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的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学习;执行;方针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 58(2012)09—0402—01
1.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95%的煤矿是地下作业,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变,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顶板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加大导致开采条件更趋复杂,重大动力灾害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差的原因,除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装备不良、科技水平低等因素外,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监察方式不能从政府层面实施有效监管,大量煤矿事故被隐瞒,难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监管的基本机构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下属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煤矿安全监察局,各级监察局的人员编制属中央垂直管理。现有的监察、监督方式仍有许多方面的不足:
(1)在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下,要完成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察任务,目前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配置远远不够。
(2)目前的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动态系统监控
(3)现有的垂直安全监察体系导致大量煤矿事故被隐瞒不报
2.2煤矿开采生产技术落后,特别是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在煤炭开采技术方面,虽然国有重点煤矿与世界煤炭开采技术差距不是很大,甚至一些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综合技术是有差距的。尤其重要的是,在我国数量庞大的乡镇煤矿中,有1/3甚至更多的煤炭是依靠落后工艺方式生产出来的。这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加大从业人员劳动强度,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
在煤矿经营管理上,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个体、集体煤矿基本停留在时期的生产队管理上,国有重点煤矿大部分还在延续上世纪八十年代总承包制,可以说层层承包是大部分煤矿的选择。
2.3煤矿生产过程缺乏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加剧了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率。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以上。同样,煤炭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
我国国有煤矿从业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大都在10-14小时之间,其它煤矿的从业人员工作时间还会更长。长期超时从事高强度的劳作,势必会降低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大了误操作的概率,增加了事故机率。
通过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开展(1)煤矿安全措施的人性化研究;(2)煤矿安全生产设备的可用性研究;(3)煤矿生产重大灾害的预防(警)管理支撑体系研究,开发相关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刻不容缓。
3.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建议
3.1应用信息技术,对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察方式
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的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
3.2应用信息生物识别技术,建立煤矿入井人员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目前的事故报告体制,事故隐瞒不报现象
在各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具有精度高、对使用者侵犯性小、适用人群广等特点,而且由于没有传统意义上隐私权的担心,虹膜识别技术更容易获得用户的接受和青睐。目前在国际上虹膜技术已在各行各业以各种形式推广应用,也给使用者带来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种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这种趋势正在以较快速度递增。因此,通过建立煤矿入井人员检测生物识别技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较好地解决入井人员上下井唯一的识别问题,并使煤矿事故监测可以做到无漏报无隐瞒,有利于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层次,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便可构成如附图所示的国家级煤炭生产人员安全监测多级管理网络系统。
3.3 使煤矿安全检查方式从单纯的外部监察,转变为企业内在素质、观念和能力的提升,实现煤炭生产的本质安全
(1)实行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准入制。
煤炭行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人,实行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的准入制,重点对煤炭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安全观念、最长工作时间、最低薪酬等进行核准监察,是实现煤炭行业生产本质安全的根本措施。
(2)应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生产方式,实现人、机和环境协调。
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综采设备性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其可靠性大大提高,然而综采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却没有带来矿井产量、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同种型号设备的生产效率与国外相比相差较大,这主要是影响采矿系统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环境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作业可靠性没有提高,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改善工作面环境,提高人的作业可靠性对于提高整个综采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另外从设备角度应加强对机器设备的设计管理,显示装置的信号适合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减少因信息传递混乱而引起的人为失误;控制装置要操作简便、省力;显示器、控制器的布局要合理;安全防护装置、人体防护用品要安全可靠;有缺陷的工具要及时修理或更换,实现本质安全生产。
(3)引入新的健康和安全标识、指引体系,推广先进的PDCA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
通过贯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通俗易懂、易于操作、切实执行,将被动管理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性化,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主动参与安全管理过程,从而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4)在煤炭行业引入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
HSE是石油勘探开发论坛组织最早提出,将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建成一个动态管理体系。在煤炭行业引入HSE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制定全国统一的《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实施程序编制指南》,在全行业加强HSE的理念和方法培训,逐步在各个煤矿企业推行HSE标准认证,建立HSE动态管理体系,以人为本,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企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能力,提高工人和管理人员应对安全问题和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促进煤炭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管理策略
1引言
煤矿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是安全管理,有越来越重要的煤矿管理地位。我国在近几年对煤矿的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使很多的煤矿都处在一个生产安全的稳定的状态。但是,在实际的煤矿生产状况来看,仍然有许多不安以及危险的因素,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煤矿的生产,还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威胁。因此可以看出来,对煤矿做好安全监管有很大的意义。
2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逐渐加大对煤炭开采的强度,导致煤炭的开采环境更加复杂,有很多重大的灾害问题会出现在煤炭的开采中。(1)较差的煤矿自然开采环境,较多的安全事故。因为复杂的煤矿所处地域,是较多的自然灾害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出现,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在煤矿开采中的概率出现概率增大,使较大的隐患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出现。(2)我国有较多数量的大中小并存的煤炭矿。煤矿的规模不同其差异性也会有所不同,并且不能够集中生产力。(3)煤矿开采中机械的水平不是很高,其采用的安全技术手段也较为落后,缺少先进的设备能够为其所用。(4)复杂的煤矿员工组成的部分,会造成个人素养的差异较大,煤矿的企业发展步伐不能够使安全的管理制度跟上。总之,在对煤矿安全管理处置的现阶段,较为陈旧的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与手段。在管理上,员工的个人素质、责任意识与经验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无法很好地对煤矿开采中复杂的环境做到很好的处理,也造成了煤矿的安全事故经常会发生。
3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煤矿安全管理模式落后
西方发达国家所代表的较高的工业化程度国家在煤矿的生产运营过程上,有相对先进的煤矿安全管理的管理模式,有较高的效率,主要是因为成熟的安全管理方式,因为市场环境的影响,高新技术的应用在高工业化程度的国家较为广泛,存在非常严格的责任制度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把安全管理在生产环节中融入。但是,在我国对安全管理进行工作的时候,未能取得个体和集体的煤矿安全的管理,煤矿仍然对多年前的管理模式进行沿用。近些年煤炭经济明显增长趋于缓慢,我国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的煤矿企业能一同理论的仍然很少。
3.2安全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对人的因素管理
人的不安全的行为在经过大量的分析得到,有70%以上的高比例的安全事故在煤矿中会发生,并且在对煤矿的开采上,因为现场的工作管理不得当或者是人员违规的操作儿造成多数事故的发生。不能够对开采的人员进行科学、全面的培训;而且我国的行业在市场上常常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煤矿产业为了对成本开支尽可能减少,通常高达12小时的工作时间,下井人员在个体的煤矿上会有更多的工作时长。因为高前度的劳动环境经常发生,使得工作人员对自身的风险意识不够强,违规的操作会因为煤矿的安全事故而造成。
4煤矿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4.1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危险源的在线实时监控
使用传感技术在作业时,对危险源和开采中的数据进行在线收集,中控室及时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收集,实现对煤矿的开采,监控不同的可能会存在的风险,达到自动的报警效果,将目前人工监测的方法进行改进。此外,安全监管和管理信息合在一起可以变为一个大的系统,有利于集中度的对其进行管理,实现对生产设备的监控,将综合在线与实时监控的平台实现。
4.2构建人员管理的电子监控体系
在煤炭企业有安全事故发生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将问题隐瞒。对当前的监管系统来看,监管部门不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所以,应该改变现状安全监管部门常用的方法,强化监督与管理下井人员的人身安全,完善人员的考勤体系,对井中作业人员的信息实时进行了解,避免有不安全的煤矿产业的行为的发生。安全监控井下的作业人员,可以使用RFID技术的安全监控体系。因为不需要人的操作在识别的过程中,所以在复杂的环境的应用。
4.3应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加强对人的管理
使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主要下面的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监控煤矿工作人员的薪资多少、工作时间长短、作业人员是否有安全意识等等,构建出不同的用人制度;对先进的工艺技术的利用,将生产设备、作业环境与作业人员的发展局面实现,对国家职业健康的安全管理严格实施,使得煤矿的管理水平有效的提升;对作业人员的失误进行分析,降低安全事故因为人为因素而发生的概率。
5结语
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不仅会有不良的企业经营的影响,还会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工作人员的安全受到危机。所以要做好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上。对煤炭的安全生产进行加强,不仅需要有效的政府监管,也需要相关的煤矿企业部门以及人员的参与,营造出安全的开采煤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利苹.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7).
[2]王万丽,崔超.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中国煤炭,2018(02).
[关键词]辅助运输;安全管理;管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各级领导和各级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关系群众生命,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各级领导都对安全生产工作有明确的要求,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明确“安全为了发展,安全就是发展”的安全理念,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煤矿安全工作更要慎重,因为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煤矿运输安全尤为重要。以“一通三防”为重点,以运输治乱为龙头,全面抓好煤矿安全工作。这是公司一贯坚持的安全工作方针。煤矿运输在安全方面,不但是薄弱环节,也是危险源。煤矿辅助运输担负着井下除原煤之外的各种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的运输,具有路线多变、运输品种多、车场形式繁多、运输环境较差等特点,比主运输系统复杂得多,一旦辅助运输环节出现问题,不但影响生产,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认真分析制约井下辅助运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将结合某矿的具体情况与笔者的多年实践经验,来谈谈煤矿辅助运输安全管理问题。
1 制约矿井辅助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
煤矿辅助运输的高效设备及运输方式分有轨辅助运输与无轨辅助运输两种。轨道辅助运输以铺设双轨或悬吊单轨为重要特征,采用架线电力、防爆柴油机、蓄电车和钢丝绳为牵引动力;而无轨辅助运输则以胶轮或履带为行走机构,采用防爆柴油机、蓄电池等为牵引动力。制约矿井辅助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运输方式存在缺陷。由于技术及地理条件限制,国内煤矿运输先进设备还没得到广泛推广,设备主要技术性能还不够成熟,加之不少煤矿属于资源整合型矿井,多种原因造成运输巷道断面小,运输路线长、暗斜井多、底板高低起伏大、拐弯半径小等因素限制了胶轮和无级绳等现代化辅助运输设备在煤矿中的应用,使得矿井只能运用调度小绞车有轨运输,形成了井下转载多、运输环节多、系统复杂、效率低的局面。
2)运输体制落后。主要表现为:①运输规划不统一,谁用料谁下料;②运输物料、设备、车辆布置不合理,出现超重、超拉、超宽、超高现象;③没有专门的盘区运输队伍,造成运输巷道拥挤、次序混乱。
3)操作不规范及维护跟不上运输需求。主要表现有:①司机无证开车,行为不规范,技术能力不足,不按规定使用绞车,造成绞车损坏多;②绞车数量庞大,安全监控不全面,处罚力度小,使得维护人员不及时认真地检查和维修,造成绞车出现的各种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严重影响运输。
2 煤矿辅助运输安全管理方案
2.1 优化运输设计
尽量避免轨道线路的竖面出现弯曲。矿车在弯曲的坡道上运行,由于钢丝绳牵引的横向分力作用,易造成矿车掉道。巷道坡道越大,矿车载重越大,越容易掉道,而且钢丝绳磨损严重。因此,在设计轨道时,可以设计成先变平后转弯,以提高运输的稳定性。近年来,该矿技术人员针对运输痼疾集思广益、多方着手、立足于现有装备,在搞好运输安全方面进行了探索,基本杜绝了运输恶性事故,降低了零星事故,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采区主要运输巷道坡道不宜有大的起伏,必要时可以破顶或破底掘岩巷。虽然会影响巷道掘进速度,但减少了后期的运输设备,巷道运输简单,保证了轨道的运输安全。
充分利用已掘巷道煤岩层产状,结合己有的地质资料,合理布置巷道,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回采工作面的长度,将顺槽布置在煤层起伏较小的位置,以降低后期的运输难度。
2.2 采用无极绳运输
为了保证综采支架的运输安全,该矿在一采区安设2部无极绳绞车。实践证明,在采区或工作面巷道直线段采用无极绳运输,是一种较好的运输方式。因为无极绳运输可以直接利
用井下现有的轨道系统,实现不经转载的连续直线运输,尤其适用于长距离、多变坡、大吨位工况的运输。不但减少了设备占用,操作安全性也得到大大提升。在使用无极绳运输时,必须制定严格的检查、检修制度,严禁设备带病运行。在以后的工作面掘进,要将无极绳绞车作为标配,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改进,提高其对各类巷道的适应性,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加强施工质量
轨道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要求进行轨道的铺设,轨道接头的平整度、轨距的偏差应符合标准要求,曲线段设置轨距拉杆,防止轨距变化。向高目标看齐,消灭临时轨道的观念,统一标准,消除杂拌道,淘汰非标道岔。加强监督检查验收,将轨道铺设质量放在与巷道规格质量同等的位置,纳人标准化考核目标,并与工资挂钩。
重视轨道后期维护。新铺设的轨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车,随着枕木下浮煤浮研的逐步压实,会出现水平高低的偏差,复用枕木、道钉失效造成的轨距增大,弯道以及容易掉道(特别是车辆掉道后未及时整道)的地段出现轨距超限等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易发生掉道、翻车,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人员占到井下工人的30 %~45%,由于运输量大,轨道的使用率很高,如果没有严密的检查维护制度,小隐患就会逐步扩大,直至引发大事故。要制定专门的汇报制度,轨道使用人员发现隐患要及时汇报调度室,同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巡查!维护轨道,确保运输的安全。
2.4 安全技术培训
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是搞好辅助运输安全的必由之路。培训要加强针对性,井下职工的文化程度不高,理论知识要少讲、精讲,最好编成职工喜闻乐见的口诀,实践操作方法要多讲、细讲,并收集一些典型事故案例,使他们明白违章违纪的严重后果。总之, 培训绝对不能走过场!要切实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技能,杜绝人为事故。
2.5 合理规定行走路线
从历年辅助运输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事故的受害人多是未直接参加运输的人员。可以说,执行好“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就可以有效减少运输事故的人员伤亡。因此,除了在巷道安设警示信号、对职工加强教育外,必须制定有效措施,以减少轨道运输期间的巷道滞留(包括行走)人员。对在用巷道进行分析轨道运输量大的巷道,除了直接参与运输的人员以外,禁止其他人员进人(行走),不得已要进人的,必须按照由高到低的路线行走(可以了解到是否有车运行)。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全面、正确地分析制约辅助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并实施相应管理方案,辅助运输事故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的。但矿井辅助运输安全管理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安全管理工作丝毫不能有半点松懈,因此需要很好地贯彻执行上级政策、法规,把一些规定、规程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头上,形成干部、工人生安全、人人为安全操心、个个为企业献策的良好风气,创造一个新时代安全、文明、健康的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永平.论煤矿辅助运输与安全[J].科学之友,2013(03).
[2] 魏凯.对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安全运行的一些见解[J].机械管理开发,2014(02).
关键词:行为安全 煤矿 行为分析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072-03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形势严峻,如何有效确保煤矿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纵观现有的研究资料,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煤矿安全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事故的发生离不开“人――机――环境”,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的不安全水平等。煤矿生产活动离不开人的行为,而煤矿事故的发生也与人的行为不当有重大关系。采矿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只有通过工程控制技术和管理监测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煤矿安全,从行为理论的观点出发,关注工人的安全行为能够减少其冒险行为,从而最终减少意外事故和伤害,因为人因失误是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关键性因素。《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分析显示,导致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所占比率,实际上高达97.67%。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煤矿安全中人的因素,有心理学角度、动力学角度、文化建设角度等,分析了煤矿安全中人的行为因素,为研究煤矿安全开拓了思路,为避免煤矿事故探明了方向。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将ABC行为分析法运用到煤矿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并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体系,加深了煤矿安全管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对提高人的可靠性、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为安全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观察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人类行为中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调整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科学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问题,具体包含有个体行为研究(个体行为是行为科学分析研究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基本单元,主要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动机与激励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是由于人们本身内在的需要而产生的,能满足人的需求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励)、群体行为研究(主要探讨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群体的特征、群体的内聚力等)以及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建立在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及在生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总结出人类在生产中行为的规律)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实践中大多研究解决由安全、环境、生活等客观条件所引起的思想问题。
1987年,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学术讨论会上,有关专家提出“要弄通安全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这一问题,把“安全行为科学”列为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一个学科内容。1990年4月出版的《安全知识实用大全》一书,就如何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有关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如需要层次论、强化理论等)、群体动力学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表明行为科学已正式进入我国安全管理领域。而行为安全分析是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内的各种行为因素进行研究,进而掌握员工思想的细微变化,有利于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其他各种不同的安全方案和介入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安全管理模式
行为安全管理(Behevior Based Safety,简称BBS)是建立在行为分析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安全管理,是心理学、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注重员工的积极参与,主要通过增进员工的主动应对能力、提升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发展与员工安全有关的行为的共同作用,来提升安全水平。
在我国的煤矿安全领域中,行为安全管理已有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和运用实践,有的学者运用蚁群聚类算法对煤矿安全中人因事故进行分析,有的从行为分析控制的角度探讨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有的分析煤矿安全行为中的“百猴效应”等。然而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误区,多数煤矿一味地强调无事故目标,在安全考核中“重结果、轻过程,重事故、轻隐患,重处罚、轻有效”,这并不符合行为安全管理的实质,也不利于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在煤矿生产中,行为安全管理应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为基本目的,借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人类行为规律和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等理论,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刺激因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安全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而形成和维系煤矿安全行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人的行为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运营过程中,对于煤矿企业,人员行为更是一个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行为安全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活动之中。为达到煤矿员工行为的系统管理,本文采用如图1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通过进行ABC行为分析,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激励安全行为形成习惯,进而减少人的行为隐患,降低煤矿发生事故的频率。
二、煤矿员工的行为安全管理分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煤矿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规范行为或不安全行为所诱发的。而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是可以管理的。将ABC行为分析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体系的形成。
(一)定义关键行为
煤矿安全中的关键行为主要是指不安全的、危险的,造成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所谓不安全的行为是指已引起事故发生或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人的行为,包括引发事故发生概率较大的行为和在事故中不利于减少损失的行为。而煤矿企业的不安全行为可看作是煤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能造成煤矿事故的,或已经因此而发生煤矿事故的失误行为。
专家和煤矿管理人员需要深入煤矿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总结来定义关键行为,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什么是安全的行为”、“什么是不安全的行为”,从而总结科学、安全的行为经验,指导煤矿生产实践,促进煤矿生产安全。
(二)组织煤矿行为安全管理队伍
在煤矿企业中,应组织成立一支BBS(Behavior Based Safety)队伍,其成员应该由企业的领导、主管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一线生产的班组长以及各个岗位的职工代表等组成。领导的参与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执行,安全管理人员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深入指导煤矿生产,一线工人代表最了解矿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制定安全措施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三)行为观察,收集数据
行为观察和收集数据是行为分析的开始,为安全行为分析提供原始资料和数据。行为观察应贯穿于整个煤矿生产活动,渗透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指出不安全行为,提倡和鼓励安全行为。在观察和积累各个行为资料的过程中,要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有着重点地选择可能对安全产生影响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避免行为观察的繁琐和重复影响行为分析的有效性。
(四)ABC行为分析
所谓ABC分析法是“Activator―Behavior―Consequence”的英文简称。A代表前因,属于刺激或促动因子,它出现在行为之前,促使、激励或鼓励人完成某种行为,鉴于前因总是先于行为的特点,可以用前因来引导行为;B代表行为,是可见的人的一系列由激励或促动因子所导致的可测量动作,包括说话、动作及执行任务等举止行动;C代表结果,是发生在行为之后的并且能改变这些行为在将来再次发生的概率的事件,后果可以转变成前因。前因、行为和后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
在图2中,煤矿企业中的激励或促动因子主要包括编制安全教育手册、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各个岗位操作程序说明以及各种安全警示或强化等。结果则主要指一些奖罚制度,这是目前煤矿常见的一种控制职工行为的手段,结果在对激励进行反馈之后也可以改变和修正激励或促动因子,从而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正、负强化的效果。煤矿安全管理应高度重视前因和结果的双重作用,单一地靠通过结果来决定处罚和奖励对人员行为进行控制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管理方式、工作习惯、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ABC行为分析时,可以描述不安全行为和行为者,确定问题的严重性,并总结这一行为的前因和后果,为设计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五)交流安全行为,反馈信息
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对ABC行为分析的结果进行交流和总结。交流安全行为一是通过系统观察,明确安全行为并鼓励煤矿职工继续保持,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树立榜样;二是指出不安全行为,并认真分析和研究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前因与后果。同时,相关责任部门应该编制安全行为研究报告,及时将ABC行为分析结果向BBS队伍、各级领导和煤矿所有员工反映,以便提出警示并及时作出积极的对策。
(六)校正不安全行为
对于煤矿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及时予以校正。BBS队伍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对现行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不安全行为者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通常新的方案需要通过煤矿生产实际操作的验证,这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总结,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
(七)员工行为的转变
通过循环的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不断对煤矿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安全行为进行鼓励,从而不断完善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个环节的安全操作行为,让员工的行为依次经历意识、行为、习惯、潜意识的发展和转变,直至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基于行为分析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随着煤炭生产的现代化和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系统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从煤矿的整体出发,把重点放在危险源的控制上,实行全员、全面、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单调作业因素、重视程度不够、操作不熟练等等。行为安全管理着眼于对人的行为的有效管理,因此,为促进煤矿生产系统更加安全、和谐,煤矿企业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和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煤矿企业实行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一位员工的脑中,如晋煤集团寺河矿所实行的“五个一”安全培训工作,该方法的实行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安全培训能够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其工作岗位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源、危险程度、预兆、防范措施、自救常识等,促使员工安全地遵章守纪地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
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可实施结对、帮促制度。一名管理人员对一个班组或一个岗位进行结对,从班组管理到现场作业,帮助其监控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分析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制定消除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班组灵活参加BBS队伍,形成从上到下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循环网络。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安全生产行为通过长期的积累,即可产生“百猴效应”,进而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发展和提高。
(二)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中应加强技术和人员的现场管理。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定期的视察生产一线的情况,实时掌握掘进环境、顶板岩质等的变化,对技术措施、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并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对各种安全设备、仪器、仪表进行检测检验,定期对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做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尽量消除会对员工操作产生影响的一切不利因素。现场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员工操作实时监督和纠正,把隐患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员工在工作中相互观察,相互分析,通过反馈调整个体行为或向组织反映对管理制度、方法的意见,使组织及时调整制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强化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制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各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各个工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分层管理、层层落实。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规范和约束现场作业行为,强化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同时,制定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生产运作和安全管理的考核办法,促进通风、巷道、运输、洗选等各个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到位。实行生产任务、管理绩效的逐项分解量化考核。对生产一线的职工中可开展定期考评,将职工的业务素质、日常工作表现与评定结果挂钩,激发职工创优争先、奋发向上的热情,进一步调动职工主动提升安全意识的积极性。
煤矿企业要重视激励方法的应用,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并不断完善奖惩机制。本文主要强调煤矿采用一些基于行为控制的创新性的激励手段,即行为控制型和行为改造型的激励方法,通过研究环境、管理等刺激或促动因子,及时采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手段,以实现员工行为的转变。如有的煤矿以违章积分的手段代替罚款,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有的煤矿制定执行了安全处罚行政复议制度,使被处罚方有了申辩的权利,体现了全体员工在安全管理上的平等性,(下转第75页)(上接第73页)在复议过程中,当事双方得到了互动学习,有效避免了类似行为的重复发生。
(四)塑造新型的煤矿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是组织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安全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煤矿安全行为也离不开安全文化,煤矿企业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有利于安全行为的形成和发扬,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煤矿企业应结合从个体、群体的不同情况营造煤矿相应的安全文化,从而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及组织行为实行安全综合控制和利用,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四、结论
行为科学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将行为安全分析和管理引入到煤矿安全领域,是煤矿安全管理手段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将行为安全管理模式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从BBS的管理理念、分析方法入手,通过对煤矿员工行为实行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实现员工工作状态的提升和煤矿安全管理的优化。在我国煤矿规模日益壮大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煤矿企业中的行为分析和管理,对有效减少煤矿事故,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提高煤矿安全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捷帆,李文俊.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百度百科.行为科学[EB/OL].baike.省略/view/57757.htm
3.黄文达.行为安全模式[C].第九届京粤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深圳),2005
4.曹佐勇.基于“百猴效应”的煤矿安全行为模式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7)
5.陈宝智.安全原理(第2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6.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何刚,张国枢等.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行为影响因子系统动力学(SD)仿真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9)
8.王应德,李丰军等.对煤矿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2007(3)
9.马小平,金珠.蚁群聚类算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人因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9(5)
10.王翰锋,张彬.基于行为控制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8(4)
11.诸葛福民,周刚等.人安全行为的构成模式理论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9(1)
12.程,王以群等.人误模式与原因因素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
13.陈红.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采煤技术 煤矿 安全管理 认识
1 采煤技术现状和发展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当中都离不开煤矿,比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厂,部分电厂需要煤矿当做原料。社会对于煤矿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依旧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然而进行采煤存在相当的危险性,其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要求必须配备相应的设备,不断的提高采煤技术,同时促进安全生产。面对社会需求的扩大,其中利润也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或者商人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让工人承担超负荷的工作,并且缺乏安全管理。这些都决定了提高采煤技术,以及进行安全管理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足 要进一步的提高采煤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在充足的资金基础之上。然而目前部分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和成本的考虑,在技术和安全之上的投入不足。针对一些较为落后和老旧的设备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也没有及时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而导致采煤技术落后且设备和安全设施不足,最终影响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部分企业即便已经认识到采煤技术的重要性,和安全管理的关键地位,然而所制定的措施大部分没有落实到实处,或者效果不佳。
2.2 缺乏安全生产纪律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良好的安全生产纪律直接影响生产秩序。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并不重视安全生产纪律的制定,这也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展开,进而无法保障企业有序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比如在一些企业当中,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等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安全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即便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纪律,在执行当中也流于表面化,没有落到实处,无法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
2.3 缺乏事故责任机制 当发生煤矿事故之时,往往出现推卸责任或者无人负责的情况,而这样的现象最主要还是由于事故责任机制的缺乏。在国家方面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十分关注和重视的,并且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在实际情况当中,部分企业利益为上的观点,不顾国家相关规定,轻视安全重视利益,通过违章违法的操作进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工作当中没有严格落实责任制,一旦发生事故就很难明确责任,找不到负责人,最终对工作人员造成生命威胁和企业的经济损失。
2.4 员工综合素质低下,安全教育不足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所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当中有大部分来源于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在煤矿行业当中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大多综合素质低下,安全意识不足、专业技能不娴熟等,这也不同程度的留下安全隐患。而基层管理人员大部分来源于一线,这些人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然而却不具有专业的管理素养,安全意识不高、管理水平低下。中高层的管理者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工作欠缺,管理效果不佳。加之企业在日常的培训当中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少,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进一步的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3 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就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进而提高采煤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第一,优化开采方案的设计。在进行开采工作之前首先应该做好方案的设计工作,在设计当中必须包含了采煤工作的有关方面,比如设备选择、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方面。同时综合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企业经济效益等问题。这就要求在保障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基础之上,要尽力简化巷道布置,并且尽力降低成本。对于采煤技术的设计和安全管理要求、措施等,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规定进行,保障最终的方案最优,科学合理。第二,排除隐患,保障安全生产。煤矿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要注意瓦斯、顶板等的影响。进一步的完善事故监测机制和手段,提高采煤技术和落实安全措施。第三,建立一通三防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划分职权,提高责任心,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管理通风技术,做好防尘工作,定期维护通风系统。第四,及时的引进先进技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的对老旧和落后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优化采煤工艺,改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疲惫操作。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在运用新技术、工艺、设备等必须要充分结合采矿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不断的提高采煤技术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企业在采煤当中并没有注意要不断地提高采煤技术,同时进行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这就要求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则规范提高技术要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地提高员工素质、加大投入等,从而提高采矿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铖.关于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23:22.
[2]连海涛.关于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的几点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82.
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一项社会性问题,关系到煤矿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传统的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弊端,必须积极改革传统方法,创建全新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关键词:
精细化;自主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传统的煤矿安全管理存在局限性,通常只局限于表面的管理,未能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没有对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进行精细化划分,实际的安全管理中也缺少执行力,安全管理自主性不高,导致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安全问题频发,极大地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安全事故问题,为煤矿企业以及人民群众带来巨大损失,有必要重新改革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采用精细化、自主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1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1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安全隐患排查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大前提,然而,当前的很多煤矿企业却依然缺少积极的安全排查意识,安全排查工作落实不到位,将重要且关键的工作流于形式化,为日后的煤矿开采埋下隐患,使得安全故障问题频繁出现。
1.2安全管理工作粗放化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来说,其管理工作应该落实到方方面面,从矿层顶板、机电装置,到瓦斯管理,再到火灾防范等,都必须积极落实。然而,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却相对粗放化、简略化,不仅没能细化安全管理,没能针对每一个环节采取安全管理措施,一些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也不到位。煤矿企业往往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减少资金支出,而无视一些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盲目开展生产,必然为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埋下祸根。
2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
2.1精细化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执行理念所谓的精细化管理简单说就是利用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控制安全生产中的隐患因素和事故发生概率,以此来维护煤矿安全生产。具体涵盖以下方面内容:第一,人性化管理。把人的安全置于首位,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就是围绕人的安全管理,这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与核心所在,利用精细化管理方法来保护工作人员、维护煤矿工作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精细化安全管理的积极意义。第二,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形成一定的量化标准,借助煤矿生产的相关数据、信息等来强化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效益。第三,协调化管理。实际的煤矿生产工作中,会牵涉到资金、信息、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必须加强对这些生产因素的统筹、协调与分配,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达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在安全前提下获得最优管理效果。
2.2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首先要创建一个精细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来明确煤矿整个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隐患问题,以及相关安全标准等,利用隐患问题、安全标准来指导、约束并监督煤矿生产。第一,积极教育、培训煤矿生产人员。必须加大对煤矿职工的培养力度,实行规范操作,防止由于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不到位、操作技术不合格等导致隐患问题的出现。第二,重视煤矿生产条件的安全检查与监督。对一切同瓦斯、粉尘、火源等相关的因素进行一一排查,按照规定的安全标准进行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为煤矿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2.3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系统从当前来看,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频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部门之间没能积极履行自身安全管理职责,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安全事故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与解决,或者一些职位、部门之间的工作出现了交叉、交替现象,没能形成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划分。在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下,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必须形成细致、清晰、完善的安全职责划分,创建一套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职责系统,系统内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和任务,将安全生产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个人,以此来防范安全隐患的出现,有效控制事故问题的发生,即使出现隐患危机时,也能够根据问题的类型找寻对应的职责人员和岗位,从而促进问题的高效解决与处理。
2.4积极组织煤矿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煤矿企业要做好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必须让全体工作人员形成积极的安全管理意识,自觉配合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企业高层负责人必须加大对精细化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将精细化安全管理理念融入自身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发展中,切实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在思想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根据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展开有秩序、有规则、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其中重点要加强对一线矿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对于煤矿技术性工作者,要加强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等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他们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能够切实遵照相关安全规范展开操作。同时,也要强化安全知识的传授,让全体煤矿工作人员都能掌握安全防范知识,遇到困难时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安全知识防范危险,控制事故的影响范围。此外,精细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一套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的约束,煤矿企业要积极利用这套考核制度来监督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通过设置合理的奖惩方案和制度来积极有效地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以此形成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约束和监督。
3总结
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要、责任重大,它关系到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关系到煤矿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传统的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弊端,必须积极改革,创建全新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采用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将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煤矿生产安全,才能维护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陶化冶.美国煤矿安全与健康状况对我国煤矿安全与健康的启迪[J].煤矿安全,2006,8.
[2]韩宏伟,等.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主几点建议[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6.
[3]张红鸽.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
[4]魏永强,李海伟.煤矿安全科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煤炭,2005,11.
[关键词]煤矿机电 安全管理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075-01
一、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如何管理及使用好煤矿机电设备,是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抓机电就是抓生产,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的非常关键的一点,同时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及方法,是做好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机电管理工作的基础,可以充分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率,从而缩小因故障停机时间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确保生产的安全有序运行。
1、对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上,没有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标准作为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来抓,存在着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工作作风松懈,这是直接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无法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在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反应出了部分的煤矿管理层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在认识上面存在误区,这也是引起煤矿机电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2、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较低。在部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中,没有按照管理制度来进行对照,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达标规划,而是对工作敷衍凑合,根据经验进行工作。在认识上面存在问题,没有牢固的树立安全第一,质量长存的管理观念,从而导致了工作任务的松懈,甚至忽略了安全管理标准。例如部分管理人员为了赶工作进度,进行超计划及违章指挥,人为的对机电设备安全保护设备进行屏蔽操作,修改其安全保护参数,也没有按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标准进行严格的操作,从而对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的安全隐患。
3、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检修工作没有做到位,未进行严抓、狠抓,设备的包机制、完好率等基础性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仅仅进行临时的处理,待检修班来了之后才进行检修,没有对班内的设备卫生进行及时的处理,既没有搞好质量标准化,同时增加了检修个工作量,对闲置的机电设备没有进行及时的入库检修等工作。这些内容都是煤矿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
4、煤矿机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在我矿生产作业中,例如:我矿虽已淘汰了煤电钻,油侵变压器等要求淘汰的设备,但仅高压开关就有BGP9L――6AK、PBG45――6Y等多种不同产地、不同型号的设备,这给零配件的配备和维修带来了困难,造成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
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要求
煤矿设备是煤矿生产作业的基础,随着目前设备自动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好坏对煤矿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市场需求以及保证煤矿产品的质量方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可以实施煤矿设备的动态管理方式。所谓煤矿机电设备的动态管理,就是指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现场的跟踪、控制及监测,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不断变化的设备参数进行统计综合分析,以此来判断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其主要的工作要求有如下几点:
1、对设备进行添加详细的技术参数档案,实现设备台帐的动态管理模式,系统也将同时生成设备的动态台帐,从而实现设备的统一管理;
2、建立并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各种检修、维护计划的编制以及命令的下达;
3、对机电设备的检修过程实施动态的掌握,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实现设备检修流程控制,对设备的检修时间及质量等控制,实现设备高效运行;
4、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要自动完成设备故障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处理。并同时对应每台设备,形成设备检修信息资源库;
5、系统根据每台设备的动态记录,自动的生成该设备从购置到报废的全部历史信息,实现对设备的动态掌控;
6、建立机电设备的电子动态查阅档案系统,从而方便技术维护人员的管理使用及技术人员的查阅。
三、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使该设备处于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下,从而保证煤矿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及设施装置越来越多,设备管理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首先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从而实现专业化的设备管理,进一步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使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有专人负责检查监督,使机电设备的运行步向健康、稳定发展。
(1)煤矿管理部门要制制定并完善出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使用检验制度、机电设备包机制度、机电设备定期维护制度、安全装置定期实验制度以及设备的停电检修挂牌制度等。建立起各类煤矿设备的台帐管理,并同时严格的执行各类规章制度,对部分大型的设备的技术档案等要进行妥善的保管。
(2)煤矿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设备使用及维护相结合的原则,要建立设备专人使用、管理、维护并负责设备的安全,落实直接责任制同时采取专责制以及主要设备的包机制。按规定做好专人、专机、凭证上岗规范操作,并严格的执行岗位责任制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对需要进行多班制操作的机电设备,要做好设备的交接班制度,对部分大型的设备要做好运行记录。
(3)建立完善大型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验收管理制度。首先,在煤矿井下防爆设备下井之前,要对设备的“产品生产合格证”及“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识”等进行核实,并同时对其性能进行监测,带验收合格之后方可批准下井安装。其次,对煤矿用防爆设备的运行、维护及修理等操作,必须符合防暴设备性能的各类技术要求。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有缺陷的防爆类设备产品,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或者更换,严禁继续使用。最后,在对煤矿防爆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时,要严格的按照《煤矿电气性能检查细则》的规定认真执行。
2、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决策层的素质
煤矿企业管理层在整个煤矿企业中起到领导与决策的作用,同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煤矿设备管理部门应具备创新思维及先进挂历理念,实现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煤矿设备管理部门要学习先进的视察过管理方法,用新的理念去管理机电设备安全中出现的新困难、新问题。同时要勇于突破传统,在实践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利用新的思想观念去看待企业的发展,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及科学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使煤矿机电设备更好的为煤矿生产服务,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到工作的一线,亲临现场,从而获得设备的第一首运行资料,同时要善于发现及把握问题发展的方向及趋势,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将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责任标准化精细化执行力
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力度,但煤矿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纵观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煤矿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违规生产与违规操作等造成的,因此必须要进行煤矿的安全管理创新,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1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矿井灾害科学水平,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防止事故发生、职业病和环境灾害,避免各种损失,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作用,提高安全投入效益,推动矿井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2 煤矿安全管理的内容
2.1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纵向专业管理、横向各职能部门管理以及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安全技术措施体系,安全宣传及安全技术教育体系,应急与救灾救援体系,事故统计、报告与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安全生产发生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技术、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评价和管理,进行安全技术经费管理。
2.2 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
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主要指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包括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现与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检验和维修管理,物质流的安全管理,环境安全化的保证,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性的动态评价与控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监督等。
2.3 安全信息化工作
安全信息化工作包括对国际国内安全信息、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信息、本企业内安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传输、反馈,安全信息运转速度的提高,安全信息作用的充分发挥等方面,以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安全生产自动化、科学化、动态化。
安全管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现代安全管理主要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系统化、整体化、横向综合化,运用新科技和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强调要素(法规、机构、队伍、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管理,办法是完善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工作以完善系统,“事前”为主。
3 创新煤矿安全管理
3.1 安全管理责任制具体到人
安全管理责任制具体到人,符合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的原理,管理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就是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煤矿安全责任制是煤矿职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职工是否尽责的准绳。不管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职工都应该有各自的岗位责任分工,煤矿企业内部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煤矿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不管多么完善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到位的话,就等同虚设。因此说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应该建立一套完善和严格的监督机制,由各个部门和职工共同组成监督网络,形成互相监督机制,管理人员监督职工,职工也能监督管理人员,这样就能使煤矿层层有检查,处处有人管,、员工监督管理人员,使煤矿层层有检查,处处有人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制。实践证明只要严管理,就一定能抓好安全生产。
3.2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种设施、设备完好可靠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标准,它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炭行业在多年的质量标准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发展完善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是煤矿安全管理两项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保障。因此应该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煤矿的基础工程来抓,从现场管理入手,把此项活动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不断地提高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水平,最终形成“人人被考核、处处有规范、事事有标准”的管理新格局,并根据工种和岗位责任制制定操作性强的“岗位操作标准”。
3.3 精细化管理
煤矿开展精细化管理,应该结合煤矿的生产实际,组建经营管理考核小组,广泛开展经营管理调研活动,采取“看、问、听、谈”的办法,征求管理层和基层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煤矿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及各单位考核标准,要把“精”和“细”两字切实融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精,就是要把握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精髓,注重实质,不搞形式,精心对待每一项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做到精确、追求精致、打造精品; 细,就是注重细节、细小、细微、细致,从小事做起。
4 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的方法来实施管理,并根据煤矿井下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2]祁有红.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关键词 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104-02
0引言
近年来,从我国的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有35%是由于机电故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之保障。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煤炭机电设备占总成本开支的40%,而由机电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占35%。因而,加强煤炭机电设备管理,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是现阶段所有煤矿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机电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素,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安全是指通过管理把设备、人与环境进行协调运作,对生产过程中存在隐患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范。机电设备安全是煤炭企业正常生产的技术保障与物质基础,加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必须标本兼治,是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其次,煤矿机电的安全,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企业改革、发展之基础。煤矿井下排水、供电、通风等大型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矿井安全失去保障,可能出现重大煤矿事故。从全国矿难事故原因中发现,由电火花引发的煤尘与瓦斯爆炸占40%,由机电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占80%。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机电设备的安全状况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加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之关键,是消除隐患的重要途径。
最后,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煤矿生产环境条件恶劣,煤尘、通风、垮落、潮湿等因素都是设备运行的不利因素,严重威胁煤矿的生产安全。同时机电设备的配件种类繁多,生产区域覆盖广泛,对机电设备检查,维修造成很大的困难。由于煤矿生产的动态性与特殊性,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必须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2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科技化发展,大量的新设备与新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同时加大了设备安全管理的难度。由于煤矿企业生产环境的复杂性,机电设备的先进性,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安全防护、保护装置。由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设备现场保护装置,引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的缺少机电安全防护设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之需要,部分设备缺少电控系统和制动装置。更有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实行超负荷的运转,机电设备超负荷产生过热、老化等现象,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管理者缺乏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事故出于思想意识,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对小问题的忽视而造成的大事故屡见不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赔偿,重则封矿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但是生产的安全管理,也包括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大数多企业都把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做摆设应付检查,失去应有的作用;
3)缺乏完善的管理、检修制度。在调查中发现煤矿企业每年虽然在机电设备上投放大量的资金增加新的设备,但是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检修与维护制度。机电设备做为一种使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检修、维护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现阶段的大多企业,为节约成本,从人员配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欠缺,导致整个机电设备系统只用不修,出现线路老化,设备老化,机电设备本身的设计缺陷等原因而导致机电安全事故;
4)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除了完善的安全检修制度,还需设置监督管理体系。对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制度执行情况,设备维修情况,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等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目前我国的煤矿监督体系还不健全,监查手段与技术落后,对新设备,新技术知识缺乏了解,监督工作多走于形式,工作中主观意识严重,缺乏客观公正的思想意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煤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如何做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管理素质是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不但有高的文化素养,还有高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才能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随着科技化发展脚步的加快,煤矿企业大量引进先进机电设备,需要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保养常识、维修技能等进行全面的培训,进而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才能保障机电设备正常运行;
2)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维护管理制度。在煤矿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要不断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健全《机电安全维护制度》、《机电安全巡检制度》等,实行岗位责任制定岗定责。严格检查新进设备质量,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针对不同的机电设备制定不同的管理维护计划,对突况要制定应急预案,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把事故率降到
最低;
3)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离不开配套的信息技术管理,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机电设备也要加快信息化发展,通过机电设备安装信息化的保护设置,对机电故障进行及时的报警,能有效排除隐患。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把设备检查、维修等信息及时整理并存档,上传到信息共享平台,为决策提供实践依据;
4)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监督体制的构建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的效性,对机电设备的巡检与维护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把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有效结合,能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责任心,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 结论
总之,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永恒不变的宗旨,是煤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劳动者生命财产的重要手段,安全管理贯穿煤矿生产的全过程,排除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是每个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企业发展之根本。
参考文献
[1]胡学斌.浅谈矿山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2(10):189-190.
[2]魏涛.矿山生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对策[J].企业导报,2010(6):80-81.
[3]田应雄.浅析矿山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5):46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