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文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的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第1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健康宣讲;高血压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5岁~78岁,50例中90%为原发性高血压,10%为继发性高血压,38例病情控制出院,随访24例院外生活质量良好。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医护人员向高血压病病人传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和控制并发症最为重要,。可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在健康教育的形式选择上,最受病人欢迎的是医护人员经常与病人交谈。因此我们采取边护理边教育的方法。如扫床、测血压、服药的时间对病人提供教育内容,对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病人,我们利用文字材料做补充,给病人看与疾病有关的小册子和标准教育计划等。我们医护人员要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的良好关系,把医疗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根据病人的不同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目前仍以口服药物为主,大部分病人需长期或终生服药,在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与病人要充分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备一定承受能力,在战胜疾病之前一定要战胜自我。

4.1 高血压病的基础教育 高血压的基础教育包括:血压多少可叫高血压;高血压的分期;多长时间测一次血压;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高血压与遗传的关系;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高血压如何预防;维持自身血压的稳定范围;高血压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通过基础知识的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4.2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培养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高血压的特点:长期性;对自身疾病的重视不够;消耗一定的费用;不理解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高血压病病人渴望得到有关疾病的知识,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调整生活习惯,实施自我管理疾病;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控制疾病的发展进而达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4.3 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 低盐低脂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忌酒,加上运动疗法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改变生活方式可起到自体降压、协调降压的作用。

4.4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有人认为病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重要问题,现今降压药物能使90%以上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率较低,主要与病人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有关,其原因是人们对高血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有的因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好转或怕麻烦,加上经济因素,药物副反应等种种原因导致病人擅自停药或不规律服药。针对这些原因,反复向病人解释病情及冶疗的意义和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可持久地维持降压药物的血液浓度,避免短效药物引起血压骤然下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血。尽量避免使用贵重药品,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利于长期服药,病人出院后嘱病人定时测量血压,每周1次,随时修订治疗方案。

4.5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传,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病人对病情的诊断、治疗有大致的了解,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规律,对疾病忧虑恐惧者,讲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压便可健康长寿,减轻顾虑。对疾病不重视不愿长期服药者,应对其讲明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危害,使其主动配合服药,达到增强健康,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5 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组60例获随访病人在适应现状、情绪稳定、心理平衡、自保能力等方面均达到教育目的。经护理人员耐心宣教与心理护理,病人主诉不良情绪消除,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对治疗充满信心,能做到遵医用药,正规治疗还学会了疾病的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并使护患关系得到发展和升华,个人潜能得到发挥,充分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同时也树立了医院良好职业道德形象。

参考文献:

[1]CNKI 数据库 中国高血压教育指南 作者:吴兆苏 霍勇 王文 2013年12期

第2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高血压;控制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2 6_02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患病率达18.8%,目前病人已近2亿。国外经验表明 ,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小区防治[1]。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如何对所属 社区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何种健康教育方式,才更有利于高血压得到有效控 制是本文探讨的目的。现将本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实施“五字形式”健 康教育后血压控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沈家门街道大蒲湾社区和西河社区各200名正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 人,其中男238例,女162例,年龄在42~78岁(平均54.5±5.3岁);依照2005年修订的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分级标准,入选的高血压病人中,大蒲湾社区高 血压病人200名作为观察组(Ⅰ级130名,占65%;Ⅱ级50名,占25%;Ⅲ级20名,占10%), 西河社区高血压病人200名(Ⅰ级130名,Ⅱ级50名,Ⅲ级2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性 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饮食习惯、病变程度等方面经统计无差异(P>0.05),具 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400名高血压病人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并输入电脑(采用 浙江联众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进行高血压病分级管理,定期随访,实行动态监测。对 照组只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加社区高血压病“五字形式”健康教育 。两组病人一年中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均依从个体化原则,根据靶器官有无受累及受累部位 等具体情况而定,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两组病人降压药的应用均为以下5类:利 尿剂、β_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和α_受体阻滞剂,经比较 ,无显著差异。

“五字形式”社区健康教育,即“发、讲、看、访、测”。一发:即上门下发自制的《社区 高血压病人防治知识》小折页,进行高血压知识入户宣教和行为指导;二讲:对观察组高血 压病人分批进行高血压知识健康讲座;三看:组织观看《高血压病知识防治》VCD;四访:根据高血压分级管理要求定期随访;五测:对病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 为形成率的调查测试。

1.3 评判标准:高血压控制率指血压控制效果评定等级为“优良”和“尚可”的高血压患 者数占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并接受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的比例。计算方法:控制率 =(血压控制优良人数+血压控制尚可人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并接受规范管理人数(200)×100%。

优良: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9个月);尚可:全年有二分 之一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6个月);不良:全年有二分之一或以上时间血 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上(≥6个月)。以静息状态下测得的两次血压读数,取平均数。

1.4 效果评价:1年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 查测试。并对两组的高血压控制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一年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观察组95%,对照组46%;健康行为形式率观察组82%,对照 组36%。

2.2 两组一年前后高血压控制率比较:见表1。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社区防治 是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2]。对社区高血压病人采用“五字形式”健康教育, 并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宣教内容包括饮食方面:低盐饮食、控制热量,戒烟、限酒,减 少膳 食中动物脂肪的摄入,增加饮食中镁和钙的摄入[3];指导合适的运动锻炼和放松 疗法:如散步、气功、太极拳、音乐疗法等;指导规律服药,尤其是注意出院后的服药方面 的健康教育;指导定期测血压、定期作相关项目的检查;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 ,进行心理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心情舒畅。服用药物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 原来的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等降压药,改服副作用小且少的新一代高血压 药(如科素亚、氢氯噻嗪、吲哒帕胺、氯沙坦等)的病人数逐渐增多。

“五字形式”健康教育通过发放资料,使病人对高血压有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通过讲座, 运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各层次病人群体都有很好的作用,讲座后组织讨论,并 当场解答疑问,病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吴熹等[4]调查研究 显示,播放录像比书面教育更为形象,可提高学习兴趣,对某些行为进行示范或纠正,通过 边看录像边学习,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使社区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知识充分掌握后,有利 于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采取自我管理方法,促进其自觉改变生活行为方式,提高社区 高血压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社区医务人员定期上门访视及对病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知 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查,有利于动态了解病人的情况及健康教育的效果,发现问题及 时予以指导帮助。从表中可见,通过“五字形式”健康教育,实验组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的 防治知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有了很大变化,意识到准确合理服 药是关键的一方面,使药物在降压治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实验组和 对照组虽然常规药物治疗一样,但高血压控制率却具有显著差异,说明“五字形式”健康教 育对高血压病人的有效影响,只有通过医患双方共同协作,才能使大部分病人的血压得到较 理想的控制,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社区高血压的控制率。

参考文献

[1]Rodgers A, Macmahon S. Blood pressure and the global burden of ca rdio_vascular disease[J]. Clinical Exponential Hypertens, 1999,21:543-552 .

[2]高血压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2,8(2):103.

第3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

全世界高血压患者达6 亿之多,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不良的生活行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的欠缺等,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内科门诊对来此就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获得满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 年11 月至2010 年12 月我科门诊高血压患者共200 例,男128 例,女72 例,年龄42 岁至73 岁,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1.2 调查方法

①采用问卷方式填写,当场回收,并统计。

②调查内容:饮食,饮酒,,吸烟,运动等。

1.3 健康教育内容

①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如,常见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等;

②心理指导,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③合理饮食,低盐,低脂肪饮食为主;

④戒烟 ,戒酒,适当运动;

⑤坚持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2 结果

第4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探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本是个可喜的消息,然而在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致使绝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都不能够很好地安排好,再加上运动不足等等不良原因使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深深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推广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调节不良心理因素显得极为重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便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有专家表示,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对群众实施正确的关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同伴教育和聚焦模式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病人参与健康维护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使病人的健康行为明显增加,从而使血压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预防并发症,真正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本报社2012年与2013年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作记录如下:2012年本报社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为450人,其中男349人,女101人,年龄31岁-86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发现患有高血压病6人,男5人,女1人,年龄48岁-62岁,平均年龄55岁。2013年实施健康教育之后本报社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为452人,其中男351人,女101人,年龄32岁-87岁,平均年龄59.5岁;其中发现患有高血压病3人,男2人,女1人,年龄50岁-53岁,平均年龄51.5岁。

1.2诊断标准以上对本报社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进行体检所发现的高血压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3方法对本报社发现的高血压病人以及未患高血压病的健康人群除了采用同伴教育、聚焦模式等方法之外还采用了一下具体方法:①从网上下载通俗易懂的关于高血压病的健康保健和防治以及治疗的资料打印发放给报社工作人员。②由医务室的护士给工作人员演示血压测量,让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袖带水银柱血压计和电子血压测量仪测量血压的使用方法。③向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病病人介绍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以及应该服用哪些药物,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一定认识。④对有高血压病的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有研究表明,导致高血压发病的诱因主要还是强烈的紧张、恐惧、焦虑、愤怒、痛苦等负面情绪,因此应指导高血压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与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学会自我调适。最后还要指导报社工作人员加强体育锻炼。

2结果

2013年实施健康教育之后与2012年相比报社里患高血压的工作人员明显降低,而且男士明显多于女士,可能是与其长期吸烟、饮酒的习惯有关。在对工作人员们进行长期的关于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宣传和教育以后,人们对于高血压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他们又带动了他们的家属,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良性循环。此外,他们都学会了使用血压计,也加强了体育锻炼,总之这样的健康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代化人们的情绪控制不好,易怒、易气、易急躁,另外生活饮食没有规律且不爱锻炼身体。因此,对于有高血压病的人来说除了要规范用药外,还需要均衡饮食、加强运动、保持情绪正常以及改良行为习惯。

事实上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高血压的不了解与不重视,很多高血压患者对待高血压的态度是听之任之或者直接逃避,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杞人忧天,过分的忧虑、紧张,这两种不合适的态度对高血压的治疗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有必要,这能够让他们正确的认识高血压的特性和本质,积极配合预防与治疗,有个正确对待高血压的心态,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

健康教育使病人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病发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报社健康教育后,高血压病人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有所改善,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本研究也表明,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病人对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认知明显提高,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点,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规范。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人的病情控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志友,李伟.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习惯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2):95-9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R].北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1-4.

[3]郡玉珍.对高血压个体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774-775.

第5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文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它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危险因素中,除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外,其他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能控制或削弱这些因素,就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健康教育是控制和削弱这些因素的基础。2010年10月~2011年10对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较好地控制了危险因素,提高了高血压的控制率。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62~88岁,平均68岁。其中高血压病Ⅰ级16例,Ⅱ级40例,Ⅲ级12例,神志清楚,能较好地交流。

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⑴方法:①随机性教育:即定时给患者灌输相关知识,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或交谈时均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告知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②座谈式教育:即与患者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针对个别病例给予个别指导。③书面教育:给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资料。④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定期介绍相关知识,每个月1次,讲座时间约20分钟左右。⑤利用黑板报进行健康教育。⑵内容: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加重的诱因、预防、治疗,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高血压治疗达标的意义。①饮食指导:高血压病患者以低脂、低盐的清淡饮食为主,忌暴饮暴食。建议老年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每天摄盐量应控制在4~6g。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钾,钙,镁的摄入,同时多食新鲜蔬菜、多食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已防大便用力引起血压突然升高。②运动指导: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而且也是控制体重的重要措施,还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所能承受的运动量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做健身操、慢跑步等。但不要选择过于剧烈运动。运动频率应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运动要达到一定强度,要求运动时能说话,不能唱歌。运动应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后应有轻松爽快的感觉。运动要量力而行,运动中出现心慌、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应持之以恒,要制订运动计划,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③生活方式指导:不良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关系,要教育患者戒烟限酒,每天饮用的酒精量应少于20g。高血压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和焦虑状态,同时还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④服药指导:药物治疗应根据高血压危险分层,以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老年患者因动脉硬化,血压波动大,记忆力下降,用药以从性差,因此治疗药物简单化,开始低剂量,尽可能选用长效降压药,使用适宜的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社区健康教育时要讲解测压注意事项和测压方法,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注意伴随用药及药物间相互作用。教育患者将服药作为每天不可缺少的常规,切忌无症状不服药,有症状就服药。

结 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教育前血压>140/90mmHg 168例,血压<140/90mmHg 92例;参加健康教育1年后血压>140/90mmHg 68例,血压<140/90mmHg 192例,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差异有显著意义。

第6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21-0071-03

社区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性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高血压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对自身疾病的预后问题。针对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疾病控制率低的特点,有效地实施社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对待疾病,纠正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把最直接最有效的各种实用知识和技巧教给患者,以利于其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全面有效地控制疾病。我院社区卫生服务科自2000年起开展了社区高血压防治的管理,现将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介绍如下。

1 健康教育的对象及时机

原发性高血压[1]的诊断标准:经二次测量血压,平均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近两周内正在服抗高血压药物而血压正常者,排除其他继发因素。一旦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即成为健康教育的对象,并接受终身的强化教育。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健康教育是为了使患者在认知的基础上改变其行为,以科学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疾病,纠正治疗误区,正视病情,调整心态,自觉地控制饮食和规律地运动,鼓励和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管理、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方法,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身体,如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等;做到根据病情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3 健康教育的方式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发放健康知识手册、高血压病专题讲座、家庭访谈、电话随访、个别讲解等方式,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生理及心理特点、常见症状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开展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同时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指导、示范,运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防治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帮助其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2],充分认识及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生活方式,坚持长期合理用药。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生活方式的教育 教育患者充分认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发挥自体降压、协同降压的作用,以减少降压药的用量。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3]。保证充足的睡眠(7~8 h/d) ,运动方式可采取步行、慢跑、打门球、太极拳等,每次运动时间20~40 min,肥胖者可适当增加运动次数,运动一定要适度,要重视患者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运动中须注意安全,最好有人陪伴,防止碰伤、跌倒等事故。应防止因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血压进一步增高而发生脑血管意外。夜间是血压波动的低谷阶段,突然唤醒患者会使血压骤升,夜间起床应先清醒片刻,然后缓慢坐起,再下床站立,防止发生脑供血不足而晕倒摔伤。鼓励患者参加适度的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根据情趣培养个人爱好,如绘画、书法、种花、养鸟、欣赏音乐等,不宜做的运动有打麻将、搬运重物、剧烈运动等。

4.2 饮食知识的教育 合理饮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是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的教育指导,基本原则是:控制总热量摄入,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4.2.1 控制热能和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热能摄入过多造成的,体内多余的热能转化为脂肪贮存于皮下及身体各组织中,从而导致肥胖。因此,控制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健康教育中讲解肥胖的危害及如何减轻体重,限制总热量摄入,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使体重指数保持在20~24 kg/m2。应严格控制膳食中脂肪的摄入,摄入食物脂肪的热能比应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能超过30%。因动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高,可升高胆固醇,易导致血栓形成,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所以应教育患者少食肥肉及其他动物脂肪、高热量的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物等。

4.2.2 限制食盐摄入 过多地摄入钠盐,是高血压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教育患者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3~5 g/d,凡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摄盐量应严格限制,每日食盐用量以1~2 g为宜,减少烹调用盐,不宜吃酱菜等类盐淹制品。在限制食盐的同时,注意补充钾盐,以促进排钠,减少细胞外液的容量。

4.2.3 限制高胆固醇食物 限制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的脑和内脏、鱼籽等。应选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因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能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压,预防脑卒中。其他食物也应选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的食品。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淡水鱼、豆制品、禽类、瘦肉、低脂乳,适当增加海产品及含钙高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如黑木耳、香菇、西红柿、玉米、芹菜、山楂、苹果、海藻类等。

4.2.4 戒烟限酒 提倡戒烟,讲解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害作用,对有吸烟嗜好患者劝其戒烟或吸烟<5支/d。限制饮酒,有研究[4]表明,饮酒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肥胖等因素有相加作用。

4.3 用药知识的教育 医护人员根据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差的特点,进行用药指导时耐心细致地反复向患者讲解和示范,并要求患者复述以强化记忆;为避免患者遗忘服药,提醒患者制作一个提醒系统[5]。在家中常到之处粘贴便条,用字号大、颜色鲜艳的标签写明服药时间、剂量等,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或把用药同生活中某些必须做的事相联系,如用闹钟或与一日三餐相联系,以免遗忘。同时向患者家属交待清楚常用降压药物的疗效、副作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其对药物有一定的了解。

4.3.1 强调服药的方法 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长效降压药每日1次,中效降压药每日2次;服用长效降压药物(如依那普利、波依定、三精司乐平等),可减少服药次数,避免遗漏服药导致血压不稳;按血压波动规律服药:每天的第一次降压药物在早晨起床6~7时服用,如果是中效降压药物第二次应在下午4~5时服用,忌在临睡前服用(服药后即睡会因血压下降,血流缓慢,易导致脑血栓形成);密切观察降压药物的疗效,根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制剂。

4.3.2 讲解药物的副作用 如长期服用利尿剂可导致电解质紊乱、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耐量异常等,嘱患者定期测电解质。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抑制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痉挛,对于心动过缓者或有哮喘发作时禁用此药;钙拮抗剂可使外周阻力血管扩张,常引起便秘、头痛、面潮红等,嘱患者多食高纤维食物或饮用蜜糖水,以便润肠通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干咳,一旦出现应停药,更换其他类降压药。

4.3.3 提醒服药的注意事项 提醒高血压患者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1)降压不宜过快过低,以免加重心脑供血不足,应在数日、数周或数月内逐渐降低为好。(2)不要自己随便换药、减少药量或突然停药,坚持规律性服药,以维持血压平衡。服药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到个体化。(3)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如大量饮酒等),以免放大药效。巯甲丙脯酸餐后服药影响药物吸收,应餐前1h服用。教育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如果有不适或好转等情况,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修改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充分认识到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终生服药的原则。

4.4 心理调节的指导及教育 高血压病与情绪紧张、环境不良刺激等心理、社会、文化因素有关,患者多有焦躁、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不良的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易形成负面的影响。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保持经常联系,通过电话或家庭访谈的方式进行不定期的随访,询问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深入了解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疏导、支持、鼓励,向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心理应对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节,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控能力,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4. 5 自我保健的教育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会因情绪、环境、气候变化及所用的药物而波动,为方便随时监测血压,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并协助制定家庭测量血压记录表,做到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为治疗提供依据。血压不稳定时,每日测2次,坚持每天定时测量,待平稳后可每周测2次。教育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自我观察病情及家庭自救,如出现心前区疼痛、夜间憋闷、呼吸困难等,应警惕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如出现头晕、剧烈头胀痛、心悸、烦躁、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活动不灵活、言语不清楚等,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如果发生脑卒中,应立即测量血压,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应及时给予舌下含服心痛定或卡托普利。除立即服用降压药外,同时应立即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同时家属应立即打电话到急救中心求救,不要剧烈搬动病人,以免病情加重,发生意外。

4. 6 家庭及社会支持的教育 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中治疗,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家属及社会群体的健康宣传教育,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对患者进行高血压控制和生活干预,发挥家庭成员的支持作用。社会、家庭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能有效地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悲观、易激动等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减少或避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利用各种方式对家庭成员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达到使家庭成员能够理解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有效的心理支持及经济援助,和谐的家庭气氛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有效消除患者因疾病带来的心理不适,增强其治疗信心。指导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温馨、安全的环境氛围,避免不良刺激,以利于疾病的康复。采用饮食治疗时,因患者的食谱受到限制,而影响了家人的正常生活,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家属做好解释、指导工作,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减轻患者思想上的顾虑。鼓励患者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治疗效果的观察,了解与患者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主动帮助患者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的方法控制疾病。鼓励高血压病友联谊,增加他们的信息、情感交流,使他们共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 结语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的有效途径,通过医护人员的定期家庭随访,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获得了有效的健康指导,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了患者因住院给家庭照护体系带来的负担。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版)[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

[2] 马艳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196-1197.

[3] 文素娟,和来芳,黄婷.护理指导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61.

[4] Beilin LJ. Epidemiology of alcohol and hypertension[J]. Adv Alcohol Subst Abuse,1987,6(3):69-87.

第7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 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它所引起的脑卒中、心脏病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高血压患者已超过二亿人,每年死亡的心血管病患者中,50%即与高血压有关[1]。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生活方式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高血压患者系统键康教育,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对维护患者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1年6月我科确诊的126例高血压患者,均依据1999年WHO/ISH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其中,男87例,女39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105例是原发性高血压,21例是继发性高血压。收缩压波动在18.5-29.3kpa;舒张压波动在12-18.5kpa。

2 方法

2.1 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态。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尤其是生气与愤怒可诱发高血压。同时,告诉患者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影响药物的作用,不良情绪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和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药物吸收。因此,护士应主动细心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指导患者学会心里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2.2 饮食指导,避免高脂肪饮食和甜食,饮食提供热量在保证合理体重和工作、生活能量需要。食物组成要合理,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5%,脂肪与蛋白质分别占20%~30%与10%~12%,注意饮食宜忌。尽量不吃油炸食品,戒烟限酒,坚持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为宜,多食富含钾、钙、维生素和蛋白质食物,如鱼、牛奶、海带、黑木耳、绿叶蔬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2.3 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纤维食物和粗粮外,还要鼓励患者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可早晚饮一杯蜂蜜水润肠通便,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大便时切忌努责,以免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平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

2.4 休息指导,凡有活动能力的患者应鼓励其适当的活动和休息,对需要卧床的患者指导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床上锻炼。调整休息和睡眠的关系,避免日间休息过多造成晚间失眠。

2.5 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应该越早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就越小。高血压药应长期服用,不得擅自停用,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应人而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用药过程中向患者说明,从坐位或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尽量缓慢,特别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出现性低血压。

2.6 出院指导 了解高血压的知识及坚持规律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遵医嘱服药,定期测量血压,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对脏器的进一步损害。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生活有规律,每天至少保证八小时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劲走,有助于降血压。饮食清淡,限制食盐,每天尽量控制6克以内。限烟禁酒,保持大便通畅。定期随访,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症状,及时就医。

3 讨论

我国目前高血压存在“三高”和“三低”现象,即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高血压知识和危险性认识不够。通过对126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变了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的重医行为,增强了患者对高血压防病知识的认识,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行为规范,达到了理想的护理效果。要做好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运用科学的健康宣教,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参 考 文 献

第8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文

1 社区居民不了解什么是高血压。

2 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危害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3 社区居民仍存在很多不良生活方式如食盐过多、肥胖超重、嗜烟、汹酒、缺乏运动等。这些都是影响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得了高血压病没有重视,没有很好的治疗。

针对以上原因逐渐总结出以下社区高血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4.1 通过健康讲座、宣传板报及日常诊疗等各种形式告诉居民什么是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我国目前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与WHO/ISH(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诊断标准是一致的,即指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上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下压)≥90mmHg ,[注意点]:⑴BP=140/90mmHg也诊断高血压; ⑵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4.2 通过健康讲座、宣传折页等各种形式告诉居民高血压病的严重危害性,高血压可导致全身小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损,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扩大、心衰、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一组312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5年―18年长期随访,由于心、脑、肾并发症死亡97例,占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压前瞻性27个月随访观察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68.79%,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36.91%。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

第9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高血压;服药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0-128-02

高血压是近年来临床常见的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1,2]。有资料显示高血压发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09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78例,女性30例;年龄55~78岁,平均(65.4±15.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68例,大学及以上40例;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60例,体力劳动者48例;病程1~25年;吸烟者60例,饮酒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调查。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实施基础护理的情况下联合健康教育方式:(1)患者个人情况评估:从患者入院开始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2)健康教育内容:①增强患者对于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预后注意事项。②加强对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主动观察服药不规律或者思想上对服药有错误认识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讲解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和不规律服药的危害,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服药习惯,走出服药误区,对于发病即服药,不发病不服药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着重讲解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和规律服药的有效性。③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指导患者有规律的安排作息时间,保证(7~8)h/d的充足睡眠,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及太极拳,体重超重者适量增加运动次数。坚决戒酒、戒烟。饮食上注意减少盐的摄入,按照国际标准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g,控制胆固醇、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多吃韭菜、芹菜等高纤维食物。④培养患者健康心态: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往往与其不良的心理情绪密切相关,患者的烦躁、忧郁、疑虑、悲观、恐惧心理均可能导致高血压发病和加重,耐心的和患者探讨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多谈论一些与病情的无关的、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淡化其住院治疗的心理状态,加强对患者巡视,使其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加强护患沟通。⑤自测血压:血压的测量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规定,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以此为准。

1.3观察指标

1.3.1高血压服药依从性的判定参照Morisky推荐的标准对下列4个问题进行回答:①是否有忘记服药经历;② 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是否因自觉症状改善而自己暂停服药;④是否暂因自觉症状变坏而停服药。4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即为依从性好,4个问题的回答只要有1个及以上回答“是”即为依从性不佳。

1.3.2高血压临床疗效情况参照1999年WHO的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理想血压:16.0/10.7kPa,正常血压:血压<17.3/11.3kPa;血压高限:(17.3~18.5)kPa/(11.3~11.9)kPa。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见表1。

2.2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临床疗效的比较

见表2。

表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高血压诱发的脑出血、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随之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5-7]。随着对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入,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8]。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如对高血压的基础知识、风险因素、血压的正常范围、患者的临床症状、预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讲解。同时还包括对患者一些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解读[9,10]。通过健康教育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通过对患者服药指导,提高其有规律、按时、定量服药,减少漏服,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1]。本研究通过对健康教育实施前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后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同时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比例明显降低,正常血压比例明显增高,提示临床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对我院高血压患者进行宣教活动,促进患者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心理情绪和服药习惯,养成有规律的服药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防治高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妙仪,邝美华. 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09,8(7):28-29.

[2] 吴志芳.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111-112.

[3] 赵筱春,刘永年,付坤.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284-1285.

[4] 吴小娟,卢建英,王怡敏. 健康教育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1):2709.

[5] 李玉清. 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J]. 青海医药杂志,2009,39(8):78-79.

[6] 刘学倩. 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的临床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0,39(9):888-889.

[7] 吴枞生. 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的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2010,31(5):697-698.

[8] 马山珊,郑红薇,王蓓.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3-365.

[9] 许秋红. 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83-84.

[10] 何雅.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高血压出院病人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6):711 -712.

[11] 孔祥凤.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121-12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