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煤矿安全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安全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矿安全现状

第1篇: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策略

我国煤炭资源的储量丰富,虽然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部分取代了煤炭资源,但煤炭资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各个煤炭企业依旧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煤炭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制约因素就是安全问题,因为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导致生产中的安全风险非常大,只有做好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为煤矿开采作业创造相对安全的条件,避免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煤矿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关乎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煤矿而言,安全管理水平与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着煤矿总体发展[1]。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家对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煤矿都要积极增强现代化安全管理理念,加快模式创新,改革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构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对煤矿生产作业中安全风险的识别、预防与控制。在煤矿行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各种政策法规的出台给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切实指导,提升了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为煤矿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安全管理在煤矿的作用非常突出,不仅减少了生产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更推进了正常的生产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效益,对推进煤矿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2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2.1安全基础管理不到位

现阶段,虽然我国越来越多的煤矿意识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积极开展了安全管理工作探索,但依旧有很大一部分煤矿存在安全基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使煤矿生产作业存在着很多风险,具体表现为图纸与报表脱离现场设计,缺乏对安全监督监控的有效执行,煤矿人员、设备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基础管理方面的问题不仅包含了顶层设计的问题,更是包含了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安全责任意识等问题[2]。当前很多煤矿使用承包责任制,将工艺生产线分段外包出去,经由招投标工作落实,将这些工程承包给不同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这一作业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或者监督人员很容易受到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干扰,在实际的生产作业中缺乏对材料的审核和质量管理,作业现场的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2.2危险源动态监控的未实现

总体上看,煤矿生产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正是这一生产特征,使煤矿生产作业推进的过程中,安全风险存在于每个阶段,安全风险随着生产作业的进行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为促进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危险源动态监控体系,利用动态监控的方式对生产作业中的每个流程、每个细节开展监测,及时识别其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3]。当前的煤矿行业中,因为各个煤矿发展水平不一致,一些规模较小、相对落后的煤矿缺乏安全风险监测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并未形成有效的危险源监控体系,难以实现危险源的动态跟踪和监测,无法起到预警和控制的作用。

2.3安全管理模式落后

任何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为提升其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必须要首先建设一个相对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中明确规定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流程,指导现场安全管理作业的高效、有序推进。但我国的很多煤矿发展规模有限,开采作业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在一些比较特殊的作业环节,安全隐患具有隐蔽性,专业管理人员的识别和控制难度大,现场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处理。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落实,但很多煤矿显然并未做到这一点,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旧采用相对落后的传统管理模式,并未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2.4安全教育与培训效果不佳

安全教育与培训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几乎每个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都离不开教育与培训。我国很多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都会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水平。但很多企业的培训方法单一,难以充分调动煤矿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培训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

2.5安全监管部门过多,责任主体相互推诿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政府对煤矿行业发展的日渐重视,很多煤矿企业特设的主管部门逐步被取消,整个煤矿行业内并未形成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工作相对弱化。正是因为煤矿行业并未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得在各个煤矿内部出现了相应的安全事故以后,相关部门之间存在着互相推诿的问题,煤矿安全问题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比如,在一些民营个体小煤矿中,因为关于关注经济利益方面的追求,有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再加上在整个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工艺和设备相对滞后,使得生产中的安全事故频繁出现。总之,在煤矿内部,安全监管部门过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较为常见,部分煤矿管理者在自身的岗位上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且没有遵循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着漏洞和责任混乱的情况,煤矿安全隐患繁多。

3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应对策

3.1制度建设方面

要彻底改善当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煤矿企业应该根据其自身特点,研究国家安全管理要求,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不断健全部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在整个煤矿生产作业进行的过程中,根据生产任务需求,详细划分各个部门、岗位上的人员安全管理责任,通过责任的落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②形成员工晋升机制,将安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不断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的制度、技术和规范,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提高员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4]。③建立安全隐患源头治理机制,煤矿要加强安全隐患的源头治理,积极应用先进的隐患识别技术,从源头上识别和判断隐患类型和危害程度。

3.2技术应用方面

随着生产规模的日渐扩大,煤矿生产过程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对于先进技术的依赖性有所增强,煤矿要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目标,就需要加大技术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煤矿需预留足够的安全资金,用于安全技术引进和创新,形成安全保障机制,紧跟时展潮流和行业趋势,将安全管理基础理论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充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在煤矿形成智能化监督体系,发挥该体系中安全技术在隐患识别与治理、监测预警方面的作用,形成现代化的煤矿监控信息平台,共享煤矿生产作业中的安全风险信息[5]。

3.3管理模式方面

在煤矿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安全管理要彻底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限制,积极构建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改变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任何煤矿都要牢固树立和推广精细化安全管理理念,将安全管理的思维和意识渗透到煤矿生产作业的全过程中,解决生产作业面临的安全风险。

3.4安全教育与培训方面

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个煤矿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将安全教育与培训置于关键地位,加大在这方面的资金、人才投入,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机制,积极应用现代化手段保障安全教育与培训方式的多样化,提升企业内部人员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考核与评估,检验培训成果。

3.5监管方面

要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各个煤矿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安全监察工作,根据监察结果来进行安全评级的界定。各个煤矿要发挥在安全管理中的监管作用,应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由该部门来负责煤矿生产全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即使是已经获得安全许可证的煤矿,同样要紧抓安全监察工作,做好事前监督、事中管理和事后干预。安全监察部门应根据定期调查的结果,重新界定煤矿安全风险等级,集中力量开展重点监察和治理,制定安全管理总体方案,落实执法计划并详细划分各个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

第2篇: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政府监管;监管体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总体呈现平稳的态势,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总量仍然过大,尤其是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煤矿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般我们认为企业是煤矿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但是如何落实这份责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组织生产就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本文就对我国煤矿安全监管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更好解决和完善。

2、我国煤矿安全监管系统的现状

2.1实行垂直型安全监管体系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革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单独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我国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均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直属机构。这样改革后,所有的不论在哪里工作的煤矿监察员,都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直接进行任命,所有的省局和地方办公室的财政支持也都来自总局。在这样安排下,监察人员的监察工作就能够不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涉,有效预防,的现象发生。但是这种垂直型的监管体系在执行起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垂直,实际上我国实行的是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所在省政府的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这就造成了地方煤监局与当地政府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监管部门发现的问题触及当地利益时,政府很有可能会向监管部门施压,并干涉其监管工作,如本应关闭的煤矿却因政府的原因不肯关掉,进而可能引发事故发生。

2.2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逐渐突出以人为本

我国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这是所有煤矿安全监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但是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监管过度依赖行政机构,但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矛盾对于煤矿安全监管带来诸多不便。其实在当前的安全监管体系下我们没有重视到矿工和煤矿企业的工会这两个第三方监管力量。矿工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也是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漏洞。目前我国并没有赋予矿工们足够的权力,最可怕的是,即便矿工对井下情况提出质疑,甚至知道事故即将发生也没有权利拒绝下井。工会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其仅仅是一个行政部门,企业管理层直接任命工会工作人员,这样一来他们就只会对企业领导负责,当企业和员工发生冲突时本应站在员工一方的工会却要维护企业的利益。

2.3有关煤矿安全监管的法律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一直的在不断的完善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同时出台了许多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也已建立了包括劳动法、行业专门法律和行政许可法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安全监管这个区域的法律有待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要向大中型煤矿企业派驻安全监察机构,这就使小型煤矿这成为一块盲区,失去了对其的监督,很容易造成小型煤矿事故频发。其实小型煤矿资金少,效益低,跟容易为了最大利益而无视安全生产,因此,对于小型煤矿更应该派驻安全生产监察员。还有,在对各级安全监督机构的组建上是靠各省自行解决安全执法机构的建设问题,国家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很容易造成责任分工不明确,而且有些省份将煤监局和煤炭局合并,一个是国家监察部门,一个是地方煤炭部门,两个单位本应相互监督,合署办公就不能起到监管作用。

我国的大部分关于煤矿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都只注重于煤矿的正常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管,而忽略了煤矿职业危害监管。采煤矿属于高危职业,不仅是其本身易发生事故,还有在煤矿生产中的产生噪声、粉尘和有害气体等都会严重危害煤矿工人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煤矿员工健康安全的“隐形杀手”。对于这方面的疏忽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4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煤矿需求量日益增长,煤矿企业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煤矿安全监管任务也日趋繁重。但是我国的煤矿安全监管系统长期的反复调整,又由于煤矿安全监管责任重大,使得部分地区的相关部门相互推脱,不愿承担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导致现有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人员少,规格低。监管力量的严重不足必然会导致监管力度的降低,进而引发安全事故,使得监管人员变成了安全事故的“消防员”,哪里有事故就去哪里,不能做到尽早发现、提前预防。

3、结语

作为一个煤矿大国,在发展中遇到这些问题在所难免,但我相信,通过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管投入和力量,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到煤矿安全监管中去,我国就一定能走上煤矿生产安全之路。

参考文献

[1]隋国民.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及分析[J].2011(09).

[2]石磊,李勇辉,孙中学.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煤炭科技,2011(04).

[3]赵芬.我国煤矿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

[4]宋耀.我国煤矿安全监管问题探析-论以人为本在煤矿安监中的运用[D].四川大学,2006.

第3篇: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装备未来发展的一点期望。

关键词 煤矿;安全装备;瓦斯抽采;安全检测

中图分类号 TD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211-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科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煤炭科学院所、高等院校以及部分煤炭企业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所、实验室和研发基地。促进了煤炭行业安全高新技术和基础性研究水平的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我国95%的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煤矿事故占工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72.8%至89.6%(2002-2005年);煤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中,瓦斯事故占死亡人数的71%。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以及安全投入的逐年加大,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1 煤矿安全设备现状

1.1 自救器

自救器对于每个井下矿工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煤矿安全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一般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但是在井下发生各种灾害时,自救器在及时有效地为井下工人提供充足氧气或过滤有毒气体,使矿工获取宝贵逃生时间,从而挽救生命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快速、正确、有效的佩戴使用自救器对于井下工作人员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自救器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绝式自救器,而隔绝式自救器又可分为压缩氧和化学氧两种。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研制了ZAL40、ZAL60、ZAL90型过滤式自救器。但由于过滤式自救器对使用环境的O2、CO、CO2浓度有严格要求,在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化学氧自救器技术的完善和成熟,过滤式自救器将被取而代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采用先进技术使得化学氧自救器有了新发展。首先,研制成功了片状超氧化钾生氧剂,提高了生氧剂的强度,解决了产生粉尘引起着火的问题;其次,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国际先进标准进行设计、加工、改造和检验,开发快速生氧药层用于初期生氧代替氧烛。1998年采用欧共体标准,研制了OSR30C化学氧自救器和微机监控的仿人呼吸检验装置、AJH型化学氧自救器、AJH30B化学氧自救器。新型OSR30C自救器在德国DREGER公司检验表明,我国化学氧自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2 瓦斯抽放

抽放瓦斯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矿井(或采区、工作面)瓦斯来源、煤层赋存状况、采掘布置、开采程序以及开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目前抽放瓦斯方法主要有:开采层瓦斯抽放、邻近层瓦斯抽放、采空区瓦斯抽放。我国的瓦斯抽采装备随煤炭开采强度的增长而加强,抽采瓦斯规模扩大及科技水平发展而不断完善,由原来非专用、单一型号的,逐步发展成为专用的、系列的、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抽采瓦斯装备。目前已有几十家专业厂家生产抽采钻机和抽采泵,为方便中小型煤矿使用,还开发了系列的井下移动式瓦斯抽采泵。抽采系统的监控装置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项技术,它由人工操作的简易监控及计量设备快速发展为自动监控的瓦斯抽采系统装置。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瓦斯抽采监控技术正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面发展。

1.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硫化氢浓度、矿尘浓度、风速、风压、湿度、温度、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风机开停等,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功能的系统。我国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应用较晚,先后研制出KJ2、KJ4、KJ8、KJ10、KJ13、KJ19、KJ38、KJ66、KJ75、KJ80、KJ92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国家尚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各自制定自己的通讯传输协议和接口、子系统标准,致使各生产厂家间的设备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严重影响了系统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煤炭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

2 现阶段煤矿安全设备问题

2.1 整体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长

期以来涉及煤炭行业安全设备生产的一些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尚未被攻克;煤矿主要灾害的识别能力、监测预警能力、防治与控制能力低;矿井防灾抗灾、事故抢险救灾、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鉴定分析水平低:煤矿安全科技贡献率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多停留在人工作业阶段,安全生产的科研储备匮乏。

2.2 煤矿安全设备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政府机构改革,行业性科技攻关和原煤炭基金随之取消,使得煤矿安全科技的投入明显下降。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低价位运行,负重爬坡,无力对安全科技进行投人。煤矿安全科技投入不足,安全科技投入没有明确的、可靠的资金渠道,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

2.3 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

没有形成能够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论体系,对煤矿主要灾害的致因机理缺乏深入研究,使得采取的技术措施针对性、可靠性和配套性不强,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煤矿灾害的发生。如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仍停留在假说阶段,尚没有成熟的理论来指导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致使突出事故时有发生。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煤矿向深部延伸,诸如延期突出、矿震、热害、高地应力等灾害更为严重,对这些新灾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必要的研究,还不能找到完全有效的治理措施。

2.4 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低当前

我国多数煤矿安全设备的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研发阶段,不能有效地推广应用于煤矿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外在经济载体、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三大“瓶颈”制约,导致煤矿安全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极低,安全科技成果不能快速转变为先进生产力。

3 煤矿安全设备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各种自救器、瓦斯抽采设备、安全检测技术、粉尘检测等设备的创新与研发,将会使煤矿业的安全生产走向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我国煤矿业中的安全检测问题也会逐步被解决,安全技术也会渐渐赶超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

加紧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设备的传输协议、接口,统一系统标准使各生产厂家间的设备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系统作用,加快煤炭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装备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是煤矿安全装备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是煤矿安全装备的生命。面对煤矿现代化、科学化生产的需要,煤矿安全装备将实现电子化、自动化成为有头脑(计算机控制),有知觉(传感系统),有血液(液压系统),有心脏(驱动装置),有骨骼(传动、支撑机构)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家对煤矿安全装备研发能力的投入的增大,煤矿安全装备的发展必将走上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余雷.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23.

[2]刘世刚.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J].山东煤炭科技,2010,3:195.

[3]管荣根,张瑞宏,顾玲.论我国矿山机械的创新与发展[J].矿山机械,2004,9:22-231.

[4]王丽静,申永乐.煤矿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州煤炭,2010,10.

第4篇: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关键词】煤矿 培训 创新 师资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伸,瓦斯、水害、地压等因素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平煤股份天力公司针对生产实际,从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岗位技能着手,加强安全培训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培训形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力求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强、操作能力强、安全意识强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培训现状分析

1.1 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近年来,矿劳务办从源头上控制职工素质,要求新招工人至少具备初中文化程度,但由于煤矿早期发展过程中,文化程度偏低职工基数较大,因此仍然不能满足矿井技术应用需要。矿井职工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由统计结果可知,矿井人才依然短缺,培训任务依然很重。

1.2 基层区队培训效果不佳

通过对基层区队开展培训过程和效果考察,职教中心发现基层区队培训过程大多为宣读式的灌输,职工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出现培训现场睡觉现象,培训效果不佳。

1.3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职教中心教师以女性为主,占总人数近6成,而矿井培训内容大多涉及井下作业,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而男性教师中只有少数从事过井下一线作业,他们的授课又多以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操作技能为主,虽然勉强能够满足职工培训需求,但培训内容深度不够,不能有效满足矿井实际培训需要。

2 提高安全培训效果的途径探讨

2.1健全培训机制,完善管理体系

(1)完善各项制度

积极转变培训观念,制定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如《平煤股份天力公司安全培训工作风险抵押金兑现考核办法》《平煤股份天力公司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职教教师考核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安全培训工作有标准,每项考核有依据,规范安全培训秩序,保证安全培训的质量。

(2)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机制

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要求各基层单位建立全员安全培训档案,明确专人负责,做到证书、工本、档案名字一致,每月至少与职教中心、工资科、组干科核对一次档案,职教中心、工资科、组干科每月至少联合一次对区(队)的安全培训工作进行月检查、季考核,确保从业人员人、岗、证、档四对照,确保职工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始终保持持证率达到100%。

(3)实行安全培训与生产“双制约”

按照集团安全培训与生产“双制约”的要求,实施安全资格培训按照谁培训谁负责、谁使用谁把关的原则,严格落实办班程序和计划。基层单位负责检验培训效果,职教中心跟踪调查,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不定期抽查职工掌握情况,对于不合格者重新进行培训,达到合格后方可上岗。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为解决煤炭主体专业和有现场经验的教师不足的问题,职教中心聘请了13名热心职教工作、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矿领导、副总工程师、技术大拿作为我矿兼职教师,积极选拔引进一批专业技术强、政治思想素质好的优秀技术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2)制定了《技术人员离岗任教制度》《专业课教师离岗锻炼制度》,对一些具有煤矿专业或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实行分批次到职教中心离岗任教2个月,同时安排专职教师分批次到基层队实践锻炼顶岗实践学习一个月,开展与区队技术员“结对子”等活动。此举不仅充实了教师队伍,同时增强了教师的现场实践经验,提高了教育培训质量。

2.3强化培训管理,不断提升安全培训效果

(1)在培训教学上,创新实施“4321”管理法,即“四定”“三到位”“两把关”“一反馈”。“四定”即办班前定培训责任人、定培训方案、定岗位标准、定工作流程;“三到位”即教学管理到位、奖罚落实到位、考勤考核到位;“两把关”即把好培训质量关、发证关,对考核不合格的将不予发证,保证培训工作规范有序。“一反馈”即在办班结束后职教中心进行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进行反馈培训效果,凡安全技能知识掌握不好的,对本岗位标准达不到应知应会的职工,下发下岗通知单,并重新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实现培训闭合管理。

(2)在培训形式上,大胆创新。一是坚持理论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现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由职教中心负责理论知识培训考核,战线区队负责实践操作培训考核,利用综采、综掘等8个井上下实训基地进行培训,用实践操作带动理论学习。二是广泛采取电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现代远程网络教学等方式,拓展培训渠道,扩大培训覆盖面,适应现代培训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第5篇: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科技 面临现状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150-01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是煤矿生产的基本准则,安全永远是煤矿监管人员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只有在确保采矿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采矿工作才会正常进行,才能保证煤炭资源源源不断的供应。特别是在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利用安全科技来确保煤矿的生产安全,已经迫在眉睫。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全国各地依然矿难频发,据有关资料表明,去年全国一共发生了11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者造成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如洪洞“12.5”矿难造成108人死亡、唐山刘官屯矿瓦斯爆炸死亡181人等,这些重大煤矿是事故无疑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敲起了警钟。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应该得到每一位管理人员的重视。通过建立有效的煤矿生产安全体制和积极研发先进安全生产技术来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促进煤矿资源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1.1 煤矿自然条件差

我国煤矿幅员辽阔,普遍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引发重大煤矿开采事故。其带来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煤矿瓦斯大、自然发火严重、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煤矿热害等方面。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给煤矿的开采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且严重危及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所有煤矿几乎全为瓦斯矿井,每年由于瓦斯爆炸引发的矿难事故数量也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去年共发生较大瓦斯事故63起、死亡290人,重大瓦斯事故18起、死亡352人。这些自然条件,是制约着煤矿开采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生产所面临的基本现状。

1.2 矿井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

目前为止,我国在煤矿机械化开采方面所做的工作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在重点煤矿地区的机械化程度为75%,在一些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仅15%,全国平均采矿机械化水平不足40%。这导致采矿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力去完成。而且,在安全技术设备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在许多重点煤矿区,就连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甲烷传感器等一些必备的安全设备配备的严重不足,而且有些矿主一味的追求暴利,没有对矿井区的防尘供水系统、电气防爆系统以及各种安全仪表进行适时的检查和积极的更换,有许多的电气设备仍然被超期服役。这违规违纪的现状都严重的威胁着下井人员的生命安全。

1.3 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管理落后

我国煤矿产业用人非常多,而且农民工使其主要的劳动力,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且其流动性较大,在专业知识培训方面严重不足,导致很多有很所违章操作的现象。除此之外,我国煤矿安全体系方面也不完善,许多安全管理工作都是有管理人员主观意愿和从事经验,去安排工作。管理技术缺乏,管理理念落后,这也是我国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

2 煤矿安全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2.1 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不够,创新能力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煤矿开采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但是,由于煤矿是一个涉及专业领域较广的产业,所以对其安全理论和生产体系的研究较难把握方向。这导致我国的煤矿生产行业一直缺乏一个完善的指导体系,这也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2.2 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由于煤矿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产业且我国的煤矿资源丰富,这导致从事煤矿生产行业的人员较多,而且复杂多样,这导致整个煤矿生产行业处于一个比较松散的局面,所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一直缺乏研究,对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2.3 科研力量不足、专业人员缺乏

近几年,由于各个高校不断地实施教育改革,许多高校都没有开设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课程,这导致科研力度严重的缺乏。而且由于我国对矿难事故频发,导致人们都认为煤矿生产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工作,所以人们都不愿意煤矿产业方面发展,这就使的我国极度的缺乏专业人才,煤矿科技工作也陷入人才短缺的境地。

3 煤矿安全科技发展方向

3.1 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技术

抽放瓦斯是防治瓦斯爆炸的基本措施。但是我国的地质结构发杂,地质覆盖层的透气性较差,这导致瓦斯很容易在井中聚集。所以应该积极研究煤矿打孔施工技术,并研发配套钻孔设备,提高对本煤层的瓦斯抽放效率,给开采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3.2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

我国目前使用的矿井防尘设备,体积较大,移动很不方便,这大大增加了开采人员的施工难度。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防尘系统排放浓度在5 mg/m3左右,而国外的先进设备排放浓度在1 mg/m3左右,所以我国必须加强对矿井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

3.3 矿井应急救援装备的研究

由于近年来我国矿难频发,所以积极研究矿井应急设备可以说是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研究的首要任务,在快速抢险就灾方面,我国尚无成套的专业化技术和设备,所以我国应组织专门部门加大对紧急救灾设备的研究,为救灾决策指挥和事故状态方面提供完善的技术保障。

4 结语

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煤矿产业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加快煤矿安全科技的研发,使煤矿产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大管理监察力度,使我国的矿产安全“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景林,崔国章.安全系统工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3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席爱民.模糊控制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周静,刘剑.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J].矿业工程,2009,4.

第6篇: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1.安全意识淡薄。对于我国目前的乡镇煤矿来讲,大部分规模较小,煤矿企业业主以生产出煤为主,很多矿井属于浅部开采,瓦斯较小,像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的自燃发火也不是很严重,雇佣人员经常更换,特别是技术人员调动比较频繁,对矿井的安全技术情况,了解不够深入,而且对企业的责任感也较差。同时大部分煤矿企业业主,没有深入煤矿,煤矿属于托管状态,对煤矿的安全工作缺乏了解。因此,从业主到工人,没有一个整体的安全意识。

2.安全投入不足。我国的乡镇煤矿多数是煤矿企业业主出资,有的是一个业主,有的是合伙经营,现在我国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煤矿逐渐走入标准化,煤矿企业的安全投入也越来越大,给煤矿企业的支出增加不少负担,尤其是六大系统和瓦斯抽采系统的投入,更增加了企业的安全投入成本。因此,对于安全的投入,有些资金储备不足的企业,对于安全投入较少,欠账较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3.安全技术较为薄弱。我国的乡镇煤矿大部分地处山区,较为偏僻,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不能吸引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而且技术负责人负责的事务比较多,地质、通风、采掘、水害、瓦斯、火灾、监控等基本上都要负责,没有专职负责某一方面的单独技术人员,因此造成技术人员事情较多,管理混乱的局面,而且技术负责人,一般学历和技术水平都不高,而且很多都没有专业技术知识,只是在井下工作几年,有经验后就负责技术工作,这样技术人员应对复杂的技术难题和工作比较困难,因此有些时候常常造成技术引起的事故。

4.安全技术装备有的闲置不用。对于乡镇煤矿的安全技术装备,很多只有在验收的时候用到,随后就闲置不用。而对于新的安全装备很多例如抽采系统,目前《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规定高瓦斯矿井必须建立地面抽采系统,很多矿井建立系统的时候打了很多钻孔,安装好管路,验收前试开一下,看有没有问题,验收时等验收组成员来了,运转起来,等验收合格后马上就把管路撤掉,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5.安全管理混乱。我国的乡镇煤矿,煤矿管理层的配置不健全,导致煤矿管理的混乱。很多矿井出现一个人负责多个职务的角色。这样起不到监督的作用,常常出现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往往由于一个人的错误决策导致事故的发生,有时候管理层也时常出现违章作业。

6.安全教育不到位。乡镇煤矿地处山村,工人大部分是当地的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很多是初中文化,有一些是临时招进来的,他们很多是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就上岗,有的煤矿企业培训很少,而且,这些工人掌握安全知识的能力也较弱,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需要重复宣教和指导,因此,造成了工人对安全知识的掌握较少,不能正确应对和处理安全问题导致事故。

7.安全监管不到位。对于地方安监部门缺乏对煤矿进行严格监察的力度,地方安全监督部门对于乡镇煤矿的安全监管大部分是走过场的检查,没有起到应有的督查作用。甚至有的安监部门领导在乡镇煤矿暗地里有股份,这就造成了对部分煤矿的监管缺失,造成了企业安全投入和管理的疏忽,为煤矿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二、乡镇煤矿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1.从人的因素上提高安全管理。从乡镇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来看,可以说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和人为造成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因素是人。所以,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人的安全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从企业的业主到下面的员工,都从意识上把“安全第一”放在首要位置上,各领导阶层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后,方可从业上岗,技术人员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后,并经过培训方可上岗,从企业自身人员方面消除潜在的隐患,防止由于人的行为造成的事故的发生。

2.建立健全驻矿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能。根据本辖区内乡镇煤矿的实际,配备足够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从事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完善驻矿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能,起到有效的安全监管作用,能够经常下井监督,及时发现井下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到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部门快速反应,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只有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才能从各个管理层的自身从上到下,使企业的每个人都各负其责,把企业的工作做为自己的工作来做,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是每一个员工都真正干好自己的本职安全工作。

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随着国家对乡镇煤矿开采技术要求的提高,那些传统的煤炭开采方法将被先进的符合现代化的开采技术所取代,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来管理,因此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专业化。所以提高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全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今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依靠科学的进步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把煤矿安全事故降下来。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煤炭安全管理队伍。针对全省各级(地、县、乡)煤炭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各级主管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领导要深刻地认识到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思想认识到位,领导表率作用到位,安全意识到位,安全教育到位,技术管理到位,监督检查到位,齐抓共管到位。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措施落实不到位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的原则,真正做到煤矿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乡镇煤矿安全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1.集团化管理。集团化管理是将乡镇煤矿的小型化,变成规模化管理,使有能力的集团公司将小煤矿整合,使小煤矿无论在资金方面有了后备支撑,在技术支持方面,集团公司能够引进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为煤矿的技术支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煤矿管理方面实行标准化,在集团公司内部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为乡镇煤矿的安全管理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2.煤矿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落到实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搞好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提升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煤矿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是切实保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促进煤矿企业安全高效,树立企良好形象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增强煤炭企业生存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煤矿的“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目前煤矿的质量标准化正在推进,但是在乡镇煤矿落实的不好,真正推进煤矿标准化,从标准化质量验收严把关,对确保乡镇煤矿安全生产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四、结论

第7篇: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关键词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D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27-01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煤矿机械化水平在不断的增加,并且机电设备在煤矿总体的生产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由事实可知,随着煤矿的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这就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的了很大的隐患。所以,对如何解决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是目前我国煤矿生产中一项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关于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的情况现状

管理并使用好煤矿的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够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而且对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也起具有决定性的总用。要想煤矿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得到一定的保障,就必须制定一套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这是实现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至关重要的一点。为了保障机电安全设备管理的安全及有效运作,并降低发生机电事故的概率,缩短因为故障而导致的停机时间,减少经济的损失,就必须实现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

1.1 对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的不够重视

煤矿机电设备在管理上没有可以遵循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规范,没有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标准,并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这就是造成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能起作用的直接因素。在煤矿的机电设备的管理现象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表示煤矿的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楚,这对煤矿机电事故的出现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2 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定的执行力度不够

在一些煤矿的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中,不是依照安全管理的制度进行管理,建立符合实际标准的规范机制,而是按照经验进行工作,对安全工作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在认识层面上,没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没有质量长存的管理理念,因而对工作怠慢松懈,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3 对煤矿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到位

对于煤矿中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实行的不够到位,没有进行严厉执行,并且对机电设备的完好率及包机制等基础性的工作不够到位。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只是对机械进行简单的处理,要等到检修班来后才对其进行检修,并未及时的对班内的设备卫生进行处理,这不但没有保证机械维修的标准化,并使得维修的工作量增加。对一些闲置的机械没有及时的进行入库检修,这都是保证煤矿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1.4 关于机电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老、杂且旧的机电设备,并且安全保护设施配置出现不足,与《煤矿安全规程》中的一些标准有很大的差距。老绞车、老风扇以及旧防爆开关等,都是煤矿的机电设备,且数量比较多。在机电设备中,常常出现主风扇不能满足通风负压的需要,度高压开关的保护措施不够等各种危险的隐患,此外,对这些设备的检修不能够及时进行,检测技术比较差,很难发现这些机械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这造成煤矿的机电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2 关于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的措施

2.1 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

煤矿的机电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完善,能够有效的保障机电设备的稳定、高效及安全的使用,保证设备的工作处在一种比较好的状态,进一步保证煤矿中的各项生产工作能有效落实。当前,煤矿的机电设备以及设备的装置愈来愈多,管理设备的人员也不断的增多。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组织机制,从而对机电的管理实现专业化,对煤矿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的提高,保证有专业的人员对机电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管理进行监督负责,使机电设备的运行越来越健康。

煤矿的管理部门应该针对煤矿工作的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设备管理制度、机电设备的包机制度、机电设备的定期维度制度、安全装置定期实验制度以及设备的停电检修挂牌制度等等。对各类煤矿设备建立台账管理,对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应该严格执行,对其中大型设备的技术档案应该保管妥当。

煤矿的管理部门对煤矿的设备以及维护工作认真执行,对其中的设备应该做到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使用以及维修,做到直接责任制、专责制以及对主要设备的包机制度。按照相关的规定,实行专人、专机以及凭上岗证进行工作,对岗位责任制和设备安全的操作规章必须严格的实行,对机电设备中需要实行多班制操作的情况,必须做好设备的交接班工作,对其中的大型设备必须对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2.2 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决策层的素质进行提高

在整个煤矿企业中,煤矿的管理层具有决策和领导的作用,并且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煤矿的管理层必须提高管理的理念,要有创新思维,对管理工作要有主动性。煤矿设备的管理层应该更新视察管理的方式,采用新思维、新方法对煤矿机电安全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管理。应该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继承,并得到创新发展。对企业的发展要采用新概念,采用科学管理观念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这才能使煤矿的机电设备能够为煤矿的生产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3 结束语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因为它涉及到煤矿生产中的很多方面,与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相联系。因此,应该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第8篇: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关键词】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现状问题;策略

我国重要能源产业之一就是煤炭工业。在煤炭工业生产中,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开采中,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加强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对保障整个煤矿生产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认为煤矿电气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电气设备选型问题。当前煤矿电气设备选型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为受不同条件的制约,必须提高对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情况中,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需求。特别是在初期,是各种电器设备最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的时期。

3、电气设备检修不到位问题。大中型煤矿中,广泛应用煤矿的“三大件”,即刮板输送机、采煤机等。这一整套设备的采用,由机械化过渡到自动化。但是,设备长时间超负荷的运行,不少设备过度使用,保养不到位,致使机器报废的周期缩短。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煤矿检修人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解决由于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哪坏修哪的问题。控制好月检、年检工作中,电气设备的检修。据有关数据表明,煤矿机电事故主要原因是,工人操作不当引起的。控制住了在人为因素上的问题,安全隐患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3、电气设备老化问题。由于在煤矿建设初期,不少单位在投入上不足,导致了设备更新换代较慢。再加上设备大部分超负荷运行,出现了老化速度加快现象。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在煤矿设备综合配套能力上,水平较弱,设备比较落后,导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4、维修配件质量问题。当前煤矿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煤矿电气配件生产的企业,大部分是实力有限的小企业。在这些小企业中,生产结构不合理。在产品生产中,管理秩序混乱,对配件要求尺寸没有相关成熟的规范。由于市场自发性的影响。一些小企业为了利益,设备配件时偷工减料。这种情况,影响设备的维修效率,给煤矿电气运行中埋下隐患,影响到煤矿企业整体生产情况。

二、加强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策略

1、加强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电气设备操作和维修是一种特殊岗位。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需要根据设备的运行距离,对工作责任区重新的整合。并且,各项管理指标量化到每人身上。在出勤、电力消耗指标上,采取月检验收制度。相关的职能部门,还应该就设备的维修,采取动态管理的方针。对矿井下的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责任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处罚。

2、加强触电事故的防范。煤矿企业电气设备使用中,触电是其中常见的事故原因。因此,在电气设备与设计、制造中,其都要严格的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同时在人员施工的过程中,采取设置栅栏门隔离的方法,来防止施工人员及设备中,一些带电体进行接触。由于煤矿开采中,工作大多都是在井下实施,因此,设置漏电保护和接地装置,对一些电气设备来说,必不可少。并且,在运行中,较多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对高压电气设备操作时,严格的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使用保安工具,对触电事故进行避免。

3、严格防爆电气设备的检修。防爆电气设备,需要进行恢复性检修的,主要有壳体和部件。维修单位必须有检修许可证。在井下检修维护时,维修人员要熟悉检修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检修,恢复设备的防爆性能。目的是,加强三大保护管理,确保供电安全。电气管理组负责中,对于低压电气设备,和高压配电装置的管理。要对负责漏电保护进行试验检查。对设备中的接地保护测试要更加细心。必须对中央、各机房中,继电保护按照规定进行计算。并报机电部门审核。审核批准后,由技术组进行整定试验。采掘区队负荷变化时,必须提前3天递交申请。当电网及负荷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计算,重新对继电保护进行校验。在电气设备中,对电气开关等,动力型设备的防爆的实施,可以通过隔离外壳实现。外壳要有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即使发生了瓦斯与煤尘爆炸,也不有变形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从间隙所溢出壳外的火焰,已经受到了冷却。壳外的瓦斯就不容易被点燃。在避免爆炸这一工作上,还可以采用,超前切断电源的方法[3]。电气设备在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大量热源,朝前切断电源的办法,使得瓦斯与煤尘爆炸之前,就自行将电源切掉,达到防爆的目的。

4、强化电网漏电故障的合理处理。电网漏电,有集中性漏电和分散性漏电,两种常见情况。由于煤矿开采中,作业环境非常恶劣。在此条件下,对电气设备进行运行,绝缘取了特殊措施,但是漏电事无法避免。特别是,在采区低压附近,电缆会被岩石砸破。造成漏电事故。因此,在日常开采工作中,加大对开采区域内,电力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可能存在事故,以便在工作实施之前,相关检修预防工作就准备充分。

5、避免矿井监控系统的失控。在煤矿企业之中,矿井监控系统,是保证高产、高效重要保障。在煤矿企业中,环境安全监控系统,主要是控制空气中的气体浓度,测试温度、负压数据的。同时,还可以对风窗和风门,这些开停设备进行监控。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有效的实现断电,电闭锁控制等。对于煤矿企业来看,只有矿井监控系统安全运行,煤矿企业才能安全生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必须全程跟踪监管电气设备的使用,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对于防爆和触电漏电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管理制度和监控体系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提高保障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孙鸿志.当前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煤矿安全,2011(1).

第9篇: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一、评价报告的特点

非煤矿山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是依据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专门的评价导则给出的格式和基本内容,在参考矿山企业已经具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和各类设备、设施检测检验报告以及其他有效证件等文件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生产作业现场以及周边环境等各个评价单元提出科学评估,它的特点应该是:(1)具有统一的、固定的篇章结构模式;(2)以国家或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矿山安全规程、设计规范和相关文件为评价依据;(3)以确定的评价范围和评价

内容,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和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生产作业基本条件及其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科学的和有效的安全对策;(4)评价报告以写实和对比的方式,全面而详细描写企业安全生产状况、重大危险源和危险因素存在的方式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

二、评价报告的应用

安全生产现状评价报告作为非煤矿山企业必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文件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重要依据,其地位已经由国家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确定,是基于我国各类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措施等现状考虑,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相应的等级资质和一定的专业技

术能力的中介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是对所服务的非煤矿山企业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2)通过对矿山企业全方位、综合性检查会诊,使企业的管理者系统地掌握本企业所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和管理上的缺陷,从而通过积极整改使企业有效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设备设施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3)现状评价报告是矿山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的、科学依据,它向企业指出排查的重点部位、重要设施和重要环节,使矿山企业进一步明确了风险状况,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整改的依据和方法、验收的程序和技术标准。(4)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可以有效祢补各级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矿山安全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使其所做的各项监察活动和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因此,安全生产现状评价报告成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工会组织实施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三同时”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审查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核发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资料。

三、评价报告内外所存在的问题

1.评价报告中所存在的问题:(1)报告的结论与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生产作业现场实际状况不符;(2)报告的篇幅结

构不合理,无用的内容偏多,甚至有一半左右的内容是抄袭可研报告或者设计资料;(3)报告所采用的图纸和相关资料不齐

全、不规范、不真实、不可用。

2.对评价报告使用问题:(1)矿山企业往往不注重评价报告的质量问题,而只强调报告能否通过审查或备案;(2)一些参与报告评审的专家对于评价报告审查失之过宽,评审过程不严肃,使一些质量低劣的评价报告蒙混过关;(3)中介机构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有的基层安监部门限定矿山企业与某些中介评价服务机构签订评价服务协议;(4)某些安监部门在对矿山企业

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也没有完全做到依据评价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有的放失的跟踪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