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公司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1-0216-01
医疗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医疗意外、医疗事件不可避免,医患纠纷不断发生。医疗责任保险是降低医疗职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其对于减轻医院或医生的赔偿风险,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维护患者利益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现状
医疗责任保险,又称医生责任险,由于医疗行业存在风险性,医生或者医院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费,一旦在医疗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或者医疗过失,由保险公司按照事先签订的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医生或者医院)进行赔偿。根据保险合同的不同,被保险人可以是医生,可以是医院,也可以医生医院共同承保。在历史范围内,二十世纪初出现了这种类型的保险,它的迅速发展则是在五十到六十年代的美欧等发达国家,到了七十年代就已初步形成规模和较健全的体系。目前医疗责任保险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但在我国发展十分缓慢。发达国家医疗责任保险的覆盖面很广,但我国目前并没有一套实施有效的医疗保险方案,实行范围也没有达到全国性。只是在局部地区或者部分医疗项目上进行了试点和探索。目前我国只有几个大的保险公司推出了医疗保险条款,其中包括太平洋、平安、人保等,但是每家保险公司的条款不尽相同,保费普遍很高,基本都是以盈利性为目的。
2医生责任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2.1缺少多领域的复合类型人才
目前,法学、保险、医学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是保险公司最渴望得到的人才。医疗责任保险与其他险种有很大区别,只有对各行业精通才能使得保险费的制定得到规范、合理的进行,使医疗事故的鉴定科学。而目前没有任何一家保险机构有这样的人才,这就使得很多医疗机构一旦投保赔偿问题受到影响。
2.2医疗机构认识存在偏差,投保率低
在现有的保险项目下医院认为保费偏高,并且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医疗保险的作用不大,医院多数处于与患者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鉴定不明确理赔很困难,医院的经济负担相对较大。此外,医生对于保险赔付不明确,只是简单的理解保险公司根据合同赔付患者的损失。发生意外需要理赔时,被保险人申请理赔时需要提供很多的证明材料,这就不可避免的加重了医务工作人员的负担。
2.3法律制度不健全
至今为止,我国对于处理医疗纠纷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务院1987年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医疗事故的范围、等级、鉴定、补偿等方面的规定已与现在的国情不符,依据《办法》的行政处理与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司法之间不协调,甚至出现过医疗事故通过医患双方协商的赔偿额低于法院判决赔偿额的畸形现象。”[1]
2.4责任划分不明确
医疗责任保险条款是保险公司自行拟定的保险合同,国家并没有对这类保险合同进行干预,这就导致了这类保险合同缺乏科学性和法律性。其中不免存在一些权力义务不对等的现象,投保人的权力没有办法被有效的保障。例如:人保的保险合同第十七条规定,“发生保险事故时,未经保险人书面同意,被保险人或其代表不得作出任何承诺、拒绝、出价、付款或赔偿。必要时保险人可以被保险人的名义对诉讼进行抗辩或处理有关索赔。”从这项条款可以看出,只是强调医生或医院作为被保险对象所以履行的责任,并没有体现出保险公司所要承担的对等的义务。由此可见,医院和医生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证与保险公司的条款和工作流程有重大关系。
2.5保险费的厘定不明确
迄今为止,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都是单独的保险公司承保,而且各家公司制定的保费不一致是很普遍现象“如人保保单的保险范围仅为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且责任限额是医疗事故10万元/每人,医疗差错0.5万元/每人,另有年度最高累计限额。如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保险公司理赔额远低于患者提出的几十万上百万的诉讼标的和法院所裁决的赔偿额。”[2]这充分体现了保险费的厘定不科学,这样的保险合同必然给医院和医生造成数额巨大的经济负担。保险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更会让医疗机构投保率降低,有碍于医生责任险的发展。
3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对策
3.1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国医疗保险步伐缓慢,保险购买率低。这与保险公司业务管理水平差,宣传力度低,专业性人才缺乏有很大关系。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产品推广、医院宣讲等方式宣传医生责任险的功能,扩大医生责任险的影响力。此外,医生责任险是融合医学、法学、以及保险学的一项险种,必须培养从业人员精通这三项基本知识,这样才能科学地制定符合市场发展的保险条款,合理地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增强保险公司的专业性,提高医生医院的投保热情,促进医生责任险的发展。
3.2健全法律法规,采取强制保险
目前针对医疗责任险我国只是出台鼓励其发展的指导性和原则性意见,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医疗责任险的实施。建议有关部门参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实施经验,通过推动方式进行试点。并且建立独立权威的医疗责任损害鉴定机构,为医疗责任险的医疗损害认定,医疗责任划分,以及医疗赔偿制定合理的鉴定标准。
3.3厘定科学合理的保险费
我国医护人员的保险费也不能仅仅依据当前的模式,例如往往通过医院规模,病床数量,以及就诊人数来厘定。按照以往的经验厘定的保险费一般都由保险公司单独规定,这就导致了保险公司为了提高收入而提高保费,这严重影损害了医疗机构的利益。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保险公司合作来制定多样且合理的费率,并且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不同的费率制定出不同的保险种类,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责任险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洪涛.郑功成.保险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我国是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就医疗器械行业贸易方式来看,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出口则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导,输出的是简单加工产品,缺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所以,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产品总体来说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现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应树立民族品牌、构建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改善产品结构等,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现状
中国自己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而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需进口。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医疗卫生高质量的要求,产品返修率与停机率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产品的可靠性不稳定。并且,中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重的常规手术器械、卫生材料,而进口价格昂贵的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例如,2009年有着显著的特点,特征是进口商品以高技术附加值的设备,如医用x射线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等商品为主,价值较高,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出口是以低技术含量的、低产品附加值、大宗的产品为主,如棉制手术用巾;药棉、纱布、绷带;导管、插管等为主,价值较低。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器械市场中国企业所占份额低
与全国工业引进外资平均水平比较,无论是销售额、资产总额还是出口额,医疗器械产业外资均占有主导地位。如美国GE公司、Siemens公司、Philips公司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基本控制着中国医疗器械高端产品市场。尽管深圳迈瑞等公司在病人监护仪、生化分析检测仪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定份额,但与跨国公司相比小得多,迈瑞公司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人民币,还不到GE公司CT机一个产品的销售收入,GE的CT机2005年销售收入约50亿元人民币。
(二)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使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业通过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集中度的问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中国共有医疗器械企业近6000家,中小企业占80%以上,而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15%。产业集中度的严重偏低导致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生产力难以发挥,使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偏弱。
其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大企业产品门类主要集中于医学成像产品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少,多数产品是劳动密集型或简单的资源易耗性医疗用品,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和规模不经济现象严重,如一次性医疗用品企业近千家,而能生产磁共振MRI的厂家不到10家,CT机内资生产企业仅3家,B超生产企业近60家,多数是黑白超,能生产彩色B超企业就很少了。
(三)技术落后与创新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的一大重要原因。资料显示,中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10%,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中国医疗器械产品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中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
(四)资金和投入不足
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产品出口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中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医疗器械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开发产品需要一定的投入,国外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人才集中、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然而目前中国大多。
三、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出口的对策措施
(一)政府对策
政府主管部门要从具体项目入手,扶持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具有创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发展民族工业,实现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国家医疗器械发展基金,建立工程与医学临床密切结合的新体制,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研究开发,鼓励已具有名牌效应的大型机电企业从品牌、资金实力入手,快速培育成为医疗器械名牌企业。引导和加强行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充分发挥各行业的优势,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产品性能质量。对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一次性消耗产品,以规模经营为目标,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兼并联合,淘汰一批小规模、低素质的生产企业。
医疗器械新产品市场准入的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该合理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保证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机遇,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同时有步骤的进行技术评价体系的改革,开放第三方技术评价机构,也有利于提高技术监督机构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保证行政监督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企业对策
企业要立足于技术创新,加大新产品研究投入力度,提高产品开发档次,尽快将科研开发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出口提供良好的货源,这样才能用优质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当今医疗器械的生产格局已发生深刻的变化,硬件向软件转化,数控加工替代传统的机械加工,微机技术、纳米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生产工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少企业纷纷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及CE认证,以此来完善加工工艺,健全管理体制,确保产品质量。因此,加大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是扩大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强化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当务之急。首先要解决资金瓶颈,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其次足要实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相结合。对于目前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先是要以模仿创新为主,进行技术积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
四、总结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但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出路只有一条,通过依靠政府强大后劲支持和自身的各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柳鑫.中国医疗器械的产业特征与发展趋势[J].医疗保健器具,2006(2).
[2]秦永清,王雪梅,王晓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03).
[3]张阳德.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工程,2002,10(6):1-4.
[4]秦永清,王晓庆,朱晓伟.医疗器械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01).
[5]杨素萍.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J].理论与改革,1999(1):54-55.
[6]关影.制约医疗器械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因素[A].5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论文集[C],2007.
[7]蒙志莹,蔡天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国际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04).
关键词:医疗责任险;保险体制;策略
一、我国医疗责任险的发展现状
(1)医院投保主动性的缺乏造成了投保率较低的现状。由于此类保险的种类单调,自身存在不完善之处,缺乏对于各种类型医院的需要;和医院自己处理的医患纠纷相比较,很多医院普遍认为保险费额太高,购买保险并不合算;从事医疗的人员对其了解很少且有差错;投保后的医院仍然存在医疗纠纷;病人对其不信任。(2)保险单位对其缺乏改革的热情。目前,医疗责任险在国内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是根据国内的发展形势及解决医疗纠纷的需求来看这种险种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拥有如此美好的发展前景,而保险机构却对其发展缺乏激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投保率低直接影响了保险单位的盈利,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保险单位的投入激情就会大受打击;其次,缺乏政府财政的主动支持。单靠保险单位很难走出医疗责任险发展的恶性循环。(3)保险单位在医疗责任险的相关规定缺乏规范性。保险单位缺乏对其主动改革,主动研究我国医疗责任的现状和国外相关医疗责任险发展的经验教训,推出新的医疗责任险的险种,改善保险的不合理的条文,并对其运行的条件进行完善,使它们尽量和医院的需求相符合,从而提高医院购买保险的几率,达到使医疗责任险摆脱发展困难的现状。
二、完善医疗责任险制度的社会意义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明确界定了医患双方处于事故发生过程之中的权利和义务,其相关规定明显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责任。在新的环境下,医疗责任险制度能够极大地促进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医疗纠纷更妥善的得到解决,使医疗机构的工作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护,为患者的维权提供更好的途径。医疗责任险利用保险杠杆的调节作用和它风险转嫁的机制,达到医疗保险使承担医疗保险的社会化。首先,使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的从业风险得到及时地转嫁,有保险公司来加以负担。其次,保险机构承保的基础是风险评估,它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来对医疗机构的行为进行全程监督和约束,有效的补充了行政监督。最后,医疗责任险的最大作用是把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有效分散了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风险,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避免受到医疗纠纷的困扰提供了条件,从而使他们拜托了后顾之忧,促使他们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医疗技术的学习与创新之中,最终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医疗责任险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保险机构获得巨额利润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医疗责任险的出现使患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及广东的保险机构都获益匪浅,形成多赢的局面。
三、完善医疗责任险的策略
(1)完善医疗责任险制度,促进医疗责任险的规范运行。因医疗事故而引发诉讼,医疗机构作为事故的主体,应当依法参加,本着更好的行使诉讼权利和解决纠纷的目的,医疗机构要和保险公司、法律专业人员充分合作。当医疗机构了解到可能被时,最好立刻用书面形式通知保险公司,同时对法律人员进行相关咨询,并聘请法律人员;他们首先要全面了解案情,进行有关诉讼材料的准备工作;委托法律人员直接参与诉讼。因此,当保险双方在签署保险合同之时,要特别注意律师费和诉讼费等形成共识,以避免在诉讼时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此种纠纷。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保险种类,医疗责任险本身及其相关的市场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保险双方的责任权利都需要在不断学习、探索与积累经验教训中完善。一个成熟的产品是保险双方高度配合和深度合作的结果。医疗机构的高层领导可以单独或者采取行业协调活动来和保险公司进行协商,按专业、区域或者其他适当进行分类,为医院量身定做一个经济、符合医院要求的保险方案。(2)探讨医疗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疾病的正常转化、并发症和医疗意外等并不属于赔偿的范围,属于免责医疗事故。可正是对着一系列免责条款内容的明确界定,致使医患双方难以沟通理解和激化矛盾。所以,笔者认为若是将免责的医疗事故重新引入赔偿之内,医疗责任险的专家医疗风险的作用就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对此,可以借鉴国外的医师责任险模式,对于不属于医疗过错的行为进行安慰性的补偿。(3)多方举措,增加医疗责任险的发展渠道。当前,自保型是我国医疗责任险的主要类型,即其保费主要由医院及医务人员来缴付。我国的大部分医院的性质属于国有非盈利性质,而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收入并不多。英国政府采取的投保型的医师责任险模式启示我们要尝试改变投保的方式。笔者认为,国有医院的医疗责任险费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由政府、医务人员及医院承担。这样,既可以促使三方充分认识并承担医疗风险,又可以为政府大致掌握医疗风险发生的情况提供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对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当医疗纠纷产生后,则由保险公司委托的医疗纠纷调解中心来出面负责协调医患双方的矛盾。负责协调的机构必须拥有保险公司的委托权,人员组成上必须包括相应的临床药学、医学、卫生法学及保险的专业人员。这个机构既是沟通医患双方的桥梁与纽带,又可以作为化解医患纠纷的缓冲地带,它决定能否成功地将医务人员从医疗纠纷中解救出来。此种做法的目的是形成出了纠纷不找医疗机构,而使找保险机构及其委托的调节处理机构的良性的运转机制。不过,现在患者与医院在解决医疗纠纷时第三方的介入持被动和怀疑的态度。这既是多年的思维定势与社会风气的愿意,又因为医疗协调中心因是保险公司所委托的而与其具有相同的利益,造成了医疗纠纷协调中心的运行机制有失于科学性、合法性与公正性,调节纠纷的行为常常激化了矛盾,对解决问题反而不利。(4)建立健全的医疗责任强制险的配套政策。我国对于医疗过失的界定并不明确,因此,应该加快制定和医疗过失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推进相关的医疗改革的政策与措施的完善。我国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措施,比如把医疗机构大体划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当前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不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但却要负担依照市场原则而推出的医疗责任险费用,承担法院根据民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所裁决的民事责任,这对医疗机构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因此,医疗体制改革应该把基本医疗责任险与特殊附加的责任险纳入改革范围之内,尽力从多个角度来综合配套实施。
结论:在我国各项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医疗责任险制度也将逐渐健全,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医疗责任险体系将成为转移风险与有效化解医患矛盾的重要发放手段。医疗责任险可以有效的把具有无限性的医疗风险转变为保险责任的有限性,保险公司将承担、分散并转移医疗过纠纷中的处理风险及赔偿风险。这既可以使患者快速有效的经济赔偿要求得到保障,又可以使医疗机构挣脱了繁杂的医疗纠纷,集中有限的医疗资源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宠物保险护理和医疗费用意外死亡第三者责任
一、我国宠物保险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内容日益丰富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像猫狗之类的宠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家庭拥有的宠物总量激增。
仅在北京一地,猫狗等宠物数量就有100万只左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宠物数量也与此相当。
1.市场需求增加
宠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其所产生的疾病、护理等支出也相应增加;其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初级产品以及能源供应的紧缺,物价水平的上涨,宠物看病、手术等费用恶性增长;再次,原先因为高昂的宠物注册费和年检费所造成的“黑户”现象,目前正在逐步消除,有户口的宠物数量的增加将会带来宠物保险潜在客户范围的扩大;最后,我国老年人口、单身、丁克家庭数量的增加,使得宠物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宠物被视为家庭成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宠物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
综上所述,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宠物医疗、手术等费用的增长,宠物主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客观上刺激了宠物主人的保险需求。此外,注册费和年检费的减少或者废除,也使得宠物保险潜在投保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宠物地位的提高,还从主观上增加了主人的保险需求。
2.供给主体不足,险种单一
与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宠物保险市场相比较,我国宠物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低,保障范围小。国内目前开展宠物保险的保险公司寥寥可数,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推出了可以独立购买的宠物保险险种,如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些保险公司的宠物保险则是作为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的附加险种,如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这些保险公司仅对宠物的第三者责任风险承保,即只承担因被保险人合法拥有的宠物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的直接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且规定了多种责任免除条款,保障范围狭窄,不能有效满足人们对宠物保险的潜在需求。
二、我国宠物保险市场的创新
我国的宠物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应该更多地借助国外成熟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根据国外宠物保险的现状,再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建设我国的宠物保险。
1.扩大保障范围,积极开发新险种
鉴于我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大的现状,进一步发展宠物保险可以借鉴类似于公共责任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即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宠物保险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宠物市场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先行推广试点工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宠物保险市场。在试点地区,应逐步扩大宠物保险的保障范围,将医疗费用、意外死亡等基本保障先行引入到宠物保险中,满足因宠物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等原因而产生的扩大宠物保险保障范围的需求。当宠物保险的经验数据、数理精算、核保、理赔等技术不断完善,宠物保险保障基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保险公司可以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开发多种多样的保险保障产品,满足人们对宠物保险的个性化需求。
2.开展与宠物医疗机构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台
宠物保险中的医疗、意外死亡等保障的费率设定需要大量的经验数据。如果单凭保险公司的一己之力去搜集理念的观测数据,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显得十分被动。而通过与宠物医疗机构的合作,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则可以使保险公司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宠物医疗机构掌握的经验数据可信度高,又较为全面,恰恰迎合了保险公司的需要。此外,利用这样一个信息平台,保险公司还可以了解大量的潜在客户的信息,这对于扩大宠物保险的覆盖水平,提高承保质量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保险公司还可以采取类似于银行保险这样的销售方式,直接委托宠物医疗机构营销宠物保险,扩大销售渠道,节约销售成本。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险意识
现代宠物保险诞生至今也不过3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宠物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的兴起更是最近几年的事,因此很少有人对宠物保险有所了解。即便是在宠物保险较为发达的美国,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听说过宠物保险的现象。因此,要扩大宠物保险的覆盖面,刺激国民的保险需求,促进宠物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宠物保险产品以及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保险意识,养成良好的风险管理习惯。具体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报刊杂志、公车广告、地铁站、火车站、飞机场、娱乐场所的宣传海报等传播媒介吸引国民的眼球,起到宣传宠物保险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应聚焦宠物购买、治疗等环节,因为这些环节最接近于潜在的客户,若是能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培养起保险习惯,使他们切身体会到保险的价值,那么宠物保险必将会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结论
我国宠物保险业方兴未艾,宠物保险市场上蕴含着巨大的需求。借助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宠物保险的发展现状,可以着力解决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宠物保险发展的道路。但同时不能忽视发展道路中存在的缺乏统计资料、新险种开发的定价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监管,保险产品的创新需要宽松的市场行为监管和严格的偿付能力监管环境。在这个层面上,如何发挥政府的职能,落实监管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洪蕴慧.谈我国宠物保险市场的开发[J].上海保险,2006.
[2]王增年.我国宠物业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04.
[3]米锦欣.宠物豢养的经济视角[J].?t望,2004.
[4]李玫,高俊岭.欧美宠物市场发展新趋势[J].饲料广角,2006.
[5]辰言.宠物经济: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之一[J].沪港经济,2006.
关键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
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为医疗保险提供了法律支持,采取强制的手段督促用人企业以及员工个人定期缴纳医疗保险的费用,一旦医疗保险的缴纳人出现了负伤、疾病、生育等情况时,不需独自支撑所有的医疗费用,而是将这笔费用分成三份,分别由个人、企业以及国家三方力量共同支付,以此来减轻企业以及个人的经济负担。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但是由于各种影响因素,使得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仍旧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本文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分析。
1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带来的影响
我国的医疗保险的基本制度改革活动从二十世纪末就已经开展了,发展到现在,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建设工作中就是一个重大举措,我国城镇居民过去使用的医疗保险中,一般是由以家庭或者个人为单位进行支付再加上政府的资金补助作为资金来源,但是在经济发展速度极快的现代社会,经办医保基金的机构已经呈现出了多种形式,其中商业保险公司是一个具有多方面优势的经办机构,其精算技术领先、还具有专业的保险人员、优质的服务性网络以及对于风险的现代管理模式都是商业保险公司胜出其他基金经办机构的原因。因此现代的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组织不再单一,而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卫生部门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进行管理和运营,以此减少运行医疗保险制度需要的成本。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到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和其将我国的新型农村作为合作对象进行办理的的医疗保险的方法相似,可以将征缴、管理以及检查三项工作分离进行,征缴医疗保险的基金的工作由政府的相关部门来进行;城镇居民的医疗费用报销工作由作为经办组织机构的保险公司来进行,最后一方面的规范、指导以及监督医疗机构的工作由我国的卫生部门来负责。通过这种分别管理的工作方式,可以保证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工作能够有效地顺利进行。商业保险公司在进行管理医疗保险时主要通过三种方法:首先是管理基金型,这种方法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是十分有利的,这正体现了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的优势,政府将运作以及管理医疗保险的工作委托给商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在正常的管理工作之后,可以向政府收取管理费用,之所以说这种方法有利于商业保险公司主要是由于,在这种运作方式之下,政府承担所有的未知风险,商业保险公司则非常安全,但是同样地,商业保险公司也会对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产生懈怠心理,使保险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另外一种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方法是签订保险合同,签订合同这种行为是符合市场运作的基本方式的,政府将社会补贴以及个人家庭缴纳的费用为参保的费用,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方式主要通过签订商业性的合同来进行,这种方法的特点与第一种方法不同,因为承担风险的主体变为商业保险公司,虽然可以有效地促使商业保险公司重视起对于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但是我国的商业保险公司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还不具备承担全部风险的能力,其能够运用的数据还没达到准确预测不同的疾病发生的概率,使得其保险产品的设计工作难以进行得很顺利。第三种混合型。这是一种风险共担方式,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的综合。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保险合同型的基础上,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和管理医疗保险基金。基金运营的盈利和风险由保险公司和政府共担。具体而言,保险合同可以规定一个有限的盈亏区间,保险公司在该区间内盈亏自负。超出该盈亏区间,风险由政府承担,盈利结转人下一年度的医疗保险基金。这种模式可以调动保险公司和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监督管理基金的运营。缺点是保险公司仍然承担了较大的风险,特别是现在缺乏医疗保险有关基础数据的情况下。另外,如何平衡保险公司和政府各自应承担的风险比例也是较为棘手的问题。
2医院对于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
毋庸讳言,“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成为现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有不少文献指出医院行为是问题的关键。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看病负担重,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也成为现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低水平起步”的基本原则决定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总量是有限的,如何尽可能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非常关键。高效率地利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仅需要基金经办管理方的高效运营,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降低医院的收费标准。医疗保费的支付主要有后付制、预付制和混合制三种。后付制较为常见,是指保险公司作为付费第三方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发生的医疗支出同医院结算。预付制是无论医疗的实际费用是多少,保险公司给医院的支付是固定的。混合制实际上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目前我国保费的支付主要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而国外很多国家则是采用第二种方式。后付制的优点是对于患者来说较为方便,但是不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有开大处方的激励。预付制的优点是完全锁定了风险,但是医院可能会因此挑病人或是不肯用好药,这对患者的福利有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医疗体制中,公立医院是事实上的垄断者,从某种程度上讲,医院的垄断可能比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医疗体系资源配置的扭曲,还要严重。如果我们坚持方办医的思路,鼓励各种资金参与医院的建立,切实打破医疗体系的垄断,那么可以预期医疗费用的飞涨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一旦医疗费用稳定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即使是有限盘子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也可以对城镇居民起到较高水平的保障作用。
3结论
为了使我国的城镇居民拥有更好的医疗保险服务,我国的政府、商业保险公司以及卫生组织应当针对我国社会的现状,改变合作模式,不仅要加强对于商业保险公司的监督与约束力度,还要不断地优化医院体系,解决医院体系对于城镇居民治疗疾病的不良影响,提升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相关的改革工作必须持续性进行。
作者:丁德鑫 单位:黑龙江省巨浪牧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1]于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开新篇———写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之际[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4(7).
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 通过对2014年深圳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目前深圳市医疗机构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监管建议,促进医院的规范化管理。
[
关键词 ] 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60-02
根据《卫生部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292号)和《关于印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通知》(卫医发[2003]287号)的文件精神,明确规定[1-3]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但近几年媒体陆续曝光了河南省、山西省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甚至个别机构、人员存在非法买卖医疗废物的违法行为,为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深圳市卫生监督局立即组织各区卫生监督机构对全市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处置情况进行了一个月的现状调查。该研究通过对深圳市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处置情况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具体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检查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1.2检查方法
主要采取汇总表格、调查本底的形式,设计了《医院及公立门
诊部未污染一次性输液瓶(袋)处置情况汇总表》、《未被污染一次性输液瓶(袋)处置情况汇总表》、《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未污染一次性输液瓶(袋)处置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未污染一次性输液瓶(袋)的月产生量、现行处置方式、回收企业名称、回收合同文本,是否专人管理,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等。
2 结果与分析
2.1监督总数
该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2682家。其中医院1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77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家,采供血机构2家,门诊部443家,诊所1323家,其他医疗机构195家。其中有2485家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产生了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
2.2 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2485家诊疗活动产生了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医疗卫生机构中,97.5%的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专人管理;95.2%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主要分布在为院感办、后勤科、总务科、护理部;44.4%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回收公司签订了文本合同。
全市2485家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月产生量约为89000公斤。现行处置方式有以下6种形式:①27.5%的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后交给有资质的回收公司。②20.1%的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后卖给回收废物的个人。③20%的医疗卫生机构分散在各部门按照生活垃圾处理。④19.9%的医疗卫生机构交由深圳市益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按医疗废物处理。⑤12.4%的医疗卫生机构交由固废中心处置。⑥2家医疗卫生机构交由塑料加工企业加工。
3 存在问题分析
①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合同的部分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营业执照上无经营范围或者经营范围中无“再生资源的购销”、“吊瓶加工”、“回收塑料”等许可范围。这类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是否有处理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能力存疑。
②调查中的20.1%的医疗卫生机构将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集中后卖给回收废物的个人和20%的医疗卫生机构分散将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在各部门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存在被不具资质的个人和单位回收后用于重新加工制作用于原用途的风险。
③55.6%的医疗卫生机构未与回收公司签订回收合同,存在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被回收后用于重新加工制作用于原用途的风险。
4 监管建议
①根据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经贸信息委关于提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名单的复函》(深经贸信息电资字[2014]79号)内容[4-5],深圳市经信委并没要求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在该市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而是通过共享企业在工商部门的登记信息来代替备案,因此建议可由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企业登记信息中选定经营范围中有回收再生资源资质的企业来开展回收未被污染的医用一次性输液袋(瓶)工作。
②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未被污染的医用一次性输液袋(瓶)使用后处理的规范管理。要求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将使用后未受污染的医用一次性输液袋(瓶)统一定点交由符合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回收处理,同时要求定点回收单位健全回收网络,及时回收。对回收的物品处置后废塑料的去向、数量、时间、经办人进行登记备查。
③医疗卫生机构应进一步落实好《市卫生计生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通知》(深卫计医政[2014]123号)文件的要求[6],要求医疗机构不得向无资质的个人或单位出售一次性输液袋(瓶),确保所回收一次性输液袋(瓶)不得用于原用途,确保其利用不危害到人体健康。
[
参考文献]
[1]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292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
[2]关于印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通知(卫医发[2003]287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
[3]卫生部关于依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发[2004]201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4]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5]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83号)[Z].广东省人民政府,2003.
关键词:健康保险 产业链 投资
一、我国保险公司布局健康产业链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城镇化的推进,居民对健康和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大,可以预见的是健康和养老必将成为保险公司未来重要的盈利点,所以保险公司投资健康产业链对于整合资源,反哺保险主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现阶段我国保险公司布局健康产业链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最常见的途径是与医疗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如中国平安与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健康管理系统,;第二条途径是自建医院、参股医院或与医院签约特许经营,中国平安曾尝试建立龙岗医院。第三条途径是建立养老社区,泰康人寿是国内首家获得养老社区投资试点的公司,现已推出对接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第四条途径是布局移动医疗平台,不少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巨头都参与其中,相关app多达2000多种。
总体来看,我国保险公司介入健康产业链起步较晚,并未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深层次合作网络,但在近期保险“新国十条”的推动下,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开始抢滩健康产业链,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保险公司投资健康产业链必要性分析
(一)有效控制道德风险和消除过度医疗
在医疗保险领域,道德风险和过度医疗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保险公司需要降低医疗成本来减少赔付,另一方面在中国“以药养医”的大环境下,医院有动机夸大被保险人的医疗需求,增加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所以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对立的,再加上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保险公司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几乎观察不到医院的行为,所以尽管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指定医院等来控制道德风险,但仍无法完全抑制医院的内在动因。但如果保险公司参股甚至自建医院,二者建立起资本上的从属关系,就能使双方经营目标一致化,从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若两者建立起了共享的信息平台,也就能从根本上消除保险公司与医院,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二)拓展客户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而且不仅关注病后的就诊治疗,还看重平常的健康管理。但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是明显不足的,加上一些医药行业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勾结,所以现阶段我国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果保险公司能与优质医院合作或者自建高水平的医院,向投保客户提供涵盖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手术治疗等全方位、高水平优质医疗服务,无疑可以大大提升客户体验度,拓展大量的潜在客户,培养和稳定优质客户。
(三)提升保险产品和公司竞争力
现在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上各家公司的产品同质性强,重复现象普遍,导致了产品没有竞争力。我认为没有足够、真实的数据是关键原因之一,由于医院或者其他的原因,精算师得不到想要的相关数据,从而也无法开发出差异化产品。所以只有保险公司打通了健康产业链,才能全面掌握各类疾病数据,开发出有特点的创新险种。另外,投资健康养老行业也是带动相关护理保险、失能保险发展的关键。
三、保险公司投资健康产业链现阶段障碍
(一)国家政策不完善
虽然保险“新国十条”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但是并没有配套的相应实施细则,各地的政府的支持力度参差不齐,所以不少保险公司仍然选择观望。
而“新医改”由于涉及的利益群体众多,改革步伐一直十分缓慢。而在公立医院现有体制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掌握不了话语权,从而使得投资风险较大。
(二)保险行业与医疗机构合作机制的缺失
在健康险领域,从核保到理赔,许多关键环节都需要医疗机构的密切配合,而且控制医疗成本的关键也在于能不能实现和医院的目标一致化。自建医院和参股医院确实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控股大医院,优质医院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现在的保险公司基本仍采用战略合作的方式,但力量有限,不能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话语权,但现在医保行业之间有效的合作机制并未建立起来。
四、关于推动保险公司进入健康产业链的对策
(一)国家完善相关政策,并推动医疗改革
为鼓励保险公司投资健康产业链,中央政府应该尽快推出相关配套的政策,并给与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或者财政支持,提高保险公司积极性。各地政府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跟进,出台相关文件减少保险公司投资健康产业链的阻力。而立法部门也应该加快相关法律的建设和完善,切实保障投资过程中各方利益。
(二)保险业协会牵头与医疗机构合作
上文中已经提到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单独合作作用有限,所以由行业协会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是一种理想的选择,首先这个可以形成行业合力,显著提高保险公司在医保合作中的地位,从而赢得话语权,也能更好的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其次保险协会可以统一制定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协议,然后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既能简化核保和理赔的工作流程,也为客户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渠道,能降低保险公司的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魏u.保险资金投资健康服务业产业链研究[J].中国保险,2014
[2]孔静霞.产业链对健康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4
[3]王静.健康保险中保险公司与医院的博弈合作分析[J].统计教育,2007
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红瓦绿树,依山傍海,城伴海生,海增城色。她静静地躺在胶东半岛最壮丽的地方,令很多人向她投去渴望的目光。这个城市就是青岛。
今天。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城市。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风光和景致,还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口碑的创业者郑晓权,还有他麾下刚刚迎来5年庆典的青岛丽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丽可”魅力
2007年10月31日,青岛丽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迎来了创立5周年盛典,这一天,公司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一批热情的客人也从远道而来。
山东临沂的700名顾客、安徽淮南的92名顾客对“丽可”进行了参观访问。
公司董事长郑晓权的欢迎辞,在十月的大地上。像暖暖的秋阳照耀了每位顾客的心。数百名顾客流连在公司的角角落落,深切地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秉承着“健康、爱心、奉献”社训的企业精神,也感知到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并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而是由“丽可”人辛勤的汗水共同铸就的。
青岛丽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经营医疗器械的韩国独资企业,公司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员工200多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多名,外聘技术人员7名。公司于2002年9月开始筹建,2003年7月产品正式上市。
到目前为止,经过短短5年的时间,公司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今天,“丽可”不仅在温热医疗器市场上树立了“丽可医疗器”的形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公司产品获得了ISO9001认证和CE国际认证,并且荣获了“中国消费者(用户)满意第一品牌”、“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交易会(2004・2005・青岛)最受欢迎金奖”、“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交易会(2006・青岛)最受欢迎金奖、最具影响力金奖”、“中国医疗器械十佳名优品牌”、全国医疗器展览会(2007・青岛)最佳效果金奖、最高满意度金奖,这也是“丽可”继2004、2005、2006年之后,连续第4年在医疗器展会上荣获金奖。公司生产的“丽可医疗器”曾被推选为2005年度“中国温热治疗器行业最具影响力第一品牌”,2006年度“中国温热医疗器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品质信誉第一品牌”。
公司董事长郑晓权先生也荣获2005年度“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人民公仆编辑委员会特授予他“人民公仆”的荣誉称号。2006年,郑晓权荣获“首届青岛慈善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1月,在第三届中国品牌影响力高峰论坛年会上,郑晓权荣获“第三届(2006年度)中国品牌建设十大风云人物”。
郑晓权说,“丽可”是年轻的高科技企业,5年来,“丽可”人本着科学创新的精神,心揣梦想地一路奋斗,一路成长,一路从风雨中走来,也正是依托这种不断地超越自我的精神,顺利地完成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丽可”人不会满足于现状,为了明天的曙光,“丽可”人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不懈地努力。
“丽可”姿态
“丽可”自进入中国以来,就把公益事业当作自己的责任,努力成为一名中国的“企业公民”。
2004年7月,郑晓权先生在北京为参加雅典奥运会的中国手球队捐赠了公司生产的NM-3000型自动温热医疗器5台和现金25000元。
2005年10月,丽可公司及郑晓权个人为青岛市李沧区“春蕾女童”及贫困学生捐资人民币338500元,资助117名学生完成1年的学业。这是李沧区妇联自实施“春蕾计划”以来,收到的最多的一笔捐助款。
2006年伊始,在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郑晓权一行又来到青岛市李沧区社会福利院(鹤祥敬老院),为老人送去了价值2万余元的丽可医疗器及托玛琳治疗垫。
2006年11月,丽可公司的公益广告在中央电视台1套、8套、10套播出。丽可“健康、爱心、奉献”的理念,通过父与子的拥抱而体现出来,诠释了情感交融的爱心与奉献,体现出家庭的美满与和谐。
2006使12月27日上午,青岛丽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内蒙古区域捐赠仪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社会福利院举行。内蒙古总李淳哲及支店长们向呼市社会福利院捐赠了LK-888自动温热组合医疗器、LK-666自动温热医疗器、冬季服装和水果,总价值达5万元。
2007新年伊始,“奉献爱心 收获希望――青岛丽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捐资助学仪式”在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丽可”继2005年资助“春蕾女童”之后,再次为李沧区的贫困母亲、下岗劳模、贫困大学生和贫困女童捐资人民币50万元,郑晓权先生个人捐资3.6万元。又一次为2007年的春天注入了一股爱的暖流。
2007年7月3日至5日,“丽可”董事长郑晓权一行来到曾经资助的那些春蕾女童的家中,看望孩子们。自从资助了这些孩子之后,郑晓权一直牵挂着她们,关心着她们的学习及生活情况。离开之前,郑晓权再次向受资助的春蕾女童资助了生活费,鼓励她们不断努力,并相约了下一次的相聚。
2007年7月9日,四川省隆昌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全县18个乡镇全部受灾,城区道路、桥梁几乎全部被淹,通往乡镇的交通完全中断,大部分地区停水停电,县城成为孤岛。丽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也加入到了这场“抗洪救灾”的大军中。7月22日,“丽可”四川A总店号召公司下属雅安、安岳、华阳、隆昌等店员工向隆昌县灾区募捐,捐出了4.5吨大米、350斤油、24000千多件衣物、托玛琳保健被等。
“丽可”宏扬了丽可精神。心系弱势群体,心念灾区百姓,时时展示着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丽可”品质
回首往事,岁月如歌。
5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韩国企业进入中国。5年中,这个叫“丽可”的企业取得了令人刮目的跨越式发展,员工队伍在扩大、店数量在增加,“丽可”事业也在中国蒸蒸日上。
郑晓权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你是中国人,我是韩国人,但我们都是丽可人。”正是因为他始终秉承着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经营理念,公司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如今,“丽可”不仅在温热医疗器市场上树立了“丽可医疗器”的形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但要有一个经得起消费者检验的优质产品,更应具有消费者信赖的人性化的销售模式。“丽可”正是这样做的,以“健康、爱心、奉献”为社训,以“追求全新的技术、提供完善的服务、实现真诚的爱心、为人类健康做贡献”为经营理念,以不折不扣的免费体验模式为经营手段服务于社会。
“免费体验”是丽可公司独特的经营模式,当前,有的医疗器械企业将产品广泛投放到市场中去,然后以铺天盖地的广告提升知名度;有的在各大商场设立专柜;有的以重金聘请名人代言;有的则开设专卖店进行销售。“丽可”则大胆地采用了以完全免费体验方式为主的店经营模式,它既有专卖店的特点,又有社会福利机构一样免费为群众服务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现状;问题;行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70-03
一、中国健康保险发展特点
从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有关数据来看,中国健康保险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健康险保费年均两位数增长,但2011年增速放缓。从2005—2011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5%,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在2011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780.24亿元,同比增长15.17%,比2010年保费收入增速下降2.8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见图1)。
2.市场集中度较高,呈垄断竞争市场格局。2011年,在总计780.24亿健康险保费收入中,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724.19亿元,占比92.82%;财产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56.05亿元,占比7.18%。在专业健康保险市场上,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6.32亿元,占整个健康险市场份额14.91%,占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份额16.06%。其中,人保健康份额88.59%,昆仑健康份额6%,平安健康份额3.43%,和谐健康份额1.98%。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市场分额来看,健康险主要集中在人身险公司经营;从专业健康保险市场来看,人保健康一家独大,总体看,市场呈垄断竞争格局。
3.赔付支出增速大于保费增速,但2011年增速加快。从2005—2011年,赔付支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2.22%,高于同期保费增速6.02个百分点(见图2)。在2011年,行业全年赔付支出359.67亿元,同比增长46.2%,增速明显加快。
4.与成熟保险市场相比,中国健康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2010年,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677.47亿元,占人身险保费的比例为6.37%,人均健康保险费50.56元;2011年,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780.24亿元,占人身险保费的比例为7.34%,人均健康保险费57.92元。虽然2011年比2010年,两个数字都有所改善,但与成熟保险市场相比,这两个数字都很滞后。
2010年,中国健康保险赔付支出264亿元,在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19 603亿元)中的占比为1.35%;2011年,中国健康保险赔付支出359.67亿元,在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22 224亿元)中的占比为1.62%。远低于发达国家一般为10%左右的平均水平。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健康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存在相当程度非理性竞争。目前,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竞争主体多,竞争手段单一,市场存在相当程度非理性竞争,不同公司之间,甚至同一公司的不同分支机构或业务员之间,有时为了争夺同一目标客户,相互杀价,恶性竞争,这些非理性竞争影响了健康保险经营效益。如: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客户利用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每年更换保险公司,以获得低价承保,而有的保险公司为了获取业务,盲目扩大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责任,降低免赔额,甚至“零免赔”,免赔额以上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高达90%甚至100%,放弃了保险公司必要的风险控制手段,对保险公司来说,这些业务犹如“鸡肋”。有些保险公司把健康保险业务作为获取其他业务的附赠品或“敲门砖”,进行低价竞争。这类竞争导致健康保险经营无法进行成本核算,无法科学定价,只能亏本经营。