把档案馆舍作为员工参与实践的基地,特别是对于承担文献资料查询、信息传播、通讯宣传等工作任务的员工而言,充分利用档案部门这个教育平台,为培养和提升员工综合文化素质和多种实践能力,无疑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作用还不在于此,就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和吸附力因素来看,档案管理工作积极参与、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就会增加自身对于全体员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对于改善档案管理部门与企业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疏远冷漠关系,无疑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3 管理方式创新
通常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如单纯地看档案管理场所、设备和馆藏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机关档案管理在文化软实力发展中的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上文所说的三个方面,但是,就当前我国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在档案管理的“软件”创新上,以及从保存守护职能向对外开放的职能转型,无疑是最基本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之策,其不仅对于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文化软实力,也对于整个机关的文化软实力,都将发挥重要的意义,这正是笔者以此为选题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之,档案工作者应该不断的更新观念,创新理论;更新知识,创新管理,掌握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与时俱进,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主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