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摊经济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低碳建筑;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1.1低碳技术水平低
“低碳技术”(low-carbontechnology)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是指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手段,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为目的,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目前,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就是国家整体科技水平比较落后,在关键的核心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为巨大。
以风能技术为例,20世纪末,风电机组主流规格在欧洲是750kW,在美国是500kW。进入21世纪,世界的主流机型已经达到了1.5MW以上,最近德国在北海建设的近海风场,总功率在100万kW,单击功率为5MW,而我国的主流机组依旧停留在1.5MW水平上,也就是说我国的风力机整体产品功率等级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10年左右的差距。
1.2促进技术扩散与应用的机制不足
低碳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在于核心的技术是否可以攻关,更重要的是低碳技术是否得到很好的扩散与应用。西方发达国家均已采取了多种措施发展低碳建筑,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注重低碳技术的扩散与应用,争相占领低碳科技的制高点,以便形成竞争优势,以抢占产业先机。以欧盟为例,欧盟于2007年,通过了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其目的在于促进新的低碳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据估计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内,欧盟将投入总量达到530亿欧元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并明确指出要鼓励“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的推广,促进欧盟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低碳建筑资金问题短缺
与传统的建筑业不同,低碳建筑业属于高新科技产业,因此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但是其回报周期比较长,市场风险巨大,这使得低碳建筑企业的融资十分困难。首先在我国的低碳建筑项目的经费筹集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和少量的国际援助,使得低碳技术的研发经费捉襟见肘;其次,由于发展低碳建筑技术,企业需要面对巨大的风险,但是我国的低碳建筑市场缺乏融资能力,由于银行没有为低碳建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动力,使得企业的贷款越发艰难;最后,虽然围绕低碳经济的碳交易与碳金融机制有利于为低碳建筑资金提供支持,但我国碳交易与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围绕着低碳建筑发展的金融体系远没有完善。
1.4国家激励政策体系不完善与低碳建筑制度的缺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依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低碳建筑发展政策体系,缺乏实质性的政策激励,促使建筑企业的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以美国为例,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均采取了强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先后出台了《公共事业管制政策法》、《大气清洁法修正案》、《能源政策法》等一系列强制性法案,同时采取减税、生产和投资补贴、电价优惠和绿色电价等激励措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价格,以激励低碳建筑的发展。同时,我国的围绕低碳建筑发展的制度设计依然缺失。尽管中国是最早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但是相关的各项法律还没有实现以低碳社会建设为中心的有效整合,围绕低碳建筑的监督、处罚机制还没有完善,这是制约我国建筑业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之一。以监督机制为例,目前我国还缺乏对建筑过程中的能耗及碳排放的监测系统;而在处罚机制中,我国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完备的处罚办法,缺少法律的支持,促使了企业一定程度上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1.5社会参与意识薄弱
虽然现阶段我国人民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低碳建筑来讲,其概念尚未得到普及,社会各界对低碳建筑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够深入和全面,低碳建筑的意识淡薄。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对低碳环保的意识及参与程度还比较低,参与的主动性差,仍然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阻碍了低碳建筑在我国的深入发展。
2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低碳建筑的现状与阻碍因素分析,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本文总结我国的低碳建筑发展应当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加大低碳技术的投入,促使建筑业结构调整
低碳建筑的发展必须以低碳科技创新为起点,而低碳技术的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而这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融资是不可能实现的,国家应当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并加大政府扶助力度,力求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为低碳建筑发展提供动力。在发达国家,高新科技的研发费用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通常很高,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研发费用的投入平均高达近3%,而2000—2005年,我国的研发费用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0%、0.95%、1.07%、1.13%、1.23%、1.34%,因此政府必须扭转对低碳技术的轻视态度,以低碳技术带动建筑业结构的升级。建筑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低碳技术的研发,促进建筑业向“绿色环保型建筑”和“节能省地型建筑”转型,从而提升建筑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2.2重点研究低碳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制定低碳建筑标准
在加大低碳技术的投入同时,也要注重低碳技术的建筑领域扩散。集中力量发展建筑发展相关核心技术,如太阳能技术、小型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系统等。从我国目前的减排效果来看,现行技术对降低碳排放并未发挥优势,也就是说,科技的扩散作用还没有真正体现。因此,先进低碳技术的扩散与应用将使得我国建筑业摆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现状,是发展低碳建筑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动态监测系统,制定低碳建筑的排放标准,碳建筑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低碳建筑的评价标准的出台,可为低碳建筑的认证和建筑碳排放的评价奠定基础,将有利于控制建筑开发过程中的高排放,实现低碳减排。
2.3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拓宽低碳建筑的融资方式
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的做法是国际环保机制的主流。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排污权交易一方面可为碳减排其带来可观的资本流入,另一方面可帮助其建立减排基础,以便在今后长期的发展中更好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碳金融的发展,将决定着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成败。发展碳金融不仅会降低减排的成本,减缓碳风险,也是我国向低碳经济建筑转型的重要工具。碳金融的发展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还需要银行、保险机构以及投资者的不懈努力,唯其如此,才能使碳金融市场真正为低碳建筑发展提供支持。
2.4健全政府激励政策体系,提供低碳建筑制度
保障低碳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健全的激励政策体系可以为低碳建筑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激励低碳建筑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取鼓励性和限制性并存的策略,促使建筑企业可以积极的参与到低碳建设中来。同时,与发达国家完备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相比,我国的制度建设体系依然很不完善,不仅制度的安排还不够全面细致,其执行力与执行效果也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无法从制度层面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因此,如何为低碳建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将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3总结
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的低碳建筑才刚刚起步,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依然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阻碍,但不可否认,我国低碳建筑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阶段。在全球气候变化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发展低碳建筑具有重要性、必要性与迫切性,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报告200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自2003年英国首度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环保的经营发展理念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利用更少的能源,减轻污染,实现绿色经济发展路径,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在低碳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对金融需求进行集中处理,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
一、金融低碳经济发展项目运行现状分析
(一)政府支持下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
1.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着力提升领导水平地方政府在建立相关管理条款的过程中,针对节能降耗专门设置相应的指挥部,深度贯落实协调机制,确保节能项目在领导水平同步提升的同时,实现有效的传递。例如,山东省菏泽地方政府还针对低碳经济结构下发了相应文件,为《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书》。
2.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着力提升考核力度地区在处理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的过程中,也能针对具体问题建构有效的评比机制,确保管控结构和管理层级之间能建立有效的系统化管理模型,实现节能考核项目的有序运行,提升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相关政府以及企业节能考核体系的完整度,切实维护节能减排项目的有序运行,从而积极推进各种低碳项目的落实情况。
3.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着力完善结构要求地方政府在运行低碳环保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身对于低碳经济结构的认知程度,也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规划,确保管控层级结构和管理要求的有效性,进一步升级管控模型的实效性,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改造项目的有效性,也要集中完善技改项目,投资结构以及新产品开发项目都要有序推进,从而确保整体运维操作结构贴合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经济条件。
(二)金融机构支持下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
在金融机构建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的过程中,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其进行集中探讨。一方面,要集中强化低碳金融管理制度,确保管控层级结构和相关激励约束机制能发挥其实际作用,并且进一步践行环保要求,将环境保护项目落实在信贷资金机制的全过程,建构动态化的管控层级结构以及监测机制,保证分析项目能贴合实际需求,实现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低碳带框的绿色通道,确保经济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和综合维护。
(三)人民银行支持下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
人民银行要针对具体问题建构切实有效的项目管控层级结构,进一步及时出台指导意见,并且要针对具体问题集中强化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协作关系,确保利用不同组织形式和金融结构的有效融合,集中搭建长期稳定的交流平台。
二、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一)市场发展结构滞后
在低碳经济结构运行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低碳市场和经济结构的监理水平,要从管控要求和管理层级模型进行集中处理,而在2008年到2015年,我国一些一线城市都已经和能源交易机构建立相应的合作,并且和国际一些大型交易机构建立了互动平台。但是,多数交易平台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缺乏对实际运行项目的维护和监督管控力度,碳交易项目缺乏实质性效果,截至2010年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的CDM项目仅为2300个,加之交易市场内部节能减排项目的运作结构和服务项目较为分散。
(二)市场参与积极性滞后
一些企业在参与低碳经济项目时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积极性不符合实际需求,且金融机构不能对相关项目进行集中处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结构中,中介机构发展机制并不健全,相应的中介也只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并不能有效消化大规模的项目运行结构,金融项目分析机制和交易风险也较为明显。
(三)市场服务结构发展滞后
市场对于低碳金融信贷产品创新以及项目运作模式的认知较为落后,整体风险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也不能有效得到落实,在经验借鉴方面也相对滞后,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集中升级管控项目的研发和推行机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碳金融的快速发展进程。
(四)社会法规体系发展滞后
在对低碳经济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相关法规体系较为落后,体系发展模型和审理管理机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整体政策约束和激励作用实际效果也并不大,整体社会法规体系发展模型相对滞后。
三、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对策分析
(一)集中完善低碳化市场体系
在建构市场化低碳运行模式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需求,建构更加完整的系统化管理机制和管控运行模型,确保交易平台行之有效,且整体管控层级结构和管理要求能贴合实际需求。第一,要结合市场需求建构国内统一的项目交易平台,制定统筹管控的交易标准,结合标准建构有效的交易行为,并且集中整合地方易机构的运行功能,切实维护机制和运行机构的整体功能,确保从根本上建构更加多元化、更加多层次的项目处理机制和管控平台,切实维护整体运行模型之间的完整度。第二,要结合实际交易市场,集中完善市场内部的交易市场,建构更加积极的运行模型,充分贴合国际碳交易项目和定价规律,确保能从综合发展的角度对交易机制进行集中审定,只有积极探索交易制度,才能在建立合理化交易价格的同时,切实维护价格杠杆的配置环境,保证资源结构的有序推进。第三,要和国际接轨,建构更加贴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项目运行交易原则,集中培养能与国际市场交易的项目能力,确保积极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践行国际货币篮子的发展要求。
(二)集中优化社会大众的低碳认知
要想提升大众对于低碳的认知,就要从思想意识和理念层面提升管控效,利用座谈会、电视讲座以及银行信贷财经人员的专题培训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大众对于低碳的认知。要提升全社会对于低碳产业的认知水平,积极转变发展思维,集中强化不同管控结构和管理项目对于低碳项目处理能力。另外,在实际管理结构建立过程中,要借助人民银行,将其作为基本的信托基础,建构更加贴合于市场需求的企业碳排放以及环境违法数据库,确保管理明细能被大众认知,且整体管理目标和管理层级结构能贴合实际需求,保证能进一步敦促企业建立环保认知,从外延发展逐渐转变为内涵发展,实现GDP的优化增长,集中提升企业发展的水平和效果。
(三)集中创新低碳服务模式
相关部门在建构低碳管控模型的过程中,要对服务模式进行集中处理,确保管控模型和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在实际管理模型建立过程中,金融机构要集中把握信贷项目的运行方向,确保对低碳行业进行重点支持,切实维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整体经济结构贴合实际需求,也要对相关运行层级进行进一步引导,从而有效运行管控要求和管理目标性。另外,在碳排放项目处理层级结构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探索,利用多元化项目发展措施推广整体管控要求[6]。例如,相关金融机构能利用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形式推进整体项目良性运行,并且保证资金运行结构相对稳定,整体运行模型能在服务领域内发挥其本身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提升国内中介机构的服务和交易能力,从本质上优化低碳经济结构的良性发展水平。
(四)集中完善相关法规条款
在低碳经济结构运行和发展进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管控,确保管理模型和管理要求贴合实际市场发展诉求,也要建构更加有效的法规条款,确保管理模型和管理层级结构之间的关系符合发展需求,保证各项操作措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地方政府要建立低碳经济的扶持力度,确保基金结构能有效推广民间低碳经济运行模式,促进清洁能源以及消费技术契合市场实际需求。总之,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要积极落实法规项目和配套系统,提升措施管控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落实节能降耗项目的发展目标。
作者:石磊 郑妍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晓娟.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18(01):57-61.
[2]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等.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一般机理与多维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3,29(12):39-43.
[3]郭福春,潘锡泉.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4,15(10):12-19,127.
[4]赵蕾,马丽斌.河北省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30(03):30-34.
[5]郭福春,潘锡泉.金融支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J].浙江学刊,2014,15(05):189-195.
【关键词】房地产经纪;金融体系;发展趋势
0.引言
自20世纪70、80年代中国重视经济发展以来,房地产也以同样的速度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上海为代表的中部,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南方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需要房地产金融的支持,可是近年来我国金融对房地产的力度却有所下降。房地产发展与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必须着力于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1.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1问题
1.1.1泡沫成分收缩,市场价格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
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的一种,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的情况[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2013年5月份,全国有70多个城市的新房房价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而二手房回落1.5个百分点。而一些著名的地产商比如说万科、和记黄埔为加快资金的周转也在调低价格,还有一些炒家为了尽快脱手也在大幅度地降低房价从而进行抛售。
1.1.2成交量下降,空置率上升
由于房价的下调,购房者在等待购房的最佳时机,因此,导致房市成交量的下降,房产的空置率在上升。据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的月成交面积是174万平方米,而2010年却只有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52%。与此同时,天津、杭州、南京、武汉等许多城市的成交量也在萎缩,空置率在不断地上升。
1.1.3开发成本增加,房价依然偏高
当今市场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在开发的时候建筑材料成本、土地成本、经费运算也有所增加,销售业绩的不佳导致房子的存量在增加,从而导致了房地产开发成本和市场销售价格的矛盾,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新的开发商只能提高房价,又导致房价偏高的格局,这就是所谓的越买不起房价格越高的房地产怪圈。而房地产对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依赖性,加上房地产行业税费的增加使房地产开发告别高增长时代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1.2措施
1.2.1发展多层次的房地产金融体系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房地产经济不仅需要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一级市场,也需要分担一级市场风险的二级市场,发展房产中介、保险、担保、房产评估等金融市场服务体系以解决住房贷款流动性的问题。
1.2.2促进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
要注意细分市场,开发不同的社会群体的产品,比如说针对刚工作的社会青年,或低收入家庭,要有相应的住房金融产品让其更有能力购买。开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在内的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产品。开发房地产信托产品创新,信托作为一种灵活的融资工具,可以满足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有利于优化资金配置效率。推动纳税评估向税务转变,税务机关委托机构纳税评估,能避免由于税务管理员的业务水平低的问题造成评估不准确的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2.3加强政策性房地产金融服务
中低收入住房保障是房地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借鉴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美国的“居者有其屋”的计划,为中低收入的家庭提供住房贷款补贴和住房公积金[2]。从而一方面解决了房地产销售业绩不佳的问题,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更好实施。同时,对房地产泡沫也要进行相应的打击,有以下措施:(1)对房地产商征收暴利税或空置税,促进住房供给的释放。(2)尽快征收物业税,即不动产税,从而抑制住房的盲目增长。(3)征收遗产税,改变居民的心理预期。(4)提高居民住房转让所得的税率。(5)对居民购买第二套以上的住房采取抑制性的金融措施。(6)取消期房销售制度,改成现房销售制度[3]。
1.2.4加强对境外机构及个人进入境内房地产市场的管理
要加强境外机构或者个人进入境内的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境内外资开发,登记制度,购房统计。加大对投机行为的查处力度。只有加强对境外机构或者个人进入境内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才能防微杜渐,为我国创造一个良好的房地产发展环境。
2.发展趋势
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总量增长型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正在实现商品化的发展,与融资、投资与再生产之间有着良性的循环。但是与此同时,房地产商品化有着其很大的弊端。
首先房价预测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房地产的发展有着它自身的发展规律[4]。目前房地产的畸形发展导致的不合理现象需要解决,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会导致目前住房困难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这是一个很好的未来发展趋势。而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住房发展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导致我国的房地产发展必须要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在我国,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很多农村居民需要到城镇居住,对土地资源的要求非常大,因此,房地产要想能更好地进行开发,必须解决好资源来源这一问题。,而对城乡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发展瓶颈,包括现在正在实施的高楼建设,即土地纵向发展,都是未来房地产开发的方向。另外,房地产经济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房地产的销售数字问题,更是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稳定状况,只有国家经济发展良好了,才能为房地产发展的各个环节,包括开发,设计,销售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产业链,因此,房地产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要首先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护国民经济的稳定是未来房地产良好发展的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
3.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了,对住房条件的改革当然就相应地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发展。可是,我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还处于一个不完善的地位,出现的问题有很多,而针对当前房地产发展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分析原因,了解背景,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解决方案,从而引导房地产行业向着一个更加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以说,目前一个规范有序的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建立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相关的制度的不断完善,未来的房地产行业一定会往一个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陈洪波等.我国房地产金融现状及政策取向[J].财政金融,2010(2)
[2]李松青等.中国房地产金融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陕西农业科,2011(1)
【关键词】长笛乐团;起源;国内现状;未来前景
中图分类号:J6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96-01
长笛乐团在我国国内兴起的时间要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长笛乐团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喜爱。凭借纯净优美的音色,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长笛成为了交响乐队木管乐器组的支柱和灵魂。伴随着乐器的推陈出新以及对音乐认识理解的不断提高,长笛重奏以一种新的演奏手段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受到热烈的欢迎。伴随着长笛重奏的诞生,长笛重奏团也随之产生。
D、长笛乐团简介
(D)起源。作为当前较为著名的长笛乐团的一支――柏林爱乐乐团由安德烈亚・斯布劳(柏林爱乐乐团的主要长笛演奏员)于1996年组建,乐团共有14名演奏员。该乐队于1996年11月在柏林举行了第一次公开演出,从这一刻开始,这支乐队就在德国名声大震,参加了多次音乐节还发行了很多专辑,这支乐队应该说是组建较早并且较为正规的长笛乐团之一了。柏林爱乐乐团的成立对中国长笛乐团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内也相继出现了若千支长笛乐团。
(二)现状。长笛乐团全部由长笛演奏组成,乐团一般由20人组成,每名成员要负责长笛、短笛等的合奏。长笛乐团属于室内演奏,根据曲目的需要可以和弦乐队合奏团一样分为低声部、中声部和高声部。长笛乐团中的乐器包括长笛、中音长笛、短笛等,同时为了拓宽乐团的演奏领域还引入了化调长笛、倍低音长笛等。长笛乐团的乐器配置相对灵活,其演奏领域也更加宽广,可以根据曲目类型进行灵活调整。
二、长笛乐团培训
(一)个人能力培养。作为乐团最基本的单元,演奏人员个人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演奏效果。演奏技巧、乐感以及合奏能力是每一位演奏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评价乐队演奏水平的最低标准。一方面演奏人员要为观众呈现出长笛美丽的音响以及其演奏的意境特点所在;另一方面演奏人员要努力做到身心合一,在不拘泥于自己原有风格的前提下,用心体会长笛的精髓所在,并且进行乐团之间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推进长笛乐团的发展。
(二)团队意识的形成。乐团就是将各演奏人员的音乐整合起来,以形成最佳的听觉效果的团体,因此团队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保证每个演奏人员基本功的前提下,演奏人员要注重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以完成一场完美的音乐演奏。以音准为例,对音准的校正要具有一定的耐心,并且要严格执行。尽管相对于演奏技巧来说音准是一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但是就是这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却直接关系到整个音乐效果的呈现。其次,在乐句与乐句的衔接过程中,演奏人员要相互配合好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时刻关注队友的肢体语言或眼神,避免衔接过程中出现瑕疵而影响整体演奏效果。再次,演奏过程中,每一位演奏人员都要注意与集体的配合,尽量的不要去炫技,去比拼个人的演奏水平,要注重责任的分配以及执行。最后,抛开音乐本身,演出前关于乐器的仔细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以防演奏过程中纰漏的出现。团队精神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表演的效果,还能使演奏人员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日后的配合也会显得更有默契,演奏也就更加得游刃有余。
(三)乐团编制安排。目前,大型的长笛乐团还没有专门的作曲者,有关长笛乐团的作曲也只局限于五重奏或者是六重奏。大多数长笛乐团所演奏的曲目是将原有的交响乐改编而来。
长笛乐团的编制安排是要通过专门的编排的,不管是原创作品还是通过改变当前作品所演变出来的作品,在乐团的乐器选择上都是要反复商榷的。由于长笛类乐器的自身特点也就使得长笛乐团的音色比较单一,要想拓宽演奏范围则必须精心选择每一种乐器,以及在演奏过程中各乐器的演奏形式,力求还原作品的最初意境。
三、我国长笛乐团发展现状
一、中国低碳贸易的发展现状
(1)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导致的高消耗和高排放。中国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加上长期以来经济粗放式发展的惯性,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将持续增长。国际能源署(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 年”测算,2005-2030 年在参考情景和可选择政策情景下,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将分别增长 3.2%和 2.5%,能源相关的 CO2排放将年均分别增长 3.3%和 2.2%。
(2)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产生的高排放强度。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 94%,石油占 5.4%,天然气占0.6%,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它化石燃料要高得多,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相对于天然气和石油来说,煤炭在我国的储量占具优势,这就决定了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结构。
(3)低端产业和贸易结构引起的转移排放。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商品。中国还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重化工业的转移,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出口了大量能源并产生排放[2]。
二、中国向低碳贸易转型的制约因素
1.要素禀赋约束
中国已探明的常规商品能源总量为 1550 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 10.7%,居第三位。根据中国的能源资源条件和供需变化,到 2020 年中国的能源结构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煤炭所占比重仍将维持在 60%以上。我国出口产品集中在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高耗能金属制品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占出口比重较高,而这些产品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均属于环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产业。
2.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上涨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消费尚属于生存型消费,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将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障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导致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0 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约为 9.7%。2009 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其中指出中国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载力的 15%,中国消耗的资源已超过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
三、调整我国低碳贸易实施思路
1.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尤其要对我国目前技术含量比较低、环保标准比较差出口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科技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良好、资源消费较低、环境污染甚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同时我们还要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把握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契机,开发高素质人力资源,缓解就业压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费者的低碳、绿色、环保消费理念已经形成,这说明国际上低碳、绿色、环保的消费品市场存在着相当大的拓展空间[3]。
2.政府引导,自上而下地推动低碳贸易
对于碳减排来说,客观存在着边际成本随减排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对于理性企业和经济消费者而言,发展低碳贸易意味着增加额外的成本,完全公益型发展模式很难持续,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通过补贴或碳税等形式推进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例如,日本光伏企业在发展初期享受政府补贴,光伏产量发展迅速,占全球份额超过 70%,后来日本取消政府补贴,德国、中国企业由于技术及成本优势,乘势而上抢占了国际市场。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构建以低碳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政策引导和协调作用。
3.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应及时调整思路,以适应国际贸易低碳化发展趋势。与国际社会积极协作,特别是加强在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效方面的全面合作,积极履行国际减排义务,共同实现全球减排目标。在节能环保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抢占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制高点。我国要坚持《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与发展空间。通过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协商和谈判,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动参与者和制定者,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维护国家利益。
四、结论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国家设立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体系,将总指标层层分解。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环境保护等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指标体系,把碳排放指标完成情况与各级政府政绩相挂钩,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11(7):11 -25.
【摘要】现如今,环境与发展成为了全球发展的主题,如何解决生产力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国家多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在新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向中,低碳经济成为了时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可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领域带来全新的活力和改变。其中石油化工企业,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一直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领域中的重中之重,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其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面临了相当大的行业压力。为了促使其能够加快转型步伐,使得能够健康、绿色的发展经济,必须坚持低碳经济。本文分析了目前石油化工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和有关问题,对于目前的局势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关键词】低碳经济 石油化工企业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步入了一个急速腾飞的阶段,我们国家在各项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国民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也逐步增强。然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目前所取得的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对于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以及廉价生产力堆积所造就的,不仅如此,由于盲目的追求生产力的发展,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我们国家目前的产业结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畸形的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的增大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如此,由于对于生态环境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我们的生产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程度的破坏。我们国家目前人们群众的思想意识与目前的生产力发展并不相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尚未形成相应的意识。低碳经济,正是基于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国情所提出的,为我们国家能取得可持续发展而做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所面临的现状
我国能源结构上一直处于不合理的分配状态,曾几何时,煤炭资源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能源,一直在能源比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现有的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以便更好的执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正在逐步减轻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然而,迫于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压力,以及日益增长的庞大生产力需求,专家预测,即便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里,煤炭还将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石油行业对比煤炭行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同体积的煤炭与石油进行燃烧,后者排放的二氧化碳仅为前者的0.7倍,为了更好的相应国家的战略号召,执行低碳经济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石油化工行业有着光明的未来。
三、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作为高能耗,高消费的资源消耗性行业,石油企业的发展仍处于一个学习时期,在当前的低碳经济形势之下,更是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执行低碳经济的目标,达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石油企业严格加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避免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能耗,致力于环境经济多方因素的共同调和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我们国家,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其在行业内具有垄断能力,对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具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素,由于石油行业规模庞大,无法对行业做的详细的了解和调查,对于低碳经济的开展是否做到行之有效,仍需要考量。其次,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意味着对于石油行业的相关工艺和科技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指标,我们国家现有的科技水平以及操作技术是否能够很好的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仍是一个值得考虑和深究的问题。
四、落实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提高炼化企业的能源效率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在当前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其发展处于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态势,作为企业而言,优先需要考虑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切身利益问题,以提高企业的利润为主,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也需做到低碳环保的经济理念。对此,企业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能够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必须提高自己的能源效率,加强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二)控制成本
作为石油行业而言,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中,企业自身需要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明确和深刻的规划,通过控制企业相关的成本,来加强对于企业资金的控制,以便能够更好的去落实低碳经济的目标。
(三)寻求低碳技术合作创新
企业如果想要更好的新形菹虑赖孟然,必须加强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加强对于低碳技术的灵活运用,由于低碳技术自身所具备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因此,需要企业之间通过通项合作来加强对于低碳技术的掌握。
(四)制定完善的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为了能够长期的发展低碳经济,将其视为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需要正确了解和认识企业发展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共同关系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相关制度来确保正确实行,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企业发展规律的战略需求。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探讨在新经济形势之下,石油化工企业究竟如何才能够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寻求更为持久的发展机遇。随着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取得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其随之带来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各行业开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本文通过对石油行业目前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石油化工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低碳经济所改进行的相关调整和举措,企业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要求,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冯晓宇. 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出路[J].消费导刊, 2013,(10).
关键词:碳排放;碳信息披露;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09-02
碳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对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减排计划和方案及其执行情况等温室气体管理信息,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与机遇等相关信息适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活动,也称为温室气体管理信息披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一些地区的气候也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为保护全球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主席代表我国对世界做出了承诺:到2017年我国启动总量管制及配额交易的碳排放市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5%(以2005年为基准);到2030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和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到20%左右。碳排放信息披露是减少污染、实现碳减排的基本步骤之一。
一、我国碳信息披露现状
目前,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人民群众都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碳信息的披露情况。
就政府方面而言,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碳信息披露增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报告》中披露,2014年里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各个领域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对碳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报告中披露有关情况。例如,截至2015年底北京已关闭2100多家钢铁、石油加工、水泥等高能耗低产出等污染大的能源消费型企业;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已到达了4万多亩,成为世界上退耕还林还湖最多的国家;各地政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服务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6.2%,比2010年累计下降15.8%,完成了“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92.3%。
就企业方面而言,我国企业自主披露碳信息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碳信息披露质量在加强。《2015年度CDP气候变化报告(中国版)》报告表明,中国企业的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披露还在初期阶段,到2015年CDP问卷填报截止日期,国内仅9家公司完成CDP信息披露,略高于2010年的8家。国内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披露的进度很慢甚至几乎没有变化,但是有更多中国公司通过CDP供应链项目做出披露,而且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也在逐渐改善。这说明,一些供应商企业正在响应其跨国公司客户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气候变化相关的数据需求,表明来自其他经济体的企业影响力正在推动中国市场的低碳发展。
就法律方面而言,相关碳信息披露法规逐步出台并逐步完善。目前,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主要有两部。一部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由于部分温室气体已经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范畴,所以该法是我国第一部涉及到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另一部是《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这是我国最早的明确要求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的法律,也是目前我国强制要求企业公开部分环境信息的唯一一部国家级立法。就部门规章而言,2007年,我国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企业公布相应的环境信息情况。国家证监会也颁布了《关于重污染行I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规定了重污染企业需通过环境保护总局核实通过方可申请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另外,一些省市政府积极颁发的法律法规也体现了我国对碳排放信息披露更进一步完善。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均涉及碳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二、我国碳排放信息存在的问题
1.碳信息披露法律不完善
我国目前相关碳信息披露立法比较分散,我国分散的立法模式使得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环境信息披露范围,主要表现为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法律法规要求其披露的信息内容范围不同,现行法规就碳信息披露的要求笼统宽泛且不统一,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只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有关信息,而没有规定其向社会公众披露相关信息;《清洁生产促进法》虽然有相关方面规定,但披露主体仅限于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并且要求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模糊。目前出台的法规与政策中并没有具体措施指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规范碳披露信息,具体只能认为是方向性的指导,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去规范披露行为。
2.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意识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还比较欠缺,主动披露的意愿不强。由于碳信息披露在我国历时时间较短,国内多数企业还没有明白“低碳”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企业甚至认为低碳和自身没有多大关系,有些则仅仅知道低碳的概念,却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对于如何建立低碳目标、采取低碳手段、实施低碳战略等均不知所措。极少数企业在碳信息披露中涉及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及战略部署。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日常企业活动中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极少数企业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更没有企业在对外报告中提及节能减排的具体信息。
3.碳信息披露不规范,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缺乏独立的披露碳信息的报告形式。碳信息披露零散地分布在年报、招股说明书、社会责任报告中,形式多样。碳信息披露时的数据主要为定性信息,而非定量信息。比如,社会责任报告中大部分提到减少了碳排放量,而真正减少了多少,利益相关者却无从考证,多数以模棱两可的方式带过。而在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于有关碳排放信息方面的数据并不多,如果披露碳排放信息也仅仅是二氧化碳的减少量,其他温室气体的减少量也并未详细披露出来。这样则更加不利于我们以确切的数据对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
4.碳信息披露不全面,避重就轻
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独立的碳披露信息报告形式,碳信息披露属于自愿性披露,造成碳披露信息缺乏系统性且不全面,往往避重就轻。从目前企业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企业披露较多的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以便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对于一些有损公司形象的数据以及事件,大多数企业选择直接避免披露或者避重就轻,只披露其中一小部分,以免造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企业将碳排放信息视为不宜公开的商业信息,将碳信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数据保护,董事会反对股东更多披露要求的案例不少。
5.碳信息披露没有有效的激励及监管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长远的利益,只注重短期的利益。在企业本身并没有多大的自觉性及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往往也就随意性较大,披露质量也不高。同时,国家对于相关碳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碳信息披露的补偿或优惠措施不多,很难弥补企业相应付出的成本代价,企业出于利润的考虑也会对碳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三、 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的发展方向
1.健全和完善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法规及政策
在法律规范方面,应尽快建立统一的碳信息披露规范和标准,在我国综合立法基础上,以国际通行的披露标准及框架为依据,结合我国实情,制定碳信息披露实施细则、指南等,解决因为现有法规内容简单和规定不一导致的可操作性差和碳信息披露范围不一致、可比性差的现实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在企业层面分解和落实碳排放指标,将其作为政府考核企业的重要依据之一,促使企业制定碳减排战略规划,并通过建立碳信息管理体系,对企业碳排放实施量化管理。
2.提高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意识
基于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碳信息披露意识差,我国政府应对相关碳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宣传,强化企业的低碳及碳信息披露意识。企业作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主体,应该自觉提升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碳信息披露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外部环境对碳排放的要求,实现企业低碳发展。通过产能转型、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气体排放,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但从长期来看,非但不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反而会因企业的绿色技术动力创新所带来的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约而增强其综合实力。
3.构建有效的碳信息披露激励与监管机制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优惠措施,o主动积极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关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并建立合理的碳信息披露奖惩机制,使得企业自身更有动力去履行减排的责任。实施适当的国家调控与干预,加强政府环保部门与监管部门对碳信息披露的监管。有效监管机制的建立不仅应考虑政府监管、第三方鉴证机构监管和公众监管等外部监管机制,还需要企业内部自身设置良好的监管机制,如设置管理层监管与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监管,形成内外良性互动的监管机制,确保监管的有效性。
4.培养碳信息披露方面的专业人才
人才是推动相应领域进步的关键。通过提高我国碳金融知识层次,培养更多碳金融方面的人才,从而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于企业自身而言,对碳盘查、碳交易信息的管理能力明显不足,目前的普遍情况是上市公司没有设立专业的部门和人才队伍,缺乏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企业必须先完善组织保障和专业人才储备,才能保证碳信息披露质量。
结语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广泛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政府应该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等。
参考文献:
[1] 吴勋,徐新歌.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来自资源型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229-233.
[2] 常运艳.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浅议[J].财务与会计,2015,(10):58-59.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 发展现状 地区金融 影响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成为正规金融公司进入金融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在2008年的时候,银监会才颁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表明此时才正式开始试行,距离现在只有8年时间,所以小额贷款公司在金融市场是一种新型并且正在扩大的金融机构。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一)西部地区发展较好,发展迟滞
通过对全国各个省份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发展水平评分发现,前五名省份的分数要比其他省份分数高出许多,其中排在前列的浙江省与排在前列的辽宁省分数也有一定差距。可以看作是第一集团的是排在前面内蒙古,江苏,宁夏,青海,浙江,这些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比其他地区较好。关于比较特殊的地方,发展极其迟缓,数据表明的贷款余额没有增长,也就是说的小额贷款公司几乎没有发挥作用,也没有产生什么效益。
(二)在中小企业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较好
浙江省、江苏省及广东省等一些沿海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比较好。研究表明,这些地方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均处于领先位置。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就在于都处于沿海位置,这些地区较早地发展中小企业。所以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经济情况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也自然地受小额贷款公司的帮助。
(三)全国各地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不平衡
根据研究表明,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而且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有发展水平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不算上地区,海南省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较低,而内蒙古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较高,二者之间差距非常大。调查中计算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水平得分的标准差,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小额贷款公司对地区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补充了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留出的空白位置
从1997年开始,我国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包括工农中建,县域的一些金融机构大部分开始转移,所以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对农村资金和县域资金的困难有重要的缓解和补充作用。
(二)使一些地区的农牧民增加了对金融的需求
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高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的百分之两百,这对于一些较为贫困和落后地区的人民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落后地区人民对金融需求欲望不大。小额贷款公司在民间的出现,不仅可以自己决定利率,对利率根据情况合理制定,而且还让贫穷人民的利率负担减轻,使农民对金融的需求增强。
(三)满足了贷款需求结构多样化
近些年来,农村的信用机构大力帮助了一些比较有优势,有效益以及有发展前途的农业生产项目,但是对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求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贷款的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够适应农业项目的特色性和多样性。而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民多样化的贷款需要有了资金的支持和满足。
(四)推动了民间融资的规范和发展
农民想要通过正规渠道来贷款,存在着门槛较高、手续较多的问题。而在民间的借贷一直都存在并且还在不断发展。在这些新出现的金融机构中,资金互助社所收取的利率相对来说较低,而且贷款的手续也不多,简单快捷。一般情况下,获得贷款的时间在申请后的一到两天。关于归还贷款的时间也可以由贷款方和贷款公司互相协商后决定,这使人民的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尽管小额贷款公司有着比较高的利率,但是对于急用钱的贷款人来说注重的是是否能取得贷款,所以利率的高低则并不是关键的地方。在一些中小企业和工商户的发展初期,在出现流动资金暂时短缺的情况下,此时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就显得非常重要。相对于较高的利率来说,贷款者更加注重时间上的成本,所以他们首选的融资渠道就是小额贷款公司。
(五)推动地区利率的市场化
正规渠道支农的资金不足以应付人民贷款。所以民间贷款范围越来越大。创立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的借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并与其有一定的竞争,还可以推动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实现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市场经济中想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商业化。与此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也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帮助我国较为落后的地区人民富裕起来,为民间资本的规范和合理提供了发展途径。因此,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和对地区金融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懿,陈煦飞,庄妍.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探究及发展建议――以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为个案[N].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关键词】脐橙产业发展;销售渠道;品牌意识
一、奉节脐橙产业发展概况
1.奉节脐橙产业发展历史
脐橙是奉县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其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汉代。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交往的机会与频率日益增多,奉节县政府决定兴建2万亩外贸出口脐橙基地,并逐步将脐橙发展成地方特色产业,以增强奉节县财政实力,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在过去的20年间,奉节脐橙种植历经长江上中游水果开发项目建设、柑橘百万吨工程建设、绿化长江・重庆行动柑橘带建设3个持续增长阶段,在“一江两河”流域海拔700米以下区域广泛种植,最终建设成为全县农业中的主导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奉节县脐橙种植总面积和产量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依据奉节县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农业产业中水果类创收明显,其中脐橙平均产量占比达87.9%;截至2013年底,奉节脐橙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产量逾22万吨,产值则多达10亿多元人民币,这占奉节农业经济产值的22%,2015年,脐橙产业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增至25%。由此可见,脐橙已发展成为对奉节县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特色产业。
2.脐橙产业发展对奉节经济发展的意义
(1)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奉节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因为农业效益不高,所以奉节的财政一直很“吃紧”,属于国家要重点进行帮扶的地区,从经济收入来看,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奉节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2015年奉节县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1.4亿元,增长11.3%,其中,脐橙产业第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来年的统计数据,脐橙产业收入比重已经逐年增加,由原来的总产值5%增长到总产值的8%,实现了质的跨越,同时也刺激了服务行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率,加强了农民增收、增产的意识,使他们了解到了不是只有农产品能提高收入,其他产品也能取代大米、小麦的经济作用。由此可得,脐橙产业经济成为了提高经济水平的重大组成部分及因素,随着奉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重庆其他区县提供的重要示范。
(2)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首先,脐橙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创收大幅增长。奉节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享有盛名,拥有很多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夔门、白帝城、天坑地缝、龙桥河都是游客向往的地方,而夔州古象化石,神秘莫测的黄金洞和古悬棺等也是游客必到的景点。奉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也是到三峡游玩的重点观赏景区。2016年接待游客人数逾千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综合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6.3%。
其次,促进营销、运输和包装等行业发展。在脐橙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一大批种果大户,营销大户,同时,脐橙产业也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就业率。
此外,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奉节脐橙的果肉不仅味道鲜美,其中的营养价值更是深受人们的追捧。脐橙的果肉中除了含有人们熟知的大量维生素,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有机酸盐、黄酮等大量抑制致癌物质。这些微量元素不仅可以防癌,还可以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工艺提取技术得到提升,这些微量元素也被提取入药,由此,脐橙便踏入了医疗保健行业。
(3)脐橙产业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对于多山少平地的奉节地形来说,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大面积种植脐橙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等现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山区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易遭受破坏等特点,奉节县人民政府在规划发展脐橙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在进行“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时,奉节县人民政府根据科学发展观进行科学规划,把环境保护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强调各地区要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此,奉节县人民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涵养的脐橙产业发展方式。
事实证明,奉节县积极推进的生态涵养发展方式使得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得到较好地保护。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确立以后,奉节县加大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仅在脐橙种植区实现了无工厂、无排放、无污染,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还采用不打蜡、不催熟、不增甜等无公害种植技术,严格控制施用化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二、奉节脐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脐橙特色产业发展对于奉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奉节县人民政府与当地民众也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采取了诸多积极举措避免脐橙产业发展可能引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研究表明,奉节脐橙产业深入发展仍然面临如下问题:
1.专业人才缺乏
第一,人才数量不足。奉节是一个农业县,农民数量多,脐橙种植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经验,缺乏有效的农技辅导,根本无法应对脐橙品质不佳、产量不高等核心问题,在后期养护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培养大批脐橙种植专才,为农民种植脐橙提供完整的专业技术。第二,缺少统一的合作组织。奉节农民种植和销售脐橙,基本上都是依靠个人的力量,缺乏对外交流与合作,整个脐橙产业链也没有专家进行指导。面对竞争,奉节脐橙产业应该建立合作组织,积聚力量打造统一的脐橙产业链。这样,才能推动脐橙经济发展。
2.销售渠道单一
销售渠道对于网络时代的产品销售及其货币价值的兑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渠道为王”的理论表明在商品经济时代,谁控制了渠道,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对于奉节脐橙农产品而言,由于其上市的时间集中、保鲜要求高等因素使得销售渠道在产业发展中的意义就更显得关键。奉节脐橙上市时间集中,销售时间短,一过了销售季节,销售不出去的脐橙就会腐烂、变质,因此,面对产量日益攀升的形势,传统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吸引外地游客来脐橙产区实地观光、亲自采摘的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脐橙的销售,但这种销售模式对于庞大的脐橙产量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此外,农民在自家门前“摆地摊式”的销售方式也难以有效缓解脐橙上市时间集中而保鲜时间短、要求高对于销售的速度与量上的双重挑战。
3.缺乏品牌意R
品牌是一种资产,是产业的财富,在如今的信息发展时代,品牌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重庆乃至中国,奉节脐橙都是被人熟知,可以还没有形成正在产品意识,而且没有对产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宣传,使得外界对奉节脐橙的好评下降,影响销售额进一步扩大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由此拖累了奉节地方经济增长。由此,品牌意识已经严重的影响的奉节的形象,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一系列的好的措施来改进问题,为奉节的经济发展而奋斗。
三、促进奉节脐橙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规模上看,奉节脐橙作为一种特色产业,其发展壮大对于奉节地方财政收入有直接影响。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奉节农业过去单纯地以种粮食为主,但是奉节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再加上种植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不高,只能维持温饱。而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不仅增加了农业种植品种,改变了农业结构,更重要的是脐橙种植收入远远超过了粮食种植收入,使得当地财政收入增加。
然而,当前奉节脐橙产业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使得专业指导不足、销售渠道单一无法有效应对脐橙上市时间与保鲜周期对销售在量和速度方面提出的双重挑战以及品牌意识不强使得奉节脐橙名声与销售额、市场占有率难以稳步提升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脐橙产业发展中表现日趋明显,且对奉节脐橙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要促使奉节脐橙产业继续稳步发展,使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龙头作用,奉节县委、县府与当地民众必须重视前述问题并采取切实举措有效、妥善应对这些与脐橙产业深入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具体地说,可围绕如下对策缓解脐橙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为脐橙产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营造良好的主客观环境。
1.增加投入以吸引专业人才
脐橙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比如脐橙品种改善方面、种植技术指导方面、后期的产地养护方面以及销售等方面均需要专业性的人才提供专业指导,而当前奉节脐橙产业发展过程中此类人才极度匮乏,导致脐橙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奉节县委县府及当地民众应加大投入,吸引专业人才为脐橙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具体而言,专业人才应致力于如下工作:首先,改善脐橙品种,提升其品质,增强脐橙的竞争力。其次,在种植方面,要引导农户良性种植,建立统一合作组织,对农民进行脐橙种植培训,学会科学选种和种植,进一步扩大脐橙优势。最后,专业人才还必须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以更好应对脐橙发展对其业务素质与能力提出的多样要求。
2.拓宽销售渠道以应对销售量与销售速度的挑战
奉节脐橙名声在外,但销售范围和渠道都存在着缺陷,大部分脐橙都只在本地销售,外地市场只闻其名,不见产品,农民辛苦一年,只能收回成本,其附加值都被经销商获取。因此,奉节脐橙销售应该勇于创新销售模式,缩短销售环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双方互利的营销模式。一方面,应创新观念,拓宽营销思路。奉节脐橙销售不能停留于目前的本地观光、实地采摘与自家门前“摆地摊”的方式,而应拓宽思路,大力尝试网络销售、物流配送等更为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另一方面,建立一支精干的销售团队以取代当前农户各自销售的分散模式,实现规模效益。
3.重视品牌打造以提高产品名声与市场占有率
全方位打造一个在脐橙市场甚至整个水果市场立得住脚、有核心竞争力的脐橙品牌,奉节县委、县府与当地民众可着重从如下方面做出改观、付出努力。首先,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利用时下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网络、电视和广播等的新方式,大力宣传奉节脐橙,同时利用电台带有浓浓乡村气息的特色节目,增强奉节脐橙的公众关注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其次,对品牌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奉节脐橙有统一规范的包装、广告词、形象代言人与果贴,为社会公众辨识奉节脐橙提供明显依据、标志。
总之,作为地方特色产业,奉节脐橙对奉节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改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然而其深入发展仍然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比较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在专业人才匮乏使得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销售渠道传统而单一使得脐橙产品上市与保鲜对销售速度与量的挑战尚未得到妥善应对,而品牌意识不强又对脐橙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份额的提升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奉节县委、县府与当地民众可着重围绕如何引进专业人才、打造特色品牌与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出改观、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谢礼国.做大做强奉节脐橙产业的战略思考[J].南方农业,2014,(11).
[2]黄玉帆.中华名果,奉节脐橙[J].上海商业,2015,(12).
[3]刘堂发.赣南脐橙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向青云.贵州优质柑桔产业化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5]马太超.邵光伟走向世界的品牌――奉节脐橙[J].决策导刊,2014,(1).
[6]刘文华,黄涛江和向可术等.秦桂林澳洲三个品种引种奉节的表现及栽培技术[J].2014,(6).
[7]王强,周贤文.三峡库区脐橙特色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南方农业,2014,(8).
[8]刘伯凯.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奉节脐橙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