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第1篇: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1 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有些人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在操作上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

1.2 不少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较少

部分地区由于信息滞后,或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在确立主导产业中存在趋同性,缺乏特色,不能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协调,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

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村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2 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

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2.3 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障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二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三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2.4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第2篇: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刘连根 陕西省紫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摘要:本文从体制、机制、农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农村金融配套政策入手,全面分析了县域农村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支持农

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问题与建议

党的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

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进程,而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在于:培育壮大农业龙头

企业、规划区域化产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

组织、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创新金融投入机制等。为此,笔者

对紫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金融支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

行了调查,以寻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切入点。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金融支持情况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汉江中上游,大巴山北麓,属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万山综错,河溪密布,从而形成了“三山

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紫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茶乡、

歌乡、桔乡、板石之乡”和“笔石圣地”之称,被文化部和省文

化厅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陕西省民歌之乡”,

紫阳民歌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 1998 年

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

大信贷投入,强化信贷管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

等一系列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

获得信贷服务的面有所拓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贷款难”

问题得到缓解。重点支持了我县茶叶、畜牧、药材等支柱产业的

发展,并带动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

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链条”运行。

二、制约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程度与效能,离不开农村金融整

体所处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当前,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困难和障碍,其根源既在于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内部因素制约,

也与农村金融市场环境、配套支持体系等外在影响密切关联。

(一)从体制方面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功能性障碍

一直以来,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目标与农业高风

险、低效益特点的不对称性及经营战略的不同,使其对农业发展

的支持没有太大的积极性;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刚刚拓展对农业信

贷支持, 但相对于其资金流出总量, 支持农业发展力度明显偏弱;

作为主要服务“三农”的农信社由于受县域资金总额被多家金融

机构“瓜分”的影响,其自身资金规模受到限制,无法提供更多

的金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二)从机制方面看,信贷资金管理与农村发展资金需求存

在矛盾

一是经营决策和管理权逐级上收;二是内控机制趋严,贷款

发放除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外均强调抵押担保;三是信贷责任与信

贷考核制约了农贷投入。为规避信贷风险,金融机构对信贷人员

实行贷款“三包”责任制,即包放、包收、包效益。基层信贷人

员往往采取宁可少放或不放的作法来避免风险,使有的农户正常

资金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同时信贷人员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

不对称,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控制

与农户资金需求存在矛盾。金融机构按照等级条件给予农户的资

金额度不能满足规模种养殖农户的需求,导致农户发展受限;五

是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脱节。由于现代农业已打破传统农业

的春种秋收模式,向反季节、长周期发展,一些特色农业生产周

期延长,而目前金融机构仍采取传统的农业贷款发放办法,无论

贷款种类、用途均实行 1 年以内的贷款期限,已不适应现代农业

经济的发展模式。

(三)从环境方面看,农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缺位制约金融

服务

一是农业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农业保险面临供给和有效需求

的双重制约:一方面,农民普遍对农业保险认识不够,参保积极

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回报率低,各保险公

司不愿涉足农业领域,即使有开设的,险种设置也不尽合理,农

民选择保险品种的余地很小;二是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缺位,致使

涉农小微企业受信贷瓶颈制约。紫阳县仅涉农企业就达 67 家,

这些企业很难办理符合要求的抵押担保,而能够有效解决其融资

难担保难的农业信用担保机构还仍处于缺位状态,造成大企业贷

不足、中企业难贷款、小企业贷不到,其信贷需求满足程度较低。

金融部门对涉农民营企业投入不足,减缓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四)从政策方面看,农村金融配套政策不齐,激励不够,

滞缓了创新步伐

由于政府部门在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金融市场建设中的巨

大能动性,其提供配套政策的种类、方向与力度对农村金融创新

有着很大影响。但目前农村金融相关配套政策存在以下几方面问

题: 一是外部环境不够宽松, 政策扶持和风险规避机制相对滞后。

地方政府总体仍停留在撮合贷款、“口头契约”等指令式阶段,

未能在市场风险补贴、信用建设、融资中介担保、农业保险等方

面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支持;二是政府配套措施明显滞后。如林

权抵押因采伐政策过严,商品林采伐指标偏少,加之一些地区林

业部门对采伐指标分配不透明,容易造成抵押贷款林因无采伐指

标而拖欠银行贷款现象。一些中介评估机构对抵押物的评估价值

尺度不一,难免出现评估失真或人情评估的现象,不利于银行合

理掌握贷款标准。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 农村种养大户、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微小企业贷款办理抵押的评估等费用还比

较高。同时,林权抵押品变现涉及诸多手续及交易费用,处置到

位存在较大困难;三是对农村金融创新的鼓励不够,部分银行业

机构在创新活动中放不开手脚。

三、推动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

全面落实农村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投放的考核机制,启动《县级

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对设在农村的

各类银行应确定一定的比例发放农业贷款,加大信贷的支持力

度,缓解农村资金严重外流的局面;其次,要改进信贷管理体制

和抵押担保方式,增加农户贷款品种。要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多

元性,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户除存贷款业务以外的金融服务需求。要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水

平,让农民真正得到金融服务的实惠;再次,农村金融机构要扩

大和延伸支农服务领域的宽度和深度。 一是变 “等贷” 为 “引贷” ,

变小农业为大农业。金融机构应树立市场营销理念,改进支农服

务水平,变小农业为大农业,对符合农村产业政策、资金投放安

全、还款有保证的都要予以积极支持。二是积极引导,加快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综合效益放在重

要位置,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为其想点子、找路子,让

市场农业、科技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避险农业成为当地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民致富的好法宝。三是培植农村产业

化龙头企业,培养优良的信贷载体。积极寻找和培植高效金融载

体和生息源,优先支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逐步

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

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四是加快城镇

化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

(二)构建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散支农贷款风险

一是借鉴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对农业贷款也实行

财政贴息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逐步引导银行信贷资

金向农业领域配置;二是通过制度和财力扶持,培育一批专业性

的农村信用担保组织。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农村担保基金,积极拓

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并完善农户联保制度,切实解决农

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如可以县、乡(镇)两级政府财政出资为

主,以龙头企业等经济主体筹资为辅,组成农业贷款担保基金,

主要面向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服务,解决农户及农村个体私营经

济大额融资担保难的“瓶颈”问题。这同时也使金融机构信贷资

产得以有效保全,免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后顾之忧;三是

建立农村支农贷款保险机制。农业保险同样大有潜力可挖。针对

农业投资风险较大的现实,由农户、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三方协

商,在农户贷款时向保险公司投保,试行农业保险贷款,既拓展

了保险业务领域,又消除了农民投资和银行贷款的后顾之忧。

(三)搭建信贷支农信用平台,降低农业融资成本

一是营造信用政府。政府应加速实施信用环境建设,将信用

建设的目标、步骤分解细化,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与政

绩挂钩,形成强大的压力和促动力。司法部门要公正审理金融债

权纠纷案件,不偏不倚,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以自身的公信

力带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二是创建信用金融。各农村金融机构

要牢固树立“信用立行(社)”思想,严格规范经营行为,遵守

信贷合同;三是培育信用客户。客户树立“信用为本”的观念,

切实履行合同条款,按时还本付息;此外,为降低农业融资成本,

改善农业融资软环境,着重解决贷款中介收费门槛过高问题,建

议政府专门就此作出规定,根据各农村经济主体的承担力制定与

之相关的抵押、评估、公证、登记程序和收费标准,减轻融资双

方成本负担。

(四)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外部环境,完善配套政策,激发

创新动力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配

套政策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完善。为此,一要大力发展各类中介

组织。政府部门应积极培育社会化、竞争化的中介机构,在贷款

抵押物价值评估、登记、过户、资信证明、信用评估等方面发挥

与银行业机构的衔接作用。同时,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府和中介服

务,切实降低确权、登记、过户等中介服务成本,以有效降低金

融产品创新成本;二要建立有效合理的经营管理及监管机制。各

银行业机构上级行应制定更加灵活的信贷管理、责任考核措施,

在落实信贷风险控制责任制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基层银行业机构

信贷产品与服务创新权限;三要进一步发挥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

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步推进农村金

融产品创新业务的健康发展。

(五)切实发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全面启动实施“金

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

大工程,助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信社与“三农”同根、同源、同成长的鱼水关系,无疑使

农信社支持“三农”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精耕“三农”

市场,实施“三大”工程,就是要构建与“三农”紧密互动,互

惠共荣的新型客户关系,全面支持“三农”科学发展。一要把富

民惠农作为实施“三大工程”的根本出发点;二要通过推动服务

网络多元化、手段多样化,使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

贴近到农户;三要通过全面实行信贷过程公开化管理,提高信贷

业务透明度,提升贷款公平性和可得性;四要通过建立全面的创

新体系,顺应市场变化和“三农”需求,开发“量体裁衣”式的

金融服务产品,提高客户需求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浙

江大学,2004年.

[2]阮小莉.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创新问题研究[D].西南财

经大学,2000年.

[3]张汝安.从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引导农业产业化的发展[A].

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

会文集[C].2000年.

[4]罗南旺.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与发展方向[D].湖南

大学,2001年.

第3篇: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2014年,米东区将投入20亿元用于农牧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3亿元用于六大基地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新建完成百亩以上设施基地8个,开工建设食用菌大棚100座,蔬菜春提早育苗2500万株,40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已经全部动工建设,8个肉菜保鲜库已开工建设两个。根据米东区农业发展规划,将形成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重点发展“优质水稻产业带”;以古牧地镇、三道坝镇、柏杨河乡山区逆温带和春提早为重点,建立“无公害、有机、绿色蔬菜产业带”;以长山子镇、三道坝镇、羊毛工镇为重点,建立天山菌草产业区;城市近郊主要发展都市农业,建设都市农业精品区。种植业在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建成以“秋田小町、昌优、选珍”等名、优、特品种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在古牧地镇、三道坝镇、柏杨河乡、芦草沟乡,建成名、优、特高档蔬菜生产基地7万亩;在长山子镇、三道坝镇、羊毛工镇,建成名、优、特食用菌生产基地414万平方米。

2米东区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2.1农业身生产基础条件较差,生产能力不足

最近几年,米东区利用国家项目加强了对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对产量不高地区进行的工程改造,使得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目前,米东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依靠自然条件下生产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农民在施肥管理过程中,重施化肥,轻施邮有机肥的观念没有被彻底改变,导致了农田的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变差,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生产环境中。

2.2农业产业发展规模较小

因为重量补贴政策,农民群众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米东区的很多乡镇的农业生产方式多是都以家庭生产为基本的单位,土地资源零星分散,产业规模较少。此外,在一些地区中,虽然发展了较大的规模的产业,但是产业化程度较低,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导致了产业在发展过程十分缓慢,经济效益低下。此外,乡镇和村落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存在严重不平衡的现象,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

2.3农民缺乏正确的农业产业发展观念,产业发展程度较低

在米东区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都舍弃了农业种植,而外出去打工,这时遗留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就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力量。这些老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直采用传统劳作方式和种植理念,一些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差。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撂荒的土地不断增多,导致了地区的农业总产量不断下降,再由于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农业使用人才带头人,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后继乏力,导致了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发展程度低下。

3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分析

3.1强化基地建设,突出规模效益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建设农业生产基地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势必备条件。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守合理规划、统一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加紧少原则,全面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进步。首先,要加大蔬菜大棚重视和畜禽等几个产业基地的培育和扶持,而畜禽类产业由于米东区的回民居多,所以主要养殖大多是牛羊。通过尽力发挥这些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从而保证全面促进整个米东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次,要积极的开发业主经营,从而形成业主加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在米东地区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带头人,这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人在米东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带头作用。

3.2增强农业产业化科学技术水平,发挥科技的作用

现阶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农民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小农意识,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想尽办法及时改变这种现状。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地开展科技致富典型宣传工作,从而切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意识,积极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技术讲座,从而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人才。

3.3加大财政局支持力度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业产业化格局形成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自治区应该通过多种体制构建全新的资金供给制度,加大地区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不管是在收税支持,还是在金融支持方面都应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通过多种渠道最大程度的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建设。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的提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农业产业化先进地区和乡镇的评选方式,在本地区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进而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的经营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制度不断对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进行规范,不断加强对对本地区龙头企业的监管力度,最终全面提升整个产业发展的效益。

4结语

第4篇: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 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产业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苏南小城镇再发展对策探讨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县域小城镇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重点小城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特色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城镇园林绿化的问题与对策 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小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海南省定安县小城镇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甘肃省红色旅游小城镇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城镇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 略论西部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南京八卦洲小城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小城镇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探讨生态小城镇的规划与未来发展 小城镇建设与规划问题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8-06.

[5] 中国临安岛石网.镇人代会镇长系列访谈:岛石镇镇长李届胜[EB/OL].http://.cn/content/2012-01/13/content_

5003898.htm,2012-01-13.

[6] 顾裕文.衡阳市小城镇建设中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7] 赵伟明,王艳艳,马嘉伟,等.临安山核桃林地土壤磷素状况及其淋失风险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4,(1):154-158.

[8] 黄程鹏.山核桃林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9] 张春苗,张有珍,姚芳,等.临安山核桃主产区土壤pH值和有效养分的时空变化[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6).

[10] 张圆圆.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山核桃植物营养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0.

[11] 彭樟林,姚立健.山核桃采摘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J].湖北农业科学,2013,(14).

[12] 姜洋.山核桃技术推广与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13] 陈有根.移动式山核桃脱壳机的推广应用、问题及措施[J].中国农机化,2010,(6):95-98.

[14] 王安国,刘微.乡村林业项目中的技术推广[J].林业与社会,1998,(2):8-9.

[15] 赵玉顺.临安山核桃产品营养成分特性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16] 胡玉霞,王方,王昭君,等.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分析山核桃香气成分[J].农业机械,2011,(10):135-138.

[17] 彭祺,边威,王佳丽.不同加工工艺对临安山核桃营养成分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20):173-175.

[18] 费喜敏,汤勇,徐秀英,等.农户层面的山区特色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以浙江临安山核桃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9,

(3):218-222.

[19] 崔春丽.“山核桃”不能再生成“血核桃”[J].农家之友,2011,(1):47-48.

[20] 彭樟林,姚立健.山核桃采摘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J].湖北农业科学,2013,(14).

[21] 叶剑,盛静,郎路敏,等.山核桃开打“邻里”纠纷忙煞“娘舅”[N].杭州日报,2012-09-07.

[22] 吕帆,涂炳坤.“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21).

[23] 朱湖根,万伦来,金炎.中国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28-34.

[24] 王昕坤.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3):303-306.

[25] 梁伟军.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26] 黄汝丽.农业产业化中“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探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204-208.

[27] 石峰.基于“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Reseach on the Issue and Suggestions of Small-town’s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The First Town of Pecan in China”

ZHENG Si-wei,SHAO Yu-zhen,PENG Bai-you,LIU Hang

(School of Tourismand City Administration i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第5篇: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隶属于省市,全县辖11个镇(乡),299个行政村,2890个社,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6.6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农业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将柑橘、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其中天保柚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喜帮生猪获得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助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二、产业现状

(一)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及生产经营情况。

县属柑橘产业发展适宜区,盛产甜橙、柠檬、柚子等柑橘。2014年,全县水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甜橙种植面积6万亩,以柑橘产业为重点,建设万亩核心示范区3个。全县现有盛产柑橘的乡镇5个,柑橘专业村25个。建成万亩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个,2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5个,1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7个;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销售企业1家,县城新老城区各有中型果品批发市场1个,有县富鑫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有益发种植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2家、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实行订单生产和二次返利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2014年,全县水果总产20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85%,助农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成片推进发展不够。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县10万亩柑桔分布在11个镇乡,最大的蓬莱镇也不到2万亩;二是规模优势不突出。河边柠檬、河边镇中江柚、天保镇文旦柚等在全县独具优势,也具备一定规模,但与规模相适应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产值效益未完全显现。其余镇乡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效益不凸显。

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性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区交通网络化程度不够,农业机械化程度滞后。

③生产水平差距较大。2014年,从单产看,县水果平均亩产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园可达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亩产值一般为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达8000元-10000元。

④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强化。一是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不够,技术集成度不高,产后加工薄弱,缺乏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通过土地流转的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技术人员。

⑤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一是加工转化率低。我县农产品加工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龙头企业弱。全县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几乎没有。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足。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实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结作用、组织作用和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现状。

县畜牧业主导产业是生猪产业,先后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2014年全县出栏生猪56.45万头,生猪产业产值为9.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0.66%,占农业总产值的24.55%。生猪产业有喜帮、猪猪、森林、浩源、雷金、森林、东方、森福等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9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496户,生猪养殖家庭农场16个,生猪产业协会1个。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我县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

2.存在的问题。

(1)养殖设施设备较陈旧,部分养殖场环境控制设施不齐全完善,不利于提高养殖水平。

(2)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治理设施的容量达不到养殖规模要求,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较大,周边农户意见较大,急需整治。

(3)养殖场资金短缺,再生产资金压力大,扶持项目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三、工作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

1.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从县的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瞄准农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县产业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为支撑,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大力引进、开发和示范名、特、优、新品种以及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具有我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示范与推广展示区、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嫁接、农业教育培训与农业新技术普及相结合、农业生态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以及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发展方向。

一是创建科技产业新样板:立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并与本地现有条件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把柑橘项目区建成具有一流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把生猪产业项目区建成我县循环农业示范区。

二是实现园区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在充分考虑规模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和周年供应鲜果,产品质量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一方面吸引众多的旅游观光人员,另一方面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园区展示生态旅游化:通过科学规划、环境治理、品种展示、观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态模式、景色如画的农村田园风光,提供新型娱乐休闲方式及旅游观赏景点。

四是实现果业产、加、销一体化:瞄准商机,针对当前存在的环境,狠抓产业发展和营销环节,突出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注册商标,争创品牌,以绿色、优质、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场,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

五是园区实现网络化:通过网页制作和网络营销,实现信息网络化,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生产、市场信息及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状况,及时对项目区有关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六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建立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开展科学技术培训和文化素质教育,把农民培养为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能置身市场竞争、具有科技意识的新型农民。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区域布局

第一、柑橘产业布局

建议规划区域地处中国死海与卓筒井主题旅游镇黄金通道,按照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3大优势区域。

第二、生猪产业布局

县畜牧业以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建议在全县11个镇乡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得起、能见效、可持续,一是强化与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的技术联姻,定期邀请优势农业产业专家到基地现场指导开展培训。二是建立专家指导小组,由相关责任单位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股室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储备、申报、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将先进的管理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的生产过程中。

(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联结机制

第6篇: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也是我国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1]。近几年来,青田县根据资源禀赋和生产传统,坚持走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之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全县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1青田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青田县以规划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引导,充分发挥区位、市场、资本、科技等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开发,狠抓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经营,逐步形成了以杨梅、田鱼、桔柑、油茶为主导的4大产业,“东部杨梅西部桔,千家万户稻养鱼”的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全县杨梅栽培面积达6 333.33 hm2,年产值1.5亿元,成为全县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规范化稻田养鱼种养面积2 333.33 hm2,年产值4 300万元,产业地位日益突出;油茶面积1.46万hm2,年产值1.21亿元,“浙南油库”名副其实;柑桔栽培面积2 600 hm2,年产值5 382万元,传统优势仍在。

1.2经营主体迅猛发展

青田县充分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千方百计吸引工商资本、华侨资本投资农业生产、加工及营销,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涉农经营主体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涉农企业75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50多家,涵盖青田县杨梅、田鱼、桔柑、油茶等4大支柱产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10多个行业,其中县级龙头企业22家,省市级示范性合作社5家。产业组织的迅速发育,提高了农民合作水平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

1.3品牌效益日益提升

通过举办杨梅节、参展参评、深化温青“菜篮子”工程合作等措施,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至2009年底,全县共有涉农注册商标141个,“山鹤”、“青野”获省知名商标,“稻鱼共生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成1个有机食品基地、2个绿色食品基地和1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种植面积4 333.33 hm2,标准化生产面积逾1 333.33 hm2。建成了农产品定量检测实验室,2009年全县抽检农产品4 026批次,合格率95.4%。品牌的打造和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有效带动了农业向高效化、生态化发展。

1.4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09年引进和推广新品种71个、推广新技术96项、开发新产品8个。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09年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1 674人次,新增农民转移就业6 954人,帮助2 610位山区农民实现异地转移,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10次,接受农民咨询3 08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5 230份。通过对群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岗位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增强了农民的创业本领,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就业和增收门路。

2存在的问题

2.1劳动力素质不高,经济能人缺乏

小农意识在农民思想上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加上偏远山区交通滞后、信息闭塞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后,除留下来的专业大户外,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些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由于受劳动者素质的影响,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产业发展缺乏能人带动。

2.2各种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

目前,青田县只有9家市级重点农业企业,仅占全市总数的4.8%,且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县;产业组织普遍规模偏小、生产能力低,重复生产的多,产品互补的少,技术含量不高;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有限。自身实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力、市场的开拓能力,从而制约了青田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3产业化发展机制不健全,资金政策制约明显

青田县每年投入到农业产业的农发资金只有700万元(其中县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30万元),未建立农业产业化基金,财政扶持力度亟待加大;产业政策透明度不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欲求无门、形同虚设;未设立农业加工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发展环境、公共服务手段滞后;农业企业贷款融资困难等都明显制约着青田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启动速度缓慢。

2.4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规划,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全,布局不合理,市场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不畅,不能有效地带动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大宗农产品受季节影响大,上市时间集中,销售难问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3对策

3.1积极培育龙业经营主体

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对杨梅、稻田养鱼、柑桔、油茶等几大产业,分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引导社会各界及工商资本创建农业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培育壮大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力争成为国家级、省级农业企业龙头;引导创办农民合作组织,完善管理,规范运作,引领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不断促进农民增收。

3.2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继续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带头人;鼓励经营主体增加技改投入,不断提高精深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实行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

3.3切实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制定公开透明的扶持办法,奖励经营主体开展技术研发、节能减排、拓展市场和基地建设等;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制定和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加大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户等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力度[4];积极探索采取担保基金、担保公司等有效形式,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途径。对农业乡镇的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类专项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重奖,形成养农重农护农氛围,激发乡镇发展农业热情。

3.4全力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加强农业投入品

监管力度,抓好农业污染源治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帮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大质量安全监测和检查力度,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切实做好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深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3.5不断完善营销服务体系

要重视农产品营销,在产业集中地落实农副产品直销市场的建设,改善流通服务体系与设施,增强农产品就地销售能力;继续深入实施“接轨温州”战略,积极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大力开拓外部销售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技“110”和农民信箱信息平台建设,准确、及时、完整地向社会市场需求信息,提供技术、品种、价格、销售等信息服务,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4参考文献

[1] 刘扬华.欠发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185-186.

[2] 李军峰.农业产业化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343,345.

第7篇: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一、罗甸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罗甸县以两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蔬菜、火龙果、艾纳香园区,水产养殖园区)为带动,力争把罗甸县打造成贵州山地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县及面向黔渝和粤港澳的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以县城为中心,向东(沫阳)西(逢亭)南(红水河)(罗沙)布局菜、果、药、渔四大产业。同时,通过积极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和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到2017年,全县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产量8.27亿公斤以上;火龙果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10万吨以上;艾纳香标准化生产20万亩以上;生态网箱2万口以上;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以上,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以上;全县1000吨以上保鲜库3个以上,100吨保鲜库50个以上。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蔬菜产业

罗甸县蔬菜经过30多年的发展,获得了无公害产地认定,部分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并跻身全国蔬菜产业发展500个重点县之一。2013年,全县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1.25万亩,实现总产量6.2亿公斤。

2.火龙果产业

2001年罗甸县火龙果引种试验获得成功以来,罗甸县火龙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获得了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罗甸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投产面积达1.5万亩,产量5250吨。

3.水产养殖业

龙滩库区、双河口水库形成以后,罗甸县水域面积达12.5万亩,优良的水质及水体年积温高的优势为罗甸县渔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罗甸县的渔业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到2013年底,全县网箱养殖近1.9万口,全年水产品产量1.7万吨,带动库区425户1700多人脱贫致富。

三、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罗甸县近年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了《罗甸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办法》、《罗甸县中小企业创新奖励办法》、《罗甸县鼓励投资优惠政策暂行规定》等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10家,县级龙头企业8家。销售收入7.9亿元,上缴税金5751万元。农村专业合作社211个,会员5691余人,带动农户22682人。

1.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加工设施的投入力度,罗甸县产地初加工设施数量不断增多。目前,罗甸县建成产地初加工设施20吨通风库1个,50吨通风库1个,简易冷藏库1个,组装冷藏37个,容量4300吨(其中10吨8个,20吨9个,50吨6个,100吨14个),热风烘房2吨/批2个。

2.农产品产后处理的主要方式和存在问题

一是产后以鲜活农产品投放市场。罗甸县的蔬菜、水果、生猪、水产品主要以鲜活农产品投放市场。但由于保鲜设施有限,产品大量上市后,受市场影响,价格下跌较快,市场风险较大。

二是保鲜、预冷外理后投放市场。这里的脐橙销售主要以套入保鲜袋进行保鲜投放市场,但保鲜袋保鲜的脐橙、柑桔储存时间较短;而远销的蔬菜(重庆、杭州等大城市)采取预冷处理、分级包装等措施后便于长距离运输和保证蔬菜质量。但由于县里只有一家大型冷库,满足不了蔬菜预冷处理的需要,保鲜设施的不足给罗甸县果蔬产品储存、销售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是干燥处理后储藏、销售。罗甸县的杜种、砂仁、花椒等中药材和部分辣椒、竹笋笋片采用干燥处理后储藏、销售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大多产品通过晒干、晾干处理,处理方式落后,产品质量差。

四是加工后投放市场。油桐、茶叶等产品通过加工后投放市场,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罗甸县的农产品加工大多是初级加工,与产科研相结合的企业少,新开发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罗甸县的农业龙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主要农产品产后损失率

长期以来,罗甸县较重视农产品基地的扩大和农产品数量的增多,而对农产品产后的保鲜贮藏和深加工重视不够,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率较大。脐橙、火龙果等水果产后由于没有通过保鲜贮藏,损失率在30%左右;蔬菜由于没有保鲜和预冷处理,亦损失率在30%左右;鲜活鱼远距离运往重庆等城市,损失率在15%左右。

罗甸县农产品产后损失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业订单少,调节不了农产品市场价格,导致农产品刚上市时价格较高,产品大量上市后,造成产品积压而损坏,价格走低;二是保鲜贮藏库少,县城只有一家1000吨大型保鲜库,各乡镇虽有小型保鲜库,但大多属于农村合作社管理使用,远远满足不了农产品保鲜贮藏的需要。蔬菜等易损农产品,没有预冷处理,远距离运输,容易造成蔬菜脱水、腐烂,品质下降,价格下降。三是交通不便,农产品流通慢,运往贵阳市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要在5个小时左右,到重庆约10小时,到长沙20~24小时,且运量少,成本高。

4.扶持政策及其成效

近年来,罗甸县为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加强冷库的建设,搞好农产品的保鲜贮藏。2009年,罗甸县加大对罗甸县斛龙绿产有限责任公司的扶持,利用农发资金300多万元,协调农村信用社贷款600万元,在县城建成了1000吨冷库。冷库建成后,充分发挥冷库的储藏保鲜作用,有效解决了制约农产品特别是蔬菜长途运输的“瓶颈”,农产品销售从原来的贵阳、重庆等市场向北京、河南等市场拓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例如,板栗经过保鲜贮藏后,有效解决了产后不容易贮藏的问题,延长了板栗上市时间,提高了市场价格。为解决农产品主产区的保鲜贮藏问题,2010年县政府补助资金50万元,争取州助民增收专项资金20万元,补助修建小型冷库10座。

二是加强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罗甸县正在建设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市场功能主要是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仓储、保鲜、包装销售。市场建成后,每年可为全县近万吨脐橙、板栗开展进出保鲜储藏服务;日可处理预冷加工保鲜蔬菜1000余吨;可有效解决罗甸县30000余人(场天)的农产品交易拥挤,改变多年来因农产品交易拥挤而危及交通安全的不良状况,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

三是狠抓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品质。按照罗甸县农产品品牌标识,要求各销售企业、个体工商户订做“黔甸”牌蔬菜、罗甸火龙果、罗甸脐橙等主要农产品包装盒,实行分级包装,保护罗甸县农产品品牌,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目前,罗甸县获“贵州省著名商标”品牌的有信邦公司的“邦消安”牌商标、上隆茶果场的“上隆”牌商标、黔龙食品公司的“宏牛”牌商标,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的产品有信邦公司的六味安消、上隆牌茶叶。罗甸县被农业部命名为菜篮子产品先进县、优质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优质柑桔生产基地,罗甸脐橙获得国家级产品优质奖和金杯奖,火龙果在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在第三届贵州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名特优产品。

四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金融贷款、财政贴息、提高购机补贴标准、强化技术服务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已发展蔬菜营销、生猪养殖、农机、林业、果树、渔业等专业合经济组织211个,有社(会)员5691人,带动农户近3万户。这些专业合经济组织人员活跃在产地和销售市场,有效提高了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减少了农产品产后损失。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基地发展与产业加工配套设施矛盾突出

近年来,罗甸县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蔬菜、火龙果、水产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但由于罗甸县财政紧张属国家级贫困县,无力配套相应的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全县仅有一家1000吨大型保鲜库,各乡镇虽有小型保鲜库,但远远不能满足罗甸县农产品保鲜贮藏的需要,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率较大。

2.龙头企业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龙头加工企业较少且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全县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主要在销售初级产品,产经销互相脱节,贸工农利益结合不紧密,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弱。导致产品的加工能力低,产业链拉不长,农业附加值不高。同时,加工企业与产科研相结合的企业少,新开发产品较少,这也限制了罗甸县农业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五、建议

今后工作中,罗甸县在加强对各产业基地打造提升的同时,逐渐由初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向终端市场销售鲜活农产品、加工成品方面转型。

一是继续调优农业产业种植结构。通过发展高效益农业产业如火龙果产业、蔬菜产业、特色畜禽水产业等,依靠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单产,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是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目前,罗甸县农产品销售仍以初级农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还可以拓宽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三是加大对产地初加工设施扶持力度,满足罗甸县农产品需求。目前,罗甸县农业基础较薄弱,仅保鲜库一项就有近万吨容量缺口。为确保产业的增产增收,在积极引导农户及专业合作社筹措资金修建保鲜冷库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第8篇: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山区 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43-01

一、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叙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接壤,属乌蒙山连片特困区。麻城乡地处县城南部,距县城50km,西南出海南通道321国道、纳黔高速穿乡而过。全乡幅员面积91.55 km2,辖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683hm2,其中水田627 hm2、旱地1056 hm2。总人口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6.63%。全乡贫困人口8000多人,占总人口的39%。农作物种植海拔700-1300m,播种面积3293 hm2,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玉米、马铃薯、烤烟、蔬菜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2.8%。年末生猪存栏数10870头、牛存栏数3645头,是一个典型的边远贫困山区农业乡。2010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金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新增农资综合、基本烟田整理工程等项目,共改造田土1147 hm2,占全乡耕地面积的68.15%;修建排灌沟渠42km,提灌和人饮工程7处,解决农田667 hm2、1.2万人和1万多头牲畜饮水问题。建立马铃薯、蔬菜、烤烟、水果、植保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初步形成了以粮食为主,烤烟、马铃薯、蔬菜、水(干)果等其他作物相结合的农业产业结构。2013年农业总产值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92元,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存在问题

1.农民认识不足,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经济基础差,严重缺乏资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晚、程度低、效益表现慢,广大农民还未充分体会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好处,从而对调整抱无所谓的态度。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高,既无力投入,又不想投入。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务农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市场意识淡漠、市场信息闭塞,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跟风性、盲目性,只图眼前利益,依赖政府投入的思想严重[1-2]。

2.产业结构简单,抵御风险能力差。麻城乡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2787 hm2,其中玉米730 hm2,水稻460 hm2,马铃薯667 hm2,烤烟600 hm2,其他作物330 hm2,这种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一是自然风险的影响。如烤烟生产受气候影响大,近年来干旱、风雹灾害较多,烤烟生产受损严重。二是市场需求的影响。如脱毒马铃薯种薯和高山反季节蔬菜,除自然气候、病虫为害外,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效益表现较差。三是国家投入和政府计划的影响。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一般是分步推进,覆盖面较小,通过有关土地整理后的基础设施效益还未完全表现出来。如高标准粮田建设仅33hm2,现代烟草产业烟田整理工程也只有530hm2,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脆弱[3]。

3.缺乏龙头企业,农产品无竞争力。目前我乡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较好的只有叙永县蜀山生态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叙永县麻城乡金秋蔬菜专业合作社、叙永县山地农业有限公司,但整体规模较小。如蜀山生态菌专合社核心示范面积仅25 hm2,金秋蔬菜专合社核心示范面积56 hm2,山地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水果面积仅30hm2,带动的作用小。同时由于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即使是具有一定新思维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也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加之地处偏远,信息不灵,缺乏加工能力,生产的产品以鲜卖为主,农产品附加值无法体现,未能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蔬菜品种较少、产量较低,收益较差,未形成规模效应。

4.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的投入大部分作为基础设施,而农户自身的经济状况差,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较大,见效较慢。2011年曾计划引入投资种植弥猴桃130 hm2,但由于资金不足,土地、税收政策不灵活,农户的认识不到位,最终导致计划流产。在农技推广方面,由于基层农技站是属地管理,大部分精力被乡政府的其他工作所占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展缓慢,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有关技术、信息服务无法开展,农户不能掌握关键技术,导致在生产管理中的科学施肥、病虫防治等不能开展落实,产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对策

1.加强政府引导,增大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方式,依托“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户认识,引导和调动其生产性,自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充分尊重农民的自、选择权和决策权。即使是政府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所做出的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决策,也只能通过正确引导和诱导,转化为农民的意愿和自觉行动。二是发挥农民的自身优势。立足实际,既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交通等客观条件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条件优势。三是根据增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整体推进,注重农业生态的可持续性,以规模效应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很难形成产业特色和拳头产品,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益。因此,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项目资金、引入民营资本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如蜀山生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薪引进人才,以盆栽观赏番茄为突破口,开展特色蔬菜的培育与销售。同时拟投资新建100hm2弥猴桃、李、梨、葡萄等水果示范园,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市场信息、种植技术、成员培训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从而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种植水平、增加成员收益。

3.以市场为导向,抓好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的农产品,抓好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一是高山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全力抓好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产品西红柿、辣椒等10个蔬菜品种,杏鲍菇、鸡腿菇等8个食用菌,有机产品认证的香菇、平菇、木耳等生产销售。二是现代烤烟产业。依托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强烤烟产业的支柱地位。三是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以脱毒马铃薯原种和生产种繁育为基础,努力提高其产量和品质[4]。四是其他特色产业如中药材、核桃等水(干)果生产。首先在马铃薯、蔬菜等特色产业上推进产业化经营工作,对产业链条进行综合考虑,加大对生产―加工―销售的协调和服务,提升重点产业和部分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4.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做好农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以及资金筹集工作。首先要解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农技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以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其次是加强农技人员科技水平的培训,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服务质量,积极示范推广适合于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第三是以特色作物为主,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示范园区建设,聘请有关专家提供专项技术服务、市场分析指导,以示范带动广大农民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英泽.临高县多文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3,6:653-653.

[2]王文中.贫困县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思考[J].发展,2013,7:50-50.

第9篇: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半年工作经济会议,以及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会等相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蔬菜产业发展等工作。这三方面工作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都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刚才,区发改局、农牧科技局、蔬菜中心、灯塔办事处、__乡分别就相关工作作了发言,__同志传达了全市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并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我完全赞同,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创新思路,转变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认清形势,找准问题。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1—7月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亿元,同比增长了8.9%,完成肉类总产量9300吨,水产品产量1220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24元。今年夏粮产量为7510吨,增长4.9%。油菜籽产量为4390吨,增长4.1%。在农业主导产业方面,全区油茶、蔬菜、花生、人工种植中药材总面积达12.88万亩,规模效益逐步显现。全区经济作物面积首次超过粮食作物,结构比为25:17 ,达到了市政府要求的6:4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1.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增加。截至8月底,全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专业合作组织145个。二是农业企业产值与效益上升。龙头企业产值预计达到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6亿元,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2.9万户。

2.农业项目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加大农业项目“跑上跑外”力度,全区先后组团参加了各种农业特色产业博览会,有效地推介了我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农产品资源。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农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个,到位资金4450万元;三是今年拟向农业部申报项目19个,涉及种植业生产基地建设与产品加工、生态畜牧业、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等。

从发展情况看,我区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一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投入资金多,涉及面广,群众的思想转变还需要一定过程。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壮大速度较慢,带动农户致富能力不强。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较突出。

(二)高度重视,明确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抓好今年秋冬农业工作。

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围绕我区《扶贫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__—2015年)》,重点抓好“五线一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两区一中心建设;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着力推进寨桂、坝黄、和平等蔬菜基地建设。同时,要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油茶、竹子、核桃等产业,在缺水地区大力发展以耐旱的农作物、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蔬菜生产目标任务,我区__年要实现新增商品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今年,和平、坝黄、灯塔3个乡要切实完成新增5000亩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任务。其中在和平乡新建4000亩蔬菜基地,坝黄镇新建500亩蔬菜基地,灯塔办事处新建500亩蔬菜基地。

第二,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今年的秋冬季农业生产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要扩大秋冬作物种植,确保完成今年秋冬种30万亩的任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优势作物、扩大特色作物,发展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把中药材、竹子、油茶、核桃种植同时列入秋冬季农业工作进行统一安排。

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我们要按照“三化”同步战略来抓好农业的发展,我区工业化的基础是农业的产业化,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推动农业工业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段。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区关于招商引资的工作部署,扶持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农业工业化,继续将符合我区优势产业导向、带动明显的龙头企业纳入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积极探索企业贷款,政府贴息的滚动发展方式,吸引一批优强企业落户__,进一步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办法,使龙头企业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政策上有保证的经济环境中顺利发展。重点抓好铁骑力士二元母猪扩繁场建设,加快推进华力农化和福润肉类加工生产,积极争取温氏集团落户我区,促进我区生猪养殖、加工、销售等同步协调发展。

第四,抓好责任落实和督查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亲自部署、亲自督战、靠前指挥、临场调度、推进工作开展。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举全区之力,全力实施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一)认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特殊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下半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上,赵克志书记明确指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并力争用9年对全省200万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这部分人的生存发展条件,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坚定决心。市委、市政府于6月30日召开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市政府又分别于*月21日、8月12日召开了项目促进会和工作推进会,这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认清形势,加快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进度。自全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召开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__市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实施方案》要求,迅速启动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一是工程进展总体进度良好。__年我区集中安置点的规划编制、征地、搬迁户确定等工作已完成,现正在进行场平、道路建设等工作,3个安置点近期准备开工住房建设。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将逐步到位。__年省、市发改部门已下达我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任务是398户1755人,工程总投资3552.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53万元,省财政配套175.5万元,市配套资金225.28万元,区配套资金901.12万元,目前,全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已完成投资550万元。三是工程完工时间紧迫。项目启动两个月来,我区已完成了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虽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现在已经是8月下旬,离年底只有4个多月时间,并且一旦进入冬季,工程施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今年真正适合施工的时间也就3个月左右,如果我们再不快马加鞭,加快工程进度,年底要实现398户1755人搬迁将是一句空话。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严格按照《__市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举全区之力打好扶贫生态移民攻坚战,确保我区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推动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尽快启动。一是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目标要求,以保工期、抢进度为核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合理调度人力物力,加班加点,交叉作业,千方百计争时间、抢进度,加快推进搬迁安置工程建设,安置点的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工程必须在11月底前完工,12月底前附属工程全部完工,春节前确保移民搬进新居。二是加大项目资金对接力度,尽快落实到位。在上级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要多动脑筋,创新思路,采取企业垫资等方式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区财政局在会后要搞好资金调度,落实配套资金,确保8月底前全部足额落实到位。三是认真抓好__区__—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力推进我区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同时,要按照市扶贫生态移民办公室的安排,提前谋划好我区__—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报。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配套园区、提升中心集镇”的总体要求,我区__—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工程以灯塔循环工业园区、川硐教育园区、大兴工业园区,坝黄、和平、漾头、瓦屋、九龙洞等中心集镇为重点,以桐木坪、滑石、云场坪、六龙山、河西、环北等乡镇、办事处为补充,做到“两个结合”(与园区产业配套建设相结合,与加快小城镇建设和重要景区景点建设相结合) 。要依托现有工业园区、扶贫产业园区,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__、__年已进行移民安置的产业园区、中心集镇,可以在这些重要移民安置点上进行重合安排,增加安置容量,扩大安置规模。四是提前启动我区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我区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涉及的川硐、桐木坪、瓦屋三个乡镇要克服一切困难,提前启动,全力推进,必须在__年10月底之前完成__年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的选址、规划、征地及场平工程,__年11月底全面启动__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住房主体工程建设。五是整合资源,推动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的顺利实施。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的资金由国家补助、地方政府配套、部门资金整合和群众自筹等部分组成。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以工代赈、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改、工程移民、库区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环境整治、土地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城镇防洪、通乡油路、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地质灾害搬迁、石漠化治理、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等项目和资金,用于生态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全面推动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的顺利实施。六是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乡镇要深入到居住环境条件差的村组,采取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和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将生态移民搬迁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措施、实施办法、搬迁条件、补贴资金和工作原则等宣传到户,做到移民政策家喻户晓。同时,全面了解群众的搬迁意愿,确保扶贫生态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七是加强项目建设与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强化资金监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做到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区生态移民办公室派出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同时,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的管理办法,管好用好扶贫生态移民的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拨款。

三、找准突破口,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是我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抑制城区蔬菜价格偏高,保障城区蔬菜供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城区“买菜贵”、农民“卖菜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在我区调研蔬菜产业发展。如何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城市需求,大力发展专业蔬菜基地,努力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引导蔬菜产业发展。

(一)加强蔬菜基地建设。通过整合水利、发改、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重点以灯塔办事处寨桂、柑子冲,坝黄镇的坪茶、龙井、长坪,和平乡的和平、龙鱼、陈家寨等村为主,加强蔬菜基地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和平专业蔬菜之乡,新增水泥骨架、钢架大棚500个,建设2个占地50亩以上的工厂化育苗中心。

(二)加强蔬菜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在滨江大道沿线规划选址150亩,采取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措施,建设1个日吞吐量500吨蔬菜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使之成为__市八县两区的蔬菜产品存储、营销和蔬菜种子、农药、肥料、农膜、育苗设施、灌溉设施、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专 业集散地。二是在城北方向和城南方向各规划选址10亩,建设2个农民蔬菜直销市场,缓解农民进城卖菜难问题。三是建设社区蔬菜直销点4个。四是在市中、河西、环北三个办事处辖区各选点4个建设蔬菜平价直销商店,由较大型的蔬菜生产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或蔬菜经营大户进行直销。五是积极推进“农超对接”, 采取一定政策优惠措施,在天天见、喜多多、佳惠、华联等城区大型超市设立蔬菜平价销售区。六是新发展蔬菜营销大户和物流企业20个;新发展专业合作社4个。七是制定完善蔬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建立蔬菜储备制度。着力培育2户冷藏保鲜设施条件好、技术过硬、管理规范的企业,确保重要耐贮存蔬菜品种5—7天消费量的动态库存。重点做好在雨雪天气、春冬季节蔬菜价格监测、货源组织和市场供应,有效增强市场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