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放慢前行的脚步,曾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也步入减速换挡的“新常态”。中国正面临陷入“经济转型综合症”的时代挑战。虽然在转型过程中遭受各种阵痛,但中国经济仍以强劲的增长领跑世界经济。经济增速放缓不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出现明显减弱,中国仍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领跑者,应保持中高速增长具有良好基础。
事实上,中国经济在多年发展中以巨大需求和产出,对贸易伙伴国给予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方面的帮助。从2001―2011年10年间,中国平均每年进口在7500亿美元,给中国的贸易伙伴制造出1400万的就业机会。中国的廉价产品也为其他贸易伙伴带来了巨大好处。中美贸易10年间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大概6000亿美元,每一年使得每一户欧洲家庭大概可以节省300欧元。
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投资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带动了世界经济增长。中国在海外投资创造了一些奇迹。最近国际舆论谈的最多的就是非洲经济的增长,可是如果没有中国在非洲巨大的投资,今天的非洲可能还是被遗忘的角落。
根据最近国际组织的估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约27.8%,是当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美国当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15.3%。
经过长时间低迷徘徊后,当前世界经济在低位运行中逐渐企稳。2014年世界经济维持了上年度的缓慢复苏,同时经济增长格局分化显著。全球劳动力市场总体改善,物价稳中有降,部分经济体开始面临通缩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滑,贸易进入低速增长通道,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亦缺乏动力,债务水平仍处于高位。
从主要经济体国家情况看,美国经济复苏巩固;欧元区经济低位运行;日本经济与其增长目标相差较远,进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巴西和俄罗斯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中国增速放慢但仍维持较高增长速度;印度经济增速则有所提升。
据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在3.5%―4%之间;美元短期内升值,欧元和日元短期内贬值应是高概率事件,而人民币双向波动有可能成为常态;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量,而巴西、阿根廷、土耳其“蝙蝠三国”有可能面临最严重的外部冲击。
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大幅回暖的概率较小,相比2014年,经济增速基本持平或小幅上扬的可能性较大。
虽然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人口红利衰退、储蓄率出现拐点、潜在增速下滑等,但中国仍具发展优势和潜能,2015年仍将是拉动世界经济的主力,国际权威机构和学者也对此形成共识。
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随之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浮出水面,社会经济不健康发展。货币通胀钱越来越毛,市场货币流通失控,收支不平衡,穷富差距等等。因此出现了【宏观调控】中国要改革,那么随之改革就要丢掉一些传统的东西,我们企业工厂就更应该跟紧步伐不能再新的环境下还用老套路,否则将被社会淘汰。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最近还有几个词【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
我们还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世界经济周期】而【宏观调控】是为了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才产生的。世界现在一共是出现了5次世界经济周期,每次的周期的时间大概十年很稳定,但是第五次十年后应该出现的第六次【经济周期】却迟迟不来,全世界也都在寻找第六次【世界经济周期】在09年的时候最为激烈,大国都在发展工业,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科研项目,因此也建立了很多工业园。但都未获得有效的“成功”到现在全世界商业大亨政府都将第六次【世界经济周期】看齐网络,认为网络还将担任第六次【世界经济周期】因此中国要经济改革,全世界也都在努力。中国的【新型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都是这次经济改革的提出来,也正是刚刚开始做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如何改革?改革什么?怎么改革?是个大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改革是必须的也是趋势否则将被淘汰。那么就要有创新,新的思路,新的想法,要测试,要操作,要进行,要运营。测试可以原则就要是1.必须少花钱2.必须有效果3.要能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矿产品 资金短缺 贸易融资
本文以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为大的背景,论述了世界经济日渐联系紧密及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式和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和不足,得出在铁矿石进口方面,我国国内企业资金短缺,在贸易交易过程中,贸易融资非常必要。延伸出矿产品贸易的融资决策必要性和手段方式。
一、矿产品融资决策的经济背景
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国,储量总数较大。但矿产品位低,质量差,是贫矿所占比列较大。而且矿产资源的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辽东、冀北和川西地区。其次,我国矿床类型繁多,矿石类型相对复杂。绝大多数的矿石要经过选择矿产后才能进行最终的冶炼,这样一来,矿产品的开发投资大,生产成本提高,在同样的世界市场环境下缺乏市场竞争力。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铁矿石的总产出量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铁矿石不得不依赖从国外进口。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仍属于能源资源密集型模式,对能源资源消耗量非常大,产品大多是资源型为主,由于国内矿产品资源储量不足且开发较久,对于外国进口矿产资源的依赖较严重。而矿产资源的成本价格是非常高昂的,所以在进口矿产资源时,融资是十分必要的[1]。
二、国际矿产品融资的主要方式
授信开证。这种方式主要是银行为客户在授信额度内减免保证金同时对外开立信用证。提货担保。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用信用证结算的贸易中,即当货物先于货运单据到达目的地时,进口商向开证行申请,为其向承运人出具的保证性文件,承担由于先行放货引起的赔偿责任。出口押汇业务,这是与提货担保相反的一种方式,是由信用证的受益人在货物装运后,向开证行索偿以收回货款的一种贸易融资业务。这需要信用证的受益人将全套货运单据质押给所在地银行,银行行扣除利息及有关费用后,再将货款预先支付给受益人。
三、我国矿产品贸易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世界经济越来越丰富的当今社会,我国贸易融资的方式太过单一,缺乏多样性。国际贸易是动态中的贸易,无论是它的品种、规模、方式都在不断地向更高、更多、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国际上通用的贸易融资方式更是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开始不断尝试新的贸易融资方式并且从中受益。但是我国的贸易融资特别是固定资产贸易融资基本上仍然倾向于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主要是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融资方式不仅品种少,而且功能单一,跟现阶段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步调无法保持一致[2]。
我国的贸易融资行业和市场分散单一,没有一个统一、集中的贸易融资市场供企业尽情发挥。在这种市场形式下,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贸易融资的资产的流通自由,买卖双方主要在自己的市场网络里进行融资。这种方式使得企业之间缺乏竞争性,增加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不利于建设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贸易融资市场来满足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 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也是目前我国贸易融资存在的一大难题。国际贸易融资办理的手续烦琐,融资条件相对较为苛刻,为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企业需经历复杂的过程。相应的办理条件也有很多的限制,办理手续期限太长、效率较低[3]。
面对融资的困境,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对基础性工作的投入数额,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用于商收性勘查,力求扭转地质勘查滞后、资源保证程度下降的局面。
同时国家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矿业企业上市融资的条件。保证更多的矿业企业可以加入到融资队伍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证券管理部门、股票交易部门及金融投资机构对矿业融资政策规则的制定完善和上市矿业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推动勘查资本市场的逐步建立。积极支持和鼓励勘探公司、矿业公司到国际矿业资本市场上融资。确保矿业企业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还要采取特殊政策,对于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超大型、特大型能源、冶金、有色、化工矿山和战略性矿产,国有资本应占主导地位,保持国有资产的绝对优势,国家应积极大规模注入资本金或进行债转股。但其局部经济实体及其他经济组成部分不应排除和其他经济成分合资。新建重点大型骨干矿山主要由国家投入,同时吸收其他资产的注入[4]。
四、结语
当前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之下,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崛起市场广阔。对矿产品资源等能源资源的进口依赖也相对较大。认清当前我国对外矿产贸易融资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岩.贸易融资的快速通道.出口经理人.2008(02):201-202.
[2]陈跃雪.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和对策.经济经纬.2003(04):167-168.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发展对外贸易是国家发展对外经济的必然之选,是参与世界竞争、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浪潮的关键渠道。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在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应选择一个与国情相符,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相契合的对外贸易战略。本文基于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的探讨,为我国对外贸易选定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发展战略,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长足发展提供科学的战略性保障。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
自上世纪90年代始,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贸易、投资、金融日益趋向自由化,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几乎席卷了全球所有国家,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融入到全球化经济之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贸易自由化使各国更加有序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当前,我国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在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过进程中,应竭力争取利益,规避风险,不断提升参与国际贸易的综合竞争实力,保证国际经贸的有序安全。在世界经济力量向发展中国家转变,在多边贸易体系自由化逐渐放缓,区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飞速前进的趋势下,我国应顺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调整与之相适宜的外贸战略,紧抓利益增长点,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1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1.1世界经济力量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中美国、欧洲、日本占据主导,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了以美、日、欧为中心的“三足鼎立”状态,而21世纪后,这些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趋向低迷状态。而此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经济走向高速发展之势,2015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中国位居世界第二,GDP总量为10.3万亿,巴西位居第七,GDP总量为2.5亿万,印度、俄罗斯紧随其后为2.1万亿。相关研究表明,未来10年,新兴力量的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力量上将趋平。
1.2多边贸易谈判放缓
现今,世界贸易已然进入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然而与此同时,保护贸易仍在存在,并与之相对立。针对这种情况,世贸组织进行多次多边贸易谈判,但因许多国家未能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一致,使得多边贸易谈判始终陷于僵局。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仍在持续前行。当前,WTO将进一步就农业问题、服务贸易、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转让等问题做深入谈判,着力协调各国立场,努力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法。
1.3区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后,步入经济转轨阶段的国家促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向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双边贸易谈判放缓,世界各国贸易以区域经济合作为主要途径,国际经贸自由化发展更加深入,国家经济贸易更加便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发展进程,世贸成员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更加频繁,区域自由贸易更加活跃,且深入快速发展。
1.4世界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现今,服务贸易俨然已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更是国境经贸中的最高利润增长点。在电信、通讯、保险等新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都属于服务贸易中拥有较高附加值的部门,而位于领先地位的依然是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
2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2.1转变出口贸易结构,更新出口贸易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战略伴随着国际经贸形势而不断调整,但一直以来,出口贸易仍为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且近年来经济贡献巨大。但当前的出口贸易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出口结构上,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对此,我国应适时转变对外出口结构,更新出口方式,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设备,有效提高出口产品品质,增强其在世界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2.2大力发展战略性贸易
对于我国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如钢铁、汽车等产业,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乏,主要技术依赖进口,而这些产业又是国家工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对此,我国应对其给予大力保护与扶持。对此,国家应大力扶持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科研开发,构建科研成果转化部门,培育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国家制定适宜的科研补贴,为外贸产品的科研开发提供物质支持。
2.3着力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服务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是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整体水平滞后,竞争能力不强,对此,我国应着力推动新型服务型产业的发展。第一,政府为服务型产业发展营创良好外部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力的支持,着力改进传统服务产业发展基础,为服务贸易发展制定适宜的战略举措。打破垄断模式,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立法,完善贸易管理机构。其二,优化服务质量,完善出口结构,着力提高传统服务业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具体而言,电信行业应做好对外投资,推动跨国经营;保险投资咨询行业,优化出口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增强其服务管理水平。
2.4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
基于现如今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的大环境,我国应积极融入其中,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对此,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密切与港澳台的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繁荣;第二,立足现实,纵观世界大局,放眼未来,在世界格局中,在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找寻与我国关系友好且需求互补的合作对象。
3结语
【摘要】供给侧改革是党和国家在经济发展新时期为适应新常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的新改革举措。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说明了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分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以及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关键词】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 结构性
一、“供给侧改革”由来和概念
2015年11月10日,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他原话这样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或者说供给管理,与传统的需求管理――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提法,显然不同。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供给侧改革”出现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经济总量的大增,GDP年平均9%左右的高速增长已经不现实,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发展速度放缓的新常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以往过度强调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理论体系和改革路径已难以实现适应当前国情。
(二)逐渐失去劳动力优势
中国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至少会带来三大后果: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减弱;二是由于老龄人口增加,人口抚养比提高,储蓄率将会下降,推高资金成本;三是劳动力人口总量减少,带来“民工荒”等用工短缺现象。这三大后果直接导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降低。
(三)资源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使得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据统计,目前我国淡水、一次能源、钢材、水泥、常用有色金属等五类主要资源的平均消耗强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90%,是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源的边际供给增量已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高速发展路子,这也在客观上促使中国经济逐步回落到一个新的平稳增长区间。资源紧缺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四)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挑战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世界经济增长已经经历过了两次探底。各个经济体增速分化加剧,政治、经济、地缘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加深,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当前,世界经济仍将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复苏道路依然曲折,大幅回暖的概率较小,使得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实践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减少制度交易成本,改善供应系统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的效率。其中,“供给侧”是改革切入点,“结构性”是改革方式,“改革”才是核心命},体现出“转型是目标、创新是手段、改革是保障”的逻辑关系,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的发展,开放、分享的想法,创新在国家发展和全球的核心位置,优化资源分配,释放新的需求,创造新的供应,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务必从下面方式方法为出发点,要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就要以产品创新作为首要任务,结合工艺创新和农业生产,以公共产品为保障,从而来达到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首先,产品创新是我们要着力推进的部分。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我们要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创造出质量好、品牌佳、受消费者欢迎的,同事还具有竞争力新产品。其次,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就技术而言,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信息化生产,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效益上,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供给。再次,要加强公共产品的供给。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政府应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公共产品的总供给。
(二)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很多的资金和就业等问题,必须合理的疏通,更重要的是为资金和劳动力找到更好的方向。
一是通过改革加快培育各种创新主体,如创业者、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二是通过改革(如保障产权、减税、简政放权、放开价格等)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通过改革痛下决心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打破刚性兑付,退出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四是通过改革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
(三)实现从政府管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
过去,我们过多地通过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特别是政府投资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从需求侧“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有形之手”伸得过长。今后,我们要更加强调供求平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政府的主要职责定位于制定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迟福林.走向服务业大国DD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J].中国井冈山学院学报,2014,(6).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
经济全球化自二战后蓬勃兴起,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1.生产的全球化: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需要,它不仅为了满足本国的人民,而且也为满足全球人们;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协作在国际空间中进行更加频繁,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加快, 超过了生产的增长速度。
3.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还表现在金融全球化,即一个国家的金融活动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又扩大了世界经济贫富差距。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消极的发展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将陷入困境。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更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是我国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国对外开放力度,更大的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形成了我们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我国整个经济增长。
2.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我国国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机遇。经济全球化完全打破了我国经济以前的自我封闭形式,促使我国经济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调整了产业结构,让我国产品需求从内需扩大地全球,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社会福利水平。2001年我国加入WTO,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产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避免了人为的限制,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流动避免了扭曲,商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各国的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商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二)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金融一体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取决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性的经济波动, 如金融危机等,必定会波及整个世界经济,使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特别是世界金融一体化使得各国相互依赖。当任何一个国家出现了内部失衡,很快会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在这种情形下,就要求我国务必要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职能,防范由其他国家传导的金融风险的发生。
3.经济全球化将使中国政治更加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国家受到专门国际经济组织的约束。为西方发达国家干扰我国提供了更多发热机会和借口。
4.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由于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国际经济风险面前更具脆弱性。
三、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种潮流,更是一种现实。经济全球化给予了各个国家民族大发展大飞跃可能性的时机,又使每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力既受到了严峻考验。竞争中,我国就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 跟上时代的步伐。
1.坚定不移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去。经济全球化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因此,应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2.大力调整我国经济结构,集中保护国内民族产业,努力扩大国内需求,一步一步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高度依赖,进而减弱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不利的影响,以及减小金融危机等的传导。
3.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强宏观调控与有效的监管。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所以要求我国要注意稳妥、有控制地进行。我国也必须进一步规范国内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机构信息透明度,保证我国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4.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目前,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与国外的经济密切联系,而且近几年都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既要自力更生又不盲目排外;既独立自主又不闭关自守,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健康的增长。
5.注重科技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创造了知识资源,以确立应对全球化的根本之策。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效地实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真正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争取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 岳跃.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2):34-37.
[2] 徐忠,海洪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经济问题探索,2011(03):8-12.
[3]关春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林区教学, 2010(06).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降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就必须要不断地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我国是农业大国,重视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十分符合我国的发展特点,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就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我国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但是必须要与正确的经济发展策略相统一。
一、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农产品国际贸易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成分。虽然说农产品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弊端已经逐渐凸显出来。比如说,在21世纪初,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口量大幅度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农产品贸易的出口量。因此,如何改善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发展”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保证一定的农产品贸易出口量,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造成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发展的影响因素
(1)农产品需求量降低
我国农产品贸易能够在一个阶段内取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在农产品这一部分的空缺较大。但随着农产品出口量的逐渐增多,已经基本满足了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而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降低。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使得世界各国的消费水平都普遍降低,从而造成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减少。
(2)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大
就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我国在综合实力的竞争上已经有所提高,但是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我国整体的竞争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是当前国际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各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来,使得国际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为了能够使我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旧保持良好的发展优势,我国就必须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经济发展策略,统筹各类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在国际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
(3)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文化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我国就必须要及时的做好经济转型,调整国家市场经济结构,使国家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国际市场的发展活力。比如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渐从出口量高于进口量向进口量高于出口量转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经济的增长。但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统计数据来看,逆差发展的趋势在不同种类的农产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况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1.推动农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推动农业发展,不仅是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而且还要着力于提高农业生产中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高效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带动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首先,国家农业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套合适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以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管理体制,使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更加规范化与高效化;其次,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研究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性。
2.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发展策略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发展方向。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总的来看,我国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对产品加工技术水平的要求大都较低,即以农产品为主,而忽视了对海鲜产品、果蔬类产品等出口贸易的发展,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所以,调整农产品市场经济结构已经成为保证农产品出口贸易量的必要途径之一。
三、结语
重视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的难题,但有挑战就会有机遇。我相信,通过农产品国际贸易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得到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雨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3,(8):84-85.
在当前网络经济迅速植根于金融业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认为网络经济、网络股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模糊的和有限的,网络经营者注重的是眼前的网络利润,在其膨胀式的高速发展过程中,隐含着巨大的泡沫,从发展趋势看,由此可能导致全球性的泡沫经济。目前,美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已使这种估计初见端倪,这一形势的持续,会带来严重的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现阶段的网络系统是一种技术创新,尚不能称为网络经济,与此相关的新经济的提法,也不够科学,应当说,与现有整体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应的新经济并未形成。
其二,把握网络经济以及新经济发展的主要人物,是精通网络技术的一大批“数字英雄”,而不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因而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网络经济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会表现出某种幼稚和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将可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三,我国和发达国家发展网络经济的起点与环境相差相当大,技术储备、市场发育程度、信用观念等方面的欠缺,使网络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对此应有充分认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规模逐年扩大,外贸竞争力不断提高,但仍存在高技术产品竞争力偏弱、出口效益低下、国际市场环境有所恶化的问题。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外贸高速发展,因此,只有通过完善外贸促进体系、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培植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等策略,才能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
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状况
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极大地促进了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向前发展,很好地起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国外贸总额为206亿美元,居世界第32位;2007年,国外贸总额递增到21738亿美元,已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3位。30年来,国外贸总额增长了105倍,年均增长速度达18.7%,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78%上升到现在8.9%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进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同时,国对外贸易也为各国经济增长创造了机会,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越11%目前我国是韩国最大的入口市场,日本、澳大利亚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东盟第四大出口市场。
但我国还远远不是世界贸易强国。因为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数量增长和价格优势的基础之上的,在成长为一个贸易大国的同时,简单粗放的产业扩张模式已逐渐显现出其固有的弊端。从宏观经济的指标来看,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风险较大;从国际交换中的利益分配来看,我国仍处低端,外贸发展的规模与效益并不对称;在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均超过了一半,国民收益并不高;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我国的话语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中,我国所处的位置较为被动。因此,如何在持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同时,尽快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实现贸易强国梦,是我国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正当我国外贸高速发展之际,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美国次贷危机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出口竞争力下降,我国商品出口呈现减速发展趋势。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国出口就会下降5%-6%。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5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8%,比2007年回落5.7个百分点,外贸增速是“入世”7年来首次低于20%,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减速明显。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比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玩具出口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玩具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我国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4388家,比2007年下降49%,全年共出口玩具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8%,增速回落18.5个百分点。商务部对35家行业协会、10个沿海省市和400家重点出口企业的初步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下行的压力加大,出口增速可能较2008年大幅度回落,部分行业甚至出现负增长。从中美双边贸易来看,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3337.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比2007年回落4.5个百分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增速回落至7年来最低点。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散,我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造成严峻挑战。
我国外贸竞争力水平的实证分析
面对恶化的外部贸易环境,应详尽分析我国外贸竞争力水平,以期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本文拟选取能较好衡量外贸竞争力水平的出口商品结构转化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条件来具体分析和评价我国外贸竞争力基本状况。
(一)出口商品结构转化率分析
出口商品结构转化率是用来分析出口商品竞争力发展趋势、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大小变化来表示。当比重大于1时,说明出口商品结构得以改善和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得到增强;反之,则意味着出口商品结构在恶化,竞争力也在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